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症状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疾病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疾病症状

篇1

1 常见发病原因

1.1 疫病性因素

该种患病主要是以传染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禽流感、传染性鼻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为主。由于鸡的生理结构十分特殊,导致其在吸入空气时,空气与气管黏膜接触的面积比较大,这就为存在于气管和气囊上的病原体和微生物提供了侵入鸡体的机会。尤其是在鸡体感染其他疫病时,鸡体的免疫力诶抑制,使得鸡体不能自己做出免疫反应。这样就使得鸡体在感染呼吸道疾病时,在鸡体内部传染较快,扩散到肺部和支气管处,引发病变。

1.2 饲料营养原因

在饲养过程中,由于鸡体上皮组织依赖维生素A来确保完整,如果在饲养中缺少这种原料,就会导致上皮组织破损,病原体相对来说入侵鸡体更为便利。同时,如果使用一些霉变饲料,不仅会导致鸡体组织的器官受损,还会导致鸡体免疫下降,霉变饲料也会给病原体提供集聚场所,鸡在进食的同时,也会感染病菌,从而导致鸡的呼吸道疾病。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均衡,饲料中适量配备氨基酸和矿物质等,注意鸡群对维生素的摄入。

1.3 卫生环境因素

在鸡舍中,鸡的粪便等含氮物质常会分解产生氨气,这些氨气在鸡舍内部通分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与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等同时作用,使得空气中湿度较高,湿度也比较大,在此情况下,鸡体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由于鸡呼吸作用,大量氨气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导致鸡的呼吸道受损面积扩大。在某些情况下,氨气浓度过高甚至会导致鸡群的中毒症状,这时,鸡群往往哪个呈现出呼吸道分泌物质增加、喘气加重、口中带有唾液和泡沫等特征,并且伴随着呼吸困难的表征。

2 综合防治手段

2.1 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情况和卫生情况,根据季节变换及时进行保暖和通风降热处理。对于鸡舍内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扫和处理,使得其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相对降低至正常水平,防止其对鸡群的呼吸道疾病产生影响,同时也降低鸡群的应激反应。在鸡群尚处于雏鸡阶段,更加要做好消毒工作和免疫工作,确保雏鸡的成鸡率。

2.2 免疫防治

在加强物理防治,做好卫生和环境的防疫后,还需要根据疫病的具体特点来针对性地做出免疫防治。由于鸡体呼吸道疾病感染时往往并非由单一的疾病引起,两种或者多种疾病交叉感染的同时,更加要注意根据病毒变现出的不同特征来针对用药。在免疫过程中,要根据鸡舍养殖的具体情况,及时对鸡群易患疾病进行预测和防治。对于鸡群的免疫状况要及时进行抽样调查,根据其健康情况侧重用药,保持鸡群的呼吸道疾病抗体处于较高水平。

3 总结

在呼吸道综合疾病发生时,要注意根据发病的不同症状来区别对待,及时发现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及时进行排除,积累经验进行预防。综合各种手段,在物理和化学两方面来针对其主要发病原因进行排除和应对。由于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在发现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鸡群时,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分清鸡群发病的主要病症和次要病症,区别对待同等感染的不同病原体。

由于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较多,也比较复杂,传染性较强。在雏鸡引进时,要注意进行免疫防护,提高雏鸡的健康指数,增加呼吸道疾病抗体。在发生鸡群大量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同时,要避免鸡群大量死亡,将患病鸡群进行隔离和针对性用药。因此,在控制该种疾病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加注重卫生和免疫情况对鸡群的影响,在饲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其营养的均衡,饲料的安全和健康。这样,在结合具体的化学和物理防治的同时,也能够对呼吸道疾病有所控制,降低其对鸡群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勾文圣.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3,04:148-149.

篇2

1猪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细菌性呼吸疾病由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感染,如猪支原体肺炎、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等;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由1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引起,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是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另外,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也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2猪支原体肺炎

该病又称猪气喘病、猪霉形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该病发生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寒冷、多雨、潮温、拥挤、通风不良或天气突变及饲料单一、猪只抗病率下降时,发病增高,症状也加重。临床上多呈慢性经过,一般情况下,该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在流行暴发的早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猪只抵抗力降低,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给养猪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2.1临床症状

该病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该病的发生经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常为新发生该病的猪,尤以怀孕母猪及小猪为多见,呈急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伸舌,口鼻流沫,腹肋起伏运动(腹式呼吸)。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猪体温一般正常,如继发感染,则体温可升高。妊娠后期的母猪发病症状较重,病死率高,仔猪死亡率也较高。

2.2防治方法

2.2.1预防:目前没有可应用的菌苗,所以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消灭该病。改善饲养条件,注意加强猪只抗病能力。圈舍要定期消毒,阻断传染源,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最好自繁自养,避免引进猪只时带进该病。如必须引进时,也要隔离观察,确认无疾病后再混入大群饲养。

2.2.2治疗:发病猪群可应用抗生素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对霉形体不敏感,不可用此类药物治疗。土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对霉形体较敏感,但霉形体具有抗药性,治疗用药不可长期应用1种药,几种药交替使用效果明显。

3 继发性感染疾病

继发感染疾病包括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在一个猪场中,如果发生和流行上述原发性感染疾病,同时又合并发生或继发感染,即可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造成极高的死亡率。

3.1临床症状和病变

该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18周龄墙,发病率25%~60%,发病猪的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

3.2防治对策

3.2.1药物使用

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发生PRDC的猪场,药物治疗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议使用药物预防,可采用母猪和仔猪饲料添加药物的方式。断奶仔猪可用支原净(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连续使用1个月,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使用支原净(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如果育肥猪存在PRDC,可在13、17周龄使用1周,对PRDC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应避免使用产生盐酸克伦特罗假阳性的药品,如含氨茶碱的猪喘平等。

3.2.2做好驱虫工作

蛔虫和鞭虫等寄生虫可损害猪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症。因此,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1周后,可饲喂拌有2 mg/kg有效成分的伊维菌素粉剂的饲料连喂1周,间隔7~10 d再喂1次。

3.2.3疫苗注射

篇3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危害 防治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近年来在养猪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等病原性因素和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饲养密度过大、转群、去势等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肺炎的一类疾病。该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危害

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时,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该病在诊断和控制上出现混乱,药物应用和疫苗紧急注射不见明显疗效,致使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控制难度增加,病程延长,短者一个月,长者数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侵袭断奶后仔猪,监床多发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的育肥猪,由于此时猪群正处于猪源抗体保护力下降,自身免疫力没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尚未健全,加之断奶应激和饲料更替,所以该病发病场的猪群发病率高达40—70%,死淘率高达20-30%。主要表现了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基本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眼结膜发炎,眼内分沁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猪只生长缓慢且不均匀,明显出现消瘦。

2、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

猪呼吸道黏膜是猪体一道特别的防御系统,可保护下呼吸道免遭入侵病原体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危害。如果这一防御体系受到破坏,那么猪只就丧失先天性免疫系统,导致发病。

(1)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是近几年影响养猪业的一种新型疾病。它是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可长期存活于猪体内,严重影响免疫系统控制其它病原体的能力,对机体产生很大的免疫抑制。另外,由于肺部抵抗外来致病菌病感染的能力下降,呼吸道及肺部就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和非病原体感染。因此它是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生的关键性病原。其典型症状为母猪妊娠晚期流产或早产;仔猪呼吸道疾病增多,传播迅速,在猪群中持续不断感染,难以清除。

(2)猪气喘病。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咳嗽、气喘、生长发育迟缓为特征。由于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机体自身抵抗力的降低等,促使猪肺炎支原体在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上定居并将其破坏,致使猪体失去呼吸道的重要防御屏障去,导致发病。肺炎支原体在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在该病防治中,控制猪支原体肺炎感染也是关键所在。

(3)猪流感。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高热、流泪、流鼻、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为特征。该病可发于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猪只,无明显季节性,多为慢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猪流感病毒附着于纤毛,在鼻黏膜、扁桃体和肺中繁殖。损害猪肺部的防御体系,致使猪对其它病原体失去抵抗力。若为单一的猪流感病毒感染,往往呈现良性过程。若出现继发感染,症状和病变加重。

(4)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是可引起并诱发猪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病毒。圆环病毒感染猪只后,使患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导致体况下降,从而增加了机体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主要侵害1--2月龄的小猪,若不出现继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

3、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多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若只着眼于病原的控制,而忽视了其它非病原性因素的控制,往往对该病的控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各养猪场生产者来说,应对本场的生产条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虽然,PRDC的病因非常复杂,不过假如猪场管理得好,就可有效地控制该病。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防止外来疫病的传入,另一方面加强卫生消毒以减少生产区内病原微生物;全进全出,对固定的圈舍进行全面的消毒;猪舍的定期消毒,力求清洁、干燥,并保持适宜温度和降低舍内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良好的通风,合理的饲养密度,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猪群饲养管理以及饲料营养均衡且充足,以增强猪群自身抵抗力;尽量减少猪群中应激的发生,不能将不同日龄的猪混养。

(2)抗体监测。有条件的猪场可定期对PRRS、猪瘟、伪狂犬病、PCV2、猪气喘病和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等疫病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一般一季度可进行一次,若阳性率相对以前有所上升,说明猪场在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或免疫接种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善。

(3)免疫预防。由于各养殖场的情况不同,因此应根据本场PRDC的发病情况和实验室对各疫病的监没情况进行相应的免疫预防。

(4)治疗原则。采用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要重视联合用药,如抗病毒药与广谱抗菌药联合使用,并随时根据猪病症状的变化情况,更换治疗用药,防止出现耐药性,该病发生时,往往是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所以尽管选用针对致病菌的敏感药物,其病程也要持续7-10天,而一些猪场对此认识不足,希望医治两天解决问题,结果频繁更换药物,使应用的药效得不到正常发挥,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临床治愈后,再坚持用药两天,以免疾病出现反复。

参考文献

[1]谢显泰,程功华等.江西畜牧兽医杂志[J].2003,(3):30-31.

[2]赵德明.中国兽医杂志[J].1996,(4):54-55.

篇4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的宝宝咳嗽时伴有呼吸困难、发热和呕吐等,并持续数天都没有缓解,即使咳嗽较轻,也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1.普通感冒:咳嗽时可咳出黏液,不伴有哮鸣音和呼吸困难。

普通感冒除引起咳嗽外,同时还会伴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感冒症状:流涕、喷嚏、流泪和轻度发热。普通感冒所引起的咳嗽通常贯穿于感冒始终,直到其他症状消失,咳嗽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善。感冒引起的鼻后滴流综合征(一种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刺激咳嗽反射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可导致宝宝咳嗽加重,如果宝宝鼻涕过多,可通过吸球清除。

2.流感:失音咳嗽,咳嗽呈间歇性,可有或没有咳出物。

宝宝如果患流感,可有高热、嗜睡和烦躁的表现,也可能会呕吐(咳嗽时并不必然发生)和腹泻。同时宝宝还会食欲减退,因此,应补充足量的液体以防止脱水。宝宝患有流感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使疾病加重,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3.支气管炎:咳嗽声音刺耳,起初不会产生黏液,但几天后会出现黏性痰液。

支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感染,患有支气管炎的宝宝可能还会有流涕和轻度发热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在1周~10天内逐渐改善。

4.细支气管炎:咳嗽兼有喘鸣,有黏液咳出物。

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肺部小气管的感染,是婴幼儿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婴幼儿尤其容易受到侵害。如发现宝宝呼吸困难,应立即看医生,如有必要可进行吸氧。

5.肺炎:咳嗽且发热,并伴有急促或吃力的呼吸困难,不呕吐。

肺炎可由严重的感冒、流感或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发展而来。如果宝宝近期患有上述疾病,应及早进行治疗。

6.义膜性喉炎:义膜性喉炎咳嗽特点明显,患儿出现犬吠样或海豹叫样咳嗽,好发生于晚上。

义膜性喉炎可导致喉咙及气道的膨胀,注意宝宝与平时相比,呼吸时是否伴有杂音或者吸气时有刺耳的声响。哭泣将加重义膜性喉炎。如果宝宝患有义膜性喉炎,可将其带到浴室进行淋浴,湿润的空气有助于缓解气道发炎的症状,使呼吸顺畅。如果症状仍不能得到控制,就需要请医生诊治。

7.百日咳:与义膜性喉炎一样,百日咳也有其自身特点:严重的响亮干咳并伴有鼻内黏液泡,持续半分钟后,进而是鸡鸣样吸气吼声。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所致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我国目前通过实施百白破疫苗的计划免疫接种,百日咳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对于患百日咳的宝宝,冷水加湿器可以缓解症状,即使应用抗生素,病程也将持续数周之久。总之,做好疫苗接种是预防此病发生的最好办法。

8.哮喘:活动后或者晚上咳嗽加重,咳嗽可达数周,尤其是有哮喘家族史者的宝宝易患此病。

哮喘导致肺内小气管膨胀、狭窄,进而引起刺激性黏液产生。哮喘的婴幼儿咳嗽时可具有喘鸣、面部充血和呼吸困难。吸入花粉、接触二手烟或者宠物皮毛,均可诱发哮喘病。

9.胃食管返流性疾病:进食后出现持续性喘鸣样咳嗽,平躺后加重。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是由于胃部顶端括约肌无力导致的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所致。如果胃内容物反流进入婴幼儿呼吸道中,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如果宝宝被诊断为胃食管返流性疾病,那么进食后宜保持直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断奶年龄较大的儿童,需要食用刺激性小的食物,并且按时喂养,两餐间隔需超过两个小时,睡觉前不宜进食。

篇5

关键词: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诊断;犬瘟热;支气管败血波氏菌

尽管已有针对各种疾病的疫苗,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Canine infectious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CIRD)仍是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犬类的重要疾病问题。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犬类多重感染的情况日益受到关注。近些年,有一些病原体成为了CIBD的重要病原。本文将主要讨论引起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各种病因以及诊断这些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有时,引起CIBD的各种病原体可以互相促进对宿主的感染。例如,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种高度淋巴细胞性的病毒,可以引起免疫抑制,诱发其他呼吸道病毒以及细菌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可以引起纤毛停滞、损害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因此也可以诱发其他呼吸道病毒以及细菌感染。各种病原体有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引起致病,因此不少严重的疾病同混合感染有关。有些无症状的动物也可能存在某种病原的单一感染。

病原

了解引起CIBD的各种病原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采取准确的治疗以及预防措施。至少有9种病原微生物被认为在CIBD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菌性病原包括支气管败血波氏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ecies zooepidemicus)以及支原体。病毒性病原包括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犬瘟热病毒、犬呼吸道冠状病毒(Can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犬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尤其是犬腺病毒2型)、犬疱疹病毒(Canine herpesvirus)。

大部分狗属于自限性感染,不采用抗生素疗法的情况下,一般5-7天后临床表现能够恢复正常。有些狗可能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治疗。也有部分患犬尽管采取了治疗方法,仍有咳嗽发生。建立相关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有效地防控疾病,也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如支气管败血波氏菌感染。

诊断方法

上述的某一病原体感染都是很难仅靠临床症状就能做出诊断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症状有叠加现象,且并不具有特异性。CIBD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对细菌或者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方法检测犬流感以及犬瘟热病毒的抗体,PCR方法检测各种DNA、RNA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分离费时费力,一般只用于实验研究。很多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多种诊断方法同时开展进行诊断。采用培养基培养的方法仍是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以及支原体的良好方法。不过,支原体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对检测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感染非常重要,因为尚无检测该病原的PCR方法。细菌培养的方法也适合对支气管败血波氏菌进行药敏实验。因为部分菌株对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性。由于很多狗都会接种疫苗,因此血清学实验所获得的抗体水平结果并不能够正确反应狗的实际感染情况。疫苗通常只能用于减轻疾病的严重的程度,而不能完全预防疾病的发生。因为接种过疫苗的狗并能够完全清除病原体感染。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报道了多种检测病毒的PCR方法。这些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异,但一般都能较好地用于日常的疾病检测与诊断。PCR方法主要分为常规的PCR和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检测更为有效,因为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假阳性。引起CIBD的很多病毒是RNA病毒(如犬瘟热、犬副流感、犬流感病毒等),因此PCR方法检测并非是DNA而是RNA,因此得采用RT-PCR的方法。RNA比DNA更容易降解,因此很容易导致假阴性出现。因此,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现在已有很多实验室或者生物诊断试剂公司提供诊断试剂盒,里面包含多种病毒的检测试剂。

引起CIBD的各种病原体及其诊断

3.1支气管败血波氏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是一种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这是引起CIBD的最常见细菌性病原。诊断可以通过收集气管或支气管肺泡冲洗液,也可以采用喉-咽或者鼻试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或者PCR检测。

3.2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兽疫是一种β-溶血性链球菌,可以引起急性化脓性或坏死性出血性肺炎。这也是犬类最常见的一种β-溶血性链球菌。该链球菌的分离成功的几率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尚不能确定该病原体是CIBD发病的主要病原还是继发病原。

3.3支原体

支原体被认为属于狗的呼吸道正常菌群,但有时可以从下呼吸道分离到。同犬下呼吸道疾病有关的主要支原体是Mycoplasma cynos. 在英国,Mycoplasma cynos.同小狗发生支气管肺炎的关系很密切。从犬呼吸道可以分离到的其他支原体还有M bovigenitalium, M canis, M edwardii, M feliminutum, M gateae and M spumans等。这些通常认为同下呼吸道疾病没有关系。对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是常见的诊断方法。支原体生长需要特殊的培养基,有时潜伏期长达1个星期。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的发展使得诊断支原体更为准确迅速。但对于检测呈阳性的结果是否肯定同疾病的发生有关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4犬流感病毒

在美国,犬流感病毒最早出现在佛罗里达。有研究称,引起犬流感的病毒是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的变异毒株。现在犬流感已经广泛存在于整个美国的狗群中。澳大利亚、英国的狗群中也存在较高比例的犬流感病毒感染。任何日龄的狗对犬流感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4天,可以引起发热、咳嗽、出血性肺炎等症状,但死亡率较低。继发细菌感染的现象也比较普遍。通过鼻液向外排毒的现象一般出现在疾病发生的早期(感染后的1-7天内),临床症状(喷嚏、咳嗽等)一般在感染病毒3-12天后出现。有些狗呈亚临床感染状态,但仍可以向外界排毒。采集鼻试或者喉试样品做PCR检测可以用于诊断。用于检测人流感病毒的ELISA试剂盒也可以用于检测犬流感病毒,但敏感性要比人流感病毒低。现在,美国等国家已有专门的灭活疫苗被批准用于犬流感的预防。

3.5犬呼吸道冠状病毒

犬呼吸道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是世界各地狗群中新出现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该病毒同牛冠状病毒相近,但同犬肠道冠状病毒(canine enteric coronavirus)却差异很大。该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状通常比较轻微,但很多较为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都能够检测到该病毒。犬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有可能诱发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但也有可能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诊断可以采用PCR方法对气管或支气管肺泡冲洗样本和喉试样本进行检测诊断。

3.6犬瘟热病毒

犬瘟热病毒也是引起犬类咳嗽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患犬瘟热的狗并没有神经或胃肠道的症状,咳嗽是唯一的症状。犬瘟热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呼吸道样本可用于RT-PCR检测。此外,全血样品以及眼结膜刮取物也可以用于RT-PCR检测。眼结膜刮取物还可以用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进行诊断,但该方法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的概率较高。除此之外,现在已有多种商用ELISA以及胶体金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犬瘟热病毒。

3.7其他病原

篇6

传染病

疾病名称:流行性感冒

病征: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战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度以上,持续3至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治疗: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初期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药;出现咳嗽、咳痰等较重症状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吃些退热药。

居家护理小贴士: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营养均衡,发病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若发现宝宝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咽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过敏病

疾病名称:过敏性哮喘

病征:发病年龄80%在5岁以前,且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哮鸣和咳嗽,有时咳嗽为惟一症状。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药或自行消失。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各种短效型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缓解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居家护理小贴士: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远离过敏源,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

疾病名称:过敏性结膜炎

病征:通常发生在冬末春初或气温变化大的时候。眼睛发痒、有刺激感、畏光、流泪等。幼儿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有时发生眼睑水肿,并发轻度角膜炎。 治疗: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以保持眼部卫生为主。结膜充血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滴血管收缩剂,并发角膜炎时可加用皮质激素眼药,如果过敏原是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需要采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治疗。

居家护理小贴士:切勿用热水清洗和反复揉搓眼部;减少日晒,少接触花丛。

其他疾病

疾病名称:上呼吸道感染

病征: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至3天后变稠;通常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至7天痊愈。

治疗:采取一些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如高烧可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鼻塞症状重者可用滴鼻净滴鼻,每天2至3次,每次每鼻孔1至2滴;止咳祛痰的药物最好用中草药制剂,而少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糖浆等;常用的中草药制剂有小儿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除合并有细菌感染外,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

居家护理小贴士: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温度、湿度;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

疾病名称:鼻出血

病征:儿童在春季发生鼻出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季节。而且,这种鼻出血多呈突发性。

篇7

儿科是临床抗菌药滥用的重灾区。据美国儿科学会报道,每年有5000万张儿科抗菌药处方,其中约1000万张对呼吸道疾病症状并无明显改善。在我国,“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滥用导致的药源性伤害事件屡屡发生,不断损害儿童健康。

关注用药新理念

美国疾控中心联合美国儿科学会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正确开处抗菌药原则》进行了更新,相关指南发表在2013年12月出版的《儿科学》杂志上。该指南明确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及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等诊断标准,强调用药主要原则为:首先确定患者具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其次权衡使用抗菌药治疗的利弊,最后正确使用抗菌药。

该指南的第一个原则是:确定患者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当医师做出病毒感染的诊断、排除同时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时,不应使用抗菌药。谚断明确是保证正确应用抗菌药的必要条件,所以学会鉴别诊断很重要。

发热原因不明不宜用抗菌药

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临床初次抗菌药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因此,儿童抗菌药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可先用抗菌药进行经验治疗。

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时,不宜早期应用抗菌药。特别是结缔组织病变,如儿童风湿、类风湿性疾病,早期表现与细菌感染十分相似,最容易误诊误治,不宜早期应用抗菌药。

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及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选择抗菌药。

抗菌药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菌药,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使用抗菌药,既要依靠临床经验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合理选择,又要熟悉抗菌药的特性、毒性、药代动力学等知识,要在儿童抗菌药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问找到平衡点。

严把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证

50%以上的急性中耳炎无需用抗菌药有关抗菌药使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及荟萃分析重点指出:①一半以上的儿童急性中耳炎患者无需抗菌药使用即可恢复健康。②接受抗菌药治疗的儿童更易恢复,与安慰剂组患儿相比恢复较快。③年龄较小、双侧或单侧感染、症状严重的儿童,在不接受抗菌药治疗的情况下较难恢复健康。大量随机对照试验及荟萃分析证明,抗菌药能有效缓解症状,但也有研究证明大多数未接受抗菌药治疗的患者可自愈,且无并发症。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使用严格标准确诊的儿童急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抗菌药治疗。对单侧感染、症状不严重、大于2岁的儿童可考虑进行观察治疗。

抗菌药未必预防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感染可证明抗菌药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有效的证据较有限。抗菌药治疗可预防化脓性感染(如眼眶蜂窝织炎、颅内脓肿)的发生也未得到证实。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有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尤其是症状进一步恶化或症状较严重的患者须进行抗菌药治疗。对于密切随访观察10天以以上症状无缓解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菌药治疗。

篇8

【关键词】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胃食管反流病

目的:观察探讨常见呼吸道疾病与消化道反流病之间的成因及诊疗相关性。方法:32例患者均同时出现呼吸系统症状-胃食管内外症状等,经电子胃镜及X线等检查,确定诊断。给予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两方面治疗,观察疗效及内镜、X线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疗程缩短,起效迅速,复发率降低。结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部分与胃食管等消化道疾病症状相连,病因相关,存在互为影响性,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合理,并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出现长期出现烧心症状,反复出现喘息发作,呛咳,咽部异物感等症状,部分病例合并呼吸暂停、打鼾、夜间憋醒等特点。此3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全部经胃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其中Ⅰ级16例、Ⅱ级11例、Ⅲ级5例。临床症状结合X线、多导睡眠图、喉镜等辅助检查确诊支气管哮喘8例,肺炎10例,呼吸暂停综合征4例,咽喉炎10例。其中男20 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16)岁。

1.2治疗方法:具体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西沙必利5~15 mg,3~4次/d等药物治疗。针对不同呼吸系统症状,分别给予平喘、抗炎等对症治疗。对于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除要求睡眠改变及戒除烟酒外,控制体重,试用乙酰唑胺、普罗替林等药物并加用抗反流治疗。药物治疗尽量避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及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钙拮抗剂、茶碱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1]。基础治疗均要求全部病例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1.3疗效判定:依据胃镜检查结果(1994年洛杉矶会议分类)及X线、喉镜检查结果并根据全部病例烧心、哮喘、咳嗽、咽部不适及呼吸暂停症状是否得到改善,作为判定指标[2]。

2结果

经过4~5周联合治疗,32例患者夜间呼吸暂停症状减轻并且喘息、咳嗽、烧心及咽部不适症状消失,联合用药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疗程缩短。胃镜检查发现黏膜破损由大变小,直至修复,跟踪随访4~7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复发或者加重。

3讨论

消化道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一般是由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典型的烧心等症状不难诊断并干预,食管外症状更应该得到重视。有文献表明,上气道阻塞可诱发和加重食管反流(GER)[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其有关。可有呛咳、哮喘样发作、吸入性肺炎等,均系反流物吸入气道,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炎性反应和痉挛所致。反流物刺激可引起咽喉部症状,而GERD患者出现肺部表现者高达40%~60%[4]。反流引起的哮喘无季节性,常有阵发性、夜间咳喘的特点。综上所述,消化道反流病与部分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诊断时不可孤立分析。单纯治疗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的治疗效果不好,且易复发,治疗时应采用联合方案,共同治疗,能达到快速起效,短期治愈,避免或减少复发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国铭.胃食管反流病.见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5-237.

[2] 陈卓 陈艳黄丹石《1147例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结果分析》《福建医药杂志》1994年05期

篇9

从事内科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医疗、教学、研究工作50余年。熟悉内科心血管、呼吸、肾脏、消化、血液、风湿免疫等专科疾病的诊治,临床经验与知识广博精深。尤精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生长发育异常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多次出国讲学。在内分泌及医学遗传学领域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奖9项;另获国家级荣誉奖励2项、省级奖励5项。主编或参编医学专著38部,发表医学论文388篇、科普文章数十篇。入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中国大陆名医辞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等辞书、画册、文献。

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不在少数,由于糖尿病和吸烟均为慢性进展,易于忽略。众所周知,吸烟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香烟烟雾中含4000多种物质,分为5类:尼古丁、致癌物、呼吸系统刺激物、一氧化碳及制造过程中掺入的香料或其他附加品,如果加入成瘾药,则更是害人匪浅。吸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害处更大。

慢性炎症增加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而易发生各种感染。吸烟时会吸入无数有毒的气体和颗粒,造成呼吸系统慢性炎症。炎症引起身体许多反应,增加胰岛素抵抗。

吸烟是冠心病主要发病原因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男性吸烟者冠心病死亡率较非吸烟者高60%~70%。猝死可以是冠心病的首发症状,年轻的男性吸烟者发生猝死要比非吸烟者多2~4倍。

吸烟者更易发生肢体外周动脉缺血性病变。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吸烟组足动脉血液循环要比不吸烟组差,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足坏疽。

吸烟加速肾功能下降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肾脏损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肾功能衰退速度比不吸烟者快得多。如果糖尿病患者吸烟,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糖尿病都会恶化并导致肾功能加速衰退。

吸烟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者8万人,其中82%是由于吸烟引起的,且吸烟者的死亡率是非吸烟者的4~25倍。在死亡之前患者有较长时间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吸烟者易发生感冒和肺炎,使糖尿病症状加重,治疗更困难。

吸烟易加重胃肠道疾病

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发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常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轻瘫、饱胀、嗳气、便秘或腹泻。

影响妊娠

吸烟使妇女妊娠机会减少,妊娠后易发生流产、早产、畸胎及各种病理妊娠。新生儿易发生猝死、体重减轻。妊娠妇女吸烟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和智力。糖尿病妇女吸烟会使病症更为严重。

篇10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优质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6.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76-02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如胸闷、气喘和咳嗽等病症,均属于常见病症表现[1]。较高的复发率和病程时间长等,为慢阻肺的病症特点,使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临床治疗期间,因病症疼痛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从而能降低治疗效果,所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尤为重要。为探究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接收治疗的老年慢阻肺11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病程为1~9年,

平均(3.3±1.4)年。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61~88岁,平均(70.5±2.5)岁。观察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2~89岁,平均(71.6±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慢阻肺病症的认识较为缺乏,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病症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加深患者对病症的认识。同时,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密切监测,对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做好详细记录,便于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饮食方面,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对食盐的摄入要给予控制,叮嘱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多食用维生素、热量和蛋白质等食物。此外,医护人员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由于大部分患者受疾病疼痛的困扰,多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要予以患者心理指导,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要做到全面了解,时常安抚鼓励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于患者的担忧与疑虑,医护人员要耐心解答,与患者交流期间,尽量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这样能提高护理配合度。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学历状况,指导患者去听健康教育讲座,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症的预防方法,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此外,医护人员还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其中包括:慢跑、打太极等,这样能使患者的免疫力与抵抗能力均得到改善。

1.3 评价标准

实施(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3],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予以评价: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改善越差。

采用医疗专用肺活量检查仪,其型号为AS307,对两组患者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中断流速(MMEF)、最高呼吸流速(PEF)和用力肺活量(FVC)情况予以观察,并将有关数据予以完善,作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改善状况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阻肺属于进行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有研究报道资料表明,环境因素c个体因素,是慢阻肺病症的主要两个危险因素[4]。环境因素所涵盖的方面有很多,其中包括:感染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空气污染等;个体因素则是表示遗传因素。由于此病症具有病情易反复发作和病程时间长等特点,不但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而且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也带来一定影响。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其肺功能在不断降低,使患者心脏等器官出现不可逆的伤害。若不能予以及时有效治疗,则易导致病情延展,使患者逐渐失去劳动能力与生活能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病情严重者则会导致患者死亡[5]。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护理干预工作的应用非常重要。

由于大部分患有肺阻病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可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预防疾病方法,这样能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与患者交流期间,要保持言语亲切,这样有助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更好了解。此外,医护人员也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案例,这样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在饮食方面,由于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为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用些易消化及营养丰富食物,其中包括:鸡肉、鸡蛋和牛奶等,患者在饮食期间要做到细嚼慢咽,防治发生咳呛等现象[6]。而且,医护人员还要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及刺激性食物。同时,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用药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要谨遵医嘱,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治疗,患者在服药时,医护人员要从旁指导,患者不能擅自增减药量,这样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温度保持在22 ℃左右,其湿度在60%左右[7]。医护人员可在病房内摆放些盆栽,这样能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适当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指导,依照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类型,指导患者进行坐位或者站立行呼吸训练,又或者可指导患者慢跑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患者抵抗力的增强[8]。常规护理虽然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但在其他护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优质护理能把护理方面扩展,予以患者生活护理在内的护理,不但注重和患者间的沟通,而且还能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让患者感受到归属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可见,对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将优质护理应用到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病症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顾绍霞.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46-748.

[2]邓惠英,罗梅银.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90-1791.

[3]刘雪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89-90.

[4]胡亚萍.老年慢阻肺稳定期的社区管理及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61.

[5]赵凤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4-245.

[6]华晓敏.优质护理在社区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和价值[J].心理医生,2016,22(8):164-165.

[7]高华.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