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篇1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有怎样的文化环境就会造就怎样的教师,学校文化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和谐”,和谐的学校文化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深层次条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和熏陶作用。因此,在和谐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特征。

一、和谐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在和谐学校文化背景下,作为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教师专业发展必然有其新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定向――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

和谐的学校文化价值观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独特理解,是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和期望。它影响着教师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体系:一是科学价值。给予学生科学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满足学生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二是人文价值。高度关注学生的精神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一个发展中的独特个体来看待;三是个性价值。体现学校独特的培养观,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自主,对普遍认可的教育存在进行卓有成效的突破。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

基于“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使每一个教师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高品位的文化人,而这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如果没有文化的深层次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是没有生命力。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广泛学习上,还要不断拓展非专业知识,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反思日常教学行为能力的不断提升

反思文化是构建和谐学校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志就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达到圆润贯通、自由和谐的状态和境界,也就是教育智慧的形成。它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自觉感悟与反思。教师正是在学校和谐文化的浸润中,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工作的不断感悟和反思中,生成对教育教学规律性把握、灵活应对以至创造性驾驭的综合能力。

二、和谐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自主,更离不开学校的文化环境。在和谐学校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时代的文化特征。

(一)专业发展的人文化

以人为中心,尊重教师心理发展需要和专业发展需求是学校和谐人文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其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出人文化的特征:注重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专业人格;崇尚和谐、维护和谐、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专业伦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专业个性。

(二)专业发展的科学化

科学有序是和谐学校文化的特征之一。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学校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制定目标,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层级,如将教师的发展阶段按“3、6、9”来划分, 即3年内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阶段,3-6年具有一定教学风格阶段,9年跨入成熟期。或从教师创造的角度,把教师发展划分为“合格教师、教育教学能手、专家型教师或学者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等几个阶段。或对教师工作能力进行肯定,如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并凸显每一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定条件和要求,使教师专业发展走上科学理性的轨道。

(三)专业发展的合作化

营造一种适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是学校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学校常通过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听课评课、教师帮扶和专家引领等方式,帮助教师超越个人局限,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享资源,发展专业技能。在和谐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合作发展下的自主发展,教师队伍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关注每个教师的精神发展,使教师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相互承认、相互关爱的统一体,使每一个教师精神的健康发展都以其他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四)专业发展的情境化

学校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情境,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目标与途径。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实践经验和个人化的教育理想正是教师依存于特定的环境,以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甚至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在和谐学校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化得到突出与强调,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情境”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得以规范、确认与呈现,在建构中生成,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专业发展的多元化

文明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培养师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和文化批判力,是时代要求,也是学校构建和谐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拥有多元文化意识、会用多元文化视角看待教育现象和不同文化传统中吸收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三、结语

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校文化的参与。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以文化的意义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教师的发展达成学生的最大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没有和谐文化的重建,教师专业发展必将走向形式化,最终无功而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4.

[2]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71-74.

[3]史根林.学校制度文化的现时缺失和建设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7(11):32-34.

[4]邱伟光.科学把握和谐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J].思想理论教育,2007(5):42.

[5]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11.

[6]王雯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光明日报,2007-4-25:11.

篇2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内涵应是: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既要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也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主要有: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主体的思想上来;不仅注重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启发式教学除了注重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也注重在学习动机、态度、情感、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启发式教学除了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运用了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授。

3大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71.9%的师生表示欢迎甚至渴望启发式教学。这说明大多数的师生能意识到启发式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有53.8%的人认为自己对启发式教学“不太了解”,有35%的师生认为自己“了解”启发式教学,甚至有4.2%的学生和一位教师认为自己不了解甚至不懂启发式教学的含义,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得不到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的制约条件。

在对启发式教学的含义的理解上,55.7%和43%的调查对象认为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问”和“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教学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上是不太满意的。

29.7%的调查对象表示,安庆师范学院启发式教学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在20%左右,77%的人认为,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比例占三成以下(含三层)。吴老师认为这说明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启发性的估计是不乐观的。

师生对学校启发式教学现状归因:大部分的教师(56.5%)和学生(71.7%)认为不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原因“教师习惯于传统式的教学”。

以上的调查数据说明:高校师生是非常欢迎启发式教学的;大部分的师生对启发式教学不是很了解;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是不乐观的;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学生不欢迎启发式教学的原因存在差异。

4推行启发式教学的建议

在高校师生中普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激发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热情。大学中启发式教学之所以难以推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思想都不是很了解,对其具体的方法更是了解甚少。所以要想在大学校园里推广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普及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知识,让更多的师生对启发式教学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激起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渴望,才能更好的在高校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老师都是从未来前途等方面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意义,但是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制约不能让他们对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那么这种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刺激就显得不是很明显。我们更应该从身边的、学生能感受到的方面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自主的去学习,才不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各门知识。

教学评价制度的支持。能否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估的制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上级管理部门把对高校的评估应该是以“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为出发点,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该校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什么层次的人才。这样才能激励高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才能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学校的应下定推行教学改革的决心。现在很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高校教师都走研究型教师之路,对教学型教师待遇不公,一个教师只会教学就没有出路,这是因为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依赖科研【6】,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及表现没有硬性的评价指标。如果要提高教师教书的热情和积极性,就应该加大对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的奖励制度,应该和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有相同的奖励政策。这就要求高校下定决心进行本质性的改革。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行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传统的灌入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只要课前准备好当堂要讲的内容就可以了。但是启发式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充分准备自己的讲授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多种授课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习惯,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还要对本专业的背景以及发展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具备其他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如果想很好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必须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近况,并且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范围和了解深度,这样才能很好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固然重要,但是从管理部门到高校、从高校到教师的总体的评估及教学体制的改革也是不能忽视的,这需要一级一级的转变思想,把教学的质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课堂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香婷.大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2]侯煦光.工科大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8,(14).

[3]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

篇3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的教学模式”[1]。它是当前教育界所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者,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方法是必须的,谙熟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更是必要的。根据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及教育工作的经验,我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启发式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应在师生互动中遵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体现和基本要求,它充分反映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客观规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引导要立足于使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目的。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把学生看做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为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引导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师生积极互动”不仅是语言和动作的呼应,更是师生之间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2]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并将其寓于“师生互动”的过程之中,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所追求的真正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启发式教学所必须遵循和坚持的首要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意识、独立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教育形式”[3]。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以教为主,而是以指导为主;不仅重在传授知识,更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统一整合,便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有鉴于此,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境的科学预设把将要传授的知识以提问或课题研究的形式,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在进入师生互动的环节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究,在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的同时,达到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启发式教学注重的是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它使教学成为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注重学法指导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受教育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向进行启发,使其产生内生性的变化,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话,其自身就会产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动力,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传授知识与传授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分类法等,一旦为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4]。值得强调的是,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四、启发式教学中要遵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的原则

传统教学理论长期以来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视除学生智力以外的体力、思想品质、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创造性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显得相对薄弱。与此相反,启发式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和记忆力这些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要强调学生兴趣、需要、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如果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学习就没有“内驱力”,教师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等非智力因素”[5],所以教育者在启发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共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到智慧力量,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它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对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性和制约性。在启发式教学中,只有遵循并坚持以上四个主要原则才能尽量避免启发式教学方法机械化和教学过程形式化及教育效果滞后化,从而尽可能地实现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注释:

①④⑤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66、67、70.

篇4

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正确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现结合我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得与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启发式教学应重视“导”

“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意思为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维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挈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维,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二、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和尝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才是符合学生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教师的启发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二是要“巧”,在学困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篇5

【关键词】英语 激发 思考

一、正确理解高中英语的“启发式教学”内涵

“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巾,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用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许多方面都处于探讨摸索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立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长期以来,“启发式”教学一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启发式”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有机地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能充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独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总结、表达的能力。启发式高中英语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力的提高,使英语教学呈现出一个崭新局面。为实现英语的交际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主动、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参与的精神,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二、“启发式教学”在新课标高中教学中的优势和遵循的原则

与传统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法在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外语环境,创造良好的交际气氛: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之前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材料,并为讲授新知识做好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听说能力。教师持续使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可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使教学相融,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而启发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听和说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人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语言交际中的积极参与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应遵循原则、掌握规律。教师只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纯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避免“启而不发”的现象首先,要遵循“实效性”原则。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其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个启发式问题。应当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切不可零敲碎打,互不联系,使课堂教学支离破碎,使教学过程被解体。教师的提问本身应当把对学生智能的考查和训练融为和谐的整体,使教师的提问,既成为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问题理解程度、思维敏捷程度的考查,又成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再次,要遵循“双向性”原则。最后,要遵循“引导性”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因此,应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都能认真思索和积极答问.避免少数英语学习尖子包办代替。这样,教师在备课时,提问的设计就应注意难易深浅相互配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能照顾到各种程度的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开动思维机器,普遍受益。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信息技术;启发式教育

启发式教学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社会对于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活动、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信息技术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最有力的措施之一,在教学过程尤其是启发式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当前,云教育理念在美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普及,政府和教育部门已实施云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在云教育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文章通过对重庆市独立学院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实际调研,以期得到新的视角及观点。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的7所独立学院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随机发放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的层面就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有四个专题内容:(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2)独立学院开展信息化教学现状;(3)独立学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能力;(4)独立学院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效果研究。

本次调查时间从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共发放问卷1050 份,回收问卷922份,有效问卷876份(见下表1)。问卷采取无记名回答,题目多数以封闭性为主,所有问题均提供一个或多个可选项。问卷数据分析采用SPSS 和Excel 软件统计分析,问卷有效率为83.43%。本次调查样本针对性强、可信度高,能基本客观反应独立学院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学起步较晚

通过对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的信息化教学建设的情况,就网络接入、校园网建设、信息化设备及数字资源库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调查发现目前七所独立学院均实现了网络接入,且能够满足日常教室上网需要,有些学校提供了高速的教育网带宽,能充分共享城域网上的教育资源并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应用。校园网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应用规模和水平,能够提供在线课程报名、教育管理、教育资源点播等服务。抽样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功能室达标率只有85.14%,与重庆市其他高校相当。但是,独立学院生机比在20:1-26:1 之间,低于其它高校的5:1;师机比在1.5:1 至2:1 之间,低于其它高校的1:1。另外,所拥有的电脑数量、语音室、电子阅览室数量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独立学院的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尚在起步阶段,数字资源库建设规模小、种类少,学科针对性不强,与母体学校的合作力度不同,导致其数字资源库的种类与内容差异较大。(见表2)。

通过对以上四组评价指标的分析,不难得出:重庆市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学的水平相对于市内其它高校要低,在进行信息技术进行启发式教育的时候,难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系统性支持。

2. 独立学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

调查问卷显示:重庆市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是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未经过高校教师入职的专业系统训练,尤其是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更没有形成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路径。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良莠不齐,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有偏差。多数受访者(教师)认为教育技术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然而少部分受访者(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调查显示: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师信息素养较低、急需提高。第二,对信息化工具辅助启发式教学的使用率不高。调查表明:多数教师经常使用多功能教室教学,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等进行简单的软件,具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课件、交流工具和学术信息检索等工具的应用能力,但是极少数能进行高级应用操作,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品课程课件、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评价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能力还较为薄弱,对于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媒体资源的收集、处理及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 独立学院信息化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独立学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对于教师方面,具体表现为:第一,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交互性不强。独立学院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落后与公办院校,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它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能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展示。但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因素是:课堂人数增多,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导致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以至于启发式教学形成了部分学生的“启而不发”。第二,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不一,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育的参与度不足。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启发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然而,独立学院现阶段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的物质环境基础尚不完全具备,教师在创建活跃、协作、民主的课堂心理环境的能力也不足够,也影响了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4.独立学院信息化启发式教学的客户满意度低

客户满意度是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本次问卷调查中采用了完全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对被调查者的使用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对重庆市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学的客户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就学校的数字资源的访问、使用的频率来说,师生满意度均不高,教师的一般满意及以上占61%,不满意的占39%,主要原因是相关培训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难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一般满意及以上占53%,不满意的占47%,主要原因是设计不合理、不感兴趣及操作界面无趣等。

调查显示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启发式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具体如下:选择完全满意占9.6%,满意占18.5%,一般满意的占43.3%,有28.6%表示不满意。数据说明满意及以上的仅占28.1%,一般满意及以下的占71.9%,客户满意度极低,充分说明现有的信息技术在开展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

三、独立学院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对策选择

1.重视并加大对信息化教育的建设投入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信息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是个长期的且需充足资金支持维系的系统工程。调查显示,重庆市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对教学基本设施与实践教学的投入逐年加大,但是对高校信息化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仍处于滞后阶段,为更好的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进程,独立学院的管理层要重视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要对信息化教学的硬环境进行持续的建设,包括媒体设备的购置,还包括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而进行的系统化集成、设计、规划、实施和维护等。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的软环境建设。由于信息化教学的教育方法、理念在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初期, 难以有效的适应教学,因此,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调整、更新。

2.积极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启发式教学的能力

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良莠不齐的现状,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予以提升。第一,增强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通过宣传让广大教师意识到信息化是大势所趋,让教师通过自我施压、主动调整,实现传统教学思维向信息化教学思维的转变、适应和同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及教学能力。

第二,开展多种培训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成长。首先,要加大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投入,引进外部专家进校进行专题培训,使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鼓励支持走出学校进行各类培训,不断开拓视野,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其次,学校应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一整套培训的管理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充分了解当前教师最缺乏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设置培训的课程内容。最后,还应采用分层次的培训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另外要做好培训的客观评价,保障培训的实施效果。

3.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精心准备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模拟情景化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提高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技能,丰富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其次,要将信息技术优势和课程特点紧密结合。在实施启发式教育的过程中,技术运用应与教学目标和标准相符,要与课堂与课程相适应,要充分体现课程特色并为之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实现有效学习。最后,教师应具备熟练应该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内涵,将之与启发式教育相互结合,对它们的适用条件、情境、如何发挥功能、注意问题等要有具体而深刻的认识,从而,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和调整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启发式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善于思考和实践、乐于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4.提高信息化启发式教学的客户满意度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重庆市独立学院信息化启发式教学的客户满意度不高,鉴于此,学校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可有如下对策进行选择。在教师层面,学校应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统一管理和规划,加大对课程网站资源库、教学素材资源库、教学视频资源等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对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切实改变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通过加大对信息化资源优质课的建设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层面,可以开展校级信息化教育主题的相关竞赛,吸引学生积极投身其中,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间接地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上,以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智力。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教育理念的推广,从客观上要求高校要顺应时展的变革、顺应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启发式教育能够显著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独立学院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育,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但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政策、制度等方面不断推进这项事业,从而促进重庆市高教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友梅.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2(4).

[2]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J]. 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3] 曹林,韩立新,吴胜利. 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

[4] 谢华、苏子正. 深圳市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与实践,2012(2).

篇7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当然,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

篇8

关键词:问题驱动;启发式;评估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72-02

一、引言

研究生评估类课程是解决社会、经济、工程、军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重要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研究生运用评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限制,课堂内只能讲授基本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而随着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评估理论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对就需要研究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总认为这是一门理论课,内容体系庞杂,数学味道较浓,不知道如何运用评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兴趣不高[1]。因此,评估类课程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2]。传统启发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3]。启发式教学方法已在“软件工程与应用”、“高等数学”及法学等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3-5]。

针对研究生评估类课程人数少的实际情形,在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探索兴趣,而且科研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二、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与价值

1.内涵与价值。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开始之前(简称课前),将下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分配给学生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阅读文献并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课中引导学员采用合作与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教师针对学员理解错的地方重点讲解,基于师生和生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完成本节课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问题,由此加深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与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相比,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特征:①提前分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将新知识的学习隐藏在这些问题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新知;③问题是核心,学为主体,教为主导;④问题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拓展的一系列过程之中。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将教学内容凝练成若干直观易懂、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目标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学习的麻木性,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课堂问题讨论深入,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新知,而且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③坚持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2.设计理念。在“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始终以把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学员认知思维过程相结合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拓展的一系列教学过程,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将新老知识联系起来,通过问题的解决揭示理论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以问题求解为纽带和出发点,基于师生和生生互动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对新知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案例讲解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

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课前)。设计并提出“问题”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关键点,因此“问题”的设计须兼顾针对性、趣味性与复杂性以及层次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创设与下节课学习目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给学生分发相关参考文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献并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带着疑惑进课堂,避免学习的麻木性。(2)课代表收集归纳各个学生在文献阅读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以此为参考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及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等。

2.解决问题,层层递进(课中)。(1)针对疑难问题,引导课堂讨论。教师将课前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解决的目标,尤其重点关注学生阅读参考文献中存在的疑惑。教师以问题为驱动,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信息循环流动,思想火花不断碰撞。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与学生会发现更多更深层次的新问题,针对新问题不断进行探究,循环往复,直至解决新问题,不断加深对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2)课堂小结,获得新知。教师引导学员对本节课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本节课的新内容和知识点,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明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难点。总结的过程非常重要,是一个知识提炼与升华的过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转变,培养学员能从具体问题中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和素养;其次,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很多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并非唯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气氛;最后,教师须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和总结,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和肯定,针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研态度。

3.课后拓展,探索研究(课后)。针对基础一般、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分配的作业即可;针对学有余力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引导他们针对课中提出的创新拓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科研论文,鼓励质量好的论文向高质量的期刊投稿,并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项,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

四、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难点

1.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讲授围绕着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展开,因此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课堂内容进行高度提炼和概括,提出的问题须符合以下要求:①问题目的明确,即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教学目的服务的;②问题内容难度适中,过难的问题不仅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而且挫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③“问题”的设计须兼顾针对性、趣味性与复杂性以及层次性。因此,问题的设计非常具有挑战性,其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课堂的实施和最终的效果

2.如何启发诱导学生也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的难点,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工作,全面分析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以此为参考,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跑题或不解,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发现新问题,对学生不明白的内容要重点讲解。

3.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以学习的课前预习和文献阅读为基础进行展开,全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足够的学习时间,研究生一般均有充足的科研时间,因此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习惯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课堂讲授内容可能和某些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导致部分研究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果问题设计恰当,如何激发那些研究方向与课程内容不一致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小结

在分析研究生评估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详细介绍了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与价值、设计理念和以及主要实施步骤,最后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在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存在的难点。

参考文献:

[1]马正平.论高校开设评估课程的重要意义[J].陇东学院学报,2009,20(3):104-106.

[2]姜鸿.评估类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学教育,2008,(03).

[3]袁子厚,石先军.高等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意义的模糊分析[J].大学数学,2005,21(5):7-11.

篇9

1.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引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自觉掌握学科知识,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树立求真意识,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教师系统地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能从其中掌握和理解多少,又有多少能为学生所用呢?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效掌握和运用知识,发展智力与提高能力,要依靠自己主动地探究与反思,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目标任务。

1.2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求善于提问、激发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层层深入;再者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最后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启发诱导贯穿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内容更抽象,难于理解和把握。采用传统讲授方法很难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很容易丧失兴趣,选择逃避方式消极懈怠。如果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启发诱导,从导入课程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2.2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创设出各种情境,让学生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导入新授课时,可以设置一个相关问题情境,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联系、思考和想象,发现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同时还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生物学习的热爱等。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每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2.3教学内容灵活化直观化

高中生物内容的抽象性决定了它难以被理解,所以可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灵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教学内容不应死板,墨守成规,通过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灵活化,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引导学生踊跃思考。教学内容不应抽象偏离实际,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和模型再现等方式给学生以形象可感而具体的学科知识,有利于解决生物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观察探究事物的能力。

2.4实施启发式讨论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实施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更强调会思考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实践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讨论法是学生以教师提供的线索为依据,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探究讨论,以达到辨明其是非、寻求真理的目的的方法。通常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讨论,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启发。教师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

3.结语

篇10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高长底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