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胃手术; 安全隐患;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88-02
胃部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食谱的改变,胃部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多与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酗酒等相关,如胃溃疡、胃穿孔等,而胃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的恶性肿瘤,我国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患者总数的半数以上,可谓是“胃癌大国”[1]。胃部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与生活状况,手术是胃病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与安全隐患,整个围术期内规范合理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2]。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开展胃部手术患者进行安全隐患分析与排除,提出临床对策,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以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9例胃部相关手术患者,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34~86岁,平均(68.5±4.9)岁,包括胃癌41例,其他胃部疾病18例。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史、腹部X线透视、生化检查等确诊。
1.2 方法
回顾已往胃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安全隐患,并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综合防治对策。
1.2.1 安全隐患 (1)护理人员自身隐患: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有所欠缺,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落实到位,护理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对手术所用的专科仪器性能和配合方法有点生疏,实际护理工作中,不重视护理记录单记录,未对手术记录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现象,或记录不清楚。(2)手术护理隐患:术前器械准备不全,器械物品清点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核对制度未完全落实,术前准备不到位,如未能很好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肠道准备不完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术后护理未能密切观察患者腹胀及肠蠕动情况,留置胃管护理管理不到位,饮食护理有所疏忽。
1.2.2 对策 对手术患者进行安全隐患综合防治对策,具体如下。(1)意识责任到位:健全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核对、消毒隔离、手术室管理制度等,提高安全意识与服务意识。(2)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手术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重视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及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胃部手术专业学习,掌握新技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业务操作,加强与患者沟通技巧培养。(3)手术专科护理:术前进行各项准备,保证落实到位。积极改善营养状态,术前1 d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以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有幽门梗阻或胃潴留者禁食或限用流质饮食,术前6 h禁食,术前留置胃管,置胃管时动作要轻、稳。急性胃穿孔患者尽早放置胃管做胃肠减压,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协助术者进行消毒铺单,配合手术操作做到稳、准、轻,观察患者反应,对各类仪器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对于胃大部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时应熟悉手术器械的种类和用途,如递长平镊协助、组织剪剪开韧带,递中弯血管钳两把依次钳夹组织,递长平镊夹持空肠,松开大弯侧有齿血管钳,递吸引器吸净内容物,插入吻合器身,递60 cm残端闭合器夹闭,小号尖刀片切除大弯侧边缘被压榨的组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对腹腔引流管、胃管、氧气管、输液管妥善固定[3]。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通畅,胃管与引流管衔接处玻璃管口径要大,防止胃内容物及血块堵塞管道。固定妥善,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置胃管者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若管腔堵塞用生理盐水冲洗,胃手术者冲洗压力宜低,每次20 ml。术后早期禁食,行胃肠减压,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电解质,术后24~48 h,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管后当日给少量饮水,每次4~5汤勺,每1~2小时一次。如有肠造瘘管者给予要素饮食,控制输入的浓度、温度及速度,防止腹泻。保持瘘口的清洁干燥,周围皮肤用氧化锌软膏保护,防止皮炎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跟踪随访,进行相关手术治疗及病情资料统计,包括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等。
2 结果
59例胃部相关手术患者经安全隐患综合防治对策实施后,均完整安全实施手术,无医疗事故发生,56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例无效,临床治愈率达94.92%,
3 讨论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防范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护理安全隐患不仅存在于围手术期,也会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正确及时的采取对策处理工作可能的隐患,使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不仅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也能使手术治疗的患者得到积极的预后[3-4]。
胃部疾病实际上是许多相关胃部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5]。临床上常见需要手术治疗的胃病有胃的良恶性肿瘤、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胃穿孔等,胃部手术包括胃全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半胃切除和胃窦部切除等,切除全胃和部分胃治疗胃、十二指溃疡、胃部良性肿瘤、出血和胃癌被临床广泛采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大部分胃,使其体积变小,原有生理功能受到了损害,因此整个围手术期需要密切的护理配合[6-7]。
胃部疾病种类较多,在发生穿孔、癌变后应紧急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术处理上可采用修补、胃切除术等不同方式等。手术期间的护理对于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实践中发现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往往使得胃手术期手术护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给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效果带来影响。如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在洗手和术中操作时未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将使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术前、术中、术后未按流程清点则可能造成手术的中断,若是因为未仔细核对,导致用药错误,将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复杂,导致护理人员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因而各类隐患也同时存在[8]。
医疗新形势的发展,使得胃手术期手术对护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针对性全方位的应对。(1)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手术前中后遵守有序、全部、及时清点的原则,手术器械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流程,确保达到无菌要求[9-11]。(2)在胃手术专科护理上积极提高护理水平和应对策略,术中紧密配合术者,加强观察,防范各类差错的出现,对于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当前一些胃部手术是使用腹腔镜完成,因此术中护理配合时还应协助术者使用腹腔镜,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如建立气腹、切断大网膜、牵拉胃等运作都需要护理人员的熟练配合[12]。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防止患者术后感染的关键,也是防止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胃肠道等与体外相通器官的手术中,由于胃肠腔的开放,胃肠内容物成了污染源,这也是胃部手术易于感染的原因,因此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护性无菌隔离措施来防止胃内容物的污染,在打开腹腔后,切口用无菌布巾或大盐水垫保护切口,注意在打开胃肠之后器械护士不能触碰隔离巾上的器械,为不影响手术的操作与速度,术毕前将穿好缝线的缝针置于升降桌的边缘,让缝线与缝针成直线置于桌面,便于术者夹持使用,注意应将缝针针尖朝向持针医生的左侧,弧度朝持针医生的面前。术后持续胃肠减压2~3 d,禁食3~4 d,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如全胃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警惕腹痛、发热、或腹膜刺激症状的出现。近年来,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提及并应用于临床,这就是舒适护理,它以各种方式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这在另一个层面也阻止和防范了胃手术期手术护理各类安全隐患的出现,护理实践中,针对患者的紧张、恐惧、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与患者做好交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术后为减少医患矛盾,对切口疼痛进行细心护理与引导,如应用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等。
综上所述,胃手术期手术护理的同时可能伴有各类安全隐患,给手术治疗及患者带来不利影响,通过综合性的安全隐患综合防治对策,有利于手术完整成功进行,对疾病预后改善、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孔丽.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21(4):158.
[2]王全祝,付志珍.急性胃穿孔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18(4):178-180.
[3]朱克姣,刘书香.护士长术前查访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21(2):258.
[4]冯德芳,鲁静梅.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0,11(23):225.
[5]许芸,朱秀萍.浅析围手术期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0,11(13):3229.
[6]纪淑香.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30(10):106-107.
[7]庄召琴.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工企医刊,2012,5(23):9-11.
[8]张红梅.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防治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3):67-69.
[9]汪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23):5191-5192.
[10]蒋俊青.浅析围手术期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1,28(3):150-152.
[11]孟明霞.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1,28(4):22-23.
篇2
1安全隐患
1.1疾病方面
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重是导致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多的主要原因。这些患者大多有一定程度的感觉障碍和神经障碍,极容易出现患者跌倒、坠床、走失、烫伤、冻伤、窒息。我院神经内科不良事件以跌倒和坠床为主,
(1)跌倒:身体平衡失调和活动机能下降导致患者跌倒。对于老人更是如此,器官衰竭、自理能力差,一旦发生跌倒,轻则跌伤,重则骨折和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跌倒主要发生在午夜如厕和晨起,有的因外物牵绊,有的因大腿抽筋,有的因身体失衡。
(2)走失:老年痴呆、记忆低下、认知障碍导致患者走失,一旦走失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寻找。看护措施不到位是走失的主要原因。
(3)伤人:精神异常导致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自伤主要发生于抑郁性患者和癫痫患者,前者为了隔断与世界的联系会试图自杀,后者发病时肌肉不正常收缩会咬伤舌头;伤人主要发生于躁狂型患者,患者容易发怒继而攻击他人。
(4)感觉障碍使得患者对温度感觉不敏感,无效及时规避烫伤或冻伤。比如,冬天使用热水袋时,过热没有感知到出现烫伤;物理降温时护理不当造成冻伤。
(5)窒息。咳嗽反射弱、吞咽能力差是导致患者窒息的主要原因。患者进食时,由于吞咽能力差会出现呛咳的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窒息。咳嗽反射弱会导致痰液无法排除,过度积聚后就会引发窒息。此外,在鼻饲不正确的情况下,鼻饲患者也会出现窒息。
1.2技术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机械制造的发展,大量新设备和新技术得以普及,极大地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新设备和新技术应用的越多,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就越多。对于刚进入医疗系统的护理人员,由于护理技术不成熟,护理经验少,也会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汇报患者病情、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这些均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此外,还有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专业素质低既没有向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技术,也不能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使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没有得到有效的看护,影响治疗的效果,维系患者生命安全。
2对策
2.1确立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举措
对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行病情评估,确立高危人群,然后根据具体的病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举措。
(1)心理护理: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进行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后通常出现一定的消极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抑郁等,甚至因此而抵触正常的治疗和护理。对此,医护人员应认识到患者心理状态的脆弱性,给予他们及时、专业的心理护理。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热情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使他们更加信赖我们医护人员。确保每个患者都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他们能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不在非安全区域内走动,避免走失或跌倒。
(2)生活护理:对身体平衡失调的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尽量避免跌倒。主要护理对象有:精神异常患者、老年痴呆患者、意识障碍患者、高龄老年人等。
(3)跌倒或坠床的护理措施: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患者,需家属陪护;
(4)饮食护理: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嘱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确保患者营养摄入合理平衡。
(5)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引导患者进行肌力恢复锻炼、下地行走等。康复护理应循环渐进。
2.2注重培训,加强技术学习
引入新设备或新技术后,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减少误操作。对于刚入医疗系统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和规章制度的培训,使其能按照护理流程就行护理,使其能正确评估并能及时汇报患者病情,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对于部分责任心欠缺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素养教育,使其重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全体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培训。
3讨论
篇3
【关键词】 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产科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主要针对女性妊娠与分娩过程。产科是高危险的科室之一,它具有急诊多、任务重、时间紧、病情复杂、预见性低等特点[1]。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的护理工作与母婴的健康密切相关,如发生医疗纠纷会严重影响医院声誉,阻碍医院的发展。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应重视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加强质量监控及预防对策。现对我院产科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在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近年来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报告如下。1 安全隐患
1.1 医院条件与管理的欠缺
1.1.1 科室设置不合理 由于医务人员及病房不足,医院未能把妇科与产科分开,病房分区不明确,产科妇科交叉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不便于护理管理及婴儿安全管理,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1.2 病房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医院住院部还未安置电梯,给病人的转运增加了一定难度,转运过程中给家属也带来了麻烦,容易产生纠纷。病房内设备不齐全,无供热水设备,部分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床位较少,病人多,供应不足,这些都引起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信任。对护理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1.1.3 护理人力资源欠缺 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护理人员可调配的资源有限。护理人员精力透支,影响了护理质量。
1.2 护理人员方面
1.2.1 护理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医院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以及院内护理人员轮转过于频繁,专科护理人员流失。低年资护理人员较多,经验不足。
1.2.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未认识到护理文件的严肃性,对护理文件未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如婴儿性别,部分产妇及家属比较敏感的问题,医护记录不符,或者记录潦草、涂改等。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1.2.3 专科技术不熟练产科是一个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分科不细,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低年资护理人员多,都会对专科知识及专科技术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应急处理产科问题。
1.2.4 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以及健康教育不到位 对婴儿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刚出生的婴儿卧位不合理,防盗意识不强。对产妇及家属宣教不到位,如产前产后的休息、活动、饮食,术前术后的指导问题。
1.2.5 压力大 产科具有急诊多、任务重、时间紧、病情复杂、预见性低等特点,班内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班工作,易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精神压力。
1.2.6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未能针对性地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措施,如产妇或者婴儿的各种检查治疗前的解释工作,及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的工作仅是应付式的执行。
1.3 产妇与家属因素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部分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家属及产妇对婴儿高度关注,对母婴一些反应非常紧张,对各种医疗护理操作非常敏感。因此,对护理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防范措施
2.1 改造环境,改善基础设施 患者住院环境的优劣情况不仅能影响产妇的心情,也对母婴安全有重要影响。联合后勤人员把病区环境进行改造,起码做到产科妇科病房分开。改善病房基础设施,床单元坚固,地面防滑,走廊畅通,增加供热水设施等。
2.2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产科不同于其它科室,产科包含产房,分流了部分护理人员,所以产科需要配置更多的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2.3 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稳定护理队伍 科室人员相对固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留住专科护理人才。
2.4 合理排班,保证母婴安全 实行“分组工作,分床到人,包干负责”组长带班制,把工作任务作出合理的划分,安排每一个护士管理3-5个产妇。负责完成各个分管产妇的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产程的观察记录,严格对待晨间与晚间护理以及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这样才能让产妇得到全面、全程、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情况下,由组长监护高危产妇。管理层次要分明,每班都要合理的分配出组长、资深护士、初级护士。在生育高峰期,安排双人值班,保证护理安全。
2.5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 增强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可以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2]。定期开展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双方利益。学习护理相关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医疗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护理人员在记录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如出生日期时间、产程时间、婴儿性别、体重等。母婴同室,加强婴儿监护和安全管理,防止过多过杂人员探视。
2.6 加强专科技术培训 产科的特殊性,产妇不仅是患者,一个产妇身系两条生命,产妇分娩生理时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以及产科风险的不可预见性。这不但要求护士有更多的耐心、细心,更需要熟练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分秒必争。定期进行“三基”基础护理知识及专科知识及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如产科常见危急重症的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
2.7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卫生宣教 文化层次的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做到不厌其烦。消除来自于产妇和家属方的安全隐患。
2.8 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帮助护理人员缓解压力 科室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宣泄情绪,缓解工作压力。
2.9 加强护理质控,重视环节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护理质控体系,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护理质控及时反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做到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对期望寿命、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日臻增强。作为维护人们健康的医疗单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1]。护理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文章探讨了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1 三查七对不规范:查对是护士执行护瞩、实施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步骤,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本手段[2-3]。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过于机械,不能准确发现错误医嘱。在用药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患者姓名的事情时有发生,执行各种治疗时不携带治疗单的现象存在,很容易导致接错输液瓶或发错口服药,护士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白天对医嘱时,护士聊天、注意力不集中,环境嘈杂等因素,查对不认真,晚夜间一人查对,由于精神状态、体力等心理影响,出现不查对现象,以及用习惯性思维去执行医嘱,更加违背了三查七对原则。
1.2 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处在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注重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忽视了本属于患者的权利,给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 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差:由于临床护士趋于年轻化、学历低,流动性大等因素,在观察病情时,专业知识不够,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产生潜在的护理风险。
1.4 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
1.4.1 在药物方面: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给药不足或为顾及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抗菌药未按医嘱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先用等一系列都存在者护理安全隐患。
1.4.2 护理记录方面:①体温单:体重、血压漏写;大小便、出入水量漏记录;生命体征漏填;②医嘱单: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字潦草或漏签名;③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漏写时间或漏签名,字迹不清,不能反映专科情况,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不详细,多做少写。
1.5 工作压力较大:由于职业因素,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与床位比例失调、护士从事大量非护理外勤工作、护士分管患者多、工作量大、工作负荷过重及不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偏见、知识缺乏、待遇低下等等多种原因,使临床护士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护士不能保持冷静,易产生急躁情绪,增加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致护理质量下降,因此护士做好心理调节,减轻心理负担,减轻护理工作中的压力相当重要[4]。
1.6 沟通不良:沟通不良主要发生在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医护之间,也是护理安全的一大隐患,需要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如护士对患者解释不耐心、不到位,欠缺对患者的关心,态度冷漠、语气生硬甚至不耐烦,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导火线之一,也会影响医师的治疗,最终导致医患双方均受其害。
1.7 患者违医行为: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认识不到位,遵医性较差,配合度不好,不仅不按时服药,在饮食及生活习惯上无自律性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加上家属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拒绝治疗,还有患者做完治疗后擅自离开病房。
2 管理对策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能粗心大意,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尤其是抱着别人已经查对过的思想或者繁忙而不查对,违背三查七对原则。查对时,一定要叫患者的姓名,呼喊患者答复并自己重复自己姓名;做任何治疗和护理时要携带治疗单。查对医嘱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要谈笑、打电话,防止对错医嘱。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确立护理安全信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定期举行各种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及处理护理纠纷的能力,使护士正确认识到护理隐患的重要性。营造护理安全维护氛围,加强护理安全信念,尽最大努力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并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考试,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3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制度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各科根据本科特点制定专科培训方案,定期实施业务培训及各项考核。护理部和科室每月组织业务查房及业务学习一次,科室利用下午AP交班进行小讲课,提问一些专科知识。护理部积极创造有利于护士学习的各种平台,使护士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技术含量。
2.4 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2.4.1 完善药品安全管理:根据护理核心制度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毒麻、剧限药品管理制度,科室设专人管理、检查,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部不定期检查,保障药品安全。
2.4.2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及管理:护理记录全部采用表格式,要求护士做什么些什么。护理部定期组织各项业务考核,监督护理病历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5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以减轻超负荷工作:当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非护理工作多,对护士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我院根据护理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进行APN弹性排班,对工作负荷重的班次改由1人变2~3人,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使护士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2.6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护士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起着很关键的桥梁作用。原因在于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频,又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更有利于医生的诊治工作,从而可提高整体医疗工作效率[5]。
2.7 加强健康宣教:护士责任到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及告知制度,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遵医行为,完善专科指引,做侵入性操作前让患者填写特殊护理知情同意 书,避免发生一些可避免的的护理纠纷。
3 小结
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护理效果,且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并且一旦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还会破坏医院的公众形象及信誉,甚至发展成护理纠纷,直接使医院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我们认为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需要引起充分重视,共同努力强化各个环节的薄弱点,提高护理质量[6]。
4 参考文献
[1] 许燕玲,孙传风.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7):83.
[2] 何晓英,闫 翔,王雪梅,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2007,9(11):143.
[3] 刘 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返防指南[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2.
[4] 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解放军杂志,2004,21(12):70.
[5] 鲁素芹,蒋 霞.浅析护患纠纷的预防[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4):1986.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外出史320人。其中男性120人,女性200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外出的原因调查表”对外出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病因、外出原因等。但凡有外出要求者须填写此表,并交由由科室专人统一管理。
3 原因分析
3.1家离院较近交通方便 基层医院所处地方范围窄,绝大多数患者所住地距离医院近,回家方便。
3.2回家不影响病情恢复 基层医院耳鼻喉科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低,认为自己病情轻,做完治疗,便可回家休息。
3.3择期手术或待手术患者 耳鼻喉科择期手术患者多,患者认为暂时未做手术,住在医院没必要,要求外出。
3.4 不适应医院环境 ①患者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住进陌生的医院,导致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②有的轻重患者安置在一个病房内,轻症患者心理带来恐惧,影响休息,要求外出。③男女混住患者,或一间病房只有一个患者,主要是女性患者夜间不敢在医院过夜。④夜间睡眠不佳,因护士夜间经常巡视病房或同病室有新入院病人,或同病室患者有治疗要做,影响其他患者休息[2]。
3.5 家庭原因 有的住院患者,家有小孩老人要照顾,或者家中生意要做, 要求外出,这种要求外出的多见于中年女性的患者。
3.6 工作需要 有的患者人把工作放在首位而忽略自身的健康,或自己临时决定住院,手上工作未完成,病情稍有好转就要求外出。
3.7 不习惯医院饮食 医院食堂饭菜大众化,而患病后口味的改变及开饭时间与治疗时间有一定的冲突,因此有部分患者老觉得医院食堂不合自己口味。
3.8 其他原因 有朋友邀请聚会或遇节假日(如元旦、春节、国庆节、中秋节、周末),要求外出。
4 护理对策
4.1管床护士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强调外出存在的安全隐患,让患者对疾病安全足够重视。
4.2及时告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有检查要做,术前要做一些术前准备,如果外出将影响手术进行。
4.2 改善医院硬件条件,加强病房管理,病室要保持整洁,清静,合理安排轻?重患者床位,避免男女患者混住,尽量调整两个单住患者至一间病房,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等级的病房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护士要利用沟通交流技巧,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事情,尊重患者风俗习惯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3]。
4.3 加强入院宣教,在患者刚入院时,详细讲解、介绍“入院须知”及医院的规章制度,清楚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自觉的遵守医院的治疗,作息时间,解释一些不良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影响,帮助患者想其家属或单位做一定的解释工作,取得支持[4]。
4.4 加强健康知识宣教,重视培养患者的健康观念让患者明白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施展自己的才能,并能实现事业的成功。
4.5 加强医院食堂管理,改善医院的饮食,把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与建议及时反馈食堂,尽量满足患者不同的饮食要求与饮食口味,保证饭菜订送到病房。同时做好营养指导,让其理解并制定饮食计划,住院期间保证营养,并给患者提供清洁的进食环境[5]。
4.6 签定《住院患者外出协议书》,对于不得不外出或实在坚持要外出的住院患者,经过主528415528415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同意签定《住院患者外出协议书》,该协议书中有医院严禁再住院期间外出及外出的后果,并对外出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如应医嘱服药并留有负责医师及护士站的电话,患者及家属,单位的电话,协议书存入病历中[6]。
篇6
我校组织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达到三严防、两提升、两推进,即严防发生涉校侵害学生、儿童人身安全的恶性案件,严防发生涉校重大治安灾害和交通事故,严防因校园安全问题引发敏感事件;进一步提升涉校案事件打击预防能力,进一步提升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校园安全常态化警务运行机制建设。
(一)健全安全教育机制
学校要坚持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职责。利用升国旗仪式、晨会、班队课、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还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为师生作法制教育报告,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我校还加强与社会、家庭、监护人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教育和防范网络,学校安保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增强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都已制定和完善,还给班主任、门卫协警开会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学生放学管理、特异体质学生管理及住校学生管理。完善学校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我校各班班主任每月一次的安全隐患排查,定期研究分析学校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得力措施及时加以解决,从而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开展安全专项活动
学校还开展好安全教育日、小学生安全月、平安校园创建、 文明交通行动、119 消防日等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
(四)强化内部安全管理
学校要按要求,配备门卫人员,加强门岗值班,做好外来人员登记,控制学生在上课期间随意外出,杜绝可疑人员进入学校。加强学生接送车管理,自觉接受有关部门检审,加大对校舍隐患的排查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修缮和改造危旧校舍,稳步实施校安工程。加大安全投入,配齐配足安全设施、消防器材、安保器材(钢叉、橡胶警棍、防割手套、辣椒水),有效发挥安保队伍和设施的作用。在重点部位安装技防设施,在关键部位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不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专、兼职保卫人员配备到位。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五)狠抓安全隐患整治
我校政教处坚持一月一排查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台帐,做到谁检查谁负责。把防危房倒塌、防火灾事故、防饮食中毒、防人为破坏、防不法侵害、防交通事故、防溺水伤亡事故作为排查的重点,对学校的教学用房、厕所、围墙及活动设施、用电设施、防火器材等逐一进行认真、全面、彻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明确整改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对存在的重大隐患,及时协调解决。
学校要建立并落实自我管理、自我排查、自我整改的良性工作机制,做到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督查力度,不定时深入班级检查安全工作,对检查出问题的单位将责令其及时整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将通报全校。
(六)积极整治周边环境
篇7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36-02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考文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7(3).
篇8
一、建立领导机构和健全安全治理制度
卫生局建立了安全保卫领导小组,组长:曹兴东副组长:,成员:。做到安全保卫工作有章可循,我局制订了一系列安全保卫制度,《各科室工作职责》、《值班巡逻制度》、《安全防火制度》、《值日日报制度》等各项安全治理制度,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工作治理制度系列。使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全卫生系统的安全工作做起来有据可依,效果显著。
制度一旦建立,就成为人们的工作准则。安全保卫工作要害要落到实处,坚持天天都分别对各项工作、保安工作进行检查,一是查人员是否在岗,二是查工作是否到位。对那些擅离职守或工作不利的情况及时作出处理。
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上级与党委签订了责任书,党委与各单位、及部分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加强职工安全教育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在几年的工作经验,对全卫生系统日常工作、生活的全过程进行治理。包括饮食健康卫生、防火、防盗、防事故等。针对2004年检查的状况中表现突出的给予了表扬奖励,对安全生产做得较差的单位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及时进行整改。使我系统各项制度得到兑现,职工生活秩序井井有条。对我系统的安全治理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同时,把安全教育贯穿于职工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教育有安全内容,治理措施有安全保障,评选有安全项目,奖惩有安全比例。定期及时指出隐患,提出纠正措施,达到明显效果。
由于人员的素质不一样,有时会出现跑水的现象。我们针对这些情况,及时召开会议做如下教育: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2、加强各项制度的督促和治理,培养职工及其子女自觉遵纪守法观念。
三、相互配合,搞好安全保卫工作配套治理
我局县武装部建立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加强了我局安全保卫工作,定期与不定期干警们到我局讲课和指导安全工作,效果非常明显。
针对我卫生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苗头,及时整改,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干警及时排除外扰,我局及时抓事故苗头,根据教育与处分相结合的原则,对职工及其家属进行了多种教育,纠正了一些不良影响,保证了卫生系统的工作、生活正常运转。
根据局内现有条件,上半年主要抓了体育、宣传活动。举办了蓝球比赛2场,宣传活动1次。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职工的文体、宣传骨干的作用。
四、突出重点,抓好要害部位的安全自查工作
1、检查各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既检查领导小组,定期查看检查记录、处理情况,结合冬季火灾多发的特点,加强了医疗机构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安全工作,开展自查工作,包括检查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的完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同时也检查对人员的教育、处理及设施的处理情况等。
2、做好毒麻药品、易燃易爆物品的治理和使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节假日值班期间,实行交接班制度,在值班期间出现电、水、防火、防盗等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处理。
4、执法人员严格治理餐饮业,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饮用水、蔬菜、食品等严格按照卫生治理有关规定,认真执行,防腐蚀、防变质、防糜烂,确保饮食安全。
5、定期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督促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了医疗废弃物的安全排放。
6、禁止吸烟赌博和打架斗殴、节假日进清真寺做礼拜,等。
篇9
关键词:机能学实验室;安全事故
实验室安全事故是指因种种不安定因素在实验室引发的,与人们的愿望相违背,使实验操作发生阻碍、失控、暂时或永久停止,并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故[1]。近年来一些高校发生的原本可以避免的实验室安全重大责任事故引起了相关部门、师生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机能学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师,多数时间是与学生们在实验室上课,保证学生们的安全也是一位教育者的重要责任,故而与学院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人员一起共同对机能学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防患于未然。
1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室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目前,关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刘淑萍等[2]将实验室安全事故分为9类: 危险化学品类、电气火灾类、压力气瓶类、放射源辐射、人身毒害类、剧毒药品类、病原微生物类、仪器设备类、化学污染类事故;温光浩等[3]将实验室安全事故分为7类: 火灾、爆炸、生物安全、毒害、设备损坏、机电伤人、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由于各个教学实验室承载的教学任务不同,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有一定差别。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和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分类方法,通过认真分析讨论后认为机能学实验室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以下六类事故:
1.1生物安全事故 生物安全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微生物实验室,也可存在于机能学实验室。机能学教学实验室负责的近90%实验项目需要借助于实验动物完成。实验动物在运输过程可能被携带上病菌、病毒或寄生虫卵等,对师生的健康和实验室环境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
1.2危险化学品和药物的毒害事故 其中的药理学实验常涉及一些急性药物中毒实验,便于学生观察药物的毒性作用及解救方法,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此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有机磷农药是有剧毒的。如果实验者在做实验时不了解其化学性质,缺乏个体安全防护或操作错误都易导致事故发生。
1.3环境污染事故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对生态环境有害一些试剂或药物(如麻醉剂、有机磷农药等)、体内使用了有害药物的动物尸体及动物排泄物、一次性注射器与针头等废弃物,如果不能有效回收和恰当处置则可能会污染环境(尤其土壤、地下水、大气等)。比如,实验中被剪落的动物的微细绒毛及其夹带的微尘悬浮在实验室空气中并被局限于实验室,易造成实验室空气污染。
1.4外伤事故 多数机能学实验不仅需要家兔、大鼠或小鼠等实验动物,而且还需要借助于手术器械来共同完成,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捉拿动物方法不当可能会被动物抓伤甚至咬伤;在使用手术刀、手术剪等手术器械时操作不当可能会误伤自己或周边的同学;如果外伤时未及时、正确处理还有可能合并感染,继而再引起生物安全事故。
1.5火灾事故 机能学实验基本上都需要使用计算机及生物信号处理设备来完成整个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处理,而且每个实验室(约55m2)需配备6套设备,如果供电线路老化,又超负荷运行或及操作不当均易引发火灾。
1.6设备损坏事故 包括设备的硬件损坏和软件运行故障。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是机能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设备。设备的硬件损坏主要由线路故障引起的突然停电、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和因操作不当、缺少保护装置等人为因素引起;软件运行故障主要是使用者误操作或软件运行程序遭病毒感染及恶意插件篡改导致设备故障,影响实验室的正常工作。
由于学院要求实验室主要是保证教学不允许从事科研活动,且多数实验设备应用范围较小,因而其他类型的安全事故在机能学实验室发生几率很少。
2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2.1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是隐匿的、不确定的,所以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常常容易被忽视。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指出在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教育不足[4]。统计资料显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故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有关[5]。可见,一些高校在发生实验室安全重大责任事故之前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1.1院校领导的安全意识不足,未建立统筹负责安全的专职机构、未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制度和规范 教学与科研仍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因而院校往往对安全工作的整体重视不足。当前,仍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校园安全工作由单位的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安全职责不是十分明确,兼职人员精力有限且缺少训练,导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明;同时,由于缺乏专职负责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难以组织、制定校园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制度和规范,安全工作体制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落实,安全检查不到位,导致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早期防范的作用减弱,安全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
安全是高校实验室能够很好地承担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院校领导应加强安全意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安全工作可持续的有效进行:①建立统筹负责安全的机构,并设立以安全工作为首要职责的管理岗位;②在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充足的前提下,由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安全责任人,并对其负责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履职情况纳入年终考评,增加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或给予一定奖励以表达对其安全工作的肯定并提高其积极性;③逐步建立一整套严格、有效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规范和要求,并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④组织各级安全工作责任人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熟知各部门的安全隐患及有效应对措施,能够在日常的自我安全检查过程中以较为专业的眼光及早发现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2.1.2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不足 一项调查[7]表明,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所处实验环境的基本安全设施,缺乏安全逃生、消防等方面的知识;超过50%学生忽视在实验中对自身的保护,如不穿防护服,在实验中饮食等。从事实验活动的主要人员是学生、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其中学生不仅人数众多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做好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所以应力争从源头解决问题。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安全素养和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在校园内形成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比如,组织编写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手册,开设安全课程,制定相应的考核要求;或在师生中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就对实验室安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6]。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安全考试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2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日常演练不足 由于学院领导或安全职能机构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或资金不足,仅强调安全教育理论,实践演练机会少甚至缺乏,一旦实验室出现突发事故很容易引起慌乱,使事故的损失加重。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实验室突发事故,在事故发生之后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提早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让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或广大师生在事故发生后尽可能避免慌乱,使事故迅速得到有序处理或及时控制,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体制、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步骤等内容[5]。为了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够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有效地处理,相关人员必须进行定期演练,尽早熟悉应急预案,并根据实践演练情况使应急预案得到进一步完善。
2.3涉及实验室安全的必要硬件条件不足,使安全隐患增加 实验室供电线路设计不合理、陈旧老化,安全设施不足、缺少维护,消防设备配备不足或过期失效,实验室面积较小、通风不良,安全通道不通畅等均使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的实际需要,保证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及时配备必要的安全环保设施和个体防护装置,如通风柜、消毒柜、消毒液、洗眼器、口罩、医用橡胶手套等以减轻实验室污染,增加实验者个人安全防护以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及药物的毒害事故的发生;安装必要的检测、监控设备,配备足够的通用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便于及早发现和控制实验室中的火灾事故;根据实验室功能,合理设计实验室水电线路并定期检查维护减少火灾隐患。
实验室安全既是保障实验室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实验室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更是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不同实验室的功能不同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有所不同,而安全教育又是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师生作为实验室工作的主体应及早了解所处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类型及应对策略才能保障实验室安全。加强各种安全教育是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素养、形成校园安全的氛围和安全文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保持实验室的长期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丁珍菊,方能虎,张建平.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414-420.
[2]刘淑萍,尹云,张新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6,9(2):127-129.
[3]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4]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5]徐健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8):164-165.
篇10
1.1护理人员
1.1.1法律意识意识淡薄
一些护理人员对法律知之甚少,在工作中会无意识地违反法律规定;同时也经常会忽视护理人员的知情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重视告知义务。
1.1.2专业水平低下
医院的护理人员很多都学历较为低下,其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准都较为低下,在平时也不注意学习提高自己,使得自身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够,再加上护理经验不足,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正确熟练地操作,常发生仪器不会用、操作步骤不正确的现象,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可预见性的安全问题。
1.1.3责任心不强
这是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在平时不注意责任心的培养,对患者本身就缺乏责任心与同情心,不能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足,常会导致在工作时不认真,不能按时巡视患者病房;工作时不能一心一意,常发现在工作时一些护理人员玩手机、打电话、吃东西,不能正常有效的工作;这些不良的行为往往会引发安全问题。护理人员不能专心地工作,当患者病情有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严重的情况的发生。
1.1.4工作环境复杂,人际关系不和谐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人员较为复杂,往往会因为同一个小的问题而引起医生、护士、患者间产生矛盾,引发出了医护、护患间的纠纷。若这些关系处理不当或得不到缓和,将会导致患者对医院产生反感的心理,护士对医生产生不服从的心理,从而引发各种医疗问题,使得医院陷入各种法律纠纷当中。
1.2患者自身的原因
护理工作不是护理人员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患者的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而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缺乏医学知识,不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有些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不了解,当病情发生变化时不遵医嘱及时到院就诊,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另外还有些患者情绪易激动,这些都会为护理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1.3医院方面
从大的方面来说医院的环境设施也是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医院的仪器、设施不够齐全,对于患者的疾病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医院的卫生环境较差,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医院的设施设备不能及时的更换,从而为护理安全问题埋下一定的隐患。
2管理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
首先护理人员应知法、懂法,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医院要定期举行法律知识学习讨论会,就医院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培养护理人员的用法观念,使得护理人员懂得尊重患者,患者在该种环境下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权利。
2.2加强专业知识指导,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应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医院举办的专业知识考核,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能够熟练地操作各仪器设备,懂得操作步骤与技巧,在患者病情出现异常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患者的各生命体征,分析患者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能应急处理,将意外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2.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工作压力
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的缺编,护理工作十分紧张,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医院应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实行弹性排班制,尽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4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加强卫生环境的检查,做好医院的清洁、消毒工作;对于医院的器械、设备等必须进行定期检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更换,从而保证正常工作。
2.5注重对患者的身心保护
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在身心两方面均受到损伤,因此,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患者的身心护理;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要加强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可以引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例如在医院里散步、做运动,护理人员可以给出一些正确的指导。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用餐计划,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地饮食;同时,患者在用药前应讲明药物的过敏史、不良反应等,要嘱患者按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用药。另外,在日常的护理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