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与口腔医学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护理与口腔医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诊室多
口腔病人大部分在门诊接受治疗。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为例,计有口外、牙体、牙周、矫形、正畸、特诊、儿科、预防、中医粘膜、急诊、种植等12个专业科室,4O个口腔治疗急诊室,共有口腔综合治疗机302台。
1.2器械手机用量大,消毒频率高
为治疗需要,需要消毒的小器械、手机量大,而且要求周转快,否则会延误治疗。在这方面与其它专科相比有其特殊性,采取每日从供应室一次取回消毒物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该院日门诊量平均达2450人次,每个病人均需要准备好经灭菌消毒的小器械及手机。因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部使用一次性器械,只有增加消毒频率,提高手机、器械使用的周转率,才能满足临床需要。根据测算,口腔门诊治疗一位患者,平均耗时30rain,并使用两支高速涡轮手机、一支低速手机。每消毒一批手机平均耗时30rain。
2口腔医院预防医学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2.1口腔器械及手机的消毒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高压蒸汽灭菌仍为目前最安全可靠的消毒方法。根据口腔专科需要消毒的物品量多、消毒频率高、周转快的特点,该院在实践中体会到,使用小型台式快速高压灭菌器安全、快速、可靠、方便。该院每个诊室一般安装1O台综合治疗机,每个患者用3支手机,则每一轮患者治疗完毕有3O支手机消毒,使用40L以下容积即可满足要求。
2.2建立消毒点
口腔专科所用物品的消毒若完全由中心供应室统一消毒,以该院为例,按平均每位病人用3支手机计算,每日共需消毒2450人次×3=7350支手机,既延长周转时间,而且也造成设备浪费,需要购买数量惊人的手机及器械,还容易造成保养和管理上的困难。所以,应结合单位的具体条件,建立几个消毒点,消毒点应距诊室尽可能近。以缩小消毒物品的传送距离。有条件者可按每科一个消毒点,也可考虑设立集中消毒点,相对集中的几个科室共用一个消毒室,分享消毒资源,也便于管理、检查。
2.3设专职消毒人员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必须高度重视消毒工作,不能一味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消毒工作。应设专人定岗、定编、定责。消毒室应有两人.可由一名护士和一名消毒员完成,但必须经过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4加强消毒管理必须严格管理、健全消毒制度及检查制度。每锅必须放置3点指示剂,并有详细操作记录。如为双层布包装,应加贴3M胶带,每台灭菌器每月必须有一次芽胞菌及细菌培养,并将检测结果报感染办公室。要定期及不定期地检查消毒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5一次性检查器的管理由供应室统一管理,各科护士长要把好关,严格检查三证,定期抽样作热源检测。对成箱的一次性检查器,使用前一律开箱检查,核对消毒日期,检查干燥情况,注意有无破损及混入杂物等。使用后的一次性检查器,必须按要求进行分检、浸泡消毒并毁形处理,绝对要防止这些使用过的检查器流失到院外。
2.6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
2.6.1坚持双消毒制对所有使用过的器械一律实行双消毒制,即先以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用水冲干净、擦干、上油后再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2.6.2分类包装消毒对于象充填器、刮匙、洁治器、剥离子等体积略大而坚固的器械,放入双层带格的布袋内,袋的一端封口,另一端折叠盖,包内备公用镊子一把。使用时将布袋放在治疗台上,打开折叠覆盖端,露出器械边缘,以公用镊取出所需器械。这样做既可保证无菌操作,又很方便。口腔器械、手机的消毒问题是一个严重而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卫生部门对口腔专科医院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
3影响预防医学护理科研的因素
3.1客观因素
3.1.1历史遗留因素自2O世纪5O年代起,我国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体,1983年才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95年本科护理人员才占0.26%。由此看来,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员的学历是以中专为主。受教育的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
3.1.2传统观念的影响权力、性别以及卫生保健机构的医疗化是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护理专业大多数是妇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习惯上,护理从属于医疗,医疗占主导地位,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因此,护理工作平凡、琐碎,使护理工作人员难以走出自身工作的圈子去搞科研。
3.1.3护理科研的资源不足护理科研需要人力、时间、信息、辅助设备及经费等条件的支持。现在大部分图书馆的藏书中,属护理专业的藏书不多,没有提供足够的护理信息资源,临床护理水平难以提高。
3.2主观因素
3.2.1护理科研人才素质不高,知识水平偏低从事临床-.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中专毕业的中青年护士,在中专的教育中缺乏科研素质的培养。对于护理科研涉及的知识如科研设计方法、研究的范围、如何选题、文献检索、临床资料的收集方法、科研论文结构以及书写方法等,掌握得很少,从而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另外,外语水平普遍偏低,较难获取国外先进护理信息。临床上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年资高、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科研理论知识,而年轻的大专、本科毕业生,虽然有科研理论知识,但又缺乏临床实践,从而造成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3.2.2缺乏科研意识现实中大部分护士把护理工作当成一种职业而不是一门专业。护士在工作中,只有机械地发药、打针、执行医嘱,只考虑怎样做而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科研的动意。对临床上的疑难问题没有养成收集统计、分析资料的习惯和方法,造成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搞科研难而缺乏信心。
3.2.3人才使用不当和缺乏必要的支持护理人员不论技术职称和工作能力高低,都从事一样的工作,无法分出专业技术层次,既造成人才的浪费,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临床上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按职上岗。护理人员不分层次都是做同样的工作,由于单调、重复的工作限制了护理人员发挥创意的空间,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学历高的护士认为自己无用武之地,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如此,在工作上没有积极性去搞科研。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研的重要因素。领导重视科研,在资金、时间、辅助设备和科室的合作精神上都会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如果临床一线领导对护理科研认识不足,也没有一定的科研要求,没有相应的科研组织管理,护理科研就难以开展。
4对策
4.1树立科学思维,强化科研意识
4.1.1转变思想,开拓评判性思维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的观念,从平凡的工作中,认真细心地观察和不断收集资料,通过临床实践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把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方面,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
4.1.2强化信息意识和预防医学知识培养信息意识、获取和运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进行护理科研的前提,在临床上发现有问题需要通过探讨解决时,要确定此问题有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就要通过信息来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归纳、总结,收集好工作中的护理信息,以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广泛收集资料、积累信息并运用信息。医疗上开展新的项目时,护士应学会从迅速发展的医疗中寻找相应的护理研究课题,如开展专科护理的系列研究,使医护发展的差距减少,提高护理科研的层次,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4.1.3培养科研“灵感”临床平凡的工作中,随时都会有科研的“灵感”,如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问题通过探讨解决,并确定此问题有研究的价值时,即应着手研究,并不一定要等待条件成熟后才动手。如通过护理查房寻找护理问题,然后针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品质改善的方法去解决,从中找出护理科研的“灵感”,捕捉科研题材。
4.2提高口腔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4.2.1提高临床护士的学历层次,开展护理专业再教育提高口腔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教育要先行,临床护士可以通过上护理夜大、自学或由单位选派有能力的护理骨干去深造来改善临床护士的学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从而保证护理队伍有较高的群体素质。护理部应抓好继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护士提供各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临床上可以按各类护理人员教育的要求进行培训,如护师、主管护师以上人员,重点以现代护理学科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培训,培养这类护理人员成为科研型、实用型、管理型的人才。
4.2.2掌握科研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体科研素质护理科研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广,临床护理要全面掌握科研相关的知识,可有计划地邀请有关专家,讲授科研设计、卫生统计、文献检索、科研论文书写等知识,同时开展经验交流,进行模拟科研设计、召开科研立题报告会、护理信息交流会等普及科研知识的方法,培养出想做、肯做、会做、能做的科研护理人才。
篇2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实训;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学习成绩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3级口腔护理2个班级各20人,2014级3各班级各20人,2015各班级各20人,共180人。2.研究方法:每班随机抽取20名学生,随机平分成2组,其中一组定为Ⅰ组,作为实验组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应数量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医护一体化”实训教学;另外一组作为对照定为Ⅱ组,以传统方式单独进行实训教学。在授课教师、教学项目、教学时间相同的前提下,对“龋病充填治疗的护理配合”、“根管充填的护理配合”、“牙拔除术的护理配合”、“印模和模型技术”四项内容进行“医护一体化”实训教学的对比研究,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核和技能测试成绩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
三、讨论
口腔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护理方向性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四手操作”技术能力。而“四手操作”技术的核心是医、护的协调配合,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临床护士培训,都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以求口腔专科护士进入工作岗位后,能与临床医生默契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本项研究通过对四项内容的理论考核和技能测试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医护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Ⅰ组成绩优于对照组Ⅱ组,其中理论成绩提高6.72%,技能提高较显著达到19.72%。原因在于:本专业强调的是椅旁护理和医护的协调配合能力,需要模拟临床诊疗情境进行教学。在部分强调医护配合操作的实训课教学中,引入“医护一体化实训”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四手操作”培训的目的,达到与医生默契配合的效果。因为口腔护理专业学生与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所接受的口腔教育既有关联又有显著区别。以往的口腔护理实训教学都是以独立的行政班为单位进行的,即参与实训的主体都是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因而学生不能体会临床工作的真实情境,缺乏与医生配合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对职业身份认知不明确,团队意识不强。此项研究打破了学科界限,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引领,实现不同专业联合教学,在临床诊疗情境下,口腔护理和口腔医学两个专业在完成各自的实训要求之外,又达到了“四手操作”协同配合的训练效果。使学生充分体会口腔临床工作医护配合的重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岗位需求。同时,由于口腔护理专业操作性较强,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必须依赖于操作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在“医护一体化实训”模式指导下,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理解,间接地提高了理论考核成绩,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3
关键词:老年牙周炎患者;综合护理;影响效果
牙周炎为一种口腔疾病,主要症状是牙周膜、牙龈、牙骨质、牙槽骨出现慢性感染,因为龈下微生态的特点,使牙龈下产生了大量的病菌,使牙周出现炎性的破坏。牙周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造成牙齿的丧失[1]。该疾病主要的症状为出血、牙槽骨的吸收、形成牙周袋、咀嚼无力,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受到较大的痛苦,所以需要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1例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1例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实验组57例(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龄54~81岁,平均(66.9±5.3)岁。对照组44例(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56~83岁,平均(37.3±5.6)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在治疗前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说出疑惑的问题,护理人员耐心详细的对其解答[2]。并告知患者在治疗中需要其良好的配合,若配合的好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轻病痛。很多老年患者并不能较好的理解治疗方法而导致惧怕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对这类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具体操作演示,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消除。
1.2.2健康教育知识 牙周炎的患者在口腔的卫生知识方面步态了解,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复发,要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患者在候诊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就要将口腔保健的手册发放给患者,并给予口头上的知识宣教[3]。还可以在牙齿模型上给予正确刷牙的示范,使患者保证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口腔保持良好的卫生情况。护理人员还要对牙周炎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并在电脑上进行临床录像和照片的播放,使患者清楚认识到刷牙不彻底对牙周产生的危害。
1.2.3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在刷牙方面,三餐后可以立即刷牙,既能使口气保持清新,还可以将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及时清除,避免对细菌进行营养的提供[4]。每次刷牙保持2min,进行上下的刷牙方式,使牙龈得到保护,刷牙过程中还要对后牙和前牙内侧进行清洗,避免牙石的形成。
1.2.4饮食护理 要求患者保持清淡营养的饮食,对于新鲜蔬果要尽量多的摄取一些,避免食用过酸、过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在患病期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禁止抽烟喝酒。多饮用米汤等流质食物。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都得到一定的护理效果,实验组57例患者,41例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44例患者,21例护理显效,16例护理有效,7例护理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4.1%。两组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中若出现大量的螺旋体和牙龈类的杆菌繁殖就会恶化牙龈中的环境,使牙龈炎和牙周炎的病症较重,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出现牙周袋,从而吸收牙槽骨,严重者还会有牙齿松动的现象。由此说明必须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彻底有效的治疗,否则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会出现较大的疼痛以及心理上的恐惧,所以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并对增加口腔的相关知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首先护理人员仔细解答患者困惑的问题,并消除其心中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和紧张,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避免患者心率过快和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并通过健康手册的发放和牙齿模型实际操作,使患者能够对口腔知识进行相应的了解。口腔护理中,护理人员严格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与时间,既可以使患者的牙齿得到良好的清洁,从而避免牙龈受到进一步的伤害。通过综合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的总有效率仅为84.1%。由此说明综合护理不仅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对老年牙周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够使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宇,侯玮,陈薇,等.北京市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3,15(01):162-163.
[2]韩晓兰,颜雨春,陶小珍,等.对290例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2012,11(09):102-103.
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口腔门诊;患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8-01
口腔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口腔护理知识,能够给予患者优质的照顾。而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口腔门诊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口腔门诊的质量。就如何提高口腔优质护理服务总结以下几点:
1 提高口腔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护理在口腔医学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增强对口腔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1.1 口腔护理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性
1.1.1 口腔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就诊的全过程,从病人的分诊、导诊、助疗到诊后的健康指导,实行全程护理服务[1]。
1.1.2 口腔护理工作专科特性强,护理人员除需掌握普通的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以外,还需掌握口腔专科基础理论以及口腔专科护理技能,才能与医生密切协作,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1.1.3 口腔诊疗工作中医护配合密切,在口腔疾患的诊治中,护士不但要保证治疗所用的器械、药物、设备、材料到位,更需与医师配合默契,保证材料、药物、器械的准确、平稳、快速的传递。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及生理、精神状况,从而为口腔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1.1.4 口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型,口腔疾患的各项治疗操作均在口腔内完成,病人流量大,仪器、器械使用频繁,许多精细、价格昂贵的牙科器械和材料的消毒灭菌受到一定的限制,病原体可经医护人员的手、空气、污染后溅出的碎屑、污染的诊疗环境进行传播,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造成医院内感染。因此,口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渗透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1.2 建立专业的技术操作规程及专业知识考核制度
专业化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口腔护理的专业化要求程度高,容易发生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因此做好口腔科的消毒隔离管理非常重要。
1.2.1 重视对口腔护理用具的消毒管理:口腔科设有独立的消毒室,在使用传统的清洗消毒的基础上引进先进清洗机器,如应用超声震荡清洗机中对器械进行清洗,可以将器械的细小部位和难于清洗的部位清洗干净,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1.2.2 对小手术器械及种植手术器械的消毒:根据口腔护理手术的需要,将器械进行分类打包,并将消毒的时间进行标记,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1.2.3 一次性物品的分类处理:在口腔手术之后,将器械中的针头、刀片等尖锐的物品放在有标记的污物器内,将一次性使用的治疗盘放在黄色的污物袋里,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做好回收记录。
1.2.4 综合治疗椅的消毒:综合治疗椅每天都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擦拭处理。在操作中,与医生、患者直接接触的器械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消毒,间接接触的器械要及时用金属铝薄纸进行包裹,按规定更新。
1.2.5 器械设备实现专门化管理:口腔治疗器械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器械的使用问题,并进行妥善维护,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1.2.6 定期、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和技术操作技能的考核,建立奖励机制以提高口腔护理优质服务水平。
1.3 随着口腔科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口腔护理人员也需要在护理实践中运用新的观念与新的理论。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也不断向前发展。但目前我们对口腔护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口腔护理评估标准及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研究还十分有限。尽管国内学者目前对口腔护理方法研究较多,但还存在着口腔护理方法单一,新方法临床应用较少的现象。国外则注重口腔护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研究。口腔护理的实施和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证据支持,建议在工作中运用循证医学观点,开展口腔护理干预;加强培训,多了解新的口腔护理理论和方法;
2 时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视患者为亲人
2.1 口腔门诊分诊工作的优质服务
2.1.1 候诊环境的优质性: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医院环境的营造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将候诊区与诊疗区分开,避免候诊的患者受到诊疗室机器噪音的影响增加烦躁紧张的情绪。同时候诊大厅要保证干净整洁,摆放些绿色的植物,以便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2.1.2 分诊的优质性:分诊台护士需要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种工作。同时分诊护士需要具有多年的本科室工作经验,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并熟悉掌握当日科室医生的出诊情况。
2.1.3 分诊叫号系统优质性:护士将患者的详细就诊资料输入分诊台的微机中,这样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妥善的安排,进而大幅度缩短患者的看病候诊时间。
2.1.4 健康教育优质性:在候诊区设置口腔健康橱窗以及教育专栏,定期播放专题讲座。同时护士向候诊患者发放有关口腔健康的健康教育手册,并按时更新宣传栏的健康教育资料,方便患者的阅读,最大限度的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2.2 口腔门诊就诊护理的优质服务
2.2.1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尽可能保证诊疗室安静、舒适。对诊疗室的各个功能区贴上醒目的标志,并将详细的收费标准张贴在墙上,方便患者及家属的查询。
2.2.2 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这句话充分说明牙疼“疼”的程度,患者在进行牙科诊治的过程中,疼痛常常是阵发性的,疼痛定位不准,遇冷热刺激会加重病情,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够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及安慰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恐惧感,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2.3 广泛征求患者的意见:可以通过发放与收集“征求意见卡片”等形式,了解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与患者的满意程度。另外,还应建立医患交流平台,方便患者对病情进行详细的咨询。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在口腔门诊护理中运用优质性护理模式,每名医护人员通过长期的学习与不断的积累,逐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将优质性护理牢记在心中,贯穿在口腔护理的全过程中,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推动口腔门诊的护理工作,口腔门诊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始终坚持“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宗旨[3],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服务思想,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在口腔门诊诊疗中享受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佛容,主编。《口腔护理学》第二版,2009,05
篇5
关键词:药物;口腔护理;牙周炎;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口腔保健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口腔清洁等等,针对口腔疾病的治疗其要求也不断上升,进行口腔护理的方式、工具、护理液等应用和研发日益多样化,但口腔受口腔湿度、温度、食物残渣,以及微生物等造成细菌繁殖,口腔中存留着大量细菌,导致口腔有更多感染性细菌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龋病等,此类疾病对口腔护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特别是牙周炎疾病患者。针对此疾病的治疗,其基本治疗方式则为给予局部基础治疗,但较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为局部用药。目前,各学者为了预防抗生素所带来的各种缺点,全心力研发口腔护理药物,在医院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疾病有效药物。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68例牙周炎患者(168颗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如X线片等等,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口腔医学》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6例(56颗牙)。A组中包含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2.31±1.24)岁;B组中包含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33~58岁,平均年龄(43.01±1.21)岁;C组中包含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32.5~57岁,平均年龄(43.24±1.19)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药物进行口腔护理,B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棒药物进行口腔护理,C组患者给予碘甘油药物进行口腔护理。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处理后,将患牙隔湿,牙周和牙龈使用干棉球擦拭干。A组,用注射器轻轻插入到牙周袋底部,缓慢将药物注入到牙周袋边缘,看到有药物溢出为止。B组,把准备好的甲硝唑棒分为3 mm长的小段,用镊子将甲硝唑棒夹至牙周袋袋底放置。C组,把探针上蘸取碘甘油药液,把药液流入到牙周袋中。1次/w,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指标判定 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各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体征指数,包含PLI、AL、PD、SBI等指标,并做好记录;本研究中所涉及到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同时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PDL、PD、AL、SBI指标状况,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医学界中已将牙周炎疾病确定为继心血管、癌症疾病之后,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第三大杀手,且此疾病是导致成年人丧失牙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若不及时接受有效诊断和治疗,则会加大患牙拔出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我国牙周炎疾病发病率和蛀牙发病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要高。牙周炎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始动因子为牙菌斑,而临床治疗牙周炎疾病基本方法是将牙菌斑去除。临床主要采用机械性超声波震荡进行洁齿以及根面平整术去除牙菌斑[2],但因为牙周袋类型、深度、根分叉等,以及根面凹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此疾病的基础治疗疗效不理想,所以,在治疗牙周炎上给予协助治疗方式则有必要性,可使牙周炎疾病治疗疗效有明显性提升。而辅助药物治疗则首选为抗生素。通过测定各抗生素对牙周炎疾病疑似致病菌抗菌性状况,得到抗菌活性较高的为四环素类药物,可抑制组织胶原酶,附在牙体硬组织上,将药物疗效缓慢释放[3],因此,此类药物成为在牙周炎疾病治疗上的首选药物之一。牙周炎疾病给予基础的局部治疗,可消退牙龈红肿,让牙周袋溢脓和出血状况得到缓解或消失。本研究中A组所使用的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含有半合成四环素成分,有研究报告表明,此药物浓度在0.1 ug/ml时可很好的抑制牙周病菌微生物。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
综上,临床中,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选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药物,此药物可使患者各临床指标得到更好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陈健芬,于志强,费凡,等.纯天然矿物质-碧玺负离子及其在口腔产品中的效能研究[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4,24(1):8-14.
篇6
本研究旨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5年制英语本科生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医学各专业在临床课教学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
口腔护理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问卷调查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口腔颌面部解剖与生理,牙体、牙周、及颌面部组织病的基本理论,从而运用临床护理程序,对其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method是根据PBL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学科教师实际教学过程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
全日制五年英语护理本科生10级与11级,采用统一培养方案培养。10级37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11级为实验组,三个班共计93人,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2研究方法
2.1教学实施
通过网络平台,提前一周将授课PPT课件发给班级,学生了解讲课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图书馆专业工具书、网络熟悉课程的概述、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操作过程。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典型病例对难点、重点、不理解的内容重点讲授。
2.2采集典型病例
选择在我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中典型病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为例,患者表现颌面部肿胀、畏寒、发热,如累及咀嚼肌引起张口受限;播散至眶下间隙,引起视力受损;累及喉头,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三凹征”。逐一留存患者上述表现图片。在治疗上,脓肿形成后采用脓肿切开术,录制脓肿切开术的操作过程。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病因为下颌智齿冠周炎,患者由于下颌骨退化,无萌出空间,智齿萌出受阻,甚至倒伏。收集患者X线片,用于向学生讲授无法萌出、萌出不全、倒伏的智齿。制作PPT课件时,将上述资料导入,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生结合临床表现及真实的图片、X线片,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掌握,增加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评估
2.3.1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考同一难度系数的考卷进行考核,其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2.3.2问卷调查
从课堂信息反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设计问卷,共提出12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的为两个,需填报“是”或者“否”。
2.4问卷的统计学分析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运用x2检验;问卷调查按照每个问题的打分分别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出题,考题来于我院教学办公室的口腔护理学试题库试题。考题的难度系数相同,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2010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8.00±7.71。2011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4.11±2.93。两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在2011级英语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导入病例的教学法。经过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结果显示(88.00±7.71vs94.11±2.93)。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有益于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师生交流增加、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口腔消毒灭菌方法等方面,以病例导入到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和传统教学法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掌握口腔感染传播途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在学生学习的地点是学校,未进入临床实践,故对实际操作技能不完全掌握。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有模拟临床情景,具有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牙周炎;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牙周炎是一种日常生活常见的慢性炎症,主要病因是牙周的支持组织在局部因素的作用下发炎。患者多在35岁以后发病,若牙龈发炎而未得到及时的诊治,那么炎性因子可由牙龈向更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进而发展成为我们熟知的牙周炎。由于该病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所以容易被我们忽视,后期有症状时病情已发展到较严重的地步,全面治疗往往需要拔除牙齿[1]。因而我们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患者的就诊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者随机选取50例志愿者,对他们采用优质的口腔护理,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54.7±1.2)岁;其中男性患者的体质量为68~86kg,平均体质量为(76.54±3.63)kg,女性患者的体质量为59~78kg,平均体质量为(67.43±2.56)kg。经分析,两组患者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1.2方法:发展到今天,口腔护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刷牙和洗牙,护理方法有了更多的延伸。1.2.1口腔清洁技术:时下流行且有效的口腔清洁方法较多,常用的有:①一次性清洁刷:要做到以无菌为主要原则,首先就得有用一次性用具的习惯。使用一次性用具并不是不环保,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人与人之间的病菌传播。首先使用的口腔护理用具是清洁刷,刷子既灵活由有韧性,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彻底的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在一次性刷子的选择方面可以考虑优先使用耐磨和不易黏附的新型聚合纤维制成的刷子,价格在患者容易接受的范围内,可以大面积临床推广。②医用漱口水:漱口水在家庭中的使用越来越多,这里强调的医用漱口水的不同在于灭菌作用更强,持续抑菌时间更长,而且不良反应小,临床上尚未出现合理使用下的中毒事件。临床使用的漱口水大多为碱性液,pH在7.4~8.5。对于在医院重症监护的患者,前面已经叙述,口腔的护理十分重要,但以前的护理着重于对口腔进行清洁刷洗,持续时间不长,还会产生因多次刷洗而造成的口腔黏膜破损的情况。使用漱口水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对于昏迷患者不能自主漱口可以采用喷雾剂的形式,测试结果显示,细菌增生得到有效抑制。③震动电动牙刷:人们虽然每天刷牙,但对牙齿的清洁仍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其实仅达到60%左右。运动牙刷的最大优势就是它能够更加彻底的清洁口腔,其刷头可以1周随意转动,有些牙刷还安装有舌苔护理面,利用协助护理口腔。牙刷有超生震动装置,可以清扫掉一般牙刷不宜发现的牙龈和牙间隙里的食物残渣,比普通牙刷更加有效率,相比之下价格较高[3],但质量有保障,适合对口腔清洁要求高的人群。④嚼口香糖法:我们经常可以在大街上看见嚼口香糖的行人,有的是为了清新口气,有的是想让自己显得轻松一点,有的是为了锻炼咬肌,有的或许只是因为一个人无聊,原因很多样化,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样做后,的确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作用。有的口香糖里含有薄荷等碱性物质,可以轻微抑制细菌生长,另外,口香糖的黏性也对清洁口腔有很大帮助,口腔细菌一般吸附力不强,在口香糖或木糖醇的黏附作用下,很容易从口腔脱离,而被黏在口香糖上,待10min左右,就可以吐出口香糖,而我们的口腔就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清洁。1.2.2口腔护理的常用药物:适量用药,掌握好药物的适应证也可以有效防治牙周炎:①西医用药:口腔护理西医用药多为抗菌药物,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和西吡氯铵含漱液,此两种药物均为抗菌抑菌药,抗菌谱广,使用简单,抑菌时间长,能够清新口气,适用于牙周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甲硝唑还可以抑制厌氧菌的生长,以上药物均为外用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自行购买[4]。另外一些强效的抗生素可以抑制全身细菌生长,也可以当作护理口腔的一方面,在术后患者的感染预防中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其可以产生耐药性,所以多为处方药,只有符合要求的医师才可以开具。②中医用药: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常见的口腔炎,牙龈肿痛等在中医的理论里可以归为肝火旺盛,阳气过重的表现,有口气也可以当作上火的一种表现,中医不同于西医之处在于,其寻求从根本上除病,若是口腔炎,西医进过分析会得出患者口腔有感染的结论,进而使用抗菌药,而中医会分析患者为何更能会口腔感染,可能是肝功不佳,代谢出现异常,因此中医会开具调理肝肾的药物,从源头解决口腔问题,调节各脏器功能,药物的作用是一级级出现的,最后才会在患者就诊时的主诉上表现出来,这也是中药起效慢的原因之一。常见的用于口腔护理的中成药如口腔溃疡散,冰硼散,口腔炎喷雾剂等,其成分多样,如蒲公英,蜂房,忍冬藤,白矾,冰片等,几种药的药理作用相互辅助,达到调理平衡的目的。③其他:另外有研究者将5%的浓盐水用注射器伸入咽部直接注射的方法清洁咽喉,经统计分析,此法有效,可以促进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患者排痰,另有杀菌抑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浓盐水的配置一定要遵循无菌原则,过期盐水不可重复使用,采用的注射器同样每次需要更换,若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则每次必须按照医疗器械消毒规范对玻璃注射器进行消毒灭菌,坚持规范操作,可有效改善病情,延缓病情发展。
2结果
实验者采用了上述方法中的几种定时为志愿者清洁牙齿,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志愿者们的牙齿污染程度平均比对照人群低18.36%,研究者的无菌意识也很重要,遵守无菌操作的术者,其患者的感染率平均低40个百分点。实验中观察志愿者的依从性,以及记录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判断患者的感染率和感染情况,实验组严格采用了上述的感染防控措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严格或完全采用防控措施的观察组,见表1和表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口腔护理医学作为一科专门医学,相对于内外科而言,仍是一项较新的学科,发展至今离不开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其中最为基础的口腔护理近几年也在不断发展,口腔护理工作是关乎生命质量的重要课题,其外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5]。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口腔医学在朝着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大致可分为三项,即口腔护理仪器的全自动化,口腔护理药物的高效和低不良反应,及口腔护理方法的细致和多样化。更多的新型药物会被开发出来,使用新材料制作的医疗器械也会逐渐投入使用[6]。在未来世界,科技的进步仍然会引导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技术的完善和健全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牙周炎是一种日常生活常见的慢性炎症,主要病因是牙周的支持组织在局部因素的作用下发炎。患者多在35岁以后发病,若牙龈发炎而未得到及时的诊治,那么炎性因子可由牙龈向更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进而发展成为我们熟知的牙周炎。由于该病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所以容易被我们忽视,后期有症状时病情已发展到较严重的地步,全面治疗往往需要拔除牙齿。因而我们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患者的就诊意识。我们应当在加强口腔的清洁技术的同时,注重提升我们的服务对象的医疗素质,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偏远地区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他们更需要我们的主动科普,从一点一滴做起,来护理口腔,清洁牙齿,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在这个科技为主导的世纪,人文关怀更显得尤为重要,已经有不止一条的消息报告,患者的恢复与心理状态有关,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痛有切身的体会,医患双方相互理解,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做到细心和耐心,对老年、智力低下患者或其他护理困难的情况下,仍不忘一名医护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关心爱护患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4-69.
[2]SamuelJ.Ford.Theimportanceandprovisionoforalhygieneins-urgicalpatients[J].IntJSurg,2008,6(5):418-419.
[3]少梅,王荣梅,张海燕.护理人员对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认识状况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A):13-15.
[4]会萍,赵晓丽.注射式负压吸引法用于口腔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2):9.
[5]书琴.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80-81.
篇8
【关键词】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颌骨骨折多发生于交通事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颌骨是人体面部较突出的部分,故其在外伤发生后出现骨折的情况时有发生。骨折发生后常有肿胀、疼痛、麻木、出血、咬颌关系紊乱,影响口腔功能导致张口受限等临床表现,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70例,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0例,男47例,女23例,年龄3~60岁,骨折的原因全部为交通意外伤,骨折类型为上颌骨骨折45 例,下颌骨骨折21例,上下颌骨均有骨折 4 例,均在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加牙弓夹板固定术,其中1例行气管切开,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加强心理护理颌骨骨折发生后,常出现面部畸形,口腔黏膜损伤,进食困难,甚至会明显损害面容,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继而对生活丧失信心。护士首先要主动接触患者,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患者,了解其心理需求,及时与家属联系给患者更多关注,保护和尊重患者隐私,以康复患者现身说教的方法增强其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2.2术前准备术前3 d指导患者使用复方氯已啶漱口液漱口,术区常规备皮,术晨禁食水,其他术前准备同外科护理。
3术后护理
3.1全麻患者按全麻护理常规护理
3.2呼吸道护理患者由于颌骨骨折易导致口底、舌根部水肿,全麻气管插管后导致喉头水肿,如处理不及时出现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时吸出痰液。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患者颌面部肿胀、张口受限、咬合不良、术后感染、不良愈合等并发症[1],故返回病房后应给予心电监护,并注意口腔内伤口渗血情况,术中用拉钩拉开两侧唇角致使口唇破溃的占90%,遵医嘱用金霉素眼膏涂抹患处,保持创口干燥,如果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4饮食护理根据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特殊性,对饮食质量和种类也有特殊要求[2]。颌骨骨折患者常由于张口受限,局部伤口疼痛等原因,不能咀嚼食物,特别是做牙弓夹板固定者,食物只能从牙间隙吸入,为了促进伤口的愈合,要特别重视食物的调制,全麻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温凉流质饮食5~7 d,如鸡蛋汤、肉汤、水果汁、鱼汤等加速组织速度,增加机体抵抗力[3]。以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流质、半流质、软食或普食等。
3.5口腔护理由于患者缺乏正常咬合功能,口腔的机械
性自洁作用减弱,特别是颌间结扎固定后患者,污物更易积存滞留,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起污染,影响骨折愈合。清洁口腔可减少口内致病菌,降低口腔异味,促进伤口愈合[4],所有的患者我们均采用口腔冲洗法,需2人操作,一人用一次性注射器吸漱口液注入患者口腔,一人用吸引器将吸引管伸入患者口腔吸出液体,2人同时操作,吸引器压力不宜超过0.04千帕,动作轻柔,重复操作3~5次。
3.6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颌骨骨折固定时间长短应根据骨折类型、受伤程度、患者年龄等因素决定,一般为4~6周,颌间牵引4周后教育患者开始活动练习张口,张口度以达到三横指为正常,避免发生颞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及骨质疏松。教育患者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硬的食物,定期来院复查。
参考文献
1印德明.下颌骨骨折治疗的近期并发症分析.口腔医学,2003,23(4):251.
2赵佛容.口腔护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84.
篇9
[关键词] 颈深间隙;感染;纵隔脓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6-0142-03
[Abstract] A report of one case of severe dental deep neck space abscess complicated with extensive mediastinal abscess, after operation and nursing discharge. Early tracheotomy, ensure the ventilation fun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oral care and twice airway management; assessment and preparation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neck and chest incision drainage of pus preoperative, monitoring sign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ound and drainage management;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antibiotic input, ensure the stable blood drug level;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Key words] Cervical fascial spaces;Infection;Mediastinal abscess;Nursing care
颌面间隙感染可由牙源性感染引起。由于解剖结构上的原因,颌面间隙感染后往往不局限于单个间隙,而是向邻近组织和间隙扩散,向上扩散可引起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严重时导致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向下引起口底及颈部多间隙感染,甚至纵隔脓肿、肺脓肿等[1-3]。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科近期收治了1例重症牙源性颈深间隙广泛感染合并纵隔脓肿的患者,经多科室综合处理,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1岁,10余天前出现持续右侧牙痛,右下颌肿痛,于外院抗炎治疗后牙痛缓解。7 d前再次出现右侧颌下区肿痛,逐渐发展至颏下区、右颈部,伴咽痛、张口受限、发热寒战;1 d前出现通气不畅,外院CT显示颈部及上纵隔脓肿,遂来我院急诊就诊。入院时患者张口受限明显,查体舌下区红肿,咽后壁轻度充血,右侧颌下区、颏下区、颈部可及质地略硬肿块,压痛,皮温高。颈部彩超显示甲状腺与颈前肌肉之间片状混合回声,向上与口腔相连,右侧颌下腺较左侧肿胀,颈前软组织间隙内脓肿形成伴多发气体。实验室检查示血中WBC 26.3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3.5%。入院第2天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加重,出现端坐位呼吸,复查CT显示“颈部咽旁间隙及上纵隔广泛积气”。为预防气道梗阻并引流脓液,遂于入院后第3天全麻下行“气管切开及颈部探查术”,术中自口底及气管旁颈深间隙吸出黄色脓液约100 mL,留置负压引流一根,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转入ICU继续抗感染及脓液引流等治疗。术后患者腋温持续较高,给予物理降温等措施后仍维持在37.4℃~37.9℃,血液WBC维持在(13.48~17.24)×109/L,颈部膨隆,触之较硬。术后第4天复查CT显示颈深部广泛脓肿形成,范围较前扩大,脓液包绕颈部大血管。多科联合会诊后决定二次手术,全麻下行“联合入路颈深间隙脓肿,口底蜂窝组织炎及脓肿,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多处充分切开排脓,留置颈部T形引流管及纵隔引流管。术后严密监测各项感染征象,加强气道管理,预防继发肺炎,应用泰能、注射用万古霉素及奥硝唑联合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于二次手术后第5天拔除各引流管,转出ICU,第21天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保障通气功能
由于口底颌周有多个间隙且彼此相通,急性感染发生后引发的症状和并发症是非常严重的。局部肿胀压迫周围组织的神经末梢时,将引发剧烈的疼痛,炎性水肿会使局部组织肿胀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4]。当患者呼吸受限时,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并预防气道梗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本例患者因通气不畅就诊,入院后严密观察呼吸功能;入院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积极给予吸氧,并监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平卧不能呼吸时协助取端坐位。未行气管切开前,在床旁备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用物,以备紧急情况下开放气道。入院第3天顺利行气管切开术,未发生缺氧、窒息等并发症。气管切开后,患者痰液及口鼻腔分泌物较多。口咽部细菌的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5],因此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每小时至少需2次气道内或口鼻腔内吸痰。②每4~6小时用气囊压力表测压,保持气切导管气囊压力在22~30 cm H2O,有效封闭气道,防止口腔分泌物下移。③每日2次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再次感染。患者入院时CT显示肺部有炎症,气管切开后除药物治疗外,给予翻身扣背,每日一次振动排痰仪治疗,辅助肺部分泌物的排出。
2.2 围手术期护理
2.2.1 术前评估 广泛切开引流是成功治疗颌面间隙及颈深间隙感染的关键之一[3]。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经常引流不畅,造成引流不彻底,延长疗程,尤其是对于有产气杆菌感染产生大量气体存在时的脓腔尤为显著[6]。切开引流的范围、时机及手术入路的方式需要慎重评估与选择。本例患者首次切开引流范围为口底及颈深气管旁间隙,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纵隔脓肿采取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方案。术后患者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颈深部脓肿范围扩大,上至翼额间隙,经鼻咽旁、气管前,及上纵隔,脓液包绕椎动脉。患者脓肿范围大,涉及多科室;脓液包绕颈部大血管,有腐蚀血管壁引起大出血可能;曾有颈部蜂窝组织炎导致大出血的案例报道[7]。对于颌面间隙感染引起的颈部多间隙及纵隔广泛感染,多学科密切合作可提高生存率[8]。针对患者情况,立即组织口腔科、耳鼻喉科、胸外科、骨科及ICU多科室会诊,决定尽快二次手术,多科室联合下多入路切开排脓。术前协助医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中对患者口底、颈深部、锁骨上窝及纵隔内广泛切开排脓、消毒、止血,并放置引流管后将其转回ICU继续治疗。
2.2.2 术后护理 ①感染征象的监测 体温与血液WBC数值可间接反映机体内的感染及炎症。术后监测患者体温与血液WBC变化,可间接了解其体内感染控制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术后每日4次测量体温,每日1次查血液WBC值,并观察体温及血液WBC值的动态变化趋势。患者首次切开排脓术后当天体温最高38.5℃,给予持续化学冰袋及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后,多日来仍维持在37.4℃~37.9℃;术后血液WBC数值多日来维持在(13.48~17.24)×109/L。术后第4天,复查CT显示颈部广泛脓肿形成,范围扩大。术后第6天行二次手术。二次术后患者体温由37.8℃逐渐降至36.7℃,血液WBC 值由最高12.00×109/L降至9.52×109/L,转出ICU。②创面管理 术后颈部伤口以无菌敷料覆盖。严密观察敷料渗出量及性状,尤其是观察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早期渗出多时,及时行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换药时注意保护伤口内放置的引流条,勿牵拉引流条,保证引流条头端位置不变。每日观察颈部肿胀情况及触感,肿胀加重或触之变硬及时报告医生。患者住单间病室,减少人员流动,预防伤口的继发感染。③引流管护理 患者首次手术可见颈深间隙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留置负压引流管一根。负压引流对促进创面恢复,特别是在慢性创面愈合上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持续的负压引流,可持续将脓液排出体外,稀释病原菌,降低毒力,局部清洁后细菌无生存环境,肿胀疼痛等症状也会明显减轻,且可缩短病程、促进康复[9]。有报道显示负压引流可增加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对创面的愈合有显著作用[10]。二次手术为增加引流效果,于颈前部间隙内放置T形引流管,气管旁间隙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管是术后排出脓液及分泌物的重要通道,引流液性状可反映伤口内感染及出血情况。术后每2小时挤捏引流管,避免堵塞;保持负压引流管负压状态,以达到有效吸引;防止管路打折受压。负压手雷固定低于颈部伤口的位置;进行翻身等护理治疗操作时,避免牵拉以防其位置变动或脱出。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引流液性状及量,首次术后负压引流管引流液为脓血性,量少,及时报告医生。二次手术后引流液为血性液,并逐日减少,于术后第5天拔除颈部T形引流管。
牙源性或颈深部感染如在纵隔内扩散,可引起下行性急性纵隔炎,临床上发生率低,但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引流脓液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11]。患者右上纵隔脓肿切开后排出黄白色稀薄脓液80 mL,术中予充分冲洗后留置纵隔上、下引流管,接单联水封瓶。术后每2小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保持水封瓶位置低于胸部平面,保证引流管末端位于液面以下,断开时夹闭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患者二次术后第1天引流液均为淡血性,分别为120 mL、150 mL;术后第2天引流液为浆性,分别为10 mL、20 mL;于术后第5天顺利拔除引流管。
2.3 抗生素的使用
抗感染治疗是成功治疗颌面间隙及颈深间隙感染的另一关键措施[3]。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 间隙感染)常见致病菌:葡萄状球菌属(G+)、链球菌属(G-)、大肠埃希菌(G-)、普氏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拟杆菌属[12],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且病情危重,一般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甲硝唑或奥硝唑[13]。正确使用抗生素可缩短治疗时间并降低并发症。本例患者入院后根据经验选用头孢他啶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切开引流时留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提供参考。首次术后患者感染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回报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二次手术后抗生素选用有针对性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泰能、奥硝唑联合抗感染。根据医嘱准确静脉输入抗生素。输液量大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确保各种抗生素在正确的时间输入,保证血液中稳定的血药浓度。患者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多,加强各种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及时向医生汇报。
2.4 心理护理
良好的沟通能对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因为小小的牙痛而继发严重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并逐渐加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我们及时给予疾病知识的指导,帮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愈后情况,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及治疗过程。患者气管切开,无法进行语言沟通,我们加强了非语言交流方式;通过健康宣教漫画册介绍ICU环境,减少患者恐惧感;指导患者用简单手语表达自己的意愿;病室内播放轻音乐,制造轻松的氛围,缓解焦虑情绪。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8-130.
[2] 张春旭,梁新华.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1):55-57.
[3] 李金超,李守宏,夏伟,等.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致纵隔脓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2):727-729.
[4] 徐欣春. 口底多间隙感染的诊治分析[J]. 口腔医学,2011, 31(2):127-128.
[5] 周玉梅,朱欠元. 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25.
[6] 曾大顺,陈剑云,喻棣,等. 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108-109.
[7] 吕丽萍,丁玲. 颌下区颈部蜂窝组织炎致大出血1例报道[J]. 口腔医学,1997,17(2):87.
[8] Rodríguez-Frausto M,Murillo-Bravo LD,Solorio S,et al. Frequency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odontogenic cervicofacial infection[J]. Rev Med Inst Mex Seguro Soc,2011,49(2):137-140.
[9] 赵全刚,梁丹,路明. 颌面部间隙感染微创切口负压引流的临床治疗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10-212.
[10] Rega AJ,Aziz SR,Ziccardi VB. Microbiology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ies of head and neck space infenctions of odontogenic origin[J].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6,64(9):1377-1380.
[11] 贺建文,景向永. 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25(4):217-218.
[12] Poeschl PW,Spusta L,Russmueller G,et al.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odontogenic microbiological spectrum and its clinical impact on severe deep space head and neck infections[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10,110(2):151-156.
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30-01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55
乳牙早萌系指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过早萌出的乳牙,早萌牙也称胎生牙或诞生牙,常见于下颌中切牙。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考虑与乳牙胚过早形成和遗传有关。临床上较少见,多为个案报道[1~3]。我院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分娩新生儿7325例,发现新生儿早萌牙11例,现对乳牙早萌的诊断及产科处理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分娩新生儿7325例,发现乳牙早萌11例,均为足月儿,发病率为0.15%。男婴7例,女婴4例。孕母妊娠期无特殊疾病史,否认乳牙早萌家族史,5例为剖宫产分娩,6例阴道分娩。早萌牙均为下颌中切牙,5例为单牙生长,6例为双牙生长,具备牙齿的大小与形态,Ⅲ度松动。
2.临床处理11例乳牙均在新生儿出生后吸痰球清理口腔羊水时发现。2例单牙因吸痰球碰触脱落于口腔,立即予消毒纱布擦拭口腔取出。牙龈创面少许渗血,未予特殊处理,出血自行停止,出生后2天创面愈合。其余9例新生儿出生后情况稳定,请口腔科会诊,征得家属同意,消毒后非麻醉状态下拔除早萌牙,检查牙齿均无牙根生长,牙龈处创面小,少许渗血,予消毒棉签压迫创面3~5 min左右出血停止,没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母乳喂养,新生儿吸吮好,每日予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次,术后2~5天牙龈创面愈合好,未见感染征象。
3.随访新生儿出院随访至产后10个月,11例新生儿生长至4~10个月不等均有正常乳牙萌出。讨论乳牙早萌应注意与“马牙”进行鉴别。新生儿出生时,有时在牙龈上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俗称“马牙”,它是由牙齿发育过程中牙板(牙齿形成的初始结构)的残留上皮角化形成,体积小且可自行脱落,无需任何处理[4],而乳牙早萌的原因不清。
由于早萌牙的牙根尚未形成,缺乏牙槽骨支持,所以往往很松动[5]。在吸痰、哺乳或新生儿口腔活动时易发生脱落,如果误吸入气管有窒息风险。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脱落,发现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早萌牙脱落时,牙龈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告知产妇及家属,可将脱落的早萌牙交给患方保存,并及时请口腔科会诊,注意新生儿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口腔科在非麻醉状态下拔除早萌牙,应有患儿家属陪同,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有报道早萌牙拔除后,创口用3-0细丝线缝合止血,术后肌注青霉素(20万单位,每日2次)预防感染[6]。本组病例中考虑创面小,抗生素使用易影响新生儿口腔及肠道正常菌群,均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注意口腔清洁,牙龈创面愈合良好。
通过随访观察,拔除早萌乳牙并不影响婴儿正常乳牙的萌出,可告知患儿家属,消除心理顾虑。
参考文献
[1]贾云霞.诞生牙一家系七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24(2):152.
[2]戴杰,赵国强,施更生.诞生牙1例[J].口腔医学,2010,30(10):604.
[3]张惠荣.新生儿诞生牙1例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2):66.
[4]杨连甲.牙的发育[M].//于世风.口腔组织病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
[5]何志秀.牙发育异常[M].//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6.
- 上一篇: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 下一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