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常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孕期保健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孕期保健常识

篇1

[关键词] 电厂 锅炉 试运 再热器 包墙 爆管

1.前言

某电厂二期工程2×300MW燃煤发电机组,#3、#4机组锅炉设备为北京巴・威公司生产的1025t/h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一次再热、前后墙对冲燃烧、再热器烟气挡板调温、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燃煤锅炉,型号为B&WB-1025/17.5-M,为全钢架悬吊结构,半露天布置[1]。

2.调试运行期间再热器超温及爆管发生

在#3机组整套启动试运行过程中,于10月31日发现锅炉高温再热器第25排管壁温度异常升高,加大了再热器减温水流量后,温度仍在570℃以上并保持稳定,经参与试运各单位讨论后决定机组继续运行。11月5日上午,发现该超温点温度恢复至正常值,同时锅炉检查人员发现40m层后炉膛内有严重的蒸汽泄漏声响,确定为后炉膛内部管排发生爆管。停机后检查,发现锅炉低温再热器下仓管组上部第49、50、51根管弯管处有4个泄漏点,泄漏处低再管排对着的中隔墙第51根管子有1个孔状爆裂泄漏点,第50、51、52根管子上均有非常严重的片状磨损,爆管发生处部件结构如图1:

图1.锅炉爆管发生位置结构和损伤示意图

3.缺陷检查及处理

3.1对爆管处结构简单分析后,安排相关系统检查。

(1)对爆管损伤处各管段进行外观检查,发现中隔墙第51根管子发生爆裂口下方约50mm处母材有沙眼状缺陷。

(2)将中隔墙第51、52根损伤管段和低温再热器第50、51根外弯管损伤段取样送至浙江电力试验研究所金属室进行金相分析检查,以上管段未发现过热组织。

(3)同时低温再热器管排经过通球试验检查,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内部进行内窥镜检查,未发现管道内部有杂物。

(4)对高温再热器管温度测点TE3021232的热电偶进行校验,热电偶工作正常测量准确。

(5)检查高温再热器第25排温度异常的管子,未发生外部氧化、胀粗等现象。

3.2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参加试运各单位讨论后达成如下处理意见:对低温再热器第49、50、51根外圈弯管和第50根内圈弯管,中隔墙第50、51、52根管子损伤段共7处进行换管处理。爆管原因待点火试运后分析,试运时注意观察发生过超温的高温再热器温度测点,加强后炉膛区域巡检。

3.3经以上检查和换管处理后,锅炉重新点火启动试运。机组运行至满负荷状态,高温再热器管屏之前发生过超温现象的25排管壁温度监测再未发生过超温现象,后炉膛区域巡查未发现任何异常。根据再热器结构(低温再热器第49、50排管屏通过交叉管汇集后与高温再热器第25排管屏连接)[1]和消缺后运行情况推定高温再热器第25排管屏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为:低温再热器第49、50排管子出现泄漏点后,导致高温再热器第25排管屏最外圈管内蒸汽流量不足,蒸汽从管壁带走热量不足造成管壁温度异常[2]。

4.爆管原因与过程分析

综合其间再热器超温、爆管发生过程,分析爆管和高温再热器超温原因是由中隔墙第51根管子母材缺陷引起的,爆管发生过程分析如下:

(1)中隔墙第51根管子焊缝下部母材部分存在一小砂眼类缺陷,在锅炉点火运行后,因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出现泄漏,这时缺陷砂眼较小,压力不高,蒸汽泄漏量不大,没有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同时泄漏口较小,方向性强,直吹在低温再热器第50根管子的外弯头下部,这点可以从低温再热器第50根弯头下部爆裂口上有明显的长时间吹损痕迹可以说明,并且低温再热器第50根弯头下方爆裂口与上部严重损伤破裂区分开较远。此过程情况如图2。

图2中隔墙管子缺陷口泄漏冲刷低再管壁

(2)低温再热器第50根管外弯头下部经长时间的过热蒸汽的冲刷后,管壁逐渐减薄而发生泄漏,引起高温再热器第25排管屏最外圈管子蒸汽流量不足,高温再热器发生管壁超温现象。低温再热蒸汽泄漏后,因前面泄漏磨损时间较长,产生破口较大,吹向中隔墙第50、51、52根管子上端部分,造成了以上管子存在明显的不规则吹损痕迹。这一阶段时间应为10月31日高温再热器第25排温度异常升高到11月5日发现此温度恢复至正常之间。此过程情况如图3。

图3低再管子泄漏冲刷中隔墙管壁

(3)在泄漏的再热蒸汽长时间冲刷下,中隔墙第50、51、52根管子管壁严重减薄,特别是第51根管子母材缺陷上方区域磨损最严重,最终发生爆破。中隔墙过热器运行压力高,泄漏口立即扩大,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直接冲刷在低温再热器第49、50、51根弯头上部,并迅速吹出50mm以上的破口,使低再第49、50管子的蒸汽压力剧降,高温再热器第25排管大量蒸汽倒流至破损处泄出,使高温再热器壁温度迅速下降至正常。这时蒸汽泄漏声明显加大后,被巡检人员发现。这一区域低温再热器4段弯管壁严重减薄,是由于中隔墙泄漏的过热蒸汽直接冲刷而造成的。此过程情况如图4。

图4中隔墙管子严重泄漏冲刷低再管壁

5.结论

此次锅炉爆管的原因是由于中隔墙第51根管子母材存在砂眼类缺陷,在锅炉升温升压后发生泄漏,泄漏后先后造成相邻的低温再热器弯管以及中隔墙管子的吹损和爆破。在爆管发生初期为低温再热器磨损泄漏,此时表象为高温再热器管壁温超标,超温现象虽引起调试和运行单位的足够重视,但没有与爆管联系在一起,在随后的运行中,随着锅炉负荷增大,压力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更严重的包墙过热器爆管,进而引起更大面积的再热器爆管。联系到本锅炉在整体水压试验发现包墙中间集箱下部区域发生过类似砂眼渗漏缺陷,加强锅炉制造安装过程中承压部件检查,尽早发现并消除缺陷,对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B&WB-1025/17.5-M G919系列图纸 北京:北京巴・威公司,.2006.

[2] 容銮恩,袁镇福,刘志敏,田子平.电站锅炉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11.

篇2

[关键词]: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

基层医疗单位加强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实施孕期全程监护,及时发现危害母婴的安全因素,并予以医疗干预,有利于减少孕期并发症,降低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及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孕产妇[1]、围产儿死亡率[2]。

1 一般资料

选取宾阳县辖区内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方法

2.1健全县基层孕妇保健信息登记制度 村级妇幼保健管理人员负责摸清、排查本村新婚人口数、孕产妇人数,每月25日前将准确数据上报乡镇卫生院。乡镇级妇幼卫生保健专干根据各村提供的基本保健信息,建立乡镇新婚随访登记制度,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一制定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登记,直到怀孕,并负责孕前基本检查和孕期科学保健常识的普及与宣传, 敦促孕妇定期进行早孕检查,建立孕产妇专用保健卡,同时将本乡镇辖区内新婚人口数、孕妇数、产妇数于每月27日上报县级妇幼保健单位。

2.2做好早孕排查和高危筛查工作 针对已确诊怀孕的女性,由所在乡镇妇幼卫生保健专干负责早孕检查并敦促孕妇到县级医院进行高危排查,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完善孕妇保健系统登记管理制度,逐一填写《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指导孕妇正确数胎动次数,对高危因素孕妇进行保健档案专项评分,增加随访次数,定期进行心理疏导,让孕妇安全稳定度过孕产期。

2.3创新基层保健方法,提高农村基层的住院分娩率

2.3.1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产科服务水平,杜绝高危孕产妇在乡镇医院分娩,避免母婴不安全因素发生。严格指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和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审核和发放工作,避免《出生医学证明》乱发现象,杜绝违规发证。规范接生市场准入制度,取缔不符合产科评估标准的医疗保健单位。

2.3.2加强开展基层妇幼保健常识宣传,列举成功范例阐述农村孕妇到正规医疗单位住院分娩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确保母婴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农村孕妇的整体住院分娩率。

2.4 要求县级医院妇产科医师规范行业行为。

2.4.1临产前细致筛查异常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干预治疗。制定科学、周全的分娩计划,临产后全程观察产程,提高产科医疗服务治疗,细致绘制产程图并记录分娩过程。

2.4.2 观察住院产妇的生命体征,了解子宫复旧情况,并填写《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中临产前、分娩后、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访视记录,严禁出现任何纰漏。

2.4.3 按照规定认真填写《出生医学证明》,不得出现任何纰漏,严禁违规出具“医院出生记录”,违者严格按照规程处理。

2.5 医院妇幼保健科医师负责产妇出院的相关事宜。

2.5.1 规范填写产妇信息并将产妇信息录入《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及时通知乡镇妇幼保健专干定期负责通知村级母婴保健员开展产后访视。

2.5.2 母婴保健员规范填写产后访视卡,定期将访视卡交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儿童保健系统完善管理及计划免疫。

3结果

乡镇辖区内女性自我保健水平显著提高,高危妊娠检出率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提高,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不同年份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明显亦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为辖区内女性提供早期的妇科筛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安抚,强化农村女性的健康观念和疾病预防意识,能有效防范高危孕产妇的安全事件发生。

加强产前教育, ,客观分析高危孕产妇的危害性和剖宫产利弊,让孕妇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与特征,稳定自身情绪;保障产时质量,提高上级医院助产水平,实行责任助产,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将每次孕检信息和保健服务信息准确、完整记录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并落实随访,纳入个人健康管理档案。

本组研究显示2009年~2012年间,辖区孕产妇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降低,证明完善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措施,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基层保健宣传与早孕筛查,提高了孕前、孕期的健康教育水平,基层妇幼保健专干和上级医师及时沟通,保障高危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实行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新做法是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的,能直接促进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保障了基层医疗事业的和谐稳定,提高了产科服务的整体质量和农村孕产妇的安全分娩率,有效降低了孕产妇与围产儿的死亡率。鉴于时间仓促,纰漏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李国菊,刘松,于贞杰,侯云荣,李向云.我国孕产妇产时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21(02):94-97

篇3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1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孕妇及其家属越来越重视围产期保健及护理。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予以产前健康教育,并发放调查咨询表,根据反馈信息、调查对象知识及需求上的差异,实施个性化互动式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从孕期到产前、产时及时给予健康宣教和行为指导。随机发放调查咨询表598份,回收556份,回收率为92%。孕产妇年龄:20~30岁428例(76.98%),31~35岁80例(14.34%),35岁以上12例(2.16%);初产妇396例(71.22%),经产妇160例(28.78%);文化程度:本科54例(9.7%),大专62例(14.5%),高中208例(43.5%),初中214例(38.5%),其他18例(3.2%)。职业:干部48例(8.6%),工人156例(28.1%),农民87例(15.6%),其他102例(18.3%),无业163例(29.3%)。

1.2 方法

选用经统一印制的调查咨询表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回收统计结果,制定了产前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方案,采用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于产科护理中。包括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和示范教育三部分。

1.3 宣教对象及形式

宣教对象为孕产妇及其家属。注重技能培训,孕妇及家属直接参与讨论及模拟训练,面对面指导交流,鼓励提问和讨论,把讲和做结合起来,采用个性化互动式上课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孕妇之间、孕妇与医护人员之间可以充分互动交流,孕妇得到现场指导,医护人员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4 调查咨询表涵盖条目

包括年龄,孕产妇文化程度,职业和对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围产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产前有关方面知识的宣教,孕产妇住院保健内容要求,对开展镇痛分娩及有关服务模式需求等。

1.5产前教育内容

包括孕前及孕早期的保健,合理营养,孕产妇心理保健,分娩镇痛,优生优育知识和产前诊断,分娩准备教育,自然分娩和产时保健要点,产褥期母婴保健与母乳喂养等。

2 结果

围产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产前健康教育内容、住院健康教育的需求分别见表1,2,3。以2006年同期未接受知识培训的556例为基础组(宣教前),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孕妇认知及行为改变见表4。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占69.9%的孕妇期望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见当前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每个孕妇在承担做母亲这个新的角色的时候,均渴望得到应有的关爱与支持,以更好地体现出她们的能力和价值。根据这些需求,护理人员的任务应该是保护和促进孕产妇的健康,这不但需要在生理上,还要在心理、社会适应性上支持孕产妇,使其能在最佳状态下完成分娩。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与健康教育的能力,掌握更好的人文科学知识,提高沟通技巧与方法,使沟通更有效,在整个围产期要及时、有目的进行宣教及行为指导,重点放在孕产妇心理准备、专科知识宣教和配合训练上。注意尊重孕产妇的尊严、感受,注意保护隐私,提供生理、心理、精神全方位的支持。

但在回收的556份调查咨询表中,有40.5%的孕产妇不了解该项服务的详情,提示我们宣教新业务力度还不够,指导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从表2还可以看出,关于产前保健知识的需求,孕期营养及孕期常见病防治占首位,说明孕妇对孕期自我保健、优生优育、自我监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她们不仅希望得到孕期营养、卫生保健、育儿常识等知识,而且希望能得到孕期的心理保健、自我监护等知识。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主动追求健康[1]。表3显示,住院健康教育中,有73.4%的孕妇希望在分娩时得到医务人员的不断鼓励和支持。因此,我们应从以健康教育防病治病为目的转变为以保护健康、促进健康为目的,根据孕产妇需要提供服务,重视健康教育,重视群体保健,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为己任[2]。在孕晚期应组织孕妇熟悉病房环境,讲解临产先兆、分娩知识、各产程进展、疼痛的原因、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方法的使用、家属该做什么,指导她们饮食和休息,保证有充沛的精力。为减轻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实施“一对一”陪产,采取适宜的分娩镇痛,为产前的宣教和行为指导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从而减少焦虑、恐惧导致的肌肉紧张、宫缩乏力,缩短了产程,降低难产率的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成功率。人们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孕妇对自身及胎儿的健康更为关注,对健康信息传播的期望及质量要求比以往有很大提高,而孕妇个体之间对孕期保健、分娩和产后母婴保健存在着认知、情感、技巧各方面的差异,其心理素质、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也各不相同,故应根据不同来源的孕产妇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从原来常规教学模式转变为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3],向每位孕产妇讲解每项内容和意义、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空间,互相交流,使其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概论(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2):89.

[2]华嘉增.现代产科服务的新要求[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124.

[3]张缨.孕妇学校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21.

篇4

[关键词]准父母;健康宣教;分娩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64-02

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分娩质量,满足孕妇的生理、心理、情感的需求。我科于2005年3月在以往开设仅限于孕妇本人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开设了准父母共同参加孕期健康知识宣教课堂,对在产科门诊检查的孕妇及其丈夫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让准父母双方树立信心,改变传统观念,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1.1 方法:采用集中授课、发放书面材料、提供视听教材、开设电话咨询指导、举办宣传栏、黑板报、门诊走廊张贴图片、现身说法,内容形象生动,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接受。每周对准父母进行一次集中授课,组织每天新建卡者观看录象教育。根据准父母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地区、掌握知识能力的不同、对知识的需求量的不同等差异,健康教育的方法也符合个体化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穿插多种方法,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2 内容:教育计划是健康教育过程中落实各项具体措施,评估各项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准父母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产前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①孕期保健:包括孕期环境、饮食、衣着卫生。②自我监护:教会孕妇自测胎心、胎动及胎教的方法。③母乳喂养知识:模型示范,掌握哺乳技巧、护理。④新生儿用物准备、新生儿抚触及游泳知识观看实际操作。⑤讲解临产先兆常识:如见红、破水、宫缩。⑥异常情况:胎心、胎动、早破水,妊娠晚期血压、小便的改变等方面知识的初步了解。帮助准父母掌握安全妊娠的主动权,使其有能力进行孕期自我保健与自我监护、对异常情况的识别与预防,并适时就诊,使准父母有行为心理准备及情绪调整。同时开设了远程胎心监护,方便不能来院的准父母,以便及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缺氧、胎动情况。对复诊的准父母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进行系统规范的宣教指导,并可电话咨询孕期的困难和不解问题,减轻孕期不适和心理负担,树立信心,使之平安度过整个妊娠期。产科门诊护士明确在孕妇妊娠期的教育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宣教。

2 健康教育的结果

对接受产前健康教育的准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产前教育对孕期知识掌握及了解的有效率达到100%。见表1。建校后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自然分娩率明显增加。见表2。

3 讨论

准父母共同参与孕期健康教育,增强孕妇自我防护能力,也是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凡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准父母都能较好地完成产前保健,为安全度过整个妊娠期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早产、早破水、胎位

篇5

【关键词】 人口;,,妊娠;,,卫生保健,,,

摘要: 目的:探讨深圳龙岗地区流动人口与常住妊娠妇女合并症、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已收集流动人口孕产妇病例资料336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要求,以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672例常住人口的同类病例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与本地常住人口相比较,本地区流动人口妊娠妇女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经济收入较差,文化素质较低,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她们的孕期保健措施不到位,其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贫血、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均高于常住人口;而围产儿健康状况较差。结论: 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工作需要加强。

关键词: 人口; 妊娠; 卫生保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不断涌入经济发达的城市,加入城市建设的行列。深圳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因此也成了外地流动人口选择的打工谋生的首选地之一。深圳大部分居民都是流动人口。据不完全统计,龙岗区的常住人口约22万,而暂住和流动人口已达上百万之多,其中女性占了一半以上。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龙岗地区流动人口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做好本地区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保障流动人口母婴的生命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起至今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孕产妇。按是否有本地户口为标准,将孕产妇划分为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

12 方法

查阅我院的工作报表及病例资料,共获取流动人口孕产妇资料336例,依据病例对照研究的要求,以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672例常住人口的同类病例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查阅病例资料,电话或上门随访等方式,获取本地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妊娠妇女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卫生保健意识,孕期保健措施,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贫血、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情况)以及围产儿健康状况等指标,然后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0软件, 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病例的组间各项指标率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21 龙岗区妇女的保健状况

资料统计表明,龙岗区流动人口人群中大多数家庭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多以临时工为职业,工作不稳定,工薪不高。多数家庭的年收入不足3万元,经济能力仅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家庭大多需要承担额外的经济负担,如供养夫妇双方的父母亲,为兄弟、姐妹的学业提供经济资助等。

表1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情况对比(略)

表1的数据表明,本地区流动人口的妊娠妇女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欠佳,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孕期保健措施不到位甚至完全缺失;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贫血、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情况)等状况与常住人口相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

22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健康状况

表1的数据表明:本地区流动人口的妊娠妇女的围产儿健康状况较差,与常住人口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转贴于

3 讨论

31 龙岗区妇女的孕期保健状况及成因

在龙岗区,常住人口约22万,而暂住和流动人口已达上百万之多,其中的绝大多数为前来打工谋生的青壮年,而且女性占了一半以上。因此,本地区处于生育期妇女中,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显著大于常住人口。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本院分娩的龙岗区常住人口孕产妇的文化素质较高,工作条件、经济状况、居住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相对较好,保健意识较强,孕期保健措施基本能够落到实处。常住人口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贫血、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情况)较少,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也较佳。与此相对应的是,流动人口多数来自于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地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卫生常识缺乏,妊娠后对孕期保健的服务内容、如何进行保健都不了解,同时自我保健的意识也较差,孕妇对孕期保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影响了妇女主动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行为。

本研究中约90%的流动人口妇女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较强的专业技能,难以找到高薪的工作。往往由于无技术特长,进城后仅能在个体企业、餐饮业或其他服务性行业打工,有的妇女随夫进城无工作,家庭生活来源只是依靠丈夫的打工收入。部分孕妇虽然打工,但其工作环境大多欠佳,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少数孕妇虽然有孕期保健意识,但医疗机构提供孕期保健服务的时间与流动人口孕妇上班的时间重叠,孕妇到医院产检往往需要排队等候,而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会为临时工孕妇额外安排假期方便其接受孕期保健措施。受限于自身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此类孕妇往往无法请假。部分流动人口孕妇即使请假获批准但由于工薪被克扣的幅度无法接受,因此她们迫于无奈往往选择了继续工作而不是请假上医院接受产检。

目前,住院分娩顺产的费用约2000余元,如果是难产、剖宫产,所需费用就可高达甚至超过普通临时工全年的经济收入水平。可见,经济收入低也是阻碍流动人口孕妇主动接受孕期保健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分娩时,不少流动人口孕妇为减少经济支出,往往选择下级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非法行医的个体诊所分娩。另一方面,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域,外地无证接生员也乘机开展上门家庭接生服务。而这常常导致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本来可以避免的合并症、并发症急剧增加。此外,部分流动人口妇女是非法的多次生育,夫妇双方刻意躲避产检及住院分娩。因此,不难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状况与常住人口相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

分娩之后的国家法定的产假期内,绝大多数常住人口产妇能在家休养,不必劳动。与此对应的是,绝大多数流动人口产妇在国家法定的产假期间需要自己承担许多家务工作,甚至返工谋生,其休息很难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受其经济能力的制约,这一人群的产妇及新生儿的营养支持也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流动人口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与常住人口相比较,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据统计[1],深圳市1992~1996年的流动人口的5年年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4.3/10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12.2/10万,P

32 关于加强本地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工作的建议

鉴于以上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状况,我们建议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改善本地的孕产妇保健工作,提高其母婴健康水平。

① 加强孕期保健的宣教力度。流动人口一般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居住较分散,而城乡结合部地域较广,保健人员相对不足,使孕产期保健服务在宣传和实施上存在着困难。应进一步发挥乡镇及社区妇女干部和保健医师的作用,同时动员流动人口就业单位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孕产期保健宣传工作,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开展集中授课、咨询等活动,或发放通俗易懂的孕产期保健及服务程序等宣传资料,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主动接受保健服务的意识,宣传住院分娩。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妇女的孕情,动员、督促进行孕产期保健。

② 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督促、强制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规定:“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母婴保健服务的权利”[2]。而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制定支持孕妇接受孕产期保健的措施,严重妨碍了临时工孕妇获得孕产期保健服务。

③ 政府设立困难孕产妇优惠政策和援助基金,这样可以解除低收入家庭主动接受保健服务的经济顾虑。

参考文献

1 姜海萍,刘植鸿.深圳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5年观察.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9):550

2 沈珏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分析与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4,19(5):55~56

3 何锐志,陈爱娟,廖捷东莞市1996~2002年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03~104

篇6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危妊娠相关因素,总结社区高危妊娠管理有效措施。 方法:对辖区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高危孕妇112例管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孕妇年龄、高危因素发生分类及构成、高危因素发生时期、分娩结局等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结果:⑴年龄≥35岁高危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占35.6%,年龄≤23岁发生率占21%,30―34岁高危发生率17.7%,24---29岁高危发生率14.9%,流动孕妇高危发生高于常住人口,为20.93% 。⑵高危因素分类及发生时期中,占第一位为年龄≥35岁、其次为不良孕产史、最后为疤痕子宫,以后依次是妊娠期合并症,胎位不正,羊水过少,过期妊娠,胎膜早破,先兆早产等;高危因素发生在妊娠早期多,其次孕晚期,最后是妊娠中期⑶分娩结局:剖宫手术产占57.1%,自然分娩占42.8%,围产儿死亡2例,死亡率3.41‰。 结论:加强社区三级网建设,广泛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宣传,重视高危妊娠筛查、跟踪管理尤其是流动孕妇的筛查、管理,是社区提高高危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危妊娠 筛查 管理分析 社区

高危妊娠是指具有高危因素的妊娠,这些因素对孕妇、胎儿、新生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妊娠结局[1];为了孕产妇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统一管理标准,乌市卫生局下发了乌市社区服务中心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表,社区依据其工作内容对辖区孕妇进行登记管理,现对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在我辖区筛查管理的112例高危妊娠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在社区建立孕产妇基本情况登记的孕妇583人,筛查出高危孕妇112人,高危发生率为19.21%

1. 2 方法: 利用早孕建册建立的孕产妇基本情况登记册,对初建册孕妇依据高危标准进行高危评分初筛,筛出高危孕妇后建立高危孕妇管理登记卡,并专册管理分项登记;同时在母子保健手册做高危标记,督促定期产检复查,专人负责登记高危情况变化;当孕28周至37周再次高危评分复评,填写新的高危因素,并监测随访。高危程度严重需转诊治疗时,填写高危转诊单,专人负责跟踪高危治疗及转归情况,定期随访直至产后42天结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软件数据分析,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妊娠筛查情况:本年度社区共有孕妇583人,筛出高危妊娠112例,高危发生率为19.21%。其中流动户口孕妇387人,筛检高危孕妇81人,高危发生率为20.93%,常住户口孕妇为196人,筛检高危31人,高危发生率为15.81%,流动孕妇高危妊娠发生高于常住孕妇(P<0.05)

2.2 社区不同年龄高危妊娠发生率

从表中可见:年龄≥35岁高危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其次是年龄≤23岁,占21%,24--29岁最低,占16.42%。

高危因素发生分类及构成比

2.4 高危妊娠发生在孕早期54例,发生率占48.2%,孕中期19例,发生率占17%,孕晚期39例,发生率35%,在高危妊娠分娩结局中:剖宫产分娩64例,占高危分娩总数57.1%,自然分娩48例,占高危分娩总数42..8%,其中,围产儿死亡2例 ,死亡率3.41‰。

3 讨论

3.1 目前社区高危妊娠发生情况及对策:从资料看,流动户口孕妇高危妊娠发生高于常住户孕妇,流动孕妇管理难,筛查难使高危管理率上不去。由于流动孕妇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不稳定、经济条件局限,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对孕期高危因素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也不及时孕期检查,使潜在的高危因素难以发现,一旦出现严重孕期并发症若未能及时矫治干预则增加了孕产妇死亡的风险,因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流动孕妇高危管理是社区妇幼工作的重点。对于流动孕妇管理,在加强三级网建设的同时,要搞好与政府宣传、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掌握流动孕妇孕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孕期保健意识,使她们能主动积极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纠正治疗。

3.2 依据资料从发生高危妊娠的年龄看,≥35岁及≤23岁发生几率增高,分别为27.58%及21.%,在发生时间上,早期妊娠高危因素发生率高,如多次人流、未婚先孕、多次流产早产等,其次是晚期妊娠,如妊高征,胎位不正,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分娩的风险。多次流产、子宫壁损伤可导致孕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在社区广泛进行婚前、孕前、孕期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生殖健康常识,普及优生优育知识,计划生育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避孕节育知识指导,减少计划外怀孕,从根本上降低早期高危因素的发生,对避免孕中晚期高危因素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3.3 从高危因素发生分类来看,高危因素分类前三位依次是年龄≥35岁;疤痕子宫;不良孕产史,这些因素是孕早期筛查高危的固定评分因素,是不可转变因素[2],其次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胆淤,胎位不正,羊水过少,过期妊娠,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多是发生在中晚妊的高危因素。因此,社区在强调早期开展生殖健康健康教育的同时,高危管理的重点要放在孕中晚期并发症的纠正、监测管理上,采用社区与医院共管模式,积极与上级助产机构沟通、协作,开通高危孕妇救治绿色通道,做好双向转诊,使高危孕妇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社区由专人跟踪随访高危妊娠转归,督导定期检查,直至产褥期结束。尽可能变高危为低危,减少不良后果发生。

3.4 加强孕产妇高危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做好社区孕产妇保健工作,提高社区高危管理质量,在强调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改善人员结构,变兼职为专职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妇幼专干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高危识别能力、跟踪管理能力;各助产机构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强化高危分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社区妇女保健,高危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华嘉增 主编.妇女保健新编,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6

篇7

孕妇常见的心理问题

从临床观察,孕妇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对妊娠的认识缺陷:妊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妇女在妊娠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疾病。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妇女妊娠后,会认为自己“病”了,往往过多地要求别人照顾,依赖性比较强,有的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视妊娠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为病态,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恐惧,特别是在我国妇女地位普遍提高和国家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妇女在家中成为“核心人物”,更增加了这种心理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可见心理因素特别是负性情绪导致或加剧妊娠剧吐,有的孕妇过分担心孩子畸型,终日情神不振;等等。这些认识缺陷,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发育,严重影响她们的健康,甚至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害。

人格障碍:人格又称个性。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妇女妊娠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处于变动过程中,加上孕妇本人及家属对妊娠的态度,常使孕妇处于应激状态之中,易发生抑郁,焦虑,强迫,疑病等情绪障碍。焦虑是妊娠期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多系怕分娩时疼痛,怕难产,怕胎儿畸形,怕胎儿性别不理想等因素所引起,焦虑情绪不但让孕妇感到痛苦,也对胎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妊娠前3个月内,孕妇受惊吓,过分忧虑,情绪紧张,是引起腭裂和唇裂的重要原因。另外,大约过半数的孕妇会有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难以开心,容易哭泣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孕晚期及产后抑郁症。这些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表现为多疑、焦虑、刻板、固执、自信不足、情感不稳、易受暗示、追求完美等,这些人格因素对妊振危害极大。

对分娩的恐惧:由于孕妇分娩时会有阵痛和一定的危险性,加上长期以来,社会对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一些影视作品过分渲染分娩痛苦,一些人特别是初产妇对分娩感到恐惧.实践证明,精神过度紧张会使痛阈增加,恐惧忧虑、不适和疲惫,容易造成宫缩无力、滞产、难产和产后子宫弛缓出血.如果及时进行心理琉导,可减少和解决上述问题。

对孕妇的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

总结医学和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对孕妇的心理保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孕期教育中,重视心理保健的作用:近些年,一些医院和卫生单位都办起了孕妇学校,讲解妊娠、分娩知识,这是很必要的。但从实践看,仅有对妊娠、分娩常识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它并不能代替对孕妇的心理保健。重视孕妇的心理保健,对于预防难产、产后出血和产后精神病等病症的发生,都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产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熟练掌握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孕妇及时得到心理治疗。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建立孕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使孕妇从一怀孕就得到良好的心理保健,建立和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顺利度过孕期。

自我调整情绪:孕妇可以学习自我调整情绪的一些方法,如与信任的朋友交流心事,与母亲,婆婆等长辈进行沟通,建议丈夫应一起学习和了解孕产知识,以使孕妇获得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孕妇应积极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运动,学会多个角度看问题。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孕产妇生理心理的改变,使她们比以往更渴望亲人特别是医护人员的特殊体贴和照顾。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她们的内心体验。因此,产科医护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和精良的技术,赢得孕妇的信任.并由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孕妇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认真倾听病人真实的思想活动,分析内在关键,找准心理问题原因,必要时可与其丈夫、父母、公婆取得联系。彻底解除孕妇心理上的忧虑、恐惧等问题,保证产程顺利和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篇8

怀孕是个特殊的生理过程,那么孕期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对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层医院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如下教育及指导。

孕早期教育指导(6~12周)

教育:首先使孕妇了解一些优生优育的常识,如胚胎发育过程,会对胚胎造成不良影响因素(遗传、疾病、环境因素、有害物质、药物等),应避免接触猫、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再向孕妇介绍怀孕早期母体的变化,如早孕反应(尿频、白带增多、涨痛)。同时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让孕妇知晓母乳喂养的好处。

指导:①早孕反应的不适及处理方法:恶心、呕吐时,晨起宜缓慢,少食多餐,多食蔬菜及水果,消除紧张情绪,呕吐严重影响孕妇健康时,应及时住院治疗。尿频时,应告知孕妇为正常反应,不能太紧张,乱服药,及时排尿,不能憋尿,不应减少液体的摄入。白带增多时,应指导孕妇每天清洗外阴,更换内裤,禁止阴道冲洗,有异味应就医。受激素的影响会胀痛,应指导孕妇更换宽松胸罩,尽量少接触以免流产,有先兆流产倾向,出现下腹胀痛,不规则阴道流血,妊娠反应消失应及时就医。②卫生及日常生活指导:勤淋浴,勤更换内衣,衣服应松软舒适,冷暖适宜,鞋子应舒适轻快,鞋跟要低,适当运动,一般能坚持日常工作,不去拥挤的场所。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告知性生活在早期会导致流产应尽量避免。③心理指导:指导她们对自己的心身进行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遇到烦恼的事情要说出来,告知丈夫在生活上应更加关心体贴。④早孕建卡:叶酸的免费发放,告知孕妇去有条件的医院进行TORCH检查,初选出高危孕妇做好登记及转诊,发放健康处方。

孕中期教育及指导(13~27周)

教育:告知孕妇孕中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再次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加强产后母乳喂养的信心,让孕妇在宣教室收看录像。

指导:①日常生活:孕期在日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鱼、禽、蛋、奶及含铁、钙丰富的食物,低盐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如散步,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性生活,加强外阴的清洁和的护理。②心理指导:根据不同的心理情况做出一些评估和指导,教会她们简单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散步等。③定期产前检查:本院不能检查而对母婴安全十分重要的检查项目,应起到告知义务,让孕妇了解此项检查的重要性,应到哪家医院检查并做好哪些准备,15~20周唐氏筛查,18~24周产前超生筛查,24~28周糖尿病筛查,并指导胎教多听音乐,自我检测胎动。

孕晚期教育指导(28~40周)

教育:告知孕妇孕晚期的一些生理变化,可能出现的异常症状,加强产前检查的重要性,让孕妇了解一些临产前的症状,如:假临产、尿频、见红、分娩的常识,做好分娩准备。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让孕妇掌握母乳喂养的姿势、技巧、挤奶方法,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篇9

[关键词]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79-02

剖宫产术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是挽救产妇与胎儿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20世纪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80年代上升到20%,90年代上升到35%,目前剖宫产的比例超过50%,部分医院甚至达到或超过60%,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本文就目前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作一分析。

1剖宫产率上升原因

1.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导致了产科医生掌握手术指征远远脱离了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使剖宫产手术成了所有手术中理由最多,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严重的一种手术。

1.1.1手术安全性提高剖宫产术技术不断提高,其安全性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手术时间短、术后镇痛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手术损伤、感染等明显减少,使孕妇免去了分娩的痛苦,人们对剖宫产手术由接受到喜欢。

1.1.2对分娩方式的错误认识产妇在产前未接受或接受孕期教育不够,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害怕产痛,怕产道挤压胎头而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也担心经阴道分娩会使产道松弛影响日后性生活和谐。优生优育的愿望,不仅要求围生儿存活,还要保证其今后发育正常,所以家属不愿让胎儿有丝毫生产过程低氧及产伤的风险。年轻的产妇不愿忍受长时间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家属也不愿意焦急等待,试产失败,再剖宫产。

1.1.3初产妇比例上升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开展,只生一胎的政策得到落实,初产分娩率比例增高。初产妇无生产经验,孕妇要忍受长达十几小时的宫缩疼痛,来到陌生的产室环境,情绪不稳定。初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而要求剖宫产。另一方面,高龄初产妇增加,考虑到产妇及胎儿安全,要求剖宫产。

1.1.4“珍贵儿”增多近年来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增多,孕产妇及家属害怕阴道试产危险性大,往往不做任何考虑就选择了剖宫产。部分育龄人群靠药物孕成多胎,选择剖宫产。

1.1.5迷信思想由于传统迷信观念的影响,或者是“求吉利”,产妇和家属对分娩时间有特殊要求,如“良辰吉日”、“吉利数字”等。

1.1.6产妇的社会背景、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随着夫妻月收入增加,产妇选择剖宫产比例也逐渐增加。高学历、高收入者选择剖宫产较多,该人群比较重视分娩过程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产后的满意度。

1.2手术指征

合理的剖宫产指征也在不断增加。围生医学和分娩生理病理及麻醉医学不断取得进步,高危妊娠和先兆子痫、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过去认为是剖宫产禁忌,现逐渐改为剖宫产结束分娩,降低了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孕期监护技术提高使得很多异常情况得到及时诊断。医疗设备先进,B超、胎儿监护仪、胎盘功能测定的普遍应用,基层孕产妇管理网络逐渐覆盖,使产前胎儿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异常情况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胎盘功能低下、脐带绕颈、巨大儿等能及早发现,此类选择性剖宫产,增加了剖宫产率。

1.3医生因素

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生从保护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孕产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纵容或妥协的态度,放宽剖宫产指征;由于剖宫产技术熟练,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免去了医务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和麻烦,及其所面临承担风险的压力,也是剖宫产率逐年增加的原因。

2对策

2.1严格执行剖宫产术指征,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医务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认识手术利弊,减少医疗风险,最大程度保障孕产妇和胎儿安全。目标是母婴安全,实现这个目标,不仅在于如何分娩,更重要的是产前保健、高危妊娠的识别及处理、胎儿保健及新生儿保健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一种综合服务的结果。与患者家属的谈话要遵循客观、科学、严谨的原则,避免出现倾向剖宫产的暗示和片面强调剖宫产利处的现象。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娴熟地掌握产钳、头吸的技巧。

2.2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舆论

为孕妇举办产前培训班,广泛开展分娩方式的宣传,让产妇充分了解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利弊所在,对分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杜绝不科学的谬论流传。有条件的阴道分娩是最佳途径,提倡自然分娩,积极开展无痛分娩。

2.3保护医务人员,才能真正保护患者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条件,理解和支持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减轻处理孕产妇试产中的思想压力。医疗纠纷申诉机构的改革和合理公正处理,有助于医务人员以科学的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

尽管剖宫产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但麻醉和手术都有发生意外和并发症的可能。据文献报道,剖宫产产妇死亡率相当于正常产妇的2倍或更高。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如月经不调、腰痛、盆腔炎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从婴儿的健康角度看,剖宫产并不优于自然分娩。剖宫产后新生儿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率大[4]。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好手术指征并积极向孕妇宣教孕期保健和分娩常识,以减少指征不足的剖宫产,掌握好剖宫产的时机,使其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0,16(5):259.

[2]叶玲,陈春燕.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50-151.

[3]祝明.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07-108.

[4]邢永革. 10年间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118,121.

篇10

方法:回顾分析6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教育和管理的经验。

结果:65例GDM患者通过规范化的教育和管理,其中61例控制良好;3例胰岛素后均正常分娩;另有1例合并妊高症转往上级医院失去随访。

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 社区管理 血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9-01

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生糖耐量异常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高血糖,当血糖异常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1]。近年来国内外报道GDM的患病率明显增加,GDM与严重的围产期并发症如巨大儿,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死胎,胎儿畸形密切相关,影响母婴健康,增加围产期孕妇和胎儿的风险,也增加远期2期糖尿病或代谢综合症的发病率和子代肥胖的发生率[2]。因此,加强GDM社区规范化教育和管理对保证母婴安全意义重大。现对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6月门诊发现的65例G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疾病知识的规范化教育和管理的经验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发现的GDM患者,共收治的妊娠65例,多在孕24-40周。

1.2 诊断标准。①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大于5.8mmol/L者可诊断为糖尿病。②在孕20-28周进行葡萄糖筛查,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葡萄糖耐量试(OGTT),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为糖耐量异常[2]。

1.3 方法。

1.3.1 完善登记建档。患者由门诊经OGTT试验确诊为GDM后,为每位患者建立管理档案,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史、家族史、妊娠生育史、并发症情况、孕周、体重指数、饮食习惯、血压、OGTT结果、生化检查结果、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教育情况记录等。

1.3.2 疾病知识教育。由产科医生、营养师、内分泌专科医生团队合作门诊,每周进行1次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如妊娠糖尿病的基本常识、妊娠糖尿病的危害、饮食调整和运动治疗的重要性、食物热卡的计算、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了解妊娠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认识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每个GDM患者妊娠期间至少接受3次的个体化教育,内容包括血糖监测的方法、营养师饮食教育、运动教育、产后随访与管理、产后6周OGTT等,发放有关疾病知识资料,公布联系电话并采取电话随访跟踪教育。

1.3.3 饮食教育。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80%的GDM孕妇,仅需合理控制调整饮食即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4]。由于妊娠期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完全由孕妇提供,所以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控制不能过分严格,即使肥胖的孕妇妊娠期也不应过分限制饮食,否则易产生饥饿性酮症。理想的GDM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而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5]。饮食调整的要求为体重增长不超过1.5kg/月,整个孕期增加10~12kg。治疗时要避免餐后血糖的大幅度升高,提倡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早餐主食量不宜过多,注意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品,避免低热量摄入导致酮症及低血糖。切忌妊娠时减肥,强调营养均衡。

1.3.4 运动教育。以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快步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打球等。运动时间30min/d,最好选择餐后30~60min运动,心率不超过120次/min,并注意低血糖反应。

1.3.5 胰岛素治疗教育。饮食调整3~5d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尤其伴有胎儿大于孕周者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指导患者胰岛素注射的部位和注射时间、胰岛素的保存、低血糖的症状和急救等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1.3.6 产后教育。讲解产后继续随访与管理的重要性,告知产后母乳喂养的好处、产后继续饮食运动疗法及产后6周进行OGTT的重要性。为减少妊娠糖尿病女性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应加强妊娠糖尿病的产后随访,同时通过对具有妊娠糖尿病史的人群及时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如产后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增加体育锻炼,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或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

2 结果

65例GDM患者通过规范化的教育和管理,其中61例患者经饮食与运动疗法,血糖控制良好,未发生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14例,均分娩正常新生儿;有3例妊娠后期血糖控制欠佳给予胰岛素治疗后自然正常分娩;另有1例合并妊高症转往上级医院失去随访。

3 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内,防止代谢和产科并发症,稳定已发生的并发症并尽量保证足月妊娠。利用社区现有资源联合综合医院干预GDM孕妇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可以贯穿糖尿病发展的全过程[5]。既能提供高危因素和病情轻的GDM孕妇保健卫生服务,也能处理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实现从孕期源头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 2004, 27(suppl1): 88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0-152

[3] 杨慧霞.进一步提高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研究水平[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