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查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调查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调查的方法

篇1

一、对科学方法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不同研究者对“科学方法”的定义和要素界定有所差异,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学者的认识,从中学生物教学的角度,我们认为:科学方法主要是对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以及操作工具的总称。科学研究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获取和整理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理论,并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过程,科学方法也就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如观察、测量和实验方法)、概括科学事实的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抽象、灵感和顿悟等)、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方法(如数学方法、假说方法、跨学科方法、系统方法)、对理论进行评价的方法等。

本研究基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就生物学科涉及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程序)和一些具体科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归纳与演绎、假说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1.通过文献综述工作,了解研究现状,开阔研究思路

课题组通过文献分析,对科学方法教育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从而为本研究选择视角和研究定位提供依据,为理解科学方法的概念、内涵,建立科学方法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奠定基础。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梳理了生物课程所涉及的具体科学方法的种类,并对每一种科学方法做出简单阐述,有利于研究教师把握每种方法的特征,形成统一的认识。

2.研制工具,开展调查研究

在梳理中学生物教学所涉及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课题组结合生物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列出中学水平涉及的具体科学方法,选择了其中的13种,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比较与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模型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参考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课题组初步确立了科学方法的5个认知水平层级――知道、理解、应用、评价和创造,并对每个维度的含义做出了解释(见表1),用于确立各种科学方法的认知维度的调查研究。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在高中/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科学方法的培养?高中/初中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课程学习,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应达到什么程度?第二部分为开放题:请列举几个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案例。

调查问卷得到了大学哲学专业的教师、海淀区教研员的指导,使问卷结构更加科学、可信。

3.选择调查对象

为了更加全面、科学地确立科学方法的认知内容和认知水平层次,课题组综合多方人员的观点,选取一线生物教师、生物学科的市区级教研员、大学教师和生物教材的编写人员等与生物和科学课程相关的人员为被试,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提高调查结果的普遍性和权威性。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4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96%。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对科学方法认知内容的研究

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选择哪些科学方法作为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课题组预计通过调研的方法了解中学生物教育相关人员对此问题的看法,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1)针对初中学段科学方法认知内容的研究

对“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科学方法的培养”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物教师、大学教师、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80%以上的调查人员认同观察法、实验法、比较与分类和调查法,尤其是观察法和实验法得到了100%的高度认同。70%以上的调查者认为,归纳法、分析和综合、模拟法也应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得到证据,利用数学方法等多种方式分析和整理数据,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证据、表述结果,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归纳和判断。这些过程均离不开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也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的能力目标之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做出假设,需要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

综合调查结果和对教材及课标的解读,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与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与演绎、模拟法、模型法、假说法、数学方法都应该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2)针对高中学段科学方法认知内容的研究

被调查者在回答“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科学方法的培养”时,结果显示,观察法、实验法、比较与分类、调查法、归纳法、分析和综合、模拟法、类比推理法、模型法、假说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均得到88%以上的高度认同。分析和综合、假说法和数学方法三种科学方法得到100%的认同。

2.对科学方法认知水平层级定位的调查研究

(1)针对初中学段科学方法认知水平层级定位的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比较与分类,约占50%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方法应该定位于应用水平,约有35%的受调查者则认为应该定位于评价水平或创造水平。对于分析与综合和归纳法,约占50%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方法应该定位于应用水平,约有15%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知道水平,约有20%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理解水平。对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方法的认知维度定位比较分散,定位于知道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各占到约25%。对模拟法和模型法的认知维度定位比较分散,认为定位在知道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各占到20%~25%。对假说法和数学方法的目标定位在知道水平的约占40%,而在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各占到20%左右。

综上,以“认同度最高频度”作为标准来定位认知水平,表明在初中阶段,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方法定位于应用水平;模型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定位于知道水平;模拟方法定位于理解水平。

调查结果还显示,对同一种科学方法的认知水平层级的定位,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对初中学生科学方法认知水平层级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科学方法差异不同。对于实验法,约有50%的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都倾向定位在应用水平,有近一半的中学教师定位于评价和创造水平,定位于理解水平的不到10%,而在大学教师中把观察法定位于理解水平的占了1/3,定位于评价水平的占了17%。对于观察法,64%的一线教师倾向定位在应用水平,22%定位于创造水平,定位在理解水平的只有2%,而50%的大学教师将之定位于评价水平,30%定位于应用水平,17%定位于理解水平。对于调查法,约有50%的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都倾向定位在应用水平,但有近一半的中学教师定位于评价和创造水平,定位在理解水平的不到10%。

(2)针对高中学段科学方法认知水平层级定位的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观察法,55%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创造水平,约有27%认为应该定位于应用水平,15%认为应该定位于评价水平,与初中阶段相比,受调查者对高中阶段的定位更加倾向于创造水平。对于实验法,约50%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评价水平和创造水平。对于调查法,45%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创造水平,35%认为应该定位于应用水平,24%认为应该定位于评价水平。对于比较与分类和分析与综合法,定位比较分散,基本倾向于定位在应用水平、评价水平和创造水平上,创造水平略显优势。对于归纳法,约占50%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评价水平,有27%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创造水平。对于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方法,约占50%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应用水平,而定位于理解水平、评价水平和创造水平的各占10%~20%。对模拟方法认知维度的定位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水平是应用水平和创造水平,分别约占到1/3。对于数学方法,55%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定位于评价水平,各有18%认为应该定位于理解水平和创造水平。对于模型法和假说方法,64%受调查者的观点是将这些方法定位于应用水平,定位理解水平、评价水平和创造水平的也各占10%左右。对于系统方法,比较集中的定位水平是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但也都各占到1/3。

综上,以“认同度最高频度”作为标准来定位认知水平,表明在高中阶段,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定位于创造水平;归纳法定位于评价水平;模拟法、模型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定位于应用水平。

四、研究结论

1.对科学方法认知内容的研究

综合调查结果和对教材及生物课程课标的解读,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与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推理、模拟法、模型法和数学方法都应该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学段的科学方法认知内容,在初中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假说法和系统方法。

2.对科学方法认知水平层级定位的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员认为在初中阶段,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方法最高的认同度处于应用水平;模型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最高的认同度处于知道水平。模拟方法最高的认同度处于理解水平。在高中阶段,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最高的认同度处于创造水平;归纳法最高的认同度处于评价水平;模拟法、模型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最高的认同度处于应用水平。

文献研究表明,科学过程技能分为基本过程技能和综合过程技能,初中阶段应该定位于发展基本的过程技能,包括观察、分类、实验测量、变量的识别和控制等,高中阶段应该发展学生的综合过程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逻辑推理和建立模型等。

每种科学方法都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反复学习,其中的内容和要求应该是逐级上升的。例如对于模型法,可以要求初中生利用细胞模型来认识和描述细胞结构。但发展到高中阶段,要拓展到模型的解释功能,要求学生能够建立和使用模型来阐明细胞的结构及其特点。基于以上各种观点,我们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对科学方法的认知水平层级作了以下定位。(见表2)

五、问题与思考

篇2

论文关键词 问卷调查法 实证性 法社会学 实证主义

法社会学是对法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在社会学中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法社会学中的研究中同样可以应用。在对法律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法律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后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社会调查法是进行这种研究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又在法律现象的社会的调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法社会学调查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运用为主的研究方法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已是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在法社会学的调研中应用比较广泛。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英国社会学家莫泽则说“十项社会调查中就有九项是采用问卷进行的”。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案,通过设计一套要求被调查者回答的问题表来收集资料的方法。作为具体方法的问卷调查法有着与之密切相连的方法论背景或基础,是区别于其他某些方法的重要标志。问卷调查法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实证主义方法论渊源于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并在实验科学发展的条件下,由孔德首先提出来。他相信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有着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应该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以及其它与自然科学一样的方法去发现。其基本的观点是:一切关于事实的理论知识都以经验的实证材料为根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也如同自然界一样服从于基本规律,我们在因果规律的探究中,就能够确定社会的秩序和运行。涂尔干实证主义社会学以客观性和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受客观必然性支配,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采用自然科学中研究自然现象的实证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检验等方法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解释社会规律的具体方法就是在自然科学中已成功运用的观察、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正如涂尔干自己所说:实证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将科学的理想方法扩大到人类行为的解释上,说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社会现象的可理解性,对于科学和实践同样是必要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从问卷调查法的一些重要特征探析其实证性的特质:

一、从事物的现象出发体现实证的逻辑前提

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社会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中进行抽样调查,在进行抽样调查的过程中,抽样的标准以及抽样的准确度都经过精密的计算。这种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社会现实的一般状况,体现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规律。进行抽样的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针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表征,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这种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分别的归类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法社会学中所出现的各种法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法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问卷调查法所针对的调查对象体现了实证主义的逻辑前提。实证主义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实证主义排斥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反对传统哲学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和高度抽象思辨的哲学,主张哲学应当建立在来自观察试验的经验事实和实证科学的基础之上,把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局限在与科学有关的范围和领域。试图用“经验”、“感觉”、“要素”等取代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对立,以“中性”哲学自居。实证主义主张把知识局限在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之内,强调科学认识论的根本任务只是记录感觉、描述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实证主义者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某个事物的色、香、味、声、形,那么人们对于这个事物的色、香、味、声、形的经验知识是可靠的。“布莱克试图像研究自然现象那样研究法现象,试图从法现象中发现一个贯穿始终的描述法的发生与运行的根本规则或法则。他认为真正科学的法学研究是:(1)只分析法现象而不探索法本质;(2)法学的观念应是具体的,可与经验相参照;(3)从经验事实中不能推出价值判断。”这三条原则构成了布莱克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也是所有实证主义者所共同拥有的方法论信条。

问卷调查法研究事物的外在表象,并且对事物的外在表象进行统计、分类、分析,体现了实证主义研究事物的出发点,及从客观的外在表象为起点,具备了其实证性的起点。

二、高标准化要求从形式上确认实证性

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调查的对象,设计一整套的调查问题,从纷繁复杂的各种法社会现象中,根据在工具及程序上的高度标准化要求,将原本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归结为事物的现象或者表象的一些规范化的问题,形式上表现出了从事物的现象出发来研究事物的本质。问卷是进行变量测量和资料收集的工具,而统计分析则是处理这种虽来自于样本却要反映总体的,以问卷形式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程序。问卷调查研究的规范操作程序,还使得其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迅速反映动态的社会信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通过问卷来收集研究资料,所设计的问题与项目都是由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和课题需要,严格筛选和精心设计的简明易答的问题或表格,因而它的标准化程度较高,较容易对事物的表象与体现进行定量评估。

问卷调查法在工具及程序上的高度标准化要求,符合了形式上的实证性。但是又常常使得原本很复杂的问题流于表面化,即形式的要求导致了内容的肤浅。形式化的表面的问题,很难对被调查者产生某种思想、行为的背景原因,获得直接的、切实的感受。无论是纷繁复杂的人类的行为,还是各种形式的社会生活现象,研究者在设身处地的研究同一问题,与他们面对一叠问卷表或一堆统计数据时,获得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它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也只是从形式上确认其实证性。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通过定量研究将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和变化趋势用精确的统计语言描述出来,从而达到认识和预测社会世界的目的。定量研究在形式上确认高度标准化的要求,体现实证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涂尔干指出,社会学既然是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的,那么它就必须注意到社会事实同时具有的物质性和观念性双重特征。因此,社会学方法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从社会事实的物质性特征出发,社会学是可以借鉴自然科学中某些普遍性方法的;另一方面,从社会事实的观念性出发,自然科学方法又需要经过某种形式的改变,才能允许被应用到社会研究中去。从法社会现象的物质性特征出发,即以形式的方式来体现其准确性、确认实证性。诺内特对此评论道,“拒价值判断于千里之外的实证主义立场的实质,意味着在法学研究中宁要无知也不要偏见;但实际上偏见(即利益、同情、感觉力、兴趣等)具有促进思考的能量,在无视一切价值的场合知识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问卷调查法也因此只是从形式上体现了实证性,而不能从本质上体现实证性。

三、逻辑演绎的特质体现实证性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它既可以用来描述某一事物总体的概况、特征,以及进行事物总体各个方面之间的比较,也可以用来解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体现其逻辑演绎的特质。作为一种实证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有着于众多自然科学方法相类似的逻辑程序。问卷调查法的逻辑演绎的这种实证性质,决定了它与随机抽样、与统计分析密不可分。或者说,问卷调查法实际上意味着抽样、问卷与统计分析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抽样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问题,问卷则是进行变量测量和资料收集的工具,而统计分析则是处理这种来自于样本却要反映总体的,以问卷形式收集的大量资料的必要方法。问卷调查法的抽样、问卷与统计分析体现逻辑演绎的特质。

实证主义方法论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每一步演绎推断必须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即推理的结果也可以直接用实践进行检验。法社会学不仅客观地阐明法律现象“究竟是如何”,而且进一步关注于法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实证主义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证据来检验,某一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是可靠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虽然社会科学在方法、技术的运用上有其特点,但它在理论建构、证据搜集与分析、理论检验等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无本质区别。实证主义者坚持认为社会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科学假说的陈述必须由经验实施来检验,理论仅当它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是可接受的。获取经验证据需要采用实验、系统观察、调查、访问、文献考察等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实证主义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把自然科学当做科学的范例,在他们看来,社会学是也符合科学的逻辑的,当然法社会学的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也同样体现这种逻辑演绎的特质。问卷调查法中以抽样和问卷为前提,统计分析则是其逻辑演绎的具体表现。

四、问卷的准确性较低,其实证性降低

问卷调查法完全依靠问卷、依靠被调查者的自我报告来收集资料,调查者难以了解被调查者是认真填写还是随便敷衍。填答问卷比较容易,有的被调查者或者是任意打勾、画圈,或者是在从众心理驱使下按照社会主流意识填答;或者被调查者对问题不了解,对回答方式不清楚,无法得到指导和说明;或者对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低,对无回答者的研究比较困难。问卷回收不确定因素而影响回收率外,还有问卷的灵活性不够,多数问卷要求由结构式来回答问题,使被调查者的态度与观点不能充分说明和表达,并且,问卷调查与被调查者的文化素质有直接关系,特别是问卷要求用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时,对文化素质较低的被调查者较为困难,因此问卷调查使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实际。因此问卷调查法的准确性较低。

篇3

【关键词】边疆农村 小学教师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26-0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需要科学素养较高的教师,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基础。边疆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水平、教育条件、生源素质等均落后于城市中心小学,其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就是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了解当前边疆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确立边疆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元阳县5所农村小学的调查,拟对此问题进行相应探讨。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元阳县安坟寨小学、牛角寨小学、水朴龙小学、新广平小学和百胜寨小学5所农村小学为调查对象,从中随机抽取95名教师进行调查。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出问卷95份,收回93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任教学科及自己参加科教研情况、参加或指导科技活动情况等。第二部分用于了解教师对基本科技术语、科技观点、科学原理规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促进社会发展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问卷内容主要调查被试者对科学技术知识原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实践(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问卷编制借鉴了宋天乐所编的“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

1.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程度

从表1~4可看出,农村小学教师对基本科学术语的掌握情况较好,回答正确率平均值为89.9%,对基本科学观点的掌握情况一般,回答正确率平均值为60.9%,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和促进社会发展科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回答正确率平均值分别为56.0%和51.45%。

从表5可看出,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具有学历差异性和学科差异性,教师学历越高回答正确率越高,理工科教师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文科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理工科教师回答正确率最高,为25.2%。

2.科学精神的掌握程度

科学精神这部分将抽取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教师“对教材中知识点是否质疑”教师“对教材中质疑的知识点如何解决”和“在科学上没有什么不能怀疑的”三个题来对教师的科学精神进行调查。

第一,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质疑。绝大多数教师是“偶尔质疑”占74.3%,“经常质疑”占20.2%(其中文科类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最多占82.9%),从不质疑的教师占5.5%,几乎都是活动课的教师。

第二,解决“质疑知识点”的途径。采取“与同行商量”的占38.2%,其中数学教师占的比例较高,为68.6%;有54.5%的教师采取“自己查资料”的方法,其中语文教师居多,高达88.2%;有7.3%的教师是既采取“与同行商量”,又通过“自己查资料”两种途径来解决质疑知识点。

第三,在科学上没有什么不能怀疑。这一题是以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有55.7%的教师回答正确。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师科学探究精神不强,仍需加强培养。

3.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首先,本次调查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衡量基本科学方法的调查题目: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

A、征求患者的看法;B、用医药知识来证明;C、将患

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组不服药,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D、不知道。

被调查教师的回答正确率为50.8%。

其次,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特点,本次调查中还选择了一题与教学科研有关的题目:在某校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试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考试成绩 D、不知道

此题被调查教师的回答正确率为53.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师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教师掌握程度较好,理工科教师掌握程度优于文科教师,体育、艺术和活动课教师掌握程度较差。

4.科学实践能力

第一,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主要以是否会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上网获取信息,设计教学软件三项操作情况进行调查。三项操作均掌握的教师占55.4%,只掌握其中两项的占41.3%。其中,从学历上看文科类本科教师最多,占78.5%;从任教学科上看,也是语文教师用得最多,占40.7%;其次是数学教师,占33.4%;使用最少的是活动类教师,仅占18.1%。

第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

指导学生开展过下列活动吗?( )

A、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表示一个物体或其他;B、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纸工、木工)解决;C、组织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D、其他活动;E、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展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指导学生进行过前三项活动的教师占95.0%以上;从学历上看,大学本科理工类教师最多,占76.8%;从所任学科看,数学教师最多,占52.7%。

在“未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原因调查”中,认为“学校所提供资源有限,设施、设备不具备”的较多,占79.5%;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易开展”的,占22.7%;认为“教师本人动手能力差”的,占5.8%。

5.科学态度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以下题目分析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态度:

“碱液使萝卜变蓝”说法的反应( )。

A、相信这一说法;B、很想试试;C、有机会做个实验;D、一定做个实验。

调查结果显示,“很想试试”的教师仅占14%,选择“有机会做个实验”的教师占86%,在被调查教师中没有人选择“相信这一说法”和“一定做个实验”这两项。从学科分布看,文科类和理科类教师多选择“有机会做个实验”,活动课教师多选择“很想试试”。

通过以上调查可知,农村小学教师对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仍需进行相关培训;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但科技兴趣和科学探究意识有待提高;约40%的教师科学研究能力不高,56%的教师对常用的科学方法了解不足,由于方法和能力有密切关系,对方法理解水平低是造成科研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存在学历差异和学科差异,学历越高科学素养越高,理科教师科学素养显著高于其他学科教师,艺术类教师及体育教师科学素养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1.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资

农村教师科学素养水平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培训等教研活动的开展,要耗费人力、物力,这与资金密不可分,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资,这样才能够使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2.加强以科学性质为中心的培训,并且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而且在培训中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以科学性质的培训为中心,摒弃传统“满堂灌”的培训方式,注意将科学知识、方法和情感态度有效地融入其中。为了培训能够切实有效,要做好评价工作。当然,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报告、论文、考察报告等。

3.加强对教师的科学史教育

加强科学史教育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一项有效措施。科学史记录了科学发展的产生、发展、规律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人们的科学学习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科学历以下教师和文科类教师的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是教师对科学知识、科学性质等的认识不深,因此加强对科学史的教育,可以增强对科学的认识。首先要进行一般性的介绍,然后组织实践来提高,可以就某一科学事件来开展活动,让教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彼此的意见,加深对其的了解。同时,学校应在一些业余时间为老师开设科学史课程,多接触与科学有关的知识,来完善科学知识体系,加强对科学方法、科学性质等的认识,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4.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

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教师提高科学素养,如举办科学知识竞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进而提高整体水平。

5.鼓励师范生投身农村教育

师资与教师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目前高校的师范生很少在农村任教,这样就导致农村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要以两会提出的部署师范生免费制度为契机,鼓励师范生积极投身农村教育,这样农村的师资条件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宋天乐.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北京市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篇4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3、观察法

篇5

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经营决策是否科学,而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以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为基础。因此,要善于运用询问法、观察法、资料查阅法、实验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适时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情况,以获取真实、可靠、典型、富有说服力的商情材料。在此基础上所撰写出来的市场调查报告,就必然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市场调查报告以真实准确的数据材料为依据

由于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购销状况以及消费情况等所进行的调查行为的书面反映,因此它往往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数据材料。这些数据材料是定性定量的依据,在撰写时要善于运用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以增强市场调查报告的说服力。关于这点,我们从上述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中也可略见一斑。

篇6

第一,创新发展理念,重视和加强学习,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更多强调的是抢抓机遇,追求发展速度;现在必须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好”字当头,更多地注重“以人为本”;掌握渊博的知识和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是对政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我们要善于与时俱进地学习,敏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为领导决策服务工作中。

第二,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过去讲解放思想,更多地强调要树立敢想、敢干、敢冒精神;现在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合乎规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要着力变革思维方式,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观察、研究未来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那些一维性、凝固性和僵化性的传统思维亟需变革。当前,在推进区域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视野,敏锐地捕捉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着重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努力提高对区域经济联系、协调发展的认识。

第四,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开展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的长期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当前,政研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克服调研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灵活、研究思路缺乏创新、调研成果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坚持原本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运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为调研和决策提供快捷、可信、全面、翔实的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等。

第五,勇于超越自我。过去主要是纠“左”;现在主要是针对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出现的问题,如民生问题、社会矛盾问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等进行解放思想,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篇7

一、课程内容上的整合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

将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社会和科学,从而更清楚地理解科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科学课《水的调查与研究》一课中,让学生调查社区的居民、学校、公共场所用水情况,并去大自然中了解水污染的情况。从到社区中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开始,再到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和公共场所开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活动并提出附近河流水污染情况的防治与整顿,两门课程的整合既拓宽了本课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学生在参与实践、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巩固、拓展知识,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习掌握科学调查、研究的方法,体味了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乐趣,也增强了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再如科学教材研究与实践中《植树》一课,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树造林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成立“红领巾植树小组”,开展“一人植一棵树”活动,通过植树活动让学生学习植树的方法,并设计研究的问题和活动方案。例如:通过观察小树是怎么成长的,来设计小树成长记录卡,最后报告研究的成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植树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道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融合,形成了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完美的整合。

二、教学方式上的整合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并伴随着参观、调查、访问、宣传等一些活动,这些方法的教学主要渗透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内容组织或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个主题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达到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体验、亲身经历,其主要学习活动方式有:实地考察、实验观察、主题活动、收集资料、分工合作、调查访问、设计制作、表现创作、辩论、答疑和宣传等。而小学科学课程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实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同出一辙,完全可以融合兼顾。

由此可见,科学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更多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为科学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将科学课中的研究方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不仅使科学教学更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和时代特征,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融入科学教学?笔者尝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采用“五步教学法”:1.提出问题。由全班同学选出一个或者几个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后大家进行猜想假设。2.制定方案。第一是确定方案;第二是选择探究的材料和用具。3.实施探究。分为四步:一是数据及信息的收集。搜集信息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二是数据的整理,对以上信息进行整理;三是与假设的对比;四是结论的得出。4.展示交流与评价。第一个步骤是组内展示与交流评价;第二个步骤是全班交流评价。5.拓展创新。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结合研究的主题,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将小学科学中有关的水、空气、植物生长的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家乡番禺》进行整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活动:番禺的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指导学生观察活动:观察番禺的生态及家乡发生变化等;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活动:番禺区的规划、绿化、设施配套、雕塑设计以及河流的改造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活动:学校周边河流的水质检测实验及污染整治等。学生在调查、科学探究、实践、汇报总结的过程中,参与积极性高,准备充分,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同时增加了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实践证明,小学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整合,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给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汪活水。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实践,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对于构建富有现代教育特征的新型小学科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篇8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方法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111-04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brary Science Papers Research Methods

Jia ErpengYi Jinghan(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01)

Si Miaomiao(Library,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support the completion of the science research. So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library science system. 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academic articles published in 11 library journals, 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method application in library science in our country,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methodology; survey analysis

CLC number: G250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111-0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研究是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途径,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也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可分离。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在继承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而进行融合与发展,形成自己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随着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对象的复杂,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特点。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既促进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本文以11种图书馆学专业期刊2006~2008年所刊载论文为数据源,分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图总结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使得图书馆学研究能够准确、充分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保障;另一方面,整个图书馆学的研究中对方法的研究不能偏废,方法研究是学科研究内容的一部分。[1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刘迅先生在《图书馆学通讯》上发表了《要重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一文。紧接着乔好勤先生在该刊1983年第一期上刊登了《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2 ]运用统计方法对《图书馆学通讯》等三种专业刊物1980~1981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法,即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随后出现了有关图书馆学方法的大量学术论文,还有一些著作,如王崇德的《图书情报方法论》。[3 ]

从宏观上看,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基本得到认同。对一般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探讨,也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具体的技术层次,中间层是一般的研究方法层次,最高层则是哲学层次。[4 ]图书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是指引进和移植相关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图书馆研究,可分为: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指调查法、统计法、试验法和历史法等),信息加工方法(主要指老三论、新三论等)。[5 ]对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探讨的文章很多,虽然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普遍认为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是典型的图书馆学专门方法。另外从研究的性质来分,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随着对此研究的深入,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会不断地得到完善。

3数据来源

在数据收集中,笔者选取了11种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作为调查对象,具体统计了2006年~2008年间各期刊学术论文使用研究方法的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小部分数据来源于各期刊主页。在数据统计中,去除了一些信息资料类文章,如征文通知、会议通知等(见表1)。

4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总共统计了8159篇学术论文,通过对所选的各篇学术论文,逐篇分析其篇名,个别文章查阅了摘要、正文等详细信息,根据各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归纳每篇论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其研究方法归纳为15小类(见表2)。由于每篇文章采用方法很难准确判断,有的文章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所以从表2中可以看出,最后的论文合计总数(8273篇)大于调查的论文总数(8159篇)。在计算各类研究方法的论文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数时,是除以调查总数(8159篇),所以百分数之和是(101.3997%)而不是100%。

(1)理论分析法

运用理论分析法的主要是一些分析归纳与概念推理类研究,以及思辨类的学术论文。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理论分析法的学术论文共2904篇,占调查论文总数的35.593%,理论分析法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研究方法的运用主要受到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影响,图书馆学从目前来看应该属于社会科学,而且人文色彩比较浓厚;我国图书馆界也有重理论的现象,这与国外主要以定量方法为主、重应用有很大不同。随着其它学科背景研究者的加入,看问题的视角会有所变化,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会多样化。社会科学的发展是由定性方法向定量研究过渡的过程,图书馆学科也要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2)操作实验法、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的学术论文中,运用操作实验法的共有830篇,占到总数的10.173%。这类论文主要研究技术性的问题,比如系统开发设计、数字图书馆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组织等。随着图书情报工作环境、研究对象的变化,图书馆学研究关于技术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调查研究法是社会科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调查是获取原始数据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图书馆学研究中主要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网络来收集数据资料。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一共745篇,占总数的9.131%,调查方法的运用在调查数据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说明研究更贴近实际问题。

(3)实例分析法、历史方法

实例分析法通常是以具体的实例来介绍经验或说明问题,论文中主要是以国内比较著名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图书馆、国外有名的图书馆等为例子进行分析,对于其它图书馆的建设、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起到了借鉴作用。

历史方法主要用于论述关于图书馆事业史、人物评价、文献学、目录学等内容的论文,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有的期刊专门开辟了关于图书馆事业史、文献学的专栏,历史方法的论文在调查论文中占到了7.501%。

(4)系统方法、管理学方法

系统方法主要是用系统的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这种方法对我们认识研究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有的文章不能明显地看出是运用了系统方法,但是系统方法贯穿于观察问题的整个过程。管理学方法是将管理学的方法移植在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中,图书馆在机构建设、运营方面都要运用到管理学的知识方法。

(5)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比较法、经济分析法

数理方法主要是数学方法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数理方法的学术论文有304篇,占调查论文总数的3.726%。数学方法的运用,也说明图书馆学研究者正在试图定量地揭示研究对象,随着本学科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方法将继续普遍化。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量、作者数、词汇数等的定量化研究。调查的论文中运用此方法的占到3.199%,在调查论文中占到的比例比较低。文献计量学方法也应用于其它学科研究,从CNKI数据库中我们以“文献计量”为题名,可以粗略地检索到600多篇论文,内容涉及很多其它学科研究。

比较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相关事物或事物的各部分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

经济分析法是将经济学的方法运用到图书馆学的研究当中,研究内容包括图书馆营销、资源共享效率评价、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经费问题、资源服务的经营模式等等。

(6)控制论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

明显运用控制论方法的论文很少,调查中只有79篇。占到总数的0.968%。但是控制论的思想在很多论文中都有所体现。

引文分析法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方法。在所调查的论文中,明确使用引文分析法的有23篇,占总数的0.282%。引文分析法作为图书情报学科的一种专门方法,运用也很广泛。在CNKI中用“引文分析”作为题名可以检索到1200多篇论文。

内容分析法产生于传播学领域,是一种客观的量化方法,是从大量样本进行特征识别的系统方法,具有统计性,是一种从公开资料中萃取情报的重要方法。因为它是新方法,统计中只有6篇。

(7)其它

其它中包括有专利分析方法、社会网络方法、SWOT分析法、法律分析方法、心理学方法、美学方法、传播学方法、医学理论方法等等。

5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5.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根据表2数据,我们可将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定性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法、实例析法、历史方法、系统方法、管理学方法、比较法、经济分析法、控制论方法,百分比总共占到61.62%;第二类是定量方法,包括操作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百分比总共占到26.584%。从数量来看,定量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比起定性方法还很小,这是由于理论分析法的比例太大。对于图书馆学的科学研究,目前来看定性方法用的多一些。但对于具体问题,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各有特点,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理论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定性方法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其理论分析就显得没有深度和广度。随着学科的发展,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是发展的趋势。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已经大量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等。定量方法的运用使研究更精细、更科学,站在定量的角度解释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内在规律,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学科的发展。[6 ]

5.2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产生了巨大变化,与网络信息、信息系统等有关的技术性研究论文数量会不断增多。在表2中,操作实验法所占比例为10.17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新技术的发展还为经典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实现工具。[7 ]研究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采集,以网页形式的网络调查、用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软件(如QQ)的调查、[8 ]电子邮件调查等,这些都为更好地完成调查提供了多种途径。随着搜索引擎的运用普及,搜索引擎的服务器记录和保存了用户与搜索引擎的交互过程,这种数据称为使用记录(transaction log),使用记录分析(transaction log analysis)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另外,计算机还可以辅助研究者进行定性数据分析等。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在引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链接分析方法,这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方法的影响。

5.3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表2中的管理学方法、数理方法、经济学方法、内容分析法等都属于移植其它学科的方法,占10.85%。“其它”占7.185%。这些都说明了图书馆学研究中移植了许多其它学科的理论或方法。

在学科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具有从其它学科吸收养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能为其它学科提供养分。随着图书馆学科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者会大量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会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地去移植新的研究方法,而要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其融入本学科研究之中,通过适当的研究方法来为研究服务。

5.4实证方法的应用

调查研究法、实例分析法就属于实证性研究方法,从表2中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共占到17.061%。近些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重实证研究(evident-based studies)方法,[9]它是在获取研究对象客观数据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考察研究对象各有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影响方式,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它是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的综合运用。实证研究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连接了理论与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图书馆学研究水平、学术地位的提升。

总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或者是有适用的条件。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将成为图书馆学方法的主流,新的方法与新的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复杂的研究问题将会越来越多。所以研究方法的运用将是多元化发展,合理的研究方法体系应该是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与互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邓小昭.信息管理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3.

[2]乔好勤.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图书馆学通讯,1983,(1):54-62.

[3]王崇德.图书情报方法论[J].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杨建军.科学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24,395-409.

[5]罗方等.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图书馆建设,2006,(2):19-20.

[6]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60-283.

[7]华薇娜.我国80年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状况的定量分析[J].情报学报,1995,14(3):218-225.

[8]金武刚等.图书馆员网络社区信息交流行为实证研究――“大旗底下”QQ群个案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

篇9

关键词:教育评价 资料收集 评价资料处理 教育研究 收集方法

教育评价是评定教育价值的过程,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就包含在整个过程之中,教育评价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实施阶段、评价信息的处理阶段、评价结果反馈阶段。下面对四个阶段作简要介绍。

一、评价准备阶段

教育评价的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成立评价组织,确定参加评价的组成人员。

二是是确立该方面的评价标准。

三是制定评价方案,确定评价方法。

二、评价实施阶段

一是要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数量。

二是要全面收集信息。

三是收集的信息要有代表性。

三、收集评价信息的常见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献法

(三)调查法

(四)统计法

(五)行为研究法

(六)历史研究法

(七)比较法

(八)分析法

(九)实验法

(十)个案研究法

四、评价信息处理阶段

评价信息处理阶段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对评价信息汇总,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用数学方法综合成评价结果。定量处理评价信息的技术主要有:

(一)信息测量技术。

(二)信息统计技术。

(三)模糊数学技术。

二是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

对评价结果的解释通常可以有定量解释,即用分数、等级来解释;定性解释,即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解释;定性定量结合的解释。

五、评价结果反馈阶段

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是指评价者将收集来的评价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判斯而形成的结论,返回到评价对象手里。评价结果反馈是评价部门有效调控评价对象的重要手段,它影响和激励着教育的发展。对于评价对象来说,可以通过评价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工作目标,修正工作计划,改进工作方法。

进行反馈时,可以直接反馈给教育评价对象,这是主要的反馈。一般来说。评价组织在评价结束后还要将评价结论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以便作为决策依据。有些项目的评价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的方式公布。

反馈可以采取口头传达和书面送达两种方式。由于口头传达缺乏严肃性和正规性,所以,一般都采取书面送达评价报告的方式进行反馈。

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对于教育现象的深入研究,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们充分的揭示了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发展历史有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科学的各个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是一项探索、揭示教育运动、教育现象本质与规律的活动。依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以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各门学科为基本研究范围,就是所谓的基础研究;二是以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现实存在的问题为最基本研究对象,就是所谓的应用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的一些特点:(1)控制情景。(2)排除无关的因素。(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3)实验的结果可以有精确的数据记载,其所表示的准确性,其结果都是一致的。

(二)经验总结法

依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法,对实验程序的要求步骤如下:(1)确定教学科学实验研究课题与研究对象。(2)广泛搜集查阅资料、制定实验计划。(3)全面收集实验有关依据材料材料。(4)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概括事实材料。(5)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三)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教育科研人员为了深入了解教育现状,也是为了更准确的确定和解释社会的或心理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的系统的教育科学调查研究方法的汇总。这种科研方法是通过对原始材料或者是对原始现象的观察,研究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概括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成对教育科学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很广泛,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研究法有:问卷法、访谈法和调查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康万栋.素质教育研究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1992,(12).

[2]朱怡青.创新教育:21世纪的呼唤[J]二.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8).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启中平的“教育研究必须坚持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一文(《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14一17页),作者理解“科学的方式”为“统计与测量、实验与试验等科学方法”,而“人文的方式”等同于“体验、感觉、直觉与思辨等方式”。

篇10

为进一步掌握全国农户粮食产后损失现状,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国家粮食局将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底组织开展全国农户储粮损失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全国农户储粮损失调查工作(以下简称调查工作)依托“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9-4),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对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培训、调查等工作。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要高度重视,确定相关处室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组织好本地区调查工作,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要做好业务培训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

二、培训工作

全国农户储粮损失调查培训(以下简称培训)是搞好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使调查人员了解此项工作的规范和要求,掌握农户储粮损失调查科学方法,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入户调查和对比试验的技能和技术要求,从而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一)培训内容

1.农户储粮损失调查

(1)介绍农户储粮损失调查抽样工作方案;

(2)掌握农户储粮损失调查实施细则及抽样方法;

(3)学习农户储粮损失调查表及培训问卷的填制方法。

2.农户储粮损失对比试验

对进行农户储粮品质变化对比试验的12个粮食主产省开展对比试验培训。

(1)了解农户储粮损失对比试验的总体目标和工作安排;

(2)学习“品质检测、虫害检测、微生物检测试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农户储粮品质、害虫及微生物研究—扦样及检测记录单”使用方法;

(4)学习如何填写“农村储粮损失对比试验示范点情况汇总表”、“示范点基本情况表”、“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

培训工作拟分三期进行(参会省份详见附件2)。

第一期培训拟于2008年5月底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承办。

第二期培训拟于2008年6月初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河南工业大学承办。

第三期培训拟于2008年6月中旬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承办。

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三)培训范围及人员要求

1.培训范围

各有关省(区、市)参加培训人员的数量不低于附件2规定人员数。全国28个省(区、市)粮食局负责仓储管理的处级干部1名,抽样样本县调查人员1名,12个粮食主产省省级质检站人员1名(名单详见附件2)。

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若考虑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省(区、市)的损失数据调查,请参照附件3提供的增加样本县数的要求,自行开展培训工作(请将是否开展本省的损失调查工作的意向告知我们,我们将协助开展有关工作)。

2.人员要求

参加调查和对比试验的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粮食储藏工作经验,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从事过粮食仓储及品质检化验工作,具备开展入户调查的能力。其中,参加对比试验的工作人员应具有质检资格。

(四)培训费用

培训人员的住宿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不收培训及资料费。

三、工作要求

为做好培训准备工作,请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于2008年5月10日前将“参训人员报名表”(附件4)、参加损失调查人员的照片(一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和“农户储粮损失调查样本县信息表”(附件5)报送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

四、其他事项

(一)调查抽样样本县的数据是为了用于测算全国农户粮食产后损失总体情况。国家粮食局将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贴。

(二)调查增补样本县的数据是为了用于测算本省(区、市)农户粮食产后损失情况。所需经费由增补样本省(区、市)粮食局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