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学校;健康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71-01

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形成更好行为习惯,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坚持塑造完美身形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陶冶情操、意志坚韧、性格积极向上、理想信仰饱满等一些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实现内外兼美的全面发展。

1 简述健康教育在学校课程运用中的重要性

1.1 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健康教育中,更好地与身心健康结合在一起,开展班级篮球、排球、接力赛等比赛,形成学生之间非语言的间接交流和沟通,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1]。形成集体荣誉的感觉,学会保护,形成责任意识,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会呐喊、鼓掌、感动,养成良好心理素质。

1.2 积极投入学习的现实需求。在全面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学习上有大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全面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形成自我学习的动力源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如利用墙报、黑板报及 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2 概述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的内容及作用分析

2.1 营造健康教育宣传知识全覆盖的氛围。在健康知识的内容把握上,可以从各方面进行宣传,围绕当前的主要健康知识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围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的知识,分析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譬如紧张、滥用药物、暴食、过度运动或缺少运动、不注意身体的警告、吸烟、酗酒等,同时注意对健康营养的普及,例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等的营养指导,加强对学生各种健康教育内容的全面覆盖,从校内外活动安全、消防安全、卫生防病,饮食家居安全、防震减灾安全等一些健康指数进行宣扬,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学生心理形成对健康知识的基本了解。

2.2 发挥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的最佳作用。在全面宣传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身体健康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能有效传播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促进整体上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剔除学生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心胸狭窄等不良健康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心情,选择幽静清新的环境或人多喧闹有趣的公共场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忘掉那些让人心烦的事情,实现健康心理的养成。

3 探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方式应用

3.1 结合体育项目特点进行心理引导。在学校健康教学中,可以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经常开展一些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形成对抗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形成,学会帮助别人,友善互助等。还可以开展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形成积极乐观、果断、坚韧的心理素质[3]。

3.2 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学校对教师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研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立体化网络,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四个研究体系,通过这四个研究体系的全面完成,而这些研究体系的实施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4]。创设学校体育、社会外部环境、家庭的三者研究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定期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锻炼的方法,组织家长观看优秀心理健康引导方面的电影,譬如《变形记》、《唐山大地震》等,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行的体育亲子活动,同时邀请社会专家来学校围绕法制观念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人生信仰等进行培训或者专题讲座,提升学生健康教育的思想意识。

3.3 加强活动载体的广泛性应用。在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形成长期抓、层层抓的良好局面,在活动载体的应用上,采取广泛的活动形式,在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将知识讲座、演讲比赛、趣味教学、生活化感染、历史故事、征文比赛等多种活动载体,形成浓厚的健康教育氛围,学校设立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围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师的健康教育手段上开展技能比赛,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效果,采取道德考核、身体素质考核等多种方式,细化标准,形成学校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4 总结

全面加强学校健康,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1] 孙雅萍.加强学校建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的探讨.文教资料,2007,第24期

[2] 高战儒.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第18期

篇2

本课题从“性本善”的出发,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习领域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综合我校电路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提出基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电路原理课程启发式教学研究。从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设计等多个环节探讨基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电路原理课程启发式教学组织与设计,实现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而实现大学教育的“教书育人”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大学生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资本;电路课程;启发式教学

一、引言

心理资本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社会学和投资学等领域,其中,国外研究学者卢坦斯、霍森和阿沃利奥对心理资本学的研究影响最为广泛。卢坦斯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依据上,提出心理资本实质是个体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事物及挑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面对挑战时,自信十足,并能付出一定的努力获取成功;二是个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在和未来,对目标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困难时,能快速调整自己并超越困难,从而获取成功。卢坦斯等学者还认为,个体会有一些可以成为个体潜在的心理资本的能力,如情感能力、认知能力及更高层次的能力(精神性、勇气及真实性),这些能力以协同的方式作用在个体上,帮助个体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从而超越困难。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开启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将心理资本的内涵引入学习领域。各种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2012年,学者周利霞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理资本的各种表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心理倦怠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并指出研究心理资本对学生的学习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心理资本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有效避免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能。

二、基于心理资本的电路课程教学组织与设计

传统的教学必须有教学组织与设计,这是教授大学专业课的主要手段。本课题基于心理资本的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案,将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延伸学习及考核等常规教学载体出发,以电路课程教学为例,将心理资本思想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1.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域,从而到达下一个发展水平。基于心理资本的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同时,具备适应新时代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基于心理资本的日常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浓厚的责任意识与成就动机,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思考、判断和选择,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境。总之,基于心理资本的电路课程启发式教学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2.教学重点。基于心理资本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着眼于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电路基础理论的应用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教学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资本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教学难点。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如分析交流电路,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正弦波而不用方波、三角波?为什么采用三相交流电而不是两相或四相交流电?在工业用电中,世界各国采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什么不同?为什么电网频率一般采用50Hz或60Hz,而不采用过高或者过低的?一方面,这些是学生应该掌握或了解的电气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些司空见惯但熟视无睹的知识一下子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得到改善,学生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将所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常见基础知识的补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过程设计。本环节主要通过新课导入和讲授实现教学统一。在新课导入阶段,除了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外,更应重点阐明新知识点的背景,将最新科研成果与最新生产实践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比如,在讲解非正弦周期电路时,向学生介绍关于电网谐波污染和谐波治理等热点知识;在讲解变压器时,可以给学生介绍电能无线传输等目前研究的热点。

5.归纳小结。总结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将培养学生心理资本的教育与电路理论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归纳小结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考研应如何继续深入学习,如果就业应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6.作业布置。结合课程内容,除了可以布置课后基础练习题外,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知识进行验证和拓宽实践,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作业反思教学效果,从而在新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7.延伸阅读。通过此环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了视野,为其提供了一种方向性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挖掘,不断完善,为适应新型社会创造条件。

8.课程考核。通过对此环节的设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及内容要参照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设定,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应用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可通过日常教学中的不同方式及阶段来提高,并对各阶段的考核结果进行反思,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基于心理资本的电路课程教学实施

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的通用型人才,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实施:由新课的背景知识及应用案例导入新课;引入仿真软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验证;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增强课堂互动性;使用网络平台及时答疑。为验证大学生心理资本在电路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可以从实例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戴维南定理是电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也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定理之一,被学生称为“太为难”定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戴维南定理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复杂电路;培养学生初步的仿真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重点是运用戴维南定理求解电路的方法和步骤,难点是戴维南定理等效参数的计算。通过举例说明,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戴维南定理。在归纳小结环节,提醒学生注意:戴维南定理解题步骤一般为分离—等效—组合—求解;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有源线性二端网络,非线性不适用;戴维南定理为对外等效,常用于复杂电路网络中求解某一条支路电压、电流或功率的场合。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讨论及概述,研究了基于心理资本的电路课程的传统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最后以电路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戴维南定理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电路课程启发式教学过程及目的。该实例已经在课堂上检验过,效果极佳。

作者:傅文珍 张今朝 张建新 熊远生 单位: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嘉敏.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专业课启发式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32):40-44.

[2]周利霞.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编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3]丁新胜.大学生心理资本生成模式研究[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2,32(2):113-116.

篇3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在的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会学”“乐学”,其中的“乐学”中的“乐”,成为很多一线教师的研究对象或探讨目标。于是,课堂趣味性的发掘,课堂实验的演示,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采用等关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等一系列主题都成为了热门话题。无疑,在课堂上运用“时尚”或“流行”元素,也成为了许多教师用来减弱课程枯燥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性,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在被认为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需要应运而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时尚元素的应用显得更有效。

时尚,顾名思义,就是“时间”和“崇尚”的相加,指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而本文中笔者所指的时尚元素,指的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具有新奇性、流行性、开放性、抒情性的理念、现象及行为模式等。这些元素涉及时政、财经、娱乐、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可以是流行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部热议的电视剧;可以是一项风靡全国的世纪性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引发人们密切关注的盛事。

一、心理活动课中运用时尚元素的可行性

虽然时尚元素在高中各科课堂中都可以应用,但由于一些科目围绕着高考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知识点的参与或渗入,而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及辅导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在高中心理课上渗入时尚或流行元素是可行有效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心理活动课的特点

(1)心理活动课课堂的不固定性。在心理课上,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形散神不散,学生表现出更轻松更自由的状态,为时尚元素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2)心理活动课的趣味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学生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课程,充满兴趣的同时不时发掘有趣的现象和信息,这就为流行元素的产生提供了资源。

(3)心理活动课强调活动和体验。心理课不像数理化等学科一样强调知识和技能,它不强调抓牢知识点,掌握解题技能,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学生所处的环境及接触的事物中,必定有能让其产生共鸣或者一直追随并信奉着的观念或事件,而分享过程则为他们推行个人崇尚的流行元素提供了适当的时机。所以,在心理活动课上应用时尚元素,比其他学科更适宜也更有效。

2.辅导对象的特点

笔者所接触的辅导对象为高中生,即90后,他们着眼于时尚也热衷于流行。网络里盛行的“90后的宣言”中有语:“在别人的眼睛里映出的是我们的赶时尚、追时髦、两肋插刀……90年代的我们具有超前意识,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90后的这些特点表明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可以尽可能地应用时尚元素、流行语言,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分享体验的欲望,为取得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打好基础。

二、时尚元素的来源

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网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接触的信息大多来自网络,因此在课堂上应用的时尚元素也大多来自网络。网络无奇不有,诸多创意在网络里进行着广阔的分享,特别是在当前网名数量日渐增长的时候,其中的时尚元素更是丰富多样,流行的理念或者盛行的事件时刻在更新。

网站、博客、论坛、贴吧等地方都是时尚元素的产地,在这里有最新的心理研究的出炉,有盛行事件的报道,有最流行的网络表情,有最新的心理测试,这些元素都可以结合心理辅导主题,用恰当的活动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心理辅导效果。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成为时尚元素的变相流行,如某男性小便池里贴了一标语“为了社会和谐,请向前走一步”,这就是“和谐社会”时尚的发现。这些身边的时尚需要我们注意观察,留意细节,不断发掘。

另外,学校阅览室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时尚资源库,每日报纸书刊的更新都紧跟时尚流行事物和事件,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手查阅最新资讯,便于在课堂上引用。

三、心理活动课中时尚元素的具体应用

心理课堂中应用时尚或流行元素,指的是教师运用积累的来自各方面的时尚或流行元素,将其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渗入到辅导的各个环节,使辅导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学习环境更加轻松愉悦。

时尚元素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前将其归类,根据时尚事物的特征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明确哪些时尚元素有哪些作用,分别适用于辅导的哪个环节,在什么时候时候适合出现等,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整合。

1.善用“in语”,保持学生注意力

很多学生觉得心理课不需要集中注意力,随便听听即可,这些不良认知对心理辅导有反效果,而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最多只能维持20~30分钟,因此在课堂上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加以保持。

随着皮尔茶爽广告中的一句“老师,你out啦”,“In语”悄然入世。in是infashion(流行)的简称,所谓“in语”,其形式是一句话,“in语”的精辟性和新颖性,堪称时尚经典,往往能将各种曲折的心理变化恰当描述出来。如网络中被各大中学生所流传的“哥我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将青少年孤寂闭锁的心理发展特点用自嘲式的诙谐方式描述出来。在同伴交往这一辅导环节中应用该句“in语”,暗示大家都害怕寂寞,有着渴望和他人交流的欲望,符合当前高中生的心理,能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常用脑筋急转弯,培养学生创造力

时尚元素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它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脑筋急转弯打破常规、突破定势的独创性决定了它必然是每个时期的时尚元素之一。让学生做脑筋急转弯,不仅可以发掘其创造潜能,还能训练其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无疑是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如07年非常流行的一个系列脑筋急转弯,“蜗牛盖了一所房子,打一保健品”(盖中盖);“蜗牛把房子拆了又盖了一所,打一保健品”(新盖中盖);“蜗牛把房子拆了盖,盖了拆,打一保健品”(巨能钙)。它要求学生联系接触到的生活,充分发挥想象的新颖性、生动性、丰富性,开发自我智能,生成属于自己的创意。

3.引用热议事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心理辅导课中有一种辅导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即案例分析法,但由于其不可控性及引发话题的事件缺乏新颖性,较少被采用。那么,在这里,作为时尚元素之一的当前热议事件或者流行话题就可以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分小组阐述自己观点,然后进行全班分享,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考察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分享,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2010年发生在杭州的“欺实马”(70码)事件,可以引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发表对当今社会中一些“黑手”的看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深化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发掘时尚方法,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在以往的情绪辅导过程中较单调,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调节方式,但新颖时尚的情绪宣泄手段应该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更乐意去尝试。因此,通过发掘时尚的情绪调节方式,将其应用于情绪管理辅导将是有效可行的。如随着开心网的盛行,伤心网另辟蹊径,打出“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伤心吧”的广告语,网上晒伤心成了一种时尚行为。那么,在心理辅导课上鼓励学生晒伤心也是一种情绪管理模式,学生的热情会高涨,各种不良情绪都宣泄出来,然后再由辅导老师一一列出,用“幸福比较”或“出谋划策”的方式将这些不良情绪加以转化。

5.合理利用幽默,维护学生自我认可的需要

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学生的束缚较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随意谈论、开小会等,在分享阶段也经常会有调侃同伴的现象出现,因此在辅导过程别要注意学生的不良课堂言行。但另一方面,由于心理辅导课较重视课堂气氛的和谐以及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及同学之间的真诚交流,所以在约束学生课堂言行的同时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