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慢性病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慢性疾病管理;健康教育模式;社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7-02

慢性病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引起的各类疾病,也是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脂、慢性气管炎等等,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诱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增加了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费用开支[2]。本次研究对我社区内存在的慢性病管理工作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公共卫生的管理考核要求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辖区各社区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就诊的1300例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48例,女性55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6岁。所有病例均通过医院确诊,其中高血压患者676例,糖尿病患者211例,脑卒中患者158例,冠心病患者139例,高血脂患者69例,慢性气管炎47例。实施健康教育前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进行比较分析(P>0.05)。

1.2管理方法。由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全面和医学知识熟悉的社区责任医师(包括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同时进行统一管理。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年龄。收入情况、医疗开支等,为健康管理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患者对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疾病类型,给予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以在社区内举办专题宣传栏、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不定期更新健康教育栏内容等方式改善慢性疾病中的存在的危险意识,针对患者提出的慢性病相关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并加强宣传疾病保健知识,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3]。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饮食爱好制定数字化、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使患者逐渐形成量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固定的饮食结构,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慢性疾病的防治积极性,针对出现心理问题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放松训练,让患者了解综合治疗和长期治疗慢性病的有效性,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4]。

针对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慢性气管炎、高血脂等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相关人员负责进行发放、回收,并指导患者填写调查内容。本次研究共发生1300份问卷,实际回收1300份,回收率100.00%。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通过调查后,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危险包括使用烟草、饮酒过量、运动量不足、饮食不洁、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等行为,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各项危险行为与实施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危险行为改善情况对比(n/%)

3 讨论

社区医疗机构应根据辖区内慢性病发病情况及死因谱,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级别的监测和干预。尤其重点要掌握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筛选重点人群实现专册管理。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为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良好基础。社区医师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从如何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的规范化管理入手,强化社区的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以真正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平均期望生命及生活质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研究证实,针对慢性病患者需在长期内要得到相应帮助,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教育服务和心理支持。若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给予提供相应的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仍存在需要改善的方面[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存在的使用烟草、饮酒过量、运动量不足、饮食不洁、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等行为,给予实施健康教育,且实施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巍.2012年无锡市崇安区慢性病监测情况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0:98-99.

[2]陈红东.浅谈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341-342.

[3]梁春琦,石光.我国慢性病挑战与防控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534-537.

篇2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市广东省汕头市皮肤性病防治院

许静芳:女,大专,主管护师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替利嗪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并发症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复方甘草酸苷与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皮肤科确诊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加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甙片加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甙;慢性湿疹;效果;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75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难以治愈转变而来,极易导致患者经常搔抓、摩擦刺激患处皮肤,且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病情较为顽固。目前临床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较多,但效果都不甚理想,尤其是慢性湿疹患者[1],为了探讨最佳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我科复方甘草酸苷与西替利嗪胶囊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皮肤科确诊的慢性湿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25例。年龄29~37岁,平均年龄(33.03±2.4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97±1.01)年。湿疹位置:手部27例,小腿有28例,足部25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加盐酸西替利嗪胶囊联合治疗,其中复方甘草酸苷用量50 mg口服,每日3次。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用量10 mg,每日1次,并辅以艾洛松乳膏外涂湿疹处。

1.2.2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加盐酸西替利嗪胶囊联合治疗,其中雷公藤多甙片用量20 mg,每日3次。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用量10 mg,每日1次,同样辅以艾洛松乳膏外涂湿疹处。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以及白细胞降低的例数,以此作为衡量两种药物治疗安全性[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研究表明[3-4],慢性湿疹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体质,而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的病情,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同时也极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等处,边缘较为清楚,除慢性湿疹会给患者皮肤造成一定伤害,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及自卑感,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使其保持乐观开朗心态、树立战胜疾病信心[5-6]。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尝试以复方甘草酸苷与雷公藤多甙对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治疗,表1可知,观察组接受复方甘草酸苷的治疗方式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反应,无白细胞降低情况发生,明显少于接受雷公藤多甙治疗方式的对照组。究其原因,雷公藤多甙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在抗炎作用方面,它能拮抗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实验性炎症及关节炎的反应程度;在抑制免疫作用方面,它能抑制T细胞功能及延迟型变态反应发生,抑制白介素-1的分泌及分裂源及抗原刺激的T细胞分裂与繁殖,对祛风解毒、解湿消肿、舒经通络都有明显疗效,但对消化系统和白细胞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并偶尔伴随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当停药之后即可恢复正常。而复方甘草酸苷除了有部分雷公藤多甙的临床疗效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对肝、肾损害,因此在治疗慢性湿疹时,从临床治疗安全性出发,复方甘草酸苷可优先选择[7-8]。

在患者治疗期间,严格禁止其进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并严禁患者吸烟,保持规律作息。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其衣物以及皮肤的干燥、卫生,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一旦发现衣服出现潮湿情况,要及时更换。叮嘱其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去清洗局部,更不能用刺激性较强的或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

总之,慢性湿疹患者由于体表症状较为明显,极易诱发其产生自卑、焦虑等负性心理,有效的用药,辅以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莉,曹蒂莲,茅婧怡,等.湿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4,11(2):117-120.

[2]林青.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2(11):75-76.

[3]唐明珍.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2,19(13):2914-2915.

[4]孔莉.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2(6):4-5.

[5]张明发,沈雅琴,张艳霞.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J].药物评价研究,2013,9(2):146-156.

[6]吴燕丽.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1(7):100-101.

[7]韩雪松,岳致丰,周向昭.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湿疹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3(9):105-107.

[8]王英杰.复方甘草酸苷的皮肤科临床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11,11(2):87-88.

篇3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干休所;管理现状

慢性病是不具有传染性,病程时间长,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糖尿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肺气肿、恶性肿瘤、精神病等,具有病程时间长、病因复杂、社会危害性高等特点[1,2]。慢性病的主要危害是造成患者心脑肾等各种重要脏器出现损害,影响其正常的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且病程长,患者需长期就医、服药,医疗费用高,在增加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3,4]。依据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我国于2000年已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5],随着老年人数量的激增,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均逐年升高,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强慢性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将探讨某干休所退休人员慢性病管理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干休所45位干休所退休人员,其中男性5例,女性30例,年龄在61~74岁,平均(68.1±5.1)岁;其中老干部5例,其他退休人员40例。

1.2 方法 采取问答式调查问卷,调查和统计老干部的慢性病分布状况、健康档案建档状况、接受规范化管理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

2结果

2.1慢性病分布状况 45例退休人员中,糖尿病15例(33.3%),高血压26例(57.8%),冠心病10例(22.2%),脑血管疾病11例(24.4%),慢性支气管炎25例(55.6%)。

2.2慢性病管理状况 45例退休人员中,28例已健康建档(62.2%),其余17例尚未建档退休人员中,10例有建档意识(22.2%),7例认为建档可有可无(15.6%)。

28例健康建档退休人员中,17例接受规范化管理(37.8%,28/45)。

3讨论

慢性病为现代文明病或者生活方式疾病,该病的发生与人类长期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周围环境息息相关[6~8]。慢性病患者往往会终身带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需主动地适应环境、症状以及生活的变化情况,所以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获得相应的治疗,还需要得到连续性的支持、帮助、咨询、教育等各种服务。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旨在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疾病康复。由本干休所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健康建档数量仍然未达100%,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偏少,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值得探讨。

3.1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退休人员健康管理意识差 由于这一代的退休人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偏下,往往认为只需要自我管理,平时自我监测疾病的发展即可,认为不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导致部分老年人认为健康建档可有可无。

3.1.2慢性病管理宣传力度不足 因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向退休人员灌输足够的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意义等,导致其对慢性病管理的认识不深,部分退休人员不愿意配合管理工作。

3.1.3缺乏专业性管理团队 目前慢性病管理团队主要由慢性病医师兼职完成,大部分医师日常工作中还要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导致慢性病管理不够细致、不够专业。且部分管理人员对慢性病管理的服务内容不甚了解,没能正确地宣传慢性病管理的实际意义。

3.1.4政策未完善 目前我国仍处于慢性病管理的发展阶段,具体的法律法规尚且没有完善,政策扶持不足,导致慢性病管理相关机构执行不到位,退休人员对慢性病危害性、危险因素等的知晓率偏低。一些扶持政策只是从宏观角度指导,但缺乏具体的执行方案,管理薄弱。

3.2慢性病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3.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退休人员健康管理意识 应定期举办慢性病防御知识、治疗知识、健康建档、慢性病管理重要性等相关讲座,且可通过派发传单、粘贴海报、微信平台等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退休人员主动地参与健康建档和接受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慢性病管理落到实处,有效地监测、控制疾病的发展。

3.2.2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退休人员获取正确的慢性病基本知识、保健技能,使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达到医师监控管理、退休人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效果。

3.2.3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 应一个专业性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临床执业医师、经验丰富护士、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由专业的公共卫生管理成员主要负责病情调查、追踪,使管理团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完成管理工作,不断地细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3.2.4加大政策扶持 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应不断地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建立监督机制,使管理人员落实慢性病健康宣传和教育,完善健康建档、高危人群筛查等政策,并提供足够的预算,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慢性病管理能力。

综上,本干休所退休人员慢性病较为常见,但健康建档、规范化管理偏差,存在多种慢性病管理问题,应针对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有效地延缓慢性病继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邬建平,冯占春.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5):59-60,63.

[2]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669,673.

[3]杨惠兰,毕丽青.社区健康教育对城乡接合部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8(24):3066-3073.

[4]贾纯花,李春玲,赵佳,等.社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知己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30):2865-2866.

[5]王俐虹,肖成汉.我国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z1):369-370.

[6]利霞,罗丽娟.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医院,2013,13(6):148-150.

篇4

关键词:居家养老 健康管理 慢性病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日益凸显。截至2014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8%,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2013年烟台市老年人口突破130万,并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底将达到145万,2020年将超过17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逐年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经济、文化、政策以及自身观念、生活方式等原因,慢性病发病率更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主要的慢性病种类,因治疗费用高、周期长、并发症多,给老年人造成了较大的痛苦,使老年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都有所下降,而相应地对于医疗、饮食、卫生保健等健康管理的需求强烈。

一、国内外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介绍

健康管理是以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向人们提供专业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提出相应的健康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继而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1]。西方发达国家的健康管理起步较早,又以美国、日本和芬兰最具代表性。国外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美国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在全国健康计划的基础上开展私人医疗保险,个人投保,由医疗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美国的健康管理是典型的市场化模式,强调效率,已经疾病缠身的人可能会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2]。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全民大众型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日本,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健康调查、健康体检、体检评估、健康增进活动和健康教育。日本的健康教育是贯穿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健康知识的教育,在居民中普及常见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让人们了解生活和健康、职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主动参与其中,引导人们自觉克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3]。第三种是以芬兰为代表的由政府投资计划,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来执行的健康管理模式。芬兰健康管理的特点在于与社区开展合作,并定期由国家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健康管理项目评估,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4]。

(二)国内健康管理的典型做法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健康管理模式,目前的做法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次是由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的非营利性的健康管理,由政府买单,覆盖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第二层次是由社区医院和各级医院提供的半营利性的合约式健康管理,由政府补贴加适当收费,主要面向家庭。第三层次是健康管理公司联合医院提供的营利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有商业保险性质,由个人负担,采用会员制的方式[5]。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健康管理公司开始涌现,大部分公司利用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推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服务,满足了部分高收入客户群体的健康管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不熟悉互联网和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原理,所以成本和科技含量较高的

健康管理服务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另外,我国目前还存在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形式单一缺乏制度保障,健康管理理念淡薄,“重医疗、轻预防”思想严重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思考与解决。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诱发因素。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患高血压的基本症状一般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N村位于烟台市高新区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该村历史上以渔业为主要生存方式,近年来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员较多,整体收入水平较高。目前该村有414户居民,1020人,60岁及以上老人约210人,其中患有慢性病的为140人,达到了67%。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法和观察法,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9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男性2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的61岁,最大的78岁,60-70岁6人,70-80岁3人。患有糖尿病的7人,高血压的6人,两病兼有的4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4人,所有老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血糖药物。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类调查

首先,饮食需求方面。饮食需求包括科学的饮食习惯、饮食禁忌、饮食指导和监督。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两项满足度较高,但是在饮食指导和监督一项满足度较差。虽然老年人掌握一定的饮食知识,但由于缺乏自我控制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并不能很好地控制饮食结构。目前在饮食需求方面患慢性病老人最迫切的需求是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全面的饮食监督。

其次,医疗需求方面。医疗需求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条件。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大多数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保险,能够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需求满足度较高。但是由于村卫生室的条件较差,并且只能在较远的定点医院治疗和取药,给老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医疗条件需求的满足度较差。目前在医疗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包括定点医院范围的扩大和村卫生室条件的改善。

再次,健身需求方面。健身需求包括锻炼时间、方式、运动场所和设施等。

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平时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和科学的健身方式,主要通过干家务活包括做饭、洗衣服和打理自家的菜地、耕地满足健身需求,也没有固定的运动场所,健身器材更是缺乏。目前在健身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运动场所和器械,并给出合理的健身安排和建议。

然后,用药需求方面。用药需求主要包括服用药物的科学指导和服用提醒。

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服用药物的时间、禁忌、剂量方面都得到了医生专业的指导,全部了解胰岛素的存放常识,但是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缺少与医生后续的交流,满足度一般。在服用提醒方面大部分老人都能及时得到家人的提醒,满足度较高。目前在用药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对老年人服药效果的反馈和更及时的专业指导。

最后,健康监控需求方面。健康监控需求包括定期体检、血压、血糖监测和指标分析。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体检的方式大多是到村卫生进行测量,部分老年人家中配备了血压计和血糖仪,但是设备的使用缺乏专业指导,对于各项健康指标也缺少长期的监测和科学的分析。目前在健康监控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体检和提供测量仪器设施的使用的科学指导。

(三)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总体分析

首先,最迫切的需求是医疗需求方面医疗条件的改善。由于基层村级医务室和社区医院条件较差并且不是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导致老年人去医院治疗、取药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幅度上升,空间距离的拉大带来的间接后果是老年人获取专业医学指导的机会成本增大,频率降低。

其次,较为迫切的需求是健康监控方面的需求和用药指导方面的需求。由于缺乏定期体检和健康指标的科学监测,老年人基本上处于疲于应付疾病的状态,缺乏科学的健康检查数据就无法实现科学的评估,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就无法实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由于就医成本较大,用药效果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医生,就无法实现医生对于用药剂量、种类等方面的及时指导。

再次,一般迫切的需求是饮食指导、饮食监督方面的需求和健身场所、设施的需求。患慢性病老年人的比例很高,通过药物和其他医疗手段仅能起到控制和缓解的作用,要实现预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健身习惯,培养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观念,创造良好的健康管理社会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三、满足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

我国的健康管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法律规范仍不完善,亟须健全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当前最为紧迫的是立法工作是制定《慢性病防治法》,凡是中国的公民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应该享受到均等化的医疗服务和财政补贴。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作用

健康管理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应通过公共财政直接提供或者购买市场服务的形式增进这一社会福利,尤其在改善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条件和健身设施方面政府有直接的主导责任。另外,政府还应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与医学院校、社区、社会组织合作,加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倡导公益性活动关注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管理的良好氛围。政府还负有监督市场主体、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防治慢性病的法律和政策的职责,保证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三)引导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公司与私立医院可以为患慢性病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备与各级公立医院和社区进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较高的问题。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融资贷款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健康管理公司等主体的发展和运营,并通过政府购买等政策将相关服务推向农村社区,有效解决政府无力直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问题。

(四)有效利用现有平台打造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

2014年烟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建立“89000”民生服务平台的意见》,89000民生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各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应该有效利用这一平台,搭建区(县)政府、健康管理服务公司、社区医院、家庭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的联动机制,打造居家养老智能化健康管理的系统,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监督、专业评估”的管理服务模式,有效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健康监控、用药指导、饮食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五)充分发挥公益性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是一个典型的需要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应支持基金会、社会工作者组织和志愿者协会等NGO组织发挥凝聚社会力量,开展慈善事业的巨大潜能,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帮助项目,提高舆论媒体的曝光度,引发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鲁主编.社会医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陶箐.城镇老年人健康管理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篇5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病案室,山东寿光 2627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查体增多,医保、新农合慢性病病人增多,如何为这部分人建立好健康档案、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成为医院的重要课题,建立科学的健康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医院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将有利于医院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

[

关键词 ] 医院;健康档案;建立;完善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11-02

[作者简介] 王钧(1974-),男,山东寿光人,本科,案室主任,馆员,主要从事医院病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和保健,越来越多的人群主动到医院定期例行查体,而随着医保、新农合制度的日益完善,医保、新农合慢性病病人也越来越多,这部分人成为到医院就诊的最频繁的人群,以上两部分人群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都要从头问起病人的病史、近况等,费时费力,在我国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如何提高病人的就诊效率,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建立、完善、利用好医院的健康档案将有利于缓解这一问题。

就医院来说,做好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到医院查体人员的健康档案管理和医保、新农合慢性病病人的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数县区级医院根据需要建立了医院查体中心或查体科,查体工作和查体收入成为医院工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医保、新农合的日益完善,医保、新农合慢性病人就诊也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建立、完善并有效利用好上述两部分人的健康档案成为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医院查体科建立了查体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处,负责来医院查体的人员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管理较为松散,借阅程序很不规范,借阅比较随便,查体科工作人员在收到病人查体档案后,存放在固定的地方,病人或医生借阅的时候再从查体科调取。医保、新农合慢性病档案由医院医保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由于慢性病档案主要是应人社部门的要求而建立的,并非医院主动行为,因此,管理随机性更大,病人借阅次数频繁且受约束性差,常常存在归还不及时甚至不归还的情况,导致档案缺失、混乱。给人社部门的监督及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此外,医院的健康档案管理由多科室管理,无一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健康档案管理无序、混乱[1],使得医生及病人在调阅档案时较为繁琐,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较大,如何规范医院民生档案的管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建立科学的健康档案管理体系,对医院有关的健康档案、慢性病档案实行集中、专门专人管理,建章立制,严格执行有关程序和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院健康档案的管理也应随医院的发展而长足进步,在现代科学发展下,医院档案科学化已经成为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科学化档案管理是解决当下日益繁重的档案管理任务与有限人力、物力和资源矛盾的最佳方法[2]。医院对查体档案、慢性病档案应改变那种多科室管理,互不沟通的格局,建立起医院专门的健康档案管理部门,把所有的查体档案、慢性病档案都交由健康档案管理部门管理,逐步过渡到以后医院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档案也可交由该部门管理,从而,建立起医院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这样,有利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集中化、专业化,也有利于医院培养自己的档案管理人才。档案管理部门成立后,要根据档案工作的有关法规、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适应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是档案的借阅,本着方便病人、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如对所有档案按门类、按时间、按病种进行编号,并建立带有编号的借阅卡给病人,病人或家属借阅时只需携带病人身份证和借阅卡就能迅速找到病人的档案。病人在借阅时留身份证抵押,用完归还档案后取身份证即可。

2 结合医院实际,大力加强医院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完善的电子档案系统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存放空间,给病人及医生、档案管理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真正的现代化[3]。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求医院的整个诊疗系统尤其是门诊诊疗系统有先进的信息化作为技术支撑。只有医院的诊疗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才有了可能。电子健康档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方便性。包括病人及医生查阅病历方便。病人只需持有医院发给病人唯一编号的电子信息卡,即可到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处登录历次就诊及检查的记录。接诊医生输入病人的电子信息卡编号或划电子信息卡,也可进行病人相关信息的查询。方便快捷,大幅度提高病人就诊的效率,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2)保密性。病人的查体信息及慢性病信息是病人的个人隐私,有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医院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信息保密。因此,保密性是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特点。医院要从两方面加强对电子健康档案的保密,①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教育,形成自觉为病人保守秘密的习惯;②对电子健康档案的查询进行严格的控制,病人需携带身份证及电子信息卡才能查询信息,二者缺一不可。并可让病人对电子信息卡进行密码设置,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医生要查询病人信息,也要经过病人同意并输入病人的电子信息卡号码才能查询。

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

现代大多数医院对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十分重视,但却忽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临床退居二线的老护士,这部分人从未经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很难胜任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4]。现代档案管理人员要求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做好档案的收集、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工作。还应具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具备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5]。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医院既要开展岗位培训学习,也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与时俱进培养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人才[6]。

综上所述,不管是医院领导,还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民生为本的今天,都要十分重视医院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这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要认真研究科学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结合创新理念,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把档案管理科学化,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服务,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 鹿蕾蕾.对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医学信息学,2013(5):53-54.

[2] 段锡林.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J].医疗装备,2013,26(2):44-46.

[3] 王艳峰.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健康必读杂志,2012(1):146-147.

[4] 代文婷,刘铁强,王玉蓉.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与档案升级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6):50.

[5] 宋书娟.文书档案管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1):155.

篇6

社区卫生服务的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优化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9年3月新医改方案提出,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面向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重点服务人群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农村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需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和急诊急救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及时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措施和预防保健服务;开展常见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传染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综合性健康管理与服务。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为适应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和工作性质需要,北京市成立了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作为独立法人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分别隶属于市、区县卫生局管理。

根据已实施的新社区卫生政策,北京市社区卫生业务管理体系分为四层,分别是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分别在市及区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工作,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各级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精神卫生等预防保健部门的业务指导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对于社区卫生站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社区卫生站归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一种是直属区县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管理。当前,北京市的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采用第一种模式,只有极少数独立站直属区县社管中心管理。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按照社区卫生业务管理的模式,社区卫生可以划分为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管理两个层面。

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部分。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以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服务、传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精神病人管理、以及社区卫生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业务监管与绩效考核、统计分析应用、社区卫生财务核算与管理等。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即:收入全部上缴;全部支出由财政补助;药品全市统一配送,药品销售零差率;政府统一投入,设备标准化配置。

新医改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要求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为落实新医改政策的要求,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北京市自2008年开始建设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目标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加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决策能力;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持社区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支持实现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支持市、区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范围居民健康的信息管理;支持市、区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人、财、物的综合管理。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将覆盖市卫生局(市社管中心)、16个区县卫生局(区县社管中心)、351家社区卫生中心和2900多个社区卫生站。

据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晖介绍: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社区卫生财务系统、药品零差率采购系统,三个系统应该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但因为药品零差率采购系统是独立建设的系统,因此,现在所说的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仅包括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两部分。

北京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

社区卫生信息化将作为一种支撑社区卫生业务以及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一方面为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社区卫生服务到位、管理到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形成全市常住居民的健康医疗档案,使之真正成为评价老百姓健康水平的手段。

2010年6月,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 并开始面向全市推广应用。截止2011年3月,该系统已在北京市的8个区县、6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基本完成实施推广,顺义、海淀、石景山等区县进展顺利。市级社区卫生平台建立了526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2.9%,超额完成了原计划2010年底20%的建档率任务指标。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和质量;整合了社区已有健康档案信息,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心;为慢病病人提供规范化的评估与慢病管理流程;实现了业务数据的汇总上传和基于业务明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部分绩效考核功能;实现了社区到医院的预约转诊,方便患者由社区转诊到大医院看病,促进居民合理有序就医。

2010年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信息化专家,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进行考察后表示:“北京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创造性地建立了很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工作很有特色,非常成功。世卫组织可以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中国北京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推介到其他国家”。

未来北京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前不久,北京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意见要求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

篇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最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l0月5日了《预防慢性病一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全球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慢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未来10年里,慢病导致的死亡将增长17%,全球将有3.88亿人死于慢病。中国将有8000万人死于慢病,慢病死亡增长19%,糖尿病死亡增长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而组织、引导、支持,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该制度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农村开展居民重大慢性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的专题调查,掌握农村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对农民经济状况的影响,了解新农合制度在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效果,为制订和评价农村慢性病的干预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方式

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泌科、心内科、脑病科、肿瘤科医师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统计方式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1年4-2012年9月。

2研究对象

在上述医院内分泌科、心内科、脑病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住院接受治疗,并且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已经明确诊断患有心脏病、脑卒中、癌症、原发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中的一种获多种疾病的患者;②出生地为当地范围内,现在居住地和户口必须在当地范围内;③参加了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④同意调查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心脏病、脑卒中、癌症、原发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中的患者;②精神病或痴呆患者、哑巴、人不能正常交流者(患者家属可以叙述者除外);③未参加了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④不愿参加此试验者。

3结果

3.1入选情况共入选患者1320例,其中入选冠心病患者237例,脑卒中患者469例,癌症患者126例,高血压病患者231例,2型糖尿病患者257例。

3.2疾病住院、门诊费用情况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6天,平均住院费为8983元,报销比为40%,住院其他费用为1540元,月门诊费为152.1元;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7天,平均住院费为11453元,报销比为50%,住院其他费用为2864元,月门诊费为345.6;癌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8天,平均住院费为20184元,报销比为65%,住院其他费用为2370元,月门诊费为534.8元;高血压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天,平均住院费为6892元,报销比为35%,住院其他费用为591元,月门诊费为45.8元;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天,平均住院费为8983元,报销比为40%,住院其他费用为1540元,月门诊费为206.4元。

4讨论

我们根据河南省农村的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类医疗单位诊治该病种的比例,综合考虑决定此次需要纳入常规调查的慢性病的病种。选择调查病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5个因素:某种疾病是否有较高的发病或患病率;是否是当地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破坏性;是否其医疗和护理费用已经成为社会负担;是否已有可行而有效的公共卫生防治技术。根据以上因素,此次我们选择调查的慢性病病种共有5个,分别是冠心病、脑卒中、癌症、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增高的发病率与患病率,以及由其引起的并发症给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以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为例。目前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15岁到74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6.63%,高于2007年全国调查公布数据。据估算,河南15岁至74岁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近1900万人。高血压患者中,仅有46.02%的人知道自己患病;有35.75%的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采取治疗的患者仅10.42%得到有效控制。15岁到34岁人群中,从未测量过血压的比例高达40.58%;35岁至74岁人群中,有26.58%的人群从没有测量过血压,高血压首诊率低。糖尿病对农村居民危害逐渐加重,1999年农村糖尿病死亡率较1990年增加1.71倍。可见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农村地区的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患病率逐渐提高,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患者对于糖尿病经济负担的承受能力明显低于城市患者,因此,关注农村糖尿病患者,减轻他们的疾病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久以来,高昂的医疗费用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医疗消费的承受能力和负担水平,同时繁重的疾病经济负担也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在制度上为保障农民健康奠定了基础。该制度的建立对保障农民健康、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发挥积极作用。但当前农民仍面临较为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医疗卫生支出对农村家庭的负担沉重,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平均每年需要将家庭非食品性支出的6%-7%用于支付医疗卫生支出。过高的医疗卫生费用必然会相应的挤占家庭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消费,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疾病负债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卫生支出对家庭的经济负担水平。一般来讲,只有在那些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家庭,或家有慢性病人,需要长期依靠药物治疗的家庭才会因疾病负债。

从调查地区合作医疗对门诊、住院补偿来看,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参合农民在就诊费用中得到的实际补偿比也随之提高,对住院费用的补偿降低了本地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广度和深度。这说明合作医疗在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不难发现,目前合作医疗对门诊费用的补偿偏低,在当前的补偿比下,70%-80%的门诊费用需要农民自付。合作医疗制度目前的补偿重点仍是“保大病”,虽然住院费用补偿力度提高,但是由于补偿能力的提高仅仅弥补了因医疗费用上涨的部分,而农村家庭面临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并没有实质性而降低。因此,当前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仍属偏低。

篇8

以全区2013年公共卫生工作要点为指导,以完善体系、健全机制、提升能力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切实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推进,促进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慢性病防控体系基本建立,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有新加强,急性传染病监测及应急处置水平有新提高,健康教育和卫生监测能力有新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综合推进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基本实现。

(二)主要工作指标:

1.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五年平均水平以下,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传染病漏报率控制在2%以内,突发传染病疫情及时处置率达100%。

2.医疗机构死因监测报告率≥80%,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85%。

3.新生儿预防接种建证率≥95%,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中原五苗种常规疫苗及无细胞百白破、麻疹类疫苗免费接种率≥95%,扩大免疫规划其他新增疫苗接种率≥90%,目标人群麻疹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率≥95%,全区50%的预防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建设合格标准。

4.结核病DOTS策略覆盖率保持100%,转诊率达95%以上、转诊到位率达80%以上、追踪到位率达70%以上,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90%以上;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率达100%,孕产妇HIV抗体筛查率达95%以上,目标场所干预覆盖率达80%以上、目标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80%以上;查螺灭螺任务全面完成,晚期血吸虫病人规范救治率达100%。

5.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50%,城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50%,健康体检表完整率≥85%;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均达60%以上。

6.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感染危险因素和放射卫生监测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达50%以上,完成接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5000人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内涵建设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以落实人员配置、完善设备设施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规范项目管理办公室管理和项目指导办公室设置。以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区、乡、村三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职责。以强化技术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加强全区慢性病指导体系建设,统筹开展乡镇卫生院慢性病保健室规范建设,启动实施区疾控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以完善服务功能、落实部门职责为重点,加强职业危害监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疾控中心职业危害监测服务能力,促进职业危害监测工作的落实。以强化人员资质、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全区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接种门诊(点)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以强化管理、健全机制为重点,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区医疗急救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卫生应急管理示范区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卫生应急综合能力。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力建设。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为基础,以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重点疾病基础知识为重点,采用专题培训、技术比武等形式,组织开展乡、村医务人员全员培训,促进乡、村临床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以打造全科疾控为工作目标,加强区疾控中心全科团队慢性病等临床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区疾控中心全科团队的技术指导能力。坚持多元化培养模式,加快全区疾控人才队伍培养,充实发展公共卫生队伍。

3.深入推进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科室创建活动。修订完善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科室创建工作方案和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持续开展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科室创建达标活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切实提高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4.坚持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版)》为蓝本,组织开展新标准考核指标体系培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促进工作落实。系统收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规范整理,及时录入上传,确保疾控绩效考核工作切实落实并卓有成效。

(二)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工作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组织管理、绩效考核和技术指导体系,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综合推进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扩面提质,老年人体检表完整率、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等核心指标达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及相关要求。

(三)巩固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认真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启动实施卫生部-比尔盖茨结核病综合防治项目,巩固完善“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肺结核患者医疗保障救助工作机制,规范结核病诊疗程序,严格肺结核临床路径管理,全面落实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报销和社会救助政策,促进结核病综合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

2.认真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完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强化提高艾滋病主动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质量,严格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实施,切实落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完成小溪塔、三斗坪、乐天溪、龙泉、黄花、下堡坪等6个乡镇(街道)艾滋病检测点资质认证工作。

3.认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强血防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区血地办管规范理。组织召开全区血防工作会议,落实人员培训。组织开展三峡坝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和鸦鹊岭镇田畈村省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工作,全面落实查螺灭螺、查病治病、改水改孳、晚血病人救治工作任务。

(四)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规范开展急性传染病防控。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开展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信息分析能力建设,促进预测预警干预措施的落实,及时、有效应对重大疫情事件。充分调动和发挥医疗机构积极性,不断提高法定报告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和早治疗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霍乱、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学校等重点场所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妥善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

2.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启动实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创建达标活动,稳定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持续开展免疫预防接种安全行动,全面推行预防接种门诊日接种、接种点周(旬、月)接种制度,坚持落实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提高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监测报告与调查处置,维持无脊灰状态。组织落实好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3.规范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深入推进卫生应急“五个一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卫生应急网络体系,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演练,完成预案修订,落实物资储备,争创全国卫生应急管理示范区。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节假日等重大活动期间和救灾防病工作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继续开展应急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降低风险。

篇9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管理; 自我管理模式; 全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03-0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其防治又与患者自身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健康行为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3]。为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积极寻求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治手段,我国于1997年开始探索糖尿病防治策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目前的专科医疗体系下,单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不能满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近年来,糖尿病的防治重点已从专科医院转向社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有利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4-6],但社区中尚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心理行为治疗,即患者本身可以在促进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实质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7]。笔者所在卫生院通过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随访管理,评估干预后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各项观察指标,探索社区糖尿病防治新模式及其效果,以实现控制糖尿病的目标,现将开展1年来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来源于笔者所在卫生院辖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入户调查,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入档标准:已诊断为糖尿病的社区居民,自愿参加管理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按统一的标准入组。排除标准:流动性大、不能定期随访的患者;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利用健康档案编号随机抽取20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与全程管理结合的管理模式。本研究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于2012年1月结束。在1年的干预过程中,因搬迁中途退出2例,完成全程干预者200例。其中男75例(37.5%),女125例(62.5%);年龄≥60岁者168例,年龄40~59岁者29例,年龄≤40岁者3例;病程在10年以上者102例,1~10年者98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149例,初中及小学者5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对参与本研究的社区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规范调查方法。于干预前、后召开患者会议,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医生护士到场,说明本次调查目的、意义,以一对一的形式逐条解释填写调查表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对符合要求的未能到会者,组织调查员入户调查。

1.2.2 观察指标 对全部入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干预前后血压、体重等,计算体质指数(BMI,kg/m2)。详细记录患者饮食结构、运动频率、用药情况;检测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在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中备案。

1.2.3 干预方法 本着自愿的原则,由患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管理合同。对签订合同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据每一位研究对象的预防知识、行为问卷的调查结果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情况,分别制定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每月采取定期的知识宣教,提供自我管理手册和健康处方等宣传资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行为指导及激励措施,指导患者填写自我管理手册。(1)知识宣教,采取系统讲解与个体化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形式多样化,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知识竞赛、发放健康资料(如挂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等教育方法,宣传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2)个体化行为指导,安排每月1次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详细评估患者过去1个月的生活方式、身体指标等情况,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等,从而使患者形成科学的饮食结构、规律运动、良好健康的心态;(3)示范表演,如血糖仪的使用步骤及方法等;(4)制定短期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目标,对达到目标的患者给予一定奖励,如颁发奖状、发放礼品等。干预1年后收集数据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由专人录入数据,经过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等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我国医护人员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但多数研究重点围绕门诊- 住院-出院后全程的全程管理模式[2],却忽略了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控制血糖时缺乏专业的指导这一突出问题。

全程管理模式可分为入院前、入院和出院后3个医疗服务阶段,旨在改善卫生机构分散状态,在达到较好成本效率的前提下,以动态、持续的方式向慢性患者群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过程[8]。全程管理模式通过对糖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遵守自我管理计划,努力克服自身惰性,灌输成本效率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如健康教育者、社区医师及社区护士等力量,详细评估病情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全程管理的实质虽是为了实现患者更好的自我管理,但更多的是强调医护人员的努力,而忽略了患者本身的积极主动性。

自我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过程更侧重于患者的主动参与,使患者在理解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9]。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目标及行动计划,并及时反馈完成情况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参与者共同受益[10]。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患者停止自我管理后一段时间进行随访时,发现患者的一些生化指标出现反弹,表明自我管理的效果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11]。

在本研究中,将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引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1)针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活动,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管理、合理用药、规律锻炼、自我监测血糖、足部自我护理、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配合医生进行随访等;(3)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和态度。通过1年的实施与干预;笔者发现在血糖水平得到控制的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血脂、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低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低、生存质量低。自我管理模式是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发挥患者最大的自我管理潜能,即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6],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治疗,增加保健意识,控制血糖,调整生活方式,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卫生力量薄弱,在今后的社区糖尿病防制工作中,应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加大患者自身的参与力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健康教育,提高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因此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特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订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6-01-01].http://stas.tov.cm.

[3] Li N,Yang X F,Deng Y,et al.Diabetes self-manage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Zhonghua Yan Ke Za Zhi,2013,49(6):500-506.

[4] Kenny C J,Pierce M,Mc Gerty S.A survey of diabetes care in general Practice in Northern Ireland[J].Ulster Med J,2002,71(1):10-16.

[5]杨惠勤,付东渡,莫东梅.上海浦东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7):17-20.

[6]龚芳秀.评估心理护理对社区就诊患者的影响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80-83.

[7]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93-95.

[8] Gabbay R A,Lendel I,Saleem T M,et al.Nurse case management improves blood pressure,emotional distress and diabetes complication screening[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6,71(1):28-35.

[9]檀平,董建群.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435-439.

[10] Stuckey H L,Dellasega C,Graber N J,et al.Diabetes nurse case management and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for change(DYNAMIC):Studydesign and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in thechroniccare model for type 2 diabetes[J].Contemp Clin Trials,2009,30(4):366-374.

篇10

在正文的开始,笔者要先阐述几个概念:

药店:即零售药店,是药品供应商、保健品供应商或者其他商品供应商与目标消费者进行交易的平台,通过商品(药品)经营差价和其他方式赚取利润。

诊所:现阶段是以个体医师名义经申请审批后,为患者提供简易健康卫生服务的营利性医疗机构,通过收取诊疗费和药品经营差价赚取利润。

药店诊所:开设在药店经营处的诊所。

六大矛盾困扰我国零售药业

处方来源PK处方药销售

近年来,中国的零售药店经营越来越规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越来越细化,2007年起,零售药店不得经营麻醉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等8类药品,注射液、肿瘤治疗药等11类药品必须凭处方销售。在规范之余,零售药店的行业利润迅速下滑,只有30%左右的零售药店能够赢利,而导致药店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药店数量过多出现重复建设,还是药店自身缺乏行业素质无法得到大众认可,再或是行业内不正当竞争呢?医院拥有绝对的处方控制权,如果处方不能外流,药店的大部分处方药岂不成为宋朝词人周敦颐笔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莲花了吗?

占据我国药品市场70%以上份额的医院与只有25%左右的药店之间,该如何取舍?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集团沃尔格林年销售额接近450亿美元,其处方药占总销售额的60%以上,紧跟其后的CVS年销售额接近400亿美元,其处方药所占份额更是达到70%。医药产业要发展,不能没有药店;药店要发展不能没有处方药。药店的处方来源和处方药销售之间的矛盾真的不可调和吗?

药店PK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6年是“社区年”,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使得社区医疗系统长足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药品品类尽管不如药店多,但这些药物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疾病的防治需求。这就使得药店在经历处方药限售令之后再次受挫。

虽然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经过近年来的市场化运作已经突破900亿元,但行业的赢利能力还很弱,有相当一部分药店处于亏损状态。此时一方面需要药品零售行业自救,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予以扶持。然而现阶段,药店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在相互竞争,矛盾不断加剧。

诊所PK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诊所在经营上有自己的特点。由于中国还没有真正实行医药分业,一个诊所就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或者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其又具备药店的属性。诊所的赢利途径主要通过药品买卖,同时收取低廉的诊疗费。尽管医疗设备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经营的药品品类却更多。中国现有诊所约13万家,也就是有13万家具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可转化的潜在卫生资源。但目前中国的诊所绝大多数还是孤军奋战,艰难经营,有些诊所通过与退休的名老医师达成合作协议,利用他们吸引患者,同时通过患者购买药品或者接受简单治疗获取利润。如果能够对这些诊所进行规范管理,组成一定规模的连锁业态,将对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现阶段,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矛盾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而不断加剧。

合法诊所PK“黑诊所”

提到诊所,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人们始终对其存在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也许是中国目前的“黑诊所”,也就是无证诊所太多的缘故。据权威机关报道,2004年中国清理整顿私人诊所的数量达到约2.5万个之多!

“黑诊所”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多次打击“黑诊所”,但收效甚微。“黑诊所”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医药市场在近20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国医药产品的销售额年平均增长13.5%,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约4700亿元人民币,医药市场已经颇具规模。

虽然中国的医药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的过程当中,但当前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相对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进程,我国亿万人口离“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都导致中国正常渠道的医疗健康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但“一粒老鼠屎”还是坏了“一锅汤”,合法诊所往往被老百姓误认为与“黑诊所”是一丘之貉。如果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上宏观调控,合法诊所必然通过品牌建设的途径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因此,合法诊所与“黑诊所”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以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为主来解决,而不是现阶段以行政手段为主进行干预。

药店诊所PK医院药房

药店诊所拥有执业医师和护士,虽然医疗设备远不如综合医院,但能够承担简易的诊疗工作,具备开具处方的权利,此时药店就成为具备医院药房功能的药店,诊所可具备医院门诊科室的功能,药店的药品又比医院药房的至少便宜15%,必然抢夺医院的市场份额,这就与现阶段医院市场占药品市场75%的大环境格格不入。药店设立诊所势必分流医院的营业额,这是市场经济的可调和矛盾,但却是计划经济的不可调和矛盾。

政府卫生投入不足PK民营资本无门可入

2005年,全国有23亿人次到医疗机构看病,7000万人因病住院。但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用于投入医疗的比例高达15%左右,中国这一比例仅6%,而中国人口总数又是美国的4倍多!可见政府的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此时,本应该大量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卫生领域以缓解压力,但种种限制以及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民营资本没有赢利的条件,公立医疗机构不仅医疗资源雄厚而且享受免税经营的优待,这就导致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与民营资本无门可入的矛盾,诊所原本是民营资本的舞台,但没有梧桐树又怎么引得来金凤凰呢?

笔者认为,药店诊所在恰当的管理体系下可以缓解各种矛盾,促使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新的发展。事实上,药店诊所在国际上已有先例。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

美国第二大连锁药店集团、年销售额接近400亿美元的CVS开创先河,于2006年7月13日收购了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MinuteClinic公司,该公司是全美最早和最大的药店诊所,是专业的健康诊疗服务机构。此外,美国的其他连锁药店集团如沃尔格林、沃尔玛、莱爱德等都纷纷开设药店诊所,预计未来美国药店诊所规模至少有5000家。

开设在美国零售药店内的诊所以其价格低廉、就诊时间短的诊疗保健服务而深受顾客欢迎。诊所配有执业护士和医师助理,可提供从接种疫苗到治疗感冒在内的简易诊疗服务,治疗费用只有医院的25%左右;此外诊所也接受大部分的医疗保险健康项目。

美国人对这些诊所也给予了高度评价:83%的人表示这些诊所可在医生休息时为病人服务,78%的人表示诊所的服务快速而方便。此外,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零售药店诊所还将涉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以帮助政府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药店诊所缓解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矛盾

药店诊所在政府制定的药品目录范围内进行处方治疗,可以缓解处方药分类管理带来的矛盾——虽然没有处方来源,零售药店现在还可以销售处方药(凭处方购买)。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制度,限制药店诊所的全科医师收取药品贿赂的腐败现象,不能因为害怕出现腐败就不去做原本合情合理的事。

药店诊所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起的矛盾

所有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制定的相关制度和内、外部环境都有利于其快速发展,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完善和壮大的同时,在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药房、诊所的客流量和购买率却在下降,整个医药产业链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延长,财富只是在产业链中的成员之间进行转化。药房+诊所拥有1000多亿元的市场价值,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只有200亿元不到(未来预计可达到600亿元)。继续发扬零售药店和诊所产业的规模优势同样是医药产业的重中之重。

通过药店诊所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分流顾客而对药房和诊所造成的影响。在游戏规则的规范下,当药店诊所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益补充,整个产业链成员就可共同成长。

药店诊所可让“黑诊所”无处藏身

药店诊所以专业的技能、良好的形象、快捷的服务、庞大的终端数量赢得百姓的青睐,以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营占领应得的市场份额,配合宏观调控手段,完全可以让“黑诊所”这一社会毒瘤无处藏身。

药店诊所缓解卫生投入不足的矛盾

药店诊所的投资小,需要的设备和人员少,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也不高,政府一方面可以尝试在国有连锁药店系统内独立出一个国有药店诊所系统,提供健康咨询和治疗小病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新型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可引入社会资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药店诊所行业,具体形式上可仿效连锁药店模式。

在管理上,管理部门一方面完善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服务机制,另外一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吸引各类社会资本,以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促进各种民营社会医疗机构的建立,这样既可以减少政府投入,又充分运用了民间资本,缓解卫生投入不足的问题。 药店诊所怎么运营

药店诊所的定位

药店诊所应该视同为基本、初级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药店的药品和药师等人力资源,可国有化,亦可民营化,均为百姓提供快速、安全、有效、便宜的初级健康医疗服务,它可成为“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世纪卫生工程的一部分。

政府建立完善的药店诊所管理体系

健全药店诊所的准入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任何机构或个人满足市场准入条件,就应该允许其进入卫生服务市场;

建立政府服务机制,将药店诊所视为关系民生的重要医疗机构,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药店诊所的正常发展,提供优良的政府服务系统;

健全药店诊所监督机制,严格监督管理诊所的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诊所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建立“药店诊所用药目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目录为基础,药店诊所不能处方超出目录范围的处方药;

健全药店诊所医疗人员的再教育机制,提高药店诊所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育合格的全科医师,鼓励离退休老医生发挥余热,参与药店诊所的医疗工作,鼓励新毕业医疗人员参与药店诊所的工作,在药店诊所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药店诊所纳入国家基本医疗机构范畴,是国家卫生防疫的辅助机构,承担基本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工作,承担部分疫苗注射的工作和其他卫生防疫工作;

药店诊所的赢利包括收取卫生健康服务费、慢性病防治基础工作国家补贴专项费、药店诊所用药目录的经营差价、医疗设备(如雾化器等)的租用等。

配合政府做好初级卫生保健的教育工作

药店诊所本身要加强品牌建设,锻炼内功,提供自身的素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与政府共同倡导“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药店诊所”,为药店诊所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药店诊所在老百姓中的专业地位,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药店诊所经营条例

总的原则:药店诊所以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为主要业务,依托连锁药房,采取医药分业模式,诊所不设药房,诊所经营地址设置在药店内;

药店诊所必须以连锁形式经营,每个连锁诊所通过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的方式将每个药房连锁诊所单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善药店医学服务水平低下的现状;

每个连锁诊所不设药品采购业务,由专业药房托管,以专业的医学技能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慢性病如高血压、哮喘、糖尿病等的防治,常见病如感冒、支气管炎、皮肤病、过敏等的防治,突发性疾病如休克、烧伤等的紧急初级治疗,并有立即转诊的途径;

连锁诊所总部配置业务管理人员、战略规划人员等,连锁诊所单位人力配备有1名所长、2名全科医师、1名实习生、1名化验师、2~4名护士,1名收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