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研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研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研究分析

篇1

能力的黑龙江省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GXM-HLJ-

2011132);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1032);黑龙江省高等

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HLJXHB1110011);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

究项目(2012100)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科研创新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评价经管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直接产出成果,构建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灰色关联分析对黑龙江省具有经济或管理类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全部高校2008-2012年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黑龙江省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灰色关联分析

科研创新能力作为科学硕士综合能力的核心素质,是衡量研究生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硕士读研期间的必然要求,经济或管理类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在科研工作中主要从事文献检索、阅读等信息行为,由于科研时间较短、科研创新平台较少,导致高校对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经管类科学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内学者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关研究。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分析制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总结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改善科研环境。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革现有的培养机制与科研体系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三是分析研究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等信息行为,提出学术信息平台可促进研究生的科研效率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往文献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多属于观点陈述型或通过对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相关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性不足。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经管类硕士2008-2012年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构建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面板数据对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发展态势的差异提出相关对策。

构建科研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评价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是科研产出的评价,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评价的实质是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各种直接产出成果及其影响进行评价(田方林等,2011)。经管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位论文三个方面。

发表期刊论文情况主要通过CSSCI篇数占比、数占比、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值以及论文被引频次平均值来体现。CSSCI篇数占比是指在CSSCI上的篇数占总数的比例,高水平的论文具有较高的研究层次与学术价值,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是科研创新重要的表现形式。数占比反映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产出效率,在创新能力中代表科研创新产出效率的指标。影响因子既能够体现期刊的学术水平及影响力,也是评测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的质量决定了论文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越大表示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论文的研究意义越大,实践证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与的质量呈正相关性。期刊影响因子和论文被引频次两者互为补充,能够反映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项目是研究生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论文研究层次上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科研项目级别分为三个等级: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市厅级,尤其是国家级别的科研项目常常能够实现重大的创新。因此,科研项目级别越高,研究价值越大,创新性越强。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优秀学位论文情况通过省优秀学位论文数和含国家基金学位论文比来体现,省优秀学位论文在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具有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国家科研项目支撑的学位论文表明对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根据系统性、可操作性、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原则(苏学等,2010),本文借鉴以往文献的研究并采取专家意见构建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3个一级指标:发表期刊论文、参与科研项目、优秀学位论文(权重分别为:0.4,0.3,0.3);9个二级指标。其中发表期刊论文有4个二级指标,即CSSCI占比、数占比、影响因子平均值、被引频次平均值(权重分别为:0.5,0.1,0.2,0.2);参与科研项目有3个二级指标,即国家项目占比、项目级别加权平均值、科研项目占比(权重分别为:0.4,0.3,0.3);优秀学位论文有2个二级指标,即省优秀学位论文数和国家基金学位论文比(权重为:0.6和0.4)。

样本分类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黑龙江省内具有经济或管理类硕士授权点全部高校,共12所。基于它们在高校属性、科研机构、办学实力等方面有所差别,将其划分为A、B、C三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以及东北农业大学都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且都拥有经管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设有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另外三所高校有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都拥有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将以上4所高校归为A类。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东北石油大学都设有工商管理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以及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重点共建高校,其他3所都拥有经济或管理学科博士点,将这4所高校归为B类。最后,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4所普通高等院校归为C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CNKI与黑龙江省学位办网站,结合实际调研,形成三类高校2008-2012年的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的基本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在调查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发表CSSCI所占论文比重中发现,除2009年稍有波动外,高水平论文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在科研创新的产出效率方面,虽然属于A类的4所高校都不是以经管类学科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是,经管类硕士有较好的创新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因此,数所占比例不低。经管类硕士所投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与含国家项目的论文比重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到2012年为止,科研项目占论文比重仍然只占38.8%,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硕士学位论文占比也比较低,可见经管类硕士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不甚理想。

由表2可知,B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发表高水平论文所占比例变化幅度较小。2011年,B类高校经管学科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占比高达56.9%,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A、B类研究生发表的CSSCI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重相差较大,这说明B类高校比较注重科研产出效率,而在的学术水平与创新性上与A类高校仍存在差距。

调查显示,2009-2012年,C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与A类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说明C类高校的研究生整体来看创新意识不足。将表1和表3数据对照可知,C类高校经管学科硕士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比例高于A类高校,这里有A类高校导师项目多由博士研究生参与完成的原因。C类高校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偏低,说明近年来它们在经管类硕士的培养体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数据分析

为研究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产出的动态变化,比较三类高校科研创新情况的差异,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它能够量化比较分析事物动态过程的发展态势,研究两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以确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具体评价步骤如下:一是确定比较数列v0k,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作为参考数列,即V0=(v01,v02,…,v0k);二是对各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规范化公式为:;三是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Wk;四是计算关联系数计算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关联系数ζik,其计算公式为:,i=1,2,…,m;k=1,2,…,n;五是计算灰色关联度,关联度的评价值高低代表被评价对象科研创新能力的强弱。

为了更加清晰地评价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的变化趋势,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本文根据整理的数据绘制了动态分析图,图1描述了2008-2012年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论文创新性的变化趋势,通过图1可看出,三类高校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A类高校的论文创新性评价值最高,B类高校次之,C类最低。其中,A类高校的论文创新性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说明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着重学科前沿的创新,发表的论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B类高校的学生在论文的创新性上随年份的不同无明显变化;C类高校的学生的创新性总体演变趋势大体呈倒U型曲线,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的时间较短,导致被引频次较少,另一方面,与2011年相比,高水平的论文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图2描述了2008-2012年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A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达到一个极小值点后再反弹急速上升;B类高校在2010年达到了一个极大值点,评价值高于A、C类高校,而后从2010年开始曲线变化幅度不大;C类高校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呈波浪形的变化,有微弱的下降趋势。各 类高校硕士参与科研项目情况与情况的变化趋势相似,可推断出,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管类硕士的数量与水平。

由于每届黑龙江省经管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仅有3-6篇,数量较少,而更多的科研项目依靠博士生参与完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2008-2012年期间,A、B、C三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参与国家基金的学位论文数都比较少。由于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创新性变化趋势非常明显,由图3可知,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在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方面呈上升趋势;曲线B开始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达到了极点后转呈下降的趋势。C类高校的学位论文创新性在2008-2012年无明显变化。此外,从动态分析趋势图可以看出,期刊论文的创新性和科研项目的参与间接影响着学位论文的创新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A、B、C三类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A类高校身为“211工程”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等优秀的科研环境,重视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B类高校同属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重点院校,它们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学科前沿,形成了商工、商法以及文理结合等特色突出的学科专业群,科研创新效率居于领先地位,虽然在科研创新效率与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比较出众,但经管类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一般,导致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不是十分理想,因此,4所高校在培养优秀经管类研究生方面都有待加强。C类高校地处偏远地域,由于培养学科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导致经管类研究生相对较少,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少,在学术论文质量、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方面处于劣势,与A类高校有很大差距,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差。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黑龙江省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的期刊论文创新性、科研项目参与性以及学位论文创新性,实证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以上结果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各高校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以及东北农业大学这4所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在2008-2012年期间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东北石油大学这4所B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近年来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比较理想,在论文的创新性方面则差强人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这4所C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总体来看虽有所增强,但是,论文的创新性发展态势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高校在培养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高校应强化校际之间的合作,创造有利于科研创新的科研环境。如果高校不及时改革现有的培养机制,将会造成各高校经管类硕士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据此,提出提高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建议如下:

(一)建设交叉学科师生队伍

研究生固守单一学科领域内的思维与理论去研究问题很难有突破性的创新,而科学发展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交叉学科的研究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有利于研究生形成整体科学意识并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发现问题。因此,高校应注重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导师进行跨学科课题的研究,从而构建新的学科体系,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强化校际之间的合作

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模式,高校采用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容易造成“近亲繁殖”,不利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因此,高校之间若能加强合作,互相带来新思想、新方法,不仅能够建立浓厚的学术氛围,还可以互相吸取优势。

(三)积极搭建科研实践创新环境

科研创新工作是排除主观因素的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是实证研究。经管类研究生平时主要进行教学辅助工作和科研工作,而科研工作若只局限于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忽视社会实践的科研活动,则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是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产学研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利于研究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相结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欧绍华,徐亚纯.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

2.曹玉昆,唐梦凡,王玉芳.农林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原创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3.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

4.杨蕙馨.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培养机制变革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霍晶,葛岩.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6.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7.鄢娟,贺艳丽.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5)

8.吴彦文,马艳梅,张干年.Web2.0环境下研究生信息需求行为模式与服务策略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1(1)

9.张群,彭奇志.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

10.杨刚等.在读硕士研究生信息行为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2(24)

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科研能力;培养措施;效果;满意度

科研能力是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之一,在传统的培养理念下,临床硕士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表现并不突出,仍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1]。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从思维、实践和理论等层面突破,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水平[2]。本研究中,针对50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科研能力的培养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对2018级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0人分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人。对照组:男18人,女7人;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4.61±3.65)岁;年级方面,研一6人,研二12人,研三7人。观察组:男16人,女9人;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24.53±3.60)岁;年级方面,研一8人,研二11人,研三6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即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未融入新理念,对科研能力的培养仍旧按照旧模式。观察组为新理念培训过的导师指导,具体内容及培养措施如下:1)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的内容中,主要体现在科研思维、设计实验、论文与课题撰写等方面。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时,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尤其是尖锐性问题,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某一项因素与某一种疾病的关系,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经试验设计后解决问题,验证其关系,最后撰写论文,讲述其关系。2)加强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尽可能地进入实验室体验和实践,进入实验室饲养动物,主动查阅文献了解动物模型制作细节,并不断练习思考。学生要尽可能地掌握一些试验的技能,常见的如PCR、Elisa、免疫荧光技术、蛋白印迹技术等。3)加强对学生科研理论能力的培养。培养科研理论能力,要注重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机制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论文的写作格式、查阅文献和实验设计方法等,要求在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作出相应的总结。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考核成绩,调查两组满意度情况。1)考核成绩:主要考核科研思维、科研实践、科研理论,采用百分制试卷考核,每项100分。2)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针对的内容是对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认可。问卷满分100分,≥90分、80~89分、60~79分、<60分依次表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获取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考核指标评分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考核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满意度的分析比较

观察组研究生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篇3

Requirement investig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 Jialu1 JIA Xiaofeng TIAN Ling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Medical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stakeholders interest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ir requirement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follow-up evaluation directions. Methods Nine direc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study were selected and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eliminary researches were developed. Main stakeholders and participa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as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study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90 medical researchers, medical research management staff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researchers. Face-to-face interview and E-mail interview were used to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importance paid to the 9 evaluation directions selected in preliminary research. Importance index was developed and nonparametric test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different evaluation directions in order to select evaluation directions with greater importance. Results Nonparametric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9 evaluation directions had different importance index,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0).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by discipline and in gener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by discipline analysis and in general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 (mean rank of importance index was: 418, 416, 399, 389).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provincial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general and by discipline were less important (mean rank of importance index was: 295, 251). Conclusion There is relatively greater requireme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general or by disciplin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general or by discip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provincial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general and by discipline are less important.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Evaluation requirement analysis

科研竞争力是医学研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医学研究机构强大的科研竞争力是前沿科研成果、先进医疗技术产生的重要保证。科研竞争力评价在各类机构排行榜中占有重要位置。医学研究机构进行科研竞争力评价,可为管理部门资源分配提供决策信息支持[1];同时促进医学研究机构了解自身科研实力、同行相对水平及改进方向,促进良性竞争,有效增强科研活力等;另外可为医学类本科及研究生考生及广大患者提供参考信息。

既往国内外政府机构、行业内研究机构、第三方民间机构都开展过很多科技评价与高校学科评价,也从多个角度了许多排行榜。但是实际结果显示,既往评价还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需求,仍面临很多质疑[2-3]。既往相关研究多着眼于评价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数据库的建设[4-6],尚未针对评价需求开展广泛调研。针对我国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开展需求分析,可为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提供指导方向,是竞争力评价工作的起点和前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医学研究人员(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中医药学领域的医学研究人员)、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管理研究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他们分别是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的创造主体、管理主体以及评价的实践主体。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可帮助他们寻找科研合作伙伴,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等。因此他们对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都十分关注,可以分别从研究实践、医学科研管理和科研管理研究的角度为科研竞争力评价提供科学指导。因此,本研究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需求分析,有助于找准评价方向,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选择熟悉相关领域的医学研究人员、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管理研究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对象的遴选标准为:①副高及以上职称;②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从业10年及以上;③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愿意参与问卷调查。严格的遴选标准可以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与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1.2 方法

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7-8],通过研究小组头脑风暴和专家咨询初步筛选出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的9个方向,见表1。

问卷分为3部分,分别为: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关注度评分表格和填表说明。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职称、工作单位、所属学科等。填写关注度评分表格时,请调查对象对上述9个评价方向的关注度进行评分,赋值标准为:非常关注(5分)、关注(4分)、一般(3分)、不关注(2分)、完全不关注建议删去(1分)。另有一个开放性问题,请调查对象列出他们认为重要的、但问卷中未列出的评价需求,并按照关注程度进行打分。将每名调查对象对9个评价方向的关注程度的打分按照如下公式进行标化:Iij=Pij/Pimin

其中,i表示有多少个专家参与评分,i=1,2,3……n;j表示有多少个评价方向,j=1,2,3……9 ;Iij表示第i个专家在第j个评价方向的关注度指数(importance index);Pij表示第i个专家对第j个评价方向的原始打分;Pimin表示第i个专家在所有评价方向打分的最小值。对关注度指数进行排秩,计算每个评价方向关注度指数的秩均值(MR, mean rank),以秩均值表示每个评价方向的受关注程度。

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邮件展开问卷调查。为确保问卷调查质量,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保证问卷应答率;对回收问卷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问卷质量;对回收问卷进行双人双录入,确保数据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频数、构成比对调查对象的学科和职称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本研究属多样本等级资料,采用多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具体使用SPSS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比较不同评价方向关注度指数的差异性[9],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学科、年龄、职称、地域等因素,从医院、高校、医学研究院共抽取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90名。本研究共回收问卷83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问卷回收率为92.22%,有效回收率为87.78%。以上结果显示本研究的问卷回收情况尚可,为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

调查对象分布在医学研究、医学科研管理和科研管理研究三个领域,具体见表2。医学研究领域包含了所有的医学一级学科,正高级职称有38人(48.10%),副高级有41人(51.90%),正高和副高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上述结果显示,本研究有良好的代表性。

表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79)

2.2 科研竞争力评价需求分析

调查对象对9个评价方向的受关注程度见图1。关注度指数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9个评价方向的关注程度不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2.53,P = 0.00)。结果显示,关注程度较高的4个评价方向为:我国机构分学科评价、我国机构总体评价、国际机构分学科评价、国际机构总体评价(关注度指数的秩均值分别为:418、416、399、389,MR > 370);关注程度较低的2个评价方向为:各地区/省区分学科评价和各地区/省区总体评价(关注度指数的秩均值为:分别为295和251,MR < 300)。

3 讨论

本研究首次以医学研究人员、医学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科研管理研究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国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方向,为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评价提供参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关注指数高低可以看出关注程度较高的评价方向有:我国机构分学科评价、我国机构总体评价、国际机构分学科评价和国际机构总体评价评价。调研国外的大学排行显示,《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10]有总体/分学科的大学排名,以及分专业的医院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11-12]有总体/分学科的全球大学排名。国内已有的机构排名显示,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是按照总体/分学科的学术实力对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学术水平进行排名,并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13]。复旦大学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按照总体/分学科对全国的医院进行排名[14]。中国校友会网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按照总体、不同学科类型和专业分别对中国大学进行排名[15]。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大学、机构的排名多从总体/分学科的角度进行,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根据关注度指数,对我国医学各学科投入-产出分析、我国机构学科/总体投入-产出分析、国际机构分学科评价/总体投入-产出分析这几个方面也有一定关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根据“投入-产出理论”,从高校资源利用效益方面评价高校的绩效,据此了《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16],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绩效评估与排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此可以看出,从投入-产出角度对科研绩效的评价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进行我国机构总体评价评价,可以评估医学研究机构的综合研究实力,有助于医学研究机构准确定位自身科研水平,找出与国内同行的差距。我国机构分学科评价评价可帮助医学研究机构评估各学科的研究水平,从而发掘优势学科、寻找薄弱研究领域,有针对性的发展优势学科、扶持弱势学科。国际机构总体评价/分学科评价,有助于发现并总结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成功经验,评估我国医学研究机构与世界知名医学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的差距,以他们为靶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医学研究机构。

我国医学各学科投入-产出分析、我国机构学科/总体投入-产出分析、国际机构分学科评价/总体投入-产出分析评价,可测算出我国医学科研投入产出效率[17],有利于医学研究机构针对性地调整科研投入战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增加产出,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18],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为提升我国医学研究机构科研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19]。

各地区/省区分学科评价和各地区/省区总体评价受关注程度较低,该现象与我国医学科研实力、科研资源分布不均有一定关系。以往研究显示,各地区医药卫生科技资源与GDP之间存在相关性[20],科研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不同地区医学研究机构科研实力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悬殊的差异使得进行各地区/省区医学研究机构的竞争力分析失去现实意义。

篇4

国家各个领域当中的专业人才都汇集在高校当中,在科研工作中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家对科研工作也就更加的重视,在高校中,对于科研项目在人力资源方面也进行的相应的配备。高校的人力资源与国家所拨付资金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对科研工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而高校为了使科研工作能够更顺利的进行,科研项目必须努力争取国家拨付的项目资金,从而为高校的科研活动奠定资金基础,同时,高校也要在使用科研费用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在制度的影响下使高校的科研资金管理进入一个新发展的阶段。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得高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中有明确的使用情况,我国对此也出台了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制度,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着手,深化科研经费的管理改革是科研管理改革的突破口。而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决算的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的报销制度、科研激励奖励制度、科研经费的监督制度及科研结果的评价制度等。这些科研经费制度的存在与发展为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管理制度保障,并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规范的制度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对科研经费进行使用,从而保证科研经费能落实到实处。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监督制度制定得不完善

对于经费的使用,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监督制度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局限,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对经费的监督规范大部分都是针对科研项目中相关的负责人及管理人,这样并无法起实质性作用,主要原因是负责人或者管理人通常人数不多,在管理方面并无法全面合理的规划资金与管理资金,虽然也有制定一些管理资金的方法,但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监督的可行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差、在监督过程中整体职能的管理与实施都没有达到管理的标准,这就使得高校科研资金的管理受到一些制度上的局限性,使得管理无法高效的实行。因此,在高校当前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对经费的使用有具体的监督规范,就会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2.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通常都是由相关的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内容作出相关的预算管理,而这些负责人大多是各行各业领域中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于自身所研究的领域虽然都有所造诣,但对于财务的预算知识与管理掌握的并不多,所以,针对其本身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预算管理,就缺乏科学的预算指导,许多项目负责人还只依靠本身的经验与经费报账要求来对预算经费进行设置。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项目科研部门与财务管理单位之间职责分离,对项目的预算资金管理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如今我国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提出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要求,但在大部分的高校中,针对科研经费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全方位的建立起来,没有完善制度规范,而财务管理相关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信息没有全面的掌握,也就无法更有效的实现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3.没有建立健全的经费评价系统

使科研资金使用的效率有效的提高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是对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依据。高校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当中,实施客观的评价管理工作,是为更有效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绩效评价的基础,而对于经费的管理与评价,则需要有健全的评价系统与评价体系,并且评价的主体需要客观的进行评价。现阶段我国有许多高校在运行科研项目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对科研成果的项目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支出及效益评价关注度较少,并且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经费评价系统,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果所投入的关注更大,而对科研经费使用就称为项目开展时容易忽略的内容,所以在使用科研经费的时候就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成为高校科研经费制度化管理的重要问题。

四、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体系建设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而为了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就要在制度上强化管理体系,因此,在使用科研经费及管理时,高校的财务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科学的经费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制定,此外,还也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从申报经费到使用经费到科研成果的整个过程管理,并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通过制度化来对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评估的管理。同时,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首先要严格的对项目的核算规范的管理,并把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在预算使用的过程中,对具体的用途进行具体的管理,完善使用科研经费的审批与申报制度,每一笔经费的收支,都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与具体规范来进行检查,从而保证经费的账目清单能够一目了然,进而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2.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在对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使用预算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科研项目相关负责人来进行经费的预算管理的,而建立健全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必须在高校财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协作下完成经费的预算。而为了使经费的预算工作更加规范,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科研项目的具体申报研究,并收集相关的信息,深入分析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除此之外,财务管理工作者与项目的负责人要加强交流沟通,并加强对项目负责人预算编制的工作指导,而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编制,对这两种费用所进行的预算编制管理,可以通过财务部分与项目的负责人来共同进行,这样才能使得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更为健全,同时,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还可以使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更加有实际意义。

3.强化科研经费的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在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这一层面上看,高校对科研的成果进行重点评价同时,要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制度来评价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使科研经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落实到实处。而为了使评价的标准更为客观全面,在进行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评价时,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并对科研的产出、质量、科研对社会、经济及科学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设置绩效评价的标准,同时以这个标准作为基础,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与调查,从而更有效的掌握资金的使用动态,进行全面绩效评价的管理。

篇5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提升

本文对地方性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深入剖析此类院校研究生科研活动的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措施。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管理人员、研究生导师完善研究生科研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对于提升研究生的竞争力以及培养单位声誉具有积极作用。

1 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

1.1 科研意识薄弱

当今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格局已经改变,地方性农业院校中硕士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不足10%,硕士学位是绝大部分研究生的终结性学位,他们的工作往往都是应用性岗位,涉及科学研究的机会很少。因此这部分研究生在读硕期间并没有强烈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愿望,个人主观上也没缺乏科学研究的意识[1]。

1.2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大多数研究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也很难拿出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整个学位论文过程中,论文的选题、试验设计、试验结果的归纳、创新点的总结等各个环节对导师依赖性过强,这说明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也是农业院校研究生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是研究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差,主动训练不够。

1.3 进行科研训练的途径单一

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是硕士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这种方式对于研究生科研动手能力培养最为有效,但对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就显得捉襟见肘。因为研究生是按照导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科研,研究生扮演的是“技术工人”的角色,缺乏自己独立的思维。

1.4 参加科研训练的层次较低

部分研究生也有机会参加导师的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科研训练,但训练的层次普遍偏低,多集中在资料收集和数据整理等较为初级的阶段,做一些“打下手”的低级工作,没有单独申请项目、独立设计科研项目的试验方案、撰写中期检查、结题报告的机会,这样难以充分挖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1.5 学术交流偏少

因为学术交流可有效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是提升研究生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是研究生科研训练中必修环节。目前,部分研究生认为在校内做学术报告的水平不够,很少参加,即使被要求参加,效果也不好。校外的学术交流受经费限制,参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缺乏必要的学术交流,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思维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科研能力明显不足。

与之相反,农业院校研究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及特色,动手能力强是其一,吃苦耐劳精神突出是另外一个优势。因为农业院校都较为重视农业生产实践教育,学生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综合素质较高,这也是其他类别研究生所缺乏的。这些优势也为农业院校研究生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不具备浓厚的学术氛围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离不开学校良好的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的营造又无法脱离浓厚的学术氛围。由于地方性农业院校多为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法学专业论文以教学为主,教师的职称晋升、博硕导师评选、出国进修、课题申请、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方面的压力较低,与名校相比,学术氛围相对不足,研究生的科研主动意识也不高。

2.2 学术成果考核体系不完善

研究生是农业院校科研活动中的一线人员,对其科研活动进行科学评价、并对学术成果进行适当奖励,有助于激发其科研的热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现阶段,大环境下的学术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应用于研究生层面的学术成果考核体系就更成熟,与之配套的学术激励制度也很难产生应有的激励作用。

2.3 试验条件相对落后

由于是地方性院校,办学的资金来源单一,与名校相比,科研试验的硬件投入明显落后,导致研究生对自己学科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偏低,后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明显不足。

2.4 科研经费不足

科研经费是进行科研活动必要的支撑、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部分导师受个人资历、学识水平等因素限制导致经费缺失,也就无法满足高档次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无法满足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无法发表科研论文,这样学生的科研训练和科研能力提升就无从谈起。

2.5 现行的财务制度有不合理之处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科研出差的经费来源于导师的科研课题,科研课题报账采用实名制,必须是课题组成员才能花销科研经费,由于申请课题时研究生尚未入学,所以参加科研工作的研究生不能被列入课题组成员。因此,即使导师有科研经费,未列入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生没有经费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的机会偏少。

2.6 部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不端正

部分研究生读研是为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为了将来的升职发展,而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兴趣,所以缺乏很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学术研究的功利化;有的认为从事创新研究,过于枯燥、投入精力太大,影响自己的婚恋和找工作等,得不偿失;有点研究生自认为基础差、不具备灵活驾驭学术研究活动的能力,失去了科研创新的自信心。

2.7 研究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较强的问题意思,这才是创新性的源泉。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知识,从事科学研究,才能提升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 导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好

导师的指导作用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指导频次较低、指导方式单一或指导力度不够等方面。导师的兼职工作量较多(尤其是有行政兼职的导师)和指导研究生数量过多(学术地位较高的导师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导致指导频次低的主要原因;指导方式单一主要是指未充分发挥指导小组的作用(一般仅在开题和中期考核等集体活动中才会接受指导小组的指导);指导力度不够主要受导师的工作态度及科研水平所决定。

3 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

3.1 加强研究生的学术修养

首先,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读研的功利心;其次,逐渐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自我的学术素养教育,有明确的科研定位,逐步完善以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的研究精神;最后,激发研究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研究生自觉加强对科研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和调控,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寻找乐趣。

3.2 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首先,限制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加强指导力度;其次,规定导师的经费数量,保证指导质量;再次,完善对导师的监控机制,提高指导效率;最后,重视导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指导能力。

总之,导师方面,要充分调动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并要求导师进行持续性的知识更新,提高导师的学术素养及对研究生的指导能力。

3.3 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严把导师关,规范导师的初期遴选与后期考核;其次,研究生管理部门加大对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2];再次,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硬件建设;最后,逐步完善学术成果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学术激励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勇.农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13-15.

篇6

关键词 科研创新 科研兴趣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Issues and Analysis of Provincial University Graduates'

Research Innovation Capacity

REN Xiaohui[1], MENG Xiangen[2]

([1]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2]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declines in the overall lacking of Academic mora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ain factor is exam-oriented educ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alienation and distorted research interest.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it should dock the recruit system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build the academic exchange discussion system, and standard research records managem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research interest;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1 省属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是科研创新质量整体下滑。研究生的科研质量与科研水平既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反映出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从整体上看,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科研能力正在严重下滑。最近,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项实证调查研究通过对1077 名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对科研活动目的的认识普遍模糊,相当一部分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目的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意愿普遍不强烈;在科研活动时间上存在知易行难现象; 科研活动成果数量不多、质量不高。①实证调查所反映出的研究生科研能力质量问题一方面佐证了国内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判断,同时也给研究生的培养单位提出了警示。

二是科研道德问题日益严重。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下降相比,更为严重的是科研道德的滑坡。近年来,科研道德素质问题日益严重,学术不当行为和学术欺诈行为已经引起了全球科研教育界的重视。而且“科研道德问题正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在读研究生成为科研道德问题最为严重的人群。”中国科协关于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的书面汇报透露了这一消息。②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到研究生本人的学术规范的形成,而且会对研究生整体学术道德造成消极的后果,乃至造成社会对研究生的消极评价。

三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严重缺失。创新能力是研究生不可或缺的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从当前的研究生科研论文来看,无论是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是毕业论文都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尤其在地方省属院校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方面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低水平的重复。

2 省属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首先,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们相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由于就业形式的严峻,使得本科生工作就业的压力剧增,尤其是对省属高校而言,许多学生在入校之后不久,就开始准备做攻读研究生的准备。同时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也积极地动员学生考研。这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本科阶段大量的潜心阅读机会,知识的掌握逐渐功利化。这导致在本科生阶段学生在英语考试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致使部分研究生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

其次,攻读研究生学位主要动机多样化。有些是缘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而有些则是为了消极回避社会就业压力,也有不少学生是迫于家庭压力等外在因素而被动攻读学位。当前,研究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人根本无心科学研究,在一项专门针对研究生科研态度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热爱、喜欢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比重分别为15.3% 和26.8%,占所有研究生的比例为42.1%; 而态度一般的比例为46.4%;甚至还有11. 5%的研究生对科学研究存在厌倦态度。③此外,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合理、管理体制陈旧等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我国高校研究生自身科研素质的开发。

再次,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扭曲。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是其科研能力提高的主要动力。但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许多导致研究生科研兴趣扭曲的现象。许多研究生将科研任务当作是为导师干活。北京大学某工程类专业的一名硕士生曾在人人网上发出退学声明称,他就读的实验室老师们总是把繁琐枯燥、自己不想做但又必需的工程收尾环节扔给他,他对此很不满:“如果这样毫无意义的‘苦力’劳动也好意思号称科研,本人的确没有参加这样的科研,也不可能参加。”④对于地方省属高校而言,这种现象近年来也日益凸显,有些导师承担了多个项目,为了完成项目任务,应付检查和顺利结项,只好将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项目交给自己的研究生来完成。而对于研究生而言,由于科研兴趣和研究方向的不一致,又会分散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精力。

3 改善研究生科研创新水平的几点建议

3.1 研究生招生制度与科研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由于我国在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阶段,主要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只要学生在考前下足功夫充分背诵记忆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而这些学生是否能够从事科研工作则是很难确定的。因此有必要将科研管理制度与招生制度进行结合,实现招生制度与科研制度的有效衔接,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考察。将科研管理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一些具体要求向招生制度延伸,在招生制度上充分体现对科研能力的考察,这样就可以从研究生的招生源头上进行控制和筛选,将那些确实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并具有科研潜力的考生选。

3.2 建立研究生学术交流研讨制度

学术的本质是探究、创新。学术交流活动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相互交流的有效平台,是扩大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帮助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在广泛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利于研究生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学术动态,掌握学科发展趋势。建立系统的、制度化的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或平台是培育研究生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必要前提。因此培养单位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学术研讨会,鼓励优秀研究生通过学术报告会方式、各种学术沙龙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让更多的专家和导师参与指导。研究生管理部门有必要给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扩大学术交流创造机会,并在制度上予以保证。

3.3 规范研究生科研记录管理

研究生科研记录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科研过程的文本记录以及对这些记录的相关分析的学术档案。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记录的监督检查是预防科研学术不端、加强研究生过程培养的必要手段,研究生每次参加完学术活动后应在研究生个人学习备忘录上进行详细登记,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主题、学术内容。对于省属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科研管理而言,做好研究生的科研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省属高等院校比重点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管理方面较为滞后,如果能合理利用科研记录加以总结归纳,寻找差距,则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科研记录记载着研究生在各个阶段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整理这些档案,就可以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质量。

基金项目:地方省属院校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研究(sdyy12019)

注释

① 王亚青.当前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② 陈瑜,罗晖.科研道德问题呈年轻化趋势, 学术、行政权力难厘清[N].科技日报,2010-03-30.

篇7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择业;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3

一、 前言

"自1998年高校大力扩招以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增长。"[1]研究生规模不断增大,国家"保分配政策"的取缔,使其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日趋激烈,在就业方面呈现出不少问题。而研究生作为掌握国家高科技的群体,合理就业不仅有利于国家人才资料的合理分配,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其工科大学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分析不但能完善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理论,使其系统化;还能就发现的问题提出研究对策;让研究生自身择业有明确的定位;为高校及社会的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最终使研究生能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有序的步入职业领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10月到12月三个月内抽取西南交通大学理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宁维卫修订的萨普尔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2]并补充了7道关于研究生基本情况的问题作为调查问卷,共67道题,其中除基本情况的7道题外剩余60道题中每四个问题反映研究生择业的一个方面,共反映其职业价值观的15个维度。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10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后应用SPSS软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400名理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24人,女生176人;研一151人,研二136人,研三113人;工作过的111人,没工作过的289人;对专业满意的有80人,基本满意的有264人,不满意的56人;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240人,城市的160人。

(二) 理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总体特征

本研究经过SPSS软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按照问卷的设置,研究对象对择业因素的重视度依次为"极其重要"记1分,"重要"记2分,"不能确定"记3分,"不重要"记4分,"极不重要"记5分。从数据分析结果可见,工科大学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的平均值大约在1.81~2.39之间,其平均值的差距仅为0.58,且最大的平均值还未到"不能确定"的等级评分分数。很明显研究对象的选择基本集中在"极其重要"和"重要"两个选项上,体现出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方面整体特征:对其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对择业因素选择趋于理想化。这样必然会造成与自身现实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距拉大,不但不利于其合理就业,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对研究生本身和社会来讲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再者,根据问卷的设置各维度的总分越低则重视度越高,可知工科院校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以"生活方式"、"成就"、"经济报酬"依次排为前3位。此结果与宁维卫主编的《灾难心理学》--灾区学校心理调查与心理特征分析中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特征[4]大体一致。但研究生更加注重经济报酬,反映出研究生在追求美好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对经济报酬的重视度也是很高的。

(三)各变量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次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变量对职业价值观十五个维度的影响情况,具体结论如下:

1、 性别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从检验结果不难看出男女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度排序有明显区别,女生较男生对各维度的重视程度要高,即对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最突出的就是在"变动性"方面,男生能很好的随工作的变动而变动,很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吃苦耐劳;而女生却希望自己有一份安定的工作,不要经常重复一件工作,不难看出女生对工作要求要高。在"安全性"方面,对于相对弱势的女生来讲却表现的没有男生那么重视,可见女生的安全意识并不强烈,对自己缺乏自信,且也不注重自我能力的发挥和自我水平的提高,总体处于被动的态势。这一调查结果与龚惠香、汪益民在《男女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比较》[3]中的调查结果大体是一致的。

2、、工作经验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工作过的研究生对各维度的重视度除在"独立性"、"利他主义"、"监督关系"这三项低于没工作过的研究生外,其他各维度都高于没工作过的研究生。特别是对"智力激发"、"安全性"、"工作环境"的重视度两者差别最大。

根据问卷设置可见工作过的研究生工作过的研究生重返校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深造,他们对自我,对未来的工作都有一个很好的定位,目的很明确,且他们更看重自己能力的发挥和自我的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但同时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锻炼和挫折后,信心没有那么充足。而没有工作过的研究生由于对社会,对自我能力的了解不够,从而不能对自己的择业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比较茫然,对未来择业很理想化,但信心却十足,这也所谓"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3、 年级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考察了不同年级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出:不同年级的研究生由于对自己、对社会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但从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可知,年级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除"声誉"这一维度较大外,对其他维度的影响并不大。

4、专业的满意程度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SPSS软件的方差分析考察了工科大学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受其影响较大的维度有三个,分别是"智力激发"、"安全性"、"监督关系"。

从这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专业不满意的研究生比其他研究生更加重视"智力激发"、"安全性"、"监督关系"。对专业不满意的研究生对以后的择业呈现矛盾心理,他们很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很好的面对新问题,接受新事物,能感到学习的紧迫性,在工作中有多创新;可又希望有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并有一个可以依靠和信赖的领导。可见他们在想挑战自己,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由于对专业的不满意和对专业知识的不认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把一切都寄希望于别人和社会。

5、家庭环境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为了对研究生居住的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经过方差分析,得知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6个维度都有明显的影响。即"生活方式"、"声誉"、"利他主义"、"工作环境"、"监督关系"、"管理"。

从受其影响最大的这六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可知:居住北方城市的研究生最重视"生活方式"、"声誉"、"工作环境",且不论是南方、北方,城市的都比农村的注重这三个维度,可见北方城市的研究生思想还很保守,把面子看的很重要;且生活在农村的研究生比生活在城市的研究生更加吃苦耐劳。在"利他主义"和"监督关系"方面,农村比城市要注重,且北方农村的研究生最注重,这依旧表现出农村研究生思想的保守,尤其是北方农村的研究生,他们想做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情,却把希望却寄托于社会和领导,而不是自己,这说明农村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缺乏自信的。在"管理"这一维度上,北方研究生比南方研究生重视,这与北方人的好胜、要面子的心理是相符的,同时也表现出他们自信的一面,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显示自己组织、领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四、 结论与对策

通过上述对理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分析,男女生、有无工作经验、不同年级、对专业满意程度及不同家庭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重视程度的对比分析,可知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他们的职业价值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总体上来讲理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很看重自己今后的成就和经济报酬,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就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很重视自己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事业成功,且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整体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

就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的研究对策与建议:

首先,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价值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比起来源相对单一的本科生来讲相对复杂,所遇到的困惑也相对很多,这就需要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端正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特别是对有无经验的研究生存在的不同困惑,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让他们能够很好的了解社会、审视自己,有针对性的寻找社会和自身的结合点,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最终使人才的供给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使他们在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其次,加强职业价值观引导。培养人才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机构,不仅要扎实培养对象即在校的所有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还要对其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及引导。本研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专业满意程度不同的研究生分析对比结果中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学校建立心理干预体系,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的普查。了解其总体特征,掌握他们的成长规律,聘用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就其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在择业方面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引导,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使其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能够科学合理的在社会上进行择业。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性的引导。研究生的就业就是再次回到社会上,政府作为社会的行政指导中心,要不断完善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就业监督,并把就业纳入法制化轨道。利用其宏观调控这只隐形的手加大对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为研究生的就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形成一种健康的竞争观念即实力至上,同时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就为研究生的择业心理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其树立健康的职业价值观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也减轻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使其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和把握。

最后,加强家庭的教育。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除了研究生自身能力增强,树立健康职业价值观,高校对其引导和政府社会为其提供一定的机会和环境外,家庭也应为其负起责任,使其能在和睦家庭的氛围下没有任何家庭压力的投入工作,投入社会,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为家庭担起应负的责任,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参考文献

[1]张金生.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宁维卫.中国城市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

篇8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体育人文;科研;应用;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0 前言

简单地说,问卷调查法就是用卷子的形式以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它是收集信息的方法之一,是社会学和其他领域广泛使用的调查方法。在问卷调查中,所列出的问题都有具体的回答范畴,人们对问题的回答都被规范在这些范畴之内。因此,不管问卷调查的范围有多大,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也同样便利。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对国家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体育人文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问卷调查法作为体育人文科研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经常被用来探测、描述或解释一些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体育现象。尽管该调查方法的应用非常普遍,但是做好一项调查工作并非易事,浮皮潦草的调查不但毫无意义,还可能造成误导,产生负面作用。基于此,为了确保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能规范、合理地使用问卷调查法,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体育人文科研中问卷调查法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1 我国体育科研领域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法能比较客观、全面、方便地获取有关事实性、行为性或态度性问题的数据资料,适用面相当广泛。它作为体育科研事业的重要信息收集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使用频率也逐渐提高。在体育调查活动中,由于问卷调查法经常得不到正确的运用,导致某些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大大减弱,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对我国体育科研中问卷调查法现存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问卷调查法的片面认识

目前,在有关体育领域的问卷调查中,普遍认为问卷调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统计一直是不以为然,通常持一种“并无大碍”的心态,好像问卷的设计和调查不用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设计问卷、处理问卷等。但实际上,这样设计的问卷往往只是问题的简单堆砌,整个问卷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设计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就列出什么,遗漏的问题较多,而且会出现大量看似相关但实际上与研究者所需要不相符的问题。另外,很多人对自己为什么使用问卷调查并不是很清楚,对于他们想通过问卷获得什么数据资料或达到什么目的也不清楚。在资料分析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分析工具选择不科学,数据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虽然进行了问卷调查,但问卷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1.2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调查问卷设计不合理

调查问卷的完美设计,是做好体育现象调查的重要环节,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往往能决定一项调查的最终成败。对一份问卷的设计,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尤其是要有丰富的调查经验。在设计问卷之前,首先应该明确调查对象,因为所设计的问卷是面向调查对象的。对调查过程及其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并对所研究的对象一定要比较熟悉。一方面,问卷的设计应尽量符合地方的语言习惯;另一方面,研究者应对地方的整体情况及其所调查的背景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掌握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理论知识。在确定研究课题以后,要对研究任务与将要获得的预期研究成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研究假设,设计出完美的调查问卷。但是,在目前国内体育现象调查现实中,由于缺乏大量高素质的专业调查人员,特别是具有多学科复合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问卷设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调查组织设计出来的调查问卷缺乏科学性,而有的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问卷也没有经过合理性、信度和效度检验,抽样方法欠缺,研究对象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数据处理不够科学等。

1.3 调查问卷的形式略显单一化

一般说来,问卷调查包括邮递问卷调查、面谈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3种基本形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邮递问卷调查无疑花费最少,但邮递问卷调查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回答率难以保证。如果一项调查的主持者不能设法把回答率提高到50%以上,这项调查的意义与作用就会被大大削弱。面谈问卷调查的回答率一般很高,可以设计较长的调查问卷,能覆盖较多的相关变量,收集的数据比较完整而且质量较高,但面谈问卷调查最大的缺点是代价相当高。电话问卷调查具有面谈问卷调查的大部分优点,其显著特点是调查成本费用较低、信息反馈及时、调查结果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而突出问题是在电话普及率不高的地区,电话问卷调查的样本误差较大[1]。目前,在国内体育现象调查中,通常都是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其他调查形式运用较少。而且一些体育科研工作者在做问卷调查时,往往不能根据当地的发展实际(如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及通讯技术等因素),从而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问卷调查,保证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1.4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与有效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于体育现象调查活动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问卷的设计,也取决于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任何调查都会涉及到信度和效度的问题,可信度和有效度是判断调查质量的标准。用通俗的话来说,调查的可信度是指调查的可靠性,而有效度是指调查的准确性。提高有效度意味着找准要调查的对象,而提高可信度是确保调查不出偏差。在国内体育现象调查现实中,虽然发放问卷的回收率较高,但多数研究者却忽视了对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进行检验,从而导致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因此,研究者应对这一环节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如果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达不到要求,在没有其他有效补救措施的情况下,该项调查活动必须中止。但现实中,一些调查组织者不愿为调查失败承担责任,利用不合格的调查问卷或调查结果勉强应付,严重违犯了统计学中的诚信原则。

1.5 问卷调查与抽样方法的结合使用不够充分、不够合理

在体育现象调查中,将问卷调查与抽样方法结合使用,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人为误差,减少调查误差,使调查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有效提高调查质量。问卷调查与抽样方法科学地解决了调查活动中两大难题:一是,解决“调查什么”,即如何设计问卷中的题目?二是,解决“向谁调查”,即确定被调查对象[2]。体育现象调查活动中,调查所涉及的问题与被调查对象的联系非常密切。如关于调查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和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等题目。但许多调查组织并不重视问卷调查与抽样方法的结合使用,不能实现问卷技术与抽样技术的完美结合,导致误差较大,使调查质量大打折扣。

2 关于进一步改进我国体育科研中问卷调查法应用现状的对策建议

2.1 选择合适的调查主题

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态度,都将对问卷的回收率、可信度和有效度产生直接影响。要得到被调查者的理解、支持与合作,首先要选准问卷主题。具有吸引力的调查主题,且符合体育现象的客观需要,容易得到人们的积极响应,从而便于问卷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2.2 重视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

作为调查活动中最为常见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的关键环节是问卷设计,而问卷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体育现象调查问卷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可信度、有效度及被调查者的回答质量。因此,体育现象调查问卷设计应该注重对如下几个问题的处理。

2.2.1 问卷设计应以明确调查目的和主要内容为基础

在设计问卷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明确调查目的和主要内容,这是问卷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为什么要做调查?调查需要了解什么?在进行问卷设计时都必须对调查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调查计划书中进行具体的细化和文本化,以此作为问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2.2.2 明确调查对象、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问卷题目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的放矢,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群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风俗习惯及年龄结构等客观因素。另外,在进行问卷设计时,尽量不要使用专业术语、缩略语和含义不清的字眼;避免出现带有偏见性、导向性或双向性的问题;不要出现不平衡或重复的回答范畴,不要提出超越被调查者回答能力的问题,不要使用双重否定的问题等。

2.2.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应便于操作

目前做市场调查的人员,一般都能考虑到调查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在题目的选择和言语措辞上也能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但常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由于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基本上是人员分离的,所以在整合与衔接上就容易出现偏差。为了更好地做好调查工作,除了在正确清楚的调查目的指导下进行严格规范地操作外,还必须考虑调查问卷后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具体来说应包括:题目的设计必须是容易录入的,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即使是主观性题目,在进行文本规范时也要具有很强的总结性。这样才能使整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

2.2.4 问卷题目要合理化、逻辑化、规范化

题目的形式和内容固然重要,同时题目的数量也是保证一份调查问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由于时间和配合度的关系,人们往往不愿意接受一份繁杂冗长的问卷,这样就不能确保问卷答案的真实性。在设计问卷题目时,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不能出现矛盾现象,避免带有假设性、重复性和主观性的问题,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2.3 注意问卷调查与抽样方法的结合使用

在体育现象调查中,可供选用的抽样方法很多,如随机抽样技术中的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二者应用相当广泛,但各自所对应的问卷技术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对某地区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时,采用分层抽样时一般运用邮寄调查问卷的形式,而运用整群抽样时则适合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除了发放问卷的形式存在区别以外,不同问卷的内容也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抽样方法。因此,在调查活动中,只有将问卷调查与抽样方法更好地配套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问卷调查的实效性,提高调查质量。

2.4 加强调查人才的培养

缺乏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调查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现象调查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复合型调查人才首先应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以体育学、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叉为基础。为满足某些技术性很强的调查项目的需要,调查人员还需掌握一些专门技巧,如组织管理技术、市场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市场的国际化趋势,调查人员还应具备搜集、处理及分析网上资料的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等知识;熟练运用多种外语;最后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社会调查中的不良风气。研究认为,体育现象调查从业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确保调查活动成败的重要依据。

调查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培养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培养力度,建立学历教育和成人培训机制,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通过高校专业教育,用长远的眼光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加强体育现象调查后备人才的培养,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二是对在职调查人员进行经常性培训,不断提升现有调查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王更生,陈本友,等.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86-90.

[3]李世明,范万杰,董姚云,等.体育科研中的统计学概念辨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7-9,18.

[4][美]弗洛得・J・福勒, Jr.调查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0.

[5]吕继华.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现状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20-122.

[6]张学研.我国高校体育科研现状的审度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5,9(4): 15-20.

[7]严辰松.定量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7.

[8]何秉孟.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简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

[9][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

篇9

【关键词】渠道营销;渠道细分;渠道管理

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1886年5月8日,总部设在美国的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可口可乐在200多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在中国市场,根据AC尼尔森2016年的数据显示,可口可乐在非酒精饮料市场的份额为22.5%,略高于康百联盟的21.9%,雄居中国饮料第一的位置。

可口可乐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成功?这是值得我们国内企业学习和思考的。本文特选取可口可乐渠道细分这一课题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渠道营销成功背后的秘密,并以此希望能给国内的企业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渠道营销概念和理论

肯迪夫和斯蒂尔给渠道所下的定义是:渠道是指“当产品从生产者向最后消费者或产业用户移动时,直接或间接转移所有权所经过的途径”。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而可口可乐公司对于渠道的定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可口可乐认为,产品从生产厂家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具体通道或路径,称为通路。同时,把某一类型具有共同的特点和需要的售卖客户的群体,称为渠道。

划分渠道的标准有三点:第一是具有共同购买行为和动机的消费者;第二是具有共同的业务模式和贸易惯例的客户;第三是可采用相同的市场战略和销售策略。准确的对渠道进行定义和细分,是渠道营销的基础,这将有助于针对特定的客户和消费者选择组合策略开展促销,来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可口可乐公司渠道细分划分

可口可乐根据自己的渠道划分标准,把整个市场上细分为3个渠道群,17个客户渠道,38个客户子渠道来进行管理。渠道群和客户渠道设计的意义在于按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售点业务模式来归类38个客户子渠道。在实际渠道管理工作中,渠道营销策略的制定是以38个客户子渠道为基础。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仅对重要的、销量占比大的渠道进行详细阐述。

(一)普通餐饮(中式和非中式)

该类型客户提供便捷、低价的餐饮服务,装修简单,菜式较少,一般不提供免费茶水,不收取服务费。

一般人均消费低于15元/人,且用餐时间较短。

此类售点数目众多,酒水和饮料供应商对它们关注较少,售点利润低。

(二)中高档餐饮(中式和非中式)

该类型客户投资较大,店内装修比较考究,提供品种较多的菜式,且人均消费较高,服务周到。一般都设有穿制服的服务员。

消费者一般是多人聚餐,人均消费在60元以上,饮料需求多样化。

售点数量庞大,单店销量潜力较大,但多由酒水商服务,酒水售价高,利润丰厚。

(三)网吧

以连锁或独立方式经营,提供上网、电脑游戏以及其他多媒体的服务。一般按时间收取费用,售点内同时提供饮料、零食、香烟等商品。

消费者大多为15-30岁,无固定收入或收入较低。消费者到此主要目的是上网,所以用于其他方面的花费就很有限。消费者由于逗留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饮料需求。

网吧渠道竞争激烈,且主营业务利润较低,客户可以通过售卖饮料、食品提供利润。

(四)影院

电影院入口一般都设有向消费者出售饮料、零食等供观看过程中食用,售点的价格一般大大高于外部普通售点。

消费者观看电影或表演过程中通常要饮用饮料、消费爆米花、花生和瓜子等零食。

电影院售卖的饮料种类不多,且一般实行专卖。在大城市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渠道。

(五)汽车站/高速公路休息站/火车站/机场

为消费者提供短中长途客运服务的场所。在站内一般设有超市、便利店或食杂店销售食物、饮料等。

消费者主要是乘客,饮料消费主要是满足等待、乘坐过程中的饮用需求。

由于该类型售点比较封闭,客户谈判有一定难度。

(六)加油站(便利店)

以由石油公司拥有或隶属石油公司的连锁或独立式经营的加油站,以售卖石油产品为主。在部分加油站内设立便利店或食杂店,主要向司机和乘客售卖食品、饮料等商品。

消费者主要是汽车驾驶员或乘客,购买力较强。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渠道。

(七)传统食杂店

传统食杂店一般是独立的、家庭式经营的非自助商店。一般销售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品、玩具、文具等商品,其中食品饮料比例较大。

消费者购买的特点是即需即买,且一次性购买的商品数量较少,金额较低,一般喜欢总价低的小包装产品,而不太关注产品的性价比。

该类型售点数目众多,对销量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八)批零兼营店

售点一般从靠近居民区的批发商或食杂店演变而来,兼营批发和零售业务。销售价格视购买数量而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较大时,提供比较低的价格。而零售价格基本与周边食杂店价格一致。

消费者大部分是售点周边的居民,消费者整箱购买时,可以获得比其他售点更低的价格。

该类型售点数量不多,但单点销量一般较大。

(九)大卖场

大卖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售卖的商品种类齐全,包括家电、服装、居家用品、生鲜及日用品等。由于拥有规模优势,商品的价格往往比较低。营业面积通常大于6,000平米,并提供购物车和购物篮以便消费者的自助购买,至少拥有20个以上收银台。

消费者在卖场里不仅享受低廉的价格、舒适的环境,产品质量也有保证。消费者一般一次性购买的金额较大,因此比较关注商品价值。

大卖场一般连锁经营,销量巨大,所以对业务谈判能力的要求很高。在售点内除保有常规的货架陈列和地堆/端架陈列外,多点陈列也非常重要。

(十)超市(连锁超市/独立超市/百货商店内超市)

超市向消费者提供自助式购买服务,以销售食品饮料、日用品为主,生鲜占有一定的比重,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营业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购买环境比较宽敞舒适。店内提供购买车和购买篮以便消费者使用,一般设有多个收银台。

较为齐全的商品和靠近居民区是吸引周边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在卖场里不仅享受低廉的价格、舒适的环境,产品质量也有保证。消费者一般一次性购买的金额较大,因此比较关注商品价值。

超市对业务谈判能力的要求很高。在售点内除保有常规的货架陈列和地堆/端架陈列外,多点陈列也非常重要。

(十一)小超市

小超市以连锁或独立经营,营业地点贴近消费者,服务的消费群体比较固定,一般是社区内的居民。小超市提供自助式购买服务,以销售食品饮料、日用品为主,一般不销售生鲜产品。营业面积在100-1000平米之间。

消费者主要是售点附近的居民。消费者在此渠道购买的商品虽然少于卖场超市,但购买更加便捷。

小超市的数量较多,是介于超市和便利店之间的一种业态。

(十二)便利店(连锁和独立便利店)

该类型客户主要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种类较少的包装食品、饮料与日用品,店内商品都明码标价,一般都有冰柜售卖冰冻饮料。店内面积一般在100平米以下,设有收银台,营业时间较长。

消费者购买饮料,一般是带走喝或拿回家中饮用,且一次性购买的商品数量较小,金额较低。

铺货对该类型售点的销量增长作用非常显著。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可口可乐渠道细分分析,可口可乐公司不仅研究市场上各渠道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潜力,还研究在各渠道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性,并结合两者建立自己的渠道细分体系,为制定渠道营销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够通过渠道抓住消费者的秘诀就在于通过渠道细分,实施差异化渠道营销策略,制定渠道成功图像,并通过业务员的执行,在市场上进行成功模式复制,进而把通向消费者的渠道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上,最终通过这些渠道售卖产品给广大消费者,实现最大化利益。

参考文献:

[1]徐文利.浅谈企业营销渠道管理[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2:2022

[2]陈文武.营销渠道冲突文化解决途径探析[J].当代经济,2012,13:4849

[3]李健,甘文斌.浅谈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64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科技创新演化 循征决策 科学计量

[分类号]G353.1

1 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其发展变化不再是科学技术系统自身的演化,而是越来越多地包含了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和选择,是整个创新系统的演化。决策者对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和规划,需要从社会、经济领域的需求出发,科技发展也需要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这就需要基于现实信息、数据和知识的综合科技情报分析来支持科技战略决策。

现有的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选择的情报分析与研究主要限于科学或技术本身演化规律的揭示。在分析方法和思路上,主要是测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变化状况,包括研究前沿、快速发展前沿、快速突破文献、热门文献和新兴研究前沿等角度的分析。以上分析视角所利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基于文献特征的,如高被引论文、共引、共词以及新兴研究前沿分析中用于主题提取和展现的文本挖掘方法等。

定量解析科学技术演化规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方法探索和规律总结,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计量方法的有效性仍然得不到认同,对决策支持的作用不明显。如有学者所说,“无论我们怎样用统计手段来处理引文和共词数据,科学知识图谱都不是科学领域的活动性和进展的适当表现。”因此,现有的揭示科学技术演化规律的方法存在着理论支持不足、方法有效性不足、揭示的层次不够深入等问题,科学技术演化分析要成为真正有用的科学研究的辅助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数字科研环境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科研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支持情报分析的信息、数据来源,为科技创新各方面影响因素的提取提供了便利,使得综合多方面的数据形成科研决策的证据,进而支撑面向需求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成为可能。引入医学领域广泛使用的循证决策方法进行科技情报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科技演化规律。

Davies定义循证决策为“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利用从外部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而帮助人们做出有关政策、项目和计划知情决策的方法”。循证决策是卫生决策者最常用的、客观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卫生政策研究方法。其基于证据的决策思想也在其他领域得到了重视,并有人尝试用于学科发展热点的揭示,但仅限于基于文本分析的领域关键主题词所揭示的内容分析。

为此,本研究拟从影响未来科技创新演化的互动因素出发,在现有科技演化计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循证决策的方法,探索从科学数据资源和各类型文献资源中提取面向科技决策的证据基础,进而构建支持科研决策的创新演化循证分析理论与方法。

2 科技创新演化循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科研及科研决策环境的改变使得科学技术演化的规律性、范式发生改变,人们解读这种发展变化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逐步更新。借用循证的思维分析科技演化的过程,将涉及循证决策分析方法在此的适用性,分析中作为证据的分析数据对象的选择,证据选择标准的建立以及相应的分析方法的构建等方面的问题。

2.1 循证决策分析在科技创新演化分析中的适用性

循证决策分析的关键是证据的获取,核心是证据的评价,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循证决策的过程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进行证据的收集并经过严格的评价,进而对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通过多轮的决策者评估、方案调整等,得到满意的结果。在科研决策中,证据的获取、评价与分析也是必然的要求。

目前科研及科研决策环境的改变,使得科技政策规划转向面向整体科研环境的科研事业规划,科学技术的选择更具战略性。现有的趋势或演化分析通常不能综合考虑影响未来科研发展的情景因素,而实际决策支持需要综合不同的信息和方法形成综合分析模型。循证决策中的证据理论及综合分析思想恰好满足了复杂科研环境下决策支持的要求,特别是科研决策中对于准确、可靠、全面证据的需求,需要引入循证决策中证据评价的思维和方法来提升赖以决策的信息的质量,而综合分析也是做出决策的有力依据。另一方面,目前数字科研环境的成熟,为科技演化描述中融入各层面的数字对象,进而形成支持科研决策的循证情报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因此,循证分析方法的各种要素与科技演化分析的内容和目的是一致的,虽然不同的决策环境中具体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循证的思维过程是适用的,数据对象的深度处理,也为深入的循证统计分析提供了可能。

2.2 科技创新演化分析中的证据提取及选择标准

有别于以往完全依赖科学文献的分析方法,尝试从影响未来科技创新演化的互动因素出发,从科研创新各阶段涉及的文献信息中获取演化分析的证据基础。因此,在现有科技演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经济社会领域的研究、政策文献和科学数据等分析对象,从中提取面向科技决策的证据基础,这样可以大大拓展科技演化分析中的证据资源范围,进而构建支持科研决策的创新演化循证分析理论与方法。

影响循证决策效果的三个要素是:研究证据、可利用的资源以及政策的价值取向。因此,循证分析效用发挥的前提在于对研究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证据准备,确定数据纳入和剔除的标准,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严格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决策依据。

支持科研决策的科技创新演化分析,需要明确社会经济需求、政策环境、产品创新、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因此,作为循证分析证据的数据和资源的选择标准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如:在统一学科领域定义下,科研创新各阶段内涵外延的限定标准,在领域限定标准下可供分析的数据源的选择标准,数据或文献纳入和剔除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建立将提供有力的研究证据和可用资源,为以下的指标和方法设计奠定基础。

2.3 证据指标的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构建

在证据准备和选择完成后,最重要的是依据证据进行分析,包括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科技创新演化的规律性和科研创新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形成科研决策的判据。

2.3.1 科研创新各阶段的演化分析指标与方法设计科研创新中的社会经济需求、政策环境影响因素以及产品或工艺创新、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各阶段知识演化的现状或未来趋势的分析,需要特定的指标和方法,如各阶段的综合发展状态指标、基于领域知识特征的属性和内容的提取与分析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科学数据、科学文献、社会经济研究文献中提取领域共同的主题内容,分析属性划分后

的主题词的统计或关联特征,利用基于语义的知识网络揭示领域知识演化的特征。其中主题词统计或关联特征是对领域发展各阶段所体现的定量特征的描述,此外,还可以计算领域在科研创新各阶段的知识熵、概念确定性等方面的指标,找出知识演化的发展阶段的评价指标,作为科学演化定量分析的依据。基于语义的知识网络分析对表征知识的概念词和类属借用知识本体、分类体系等为语义不明确的概念词进行属性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语义的知识网络,进而利用定量的指标、方法揭示微观的领域知识结构演化、领域关键研究问题的演化、关键问题中知识关联的发展变化等。

2.3.2 系统关联机制的分析方法 通过科研创新各阶段的关联分析,揭示科技创新中知识演进的互动关系。这需要在科研创新各阶段知识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特定的关联构建机制,分析在创新系统整体的视角下,创新各阶段知识构成的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这里使用的方法如依据核心主题词在不同数据源的共现和间接关系形成创新网络,进而从创新网络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状况,来分析系统内部知识的发展演化过程。

2.3.3 基于判据指标的科技演化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借鉴循证分析中系统综述的方法,即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用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质量好的证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综合,得到定量的结果,以得出可靠的结论。依据上述方法得到的多因素指标,作为循证决策的定量判据,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判断创新发展的状况,挖掘以往科技创新发展中的空白点,尝试提出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方向。

3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上述过程和方法的实现,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如制定分析数据源的选择标准与证据评价标准、用于循证分析的文献和科学数据指标的设计、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以及其中涉及的数据特征的提取等。

基于知识本体的数据特征提取是将多种数据用于系统分析的基础,特别是将各种文献作为证据对象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要提取适用的数据特征。这里需要利用知识本体所规范的领域知识属性划分,对科学文献或数据的计量特征词进行自动的语义属性划分,或者对知识类别进行属性划分,进而利用基于语义的共现技术构造知识网络,形成循证分析的指标或论证基础。

用于循证分析的文献和科学数据指标的设计也是关键问题。要利用循证分析的方法揭示复杂科技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演化特征,需要定量分析领域演化的现有水平,对领域科技创新各阶段的研究进行定量综合,揭示某方面研究的不确定性,提出新的演化方向,这里的指标设计决定了分析结果的成败。另一方面,系统分析的技术对结论的可靠性同样至关重要,要对多来源数据结果进行定量合并进行统计分析,涉及检验纳入分析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效应合并值的假设检验和统计推断,以及结果敏感性分析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尝试。

此外,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分析也是本研究的一个挑战。对各层面知识网络及综合创新网络的分析,拟借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特征点和结构分析方法,进行特征的提取和演化关系揭示,进而形成定量分析指标。这里需要构建创新各阶段的知识网络以及整个创新系统构成的复杂创新网络,进而通过相似度的测度和演化特征的定量分析,如矩阵的向量距离测度、多维尺度分析以及包括关联性分析、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结构对等性分析等在内的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等,进一步形成循证分析的指标和论证依据。

4 总结与展望

在以上思路的指导下,本研究期望在如下方面有所突破:

首先,支持科研决策的科技创新演化理论的拓展。支持科研决策的演化理论以往仅以科学或技术系统的演化理论总结为出发点,本课题研究适应新时期科研环境的变化、科学决策思维的变化,引入基于创新活动过程的科学创新系统演化理论,作为演化分析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科研决策的需求。

其次,引入循证的情报研究方法。有别于以往仅从文献特征总结科学技术演化规律的研究,引入科学数据等分析对象,从循证的思维构建创新系统中科技创新演化发展状况的判据和分析方法,综合多种资源作为证据基础进行循证情报分析,是对情报研究方法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