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1

【关键词】 医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分布规律

医科院校大学生处于青春中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处于学业、生活以及就业竞争等压力之中,其心理压力较大,若没有及时的心理干预,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时间较早,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已有10多年历史,校心理咨询中心免费为本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也有较长时间。通过对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以期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资料为2002年12月~2006年5月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同学的咨询记录,共有记录资料761例,其中215例为本校职工和校外人员,本校学生咨询546例,有完整学生咨询资料482例。经归纳总结,发现咨询问题种类有10种,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睡眠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其他(就业咨询、偏执等)。

1.2 方法 将482例心理咨询档案进行一般资料、咨询问题等资料,进行列表、归纳、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年龄在17~23岁之间;男生192人、女生171人;大一128人、大二103人、大三88人、大四32人、大五12人。

2.2 咨询问题

2.2.1 咨询问题类型总体情况分布显示(见表1) 焦虑比例最高24.45%,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18.68%、抑郁12.91%、恋爱问题12.08%。

2.2.2 对不同样本大学生咨询问题进行归类列表,结果显示,从性别看,焦虑问题、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恋爱问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我校男女生比例2:1),学习问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龄上看(见表3)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学习问题呈减少趋势(大五在外地实习),焦虑、恋爱问题、其他(就业压力、偏执等)呈增加趋势,有性别差异。

3 讨 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大学生咨询者在性别分布上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与女生在情感上更为脆弱与依赖,而其它解决问题的途径较少有关,与倪家鹤的报道相似[1],年龄分布上,大一心理咨询案例数最多。主要由于新生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不适应,未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心理倾诉渠道较少,出现心理问题较多。

3.2 咨询问题总体情况分析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焦虑比例最高24.45%,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中期,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心理成熟相对滞后,面对各种压力时焦虑情绪表现就会更突出;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18.68%,这与赵冰洁等报道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处于第二位相同[2],主要由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重,一方面渴望交往,另一方面又孤独闭所,同时缺乏人际关系交往技巧;抑郁12.91%,主要由于大学生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叠加,加之缺乏有效的宣泄渠道,久而久之导致心境低落,产生抑郁情绪。

3.3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 在性别上,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高于男生,主要与女生情感更为细腻,对家庭的情感依赖更大有关;男生在学习问题方面高于女生,主要与医科院校学习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男生兴趣广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关;人际关系敏感、学习问题大一年级比例最高。主要与大一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大学学习方法未能有效掌握和人际关系没有建立有关。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人际关系重新建立,人际关系敏感、学习问题呈减弱趋势;焦虑、恋爱问题呈增加趋势。导致焦虑的增加主要与大学生交费上学,高校的扩招后毕业就业的双向市场选择有关,这些压力都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高而增加。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这时的青年有了性冲动和性要求,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恋爱问题的增加在所难免。

4 结 论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新生 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 干预策略

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是家庭的希望,当代大学生背负的责任重大,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较大,从而可能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近年大学校园发生很多不良事件,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社会的健康。大学新生是从高中生向成熟大学生转变的过渡阶段,及时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变化及成因,并进行疏导,使其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1]。

一、大学生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1.生活环境变化

高中的生活比较单一,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所以每天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几乎没有其他活动。父母家人都是全力支持,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安排。而且,一部分大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直依赖父母,进入大学,生活环境骤然改变,脱离了父母的呵护、安排,从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进入大学校园,远离家人,全是陌生的面孔,日常的生活起居完全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有些学生生活不能自理,产生心理障碍;还有一些因为来到新的环境,不能适应群体生活,容易产生恐惧、猜疑的心理。 此外,能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都是各校各班的优秀学生,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受不得半点委屈,而大学校园群英荟萃, 对比之下对自我认识发生动摇,容易受到挫伤,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可能出现自卑、自我封闭。进入大学,实现了梦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就失去了目标,没有了追求,自觉“无所事事”了。大学的门口是向社会敞开的, 离开父母的孩子们在远离了父母照顾的同事,也失去了父母的监控,生活起居、交友学习都是自己掌控,许多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也需要自己辨别是非,可能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和自己的思想意识差别甚远,产生很多困惑 。

2.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每一个中学生都对大学生活抱着无限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加上平时父母和老师给灌输了太多大学的“象牙塔”生活, 所以对大学的要求可能偏离现实,跨进大学,觉得现实与理想差别巨大,他们对学习、生活条件及人际关系存在过高要求的心态, 忽略客观条件的限制,想象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失望、困惑的情绪,甚至有些学生认为高考时发挥不佳,成绩不理想或志愿不是自己的理想专业,甚至有些同学是通过调剂进入了和自己理想不一致的学校或专业,认为现实与理想脱节,这些心理矛盾长期得不到指导和疏通,势必会造成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 有的大学生采取参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平衡,不求上进,以至于荒废学业。

3.学习、生活上的压力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和经济差别,大学生之间消费水平更是相差悬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拥有艰苦朴素的作风习惯,但是经济发达城市的部分学生铺张浪费,这些都会导致经济条件差的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别,出现苦闷、自卑和压抑的心理状态。由于远离家乡和父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爱和调整,就会导致心理障碍。

二、干预策略

1.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对大一全体新生进行家庭成员、经济情况、面临困难等问题进行登记,可以采取填表的调查方法,与心理健康普查相结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把结果分类归档,经过调查总结及查阅文献,发现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在每个项目里按表现的轻重程度再进行轻中重的划分,报告所在的院系及辅导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筛选,安排班干部,学生会成员或高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约谈、帮助,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对帮扶人员及全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心理知识培训,进行正确引导

据调查,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相当缺乏,因此可以采取健康教育讲座、课堂教学,以及学校的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的知识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们自查、查他的发现意识。自查即用健康心理的标准衡量自己,看是否自己是具有健康心理的个体,存在问题自己先查找原因或能自动向老师、同学等交流;查他即随时发现班级、宿舍室友出现微小的异常表现就能进行开解,帮助或报告辅导员老师进行解决,这样可以将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成立心理健康互助组织,设立心理咨询室、咨询热线、网站等多种交流渠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助组织,每一个教学班选出一名心理委员,每个系设立1-2名心理辅导员,可以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建立一个信息反馈平台,以网络聊天,邮箱留言为交流手段,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对个别的学生采取面对面交谈。设立情绪发泄场所,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很好发泄,进而学会控制情绪,调节情绪。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开展电子邮件咨询和在线心理咨询等,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联合家人、亲朋帮助

借助现代便利的通讯手段,家人和亲友要和远离家乡的就读大学的学子们保存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父母,更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随时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开解,和辅导员老师保存联系和良好的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度过大学新生这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尽快的成熟、自强、自立。

结语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顽强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2]。中学阶段,通常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优劣,使得学生本身、父母、老师过分注重分数高低,由于他们一心埋头苦读,无暇顾及人际交往而使心理产生了对人际交往的陌生感和悲观感。改革开放给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不少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信仰缺乏,信任危机。同时,很多大学只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轻视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把德育混同心理教育,因此学校缺乏大学生心理机构,从而使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居高不下[3]。大学新生阶段点,因此,呼吁家庭、学校、社会注重入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家栋、王声勇、董晓梅,2010: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第 4 期。

[2]滕睦.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健康干线,2010(3):139.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创新思路

在高等教育不断竞争的环境下,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在不断成长。同时伴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应该不断思考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和教育问题。针对学生人数的越来越多,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老师,怎样有效的解决好学生中的问题,怎样教育引导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不断加强完善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的思考,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增砖添瓦。

一、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在新形势下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基础知识薄弱、素质差距大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优越,但文化基础薄弱。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近年来属于二批录取,但录取分数线比二本本科线偏低,再加上专科同学的录取分数线又有所降低,因此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不坚定,导致他们进校后在学习上显得比较吃力,特别是高等数学课程,专科同学表示普遍听不懂,渐渐地部分学生就以此为借口旷课、逃课,导致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比较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努力刻苦,毕业前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专升本考试等各类考试中,往往都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有多数学生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生活没有明确目标,考试成绩及格就行。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并有一技之长,喜欢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成绩较弱。

2、心理问题突出,抗挫折能力弱

第一,由于高考的失利,不少独立学院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对目前在独立学院的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迷茫,对以后的发展都表示怀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信心,容易表现出心理上的自卑感。第二,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情况差距比较大,而同学们之间的攀比心理又比较严重,导致家庭情况一般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第三,文化课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由于自制力不强,听课比较困难,成绩较差,渐渐地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导致不断地挂科,整日沉迷于网络,甚至影响到毕业。第四,感情问题突出,独立学院的学生情商往往比较高,思想日趋成熟,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感情问题,如在与异往中遇到挫折,在与同学交往中出现危机等,这都严重影响着其心理健康。第五,就业压力差距大,家庭一般的同学急于就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导致心理压力比较大,甚至使某些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情绪低落。由此种种问题和压力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受父母的溺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90”后,新时代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突出,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规章制度存在抵触心理,自理能力较差,对身边的生活诱惑控制能力弱,容易沉迷网络等校级环境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学业。另一方面,集体观念较为淡薄,对班级活动不热心,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自由散漫,好自我表现。这些问题的日益增多,也给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带来更多的压力,针对问题的增多必须找出新的出路,使学生的日常管理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脚步相一致。

4、创新能力比较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比较快,思维相对活跃。比如:成立乐队、参加各种演唱会等等。另有部分同学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竞赛,如挑战杯、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等。就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而言,今年管理系学子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喜获佳绩,共有来自省内50所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106支队伍、700余名选手和指导教师参赛。我院管理系派出三支参赛队伍,摘得特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的殊荣。是省内参赛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双双获得特等奖的院校,同时也获得了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沙盘大赛总决赛的五席席位之一的参赛资格。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思想活跃,适合特色分类培养。

二、新时期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由于办学时间不长,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不完善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的事物更加复杂多样,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不断趋向多元化,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自律性较弱,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困难。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大多模仿母体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细节中,没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独立学院发展的实际现状,创建全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同时,由于独立学院系部基层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人手比较紧张,随着独立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更多困难,更多的引导、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基层队伍进修机制不健全,导致基层的老师整日忙于日常工作,难有进修、提升的机会,导致工作创新能力不强。

2、学风建设困难大,缺乏校园文化氛围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入校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毅力,学习主动性较弱,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性,导致学生对奖学金的追求不强,难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学校方面,因为独立学院办学历史比较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学风建设方面没有良好的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和改进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学风就无法建设和形成良好的校风,而没有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很难形成。

3、学生心理把握难,管理针对性不强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新生事物,学生个体差异大,自控力较差,学习上缺乏耐心,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漠,整体素质较低。比如:日常生活中,由于自主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处事不够冷静,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老师调解中,不听劝解,不让步,最后还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学习中,对学习中不懂的东西不愿意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也很少能够主动找到辅导员谈心,使学院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及班主任老师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往往身兼数职,很难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管理很难做到一对一的针对性培养。

4、毕业生就业难

在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对目前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形势了解甚少,大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对就业单位不甚了解,对工作待遇要求比较高,不能合理进行自身定位,不能很好地响应“先就业、后择业”的号召;第二,部分同学受家庭影响,没有很好地了解就业形势,一心考研、考公,错失了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第三,还有部分同学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对就业具有抵触和乐观心理,主张毕业后回家找工作或去自家单位就业;第四,毕业生对老师推荐的工作单位不太认可,错误的认为为他们找工作只是单纯的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以上各种情况,给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带来了种种困难。

三、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

1、建立健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工作制度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色,与时俱进,建立全面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条例,确定以后每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查,而不是探索性的做工作,凡是模棱两可,没有原则性,今后要做到学院发展,制度先行。因此,不断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的是今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制度不仅能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加以制约和管理,促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而且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也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要落实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保障机制,不得朝令夕改,加强规范管理,着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师兴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工作理念

在学生个性化的群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切实把“以学生为本,以师兴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工作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尊重学生,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结合起来,采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新管理模式,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校园文化和各种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围绕学生所想、所需展开工作。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和耐心的管理,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正确引导,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个性,着力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创新性地开展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及各项才能。每位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应注意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特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引导,开拓实习基地,为同学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培养一个优秀的班干队伍异常重要,对于培养学生骨干方面,把握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对学生干部充分信任,使其在完成任务中得到锻炼。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及时协解班级中的问题,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同时促进班委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班级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平时要善于思考,结合班级实际,指导班委工作方法,协助班干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干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愉快成长,为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摆脱“保姆”的角色,注重学生自主、自立能力的培养,应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因此,要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切实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职能。

4、注重学生心理辅导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测试,汇总分析新生中潜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极端、孤僻、自卑等等现象,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为以后的学生工作增加针对性,避免问题的产生。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研究学生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在学生中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活动,排解学生的困惑与烦恼,引导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辅导员处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平时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最为了解,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素质教育最为直接,辅导员要善于察言观色,敏锐地注意到学生的一些异常,及时向学生了解异常的原因,针对异常找出相应对策,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5、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加强学风建设

作为学生,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第一,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求他们学好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等方面能力。在增强学风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对于步入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的每份收获、每份成绩都是经过非常努力得来的,因此,对于每个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一定要给予鼓力和肯定,使他们形成一种班级、团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习惯。第三,定期查课,抓好课堂纪律,保证听课质量。不断完善到课率、迟到率等各项数据的检查制度,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完善工作方法。第四,通过各种学科比赛和优良学风评比,增加学生、班级之间的竞争、团结、上进意识,从而推动学风的培养。第五,引导和帮助学生建设文明宿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宿舍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良好的舍风能使同学之间团结,而且为良好学风、班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6、身教重于言传的原则。

学生工作者及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导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实践锻炼,加强工作研究,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兼顾其他方面的学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结语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作为学生工作者及辅导员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社会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8):1-4.

[2]严玉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L1].中国特殊教育,2{}06,(3).

[3]彭玉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