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医生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心理医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分析心理学;自我成长;童话
一、荣格的发现与儿童的自我成长
(一)荣格的发现
作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敏锐地感受到了心理的古老内容――集体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研究基础上,他重新划分了无意识,将无意识分为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随之,荣格区分了弗洛伊德的自我(ego)与完整的心理:自我只是完整心理的一部分。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自我是意识自我(ego)的话,那么可以将荣格所发现的集体无意识内容的主体称为无意识自我,便是个体的第二个自我――类的自我。在荣格看来,完整的心理不仅包括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内容,而且还包括集体无意识,也即荣格的完整的自我(self,有人将其翻译为自身、自性),这其中不仅包括意识自我(ego),还包括无意识自我。荣格说,“完整的自我意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全部范围’。他表达了作为整体的人格的统一性”。
荣格的自我(self)比弗洛伊德的自我(ego)更加广阔,是意识自我和无意识自我的对立统一体。这也暗含着自我(self)是动态的、成长着的,有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荣格用个体化(自性化、个性化等)来描述自我成长的过程。自我成长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完整或统一的人格,这也就是自我实现。荣格认为,“人格是一粒种子,只能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一步一步慢慢发展”。可以说,自我实现的统一性来自于无意识自我,其独特性来自于意识自我,也即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个体从无独特性的统一中,逐渐走向有独特性的统一的过程。
(二)儿童的自我生长
荣格认为3-5岁之前,儿童几乎不存在意识,即使存在意识,那也像零星的碎片,缺少将他们串起来的主体。儿童3-5岁之后直到青春期结束(荣格认为对他们那里的气候和种族来说,青春期男生大约在25岁结束,女生大约在19-20岁结束),儿童开始逐渐意识到“我”,即他或她的意识自我开始出现。自我生长是从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到成人的比较成熟的状态,直至自我实现的过程。
意识自我需要在与无意识自我的联系中向前生长,无意识自我是自我生长之“根”。从作为人类幼年成员的儿童的角度讲,其自我的生长更需要无意识自我的支持。因为,儿童一开始的生活更多的是类的生活,然后才慢慢地转变为个体性的生活的。这也就表明了儿童要获得其意识自我是离不开类的无意识自我的。
虽然无意识自我是儿童自我生长之“根”,儿童自我的生长是从无意识自我中生长出意识自我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说儿童的自我生长是孤立的,儿童的自我生长迫切需要文化的参与。儿童文化包括广泛的内容,比如,儿童的儿歌,儿童的游戏,适合儿童天性的童话、神话,适合儿童的环境,儿童教育等都属于儿童文化的范畴。
儿童自我的生长虽然需要文化的支持,但这并不代表任何文化都可以支持儿童的自我生长,只有适宜的文化才能支持个人自我的成长。所谓文化的支持作用在于帮助个人从无意识自我中生长出意识自我,而不在于切断意识自我与无意识自我的联系。因此,尊重无意识自我是文化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与关键。
二、权正生童话对儿童自我生长的意义
韩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权正生,是韩国儿童文学界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因其鲜明的历史现实主义和基督教幻想主义,感动了无数韩国国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韩国儿童,为儿童的自我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刺激与精神源泉。
(一)权正生童话中的人生价值观:牺牲自我、物尽其用的“人生救赎”
在权正生的登坛之作――中篇童话《小狗便便》中,作者生动鲜明地刻画了一个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童话形象。“为了让自己的灵魂绽放,就必须竭尽所能去完成己任,为了他人而奉献自我。”权正生向读者们展示了全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作家以最单纯的故事情节、最朴实无华的叙述语言,将牺牲自我、物尽其用的“人生救赎”,向小读者们娓娓道来。《小狗便便》中的主人公,是这世间最为低贱、最没有价值可言的小狗的大便。即便是要给小鸡当午餐,也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可言。然而,牛车上滚落下来的泥土块儿教导它说,“上帝是不会创造无用之物的,你一定会为了什么而被珍视、被用到。”谨记着泥土块儿的谆谆教诲,心中深藏着对闪闪繁星的追慕与梦想,小狗便便安静地等待着自己被用到的那一刻。最终为了一株蒲公英的绽放,而完完全全地奉献了自我。小狗便便虽然只是小狗的废弃物,可在故事中却让读者觉得它是这世间最为美丽、最为可爱的存在。
这种甘愿为他人而奉献掉自我的生存信念,在权正生的其他童话故事中也大量存在。如,《被冲走的泥灰孩子们(1974)》,《鱼市故事(1974)》,《海蛇(1978)》,《牛(1978)》等。如,在《被冲走的泥灰孩子们》中,秉持着牺牲自我、竭力完成己任的人生信条的泥灰孩子们,最终换来的是集体的重生。
在《黑水瓢大婶(1974)》、《溪边近邻(1978)》、《波斯菊与螳螂(1978)》等童话作品中,为了他人竭尽全力完成己任的人生目标,在童话的幻想性色彩中被深刻展现。
在《黑水瓢大婶》中,在厨房里的黑水瓢,同小狗便便一样,在别人眼中总是无价值、不起眼的存在。而与丑陋的外在相对比的,是黑水瓢那可以包容世间万象的博怀。即便是受到嚣张跋扈的西洋碟子的无理对待,黑水瓢大婶也丝毫不放在心上,依旧和往常一样,用博爱和包容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在被主人家女儿用来收拾锅螺汤后,黑水瓢大婶的模样变得更加丑陋不堪,而她在厨房内的处境也更加惨淡,最终落得被丢弃的下场。然而,即便是在被扔掉的那一刻,对于自己物尽其用的一生,黑水瓢大婶也抱持着深深的谢意。在自己应属的位置上竭尽全力地完成己任,从而找寻到自我生活的意义所在,这是小读者们在权正生童话中感受到的快乐与感动之泉。
在权正生看来,我们存在于这个世间的理由,就是为了被某人以某种方式所耗用掉。生活的真正价值,在于寻找自己所承担的真正任务,在于为了这一任务而全力以赴。权正生在他的童话故事里,向儿童展示了人类生存的普世性人生观――“救赎”,而“救赎”的独特性方式,便是“牺牲自我、物尽其用”。在他的故事中,小读者们可以深深领悟到,生活的最大价值,在于牺牲自我而赢来共存共赢的更加有意义的再生。
(二)权正生童话中的正义观:拥有敢于直言不讳和应对不公的勇气
为了世间的正义、人生的公正,权正生的童话向小读者们传递的又一个普世性自我成长的观点,就是鼓励孩子们要拥有敢于直言不讳和应对不公的勇气。换句话说,为了让小读者们诚实、诚恳地生活,童话应该给予他们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勇气与智慧。对此,权正生在其散文集《我们的上帝》中,进行了鲜明的阐释:
“社会的成员是人。人们聚在一起而形成当今的社会、当下的国家、当代的历史。凭借人的力量,社会才得以健全发展,历史才得以正确推进。也只有在健全的社会、正确的历史中,才能孕育出诚实健康的人类。对人类的救赎,不是天神的职责,而只能依靠我们人类自己。”
换句话说,谁也代替不了我们自己去创造和经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人生之路尚且漫长的儿童来说,如果想要拥有生活的自主性和自立性,直言不讳和刚正不阿的勇气与智慧就更为宝贵。
在《鸟儿可以飞(1985)》和《小辣椒田的风波(1978)》等作品中,作家生动刻画了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反抗不公正、不道德行为的内容。作家用拟人的手法、辛辣的描写,向小读者们讲述了正义永远都会战胜邪恶的道理。对于不义之为、不公之事,大家只要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无论再大再可怕的恶势力,也一样会为正义所折服。
童话《鸟儿可以飞》讲述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必须收敛翅膀,只能在地上步行前进的鸟儿们的故事。因害怕稻草人那明晃晃的刀和沉沉的木棒,鸟儿们一个个都忘记了飞翔的方法,甘心安于现实而懦弱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天,燕子爷爷鼓动大家说:“飞啊!所有鸟儿都一起飞起来吧!稻草人们都是胆小鬼,我们一起飞起来的话,他们是拦不住我们的!”燕子爷爷的话点燃了鸟儿们心中的火种,某天清晨,所有的鸟儿都呼扇着翅膀,扑啦啦地向辽阔的天空飞翔而去。在这个故事中,飞翔象征了自由。对于压制这种自由的不公正,需要的就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鼓起勇气向恶势力抗争。《鸟儿可以飞》向小读者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真理:无论恶势力看起来有多么的强悍,只要大家的力量能够凝聚在一起,燕子爷爷所说话就会成为现实,正义最终一定会战胜邪恶。
权正生的童话作品,给予给孩子们透视未来生活的力量,以及应对未来、开创各自独特新天地的坚强意志和勇气。在其童话集《小辣椒田的风波》的自序中,权正生语重心长地写道:
“真挚地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这世间存在着太多的圈套与诱惑,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卷入进去,误入歧途……(省略)……正直地活着,不说假话,确实需要十分勇敢才行。”
三、结语
弗洛伊德曾说,“童年早期的第一次认同作用的影响将是深厚持久的。这就使我们领会到自我理想的起源”。童话通过幻想性文学的独特审美力为读者带来感动的同时,将字里行间所隐藏的思想传达给儿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如同神话,童话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一是从客观文本的角度,一是从心理的角度。但不管怎么说,客观文本的童话是人们内在心理的反映,童话原型也就是从心理的角度来探讨的,“当我们同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看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童话”。也即童话是来自于内在的心理,是对原型的表达。
儿童的自我生长正处于复演类的精神进化的阶段,正处于将“类的精神”潜能变为现实的阶段,因此,作为原型表现的童话无疑契合了儿童自我的生长。通过童话,儿童可以体验永恒的人类主题,获得自我生长的原动力;通过童话,儿童可以进行现实的建构,生长自我。总之,儿童正是在对童话故事的建构中,一步步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心理类型[M].吴康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390.
[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人格的发展[M].陈俊松,程心,胡文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166.
[3]首次收录于权正生童话集《小狗便便》(世宗文化社,1974);后又被许多其他童话集再次收录;其中最近将其收录的童话集为《麻蛇》(武丽教育,1999);1996年以单行本形式再次出版.
[4] 权正生.我们的上帝[M].绿色评论社,1996.
篇2
邱建新
邱建新同志:你好!
编辑部将你的信转给了我。从信中所述看出你儿子患了“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焦虑情绪及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
学校恐怖症有三个特征:①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②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感加重,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的焦虑感立即缓解。③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定,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痛、尿频、便急等现象。
学校恐怖症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内因为这类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点: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外因为这类孩子的家长、老师对孩子期望过高,往往超过患儿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形成焦虑感。
治疗学校恐怖症,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与他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要正面诱导,讲清目前上学和将来工作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
其次,尽快设法使孩子回到学校去。假如不肯上学的孩子焦虑症状明显。父母不要性急,应通知学校,取得老师的配合。然后,家长要耐心等待,并陪伴孩子,以消除或减轻其焦虑症状。开始时让孩子在学校待1个小时也好,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延长至2小时,然后再延长至半天。逐渐过渡到不陪孩子上学和让孩子独自上学。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患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在找到原因后,要有针对性地请儿童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再次,可采用肌肉松弛疗法,这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解除焦虑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孩子接近学校门口时,反复让他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渐渐放松之后,再进校门,以克服上学时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症状。
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短期内服抗忧郁剂,如氯丙眯嗪、阿米替林、麦普替林,同时并用抗焦虑剂,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篇3
金利波,儿童心理卫生专家。现任江苏少儿频道儿童心理卫生顾问,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同时还是多家媒体的儿童心理卫生专栏撰稿人,对解决儿童心理问题有着丰富并专业的经验。
妈妈提问:
儿子现在两岁九个月了。最近,他说话总是不流利。这种情况已经有三个月了。我就纠正他,我说一遍让他重复说一遍。没想到,我越纠正他,他口吃就越厉害。他总是把句子开头的字说好几遍,才能把这句话说下去。他说不下去也很急,急得嘴里吐泡沫。他爸爸说:“你把孩子弄得越来越糟,你引导错了。你就当没听见,不就过去了。”为此,我和他爸爸经常产生意见分歧。另外,补充一些儿子从小发育、抚养的情况。他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一岁就会叫爸爸妈妈,以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一直很顺利,两岁半时他能说流利、完整的话。我觉得就是在两岁半以后,他说的词汇更丰富、说的句子更长,便开始不流利、不清楚了。
专家解答:
首先提醒父母的是,当遇到孩子出现口吃时,更明智、更爱孩子的做法就是及时地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获得具有个性化的专业指导,这对弄清楚口吃的原因、及时阻止口吃继续演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吃常常在三岁左右初次发生。以学前期和学龄期多见。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性异常、说话不流畅、出现单词重复或发音停顿,每句话在说出第一个字后即停顿。或者重复第一个字,或者拖长第一个字的发音。口吃可以分为生理性口吃和病理性口吃,生理性口吃是由于儿童思维发育的速度与口腔发音器官发育的速度不同步而导致的。
在这个个案中,孩子的口吃已经持续三个月了,而且程度在加重,这与父母的引导方法不恰当有直接的关系,更与父母的心态有关。父母焦急、意见分歧、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等等,这些表现都会加重宝宝的心理负担。因此,在纠正孩子口吃时。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篇4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60-01
1引起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
1.1新生儿本身的因素:新生儿本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白细胞趋化、局限、吞噬、杀菌能力弱,因此防御机能特别低下,由于这一生理特点,所以抗病能力极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母亲的因素: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接收的产妇大多来自农村,卫生习惯极差,而母亲对新生儿既是直接的传染源,也是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产妇本身的带菌如沙门氏菌、霉菌、球菌、杆菌、病毒对新生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3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对感染监控的认识不足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无菌观念淡漠,各项技术操作不正规或工作人员手的染菌问题明显,而洗手制度又不严,以工作人员的手为媒介是母婴室交叉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另外,医护人员患上呼吸道病,肠道疾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而未能及时换岗,也是引起母婴同室院内交叉感染又一危险因素。
1.4环境因素:生理母婴室与病理母婴室未能严格分开,探视制度不严,家属亲朋好友来往频繁,带菌机会增多,室内空气污染,母婴室床位过多,人员复杂等不良环境都是引起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
2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1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组织。院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领导,并培训专职人员上岗,从思想上、组织上、管理制度上、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逐一落实,形成一条龙的监控网络。
2.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控制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不能单纯依赖行政手段和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把医护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放在首位。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当前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就是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缺乏认识,对其管理更是一无所知。针对这一问题,院领导决定举办理论培训,让全院医护人员分批脱产学习,使每位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自觉地去执行道义和责任。
2.3加强母婴室的预防措施
2.3.1加强对新生儿的预防措施:针对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的生理特点,对新生儿的衣裤衣服一律采用新的,全部由医院统一提供,各人一套,出院带走,不重复使用。对新生儿的尿布、奶瓶全部使用一次性的,用后消毁,尽量减少感染渠道。
2.3.2重视母亲的感染因素:母亲的感染对新生儿有直接的传染,因此要重视母亲的既往史,积极治疗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合理对母亲使用抗菌素,尤其要重视从围产期抓起。对产妇特别是农村产妇要进行产褥期的卫生宣教,减少新生儿病从口入的危害。
2.3.3对在母婴室和临产室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双手采样监测:目的是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洗手制度,要求不能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这些菌一旦在母婴室扩散,易迅速引起新生儿感染。因此,在护理新生儿前必须严格洗手制度,必要时要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后方能操作。医护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暂调离母婴室。
2.3.4加强母婴室消毒管理,保持环境清洁:生理母婴室与病理母婴室要严格分开,限制工作人员擅入母婴室,严格探试及陪护制度;并对家属进行必要的院内感染基本知识的宣教,让他们积极配合工作。母婴同室属院内感染的高危区,消毒剂的使用应采用效力高、杀菌力强的,一些低效抑菌消毒液应尽量少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每日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温度相对保持在20-22度,湿度55%-65%。每日用0.5%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擦拭室内设备,用物,湿拖地。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1h,每周乳酸熏蒸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2.3.5重视新生儿护理操作及消毒隔离。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发生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婴儿皮肤娇嫩,故一切操作要轻柔,并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处理。根据季节变化,给婴儿擦浴,并由传统的盆浴改为淋浴。注意新生儿口腔护理,以预防为主,即婴儿出生后每日用20%制霉菌素擦洗口腔两次,从而杜绝了鹅口疮的发生。脐部护理,每时更换尿布时,检查脐带有无生血,洗澡后用75%的酒精消毒,几年来,无脐带感染,并使脐脱落时间由原来5~7d缩短为3~5d。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涂10%的鞣酸软膏,防止新生儿臀红,在1177人中,无一例臀红发生。
篇5
问:我的儿子6岁多,经常向右摆头,就像条件反射似的,已经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了。我们带他去医院就诊,医生说这是一种模仿行为。如今,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请问,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缓解症状?
答:当孩子有这种不自主的经常性动作时,先要排除某些躯体疾患的可能性,如果一切正常,就要看小儿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请医生来判断这是不是小儿抽动症的表现。必要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
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得很谨慎怎么办
ruguotomo@sina.省略问:我的女儿3岁多,偶尔在坐着、躺着或趴着时全身出汗且用力挤压腹部。我们一旦发现她有这样的表现就马上制止,她也能马上好起来。去医院就诊,医生也没说出什么原因,只是让我们设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请问,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到哪里就诊比较好?需要做什么检查?
答:从家长描述的症状看,这可能是夹腿综合征的表现。孩子用力挤压腹部是一种习惯性动作,可能与外阴局部刺激有关,如外阴的湿疹、炎症、蛲虫症以及内裤太紧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习惯。不过,也有一些夹腿综合征病例没有明确的诱因可寻。家长可带孩子看儿童心理医生,先排除局部躯体疾患的可能性,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可行的方式进行干预。
孩子刚睡着时手脚或全身突然抖动
是怎么回事
问:我的儿子3岁多,刚睡着时总是像被惊吓到一样,手脚或全身突然抖动,等到睡熟后就不会如此了。在突然抖动的同时,他的眼睛睁睁闭闭,少时三四下,多时十几下,而且额头上总是有汗。以前,他曾连续两天早上出现过惊厥现象,头向后仰,双手紧握,喉咙中似有痰,在拍背、掐人中后就恢复正常了。到医院做24小时脑电图监测,医生说脑电图正常。而后又抽血验了微量元素,医生建议补钙,开了迪巧颗粒和维生素AD胶丸,服用一周后无明显改善。请问,孩子平时的精神状态很好,这种症状是否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有办法确诊是何种疾病吗?如何治疗?
篇6
那时,她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虽然是女孩,却比两个弟弟还要顽皮。在家里砸了碗碟,在学校考试不及格,欺负邻居小朋友……每到这时,妈妈美丽的大眼睛里就燃着熊熊怒火。怡筠深知妈妈脾气,心里暗数:1、2、3,跑!拔腿就逃,身后,妈妈拿着拖鞋追了上来。
小怡筠也玩过花样想躲避惩罚。好多次,妈妈还没动手,她的眼泪已经滴滴答答往下落,配着她楚楚可怜的小脸蛋,完全是《苦儿流浪记》的现实版。拖鞋就这样停在半空,打不下来,最后,妈妈叹一口气,替她擦眼泪抱她入怀。
但,空城记只能唱一次呀,三五次之后,也失了效。揉着身上被打痛的地方,小怡筠天真地想:如果有一个魔法师,用点金棒凭空一点,妈妈不再打我就好了。
她慢慢长大了,妈妈的拖鞋多半只是装模作样吓唬她一下。而到了十二三岁,妈妈忽然每晚都失踪,每次重新出现,都好像和蔼了一点点,多了一些笑容,少了一些怒骂。难道妈妈参加了午夜12点之前必须回来的舞会,在舞会留下的不是水晶鞋而是坏脾气?难道这世上真有魔法师?在妈妈身上做了工,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小怡筠想不通。
没多久,她知道了,原来,妈妈参加了一个“心理成长课程”,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改变了拖鞋教育法。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妈妈居然向她道歉了。妈妈告诉她:小时候,外公很严厉,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旧训,每次妈妈犯了错误,都会受到责打。所以,妈妈很自然地把这种教育手段沿袭了下来。原来,家庭教育有时就是接力,从上一代到下一代生生不息。
小怡筠朦朦胧胧意识到心理学的魅力:能改变人,这是多么神奇的魔法。张爸爸是资深医生,小怡筠读的是全台湾最好的高中,在外人看来她理所当然要读医科大学。可小怡筠想的却是:身体上的疾病,爸爸来治疗;感情上或者心理上的呢,我来治疗行不行?
其实那时她并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只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心理医生的办公室:宽敞明亮、一张长长的大沙发。小怡筠看得入了迷,能躺着工作,是不是会把日子过成梦想———当然了,她长大之后才知道,那沙发是给病人的,而不是给心理医生的。
18岁那一年,张怡筠报考了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她一心想接住那根使妈妈发生很大变化的魔法棒。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怡筠理解了当年外公的严厉,那是爱之深、望之切,所以用了恨铁不成钢的棍棒教育;当年的妈妈,起初也是按其父亲的教育模式,后来学习了“心理成长课”,才开始对女儿传递温柔,理解女儿,帮助女儿,引导女儿。
虽然张怡筠没有小孩,却一直致力于儿童、女性心理疏导工作,她劝导过分焦虑的母亲们,也安慰不知所措的孩子们。她愿意一辈子做一个传递魔法棒的人。
请图片作者与本刊联系
篇7
小贾是某报社的记者,既受过良好教育,又从事一份教育人的工作,可是她总是不能与同事、领导处好关系,人们无法接纳她,理解她,因为她太自私了,她的心目中唯有她自己。她不顾集体利益,更不关心别人,就连对待父母也同样表现得毫无情份。她霸占父母的住处,强令母亲服侍她,稍不如意,砸锅摔碗,闹得四邻不得安宁。父母年迈,经不起她折腾,可又无法,悔恨万分……
有多少像小张、小贾的父母们走进过周大夫心理咨询室,希望他们的子女得到治疗,他们自己也希望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其实,他们的子女不是得了重精神病,而是属于人格问题。或者叫人格障碍,是很难改变或者被治愈的。周大夫对这些父母表示理解和同情的同时,也未忘记告诫,希望所有的父母从小就重视孩子的人格塑造。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人格和人格障碍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谈起。
人格的涵义比一般所说的脾气、性格广泛得多。人格除了性格之外,还包括气质、兴趣、能力、智力、理想、信念、责任心、荣誉感等等。人格不健全。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使他难以适应环境。人格结构的明显偏离正常,医学上称之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一、他们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他们特殊的行为模式可以表现在多方面,如情感、警觉性、冲动控制、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二、他们不会感觉自己有什么缺点,而把一切困难和错误都归咎于别人或环境。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总是把自己的意见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干了不道德的事也毫无罪责感。
三、他们常常会伤害别人,自己却泰然自若,任凭别人对他们的行为提出异议,也不感到内疚和心情不安。
四、他们常常会以猜疑、仇视和偏执的看法对待别人和对待环境,而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与人难以相处。
轻症人格障碍的患者能正常生活,与其亲近者才会发觉其性格怪癖,或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者事事违背社会习俗,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人在社会上常被称之为“怪人”或者“邪头”。
人格障碍虽不属于精神病,但属于心理障碍。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难以治疗。
儿童心理学家证实,儿童的人格特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儿童自出生时起就要接受环境的熏陶。家庭是孩子赖以生存、赖以发育、赖以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家庭的环境质量,尤其是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的人际关系等对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指出,儿童时期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是病态人格产生的首要原因。例如,父母对孩子冷漠,没有温暖,缺少抚爱,情感上距离比较大,使孩子有失落感。年幼丧失父母或经常遭父母打骂,就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正常关系,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十分淡漠,不能理解别人,不能分担别人的心情感受,不能从感情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
另外,父母行为不规范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没有定规和原则,使孩子无所适从,缺乏学习、效仿之规范,不可能发展明确的自我认识,也容易形成变态人格。
篇8
项目背景
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亟需一个儿童医院
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东”以位于青海湖东而得名。2013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
海东市定位为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经济区重要支点,是青海省除西宁以外唯一的地级市,青海省人口第二大市,青海省最具成长性的新型产业化地区。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海东市承载着发展成为青海功能优化的重要城市,兰西经济区的产业基地,高原现代农业的示范地区,东部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全省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的重要使命。
据青海省财政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虽然海东市医疗机构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截至目前仍没有一家儿童专科医院,在多家综合大医院设有专门的儿科,该类科室由于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病床数量也有限。因此,多数症状无法及时就地诊治,使儿童就诊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
而青海省全省只有一个专业的儿童医院――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虽然青海省多家综合大医院也有专门的儿科,但是在综合性的大医院,儿科是经济效益最差的科室,并且许多检查不能做,部分医院因为政策规定才不得不开设儿科。因此,对于儿童较为严重的病情就推向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这就逐渐使该儿童医院门(急)诊量、出院人数每年以5%~8%的增速上升,在儿童就诊过程中出现挂号难、看专家难、服务人性化难等诸多问题。住院病房加床现象严重,医院门诊、内科住院病区面积及硬件设施条件已远不能满足病员就医需求。
同时,海东市儿童诊疗中心所选择的海东市高铁新区,据海东市政府预测未来该新区入住人员将达到5万人。
“在该区域建设儿童诊疗中心不仅能保障新区群众入住后就医需求,尤其是保障儿童健康,同时立足全市的角度,也符合区域规划建设的要求。” 青海省财政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项目进展
采用BOT模式建设公办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2015年5月13日,海东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成立海东市儿童诊疗中心PPP模式建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的通知》。其间委托国内专业的咨询中介机构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前期的调研并着手制定实施方案。一个月后即2015年6月3日海东市政府下达《关于同意海东市儿童诊疗中心PPP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该项目定位为公办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授权合作方经营管理,经营期限为30年,期满后土地及附着物全部移交政府。
此后,经过近半年的竞争,青海恒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标成为社会资本方。
青海恒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郑有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说:“通常传统的公立医院由政府投资并经营管理,而采用PPP模式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可以降低参与公共领域项目的门槛,拓宽私人部门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海东市儿童诊疗中心PPP项目采用“BOT”的方式运作,由海东市人民政府授权海东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政府出资代表,与青海恒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海东市高铁新区医院有限公司。海东市人民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由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融资、投资、建设海东市儿童诊疗中心,项目公司委托第三方运营机构对海东市儿童诊疗中心进行运营。特许经营期满无偿移交全部项目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
海东市高铁新区医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共7360万元,其中海东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资2360万元,占30%的股权;社会资本筹资5000万元,占70%的股权。剩余资金由社会资本方通过银行贷款、保险信托产品和其他渠道融资获得。
篇9
卡通化图形――让儿童感受具象物体的趣味
儿童对外部事物的认识比较简单,刚开始都是通过符号来认知世界的。那么针对儿童房间设计就需要设计师在一些墙体、家具和窗户的造型上,配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设计成比较生动的卡通造型,这样不仅仅吸引儿童注意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事物认知的想象力。
卡通化图形语言是完全从具象图形中抽取出来的,语言表达的是否充分和具体,也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甚至还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家的归属感。如我们邻居家有一4岁女孩,她妈妈在初期给她女儿室内设计中,就期待设计师在她女儿室内设计出个性化图形来赢得女儿的喜欢,走进她家进入她女儿房间,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室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儿童乐园,而是卡通图像的设计安排可谓是恰到好处,尤其是窗户的周围一群可爱的萌宠围着窗户探出小脑袋,和绿色的窗户框相得益彰,整个儿童房墙面采用淡黄色的墙纸,另外比较吸引人的就是地脚线采用的就是卡通图形,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和翻滚,更有意思的是长颈鹿脖子拉伸的很长,还能够量身高,太有意思的创意设计。
这个儿童房设计的成功之处就是针对一个4岁的儿童,他们并不是随意的摆设卡通图形,而是根据合适的位置进行适当设计,使得这个儿童房静谧中透漏出丝许的活泼,既能让这个4岁的女孩集中精力,又能让她在玩耍时发挥出极大地想象力。
个性化色彩――让儿童体验丰富色彩的乐趣
个性化色彩在儿童室内环境中起着改变或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能让儿童体验到色彩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儿童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色彩的喜欢也会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无彩色慢慢开始对暖色的喜欢,然后新鲜的、刺激的色彩就一步步进入到他们的头脑中,在儿童房的打造过程中,就要以轻松愉快的颜色为主,如一女儿童房墙壁运用浅粉色的乳胶漆漆刷,家居的颜色也选用淡粉色,灯光也采用暖色的光源,夜晚来临这些暖黄色的小光源照射在墙面上就如同星星,可谓是充满童话色彩。另外,如果想让孩子感受到生命不再孤单,我们在儿童房个性化色彩设计中可以选用绿色,绿色不仅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还有利于教育孩子爱护动物和爱护大自然,有利于培养孩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式,做一名行为文明的人。
当然我上面举例是针对女孩的儿童房,在色彩分析上也是针对她的个性特点来确定室内设计色彩――粉色,这足以说明女孩对生活充满爱和高度的审美观。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因素在儿童房搭配不同的颜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如一报道儿子搬入新家之后,慢慢变得活泼好动,后经检查患有多动症,这位母亲带儿子看心理医生,医生立刻就询问儿童是否受到色彩的影响,她母亲就说儿童的房间还是设计师来设计的,墙面采用红黄色搭配,家具米色为主,床头还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卡通图形,这就是孩子在屋内不容易集中精力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为儿童房选择色彩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来进行设计,否则即使使用了个性化色彩也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成长。
可成长味家具――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
在我国的儿童家具品牌中, 还没有太多的关注到儿童的成长性。虽然大多家具都在强调绿色环保或形式的美观,但是想要在家具中实现儿童成长性 ,那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套可成长味家具能够适应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需体积就要可大可小,也就是通过部件的组合,来适应儿童身高的增长。如在早期我们可将床、衣柜、书桌等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家具不但节省空间,而且还能在儿童每个成长阶段进行变化,如一个床下带有储物柜的婴儿床,孩子在婴儿时期做为床来使用,但孩子长大之后,这个储物柜的床就可以当玩具柜来使用,孩子再继续长大就可以顺着小爬梯爬上爬下,长到三岁时这个婴儿床拆卸一面的围栏可以当做小沙发来使用。还有幼儿时期的小衣橱,通过稍微的变换组合就可变成学龄前的小书架,这些可成长味家具通过组合变化,就激发了儿童在使用家具过程的兴趣,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
篇10
儿童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无指向性的恐惧、胆怯、心悸、口干、头痛、腹痛等。从婴幼儿至青少年均可发生焦虑症。儿童焦虑症包括儿童分离性焦虑症和儿童广泛性焦虑症。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是指儿童与其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的、持久的和不现实的紧张焦虑,这种焦虑可表现为非常痛苦和伤心,并可使这类儿童出现许多重要功能的障碍或缺损。儿童分离性焦虑症多发生于3~15岁的儿童,以6~11岁的儿童最为多见。该种儿童焦虑症的发病率在4~16岁儿童中为4.7%,其中以女孩为多见。儿童广泛性焦虑症是指患儿对学习、未来以及过往行为等表现出过分的和不切实际的担心、忧虑和关切。此类患儿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常有头痛或腹痛等躯体不适的症状。一般10~13岁的患儿开始出现此病,男女差别不大。此类患儿的植物神经症状及主诉的症状较成人少。因此在做出诊断时应特别慎重。
那么,儿童焦虑症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原因,多半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父母都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在生活中他们对孩子极尽溺爱,在学习上他们也肯于增加智力投资。然而他们却常常忽视了儿童的心理保健。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多数家长都对孩子的学习紧抓不舍,让孩子参加很多课外辅导班。家长的这种态度会使孩子的情绪高度紧张,很多孩子都害怕考试得不到满分而遭到家长的训斥。有的孩子在考试前因精神紧张而整夜睡不好觉。有的孩子在考场上头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无法发挥正常的水平。而孩子的考试成绩一旦不能使家长满意,家长又会对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这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给孩子增添了沉重的心理负荷,以致使孩子过早地产生了焦虑情绪。其次是独生子女的生活空间狭小,接触到同龄孩子的机会较少,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孩子身心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较少。第三,家长缺乏相关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不能正确地疏解孩子的心理障碍,在客观上促进了孩子压抑和焦虑情绪的形成。第四,家庭夫妻不和以及孩子自身的某些生理缺陷也是一些儿童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儿童克服焦虑情绪呢?如果儿童有了焦虑情绪,家长也不用着急,应采取以下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心理障碍:
1、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发育和成长的土壤,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重要。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家庭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整洁、有条理: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敬互助。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嚷,更不能出现动手砸东西等不良行为。
2、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父母要依据孩子的天性、爱好、兴趣对其进行适当的指点和帮助,决不能急躁,更不能用粗鲁的行为进行管教。在家中应尽力为孩子开辟一个属于他(她)自己的小天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健康的文艺、体育和公益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规范,学会怎样与人交往。
3、要适当放宽对孩子的要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学习上的尖子,有些孩子只要努力了,或者父母已经尽到责任就行了。千万不要总是对孩子唠唠叨叨,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促使孩子公开和父母对抗,从而可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4、是必要时,可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如果孩子患有焦虑症,父母应正确对待,父母和孩子都不要因此产生心理负担,而应当带孩子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心理医生可以帮你找到孩子焦虑的原因和改善孩子焦虑的方法。父母应按照医生的要求,给孩子以更多、更细微的关爱,及时引导孩子把消极的情绪宣泄出来。
儿童自己怎样摆脱焦虑呢?临床研究证明,儿童患有焦虑症与其长期不参加体育锻炼有关。为什么忽视体育锻炼会产生焦虑呢?因为运动过少,血液会在人的内脏器官中淤滞,脑细胞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这会使人出现疲劳、头昏脑涨、大脑的反应迟钝等情况。同时因为缺乏锻炼,人的体质会下降,容易生病,这样的话人们就不会有愉快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因此,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使脑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可使大脑灵活起来。大脑有了活力,人的心情就愉快,就会使人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加之运动还能使人获得良好的睡眠,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经常参加运动就会使人的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