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慢性病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门诊慢性病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农合 特殊病 慢性病 门诊 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将特殊病、慢性病门诊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充分体现了新农合制度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宗旨。特殊病、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的新农合门诊患者和普通住院患者不同。特殊病、慢性病患者需长期使用药品,有的需终身用药(如I性糖尿病人需终身用药),如果病人没有按时用药,对病人的身体会有及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如高血压患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是长期的、沉重的。对特殊病、慢性病门诊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可以充分发挥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优势, 可以更好地找出现行新农合制度运行中的不足。为新农合管理机构在制定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运行政策、制度时提供参考建议。
2.让特殊病、慢性病门诊病人从新农合制度中得到经济利益最大化,减少患者的隐性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漾濞县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门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特殊病、慢性病门诊审批工作方面目前是由三级医院鉴定,县级合管办审批。有些病种县级人民医院就可以鉴定,目前的审批制度没能更好地方便患者,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2.特殊病、慢性病门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已不能适应参合患者的就医需求。主要表现在参合患者希望现场直报减免,如果还是使用纸质医疗证,将增加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合管办换发特殊病、慢性病证的工作量。
3.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中存在的不足。
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不是现场直报减免,购药时由参合患者先支付药款,到每年的11月1日—12月10日,患者带门诊收据和处方及有关证件到参合所在地乡镇合管办进行补偿报销。此种补偿方式存在的不足如下:
(1)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工作滞后,患者垫付资金压力较大。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是每年11月1日—12月10日参合患者到乡镇所在地合管办进行报销。从报销到领到补偿款还需2个月左右的时间,患者垫付资金时间就超过了一年。2013年度特殊病的报销封顶线是40000元,慢性病封顶线是2000—3000元不等。以特殊病的报销为例:如果一位特殊病患者要报销40000元的新农合特殊病门诊补偿款,起付线是200元,报销比率是75%,那么这位特殊病患者就需要支付53534元购买药品和支付检查费。对于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的贫困县来说,我县的特殊病患者是很难垫付这么多钱的,有许多特殊病患者只好选择放弃治疗。一面是参合患者因没钱,放弃治疗。一面是新农合资金大量地在财政专户中沉积。
(2)现行报销政策、制度偏重新农合资金的运行安全,没有考虑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患者购买药品及报销补偿时的隐形成本。患者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开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一次开给够患者15—30天用量的药品。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存在患者一年内需要多次购药,不利患者节约购药成本,从而降低了新农合报帐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利益。特殊病、慢性病患者所用药的种类较多,品牌也较多。这些药品有的乡镇卫生院能买到,多数药品要到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才能买到,有的要到州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才能买到。按现行政策患者最少要一月买药一次,一年就需要12次买药。一次买药最少用时一天,人工成本50元计,一年一人的人工成本就是600元。假设以距漾濞县人民医院最近的漾江镇来计算购药车费成本,从漾江镇镇政府到漾濞县人民医院来回需要14元车费(还没包括患者从家中到漾江镇镇政府的车费),一年需支付的车费是:168元。另外还有1次报送单据和1次领取补偿金的人工成本合计是100元。参合患者一年的购药及报销成本就是868元。2012年慢性病门诊的补偿最高额度是1000元,减去参合患者的购药成本,最终患者只有132元的补偿效益。以我县2012年审批的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患者有435人计算,一年最少的购药报销成本达到了377580元。377580元的成本让人觉的瞩目惊心,是1200多人一年300元门诊封顶线补偿资金的总合,是377位慢性病患者一年1000元封顶线补偿金的总合。
三、改进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门诊管理工作的措施
1.特殊病、慢性病门诊审批工作,以方便参合患者为核心。县级人民医院能鉴定的病种,由县级人民医院鉴定。审批权由县级合管办下放到乡镇合管办,由县级合管办对乡镇合管办进行审批的指导与监督检查。
2.加强特殊病、慢性病门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结合卫生院的特殊病、慢性病管理工作,统一制作特殊病、慢性病管理卡,将新农合的报帐功能融入特殊病、慢性病管理卡中,可以实现信息互享,节约制卡成本。充分发挥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优势,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方案。
3.改进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支付方式。减化补偿程序,取消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起付线,由一年一次的报销变为在定点医疗机按75%补偿比率现场直报减免。
4.在保证特殊病、慢性病参合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一次购买特殊病、慢性病药品的数量,减少患者一年内购买药品次数,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购买药品成本。让参合患者所在地乡镇卫生院代群众购药,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性改进,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新农合特殊病、慢性病患者实际补偿效益,让患者得实惠。
5.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特殊病、慢性病门诊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
篇2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参加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第三条补助原则:
(一)根据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承受能力确定补助费用支付水平的原则。
(二)实行“分病种、按比例、限额补助”办法。
(三)侧重对年龄较大的参保人员及长期药物治疗人员的补助。
第四条补助资金来源:补助费用从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历年结余基金中支付。
第五条补助标准: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在统筹年度末视统筹基金支付能力给予适当补助,在职人员补助比例上限为65%;退休人员补助比例上限为75%。统筹基金支付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助费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元。
身患多种特殊慢性病的参保人员,确定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几种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单据均可纳入报销范围,但每人每年多种特殊慢性病的报销费用总额不超过个人报销比例规定的单病种最高限额。
第六条补助病种:
(一)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
(二)糖尿病(中度以上)伴并发症;
(三)高血压病(Ⅱ期以上)伴并发症;
(四)冠心病;
(五)脑血栓后遗症;
(六)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
(七)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
(八)慢性肝炎(活动期);
(九)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
(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第七条申报程序:
参保人员申请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由本人持相关资料,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单位对参保人员特殊慢性病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符合条件的,填报《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申报表》,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于每年三月底以前报送市社会保险局。
关破企业的参保人员申请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由本人持相关资料,于每年三月底前向市社会保险局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报所需资料:
(一)患有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等四种特殊慢性病的人员申报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时,需提供以下资料:
1、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人员提供器官移植术记录;
2、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人员提供二级及以上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及长期透析记录;
3、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人员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需提供二级及以上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住院(手术)病历记录及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放、化疗记录。
(二)患有糖尿病(中度以上)伴并发症、高血压病(Ⅱ期以上)伴并发症、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慢性肝炎(活动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六种特殊慢性病人员申报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助费时,需提供住院或门诊病历记录、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治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和可证明患有特殊慢性病的医学检查有关资料。
第九条鉴定程序:市社会保险局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鉴定时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工作。市社会保险局接收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申请后,按以下程序组织鉴定:
(一)参保人员申报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凭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在医疗卫生专家库中抽取专家,按《特殊慢性病各病种鉴定标准》进行鉴定,提出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医学检查的,通知申请人持身份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医院进行医学检查。
(二)参保人员申报糖尿病(中度以上)伴并发症、高血压病(Ⅱ期以上)伴并发症、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慢性肝炎(活动期)医疗费补助的,由市社会保险局通知申请人持身份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医院进行医学检查。医学检查由市社会保险局统一组织,检查医院从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中随机抽取。检查结束后,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按《特殊慢性病各病种鉴定标准》进行鉴定,提出鉴定意见。
市社会保险局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确定享受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对象,并将结果告知申请人所在单位或本人。
鉴定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检查所需费用由个人前期垫付,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检查费用从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限额内报销;未被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鉴定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条已确定享受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享受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时限为一年,期满后需继续享受的,应重新申报确定。慢性病得到有效医治且达不到鉴定标准的不再享受门诊医疗费补助。
第十一条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由单位统一到市社会保险局经办大厅办理特殊慢性病登记手续;关破企业的参保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明直接到市社会保险局经办大厅办理特殊慢性病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居住本市的,应在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异地安置的,应在居住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
特殊慢性病医疗清单、购药发票所记载的药品,须与治疗所申报的慢性病相对症,购药量与药品所规定使用剂量相符,一次门诊治疗处方给药量或购药量最长不超过30天的剂量。
特殊慢性病所购药品必须为《省城镇基本医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版)》药品目录范围内的药物,目录外药品由患者自负。
第十三条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特殊慢性病慢性病门诊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每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间由所在单位联系人持单位介绍信、特殊慢性病医疗清单、费用发票(财政监制章或税务监制章),统一到市社会保险局医疗保险科一次性审核;关破企业的参保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明,持特殊慢性病医疗清单、费用发票(财政监制章或税务监制章),于每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间直接到市社会保险局医疗保险科一次性审核;基金管理科支付医疗待遇。
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结算报销年度为上年11月1日至当年10月31日。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当年结算,剩余部分不结转,未及时申请支付的,跨结算年度不予报销。
单位或个人年度内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不享受当年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5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增多,门诊将成为人们方便就医的最佳选择,而门诊护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因此,实施“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方面、高质量的优质服务”是门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笔者主要是针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从护理工作的角度,探讨如何才能满足此类患者的需求,才能充分发挥门诊护士的专长作用,使患者获得在医生诊室得不到或不能完全得到的护理帮助,现介绍如下。
1 慢性病的发展状况与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1.1 慢性病的发展状况
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的世界报告主题为慢性非传染疾病,预测新世纪2/3的死亡将由慢性病造成,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中国,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且呈现出发病率增长速度快、增长幅度大的趋势,还具有患者年轻化和低龄化的特点,慢性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造成的经济、心理、生理等负担相当沉重,也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积极开展综合干预活动,为此类患者提供服务平台,尽量满足此类患者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趋于稳定并争取逐年降低是当今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1.2 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我国人群多发的慢性病种类大概为以下几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根治、需长期治疗及护理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慢性病患者不可能选择长期住院的方式来治疗护理疾病,亦为了降低住院费用的支出及减轻家庭的陪护压力,随着此类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的方式增多,导致其对疾病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笔者通过在门诊预诊、分诊、导诊、导医及服务咨询台等接触患者的过程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慢性病患者所需的护理服务内容为:①需要给予科学规范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合理用药、心理治疗及病情检测等指导。②提供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病理、表现、病程、治疗手段等,以便理智应对自身病情,提高遵医行为及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⑧自我护理能力指导,④提供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⑤指导家庭日常生活护理,⑥褥疮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⑦指导各种管道的维持护理。⑧专科疾病个体化指导: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血糖检测及糖尿病足的防治法等,⑨输液、注射针眼部位皮肤的护理,⑩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2 设立护理门诊与护士素质要求
2.1 设立护理门诊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就如何满足门诊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设立护理门诊能否可行有待探讨。在国外发达国家,护理门诊已普遍存在,并且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Wong等报道的一项研究对护理门诊在不同领域的结构、过程及成果进行了研讨,认为护理门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流动健康护理模式,Green―wood明确阐明护理门诊的开设是符合健康管理机构的要求,并用多方事实证明护理门诊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在国内,护理门诊的开展正处于起步状态,并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江萍报道了通过护理门诊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已初见成效,深受患者欢迎,在探讨如何满足慢性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时,可以引以借鉴,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慢性病增幅较大的因素主要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和不良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护理门诊的工作内容应主要从干预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因素着手,围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核心来解决相关护理问题,它将成为慢性病患者首选的服务方式,能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益处。
2.2 护士素质要求
针对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设立的护理门诊,不但可以使慢性病患者掌握疾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改变其不利的心理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保证其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还可以与医生门诊形成很好的互补。因为医生护士工作的侧重面不同,医生医疗专业性强,护士护理技能、操作性强,对于护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只有护士才能解决,这样护理门诊与医生门诊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同时也为门诊护士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极大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工作时面对的是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患者,必须具备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钱小芳等Cs’认为综合能力评价是衡量护士是否具备坐诊条件和能力的主要依据,只有具备这些资质条件,才能较好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在医生诊室得不到或不能完全得到的护理帮助,最终目标是使患者享有全面的医疗护理保健及提高生活质量。
篇4
第一条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补偿方案基本框架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通过互助共济,逐步实现农民“病有所医”的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条新农合实行“全区统筹,区镇(园区)共管”,纳入区、镇(园区)和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
第四条凡自愿遵守新农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新农合经费,户口在行政村、村改居、转成村的农民(含外出打工、经商、上学或因其他原因长期居住外地的人员。已享有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合作医疗的人员除外),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农合。敬老院供养人员在院驻地村参合,不必到户口所在地参合。每缴一次费用,则界定为参加一年,中途不予办理加入或退出手续。
第二章参合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参合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享受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
(二)按有关规定得到新农合医药费用补偿;
(三)监督新农合基金的使用;
(四)对新农合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
(五)对违反新农合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
第六条参合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规定缴纳新农合经费;
(二)自觉遵守新农合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
第七条新农合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年度每参合农民筹资总额为29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50元。
第八条鼓励各社会团体和有条件的镇(园区)、村集体对新农合筹资支持。
第九条各镇(园区)要由主要领导负责此项工作,要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抓好参合群众的资金收缴、统一上缴新农合基金专用帐户、信息录入和证件发放。
区财政补助资金,由区财政部门一次性拨付至新农合基金专户;上级财政的补助资金逐级拨付到位。
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区民政部门全额缴纳。
第十条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全区统筹统管,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十一条区财政部门设立新农合基金专户,并负责基金的监管。区合管中心在国有商业性银行设立基金支出帐户,用于支付参合农民区外住院医疗费用及特殊大额门诊慢性病的补偿款。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为参合农民垫付的医疗费用,由合管中心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予以拨付。
第十二条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要严格执行财务和会计管理有关法规制度。各镇(园区)向区财政局购买由财政部门监制的专用收据,以户为单位为缴费的参合者开具收据。
第十三条补偿基本模式为:住院统筹+门诊统筹。
第十四条住院统筹基金用当年筹资总额扣除门诊统筹、一般诊疗费和风险金后的部分建立。
第十五条门诊统筹基金用于参合农村居民一般门诊和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一般门诊统筹基金按每参合农村居民40元提取。
第十六条筹资水平提高后补充提取风险基金,使其规模达到统筹基金总额的10%
第十七条一般诊疗费用于实行门诊统筹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乡、村两级一般门诊补偿。一般诊疗费的提取标准为每参合农村居民每年16元。
第四章医疗费用补偿
第十八条参合者医疗费用补偿遵行“补大亦补小,以补大为主”、“住院为主,门诊为辅”的原则,实现风险共担、互助共济。
第十九条新农合住院统筹基金只限用于参合农民因自然疾病和无责任人的意外伤害所发生的住院费用以及参合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偿。
(一)补偿范围: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和转诊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发生的诊疗费用,依据《省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及服务价格(试行)》予以补偿。跨年度住院的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按实际出院日期年度补偿标准执行。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住院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中医药(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诊疗项目、列入新农合报销目录的中药制剂),住院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二)不予补偿范围: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补偿规定(试行)》执行。
第二十条参合者在补偿范围之内的医疗费用,按照下列标准给予补偿:
(一)门诊病人补偿方法。门诊补偿仅限在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补偿比例镇级为40%,村级为45%。每参合农村居民年门诊统筹补偿封顶线为60元,镇级次均费用控制在50元以内,村级次均费用控制在为30元以内。各镇、村级补偿实行月封顶办法管理。各乡镇、村当年的门诊统筹基金总量确定后,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年度结余入大病统筹基金账户。每名参合患者一天只能报销一次,家庭内不可调剂使用。参合农民原家庭帐户结余基金必须在年底前使用完毕,可以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冲抵门诊个人自付费用部分。年底前未使用完的列入全区门诊统筹基金。
(二)住院统筹补偿。
1、封顶线每人每年7万元,封顶线全年累计计算,包括住院补偿、正常产住院分娩补助、一般门诊统筹补偿、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和大病二次补偿等。
2、同一参合农村居民同年度同级定点医疗机构再次住院治疗的应再次扣除起付线;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需多次住院连续治疗的,同年度中从第2次住院起不再扣除起付线。
3、参合农村居民因同一种疾病,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入下级医疗机构连续住院治疗的(3日内),在计算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费用时,不再扣除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从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转往上级医疗机构继续住院治疗的(3日内),在计算补偿费用时,将下级医疗机构起付线费用从上级医疗机构起付线费用中扣除。同级医疗机构连续转院住院治疗的(3日内),只扣除第一次起付线费用。
4、参合农村居民可以自主选择统筹地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因病情需要转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办理转诊手续,并由病人或其家属到合管中心审批备案。因病情急、危、重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办理转诊备案手续的,患者或其家属应当及时电话报告合管中心,并在规定时限内住院期间补办相关手续。
5、参加人在异地居住的,在合管中心办理异地医疗登记备案后,在异地约定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补偿。
6、新生儿出生时不在缴费时限内,随其参合父母享受新农合待遇,发生的补偿费用与其父母其中1人合并计算,直至一人最高封顶线。新生儿免缴当年参合费用,不统计为当年参合人数,各级财政不追加补助资金。
7、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新农合以参合农村居民实际支付部分为基数,按照补偿方案给予补偿:
(1)接受的医疗服务有专项资金补助的。
(2)接受的医疗服务有医疗机构减免费用的。
8、对于无责任人的意外伤害(生产、生活中造成的意外伤害,如劳动中意外损伤,机械、工具等意外伤害,意外跌落摔伤,农药、鼠药、一氧化碳、误服药物意外中毒,意外烧烫伤等),可报住院费用扣除起付线后,按30%的比例给予补偿,封顶为1万元。对下列有责任人的意外伤害,新农合基金不予补偿。
(1)因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发生的有他方责任的伤害;
(2)在工厂、工地等做工期间,因机器、机械、工具等造成的伤害以及不慎跌落、摔伤;
(3)为他人或他方务工、建筑等作业期间造成的伤害;
(4)因酗酒、打架、斗殴、自杀、自伤、自残、吸毒等原因造成的伤害;
(5)因医疗事故造成的伤害。
因见义勇为或执行救灾救援等公益任务而负伤住院,按疾病住院补偿政策执行,申请补偿者需提供区级或区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情节证据。
9、正常产住院分娩补助,正常产住院分娩在国家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补偿的基础上,新农合再按每例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10、重大疾病医疗救治
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肾透析医疗救治按省卫生厅下发的实施方案执行。
(三)特殊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
1、特殊慢性病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住院治疗、不能使病情完全恢复,只是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善,需规范连续门诊治疗的疾病。区卫生局具体负责特殊慢性病的鉴定组织工作,合管中心具体负责特殊慢性病诊疗监督管理及补偿审批工作。
2、特殊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范围。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和我区新农合统筹基金情况,纳入新农合特殊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的慢性病病种暂定以下十五种:1高血压Ⅲ级高危及以上,2各种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3脑血管病后遗症(有严重功能障碍),4慢性中、重度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5慢性肾炎,终末期肾病,6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7恶性肿瘤放化疗,8癫痫,9再生障碍性贫血,10血友病,11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12系统性红斑狼疮,13精神病,14活动性结核病,15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免疫调节剂等。
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放化疗、白血病、血友病、精神病等特殊病种,比照住院病人补偿办法予以补偿。
3、申报及审批程序。
(1)申报条件。参合农民患上述十五种慢性病病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疾病,病程较长,需长期服药且无需住院的,可办理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申报慢性病患者应具有一年以上病史和相关资料,相关资料包括一年前二级及其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病历或一年前二级及其以上医疗机构门诊专项检查报告单。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放化疗、白血病、血友病、精神病等特殊病种,一经二级及其以上医疗机构确诊即可申报。
(2)申报程序。申报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的参合农民凭《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本、申报特殊慢性病相关资料到区合管中心进行申报,由合管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殊慢性病申请表》。申请人填写后报合管中心。
(3)审批程序。特殊慢性病的审批实行专家集体审批制度,并将审批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区卫生局负责制定新农合门诊特殊慢性病界定标准,并组织成立5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医生参加的特殊慢性病鉴定专家组。专家组按照界定标准对申报特殊慢性病患者病情进行鉴定。由合管中心审批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证》(以下简称《慢性病医疗证》),有效期一年。月份集中申报、审批一次,取得《慢性病医疗证》后可享受本年度内该病种特殊慢性病治疗补偿待遇,期满需要继续享受该待遇的,应到合管中心进行年检,否则自行作废。
4、就诊及补偿程序。特殊慢性病患者持《合作医疗证》、《慢性病医疗证》到镇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个人先行垫付医药费用。特殊慢性病患者每季度补偿一次,由患者本人或家属持《合作医疗证》、《慢性病医疗证》、户口本、身份证及合法有效票据(诊断证明书、门诊病历记录、门诊费用清单和门诊费用收据)到区合管中心按照规定补偿。
对特殊慢性病患者医疗费用补偿实行总额控制。在门诊发生的可补偿费用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补偿规定(试行)》执行,超过补偿封顶线的医药费用由患者自负。参合特殊慢性病患者的诊疗与《慢性病医疗证》上登记的慢性病无关的,不列入补偿范围。
每次处方用药量控制在三周内为宜,下一次处方用药在上一次药物用完后方可开具。
第二十一条参合者按照下列程序办理补偿手续:
(一)门诊补偿实行就诊直报。即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持合作医疗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由定点医疗机构直接补偿,参合农民在补偿登记表上签字。
(二)在实行出院即报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参合农民持合作医疗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住院登记,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需凭诊断证明书到区合管中心办理转诊备案手续,出院时凭合作医疗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及由医院提供的全省统一住院结算收据(原件、复印件)、病历首页复印件、诊断证明(原件、复印件),住院费用汇总清单等住院相关资料到医院新农合窗口办理补偿,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补偿费用。
坚持“出院即报”,因特殊原因不能当日补偿的,最长不超过出院日7天。定点医疗机构要将此政策在患者住院登记、出院结账时向参合患者及家属提前告知。
(三)参合农民需转诊到区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治疗的,需凭区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到区合管中心办理转诊备案手续,在外省市暂住的需提供当地社区开具的证明或暂住证。急、重症患者先行到区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在出院前持诊断证明到区合管中心补办转诊备案手续,出院后一个月内参合农民需凭合作医疗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及由医院提供的全省统一住院结算收据(原件、复印件)、病历复印件、诊断证明(原件、复印件)、住院费用汇总清单、转诊证明等住院相关资料,到区合管中心办理补偿手续,经审批后到指定银行领取补偿款。
(四)申请意外伤害住院补偿者在提供疾病住院所需材料的基础上,到区合管中心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外伤害病人补偿审批表》,填写完毕经村级、镇级确认(签字盖章)无责任人意外伤害后,返回区合管中心。意外伤害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不实行出院即报。拨付意外伤害住院补偿款之前,将拟补偿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参合证号、受伤时间和地点及详细原因、经治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拟补偿额等情况公示15天,接受举报。公示结束后,无上访举报,符合补偿条件,区合管中心批准后发放补偿款。
(五)参合农民同时参加商业保险的,可持保险公司出具的相关证明到合管中心办理补偿手续,或由合管中心出具的相关证明到保险公司办理补偿手续。
(六)区合管中心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和门诊补偿,实行年度补偿金总额控制和次均住院费用最高限额,超总额或超限额补偿患者部分由该医疗机构承担。
各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门诊及住院补偿金于每月汇总后上报区合管中心予以审核拨付。
第五章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二条监督委员会每半年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向区人大和监督委员会汇报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定期进行专项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
第二十三条要尊重参合人员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合管中心要定期向管理委员会汇报新农合运行情况。实行区、镇(园区)、村三级每月公示制度,采取张榜公布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新农合基金的具体收支和使用情况,接受参合者的民主监督。
第二十四条要严明奖惩制度。对在新农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区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规违纪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六章新农合服务机构
第二十五条区合管中心择优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并与之签订有关协议,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履行协议义务,遵守新农合有关制度规定,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掌握诊治原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严禁违规开方、用药、收费、检查。合作医疗药品、诊疗项目收费标准要向参合者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六条新农合统一使用专用处方、票据、表册。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登记、统计、汇总报表工作,及时整理、妥善保存相关资料,做好信息反馈。
第七章附则
篇5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糖尿病参保人;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51-02
随着人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呈迅速增长的态势,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多见。[1-2]广州市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经过若干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终于在2007年7月1日,形成了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指定慢性病门诊医保待遇政策”(以下简称“待遇政策”),将糖尿病和另外六种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帕金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分裂症)纳入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范围,按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二、三级医疗机构本部设置的除外)80%、其它医疗机构60%的标准支付。对参保人患每一种指定慢性病的门诊专科药费,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月100元;患有多种指定慢性病的参保人,最多选择前述7种指定慢性病中两种指定慢性病享受相应的门诊医疗待遇。[3-4]但是糖尿病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以保证生活质量及减少病痛,而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已经令大多数中低收入的患者感到难以承受。本研究就广州市糖尿病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对“待遇政策”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解决社保指定慢性病政策如何更好惠及糖尿病参保人,尝试找出针对性地提高参保人对该“待遇”满意度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越秀区、海珠区、白云区、天河区各一间医院的门诊部,对这四家医院门诊部就诊的179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127名糖尿病参保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180份,收回180份,回收率达100%,经检查合格者179份,合格率达99.44%,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1.2方法与调查问卷
篇6
【摘要】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实施慢性病预约门诊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居民为对象,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试行1年,观察对比其实施前后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结果: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社区实行慢性病预约门诊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的监测,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对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慢性病;预约门诊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开展,卫生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也不断变化,内涵不断加深。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慢性疾病防治以社区为范畴,以病人为本,全科医生依靠地理和人文优势,有效地掌握社区慢性疾病病人的病情,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利用电脑化管理使得管理人能够根据电脑的提示按时进行访视,并将访视情况输入电脑后及时进行评估,动态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提供合理的生活、饮食指导和服药督导[2]。现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取得良好的管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为服务对象,开展慢性病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其中慢性病以高血压为例。其中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后遗症或恶性肿瘤的高血压患者及不愿合作者。
1.2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制订高血压慢性病社区预约门诊具体实施方案:
以社区为基础,以小区为单位,由全科医生(即该小区的家庭责任制医生)对小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全科医生在管理初与所管理的小区居民签订契约,并以统一问卷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家庭资源、健康状况等,将所得信息均录入居民电子档案,对15岁以上签约居民均测量血压,筛选出高血压者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所有居民都列入重点管理。责任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层及血压随访情况进行动态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结合家庭管理和患者个人管理,同时责任医生通过发放管理手册进行监测。在管理前后通过统一问卷及电子档案记录调查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控制、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等情况的变化。
1.2.3统计学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概率检验采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比较干预研究前后及不同管理方式组的相关指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具体见表1
3讨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民生活永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I世纪的医疗服务行业,不仅要求救死扶伤、减少病痛、促进康复.而且要求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不仅要求减少伤亡、延长生命。而且要求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因此,大力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素质家庭医生,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3],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4]。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基层现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成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由本次研究可见,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人-机结合管理模式[5],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经过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知识传授,结合临床专科治疗控制高血压,并将个人相关资料及时输入电脑,电脑会根据危险因素,血压值等自动进行分级、分层,拟定干预或治疗方案,这样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查询每位高血压病人的病情、诊疗过程、管理效果评价、高血压等级评估、管理注意事项等指标,从而更加系统、科学、连续地管理病人,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家庭医生对医从性良好的人群采用个人自行管理和家庭管理,管理者给他们发放管理手册并定期进行监测,这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和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张平.长宁的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创新[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陶丽丽,陈开红,韩晓燕.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59.
[3]ZhangJ.YuKF.Whatstherelativerisk?AmethodofcorrectingtheoddsratioincohortstudiesofcorllnlOlloutcomes[J].JANA,1998,280:1690-1691.
篇7
一、基本情况
我院始建于1973年,医院占地面积2838.24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957.5平方米,核定病床35张,实际开放病床24张;现有职工29人,中级职称1人;专业技术人员28人,占总人数96.6%;执业医师5人(其中中医1人,西医4人);助理医师5人(其中中医2人);注册护士9人,床护比(1:0.375);影像技师1人,临床检验技师1人,药剂士2人,其他4人。
医院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眼耳鼻咽喉科、公共卫生科(含预防保健科)、发热门诊等临床科室;有放射、B超、检验、药剂等医技科室;有党办、院办、医务科(下设质控科)、护理部(下设感染管理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信息科等职能科室;
我乡卫生院于2021年1月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建设。
二、强化组织领导
为全面提升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慢性病服务项目、慢性病基本医疗要求和慢性病患者后期基本康复需求,我成立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慢病管理中心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要求建设慢病管理中心的4家卫生院立即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慢性病管理中心”领导小组,明确科室设置、科室人员和职责,精心组织,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情况
(一)规范标识牌
根据《云南省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及心脑血管救治站标识牌》要求,4家卫生院分别对慢病管理中心进行了各种科室牌、标识牌、灯箱、吊牌进行规范安装。每个卫生院新安装慢病管理中心各种科室牌、标识牌、灯箱、吊牌9个,共36个。标牌风格统一,标识清晰合理。同时,对其它科室标识牌也进行了部分规范打造,目前已全部完成安装。
(二)房间打造
4家卫生院对纳入项目建设使用的房间进行不同程度改造,目前对中心使用的房间已完成改造。
(三)人员配置与培训情况
充分发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医共体)优势,对各科室的专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慢性病管理中心的所有人员开展了相关岗前培训,凡是慢性病中心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不合格或未经培训者不得上岗,确保培训有实效。目前,4家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完成培训。
(四)设备设施配置情况
四家卫生院按照《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中心配置标准》要求,分别配备了中心开展工作必配的各种医疗设备设施,必配设备15项已配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彩色B超、心电图机、便携式彩色B超、便携式心电图仪、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等),同时为了满足慢性病患者后期基本康复需求,按照基本、必须的原则,选配了部分康复设备(如轮椅、治疗床及悬挂装置、低频电疗设备等)。
(五)制度建设情况
按《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中心配置标准》要求,4家慢病管理中心分别制定了培训上岗制度、首诊测血压、血糖制度、门诊随访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初次确证患者建档制度、每日检查审核制度等六个相关制度。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 家庭医生责任制;居家保健服务;社区;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76-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慢性疾病发生发展呈现很大变化,慢性病病死率大幅度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居家保健服务是近年来我社区努力推展的一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类型,为了更加有效管理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更好的为百姓服务[2]。本研究现将我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务在慢性病防治效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慢性病患者200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60~87岁,平均(70.1±8.5)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75例,糖尿病60例,冠心病65例,病程1~26年,平均(11.3±6.5)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90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0例,离休医保20例。200例慢性病患者根据家庭医生责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务实施前后进行评分。
1.2 方法
根据签约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深圳市宝安区将西乡人民医院社康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分为服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4大步骤。针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做到全面覆盖,提高健康管理人群的家庭成员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对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效能评分情况 参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慢性病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价,按1~4评分,分值越高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
1.3.2 依从性评价情况 依从性评价主要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完全依从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可以完全遵照医嘱和护理要求,进行治疗;部分依从:慢性病患者基本可以遵照医嘱和护理要求,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有怨言或者有逆反心理;不依从:上述表述均达不到的慢性病患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慢性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明显增高[3]。据研究资料显示[4],2005年世界有近3500万患者死于慢性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致死的重要因素。慢性疾病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造成重大的负担[5]。有效的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管理和治疗,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进步[6]。本组研究中社区卫生服务分为服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4大步骤:(1)服药指导:慢性病患者往往都需要长期或者终生服药,服药的连续性、规律性对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是指导慢性病患者根据自己疾病的类型和健康状况,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服药[7-8]。提高用药的科学性,社区老人往往迷信广告,迷信贵药、进口药,而自身无法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造成药物滥用,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9-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耐心的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尽可能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如果自身有增加药物的需求,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酌情的增加[11-12]。卫生服务人员还要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慢性病药物的治疗原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口头讲授、书面阅读、光盘等媒体传播的形式,向社区慢性病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充分的了解药物应用的方法、剂量,药物有效期和贮存环境,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注意药物要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位置,过期的药物一定要扔掉,千万不能继续服用[13-14]。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从而对药物的服用剂量和方法进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服药方式,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视力模糊,要帮助患者在药盒上做好明显的标实,防止患者漏服、误服、服药过量等[15]。保证服药时间,社区人员联合几名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服药时间和规律相同的患者共同服药,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积极性,互相监督,服药至少需要半杯白开水,服药后保持身体坐位或者站立位置,防止药物性食管炎和呛咳的发生。(2)运动指导:社区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大多数慢性疾病患者可以进行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运动保持轻松、舒缓的方式,运动强度较低,比如慢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根据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周3~6次,每次运动时间30min左右,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运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对患者的运动注意事项加强宣讲,患者运动要在餐后30min,对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空腹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冠心病患者注意运动幅度不能过大,速度不能过快。一些躯体活动有障碍的慢性病患者要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活动,防止意外发生。卫生服务人员还要注意观察慢性病患者运动过程中表现,如果出现头晕、出冷汗和心跳过快,应立即辅助患者停止运动,如果有必要进行急救处理和送医院就诊。(3)饮食指导:为了更好的帮助慢性病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针对性的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高能量、高营养、高纤维食物,减少生冷硬、辛辣、刺激性、油腻食物的摄入。在保证健康饮食的同时注意尽可能根据患者的喜好,帮助其制定科学的食谱,每周进行定期的随访,根据患者的不同要求,随时更改食谱。(4)心理疏导:慢性病患者往往有如下心理特点:①焦虑和恐惧:慢性病患者对于治疗过度担心,对于疾病恢复往往有恐惧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以热情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观察患者的语言和情绪上的变化,细致地了解患者心理变化,鼓励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缓解压力。尽快的从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来,主动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治疗和健康宣教,以健康心态面对治疗。②烦躁和悲观:这类慢性病患者情绪上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悲观厌世,严重者可能出现暴力倾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耐心的讲解慢性病患者引起损伤和后果,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病患者的重视,帮助慢性病患者适应治疗环境的变化,尽快的进入治疗角色,通过换位思考帮助慢性病患者克服急躁、怨恨的情绪,最大限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疑惑和失落:这类慢性病患者因过度对于自己疾病期待较高,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较慢,患者治疗效果和预想的不同,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和治疗充满了疑虑,担心其治疗预后效果,情绪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落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聊天的形式,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病理论上的认识,告知其通过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帮助其建立起面对治疗的自信心,消除其对于治疗的疑虑,提高其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信任感,促进其尽快建立起治疗的信心。④自卑和沮丧:慢性病患者对于病情不了解,感觉慢性病造成的的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过度,感觉自身、家庭、社会角色因慢性病发生了不好的变化,情绪上出现自暴自弃的悲观沮丧感,缺乏了生活的信心。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其沉默寡言、情绪抑制的发生,举例周围病友成功的例子,帮助其正确的面对治疗态度,缓解不良情绪对于 病情的影响。告知患者正确的调整心态,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家庭医生责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务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陈志毅,王洪歆,朱匡纪,等.金华市婺城区城市老龄化居民慢性病及卫生服务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31(7):726-728.
[2] 王艳.慢性病病人家庭自我保健护理指导[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90-191.
[3] 王芬芬.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中医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4):352-353.
[4] 王传霞,常仁翠,刘维.保健门诊老年慢性病就诊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康复,2010,25(5):387-388.
[5] 章萍,章金媛,万永红.保健责任人服务制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23):74-75.
[6] 陈春兰,梁爽,孙玉花,等.大台地区家庭保健员培训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32-2233.
[7] 林浩,曹晓均,戴卉.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 报,2012,9(30):152-154.
[8] 杜滨,张伟,张再伟,等.干部保健人群慢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04-2505.
[9] 王馨培.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对慢性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66-567.
[10] 蒙晓宇,陈娜萦,黄佟.广西慢性病防治措施及卫生保健实施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667-668.
[11] 于瑞彦,耿跃然,齐国娥,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实施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16):3939-3940.
[12] 张兴文,唐莹,张义雄.卫生信息化下的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三位一体老年慢性病健康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02-1603.
[13] 沈忆光,卢楠,衣志勇,等.我国保健人群慢性病监测现状与新思路[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3):267-268.
[14] 侯凯文,韩宇平,刘建华.建立门诊特殊人群健康服务部的实践和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132-1133.
篇9
第一条为建立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7〕2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皖政〔**7〕8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市区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在校学生、未成年人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以下简称“城镇居民”),都可依据本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下列原则:一是属地管理原则;二是大病统筹原则;三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四是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市劳动保障部门主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日常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指导居民委员会开展参保登记等工作。
市教育部门负责协助组织中小学校做好在校学生的参保工作。
市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并配合做好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市财政部门应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市地税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
第二章基金筹集及参保办理
第五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
(一)参保居民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政府补助的资金;
(三)基金利息收入;
(四)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筹集标准为:
(一)在校学生、未成年人:120元/人•年。
(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270元/人•年。
第七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实行个人缴纳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标准,具体标准见《**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个人缴纳和政府补助一览表》(附件1)。
第八条参保对象中的低保人员由市民政部门负责认定;重残人员由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认定;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具体界定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由民政部门负责认定。
其中,A、B类低保人员、重残人员和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统称为“城市困难人员”。
第九条在校学生由所在学校组织办理参保缴费等手续;未成年人、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到其居住地或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参保缴费等手续。
第十条城镇居民办理参保手续时应根据需要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学生证、低保金领取证、残疾人证等相关材料。
第十一条城镇居民参保缴费受理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0日。
第十二条政府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部门负责在每年的12月31日以前划拨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三章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参保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设立个人账户。城镇居民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后,于当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期间(保险年度),享受本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包括药品目录、诊疗范围等)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相同。
第十五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
(一)在校学生、未成年人:20万元;
(二)城市困难人员:15万元;
(三)其他城镇居民:10万元。
第十六条参保居民住院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根据人员类别、就诊医疗机构等级等因素,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按规定的比例分担,具体见《**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览表》(附件2)。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最低不少于参保居民住院发生所有费用的30%。
第十七条参保居民患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目录和待遇一览表》(附件3)所列慢性病的,其年度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基金门诊补助待遇。患有上述慢性病的参保人员,在参保登记时可一并领取并如实填写《慢性病就诊卡申请表》,同时提供本人真实有效的病历、化验及检查报告单等,经市医疗保险专家委员会确认后,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发放《慢性病就诊卡》。参保居民自领取《慢性病就诊卡》之日起,凭《慢性病就诊卡》享受规定的门诊补助待遇。
第十八条慢性病门诊的年起付标准、门诊补助的比例、年补助限额详见《**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目录和待遇一览表》。
第十九条持《慢性病就诊卡》的参保居民,每年可选择一家经批准的定点医院或社区定点医疗机构为自己的慢性病定点诊疗机构,其在定点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按规定进行门诊补助。
第二十条慢性病门诊补助药品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征求医疗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另行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一条参保的在校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住院和门诊医疗费用均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其中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80元以上部分,意外伤害在校期间发生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100%的比例支付,意外伤害非在校期间发生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75%的比例支付。门诊一个年度内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为**0元。
未成年人、其他非从业参保居民非他人原因意外伤害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第二十二条参保居民因犯罪、斗殴、酗酒、自残、自杀、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参保居民未经批准(急诊除外)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三条保险年度内,在校学生、未成年人因病或非他人原因意外伤害亡故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向法定受益人一次性支付抚恤金:首年参保支付抚恤金**0元;以后连续参保每增加一年,抚恤金增加**0元,最高不超过10000元。
第二十四条城镇居民连续参保满3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包括住院、慢性病门诊)增加3个百分点。以后连续参保每增加一年,基金支付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但最高不超过7个百分点。
**7年参保居民的**7年度参保年限连续计算。
第二十五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如有节余,将视节余情况,对参保人员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较重的,再给予一定补偿。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医疗保险管理
第二十六条参保人员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本人支付的部分,由参保人员与医疗机构直接按规定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市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按规定结算。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经批准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凭有效发票、费用清单、出院小结、批准件等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进行结算。
第二十八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单独列账管理,专项用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经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需各项经费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由市、区财政根据规定另行安排。
第二十九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的规范管理,并接受市审计、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采取隐瞒、欺诈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除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追回所发生的相应费用外,是参保人员的,暂停下一次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资格,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本人承担;是定点医疗机构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定点资格等处理。
第三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索贿受贿,以及工作失职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追回损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8年为我市城镇居民参保缴费的“基准年度”。**8年以后新增的城镇居民(含新出生的婴儿),以成为城镇居民的下一年度为其参保缴费的“基准年度”。断保后又参保的,以断保年度为其参保缴费的“基准年度”。
超过“基准年度”参保的,必须从“基准年度”起补齐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个人缴纳部分,且补缴期间的医疗费完全自理。
第三十三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助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可做相应调整。调整方案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在确保参保者权益的基础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借助商业保险社会化管理平台,根据有关规定,探索保险机构参与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合理分散风险。
篇10
一、基本医疗有保障:
1、有地方看病:就是基础设施达标,四室分离,房间布局合理,环境卫生清洁卫生。
2、有人员看病:卫生室人员配备合理,不迟到、不早退、不空岗、着装整齐、挂牌上岗。
3、有能力看病:我们卫生室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保障辖区居民常见病和慢性病诊疗、预防及用药;2020年6月份我们全市进行远程常见病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三个一批
1、大病救治一批,34种大病,新增四种大病。
2、签约服务一批,有诊疗需求的我们做到应签尽签,有外出的有解约(要做到知情解约),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满意一人。
3、慢病管理一批:辖区的慢性病我们统一管理,辖区的居民办理慢性病本的,我们能办尽办,让老百姓少包腿。
三、应知应会情况。
1、我们卫生室,可是贫困村,辖区常住人口(28317 )人,老年人(3839)人,高血压(3084)人,糖尿病(1011)人,精神病( 99 )人,结核病(10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3056)人,签约人(1385)人,高血压签约( 709)人,糖尿病签约( 211 )人,精神病签约( 57 ) 解约(139 )人,解约人员有外出的(139 )人,都会电话通知的,在家无诊疗需求有( 617)人解约协议书告知书。慢性病本办理有(30)本。
2、健康脱贫政策
“两免”:(1)免贫困人口参保个人费用;(2)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住院预付金。
“两降”:(1)降低基本医保补偿门槛;(2)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
“四提高”:1.提高基本医保补偿比例;2、 提高重大疾病及慢性病保障水平;3、提高大病保险分段补偿比例;4、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三保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351”政府兜底:县域、市级、省级医院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0.3、0.5、1万元,剩余合规费用由政府兜底。(个人自付最多金额:界首市住院最多花3000元,阜阳市住院最多花5000元,省最多花10000元)
“180”补充医保:1个年度内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再报销80%。(主要针对慢性病患者,在正常报补后,一年内可再报补80%)。
四、34种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