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真题再现】
电磁辐射污染
文/肖 荻
①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就是电磁辐射污染,也被称为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
②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天然电磁辐射源是由大气中的自然现象引起的,比如自然放电、雷电、火山爆发等此类大气与空气污染源,具有黑子活动和黑子放射的太阳电磁场源,以及有恒星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等现象的宇宙电子场源。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家用电器,均是电磁辐射的污染源(见下表)。
电磁辐射的污染源
③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严重。它会引发意外重大事故,可以使电爆装置、易燃易爆气体等意外爆炸、燃烧,甚至引起火箭发射失败、卫星失控。它会干扰信号,直接影响电子、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真,控制失灵。例如,会引起火车、飞机、导弹或人造卫星失控。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极易造成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癌细胞增殖,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视觉系统等。
④现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子设备,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防止电磁辐射污染。购买通过国家电磁兼容性安全认证的电子产品;尽量使用座机,少用手机拨打电话;给有显示屏的电器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积极锻炼身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及蛋白质的食物,还需做定期检查,有效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选自《环保与生活》,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有删改)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文章的表格中能获得关于电磁辐射污染源的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是怎样说明电磁辐射污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点的“极易”一词能否换成“容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贵州省遵义中考题)
【名师解读】
解题策略:
第1题要求写出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说明的主要内容,有的从全文的角度理解,有的从某一段落中理解。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全文中来概括。答题前,先要找出文章说明的事物,以及该事物特征、种类、性质、范围等,然后概括。概括说明主要内容时,表达要完整。一般采用“本文介绍了某事物的来源、种类、特征、范围”等表达形式。
第2题要求写出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概括信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认真阅读题干,找出筛选、概括信息的范围、内容、表述方式和字数要求等信息;②认真阅读文本,确定范围,仔细筛选;③根据内容要求提取有用信息;④对提取的有用信息加以归纳、整合;⑤按表述方式和字数要求进行概括表述。本题只要将目光锁定第③段,就可以筛选出主要内容,然后分点概括即可。
第3题要求写出从文章表格中获得的关于电磁辐射污染源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和探究能力。答题前先要仔细阅读表格,看清楚表格的标题以及具体内容。对表格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提取出关键的信息,透过表格的字面信息,分析表格的深层含义。这张表格的标题是“电磁辐射的污染源”,表格内容包括“类别”和“设备名称”,涉及到方方面面。仔细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3)列数据。在文章中列举具体的数据可以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5)画图表。图表法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比较具体形象地突出事物的特征。(8)打比方。打比方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9)摹状貌。运用摹状貌,可以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一般情况下,答题时先指出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写出说明的内容即可。
第5题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情况。答题时首先要解释词语的意思,比较两个词语的不同,然后指出所选词语的使用范围、程度、性质等,结合原文内容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
错答探因:
上述真题中第1、3、4题失分较多。第1题失分的原因是内容概括不全面,一般考生只能写出电磁污染的来源和污染,而忽视防止的内容。第3题失分主要是读不懂表格内容。不少学生直接写成“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类别和设备名称”,没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4题失分主要是没有指出具体运用的说明方法。
【读写联通】
篇2
关键词:电磁辐射.防治措施,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genera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onitoring and specific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proposal
中图分类号:O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具、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等都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受到恶化的电磁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威胁,经研究证实,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后的又一新型污染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1 电磁辐射概述
1.1 电磁辐射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电磁技术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因而广泛应用于节能、通讯、制造、医药、科研、农业、军事等多个领域,而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新技术、新资源,电磁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诸多领域的革新与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磁辐射污染,其影响和危害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2 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
随着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已经达到直接威胁健康的程度,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时有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健康。电磁辐射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产生影响;二是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会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产生干扰,导致设备性能降低,严重时还会引发事故;三是燃爆隐患。电磁辐射能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爆炸。
1.3 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目前人们所处的电磁环境状况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一是通信基站所使用的大功率电磁波发射系统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二是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对周围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三是高压电力系统的布设造成的电磁污染;四是日常电子设备的接触、利用带来的电磁环境污染。
2 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一般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较大范围内由各种电磁辐射源,通过各种传播途径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可以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将某一区域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网格,监测点取网格的中心位置,再考虑建筑物、树木等屏蔽影响,对部分网格监测点作适当调整。具体的监测工作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进行。由于环境中辐射体频率主要在超短波频段,采用电场强度为评价指标,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选取评价标准。一般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状况反映了一个区域在某个时间段电磁辐射环境的背景水平,可以从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污染区域电磁辐射环境特点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以此评价一个区域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3 特定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特定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由相对固定的电磁辐射源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电磁辐射源是引起电磁辐射污染的源头,分析、研究特定电磁辐射环境,对电磁辐射源进行调查统计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采取污染源普查的方式,对国家规定的规模以上的电磁辐射源进行基础性的全面调查,初步掌握电磁辐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等基本信息,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3.1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1.1 移动通信基站工作原理
移动通信是利用射频发射设备和控制器通过收发台与网内移动用户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是由基站接收及发射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实现的。基站主要通过发射天线改变周围电磁辐射环境。
3.1.2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监测仪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技术要点等内容,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以《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的规范要求为质量标准。主要对基站机房、地面塔、楼上塔、增高架等处进行监测,依据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标准,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 的要求。
3.2 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2.1 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发送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射机和发射天线,基本原理是用将传送的信号经调制器去控制由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流,然后将已调制的高频电流放大到一定电频并送到天线上,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3.2.2 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监测条件及监测方法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对周围地面点、塔上工作环境、周围敏感点三个方面布点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依据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 的要求。
3.3 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3.3.1 高压电力系统工作原理
高压电力系统主要通过高压输变电工程影响环境,主要包括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和高压变电站,具有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电磁场特性。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主要表现在由电晕放电和绝缘子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干扰和热效应、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
3.3.2 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监测工作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 / T10.21996)。同时,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选取不同的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为标准。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指标分别为综合工频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所监测的值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4 电磁辐射污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由于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环保意识不强, 对环保部门的管理不予配合。
(2) 无完备的监测仪器对电磁辐射污染源和环境中的电磁污染水平进行监督监测, 不能及时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同时也不能对产生电磁辐射的产品进行监督性检测。
(3) 通讯台站布局无科学规划, 仅考虑覆盖使用范围而不考虑环保要求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并且只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备案申请, 而不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
5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为加强电磁辐射污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 提出下列防治建议:
(1) 加强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8 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GB8702- 88 电磁辐射环境防护规定等相关的法规, 除加强对现有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管理外, 对新建、扩建的电磁设备严格按环境管理程序进行申报、登记、环境评价和验收。
(2) 开展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监测。
尽快购置监测仪器, 在我省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城市区域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确定重点电磁辐射污染源, 掌握环境电磁辐射容量,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 科学布局、减少污染。
由于城市中各有关行业都建有专用的通讯、广播电视发射设备, 不少处于人口稠密区, 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人群健康具潜在危害, 也易造成电迅障碍, 尤其是机场通讯干扰将给飞行安全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应在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规划通讯、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布局, 防止电磁辐射污染; 对重点污染源要有计划地搬迁, 不能搬迁的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如安装屏蔽装置等。
(4) 制定产品电磁辐射限值标准加强产品检测。
制定有关产品电磁辐射污染限值标准, 如频率高的手机、微波炉等产品, 并对产生电磁辐射的产品和用品进行检测, 防止超标产品的生产、进口及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篇3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对策
1.浦东电磁辐射污染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浦东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设施分布越来越广、功率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建筑密度不断加大,电磁辐射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污染源。因电磁辐射污染纠纷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因在居民区建设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引起的排除妨碍纠纷;因电磁辐射污染所致人身伤害要求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因手机电磁辐射污染引发的纠纷;因开发商隐瞒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真实情况导致的商品房纠纷等。电磁辐射污染直接关系到大范围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公众的敏感度很高,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解决却很困难。
2.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与冲突
2.1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单项法律、法规的缺失
国家环保总局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法虽为专门性规定,但因内容的滞后效力级别低,使执行大打折扣。该法仅为部门规章,根据《立法法》,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所以在实际的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中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许多规定形同虚设,无法实施,凸显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中的立法空白。
2.2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空白和冲突
第一,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产品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我国对包括手机在内的在使用中产生电磁辐射的产品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也没有要求这些产品标注其电磁辐射值、进行电磁辐射值检测的任何强制性规定。第二,我国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冲突。目前同时存在两个并不统一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1989年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不一致,其中,卫生部的规定更为严格。
3.充分利用现行法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现行法虽不够健全,但并不是无法可依,可以用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解决纠纷的主要立法有:
3.1环境保护立法
第一,专门性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故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对电磁辐射污染均可适用。根据2003年9月1日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2相关部门专项立法
广播、电信、电力等产业部门的专项立法也对电磁辐射污染作出了规定,主要方式有:明确规定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条款,如《广播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在已有发射设施的场强区内,兴建机关、工厂、学校、商店、居民住宅等设施的,除应当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
3.3国家其他立法
电磁辐射纠纷的当事人还可以充分利用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规定,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利的规定等。
4.尽快完善现行法
4.1建立电磁辐射国家标准体系
4.1.1统一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同时存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个相互矛盾的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是不正常的,应当尽快统一,并明确其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制定多辐射源的国家标准。
4.1.2建立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迅速出台手机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首先,这对消费者有利。由于我国没有任何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生产商和经销商更不会主动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进行电磁辐射检测,消费者对电磁辐射的强度一直处于不知情的状态,更无法证明产品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其次,确立产品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有利于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长远利益。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外能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破除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内有利于构建我国的技术性法规体系,防止国外不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产品流入。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以加强对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管理。
4.2加强电磁辐射地方立法
现有电磁辐射地方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辐射环境立法,如《吉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二是进行专门的电磁辐射环境立法,如《河北省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三是就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单项立法,如《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
4.3条件成熟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健全有关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使电磁污染源远离稠密居民区,把电磁污染管理纳入日常环保工作轨道。目前,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电磁辐射管理经验,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科学研究也在稳步进行,但法律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是势在必行。
与其它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污染的隐蔽性、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安装中的不透明性大大增强了它对公众的神秘感,公众很容易从心理上对它产生恐惧和疑虑,即使电磁辐射的强度极小,也可能会招致公众的激烈反对,以至于世界范围内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公用企业,如移动通信公司、电力公司已越来越难以觅得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地,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消除这种对立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当事人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和沟通,以褪去电磁辐射污染的神秘性。虽然公众参与对于任何污染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对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作用更为重要。建立起维护公众知情权、公众参与决策权、公众监督权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公众参与的途径、参与的程序及参与的保障措施。
儿童和孕妇属于电磁辐射污染的敏感人群,虽然电磁辐射对儿童成长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在科学上还未得到确切的证明,但基于其高风险性,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参考文献】
[1]邱秋.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法律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6(01).
篇4
【关键词】电气设备;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1.变电站的电磁污染
现代电力网的电磁效应主要通过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形式发生的。
1.1电场特性
载流输电线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有如下特性:①场强度与输电线相对于大地的电压成正比;②场中的导电物体(建筑物、树林等)会使电场严重畸变,从而产生一定的屏蔽;③三相交流输电排列方式不同,电场强度不同(导线水平排列,场强影响范围最大;正三角排列次之;倒三角排列时最小)。提高输电线架设高度、可减少地面强度。
1.2磁场特性
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与电压无关;50 Hz 或 60 Hz 的磁场能很容易穿透大多数物体(建筑物或人),且不受这些物体的干扰。从理论上讲,由于三相变流输电线中各相电流的有效值相等,相位互差 120°,所以在距输电线较远外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近似为零。一般重点研究电场。
1.3电晕特性
当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击穿强度时,就产生电晕放电。这时,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一般达到 30kV/cm 以上,只有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表面才有如此巨大的电场强度,因此,电晕放电多发生在高压输电线路上。电晕放电首先受线路自身状况的影响,例如,电压越高,电晕放电就越强;导线直径越大,电晕放电就越弱;导线表面光洁度越高,放电也就越弱。其次,电晕放电还与环境因素有关,空气污染越严重,电晕放电就越强;相对空气湿度越大,风速越大,电晕放电就越强。在降雨、降雪时,电晕放电加剧。在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天气条件恶劣时,电晕放电总是比较强烈。
2.变电站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2.1测量方式
监测标准按《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3lT 10.2-1996)执行。在送变电设施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测量,每测点连续测5 次,每次测量时间大于 15s,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指针摆动较大,适当延长测量时间。
2.2测量布点
站内布点在主控室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测量部位距地面 1.5m。站外布点在围墙四周 0、10m、20m、30m、40m、50m。测量每个距地面 1.5m 处测点电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和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以及电磁辐射防护措施进行论证。对变电站及线路周围的居民区、学校、机关、重要建筑物等环境敏感点,以及变电站内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本次研究监测了深圳南京某 500kV 变电站。
2.3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南京某500kV 变电站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所有测点的磁场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2.4变电站电磁辐射影响评价
测量结果反映了被测变电站及线路的电磁辐射现状,包括工程电磁辐射的影响,也包括其他辐射及自然本地的影响。南京某 500kV 变电站,该变电站周围的地形相对较为平坦,排除输电线下方的测量值,墙外10m处测得得最大电场强度为3.91kV/m。50m 范围内均小于 4kV/m,磁场强度最大值为 0.0013mT;电磁场随距离呈下降趋势。变电站的电场强度基本随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磁场强度的环境影响甚微。
3.变电站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当今,电力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磁污染潜在危害亦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压和超高压电力网的电磁污染防护措施主要有:
3.1对人体影响的减缓措施
为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应从输变设计和劳动保护两方面采取措施。例如,提高导线对地的高度,双回路导线逆相布置,高低压导线分层架设等措施,会获得降低地面强度的效果。在运行中对工作人员采取局部屏蔽与限制工作时间等防护措施,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3.2对通信线路干扰的消除措施
对通信线路的影响有静电感应和电磁应两方面。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在邻近的与其平行的通讯线路产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与输电电压成正比,还与通讯线路与输电线路的距离及相互位置有关。同样,输电线路的交变磁场也会在邻近的平行通讯线路上产生互感电压,其大小与电流强度和邻近的平行通信线路的长度成正比。计算与实测表明,在正常情况下距输电线 50m以内,电场影响较大,是干扰正常通讯的主要因素,而磁场影响很小。当间距增大,电场影响显著下降,到 100m 之外时,磁场影响是主要因素。而电场影响可忽略不计。当通讯线上的感应电压超过弱电设备绝缘的击穿电压时,就可能损害设备和人身安全。
3.3对无线电与电视的干扰
输电线对无线电与电视的干扰主要是指电晕放电引起的干扰。一般在大于 200m 处,干扰电场可以忽略不计。无线电杂音的强度受天气影响较大,一般只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电网才会对距它很近且信号很弱的无线电与电视产生干扰。为了避免架空电力线对通信线的干扰,设计时应从导线选择和连接等方面考虑,无论是单导线还是分裂导线,均应使导线半径或等值半径等于或大于引起电晕的半径。
4.结论
从变电站周围的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来看,变电站所处地形大多为坡地。地处城区的变电站周围人口密集,高大建筑物参差不齐,地面场强分布不均匀,但从规律上看,场强随远离变电站的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在线监测说明超高压变电站设施在正常运行时,周围无进出线区域的电磁辐射小于环保评价标准,不会对操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在有线路进出较多的区域,其下方受高压输电线的影响,电场强度有超标现象,但超标点周围无人员居住。
【参考文献】
[1]郭伟强.当前电力规划工作的思考[J].农村电气化,2001,(1):ll-12.
篇5
派尔・赛格贝克生活在斯德哥尔摩远郊的小棚屋里,这个地区属于瑞典的自然保护区。每天都有各种动物从他的门前走过,狼、麋鹿、黑熊……数不胜数。赛格贝克已经和外界的人类鲜有交往,因为人类发明的技术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
赛格贝克患的是一种名为电磁辐射过敏的病症,这意味着如果受到诸如电脑、电视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发出的电磁辐射,身体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皮肤灼烧、浑身麻木以及眩晕恶心、头痛失眠以及意识不清等。
辐射海
电磁场无处不在,我们时刻都处在电磁辐射之中,要么是射频辐射,要么是低频辐射。前者主要由电台、无线电话、电报天线、电视和收音机等转播塔产生,而后者则由家用电器以及电线等产生。
约翰・博伊斯说,“人们整天都在电磁辐射的海洋里游走。”博伊斯是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教授、马里兰州国际流行病研究所的主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种辐射是无害的。他们的论证逻辑是,电磁场的作用十分微弱,几乎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手机是无害的,且辐射过敏症不会存在。
目前所知的研究结果中,唯一的共识是,非离子辐射对置于附近的机体组织有加热效果。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手机辐射强度有专门的衡量标准,称为“特定吸收率”,即辐射强度必须在某个加热强度之下。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赛格贝克以及其他辐射过敏患者要么是误诊,要么就是纯粹的虚构。
有些专家提出,诸如赛格贝克等患者得的是心理疾病,或者说他们的症状正好印证了“安慰剂效应”,也就是说某些属于臆想的致病因素,确实导致了身体的疾病。
手机制造商对于这个问题的立场是清楚的。“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证据无可辩驳地显示,无线设备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副总裁约翰・沃尔斯如是说。对于这个论断,相关的权威机构也给予了肯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被暴露在各种各样的辐射源中,手机、雷达、调频广播等电磁辐射应有尽有,而且电磁场时刻处在不断变化中。由此导致的叠加效应对人体的影响到底如何,目前仍旧难以确定。
技术“诅咒”
赛格贝克曾经是一位出色的电子通信工程师,就职于瑞典爱立信电信公司下属的艾利门特子公司,并在此工作了20多年。在此期间,赛格贝克带领了一个工程师团队,致力于某种电信系统的高级集成线路的研发。他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脑和电信设备,这些设备只有当时的爱立信公司和瑞典军方才享有使用权。正是在这个时候,赛格贝克从头到脚都浸泡在了电磁辐射之中,它们来自于电脑、荧光灯以及设在办公室窗户外面的信号天线。
他回忆起第一次发病的情形――眩晕、恶心、头痛、皮肤灼烧且产生斑点。在约20人组成的工作团队里,除两位正常之外,其余都曾经发生过类似的症状。
赛格贝克确信,是他办公室里的电磁辐射和办工桌上散发着“毒气”的全新电脑,导致病症的发生。
阿格尼・弗雷德里克斯曾经是赛格贝克所在研究小组的主管。他介绍说,“员工们反映,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脸部发热,但是大家把这个归因于当时所使用的电脑。不过,当赛格贝克的小组成员开始生病且其他小组的成员也报告出类似症状时,我们试图找到问题的产生源头。”
为此,领导层专门分配出新的办公室。大概有6个人被安排在实施了电磁屏蔽“消毒”的房间进行办公,而其他人员则被分散到不同的工作站,并规定在电脑屏幕前不得长时间逗留。“我们并不是特殊情况”,弗雷德克里斯这样回忆道。他发现同行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虽然大家都清楚,但是其他公司的相关信息却密不外露。
作为公司设计方面的骨干成员,赛格贝克受到爱立信上层的青睐,因此,在挽留赛格贝克方面,公司也做了很多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公司在他的住处的周围安装了防护罩,以便使其免受辐射之苦。为了让他在外出时候不受辐射,医学专家还为其专门制作了抗电磁辐射外套。公司甚至还改造了一辆沃尔沃轿车,以便其出行以及上下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手机信号塔在斯德哥尔摩附近搭建起来,这逼迫他不得不退回到丛林里面。
1993年,爱立信公司了一项声明,将此事件称为“办公室过敏症”,用以定性赛格贝克所在实验室发生的事情。在声明的前言部分,艾利门特公司的副总裁奥让・马特斯和行政主管道布约・约翰逊这样写道,“我们在工作环境中发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办公室过敏症。在应对传统职业病时,人们可以建立起一种因果关系来,从而对症下药。但是职业过敏症显然不在此列。自20世纪80年代艾利门特公司发生系列的类似病症开始,我们至今没有找到发病的真正原因。目前,我们将过敏症视为公司发展的严重障碍……这逼迫着大家反思,我们是否正在遭受着现代技术的诅咒。”
1994年,爱立信公司关闭了赛格贝克所在的实验室。1999年,公司解雇了赛格贝克。公司的发言人这样说,“解雇的缘由是,他已经没有能力完成其担当的工作。”而赛格贝克在瑞典的劳动法庭对解雇进行了申诉,但是于事无补。
研究与争议
尤尔卡・阿波格是瑞典一位电磁辐射研究方面的内科医生,她参与了赛格贝克早期症状的治疗。阿波格介绍说,“因为在人体细胞中,电磁活动时刻在发生着,因此毫无疑问地,病人的全部身心都会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
对于那些情况较轻的症状,阿波格建议在家中拆除所有无线设备,包括手机和无线电话以及无线网络。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被迫生活在电磁辐射之中。“瑞典有相当数量的人沦为遭受电磁辐射之苦的‘难民’,他们不得不选择逃避繁华都市,一次又一次地远离电磁辐射区域。”
“每个新的产品诞生的时候,人们都有疑虑。”罗马大学教授、前世卫组织辐射与环境健康部合作成员米歇尔・热帕舒里这样说。
2000年,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发起了“对讲机研究计划”。该计划的负责人伊丽莎白・卡迪斯介绍说,“从项目开始,我们就试图把偏见降低到最小,以便以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然而结论却令人失望。”
经过几年的漫长讨论,对讲机辐射研究结果最终公布,但是它并没有赢得大家的肯定。卡迪斯无奈地说,“进一步的研究仍将十分必要,尤其对于儿童电磁辐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手机不是香烟,因此手机辐射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却并非如香烟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因为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从而确立一套确凿的因果机制来。”维也纳医科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的迈克尔・昆蒂如是说。昆蒂继续道,尽管电磁辐射不像其他致病因素一样,看起来不是癌症的直接祸源,但是它也极有可能是一种促发因子,或许能够令潜在的癌细胞异常活跃、助其生长和繁殖。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或许还并不了解电磁辐射。因此,研究人员也开始从问“手机辐射是否致癌?”转向“如果有的话,到底是何种机制,使得电磁波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2001年,医生发现22岁的英国女子凯瑟琳・乌兰斯患有癌症,专家认为她所患的肿瘤和电磁场辐射有直接的关系。凯瑟琳的父亲克里斯多夫・乌兰斯曾经是牛津大学生物化学专家,专门从事病毒和癌症之间的研究。
乌兰斯断言,手机辐射确实能增加癌症的几率。他的女儿抽烟、饮食不规律,而且几乎靠手机过活。
据瑞典厄勒布鲁医科大学肿瘤科的勒纳特・韩德尔介绍,如果超过十多年以上的时间使用手机,则神经胶质瘤和听觉神经瘤的患病几率大为增加。他的结论是,当今的手机辐射标准并不安全。
可能的机制
昆蒂指出,依据当前的探索情况,手机辐射确实具有“非热量效应”,即不仅仅是能够加热细胞,而且还将影响人体健康。他说,科学家渴望确定背后的机制,并且设计出避免危害的电话。有三种途径来检测非热量效应,即辐射对褪黑激素分泌的影响、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内部信号的传达。
首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物理学家德尼斯・L.亨韶以充分的证据指出,电线产生的电磁波能够破坏褪黑激素的生产,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对基因损害的修复。手机辐射也同样会对人体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这个结论得到了亨韶、昆蒂以及一些科学家的一致肯定。
然而,世卫组织的协同人员雷帕舒里却说,“致病原因应该另有其主,因为低频电磁波很难进入到身体内部。电磁波辐射导致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的论断没有合理的机制来解释。”但亨韶反驳道,“数以千计的文章都记载了输电线路对人体的影响。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手机也有同样的影响,但是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它产生的绝不仅仅是热效应。”
其次,基因表达的影响。斯德哥尔摩大学微生物与毒物学教授伊格尔・贝勒耶的研究指出,电磁辐射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被激发以及“表达出来”的机制。“很多的实验都表明会造成影响,但是微观层面上的生物效应和宏观层面上的健康影响之间鸿沟,还需要时间去弥补。”
第三,细胞内部信号的传递。以色列维茨曼科学研究所学者罗尼・色格发现,电磁波能够影响细胞内部信号传递的路线――即细胞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
亨韶、贝勒耶以及色格并没有强调他们的工作证明了电磁辐射直接引起或间接促发了癌症。但是,他们都坚持认为,这种非热效应并不能忽略不计,而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昆蒂说,“我们必须明确,如果有危险该如何应付。
博易斯认为,进一步地研究手机电磁辐射十分必要。色格说:“非热效应是确实存在的。那么,它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如果有这种效应的话,那么其中的动力机制在科学上将是全新的。为此,我们必须转换目前的一贯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寻求答案。”
丛林生活
毫无疑问,手机对赛格贝克来说是危险的。“我是一个工程师,然而我没有能力设计出对健康无害的电话来。”他说,“电磁辐射标准的制定依赖于电磁波的热效应,这是错误的。”
现如今,赛格贝克生活在丛林中的一个小茅屋里,壁炉是他唯一的取暖工具。他拥有若干灯泡、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但是这些东西的电源――12伏特的电池被远远地搁置在50公里之外的地下室里,这样电磁辐射就不会干扰他的生活。他的电脑和鼠标被金属罩子裹着,以防止其电磁泄漏。
赛格贝克对自己的处境比较乐观。“当然,这是一件十分悲惨的事情。”他说,“但是这只能看作是一次意外。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能够应付生命中艰难的困境。”他已经决定在自己所能承受的前提下,获得更多有关电磁辐射的认识和更大的可靠性。作为一个电信工程师,他并不是想要禁止手机,而是想让手机变得更为安全。
篇6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机理电磁辐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应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磁场中的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随即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人类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一百多年前,电磁辐射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更是进入了一个电磁辐射的高利用时代。
不过,科学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时代的进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多次验证。人们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日渐感受到了它的负面效应。如各类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就在我们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我们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又成为继室内空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内环境污染。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媒体上屡屡报道的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更是让人们感觉到了来自电磁辐射的威胁,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种莫名的痛恨和恐惧。
1电磁辐射污染:
所谓电磁辐射污染是指高压电、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自动化设备及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工作时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电磁辐射剂量的电磁辐射下,细胞就会被杀伤或杀死。随着信息技术产品的不断丰富,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辐射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另一个方面,信息技术要依靠电磁波,而电磁波极容易扰和破坏,由此会带来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这也是电磁辐射污染的一个方面。电磁辐射会造成所谓的“电磁污染”,人们也叫它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即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人体或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产生的危害现象。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可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机理
人体是导体,可以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的分子会发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过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场能而转化为内能,引起热效应。电磁场强度越大,则热效应越明显;电磁振荡频率越高,热效应越明显,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而且干扰人体生物电信息的传递。科学实验已表明,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两个方面——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
致热作用致热作用是指电磁波穿透生物体表层,直接对肌体内部组织“加热”(如同微波炉加热食品一样),即在高频电磁波作用下,物质的温度会发生改变。高频电磁波的致热作用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乳腺癌、阳痿、流产、胎儿畸形等疾病。
非致热作用非致热作用主要是指电磁波对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危害,造成心悸、脱发、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和妇女月经失调等疾病。有一个典型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从鸡雏、猫的体内摘取出大脑皮质,用调制后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对其进行照射,发现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浓度变化必然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3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
现代生活,处处离不开与电子设备打交道。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手提电话、无线电仪器等无不产生对身体不利的电磁辐射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微波炉等均能产生各种数量不等的电磁干扰,我们如何防护呢?
生活中怎样才能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在购买电子产品是应注意证实该产品是否已经通过了CCC认证(国家对电子电磁兼容性的安全认证);尽量减少对高辐射产品的使用;尽量使用低辐射的产品,如低辐的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尽量使用坐机拨打电话,少用手机拨打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最好在铃声响过一两秒或两次铃声之间接听,使用时头部和手机天线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有人说了,不买家电或是有也束之高阁不再用,污染不就没有或减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没了它们,咱们的生活就该倒退回从前的艰苦时代了。恐怕没人愿意放弃好生活而去过苦日子吧,多学几招防范措施才是现实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电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电,如电视、电脑、冰箱、收音机等,最好不要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手机等,还要尽量避免同时启用多种家电。与家电保持安全距离很有必要。距离越远,受电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电的安全距离是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日光灯为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还有一招就是吃东西。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显示屏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加速皮肤老化甚至导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
注间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指数。有关专家提醒,5种人特别要注意这一条,第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第二是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第三是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第四是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第五是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都应该了解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程度,如果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E时代下的又一现代污染───电磁辐射已经被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列入必须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记得吗?我们的儿歌里曾把站着几只小麻雀的高压线比作五线谱,那曾是城市里最美的图画。可时过境迁,如今,因为怀疑围绕在居民区周围的高压线释放出的电磁辐射会损害人体健康,高压线的建设者们屡次亮相听证会甚至法庭,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专家说,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问题还有待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时间的考验。目前,不管学术界的争论如何激烈,现存的、引起很大争执的问题应该及时得到解决。首先,应该及时推出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的产品标准。第二、对于已有标准的产品,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特别是列入3C认证目录的产品。第三,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时解决目前引起争端的事件。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也要适当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如尽量用更多的时间到户外活动,到乡村去,到田野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参考文献
篇7
小实验告诉你真知灼见
先来做个小实验,生活中许多这样的包装袋:牛奶袋、食品袋、洗衣粉袋等等,里面是镀了一层铝箔的,这个铝箔就可以屏蔽辐射。利用这样的袋子包住手机,然后用其他电话拨打这个被包住的手机,听听有什么反应?肯定是无法接通,这说明带有铝箔的袋子是有屏蔽作用的。
贴一下就能防范辐射
首先,找一些牛奶包装,袋奶和盒奶。将它们剪开洗净,彻底风干后用透明胶粘在一起(不要用加热方式弄干它们)。压平后平铺在笔记本底部的桌面上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可以把它固定在桌面上。或者就当做一个底垫,不用的时候把它收起来。
床上电脑桌更要留意
另外,现在在家使用本本的用户多是以无线方式上网,而且是躺在床上。这种情况最好也用牛奶包装袋来防止辐射,做法也简单有效。用双面胶在小桌子上粘两块泡沫,增加了本本下面的散热空间,这样一个小小的倾角会更利于热空气的流动。
不放过漏网之鱼
想想哪里还需要防止电磁辐射呢?对,还有电源,别看这个“家伙”,它的辐射量可一点儿也不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一个牛奶盒把它套起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套在电源上的牛奶包装盒要多打些小孔,最好是圆形、且直径不超过5mm,这样做是为了增强散热效果,同时又不失去防辐射的作用。
篇8
问辐射为何物
无线路由器到底有没有辐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无线路由器可当做一个中转器,将宽带网络信号通过天线转发给附近的无线网络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支持Wi-Fi的手机等。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简单说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Wi-Fi无线信号通过路由器天线这一媒介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无线路由器的辐射主要来源于收发无线上网信号。
不过,不同的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差别也很大,那么Wi-Fi无线上网是哪一种辐射呢?
Wi-Fi无线网络的无线路由器工作频率一般是2.4GHz到5GHz,属于非电离辐射。公众产生恐慌,主要是不了解“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例如,我们就医时接触到的CT、胸透等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过强的话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较大。而我们通常说的“电磁辐射”则属于非电离辐射,包括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高铁等。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显示,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香港大学临床肿瘤科教授和香港辐射管理局成员邝丽云也曾举香港为例,她提出:香港无线服务覆盖率很高,且人多地狭,但香港并没有发生癌症高发。
无线路由器辐射到底有多大
我国对辐射限值的规定比较严格,目前我国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最常用的是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以下简称《规定》)的标准。根据《规定》,工作频率在30MHz-3GHz这一频段范围内的设备,功率密度标准限值为40μW/cm2,即辐射限值为0.4W/m2,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辐射安全上限是10W/m2。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辐射量的大小是成正比的。
《新京报》等媒体的实验则发现,无线路由器在工作状态下,辐射瞬间最大值为0.2W/m2,待机时辐射量为0.01 W/m2,半米之外,无线路由器的辐射量锐减。香港电讯管理局也曾测量了香港市内餐厅、图书馆、住宅、办公室等地62个Wi-Fi无线路由器周围的辐射强度,发现测量值只有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的安全上限10 W/m2的0.03%到0.3%。在站点没有那么密集的地区,辐射测量值还可能更低。实际检测都表明,无线路由器工作状态下,辐射量微弱,对人体的影响基本都在安全范围以内,远没有达到破坏人体组织的程度。
多种实验也显示,电磁辐射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真正该担心的是无线上网时距离人体较近的笔记本电脑。无线路由器的天线和笔记本电脑里的天线收发信息时,笔记本电脑发出的辐射比无线路由器的要多。有研究指出,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的辐射吸收比率SAR值只有手机接听电话时候的1%,但考虑到不同的使用时长,实际上两者的辐射量大致相当。SAR值,是指每公斤人体组织容许吸收的辐射量,据公开信息报道,美国的标准是1.6W/kg,欧洲的标准是2.0W/kg,我国虽尚无定论,但较微弱。
由此可见,离无线信号发射点越近的地方辐射就越强,所以即使这个伤害或许不大,我们也可以尽量避免,例如把无线AP、无线路由器等摆放在离人远一点的地方,离卧室也要尽量远一点;尽量避免老人、儿童和孕妇等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无线AP等设备;在晚上睡觉前,应关掉无线设备的电源;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无线产品靠近音响、电视等电子设备,从而防止相互的干扰而产生其他辐射。
如果辐射有害,它怎么“害”
辐射量的大小虽然是一个关键问题,但人们更关注的一个重点是辐射安全上限和限定发射功率是否就能保证辐射不对身体造成伤害。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无线上网波段的电磁辐射与某些疾病发病率的关系进行过很多研究,其中有些认为有因果联系,或者联系微弱,但目前大多只是停留在猜测阶段。
但学界基本认可电磁场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第三军医大学的程红樱副教授等认为,当产生辐射的设备的功率密度小于10mW/cm2(即100W/ m2)时,会引起非热效应,电磁场通过使生物体温度升高的热作用以外的方式改变生理过程;功率密度大于10mW/cm2时产生热效应,生物物质吸收电磁能后转变为非特异性的热能,温度升高、散热作用加强,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有学者对有关电磁辐射的知名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评价电磁场暴露及其危害健康效应的实验室依据还很有限,目前电磁辐射是否能致癌尚存争论,流行病学数据未得出肯定的结论,动物实验数据也很有限。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及有害程度,但防患于未然为上策。不过专家就指出仙人球、龙舌兰、防辐射背心和防辐射化妆品等“装备”都没有科学依据,最实在的是 “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在实际运用中,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在使用时多加注意,把环境中的辐射量降低至较低水平。
链接
无线设备使用小贴士
购买带有CMIIT ID号码的合格产品。国家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检验中心是检测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专门机构,凡是通过检测中心认证的产品,会由无线电管理局颁发《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以及CMIIT ID号码(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
尽量与无线产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辐射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
待信号接通稳定后再使用,因为寻找信号时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
不使用无线网络设备时,尽量关闭设备,切断电源;
篇9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控制系统
1 在设计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设计和配置时,要注意到系统的结构要紧凑,布局要合理,信号传输要简单直接。
在计算机通讯与控制系统的器件安装布局上,要充分注意到分散参数的影响和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对大功率器件散热的处理方法;消除由跳线、跨接线、独立器件平行安装产生的离散电容、离散电感的影响,合理利用辅助电源和去耦电路。
(2)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本身要有很高的稳定性。
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取决于系统本身各级电路工作点的选择和各级间的耦合效果。特别是在小信号电路和功率推动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面,更要重视匹配关系。另一方面取决于系统防止外界影响的能力,除系统本身要具有一定的防止外界电磁影响的能力外,还应采取防止外界电磁影响的措施。
(3)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防止外界电磁影响的措施,应在方案论证与设计时就给予充分考虑。
例如数字信号的采集传输,是采用脉冲调制器还是采用交流调制器,信号在放大时采用几级放大器,推动司服系统工作时采取何种功放,反馈信号的技术处理及接入环节,电路级间隔离的方法,器件安装时连接和接地要牢固可靠,避免接触不良造成影响,机房环境选择和布局避免强电磁场的影响等。
2 排除电源电压波动给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带来的影响
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核心就是计算机,计算机往往与强电系统共用一个电源。在强电系统中,大型设备的起、停等都将引起电源负载的急剧变化,也都将会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电源线或其它电子器件引线过长,在输变电过程中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防止电源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供电电源的质量。
供电电源的功率因数低,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不能低于0.9。
(2)采用独立的电源给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供电。
应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配备独立的供电电源。要求独立供电电源电压要稳定,无大的波动;系统负载不能过大,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要尽可能的少。
(3)对用电环境恶劣场所采取稳压方法。
对计算机等重要设备采用UPS电源。在稳压过程中要采用在线式调压器,不要使用变压器方式用继电器接头来控制的稳压器。
3 防止由于外界因素对供电电源产生的传导影响
由于外界因素对电源产生的传导影响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采用磁环方法
(1) 用磁环防止传导电流的原理。
磁环是抑制电磁感应电流的元件,其抑制电磁感应电流的原理是:当电源线穿过磁环时,磁环可等效为一个串接在电回路中的可变电阻,其阻抗是角频率的函数。
即:Z二f/(ω)
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角频率的增加其阻抗值再增大。
假设Zs是电源阻抗,ZL是负载阻抗,ZC是磁环的阻抗,其抑制效果为:
DB=20Lg[(Zs+ZL+ZC/(ZS+ZL)]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磁环抑制高频感生电流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磁环的阻抗;另一个是电源阻抗和负载的大小。
(2) 用磁环抑制传导电流的原则。
磁环的选用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用阻抗值较大的磁环:另一个是设法降低电源阻抗和负载阻抗的阻值。
3.2 采用金属外壳电源滤波器消除高频感生电流,特别是在高频段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电源滤波器的选取原则
对于民用产品,应在100KHZ一30MHZ这一频率范围内考虑滤波器的滤波性能。军用电源滤波器的选取依据GJBl51/152CE03,在GJBl51/152CE03中规定了传导高频电流的频率范围为15KHZ-50MHZ。
4 抑制直流电源电磁辐射的方法
4.1 利用跟随电压抑制器件抑制脉冲电压
跟随电压抑制器中的介质能够吸收高达数千伏安的脉冲功率,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反向应用条件下,当承受一个高能量的大脉冲时,其阻抗立即降至很低,允许大电流通过,同时把电压箝位在预定的电压值上。利用跟随电压抑制器的这一特性,脉冲电压被吸收,使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也减少了脉冲电压带来的负面影响。
4.2 使用无感电容器抑制高频感生电流
俗称“隔直通交”是电容器的基本特性,通常在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和地之间连接一个无感电容,将感生电流短路到地,用来消除感生电流带来的影响,使各集成电路芯片之间互不影响。
4.3 利用陶瓷滤波器抑制由电磁辐射带来的影响
陶瓷滤波器是由陶瓷电容器和磁珠组成的T型滤波器,在一些比较重要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之间连接一个陶瓷滤波器,会很好起到抑制电磁辐射的作用。
5 防止信号在传输线上受到电磁幅射的方法
(1)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使用磁珠抑制电磁射。
磁珠主要适用于电源阻抗和负载阻抗都比较小的系统,主要用于抑制1MHZ以上的感生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幅射。选择磁珠也应注意信号的频率,也就是所选的磁珠不能影响信号的传输,磁珠的大小应与电流相适宜,以避免磁珠饱和。
(2)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使用双芯互绞屏蔽电缆做为信号传输线,屏蔽外界的电磁辐射。
(3)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采用光电隔离技术,减少前后级之间的互相影响。
(4) 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要使信号线远离动力线;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走线。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线分开走线;模拟信号线与数字信号线分开走线。
6 防止司服系统中执行机构动作回馈的方法
6.1 RC组成熄烬电路的方法
用电容器和电阻器串联起来接入继电器的接点上,电容器C把触点断开的电弧电压到达最大值的时间推迟到触点完全断开,用来抑制触点间放电。电阻R用来抑制触点闭合时的短路电流。
对于直流继电器,可选取:
R=Vdc/IL
C=IL*K
式中,Vdc:直流继电器工作电压。
I:感性负载工作电流。
K二0.5-lЧF/A
对于交流继电器,可选取:
R>0.5*UrmS
C二0.002-0.005(Pc/10) ЧF
式中,Urms:为交流继电器额定电压有效值。
Pc:为交流继电器线圈负载功率。
篇10
从现状来看,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更多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但是从应然层面来看,由于基站所具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利益属性,又适宜作为《城乡规划法》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所说的公共基础设施来看待。
在基站设置使用和日常管理中,始终存在两个维度的法律关系:首先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对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设置使用需要加强组织规划和日常管理,即政府和运营商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其次是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民用建筑上设置基站,必然涉及公民的物权、租赁权、相邻权、物业管理权等法律关系,即运营商和居民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但由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其服务的对象包括社会不特定的公众群体,所以其法律关系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行政法律关系中,目前主要通过行政审批来实现对基站的监管,从相应的布局规划引领、年度计划实施、具体站址认定直到台站执照核发等一系列行政管理手段比较完备,基本实现了对基站设置使用等行为的有效监管;而存在争议较多、矛盾较为突出的则是来源于运营商和居民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纠纷。本文将重点探讨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基站通信机房法律属性、基站辐射的损害赔偿认定以及基站租赁合同纠纷等。
通信机房的法律属性
传统意义上居民对于基站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电磁辐射影响,但是在《物权法》出台后,公众对于物权保护意识的新一轮升温,从基站通信机房改变房屋住宅性质的角度提出的相对增多。
通信机房的法律属性如何认定?由于架设楼顶基站的同时需要设置通信机房,为楼顶基站配套提供电源供给、软件配套等,而从方便管理和运维的角度出发,此类通信机房大都通过租借或收买商品房的方式在居民楼内取得。故此,居民往往以违反经营性改造的限制条款,按照《物权法》第77条“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为由,要求拆除通信基站。鉴别一处房产是否改变了使用性质,主要是看它的产权证上是如何规定的(住宅或非住宅)。如果产权证上规定的是住宅,而实际上是用作非住宅使用,那么即为改变房屋使用性质,是违规的,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有权予以制止。从这个角度看,无论移动通信的公共利益性如何,运营商辩解通信机房不属于经营性用房是于法无据的。运营商解决纠纷的唯一出路就是除了保证机房的运行环境安全可靠,不产生辐射,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外,还需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通信机房产权纠葛是主要成因。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产权问题的不清晰,往往是造成外部性(尤其是外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具体到基站建设,在其过程中就具有很明显的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基站的外部经济无疑提升了移动通信质量,保障了移动通信发展;而基站的外部不经济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因设站导致社会矛盾或纠纷等。由于公共通信设施的寄居性,基站往往是依附于城市建筑物及大型项目公共配套设施的一部分,建设投资方、使用方及建筑物业主之间的权责不明确,产权不清晰,往往是造成运营商与居民间纠纷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基站建设模式多种多样,运营商可能采取了购买商品房、购买房屋使用权、租赁基站用房,或者委托房屋中介公司落实房源等几种方法。而且由于运营商在设站过程中始终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往往一落实房源就给予付款,期冀以此来确认法律事实,最终结果却往往疏忽了对于房屋产权的界定,导致基站建成之后引发许多潜在风险。
例如在租赁机房时没有进行资质调查,未弄清谁是产权人、谁是使用人、使用人是否具有产权人赋予的转租权;在基站通信机房购买过程中,基站机房的购置款虽已付清,但未履行必要的产权办理和过户手续,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日后对基站用房的合法性产生争议。运营商往往在基站建设过程中忙于应付各类个案情况,以“建成并启动”为最高目标,而忽略了日后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一方面产权关系不清或者复杂,确定合法的出租人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容易导致出租人不具备主体资格而使整个租赁合同无效;另一方面,出租人收取租金后,可能会因产权关系不清或者复杂而导致收益分配不均,纠纷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即使法律上有对电信运营企业保护的规定,但是处理诉讼或者纠纷同样会消耗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成本。综上所述,明确通信机房的产权法律属性,是减少基站设置法律风险、预防纠纷的重要前提。
基站辐射损害的举证责任及司法认定
随着基站辐射导致的投诉事件逐渐增多,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应对市民关于基站辐射的投诉或咨询。从其投诉性质看,虽然可能有部分确属运营商未依法依规进行建设,但是相当部分是源于市民对于电磁辐射的认识存在偏差。
通过对于电磁辐射危害性的剖析可以看出:所谓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信号发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启动课题研究,包括中国在内有60多个国家参与该项研究,2006年得出的结论显示:“过量的电磁辐射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微弱,儿童白血病及癌症、神经性疾病等与电磁辐射没有因果关系。但儿童对辐射缺乏防御能力,建议幼儿园、学校远离电磁辐射源头。”一般情况下,基站天线安装在离地面15米至50米的建筑物或发射塔上,天线发射出的射频主要向水平方向扩展,很少向垂直方向传输,距水平方向10米至20米处辐射最强,人只有长时间在此范围内才有可能受到辐射影响。
事实上,我国对电磁辐射有着严格的技术限值标准。为了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国家环保、卫生等部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颁发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7部法规和国家标准,防护标准比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及中国香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还严格。但即便如此,目前公众对电磁辐射问题仍然存在一定误区,很多媒体也常将电磁辐射视为空中无形杀手,与雷达、输变电工频电磁场等混为一谈,当基站建造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居民区等地方时,更容易导致敏感问题的出现。实际上,移动通信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在天线附近,只要基站建设天线架设满足保护距离的要求,公众是大可放心的。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将电磁辐射污染等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归于特殊侵权行列,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但是“损害事实”这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却仍由受害人(原告)来举证,否则,权利得不到维护。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污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且对人体危害潜伏期很长,短期内的损害结果可能不明显,除发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外,电磁辐射污染的损害后果是长期、渐进、累积的。因此,电磁辐射损害的过程虽在持续,但在损害结果出来之前,受害人(原告)是无法举证的。
也就是说,面对电磁辐射的危害在损害结果显露之前,受害人即使诉讼维权也基本很难胜诉,对于这种正在发生的持续性的损害但损害结果尚未明确显露出来之前,法律目前是无法有效保护受害人的。在实际的案例中,合法基站的拆除往往是基于民生问题的考虑后,政府、运营商与居民达成的妥协,赔偿也仅是针对租赁费用纠纷而形成的一致意见,真正因基站造成电磁辐射而成功获得赔偿的情况几乎为零。
实际上,《环境保护法》第24条明确规定了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因此对于电磁波辐射的举证和认定还可以按照《环境保护法》来执行,适用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可以考虑专门编制具有操作性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建立专门针对有害电磁辐射的标准体系和认定机制。
基站租赁合同
一个基站的建成,主要通过在楼顶设置天线及租借房屋作为通信机房以提供天线所需的技术配套及电源等,直接投资成本巨大,如需搬迁则成本更加可观。而正是因为基站搬迁成本巨大,在实际的合同谈判尤其是续租谈判时,出租方往往恶意要价,大大提升建站成本,也提高了电信基础网络铺设的总成本。假使运营商无法提价租赁,则基站被迫拆除,也影响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整体效果。故笔者认为,出于移动通信基站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及公共利益性的考虑,不可将基站租赁完全等同于市场上的一般房屋租赁。
首先,应当关注基站租赁合同解除通知期。因为基站的投资成本巨大和全程全网的工作特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站租赁的合同解除是由出租方提出的。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要求,基站租赁合同的解除权的形成以议定条件或者“因不可抗力”等法定条件为基础,《合同法》第96条还规定了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事实上,在一般的房屋租赁中,出租方都会给予承租人一定的准备时间,这是出于社会公德的考虑,而这个合理的通知期限,因为时间不长,租赁双方往往一般不会对此产生异议。但是就基站设置来说,基站通信机房的租赁不同于一般的住户租赁,一个基站的拆除需要进行整体搬迁的统筹,不仅搬迁本身工程浩大,还涉及对原先覆盖区域在基站搬迁后通信盲点的补足,所以它需要的通知期比一般住户需要的通知期更长。如果没有通过合同条款设定明确的通知期限,那么一旦由于市政搬迁等问题形成纠纷,出租方擅自断电等行为将直接影响基站正常工作,形成覆盖盲区。
其次,应当关注基站租赁合同双方的特殊义务。在一般的房屋租赁合同中,都会明确承租人对房屋的基本维护、不影响邻里、未经同意不得转租等。但是从基站租赁实际来看,双方都需要面临几个较为特殊的义务:从承租方的角度出发,由于基站通信机房并非住宅之用,而是长期存放工作状态下的电机设备等,其产生的噪声、热量、辐射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违反了合同法217条关于“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租人的周边邻里处于弱势群体且无法基于合同提出异议,如果没有针对此类情况的合同规定,运营商很难自觉地行使对通信机房环境维护的审慎义务,可能会造成扰民情况的发生。而由于移动通信专业性较强,如果不是业内人士,也很难在租赁合同签订中想到并提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