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服装行业调查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品服装行业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品服装行业调查

篇1

摘 要: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和TBT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分析所受TBT的不利影响以及遭遇TBT的原因。最后从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方面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应对TBT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纺织品;服装;出口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06-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技术性贸易壁垒却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以关注人类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合法目的为由,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为手段,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置障碍。所以,立题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对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稳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创汇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TBT的相关理论

2.1 TBT的含义和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20世纪70年代,TBT占非关税壁垒的10%-30%左右。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TBT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各种贸易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80%左右。TBT成为越来越主要的非关税壁垒。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名目繁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国际化、绿色壁垒。

2.3 TBT的经济效应分析

从短期来看,TBT造成了进口国市场准入障碍,增加了出口国企业的成本,从而产生相当于一定关税水平的进口替代效应。对那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它们能够较快地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TBT的限制,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更强,国际需求增加,同时又帮助它们扫清了出口国内的部分竞争者,强化了他们的垄断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TBT还起着优化出口国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3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状况分析

3.1 出口规模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

表1 2000年-2007年纺织品服装行业的

进出口规模调查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2000-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3.2 出口结构分析

按照我国出口的国别和地区分析,根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占出口总量的70%。

3.3 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看,2005年出口产品中,合资企业生产占39%;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出口313.64亿美元,占27.34%。民营企业正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3.4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上来看,我国在化纤、丝绸、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领域最具竞争力。而在资本密集型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染整、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此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的信息化以及品牌管理与营销也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弱项。

4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4.1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纺织品服装行业收益降低、手续复杂、费用昂贵,大大增加成本、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失业,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

4.2 TBT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的机遇

我们不得不承认TBT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经济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包括:促进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

5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TBT的主要原因分析

5.1 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分析

国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外国保护本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的需要、发达国家环保、安全与健康意识加强、WTO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被滥用。

5.2 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方面分析

国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我国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对国外市场依赖性较大、以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品牌竞争力、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

6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应对TBT的建议

6.1 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TBT:加强跨国交流与谈判,尽可能削减TBT,保护自身的权益;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和引导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规范标准制定,推进国际标准互认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及预警机制。

6.2 行业组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2.1 完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组织建设还不完善,服务意识较差,未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应该加强纺织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权威性和凝聚力。此外,行业组织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并积极为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完善的服务。因为以权威性组织的形式出面应对TBT将会比企业单独应对收到更好的效果。

6.2.2 参与标准制定,积极与国外检测机构合作,制定国际认可的检测标准

6.2.3 启动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

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市场集中,产品附加值低的特点,纺织行业协会应配合国家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出口,鼓励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公平竞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而且有助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

6.3 企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3.1 企业梯度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有实力的企业应加强控制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品牌知名度以获取更多附加价值,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分散对美日欧的市场依赖性,扩大出口销路。

实力中等的企业应注重加强自身技术力量建设,加强企业品牌营销,积极关注国外TBT动态,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和防范国外TBT带来的风险;扩大销路,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实力较弱的企业应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合理的细分市场,可以给国外品牌做代工,也可以做国内品牌的加工方。在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累经验和资本。同时要尤其关注TBT动态,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加剧贸易摩擦。

6.3.2 熟悉WTO规则,参与标准制定,积极应对歧视

6.3.3 加强环保意识,提高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滥用TBT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TBT等方式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我国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环保意识,突破TBT的束缚。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科技水平、加强环保认证,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突破TBT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针织品)[G].2005.

[2]谷祖莎.贸易技术壁垒中技术标准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2004,(12).

[3]Kenneth A. Reinert.“Give us virtue,us virtue,but not yet”. World Trade. 2000.

篇2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出口 困境 对策

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而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2007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贸易顺差约1300亿美元,占贸易总顺差的70%左右。因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出口一直受很大的贸易壁垒,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和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国家于2007年7月了降低出口退税额政策。而纺织服装品更是调控的对象,再加上人民币不断的升值,原材料不断涨价,令纺织服装业的出口更是雪上加霜。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佛山,纺织服装业是其五大产业之一,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加上自身规模小、档次低等问题,佛山的纺织品服装企业乃至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境?

一、佛山纺织品服装业的基本情况

佛山是中国纺织制衣工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环市童装享有“中国童装重镇”之称,年产量1.7亿件,占全国童装生产总值31.3%;佛山里水镇是中国袜子名镇,年生产袜子5.6亿双,其中58.3%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盐步素有“中国内衣重镇”之誉,内衣业去年产值达15亿元,在中国15个知名内衣品牌中,盐步占7家;西樵轻纺城享有全国四大纺织品批发市场之一的美誉;顺德均安镇以牛仔制衣业为主打产业,已成为国际名牌香奈儿等品牌企业首选牛仔服装加工基地,在欧美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均安享有“世界的牛仔,牛仔的世界”之美誉;张槎针织行业是佛山市的传统产业,产品遍销国内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欧美等国家。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与香港、澳门相邻,佛山的纺织服装生产内销之余,更多的是出口。各抑制出口的政策、措施出台后,佛山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有所回落。2007年1-7月,佛山纺织服装出口总值达11亿美元,同比上升6.6%,而佛山各行业出口总值上升15%。作为佛山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业的增长速度,已低于佛山十大优势行业增速近10个百分点,这让人不得不深究其原因。

二、影响佛山纺织品服装业出口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着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称之为贸易障碍或贸易壁垒。这种壁垒一般可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壁垒接踵而至,除长期困扰我国出口的国外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以外,技术性措施,以及检验检疫措施、知识产权、通关程序等贸易壁垒对我国扩大出口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纵观近年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贸易壁垒,许多都是以“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或“保护环境”的名义而实施的。

2005年中欧之间上演的“胸衣战”:当时欧盟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至欧盟,甚至积压滞留在对方海关,引起欧盟对中国实施特别保障调查,并对中国输欧纺织品实行数量限制,随后中国启动配额管理。即我国出口到欧盟的10类纺织品设立年度配额。经过两年的配额制,2008年之后,配额限制将取消。按照中欧新达成的协议,今年将对T恤衫、套头衫、裤子等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双边监控,不设数量限制。中方将对上述类别输欧产品实施出口许可,欧方将实行自动进口许可制度。出口企业要经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组成的审核小组对企业进行审核,只有达到标准的企业才有资格出口。佛山到目前为止只有六家企业合符标准。

除了欧盟的纺织品配额制,其他国家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实施贸易壁垒。2006年5月18日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贸易实践司致函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告根据该部825号决议对我袜子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最终反倾销税为:FOB报关价与0.79美元/双之间的差值。6月28日,美业界向政府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产聚乙烯/聚丙烯编织袋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业界首次对中国纺织品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不但提高了出口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产品出口价格的优越性,使得出口难度大大增加了。

(2)降低出口退税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增值税、消费税)。这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税收措施,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进行公平竞争。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政策内容:第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第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第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此次退税率调整范围达空前的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而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我国经济增长思路的转变,以此为契机我国将采取切实的措施转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政府决心控制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纺织服装行业在劫难逃。2007年7月1日起,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下降两个百分点至11%。如果按数据估算,以1元钱的出口单价计算,下调两个百分点将使出口公司利润损失2分钱。

(3)人民币升值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机制。自那一天起,人民币不断地升值,从1美元对8.1元人民币升至现在的1美元对7.4元人民币,升值的势头还在不断持续。

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产品的出口美元价格不断上升,降低了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出口公司与外商签定的合同与产品出口的日期有差异,而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惊人,使得出口公司不得不承担由于汇率差异而造成的损失,加大出口成本。

2、内部原因

(1)失去了价格优势

最新的统计中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动摇。对于处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纺织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中国纺织品“薄利多销”的主要源泉正是劳动力的丰富资源,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却在减弱。《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并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仅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 0.36美元。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4倍。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

对外佛山纺织企业输了成本优势,对内又输了价格优势。第102界广交会刚结束,对于广大的佛山纺织品服装业来说不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洽谈订单的机会,而是有很多佛山纺织业的厂家在广交会上都得到了同样的待遇:在摊位上,原本到摊位来询问价格的采购商就不多,而来了的采购商却听完了报价后扭头就走。许多厂家都觉得很奇怪,再在广交会走一圈,他们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上世纪90年代,成本1元的服装卖20元,如今5元的衣服只能卖10元。企业平均利润率只剩下“微薄”的3%-5%。很多纺织品出口还是以定牌、贴牌为主,只赚取10%的加工费。在这微薄的利润中还让他们发现:佛山纺织品服装企业卖不起的价格,但浙江柯桥的纺织企业却卖得起,这更使他们当头棒喝。其实江浙企业价格只比我们便宜了那么一点点,但他的竞争力却变得非常大了。这就让我们不能不体会到如今纺织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已失去了价格的优势。

(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以贴牌或加工贸易为主要的生产模式,长期依赖香港市场或国内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自主创新和勇于开拓市场的动力;除此以外,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也阻碍了纺织工业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调研报告指出,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772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仅有44家,中小企业仍然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力军。据调研,在这44家超亿元企业中虽然基本成立研发机构,但R&D经费内部支出很少,平均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是十大行业中R&D投入较少的行业。我市2005年全市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纺织行业中仅有溢达集团和南方印染两家企业,服装和化纤行业均没有企业技术中心。除西樵南方创新中心在公共建设平台建设走在前列外,行业性的技术创新机构还未能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作用。

(3)模仿变成危机

在佛山纺织服装业中不少的的企业都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中小型企业,具有自已的品牌企业并不多,截至2006年,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只有“中国名牌”2个、省级名牌1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个。作为发展中的产业,模仿是它发展与提高的出路,但因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唯一有利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又在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还是收取那10%的加工费已使佛山纺织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三、走出困境的对策

1、利用金融手段降低汇率风险

目前,佛山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以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优势竞争,利润不高。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利润缩水,对企业出口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防范外汇汇率风险变得极其的重要。利用金融手段降低汇率风险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国际贸易出口合同金额以外币计价的,企业可以利用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有关业务,从贸易合同的签定、计价货币的选择,贸易策略的确定等等来考虑如何消除与减缓货币汇率的风险。在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是远期合同法:

此种方法是借助于远期合同、创造与外币流入相对应的外币流出来消除外汇市场汇率风险;例如:一家企业向美国某公司出口货物,该企业三个月后将从美国公司获得80000美元的货款。为了防范三个月后美元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企业可与外汇银行签订出卖80000美元的三个月远期合同。假设签订此远期合同时美元对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为US$1.00=¥7.36,三个月后,公司履行远期合同,与银行进行交割,将收进的80000美元售予外汇银行,获得本币人民币588800元;如此操作就消除了时间风险与货币风险,最后得到了本币的流入。

人民币汇率调整增加了企业出口汇率风险,由于担心人民币继续升值,很多出口企业甚至出现了“有国外订单却很犹豫”的状况。企业应当积极地面对的同时也该深入透切地运用一些策略来规避风险。除了上述的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外,企业在与外商谈判时,还应该预留报价空间,测算企业对汇率风险的容忍度,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争取外汇贷款,尽量用美元结算,还可以进行远期购汇,与银行签订固定汇率协议,减少和规避人民币汇率调险。

2、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

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使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价格优势。但中国对外贸易额的逐年增加,成为贸易大国同时也成了世界反倾销的重灾区。来自美国、欧盟成员国的施压,国外技术壁垒、反倾销贸易壁垒事件频发。在全球反倾销案件下降的趋势下,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却在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此次退税调整将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将促使企业提升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树立自主出口品牌,寻求由“量”到“质”、到“优”的突破与转变。

对于佛山纺织服装业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突破就该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科技兴纺。主要措施有: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重大的技术项目和技术成果给予一定资助,强化“产、学、研”和“科、工、贸”相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加强联系,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建立产业创新机制;在各纺织服装专业镇中推广西樵镇建立产业创新平台的做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

同时,也要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我市服装行业主要以加工贴牌为主的局面。大力推进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对纺织服装业而言,设计是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设计做得好,普通的产品也能赚取高额利润。品牌之路是理性的选择,在技术集中度较低的纺织服装业,应弱化单一企业品牌导向,突出产业链整合的服务导向。品牌是整合产业链的有力武器,因此“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须先行。我们要利用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力量与自身的努力加大力度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创造著名商标。

3、开拓新市场

欧盟是佛山纺织服装业的最主要出口市场,每年有20%以上的产品出口于欧盟。这些国家贸易市场成熟,贸易制度完善、交通运输方便,收汇容易,降低了出口的风险和费用,是各个出口商家争着占有的市场。但这些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与减少就业问题,不断加强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限额制、作进口质量管制等贸易壁垒,加大出口难度。佛纺企应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目标市场,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企业对这些市场的长期依赖,同时可以减轻由此造成的产品积压和资金占用问题。我国已与周边国家建立贸易联盟,如: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与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亚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组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孟加拉、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签定《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发展中成员国关于贸易谈判的第一协定》,还有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协定。这些联盟与协定都是当产品原自联盟区内的国家或协定国生产的,都享有进口税率优惠,从而降低了出口成本。加强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争端,并减少贸易争端发生的频率。

4、时刻关注国际动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纺织品的消费形态已从物质消费转向感性消费,人们早已从关心衣服能否保暖,更多地转向是否好看、时尚、跟得上潮流。捕捉潮流的信息,抓住潮流的触角是纺织品业突围而出的亮点。光是做好了产品也不够还要有优秀的商贸人才,时时刻刻关注其他国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动态,认真解读进口国的进口要求、贸易动向,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佛山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对这一冲击,必须要先从自身企业出发,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打造自已的品牌,开拓新的市场,提升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新的经济政策,新的贸易形势,不只是为企业造成新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意识到世界的变动与发展,让其更加好地适应世界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车晓蕙:中欧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变数增多[EB/OL].新华网,2007-10-19.

[2] 韩洁、罗沙:财政部:我国7月1日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EB/OL].新华网,2007-6-20.

[3] 张宇: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有限浮动[EB/OL].新华网,2005-7.

[4] 刘映花:商务部:中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3倍于周边国家[N].北京晨报,2007-10-29.

篇3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出口;原因

一、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环保浪潮的高涨,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国家纷纷以环境保护为借口构筑其绿色贸易壁垒

二、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法规增多 出口难度增加

世界各大发达国家大多按本国的生产技术标准和本国市场的需要,对纺织品和服装的市场准入标准颁布了法规。2008 年6 月 1 开始执行的REACH 法规,是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为由首先提出,并通过WTO决议的对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的法规,俄罗斯颁布“关于指定供少年儿童用产品安全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少年儿童产品应保证符合化学、生物、机械、防火、防电、防热安全要求以及防暴安全和辐射安全的要求。生产商(销售商、外国生产商授权的代表)有义务保证产品安全。同时,在俄联邦销售的产品应进行一致性声明或强制认证。

虽然以上两个法规并不能概括世界市场中所有的关于对纺织品服装的限制要求,但是可以说明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如果要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就必须达到这些国家法规的规定,完成注册。这些认证的过程以及高昂的花费都极大的增加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难度。

(二)绿色技术标准提高、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发达国家制定的生态技术检测标准在不断提高,比如当今国际市场认可范围最广的Oeko-texstandard100由德国在1992年制定后,每年修改一次,检测和禁用的纺织化学品不断增加。我国的纺织品服装技术虽然也在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准入技术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要达到并追赶其不断提高的进口标准,势必会增加我国家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的出口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产品检验和认证的成本、环境治理的成本和营销成本。

(三)贸易摩擦频繁,贸易风险增加

我国各主要出口市场国,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水平,环境的标准都比我国要高很多,随着绿色生态的深入人心,绿色标准的制定和推进,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因为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绿色标准而被召回、警告、撤柜或销毁的事件频发。2012年,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通报系统(RAPEX)共通报不合格产品1939例。其中,中国产品通报高达1116例,占全部通报的57.56%,因违反欧盟REACH法规而被通报的案例为179例,占化学危险类型的46.37%。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风险在增加,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到的绿色壁垒比率提高,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三、原因分析

(一)缺乏制定权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遏制作用越来越弱,这给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一波上升的狂潮,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连年上涨。然而整个市场份额是有限的,要想获得相对较多的经济利益,发达国际就逐渐利用绿色贸易壁垒来取代之前的关税,配额对不发达国家的限制。具体做法就是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并且根据情况不断提高,从而把不能及时跟上的国家挤出市场。

中国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最大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多年来超过50%。鉴于国际主要市场都集中在发达国际,那么要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中的纺织品服装份额,中国纺织服装业就不得不接受这些由发达国际制定并且不断更新的环保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二)科学技术落后

在纺织品服装的科研领域,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科技含量、生产效率提高迅速,竞争优势明显。相比之下,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进而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成熟,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不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要求,比如我国绝大多数纺织品服装企业的战略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一人手中,企业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此外,企业内部的横向沟通机制也不健全,缺少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导致部门间相互争夺资源,协作性差,企业内耗严重。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我国纺织品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的时候,其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的薄弱。

(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在德国政府颁布118种偶氮染料禁令后,国内有关单位对我国印染纺织品生产企业就此范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04 种正在广泛使用。欧盟国家规定纺织品和成衣要有环保标志才能在市场上销售,然而在我国已已获得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 (0ek0-TexStandard100)认证证书的企业不足3%,大多数参与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的企业在绿色壁垒前不知所措。如今的纺织产品,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已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大部分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却如果仍然停留在老旧的只注意产品外在元素的吸引力,不注意产品内在绿色科技成分的提高,必然会被市场逐渐淘汰。

总之,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只有积极投入到降低产品能耗,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向国际绿色标准靠拢才是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而且多变的市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服装的需求。但是,该市场受国际影响很大,行业效益对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也很大。所以,中国服装业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境。本文系统,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装贸易的行业特征,产业关联度,行业外向度和市场需求,指出我国服装贸易的不足之处,得出我国服装行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国际竞争策略。

关键词:服装主要困境品牌经营

一、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

(一)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

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适应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的需要,骨干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

(三)“休闲风”推动了市场细分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趋势

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的一个主流,同时,“品牌多元化”在近年来的服装行业内也.哨然成风,这是我国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有利于改变我国服装也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局面,不仅给大企业创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同时市场细分也给众多小企业争了一席之地。

(四)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

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有所增强

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

服装加工属于看样下订单的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造成订单分散,竞争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出口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下跌。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概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场。

(一)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二)新的对华限制

目前,中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高达50%以上。据测算,中国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万多人失业。服装行业不仅要从外贸出口的金额,更要从考虑就业因素来评价美欧设限带来的影响,通过提升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确保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1.市场保护措施

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2.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且面临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在出口中,中国服装业一直以自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主,而科技含量高,利润高的纺织品服装较少。近些年来,又面临来自自由贸易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严峻性。目前,欧盟自由贸易区内有52%是内部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38%是内部贸易。

三.解决我国服装出口的对策

l、实施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保护意识。

品牌最能体现民族工业的特点,不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驰名品牌既是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守住国内市场的护身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应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特别要保护国有名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保护,这是保护国产品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国内,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别是市场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名牌决不能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轻易放弃。

2、充分发挥营销中的政府职能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改善和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在企业对外贸易的品牌营销中,政府有关部门应有明确的观念和政策导向,为企业创建国际名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l、把发展出口名牌产品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扶持有市场、有前途的民族品牌产品。

2、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名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和政策,阻止外商以合资等手段吞食我国品牌,督导我国品牌境外注册,保护国有无形资产。

3、加强对洋品牌的“反倾销”调查的步伐,保护民族品牌。

4、协助企业在国外开展营销工作,鼓励名牌参与国际竞争。

5、按国际惯例,组织国内企业应诉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维护国有品牌的利益。

6、加大对假冒伪劣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真正的名牌,维护国有品牌的声誉。

四.我国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未来走势

1.纺织服装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业正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但要实现从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升级,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从产品单一、类型单一向多品种多类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跨越。有些经营户不惜重金,相继赴美、日、法、韩等国参加纺织品服装展销会。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一些外商也纷至沓来,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我国还设立了办事处。

2.加强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

在世界性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浪潮下,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同时纺织品的功能性也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服装功能要求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功能性纺织品不断推出,如防紫外线、抗菌、免熨抗皱、阻燃、防静电、防水、防电磁波等纺织品。纺织服装业要求生产商、销售商树立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积极开发和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环保服装,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实施工商联动,组织强有力的市场攻势

产品的竞争,一定意义上是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能力、机制、体制的竞争。通过联合协作,把纺织服装的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全国性中心市场为枢纽、区域性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纺织服装市场体系,实现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同时,通过建设一批跨地区经营的社会化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和规模化、规范化的制及连锁经营企业,使产品尽快走向国内、国外市场。

篇5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政府扶持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18-03

一、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

(一) 发展历程

江苏纺织品服装迄今为止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清末时期,作为中国棉纺织领域的开拓者的张謇就创办了纺织厂,以此埋下伏笔。随着领域不断的开拓,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出口逐渐成形。早期,处于萌芽阶段的江苏纺织品服装有着产量小、品种少的缺点,且区域格局仅限于苏州、无锡、南通、常州等地区。

(二) 出口特点

1. 一般贸易领先于加工贸易。2012全年,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加工贸易项下出口709410万美元,同比减少2.1%;其他贸易项下出口额仅为2855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53.2%;一般贸易项下出口3381256万美元,同比增长1.1%,占有率高达全省出口总额的82.1%,几乎独揽大权。这样的可喜局面显示出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结构正处于持续不断地优化进程中。

2.出口市场集中,仍以传统市场为主。2013年初,江苏口岸对美国、日本、欧盟前三大主要出口市场出口服装共计达7330.8万美元,占全省服装出口总值的65.8%。其中,对欧盟、日本市场的出口量稍微有所下降,分别下跌3.1%与9.9%。

3.服装出口额领先于纺织品出口额2013年全年,江苏省纺织品出口额达1901669万美元,同比上升8.3%;服装出口额为2469122万美元,同比增长4.5%,总体势头良好,且呈一路向上趋势。据江苏省商务厅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2月,服装的出口额仍然领先于纺织品的出口额,分别为342899万美元和262821万美元,一如既往处于上风状态。

4.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逾六成。据海关统计,2013年1-2月份,江苏口岸的服装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辅。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全省出口总值的65.4%,出口增幅为11.6%;而民营企业的出口局面也大有扭转,相较于1月份0.5%的降幅,1-2月出口额迅速增长31%,达4049万美元;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逆势而上,1-2月出口额达2655.2万美元,增长了10%。

(三)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1. 欧盟市场。在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的效应尚未完全退去的情形下,位居江苏第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又不断抬高纺织品服装的进入门槛, 2011年增添新壁垒―REACH法规,对存在法规中被列为高度关注物质(SVHC)的产品,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通报,否则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全省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昂贵的检测以留住市场,这种成本的层层叠加致使全省对欧盟市场出口呈现持续下跌态势。

2.日本市场。2013年初,全省对日本市场出口服装共计2453. 4万美元,下降9.9%。与2012年1.7%的轻微上涨相差并不大,却也十分令人担忧。而同为亚洲地区的东盟市场却与此恰恰相反,2013年初的服装出口额呈现大幅度上升状态,为1731.2万美元,增幅高达25.8%,前景乐观,有望跻身江苏前三大出口市场之一。

3.美国市场。近年来,美国方面又提出对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必须加施标志或标签的要求,且标签必须采用英文标识、符合一系列严格规则,从而导致2013年初全省对美国市场的服装出口额实现大幅度下滑趋势。据海关数据显示,年初服装出口额为2051.3万美元,下降率高达23.6%,前景不容乐观。同时,2014年2月美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总量也锐减,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严重影响着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突破与前进。

2013年一月份江苏省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单位:万美元

二、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举步维艰

近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恢复乏力等因素导致国际市场整体消费需求缺乏根本动力,由此引发国际市场棉价自2011年9月以来持续下跌,与国内市场价差不断拉大的情形。

(二)苏南苏北两极分化,出口互补格局欠缺

长期以来,苏南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方面始终领先于苏北。经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苏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达3084015万美元,是苏北的11.25倍,差距异常明显。可见,政府实施的“南北挂钩,结对互助”的政策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资源优势的互补格局仍需进一步健全。

(三)技术与品牌差距严重,“中国制造”盛行

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发达国家在技术更新与设备改造方面的投入比例加重,使得原本在江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纺织服装摇身一变成为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愈发明显的技术差距威胁着全省部分出口市场的丧失。

(四)“三率两价”频繁波动,企业死亡增速

三率两价即出口退税率、利率、汇率、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价格的频繁变动导致省内中小企业低技术、低成本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用,面临出口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利润减少、订单流失的困境。其中,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且无法准确预测导致企业陷入“两难”:价格报高,客户、订单流失;价格报低,企业亏损。因而政府方面自2009年4月以来采取调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6%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出口,提高产品竞争力,但仍难以减缓企业亏损倒闭速度。经数据表明,2013年一季度,全省纺织行业中亏损企业多达2003家,亏损面23.51%,较上年同期增长1.51个百分点。

(五)无序竞争严重,低价竞销现象屡出不穷

在行业进入门槛低的背景下,传统家纺、中小企业盛行,形成江苏纺织服装行业的一大特色。然而,这个特色却带来了一定的反作用。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偷税漏税、用工不规范、缺失“五金一险”保障制度的问题,因而在成本优势上远远超过了大型企业,使大型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加之省内产品普遍趋于同质化,消费者难分伯仲,进一步催化了恶意压价的无序竞争局面,各企业相互残杀,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六)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制约出口步伐

在全球经济萎靡的形势下,江苏纺织品服装以低价瓜分着国际市场份额,对发达国家同类产品造成严重冲击。为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各国纷纷增强危机意识,挥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面对如此不利局面,全省企业却毫无还击之力,究其原因在于行业预警机制的缺失导致的市场敏感度的低下。目前,江苏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就常因无法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动态,而使产品屡遭退回,对其发展壮大形成致命的一击,制约着出口步伐的加快。

(七)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纺织品服装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当前,江苏各中小企业普遍用工不规范,以低素质、低文化的劳动者进行机械式的简单劳动为主,通常只注重当前的短期利益,缺乏发现长期潜在利益的眼光,企业整体水平居下不上,发展止步不前,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八)企业税负过重,出口前景堪忧

当前,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征收使得全省纺织品服装企业痛苦不堪。经有关调查显示,企业不仅要按利润的25%缴纳所得税,还要承担17%的增值税、相关的资源占用、环境保护等费用,而这些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可以说,众多的税费负担严重阻碍了江苏从出口大省到出口强省的转变,因而企业对其出口前景的重重担忧不无道理。

三、促进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对策与建议

(一)宏观层面―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的对策

1.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苏北转移,发挥资源互补优势。现阶段,重构产业布局,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是振兴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关键。政府应着力改变苏南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独占鳌头的现状,将苏南丰富的产业、人才资源向苏北迁移,同时充分发挥苏北在棉花、蚕茧等原材料上独天得厚的优势,实行苏南苏北兼并联合战略,进而将两者资源互补,以长补短,实现最大效益。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负,提升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低迷,减轻税负已刻不容缓。政府应加快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取消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员工工资增值税,并对部分品牌企业和优势创新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制度。

3.建立并完善行业预警机制,协助企业提高市场敏感度。在缺乏行业预警机制的前提下,企业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常常措手不及。为此,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出口预警机制,对于目标市场国的各种动态做到准确、及时地搜集与整理,从而传递各种预警信息给予企业以风险提示,提升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为从容应对与突破危机打好基础。

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育自主品牌知名度。品牌决定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江苏纺织品服装企业品牌建设意识薄弱,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形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使企业认识到有品牌与无品牌的差距,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产品研发的力度,重视挖掘原创技术,实施品牌战略,走资本和密集型产品道路与品牌化经营之路,实现从制造大省到智造大省的华丽转变,以提高江苏纺织品服装的社会形象。可以说,这种双管齐下、内外结合的举措必会带动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

5.严格监督制度,构建公平竞争环境,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无序竞争的行业背景下,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管理的职能,通过采取严格的监管制度,打击小企业逃税漏税、忽视员工安全保障的问题,以规避其恶意压价抢占市场的行为,起到维护员工及正规守法企业合法权益的作用。

6.控制国内棉价肆意上涨现象,实现内外棉价市场化对接。目前,由于国内外棉花的巨大价差,全省纺织品服装外销占比严重缩水,企业生存面临艰难选择。

(二)微观层面―企业自身的对策

1.企业兼并联合抵制恶性竞争局面,实现共赢。过度的价格竞争在全省纺织品服装企业之间早已司空见惯。多数企业目光短浅,只注重自身当前利益,却忽略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是实现共赢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强强联手,加强合作力度,组成战略联盟,共享资源优势,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自身资源、力量进行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调整恶性竞争带来的量增价跌局面,走中小企业借助大型优势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前进的兼并联合之路,以实现各方最大经济效益,达到共赢。

2.采取金融避险类工具,降低汇率变动引发的风险。多年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于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企业通常在遭受汇率频繁波动带来的风险时毫无还击之力,原因在于自身避险意识与抗险能力的薄弱。据有关部门的推测,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的销售利润就会下滑1%-4%。

3.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人才政策。人才是企业之本,全省纺织品服装企业要实现突破与前进,掌握高科技技术、擅长经营管理的全面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换句话说,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间竞争的体现。因此,企业应全面提高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忧患意识,采取大批引进善于开发研究新产品的优秀设计师与工程师、懂得企业营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知国内外法律法规的知识型人才的政策措施。

4.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宽销售渠道,规避贸易风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江苏纺织品服装企业形成了过度依赖主要出口市场的格局,从而引发了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面对如此忧患重重的出口形势,坐以待毙只会使企业处于一种被动的不利局面。因此,企业应在稳固原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利用市场多元化的战略效应规避各类贸易风险。

5.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升产品附加值,变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江苏纺织品服装以多量、低质、低价为卖点的出口经营模式已不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懂得改变最终只会面临淘汰的结局。因此,企业必须将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重中之重,走以质取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从国外引进高端纺织机械和无梭织机、电子提花等先进纺织技术,实现纺织面料的高质化。其次,建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心,利用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出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高品质产品,满足现代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获得高端市场的认同,扩大市场份额。

四、前景预测与展望

纵观2012年,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状况持续萎靡不振,年增长率仅0.8%。单月出口情况更是难言乐观,1至8月出口增幅频频出现负增长,2月更是出现了13.99%的强烈下跌态势,前景令人堪忧。9月开始虽逐步回暖,却依然无法扭转逆势,实现大幅度增长。因而,不难看出,2012年对于江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异常艰难、饱受折磨的时期。

2013年,据江苏省商务厅最新数据表明,纺织品服装的总体出口情况较2012年稍为乐观,单月出口增幅大体趋于上升状态,在2月份更是出现了58.4%的强劲增长,让出口企业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总体而言,这并不意味着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将逆势而上,实现大的突破。相反,由于同年 3月、9月与12月分别出现了出口额下降10.4%、2.3%以及0.8%的不利局势,因而,2013年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形势仍处于相对困难的时期。

总的来说,在全球经济持续萎靡的背景条件结合下,经济复苏已是众望所归,然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2014年上半年,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前景是基本稳定的,同时出口环境波动幅度也是不大的,但是总体出口形势仍旧不容乐观,复苏过程仍将缓慢前进,实现较大转机的概率微乎其微。为此,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的采取已是迫在眉睫,企业、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发挥“三位一体”的战略合作模式效应,冲破重重阻碍,还出口前景一片光明,从而实现江苏由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省到纺织品服装出口强省的转变,进而稳固我国纺织品服装第一生产、出口大国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Tingqin Zhang &Lihong Han. The Impact of Non-tariff Barriers on China’s Textile and Clothing Exports and Relevant Strategies[J]. Asian Social Science,January,2008(4):120-123.

篇6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纺织品服装 出口 贸易壁垒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的如期告终,曾意味着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体化的新时代,然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时代仍未到来,配额也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当世界各国在享受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时,欧盟和美国相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提出了特保调查,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谈判和斡旋,我国在2005年先后与欧盟和美国签订了《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和《中美关于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我国被迫对部分纺织服装产品进行出口管理,延长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配额期限。当前,两个备忘录面临到期,而除了高关税、特别保障措施以及新一轮配额制的延续,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和反补贴等贸易壁垒也成为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限的主要手段,本文拟对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为我国发展纺织品服装贸易提供参考。

一、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的主要贸易壁垒

(一)配额和特别保障措施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经历了2005年以前《多种纤维协定(MFA)》和《纺织品服装协定(ATC)》框架下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配额制、2005年配额制取消后历时近一年的磋商、调整时期和从2006年至今的在《中美关于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下文简称《备忘录》)框架下的出口数量控制时期。可以说《备忘录》的签署本质上是配额制在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部分延续。

《备忘录》的签署肇始于2005年美国政府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提出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从美国2003年5月公布根据《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242条款的规定提起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申诉程序到2005年11月8日中美签署《备忘录》,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受理的纺织品保障措施案件共计46起(包括重复申请)(ITA,2007)。2005年1月1日后,美国加快了对中国纺织品提起特别保障措施的步伐,多次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使刚刚摆脱全球纺织品配额约束的中国纺织服装业重新陷入更加复杂的贸易环境。

针对出口产品进行的配额数量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出口税”的效果,当产品受到出口数量限制时,出口成本和出口价格都将增加,这意味着为了获得出口许可,出口企业可能需要产生的额外成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用“出口关税等价率”(export tax equivalent,ETE)来衡量配额等数量限制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如表1所示。通常数量限制越严格的产品,其ETE水平也越高。

(二)反倾销措施  按照《中国人世议定书》第15条,中国人世后15年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将使得反倾销诉讼国以“第三国替代价格”核算反倾销幅度。这一规定加大了反倾销认定的便利性和针对性,因此反倾销成为针对中国出口的产业保护工具。例如,在美国诉中国艺术画布的反倾销案例中,美方就用印度画布作为第三国替代价格,在初裁时近乎荒谬地得出我国产画布的最高倾销幅度达264.09%的结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一步在2006年4月26日,对原产于中国的艺术画布做出损害终裁,对中国画布出口企业课以77.09%至254.09%的惩罚性关税(ITC,2006)。

(三)反补贴措施  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产铜版纸产品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决定对中国起用反补贴法,并开始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此次裁决了美方自1984年起就确定的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做法,为美国纺织业提供了在2008年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后限制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另一种工具。虽然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戴维・斯普纳在4月18日访华时信誓旦旦声称“对于其他的中国商品,我们没有考虑征收反补贴税”,但美国商务部于6月28日宣布对中国产环状焊接碳素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而反补贴的暗潮迅速波及到了纺织品服装行业。2007年7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我国输美复合编织袋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意味着美国开始运用反补贴调查干预中美纺织品贸易,这将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内在的隐蔽性、内涵上的歧视性和形式上的复杂性,尤其是它具有在名义上的合法性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的特点,发达国家往往利用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在保护人类或动植物健康和安全的名义下,以危及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为由来限制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抵制和反对,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却可以披着合理合法的外衣畅行无阻。目前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产品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设置的壁垒,另一类是对产品本身的安全要求,即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有不良影响。  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是全球第一个道德规范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都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SA8000标准的产生,为约束企业道德、保护劳工权益提供了合理的途径,但在当前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不断削减,作用不断减弱的形势下,这一标准很容易被美方利用,成为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业这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美出口的新型贸易壁垒。

(五)美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关税及结构

虽然当前美国进口关税的平均水平很低,2006年按照最惠国待遇(MFN)关税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平均关税水平为3.5%,2005年按照不同产品类别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仅为2.5%。但是纺织品、服装类的进口关税高达7.9%和11.4%,远高于非农产品2.4%的平均关税水平(WTO,2007),如表2所示。

同时,在美国的进口关税税则中,关税升级的现象严重,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关税幅度也不断增加,如表3所示。2005年美

国纺织品服装的平均关税水平高达9.4%,位于低端加工水平的纺织绒呢,进口关税仅为4.4%,但是一般纺织品的关税则上升到6.4%,特别是窗帘与帷幕,关税在9.3%的水平上,而到了深度加工的服饰类产品,进口关税平均在10.6%的水平,这种关税结构大大提高了对于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严重影响我国对美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类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商品结构,阻碍我国的高端纺织品出口。

二、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贸易壁垒的设置与否、设置多少的问题,是中美政府、相关企业、进出口商、行业协会,甚至包括欧盟以及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等第三国的相关机构、团体及利益相关者多方博弈的结果,其间关系错综复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通过较为深入的分析,可以推测纺织品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一)配额和特别保障措施

依据中美2005年底签署的《备忘录》,中方出台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对部分出口欧美的纺织品服装产品做出了有效的管理,而美方也将克制使用特别保障措施。迄今为止,中美双方对《备忘录》的贯彻都是比较好的,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的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体现了合理、有序、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可以预见,在不发生贸易战等极端情况的前提下,在2008年年底《备忘录》到期以前,中美双方依然会恪守双方《备忘录》中达成的宝贵共识,为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创造一个相对平稳、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从长期来看,2008年年底《备忘录》到期后,《中国人世工作组报告》第242款这一专门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保障过渡期也将结束,但《中国人世议定书》第16条中规定的适用于中国所有的出口产品保障的过渡期依然还将延续到2013年12月10日,因此特别保障措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会悬在中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头上。特别保障措施在2008年以后依然会成为美方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壁垒。美方需要比以前稍微忌讳一点的是《人世议定书》第16条中规定了中方可以其他国家采取特保措施两至三年后还继续实施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补偿或贸易报复行为。《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将于2007年年底率先到期,到期后欧盟对中国的做法必将会对2008年后的美国产生示范效应。

(二)反倾销和反补贴  中国在入世15年内都不能享受到“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美方在反倾销调查中可以用第三国替代价格作为调查依据,这让中方在应诉中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如果中国不做出较大的让步(如进一步开放国内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市场,而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单纯通过外交途径是很难争取到美国对我国“市场经济国家”性质的承认的。反倾销作为一种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美方也将会在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继续使用。2007年7月一个月间美国对中国连续发动三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其中包括~起纺织品案件。加上最早的铜版纸和紧接着的钢管反补贴案,截至2007年7月美国已经对我国发起了5起反补贴调查。反补贴作为美国对中国适用的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必然会在今后体现出其贸易保护的作用。

然而,反倾销措施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作用在下降,2007年9月,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指出,随着生产的国际化转移和全球供应链的变化,由于一半以上的中国出口产品是由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生产的,欧洲企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生产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欧盟有必要反思现行的反倾销措施和贸易救济机制,因此,长久地在欧洲维持劳动密集型生产毫无意义。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

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这三种苛刻的限制标准,因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必然也将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我们反对利用制定苛刻标准来限制贸易自由化,但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程度的不断发展,追求更先进更环保的技术标准和更人性化的劳工权利保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美国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和号称“最尊重人权”的国家,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不仅会长期存在,其标准也将会不断提高。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存在完全的自由贸易,贸易壁垒必然会长期存在下去。在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只有坦然面对这些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并努力加以改善和解决,才可以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我国的对策

纺织行业是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产业,在一体化时代,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特别是ATC结束后,在中美、中欧两个备忘录的框架下,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平稳,出口增幅放缓,份额逐步增加,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出口价格指数升高,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是当前的出口模式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快速发展中,我国出口纺织品的附加值偏低,缺少自主品牌,在价值链上未能占据优势地位,在技术含量与产品标准、环境标准中存在不足,此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也为我国纺织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阻力。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我们应对美国设置的纺织品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应该优化出口结构,改善出口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大力优化产品结构,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激励高新技术在纺织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和附加值。例如,通过大幅度减免先进设备的进口关税,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给予税收优惠,在出口政策上鼓励、支持资本、技术密集型纺织品的出口。

其次,企业要注重发展自主品牌,发展国际化经营。政府、行业协会要支持和保护有关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在政策上向企业自主出口倾斜。

篇7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

在良好宏观经济环境中,我国纺织工业保持了平稳运行,各项指标较上年同期继续稳定增长,行业利润水平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仍较快增长,内需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市场。纺织工业的投资增长稳定,投资结构逐步合理。但同时还应积极应对频繁发生的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调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国际原油价格和纺织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等新情况、新问题。

一、纺织行业深层次矛盾分析

进入“十一五”,纺织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出口增长18.6%,效益增长26.82%。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运行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纺织行业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等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行业的深层次矛盾日渐显现。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品牌创建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刚刚起步;产业整合能力不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不足。

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产品结构看,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从企业结构看,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况突出,大型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跨国配置资源能力。从区域结构看,东中西部差距较大。

三是资源利用率偏低、印染环保问题比较严重。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受投入不足和企业规模偏小等因素影响,纺织行业的水耗、能耗居高不下,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其中,印染行业用水量已居全国制造业第二,废水排放量占全国第六,而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仅为7%;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加剧了部分地区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和原料供求矛盾。面对新的挑战和行业结构性矛盾,“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努力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为推进纺织行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结构调整,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十一五”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目标、调整的重点以及有关政策措施。“十一五”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为:力争到“十一五”末,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知名品牌和企业集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构筑起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通知还具体提出了节能、降耗、环保约束性指标,即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降低10%,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比2005年降低20%,吨纤维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2%,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0%。

二、纺织品对外贸易政策两大走向分析

面对美国和欧盟的重重贸易限制,我国政府、商会都在积极寻求出路。曾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政府对纺织行业的外贸政策指导应当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从短期来看,如何积极应对美国和欧盟拟采取的特保措施,避免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是当务之急,而这其中,行业自律是一项重要措施;从长期来看,则应当从治本入手,扶持品牌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遏制住我国出口纺织品量增价跌的势头,提升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规范无序竞争,推行行业自律;扶持品牌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应该是近期我国纺织品外贸政策的两大走向。

第一,自律政策将更加趋于刚性。从2006年底开始,短短几个月时间,商务部就出台了数项自律政策。12月,商务部出台八条措施,包括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加征关税,引导企业有序出口、行业加强自律等。同时,对中国特别有竞争力的28项涉及到服装纺织的产业限制固定资产投资,限制其生产能力的增长。2007年3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实施出口自动许可管理政策。行业自律需要做到既能让企业自愿遵守,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刚性约束,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虽然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的自律政策,但2006年前两个月我国纺织品出口仍保持了很快的增速。未来将要出台的政策与前一段时间的自律政策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政策的走向应该是更加趋于刚性。特别是对一些“敏感商品”和“敏感市场”制定出更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自我约束措施,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扶持品牌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企业角度来看,国内的纺织企业对政府出台的行业自律措施也非常支持。同时企业也将根据相关政策的指导进行自我调整,建立企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得整个纺织品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行业协会共同研究“关于推进我国服装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有关意见”,明确提出“十一五”我国服装行业品牌建设、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有关政策措施。有关地区和企业也要制订相应的品牌培育和发展规划,做好品牌建设组织和实施工作。

三、汇率、原料价格成纺织业新挑战

虽然有2006年度纺织品贸易超过20%的增幅,还是应该高度关注2007年度中欧备忘录以后的走势,外贸后配额时代大限正日趋逼近。2007年的形势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新挑战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如原油、棉花)等价格上涨等。

第一,贸易规则变化成首要压力。2005年6月和11月,经过艰难谈判之后,中欧、中美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以配额的形式化解了纺织品贸易争端。协议的截止时间分别是2007年年底、2008年年底。根据达成的协议,中美、中欧在与中国进行纺织品贸易的同时,克制使用了3个“不利”条款,其中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中专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指定的242条款。这样的协议成就了今天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06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近170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400亿美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都超过20%。

2006年1月11月,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占美国市场份额的35%,金额约占美国市场的30%;2006年1月10月,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占欧盟市场份额的29%。2005年以上3个数字都是25%,占全球份额的24.5%。而2004年年底,中国出口纺织品占欧、美、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18%、19%和20%。2006年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约为2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扣除价格指数后对美出口增长了0.48%。对欧盟出口额为2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扣除价格因素增幅为11%。由于遭遇设限后中国采取了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2006年对美、欧之外的地区出口额为1011亿美元,增长了27.27%,扣除价格指数对其他地区出口量增幅为18%。

由于我们很好地处理了中美、中欧纺织品的贸易纠纷,使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在市场份额、企业盈利、订单等重要考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随着中欧纺织品协议最先到期,中欧业界普遍担心,2007年备忘录结束后,2005年井喷现象是否还会再次出现。

第二,汇率变化有较大影响。自从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有效汇率对美元升值6%,对欧元升值12%。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内外都在看涨,只是涨幅预期有所不同。人民币短期内急剧升值造成了两个不确定因素:第一是对中国纺织品这类比较有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很弱的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特别是远期的汇率风险加大;第二,以热钱为主的洗钱的数量会加大,这将加剧中国政府进行调控的困难和压力。其次,中国纺织品采取了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措施。长期来看,这有利于贸易增长方式结构的转变,短期内却给国内企业的贸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尽管美国并未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由于2006年中美贸易出现中方顺差,造成了美国国内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呼声加剧。而且美国业界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2008年纺织品备忘录到期后,每半年美国政府可以自主启动反倾销的立案调查。中美纺织品贸易被看作是中美贸易的缩影,孙际文透露,今年5月,中美政府将在华盛顿启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他称,这对于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将有着重要意义。

四、新《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对我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7年初,商务部对《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对配额分配方式、企业资格的确定等方面规定进行了修改。新《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对2007年我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纺织品配额。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存在浪费配额的现象,31个类别清关率无一达到100%,最高为91.9%,最低仅为3.8%,大部分类别的清关率集中在60%到80%之间。新《办法》在这方面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一是配额招标方式用协议招标代替公开招标。2006年配额招标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中标结果,过高的配额价格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造成了纺织品配额浪费。2007年将采取协议招标方式,按照“不低于商务部公布的最低投标价格”的原则确定中标结果,使得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取配额,从而消除公开招标中存在的哄抬、炒作招标价格等不确定因素,建立一个有序、具有可预见性的配额政策,为纺织品出口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贸易及政策环境,这将有利于纺织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纺织品配额的使用率。二是配额业绩只分配给向设限国家(地区)出口的企业,而不再分配给只向非设限国家(地区)出口的企业,使配额能够真正分配到有需求的企业手中。按照修订前的《办法》,有30%的配额被不做欧美市场业务的企业获得,而主营欧美地区业务的企业却因所得配额数量不够而丢掉了原有的客户和订单。新《办法》则真正发挥了配额的作用,提高了配额的使用效益,避免了配额的浪费和买卖。

第二,新《办法》增加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和促进纺织品的出口。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西方国家已经从对产品层面的关注转移到对贸易环境的关注,从对技术、质量、标准的重视转向营造公平贸易环境上来,特别是欧盟已将社会责任、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反倾销等作为未来对我国进行限制的重点手段。为此,新《办法》增加了“对经有关部门认定,未能依法履行劳动、安全和环保等义务的经营者,商务部可取消其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获得的临时出口许可数量资格,并收回已获得的全部许可数量”的内容,这将会引导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更加注重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2007年棉纺业产量增幅将回落

2006年全国纱线产量约达1740万吨,增长率约在20%。“十五”期间纺纱量增长率平均在17%,2006年超过20%,可以看出,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长很快。2007年由于棉花市场还会保持较大的缺口,进口依存度约在30%。2007年,纱线产量仍会保持平稳增长,增幅会出现下降,主要理由有:

第一,产业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很大的联系,棉纺业连续五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增幅超过17%~20%。2006年投资的增长率从年初的42%回落到11月份的16.9%,这与前两年的39%和2004年90%的投资增长率相比大大下降,必然会影响到2007年的纱线产量。

篇8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协议》(ATC)到期.主宰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近30年的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步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大国.注定要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角。从2005年年初开征纺织品从量出口关税.到后来宣布调高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再到后来的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新闻不断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到多轮纺织品贸易磋商.纺织品贸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而敏感的话题。从政府官员到学者到外贸从业人员甚至到普通老百姓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日益关注。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环境及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联系与依赖日益增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986年,关贸总协定将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议题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其宗旨就是主导世界贸易总体趋势朝自由化方向迈进。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本身就是贸易自由化的有力例证。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包括纺织品贸易的大环境是自由化。

但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全球性自由贸易。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区域贸易协定急剧增长的趋势。截至2003年1月1日.在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数达到25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纺织品的贸易优惠安排。如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取消了北美三国之间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和关税.逐步实现其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再如美国(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赋予加勒比海邻近24个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48个非洲国家生产的服装输往美国.在关税和配额方面享有优惠。在欧盟.其内部各国之间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已全部取消。欧盟还通过与地中海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国家签订《联系与稳定协定》.推动双边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欧盟还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分阶段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和关税。事实上,包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问题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对待.并考虑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所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为贸易转移提供了机会,在对区域市场形成保护.促进与既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发展的同时,事实上减少了各成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可能性,增添了我国产品在其区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2.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作为WTO的成员国中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享受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利益。但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自由贸易仅100多天就被美欧的频繁设限打破。4月4日,美国启动针对3类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特限行动指南;4月28日,美国对l4大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同日欧盟对我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3个类别的中国服装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8日,美国对我4种产品采取特保”;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5月23日,欧盟对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5曰.欧盟宣布推迟对我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7日,美国正式对我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限制措施,设限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月27日.欧盟对我T恤和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开始……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纺织品进口增长为推卸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转移国内压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单方面地实施限制或是特保的效果越来越难以掌控.而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种种责难。因此.关税壁垒作为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出现被重新利用的趋势。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行业总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分别为9%、lO.2%、8%.并承诺在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分别约束至7.9%、8.9%、6.6%。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约束水平较低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并呈现以下特点:(1)关税升级现象。以欧盟为例,享受最惠国待遇的供应方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时遭遇的关税结构为:原料平均关税为0。7%,纤维平均税率为5-3%,纱线平均税率为6.3%,织物平均税率为9.1%,服装平均税率为11.9%.从原料到服装的关税升级现象十分明显.使服装制成品的有效关税大大高于其名义关税:(2)关税高峰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至少对200种纺织品制定了高于18%的从价关税税率,对部分羊毛及人造纤维的征税超过30%,一些特定服装的从价税达到33%,甚至更高。就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关税安排特点来看.关税仍然是直接影响竞争力并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最直接的因素。

3。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不安地要求延长配额取消时限时,我们就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将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配额的影响。如果说配额制度是一种有限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话(毕竟受多边协议和增长率的限制),这种新形态就是一种自由保护主义了。一方面,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贸易限制实施更为自由.因为这些措施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甚至是单边的。

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二保一反指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所规定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反倾销措施”。按照我国《入世协定书》中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截至2008年12日前,如遇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在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造成市场扰乱”,可运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1:3限制:也可在截至2013年1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后12年内).运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也可在截至2016年l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l5年内)根据反倾销措施条款在确定倾销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各国以二保一反实施的贸易救济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

利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同时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安全为由.对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盛行的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已造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货和出口限制并成为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屏障”

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些新的企业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目的是希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客观地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人类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31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企业的生产很难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因此,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存在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4.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回归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与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那些由此而产生的贸易也将部分被取消,生产和贸易扭曲将会被消除。当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配额取消使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得更为开放,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此外,发展中国家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将进一步开放其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新的市场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扩大。

在出现新的市场的同时,世界纺织品市场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自1996年以来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服装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服装在整个纺织品进口中占很大比重。配额取消后,来自低成本生产国的产品比重上升,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还将不断下降,将使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延续。一方面,进口价格持续下跌,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福利净增加效应;另一方面.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

5.市场集中程度加深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如果说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在配额取消前呈现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话,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它将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各自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贸易比重(表1)时,可以发现分别作为非配额国家和配额国家的日本和美国.其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集中程度。2001年日本前五大进31服装供应国已基本垄断了日本进口服装市场.而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服装供应国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一半还不到。因此.可以预计,随着配额的取消.美国及其它原设限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集中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取消配额后,市场开始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面临抉择。在这个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商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趋薄。在高端产品市场,我国产品仍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竞争;在低端产品市场,我国则将与为数更多的具有基本相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这其中既包括东南亚国家,又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日趋严峻的出口环境下.我国纺织品贸易要持续增长.必须有的放矢地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对外拓展贸易市场

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众所周知.欧、美、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中一直占较大比重.一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欧、美、日同时又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大国.2003年仅美欧纺织品服装进口就达2300亿美元。如果我们对美欧市场占有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增加2O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欧、美、日仍应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市场拓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会造成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的不稳定性。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传统市场出现的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关税及有针对性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的利用以及区域优惠安排的趋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发展障碍。要想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中寻求进一步发展,优化全球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贸易市场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周边和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韩国和中东等市场。以俄罗斯为例有统计数据显~,2003年俄罗斯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对于占尽地利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俄罗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对内拓展出口动力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是价格驱动.2004年我国出151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有3.51美元出13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这种价格驱动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形成了一种”数量大价格低“的现象。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内企业由于“对外出口偏好”而过度竞争的原因,还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出口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众所周知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比如“二反一保”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实现贸易动力的转型尽快地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质量带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是回避某些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但是企业是为了追求利益而生存的。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因为短期利益的驱动同时又缺乏长远的眼光而惰于收集信息并适时调整生产结构。所以不能奢望仅仅通过企业的觉悟实现动力转型这个目的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9

[关键词] 四川 纺织品 竞争力指数

一、引言

在贸易摩擦高发期,四川省的传统产业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主要凭借价格优势赢得出口额,所以很容易遭到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和技术设限。结果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乃至退出整个市场,对四川省纺织产业发展有严重影响。

二、贸易摩擦对四川省纺织品竞争力的影响

我们主要利用贸易竞争指数NTB和G在遭受贸易摩擦前后竞争力的变化情况来验证其对纺织品竞争力的影响。其公式为:NTBi=(Xi-Mi)/(Xi+Mi),其中Xi为第i项产品的出口值,Mi为第i项产品的进口值。NTB 指数的取值范围是:-1≤NTBi≤1。当NTBi=1,意味着一国或地区在第i项商品的贸易中拥有完全优势的地位;当0.8≤NTBi

第十一类产品和第十二类产品NTB曲线图

如图所示,四川省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2002年以来总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虽然这时段遂宁市新绿洲印染公司、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省丝绸公司、成都天友、成都佳泰、宜宾丝丽雅有限公司、宜宾海丝特有限公司、宜宾惠美线业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遭受了来自印度、秘鲁、土耳其的反倾销调查,反而提升了四川省纺织业的质量,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这一案例说明贸易保护措施也有积极意义,但2006年急速下滑,由于印度等再度加大反倾销力度,所以四川省纺织产品出口下降。

2005年四川省第十二类产品的NTB值下降,这主要是因为2005年内江丰泰鞋业有限公司、成都艾民儿皮制品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遭受了来自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681万美元,此案正在进行中。

按照 HS 的分类标准,在同一类产品中,包含了各种加工程度不同的各章产品,在某类强(弱)比较优势产品中,可能包含了弱(强)比较优势的章,大类的 NTB 指数只能说明同一类产品的大体情况。为了更为细致地考察四川省对外贸易的特点,我们同时运用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析四川主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特选择2003年~2006年纺织品中的丝类和鞋类作为研究对象。出口优势变差指数的表达式为(Gi-G0)×100,式中:Gi为i产品出口增长率,G0为出口增长率。我们计算出出口的平均增长率,以此为标志,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可以依其增长率与出口增长率的比较而计算出竞争优势变差指数(记为G)。区分为四类:第一类,强竞争优势(10<G);第二类,弱竞争优势(0≤G≤10);第三类,弱竞争劣势(-10≤G<0);第四类,强竞争劣势(G

丝类和鞋类的产品优势变差表

如表所示,四川省丝类的优势变差G在 2003年处于强竞争劣势。虽然2004年有所回升,但2004年~2006年直线下降为弱竞争优势。2004年、2005年是四川省丝类产品遭受贸易保护措施最频繁的两年,所以2005年、2006年丝类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减。

四川省的鞋类产品2004年以来竞争力呈下降趋势,2005年鞋类产品遭受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使四川省鞋类产品2006年的竞争力水平持续下降,呈强竞争劣势。

三、结论

我们对造成上述变化曲线的原因作进一步分析,四川省主要出口受阻产品是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和鞋,主要在欧盟、美国和印度受阻,主要是受《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和一些技术壁垒的有关法律所引起的反倾销调查。

四川省出口的纺织品主要是丝绸,其中生丝出口占很大比例,为建国以来四川省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生丝的品级较低,主要出口印度、秘鲁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继续支持印度发展丝绸业,深层原因是不愿看到中国丝绸长期垄断国际市场,便于坐收其利。所以为防止印度对四川省滥用反倾销措施,四川省政府应加强与印度政府的交涉,保持高层交涉压力,加强与印度反倾销调查局沟通,熟悉印度生丝电子检测分级标准。

四川省的鞋类主要出口在欧盟,日前,欧盟与中国达成了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施行“双重监察”。虽然商务部尚未正式对外公布新的对欧盟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但相关准入“门槛”等信息已经浮出水面。2008年,中欧纺织品配额即将失效,欧盟国家对于中国纺织品“涌入”的担忧卷土重来。

纺织品和服装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日益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其中“绿色壁垒”的影响尤为严重,覆盖面大约在15%。同时,人民币升值,削弱了纺织服装行业低成本的优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优势多数是建立在成本低廉的基础上,自主品牌少,出口议价能力普遍不高,竞争力下降。

综上所述,四川省应加强新型贸易保护措施的应对,提升四川省纺织产品的质量,熟悉出口国的技术标准,将产品有目的的出口,积极应对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创王丽萍: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纺织科技进展》,(2006)第5期

篇10

近年来,我国家用纺织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国内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非凡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对外出口因前几年欧美经济景气而增长较快,“2000年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达到54.2亿美元”P1,家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又一经济增长亮点,且极具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一是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二是要加强全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先进治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三是要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碰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服装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惊人的相似,那时我们总是把服装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服装设计水平,认为只要把服装设计水平搞上去,问题自然会解决。实际上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服装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确实穿得更好,更时尚,也更有品味,但是我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仍然还较落后。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大学里服装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专门人才,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纺织品的附加值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仍不高,以丝绸行业来说,我们虽然生产了最好的原料,但最好的丝绸印花染整仍在意大利、日本。尽管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尽管我们早已成为世界头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但那些产品大多不是我们设计的,品牌也大多不归我们所有,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所拥有的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很少,能在国际时装界立足的时装设计师几乎闻所未闻。当然我并非想否认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成就,中国服装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虽还不足以领导时尚,但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几乎快摸到世界时?耙捣⒄沟穆霾耍残碓儆檬甑氖奔洌憧梢钥吹轿颐堑氖弊吧杓剖尤氲焦室涣魇弊吧杓剖Χ游椋材芸吹轿颐歉嗟墓食勖放啤N抑皇窍爰死此得魑侍猓?nbs中国服装业的问题并非仅是设计的落后,实际上是纺织行业整体综合技术实力的问题。服装设计实际上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其设计综合了纺织业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成果,是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一样也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是整体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

中国家纺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服装业一样,并不能仅依靠“设计”来根本解决。实际上中国家纺行业仍处于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整体家纺产品档次相对低级阶段,但比较当时服装业来看,家纺业发展的基础要比那时好得多,条件也优越得多,因为中国纺织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以服装业为龙头的带动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已提升到相当水准,实际上为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家纺业发展相对较快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中国家纺业要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努力使我们纺织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具备应对各种设计要求与设计风格的足够能力,且具有一批高素养家纺设计师。

二个方面缺一不可,双方面具有辩证关系,即家纺设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促使家纺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当二方面条件同时或逐步具备,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家纺产品消费逐步趋向高档化和时尚化,以及国内闻名家纺产品牌策略的成功。中国家纺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产品市场。当然对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二、中国家用纺设计的现状和思考

对家纺产品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家纺设计应包括三个层面:

1、家纺织物产品设计(织物);

2、家纺图案设计(平面);

3、家纺产品造型设计(空间)。

通常我们认为的家纺设计经常与家纺图案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而缺一不可的,并共同构成了家纺设计的概念。

从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层次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织物设计为底层最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为最终环节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

从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应该还存在这样一种互相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即织物设计能促进和刺激新的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又能影响织物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而造型作为家用纺的终极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图案设计与织物设计。作为家纺产品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设计技能,至少应该在专攻图案设计的同时了解并及时把握纺织品面料产品设计与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动态信息,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家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图案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纹样,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模拟国外流行家纺图案,同时由于图案设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不被高度重视。我们的家纺设计师仍极少有机会去国外市场了解第一手家纺流行信息,也极少有机会回到高校“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观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拟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P171;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把握从织物设计到?及干杓圃俚讲飞杓迫娴姆闹飞杓浦逗湍芰Γ蔽一谷衔颐撬嘌男乱淮矣梅闹飞杓剖鼍弑附先娴淖ㄒ邓匮允遣还坏模褂由弦幻胖匾闹鞲煽纬獭笆谐∮保耘嘌哂蠧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家纺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家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通过这种对专业的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能培养出符合中国家纺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家纺设计师。

2、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究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P27。“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三、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轻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产品档次较低;

2、技术含量较低;

3、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假如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手工印染(绞缬、蜡缬、夹缬)、刺绣、编织、织绵……等传统染织工艺的研究,并对这些传统染织工艺进行重新包装赋予其时代性和时尚性,设计出既有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又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家纺新产品。这些产品从目前的消费空间看既能满足国内部分宾馆饭店的非凡需要,及国内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生活品味消费群体的需求,又能满足国外消费者求新求异的要求,同时应对这些产品采用现代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树立中高档手工纯天然绿色产品形象。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市场策划和开发,逐步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并以此产品的成功,以点带面,在国际家纺市场确立中国高档家纺产品的地位。

家纺设计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不但涉及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还需要有纺织业整体技术实力作为技术支撑。当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时机,调整家纺设计教育体系,拓展家纺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时尚性又具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品,以提高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水平,推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更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杨东辉《大有作为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纺织装饰科技》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