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与设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与设计管理

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设计管理 设计 设计师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20世纪以来,人们在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时,不能跳过和忽略的就是“包豪斯”,它几乎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代名词。人们不断研究其带给艺术设计教育的广泛指导意义,表现在其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等,而后者才是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核心和根本。

包豪斯体系强调的是:

1.设计应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如果说,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和从业人员都达到了以上几点的要求,或许今天也就不需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纵观国内的艺术设计行业,社会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没有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没有建立一套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存在着较大水平上的差异。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艺术设计教育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艺术教育过程中宝贵的指导思想。

二、设计和设计师

何谓设计?它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还同时肩负着把制造产业与尖端的软件产业一同吸纳进创造磁场的重任。”①而设计师,则是从事设计这一职业的人的一个统称。

设计师,是特殊的族群,与设计师们的对话有时可显示出更宽广的胸怀,改善环境的渴望,打造更美好的世界,提高大众对艺术、设计的品位,去帮助或改变这个社会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有些设计师们的世界是很“窄”的。

笔者认为这和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弱点是一样的。有些知识分子大多缺乏一种大文化观,他们看问题多只是从专业的、局部的、个人的、地域的角度出发,这对于整件事情和整个层面来说,是相对狭隘的。而有些艺术设计师,将自己圈在一定的小文化背景里,其认识和境界或许就停留在较窄的层面。

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创作,应面向社会。对于社会,设计师应积极参与并有责任感,在文化意识上发生作用,并把个人和现实文化联系起来。相应来说,艺术设计教育教会学生一种思考艺术的能力,教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力、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推动的不是某一层面的技术载体,而是思想上的变化,这比教技法更重要。

三、设计和设计管理

管理需要设计,设计必须加以管理,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在设计的应用和行销上经常进行创新,其重要因素就是掌握“设计管理”,强调在设计部门中所进行的管理,以提高设计部门活动的效率化,将设计部门的业务体系化进行整理,以组织化、制度化进行管理。

设计管理,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简称RSA )颁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奖”。此奖目的在于借以“鼓励企业设计活动,经由广泛性、合理性、计划的步骤,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②。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设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于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并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③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不难看出,Michael Farry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定义的。

设计管理,从企业层面的理解指的是企业领导从企业经营角度,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对设计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设计管理,企业的设计管理,在目前看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企业品牌形象CIS战略的运用,是最典型的设计管理的实例,也是目前企业运用的设计管理。

四、如何进行设计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行为中,不管是以设计为背景,还是以管理为背景去理解设计管理,其基本的内涵已渐渐走向统一。那么,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设计管理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目前真正关心的,下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从业经验谈一些理解。

第一,设计战略和策略管理。

设计战略和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情况、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等)作出的针对设计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方法策略,是对设计部门发展的规划,是设计的准则和方向性要求。它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总体性规划。企业必须要制定自己的设计战略,并加以良好、有效地管理。

第二,是设计目标的管理。

设计必须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前面在说到设计师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一般较为感性,在目标的设定、执行等方面最好能有强有力的管理,使之切实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第三,设计程序管理。

设计,是一个讲究创意、思想的工作,但并不表示设计就不需要流程。设计的流程管理,是为了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确保设计的进度,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和任务。

第四,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

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是使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集思广益”,即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 设计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孙娜蒙(1980- ),女,河北定州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安徽 蚌埠 23003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FFB09068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13-01

一、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

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多创建于2000年前后,该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沿袭了德国包豪斯设计院校的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是以绘画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设计制作能力等为主的单一技术型与艺术型人才。从知识结构上看,整个教学体系是以设计与科学、工学知识等组成,基本没有开设设计管理类课程,并未把培养专业设计师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掌握设计营销语言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等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表明目前国内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本科教育并未确立设计管理教学体系,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专业设计师与其他设计类院校并无区别,甚至在某些专业技能上面并无明显竞争优势。企业只能将其视为具备高级技术技能的产品开发人才,而不是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者。

财经类高校应结合自身经济、管理的学科优势,将艺术设计专业与其相结合,在学科体系上进行整合,在艺术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上形成差异性,逐步建立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开创自身的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艺术设计与设计管理的必然关系。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一种新产品从设计研发、制作、生产、销售到消费者使用,都要与一系列的人力、物力以及市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设计并不是单一层面的设计,它需要设计管理者对整个设计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协调各个部门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品质。设计管理是设计从提出到完成的有力保障,二者之间存在着依存与发展的必然联系。设计管理不仅规范了执行层面的设计流程,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控制了整个设计项目的运作与实施,协调各个层面如决策层、管理层、设计执行人员、生产销售人员等规范化、制度化工作。

2.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设计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很多设计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存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这制约着国内设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大型工程项目投标中很难与国外设计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因而具有管理才能的综合素质设计师的培养迫在眉睫。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的设计管理教学体制,国内设计管理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起步较晚,并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管理教育体系。财经类、工商管理类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独到的优势,便于向学生传达一种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使艺术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三、“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设计+管理”,而是艺术设计与经济管理学科的全方位交叉与整合。根据企业对设计管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完善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具有扎实的设计专业基础和管理才能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该培养模式应紧紧围绕综合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由通识教育、艺术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教育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实行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采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个层面实践教学体系,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树立适合本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以实现毕业生与市场发展的同步。

2.“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国内设计管理教育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在体制的设立和师资队伍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横跨设计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领域,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设计专业基础,同时又应是兼具管理和领导力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具有管理经验和设计经验的双重素养的教师是该培养模式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将管理学与设计学师资相融合,以合作的方式搭建设计管理教学团队,通过合作培养方式弥补设计学教师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匮乏,以及管理学教师设计基础与技能的缺失。同时,由于该培养模式是以管理实践与设计实践为主的应用型学科,应及时吸纳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级设计管理人员补充到师资队伍之中。另外,该教学团队专业学科带头人设计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素养的培养。因此,有必要自上而下从学科带头人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的师资培养模式,依次通过定期到企业实习、国内外相关领域进修等,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与管理素养,从根本上解决该培养模式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

四、“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1.艺术设计与管理的有机融合――设计的科学与艺术的管理。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模式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教学,它是建立在综合性知识构架基础上,打破了单一的设计与管理教学体系,以管理学为基础,根据艺术设计的基本特性所构成的新型交叉立体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按部就班的固定课程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条块状分割的传统建制,使艺术设计与管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设计管理教育先进教学理念,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采用先进科学的理论研讨与经典实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与管理学科之间的课程设置衔接要密切,过渡要自然,紧紧围绕设计与管理的内在联系而展开,以实现设计的最大价值为出发点,使科学的设计环节用艺术化的管理方式得以体现。教学重点由技术和知识的传授,转向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启发,给学生提供一种观察环境,增强互动性和实验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思考。

2.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管理与设计执行能力以及领导力方面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实际情景模拟体验更为重要,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管理素养至关重要。让学生处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实际设计项目进行模拟操作,对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换位思考,逐步培养学生从实际角度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设计从构思、提出、执行到完成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部门如设计部、企划部、市场部、人事部、财务部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企划能力、设计控制与设计执行等管理能力。

3.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都基于课堂练习,社会实践环节严重不足。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非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需要借助大量的设计实践与管理实践来实现设计管理的目的。目前国内设计管理教育的通病是难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应大幅增加实践课时,将社会项目融入课堂,彻底打破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壁垒,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在参与实际项目过程中,将课堂上一些抽象的难以表述的理论放在实践中解决,让学生逐步领会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行转化的,从而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五、小结

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教学案例与方法尚不完善,这就需要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敢于担当,积极探索与该模式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晓娜,贾乐宾.设计管理教育教学浅谈[J].艺术与设计,2012(7).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

1.1管理理念错位

在一些煤矿企业,主要领导只注重产量,对井 下机电设备重视不足,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 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仅 把机电设备管理当做一个辅助生产工作,管理制度 不够完善,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出 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一些煤矿企业单纯追求眼前产 量,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就什么 时候修,驴不死不下磨”的思想。正是因为企业对 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才使机电 设备定期维护与检修工作不能落实,直到机电设备 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后,才开始实施维修,导致影响 了正常的生产,也使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

1.2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

在目前很多煤矿中,机电设备陈旧落后,有的 设备一买回来就不正常运转。安全配套措施跟不 上,与当前国家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要求相距较 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湿度高,空气灰 尘多,如果机电设备在矿井里实施存放、运输过程 中,不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手段,则会加速设备 的腐蚀及损坏;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经常 会导致此类事情发生。在这些设备中,存在的隐患 较多,再加之对设备的检修不及时,检测技术落后, 发现设备隐患的技术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设备存在 较多的故障。

1.3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机电设备事故的责任人 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一半以上。机电设备 操作人员文化的业务素质不高,操作过程中不能满 足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的掌握技术不够熟练,加上岗位变化频繁,也给安 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在通常情况下,煤矿的工作环 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因此被人们视为又脏又累而 且有一定危险的工作,这就导致了有一定技术水平 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工作。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应用

2.1 矿井运输提升产品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因为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机械化采煤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随之对井下、井上的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今,对于国外一些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大多是采用带式运输机,他们基本上是采用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主要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在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磁阻电机在煤矿提升系统中也得以应用。还有德国自主研发的内装式交———交变频调速提升机,它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把电机和滚筒做成一体,这样的融合技术不论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还是在电气控制系统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我国,大多数煤矿井下生产已经实现了皮带化,采用大巷强力带式运输机运输的方式也非常普遍。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也非常迅速,它们具有很多种及时故障诊断和自我保护等功能,如应用过程中的轴承温度、倒转、跑偏及断带等故障,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面面俱到,在使用上还不能满足一些功能,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目前,我国直径在两米以上的提升机有1700 多台,其中90%为交流提升机,并且均是采用转差功率消耗型的转子串电阻调速,电控系统部分绝大多数仍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系统,只有一小部分采用可控制编程器。直流提升机多数为发电机拖动,虽有部分可控硅供电系统,也均为模拟量控制。而PLC 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比较简单,程序设计起来也比较容易,不需要一些复杂的输入输出接口装置,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也很强,因此,它能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工作。

2.2 综合机械化采煤1970 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装配了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并在大同矿务局进行试验使用,一直试验使用到80 年代后期,这项技术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的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有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推动了煤矿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同样,采煤机也由液压牵引开始转向电牵引;液压支架的控制系统也逐渐向计算机化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采用电液控制,移架自动化得以实现。另外,对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也进行了微机监控装置的配置,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应用,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且安全性、可靠性大为提高,操作性能更加完善,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2.3 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从多数煤矿使用监控系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主要问题是传感器的不足,并且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不足,一些研究所和使用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一些关键技术也实施多次再设计改进措施,但仍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些在实际现场应用率不是很高。在国外,由于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发展很快,运行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传输介质由同轴电缆发展到光缆,信息媒体由字符发展到声像,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监控系统上的应用已有了非常高的水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煤炭行业内部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最快的产品,一些高校、科研所和企业正在研究和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三、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篇4

一、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像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二、艺术与科学

科学以抽象的语言概括并表现广袤宇宙的客观规律,艺术则用形象语言描绘人类对于大千世界的情感体悟。二者虽同以揭示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为目的,但又存在不同的特质,科学揭示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艺术则揭示主观世界的情感规律。

(一)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科学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并且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自然科学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以及伽利略的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在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科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三、景观规划设计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艺术与科学的和谐

艺术与科学自古以来便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复合体,而且有着互动的独特功能。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在李政道看来,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同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艺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形态,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根本对立的,但它们都是人类研究活动的成果,都要深入探究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追求对人类生活的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和创新性的描述,它们在本质上又存在统一的可能。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与艺术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量史前文化遗迹的发现,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科学与艺术具有同源性,在人类出现以后并且在相当的一段时期,科学与艺术是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与科学都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在描述的语言上经常使用类似的词汇,诸如体积、空间、力、光、色、张力、关系等。譬如乔托的绘画之于牛顿的古典力学,库尔贝、马奈的绘画之于德国数学家黎曼的非欧几里得几何,莫奈、塞尚的绘画之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难看出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图形与寓意,与科学家们的研究有着惊人的相似,虽然很难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但是可以看出这些先知先觉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跨越了时空和学科领域的界限,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倾向。

(二)景观规划设计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篇5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IC卡,POS机

1 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倾向于信息化综合管理,主要应用于教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食堂管理等方面,但学生在学校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比如消费、借阅书籍、食堂就餐等,都需要由管理人员手工输入到电脑再进行管理,尤其是在现金的收讫过程中更不容许出错,因此迫切需要引用校园一卡通这种新的信息交互形式。但是现行的多数一卡通仅限于校园内的无现金结算与其他应用管理,不能与外部接口相联,比如银行的ATM机、电信的话费终端机等,且不能跨学校使用。为此,笔者开发设计了一套基于校园网,能和银行实现互联并能够跨校使用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学校问的重复投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 网络结构

本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多层B/S模式架构,校园卡中心和数据管理中心组成整个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中心,各应用子系统服务器、查询服务器和各种终端POS机通过一卡通专网以分布式局域网的形式与管理中心相连,原有的校园网经防火墙与一卡通专网相连,各种应用系统的客户端经校园网可以与应用子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并获取校园卡中心的数据,完成门禁管理、图书管理等应用管理,校园网的终端Pc机可以访问查询服务器,方便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相关的数据查询。而银行主机则通过DDN与一卡通专网互联,学生和教职工通过校园卡就能方便地在银行ATM机上进行操作,实时地进行现金结算。

3 校园卡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J2EE架构方式,J2EE摒弃了传统应用开发技术的架构特点,以组件为核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架构模式,J2EE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再用性。根据J2EE的特点,整个系统划分为三层,即:客户层、逻辑层和数据层。客户层用于与客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对用户输入进行合法性检查,将请求传给逻辑层,并将处理好的结果回显给客户。逻辑层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客户层的各种请求,并使用操作规则,调用数据层的数据,获取其中满足要求的结果回送给客户层。数据层由SQL存储过程组成,主要负责存储应用程序的数据,在接收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数据层把这些数据传送至逻辑层。为了保证在这些层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层与层之间采用了加密机制,确保了核心数据的安全。

3.2 校园卡设计

校园内部的管理系统基本上可以分为身份鉴别、教务管理和消费支付三方面应用。在校园卡的设计上,考虑到IC卡在国内金融、电信、石油等领域的成功应用,本系统采用IC卡作为校园一卡通的信息载体,IC卡安全、存储量大的特点将有效地满足储蓄、查询、消费、身份识别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更好地实现金融支付,可以使用银行和学校联合推出的校园IC卡,能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多种金融服务,这样校园IC卡不仅能在校园内实现各种应用,而且可以走出校园作为普通的银行卡使用。校园IC卡根据不同的人群,可以设计为学生卡和教职工卡两类。学生卡主要实现学生的学籍管理、图书借阅、校园消费、就餐、门禁、医疗、存取款等功能。教职工卡除了实现学生卡的大部分功能外,还具备发放工资等其他管理功能。

3.3 系统功能设计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以校园网为依托,采用统一的数据中心保存系统的所有数据,包括消费数据和各种管理数据。各个应用管理子系统建立在逻辑上相互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上,其主要功能子系统有:银行接口子系统、金融消费子系统、校园IC卡管理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教务管理子系统、身份识别管理子系统、职工管理子系统等。银行接口子系统通过DDN专线与银行主机互联,负责银行系统与校园各金融消费系统之间的数据处理转换,完成与银行的实时转帐的功能。金融消费子系统负责在校园内进行的各种金融消费活动的管理,包括就餐、商店购物,图书借阅、洗浴、医疗等。校园的各个场所设置有POS机,学生和教职工持卡就能进行各种消费,金融消费子系统记录这些消费行为,自动完成相关的数据处理。校园IC卡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校园卡的登记、发放、挂失、补换卡、注销等方面的管理。校园IC卡管理子系统部署在校园卡管理中心与数据中心的主服务器上完成各种数据交换。校园IC卡一旦挂失后,挂失信息就及时传递到各个POS终端机,暂停校园IC卡的相关使用功能。其他各子系统限于篇幅不一一介绍。

4 系统实现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采用了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三层体系结构在客户界面与数据层之间加入了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可以封装成各种组件,比如EJB、DCOM等,能够大幅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降低系统开发难度。中间业务逻辑层部署了各种Java应用程序,完成各种逻辑的实现,Java程序能跨平台使用,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本次设计的校园IC卡实现了一卡通用的功能,即可以作为身份识别,也可以作为电子钱包使用,还能够实现教职工的工资发放。本系统增加了与银行联网的功能,并具有较好的跨校通用性,避免了各学校的重复建设,全面发挥了校园卡的基础作用,有效推动学校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ABAQUS;位移约束;海底管道

中图分类号:P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工程概述

海底管道铺设是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海底管道铺设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铺管船法[1,2]和拖管法[3],其中铺管船法包括S型铺管船法、J 型铺管船法、卷管式铺管船法;根据管道所处位置不同,拖管法分为水面拖、水下拖、近底拖和底拖。对于登陆段海底管道采用底拖法施工更具有可行性。对于底拖法施工可以在陆地焊接后,由陆至海利用绞车、绞盘、拖轮等设备牵引铺设;也可以在铺管船上焊接,由海至陆铺设,其牵引方法有:岸上设置绞车牵引,利用铺管船上的绞车反向牵引。

某登陆段管道采用底拖法铺设,在铺管船上焊接管道,岸上设置定滑轮,由铺管船上的绞车带动管道铺向岸边,见图1。

该方案中,铺管船到海床段的海底管道形成S型,管道受到拖管力、张紧器张力、自重、自身浮力、浮筒浮力、海床支撑力、海床摩擦力等载荷作用,为了底拖施工的安全进行,进行管道强度校核是十分必要的。以下给出了管道强度分析的关键参数:

管材为X65钢,钢管外径为813mm,壁厚22.2mm,钢管外敷防腐涂层,厚度2.8mm,防腐涂层外为混凝土层,厚度为80mm,管道长度总长575m,海床上管道长度为375m;海床摩擦系数为1.0;水深14m;张紧器张力为100kN;拖管力为350kN;由于绑缚浮筒,管道水下重量为540.7N/m。

铺管船各辊轴相对位置:为了考虑边界影响,张紧器前取2个辊轴。根据工程作业的铺管船情况,在张紧器后共8个辊轴,从船艏至托管架方向各个辊抽名称分别为:R1,R2,张紧器,R3,R4,R5,S1,S2,S3,S4,S5。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每个辊轴距离辊轴R1的长度见表1,其中R1距离水面的高度为3.9m。

注:托管架上各个辊轴水平向至R1的距离考虑了拖管架角度。

2 ABAQUS数值模拟

以上工程施工中,铺管船到海底段管道形成S型,为大变形问题。ABAQUS[4]软件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以上参数,采用软件ABAQUS模拟管道的底拖过程。铺管船和托管架上面的辊轴和管道的作用,以及管道和海床的相互作用都可以通过接触的方式处理。众所周知,接触为非线性问题,对管道、海床和辊轴的建模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则计算难以收敛。因此,本文通过位移约束的方式模拟了管道和辊轴的接触,通过位移约束和加载的方式模拟了管道和海床的相互作用。以下给出模拟过程及计算结果。

2.1 模拟过程

第一步:建立模型,考虑管道半径,管道竖直向坐标为4.3893m,管道单元B32,见图2。

第二步:根据各辊轴位置给出管道上相应的约束点。通过移动坐标系平面的方式建立新平面,新平面和管道的交点为约束点,见图3。虽然当管道大变形后约束点和相应辊轴位置不一致,但在本文的模拟中,这种不一致对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着泥点的位置可以根据经验确定,或者通过调试的方法得到:首先给出着泥点初始值,计算出着泥点的支反力,然后调整着泥点的位置,当支反力为零时,对应着泥点位置。

第三步:施加约束。根据各个辊轴相对R1在竖直向的长度得到管道约束点和海床段管道竖直向位移,施加位移约束。在海管铺设中,某些辊轴并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计算出各约束点的支反力,当其为拉力时,则放松该约束。张紧器的拉力通过简支约束管道端部体现,其他段管道在水平向可以自由移动。见图4。

第四步:施加重力载荷。水面以上和以下管道重力不同,水面与管道交点可以通过经验得到,也可通过迭代的方式求得。

第五步:施加海床摩擦力和拖管力。以均布载荷的形式施加摩擦力,根据管道水下重力和摩擦系数,可知摩擦力为540.7N/m。拖管力取350kN。

2.2 计算结果

按照以上步骤建立模型,计算得到管道应力场,见图5。其中上弯段最大应力为297MPa,下弯段最大应力为290MPa。

3 总结

某登陆段管道采用由海至陆的底拖法铺设,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计算了管道应力。上弯段最大Mises应力为297MPa,下弯段最大Mises应力为290MPa,为管道底拖强度分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E Heerema.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Present Trends in Deepwater Pipe- Lay Systems. OTC 17627, 2005.

[2]Braestrup M, Andersen J, Andersen L, et a1.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marine pipelines.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5, 210-238.

[3]桑运水,韩清国.海底管道近岸浅水铺设的岸拖与海拖.石油工程建设.2006(4).

[4]ABAQUS Version 6. 7 Documentation,ABAQUA,Inc.

篇7

关键词:蓝牙4.0;指纹识别;CC2540

1 概述

早在2015年,由TalkingData的《10亿说:行业精细发展,O2O热度空前》分析报告就已经指出,全国平均每部移动设备上安装的应用软件高达34款。如何安全便捷的管理繁多的应用软件账户已经成为困扰移动设备用户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运用蓝牙4.0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离线账户管理器(以下简称管理器)旨在解决该问题。

2 总体思路

管理器的整个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具备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APP(笔者以安卓手机为例),一部分是管理器终端。管理器终端硬件上主要由电源管理、控制及存储、蓝牙通信、指纹识别、显示及按键部分构成。整个系统工作主要有三个状态:(1)初始化状态:完成管理器终端首次使用的一些设置,如:用户指纹录入、权限建立等。(2)账户信息写入状态:管理器终端通过蓝牙与移动终端中的APP进行互联,但为保证安全性,APP仅能够完成对账户信息的编辑和下发,管理器终端也仅能够完成状态信息的上报和账户信息的存储。(3)离线账户查询和删除:管理器终端完成指纹识别、账户查询、信息显示和账户删除等。

3 硬件设计

3.1 电源部分

采用锂电池供电方案,电源管理芯片以TP4056为核心完成对锂电池的充电管理,具体电路如图1所示。TP4056是一款单节锂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器,能够提供1A的充电电流,并且具备智能热调节和再充功能。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R1和R4的阻值需要依据电池端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3的特性以及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来确定,具体计算如下:

设电池工作范围为-15℃~+80℃,当-15℃时,R3阻值为RL=55.7K;+80℃时,R3阻值为RH=1.6K。设输入TP4056的TEMP管脚电压为VTEMP,当+80℃时,VTEMP=VTEMPH=K1*VCC;-15℃时, 再由TP4056数据手册知,输入TEMP管脚的电压VTEMP范围为45%~80%VCC,故K1=0.45,K2=0.8,将K1、K2、RH、RL带入上式,计算得出R1=1.6K,R4=7.239K。

3.2 控制及存储部分

微控制器(MCU)采用STM8AL3189作为管理器终端的控制核心,但由于MCU内部存储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大量账户信息的存储,因此需单独的存储器来完成账户信息的存储。本设计存储器采用M95M01-DF,该存储器是一个SPI接口的存储容量为1Mbit的EEPROM存储器,若以一个账户12个汉字和24个密码为例,该存储器可以存储超过2600个账户信息,能够远远满足设计的存储需要。在此仍然需要注意的是STM8AL3189是不具备LCD接口的,因此按照ST公司提供的数据手册第18脚必须接到VDD,另外低电平的复位方式也可能和其它型号的MCU复位方式不同,因此在电路设计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3 指纹识别部分

采用R301电容指纹识别模块,该模块采用先进的指纹传感器和高性能的DSP处理器,并且内嵌完整的指纹识别算法和协议,小于0.1%的拒真率、小于0.001%的认假率的特点,同时提供USB和USART接口。但由于R301采用5V供,因此不能直接用锂电池供电,需要通过升压后才能给R301供电。为此,笔者选用5V输出的升压芯片MAX751完成升压供电设计。同理,R301的IO电平也需要进行转换才能和STM8AL3189电平进行匹配。为此,笔者选用NLSX4373完成IO口的电平转换,该芯片为安森美半导体推出的带推挽输出的自动感测双向转换器,只需要简单的电路即可完成双向电平转换。完成电源匹配和IO电平匹配后,仅需R301的RX与TX通过NLSX4373后与STM8AL3189的PC3和PC2连接即可。

3.4 显示和按键部分

显示器采用点阵为128*64的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具有轻薄、体积小、像素点密集、功耗低等特点。由于STM8AL3189的SPI接口有限,因此对OLED的操作采用普通IO口模拟SPI通信协议即可完成对OLED的操作。按键部分用四个按键组成4路外部中断输入,分别与STM8AL3189的4个外部中断输入端口连接即可。

3.5 蓝牙通信部分

采用CC2540蓝牙通信模块,该模块内嵌蓝牙4.0协议,具有I2C、USART接口,15*24.4*1.8mm的超小体积,能够嵌入PCB板等优势,同时提供完备的蓝牙抓包分析工具和仿真调试工具。硬件上仅需将STM8AL3189的PG0、PG1和PG2分别与CC2540的TX、RX和RESET连接即可。

4 软件设计

系统整个软件由移动终端APP(andriod手机APP)和管理器终端软件组成,上位机软件借助谷雨电子提供的开发工具包和Android蓝牙应用实例可以快速完成编写,并实现上位机的蓝牙管理、数据通信以及人机交互。而管理器终端软件则需要以STM8AL3189为控制核心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来进行,通过外部中断、SPI、USART等接口完成对蓝牙通信、指纹管理、信息读存、账户管理、信息显示。

5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账户管理器利用蓝牙4.0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配合上位机APP既能够与各种蓝牙设备互联,又能够安全、方便的管理用户的各种账户信息,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

前言

医疗设备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当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时代的医疗设备管理备受人们关注,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作为医院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部分,在当前的实践中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个完善。

1数字化医疗设备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协助下进行医疗设备的运行。实现了医疗设备数据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为进一步实现医院的自动化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控制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展开的,在对计算机的操控中大都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的,在这一部分的系统运行中如果发生故障,将会致使整个机器设备都难以正常运行,因此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整个系统都有序运行的关键[1]。

1.1数字化医疗设备常见的故障

常见的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故障大都是有计算机系统的设施引起的。软件的故障,基本上都是因为工作人员错误地操作造成的,软件的故障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亦或是应用程序文件数据的丢失,并进一步的阻碍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硬件故障,硬件出现问题在数字化医疗器械使用中是较为常见的。硬件作为一种高新的科技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如果发生较大的振动,就有可能造成硬件磁头与盘片的撞击从而导致系统崩坏。并且硬盘的故障造成的医疗设备数据的丢失是难以找回的,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2数字化医疗设备引进前的管理

1.2.1充分的进行调研

在引进高质量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前,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适用范围等都充分的加以了解。并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总结该医疗设备引入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总结。避免产生医疗设备与医院不相匹配而产生的的资源的浪费。

1.2.2有关材料的积累

要对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技术操作上的资料进行整理,将设备的结构、路线、安装等技术类指标都以一一进行整合。帮助医院拥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不仅仅是为现在的安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为以后医院数字化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借鉴。

2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及维护

2.1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

2.1.1安装过程

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时,要着重对计算机相关的主板、驱动程序等的处理。将安装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妥善的处理。在安装的过程中医院的维修人员要积极的向厂家的工作人员学习,加深对于设备的安装,功能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与安装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保证整个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2]。

2.1.2保修协议的签署以及软件的备份

将保修协议放到一个数字化设备安装的首位,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前。要与厂家签订一份软件维修的协议,将软件维修的时间、内容以及故障的判定等进行一一详细的说明,并要求厂家在进行软件的升级或系统的重装时提供必要的注册码,保证在设备遇到故障时可以及时的修复。同时,软件的备份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软件安装的过程中对系统和应用软件金进行统一的备份。

2.2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

2.2.1硬件的管理与维护

首先要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场所干净整洁,没有过多的粉尘产生。保证整个设备的运行处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是对于硬件的维护,要定时的对计算机的内外进行清洁,并及时的更换受损的或是老化的零部件,将潜在的故障进行排除。减少设备带并运行的的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效率,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转。

2.2.2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关于软禁的管理要按照相关的操作顺序来进行操作,减少因错误操作出现的软件上的破坏和数据的丢失。在软件的运行中,若是发现运行软件出现故障要及时处理,以免为临床的医疗工作产生阻碍。并且在软件运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及时的对软件进行升级,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能[3]。

2.2.3制定严格的使用规程

关于使用流程的规范化:①要培养规范化操作的意识,保证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开关机的处理,并且在关机之前要先将所有的程序进行关闭,再按照正常的顺序退出,并及时切断电源。②要做到专机专用,每一台医疗设备的运行都有其对应的计算机系统,严禁在医疗设备的计算机中进行其他的操作,不随意的删除和添加程序,严格控制外来介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影响,适当的进行按安全监测,消除故障的隐患,将故障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对于反复出现故障的现象,要积极的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确定故障来源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③要在计算机系统运行遇到障碍时,要将病人的数据信息等进行备份,保证各种数据信心不会丢失。在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要配备公用的光盘刻录机,对于医疗文件进行定期的保存。④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护,计算机在运行当中会产生许多的垃圾,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产生系统漏洞,电脑病毒也会随之侵入计算机。因此在日常的系统使用时要及时的清除垃圾,及时的修复漏洞,为了避免因计算机病毒侵入而造成数据的丢失,要及时的进行备份[4]。

2.2.4技术人员的培样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运行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操控,因此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也不能放松。在数字化医疗设备引入的同时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建设队伍中。对于已经从业的技术通信设计与应用73人员来说,则要不定时的开展专业知识的普查活动,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牢牢的掌握住技术操作的要领。当然在对于技术人员的考核方面也不可以放过,制定合适的考核制度,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确保数字化医疗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在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技术与人才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构建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样也离不开技术人员为之付出的努力。因此在今后的医疗器械发展中,要更好的将技术与人才结合起来,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更多的借鉴。

3总结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不可逆转,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了借鉴。以数字化为契机,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加以提高,帮助医院的发展趋向更好的角度。综上所述,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对于一个医院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积极地促进整体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进一步的保障医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德医疗推出医用气体数字化解决方案[J].深冷技术,2016(07):40.

[2]刘宇静,朝洛蒙,龙建成,等.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J].中国医学装备,2016(10):105~108.

[3]方玉贵.互联网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10):88.

篇9

关键词 媒体艺术 以人为本 大众审美

一、影响大众审美的重要因素分析

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研究和阐释人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人们欣赏事物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直观来看影响大众审美的基本要素是:

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二、艺术设计是通过何种方式,如何来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取向

对于艺术设计,通常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影响大众的审美取向。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设计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设计,认为艺术设计就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设计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设计作品既有设计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设计师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三、媒体艺术传播的特征

媒体艺术传播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四、新媒体艺术的影响力及案例评析

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影响力来说世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馆的下层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深刻的影响着我们作为个体或者说小团体的观念与意识。

对于中国馆的设计,自然少不了众说纷纭。设计引发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对人们鉴赏能力的分析。我也作为其中的一员浅薄的谈谈自己的想法。中国馆从其整体设计上看是相对成功的,因为它既符合设计的要求,又能成为一座代表中国社会文化的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而且在功能使用上,还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整体参观中也做到有节奏,按照我们常用的心理体验方式来进行展示安排。从设计方法的更深层次上说,“跨界”的设计方式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新时代设计观念的提升,跨界消除了严格的界限,知识与技术之间的流通便讲究个和谐,也正是这种跨界才让我们感受到有趣,有新意,有创意!

五、艺术设计的审美影响力与大众审美取向的方法论研究

(一)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我们已经对这个词不再陌生,但是作为新时代的设计观念我们还是要学习如何去实现和完善这样的设计。工业革命以来,“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造成了众多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它造成了劳资对抗、职业病、工伤事故,使人成为技术和机器的奴隶,引起了社会和心理病态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念产生了。在这种观念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认为应该使物适应人的特性,包括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等 。

(二)实用性审美

设计是伴随着劳动产生的,最初的设计几乎是伴随着祖先们用自制的石器敲击的那一刻形成的。那时的工具只要是实用的,可以进行劳动的就是美的设计。人们的审美是依靠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回顾我国历史,青铜的出现带出了一个“青铜时代”,使得工具和器具的设计更加多样化,但因其当时的昂贵,也只供上层统治阶级使用,这里就无所谓大众审美,设计迎合了统治阶级的审美,也引导了大众的被动审美。

(三)引导大过于迎合

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是指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所应用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仪器、装备、器械装置等产品。在医院开展日常服务过程中,医疗设备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医疗事业的服务水平,医疗设备的功能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了医疗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而在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电子信息技术措施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医疗设备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促进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

1.1 医疗设备维修人员掌握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在医院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医疗技术管理往往是医院管理人员最为注重的一个方面,但是却忽视了医学工程技术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容易造成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做不到位。维护人员的现代化维修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相对不高,而且医院也没有明确规定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上岗标准和条件,使得很多维护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这也会影响到医疗设备的维护效率,间接影响到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并且由于医院管理人员的不重视,设备维护人员的电子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也不是很完善,通常培训时间比较短,因此即使进行了培训,维护人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设备维护的业务水平也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升。

1.2 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到位

医疗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磨损和消耗,对设备的服役年限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有效管理,只有这样,设备的服役年限才能够得到较大的延长,有利于购置新设备资金的节省。然而现阶段,一些医院忽视了医疗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使得设备的运行出现了问题,加之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人员水平的限制,一些小的设备故障都有可能会逐渐引发大的故障,从而会对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医院的监督管理机制也缺乏合理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放置比较随意,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现状不能够全面的掌握,由此设备的使用年限也会缩短,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2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维护和管理

2.1 完善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过程中,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并要求维护技术人员在设备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同时还要做好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和反馈工作,保证规章制度顺利落实,并发挥较好的作用。对于医疗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的电子信息化技术水平需要加强重视,聘用维护人员应遵循一定的制度原则,只有专业水平和管理素质满足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需求,才可以将其引进医疗设备维护队伍中;医院还需要加强对维护人员进行电子信息管理业务培训工作,促使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维修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这样一来,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就有保证。

2.2 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的应用

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购买效率。在购买之前,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需求,进行医疗设备的招标。对供应设备的厂家进行筛选,组织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对医疗设备进行论证。测试确认产品合格后,对每个医疗设备进行编号,并将生产日期、购买时间、使用时间、销售商和生产商的名称证件,以及发票和设备参数等详细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医疗设备的采购、招标、管理需要对设备的证照进行资质审查,并且要贯彻整个设备的使用生命周期,在完成人工证照审核后(如:医疗仪器厂商或经销商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就将证照扫描进系统,作为设备电子档案附件管理。

2.3 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方面的应用

医疗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而其中医疗设备报修登记与维修记录的管理尤为重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后,一旦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就可以由临床科室在网上递交申请,通过OA办公系统直接递交到个人,设备维修部门接到申请后,上门进行检修,对维修费用进行定额规定,定额以下的自行审核,超过定额的,由分管院长审核,维修结束后,维修工程师需在系统内填写详细的维修情况说明,包括故障设备名称、故障内容、维修方式、维修周期、维修费用。应用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能够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实现计算机全程参与管理和质量监控。

2.4 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一体化中的应用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优化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实现设备管理的一体化。当前,一些医院存在专业性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的情形,对于这一问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优化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实现设备管理的一体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体化管理致力于降低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增加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一体化管理的本义,在进行医疗器械设备管理时,强化了设备的记录和查询功能,并有效地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类、整理,以便让全院的医务人员及时掌握设备的相关信息,便于发挥科室间设备的协同作用,及时进行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提升医疗事业的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是医疗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对医疗事业的维护和管理,并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处理医疗设备中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医疗设备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医疗事业的服务水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宏.浅谈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