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控制性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控制性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领域的市场化发展和法制化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形式上看,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的直接对接面,因而也成为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脱节的矛盾的焦点。
经过大量实践方面的探索和理论的总结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逐渐由“原来的空间设计的纯技术工作框架”转变为“政府管理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和房地产(市场)的一种公共政策”。
在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领域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研究的主体主要还是规划管理者,而作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级规划设计院几乎完全缺位。首先,这既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身份转变的标志,也和近年的特殊情况有关―各大城市规划院的佼佼者基本上都进了规划局成为规划管理者,他们既有规划编制的经验,又有规划管理的体会;其次,矛盾主要集中在规划管理层面;最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在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早已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或者形同虚设,其科学性仿佛已荡然无存。面对这样的局面,规划设计人员早已没有了表达自己观点的信心。
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科学性的再认识
控制性详细规划操作上的问题首先就是来自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本身的不严密和与规划实施、管理上的脱节。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质量,编制者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特点―当问题太多时,先想到的是“避免”和“杜绝”,而不是如何解决;在社会生活中,对规则的普遍不重视和对权力的崇尚是贯彻始终的。其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认识不足。由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总体规划开始的,总体规划基于对人口和用地进行规模的量化而落实到空间上的需要和计划经济的要求而提出规划期限的概念,加上总体规划是由政府来组织编制和实施,自然要将它与政府的一系列目标和计划相结合。因而,总体规划被视为目标,而不是一种发展策略的描述,政府总是对总体规划成果有“五十年不落后”的诉求。这种理念又被顺理成章地延伸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动态规划的概念。
但在规划实施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在发挥管理作用时,其图上所表达的目标是不存在的,因为其针对的是“目前的行为”而不是将来某时某刻的目标。但是,不管是美国的“区划法”还是香港的“图则”,对土地开发的控制都是非常严格的,“图则”是必须执行的,同时“图则”又是按规定的程序时常调整的。没有人认为“调整规划”有什么问题,但更没有人认为规划是可以随便调整的。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如此复杂,不可能由几张图纸和几页说明书来描述。当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规则,而适时的调整就应被认为是必然的、正常的。因为人类社会的所有规则也都是不断修改的,就像有很多参与者的游戏必须有游戏规则一样,而且这规则必须被所有参与者了解、认同并遵守。游戏规则可以修改,但不能不要,除非游戏结束。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不仅不应该被取缔,其权力不应该被削弱,而且还应该在不断探索中被修改、补充和完善。
指标体系的完善决不是由规划师“拍脑袋”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规划师与规划管理者、实施者一起进行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理论上讲,控制指标确定后应尽可能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论证,根据论证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这样循环往复。其实,这就是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必不可少的监督和反馈过程。
3、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控制指标进行研究的一些思考
3.1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规划控制方法
例如,目前针对用地性质要求进行规划调整的用地非常多,主要是居住商业或工业居住或商业用地;市政公用地(或公共设施)、绿地等性质用地居住或其他开发建设用地。
目前,规划编制中针对用地性质进行弹性控制的主要对策是确定一两种兼容性质,但调整规划的动因大多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对这一原因的研究暂不作为本文的重点)。就规划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而言,应该对混合用地进行研究,例如,小型零售商业、住宅及商业性办公、文化娱乐设施原则上是可以混合的;对混合用地可提出更详细的控制要求,如餐饮业与居住用地混合时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另外,应研究将现行的地价政策与规划用地分类结合起来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在地块性质中明确禁止的内容和鼓励的做法,通常未被禁止的应被视为允许;明确不同地价等级的混合用地(如居住和商业)的比例和地价。
3.2 市场经济下政府更需要引导和调控的工具
“容积率”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核心,是政府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引导和调控市场的主要工具。针对容积率进行规划调整的几率是最大的,且大部分是将容积率由小往大调整。由于没有充分的研究资料和统计数据作为支撑,规划编制者和管理者面对市场压力和政府“经营城市”目标的要求时,对规划所确定的容积率说不出理直气壮的理由,只好放弃控制,有的城市甚至已经彻底“投降”,明确要求容积率限小不限大,主城区必须高密度发展了,由此带来的弊端有的是“立杆见影”的,有的则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暴露出来。
任何高强度开发地区必然是基础设施高强度、高密度的地区。例如,高密度发展的东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尽管有“十几条地铁环绕、有横跨东京的轻轨客运线及8条环城公路,但是仍有一半的公路经常发生堵塞”。城市高密度发展所依靠的是高效的公交系统的支撑。因此,每个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应该对城市高密度发展策略、进程及相关支持系统的配套建设作出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例如,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进程应该与公交系统特别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在空间和时间上相契合。这方面最成功的应数香港。香港地铁还在规划时就确定了地铁站点周围200m范围内鼓励高密度发展,对这一规划理念的坚持是香港现在拥有最高效公交系统和运行状况最好的轨道运输公司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来看,容积率作为控制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应该被置于各种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直接体现,应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3.3 控制指标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适时调整
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配建停车泊位指标。长期以来,规划关于配建车位的控制指标都是根据用地性质按一定的配建标准进行规划控制的。近年来汽车的迅猛发展使这一标准须作适时调整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大多数特大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技术规定”都确定了车位配建标准,但这些标准的执行情况如何?执行后的效果是否理想?规划设计方和管理方对此都缺乏调查和研究。又如,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宫等设施,设计规范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没有停车场配建要求。针对目前上学、放学接送时间集中,以及家长会、考试等期间学校周边交通受到严重影响的这一状况,规划应采取何种对策?是对学校提出配建停车场要求,还是在学校周边配建公共停车场?或是在学校选址方面进行研究,比如可否与体育场馆等有大型停车场的设施相邻布局?再有,住宅和办公混合区的配建车位标准是否能因为两种功能用地车位使用时间的不同而允许降低配建标准?
篇2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引言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保障规划控制对城市形态的良性指导,不仅是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难点问题。现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交融与互补的,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建设专项规划中都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城市建设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即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国有土地的有偿出让与转让、房地产市场的出现、住房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各方关系更加复杂,众多矛盾不断出现,我国旧有的城市规划工作方法不再适应需要。在规划上,总体规划急需下一层次的规划来对它进行深化解释。而传统的详细规划着重于总平面布局和空间形体组织,缺乏整体性,无法深化总体规划,导致总体规划与传统的详细规划不论是时间上还是内容上的跨度越来越大;在管理上,规划与管理严重脱节,规划设计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于是,我国规划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承接总体规划与修建设计,联系规划与管理的全新的规划类型。
1986年8月,建设部在兰州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设计经验交流会,会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介绍了虹桥开发区规划,规划将整个地区分为若干地块,采取国际惯例对每个地块提出了八项指标,本次规划已初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雏形。此后,清华大学与同济大学分别在对桂林、厦门的规划工作中进行了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引导规划建设的探索。而广州市在街区规划中通过了《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两个地方性城市法规,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街区规划的权威性。这些都对当时我国的城市规划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传统的详细规划有了本质上的区别。1988年,《城市规划》编辑部和唐山市建委联合举办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讨班,广泛交流了国内的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国外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理论体系正式建立,并在此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念也被建设部在1989~1993年的城市规划工作纲要中明确提出,并列入1991年10月1日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
2.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控规在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控规初期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总体规划与传统的详细规划之间跨度大、不好衔接的问题,因此当初的讨论焦点就集中在了控规的衔接作用上.有专家提出总规应为控规提供该地区在总规中的性质、地位等总体要求,及居住人口的大致规模和周围道路、工程管线的规划来帮助控规起到衔接作用;而有的专家从理论上论证了控规必须具有衔接作用,认为总规是一种粗线条的规划,而传统的详细规划着重于总平面布局和空间形体的组织,需要控规在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强度、城市设计等方面进行控制;还有专家从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之间的联系和约束,联系实际详细论证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该起到的衔接作用。上述观点都强调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大重要作用,即深化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意图,把土地使用性质、各项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具体落实到每一块开发建设的地块上。又把各项重要的规划设计要素抽象成明确的指标和设计要求,以作为下一步修建设计、建筑设计和建筑管理的依据。
3.城市设计的概念
有关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城市建设各个层面中的内容,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城市设计定义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笔者尝试着给城市设计做出如下表述,城市设计是根植于社会和环境的脉络,为公众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景色优美,且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整体环境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城市建设应富有动态与弹性,视其具体情况可随时进行合理的调整与补充,从而保证城市整体艺术水准和环境质量。
4.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同地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与表达、并要近远期结合,针对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间做时序上的统筹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见,同时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可解决控制性详细规划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病端。
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首先进行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运作,即城市设计的深层内涵研究,以此确定其具有决定意义的“依据”内容。如构建适宜的布局结构、整体景观设计等,宏观层面研究工作内容是城市设计运作的核心工作。控制性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及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
结构骨架是宏观层面城市设计研究中的重点内容。结构骨架属于该阶段城市设计的精髓,良好的结构骨架具有潜在的价值作用。景观视廊的设置,保证了城市空间环境中,主要景观与最佳观赏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扩大了城市空间界限,赋予了城市空间层次与特色,是城市设计重要的组织手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主要视廊通道应在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得以深化和具体化。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根据环境条件进行景观视廊组织。
微观层面城市设计内容是相对于“宏观层面”而言的,这部分内容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叠合。它是对城市特定元素的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化,应归入“引导”控制的范畴之中,涉及内容列举如下:空间组织、景观组织、建筑群体形态、环境设计、轮廓线组织、重要“节点”等。微观层面城市设计中尤其要注意设计的弹性,以便于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衔接。
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应通过抽象、概括转译成控制指标体系,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建设地块上进行控制,以便作为土地招议标底条件和融入修建I生详细规划,在建设中付诸实施。相关研究应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并进行优化选择,确定相关的定量数据。
在具体的运作中,通常先确定规划区域的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性质、道路绿化系统;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反复调整修改、使两者互相融合;最后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尤其应注重整体的有序性,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进行过多的雕琢。
5.总结
篇3
关键字:城市绿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 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概述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化能够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净化空气污染。
现代城市中绿地规划是个矛盾体,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
2 我国城市绿地研究进程 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但长期以来,我国园林学界多倾向于对园林美学的研究和实践,而很少把精力放在园林的生态效应等理论问题上。尤其在自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的结构、格局和生态功能等方面,更显得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学者纷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首先在城市不同类型绿化植物和绿地的生态效应上,做了大量的试验,印证了城市绿地对城市的温度、湿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自新等人,对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面对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严峻现实,许多学者着重在绿化植物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杀菌效应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筛选出了一批抗污染乡土绿化植物。 目前我国城市潜在绿地面积普遍不足,许多学者就发展城郊环城绿地,以及将城郊绿地效应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入市中心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配合国家城市建设标准的实施,不少学者开展了城市绿地评价体系的研究。其中绿化三维量和以此为基础的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不少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关注。
3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的内容
3.1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指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达到的最低绿地建设标准,它在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该规定性指标体系由绿地率体现。对于城市用地中每一地块来讲,其绿地率为该地块中用于绿化的面积与该地块面积之比。由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也规定了各地块的绿地率指标,因此在绿地控制性规划中确定绿地率指标时,应以其为基础,但为贯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图,在某些地块可做适当调整。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的确定与实施,保证了城市中绿地的最基本面积,为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提供了基本保证。
3.2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是指对各类绿地中的植物种植形式、植物观赏特性、绿地中的铺装形式及铺装中绿地所占面积的比例、绿地中的设施内容以及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等一系列规划设计要素提出引导性要求,达到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建设中能够形成风格协调、设施齐全而又各具特色的各类绿地的目的。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建议性。
植物种植形式,在城市不同性质的地块内其植物种植形式应有所区别。在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中,将植物种植形式分为密林、疏林草地、空旷草地、垂直绿化、立体绿化、花径、缀花7项,根据绿地所在地块的用地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布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植物观赏特性,对于城市中不同性质的用地来讲,其植物的观赏特性应有所不同。在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中,将植物观赏特性分为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芳香5类,供市民在不同的城市地段观赏。
绿地中的铺装形式,绿地中的铺装广场,是人们在绿地中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不同用地中人流量的大小与活动的频繁程度,绿地中的铺装形式可分为园林广场和普通广场两类。园林广场是指其中绿化面积较大的一类广场,主要用于市民相对活动较少的区域;而普通广场则是指其中绿地面积较少的广场,该类型广场用于市民活动相对频繁地区。绿地中的设施种类,设施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向市民提供服务的主要手段。根据对各类绿地中设施的调查、归纳,我们将绿地中的设施分为5大类15小类。即:游戏设施、休息设施、服务管理设施、宣传设施和造景设施。其中,游戏设施又可分为儿童游戏设施和体育娱乐设施两项。休息设施可分为亭廊花架和坐凳两项;服务管理设施可分为公共厕所、商亭、管理房、助残设施4项;宣传设施分为指示牌、广告宣传牌、阅报栏3项;造景设施可分为雕塑、水景、石景、花坛4项。在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中,通过对其绿地内不同类型设施的选用,达到满足市民使用要求的目的。
绿地整体设计风格,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绿地内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应重视绿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指交通与视线上的沟通,更包括设计风格的和谐统一。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中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一项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城市绿地周边环境的不同,绿地整体设计风格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类,以便在城市不同区域内,根据绿地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地的设计。
4 小节
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在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的运用中,如何通过度的把握,使所编制的绿地控制性规划既有利于今后城市绿地的发展,又能够不对绿地规划设计人员的创作产生较大的束缚。又如如何协调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方面还要更加规范化、法制化,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04-7
篇4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控制因素;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作用也随着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日益凸显。作为一项法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含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根据,重点是有效的使用土地,对建设用地的性质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空间环境和土地的使用强度以及确定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及其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注重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相连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也有指导意义。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1)战略层面规划以及操作层面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这两个层面规划的中间环节,是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根据,有效的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思路、上层的调控转变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定量、微观调控。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蕴含着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属性,它在整体调控范围内,又能根据实际用地情况灵活发展变化
(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规划理念、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契合。侯全华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与城市设计融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土地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城市规划的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政策为依托,在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城市政策内容。比如: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构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情况、政策鼓励开发和建设、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并且传达政策方面的信息引领城市的社会、教育、经济、环境保护、城乡结合等协调发展。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因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的控制指标内容: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容积率、绿地率和空地率等。基于对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的考虑,必须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容纳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综合的考虑。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设量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影响。人口密度制约了建设用地上的人口聚集数;绿地率和空地率显示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建设用地中所占的比例。
2、土地使用的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城市用地上的建设内容、面积、方位以及边界范围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实际控制内容包含城市用地的性质、用地使用的相容性,甚至包括用地边界以及面积大小。
3、对建筑建造的监控与规定
实行对建筑建造的监控有两个主要的作用。第一,从技术规定方面,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建筑物的群体关系需要实行监控;第二,安全和合理利用空间方面,对建筑建造的监控和实施利于优化生产和生活外在的环境。例如:建筑建造的监控包括对建筑之间的实际距离、空间高度、建筑群在沿路边的高度规定、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空间规定等;在人文理念设想安全方面还包含如应急消防、抗震施设、卫生管理、日常安全维护与预防、防洪防雷等设施,此外还有些特殊的建筑场地规划需求,如飞机场的周围空间清空、微波以及通信过道等特殊专业规定。
4、城市的总体规划指导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引导中,对于历史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最重要的。怎么样把历史文化景观依托城市建筑空间艺术和建筑美学的原理结合是一个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应该正视的议题。城市的设计引导是在这种空间环境中平衡建筑单体和和群体(集群)的关系,有效的指导大型综合性建筑的设计,为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发展提供参考。
5、成熟的建筑配套设施要求及调控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配套设施是人性化的建筑设施之一。但是配套施设是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实际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因为它是顺利进行生产以及生活的保障。对配套设施的监控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管用地以及人居用地等方面的设施,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公共管理方面的设施,如市政公共设施的配置等。
6、行为活动的控制的概念及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行为活动控制主要是基于外部活动环境下,具体监控环境保护措施和日常交通安全活动。第一:从保护环境层面,遵循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严格依据特定的标准防治在建筑建造或者其它生产活动中排放的“三废”甚至是有毒物质,另外特别注意噪音、响震、颠簸辐射等。第二:从日常的交通安全方面,在规划的地块中限定人、车的方向和数量,特别是对于车的类型以及设计停泊位置数量、装卸用地的面积、位置、空间大小以及出入的设计等。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空间,提高地块的利用率。
三、建筑建造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计划的契合
1、城市用地的总体规划的概念及地位
城市用地的总体规划的概念: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按照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要求设计和规定各项建设及其要素的总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城市扩张为依托,是城市进步与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规划着一个城市的的未来走向。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其控制指标是根据城市建设所在地区的土地规划使用的性质机及其使用强度效率来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道路以及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监控。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必须依托于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
3、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互相包含关系探析
从哲学方面考虑,这两者的的作用是相互包含和依赖,相辅相成。城市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决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向;因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依赖于城市总体规划,不能超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服从于于城市总体规划,因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部署地位决定了它的规模和发展方向。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与补充,两者密不可分。
四、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以及内容要素
1、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的准则
控制指标为建设所在地区的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以及使用强度状况,确定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特别对建筑空间环境状态控制有详细规划要求。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任务。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要素
(1)根据详细规划的规定,在范围内各种不同城市使用性质用地的边界以及在合理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建筑类型;
(2)对控制指标的规定方面,包含:建筑空间高度、建筑与建筑之间距离控制、建筑的最大容积率、建筑密度范围、绿地率的控制、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的设置、机动车的出入口方位的设置等);
(3)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红线位置、各级支路、点坐标和标高的监控;
(4)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以及管径、工程管线的方位走向是根据规划的容量来确定。
(5)制定法律法规方面,必须明确建筑建造土地使用及管理规定。
五结束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管理理念,也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过渡到动态控制的过程,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研究对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质量,而且揭示和剖析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运作过程和实施结果,不断地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巩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社会地位,促使城市规划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军,城乡规划的控制探讨[J]..城市规划,2010(3)
[2]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志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11(3)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城市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正在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城市扩张的道路上,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发展的浪潮中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话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的分析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使得城市规划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越来越突出,城市扩张也在不断加剧。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城市的发展尤为突出,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极度扩张,也留下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规划方面,也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问题的的存在,使得城市建设在质量上粗制滥造,影响颇深。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入浅显的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城市规划存在随意性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是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计划指导作用。城市规划的涉及面之广,已经囊括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不过,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中,城市规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建筑行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城市规划不断的任意更改,并没有在实际的运作中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合理要求进行操作,表现出了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随意性,这就为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
2、对名胜古迹的保护意识欠缺
在城市规划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使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是一个城市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同时也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对风景名胜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的引导和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素质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意识,在风景名胜的保护上并没有制定完全合理的计划,使得许多风景名胜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或者城市规划实施的滞后性和不便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污染和浪费也极其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上越来越重要。
4、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城市建设中,效益永远是持久的话题。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由于利益的驱动与一些不法开发商沆瀣一气,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质量和职能。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上,施工单位也并没有贯彻城市规划合理要求,在施工建设中盲目只求利益最大化,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质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5、城市规划不具有前瞻性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牵引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的保障。然而,现在的城市规划在前瞻性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和下水道的疏通排水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交通拥挤、车道狭窄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行车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在下水道的排水方面,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疏通通道,是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诟病,尤其是在近两年连降暴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在暴雨之后,许多城市成为“水上城市”。这就是城市规划在前瞻性上,没有为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6、城市规划生搬硬套
在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应用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许多城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直接完全套用一些主流城市的规划方案,没有联系自己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城市建设上没有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在城市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极为突出,施工单位没有联系实际,完全套用一个模式,使得城市建设过程又发了一列的施工问题,城市规划的生搬硬套在城市的发展中严重影响了其进程。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统一
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情况下,城市规划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制定更好的城市规划方案,显得尤为突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效统一问题上,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
1、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的意义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问题上,人们普遍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源于经济类型的转变发展,是运用规定的区划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主要是针对土地的开发以及城市建筑等标的物进行划分,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
历史证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传统的详细规划中,制定计划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计划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于传统的规划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灵活性,也为计划的事实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2、城市设计发展的意义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的整体发展为切入点,侧重的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针对整个城市的设计,这样的一个宏观环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想象空间,激发了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城市设计致力于改造人们的空间环境,为人们营造更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存在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的城市设计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城市设计桎梏,不再建简单的追求外观上的设计,而是只求设计层面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是独立与城市规划之外的,与城市规划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城市设计的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制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城市的建设中相互独立,却也在逐渐的走向融合,合理的统一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效统一,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施基础,使得城市规划在方案制定与有效实施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可以极大的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在今天看看来,已经势在必行。
三、结束语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关系到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在城市的建设中对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但是在如何实现两者统一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广泛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郑正.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控制指标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5
篇6
该文从项目概况、规划布局、城市设计、控制体系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贺州市太白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探讨了在城市新区开发中如何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来提高规划控制与引导的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与可实施性。
关键词:控制与引导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导言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落实上一层次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要求,为下一层次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的作用,是目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中的土地出让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政府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日益重视,传统控规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上的缺陷日益显现。这主要是规划师在确定控规指标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得规划管理者很难把握住城市建设特色培育和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引导。
实践证明,通过城市设计与控规相结合的手段,有助于增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笔者试图通过《贺州市太白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实践,探讨通过城市设计提高控规对于城市空间塑造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提高城市控规对于城市空间塑造的引导作用。
项目概况
近年来,随着“三高两铁”的建设,贺州的交通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贺州的城市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未来的空间发展战略 ――“东延、南扩、西拓、北优”。太白湖片区是总体规划“东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贺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重要实施区域。
规划范围西至贺州大道、北至八达中路,东至滨达一路和滨达二路,南至江北东路,规划总用地约567.62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12.52公顷。
功能定位与规划布局
3.1功能定位
总体规划对太白湖片区用地布局以商业、文化娱乐、居住为主,行政办公用地为辅。在片区西部贺州大道两侧为已建成贺州市政府、贺州市公安局、法院、教育局等办公楼群。而在太白湖片区北部为规划市级太白湖公园,现状水体和植被较好,需要保留和完善
规划充分利用太白湖片区紧邻市级行政办公区的优势,通过城市公园、商业设施和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激活城市新区房地产开发,引领城市空间格局“东进”、塑造贺州城市新气象的知性空间、向外展示贺州城市面貌。
综合以上分析,太白湖片区的功能定位为:以文化休闲、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和商业金融服务功能为主,集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3.2规划结构
在遵循规划定位的基础上,以现状城市干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构建“两心,二带、五区,五轴”的总体空间格局 。
两心:其一为城市绿心――太白湖公园,其二为太白湖片区中心,结合太白湖公园布局市民休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大型商业中心等设施,形成片区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
二带:编制区内沿贺江、南蛇塘排洪渠形成的两条滨水绿化景观带。
五区:即五个功能分区,包括太白湖公园区,北片与南片两个综合居住区、西片整合区和东片综合服务区。
五轴:依托贺州大道、创业路形成两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依托桃源路和太白西路形成片区发展主轴;依托鞍山东路形成片区东西向发展次轴。
3.3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182.03公顷。包括村民安置及三产用地32.12公顷及小学用地面积3.56公顷。
(2)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2.5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6.11%。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面积为27.12公顷。规划在保留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基础上,新增行政办公用地位于贺州大桥北侧、太白西路南侧及太白湖公园东侧,用于安排贺州市局委办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33.42公顷。规划于太白西路和桃源路东南侧集中布置大中型商场和购物超市,结合太白湖文化中心形成编制区域标志性景观建筑群体。在创业路桥头建设星级酒店,建成贺州市旅游服务中心。规划农贸市场用地2处,分布于各居住小区中心地段,每处市场用地面积1500~2000之间。
规划在太白湖公园内设置文化中心,包括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影剧院、市歌舞团等,创造有地域特色、有良好服务功能、有优美景观环境的文化中心。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5.86公顷及旅游服务用地16.15公顷,满足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及完善城市旅游接待服务的需要。
3.4道路交通
规划形成“七横六纵”的干路网系统。规划范围内道路分三级设置:主干路:40米、60米,次干路:26米、30米,支路20~24米。
(1)规划60米主干路2条,分别是贺州大道和创业路,道路两侧各后退20米,打造2条100米宽景观大道。
(2)规划40米宽道路4条,分别是八达中路、太白西路、鞍山东路、桃源路。建筑后退道路控制如下:八达中路、桃源路、鞍山东路两侧后退8米,其中太白西路由于紧邻太白湖公园,两侧后退按15米控制。
城市设计构想
4.1意向框架
为使控规实施后能形成一个优美的城市景观、良好的建筑形象及舒适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引入城市设计研究,推敲分析城市景观框架、轮廓线、建筑形态、群体空间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本次规划提出提出“城水相依,森林之城”的空间意象结构。以太白湖公园为中心,引入绿廊的概念,结合新区用地布局形成中心软质绿化空间为主,外硬质城市空间为辅的总体风貌,将城市环境美化、通风、休闲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图10)。
根据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景观意象由核、廊、点三个层次组成:景观核心即太白湖公园;景观通廊,包括3条100米宽景观通廊,具体包括贺州大道和创业路景观廊道、桃源路和南蛇塘排洪渠形成的景观通廊,加强北侧将军山与太白湖、贺江的沟通;景观节点包括城市干道交叉口、规划步行商业街及块状街头绿地。
4.2轮廓线与高度
规划重点从太白湖周边、重大公共建筑的选址、重要通道的打造及片区建筑空间高度与周围山体的关系协调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1)控制环太白湖的建筑高度。一方面从太白路向北看去展现高低起伏的建筑天际线和绿化背景,同时又可以看到蜿蜒起伏的将军山背景。
(2)整个片区整体控制中部建筑高度最高,由中部向北侧、中部向南侧建筑高度逐步降低。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效果。
片区建筑高度换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级高度控制区(24米以下),二级高度控制区(45米以下)、三级高度控制区(60米以下)、四级高度控制区(80米-88米),标志性建筑100米(制高点位于鞍山东路北侧、灵凤公园东侧商业用地,建筑高度为100米)。
开发强度控制
以城市设计形体布局为基础,提炼出相关的控制指标。同时参考经验数据进行开发强度分区及地块开发指标确定。太白湖片区强度控制主要控制指标为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及绿地率,共划分五个开发强度控制区,具体情况如下:
类别 主要用地 容积率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米) 绿地率
(%)
高强度开发区
(2.5-3.5)
开发区 商业金融业用地 2.5-3.5 45 60
(标志性建筑限高100)
米 25
中高强度开发区(2.0-2.5) 高层中高层居住区 2.0-2.5 30 60 35
中等强度
开发区
(1.0-2.0) 教育科研用地 1.0-1.5 30 36 30
文化娱乐用地 1.0-1.5 30 24 30
行政办公用地 1.5-2.0 30 36 30
医疗卫生用地 1.5-2.0 30 60 30
低强度开发区
(0.5-1.0)
市政设施用地 0.5-0.8 25 24 30
中小学用地 0.8-1.0 30 24 35
一类工业用地
(现状) 1.0 40 24 ≤20%
基本无开发区 公共绿地、防护绿地 - - - ≥70
广场、停车场 - - - -
结语
目前,太白湖片区道路、绿化、地下工程管线正在按规划实施,2个较大规模的居住小区项目通过土地拍卖正在按规划控制指标进行设计与建设,区内文化中心及星级酒店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实践证明,本次规划编制采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编制方法,实现了与上位总体规划较好的衔接,深化完善了上位规划的要求,向下延伸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地块规划实施提供规划思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荣.城市规划控制层次论[J].城市规划,1997,(3):20-24.
[2]梁江,孙晖.城市土地使用控制的重要层面:产权地块――美国分区规划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0,(6):40-42.
[3]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与引导之路[J].城市规划,2006,(1):28-33.
[4]赵健,齐慧峰.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机融合――东营市东城西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3(08):93-96
篇7
【关键词】山地城市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可操作的山地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山地城市因其多变的地形, 不仅带来水文、地质、气候的复杂化, 而且影响到市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化, 使得山地城市这一系统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中使城市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为解决在设计与建设中的可操作性这一问题,我们在山地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首先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辩证地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重点论和两点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是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
第二,由山地城市形态入手。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显现,也是城市内在特征深层文脉的显性形态,而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干预过程及对城市内在特征的发掘和发展。以山地城市形态为切入点,辩证地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种可操作的山地城市设计方法——对山地城市形态的重点要素进行重点控制,而对非重点要素采取引导性设计,我们称之为“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
1.1 重点受控体系
传统的山地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分析是客体性的,这种客体性的把握忽视了人的思维,人与山地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认知与被认知的关系,山地城市形态是由客观物质构成的,但它又是人的眼睛所观察的,人的内心所理解的。借鉴凯文• 林奇关于城市认知要素的结论应用于山地城市,我们确定山地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为地形、道路、边沿、区域肌理、结点和标志。
1.1.1 地形
从山地所处的位置来看,地形有山顶、山躯和山麓之分。从山地及其与周围的景物的组合关系来看, 地形又可分为开旷型、半开敞型及封围型。开旷型地段指至少在中景范围内均属开阔地带,山顶是典型的开旷型地段,既作为观景点, 同时又是深景的终点所在。半开敞型地段至少有一面朝向开阔地,或依壁于山体, 或作为山系的支脉延伸,它在侧向轮廓上有较高的景观要求。封围型地段则是四周有山体环绕。
1.1.2 道路
在山地城市中,道路体现了城市建设同地形相结合的特征,道路的走向、布局、尺度无不是适应地形与客观环境的结果,道路在山地城市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这为我们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中的城市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以道路作为设计的一种空间基准, 来控制未来山地城市形态的发展。
1.1.3 边沿
边沿是两个面的界限,山地城市的天际线是比较明显的边沿(如图2)。在山地城市中, 即使身处城市内部也能观察到起伏不定的边沿空间,起伏的地形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来观察城市天际线,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与地形的结合, 更好地理解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同时也对山地城市天际线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4 结点
结点是人们可以进入的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焦点,一般可以认为是一定区域的核心。以我们所探讨的山地城市形态来决定研究的尺度, 结点在这里主要涉及城市广场,以及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山地城市广场与平原城市广场的不同之处在于,山地城市的广场可利用地形起伏,创造出不同标高的平面, 在同一广场内,不但要形成空间的围合, 而且要形成让视线溢出达到广场外部的开敞性。
1.1.5 标志
山地城市中,标志对形态表达的重要性远胜于平原。地形的起伏使标志可以突出表现城市的个性特征, 赋予其可识别性。标志在山地城市中的定位功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标志不应是一孤立的物体, 孤立的标志的参考基准作用是较弱的, 但若把两个以上的标志“聚集”起来,就会因相互衬托而各自加强了,因此需要制订一个区域性的高度控制规划,保证一定区域范围内标志间视线的连续性。
1.2 局部放任体系
局部放任的实质是非重点受控地段的引导性设计和居民参与设计。在重点受控体系之外,相对应就形成了局部放任体系。对自然生长部分可以用控制体量、控制高度、控制建筑风格的方式, 以及其他必要的管理手段加以引导制约。与引导性设计相比较, 另一个层次是公众参与设计。设计者要深入了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1.3 “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的辩证统一
“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人们发现这种整体的形态规划缺少有“根基”的居民生活环境的内聚力,是把一种陌生的形体环境强加到有生命的社会之上,追求理想模式的城市规划设计丧失了生活中自然朴实的生气,而在这方面,历史上那些“自由城市”反而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尊重人的精神要求,追求丰富多彩和生活气息, 成为本世纪中叶以来的城市设计主题。因此,可以这样说,近现代的历史变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的历史性形势, 决定了城市设计的控制主题,而日益偏离人的情感世界的高技术化的世界新形势, 又决定了城市设计中历史和人性再现的放任主题。我们提出的“重点受控”与“ 局部放任”的目的就是解决城市设计中控制和放任之间如何适度结合的间题。
2实践应用
东至县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设计的例子。东至县总体规划中布局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站前区、滨湖区和尧城区。站前区作为东至县的三个区之一,又是整个县城的门户,我们正在努力寻找建立新的城镇形象。在站前区控规的城市设计主题以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塑造整个站前区的形象,在开发中保护和发展东至县山地城镇的特征。在东至县站前区控规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引入“重点受控”和“局部放任”的设计方法(如图3)。
2.1 重点受控体系
东至县站前区控规城市设计的重点受控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土地使用控制体系,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面积、建筑红线、绿地率及停车位等,这部分内容一般可作指标量化或条文式表达,明确易懂另一部分是山地城市的形态设计控制体系,通过重点控制城市设计要素即地形、道路、边沿、结点、标志等建构城市的秩序和整体。
2.1.1 地形——创造力的源泉
在东至县站前区东部是天台山森林公园,是整个站前区的至高点,从地形与景物的组合关系来看,山顶是开旷型地段,山腰属半开敞型地段。平顶山山顶既是眺望整个站前区和泉水湖的最佳地点,同时又是城区各部份景致的终点。站前区的北部是历山风景区,是整个站前区的又一至高点,所以,在站前区的城市设计中,我们要把握好整个地形的地块控制指标(如图4)。
篇8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 数据建库; 信息系统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涉及数据量越来越大,加上政府对城市规划现代化、规划政务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为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等综合应用于规划的编制与管理过程中,建设集效能、质量、服务保障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统一规划数据服务与共享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确定的规划层次之一,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整个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的过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清晰的体现着城市规划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价值核心。为了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的管理,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的有效管理与动态更新,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的资源共享和向规划管理法定依据的转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一张图库建设工作已经成为规划编制与管理共同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2.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成果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很快且取得了很多实际成果。目前,大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利用GIS等技术建立了比较成熟稳定的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围绕“一书两证”的规划管理系统、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等等,然而在规划编制成果管理方面,成熟理想的信息化系统的案例很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发面。
2.1 规划编制相关标准缺失,数据规范化程度不高
随着规划设计市场的开放,只要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都可以通过投标或政府委托等形式承担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然而,一些现有的国家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已难以完全满足当今城市多元化发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由此造成不同的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的成果数据往往自成体系,标准不一,无法实现自动转入数据库。
2.2 规划编制成果中可供信息化系统识别的信息不够
根据现有的技术规范,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成果上,信息化系统只能提取出有限的信息,如根据规划地块图形所在的图层可获取相应的用地性质,然而那些无法通过图形直观表达的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一般只在分图则的指标表中表达,信息化系统无法把这些信息提取关联到相应的图形,因此无法建立起信息完整的GIS数据库。
2.3 规划编制成果内部存在着数据冲突
每个编制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中有一套技术图件,如规划图件中包含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竖向工程规划图、六现综合规划图等,各图件之间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数据重复和关联,在设计过程中,不同数据又由不同的设计师设计、修改,而图件间相同数据性一致性问题缺少解决手段,如土地利用规划图中的道路交通信息和管线综合规划图中的道路交通信息可能存在不一致,如何确保建库使用的是正确的编制成果数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2.4 规划编制成果质量缺少检查手段
规划编制成果往往看上去是正确合理的,视觉上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地块间是否有压盖的情况,地块边界是否是闭合的多边形,这些直接影响信息化数据建库管理的问题很少有人关注,也缺少相应的检查监理手段,这就无法保证规划成果库的数据质量。
2.5 动态调整频繁
根据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具有强制性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规划管理一方面要求以法定规划为依据;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存在着经常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需要,如何让规划成果库随着规划调整动态更新,并保存版本供历史回溯,也是大家正在共同探索的问题。
3.解决方案与系统实现
针对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以标准规范体系为成图和建库依据,以规划成果数据流为主线,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张图”建库和数据共享应用为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实现了”标准规范制定_辅助编制_数据监理_成果建库管理_动态更新_信息共享”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一张图建库系统。
3.1 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1,简单概括为一套标准、一个数据库和三个子系统,一套标准包括规划编制制图标准和GIS建库标准,数据库中主要存储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张图数据和规划编制档案数据,三个子系统是规划辅助编制与监理软件、成果建库管理系统和成果共享系统。
从用户业务流程上来看,首先是规划设计单位使用规划辅助编制软件编制或调整规划成果,然后交给规划成果管理单位进行成果验收,验收通过的进行建库更新,最后把规划编制成果成服务供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在具体建设项目审批中应用来落实规划编制的意图,同时向社会大众公示。
3.2 系统标准建设
为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数据的规范性和质量,不断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在遵循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数据标准》和《控制性详细规划GIS建库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数据标准》规定了制图坐标系、实体类型、强制性图件、图层要求、属性规定、编码规则等,《控制性详细规划GIS建库标准》设计了一张图库和档案库的数据库结构和规定要求、更新原则以及GIS与CAD要素间的对用关系等。
在系统标准建设中,规定了各类图形实体,必须挂接详实的属性,如地块包括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供建库程序方便提取和快速批量生成分图则;在标准中提出了“汇总图”的概念,解决了规划编制成果内部存在着数据冲突,“汇总图”是包含规划编制成果全要素的一张图,有现状“汇总图”和规划“汇总图”两张,如规划“汇总图”是从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竖向工程规划图、六现综合规划图等图件中不重复地提取出各自权威的数据,形成权威的全要素的一张规划图。
3.3系统功能设计
3.3.1 控制性详细规划辅助设计与监理软件
控制性详细规划辅助设计与监理软件本着不改变编制人员的设计习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规划编制的工作效率,保证编制成果信息的正确完整,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保障成果后期能够无损、无缝建库和动态调的维护管理。模块功能如图2。
软件分为市政道路设计、土地利用设计和数据监理等6大模块,其中地块指标定义和属性编辑功能,为地块、道路、管线和配套公建等各类要素的属性定义和编辑的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汇总图与总图的联动,解决了各总图间的数据冲突;数据监理保证数据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3.2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建库管理系统
如图3,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建库管理系统主要有图库配置,数据入库和档案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系统的实现主界面如图4。
数据库配置功能主要根据建库相关标准配置数据库结构、数据集以及数据转换入库的规则;图形检查验收功能除了涵盖设计端使用部分监理功能外,主要侧重于弥补在设计端监理难以完成的检查,如地块间缝隙的检查,与周边同层次规划的衔接情况检查,与上位规划的冲突检查等;系统在成果入库时自动做版本更新管理,版本管理通过打时间戳的方式实现,并定期把历史数据迁移到历史库中,入库的同时也把相应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等相关资料一并导入相关的档案库;GIS的基本功能指漫游、缩放、查看属性、量算和定位等功能;图形输出是把图库中指定区域的编制成果,输出成CAD或其他各式的图形,满足规划调整等需要。
3.3.3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共享系统
控制性详细规划建库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规划成果的共享和使用,搭建面向不同用户的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使用,实现规划编制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三者之间无障碍的信息交流(如图5),让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在具体建设项目的审批中应用来落实编制的意图,并在外网公示。
3.4 系统开发技术
控制性详细规划辅助设计监理软件以及入库的图形读取解析模块,采用微软VC++集成开发平台和AutoDesk公司提供的基于AutoCAD平台的ObjectArx二次开发库开发实现;在GIS建库管理系统中,采用ArcEngine图形开发组件;在数据管理方面采用Orac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引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张图建库成果的共享系统开发上采用ArcGIS Server平台,把数据成Web Service服务供其他部门和系统使用。
4.总结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一张图建库的研究与系统实现,是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结合的一次探索和实践,解决了规划编制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规划设计的效率与成果的质量;建立了一套规划编制成果的动态维护与更新体系;同时也解决了规划管理部门对规划编制成果的应用问题;为城市依法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5
[2]孙毅中等.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用电需求预测;环网供电;电缆排管敷设;报警系统联网;通信配线光缆线路
1.概述
1.1 地理位置
城南新居住区二期项目位于克拉玛依城南片区,北部为城南综合商务区,西部联系克拉玛依会展中心地块,南部同克拉玛依工程教育基地相接,东部为自然地质公园,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同周边区域的便利联系。
1.2 规划范围
基地北临南环路,西接民生路,南依东环路,东连胜利路,纬四路中部穿越,这五条道路皆为城市级重要干路。
规划用地面积115.74 公顷。规划范围南北长约1600米,东西长约1200米。
规划区用地呈梯形结构,中部由城市道路穿越,使得基地一分为二。用地现状以空地为主。
(1)本项目临近民生路、纬四路延伸段、南环路等城市主次干路,南部邻近火车站综合开发区。交通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2)东北部与规划一号井景区相邻,南部临近生态农业区,地块内分布部分自然山体及绿色植被,环境优美,自然景观条件优越。
(3)项目南邻工程教育基地,西靠会展及市民科技园,北近商务区,服务设施齐全,生活及休闲便利。
1.3 用地规划布局
克拉玛依新居住区二期用地由居住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构成。
2.电力工程外配套系统说明
2.1 电力现状
2012年城南区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附近已建成和拟建的变电所:枢纽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1.7km;胜利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1.75km;(W101) 35kV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4.6km;拟建二、四区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0.5km;拟建文体中心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3.0km。
枢纽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0MV,最大供电能力为46.35MW;2010年最大供电负荷37MW,还富裕9.4MW;随着会展中心约2.024MW负荷的接入,还富余7.376MW。胜利变电所主变容量2×12.5MVA,最大供电能力为22.5MW,2011年最大供电负荷约13MW;随着新居住区一期前期4MW负荷的接入,还富裕5.5MW。W101变电所主变容量2×8MVA,最大供电能力为14.4MW,2010年最大供电负荷约14MW,已无富余容量。
本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纬四路与胜利路交汇处拟建新疆油田公司二、四区110kV/35/10kV变电所,容量为2×50MVA,110kV侧两条进线,引自枢纽变和克电厂(电朝线T接)。城南新居住区二期工程属于二、四区变电所供电范围,该变电所计划2013年投运。
纬四路与民生路交汇处新建2座10kV开闭所作为城南办公商务居住区一级负荷备用电源,开闭所10kV电源引自拟建的文体中心110/35/10kV变电所,容量为2×50MVA,110kV侧两条进线,引自区域220kV变电所。文体中心110kV变电所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
2.2 用电需求预测
用电需求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及需要系数法进行预测。
根据本次规划所提供的用地功能及相关控制指标,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指标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考虑克拉玛依城市属北方城市,且用地功能为商业居住,取值取中间值。根据规划中各地块的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规划计算负荷见下表:
序号 用电负荷名称 建筑面积
(万m2) 用电指标
(W/ ㎡) 额定负荷
(MW)
1 居住建筑 95.7872 30 28.736
2 商业建筑 27.2592 60 16.36
3 配套公建 24.0329 30 7.2
4 地下建筑 4.7840 10 0.478
总计 151.8633 52.774
根据上表计算可得出用电总额定负荷为ΣPe=52.774MW,取需要系数Kx=0.3,可得出规划区域内总计算负荷∑Pjs=15.83MW。
2.3 电压等级
本区域内一类建筑的消防负荷为一级,计算负荷为2500kW;其它负荷等级为二、三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区域内实际情况,规划电压等级为10/0.4kV两级供电网。
2.4 供电电源
2012年城南区经济适用房区域由于用电负荷容量大,负荷等级高,周边已建变电所已无法满足为其提供电源的要求。
二、四区110kV变电所建成后,由变电所引4条10kV专用电缆线路为2012年城南区经济适用房区域提供10kV供电电源。10kV电缆采用(ZRB-YJV22-8.7/15kV 3×240)型,载流量为349A,单条电缆供电能力约5700kVA。在建设用地用电负荷中心设(1#、2#)2座开闭所作为南、北2个地块10kV电源引接点,开闭所采用2进8出结构。建设用地区域内一级用电负荷10kV的备用电源引自纬四路与民生路交汇处新建10kV(11#,12#)开闭所,开闭所2路10kV电源引自文体中心110kV变电所。城南新居住区规划设置10kV开闭所12座,其中1#、2#,11#、12#开闭所及其有关线路由供电部门提供,不在本工程建设范围之内。
2.5 10kV电网规划
开闭所根据负荷密度和规划要求配置,两开闭所之间距不宜大于300m。居住小区、单栋建筑物的规划最终负荷分别达到8000kW、 4000kW或者居住小区建筑面积分别达到80000㎡、公共类建筑用地超40000㎡时应当预留至少1座开闭所。单个开闭所最大供电负荷宜为4000~10000kW,服务范围半径宜控制在250-500米。
10kV系统逐步实现环网供电,以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环网平时开环运行,每环可带负荷约3000-5000kW。
开闭所采用手拉手式环网接线方式。环网供电闭环设计,开环运行。开环点根据实际负荷确定。一个电源故障时,开环闭合,由另一路电源供电。
本区10kV配电线路全部采用电缆排管敷设,排管数量根据电缆的多少确定。电缆排管拐弯、分支及直线段每隔80m设电缆井一处。主干电缆采ZRB-YJV22-8.7/15kV 3x240型,分支干线电缆采用ZRB-YJV22-8.7/15kV 3x1200型。
2.6 低压配电电网
按地块建设10/0.4kV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容量为不大于630kVA,负荷率不大于85%,变电站供电半径不超过250m~300m。小区内路灯采用专设箱变三相供电,微电脑自动控制,节约电能,光源以节能光源为主。低压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低压电缆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敷设。
高层建筑、大型公建等应预留10kV变配电设施用房(一般设在建筑首层设备房内),并满足有关技术指标要求。需独立占地的10kV变配电设施应结合周边环境统一设计,在保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做到美观协调,一般需预留用地120-150m2。
2.7 节能与环境保护
箱式变电站10/0.4kV变压器采用S11-M型变压器,较之目前的S9系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还要降低60%,更适合于负荷波动大、平均负荷率低的地区,同时单台变压器容量提高,均大大降低了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采用高效节能光源免维护照明灯具和微电脑自动控制设备,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可降低照明负荷及用电量。
小区内配电变压器及配电开关采用无油化、低噪声、材料可回收的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采用电缆埋地敷设,避免了树线交叉,减少了电磁干扰和污染,增加了绿地面积,协调并美化了环境。
2.8 供电设施保护
埋地电缆深度为0.8-1.0m,其线路两侧各0.75m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内的区域为保护范围。
3.通信部分外配套系统说明
3.1 范围
外配套通信系统设计内容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联网设计、通信配线光缆线路设计、小区监控系统设计、电梯应急电话系统联网设计以及居住区内的通信管道建设等。
3.2 设计原则
根据居住区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出发,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利用已建成的通信系统现状,综合考虑其语音及今后各类弱电系统需求,提出科学合理、可实施的通信系统方案,满足居住区内各单体建筑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的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网络结构,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价格比。(见表1)
3.3 通信系统内容
(1)语音通信系统部分
建议在居住区居中位置新建一座约240m2的通信机房,机房配线架设备配置按居住区内总用户量考虑,其余通信设备由各家运营商自行负责实施。
(2)有线电视部分
因居住区用户量大,建议考虑有线电视局站1座,从新建电视局站引主干光缆至各小区光接点箱。
(3)小区视频监控系统
在小区的主要道路口设置室外一体化摄像机,视频监控主机均安装在各区门卫室内,由门卫保安负责监控系统的管理。
(4)火灾报警系统
高层住宅建筑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火灾报警系统线缆均由就近门卫室火灾报警系统主机引来。各小区均由门卫保安负责其火灾报警系统的管理。
(5)电梯应急电话系统部分
火灾报警系统内含有消防应急电话总机,消防应急电话可满足电梯内应急电话的要求,故将消防应急电话与电梯应急电话两套系统合建共用。
(6)通信管道部分
在小区主干道上建设6孔主干塑料通信管道,并与小区外已建通信管道连通;在分支道路下新建2~4孔分支塑料通信管道,为各通信运行商以及物业公司的光电缆的敷设及维护提供便利。
(7)光电缆敷设方式
室外光电缆均穿新建通信管道敷设,无管道处穿钢管埋地敷设。
篇10
【关键词】控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容量,配套设施,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依赖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进行确定。对建设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目前我国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探索总结出来的最具有革命性的规划方式。与以前规划的形式相比,具有更强适应性,但在实际使用上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地区实施后的结果与原规划内容差别很大,屡屡突破原规划指标,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被破坏。以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有的优势和作用在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改进十分必要,以便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
二、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含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根据,重点是有效的使用土地,对建设用地的性质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空间环境和土地的使用强度以及确定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及其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注重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相连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也有指导意义。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一)战略层面规划以及操作层面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这两个层面规划的中间环节,是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根据,有效的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思路、上层的调控转变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定量、微观调控。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蕴含着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属性,它在整体调控范围内,又能根据实际用地情况灵活发展变化
(二)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规划理念、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契合。侯全华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与城市设计融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土地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城市规划的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政策为依托,在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城市政策内容。比如: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构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情况、政策鼓励开发和建设、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并且传达政策方面的信息引领城市的社会、教育、经济、环境保护、城乡结合等协调发展。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现状
1、从《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一个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意图的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有效控制土地的规划和详细规划来管理和编制。为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确定其性质,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详细分项,人口密度和建筑容量确定规划区域内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条件以及内部道路与外部道路提出的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提供必要的依据、土地的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并用于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备。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地位。
2、从全局规划到实施,各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执行是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另一方面无法避免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似乎代表了建筑业主同与生俱来的敌对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
3、事实上,在许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是可以调整并逐渐增加的,,这使得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严肃的态度,也使社会也有一个误解,误认为是城市规划与管理是一个无序和随机状态。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的控制内容及指标是:通过支付费用或依赖于特殊的背景,可根据建设单位的意图调整。这使得项目经理他们自己的自我贬低和自我完美的损失。在规划和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导致了民众对运动规划和管理责任的怀疑。
4、诚然,房地产开发商的标准是利润最大化,投资者总是想在土地收购后争取建筑的最大容量,其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这种行为,甚至可能影响投资决策。因此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为突破口,已成为他们的房地产项目的重要工作。诚然,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面临调整的最直接原因。在这方面,我相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规章制度被使用。只是我们是否打算让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5、说到这里,是否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探讨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存在的弱点和改善的途径。综合规划技术指标的突破和众多的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固有缺陷,控件本身其实是没有错的,特别是对建设项目有着不一般的背景,规划行政控制手段或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事实是,随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或多或少的矛盾对规划控制的各个方面施加压力,从而控制性详细规划得不到真正的执行。事实上,规划和调整是不可怕的,作为一个动态规划,调整本来是一个正常的或必然的,但规划调整应依据科学依据。以求控制的力度和效果,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和建设,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6、计划完成一段时间后,一些先前发现的控制内容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不可预测性,因为发展许多地区的规划和基于影响的时效性,为土地计划安排的必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规划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在缺乏给未来实施带来隐患,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对规划和调整的要求。作为一个详细的规划,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城市土地利用与职业规划功能布局的整体计划的实施,由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细化和量化,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一目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的计划是不可能解决在几平方公里的规模中土地规划的所有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并不依附于规划阶段的性质,因为城市本身的发展是动态性的宏观,整体和部分有机关键水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的规定和指导,你应该按照要求的动态发展,合理确定其刚度,一个合理的动态空间计划的执行。
四、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制化建设的适用性
1、在城市规划条例中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
各地方立法机关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规划编制办法》,制定《城市规划条例》,并通过人大审批立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转化为地方法规。在《城市规划条例》中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
2、在城市规划条例中确定审批修改和公众参与的方式。
在《城市规划条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争议的仲裁机构,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变更的权限;
(二)成立负责城市综合规划以及给水、排水、电力、电讯、交通等专项规划的审定的规划委员会;成立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接受不同利益主体的上诉,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组织公开听证会,视听证结果组织讨论,最后对上诉做出裁决的上诉委员会;
(三)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及时吸收规划管理委员会专家、开发商、普通市民的意见,编制单位参与项目立项论证,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参与规划编制,通过开放式的规划编制流程,实现公共参与,做到真正的公众参与,提高规划的公平公正性。以“阳光规划”的编制为宗旨,减少规划调整对各方权益的不利影响。
五、结束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伴随着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及时间的变革而出现的,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也是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过渡到动态控制的过程,符合城市规划基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动态城市用地管理的决策程序。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方法,它和传统性修建性详细规的不同点是,最大限度的磨合了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高冀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0,32(6):54.
[3] 环志军 周军 马健等.如何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J].城市,2007(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