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篇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武汉市某小区的100名老年人,将其做为本文章的研究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健康需求以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出最能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因素,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进行试验性的干预方案。具体为:第一步为社区诊断、体检、生存质量测评;第二步为统计学分析、制定干预措施;第三步为实施干预措施;第四步为结局评价。 

1.3观察指标 

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进行调查,对老年人常见疾病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研究分析的数据都要以标准平方差为依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小区老年人专管理率达到100%,对于健康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以及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要比干预前增加了22%,对于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相比之前提高了15%,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提高了17%,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8%,糖尿病空置标准率为85%。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要比干预之前降低55%。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以及各个领域得分都要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老年人的寿命也逐步增加,但仅仅只是单纯的延长寿命而不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是无所意义,健康长寿才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群是慢性疾病以及退行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保健水平是全科医学和保健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根据多层分析理论,可以大致分化出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社区、家庭以及个人。本文章对影响老年人慢性病因素使用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经济状况、遗传因素、家人、社区健康服务满意度、年龄、心理健康、健康行为以及社区医疗保险等。影响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慢性病、婚姻状况、户口、经济收入、年龄、健康行为和肥胖超重,其中慢性病占主要因素。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受到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社区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全科医学保健的主要目的是对影响社区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具体地调节,降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副作用,不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而且还能够节约社会医疗开支。全科医学是集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临床医学,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将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给老年人提供协调、综合性的服务,从而给老年人更好地社区医疗服务。在1960年来,全科医学在欧美得到了大力的发簪,全然成为初级保健的支柱和时代潮流。 

本文章所研究的数据可以得出在开展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之后,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在社区进行老年人群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心理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控制常见的急性病,对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能够有帮助,是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大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魏红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疾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19-220 

篇2

【关键词】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社区卫生服务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国内外经验表明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防治。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在知识传播、高血压患者的检出和管理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2]。随着慢病防治工作的逐渐开展,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从2009年3月开始,一年来对本辖区26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慢性病管理,针对运动、膳食、控烟、戒酒等方面开展相关行为干预活动,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骆村社区高血压确诊对象268例。其中男113人,女155人,年龄34~78岁。

1.2 方法

1.2.1 人群分类 根据高血压患者实际测量的血压值水平,分为: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在高血压分级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和病史,分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

1.2.2 干预措施 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管理:以健康教育促进生活行为的改善为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心理疏导,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持续6个月以上未有效控制的患者加用药物治疗。2级高血压、中危患者管理: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强调长期控制血压对心、脑、肾的益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级高血压、高危、极高危患者管理:针对个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和患者及家属保持经常性的良好沟通,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采用2~3种或以上药物联合降压,延缓和控制并发症。以上管理均要求每月至少随访一次,测血压1次。

1.2.3 质量控制 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高血压分级采用WHO/ISH,1999年分类和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构成比%,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社区人群高血压慢病管理基本情况

2.1.1 随访率与健康教育覆盖率 采用门诊、电话及上门三种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每月随访,一年来共随访2968人次,随访率为92.2%。设立健康大课堂,每月均采用板报及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咨询,上门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资料,受教育人次3819,其中高血压人群受教育率达100%。

2.1.2 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变化见表1、2。

表1

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

控制率改变(例,%)

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

干预前160(59.7)149(55.5)138(51.4)

干预后267(99.6)234(87.3)218(81.3)

表2

干预后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例,%)

戒烟烟量减少戒酒酒量减少

干预后10(3.73)78(29.1)14(5.22)96(35.8)

限盐低脂饮食减轻体重增加运动

干预后205(76.4)210(78.32710.018368.2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和危险因素,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先行改善生活行为,然后进行降压药物治疗。目前,高血压病在我国,尤其是城市流行的特点仍是“三高”、“三低”,即: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检出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3],因此,社区综合干预是积极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采用集中设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定期进行随访,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是高血压慢病防治的主要内容,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运动、膳食、控烟、戒酒等方面开展相关行为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由59.7%上升到99.6%,服药率由55.5%上升到87.3%,控制率由51.4%上升到81.3%。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不同的改变,戒烟率达3.73%,戒酒率达5.22%,体重减轻率达10%,吸烟量、饮酒量、食盐摄入量和脂肪摄入量均较前有所减少,增加运动者达68.2%,对高血压防治起到积极作用,干预效果显著。但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投入,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经费投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慢性病防治工作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29.

篇3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选择某社区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20名慢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深入社区,通过开展讲座和家庭随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检查指标、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子,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利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社区医院登记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6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2岁。

2.方法

积极组织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动,耐心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观察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在病情观察中做到耐心细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推测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

(2)心理护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有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可以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与其交流,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患者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诱因,教会患者注意监测并观察慢性病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强调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低盐饮食的原则,保持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此外,社区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自我管理的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详细讲述监测血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饥饿感等不适感,建议立即测量血糖情况。让患者复述注意要点,确保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5)干预后处理

对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干预前后体格检查、生化等指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干预后在研究对象BMI、腰围、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干预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发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霞,杜文清,陈虹等.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

[2]陈育德,赵文华.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86-287.

[3]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篇4

为切实加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评价和分析全市XX年度防病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市卫生局年初下发的《关于印发<二一年xx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的通知》(xx卫发〔XX〕16号)文件要求,市卫生局组织考核组自XX年12月6—11日对全市各医疗单位进行全年度防病工作检查,现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急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消毒杀虫、麻风病防治、性病azb防制、结核病防治、血寄地防、健康教育、食品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职业放射卫生等工作要点的内容。

二、考核结果

根据市卫生局的工作要求,通过查现场、看资料、结合平时工作,对XX年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总的认为各单位高度重视卫生防病工作,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及时有效,各项工作均得到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项考核评分如下:

评分综合得分第一xx卫生院、第二xx卫生院、xxxx卫生院与xx卫生院;各单项得分第一分别是:传染病防治xx卫生院、计划免疫xx卫生院、慢病防治xx区医院、xx防治xx卫生院、寄地防xx卫生院、xx卫生xx卫生院、健教xx医院、结核病防治xx医院、血吸虫病防治xx卫生院。

三、检查情况

(一)急性传染病管理

1.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良好。大部分医院能按规定做好内(儿)科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本、进出院病人登记本、化验室阳性病人登记本及放射科肺结核病人专用登记本的登记工作,今年各医院上述登记本上登记11种法定传染病781例,经与疫情报告网核对,漏报4例,漏报率为0.51%、报告及时率为98.46%,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6.41%;传报卡与网络信息一致率为96.01%,各单位传染病报告调查情况见附表1。

2.肠道门诊及时开设与运行。各单位都能在4—10月份开设肠道门诊,肠道传染病防治组织、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都张贴上墙,相关人员“02”病防治知识培训台帐资料较为齐全,并能及时整理归档,消杀与抢救药品按要求配备到位。4-10月份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共登记腹泻病人1726例,采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803例,检索率为46.52%,占年终总人口数的1.03‰,无霍乱弧菌阳性标本检出。采样送检率和全全人群检索率均超过上级考核指标要求。

3.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率有所提高。今年1-11月全市共报告各类急性肝炎病人127例,其中血清已分型111例,未分型16例,分型率为87.4%,高于上级下达的85%指标要求,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三院、五院、天目湖镇卫生院及上沛卫生院等6家单位按要求采集了52份血清样本送常州市疾控中心检测,采样送检率40.94%。

4.传染病流调及疫点处理及时率有明显提高。今年全市应流调及疫点处理的相关传染病389例,截止到11月底,共收到流调表327张,上报率84.06%,及时上报255张,及时率65.56%。

5.学生等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进展,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地、厂矿企业等场所进行重点摸排,加强了农民工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计划免疫

1.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政策,各预防接种单位按照《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开展计免工作,11月份完成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升级,认真做好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预防接种门诊程序合法、场所基本各个领域规范要求,能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书,认真进行健康询问和要求接种后30分的留观。配备预防接种用抢救药品,并建立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台帐。

2.计划免疫继续保持高水平接种率。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XX年出生儿童5329人,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7.63%,其中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5.82%、全程接种率为98.01%;卡介苗接种率为99.6%;糖丸接种率为98.25%;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2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实种5233人,接种率为98.20%。基础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3.69%;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4.61%。

XX年出生儿童5099人,其中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5.04%;麻风腮三联疫苗接种率为96.21%;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6.14%;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6.27%;XX年出生儿童4788人,a+c流脑加强接种率为87.39%。各单苗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超过省免疫规划接种率要求,“两脑”的全程接种率尚未达到90%的指标要求。

3.冷链与生物制品管理落实。各预防接种单位目前有正常运转的专用计免冰箱57台,有每日测温两次的记录,均有维修记录及冷链设备登记表。核对冰箱内疫苗及进销存台帐登记数基本一致,未查见无失效疫苗。

4.预防接种副反应管理。大部份单位能及时上报预防接种副反应,截止11月底,全市一、二类疫苗接种达192701针次,副反应报告132例、报告率0.68‰,达到≥0.5‰的要求。

5.切实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各单位均建立流动儿童计免专用帐册,并按要求每季度开展一次辖区内流动儿童摸底调查,我市0-7周岁流动儿童建卡率为98.37%,一类疫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0%。

6.及时落实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我市应开展查验的学校数为141家,实际开展数为141家,全市在托在校学生总数为79242人,开展查验者79242人,查验率为100%,其中无证人数为2640,补证人数为2582,补证率为97.80%;应补种各类疫苗人数为6351,实补种6092人,补种合格率为95.92%。

7.及时开展了乙肝查漏补种工作:XX年继续完成乙肝查漏补种项目工作:4月份完成1994~1995年出生儿童第三轮补种工作,应种1545人,实种1504人,接种率为97.35%;10~11月份完成1996~1999年出生儿童摸底与补种工作,全市共摸底目标儿童28012名,其中第一轮需补种2905人,补种2818人,接种率为97.00%,第二轮应种2337人,实种2310人,接种率为98.84%。

从各接种单位抽查产房乙肝二联单575张,显示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9.30%,项目填写完整率为80.17%。

(三)azb防治

azb防治工作得到重视。能根据年度目标工作任务及工作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XX年各单位均能利用院内和中心村卫生室宣传栏宣传性病azb防治知识;组织对院内就诊者开展azb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开展针对农民工宣传活动;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对乡村医生和院内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全市累计发放azb防治宣传材料33500份,其中宣传材料入户28500份,入户率达10.9%;发放农民工宣传材料5000份。

全市14个azb初筛实验室均开展hiv抗体检测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检测数据。XX年全市各初筛实验室共检测术前、婚前、产前、无偿献血、性病门诊、羁押人员和专题调查等各类人群36847人,初筛阳性8人。溧城、开发区医院azb初筛实验室已通过初审。

(四)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继续抓好院内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绝大部分单位的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已上墙,发现肺结核病人能及时进行转诊和网络直报,并认真做好项目病人的督导管理工作,未到市疾控中心就诊的病人能够及时追踪。各单位能够结合3.24结防宣传日认真做好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并对院内医务人员及村医进行结核病防治培训工作,大部分单位能使用结核病健康教育资源库中的宣传培训材料至中小学进行宣传培训。

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就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489例,均能按要求进行转诊和网络报告转诊到位率88%。本地报告外地25例,外地报告本地67例,各单位应追踪疑似肺结核病人73例.均能及时追踪和追踪率100%;追踪到位73例,追踪总体到位率99.6%;全市共完成痰涂片检查3295人次,完成新发涂阳病人任务261例,完成全年新发涂阳任务数的101.2%;XX年7月至XX年6月已完成疗程355例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大于95%,涂阳病人治愈率大于85%,XX年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91例,系统管理377例,系统管理率96.4%;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274例,治愈247例,病人治愈率90.1%,全面完成结核病控制项目”五率”指标。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1.慢性病人建档及老年人群建档有新进展。各单位高度重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农民健康体检、门诊服务等逐步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开展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其中XX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规范建档数8916人,随访70653人次;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全年累计建档284人,随访15955人次,规范管理3620人,规范管理率68.5%,尚未达到80%的指标要求。

2.首诊测量血压工作有所提高。按照常州市卫生局《关于在35周岁以上人群开展首诊测量血压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单位均实行了35周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建立了相关的台帐资料,截止11月全市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47289人次,测血压率79.69%(47289/59338),尚未达到95%的指标要求。

3.基础信息的收集有进步。各单位均建立较完善的死亡和肿瘤上报制度,及时统计数据, 1月-11月全市共累计上报死亡3240人,肿瘤631人。上黄、平桥、周城达到死亡病例报告较好,年报告率不超过0.6%的要求。市八院、口腔病防治医院年报告率均<0.3%,全市死亡病例报告率仅较低。

4.慢病干预重点项目开端良好。各单位均未能按要求建立慢病防治试点村,开展试点干预活动(试点内建立了健康档案、出生死亡报告、健康体检、病人管理和相关干预)。

(六)血寄地防工作

1.血防工作成果巩固。各流行单位能切实按照《xx市XX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求开展血防查螺、查病任务。全市共调查流行单位13个,流行村(工区)46个,完成查螺工日3827个,调查面积313.885万m2。各流行单位合计血防监测查病4519人次,未查出阳性病人。

2.寄地防工作稳步展开。各单位能按照工作计划和要求,要求认真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各疟疾镜检站切实开展疟疾血检6804人次,检出阳性9人次;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驱虫工作,全年全市共驱虫22600人次。

(七)健教工作

健教工作开展有效探索,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健教网络的进一步健全,院内画廊的建设与维护,健教设备的配备与完善,健教人员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及院外健教工作有效地开展等方面都较往年有了较好改观。戴埠、上黄组建卫xi项目两个试点村的村级女性宣教员有效的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单位利用计免宣传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各种宣传日(周),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全人群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活动。

(八)公共卫生工作

各单位能重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 建立健全了基础台帐,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合理膳食宣传、农民健康工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的检查指导,落实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建立了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辖区有毒有害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开展了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四、存在问题

(一)全市医疗单位门诊日志、进出院病人登记台帐,项目设置达不到传染病管理的规范要求,填写不完整,传染病病人就诊登记的信息不全。检验异常结果不能按照要求反馈。1.传染病报告存在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不强、职能科室的督查不到位,科室之间协调联系不够,仍有传染病漏报、迟报;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准确,报卡内容与网络信息不一致。大多数单位未能按要求采集急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送检;2.个别单位传染病疫情网报人员不能及时上网浏览辖区内传染病疫情,辖区内的传染病例未及时进行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理,信息反馈不及时。

(二)肠道门诊在日常工作中都不能保持正常运行,门诊室关门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单位存在肠道病人不归口治疗现象,肠道门诊病人登记数及大便送检率偏低,存在有疫情出现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隐患。

(三)预防接种部份单位无单独设置的留观室,未建立接种后留观登记本。个别卫生院急救箱内备用注射器过期、抽查7月份疫苗进出库消耗数及常规免疫报表接种数不一致。少数单位二类疫苗收费仍不规范。

(四)乙肝查漏补种、预防接种证查验台帐资料整理不规范:部份单位乙肝疫苗补种情况与报表数据不一致,预防接种证查验后续工作不完善,补种信息不及时登记。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偏低,白破疫苗接种率偏低。

(五)肺结核病部分单位转诊单红联上交不及时或由病人转交至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村卫生室没有向乡镇卫生院转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部分单位肺结核病人报告和转诊登记本中登记病人未登记在筛查登记本上。

痰检登记本登记不规范,初诊病人大多只有两份甚至一份痰标本;少数结防医生信息报告不及时,影响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掌握管理病人的服药和预后情况。对未做药敏试验病人未能优先使用国家免费一线抗结核药。

(六)慢病工作

1.慢性病综合防治参差不齐。全市仅几家单位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档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首页)〕,并能按规范开展病人的随访工作,其余各单位未开展院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2.死亡病例报告数不足。死亡病例数与本地区的人口数的比例远远低于0.6%,少数单位的死亡报告率仅为0.2%左右,忽略了街道和镇区的数据,大部分单位未能计划开展死亡漏报调查;不明原因诊断占所有死亡病例诊断的比值太大。继发病例作为根本死因。

3.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情况。报表上报不规范,大部分单位没有报表的纸质存档,及时性差;有些报表项目的概念不明确,理解错误。慢病月报存在建档数大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数。居民建档数、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数以及慢病病人随访数存在严重的虚报,有数据却拿不出档案和随访卡;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上有个别项目数据不一致,有的数据确实相差甚远。

(七)血寄地防工作

部分单位存在血防查螺资料不完整或资料质量差;查病资料上报不规范的问题。少数单位疟疾血检质量存在问题,报表不及时,驱虫工作多数单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单位未完成重点人群尿碘采集任务。

(八)健教工作

台帐资料不齐全,整理归档不规范,未能及时装订。所开展的工作缺图片等原始佐证资料;部分单位未能结合自身工作,适时开展院外社会健教活动;健教培训与讲座只仅仅局限于院内医务人员或乡村医生,没有覆盖到农村各类目标人群;《健康之窗》宣传画使用不规范,不按要求正确张贴。部分单位门诊及病区未能利用黑板报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对病人及其家属未能进行卫生宣教。

(九)公共卫生工作。部分单位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等概念不清,调查表上交不及时。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各单位要按照医疗机构诊疗规范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放射科和检验科必须建立异常结果反馈机制。严格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把传染病发现、登记和报告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和迟报。

(二)有关单位按要求做好计划免疫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流通管理条例》及《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加强并重视冷链及疫苗管理工作,接种日前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时核对疫苗进出情况,做到帐、苗相符,对于规定程序内接种相关疫苗的儿童应及时通知、及时接种,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三)各单位要严格对照考核标准,切实加强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和转诊工作,杜绝漏报、漏转的发生。加强初诊病人查痰工作,提高痰片涂片质量,努力提高病人阳性检查率。

(四)各单位要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由首诊医生及时建立管理卡,完整填写卡上的每项内容。管理卡分发到病人所在地卫生服务站,由服务站医生按管理规范对病人进行随访,要加强对村医的业务培训工作,督促村医开展在就诊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及时上报建档和管理数。

(五)各单位应采取每月开展一次死亡漏报调查等有效的措施,提高年报告率,推进网络直报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对死因网报工作的培训,重点是疾病的编码和根本死因的确定方面,努力提高死因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六)各单位要重视报表的质量,应该严格审查,确保报表质量的完整性、准确性。要及时、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记录和资料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台帐,并按照月报的要求,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如实反映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进展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双月报表和慢病工作报表要核对、数据应一致。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预防;效果分析

糖尿病(diabetes)主要是指血中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以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引发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最后引发糖尿病。糖尿了临床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多食和消瘦等[1]。糖尿病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者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国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增加最多的为2型糖尿病[2]。在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对5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社区预防,观察其预防效果,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个社区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居民中糖尿病高危人群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35-75岁,平均年龄(55.5±12.5)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37-73岁,平均年龄(53.5±11.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社区预防,只给予常规糖尿病预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社区预防干预方案,帮助糖尿病高危人群改变生活不良习惯和行为,由责任医师讲解糖尿病健康防治知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详细的筛选,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和早治疗,责任医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3],患病率:主要是根据WHO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为标准确定。知晓率: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内知晓糖尿病相关的基本知识人数与糖尿病患者总数的比。治疗率: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内进行相关治疗的人数与糖尿病患者总数的比。控制率: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内四个季度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在7.5%以下的人数与糖尿病患者总数的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并且P

2 结 果

对照组患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代谢紊乱症群、慢性病变症群和急性并发症群,代谢紊乱症群:少数患者有很典型的“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严重的甚至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及昏迷,而多数患者则无明显“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仅会在体检以慢性并发症存在去就诊而被确诊。慢性病变症群:糖尿病因为长期高血糖等而导致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发生早而严重的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器官受损,出现相应脏器的症状及体征。急性并发症群:糖尿病常常因为机体免疫力和防御技能下降,容易合并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和真菌等感染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会因此而诱发酮症酸中毒和昏迷。社区预防主要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为了保护居民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社区预防的基本原则为疾病预防、降低危害健康因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和筛检[4]。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社区预防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不采取社区预防的效果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糖尿病防治的知识掌握情况,纠正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正确自我检测[5]。

参考文献

[1] 王正英.糖尿病社区健康宣教和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07):651-652.

[2] 阿拉腾.2型糖尿病的社区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03):471-472.

[3] 吴颖琳,胡萍,雷进红.糖尿病的社区预防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09):128-129.

篇6

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或以上。

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儿童保健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

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

(六)、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九)、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篇7

【关键词】社区诊断;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4-02

Investigation on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in A District in Luzhou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the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provide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 for a district in Luzhou. Methods: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3125residents were surveyed.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community geography, community economic and relevant policies and documents were gathered. Results:;the top three morbidity of chronic diseases were hypertension, diabetes,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In the married women aged 50 and below, only 16.6% had cervical cytology smears, 27.8% of the women know breast self-examination. in the minors , bad eating habits were choosy in food and partiality for a particular kind of food. Conclusions: The major health problems in the community resident were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married women aged 50 and below,health knowledge generally lack, the rate of gynecological and breast regularly check were very low. health knowledge also generally lack in parents of minors

【Key words】community diagnosis; health status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得以迅速发展和成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和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较为完整的社区诊断[1]。通过开展社区诊断,可以达到明确现状与问题、评价和改善服务等目的,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1-2]。为促进泸州市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该街道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法

通过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社区等机构结合文献资料,收集调查社区自然地理、社区经济、文化设施、社区建设、人口资料、卫生资源、社区机构、疾病防治以及相关政策等资料,数据资料时限为上1年。

1.2 问卷调查法

1.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泸州市江阳区某街道城市社区人群为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户为抽样单位,从泸州市江阳区某街道所辖5个社区中抽取1100户进行调查。共调查了1131户,共3215人。

1.2.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卷采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中附件1《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一入户询问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家庭人口数、家庭经济情况等;社区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人口学基本特征;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情况;基本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内科系体检;老年人、儿童、已婚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情况等。

1.2.3 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统一收回,经质量核查,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pdiData3.0双人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资料的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家庭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家庭户籍人口数为3人;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占58.2%,其次为主干家庭30.1%、联合家庭6.9%、单身家庭2.0%,其他类型为2.8%;家庭生活周期以青少年期(28.3%)和孩离家创业期(21.7%)为主,其次为学龄儿童期(20.2%)、学龄前儿童期(10.6%)、空巢期(8.0%)、新婚期(6.9%)、首孩出生期(4.3%);住房类型以非电梯楼为主,占82.3%。98.8%的住户有室内冲水厕所,居住环境卫生及室内通风普遍较好。使用燃料以天然气为主,占94.3%;家庭月收入以500-3000元最多,占61.2%,低于500元的占2.3%,高于3000元的占15.4%,93.0%的家庭未出现支大于收的情况。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3215人,其中男性1594人,占49.6%,女1621人,占50.4%;调查人口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0~6岁人口158人,占调查人数的4.9%;7~17岁315人,占9.8%;18~44岁1260人,占39.2%;45~59岁704人,占21.9%;60岁及以上778人,占24.2%。

调查对象99.9%为汉族,88.9%的调查对象无明确;婚姻状况中以初婚为主,占调查人口的76.4%,未婚占12.3%,丧偶占6.1%,再婚及离婚各占5.2%;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29.5%,其次为高中(18.1%)、小学(15.7%)、大专(12.6%)、本科(9.7%)、中专(7.3%)、文盲(6.6%)、本科以上(0.5%);职业分布中以离退休(24.8%)为主,其次为无业人员(11.8%)和专业技术人员(13.2%)和工人(10.0%)。居民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有10.9%的居民无医疗保障制度。

2.3 调查居民的健康状况

2.3.1居民两周患病情况

调查人群中有两周患病或不适者为108人次,两周患病率为33.6‰,其中男性52人,患病率为32.6‰,女性56人,患病率为34.6‰,前三位主要不适感为头痛、腰腿痛、胸痛/发热。

2.3.2 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15岁及以上人群中,慢性病患病排在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慢阻肺),患病率分别为5.7%、2.6%和1.1%。其他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2。

2.3.3 调查前一年住院情况

过去1年,住院人次数为98人次,住院率为30.5‰,其中男性40人次,住院率为25.1‰,女性58人次,住院率为35.8‰,平均住院天数为13.34天。

住院原因中,疾病住院为主,占84.5%。出院原因以病愈出院(47.0%)为主,有42.2%的患者自己要求出院,其原因主要是自己认为病愈。

2.4 特殊人群调查情况

2.4.1 50岁以下已婚妇女自我保健知识和妇科病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50岁及以下已婚妇女中,88.9%的已婚育龄妇女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60.9%的妇女近2年接受过妇科检查,26.6%的妇女近1年接受过乳腺检查,仅有16.6%的妇女进行过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27.8%的妇女知道乳腺自查方法,该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大医院、宣传资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处获得;

在调查对象中,妇科病患病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患病率分别为29.1%、11.4%和11.2%。

2.4.2 18岁以下少年儿童健康情况

2.4.2.1 3岁以下儿童情况

在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中,63.8%的儿童参加了系统的儿童保健管理,管理机构主要为预防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在健康知识方面,23.9%的家长对孩子添加辅食的月龄有正确认识,78.6%的家长认为孩子爬行很重要,31.9%的家长会偶尔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保健品或药物。在不良行为方面,调查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挑食和偏食,分别占调查儿童的19.1%、23.4%

调查对象中,平均开始清洁牙齿的月龄为2月,孩子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为2.0小时,每日累计看电视时间为1.0小时。

2.4.2.2 3~6岁儿童情况

在调查的3~6对儿童中,64.3%的儿童参加了系统的儿童保健管理,管理机构主要为妇幼保健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调查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挑食、偏食、边吃边看电视,比例分别为31.3%、14.5%、36.1%。47.0%的家长会偶尔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保健品或药物。12.2%的孩子有过意外伤害史。

调查对象中,平均开始刷牙的年龄为3.0岁,每日累计看电视时间为2.0小时,平均入园年龄为2.2岁。

2.4.2.3 7~17岁学龄期未成年人情况

在调查的7~17岁学龄期未成年人中,调查对象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挑食、偏食、边吃边看电视,比例分别为20.0%、19.8%、11.1%。

在健康行为方面,83.9%的青少年睡眠良好,59.1%的孩子与同学关系较好,多动为主要不良表现。77.6%的青少年遇到问题会主动与家长沟通,1.7%的调查对象有早恋的异性朋友。平均每天刷牙次数2次,每日累计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为2小时,平均每周吃早餐次数为6.64次。

3 讨论

3.1社区人群及家庭基本特征分析

调查及现有资料结果分析显示,某街道社区居民老龄化明显,居住条件较好,家庭周期中以青少年期和孩子离家创业为主,空巢期中老年人也有一定比例,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应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及开展相应的健康服务工作。

3.2 社区人群健康问题分析

居民调查和机构调查数据均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该街道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是该人群前三位慢性疾病,其患病人数远远多于传染性疾病,因此,这些慢性疾病也是该人群的主要健康威胁;此外,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六位慢性疾病,该病为退行性疾病,这一结果与该人群老龄化程度严重有关。

在特殊人群调查中发现,在调查的50岁以下已婚妇女中,卫生知识普遍欠缺,妇科及乳腺定期检查率很低,使其患相应疾病的风险提高,早期发现疾病和争取较好的预后的机会大大降低,不利于该特殊人群的健康,也应是关注的重点。

在调查的6岁以下儿童中,大部分儿童已参加了系统的儿童保健管理,但是仍然有36.5%左右的儿童未参加,提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该部分儿童的管理率。同时,父母健康知识普遍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儿童不良行为中,主要体现在挑食、偏食、边看电视边吃,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也不利心理发展,这些都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的重点。

4 建议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及慢性病危害的认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大筛查措施及管理力度,控制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负面影响;第二,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对50岁及以下妇女加强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同时对家庭有6岁以下儿童父母加强儿童喂养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董燕敏,陈博文主编.《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

[2] 徐枫,傅人姣,姚宗蓓等.上海市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示范社区诊断报告[J].上海预防医学,2009,21(8):411-413.

[3] 魏来,孙建虎,丁静等. 2007年中石油东方公司社区诊断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3):258-259.

篇8

观念更新篇

院士领衔热议传染病传染病也是生活行为病

王陇德

现在经济全球化,交通便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传染病流行没有了国界,因此要特别加强对传染病的防范。不过,不管是传染病、慢性病,还是地方病,基本上都是生活行为病。生活行为病的预防要靠自己、要靠每个人。很简单的行为,比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多开窗通风,就能预防不少疾病。很多人不懂得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平时主动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如果大多数群众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一旦出现症状,主动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但有利于本人尽快康复,也可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别人。

另外,公众对部分传染病还持有一定偏见,比如艾滋病。偏见来自于不正确的认识。大家学习和掌握了传染病防治知识,就能正确看待疾病,从而为传染病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力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对有效控制好这类疾病意义重大。

预防传染病,要学会自我保护

郑静晨

过去人们曾普遍认为,传染病不再对人类健康构成大的威胁。然而,不时新出现的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流行,一次次为人类敲响警钟。肺结核、性病等过去已控制的传染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虫媒传染病(如由蚊子叮咬导致的疟疾),呈高发态势。其实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传染病的普遍关注。特别是突发SARS(非典型肺炎)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人们更加意识到:必须重视对传染病的防范,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那样才能真正维护好健康。

从我个人来说,由于长期从事国际救援医疗事业,对灾情发生后传染病的流行印象尤深。我们经常提醒救援医疗队工作人员:要加强预防传染性疾病,学会自我保护和防范。工作中,救援医疗人员一般都要戴好口罩、手套等,充分做好防护。灾情中还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饮水和食物污染。为了避免摄入不洁的水和食物,救援工作人员必须得靠自带的水和干粮来维持日常的消耗。很多传染病都是“病从口入”,所以这一关必须把好,不能马虎。其实,这些措施都是预防传染病的通用常识,对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传染性疾病也同样有效、管用。

科学看待,不恐慌、不漠视

缪晓辉

近些年突发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或SARS)和甲型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导致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恐慌和重大经济损失。在民众看来,传染病似乎越来越多,并越来越严重了,对此我们要有客观和科学的认识。

首先,传染病的病种的确增加了,比如艾滋病、“非典”、EV71病毒所致手足口病,出血性肠炎等“新发传染病”。在这些传染病当中,有些早就存在,现在才被发现;有些是原来不存在,现在才出现。除了少数几种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其他如“非典”和“甲流”等,一经发现和流行,很快就被控制。

其次,全球传染病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天花已经被消灭,茵痢、伤寒、乙脑、流脑等不再成为常见病,霍乱也不再大流行。传染病防控的成功得益于:①对传染病的群防群控措施的不断加强;②各级政府和医疗部门高度重视,防控措施得力,即使在出现严重自然灾害时(比如汶川大地震)也少有传染病大流行;③医学科技高度发展,预警系统不断完善,新的诊疗技术不断问世,发现、预防、诊断和治疗传染病及时、高效和准确,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卫生习惯改变,防御传染病的能力普遍提高。

最后,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活行为方式的不良是诱发或加重新发传染病的重要因素。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大治理力度,还需要广大民众积极配合和支持。对待各种传染病,既不要恐慌,又不可漠视。要从我做起,要勇于承担起保护社会、保护环境、保护他人和最终保护自己的责任。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依然欠缺

庄辉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社会都要重视。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7.18%,属于中度流行区,预计到2020年可降至3%。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但是,现在不仅是公众,连肝炎患者也普遍较缺乏肝炎的防治知识,而且乙肝和丙肝的治疗市场较混乱,药物繁多,方法欠科学、欠规范。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在我国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艾滋病,有新问题需要警惕

卢洪洲

自1985年我国出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但是,不得不意识到: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另外一些问题又在不断出现。

首先,性传播已成为并持续是目前的主要传播途径,尤其是男同性恋者之间发生的男男同性性传播,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男男同性性传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所占比例上升更快。其次,我国目前的另一个流行特点变化是50岁以上年龄段的感染者不断增多,且以男性居多。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仍然和性传播有关,尤其是男男同性性传播。上海的统计发现,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男男同性性途径感染了HIV(艾滋病病毒)。此外,还有年龄小于15岁的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职业为学生的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等新问题。

肺结核:卷土重来事出有因

唐神结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中指出:中国2010年传染性结核病发病人数约为100万,占全球的11.3%,位居全球第二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最近,亦有媒体报道在江苏的一所大学发生了肺结核疫情,导致多人感染。其实,结核病早已卷土重来。总结归纳一下,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量结核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结核病不易治好,增加了传播的机会。②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结核病。③结核病在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中曾一度被忽视。④人口的大量流动。

2010年的全国调查发现,结核病目前存在5个“多”。①患者人数多:我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50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近100万。②死亡人数多:全国约有10万人死于结核病。③耐药患

者多:特别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患者人数多。④青壮年人多:肺结核患者中的3/4为最具劳动能力的青壮年。⑤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肺结核患者在农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流感:大流行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孙立梅

在人类发展史上,分别在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出现过4次流感大流行,2009年发生了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这几次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甲型流感病毒发生抗原变异,人群普遍没有免疫力,再加上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造成短时间内世界多个国家发生流感流行。

当今,世界各地人员往来更为频繁、密集和便利,而动物间流行的猪流感,禽流感等动物流感病毒,在动物养殖、运输及销售链条中存在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的风险,进而产生新的人流感病毒株,有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甚至大流行的风险。

说到流感大流行,很多人可能会感觉这非常可怕。事实上,流感大流行仅说明流感可影响的范围及区域广大,而不是指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概率高低。在20世纪初发生的大流感,由于当时卫生条件差等诸多原因,导致死亡人数巨大。现在卫生条件已今非昔比,其他防控措施也更加成熟有效。当然,流感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流感流行时可以在人群中短时间内迅速扩散,造成缺课、缺勤急剧增多,势必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流感在全球每年估计导致重症病例300万例,25万~50万人死亡。

狂犬病:养狗有点多,“免疫”还不够

胡家瑜

根据卫生部2011年11月份的疫情数据,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艾滋病。众所周知,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据估计,全球每年有55000人死于狂犬病,即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为什么现在狂犬病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呢?

现在,城市宠物饲养逐渐增多,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休闲的时候,遛狗的现象非常明显,甚至一家养了两三条狗。另外农村养狗也非常多,老人、小孩为了保证安全就养狗护院,有的人家里甚至养好几条狗。狗多了,狗伤人以及人罹患狂犬病的概率都高了。而且,狗、猫免疫率低,农村地区犬只免疫率仅为10%~20%,猫则几乎没有接受过免疫。犬的绝对数量庞大,再加上免疫率低,导致狂犬病的传染源数量很大。

我国狂犬病病例多是因为被犬咬或抓伤后未采取伤口清洗、注射疫苗、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伤较重时用)等预防性措施,或处置方法不规范。调查表明,部分农村地区只有50%的居民知道狂犬病为100%致死性疾病,仅30%的群众知道被犬咬、抓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仅65%的人去医疗机构诊治。

性病:要讲点首先和准则

傅志宜

目前,性病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虚假的广告宣传、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对性病持有偏见……这些因素都可导致在治疗性病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大的问题,导致性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和控制。其实,性病并不可怕,绝大多数性病(本文中性病主要指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衣原体感染等常见性病,除外艾滋病)是完全可以治疗的,且并不难治疗。性病专科医生只要按照我国性病诊断和治疗规范进行治疗,所需费用也并不高,绝不是谣传所说:治性病要用几千元甚至数万元,治性病必须输液、打吊针,性病是不治之症,得了性病就会断子绝孙,等等。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忽视性病,洁身自好、远离性病仍然是最重要的。只不过,一旦得了性病,也不可慌乱,要正确治疗。

从我长期从事性病治疗工作的临床经验看,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性病,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①控制性病和性病防治应是全社会多方面一起配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规范性病治疗是其中一个方面,有关机构应组织广大基层性病防治一线人员分批集中学习性病的诊疗规范,持证上岗,提高医德医风,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其次。②每一位从事性病防治的一线工作者都要学好我国卫生部门印发的有关性病防治指南和性病防治手册,掌握每一种性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规范治疗。③广告和媒体机构应加强管理,注意避免对性病(或改头换面的泌尿系统感染)等进行诸如“专家”“一针灵”“家传灵药”等夸大宣传。有些媒体包含所谓“软广告”,名义上是科普或报道,实质上是夸大的虚假广告宣传,此类情况应尽量减少或避免。

行为实践篇 专家详解传染病防治要点

乙肝防治攻略:防要知“途径”,治在抗病毒

尹有宽

预防乙肝,就要知道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乙肝病毒多是通过母婴(或父婴)垂直传播以及经血液、体液传播。因此,预防乙肝就要避免这些可能的传播途径。比如,乙肝患者生育,一定要做好相关预防工作,防止婴儿感染。另外,注射乙肝疫苗对预防本病亦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面,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的关键。作为乙肝患者,应该了解乙肝的自然病史,要了解在目前科技水平下,乙肝病毒还不能被彻底清除,要知道HBsAg阳性者必须每年定期数次到医院随访检查,还要熟知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目前社会上有关乙肝治疗的广告千变万化,虚假和夸大的宣传穿插其中,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在治疗方面,患者一定要把握“抗病毒治疗”这个关键词,当然,抗病毒治疗也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的。另外,患者要定期复查,掌握病情进展。总之,只要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本刊2011年第5期有详细介绍)为标准,就能掌握好乙肝治疗的准则,并且有助于识破各类广告可能的欺诈行为。

丙肝防治知识

目前,丙肝发病率急速增加。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预防丙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防止丙肝病人的血液污染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的暴露伤口或隐性损伤;②丙肝育龄妇女治愈后方可怀孕;③不洁者需自重,因为与多名或与丙肝感染者,易感染丙肝;④开双眼皮、穿耳孔、美甲、看牙,应到正规美容院和诊所。注意,酒精不能灭活丙肝病毒;⑤不可共用注射器、针灸针;⑤不可共用牙刷、牙缸和剃须刀;⑦远离,等等。

目前认为,所有丙肝病毒HCV RNA阳性病人都应该进行积极治疗。与乙肝治疗类似,抗病毒治疗也是治疗丙肝的关键。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组织损坏,以彻底治愈丙肝。

艾滋病防治攻略 掌握3个一

卢洪洲 郑毓芳

一个知识:懂得HIV怎么传播

首先,应该确切知道艾滋病病毒(HIV)是怎么传播的:艾滋病的传染源是HIV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等。HIV可以通过静脉、(直肠)、阴道、口腔、其他黏膜(如眼睛或鼻子内)或是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内。因此,杜绝这些传播途径,就可以防止HIV感染。

特别提醒:

提倡有同性的男性采取安全,并且定期进行HIV(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从源头上减少HIV的传播。

一种治疗手段:抗病毒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艾滋病尚无治愈的方法。艾滋病治疗中,仍然是“鸡尾酒疗法”最为有效和可靠。虽然这种抗病毒治疗方法仅仅只能将患者血液中的病毒复制抑制到检测水平以下,但是通过治疗可以让患者免疫功能得以恢复,减少因免疫功能差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与肿瘤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还是实行“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以及CD4、HIV病毒载量的定期检测。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一政策的实行,通过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能够尽可能多地给予目前国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对周围非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抗病毒治疗有助控制HIV传播

有专家提出:对感染者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控制艾滋病传播较为理想、有效的措施,因为通过抗病毒治疗,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病毒感染能力下降)后,对周围非感染者就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不过,由于目前国内医疗资源有限,药品品种匮乏,因此这一措施尚无法全面实施。

肺结核防治攻略:熟知决定传染3原因

张青 唐神结

传染决定性原因之一:痰涂片检查排菌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肺结核病人。但是,每个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大小又有所不同。经过研究,证明痰涂片检查排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对其接触者传染性最大,痰涂片检查不排菌(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对其接触者传染性很小。因此,痰涂片检查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对象。

小提示:如果检查发现痰涂片排菌,患者要积极接受治疗,减少与健康人的接触,以免传染。对于未被感染者来说,要根据情况减少接触患者。痰菌阳性患者家庭成员、同学、同事和邻居等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可接受结核病筛查。

答疑解惑

问:隐性感染者会不会传染

答: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中一部分仅表现为结核菌皮肤试验阳性而体内无结核病病灶,称为隐性感染者。这部分人群基本没有症状,也不具有传染性。事实上,一些人是在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时,才发现原来的阴性转为阳性,或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肺部有钙化硬结病灶,这种情况下才知道曾经受到结核菌感染。

传染决定性原因之二:通风条件不良

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将带有结核菌的微沫播散到空气中,悬浮于空气中的结核菌可存活9个小时以上,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微沫即可能受到结核菌的传染。与结核病传染源接触的密切程度和周围环境中含有结核菌微沫的浓度可影响传染性的大小。因此,家庭中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有结核病,密切接触的儿童较易受结核病的传染。通风条件不良、较密闭的环境,特别是在集体生活和居住拥挤的群体中,一旦有人发生肺结核病,常会造成结核病传染和暴发流行。

小提示:房间要注意通风,即使是在冬天,每天也要定期通风一段时间,让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这样即使空气中有结核菌的微沫,其浓度也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传染性。另外,要尽可能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长时间活动。

传染决定性原因之三:身体抵抗力下降

吸入结核菌传染源排出的结核菌微沫后,并非所有人都会被感染,90%以上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结核病。而感染后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即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感染的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的抵抗力低下则容易发生结核病。通常,受结核菌感染的人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为10%左右,其中大多数(约70%)是感染后2年内发病,其余则可在一生中任何阶段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结核病。

小提示:平时要注意休息睡眠、营养保健、锻炼身体,目的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如果患有某些疾病,要积极治疗,因为疾病可以影响免疫功能。

早发现患病迹象,积极诊治

咳嗽、咯痰2周或以上,咯血或痰血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为肺结核患者的其他常见症状。

疑似肺结核者应到附近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院就诊,确定是否患了结核病。凡被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都是治疗对象。我国政府对初治肺结核和复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治疗。免费内容有:部分抗结核药品、注射器、注射用水。这些均由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院为患者免费提供。

流感防治攻略:避免3种错误

孙立梅

第2种错误:未遵守预防流感“两要两不要”

1 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脏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 要掩口鼻:当要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因为感染流感后1~7天都有传染性,以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3 不要摸眼、鼻、嘴:因病菌从此途径传播。一些人也可经接触、共用手帕及毛巾等污染物品而感染。

4 尽可能不要接触流感患者。

第3种错误:滥用退热药和抗生素

如有发热(38℃以上)和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并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忌不要陷入治疗的2个误区,即滥用退热药和抗生素。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流感病毒的正常反应,如强行压抑,只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帮助病毒在体内繁殖。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服用抗生素对流感没有任何疗效,反而会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人体抵抗力降低,诱发其他疾病,甚至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患有流感时,最好是休息,切勿上班或上学。在集体单位发生流感疫情时,要做好展检和缺勤、缺工记录,发现有发热人员立即嘱其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消大型聚集性活动,对病人接触的环境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开展勤洗手、咳嗽礼仪等健康教育。

答疑解惑

问:为什么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流感?

答:冬春季气候寒冷,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居室内相对较闭塞,空气流通差,室内外冷暖差异大,易患流感。同时,冬春季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及寒假时期,随着人员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和聚集,势必增加流感传播机会。

流感流行季节温馨提示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居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不要随地吐痰,应将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孕妇、慢性病患者、老人等最好戴口罩。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较经济的手段,建议老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在接种疫苗时要注意禁

忌证等事项。

狂犬病防治攻略 3个行为准则和3个处理步骤

胡家瑜

养犬者3个行为准则

在决定饲养犬只之前,要认真考虑―下,自己是否能完全履行一个养犬者应尽的义务。如果有顾虑,可以暂时推迟养犬计划。而一旦决定养犬,就要严格执行养犬者的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之1:持《养犬许可证》的养犬居民每年必须携犬至当地畜牧兽医站注射一次狂犬病疫苗。

行为准则之2:不要任意购买、接触、收养来路不明的无证狗。

行为准则之3:要加强对狗的饲养管理和日常调驯,用狗链约束狗,给凶猛的狗戴上口罩,以免自己的爱犬闯祸。

发现“狂犬”怎么办

如果主人发现所养的狗出现狂犬病征兆(如精神沉郁、举动反常、狂暴不安、意识紊乱等)时,要及时报告兽医等相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置。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把狗带到公众聚集的场所去,以免伤人,扩大传染面。如果发现了有异常表现的流浪狗,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或者报警。对患狂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捕杀。对患狂犬病动物尸体应焚烧或远离水源深埋(2米以下),不得剥皮和食肉。

被犬伤后3个处理步骤

第1步:判断伤情

情况1

・与动物仅有普通的接触或喂养动物,只是被舔,皮肤部位完好:不需要进行处理

情况2

・皮肤被咬伤或抓伤、或皮肤破损的伤口被舔:需要处理伤口,接受诊疗

第2步:紧急行动

具体行动

・处理伤口:①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比如自来水)冲伤口:②用20%的肥皂水(也可用肥皂)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③重复第①②步至少15分钟

・立即拨打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进行咨询。可通过拨打114或上网等方式查到电话号码

・尽快赶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卫生院等国家许可的有医疗资质的疫苗接种部门

第3步:医生根据伤情处理

情况1

・皮肤被轻咬或者仅有轻微抓伤或擦伤而无出血:由医生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情况2

・皮肤被咬伤或抓伤有出血、或皮肤破损的伤口被舔、或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由医生处理伤口,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狂犬病疫苗

性病防治攻略 树立7个正确观念

篇9

201X年度,在市健康教育所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区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大局,认真组织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健康素养知识技能,加强控烟宣传等,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巩固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

加强全区健康教育网络管理,巩固和完善以区健康教育所为中心、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以街道、社区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促进全区健康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强化医疗机构、街道、社区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职责,确保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落实措施,推动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经费保障。

财政预算的健康教育工作经费5万元按时到位

,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章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健康中国行-201X年XX区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XX区中小学校入学、幼儿园入园新生体检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等。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 区健康教育所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专干组成督查组,定期深入各街道、社区、学校、公共场所、企业及医疗卫生单位、网吧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督办函,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三、认真履职,健康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健康教育宣传栏进一步规范,宣传阵地得到巩固。

各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公共场所等设置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每两个月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主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合理用药、传染病防治、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等。同时结合区帮扶工作,重点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无人管理小区健康教育宣传栏规范性制作、按时上墙等的督查指导。 二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卫生防病重点,利用卫生宣传日、宣传周和送卫生下乡、健康教育知识及健康体检进学校等活动,广泛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6万份,健康教育处方8万份,宣传画2600余张(册),悬挂横幅40条,展出宣传展板200块,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80场次,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300多次,学生健康体检人次近16000人次。三是认真抓好控烟工作。扎实开展公共场所、医疗机构控烟工作,将工作人员戒烟、不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劝阻吸烟和提供戒烟服务等。 同时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活动,带动其他行业主动参与控烟,自觉远离烟草。

篇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致死原因。该研究综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分期、早期诊断及社区认知现状,并提出社区管理建议。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社区管理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9.7%,全国约90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30%~4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其重要的致残致死原因。对DN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社区干预可以控制或延缓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现将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早期诊断、社区管理等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

DN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据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DN已经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占25%~42%。我国DN约占ESRD的6%~10%[2],DN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态势[3]。2001年对全国24000余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调查结果发现,DN患病率为33%[2]。DN是继心血管并发症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4]。

2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DN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关于DN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以及英国前瞻性研究(UKPDS)的结果表明DN与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有报道糖尿病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DN与遗传因素有关[5]。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持续的高血糖、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脂质代谢紊乱、个体易感性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因此,系统认识DN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1血糖与糖尿病肾病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是并存的,血糖是最强烈的产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是早期DN和临床DN发生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糖蛋白和糖基化蛋白增多,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滤过增加,从而加重肾脏损害。

2.2血压与糖尿病肾病UKPDS结果显示,仅严格控制血糖,可使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降低12%,微血管病变降低25%。但同时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则可使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降低24%,其中微血管病变降低37%。高血压是肾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中极为常见。赵从军和陈玉堂等[6]研究表明,高血压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高血压能明显减少DN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进程。因此,控制血压将获得更有效的肾脏保护作用。

2.3血脂与糖尿病肾病Gall等研究提示血脂浓度升高是DN和临床性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造成脂代谢紊乱,使脂肪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异常,易形成高脂血症。脂质的沉积可促进肾小球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加速肾脏的损害。

2.4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病程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病程的延长,DN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研究发现,DM病程<4年,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0.9%,如果DM病程≥20年,蛋白尿的患病率则升为54.1%[7]。

2.5吸烟与糖尿病肾病对于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吸烟可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吸烟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加,导致肾脏进行性损伤,表现为尿蛋白排泄量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给予ACEI降低血压后,吸烟仍能加速DN的进展[8]。

3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根据DN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丹麦学者Mogensen把DN分为以下5期:Ⅰ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肾小球滤过率(GFR)高于正常的25%~40%,肾脏体积增大约20%,此期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中白蛋白排泄<30mg/24h,病理可有基底膜增厚和系膜扩张。Ⅲ期:微白蛋白尿期,或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尿中白蛋白排泄在30~300mg/24h。此期GFR仍能维持正常,病变仍为可逆性,若不积极干预,多数患者病情逐渐进展。Ⅳ期:显性糖尿病肾病或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中白蛋白排泄>300mg/24h,GFR多下降,有典型DN病理改变。V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出现尿毒症全身症状。

4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DN的早期诊断是指在临床肾病出现之前(Ⅰ~Ⅲ期)就明确诊断,若待DN病变发展至Ⅳ、Ⅴ期,则病变不能逆转,故早期诊断对改善DN预后非常重要。DN的最早临床证据是尿白蛋白浓度轻度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24h),被称为微量白蛋白尿,Wang等[9]的普查结果显示新诊断的2型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高达20.7%。微量白蛋白尿被认为是早期DN的敏感标志,对D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除尿微量白蛋白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亦有重要意义,可以在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蛋白阳性之前检测出早期的肾损伤[10]。如果3个月内连续2次尿液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30~300mg/g,并排除其他引起UAER增加的原因,如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等,即可诊断早期DN。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实施综合干预可控制或逆转其进展。

5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社区管理

5.1早期糖尿病肾病社区认知现状社区是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基层,而目前我国DN防治主要是在发生DN后对其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及饮食治疗,缺乏规范的综合干预和管理模式。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中也缺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管理。罗春娥等对1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DN防治知识认知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对DN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普遍匮乏,有88%的患者不知道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性,有81%的患者不了解饮食对DN的影响[11]。主观上患者对早期DN的认知不够,对有关的DN防治知识所知甚少,缺乏积极有效治疗,客观上DN的发病病程较长,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早期DN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而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多呈阴性,患者缺乏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这些均导致其易被忽视致延误最佳诊疗时间,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5.2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社区管理建议糖尿病肾病是一个渐进的病理过程,如在DN的早期阶段能得到早期诊断,通过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脂、控制蛋白尿、改进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可阻断或延缓DN的发展,减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因此建议在社区对DN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综合性干预及规范化管理,具体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技能指导及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等。赵进等将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引入早期DN患者的管理,通过3年的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干预,干预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及DN的高危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等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12]。有效的社区管理能够让早期DN患者掌握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了解和认识DN的发生、发展、转归及危害性,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自身疾病的管理,承担一定的自我保健职责,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有益于延缓疾病发展的治疗方式[13],从而达到延缓或阻止患者病情进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WenyingYang,JumingLu,JianpingWeng,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10,362(12):1090-1101.

[2]向红丁.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回顾性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增刊):30-32.

[3]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4-1429.

[4]FouqueD,AparicioM.Elevenreasonstocontroltheproteinintakeofpatientswithchronickidneydisease[J].NatClinPractNephrol,2O07,3:383-392.

[5]刁亚丽,陈梅,程雪娟,等.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3):6-7.

[6]赵从军,陈玉堂.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9):547-548.

[7]TappR,ShawJ,ZimmetP,etal.Albuminuriaisevidentintheearlystagesofdiabetesonset:resultsfromtheAustralianDiabetes,Obesity,andLifestyleStudy(AusDiab)[J].AmJKidneyDis,2004,44(5):792-798.

[8]TemduangC,etal.Cigrettesmokingandincreasedurinealbuminexcretionareinterrelatedpredictorsofnephropathyprogrogressionintype2diabetes[J].AmJkidneyDis,2003,41(1):13-21.

[9]WangXL,LuJM,PanCY,etal.Acomparisonof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andmicroalbuminuriainvariousglucosetolerancesubjects[J].DiabetMed,2005,22(3):332-325.

[10]陈强,刘明开.尿液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I-12.

[11]罗春娥,张锦龙,梁毅玲.关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防治知识认知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5):2641-2643.

[12]赵进,邱川红,蔡伟.健康管理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