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化城市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化城市管理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so as to avoid the original cit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The traditional city planning is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better perfect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become the we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规划是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依据相关法规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包括城市用地的管理及各项建设的管理,即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等。城市规划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等特点。

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存在盲目、无序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规划盲目性、无序性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缩减,导致部分城市20 年的规划指标在5 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多数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大马路、大广场、人工湖、豪华办公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

2、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不健全不到位。当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致使统一的城市规划难以得到落实。三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经费投入不到位。目前,城市规划执法主体履行城市规划职能所必需的经费,没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城市规划人员素质不到位。部分城市存在规划管理执法力量不足,处罚标准偏轻,规划执法水平与繁重的城市规划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城市规划人员素质函待提高。

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我国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对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推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性、协商性的机制,是一种利用人类的理性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动。当前社会公众的参与观念尚未树立,归根结底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制中却缺乏明确的群众参与机制程序,迫切需要健全完善。

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措施

1、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和实施监察。城市规划把构成城市不同功能的物质要素布局合理化、科学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应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是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让群众多了解、监督规划的实施,可以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

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把树立节约、集约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不断提高对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深化规划管理应用

围绕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空间信息的各个层次,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用以集成有关空间信息的数据资源、作业流程和管理活动,打造集成的管理模式。一是整合工作流程,建立批前、批后、建后3个阶段的定位、定量和可视化监控体系,为规划管理提供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二是通过集成化的政府门户网站,基础地理信息,融合自然资源、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经济信息,建立虚拟的城乡环境,图文并茂地反映各类设施、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基本市情。三是针对城市建设热点地区定期组织航空摄影测量,利用3S技术优势和详实的历史、现势数据,建立高效的综合监控体系,快速、全面、准确地监测城市发展动态、违法建设活动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3、开展专题研究应用

针对城市热点问题,加强在规划建设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与动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人口资源管理、旅游资源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综合防灾与突发事件处置、紧急事故指挥调度、企业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各种管理信息的“落地”和可视化,提高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当前,特别要加强专题研究,提高应用水平,提高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深度,发现空间现象背后隐含的规律。

三、城市建设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的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布局日趋合理,较好地体现了城市规划的要求,既显示出现代化城市的气派,又保持了红瓦绿树的历史风貌,逐步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概念性发展规划是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规划。开发指导规划则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则和具体参数,用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建设。规划是追求精品的理念,在城市精品工程的打造上,形成了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到质量保证一整套的管理体系。规划是严格管理的理念,城市建设者对技术标准采用,持一种实用主义态度,做到因地制宜,做到城市规划管理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提升某一单项环节就能做到的。在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硬件的规划建设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事关市民素质提高的软件建设对于我国的现状来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要注重以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原则。只有当法制意识成为人们一种内在原动力,城市的硬件人文关怀才能真正体现到我们的城市社会生活中来。

参考文献:

[1]潘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 5):34.

[2]涂军飞.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叨.科技创新导报。2008,(14):56.

[3]刘伟.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思路[J].市政建设,2009,(1):147.147.

篇2

【关键词】城市管理;城建档案;现代化手段

【中图分类号】 C9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09-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我们的城市管理,将要向科学化、高效率的水平迈进,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的发展,虽然普遍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增多,采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城市,确实是我们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城建档案工作如何适应这一形势,也是城建档案工作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怎样才能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呢?笔者试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供同行商榷。

一、制定收集、保存、利用城建档案资料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利用、其工作容量大,涉及社会面广,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它的要求又日趋渐高,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过去的行政手段管理城建档案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如在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中,我们市城建档案馆曾采取同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档案责任书》的行政手段管理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因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措施,有些建设施工单位不仅不支持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甚至,按规定工程竣工验收时,本应通知我们市城建档案馆派员检查城建档案资料是否收集齐全、完备、准确,结果他们在工程交付建设单位使用后,也不告诉我们,使许多极宝贵的城建档案资料未被我馆收藏,这往往给城市建设的今后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如一九,五星街地区工业曾出现用水和居民用水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市自来水公司决定将该地区的供水管的原来管径200mm改换为管径250mm。作此决定后,他们立即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待全部管线时,方知该管线管径本来就是250mm,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究其原因,仍然是没有一个行政法规或政府规范性文件,规范该单位收集、保存、利用城建档案资料的行为。后果不仅使本单位蒙受经济损失,也直接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为保障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利用有章可循,保证城建档案资料的及时收集,科学保管,合理利用,以便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制定一个对各地区有普遍约束力的,具有处罚条款的收集、保存、利用城建档案资料的政府规范性文件,确实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建立基层城建档案资料室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个城市,地下管线密如蛛网,地面建筑鳞次栉比,空中、地面、地下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的兴起,其变化速度之快,大有隔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势,城建档案要能真实反映城建这一错综复杂的整体概貌,及时为城市建设、规划、生产、生活、管理、维护、行政决策提供有用的城建档案,只靠我们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是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需要的。例如,我们个区县,企事业单位小规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要做到既符合全市城建的总体规划,又能满足施工的高效率、科学化的要求,没有自己的城建档案资料是不可能做到的,谁来收集,保存本辖区,本单位的城建档案资料,市城建档案馆又不可能俱收并蓄,包揽一切,只能靠区县,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城建档案资料室,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退一步讲,就是按规定属于市城建档案馆收藏的资料,仍需基层单位有人负责整理,督促送与市城建档案馆,因此,区、县、企事业单位建立城建档案资料室,就能弥补市建档案馆在收集、保存、利用城建档案馆工作中的不足,使基层城建档案管理同市城建档案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从基层到市级城建档案的全方位体网络体系,这样,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工作对城建档案资料的要求,所以,建立基层城建档案资料室,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组织保障。

三、采用现代手段管理城建档案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城建档案工作在我国的兴起,是近年的事,人们对它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影响经济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尚处于较肤浅的阶段。但改革开放的严峻环境,并不会因从业者对它的认识初浅,就降低对新兴事业的要求,相反,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利用要适应时展的节奏。而沿用传统的方法管理城建档案工作,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如一九八八年自贡市公共汽车公司与凤凰乡发生土地纠纷,市公共汽车公司对争议的土地主张权利,理由是曾经已征用给了他们,而凤凰乡认为该地在本乡辖区,对方使用,就应按规定对农民予以补偿,并要求对方出示证据,该公司事后查找档案,几经周折,因我馆技术设备落后,提供不了这种项目较小的档案资料。给该争议的及时解决带来了不便。究其原因,除有人们的认识问题外,恐怕城建档案工作管理系统落后是主要原因。今天可续技术的发展,已使电脑的应用普及到各行各业,信息学,系统工程学等新技术也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各种技术的更新,不再以年月计算,而是以分秒为单位。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我们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不落伍与时代潮流,就必须引入电脑技术,信息学、系统工程学等新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以便及时、准确、完整的出来瞬息万变的各种信息资料,为我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故采用现代手段管理城建档案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四、提高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城建档案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城市档案管理;作用与发展

城市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指的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人口聚集的地方,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是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科技的中心。城市作为文明的一个标志,是发展和文化的策源地,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在于城市之间的竞争。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以城市作为发展核心,发展整个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都不断的增加,而城市的档案作为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产物,能够不断的丰富档案内容,更可以推动城市的发展。如何科学的整合城市档案,从而整体的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必须不断的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为如何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的工作拓展新的管理方向。

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否能够准确、及时、完整、详细的利用好档案,是衡量和检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如果无法有效的利用档案,档案及档案管理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价值。

(1)城市的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在城市的管理、建设、规划和人民的生活中都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以及客观的存在价值。档案的存在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需要,是让后人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需要。

(2)城市档案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料,可以广泛反映城市的建设规模、功能和层次。不仅是对旧城面貌的见证,也是城市在发展和改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和权威凭证,充分的体现了档案的应用价值。只有建立起完整的档案系统,才能发挥出档案的作用。城市档案的特殊价值是其它的档案无法相比的,管理、利用好这些价值,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档案在城市管理、建设、规划等工作中,在城市基础建设、编史修志、解决地产纠纷、科学研究、房屋和土地普查等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城市档案管理的发展前景是有效的开发利用好档案的信息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现代化。同志就指出:“档案工作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以后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城市档案包括城市在发展的历程中进行管理、建设、规划和科研、施工、设计等活动应当保存的录音、影像、样品、模型、计算数据、文字材料、图标、图纸等材料。如何将资料变成现代信息是城市档案管理的主要课题。

1.强化依法治档的意识

城市档案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多少、对社会吸引力的强弱,关键问题在于档案是否丰富,能否让使用者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首先严格的依法扩大档案进馆的渠道,特别是竣工档案的进馆渠道,收集准确、完整的档案。目前主要的一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建设部所颁发的《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档案局所颁发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间暂行办法》中的规定,认真的做好接收档案的工作。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规章,用法律法规的手段来界定必须进馆的范围,要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确保档案进馆有着畅通的渠道。

2.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作用

目前,许多的城建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将技术工程档案递送当地的城建档案馆进行审验,建设施工单位和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城建档案的知识没有太多的了解,对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也是由于社会各界普遍对于城建档案所知甚少,并没有产生出一种城建档案必须要规范管理的氛围。相关的主管部门、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向公众宣传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使公众充分地认识到规范城建档案有利于推动城市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的生活,使全社会都共同关心城建档案的工作。

3.加强档案的整理和收集

目前各地的档案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馆藏的内容不丰富,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因此,档案馆必须要加强经常性的接收档案的业务指导,及时地帮助施工建设单位整理资料,上门收取档案,严禁出现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散失的情况;经常和建设施工系统的单位、主管沟通关系,积极掌握市政建筑、施工的动态,将市政工程档案、建筑规划档案等进行及时的接受存档。保证建设系统的档案收集渠道通畅,使档案的收集工作做到完整、系统、全面。随着服务措施不断到位,收集渠道的畅通,收集方法的改善,档案的资料必然会大幅增加,要注重精选、梳理,使档案做到既全面又可以突出重点,保证档案的质量。

4.使用科学的保存方法

首先做好编号和立卷,对于工程设计的档案按照工程项目、性质的分类法分类,编号和立卷要和分类科目的体系对应,规划设计档案时最好可以按照归档的年代进行立卷,每轮规划按照年代顺序排列,保证案卷编号不变,即在一个案卷号下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多卷档案,有利于调阅时进行对比,提高档案管理的价值。

5.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干部,和工作的需要及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式相比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要想让档案管理的工作跟上全国飞速发展的形式,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档案人才。首先要认真抓好档案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档案高等学历教育;其次要高度的重视再继续教育;再次,要将在岗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岗培训时提高档案干部业务素质和政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开展在岗培训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拘泥于单一的培训。

6.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档案的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便利,通过建立信息网络来加快城建档案的利用,任何信息都具有共同的特性:传输性。拥有的传输渠道越多越畅通,档案信息就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因此加强建设档案网络,建立规范的档案目录中心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资料:

[1]冯强.档案管理[Ml.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06

[2]肖秋慧档案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08

[3]王德起,善勇,城市管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9

篇4

[论文摘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六)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答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3]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4]唐爱华,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11).

篇5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应包括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支持、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和手段等方面。

1.1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通信、网络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通信与网络、数据库存储与服务等,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1.2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现阶段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要树立以人为本、公共安全、公平公正、环境保护意识。根据新时期水利发展面临的情况,完善发展思路,建立适应发展需求的发展模式以加快发展步伐。

1.3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权责分明、职能清晰的管理体制,建立经营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维护体系。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观测工作制度、检查制度、安全鉴定制度等;推行规范化的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健全与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进依法治水。

1.4管理人才培养

建立一支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制定激励机制,培养一批高、精、专的人才队伍。

1.5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加强水的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经济驶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提高抵御洪涝和干旱的能力,建立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2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中,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就需要根据我国国情,科学地设置水利现代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遵循实用、简明、科学的原则,客观地反映水利现代化水平。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在确定指标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1)指标体系要符合我国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2)指标体系要有代表性和可比性;(3)指标体系要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协调性;(4)指标体系要体现社会管理和工程管理不同层次的要求;(5)指标体系要考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两个方面;(6)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要使综合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

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为了反映水利现代化进程,有些指标可以定性,有些指标可以定量,因此水利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应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综合评价三部分。

3结束语

篇6

关键词: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前言

现阶段,中国经济形势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质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施工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按正常进度进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此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受到伤害。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对工程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也会有经济损失。

1当前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前,施工单位会制定相关的工程施工管理目标,施工管理目标能够对施工建设起到引导的作用,指导施工正常进行。但是,水利工程实际的建设中,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管理目标模棱两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实现施工管理,从而会导致施工工期延长,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导致施工建设时会有很多安全隐患出现。再加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按照工程质量要求进行施工,而是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施工,施工操作行为不规范,这也是水利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原因。

1.2成本控制缺乏实效

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大并且施工涉及到的材料等种类以及数量都比较多。而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导致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水利工程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多有国家直接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财政部门的压力。同时,由于大部分资金由国家直接投入,对于工程项目实际的成本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此外,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考虑项目的实际投入成本。此外,企业缺少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成本管理人员不能做出合理的项目成本分析,导致施工中极易出现超预算的现象。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在较长时间的建设中对水利工程施工影响的因素比较多,而成本预算中没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导致工程把成本预算缺少可靠性。

1.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水利工程工作内容复杂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而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施工团队中选出的施工技术较好的施工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没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知识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技巧,从而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同时,部分施工人员不服从指挥,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对施工材料不合理的使用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从而无形中增大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无论是施工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施工人员,其整体专业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

2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2.1重视目标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前,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工程质量要求、施工的进度计划等制定目标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制定的管理工作目标制定相关的施工管理措施,指导施工建设正常进行而不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保证水利工程质量不受影响,减少安全隐患出现的概率。此外,水利工程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必须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具有工程建设的资质,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要有专业的施工技术团队,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共同努力。施工单位要不断地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使施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工程在预计的工期内完成。

2.2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大,企业对于项目的资金投入比较多,为了保证企业的合法收益不被影响,企业要做好工程成本管理工作。首先,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制定全面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要结合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实现对水利工程成本的全面管理与控制。其次,施工单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信息化成本管理平台,将项目工程涉及到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统计与分析,做好资金的动态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工程成本的管控。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按照工程建设规划做好项目评估跟管理工作。再次,企业内部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成本管理规划,对于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工程材料以及机械设备、施工人员费用等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的实际要求做好成本预算,避免出现超预算情况出现。最后,制定严格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做好支出的审核工作,避免资金的不合理应用。

2.3加强项目队伍建设

水利工程的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工程的设计到具体施工再到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水利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综合实力良莠不齐,部分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实力承接施工任务。因此,水利工程企业在进行投标活动时,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施工单位是否具有专业的设计团队、施工管理团队以及专业的施工人员。水利工程企业必须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公平、透明,避免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混入招标现场。施工单位中标后,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组建综合实力强大的施工团队。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人眼的安全责任意识培训,对于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保障。

2.4落实法人义务制度

建立法人义务制度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有效落实法人义务制度,为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支撑。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明确施工单位法人的相关责任与义务,保证法人的义务和职权合理的统一。水利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管理责任的划分,明确所有人员的责任,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同时也合理的规避推卸责任的现象。施工单位要以法人义务制度为基础,在工程项目内部实行权责统一的工作制度,一方面在相关工作制度规范中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责任与义务确定下来,并要求其按制度参与项目建设施工,完成自身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则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考核制度,对项目人员的责任履行情况展开监督,一旦发现施工管理问题,应立即追究相关责任人并对其进行处罚,从而避免施工管理工作缺失的情况。

2.5提高监理工作质量

要想保证水利工程质量能够符合施工要去,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机制,要不断地完善的责任分配制度,根据实际请款指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从施工使用的原材料出发,严格把握施工材料的质量,要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投入使用。然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的质量,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机械设备定期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此外,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监督管理人员要做好实时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施工中的不足,及时指出不得当的施工技术操作手段,并监督其改正,对于不服从指挥的是施工人员要给出适当的惩罚。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还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找出施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给出补救措施。除了施工单位自发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外,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主动接受相关责任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以及调查,质量监督管理单位需要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工程施工和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经过质量监督管理单位的审核,水利工程不能进行验收和交付。

2.6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无论工程利益多与少水利工程企业必须保障施工中的安全。因此,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比作落实。首先,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意识,不断提醒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使其严格遵守安全管理条例进行施工。其次,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建设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管理工作。最后,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施工的安全进行,从而保证施工进度不被影响。

篇7

关键词:隧道工程;现代化;施工管理;分析

隧道工程和其他的一些工程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隐蔽性以及施工比较复杂性等特点,并且底层条件相对来说比较提出,周围的环境也是不确定的,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阿訇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度以及风险性进行不断的加大,同时也给施工管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1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的特点

因为在地质岩土的性质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进而使其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勘测资料有限,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和在隧道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突发偶然事件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隧道施工的风险具有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的必然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试验数据离散性大,勘察报告提供的场地性质资料有限,地下情况的不可预知性,施工风险的可变性就更加明显;由于隧道施工对场地周围土体的扰动大,造成了对场地周围建筑物、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除本身的技术因素影响外,隧道施工还不得不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这样使得隧道施工风险不但具有内部因素的多样性,而且在一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2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风险

2.1 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的自然风险和环境风险。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和施工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表现在:第一主要是地层方面体现在地层层次分布情况、不同岩土介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岩土介质在切削搅拌后的流动性、粘性和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地质情况。第二主要是水文资料方面,主要包括:岩土的渗透性、含水量、流向与流速,同时也是和水位、水压和水的冲刷力,水的腐蚀性以及水的补给来源等。第三,底层中具有着其他的障碍物,主要有:建筑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建筑物基础,各种管线设施以及废弃构建物等,在工程中,所在的区域水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经过相对来说比较漫长的过程形成的,同时也进一步的经历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以及认为因素,并且介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朱比较大的随机变异新。岩土水文地质参数相对来说是比较离散的,具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着相对比较高的空间变异性,这些相对比较复杂饿因素进一步的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本质上的风险。

2.2 建设中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方案的复杂性引起的施工风险。第一主要是施工技术方面的风险因素,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存在着困难,进而导致施工工艺存在着落后,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存在着的不合理,施工进度的不合理以及施工现场工作的均衡形式比较大,进而使其隧道施工技术的问题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在爆破过程中存在着控制不当,隧道的轴线定位偏差,并且隧道的变形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控制以及质量检测等技术方面的失误。第二主要是施工现场风险因素。地质资料的不确定性、工作面塌方、密封漏损、洞外危崖落石、危石、洞口滑坡、施工用电事故、通讯不畅以及安全措施不力等。第三设备具有的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包括隧道掘进机出现的损坏、刀具磨损相对来说比较过、施工设备备件比较短缺、施工过程中设备维修不当、设备安装调试出现失误现象以及机电设备在进行安装过程中的事故等。第四是原材料以及相关的成品半成品材料存在的风险因素。原材料以及成品半成品出现了订货或供应不足的现象、原材料以及成品半成品品种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一定的差错、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质量出现不合格的现象或者是和规格不合格等。第五是进度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及人员等素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计划相对来说不是很完善,施工控制的计划可操作性相对来说比较差,施工控制计划组织机构人员得不到有效的不落实、施工控制信息出现了不畅通的现象、有效控制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素具有着比较差差以及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不合作等。

2.3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性。所建工程的周围的地面构筑物以及周围环境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城市相对来说比较繁华的地带,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面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饿年限以及结构类型和基础类型等。二是构筑物与隧道及地下工程之间所具有的空间关系;三是临近已有的隧道和地下工程情况等。

3 加强施工管理几个方面

3.1 对地质超前预报进行不断的加强。针对目前来说,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为常规地质法以及物探法这两大类,第一是超前导坑;第二是正洞地质素描;第三是水平超前探孔;第四是声波测试;第五是红外探水;第六是电磁波法;第七是弹性波法。在对地质超前预报过程中的各种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针对超前导坑法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比价高的成本,并且在构造复杂地区具有着不是很高的准确度。水平超前探孔法在进行复杂地质条件下预报效果相对来说不是很好,并且其钻孔与钻孔之间的地质情况不能够进行充分的反映出来,红外探测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确定有无水和水量的大小。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选取合适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3.2 选择科学和合理的相关施工方法。一是明挖法:针对明挖法施工过程中的隧道来说,其工艺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受力相对比较明确,操作比较方便,并且需要对地下管线的拆迁或者是进行加固稳定,地面交通疏导,环境保护以及基坑相对安全等工作。二是,针对盖挖逆筑法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合用在软弱土质的地层中,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在基底高程零点五米以下的地层条件,不然就要进行降水措施,盖挖逆筑法施工,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的分为两个阶段,地面阶段和洞内施工阶段,在对地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对地面的交通以及市民的生活和地下管道等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应该进行快速的完成,施工中完成的楼板是施工阶段帮助侧墙维持稳定和运营期间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底板在一定程度上是完成整个主结构的最后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结构闭合的重要环节,对保证隧道盖挖逆筑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稳定具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针对国内外一些发展的现状,隧道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虽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比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但是只要从事技术管理以及研究人员,对隧道设计进行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水平进行不但的加强,只有对高风险意识进行不断的加强,才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

参考文献

[1] 吕殊憬.隧道工程现代化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14(13).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管理;问题;措施

1、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首先应做好协调工作。由于在园林工程的施工中涉及到部门会有很多,因此,在开始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能够非常顺利。一旦在工程施工中没有做好协调工作,就会使各项工程之间没有协调性,就可能引发在施工中的一些冲突,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加工期,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施工方的信誉。

1.2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如果没有与设计者进行一定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彻底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思想,从而在工程中无法完全体现出设计者的原本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园林的精髓无法展现,以至于打不到园林工程的预期期望。期间如果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计划材料与人员配置方面没有管理好,并且对于施工中的质量材料与技术措施没有依据,就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隐患,并无法确保竣工时的质量。

1.3 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当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施工中多数的施工人员是外雇人员,这些外雇人员专业水平有限,这样一来,就无法彻底的理解设计人员的思想,由于专业化的施工队伍不多,在管理方面也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质量控制措施无法贯彻落实,以至于出现施工人员随意施工的情况,不仅浪费材料,同时还无法确保质量。

2、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2.1 施工组织

按照园林工程的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做好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在得到工程施工项目时,首先要根据相关设计要求进行工程概预算工作,并按照具体的施工工期进行工程进度的计划工作,以确保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工作。施工组织机构与人员施工组织机构应将工程划分给几个不同的工程组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对于人员的安排可按照具体的施工情况按顺序进行安排。

2.2 园林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其间应对于施工现场建立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当园林工程中标后,首先要组建现场施工管理小组,小组对项目部直接负责,并将现场施工管理的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个小组成员。目前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小组的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对于工程量较小的园林项目,可选择纵向贯穿的组织方式,就是由小组中的最高代表统一指挥,小组中按照由上至下的方式依次执行命令。这样的组织方式命令不仅执行率较高,而且组织形式权责明确,可是无法在工程量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此种方式。当工程量较大时就可以采用横纵向组织方式,就是在各个职能部门中抽调一些人来组成管理小组,这样一来就会使不同的项目及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可以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还可以促进工程的开展,提高管理效率。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会受到双重的约束作用,不利于上级集中管理。

3、园林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控制工程工期的关键就是园林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面,这同时也是整个园林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加强控制。

3.1 施工M度管理原则

无论开展哪一项工程,首先都应制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施工计划应详细列出工程中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应达到的工作指标,以达到对每一个工作指标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当一个阶段完成后要开始总结工作,对于一些没有达到预期标准的环节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防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再一次出现该问题。严格做到以上几个要求,就可以确保顺利地完成整个工程。

3.2 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若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方面,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在施工前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按照计划来安排工作,以实际的工作需要,落实每个项目的职责人,并将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好,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进行过程中的连贯性。二是按照工程的特点,对于材料、人员与机械设备等方面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并按照工程的性质将整个工程分为几种不同的施工阶段,并保证工序的衔接过程,同时进行多个工序时,应防止不同的工程之间相互影响。

4、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4.1 园林工程施工成本构成及控制原则

园林工程施工成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施工成本,另一种是间接施工成本。前者包括植物种植费、种植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一些直接支出的费用。后者包括施工人员工资、污染处理费、附加费等一些其他费用。

控制原则应采取全员控制、全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的原则,其中全员控制原则意味着成本管理面向于全体施工人员。全程控制代表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目标管理是指将成本管理方面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性目标。

4.2 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如何做好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措施。(1)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在施工前一定要对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严格且仔细的会审工作,对于图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对其展开深入的分析并立即进行解决。(2) 对于制订方案这一环节,应参考此前的成功案例,以确保施工程的进度、质量与成本方面不会受到影响。(3)做好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对一个企业的信誉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质量管理,避免出现返工现象。(4) 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控制材料的使用,并合理地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空闲率。

5、植物种植施工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就是植物的种植方面,由于这一方面会对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植物种植管理中,首先应按照施工图来选择合适的植物,并在植物运输的期间应注意防止植物的根系受到损伤,并在种植时应注意要选择生长力较强的、无病虫害感染的植物。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色彩规划与管理;全面分析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逐渐都认识到了城市色彩的重要性,对城市色彩的规划和设计也越来越关注。而在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相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色彩的规划水平,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因此,在城市色彩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要找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路,以此推动城市色彩的规划和管理水平。

一、城市色彩度对城市形象产生的意义

1、城市色彩丰富了城市形象

城市色彩主要分为两类: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视觉感受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城市形象在是由多种元素组成,有着一定的丰富性。城市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到更为广泛的范围,避免了城市现象过于单一性和片面性,丰富了城市形象。

2、城市色彩与城市形象存在着相互关系

一个城市发展的特征和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这个城市色彩所体现出来,并可以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程度。一个城市在具备着良好的城市色彩后,可以缓解城市居民的身心压力,有利于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良好的城市色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的形象水平,并可以对城市居民的审美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城市色彩具备着不和谐和不准确的因素后,很容易导致城市环境出现污染的现象,这时城市居民的心理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更为严重的就是导致社会出现不安定因素。人们在了解一个城市的形象时,大都是根据这个城市色彩的构成;并且不同的城市色彩也可以将不同城市的文化背景进行呈现。

二、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分析

1、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原则

首先是要保证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具体化。在城市色彩规划中有着很高的专业性,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这时往往都需要色彩领域能够与规划领域相互配合。为了保证城市色彩规划管理具备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规划管理方案进行去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验证,确保规范方案具备着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城市色彩有序的规划与管理,必须要对城市色彩进行细致的划分,并将色彩规划技术框架进行合理的构建。

其次是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过程化。在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将城市色彩规划方法具体落实到每项工作环节中,当城市色彩规划管理方案无法保证工作环节的具体实施。或者是工作环节缺乏具体的规范措施,那么城市色彩规划管理方案则无法得到相应部门的通过。因此,在构建城市色彩规划管理方案时,必须要将城市色彩规划管理落实到具体,实现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过程化。

最后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合法化。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必须要将城市色彩规划合理的纳入体系当中,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中有科学的法律依据,使城市色彩规划不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也要在实践过程中。

2、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要素

首先针对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商业性进行有效的解决。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商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色彩规划的混乱。城市街道出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着色彩鲜明的灯箱和条幅等,尤其是在标志性建筑上也存在着相应的广告。城市中的商业性元素将城市色彩分割的零零散散。因此,在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方面,必须对广告色彩进行有效的限制,对于商业广告等应该挂上相应的艺术招牌。并且要在城市色彩规划中杜绝出现污染性的商业广告,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色彩环境。

其次在城市规划中明确城市色彩的地位,限制出现城市色彩话语霸权。在城市中一些具有较大的地位和权势的单位企业,通常没有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在建筑外表用一些鲜亮的色彩来彰显自身的地位。因此经常会在一个城市中发现,在一片灰色建筑群中间出现金色玻璃幕墙建筑,或者一些建筑被涂上各种颜色。建筑本身就非常庞大,一些各异的建筑对城市色彩带来严重的污染。从而,在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中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明确城市色彩的地位,限制出现城市色彩话语霸权。

三、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对城市色彩进行控制和管理时,首先要有效的确定城市色彩主基调色和辅助色。但是在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中只是将大致的将城市色彩控制的方向和原则进行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具备着实践指导意义。

2、在城市色彩控制管理技术方面,有着很好的城市色彩整治手段,并为城市色彩控制管理技术提高了相应的指导意义,但是城市色彩整治手段缺乏了一定的实践意义,只能作为理论去理解。

四、解决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方法

1、城市特色要与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相协调,与周围文化相一致

城市色彩出现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对城市色彩进行专门的研究,或者在城市色彩规划或为了追求特色和时髦,以此造成城市色彩极度混乱。比如在城市建筑中一些建筑师和而业主为了追求时髦或者是追求个性,造成城市色彩的混乱。在城市色彩中建筑色彩是其主要标志,必须要保证建筑色彩能够符合城市色彩。因此城市特色要与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相协调,与周围文化相一致。

2、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中要将城市主色调进行有效的确定

在将城市色彩的主色调进行确定时,最主要的就是要避免出现“色彩污染”现象。人们在追求色彩时主要是需要具备着简洁完美的形象,而在城市色彩中的主色调要与人们的视觉相协调。在城市色彩规划中将城市的色彩基调进行确定时,并不是选择一种颜色赋予城市建筑,在城市主色调中不是意味着只能选择一种颜色,而是要保证城市主色调有着一定的倾向性。在构建其他颜色时,要站在主色调基础上,对其他颜色进行相应的衍化和搭配,使主色调与其他颜色能够相互协调。因此,必须要在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中要将城市主色调进行有效的确定。比如在寒冷地区,在规划城市色彩主色调时,要体现出温暖、明快的思想。要将暖色系作为城市色彩主色调,同时在选择辅助色时可以选择颜色明度具有饱和特点的颜色,从而保证城市色彩有着和谐统一性。比如在规划杭州城市色彩时,色彩主旋律是“水墨淡色”。根据杭州的街道、建筑等分析,得出杭州的色彩主要是“黑白色”,有着淡雅、素净的主色调,在规划主色调时,为了与周围建筑和景观等相适应,规划者对杭州的主色彩以及主要景观分析,便确定城市色彩的主色调是“水墨淡色”。

五、总结

在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中,为了确保城市色彩可以很好的体现城市发展水平,代表城市形象,必须要加强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水平。首先要确保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具备着具体化、过程化和合法化的原则,同时要解决城市色彩中的商业性因素,明确城市色彩的地位,保证城市特色要与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相协调,并且确定城市色彩主色调,以此提高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焦燕.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规划[J].中外建筑,2001,38(36):156-158.

[2]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2009,37(03):13-15.

[3]阎树鑫等.城市设计中的色彩引导――以温州中心城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35(04):19-25.

篇10

关键词:市政 污水管网 施工 措施

市政的污水管网建设,既是一个城市应该具有的基本工程,又是一个城市公用工程的重要部分。它是以收集污水并对其进行处理为主要工作的管网系统。因此,它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所以,进行科学严谨的城市污水管网规划,不仅仅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服务大众的能力水平,还能够增加城市经济发展。

一、市政污水管网工程的特色

1、市政污水管网工程位于城市道路两侧,紧靠各类建筑物,过往人员较多,施工展开的面积较小;

2、地面障碍物较多,由于地下管线规划的不合理,各种管线交错,协调工作量较大,施工难度大;

3、污水是自流排水,为防止污水倒流等现象,对污水管网的标高要求较高;

4、污水管网沟槽较深,安全隐患较多;

5、污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发生渗漏将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水资源,因此对管网的严密性要求较高;

6、污水管网工程属于地下施工工程,为避免施工以后地面凹陷,施工中对回填土要求较高。

二、市政管网建设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管网管理缺失,责任单位交接存在着严重问题。

①责任管理单位土地产权结构发生变化后,土地的使用权由所有者自由支配,因此导致了专用管道的所有权及维护责任不清晰,管网管理缺失; ②随着一些工矿、企业的倒闭,其专用管网则将失去正常的维护保养;

2、管线情况复杂,排水设施存在未交接等问题

我国新建的道路排水设施,由于标准不统一,更由于施工单位众多,施工质量良莠不齐,造成污水管网纵横交错,交接困难。

3、责任单位不负责任问题,后期维护不到位。

市政污水管网属于地下工程,在开挖等工程操作中,由于操作不当,经常性的会出现排水管网遭到破坏的情况,如果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或者遭到破坏,如在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排水设施经常遭到破坏,由于排水管线出现问题后反映周期较长,发现问题后责任单位一般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了排水管理的被动和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4、市政污水管网的检查监测不到位。

交付使用的市政污水管网在日常使用中,主管部分的检查和监测明显缺失,经常性会出现“无人维护,无人管理”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市政管网在城市污水排放中的作用。

三、市政管网建设管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1、以科学化为设计标准的专业排水规划,能够对污水管网的施工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不过目前多数城市的排水规划仍然欠缺科学化,原因之一是换领导也会换思路,上一个规划思路正在设计中就要被废除,而新的规划思路还没有成型,使得规划缺少连续性;原因之二是规划过于夸夸其谈,规划看似恢宏其实深度太浅,实际施工起来困难重重;原因之三是城市中各个地区规划设计无法统一,总体规划无法顺利知道区域规划;原因之四是规划欠缺严谨性,有些规划中已然明确污水管网的建设,但是常常会因为个别部门,随意取消管道建设与施工,或者缺少投资而中途中断,进而对施工后期周边建筑群的排水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制约了城市整体规划的进行。所以,应当设立一个机构,对其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协调,进行专业的规划设计,以整体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为规划的出发点,增大规划的范围与深度。规划中,对新城区要建设与规划同时进行,对老城区要改造为主保留为辅,对于城区内的一些化工企业与工业企业,要合理的对其进行污水处理规划,而对于乡镇排水规划与区域排水规划要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要将污水管网的规划视为整体,协调城郊,城乡,城区之间的规划,杜绝出现规划的空白区和死角。而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制定的规划一旦确立,要以其为指导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建设,不要因为领导更换而中途停止。

2、进一步加强对污水管网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

依照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方法,对现存的污水处理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检测,依照相互之间的耦合度进行筛选,选择耦合度高的职能部门进行重组,升级为新的职能部门,而相对较低的,则设立公共模块,来提升其耦合度。3、转变政府职能,给予市政污水管网建设以强有力的支持。

政府作为第三方,应该发挥其调节的作用,使分属不同资产的管网能够协同工作,发挥更有利的作用。而除了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外,还应进行以下工作:

(1)给予经济支持。排水管网的建设与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基础设施,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经济措施,来对管网的建设进行支持与辅助,保证其正常运行。

(2)加强监控。政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排水管网进行监控:其一是对专用管网进行监控。对专用管网进行监控,可以弥补管网运行单位没有处罚权的空缺,政府可以引用一些先进技术对专用管网进行监控,而对一些业主分散的管网企业,政府也可以对其进行集中监控,避免企业与物业之间发生一些恶性纠纷。其二是对排水主干网络进行监控。政府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对管网的运行进行监控,同时又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其进行监控,并处理一些投诉问题。这样可以促进一些污水处理机构更好的完成处理工作。

4、加强源头管理,结合排水许可制度逐步建立重点排污户档案

污水管网运行中,管理者常常会遇到一些偷排与超排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管理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此类问题的难点在于查找排放源时很困难,而这类问题又会对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产生严重影响。其中合流制节流式管道还会对河道与饮用水源产生污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需要推广一些建设项目的综合验收,在目前实行的一些验收机制上,增加污水审核,接管备案与排放许可等制度。对排放源头所排放的水质,水量,掺杂污染物与排放口设置等进行总结收纳,建立排污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按污染物影响程度与危险级别对排放源进行分级对待,以此来实现对排放源的控制和管理,保障污水管网顺畅运行。

5、规范污水管道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和项目移交的管理。

就目前的污水管道施工来讲,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的质量问题:比如说一些施工方按照自己意图对图纸进行修改,使得竣工图纸同施工图纸根本不相符合;比如污水管道接口处采用质量稍差的接头,发生一些脱节与错位的情形,而且为了盲目的通过闭水试验和止水试验,在检查井的管道里随意设置封头,使得管道排水能力出现问题;再比如拆卸封头的时候不彻底,处理形式仓促没有作用,进行道路基层作业时,为了减少工作量而将石块与土灰等杂物填进检查井内,有的甚至掩埋了检查井,使其不复存在,进而造成检查井周边发生沉降等问题。这些质量问题都会给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产生隐患,会使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变得复杂起来,所以需要在施工时对施工方进行监督与管理,而道路与市政工程相配套的一些污水管网的施工,则需要我们更加重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再产权交接时,要求施工方提供更多的竣工资料,实际图纸与修改图纸,竣工检验报告与闭水试验报告等,同时亲自检验管道与检查井的质量,对一些封头与接头要格外重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及时与施工方协商,直到解决问题才能决定接受。

城市的排水工程可以说是市政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施工项目,是服务公众的基础设施之一,它能够有效的帮助城市进行排水防涝,而且还可以协调城市的污水排放,对改善城市环境与节约水资源有着重大帮助,对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污水管网的管理,确保其能够安全顺畅的运行,以此来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