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 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 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三)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
转贴于 一、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二、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然后介绍 but 后用 sleep 还是 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寻思法
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如我在讲道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 可表示“一些、某”,time 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 sometime 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 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六、暗示法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
七、点拨法
点拨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所不同的是,暗示启发,教师只作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而点拨启发,教师应把某些话说在明处。当然这些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篇2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 人本主义 网络学习 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81-02
一、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性”教学相对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地位由被动转变成主动,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在网络课程设置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网络学习环境,并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学习活动中,从而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参与、互动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并促进其情感发展。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
非指导性教学是与指导性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形式。指导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学习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从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由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每一位学生的自然、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为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学习在学生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然地进行。
(二)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相关主张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学习具有个体参与性,包含个体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共同参与;其次,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再次,学习不是教师引发的,而是由学生自我发起的,虽然受外界刺激的干扰,但也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获得、掌握的发自内心的想法;最后,由于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只有他们自己最了解学习的成果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评价也是由学生进行的,是一种自我评价。
1.关于教学目标。“非指导性”教学指出,教育目标是培养对变化能够灵活适应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能因此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使学生完成自我目标的实现,即人的创造能力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应变能力的形成。它强调学生通过自觉、自愿、自主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
2.关于教学阶段: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①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②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③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④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并初步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⑤整合。学生获得较深的见识,并作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关于教学方法:强调意义学习。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他认为无意义学习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与全人无关。而意义学习是一种全权参与、自我发起、自我批评,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它包括四个要素: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②学习是自我发起的;③学习是渗透性的;④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4.关于师生关系:教师应是“促进者”。教师应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发挥促进者的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自由、无约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要有安全感,既要信任学生,又要相信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二、网络学习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也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恰当合理、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则是学生顺利、高效地进行网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网络学习环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以开放的多媒体非线性方式,为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能够共享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并且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交互式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多样性网络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因此,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就应该考虑激励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学习,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通过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非指导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提供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学习资源,以促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促进非指导性教学的实施,即学生自发进行的网络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非指导性”教学原则对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一)制定知情合一的发展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反对单纯的智育发展,强调知情合一,更注重学习者情感的表达、情绪的释放,促进学习者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网络课程的设置中,网络资源的共享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要鼓励他们通过上传和下载资源实现个人和群体的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网络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在学习兴趣、团结互助等情感领域得到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网络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类型进行学习。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网络课程在注重学生通过自学学习方式发展个性的同时,还强调网络学习中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还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体现教学过程的“主导主体”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非指导性,体现了“主导主体”的教学思想,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首先,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不是在教师的规定和组织下完成的,而是师生共同协商、合作完成的。学生不仅是认知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进行学习。其次,非指导性教学中,师生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交流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内容方面,还表现在情感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由教师权威向师生平等合作转变。同时,教学气氛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四)注重整体性效果的实现
非指导性教学不是单纯地注重学生某一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是强调整体目标的实现。整体性效果的实现包括学生对文字、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学生在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等情感领域的发展。
(五)提倡自由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合理、有效而正当的学习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这需要我们为之提供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自动、自发地进行有意义学习。研究表明,涉及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它包括情感和理智两个方面。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而负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会促进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学习效果的实现。因此,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尽量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合理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同伴学习、分组学习、学习社区等方式,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解决问题、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我批判、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他们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自主性,提高他们相互之间的尊重度与信任度。
四、结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走出了发现教学理论所预设的科学主义方向,是对发现教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坚持人本主义,开辟了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学理论的新天地。在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够丰富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网络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探索。同时,交互(学生-学生、学生-学习资源、学生-教师)效果的实现也是促进网络环境下非指导性教学的关键。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该注重学生的知情合一的发展目标,强调在鼓励学生自由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实现观念和思想的真诚互动,以自主、自觉、自愿的态度对待学习,促进个体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颢,胡发稳,付永梅.建构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性学习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2007(01):24.
[2]刘成新.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1(03):54-59.
[3]穆肃.网络课程设计策略应用效果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07):47-51.
[4]黄勇.网络课程的共享及其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8(01):34-37.
[5]Gilbert.L,Moore,D.R.Building Interactivity into Web Courses:Tools for Social and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8,8(03):29-35.
篇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欠缺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显得更为重要。跟其它学科一样,作为教学法中用得最多的就算是启发式这一教学法了,它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学科,应该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应当认识到:不能期望所教知识使学生受用终身,而是要教会学生能够学会利用在学校所学知识使之成为更好发展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起到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
1.1 启发式教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2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本质
1.2.1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1.2.2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根本上说,所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和会与不会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们是要解决由“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问题。
1.2.3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新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先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再点拨、诱导他们。所以启发还包括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新课程要求由注重教师教转变为注重学生学,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或学习兴趣的培养者,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3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1.3.1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1.3.2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
(2)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3) 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的原则
衡量教学方法的好坏不能只看形式,必须视其实质,要看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否自始至终地引导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1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育实践证明用两到三个课时,就可完成基于最小知识集,最小技能集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在应用设计上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2.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对策思考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首先,主要熟悉鼠标、键盘、菜单等基本操作,了解一些大众性工具软件,掌握一些工具软件的常用功能。其次,可以增加一些基于代码编写的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等高层次技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接触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认识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同时还要使学生在信息环境中不断锻炼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信息环境中的一部分,只注重计算机的操作实践会将信息技术教育引向新的误区。
2.3 信息技术课堂中合适的贯穿启发式教学
本文所探讨的是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启发式教学法,避免结果性的启发,探索注重过程的启发式教学,它是教师根据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所需要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过程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和速度,可以摸索出更快更好的操作技巧,事半功倍。
我的总结、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中科学地、恰如其分地、灵活地运用教法和学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动手性、操作性强,所以教学时我尽量采取精讲多练、少讲多练的方法来进行,加强巡视指导,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还有像“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网络学习法”等教法学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型,我经常在教学中也灵活地加以运用。此外我还通过适当开展一些诸如打字、画图、办电子小报、成绩统计、资源搜索等比赛活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教学过程中我也时常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受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学生要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多动手、勤实践、敢主动去探索新知,拓展所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去理解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不断进行探索。以上拙见,请前辈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束炳如、倪汉彬等.启发式综合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戴汝潜、张鹏.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5]许国梁.启发式综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生物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学习,要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是人类教育思想的精华,是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它主张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将教学过程变为到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1]。
1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1.1生物启发式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有效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首先必须得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另外一方面,生物科学不仅仅只是众多的事实和理论,它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进取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开展思维活动,从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2]。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措施。
1.2生物启发式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的需要
高中生物新课程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力图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让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完成知识七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优化教学过程,主张互动教学,改变传统教师的单向传授,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真正有效的师生交流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施启发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要求。
2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2.1自主性原则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景,使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学生对学习也失去信心。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教学过程完成变成知识的传授过程,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及学生参与的机会。因此,在进行生物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学生渴望学习的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再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2独立思考原则
知识如果不经过深入的思考而直接灌输到脑中,就不能发展为智能。因此在进行生物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生命现象丰富多彩的学科特点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运用各种启发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3情感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强调互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尊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想法而取笑学生,通过这样一种阳互沟通与交流,不断地将知识引向深入。
3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3.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情境贯穿于整堂课中,可以是课的开始、也可以是课的中间或末尾,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气氛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2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时候,可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去启迪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目的。比如,在讲到“内环境稳态”的时候,可在课堂上演示如下实验: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血浆和蒸馏水,然后同pH试纸检测各自的pH值;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pH值。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或教具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和思维。
3.3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
在实施启发式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沉闷,学生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启发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课堂熟学中,教师在对知识的处理上,恰当地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一些比喻的语言加以描述讲解,使知识形象化,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掌握了,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例如在讲到“反馈调节”这个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个概念比拟为: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时需要靠市场来进行调节,当这种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时,信息味馈在决策部门,决策部门就会发出指令要求车间加强对该产品的生产,反之,如果这种产品供过于求时,就要要求压缩对该产品的生产。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4结论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学法同样需要现代化。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已被广大教师所熟悉,但是它的有效运用,还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探究,从而使启发式教学不断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启发式 高中生物 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模式正是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弊端。
1.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原则
1.1独立思考原则。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学生逐渐丧失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此外,生物是一门理性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2自主性原则。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必须坚持自主性的原则。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兴趣入手,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生物教学中。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教学方式迂腐,有所枯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过程中。
2.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着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以探究生命活动为主,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还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将生物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应该让学生不断强化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保证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理论知识。
例如,在生物组织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检测内容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然后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与设备,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实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生物教学整体效率。
2.2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生物学科相比起其他某些学科而言有着特殊性,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素材和案例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验教学里面可以找到相应的模板,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该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反之,生物教学则是无效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生物知识,产生对生物的见解和认知。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必须与实验相结合,将生物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降低生物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实验过程中,了解与感受实验的步骤,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蛋白质检测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操作中,通过实验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挖掘学生的生物学习潜能,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
2.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启发教学效果。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生物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还是课后作业,一般都有参考答案,甚至都有解题的具体思路,教师将参考答案稍作调整,就作为标准的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固有思维,很多学生都不敢提出质疑,自身的思想受到约束。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特别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应该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疑问必须耐心解答,同时以指导为主,让学生主动探讨生物知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多给予学生一定的赞扬,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2.4提升生物教学的规范化。
生物教学必须遵从严谨的科学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的学习原则。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过程中,还应该坚持规范化的原则,保证教授的生物知识准确无误,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生物名词,不可曲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在解题过程中还需要本着规范化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结语
生物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应该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坚持独立思考、自主性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生物教学的规范化,促进启发式教学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马二宝.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及途径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8):21-22.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创新思维;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现代化;超前意识;素质教育
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新的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法的内含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生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
二、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通过预设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各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指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性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预设问题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通过预设问题,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想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预设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则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用性原则
预设问题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同学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更应该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出问题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的再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创设情境法、激情法、设疑法、寻思法、暗示法等。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在当今信息时代,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含。师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服务信息,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现实世界相联系。每一个教师更应当在“解惑”上多下功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解决知识症结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任重而道远,培养人才就要具有超前意识。在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中,只有不断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走在时代的前沿,面向未来,肩负起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教学法.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激情法 设疑法 启发技巧
改革教育,提高质量,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也就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第一,启发的涵义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第二,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其次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⑴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⑵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⑶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⑷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一、创境法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第三,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
第五,寻思法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
参考文献
1 奥玛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篇8
1.启发教学的原则与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1 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
1.2 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1.3 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2.1 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2 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
3.类比法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例如,我在给学生们讲the other与another的区别时,我就先在another的“an”与“other”之间画一条竖线,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冠词the、 an之间的区别去思考the other与 another之间的区别,即通过分析两个冠词与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而从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不同迁移思维出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类似的区别。这样,不但帮助学生通过类比法解决了问题而且又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47-01
启发式教学方式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它建立起民主和谐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的热情,并在一旁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启发性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
1.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1自主性原则,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单独唱独角戏的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比重。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调动他们主观的能动性,逐渐的让学生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复习课时,对基因变化这部分的知识,就可以应用构建概念图链型方式来进行复习。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条主线,从而在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将他们的知识点相互连接并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
1.2独立思考原则,不经过思考的知识,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个人的能力。所以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生物学中各种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思维能力。
1.3情感性原则,在启发式教学中十分的强调互动式教学形式。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树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理念,构建出活跃、生动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大胆的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达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不要因为他们一些错误的想法而否定他们,而应尽可能发现他的亮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让学生建立课堂自信,使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顺利的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1.4举一反三原则,生物学科同我们日常的生活、实验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对生物知识的拓展,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同日常生活实践或实验课堂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给予学生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洋葱等材料和器具,让学生设计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实验。这种题型所要考查的是,学生以相应实验能力为基础,如何科学的设计实验的步骤,这类题型将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在进行这类题型的专题复习时,更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为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积极的发挥出自己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2.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生物这门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十分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的发挥生物实验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启迪他们的思维科学性及缜密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内环境稳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演示:用干净试管两支,分别把蒸馏水和血浆加入进去,然后用pH试纸对两个试管中所装的蒸馏水和血浆进行pH值的检测,检测后在两支试管当中分别加入数量相同的盐酸或是氢氧化钠溶液,摇匀以后再进行pH检测。最后让学生对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掌握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2.2科学合理地利用生物学理论体系。现代生物学经过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现在建立了大量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生物学理论体系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显著的效果。例如: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都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3应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单薄变为丰富。例如,在讲解《分子与细胞》中细胞间的通讯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对细胞间三种联系方式理解不了,我采用日常生活中三个形象的比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把"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比喻为"面对面交流",把"通过信息分子传递"比喻为"打电话",把"通过通道传递"比喻为"写信交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比喻""类比"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也从中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比喻""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也同样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现已经被我国广大的高中生物教师所接受。但是,就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状况来看,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还要我们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去进一步的探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启建.生物新课程高三总复习的教学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9)
[2]奚伟红.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性的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0(03)
篇10
【关键词】点拨引导自主互动探究
好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它的精髓是“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想成功地运用。笔者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粗浅的谈一谈启发式教学的涵义、特点、种类、原则及要求,重点阐述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与同仁们以此共勉。
一、启发式教学的涵义
“启发”一词最早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句教学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南宋教育家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就合称为“启发”或“启发式”,其原意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
因此,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只要是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情感启发式教学、媒体启发式教学等等。
启发式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它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于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实施启发式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怎样做到: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法,还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积的接受知识,而是依靠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增加创造力;(3)在教学手段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即新课改中的三维度),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对教师与学生的各方面语文素质要求都很高。
1、对教师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其次,要有责任感和乐教的心理品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次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素养和教学机智,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独立、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习,把学生从“满堂灌”和繁重的课业负担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2、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加学习的责任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学习上的问题要勤于思考和探究,处于愤悱境地;其次,是学生要站得高看得远、树雄心、立壮志,产生既旺盛又顽强的斗志,而且还要有充沛的精力来调动自己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把繁杂的学习任务当作一种乐趣。
四、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以求的互动、合作、交流过程。现代教学思想确立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引导者”,教师要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即为“导师”是引导学生去攀登科学知识高峰,寻“幽”探“宝”的“向导”。正如钱梦龙先生讲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1、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就是要教师巧妙质疑,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孔乙己》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最能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同学们很容易就准确地找出了“挪”、“罩”、“摸”、“张”、“显出”、“恳求”等词,体会了鲁迅的锤炼词句的特色,这样相机的教学就使语文知识的教学有的放矢,将单项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多项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于是再进一步提问:上述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一个能在科举制度中爬上去的人打一个未能爬上去的(孔乙己),在本文中有何深意?这些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各抒己见,广泛讨论,思想非常活跃,多向思维得到了训练,破除了以讲代想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新的知识与能力。
对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新版七年级教材文言文文章比例增多,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如果不准确的解决问题,将会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卖油翁》时,只向学生提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用卖油翁的“微颔”去评论康肃公陈尧咨射箭的本领呢?进而引导学生回答:(1)因为他们都精通某种技能;(2)他们都有娴熟的技巧。再问“他们高超的本领、娴熟的技巧是怎么得来的?”这样学生就会得出如:“经常练”、“熟悉”的答案,于是本文的主题“熟能生巧”的成语就得出来了。通过质疑探究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寓意,由启发引导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抒寓意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礼记•学记》说:“道而弗牵”、“开而弗达”,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富有启发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可见教学中启发方式是不拘一格的,正是“教亦多术,运用在于人。”
2、情感启发式教学
作者缘情而发,教师应披文入情,并且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一诗中作者这样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我当时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不正是为了天气越寒冷炭越能卖上个好价钱吗?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卖炭翁的多少辛酸和痛苦啊!难道当时社会上只有一个卖炭翁吗?卖炭翁的遭遇正是千千万万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缩影!”这种情感启发式教学激起了学生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的不满。
3、媒体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