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简称为形象。它所指的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所留给他人的总的印象,以及由此而使他人对其所形成的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
(二)职业形象
根据个人形象,结合自身的职业和地位等要求设计出来的适和自身职业发展的形象,包括仪容(外貌)、仪表(服饰和职业气质)以及仪态(言谈举止)三方面,其中最为讲究的是形象与职业和地位的匹配。职业形象要达到几个标准:与个人职业气质相契合、与个人年龄相契合、与办公室风格相契合、与工作特点相契合、与行业要求相契合。
(一)职业形象是职业气质的标点符号
职业形象是个人职业气质的符号,有些人对深色调的一贯喜爱,体现了他沉稳的个性;经常性地身着艳丽颜色或对比强烈的服装,可以展现激情四溢的作风;浅浅的素色的衣着似乎在告诉人们你善于调节自己的工作模式;一丝不苟的服装款式预示着严谨态度,层层装饰的外表揭示着求新求变的心态……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种种形象特点,就像标点符号写在每个职业人的脸上、身上,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标点,好的职业形象可以塑造学生的专业气质和职业气质,对职业成功有着重大意义。
(二)职场形象决定职场命运
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社会,一个人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据著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知名形象设计师鞠瑾女士认为,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特别是在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等重要活动场合,形象好坏将决定你的成败。
(三)职业形象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个人的人性特征特质通过形象表达,并且容易形成令人难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个人求职、社交活动中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许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对应聘者职业形象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的估计。甚至许多公司在面试中对职业形象方面关注的比重也很大。因为他们认为,那些职业形象不合格、职业气质差的员工不可能在同事和客户面前获得高度认可,极有可能令工作效果打折扣。
其次,职业形象强烈影响个人业绩。首当其冲的就是业绩型职业人,如果自己的职业形象不能体现专业度,不能给客户带来信赖感,所有的技巧都是徒劳,特别是对一些进行非物质性销售工作的职业人,客户认可更多的是人本身,因为产品对他们来说是虚的。即使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如果在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合作伙伴打交道过程中,职业形象欠佳,极有可能把良好的合作破坏。
再次,职业形象会影响个人晋升机率。获得上司的认可是晋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因为在上司面前职业形象问题导致误会、尴尬甚至引发上司厌恶,业绩再好也难有出头之日。如果在同事同级层面上因为职业形象问题导致离群、被孤立被排斥,晋升的机会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三、如何塑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形象
(一)将塑造职业形象和培养学生职业气质的课程纳入教学标准
本专业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酒店管理职业素养训导》《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学生刚踏入这个专业的两门专业引导和启蒙课程。《酒店管理职业素养训导》培养能够对酒店管理专业与职业进行角色认知,能够在酒店服务中保持良好心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酒店服务礼仪》课程。通过对酒店服务礼仪的系统知识及礼仪知识在酒店岗位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和专业老师指导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和交往艺术,在服务中体现良好的亲切感及相互尊重。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展示良好的服务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二)通过《酒店服务礼仪课程》创新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气质和塑造职业形象
本课程的开设与市场经济需要、行业人才规格的要求联系紧密。本课程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源自当前各行业对人才规格的高要求。通过教师的创新式教学和指导训练,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礼仪和形象塑造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气质和塑造职业形象。为了能让学生不是简单的传统的学习知识,而应让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学生在对客服务过程中的人际沟通的能力和服务艺术,全面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要求是,强化礼仪意识,熟练运用仪态、修饰与仪容、服饰与装扮、交谈等职业形象塑造的技巧,熟练运用在酒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社交和涉外交往中的礼仪并运用在日常交际和工作中。
针对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上进行改革和一些创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间单和有趣又可以很容易的掌握。
1.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知识量,增强课堂趣味性并提高本课程的可接受性,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某些电脑教学软件,录像资料,VCD教学等,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和接受更多的酒店礼仪的知识。
2.突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礼仪技能和职业形象塑造技巧。本课程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中,操作性很强的礼仪技能要让每个学生亲自练习,如日常社交礼仪:握手礼、递接礼、鞠躬礼、递送名片等,重视熟练运用技能,并在实践中创新。采用师生互动学习,在每一教学环节,大量采用教师示范、展示,学生训练和实践结合的方法,通过积累日常交际和工作及面试的一些礼仪情景,进行场景模拟、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来突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礼仪技能。
3.要求学生每天做到日常礼仪和形象塑造。除了课程学习之外,给学生安排了《天天礼仪》栏目,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学习礼仪,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职业素养,如早上起来要求同学们要互相问好,每天化淡妆,每天要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十分钟,每天衣服要认真搭配,每次上完课要向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递接东西时要用双手等等。我们还开设的《发现礼仪》栏目,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学会养成去发现礼仪,把它们收集起来,然后在课堂或者是课后大家一起拿出来学习和讨论。专业老师给学生定做栏目还有很多,如《天天礼仪操》,在每一次礼仪课之前要求学生都要做礼仪操。
(三)建立学生学习传播礼仪和塑造形象的平台——礼仪传播和形象设计工作社
专业老师结合礼仪和形象设计课程,为有兴趣的学生建立了礼仪传播和形象设计工作社,是学生知识和技能拓展的一个平台。
古今礼仪与形象设计工作社,是一个通过同学自主参与实践并从中了解更多与礼仪文化传播和形象设计相关知识的组织。社下分为礼仪传播部、形象设计部和微笑礼仪队(在每个部还分为活动策划组、宣传组和外联组)。工作社本着“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传统礼仪,古为今用”,将礼仪文化与形象设计知识传播到每位同学,所有河源学校乃至整个河源市,运用用于你们的工作和社交中,让学生有很好的平台和空间施展。
(四)树立职业形象在于日积月累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刘浩认为,尽管有不少介绍职场礼仪的书籍里提到了各种“短平快”的包装招术,但没有长时间的行为习惯积累,只是暂时地掩盖或修饰,并不能真正地塑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礼仪知识、礼节的运用是一个从不习惯做到自然运用的过程,不是一学即成、一蹴而就的,职业形象的塑造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而且高职高专学生已属成年人,近20年习惯的姿态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已相当稳定,要从新打造,纠正已固有的不良习惯,实非易事。职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和职业人士日积月累。
一个人的职业影响着他的职业形象,反过来一个人的职业形象也影响着他的职业发展选择。不管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还是任何职场中人,每个人都要思考自己的能力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自省职业形象特色,只有了解自己的形象和能力特色,并善于自我定位才能积累建立自己的独特品牌,为以后的求职和职业生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会正确运用常用的礼仪和进行职业形象自我设计与塑造的方法,找准自身在学习和职业活动中礼仪、形象设计上存在的误区的问题,并提出调整、改善、完善与塑造的最佳方法,使自身的职业特征和外在魅力得以强化和完善,让其成为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
篇2
一、调查设计与样本信息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对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部分是就业意向,第三部分是就业影响因素。以温州3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大一新生、实习前的大二学生和参加过实习的大三学生中各抽取120名。为了解在校学生就业意向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83%,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88%。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一)整体就业意向分析
就本次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到酒店就业的意愿不是很强,只有46%左右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到酒店就业,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8%左右的学生选择到家族企业就业,10%左右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听家人安排,另有6%左右的学生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
(二)不同属性就业意向分析
从性别来看,女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39%)比男生要低(58%),相差近20%,由此可见男生更愿意到酒店就业。从生源地域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44%)与来自城镇的学生(48%)相差不大,说明生源地对酒店就业意向影响不大。从家条件来看,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只有33%,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达48%,说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更愿意到酒店就业。从不同年级来看,一年级到三年级酒店就业的意向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愿意到酒店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46%和51%。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就业意向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对酒店的认识不足,高达40%以上的大一新生认为酒店工作累而简单,没有挑战和价值;随着专业学习的逐步深入,大二、大三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识提高,对酒店良好的工作环境、优雅的工作气质有好感,特别是酒店实习之后认识到酒店工作富有挑战,很锻炼人。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酒店和专业认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影响有限。
(三)就业目标意向分析
就业单位选择上,32%的学生选择国际品牌连锁酒店,57%的学生选择高星级饭店(四星、五星),只有4%的学生愿意到国内品牌连锁酒店。进一步访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和高星级酒店的管理比较规范,学习培训较多,有利于自身学习和能力培养,且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好,职业发展空间大。此外受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评价标准的影响,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指导学生到名企就业,高星级酒店和国际品牌连锁酒店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较高。如果在酒店就业,在岗位类型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前厅(34%)和餐饮(38%)部门,有20%学生选择行政人力资源部门,只有5%左右的学生愿意到客房。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生(80%)认为酒店客房服务员直接面对顾客的机会少,工作缺乏挑战,而且客房服务工作脏且累,管理人员相对稳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前厅和餐饮部门职业形象好,工作挑战大,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且职业发展空间大;行政人力资源工作时间早九晚五,但该类岗位人员比较稳定,酒店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薪资待遇方面,约92%的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期望起点月薪(试用期结束后)是3000元以上,其中“3000—4000元”的占54%,“4000元以上”的占38%,只有0.5%的学生能够接受2000元以下的薪酬,高于浙江省最低工资标准的1850元。另外,学生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比较短,调查显示71%的学生不希望长期在酒店行业工作,其中70%的学生能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在一年以内,27%的学生能接受两年以内。
(四)就业考虑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首次就业时会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发展前景(79%)、薪酬福利待遇(19%)、兴趣爱好(66%)和父母及他人意见(20%)。表明学生初次就业时更关注个人发展前景,自我价值实现倾向更突出,薪酬福利待遇和父母及他人意见、专业是否对口等对大学生来说并不很重要。对于影响酒店就业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太辛苦”(55%)排第一位,此外,薪酬太低、发展前景、家人反对等也是困扰高职酒店管理学生酒店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主要由社会对酒店职业的认可和酒店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劣势导致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整体比较乐观,但专业就业率低。8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或创业,但只有46%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到酒店就业,主要原因是温州高职酒店专业生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浙江,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家长能帮助学生寻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提供创业支持,同时酒店工作辛苦、薪酬待遇低、升职等待时间长及不确定性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及家长的就业信心。二是学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毕业后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意向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专业实习之后,学生对酒店职业的正面、积极的认识提升。三是酒店就业的岗位选择上更倾向于接触顾客机会多的一线岗位。酒店前厅和餐饮部门接触顾客的频率高,对员工的要求高,富有挑战,职业发展空间大,所以这些部门成为学生酒店就业的首选。虽然有部分学生倾向于行政人力资源及销售部门,但酒店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少,他们更希望在酒店工作一段后有机会调换到这些部门。四是酒店就业的单位选择上更青睐高星级和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受学校就业指导的影响,酒店就业的单位选择上,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亲睐高星级酒店,近四成的学生更倾向于国际品牌连锁酒店。五是首次就业的期望薪酬较高,基层工作时间短。92%的学生期望首次就业的薪酬在3000元以上,高于目前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这由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学生、家长对薪酬期望较高所致。学生能够接受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普遍短,70%在一年以内。六是个人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成为影响学生就业意向的主要因素。学生在首次就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前景、兴趣爱好和父母及他人意见;但困扰酒店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太辛苦、薪酬太低、发展前景、家人反对等。
(二)建议
篇3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高职生 就业
学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就业时选择了其他行业和职业,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对酒店管理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酒店方面,对专业人才的流失率相应提高,没有完全吸取有用人才,造成酒店成本损失,服务质量下降,客源流失等问题。对个人而言,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浪费,也是职业生涯的挫折。之所以产生上述状况,是对酒店管理业和自身的认识不够深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影响
对酒店业的传统的认识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受传统职业等级观念的影响,认为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端盘子,擦桌子,受顾客的指挥和挑剔,服务他人,低人一等;而且吃“青春饭”,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看不到在行业内发展的前途,而自己毕竟是高职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屈才从事这样的工作。另一种思想认为,酒店管理就是档次高的工作,上层社会的工作,在星级的大酒店里工作,有良好的环境,有颇丰的高薪收入,有优厚的待遇,想法远远超出实际,现实和理想落差很大,导致就业不对称。
二、自身的定位与规划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与就业之间角色的转变不适应,从校园大学生身份转型到酒店的普通服务人员,很多人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进入酒店后,无论学历的高低,都必须从基层做起,一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不愿从酒店的基层做起,认为自己应该直接到管理岗位,而酒店的层层晋升制度又令他们望而却步,以导致他们在酒店管理业的大量流失。
三、语言能力及人事关系的处理
酒店管理专业不仅实践性很强,经验丰富,同时也要求达到相应的英语水平能力。酒店业发展的国际化对其中英文语言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星级酒店中,无论是同事间的沟通,还是对顾客服务,英语应用能力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毕业生对外语的掌握,尤其的听说的能力,还是普遍存在不过硬的问题。同时,酒店管理专业也要求较好的社交能力,酒店的服务是更多地与人打交道,所以要求有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却又普遍缺乏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心理承受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在就业时心理压力大,表现出很迷茫,存在极大的困惑与不适应,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心理承受力更是非常脆弱,无法面对逆境,走出逆境。酒店管理业本身工作辛苦、晋升困难,需要员工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够坚持,才能在行业中有所发展。在酒店工作,不论学历与专业都要从底层服务员做起,有些员工看不到职业前途,就早早的放弃了。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会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乃至退出这个行业。
五、对策
(1)调整心态,转变观念。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要受“面子问题”影响,受社会舆论,职业等级观念的影响。一方面,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酒店是服务行业,必须从基层做起,如果没有服务他人的意识,各种工作就无法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又如何发展,乃至整个服务业又如何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不要过高的看待酒店服务,不要眼高手低,不愿从酒店基层做起,认为高职生就应该直接到管理岗位工作,这样好高骛远的想法只会使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的工作。所以,无论是哪一方面,高职生都应该转变观念,调整好心态,认清自己,从基层做起,抱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会走向成功。
(2)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应对职业发展建立合理的预期及目标体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建立不同的自我定位并确立不同的目标。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借鉴目标管理的方法,把就业后的职业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并设立阶段性目标,在目标设置上要有明确的预期实现的时间,进行不同阶段准确的自我定位,避免盲目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酒店管理者都要经历由实习生,合格员工,优秀员工,潜在培养对象到得到晋升机会的过程。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这同时也是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踏踏实实,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者。
(3)坚定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既然选择了酒店管理专业,选择了这个工作,这个行业,高职生们就应该坚定地,勇敢地走下去。保持职业心态的平和,合理定位自身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一定会有美好的前途。但是,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高职生同时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在面对挑战时的心态,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和充当配角的心态。在面对挑战时,培养从容的心态,要参加各种能够挑战自己的活动,从校内活动到社会交际活动,直到树立起自身的信心。在面对挫折时,不仅要有不气馁的心态,更要努力寻找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最后,树立一种做好配角才能做主角的意识。
(4)学习做好专业意识教育,就业观指导工作。学校除加强实训教学,实习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管理教学外,最重要的是给与学生专业意识的教育及就业心理的疏导工作。在入学教育中,教师介绍酒店管理的发展前景、行业特点等相关信息,带动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产生强烈兴趣,并对酒店管理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只有热爱,才能更好地从事这个工作,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应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心理的疏导工作。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择业、就业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是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应对现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增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总之,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生,不仅从心态上调整自己而且应看到行业发展的潜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注重自身能力的锻炼和视野的开阔,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去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在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更多的东西,从基层做起,经受长期的磨练和考验,成为酒店管理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8,(5).
[2]哈卫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解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8).
[3]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
篇4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需求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6-02
一、调研背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历来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广西高等教育强基创优计划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在此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根据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考察、企业座谈和在校学生调查,既是为了建设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尤其是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技能需求的情况。通过初步的系列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初步掌握了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及专业发展方面的情况。
二、酒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酒店业一直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全球都处于紧缺状态。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从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来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也将有成倍的增长,中国酒店业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国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仍将是酒店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酒店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是我国酒店集团化程度偏低。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到10%的集团化率,是没法同美国70%的酒店集团化程度相比的;在欧洲国家也已达到30%的集团化率。二是我国酒店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专业化人才缺失,流动率过大。三是旅游业的发展与酒店的数量不匹配。以广西酒店为例,发展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2014年全国各地星级饭店数量分布情况统计表明,广西星级酒店总数为401家,占全国总数11180的3.59%。其中广西五星级酒店为10家,是全国745家的1.34%,是广东102家的十分之一;四级星酒店是63家,是全国2373的2.65%;三星级酒店231家,是全国总数5406的4.27%。作来旅游大省的广西来说,酒店的数量与旅游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三、酒店企业人才需求预测
在酒店企业的走访与调查中,大部分企业都认为酒店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这是因为,随着人们消费观的转变,餐饮市场竞争的程度日益加剧,餐饮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得经营、善于创新、更加会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高端的餐饮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和创新。酒店市场上对复合型的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很大,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根据酒店提供的数据表明,近3年来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通过对酒店的调查表明,90%的酒店都缺少人手,甚至有的酒店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目前酒店企业既缺少基础性的管理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虽然广西区内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毕业生人数仍远远满足不了酒店企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广西12家星级酒店企业的调研发现,在酒店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占25%,中级管理类别占35%,基础管理岗位40%。基础管理类岗位具体到酒店的实际部门,前台岗位需求占20%,康乐岗位17.5%,餐饮15.5%,客房占23%,行政部门8%,商务部门6.5%,市场部10.5%。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岗位的招聘要求上,大部分酒店企业都希望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的茶艺知识,在前台岗位的要求上,英语越好越占优势。
四、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调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期望,我们发放了129份调查问卷,回收了有效问卷110份,达85.27%。主要调查分析如下:
(一)关于在校学生对就业酒店类型和就业岗位的期望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酒店的星级选择上,90%的专业学生期望的酒店企业基本上都是五星及以上酒店;剩下10%的学生选择四星级酒店。在具体就业岗位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前厅和餐饮部,分别为66人和29人;选择意愿为客房的只有2人;选择康乐部门的有4人,选择后台服务或行政部门的有9人。由此可见,在校学生对岗位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主观偏向性。因此,通过对比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期望岗位可以看出,岗位偏差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的岗位职责,指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二)所学课程对工作的帮助分析
对于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校学生大多认为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少数学生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所学课程有什么用,对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和动力。从图1可以看出,有7%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课程对工作没有帮助。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任课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达到学生学习的期许。
(三)在校学生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类型的意见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在校生普遍不喜欢理论教学,认为文化基础课开设太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校学生接触社会少,认为人文素质基础课不重要,而从我们对企业的调研来看,实际情况是这方面的课程恰恰是学生以后上升空间最好的支撑课程。
(四)关于在校生认为需要加强的知识方面的分析
在这方面,在校生选择最多的是简单的专业技能;其次是酒店服务意识课程,再次是酒店职业规划课程,然后是酒店职业道德课程,最后是酒店成功人士专业讲座。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就我们需要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实践,多接触行业,深化自己的认识。
(五)关于对实习安排的看法
为了使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更好的感性认识,每年都安排了学生去酒店实习。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4.5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有36.36%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以后就业奠定基础;有7.27%的学生认为是体验生活;有2.73%的学生认为是学校规定,只有服从。从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正确认识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也说明学生渴望学到真实本领的美好意愿,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强烈需求,也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学生报考意愿很强,我院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学生68人,2016年秋季学院录取了127人,增加了186.76%。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改革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作为高职院校来说,酒店管理专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不但要注重实训条件建设和专业课程的建设,提升专业培养质量,还要提升师资水平,才能办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
篇5
一、郑州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郑州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2006年,2007年该专业第一次招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五届学生。教师队伍人员数量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老师更少,只要三位,学历层次不齐,学生生源不足,基本上每届一个班,2009级和2011级除外,学生毕业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继续选择酒店,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该院当初设置该专业为社会培养酒店业人才的初衷。目前该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不重视。该院当初申报该专业的时候,由于当时该专业老师缺乏,由外专业的老师填写的申报材料,设置课程的时候不是从别处复制的,就是自己想当然编造的,而且每年都在修定培养方案,缺乏稳定性。没有结合该院的实际教学条件,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基础,盲目设计课程体系,由于可行性不足,上课的效果打折扣,学生最后学到有用的知识很少。由于该院生源不理想,学生基础差,理论知识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最后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氛围,讲故事给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效果没有保障,学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荒废了大量的时间。(2)教材参差不齐,质量没有保证。该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很少有该院自己编写的教材,部分教材质量有保证,有价值,但有不少教材质量堪忧,其中的内容陈lt3空洞,偏离主题,给老师日常教学带来很大麻烦,学生也感觉花钱买的教材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专业课教材也是如此,不成一个系列,东拼西凑的,由各个任课老师随意决定,系统性缺乏。(3)教师不能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现任的专业老师大多数缺乏实践经历,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无法教给学生实用的技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大多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过于重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二、郑州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开发高职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课程建设的改革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2)重视教材建设,进行专业教材的整合。搞好教材建设,完成一整套高职特色明显的酒店管理系列教材,是实现教学建设改革的重要保证。依据现有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总结,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宗旨,进行教材开发。比如该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体现“专业教学外语化”的特色教学,可通过对原版酒店管理教材的进一步使用、对比和编译,取其精华,并结合河南酒店行业的实际状况,与酒店管理专家共同进行酒店管理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为教学服务,可以为实施订单培养的学生编写专门的教材,实现企业文化与学院教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总之,本课程要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出特色;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有助于课程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教师的专业发展。(3)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该院教师除了掌握一整套理论体系外,还要不断学习学科专业发展中的新知识,跟上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该院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老师到酒店一线部门进行现场的服务,领会酒店各部门服务程序的具体要求及客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教师还需要在企业挂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积累教学案例,并且把市场需求变化反馈到教务部门,以便对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最终让该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完全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将该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打造成特色专业。(4)改变现有的教学机制,实行新式上课制度。目前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进入该专业的一般都是有一定的酒店行业实践经验的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对酒店行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中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较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审!见在还很难实现这一点,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示,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大力推行2+1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分为前两年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课,后一年参加实习。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
该教学模式有4个特点。第一,学生进校后,第1~3学期主要学习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开设酒店专业的技能基础训练课程,为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奠定基础。第二,第4学期进入企业实习一学期,着重进行专业技能的实际训练,并了解酒店经营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和各种现象,增加感性认识和对本行业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管理类高级课程做好准备。另外在实习中,也可以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第三,第5学期回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管理类高级课程,系统掌握管理理论,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第四,第6学期再参加一学期的毕业实习,这时可与就业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可以先在学校学习酒店一般服务技能,然后在酒店企业实习以获得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弥补感性认识空缺,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再觉得空洞乏味,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管理理论知识与酒店实际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篇6
一、调查设计与样本信息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对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部分是就业意向, 第三部分是就业影响因素。以温州3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大一新生、实习前的大二学生和参加过实习的大三学生中各抽取120名。为了解在校学生就业意向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83%,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88%。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一)整体就业意向分析
就本次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到酒店就业的意愿不是很强,只有46%左右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到酒店就业,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8%左右的学生选择到家族企业就业,10%左右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听家人安排,另有6%左右的学生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
(二)不同属性就业意向分析
从性别来看,女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39%)比男生要低(58%),相差近20%,由此可见男生更愿意到酒店就业。从生源地域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44%)与来自城镇的学生(48%)相差不大,说明生源地对酒店就业意向影响不大。从家条件来看,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只有33%,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达48%,说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更愿意到酒店就业。
从不同年级来看,一年级到三年级酒店就业的意向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愿意到酒店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46%和51%。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就业意向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对酒店的认识不足,高达40%以上的大一新生认为酒店工作累而简单,没有挑战和价值;随着专业学习的逐步深入,大二、大三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识提高,对酒店良好的工作环境、优雅的工作气质有好感,特别是酒店实习之后认识到酒店工作富有挑战,很锻炼人。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酒店和专业认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影响有限。
(三)就业目标意向分析
就业单位选择上,32%的学生选择国际品牌连锁酒店,57%的学生选择高星级饭店(四星、五星),只有4%的学生愿意到国内品牌连锁酒店。进一步访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和高星级酒店的管理比较规范,学习培训较多,有利于自身学习和能力培养,且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好,职业发展空间大。此外受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评价标准的影响,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指导学生到名企就业,高星级酒店和国际品牌连锁酒店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较高。
如果在酒店就业,在岗位类型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前厅(34%)和餐饮(38%)部门,有20%学生选择行政人力资源部门,只有5%左右的学生愿意到客房。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生(80%)认为酒店客房服务员直接面对顾客的机会少,工作缺乏挑战,而且客房服务工作脏且累,管理人员相对稳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前厅和餐饮部门职业形象好,工作挑战大,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且职业发展空间大;行政人力资源工作时间早九晚五,但该类岗位人员比较稳定,酒店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
薪资待遇方面,约92%的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期望起点月薪(试用期结束后)是3000元以上,其中“3000―4000元”的占54%,“4000元以上”的占38%,只有0.5%的学生能够接受2000元以下的薪酬,高于浙江省最低工资标准的1850元。
另外,学生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比较短,调查显示71%的学生不希望长期在酒店行业工作,其中70%的学生能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在一年以内,27%的学生能接受两年以内。
(四)就业考虑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首次就业时会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发展前景(79%)、薪酬福利待遇(19%)、兴趣爱好(66%)和父母及他人意见(20%)。表明学生初次就业时更关注个人发展前景,自我价值实现倾向更突出,薪酬福利待遇和父母及他人意见、专业是否对口等对大学生来说并不很重要。对于影响酒店就业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太辛苦”(55%)排第一位,此外,薪酬太低、发展前景、家人反对等也是困扰高职酒店管理学生酒店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主要由社会对酒店职业的认可和酒店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劣势导致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整体比较乐观,但专业就业率低。8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或创业,但只有46%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到酒店就业,主要原因是温州高职酒店专业生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浙江,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家长能帮助学生寻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提供创业支持,同时酒店工作辛苦、薪酬待遇低、升职等待时间长及不确定性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及家长的就业信心。
二是学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毕业后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意向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专业实习之后,学生对酒店职业的正面、积极的认识提升。
三是酒店就业的岗位选择上更倾向于接触顾客机会多的一线岗位。酒店前厅和餐饮部门接触顾客的频率高,对员工的要求高,富有挑战,职业发展空间大,所以这些部门成为学生酒店就业的首选。虽然有部分学生倾向于行政人力资源及销售部门,但酒店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少,他们更希望在酒店工作一段后有机会调换到这些部门。
四是酒店就业的单位选择上更青睐高星级和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受学校就业指导的影响,酒店就业的单位选择上,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亲睐高星级酒店,近四成的学生更倾向于国际品牌连锁酒店。
五是首次就业的期望薪酬较高,基层工作时间短。92%的学生期望首次就业的薪酬在3000元以上,高于目前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这由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学生、家长对薪酬期望较高所致。学生能够接受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普遍短,70%在一年以内。
六是个人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成为影响学生就业意向的主要因素。学生在首次就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前景、兴趣爱好和父母及他人意见;但困扰酒店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太辛苦、薪酬太低、发展前景、家人反对等。
(二)建议
一是结合职业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酒店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起点应该始于酒店行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实施、检查和反馈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考虑酒店各岗位的实际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之前,要通过行业调查,充分了解酒店行业的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并根据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设计课程安排和时间顺序。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教学规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检查各阶段培养目标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最后,利用年度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机会,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与职业要求不符的情况,与酒店企业专家共同商讨解决措施,并在方案中体现。通过循环滚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差异化培养。从全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主要有两种:“2+1”和“2.5+0.5”,即两年的学校理论学习和一年的酒店顶岗实习,或两年半的学校理论学习和半年的酒店顶岗实习。这两种模式下,校企合作松散,学校理论学习阶段的专业指导与实习期间的职业指导脱节,校企没有形成补位指导,导致学生职业目标模糊,酒店就业层次低,丧失专业就业信心,专业就业率低。学校应深化与酒店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开展全方位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参与,实习、实训指导,到开展特殊化与差异化培养,即在学生申请的基础上,酒店挑选优秀的学生提前进入酒店实习,由酒店指定优秀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工作技能、职业规划、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指导,学生未完成的理论学习课程由学校老师和酒店管理人员共同担任授课,在酒店完成,学生毕业时可以提前进入酒店基层管理岗位。这种培养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忠诚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
三是改善酒店软环境,提高酒店人才吸引力。酒店软环境主要指酒店的管理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晋升等软件方面。酒店在关注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价值和需求,因为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提供优质让顾客满意的服务。
第一,充分关注员工的利益,完善酒店管理制度。酒店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价值和需求,体现人性化管理和对员工的发展管理。关爱员工,尊重员工,合理安排工作,减少员工压力,保障员工的健康与休息需要,尤其是餐饮一线岗位,劳动强度大,工时长,容易疲惫,要科学排班,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满足其基本的健康需要。
第二,提高薪酬福利待遇。目前,酒店基层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已成为影响酒店管理学生职业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酒店优秀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薪酬福利非常必要。酒店在薪酬管理上既要考虑人工成本,又要考虑员工需要,力求二者平衡,充分发挥薪酬制度在提高员工满意度和酒店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完善酒店晋升制度。增加酒店各岗位发展空间的透明度,加强员工职业规划管理,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化,并适时指导,让员工有一个很清晰的奋斗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增加员工的职业信心。
四是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高职院校应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帮助酒店管理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合理确立并调整就业期望,理性选择就业领域和岗位类型。同时,要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习管理,使专业实习贯穿于大学的各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对酒店行业的正确认识,并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树立从基层做起的就业理念。
参考文献:
[1]董长云.高职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8)
[2]何奇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流失的影响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郜学敏,严艳.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业意向及专业忠诚度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4]罗春燕.高职旅游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高职教育,2013(4)
篇7
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各地高职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从力度上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水平上看,课程体系水平不断提升,从课程结构上看,课程体系结构不断优化。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许多高职院根据本身特点制定校本教材,实训材料和相应的习题、案例及解答。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应有清楚的认识。如,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水平偏低,远远滞后于酒店行业发展,课程设计不够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现状。
第一,课程体系仍沿袭本科院校,设计并未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如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标志,尤其是以高操作性著称的酒店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声称自己的课程体系是与企业合作的改革模式。而实际上目前,中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旧沿袭了本科院校的传统分类,即可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这种学制短、实践性强的专业中,显然不合理。加之对人才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有的课程设计时,虽考虑到与企业合作,但合作水平较低,学校与企业分工不合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受教育理论、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和理念无法跟上酒店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企业的有效的参与、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也使酒店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无法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这种现象的结果是产生了无法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沟通,课程全系实施效果无从反馈,制约了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目标定位过于空泛,没有认真考虑市场实际需求,目标调整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如近两三年,星级酒店的住宿业的发展,客房急需大量人才,而大多数酒店仍将前厅和餐饮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程设置不够细致,传统课程多,创新课程少,缺乏专业特色。由于历史和学科体系分类等原因,酒店管理属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没有独立的学科分类。因此,课程设计中夹杂着大量管理类、会计类等课程。具体说来,现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英语类:大学英语、酒店英语;会计类:酒店会计,酒店财务管理;礼仪类:中外礼仪、社交礼仪;管理类:现代宾馆管理、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类:餐饮运行与管理、前厅运行与管理、客房管理与服务、康乐管理与服务、会展管理与服务。其他:普通话的训练,食品营养与卫生、形体训练、计算机文化与应用、酒店心理学、酒店法规等。这些课程割裂了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内容,忽视一些岗位需要,缺乏专业特色。有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未从旅游专业彻底分离出来,课程设置与旅游专业课程有很多雷同,如许多学校将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等导游类课程加入酒店管理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效果。
基于涉外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英语要求不断提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酒店英语课程。但酒店英语没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无法满足酒店行业对英语的需求。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断章取义加强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情境的英语语言教学,而忽视了对酒店文化的渗透、中高层管理人员英语应用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课文,忽视了练习和实际情况的模拟,只重口语,忽视听力。酒店英语翻译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未曾见到。同时,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酒店英语资格认证等因素制约,致使酒店英语课程缺乏系统建设,没有形成从初级到高级的学习体系。
第三,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目前高职院酒店管理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双定生”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和以“企业为主”合作办学模式等[1]。依据这些模式进行的课程体系设计,虽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但与理论课分配并不合理。以2+1模式为例,此模式意味着在校学习两年后,进入企业实习一年。学生在校两年课程,学习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亦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练习操作。在一年中的实习中,虽有实践,但理论知识的不足又使得学生在企业的发展受限。种种短板皆由课程体系设计过于死板,理论学习和实习时间不够灵活,片面强调按计划设置造成。
此外,课程设置重复较多,追求面面俱到。必修课多,选修课程少,难以形成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切合实际,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较少针对酒店行业所需设计课程。许多课程名称花俏,但课程内空大同小异,课程性质混淆,理论与实践课未能有效分开,理论知识更新慢,实践操作标准化不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和考验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课程少,实践课教学模式不规范,内容随意性,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实践内容重复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篇8
1.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毕业论文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现状分析、改革创新方面,其中蒋彦(2008)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目前高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就如何正确选题,确定选题的办法,如何更好地将论文设计与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在论文指导和答辩上体现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改进意见。杨建芳(2007)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指出“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产学研三者互补而又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好地磨合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白杨(2006)在毕业设计内容创新方面,提出了到被录用单位做毕业设计的观点;庄美男、林波(2007)对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对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多专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等;杨载田(2003)提出以学生为本,对其进行创新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式选题指导,加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特别提出要尊重学生的选题权益,建设一支创新性指导教师队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创作实践必要而足够的时间。王占九(2009)指出高职院校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范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特色进行改革,而毕业综合实践是一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新范式。钟振宇、周明荣(2008)根据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孙小红、徐世举(2009)根据目前高职毕业论文的现状,并结合作者对高职毕业论文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提高高职毕业论文的几点措施:启动时间提前,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提高师生认识,加强教师过程指导;有专项经费投入毕业论文工作。赵丽杰、赵丽萍、关晓彤(2007)提出通过对高职毕业论文与实践教学、科研和为企业服务的关系分析,将毕业论文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综观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专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研究相对缺乏,特别基于产学研模式下,分别从评价主体教师和被评价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反思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全面调查产学研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其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丰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细分研究。
2.样本选择与数据分析
2.1 样本选择
为全面了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课题组成员从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两个利益相关者一教师、学生入手,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力求了解双方对现行考核评价体系的态度。2012年4月~2013年4月,课题组成员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的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6份,回收率为98.7%,有效率为98.7%。同时深入学校在华南、华东、华北和四川地区的实习基地,向正在实习的学生以及已经顺利毕业留在实习基地就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0份,回收率为96.7%。最终用于统计析的有效问卷数量560份,问卷有效率为93.3%。
2.2 数据分析
2.2.1 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1.1 对学生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不是很高“不满意”度和“比较不满意”度总体达到67.9%,“中立”项占到25.6%,“一般满意”度占到28.5%,“满意”度选项为0。
2.2.1.2 学生论文的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的评价总体不是很高“无价值评价”高达48.7%,这是整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缺乏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学要求。
2.2.1.3 对学生论文写作态度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态度评价不是很高“不认真态度”和“比较不认真态度”比率共占到42.8%,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实习工作比较繁忙,时间上和精力上不足,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兴趣不高。
2.2.1.4 学生选题的新颖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9.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选题缺乏新颖性。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历年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酒店人才的流失、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酒店的薪酬管理制度方面,选题普遍比较宽泛,学生没有进行相应的细致研究,缺乏新颖性,即使指导老师提出了比较有意义的选题方向,但是感觉学生无法驾驭,论文写作的质量依然不是很理想。
2.2.1.5 学生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8.9%的学生写作的论文与自己的实习工作不相关,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对论文写作没有什么兴趣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看成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事情,不能在实习的过程中搜集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感觉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负担。
2.2.1.6 现行的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的教师觉得论文形式需要根据酒店专业的特点进行一定的修改,35%的教师提倡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论文,12%的教师认为论文形式单一、意义不大,5%的教师提出改用其他形式。由此可见,现行的论文写作形式不太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特点,可以结合该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与学生实习工作相结合,寻求新的论文写作形式,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2.1.7 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的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体系合理性,0.6%的教师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教师作为论文评价的主体定位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维度的取值明显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教师们也感觉到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亟待改革。
2.2.2 学生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2.1 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也不是很高,52.3%的学生选择“中立”项,“很满意”的情况只有2%,“比较满意”占9.7%,“很不满意”占到8.6%,“比较不满意”占到27.4%,“不满意”维度明显高于“满意”维度。
2.2.2.2 论文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无价值”的占到12.6%,“比较无价值“的占到27.4%,“中立”的占到48.6%,“比较有价值”占到11.4%,“很有价值”为0。由此可见,学生普遍对自己论文的应用价值评价不高,这跟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对论文的态度有关系。
2.2.2.3 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4%的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不相关,47.4%的学生论文与有实习有一定相关性。学生普遍反映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两者有效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冲突性。
2.2.2.4 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希望注重论文价值,减少形式的束缚,2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论文形式要求不符合自己的知识层次,26%的学生希望可以尝试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由此可见,学生希望实习论文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希望通过与实习工作的有效结合,通过实习体验完成论文写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把实习工作中的感悟和有价值的知识记录下来,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2.2.5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45.6%的学生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学生对考核体系合理性的认知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两个维度的取值要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学生们也希望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有所改革。
2.2.2.6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9%的学生认为“资料无法搜集”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36%的学生认为“选题与工作不能有效结合”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这些可以通过学生与实习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沟通得到一定的解决。如果把实习企业的管理者纳入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价主体中,引导管理者指导学生论文的写作,学生遇到的困难就会小很多。
2.2.2.7 毕业论文写作中各方面能力重要性调查
学生普遍认为论文写作过程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他们发现自己在实习或者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能否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自己最欠缺也是最需要的能力。其次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来“搜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写作成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内容需要经过论文指导老师的点拨,才可以明确思考角度和逻辑顺序。
3.改革建议
3.1 与企业管理者合作进行考评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可采取双导师制,即由高校教师和酒店相关人员组成。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上有优势,可以增加毕业论文的理论深度;酒店相关人员在实践经验上有特长,可以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系统,把企业管理者引入论文考核主体,充分体现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际运用价值指标的侧重。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论文的内容修改和论文成果的完稿,企业的管理者始终与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步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的素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可以有效引导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甚至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索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修改不合理的规定和措施。学生和企业都可以在这一过程有所收获。
3.2 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鉴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般实行的“2+1”模式,第三学年全年在实习企业中度过,理论教学基本退出。因此可以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献搜集、市场调查分析、信息搜索与整理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基础准备能力。进入实习阶段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自我寻找感兴趣的选题方向,然后与行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进行双向交流,确定论文题目,并确定论文成果的写作形式。然后在“学校老师+实习企业管理者”的双导师指导机制下,收集一定的基础资料,提炼出论文的大纲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改调整后,开始在行业内部通过与实习管理者、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层的沟通,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数据,然后进行一定的分析整理,完成论文的初稿。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做中期考核,对学生整个前期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量进行一定考评,并对论文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实训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实习过程继续征求行业管理者的意见,进行论文成果的修改。期间需要学生、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做好良好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束后,学生完成毕业成果的终稿,接受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的评定。
通过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控、评价,有利于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学校毕业论文工作,促使毕业论文质量呈现螺旋状稳步上升。
3.3 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改革现行的毕业论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内容与实习工作的结合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激励学生在实习的参考文献: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中,各评价主体都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
其考查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毕业论文内容与实习岗位的贴近度、专业贴近度和训练的实效性。二是毕业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如科学性与创新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也涉及毕业实践中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完成毕业成果的态度,如钻研勤奋与否、与导师配合是否积极认真等。三是毕业答辩的评价,毕业答辩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经过—年的实习之后,综合素养的展现过程。这部分主要是关于答辩论述思路和表达程度以及回答评委问题情况,如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回答内容是否深入和回答是否有很强的逻辑性等。
3.4 注重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
通过与各大企业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学校方面可以将往届毕业生的论文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类,优秀论文成果可以进行电子贮存,共享信息平台系统,供学生查询借鉴,也为教学、科研以及历届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对优秀的毕业论文,不仅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荣誉,还要推荐给期刊杂志争取发表,或选送参加各种评选,或提供给企业等生产机构作为科研参考,既实现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也能够激励学生重视论文写作,并不断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另外,校方可以出据书面鉴定,让毕业论文成为大学生求职和升学的名片,呼吁用人单位聘用大学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毕业论文质量高的学生,并把毕业论文质量作为是否推荐免试进一步深造的重要依据。企业方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把一些学生的优秀毕业成果转化成实践素材,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另外,可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提升员工的思考能力,鼓励员工在信息平台上共享知识成果和实践技能。
篇9
关键词:酒店管理;职业教育;职业化教学法;就业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实现被教育对象的顺利就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能够掌握所学领域比较实用的操作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何让受教育者达到行业要求。就成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而目前大多数高职人才的培养都沿用本科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毕业时既没有技能优势,在理论上也远不如本科生,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高职生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在从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笔者发现要解决上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乐于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做一个标准的职业化酒店人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了一套方法,并在运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将其定义为职业化教学法。下面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职业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以阐述。
1 设定教学目标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具有餐饮服务的常识(中、西菜点知识,酒水知识等),具备对客服务的意识(重视服务的价值,即笔者曾提过的“服务为王”的价值观)。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例如,托盘、斟酒、折花、摆台、接受预定、引领入座、点菜、上菜、分菜及结账等),能处理餐饮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例如,餐前小会、分工及处理顾客投诉等),拥有餐饮服务者的气质(站姿、走姿、谈吐及基本的肢体语言等)。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实现在东部沿海的中高级涉外酒店餐饮部门就业。并具备一定的成长空间。
这些目标中有些需要在课堂上着重强化,有些则要求学生课后的自我巩固;有些需要教师利用案例加以诠释,有些则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因此,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知识技能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2 几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分析
2.1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输理论知识
这种方式目前仍为最普遍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吸收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原本有趣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睡觉时间。据了解,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两大原因:一是自身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因而无法传授给学生;二是学校缺乏实训条件,也只好做无米之炊。
2.2盲目使用多媒体,大量地填充影像资料
最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推动教学互动的有效教学手段,于是不少教师和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趋之若鹜,不根据专业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原来的文字榜书内容敲上去。有些则填充大量图片,还有的干脆成了电影欣赏课。当然,也不乏运用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还是流于表象。
2.3机械运用案例分析,像在培养阅读能力
目前,职业教育院校的双师教师非常缺乏,有不少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在从事教学时只好从理论到理论。特别是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分析案例空洞无力,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主要表现为案例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法体现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教师仅对案例文字进行分析,不能延伸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尤其在案例中事件的处理上,仅凭想当然的分析。这种乌托邦式的职业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应变能力的增强没有发挥作用。有些教师甚至把案例当堂拿出来让学生阅读分析,俨然成了阅读课,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 职业化教学法的运用
3.1讲解知识要领,演示服务技能
按照“理论够用”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然后演示服务技能。例如,在讲到西餐摆台操作技能时,教师先讲解西餐服务与中餐服务的异同,然后把西餐摆台所需的餐具展示给学生,并告知每种餐具的摆放位置、先后顺序及相关要求,接着由教师亲自演示两遍给学生观看(其中,第一遍会按照标准操作摆台,并逐一解说要领,当学生完全看清楚后,第二遍则会有选择地在某几个操作上出现偏差,让学生找出问题),最后再总结摆台的要领,并编成口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牢。
3.2练习操作技能,逐个纠偏达标
当讲解完一项操作技能后,要求学生课后去体会,在下一次课堂上,学生需要在教师面前练习操作。练习一定时间后,教师逐一审核,指出不足的地方,讲解纠正的方法,并挑出其中几位较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帮助不达标的学生提高技能水平(这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很受学生的欢迎。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都处在比较放松的状态,更容易纠正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较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培养其基层督导的沟通能力),每一项操作技能结束练习之前。教师再逐一审核,并考评打分。计入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端正态度,认真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标。
3.3分组模拟演练,融汇职业精神
篇10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教学改革;竞争力
一、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方法单一
由于旅游酒店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有关酒店管理的众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旅游与酒店业的实际发展,出现酒店管理的教育与实践需要严重脱节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人才出现重大缺口,这是源于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国目前的酒店管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里主动参与学习,应是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观念落后
“传统的中职课堂,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对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不能同实践相结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直接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与质量。”而酒店管理是一个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该专业只有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才能让学生将酒店管理知识与实际要求结合起来,适应酒店管理岗位的发展需要,并为今后真正走向该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极少有中职院校有专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学生对客房清扫程序和前厅接待方面的技术能力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并且没有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给学生足够的实习机会,阻碍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转化。
(三)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从中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初、中级酒店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普遍偏杂、偏高,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提高到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高度;在课程设计上偏杂,既有酒店管理,又有导游与烹饪专业,虽然说学生的知识加深了、知识面更宽了,但是却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也就是以实践经验为主的培养模式。这样做虽然能够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受客观上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时间和空间影响,所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达不到酒店管理“专”的要求,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特点,违背了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客场改革对策
要想提高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水平、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必须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紧跟酒店管理岗位工作的发展需要,明确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一)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该脱离职业教学的培养范畴,应该明确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正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中低级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专业知识向酒店管理应用能力转化,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熟悉该专业的就业要求、熟悉该专业的岗位职责要求,以正确定位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今后真正走向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中职院校应该明确酒店管理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其他专业培养,如导游与烹饪专业等在实践教学当中应该让位于酒店管理课程,在保证酒店管理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才能适当开展其他专业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次颠倒、轻重不分后果的出现。
(二)创新中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体现出这一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灌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经验,提高酒店管理的实践能力。要想做到这一点,中职院校应建立高起点、高利用率的酒店实训室,从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操作性。同时组织学生到相关酒店进行参观和考察,了解行业的现状及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使学生产生较为直观的认识,加强认知实习。当学生对酒店有了直观而具体的认知之后,就可以结合实践课程的要求,利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习,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学生在模拟中可以根据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模拟酒店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着装、用语,为今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课程综合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
的知识结构。要达到这一目的,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深入各类酒店,详细了解它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要求,特别是与学校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酒店,要多听取它们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意见,根据酒店管理的发展需要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必要时可以安排各实习单位的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单位开讲座,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各个岗位工作的职责、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第二,要加大实习课程的比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分为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两个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要借助校内模拟实习环境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酒店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是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相对较晚,尤其是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行业,许多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落后,严重的制约着我国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亟需进一步改革。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想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考虑到社会就业的发展需求,体现出职业教育培养的实践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为主,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孙飒,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
[2]王娟,中职酒店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科苑,2009(20).
[3]班晓燕,江苏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J],经营管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