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廊规范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廊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廊规范

篇1

关键词: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管廊;市政管线;电力

中图分类号:U17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71-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传输能源、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满足民生之需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城市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我国城市发展出现“拉链式”开挖现象,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市民生活,而且浪费人力财力、污染环境。此外,各类管线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监督和管控,致使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易出现管线事故[2]。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3],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减少管线事故、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优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方向。

成都市作为特大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负荷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同时大量架空电力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地下电力通道资源愈显紧张。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通过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规划的耦合,能够提升电力通道的建设水平,提高电网的负荷保障能力,适应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

成都市目前已建成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及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其中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电力电缆线路已入廊投运,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已完成土建施工,已建设综合管廊运行状况良好。

1.2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需求

1.2.1 成都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成都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成都电网负荷压力越来越明显,电力通道资源的日趋紧张又制约着电网的发展,未来成都市的电力负荷保障任务充满艰难和挑战。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促进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同时对稳定经济增长、拉动有效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具有积极作用。

1.2.2 成都电网效益效率提升需求

成都电网供电量和供电负荷不断增长,架空线路入地又导致城区电缆化率与日俱增,原有电力通道已经处于满载甚至超载敷设的状态。但由于城区土地资源已极为紧张,加之原有电力通道规划建设模式效率较低,目前成都电网电缆通道建设严重滞后,导致部分已建成变电站无法按期投产,迟迟不能发挥效益。将综合管廊作为新型电力通道资源,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其它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应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另外,综合管廊相比原有电力隧道、浅沟、排管等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故障抢修过程中可以避免道路开挖,降低维修成本,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升电网的经济性与供电可靠性。

2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实践

2.1 综合管廊规划设计

2.1.1 编制电网专项规划,耦合总体规划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负荷数据,成都供电公司在电力设施规划与现状普查的基础上,对未来电力负荷需求进行了长期预测,并编制了电力通道专项规划,明确了电力管线入廊类型与电力舱建设要求。在此O罟婊指导下,成都供电公司联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积极推进电力线路入廊,实现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

2.1.2 电力线路入廊相容性分析

综合管廊内集中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为防止各管线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各自安全运行,成都供电公司通过整理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得出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的相容性研究报告,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和电力电缆线路入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指出,电力电缆入廊时是否应独立成舱应视其电压等级而定;电力电缆与高压给水管线同沟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施工质量,加强维护管理,避免爆管事故;电力电缆不应与热力管道同舱敷设,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2.1.3 电力线路入廊经济性分析

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收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入廊费由各管线直埋成本决定,日常维护费由管廊运维单位支付的管廊本体运营维护的成本决定。经测算,高压电力电缆由于需要单独敷设成舱,工程建设基价较高,单根管线每年费用分摊达到10.22万元/公里,较以往电缆敷设成本基本翻倍,将会大幅推升入廊电力线的造价水平,短期来看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减少运维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带来运行维护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电网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

2.2 综合管廊建设验收

2.2.1 建立综合管廊建设监督小组

成都供电公司配合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交由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实施。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进行融资、招标、采购,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理工作。

2.2.2 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展[2014]1459号)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明确了电力舱本体、接地工程、防水工程、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以等电力舱相关的工程验收规范。

2.2.3 规范入廊流程,建立监管机制

入廊流程、入廊施工等事项严格按《综合管廊入廊协议》相关内容执行。所有管线入廊施工完成后,管廊管理单位及管线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成都供电公司协同其他管线单位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定期检查施工情况,确保各方施工过程中既不对已施工管线造成损害,也不妨碍后续管线的入廊施工。所有管线入廊完成后,质量监管小组共同完成检查验收。

2.3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

综合管廊内管线较多,各管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实施运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监管是一个难点。

2.3.1 建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根据成都市实际情况,成都供电公司配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管理部门、发改部门、建设部门、经信、水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管廊管理单位以及管线单位的职责分工与责任认定。

2.3.2 建立电力线路运行管理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在已有的运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新增了相应条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综合管廊电力电缆运行管理规范,实现了标准体系的新。

2.3.3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引入综合管廊后,各种管线相伴共存,无论是维护、检修,还是事故防范都必须有全局意识,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要求运维管理人员具有相对综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体系。

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时期,成都供电公司同步启动了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储备,成立综合管廊中心,完善组织机构,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办法、综合管廊中各管线的运行管理规范,以及涉及其他管线的运维管理注意事项。

3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成效

3.1 规划方案合理可行

成都市自开展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多次规划方案意见征求及阶段性论证,形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推进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4月,成都市成功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这也说明了成都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

3.2 规划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过程中,成都供电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实践框架,极大提高了市政管线规划设计的效率,就电力行业而言,平均每公里线路的规划时间降低10天,减少了与其他管线单位协调路径,避免相互干扰的工作量,减少了单独审批等环节,显著提高了规划设计效率。

3.3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避免了线路的重复开挖,有效节约了水泥、钢材等社会资源,显著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以金融城综合管廊(500米)为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较管线直埋成本约高500万元;维护成本较管线直埋约低800万元;综合管廊排水、电气工程、管廊检测、通风等运营成本约1500万元,较管线直埋引起的道路质量折旧、交通阻滞、管线漏损、管线事故等成本低300万元。另外,综合管廊建设带来的土地效益、生命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等间接效益则无法估计。

3.4 树立行业新形象

经过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社会各界对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会极大缓解城市中已存在的“城市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热点问题。

电力线路入廊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不仅减少了电网企业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也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避免影响居民生活等,极大的提高了电网企业的形象。

4 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电力线路及其他市政管线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效率,有效解决城市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极大节省社会资源,树立行业新形象。成都市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经验也为其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参考,在国际、国内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与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时胜慧.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模式的应用实践[J].价值工程,2015,02:72-73.

篇2

[关键词]市政管廊 建设开发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317-1

城市市政管廊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进行市政管廊建设开发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节省建设资源,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市政管线规划的预留问题,增强城市本身的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1城市市政管廊建设开发的必要性

1.1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要求进行市政管廊建设开发与利用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得到有效地解决。首先,随着城市发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大量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城市道路与建筑建设,使得城市中的开敞空间与园林绿化的用地逐渐减少,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其次,城市的交通压力增大,行车缓慢,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车辆增多,车流量增大,造成交通拥挤之外,还造成了停车的问题。然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大量的污水没有经过净化处理就被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河流的污染,并且侵害到地下水;城市垃圾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技术因素等影响,我国城市对垃圾的处理能力非常低,大量的垃圾不能处理再应用,只能占地堆积,浪费城市的土地,使城市土地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最后,城市地下管线混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进行管线的增设与改造,造成城市地下管线混乱,容易引发事故。基于以上问题,城市发展必须要拓展发展的空间,城市管廊建设开发势在必行。

1.2进行市政管廊建设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市政管廊建设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市政管廊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进行市政管廊建设开发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节省建设资源,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市政管线规划的预留问题,增强城市本身的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2城市市政管廊建设开发的建议

首先,在进行城市市政管廊建设开发之前,要对施工基地进行科学的测算与调查,并且要慎重决策,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的规划,保证建设开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鉴定已经建设完成的地下室、地下人防工事等其他空间,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可以利用、经过改造可以利用等。对于符合城市市政总体规划的要有效利用,报废不能利用的。其次,可以修建地下空间。在城市发展中,可以修建平时使用与战时使用两用的地下室,这样,既可以解决地面防火空间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抵御突发事件与灾害,例如,可以有效地防御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可以抵御战争空袭等人为灾难,并且在严重破坏地面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城市的部分功能。再次,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可以将地下交通的建设作为中心,开发人员地下活动的空间,并改造和扩展地下供给与处理设施。最后,进行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中要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科学预测将来可能转到地下空间的工程设施,进行科学规划,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避免出现任意占用地下空间导致地下空间不断重复改造的问题。此外,城市的规划必须将地下规划与地面规划相结合,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要以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据,在规划过程中要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并且,要从地质条件、设施使用、技术条件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对地下设施进行深入研究。为保证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

总之,城市市政管廊规划是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开发的重要内容。市政管廊建设开发要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为基础,密切联系城市中的其他各类管线,充分发挥市政管线的作用;市政管廊建设开发要对地下空间进行整体开发,统筹协调与其他地下空间的关系;并且市政管廊建设要分期进行,协调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保证市政管廊建设开发的扩展性。此外,要推进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城市市政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的依法进行,促进城市市政管廊建设开发的顺利进行。

3加强城市市政管廊管理

3.1明确地下空间的权属,促进市政管廊的开发与建设

城市管廊建设开发促使地下空间得到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城市的民防建设、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地下空间的权属不明确,导致市政管廊建设开发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地下空间的使用权进行管理,明确地下空间建筑物的权属。只有明确地下空间的权利归属,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市政管廊建设开发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能够吸引各种外来的资金,解决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导致的资金匮乏的问题,保证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

3.2加强地下管线的管理,保证市政管廊开发与利用规范化

城市地下管线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重要性特点,在保证城市安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为地下管线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在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保障与约束之下,依靠技术规范与行政作用很难实现对地下管线的有效管理。所以,要加强地下管线的管理,不断完善地下管线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并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市政管廊合理建设开发,促使地下管线管理的规范化,使地下管线为城市安全稳定运行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4结语

科学合理地进行市政管廊建设开发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够增强城市本身的功能,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当前城市市政管廊的建设开发与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政管廊的管理。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完善与细化城市发展与管理的政策,将城市的管理政策和土地资源的使用政策与市政管廊建设开发与管理密切结合,为城市市政管廊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本文分析了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特性,结合中国现阶段市政基础设计建设的宏观条件及需求,研究了综合管廊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及投融资模式,为综合管廊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综合管廊;发展;应用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地下综合管廊也称共同沟,是指在地下建造一个共同空间,将两种以上管线集中布置于其中,从而构成以管廊为平台的市政管线敷设系统。就现实而言,也就是把城市的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以及电力、电信等管线管线集中布置在一定范围的地下空间内,形成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

随着城市功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提高,目前许多城市地下管线的种类已由过去的几种发展成包括给水、排水、再生水、燃气、燃油、电力、通信、热力、公安通讯、交警、路灯、军用等十多种管线,在平面敷设及竖向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密集网络,成为一个城市的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线。然而,这些网络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铺展的范围越来越大,土地、房屋等权属的变更使得管网系统更加错综复杂。如何缓解城市发展中的空间资源难题,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节省土地、减少污染,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按照目前世界发达城市的实践经验,普遍采用市政管廊进行市政管线综合,这将是解决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管线与空间矛盾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

二、综合管廊的特性

1.综合性

受体制、政策、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城市以往的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市政管线工程基本上实行各自为政、分散建设、自成体系的建管方式,而综合管廊则是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中综合布置,形成新型的城市地下网络管理系统,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

2.长效性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管廊,一般可保证长时期的使用寿命(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和发展增容空间(60年),可以做到一次投资,长效使用。

3.低成本性

传统的各种市政管线一般采用直埋或架空的方式进行铺设,不但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也造成了一种浪费。综合管廊一次投资、同步建设、多方使用、共同受益,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弊病,综合成本得到降低和控制。

4.环保性

市政管线按规划需求一次性集中敷设,可为城市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地面与道路可在很长时间(50年)内不会因为更新管线而再度开挖。

5.可维护性

管廊内预留巡检和维护保养空间,并设置必需的人员设备出入口和配套保障的设备设施。

6.抗震防灾性

市政管线集中设于地下综合管廊内,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在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条件下,兼顾设置人防功能。

7.营运可靠性

管廊内各专业管线间布局与安全距离均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沿管廊走向,结合防火、防爆、管线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和分隔区段,并制定相关的运营管理标准,安全监测规章制度和抢修抢险应急方案,为管廊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管理保障。

8.高科技性

管廊内外设置现代化、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以智能化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检为辅的多种高科技手段,确保管廊及其内部管线的全方位监控,运行信息反馈不间断和低成本、高效率维护管理效果。

三、综合管廊的分类

根据功能,目前的综合管廊可分为四种类型:干线型综合管廊、支线型综合管廊、缆线型综合管廊、干支混合型综合管廊、混合型综合管廊。具体内容如表1。

四、综合管廊投融资机制

在经营城市的理念被认同以后,公用设施的经营将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公建民营,也可以民建民营,可以官督商办,也可以由政府和民建共同合作,可以采用BOT、TOT、BT、OT 等办法。在日本公共设施的经营方式中,有一种“公设民营”的委托方式,即将场馆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建成后委托民建单位负责管理、经营。庞大的建设费用由财政承担,而经营则委托有能力的民建单位来承担。这种办法已成为日本城市公共设施运行的一种模式。在美国,吸引民建企业经营公共设施,甚至在一些政府专门机构的世袭领地里展开竞争的做法,被克林顿向全美公务人员推荐。国内各大城市在多年来的投融资机制改革中也取得过许多经验,如地铁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机制等。可见,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拓宽融资渠道,设计多样的投融资方案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特殊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强而自身可经营性弱的属性特征。例如,可经营的土地是一种资源,将她与综合管廊紧密地结合,通过土地经营开发的收入来支撑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通过综合管廊的服务效能来提升土地使用的价值,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投融资机制;再例如,可经营项目也是一种资源,将工业、商业乃至服务业的大型项目与综合管廊密切结合,通过企业的经营收入来支撑综合管廊的建设投入,类似宝钢集团建设地下电缆综合管廊,也是一种良性的投融资机制。良性的投融资机制能够实现,关键是事前进行周密的规划与筹措,平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形成“搭桥”政策,充分挖掘可经营性资源的市场。

五、建设综合管廊的意义

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对减少建设浪费、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等方面,已成为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城市中发挥了城市物流、信息流、能源流的输送载体作用,是维护城市生命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推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新的尝试,其实施意义重大。

1.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和人口及开发强度的增加,城市对市政管线的需求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市政管线敷设方法从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受到了严峻挑战。综合管廊不失为解决这些难题的好办法。与直埋敷设管线相比,综合管廊有着很强的优势:能改进市政管线的敷设方式,大大减少管线敷设的外部费用,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可以克服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线发展变化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观念的革新,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能促进道路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净化城市空间、优化空间资源、提升环境质量。

2.是体现节约型城乡建设的需要

由于综合管廊将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根据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的研究,国内城市中每年因施工产生的地下管线事故,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400 亿元,并由此产生极为严重的“扰民”现象。而管廊在节约城市资源方面的综合效益是极为明显的。以中国台湾省信义市6.5km管廊为例,虽然比单项建设多投资5亿元台币,但建成75年间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台币(包括堵车、肇事等社会成本的降低、道路及管线维修成本的减少等)。

3.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水、热、电/讯、气等城市生命线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灾抗灾经验表明,即使受到强烈的台风、地震等灾害,由于城市管线设施设置在管廊内,可以避免过去因电线杆折断、倾倒导致电线折断而造成的二次灾害。发生火灾时,由于不存在架空电线,有利于灭火活动迅速进行,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有效增强了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篇4

关键词:综合管廊;自动化仪表;PLC控制系统;系统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9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09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47

1 城市综合管廊设施基本情况

1.1 定义

城市综合管廊是通过将电力、通讯、给水、燃气、热力、给排水、垃圾真空管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它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类管线的维修、扩容造成的“拉链路”和空中“蜘蛛网”的问题,对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

作用。

1.2 分类

综合管廊根据其所收容的管线不同,可分为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缆线管廊(电缆沟)三种:

1.2.1 干线管廊: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燃气、热力、自来水等,个别项目将雨水、污水纳入管廊内。

1.2.2 支线管廊: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或单侧,采用单舱或双舱敷设配给管线,直接服务于临近地块终端用户。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燃气、热力、自来水等。

1.2.3 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管廊。

1.3 建设综合管廊的意义

1.3.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现代化城市h境、减少城市道路重复开挖,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

作用。

1.3.2 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1.3.3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

1.3.4 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

1.3.5 仓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

2 那曲城市综合管廊控制系统介绍及设计

2.1 概述

在综合管廊内部,设置管廊环境检测仪表、视频监测设备、火灾报警装置、控制设备(如防火门、通风风机、照明系统等)、管廊管道介质测控仪表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和通讯网络,将数据汇总至管廊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相关数据,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属性信息和状态信息运行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并可进行报警和预警。

2.2 自动化仪表监控系统的设计特点及设计原则

2.2.1 设计原则。依据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设计采用的测控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考虑其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性能价格比,同时考虑业主的要求和操作便利、易于维护等因素,并适应测控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2.2.2 设计特点。

第一,采用集散型控制架构,彻底贯彻“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思想,将控制权下放到每一个防火分区。当灾害发生时,即使某一个分区的控制系统遭到破坏,也不影响相邻分区和其他分区的控制,将灾害的破坏压缩到最低。

第二,本工程从仪表数据采集、通信网络、控制系统架构、智能联动和综合数据服务等方面的设计,解决了管廊监控与报警建设中存在着内部干扰性强、使用单位多及协调复杂的根本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提升了管廊基础设施、环境和设备的恢复效率。

第三,本系统支持工业环网技术,具备毫秒级解环,单个设备或某一段线路出现故障时,会在系统中有相应的显示,提示维护,从而避免因单个设备或某一段线路出现故障而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2.2.3 主要检测控制项目及控制回路说明。

第一,管廊内部温湿度检测、显示、报警联锁。当某防火分区室内温度过高于40℃时或湿度高于90%时,控制系统自动启动该区通风机强制换气,保障综合管廊内设施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室内温度低于27℃同时湿度低于80%时,风机自动关闭。

第二,管廊内部O2、CO2含量检测、显示、报警联锁。当某防火分区CO2浓度高于1000ppm或O2含量浓度低于下限值时,禁止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工作,同时控制系统启动该区通风机强制换气,保障综合管廊内工作人员的安全;CO2浓度降至1000ppm以下或O2含量浓度达标时,工作人员方可入舱工作。

第三,管廊内部甲烷含量检测、显示、报警联锁。当某防火分区甲烷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时,应由可燃气体报警器或者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启动天然气舱事故段分区及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

第四,管廊内部集水坑液位、水侵液位检测、显示、报警联锁。当某防火分区内集水坑液位达到监测高位,两台泵轮换运转;当液位达到监测超高位,双泵同时启动并报警;当液位达到集水坑顶标高时,监控室发出侵水报警信号。

第五,管廊内部风机、排水泵、照明总开关状态信号检测、显示。

第六,管廊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信号检测、显示。

第七,管廊出入口控制装置信号检测、显示。

第八,管廊内部热力进水、回水主管道的压力、温度检测、显示、报警联锁。

第九,管廊内供热管道回水流量检测、记录。

第十,管廊内燃气管道天然气压力、温度检测、显示、报警联锁。

第十一,主要受控设备:风机,区间照明系统,出入口控制装置(液压井盖),排水泵。

2.2.4 仪表选型。

第一,O2、CO2、甲烷、温湿度检测仪表:信号选用4~20mA DC(三线制),防护等级:IP65。

第二,压力、差压变送器:压力、差压变送器选用智能型,带HART协议,带数显表头,防护等级:IP65,信号采用4~20mA DC(二线制)差压变送器带三阀组。

第三,温度检测仪表:温度测量采用热电阻(Pt100),一般采用温度变送器进行信号转换进入PLC。

第四,热水流量测量,优选电磁流量计或差压式流量计。

第五,液位计:选用投入式液位计,数显表头,防o等级:IP65,信号采用4~20mA DC(二线制)。

2.2.5 控制中心的设置及PLC控制系统介绍。控制系统采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架构,本着“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则,南北综合管廊各设置一个控制中心(共2个),每个防火分区现场设置一套远程控制站(RTU)。控制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和管理工作,现场RTU控制站负责各自区域内数据的采集和设备控制。现场数据采集、设备控制采用一套电仪一体化PLC系统。在综合管廊每个路段的每个防火分区设置1套RTU柜,每个RTU柜内安装一台千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一套可编程控制器(PLC)、一套UPS。控制站带有就地操作屏。所有区间的RTU柜通过千兆光纤环网(以太网)连接至管廊控制中心核心交换机。

现场控制站RTU对综合管廊内各设备、仪表进行分散控制。RTU与测控仪表、受控设备之间由开放式现场总线或信号线连接。现场控制系统网络采用以太网光纤环网,TCP/IP通讯协议、分布式实时关系数据库,网络连接设备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各现场RTU与控制中心之间由工业以太网进行数据通讯。现场控制系统具备设备的手动/自动状态检测、启停控制、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报警监测、温湿度检测、空气质量检测、集水坑水位监测以及实现相关的各种逻辑控制关系等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管廊技术规范(GB 50838-2015)[S].

篇5

Abstract: Comprehensive corridor, also known as common ditch, is a tunnel space built in the underground to integrate the municipal, electricity, communications, ga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other pipelines in one, with a special inspection mouth, lifting mouth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unified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corridor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to eliminate the repeated excavation of urban roads and green spaces due to the laying and maintenance of various pipelines and eliminate the resulting waste of resources, reduce road renovation costs and engineering pipeline maintenance cos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land utilization and expand the space for urb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c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urban integrated corridor light-current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type of light-current system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the system design points.

关键词: 综合管廊;弱电系统;设计

Key words: integrated corridor;light-current system;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07-03

0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着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全国综合管线事故平均每天高达5.6起,每年由于路面开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此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然而伴随着城市综合管廊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其在形式与数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设计工作上,受到技术水平、城市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进而给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要想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就必须将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工作的开展与实际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进而使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工作的实施变得更加准确、有效。

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概述及设计原则

1.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概述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区日益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所需的地下管线必将日益增多,争夺有限地下空间的战斗也日益加剧,这些都将给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即把市政管线中的电力、电信、给水、再生水、热力等管线中两种以上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共同沟的出现已不仅是管线敷设方式的改进,而是“集约化”发展城市,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的体现,它给市政管线的建设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1.2 城市地下C合管廊设计的原则

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应该坚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要在设计中配合城市综合管廊的设置目的综合地进行,综合管廊设计前须事先建立管线系统网络规划。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时应该坚持专业化原则,从各专业角度进行考虑,前期做好对相关各专业资料的调查研究。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应该坚持可行性原则,对地下现状构筑物情况要充分调研,做到对城市综合管廊各种情况的有效处理和预防。

2 工程案例

2.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绍兴市镜湖中心广场综合管廊工程,管廊全长260m,位于镜湖中心广场西侧;管廊分为两舱,即水电信舱(2.6m宽)和燃气舱(1.75m宽);各舱净高2.4m。另外因本管廊属于绍兴地区第一条试验性质的综合管廊,未设专用的控制中心,本工程控制管理设备设置于镜湖中心广场地下一层消控室内,消控室内设置2个专用设备机柜(600*600*2000)和1台专用管理电脑。

2.2 设计内容

2.2.1 火灾报警系统

①本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火灾报警系统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型式,消控室设在镜湖中心广场地下室下沉广场。

②火灾探测器主要采用感温电缆、光线感温探测器。

③消防联动控制。

1)排风机、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控制:采用感温光缆和感温电缆作为火灾探测器,当任一防火分区内感温光缆高温报警或任一感温电缆发生报警,开启相应防火分区内的警铃、应急疏散指示和该防火分区防火门外的声光报警器。

2)非消防电源控制:在管廊各防火分区总配电箱的非消防用照明、电力开关上设分励脱扣器附件,火灾确认后,由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切断本防火分区非消防电源。

3)应急照明系统控制:当确认火灾后,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始,顺序启动全部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4)火灾警报装置和消防应急广播: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各防火分区的所有火灾声光报警器、消防应急广播。

5)消防应急专用电话:本工程内设置有紧急电话网络,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④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本工程属于电气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除综合舱所有动力电缆层架设置有线型感温电缆外,对自用动力电缆设置电气灾监控系统,系统由独立式剩余电流火灾监控探测器组成。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出线端温度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

⑤防火门监控系统: 本工程管廊防火分区防火门均为常闭型防火门,防火门监控器设置在消防控中心,在管廊内设置防火门监控分机,防火门监控器用于显示并控制防火门开启、关闭状态,对防火门处于非正常打开的状态给出报警提示,使其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确保防火门功能完好,并上传防火门状态信息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⑥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 本工程管廊应急照明配电箱,风机控制箱进线电源处设置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监控器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在管廊内设置消防设备电源监控分机。现场传感器采用不影响被监测电源回路的方式采集电压和电流信号及开关状态。

⑦系统电源及接地: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有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设自动切换装置,并设置UPS不间断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2)消防系统接地利用基础接地装置作为接地极,要求其综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2.2.2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①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主机设置于镜湖中心广场地下一层消控室的专业设备机柜内,机柜内设监控工作站、服务器、网络通信设备等,对各监控设备进行统一监测控制和管理,并完成系统设置、数据处理、能耗统计管理等工作,管理主机采用标准通信接口和协议并集成,能将信号送至上一级管理中心。管廊内弱电设备区设置区域控制单元(含交换机、PLC、扩展模块等设备;亦可采用ACU设备),负责本管廊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且控制单元设备能独立脱离主机,独立工作。

②管理中心监控工作站与区域控制单元(交换机、PLC)之间通过12芯光纤以环网方式连接,区域控制单元(交换机、PLC)与现场探测器以及监控设备之间通过屏蔽电缆连接;区域控制单元的i/o控制模块可方便扩展,使得管廊其它专业管线所需的监控信号可以方便接入。

③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功能:设备的手/自动状态,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运行记录、故障报警、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监测及自动控制,以及实现各种相关的逻辑控制关系、统计分析、能耗计量、电力监控等,确保管道内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

④主要监控对象如表1所示:

A:电力监控:包含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电量;

B:通风设备:包含风机手动/自动状态、风机高速运行状态、风机低速运行状态、风机故障、风机高速运行驱动、风机低速运行驱动;

C:排水泵:包含手动/自动控制、运行状态、故障状态、集水井超高液位检测和启停控制;

D:照明:包含手动/自动控制、开关状态、开关控制;

E:环境监测:对管廊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报警,环境参数检测内容详下表,气体报警设定值要求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

说明:1)CH4气体探测器设置于管廊人员出入口和通风口处;2)每个防火分区的中部设置氧气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一台;3)当防火分区内氧含量(19%)过低,或温湿度过高(温度40℃、湿度90%)时,CH4含量过高(不应大于其爆炸限制,即体积分数的20%)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区域控制单元自动启动该区的通风设备。强制换气,保障工作人员和综合管廊内设施的安全。

⑤管道内电力电缆、污水、给水、燃气管道等各类工艺管线应自带专业监控系统,并可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与综合管道监控与报警系统统一管理平台的信息互通互联。

2.2.3 安全防范系y

本系统包含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各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下统一管理,安保监控中心设备设置于镜湖中心消控室综合管廊专用设备机柜内。

①视频监控系统。

本系统采用网络(与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共用)传输;本工程前端摄像机设在设备集中安装处、人员出入口,并在每个防火分区中间位置内设置2台摄像机(背对背安装);进行全天候监视、录像。

摄像机采用红外固定枪式摄像机。

②入侵报警系统。

本工程在管廊人员出入口、通风口设置红外/微波双鉴入侵报警探测器,并在现场设置声光报警器,控制室内设置电子地图;入侵报警探测器输入现场PLC控制箱,当有非工作人员进入时,入侵探测器将探测并报警,同时开启照明灯、声光报警器;并在监控画面上强制显示当前防区监控画面,便于控制室工作人员确认现场情况。

③电子巡更系统。

本系统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在人员出入口、通风口及管廊内设置无线巡更地址钮,工作人员必须定时、定点、定线路的对各区域进行巡视。

④出入口控制系统。

本工程在人员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采用刷卡进入、出门按钮方式;门禁系统与消防系统联动,有火灾发生时各区域内门禁系统自动开门,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2.2.4 通信系统

本工程设置独立的通信系统,通信接入机房设置在镜湖中心广场消控室内,为管廊提供所需的固话、对讲、数据等各类通信、信息业务。

①固定式电话系统。由于管廊内为密闭的屏蔽空间,无线通讯可能会受到限制,为了便于巡检维护、线路的施工调试和紧急事故的报警联络,在管廊内配置独立的电话系统。本工程在水电信舱其中一个防火分区防火门位置(即设备安装处)设一台IP电话主机,通过光纤环形以太网及安防/通信系统工作站上的软交换系统可实现各点之间的通话。另外在其余人员出入口位置设置电话副机。

②无线对讲系统。在水电信舱内设置无线对讲系统,为管廊内作业人员使用;系统采用450MHz双向异频半双工调度无线对讲系统,系统由K子调度基地台、数字录音单元、分合路器光端机、无线通信综合处理单元、无线通信扩展单元、无线通信远端单元、天线、对讲机组成,所有设备均采用450MHz设备;除无线通信扩展单元、无线通信远端单元和天线位于管廊内外,其余设备均安装于镜湖中心广场消控室内。

2.2.5 可燃气体报警探测系统

天然气管道舱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采用通讯接口接入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主机,事故时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主机联动相关设备。

系统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声光报警控制器等组成。可燃气体探测器每15米设置一个。

当天然气舱内泄露的天然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值的20%时,天然气报警控制器将产生声光源报警信号,同时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启动相应区域的防爆事故通风机强制通风;当天然气舱内泄露的天然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值的25%,报警持续1min后,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燃气管道上相应区域的紧急自动切断阀切断燃气回路。

2.2.6 UPS不间断供电系统

本工程各弱电设备(消防设备除外),包含消控室内管理主机、监控设备和管廊内PLC控制器、交换机、探测器、摄像机等均由UPS供电,其中消控室内UPS供电由镜湖中心广场UPS供电,要求消控室内管廊相关设备供电容量不小于2kW,后备时间不低于30min;另外管廊内弱电设备用电功率约1kW,其供电用UPS选用2kVA小型UPS主机(后备时间30min),管廊内弱电设备箱内设UPS插座,插座与UPS出线端连接;各弱电用电设备的220V端口与插座连接。

2.2.7 防雷接地系统

①本工程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和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等,采用共同接地装置,各弱电间及设备间内设有局部等电位连接箱LEB(强电设置),LEB与接地干线之间采用BVR16或40×4镀锌扁钢做可靠连接,接地电阻≤1Ω。

②进出管廊的各种金属管及光缆金属加强芯均采用BVR6与等电位联结装置做可靠连接。

③监控与报警系统室外电缆引入机房处均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

④监控与报警系统电源配电箱内均安装浪涌保护器。

⑤消控室内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支架、金属管、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等均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联络网作可靠连接,本部分由镜湖中心广场设计方设计。

2.2.8 管廊统一管理平台系统

为使管廊内各个智能化系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联动控制、统一管理,需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集成。系统集成主机设在镜湖中心广场消防监控室,并通过设备网将消控系统、环境及设备监控系统、安防系统(含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可燃气体探测系统、通信系统等联网,实现物理上、逻辑上、功能上的集成;各个系统之间应能实现数据、图像等资源的共享。

本系统需系统集成商针对本项目做软件开发,将个功能集成到一个统一平台上,并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需各智能化系统开放相应的软件接口。

2.3 效益分析

综合管廊和城市地下管线一样作为城市公用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显地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这种效益将主要由有城市居民获得,也就是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明显的利益外溢的外部效益。考虑了各种外部费用因素的条件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其声明周期中总体效果是肯定的。此外综合管廊还有不容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考虑 100 年使用期,地下综合管廊较直埋管线总建设和维护成本降低 11%; 如结合其他效益对比,则综合管廊较直埋管线总的成本降低 23%。

社会效益:综合管廊建成后,有效地保障城市管道安全,降低城市道路的翻修破坏,减少了交通拥堵,节省了地下空间,空余出了大量“干净土地”,促进周边土地升值,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效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消除了地上架空线,解决了道路上方线路蛛网密布情况,有利于道路沿线景观,可防止以后反复开挖路面。地下管廊将管线置于地下,利于管线单位经常巡视和维护,管廊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抗震防护功能,防止自然灾害破坏管线,提高了公共事业保障的可靠性。

3 结束语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实现管线信息共享、实时监测、集中控制是地下管线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城市安全和管线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综合管廊在高校中的应用[J].李业伟,廖春成,鲁楠,管志伟.市政技术,2016(06).

篇6

太钢滨河小区是太钢高层建筑比较集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区,共建有九栋高层住宅,一栋二层会所休闲场所,一个小学校和一个幼儿园。该小区净用地面积约8.9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4.5万平方米。整个小区配有地下车库,一层总停车数740辆。这个小区建成后,将是太钢最大的高层住宅小区,也将是太钢优美居住环境的高档小区。

滨河小区南北各设有一个主要出入口,目前主要与大同路相连,远期规划将与滨河东路连接。小区设有环形道路,有机的把小区各栋楼以及室外建构筑物相连。道路采用混凝土道路,有效提高使用寿命。道牙采用石材,既美观又结实,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一个小区的建设,除了建筑功能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外,室外综合管线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把室外的各种管线安排合理,施工才会合理安排,居民使用起来才会觉得方便。滨河小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室外设计中采用了综合管廊。以往的小区室外设计,往往是各种管各自埋设,上下水、强电、弱电(包括电讯、有线)煤气、采暖、雨水等各自开挖,往往是一种管线先开挖,施工完后回填,然后另一种管线再来一次,反反复复,施工十分困难。小区建设完后,由于管线损坏,又不停的开挖,回填,不停将地面开膛破肚,既损坏道路,有损坏绿化,还有粉尘漫天飞舞,十分不环保,还常常影响交通。所以,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够解决这种状况,将是十分受欢迎的。于是管线综合管廊(也叫共同沟)技术慢慢被利用起来,以解决上述管线施工及维护所带来的不便。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有综合管廊,其发源地就在欧洲。早在19世纪,1833年,法国巴黎在开始有系统的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就开始兴建共同沟了。1861年,英国伦敦修造了宽12英尺、高7.6英尺的共同沟。1890年,德国开始在汉堡建造共同沟。到20世纪,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也开始兴建共同沟。在最近5年的时间里,在巴塞罗那、赫尔辛基、伦敦、里昂、马德里、奥斯陆、巴黎以及瓦伦西亚等许多城市都研究并规划了各自的地下管道综合管廊的网络。俄罗斯、美国也都建有综合管廊。日本的综合管廊建设特别发达,各个城市均有,特别是东京,历时7年、耗资3500亿日元建成总长度16公里的共同沟,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各种基础设施融为一体的建设项目。这条共同沟距地下10米、宽19.2米、高5.2米,把上水管、中水管、下水管、煤气管、电力缆、通信电缆、通信光缆、空调冷热管、垃圾收集管等九种城市基础设施管道科学、合理地分布其中。在地震中管廊都没有损坏。中国的综合管廊建设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起步较晚。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大连等城市已经开始综合管廊的建设。太原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目前还没有,但是小区设计有综合管廊的已经有几个了,丽华苑的综合管廊我们都参观过了,起步最早,比较成功。

滨河小区的综合管廊从1#、2#楼南侧与地下车库紧邻,绕过小区西侧、南侧,从小区与幼儿园、学校之间穿过,又从小区东侧绕过,连成一个环状通廊,管廊净宽度为2.5米或2.8米,高度为2.8米,总长674米。整个综合管廊设有一个主出入口,14个通风孔,15个人孔,7个积水坑。整个管廊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局部设有盖板。盖板是为了管材方便出入管廊而设计的,也为以后的管线更换维修提供了方便。综合管廊内利用桥架,放入8趟上水、消防及中水管,四趟采暖管,许多强电电缆以及弱电电缆,中间设有0.8米(或0.6米)通道,雨水、污水、煤气没有进入管沟,另外单独敷设。综合管廊在设计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难题:

解决了场地狭窄,管线不好安排的问题:为了给职工多建住房,滨河小区建有9栋高层住宅,另外还有配套建筑物,建筑密度比较大,给室外管线留下的有效利用距离较少,而高层住宅室外管线又特别多,管线不好安排。综合管廊能够容纳较多管线,在设计中把全部水管、采暖管以及强弱电都放进综合管廊,有效利用了土地。

解决了与地下车库连接矛盾的问题:为了增加停车位,地下车库占地范围比较大,与楼房之间的距离比较小。为了使管廊布置比较顺利,管廊局部与地库相连,局部又远离地库,绕过楼房;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局部管廊变窄,而容纳管线又不减少,经多次调整,最终管廊顺利环绕小区。

解决了施工重复开挖回填的问题:综合管廊容纳了众多管线,不用多次开挖回填,施工较方便。

解决了管材寿命较短问题:以往管材由于直接在土中直埋,时间稍长就会出现腐蚀,现在,管材在管廊中不接触腐蚀性物质,因此管材寿命较长。

解决了往后维修困难的问题:以往小区管道损坏后得开挖路面,灰尘较多,比较扰民,现在,维修时直接在管廊,不影响地面通行,又比较环保。

解决了楼房地下通道与地库连接以及与综合管廊的标高矛盾问题:楼房先设计出来后,1#、2#楼与地下车库之间有地下通道连接,综合管廊设计底标高与之相护穿插。为方便住户,保留通道,后经综合考虑,决定把综合管廊埋深变浅,同时把1#、2#楼地下通道顶标高降低一些,各项功能均得到了有效保留。

解决了局部雨污水穿插综合管廊的问题。由于雨污水管线是重力流,没有压力,因此其标高设定后基本不能改变。综合管廊的标高在遇到下水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调整管廊标高,使之互不影响或把影响降到最小。

解决了上水管线出综合管廊时的技术问题,比丽华苑的综合管廊设计合理。由于自来水管沿管廊壁一侧布置,这样就有一部分管线要穿过廊壁供给建筑物,而在廊内穿行又影响人们在内通道同行,因此上水管就近穿过廊壁,又从管廊上部覆土返回到建筑物一侧,这样既不影响通行,又不影响供水,很是不错。

篇7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规划

1、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类。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工程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1)。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工程性基础设施。

2、基础设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保护的概念已经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包括建筑群或街区、地段或区域乃至整个城市作为一个被保护体,名城保护的内涵则更为广泛,即“意味着这种城镇和城区的保护和修复及其发展并和谐的适应现代生活所需的各种步骤”(2),这里“发展”与“适应现代生活”就包括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更新,满足现代生活的各种需要。这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根本。

3、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中基础设施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1)现状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要求,如上海里弄得居民家中没有卫生间,只能依靠公共厕所和马桶,炊事依靠煤气罐,这些状况对于老百姓是非常不方便的。

(2)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历史悠久的遗存,现状多为雨污水合流管道,这样会对河湖水体造成污染,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3)不能满足历史文化保护区防灾和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需要。历史文化名城中腹便存在,房屋毗连,布局不合理,逃生通道窄小,消防车无法进入;现有市政管线的布置只能因陋就简,间距不能满足国家规范。

(4)设施更新的限制条件苛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物质形态方面和非物质形态方面。物质形态是非物质形态载体,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根本。而历史文化名城物质空间的现状给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带来很大不便。狭窄的道路,使基础实施没有可以铺设的空间。

4、以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为例探讨基础设施规划的对策

项目概况:市政府于2002年10月正式批准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该规划在旧城区列出了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旧城30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包括故宫、六海地区)占地面积约1054公顷要求必须对其历史文化、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进行保护,并且要改善、提高保护区内生活、环境质量及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研究目标:在保护历史文化区的整体风貌、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的条件下,将市政基础设施引入保护区内,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基本思路:保护历史文化传统风貌,深入调查现状,把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引入区内,要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行业管理要求和安全要求,不能满足国家规范则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非标准图设计的方法进行处理,达到行业管理要求和安全要求。

下面将对方案的具体策略进行介绍:

4.1 因地制宜,结合不同街道宽度配置不同等级基础设施

在本次规划中,研究了胡同宽度为4,5,6,7,8,9,10m的条件下市政管线的直埋敷设方式

本次研究按照居民最基本生活要求的顺序,按不同宽度胡同断面,制定出一系列不同宽度的胡同市政管线布置的横断面方案。

研究规定:宽度在10米以上的胡同,雨、污、气、水、路灯、电信、电力一次埋设到位,胡同宽5-7米,优先安排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电、电信线。胡同宽2-4米,优先布置给水、污水及燃气管线。胡同宽2米以下的仅布置给水管线。该方案力争满足国家规范,不能满足规范的,通过采取特殊措施满足行业管理和安全的要求。

同时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4-10m之间管线图示规范。

4.2 新材料、新技术、特殊技术的运用

4.2.1 新型材料的运用见下表:

4.2.2 新技术及特殊技术的运用

(1)供水工程技术措施

管道附件在满足设计条件的情况下直接砌筑井室。在无法满足设计条件的情况下,砌筑井室的方法由原来的圆井形式改为长方形,如:闸门、消火栓等。

(2)排水工程技术措施

a 非标准检查井

设计在一般胡同中雨污水流域面积较小,管径也不大,常规圆形检查井,可以满足支户线接入、转弯等检查井功能的要求。

在历史保护区较窄胡同中,井室的内径需根据条件适当减少。减少检查井的外型尺寸(包括井室尺寸和井墙结构厚度)为综合安排其他管线创造条件。

井室的内径尺寸与管道埋深相关:

在排水管道管顶覆土小于等于0.7m或管道埋深小于等于1m,且下游管道管径小于等于400mm的情况,可采用¢700圆形检查井。

在排水管道管顶覆土大于等于0.7m或管道埋深大于等于1m,且下游管道管径大于等于400mm的情况,可采用标准图集大于等于¢900圆形检查井。

非标准检查井的其他形式:长方形或椭圆形井型。井室顺水流方向为井室的长边或长轴,长度宜大于等于900mm,垂直水流方向为井室的短边或短轴,长度宜大于等于700mm。针对有带水维修要求的污水管,还必须要求支户线应顶平接入,不得跌落接入。

检查井井墙厚度取决于井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较传统标准图砖砌井墙厚度有所减少(大小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由结构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可分为现浇混凝土井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井。

非标准设计中的长方形检查井适合现浇混凝土施工,而椭圆形检查井适合预制装配的施工方式

b 明沟排水

减少雨污水管道的水平间距是通过采用小型检查井来实现的,还可以通过减少管线解决,如在特定的地形条件下雨水采用边沟排水或地表径流排放,胡同内只敷设污水管,为其他管线留出空间(这种措施的前提条件是院落地面高程高于胡同)。预制装配式雨水边沟见图

c 特殊地段检查井设置

特殊地段雨污水管线布置方式对于雨、污水必须分流,但道路宽度有限的局部路段,将雨污水检查井放置在同一路由上,使投影方向的雨污水管外结构净尺寸尽量减少到最小,竖向高程上雨污水管结构相错开,以满足支户线接入的交叉要求。污水置于下,雨污水检查井错开布设,污水检查井中套雨水管,雨水管需保证结构安全污水管可采用高强度的高分子聚合材质的管材(如硬聚氯乙烯UPVC双螺纹排水用塑料管),管道外径小,且抗腐蚀。又因摩阻系数低,管径可减小。采用柔性接口、砂基础,可减少工程占地,适于狭窄胡同的施工,

d 污水截流措施

在道路狭小、实施困难的胡同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按规划目标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现阶段利用现况合流旧沟或维持原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接入干线前实施雨污分流。待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成熟后,实现雨污水分流的远景规划。目前截流井形式是在合流管排入雨水干线前检查井内设置截流槽,并另设置截流管将截流槽与污水干线接顺。截流槽低于合流管的管底,保证非雨天时,污水全部截流入污水干线内。在雨天时,超过截流倍数的合流污水通过雨水干线排入水体,其污染物已被稀释了。

(3)电力工程技术措施

a 采用电缆方式供电的突出问题在于胡同窄小,地下管线较多电缆敷设较困难。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按标准规范设计施工难度较大,应在原有电缆施工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所突破,探讨适合在胡同中运用的新模式,采用非标准的异型电缆人孔井等新工艺。

b 电缆管线与其他管线最小水平距离尽量满足电缆运行和设计规程中的要求,特殊情况可以适当突破,保证距离最低限(0.5m)的要求。

c 电缆靠近房基敷设时,其埋深不宜超过房屋基础深度。自来水紧邻电力管线侧,然后依次布置雨水、污水、燃气等。

d 强弱电分开布置(10kv、1kv缆可以进管井),电缆管管径选用直径125mm(开闭站外电源除外)。

e 路灯箱式变压器设置尽量与区内配电箱结合。无条件地区由供电系统提供专用低压线,路灯安装控制箱,解决路灯专用电源问题。每一电源点的供电半径为500米左右。路灯电缆宜采用直埋方式,可采用一些新工艺接线方式保证安全供电。

(4)电信(含有线电视及所有弱电系统管线)

在历史保护区内为改善提高保护区内的生活、环境质量及通信设施的现代化,需要将架空线路改入地下,将架空交接设施改入弱电设备间。达到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传输线路全部地下敷设,交接设备入弱电间,线路交接点为人孔及嵌入式弱电箱,院内线路暗管敷设。

保护区内宽于10m的街道改造建设为12孔管道; 10m宽以下的街道改造建6孔管道;

a 因环境条件所限,打破常规,采用非标准设计,尽量减小电信管道与其他管线的净距,见表。

b 保护区建筑改造设计应考虑弱电

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院内线路暗管敷设,可达到一般住宅楼标准。

(6)燃气工程技术措施

a 为满足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市政管线布置的要求,首先应降低天然气管道的压力,减小安全距离要求,保护区内燃气主要用于居民炊事及采暖,应使用低压燃气

b 调压柜(站)

利用量较大的地上调压站与其他建、构筑物水平净距为6米,地上调压柜为4mi ,地下调压箱为3米。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对建筑风格及景观要求较高、用地较紧张的情况,规划在保护区内尽量采用地下调压箱,其放散管设置按规范要求并结合周围建、构筑物情况。

调压柜(箱)与建筑物的水平净距尽量按规范要求执行,如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地上调压柜与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可以减为3米,地下调压箱与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可以减为2米。但需要过专家研究论证。

4.3 规划设计程序

历史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应将建筑方案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案相结合,建筑、市政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结合实际、近远结合、分期分步、先地下后地上,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如:能够采用集中供暖的区域在建筑改造方案设计时,应预留供暖管线走廊。

4.4 埋设方式

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的市政管线敷设模式,它是将管线综合地置于其中的构筑物内,省去管线自身独立的构筑物和土方开挖,使地下开发与市政管线互相依托综合利用。该模式最早出现于法国,在国、英国、原苏联、欧美等其他国家也相继得以应用。前苏联称之为总管道,日本称之为共同沟。日本横滨综合管廊如图和胡同格局,而综合管廊施工时开挖土方量大,对两侧房屋影响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保护区内实施综合管廊的技术可行性;此外,综合管廊的综合造价高于直埋管线的造价,综合管廊在运行中还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需要一定的运行管理费,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保护区内实施综合管廊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 结语

历史街区空间条件的局促性,以及保护规划对于历史街区物质空间保护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保护规划中的特殊性,如果强行的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或是照搬城市其它地区的规划手法以及技术手段是无法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得基础设施的升级化的。所以,应当结合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以创新的手法,科学的态度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本文结合北京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中基础设施规划为例探讨了一些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993年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993年

篇8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Daliang green quality and the current, we will mak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Daliang district of Shunde. We will, based on the vested advantages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Shunde,

关键词: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战略性分析;建议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strategic analysis;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86-02

0 引言

随着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城市园林绿化大规模建设转入巩固、完善和提高绿化成果的阶段,绿化养护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1]。通过对大良绿地质量和现状的调研,对顺德大良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进行优劣势战略性分析,利用绿化管养的已有优势,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提高顺德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1 大良城市绿化现状分析

1.1 大良绿地建设介绍 佛山市顺德区总面积806.08平方公里,在《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分三期构建“两带”、“两区”、“三环”、“九廊”城市绿地系统,勾勒出岭南特色“生态山水城市”的轮廓。顺德大良—容桂—伦教组团环城绿带作为规划的“三环”之一,主要由大良、容桂、伦教河涌绿化隔离带组成。

1.2 大良绿量概括 顺德大良绿地总面积1225643.8m2,德胜片绿化面积87464m2,其中乔灌木有细叶榄仁,大叶榄仁,黄槐,紫檀等。德胜片路树紫檀、鱼尾葵、垂榕等。

北片绿化总面积282843.9m2,包括21街道小公园。总共有乔木3226株,乔木种类分别是木棉,水芒,细叶榕、桂花等七十多种。灌木种类有五指毛桃、大红花、七彩大红花、黄榕、福建茶、勒杜鹃、红绒球、驳骨丹、杜鹃、山指甲等。地被植物有红桑、大叶蚌仔等。北片街道有道路62条,总共6515棵乔木,路树为银桦、杜英、紫荆等。

南片绿化总面积391506.24m2,其中绿地公园总共有乔灌木4400株,包括高山榕,木棉,大王椰子,花叶榕等。灌木有七彩大红花、黄榕、福建茶等。南片街道有道路有77条,总共路树数量为9811株,分别是红花紫荆,大王椰子、细叶榕、铁刀木等。

红岗公园的总面积为125000m2,乔木数量为6787株,品种分别有羊蹄甲,鸡蛋花,尖叶杜英等苗木。公园设施有厕所,保安亭,平台阶,停车场,双亭,单亭,长廊,烧烤场等。

钟楼公园总面积为68990平方米,草坪面积为15000平方米,乔木数量为696株,苗木种类有洋紫荆,木棉,细叶榕等。

2 大良城市绿地管养优势战略分析

2.1 顺德区大良中心城区绿化成绩比较突出。通过多管齐下的绿化建设方式,大大增加了城市绿量。顺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0%左右,新建住宅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其次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着力推出园林绿化精品,把顺峰山公园作为园林建设核心,打造成“城市之肺”,德胜广场、钟楼公园、凤岭公园、桂畔公园等进行绿地的养护改造,成为园林绿化的亮点。具有面积大、色彩层次丰富和绿化品种多样等特点。

2.2 管养工作上精益求精,日常自查资料规范、齐全,对管养单位施肥、喷药、修剪的情况记录详尽。

2.3 管养水平日趋完善,以精细管养提升绿化效果,造型植物修剪效果较好,对枯死植物的补植力度大;草地修剪较及时,平整、杂草较少、干净整洁,公园植物修剪较及时,修剪工艺良好,树圈处理较规范。

2.4 管养工作植物病虫害防治、水肥管养和卫生管理都比较到位。植物长势良好,环境卫生良好,公厕设施维护完善。园建设施维护良好,牛皮癣广告基本不存在。丹桂路的中间绿化带,使用双层网状隔离护栏,既可有效防止市民攀爬,阻隔车辆迎面灯光,而且景观效果较好。

2.5 区域绿道全部贯通,配套设施完善。

2.6 大良街道和区绿委对绿化工作非常重视。各职能部门对绿化管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逐步得到充实。

3 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养弱势战略分析

篇9

规划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今年以来,XX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工作导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完善规划体系中强化发展导控

以总规修编为契机,加快完善《XX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努力实现全市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1.初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多规融合、存量盘活”为导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互动为要求,划定了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确定了建设用地总量,形成市域范围内功能结构完备、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业均衡、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目前正在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方案,预计6月份完成最终成果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一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市单元规划确定的边界逐步开展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完成F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12、E05单元控规初步成果,B11单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落实水乡古镇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灯、锦溪、周庄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对重点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设计。三是协助相关区镇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控规编制、调整、报批工作。报批完成张浦镇城东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南部生活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锦溪镇等相关区域控规调整方案。

3.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是组织开展杜克科创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为总定位,征选国内外6家设计机构开展方案设计,现已全部提交最终成果。二是组织开展前进路、长江路道路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以前进路、长江路为试点进行深化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现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最终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XX段)沿线城市设计,以交通引导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断优化镇村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编制完成《XX市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由省住建厅组织论证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实施。会同市文物部门开展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省住建厅、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巴城镇成功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根据《XX市镇村布局规划》,我市所有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区22个一般村无编制计划外)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计划继续推进村庄规划成果的公示、论证及审批,完成千灯镇歇马桥村村庄规划公示、锦溪镇计家墩新乡村生活项目规划报批工作,以及周市镇26个自然村、淀山湖镇6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审查、论证工作。

(二)在狠抓专项规划中增强城市功能

1.增强城市民生功能。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社区、街道的行政边界。并以亭林片区为试点,完成深化设计方案,构建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模型,正在开展青阳片区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详细方案。

2.优化城市生态功能。继续推进《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现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区海绵设施建设管控原则及技术指引。加强区镇对接,进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线”控制规划》,涉及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绿化绿线、重大市政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并将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录入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便于日常审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继续积极推进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规划建设,完成《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沿线交通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苏州市域轨道S1线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时启动XX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等。

4.升级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完善《XX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为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草案)》。为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向市轨道办呈报了《关于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请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为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指导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完成市博物馆、美术馆方案设计。根据《XX市城市雕塑规划》和《XX市雕塑规划管理意见》,开展了第一批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第一批公开招标的2个点位已经完成方案招标相关工作;另外7个点位海选工作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三)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优化审批管理

1.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报城建例会讨论。完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拟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通知》,从协调机制、成果入库、动态维护、调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规范工业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加强对方案的审查指导,结合XX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了《XX市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导则》。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并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运用。

2.努力推进审批服务创新。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打破传统审批的固化模式,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流程。对主要条件具备,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事项,放宽受理门槛,提前进入审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沟通,确保缺项及时补正,实现依法服务、特色服务、高效服务的同步到位。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办事,在“表单整合、项目申报、网上审批”三个环节创新推出“嵌入式”服务。通过“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请、标准格式落实嵌入式管理、共享数据实行嵌入式审批,非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6项缩减为9项;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0项缩减为6项,切实方便了项目报建,提升了服务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59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8张,用地面积75.3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08张,建筑面积177.86万平方米;核发验线证明68张;核发建设项目规划核实证73张,建筑面积189.24万平方米;受理及审查店招店牌、户外广告21件。

3.着力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建立在建项目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181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通过区域联动,开展拉网式违法建设排查认定工作。积极参与“263”专项行动,联合各区镇规建部门对全市538家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对《2017年苏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涉及企业(46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完成排查35家。对《XX市化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业(143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处罚违法建设案件6起,做出违法建设认定移交291件,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

(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中夯实规划基础

1.启动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点单元)。拟在测绘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基础上,通过对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带有多种属性信息的标准化地形图,并引入三维实景技术,构建具有实景可视信息和丰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XX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完善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平台功能,完成了规划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开发了在建项目“双随机”监察系统,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及违建入图入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镇未治理D级危房档案信息化入库工作。配合经信委核对了全市工业企业信息。下一步,还将完成网上报建系统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建设。

3.推进2017年XX电子地图更新、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测绘。

(五)在“六个一”大走访中密切联系群众

制定了《XX市规划局常态化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紧扣“两聚一高”,强化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全局19个走访调研小组对所挂钩的周庄镇高勇村、双庙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访一遍以上,仔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作了详细记录。对能当场能解决的给予反馈解决,对不能解决或需转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转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积极延续、加快推进、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开展的工作的同时,下半年,我局还将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总规落实

在完成总规成果论证、报批的基础上,加快总规的实施步伐。根据总规要求,及时指导各镇开展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关于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XX市单元规划》,逐步对城市核心区所涉及的单元及跨区镇行政界线的单元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B11、C12、E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市域其它发展单元,指导各区镇根据单元定位,明确编制要点和内容,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控规编制。

2.抓城市设计

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强化地域特色、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的“基因”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积极推行全市拟出让地块必须预先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结合危房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研究,计划完成老城区及城北地区6个片区的更新规划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被撤并乡镇更新研究,重点完成张浦镇大市地区和千灯镇石浦地区更新研究。立足产业特色,围绕打造全市10个特色小镇目标,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引导和方案设计工作。

4.抓空间拓展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予积极利用。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大力开展XX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轨道交通S1线沿线站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人防规划等,推进轨道、管廊、人防等多规合一,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横向连通开发及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抓生态控制

结合规划工作实际,继续全力配合及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成海绵城市、六线控制、绿道网等专项规划,切实在引导和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贡献规划力量。

6.抓交通引导

结合新一轮总规及控规编制,根据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及方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XX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0)》修编,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轨交S1线配套规划的同时,适时开展XX轨道K1线预可行性研究,为XX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自愿停驶,绿色出行”实施方案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6.抓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继续推进“容缺受理”流程,将服务固化为制度。由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支持,增设“容缺受理弹性流程(试运行)”,同步进行电子审批,实质性提速增效。促进全市统一运作规划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规划智慧政务建设,强化对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7.抓执法监察

继续完善、实质运用规划移动监察系统,推进违法建设认定情况入图入库,提升执法监察效率效能。运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制止,减少未报先建、批建不一现象发生,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8.抓调研走访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搜集基层、百姓心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档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上半年,我县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发展理念,紧扣项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项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拓宽档案发展领域、深挖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为抓手,树立“科技强档、依法治档、服务活档”的新理念,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一、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今年县上安排我局爱教基地建设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装修工程、视频器材、桌椅采购,项目将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开展门禁系统项目建设。安排落实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招标,配备馆内24小时温湿度监控设施和档案馆(库)门禁系统。项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安装工作,届时将使我县档案馆库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三是启动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实数字化项目资金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对多家档案数字化机构进行了调研,参观学习了遂宁市、市中区等档案局数字化工作先进经验,对比了我县档案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研究确定了我县今年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开展需求论证,拟于6月份完成项目招标,年内完成今年的数字化目标任务。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之本,是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县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与县委办、县政府办等相关部门协调,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7﹞x号),对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

二是加大我县档案移交力度。根据我县新馆建设的情况,由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近二十年应移交的到期档案制定了接收计划,明确了应移交进馆档案的范围、质量要求、移交程序、组织领导作出明确规定。今年底前,我局将对全县56个单位2006年前整理规范后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三是创新档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务档案工作。自今年以来,县档案局大胆探索,立足单位工作实际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确保档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广政府购买档案事务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技术、设施、劳务等服务,激活社会资源、节约成本、规范服务、统一标准,通过政府采购,选出了两家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档案中介机构供各单位选择,作为我县各单位专业档案服务机构,促进了我县档案整理规范化上档升级。

四是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我县档案移交工作实际和档案整理新规则的出台,今年4月11日,我局和县行政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档案工作人业务培训班,专门聘请乐山市档案局业务专家实地授课,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等10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规范整理遗留档案。对十年前移交到我馆的转制破产企业共22个单位未整理的档案约x卷,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规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进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项目将是我局今后几年持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于2020年我县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二是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力度。对列入今年移交进馆的56个单位,加强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篇10

[关键词]市政道路 地下管线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88-01

一、前言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市政道路各地下专业管线也得到迅猛发展。常州城市地下管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般仅包括给水、排水两大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上现代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地下管线的种类已大大增加,诸如煤气、电信、电力、热力、有线电视、网络等专业管线应运而生。因此,优化地下管线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单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对市政地下管线的管理试作浅述。

二、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的特点和用途

2.1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特点

市地下管线种类复杂、涉及范围广,在城市运行中的地位重要,地下管线的管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专营性。各个种类的地下管线隶属各个不同的行业和单位,它的管理带有行业性和专营性。二是隐蔽性。由于各种地下管线都深埋地下,有的在快车道路基下,有的在慢车道路基下,也有的在人行道路基下,甚至也有的铺设在绿化带的下面,较为隐蔽安全。仅有部分地下管线会在路面上作一些标志,如埋设煤气管道的路面上粘贴有“煤气管道”白色瓷片作标志。三是共建性。由于地下管线埋在地下,一般是在道路工程建设设计过程中统一设计,如地下管廊等,施工时统一安排作业,带有很强的共建性。四是安全性。各种管线分层、分位铺设在地面路基下0.5米―6米的地下空间,并有坚实的砼路面或沥青砼路面覆盖,安全性能很好。

2.2 城市地下管线的作用

城市地下管线承担着城市的信息传输、能量输送和废物的排除及饮用水的供给等工作,它犹如人体的“血管”、“神经”。从一定程度上讲,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起到重大保障作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的现状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认识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建设管理部门统一了认识,地下管线是城市现代化的“生命线”,加大了建设管理的规划研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使建设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二是制订政策。各级政府的建设和管理部门,逐渐制订了城市地下管线、地下管廊的管理制度、规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超前介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各级政府部门把城市地下管线、管廊建设列入城市规划的优先发展项目,尽可能做到超前规划、超前设计,在城市道路拓宽造改时,同步建设、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并有条件的地方着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使得地下管线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常州在2006年完成了对地下管线的普查,基本搞清了常州在实施城市发展战略中,各种地下管线的拥有量、完好状态和运营状况,分门别类地建立了地下管线专业管理档案,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图上详细绘画管线走向地图。随着电脑的普及,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城市的规划设计部门、勘察测绘部门和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相继引进和开发了建立地形图和地下管线档案数据库的GIS(地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城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格局,为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管线维护、生产调度、安全运行及时、准确地提供了有关数据和技术资料,也为加快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现代化管理夯实了基础。

四、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城市地下管线的发展历史长、管线种类由少到多,规格由小到大,质量由低到高。城市中地下管线的新管线和老管线并存,埋设深度、质量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尽管普查以后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4.1 施工管理稍有疏忽,使地下管线中断损失重大

在城市道路拓宽改造中,施工单位一方面由于对地下管线的敷设资料缺乏详细的了解,施工时,工程管理人员又往往不在现场严格监管;另一方面由于采用机械化施工,挖掘机操作手视线难以达到沟槽底部,因而时有出现挖断自来水、雨水、污水、通讯以及煤气管道现象,给周边的居民和生产企业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4.2 由于地下管线归属多元化,致使地下管线规范管理难以实施

以往对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施工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加上各个管线归属各个职能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建设施工随意性较大,作为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无法进行统一有序的管理。随着城市地下管线的蓬勃发展,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也得到相当重视,建设部和各省、市建设管理部门出台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规定,强调地下管线管理,应严格遵循统一的“规划、设计、审图、审批、施工、竣工、验收、归档、绘图”的规范程序。然而执行过程中,即使地下管线普查之后,仍有少数的地下管线拥有部门,不经审批就擅自施工。施工竣工后,也不经检测验线,管线资料也不进档案,增加了规范管理的难度。

五、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的管理措施

提升城市地下管线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不能一蹴而就,它涉及到全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管理手段的使用以及依法行使监督。

5.1 建立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科学管理的网络体系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是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也将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必须由政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利用,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并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建立一个地下管线专业管理经营机构,这专业机构除完成普查地下管线建档绘图外,并负责贯彻有关地下管线的法规或规定,并制订必要的相匹配的管理规章和管理制度,组织巡查,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由兼管到专管、由单纯管理到经营管理的复杂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

5.2 强化对市政道路地下管线施工及改造的监管工作

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必须预先报告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地下管线的保护监管工作,并递交道路路基开挖施工方案,经同意后方准施工。在城市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勘察、普查、维护、维修等项目的承包中,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竞争,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包单位。

六、结束语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旧的管线要更新,新的管线要敷设,运行的管线要维修。所以,地下管线档案绐终处于变化的状态。因此,管理单位必须定期收集地下管线变化的信息,及时综合体现在管网和专业管网图或系统中,使之成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依据。随着常州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的种类还将不断增加,我们将探索计算机综合管理、地下综合管廊等新管理手段,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及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