食品安全防范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防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防范

篇1

关键词:粮油食品;安全监测;防范手段

1 我国粮油行业的现行发展状况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粮食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现在是粮食出口和油原料出口的大国,这种贸易方式直接有利于我国的粮油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粮油行业相较于其他的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发展优势。正是这种优势,帮助了我国的粮油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粮油在出口的过程中,品种和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粮油的质量还是上乘,这样就使得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粮油商同我国的粮油商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不断的提升着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我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粮油行业的出口的繁荣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伴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进步,也推动了我国粮油行业的进步,我国的粮油行业在科技进步中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本行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这样可以帮助粮油行业生产出更多品种的粮油产品,现阶段我国的粮油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可以处在世界的先进行列,甚至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没有更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同中国相比。伴随着我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的粮食大国的地位,我国的粮油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种规模的扩大就使得我国粮油产品的生产能力不断的提升。从另一个方面,我国的粮油产业已经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长久可靠的依托和支柱。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民以食为天的真理上。不论国家有多富足,粮油永远都是必备的食品保障。粮油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很多有益的地方,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粮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粮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包括了粮油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粮油产品的生产问题等,这些粮油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解决,会演化成社会问题,会对我国的长久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并产生一定障碍,我们要格外的重视。

2 粮油行业中的食品质量的存在的问题

关于粮油行业中的食品质量的存在的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分别是粮油行业将好坏产品混淆,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粮油行业在粮油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监测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粮油行业在对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技术上还是较为落后的。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2.1 粮油行业将好坏产品混淆,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我国的粮油行业的产品品种繁多,多种多样。但是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千差万别,人们在选择丰富的同时还会被很多以次充好的粮油产品给蒙蔽。现在市场中有很多的粮油产品在出厂之前没有进行有关的质量检测,更严重的情况是粮油产品会存在质量问题,有问题的粮油产品流入市场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现阶段,人们对于粮油产品的质量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和清晰的防范。由于这种原因,我们在购买产品时,市场会上当,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切身利益,最严重的是会危害人们的人身安全。

2.2 粮油行业在粮油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监测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粮食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对粮油的检测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的政府部门有时候也会对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给予忽视,检测的全过程没有全程的监控,对没有按照规章检测的行为没有进行严厉的查处,在检测的过程中,会省略掉很多的过程和步骤,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直接的影响着粮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种行为就从一个方面上给予那些以次充好的粮油产品一个生存的空间,有关部门会将来历不明的粮油产品归为合格的粮油产品,这样就会让我国的人民受到经济和健康的损失。

2.3 粮油行业在对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技术上比较落后

鉴于我国对于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技术严重的发展滞后,现在的我国的粮油食品的安全监测还没有形成规模体系,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安全监测技术和相关的仪器严重的滞后。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我国的粮油产品监测变得形同虚设。我国的大型城市中的粮油产品没有过精密的安全监测,我国的落后地区的粮油食品的安全监测就相当于空白,这样会严重的危害我国的偏远地区人民的健康。现阶段我国的粮油食品的安全主要是依靠着生活中的常识来判断,这种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能的办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 对于粮油行业的食品安全监测的若干建议

关于粮油行业的食品安全监测的建议,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一是我国要对粮油行业的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第二是粮油行业在进行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时要有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第三是粮油行业要不断的增强安全监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下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3.1 我国要对粮油行业的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想对粮油食品的安全给予保障,就必须对监测过程给予明确,我国首先要建立健全有关的粮食安全的法律和法规,我们要用科学的手段来保障粮油产品的检测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我们要用理性的判断取代感性的认知。我们要用法律来规范粮食安全的检测工作。

3.2 粮油行业在进行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时要有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在粮食的安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关的检测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要坚决的树立起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的责任意识,要落实责任人,要求每一个安全监测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和严谨办公。在安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明确安全第一的责任,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粮油食品的安全监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3 粮油行业要不断的增强安全监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

粮油产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因此我们要提升粮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要将食品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在购买粮油产品时,要提高警惕,要科学的区分产品的好坏,严防上当受骗。在购买时,要优先选择高知名度和质量信得过的粮油产品。

参考文献

[1]李雅莲,冯厉,徐弘彦.粮油质检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践[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6):46-47.

[2]高秀贤.粮油质量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J].粮食加工,2010(3).

[3]李洪远,陈义飞,王代强.粮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及有关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1(9).

篇2

(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及责任体系。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构成立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镇、村食品安全巡查组。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各相关监管部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内设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食品安全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

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构建镇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镇政府与各行政村及相关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与食品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镇政府对各行政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千家”宣传活动。采用横幅、标语、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栏目或宣传版块。

(三)种植养殖环节。

1、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活动。辖区内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制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有效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进货记录齐全。依法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禁用农业投入品违法违规行为。创建期间不能有发生假冒伪劣投入品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

3、对水产养殖生产者开展源头管理培训。组织渔药和饲料监控及初级水产品的残留监控。完善整改措施,落实追溯制度。

4、对生产中和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加强监督抽查,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生产加工环节。

1、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进一步实施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查处各类食品无证生产行为,加强巡查和专项抽查。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当地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依法取缔无证生产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建档率及目录监管率100%。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3、有效规范生产加工行为,开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食品专项行动。加大对无证生产加工查处力度,依法查处各类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有效遏制严重食品违法案件的发生。

(五)食品流通环节。

1、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市场建设,发挥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鼓励名优食品在农村市场流通。90%的行政村建立了“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0%。

2、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坚决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创建期间流通环节没有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省级“红色警告”和“黄色警示”通报。

(六)食品消费环节。

1、建立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档案。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农家乐、小餐饮等集中经营场所的餐饮企业(单位)卫生许可证取证率达100%,农村餐饮店餐具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加强源头管理。建立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台账制度。

3、农村集体聚餐(10桌以上)备案率达到100%。

(七)加强畜禽屠宰监管。

建立健全生猪产地、宰前、屠宰检疫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上市猪肉证章齐全,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积极推行畜禽集中屠宰。

(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及时应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率和处理率达100%。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创建期间没有发生Ⅲ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网络覆盖各村委、企业。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

(九)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企业诚信意识,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十七大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要战略思想,通过开展创建工作活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使我镇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创建“食品安全示乡范镇”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年6月1日至7月15日)

政府组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及重点部门的创建工作会议,对照创建标准分解各项任务。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各自任务,层层发动,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年7月15日至2009年5月31日)。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创建工作职责要求,集中精力,促进度,抓质量,确保落实各项创建指标。

第三阶段:自查迎检阶段(2009年5月31日至7月底)。各部门按照标准做好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即时整改,在2009年6月15日组织一次模拟检查,确保2009年8月底“食品安全示范镇”验收顺利过关。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成立*镇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各部门领导、涉食各线人员为成员。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镇的创建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创建思路和方案,检查督促创建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广泛发动。

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有关部门作用,注重强化群众的参与意识,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强化责任,各司其职。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是我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将纳入镇村干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各位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层层抓好落实,做到制度要严,标准要高,干劲要足,工作要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四)落实制度,加强监管。

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不力,造成重大食品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追究责任,防止出现监管空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一线,加强检查指导,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把握时间进度,将工作做实做细。

篇3

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通知》(成食安办〔20*〕178号)精神,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创建目标圆满完成,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通过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切实解决食品种养殖、生产、流通、消费等监管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公众满意度,着力提升全区食品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流的食品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积极整合食品安全协管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100%;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举报和奖励办法;区、街道、社区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对各食品监管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率达100%。

(二)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切实做好种养殖环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防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农产品种养殖环节;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三)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应取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杜绝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限制保留的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加强监督抽查的力度,辖区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认真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巩固压点成果。

(四)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及超范围经营行为;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检验、检测,辖区内农贸市场、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设立检测检验室或配备快速检测设备;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100%的街道、90%的社区要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全面落实酒类流通各项制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打击力度。

(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重点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学校(幼儿园)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辖区内各类餐饮企业重点是城乡结合部餐饮店的食品卫生抽验合格率达90%以上。

(六)建立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在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中推行索证索票制度和台帐制度,做到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七)建立科学、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检验检测经费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检测水平,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检验、检测任务;按照《*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职责的通知》(锦食安委〔20*〕1号)要求,适时信息,并将的内容报送区食安办。

(八)积极推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真实可信的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信用记录进行分类管理,实行扶优限劣、奖优罚劣,促进企业自觉守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增强示范效应,全区至少在3个行业30家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九)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应急准备、应急反应、应急组织协调能力的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检查、培训、宣传力度,食品安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

(十)积极开展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协管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全年对各类人员的培训不少于2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辖区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70%以上。

(十一)构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创建步骤

从20*年10月至20*年10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部署阶段(20*年10月)。部署全区创建工作,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创建任务。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街道、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广泛开展宣传和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11月—20*年8月)。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各类登记档案和管理制度,定期向区食安办报送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区食安办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街道的联系,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三)总结验收阶段(20*年9月—20*年10月)。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自查。20*年9月25日前,由区食安办牵头组织对各单位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市食安办申请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夏先义同志担任,成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应急办、区外宣办、区教育局、区统筹委、区服务委、区卫生局、*工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食安办),负责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工作的协调、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办公室主任由区食安办主任兼任。

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列入全年重要工作任务,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抓好工作落实。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经费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

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成果,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药品安全示范乡的巩固和深化工作,进一步强化对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促进药品基层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更加健全有效,农村药品供应体系更加完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群众药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药品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三、考核办法

深化药品安全示范乡工作列入对各行政村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内容。

四、工作内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深化药品安全示范乡活动对于推动我镇药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提高药品安全监管综合效能,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做好深化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切实把深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培训,提升能力。药品安全监督站要组织开展本乡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药品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高药品各协管员、信息员协管能力。通过协管员、信息员等药品监督网络,积极发动,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监管体制,落实措施,扎实做好深化药品安全示范乡的各项工作。

(三)定期巡查,排除隐患。为加强辖区内药械市场监管,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有关单位(村)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情况及群众对药品质量等方面的反映,药品协管员、信息员每季度对辖区内涉药单位及食杂店等开展巡查,收集、汇总和分析整理药品安全信息,及时向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科普知识活动,使全乡形成人人重视药品质量、人人关心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全力提高群众对药品安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让老百姓参与到药品安全创建工作中。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为切入点,加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指导和监督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自律经营,强化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活动,发挥诚信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到今年_月底前在乡镇建成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____年底前在行政村建成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

三、组织领导

全市系统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工作,由市局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并决定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消保科、市场分局、办公室、法规科、财基科、人教科、商广科、企监科、外资科、公平交易分局、企业注册分局、监察室、信息中心、消委办、市个私协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机构。工作机构办公室设在消保科,负责具体创建工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工作步骤

(一)____年_月至_月__日为宣传发动和各县市区工调查摸底阶段。通过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农村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各县市区工商局于_月__日前将乡镇(行政村)食品经营主体调查摸底表以电子邮件方式上报市局消保科。

(二)____年_月__日至____年__月底为全面创建阶段。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自愿申请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严格按标准(具体见*工商消字[____]___号)、分步骤开展创建活动。

____年__月,为第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进行公示和授牌。各县市区工商局必须于____年_月__日前将本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第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申报表、备案表报市局消保科。第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具体名额,由各县市区工商局根据乡镇食品经营主体摸底情况确定后,报市局审批,每个乡镇不得少于一个联系点。

____年__月,为第二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进行公示和授牌。此阶段工作,待第一批创建工作结束后,市局根据各单位上报的行政村食品经营主体情况确定创建名额及相关工作,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____年__月为总结验收阶段。各县市区工商局要按照要求,在____年__月底前,做好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的总结工作,市局将在此基础上做好检查总结工作,并迎接省局的检查验收。

五、申报程序

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由农村食品经营者自愿申请,经申请者所在地工商所、县级工商局审查后,报市局审核,由市局公示和命名,市局报省工商局备案后,省工商局将统一向国家工商总局备案。牌匾由市局统一制作,由县级工商局为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授牌。

市局和各县市区工商局每年要对公示和授牌的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复核,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保留或取消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资格。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如发生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应立即取消联系点资格,并向社会公示,报市局、省局备案。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工商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加大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参与力度,把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活动作为加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重要措施来抓,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消保机构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市场等职能机构要密切配合,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严格标准,确保质量。要坚持自愿申请、培育指导与定期复核相结合,严格标准,从严审查,定期复核,确保质量。要坚持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活动与查处打击制假售假工作相结合,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篇6

关键词:视频监控调查研究应对策略

Abstract: the video monitoring as a security guard of new measures in many cities have received the application, because is a new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problems still controversi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pplication. This subject adopts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way, to the city of video monitor the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s.

Keywords: video monitoring research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 U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视频监控作为数码科技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具有可视性、连续性、同步性和存储性等优势,视频监控已作为安全防范的新措施在许多城市得到了推广应用。因是一个新事物,在诸多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视频监控的安全防范作用,笔者选取了江苏省苏州市的某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提出了解决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承担了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城市视频监控与安全防范状况及应对措施研究”的研究任务,以此项目为研究平台,成立了由一名指导老师和七名成员的课题组,选取了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为调查研究点,对平江区域内的视频监控的应用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次实地调研主要采取了现场访问和问卷抽样的方法,实地访问包括公安机关、商业网点和居民社区,问卷抽样的对象也是以公安机关、社会公民和社区居民。在现场访问过程中,除了被访问对象外,我们随机选取30名公安机关从事视频监控的民警,30名社会公民和100名有视频监控社会的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全部收回。调查对象中,公安民警全为男性,30名社会公民中有4名女性,100名社区居民中有31名女性;在年龄上,各个层次都有。因而,从基本的数据来看,具有普遍性,有分析价值。

由于问卷调查对象种类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他们对视频监控的了解度,关注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课题组在制作问卷调查时,根据问卷对象的特点,分别制作了三份不同类型的调查表。首先是居民类问卷调查表,居民大多数并不了解视频监控,他们感知视频监控的作用往往是通过个人的感受,因此在制作问卷调查表时,课题组更加关注居民对视频监控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和对视频监控建设的态度。其次是社区工作者类问卷,社区工作者相比居民对视频监控的作用有着更加直接的感受,并且他们在视频监控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课题组是将他们的个人情况和实际运用中的情况作为重点。再次是公安工作者类问卷。公安工作者作为视频监控的主要运用者,他们比大多数人更为了解监控的情况,所以课题组将通过问卷来了解视频监控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数据及交流访谈的相关分析

课题组对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在城市视频监控的应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象:

(一)视频监控的建设存在个体性,布局不科学,没有统一的规划,制约视频监控整体效能开发。

首先,视频监控建设个体性现象突出。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的普及率逐渐提高,许多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的管理机构都有着自己的监控系统,但普遍存在相对独立现象,基本是各自为营、各自为用,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在我们调查的7个社区中仅有2个社区的监控和派出所是相连的,民警希望通过建立区域性的视频监控系统,以提高社会的安全性。

其次,视频监控建设优劣差异性较大。现有视频监控的单位、社区发展不均衡,在调查发现建设时间的先后和资金基础的不同对视频监控建设形成角度的制约。我们选取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区进行调查,一是普通商品房社区,二是拆迁过渡房小区。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商品房社区与拆迁过渡房社区之间在监控配置上存在巨大差异。在普通商品房社区,监控探头随处可见,但是在拆迁过渡小区内,除了在小区门口和主干道上几个探头,别的地方几乎没有监控设备。除了数目上有差别外,视频监控探头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第三,视频监控的布局存在问题,形成监控盲区。虽然视频监控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了些年头,但视频监控建设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单位的视频监控存在盲区现象。经过统计,有占29%的调查对象认为身边的监控数目不多,有30%的社区管理者表示社区视频监控存在盲区,有46.7%公安工作人员认为盲区问题较为突出。经过深入的交流,发现形成监控盲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视频监控的数目不足,使得许多区域未能得到监控;二是视频监控的安置不合理,监控所能捕捉到的画面十分有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监控的范围有很大的重合,大大减少了监控的监视范围,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视频监控设施的维护不及时,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监控盲区。

(二)视频监控管理人员技能参差不齐,视频监控的效能发挥不足。

在视频监控的运行中,单纯的靠视频监控器材是不能发挥视频监控的应有效能,必须介入人的要素。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视频监控管理人员不仅人数上缺乏,业务素质与能力也能满足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调查的30名工作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61.54%,大专学历占30.77%,本科学历的只占7.69%。二是专业技能培训不够。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只占15.2%,绝大多数没有参加视频监控技能培训,基本处于老人带新人或自己摸索的状态。三是监控队伍不稳定。在我们调查的30名社区工作者中,只要5个社区配备专职视频监控管理人员,其他的社区基本都存在身兼数职的现象。在公安机关也同样面临着专业监控从业人员跟不上视频监控的建设速度。

(三)应用推广宣传教育工作欠缺,社会大众对视频监控存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

监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它为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了一张无形的保护网。在我们调查的人中,86%的居民肯定了视频监控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对监控建设表示欢迎和肯定的态度,其余14%的人对监控建设表示不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同时也有73%的居民认为监控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虽然视频监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但在宣传教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绝大多数人对视频监控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具有系统性。在调查的100名普通居民中,没有接受过专业宣传的达88人,仅有12位民众在不同场合中得到过专业性的宣传教育。这样的局面容易造成舆论、情绪的一边倒现象,不利于视频监控的推广应用。

三、视频监控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视频监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解决建议:

(一)科学规划,发挥视频监控的整体效能优势。

视频监控的作用发挥是基于视频监控系统,随着社会应用视频监控越来越广泛,要实现视频健康的强大功能,必须对视频监控的建设有个整体性的科学规划。首先,公安机关要积极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使视频监控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监控的普及率很高,但是视频监控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隔绝的情况,各视频监控使用单位对视频监控利用私有化程度高,这使视频监控信息在流通闭塞,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公安机关要努力打破这种局面,消除视频监控使用单位之间相对独立的局面。积极建立视频监控网络平台,为视频监控信息的流动开辟道路,消除视频监控信息流通闭塞,实现监控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次,视频监控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建设,政府在建设规划城市发展时,要进行认真的规划,均衡各地区视频监控发展,避免出现视频监控建设区域差异明显。加强视频监控薄弱地区,巩固视频监控发达地区。再次,视频监控使用单位要清楚地认识到视频监控整体性的强大作用。在自己使用视频监控资源时,积极与其他视频监控使用单位进行信息上的交流,技术上的讨论,技能上的探讨。将监控整体性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为己所用。

(二)加强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视频监控是一种工具、一项技术,要发挥视频监控这项技术、工作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有人的参与而完美完成。视频监控工作人员在视频监控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业务能力都会影响视频监控功能的实现。由此,需要对视频监控从业者加强专业的培训,提高其视频监控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强化视频监控行为活动的规范管理,从管理中体现效益。首先,强化视频监控人员的录用。用人单位在录用监控工作者前应对每个应聘者进行业务培训,并且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采取淘汰制,录用合格者,而不合格者应不予录用,或对不合格者再进行培训,待其合格后再录用。其次,加强视频监控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监控使用单位也要制定科学严谨的运行管理制度,来规范监控工作者在运用监控时的操作,使他们能够高效合法地利用监控。再次,加强视频监控的过程监控管理。在视频监控运行过程中,视频监控使用单位要对视频监控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每一位视频监控工作者都能很好地、严格地按照规定操作。此外监控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技能。

篇7

【关键词】食堂管理 工作规范 食品安全 制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20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追求生活质量与健康长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健全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身体健康及社会和谐。集体食堂是大量人群集体用餐的地方,具有原料品种多、即食性强、工艺流程繁杂、烹饪方法多样、可控性不强等特点,其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就更加复杂。因此,职工食堂严格规范食堂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基层食堂食品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工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多数企业的后勤服务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改革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随着管理制度、所有制度的改变,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一)食堂经营者过于注重经济利益

在很多企业,食堂一般采取的都是个人承包政策,将食堂的经营权限承包给个人或团体。这样一来,在食堂经营的过程中,承包者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压缩成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管理混乱、卫生堪忧。由于监管困难,且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食堂承包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极少更新、添置设备和改善卫生条件。《劳动法》施行后,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一些食堂聘用文化层次较低、卫生意识淡薄的临时人员。部分食堂新聘人员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培训,甚至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

(二)食品安全监管流于形式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理念落后。缺少企业化管理的经验,缺乏对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细节引导,相关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管理松懈。单位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够细,没有层层落实到个人等问题,在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垃圾排放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不健全

尤其在食物中毒高发的季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存在涉及人数多、发病快等特点,但由于很多职工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没有在事发前启动预警机制,事发后的应急机制很不到位,往往手忙脚乱,仓促应对,影响处置的效果。同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一些单位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教训等方面反思不够,不能有效地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推进食堂管理工作规范的重要意义

食堂管理工作规范是指餐饮组织依据企业管理的运营框架或流程,用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和数据化的方式对职工食堂的日常管理进行改革,实现管理过程的井然有序和组织配合的协调高效。职工食堂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化运作,在职工食堂的成本核算、食品制作、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以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实现低价位、高品质和优质服务。职工规范化管理的出发点是职工的需求。与其他以盈利为目标的餐饮企业不同,职工食堂追求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价值目标的最大化。食堂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这主要是因为职工食堂会跟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安全以及正常工作息息相关。站在某种意义上分析,员工食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不仅是员工从事正常生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食堂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提升食堂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三、实现食堂管理工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推进食堂管理工作的规范,从事食堂管理工作的人员可以深入在员工基层中广泛征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职工食堂管理制度。从而严格规范食堂工作人员的行为,实现食堂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上重视食堂管理工作

思想决定行动。职工食堂负责人一定要从思想上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食堂事小却关乎全局。在当前的食堂管理思想认识上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不够。二是思路不清,不知道怎么抓、如何管。后勤部门应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食堂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到食堂管理的重要性,并将食堂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范畴,一是要重视食堂卫生环境的建设,要争取为广大员工创造一个窗明几净的用餐环境;二是要加强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改,针对各种违法、违规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坚决防止和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三是要建立起水、火、电、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食堂的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事前、事中监督,还应该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实行职工食堂饮食经营准入制度。

食堂经营部门要建立餐饮经营准入制度。全面审核投资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投资能力、资质信誉以及道德素质。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坚决杜绝有其他不正之风发生。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处罚办法,严把卫生准入关。职工食堂在采购正常使用的主副食品时,必须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对大宗饮食物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

2.建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律至关重要。为提高全体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以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分为样本,制定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工作预案,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做到所有部门有制度、所有工序有规范、所有岗位有规定。

3.贯彻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产人员除应健康状况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为使食品从业人员自觉达到食品卫生的良好水平,每年安排食堂全体员工培训,邀请食品卫生专家和卫生监督人员为从业人员讲授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培训应着重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严防食物中毒,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且只有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探索方法,创新机制,铸就食堂食品安全防护墙

1.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职工食堂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和操作手册,切实加强培训,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切实做到“心中有数、程序熟练、处置得当”。

2.实现全方位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社会化经营管理、对外承包的职工食堂的监管,特别是对外承包经营的职工食堂,要把保证食品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内容,绝不能以包代管、一包了之。

篇8

1.内容与方法

(1)基线调查。首次上课前,用食品安全问卷进行调查。

(2)教育活动开展。参加食品安全选修课的106名学生为教育组,参加其他选修课的146名学生为对照组,对教育组开设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来源、食品安全防范等内容,共10讲,每周1次。

(3)教育评价。结束后用相同问卷再次调查,观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与行为的变化。

(4)评价指标。

①食品安全认识:食品安全存在问题、消费环境安全、油炸食品安全等。

②食品消费行为:消费食品环境选择、食用油炸食品频率、食品放置时间等。

2.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培训后,填写调查问卷,上交问卷时当场核对;回收调查表后,进一步核对准确无误后,进行计算分析。

3.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双录入法进行录入,用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二、结果

1.调查对象构成情况

教育组男13人、女93人;对照组男22人、女124人,两组男女构成无显著差异(2=0.854,P>0.05),年级构成也无显著差异(2=6.011,P>0.05)。

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教育前两组学生对食品安全认识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对食品安全存在有问题、油炸食品不安全等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校外早餐不安全、超市食品安全的认知无显著差异。

3.食品消费行为改变

教育前两组学生消费食品的行为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学生每周食用3次以上油炸食品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学校用早餐、食品放置≤3天等比例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与行为存在相关性,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行为是知识掌握应用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能力强,能注意用知识指导行动,因此,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应能取得理想效果。

1.选修课教育切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教育前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足,部分饮食消费不安全。教育后,教育组学生的认识有所提高,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也大为增多。因为选修课具有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的双重特点。选修课具有一定的教学体系,还需要进行考核,故与健康教育讲座相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知识传授有一定的体系,教学内容较丰富,授课形像生动,利于学生接受。但它又不同于正规教学,不需要讲授全部知识,形式灵活多变,通过大量视频观看、讨论等,澄清认识与行为,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这种活泼的教学方式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能很快接受知识。

2.选修课教学促进学生知行的改变

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供应链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传导机理与治理结构研究》(编号:13CGL1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与监管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2YJC630082)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8日

2012年12月13日《小康》杂志就“2012年最受公众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食品安全排名第一,58.7%的公众对食品安全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仅有6.1%的公众感到非常满意,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因此,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对完善我国“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实施主体,政府监管机构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且相互协作,这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尽管欧美国家食品监管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综观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其成功均源于一个关键因素:建立非常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且机构之间通力合作,形成功能互补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比如,美国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联邦、州和地区三个子体系构成,其食品安全管理职能由农业部、卫生与人类部和环境保护署等机构共同承担,同时还包括其他民间机构(如KFC使用高含量反式脂肪烹调油的“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就是美国著名的民间机构,其促使反式脂肪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并引来监管机构介入),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形成了联邦、州、地方三级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局以及欧盟食品安全局,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局负责食品安全法规修订、监督成员国执行并综合评价食品安全质量风险,欧盟食品安全局则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据此为欧盟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依据。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一直以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为主要管理部门,为了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统一协调和管理,于2003年7月1日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自此,日本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的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彼此相互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尽管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千差万别,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模式:多部门分工监管模式、单部门主导监管模式和专设部门独立监管模式。但无论采用那种模式,发达国家基本具备完善的管理机构,且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作,确保食品安全。

二、明确的食品安全责任主体

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充分界定食品安全主体――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督促企业按照法律和相关管理体系规范运行。从欧美国家实践和规定来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人,而政府的职能则是对生产加工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管。澳大利亚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主要依靠食品生产企业本身自律。德国法律规定,从事食品、日用品和美容化妆品的生产、批发和零售企业,必须在所在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并被列入风险列表。同时,一方面要定期地实行自查和报告制度,对食品安全承担最基本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接受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是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的责任,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检查制度,预防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便于实施有效监控,政府通过两种方式对企业实施监管:第一,直接检查和监督企业;第二,通过流通食品监控企业。

三、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美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也是美国食品安全程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如在农药使用方面,法律除了规定其使用限量外,还从根本上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确保所使用农药对消费者无害,即做到食品安全“零风险”。具体表现在:(1)以食品安全法律为基础。既有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的综合型法律(如《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和《食品质量保护法》等),又有相当具体的、其辅助作用的配套规定(如《食品添加剂修正案》、《婴儿食品配方法》和《色素添加剂修正案》等);(2)以配套的法律为基础和依据。例如,自1906年以来,美国关于禽畜食品安全检验法规经过了多次重新制(修)订,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健康肉类法》、《联邦肉类检验法》、《健康禽产品法》、《肉类和家禽管理条例》、《美国肉禽食品检验新法规》等,这些法律法规将作为禽畜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的操作指南,并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实行食品采购、生产、销售的无缝连接和全程监管;(3)以食品标签立法为指导。在美国,早在1990年和1994年就分别颁布出台了《营养标签与教育法》和《食品标签法》,明确要求全部预包装和出售的食品必须有统一格式的、强制性的标签。在英国,食品标准局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卫生部颁布了《公众健康法》,两部法律成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过程监管的主要依据。日本卫生福利部则以《日本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进行监管,对其生产、使用进行审批,对食品规格、卫生质量、食品生产经营条件和过程、管理食品标签、检验进口食品等。欧盟分三次先后颁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分别是《食品安全绿皮书》(1997年)、《食品安全白皮书》(2000年)和《通用食品法》(2002年),从基本目标到具体的机构框架设计,这三部法律层层递进,且不断完善的法律制(修)订过程和经历,从根本上奠定了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坚实法律基础,为欧盟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无缝的食品安全管理链条

从食品原材料采购、生产、流通、消费,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诱发食品风险,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综观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构建了集监管机构、食品企业、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和消费者协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形成了无缝连接、逐级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链。在加拿大,食品监督署主要就农业投入品、产地、动植物和食品及包装、药残、标签与加工设施实施等方面监管。在美国,联邦、州和地区三级监管机构从食品原料采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售后消费等各个环节对食品安全进行全方位监控,并采用食品专业技术人员进场监督的方式配合监管,对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都要监督和检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在英国,食品标准署从食品产地到市场销售实施全程监测,以确保食品安全。在日本,政府部门为就食品安全设置准入门槛,食品只有通过“重重关卡”的检验后,方能进入销售和消费领域。在法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总局负责对农业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加之政府不断调整和更新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如1998年修订的《消费法》涵盖了食品生产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产品的标签、生产和分销渠道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不仅规范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环境,而且提出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概念,三方通力合作,构建了严密的安全监管链条。以牛奶为例,从原奶搜集、取样检测、成品奶贮存、销售、运输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严格遵守冷藏、消毒和清洁的各项规定,确保奶质安全。

五、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欧盟在2002年首次在食品行业提出了“可追溯”的概念,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强制执行,其宗旨在于反映食品与食品链的关系。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能确保完整记录从原材料采购到食品成品出厂全过程的所有信息,当出现问题时,能快速追溯,锁定食品来源并查出导致食品安全的真正原因。在日本,农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作为日本农协管辖的农户,“身份证”主要详细记录果蔬类、肉类及乳制品的生产者、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次数、收获与出售日期等信息,如果食品出现安全问题,通过“身份证”号码就可以追溯到相应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信息。在德国,通过建立食品问题追踪机制,农民或养殖企业必须详细记录农产品生产、畜牧的养殖全过程,以此作为监管机构对食品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和控制的主要依据。以鸡蛋为例,任何机构或个人通过鸡蛋上面的编码均可查出出售鸡蛋的饲养场,若鸡蛋在流通销售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或机构便可由此追溯并追究相关企业或人员的责任;又如畜牧产品,在流通中,企业提供者必须对饲料的种类与来源、牲畜病史、兽药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管,将牲畜出售到屠宰场必须提供上述详细记录和信息。同样,屠宰场在出售的牲畜肉上也必须标示强制性标识,标识上必须详细记录可追溯号、牲畜出生和养殖地、屠宰场名称等内容,以便追踪每块畜禽肉的来源。在瑞士,政府部门对食品同样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管理,联邦政府和卫生局为确保食品安全,严格检查和监督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食用牲畜,自出生开始就必须实行网上登记注册,成长养殖过程、使用药品也必须在网上详细登记,上述信息必须同时提供联网查询,便于政府实施有效监管和消费者、媒体进行有效监督,例如,在瑞士巴塞尔市,屠宰场可以根据畜、禽耳部悬挂标码查询其养殖全部信息,动物食品在上市前、屠宰后和加工过程中,分别要进行喂养饲料检查、传染病检查和食用添加剂含量检查,以此确保动物食品的绝对安全。此外,无论是屠宰场还是食品加工厂,抑或是商店或在途运输食品,都必须处于冷冻状态,不新鲜的肉绝对不允许上市销售。

六、有效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确保食品安全的最大受益者是社会消费者,他们也是食品的直接使用者和食品安全的体验者。在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保护团体成为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外消费者食品安全防范意识高也是确保国外食品安全的重要经验。从2003年丹麦的消费者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反对反式脂肪酸、迫使相关部门发出限令到2005年美国消费者加入反对反式脂肪酸的行列,再到旧金山的消费者甚至在当地律师的带领下麦当劳未及时改用含反式脂肪酸量较低的食用油,无不表明国外消费者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消费者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主要通过宣传与教育获得,美国农业部、FDA等组织开展公益性食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对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方面教育,提供公共信息。在加拿大,由消费者协会牵头,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教育组织”,并通过互联网定期向消费者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以此给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先国.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启示[J].财贸经济,2011.7.

[2]焦志伦,陈志卷.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比较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王敏.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J].农业质量标准,2006.3.

[4]徐楠轩.外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的发展和启示[J].法学论坛,2007.6.

[5]课题组.国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7.

[6]陈晓华.澳大利亚食品安全监管对我国的启示[J].食品安全导刊,2011.6.

[7]陈光亮.德国食品安全监管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1.

[8]郭林宇.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J].时事报告,2011.6.

[9]高歌.中美食品安全监管差异及对策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1.

[10]汪建明,郭林海.从发达国家食品监管体系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S1.

[11]杜钢建,孙娟娟.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和实践[J].新东方,2008.7.

[12]王新,李晓萌.食品安全保障的国外经验及其借鉴[J].调研世界,2011.8.

[13]高启臣.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招数多[J].北京农业,2011.19.

[14]苏方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观及其启示[J].农业质量标准,2006.6.

篇10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

该乡共有中小学7所,笔者通过对这7所学校的实地查看,以及对相关负责人的走访,对该乡中小学安全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硬件

1、校园建筑设施

全乡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建筑总面积23080平方米,危房703平方米,D级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3.05%。年建淮中心小学、万圩中心小学、蚌山中心小学共维修校舍面积521平方米,新建校舍283平方米,共计投入28万元。年投入9万元维修三河尖初级中学校舍300平方米,投入7.56万元维修正和希望小学校舍252平方米。并规划投入26.08万元为三河尖乡直小学新建校舍567平方米。就总体而言,校舍安全状况较前些年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多数学校已经告别了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校园建筑造成的安全隐患正在逐步减少。

2、操场改造

操场是学生活动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在校园安全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年三河尖乡直小学新建了水泥地面的篮球场,并新建了环行跑道。新的操场使得学生的活动及体育锻炼多了些安全保障。但是,部分学校的操场还存在安全隐患:篮球架是用石头压住固定在地面,看上去似乎摇摇欲坠;操场凸凹不平,有些地方还堆积有建筑垃圾。

3、消防设施

安全有效的消防设施是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教育系统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对消防器材进行维修和更新,仅今年上半年就添置灭火器1000个,维修灭火器300个。现在各基层单位的灭火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消防部门的规定。该乡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三河尖乡初级中学,校园学生宿舍都装有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指示牌,。但是有的学校楼房由于建筑年代比较久远,所以没有消防栓,而且因水压不够,建消防井也不起作用,消防隐患比较大,目前采取的硬件措施是增加灭火器数量。

4、电路改造

年该乡对所有学校的电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废除了过去的老线路,同时更新了各种电气设备,消除了过去老线路的各种安全隐患。但是,各种用电器数量猛增,用电量大大增加,所以也要求我们不能放松警惕。通过实地查看,笔者发现有些学校的墙壁上的日光灯的开关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急需改进。

5、学校饮食安全

三河尖乡初级中学有在校生1756人,其中在校就餐的学生占多数,学校年新建了学生餐厅,采取私人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饮食卫生,经常就卫生问题召开承包者座谈会,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餐厅的食品卫生进行不定期检查。目前,该餐厅未发生一起学生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

(二)软件

1、组织机构

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关键,乡教育办公室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安全防范工作小组,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安全防范工作小组,负责校园安全工作。各学校专门配备了保卫人员,负责日常校园安全事务,每天都会安排值班老师巡查校园安全状况,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2、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作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该乡各学校的教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安全方面的教育,各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校园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交警大队或是派出所民警宣传安全知识、普及法制教育,并且通过黑板报、读报栏做宣传工作,使得安全意识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内心。

二、对该乡校园安全问题的思索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取得的成绩:校园危险建筑正在不断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宽敞、平坦的操场成为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安全地带;一排排的灭火器成为校园安全的守护神;日光灯、各种教学电器设备走进了教室,让孩子们享受到了科技乐趣;学校的餐厅也总能吃上放心饭;各个学校针对安全工作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但是,与成绩同在的是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硬件方面的安全隐患还是很常见的,年久失修的房屋,操场上固定不到位的体育器材,不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的日光灯开关等等都是校园隐型杀手。软件方面,各组织机构对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不够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使得安全成为人人乐于关心的话题,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