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公益活动的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参加公益活动的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青干班活动安排2月9日组织全体青年干部参加“安全隐患排查”义工活动,我们第二小组主要负责烟花爆竹零售经营领域。为了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县城中心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于是2月9日下午第二小组8名学员主动联系深柳镇党委副书记、安监站站长,请求参与深柳镇烟花鞭炮“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于2月9日下午2点半开始,我们8名学员与深柳镇干部及县公安局一起组成了共40人的专项行动队伍,对县城中心城区3处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的超市进行了收缴,在深柳镇领导的指导下8名学员积极参与行动当中,全力配合深柳镇干部完成此项行动。
通过参加这次专项行动,全体学员都有很深的体会,烟花爆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是一次完全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而开展的行动,但在参与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群众不理解。下阶段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让群众知道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行动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通过电视台、手机报、各机关社区宣传栏传播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行动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宣传车在县城区中心对县里全面禁炮的政策进行宣传。
篇2
[关键词]:公益活动 培养情感 音乐
来青少年宫学习舞蹈的学员大多是初学者,舞蹈知识贫乏,音乐理解浅薄,在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模仿为主。有时不能够理解其动作的内涵,动作容易僵硬无情感,整体看来舞蹈表现缺乏生命力,体现不出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这一现象提高青少年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知力,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让青少年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活动中感悟艺术,感受美。同时让青少年有机会接受丰富的艺术信息,了解舞蹈文化历史和文化底蕴,并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和表现能力。因此我们在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教学实践采用一系列有效地方式来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表现力。
一、音乐的感知与舞蹈的关系
1.音乐的感知是引导青少年传递舞蹈的情感表现方式
音乐在舞蹈表演中是动作,表情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要让青少年进入舞蹈表现意境,前提是“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听是第一堂课,让他们听懂音乐感受乐感,体会乐曲的含义,从而产生联想,是他们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产生想象。这是可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激起青少年表现的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用舞蹈感知文化底蕴,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观
在青少年宫这个文化育人的大课堂,是青少年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每年都有千名少年儿童来这里学习,为了让孩子更喜欢这里,更热爱舞蹈表演。就一定要让孩子们对少年宫有像家一样的感觉。孩子在这种气氛中充分的展示自我,快乐释放。首先教师要像家长一样,用充满感染力的示范将他们带入表演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表演的含义并提高音乐文化的底蕴。并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观赏画面让他们理解舞蹈的神态,韵律,身段从而进行模仿,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启示,引导他们理解舞蹈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二、教学中让青少年勇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
1.运用勤积累的方式促进掌握技巧的手段
舞蹈来源于生活,现在很多学习舞蹈的青少年缺乏舞蹈方面知识和情感。我们教师要通过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随时拥有旺盛的激情,在生活中也能合理的将情感流露,在有生活的舞蹈境界中积累与渗透来丰富他们的舞蹈情感。所以给每一个青少年可能成为舞蹈艺术大师的机会,要是较准确,细致的表现所蕴含的情感。
舞蹈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是一个重要环节。运用一些生活中的情景表演来培养青少年的喜怒哀乐的表达,让他们一起“你说我演,我演你猜”的形式,作为作业自创激发灵感,是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情感和动作的表演。如“害怕是什么样子的,受批评是什么的表情,得意的样子,开怀大笑等等。”这样反复的积累学习为舞蹈的情感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舞蹈的情感的引导与分析是教师注重的环节
当青少年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着重引导他们在舞蹈教学中把动作和情感统一起来使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有与其相符合的情感,一段舞蹈学习前要讲解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才是让他们充分的理解所需的情感。表演欢快舞蹈时,引导他们表现出喜悦心情,动作也要轻快,眼睛要灵动。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柔和连贯,自然的表演自然的展现。在课堂上着重表情变化的培养训练,并在实践中提倡青少年的自助自由,将人物的情感表情变化淋漓尽致的变现出来。
三、社会公益活动是激发青少年对表演兴趣的最佳环境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青少年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要用更多的方法激发他们的表演兴趣,社会公益活动是最佳环境。到社区,福利院,部队进行慰问文艺演出,多给青少年创设一些活动平台,让他们在表演中得到一些赞美的掌声是他们在心理上有满足感,青少年在活动中也觉得越来越有自豪感,教师此时也应给予表扬与肯定,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宗旨,这些社会活动无形中培养了青少年的舞台情感的表现力,动作想象力和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舞蹈动作的连贯性,熟练性,多种人物扮演的机会。使青少年掌握了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了自信心,自我表现力。表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培养青少年现在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让他们享受舞蹈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快乐的舞蹈生活,会使青少年因舞蹈是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篇3
公益活动月度总结汇报1
广泛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安于到“三个”文明建设行动中,充分时间“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宗旨。现将20_年公益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服务社会
通过各种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通过公益活动提高思想意识,成为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师生积极投身于这一行动中,群力群策,争取圆满完成任务。同时借我们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新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我们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公益活动尽量在内容、时间以及空间的安排上贴近需求。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困生和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让这些孩子也和其他同龄孩子得到同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学校组织了多次帮扶活动。
三、培养环保意识
积极参加各种清洁活动,印发环境保护宣传单,深入学校、村庄宣传环保知识;到学校周边村庄捡拾“白色垃圾”,实践环保宣言等活动引来了好多赞叹的目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较好地发挥了公益活动的作用,达到了团结、凝聚、宣传的目的,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树立了正气。
公益活动月度总结汇报3
为了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奉献大学生的爱心,培养大学生“尊重老人”的优良传统,展现我院大学生风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管1435班于20_年3月8日前往湖南省第一福利院慰问老人。经过精心的准备之后,公益活动如期进行,现对此次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准备工作
确定活动组织之后,先由活动代表联系福利院相关负责人,然后迅速进行策划和讨论,并最终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项。
二、活动具体过程
20_年3月8日下午1点30分,参加本次公益活动的全体成员准时在学校门口集合。经过20分钟的车程,我们成功抵达目的地。
在福利院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老人们居住的公寓。当我们到达时,负责人告诉了我们这些老人的情况,他们大多是因为子女工作在外比较忙,没时间照顾他们才把他们送到这里,也有的是无儿无女,孤独一身地生活在这里。
由于有的老人走路不方便,我们的成员到他们房间里陪他们聊天、谈心、讲故事、唱歌等。
突然,其中的一间房间里传出嘹亮而悦耳的歌声。原来是隔壁房的一位老奶奶在唱歌。
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各个房间里的老人搀扶出来到大厅,还搬来板凳让老人们坐好。我们和老人围坐在一起,内心是无比的温馨感动。
在和老人们聊天拉家常的过程中,成员们为他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有唱的、跳的,虽然有的节目排练的有些许瑕疵,但从老人们的脸上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喜悦的心情。小演员们唱了很多怀旧的歌曲以及几首红歌,老人们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为我们打拍喝着,融洽的氛围让我们都陶醉其中。老人的脸上慢慢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快乐的感觉在心中荡漾开来。大家的即兴表演不仅提高了老人的兴致,也使此次之行变得更加完美。
活动结束时,我们一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长命百岁,答应老人我们以后会经常去看他们。我们很开心此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活动感受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这次活动使志愿者们了解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提高并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也是同学们从老人身上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用心去温暖他人。
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子女能够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但是仅靠我们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解决社会上所有需要关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构建我们的和谐大
公益活动月度总结汇报2
我对真维斯是怀着一份感恩的心,谢谢他们对我们的资助及信任,在受资助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
在店面实习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人,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当中我明白了许多。尤其是对那些外地到北京打工的感触颇深。他们对我都很好,毕竟他们在社会上呆的时间要比我长,他们跟我讲了许多社会上的事情,让我遇见什么事情都要仔细想想,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他们说得确实不错,社会这个大熔炉,融入了各种各样的人,不免很复杂,提前接触它绝对是百益而无一害,我们得慢慢的摸索,慢慢地适应它。
不过他们仅有的那点工资也许只能勉强的养活了自己,又是房租,又是水电费,又是电话费,又是吃饭钱,除去这些几乎就没有什么多余的钱了,更谈不上给家里寄钱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了,他们真得很辛苦。而我在学校的时候还总是埋怨学业太重,学习无聊,学习这些课本知识没有什么大用处,还不如上班呢。事实上上班也是那么的不容易,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好应付。也许我们将来也会跟他们一样,为了养活自己而到处奔波,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或许还不如他们。不过这些都是一些很不好的设想,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充实自己,让自己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以前我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就很没有信心,也许是自己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当我做一件陌生的事情,面对许多陌生的面孔时都有一种临阵脱逃的想法,以至于自己一直都不敢挑战新鲜的事物,一直都没有长大,思想一直都是那么幼稚。经过店面实习之后,我发现自己也不是那么差劲,面对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情时,我也可以从容的应付。我知道自己也就是缺乏锻炼。其实做什么事情,迈出第一步是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只要你迈出之后以后就能够熟能生巧,一步一步地完善,努力做到更好。我明白了不要那么轻易的否定自己,当自己还没有尝试的时候,不要在心里就对自己说不行,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其实之前我也明白这些道理,只是没有亲身体会过,实践出真理,这句话确实经典。总之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是成功最起码要具备的,找回了自信,就与成功拉近了距离。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我们这些接受了别人帮助的,我们要回报于社会,社会上还有许多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我们就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限度的帮他们走出困境。
第一次参加的公益活动是让我们去松堂医院关怀临终老人,他们大多都是二十世纪一零或二十年代出生的人,所以说他们的阅历是非常的丰富。首先我们去到那里,是与那些老人做一些互动游戏,他们真得很像小孩子一样,他们也很可爱。后来我们还与那些老人聊了一会天,在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了解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其实他们所需要我们的帮助并不多,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找个人聊聊天,分享他们的一些经历。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做一个很好的听众,有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爱心。
篇4
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公益活动中即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自身的价值也在奉献中提升。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做公益献爱心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做公益献爱心心得1提到公益、慈善,人们似乎总是会首先想到红十字会等大型的慈善机构和公益事业,或是某公司,某明星捐出几百万的慈善举动。但实际上慈善和公益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
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可以做到省吃俭用,回收垃圾,以此来做公益为贫困县的学校捐助上自己的积蓄。未涉世的小学生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和午饭钱去支持学校的公益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献上自己的爱心。我们每个人又怎么有资格说自己没有能力做公益呢?公益、慈善需要的不是多么宏大的规模,多么隆重的场面,多么浩大的声势,需要的只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爱心和行动。况且,那些慈善机构、那些公益事业靠的不就是无数平凡而热心的公民吗?所以要相信只要愿意去做,每个人都能参加公益,做慈善,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首位,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修身”,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完善人格,也是一种责任。梦想的实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建设,需要的何止是科学技术?需要的还有高道德水平。而提高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经济在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支撑和继承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其中就包括慈善、公益事业。不少人会问为什么要继承这些,因为有了慈善和公益才唤醒了人们心底沉睡的爱心,有了慈善和公益,才让人们明白什么叫做互帮互助,什么叫快乐,有了慈善和公益,才让这个社会充满了爱。我想一个没有爱的社会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死气沉沉。同时,慈善和公益也能发挥出我们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我们虽然不是太阳,但可以奉献爱心变得光芒万丈;我们虽然不是造物主,但可以让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充满爱与希望;我们虽然只是一滴水,但只要发挥每个人小小的力量,终会聚成浩瀚的海洋!
做公益献爱心心得2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
这一天,我去居委会劳动了一天…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这一天,(至于是哪天,你自己写好了)我去居委会干了一个上午的活儿,居委会的负责人让我去小区里面刮小广告。我高兴的应承了下来,心想,弄小广告有什么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于是信心满满的拿着负责人给我的铲子和水桶就走了,谁知道事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
我先找到一个贴在地上的小广告,貌似真的很难弄,拿铲子刮了半天也没有太大的结果,
本想放弃,然后去干点别的事情,但是不服输的性格使我想到,还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呢,然后,我就在哪里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时候的情景了,被水冲过的地面上的小广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将小广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钟,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轻轻一撕,小广告就掉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方法取得了成果,当时心里挺兴奋的,于是更加满怀信心,去劳动了!
呃…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被我清除过的地方确实看着干净,整洁多了。
通过这次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会还是不会,你都要有勇气面对它,尝试一下。做了,你是困难的领导;不做,你是困难的俘虏;而我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做公益献爱心心得3今天是星期三,在学校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同学们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劳动工具来到了公益活动地点,我们班负责的是清洗学校两旁的围栏。
在老师的一声令下,活动开始了。只见统勋同学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水桶到洗手间提了满满的一桶水。泽全同学拿起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抹布,放进水桶浸湿后又提起来拧干,并在脏兮兮的墙面上使劲擦来擦去,正当他擦得洋洋得意的时候,顽固的小红点把它难住了。原来,这些小红点是一些小红漆,光用清水很难擦去。泽全同学正望着这顽固的小红点紧锁眉头。突然,只见他眼珠子一动,双掌一拍,说了一声:“有了!”看,只见泽全同学拿来了一块青纱,在上面倒上了一些洗洁精,左手拿着青纱,右手拿着抹布,开始消灭这些顽固的小红点。他一会儿蹲下身子,用手轻轻一刷,随后又用抹布在上面一抹,整块瓷砖变得一干二净……
瞧,我也不甘示弱,使出全身的力气在瓷砖上刷。看着一块块瓷砖在我的手下都由脏兮兮变成了白净净的,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这时,一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蜡笔迹出现在我眼前,我深吸一口气,决心要把它消灭掉。我双手紧抓抹布,用两只大拇指在上面使劲一擦,但只擦去了一点点,看着这条长长的蜡笔线,又看了看手表,心想:劳动时间就快到了,这要擦到什么时候啊!这时,我找来了青纱,在蜡笔线上轻轻一刷,那道顽皮的蜡笔线顿时跑得无影无踪了,我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望着一个个汗流满面、面红耳赤的同学,又看看那洁白的墙壁,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做公益献爱心心得4星期天,我们被邀请去参加公益活动,在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出发去献爱心了。
在车上我心想:“要去什么地方献爱心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心呢?”到了地点,我看了看两旁,一家位于小区附近的一楼门店正前方上写了“免费舍粥点”五个红色大字,里面有炒菜的锅和很大的电饭煲。一个老奶奶正在给一些老年人盛饭打菜,有些老年人已经在吃了,只见他们大碗大碗的吃,外面还停着很多拉货(捡 破烂)的三轮车,我想可能是他们的吧。有些老人蹲在地上就吃了,看上去很是可怜;有些老人身体有残疾,有些则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来蹭饭的。这时刚好有个老人 来盛饭,想要多一些,只见老奶奶说:“少一点,还有很多人要吃呢”老人只好放回去一小勺,开心的说:“有饭吃了”,老奶奶笑了笑,仿佛说:“吃吧吃吧,吃饱了有力气”
我问姚老师:“我们要做什么呢?”姚老师笑而不答。突然开来了一辆卡车,车上装满了大米和食用油等。姚老师说,小朋友们,赶紧帮忙送大米给店里吧。 哦,原来我们要送这些大米给舍粥点啊。我和朋友们赶紧抱起大米往店里送,成箱的油我们就一起搬,几番轮回下来,1200斤大米和500斤油已经在我们的轮番轰炸下彻底空了,虽然弄得满头大汗,感觉一点也不累,心里突然觉得好有成就感。
爸爸说这舍粥点是由社会爱心人士共同赞助支持的,已经坚持了7年了,真不容易,这就是社会责任感。我想我现在是帮助送大米,长大以后我要捐助更多的东西和力量给到需要帮助的人。
做公益献爱心心得5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公益活动中即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自身的价值也在奉献中提升。
在上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就帮助村民扫街道。学校规定每人从家里带一把扫把,并按照老师规定的打扫,下午,我们这一组被分到了学校外面的街道上,我们这一小组的人都非常积极扫地,有的扫地有的洒水,没有一个人偷懒,不一会街道就变干净整齐,望着自己扫的地,同学们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望着自己扫的地,同学们已经不知疲倦。学习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每一条街道都非常干净,路边的人都在赞扬我们,夸我们是好学生,好孩子。参加了公益活动,使我的心情很高兴,很快乐。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高达8.0级的大地震,让世界为之颤抖,让中国为之痛心,都说“大难更显大爱,天灾尤见真情”地震中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许多人不顾个人安危,赴灾区,做志愿者积极搜救被困人员,地震发生后,温--总理赴灾区,更是让人感动,全国人民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捐款活动,一个同学还做了一个捐款箱,让同学一个一个把自己的钱投在捐款箱中,虽然我们不能奔赴灾区。但我们也能为灾区献一份力量,我们与灾区人民是手拉手,心连心,一起度过灾难。在那时,爱心遍布人间,真情写满人间,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四川又恢复往日的美丽,这场灾难使中国变得更坚强。
篇5
关键词:公益旅游;发展现状;影响因素;项目开发;发展机制
一、公益旅游相关回顾
公益旅游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最早的公益旅游起源于美国校园,由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发起,后被普遍的美国公民接受而形成公益旅游的雏形,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从早期的大学生群体发展到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既有普通人、影视体明星、也有社会精英和名流,更有政治家的参与,由此,公益旅游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接受。
我国对公益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于2005年前后开始出现学术上的声音。相应的实践活动也从无到有的开展起来。主要通过旅行社、慈善机构、媒体推进及民间群体自发活动等形式加以推广,虽然起步晚,但是其影响度正在日益扩大。
目前对公益旅游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但是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要点:以利他主义为主要旅游动机:旅游过程中包含志愿服务的内容或项目:以帮助目的地更好发展为目的,保证目的地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维持和促进自然、社会和文化多样性:强调旅游的可持续性,包括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等等。
通过对以上要点的把握,笔者认为公益旅游是基于旅游者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及自身高层次旅游需要的兴趣而参加的离开其长居地,于观光旅游的同时,抽身参与旅游当地需要社会公益精神的活动,以达到提升自我、奉献社会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与休闲性,二者缺一不可。
二、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公益旅游起步晚.发展不过十年。社会关注度自然不比国外,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阶段性特征:
(1)西部助学项目是我国公益旅游起步的切入点。由于我国东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自然景观好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所以助学项目首先成为支撑我国公益旅游启动的最佳选择。这些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跨地域公益旅游活动中,以倡导关注西部、捐资助学为主题的公益旅游项目占据重要地位,并获得社会各界的响应和参与。其中一些项目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和发展,已发展成为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品牌项目,如“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活动。他们提出的“让你的行囊‘多背一公斤’,添上文具、书籍,到风光秀美的西部,边旅游,边助学”的口号很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加之便捷的参与方式迅速在网上流行。这类西部助学项目在各大高校也占据着不小的地位,如不少高校的暑期实践活动中就有部分西部支教行动,具有公益精神的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暑期时间投身西部需要帮助的学校,在那里与当地学校学生沟通交流,在欣赏了西部特色风景的同时也达到了助教为乐,奉献自身所学的目的,这类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历来不减。这也表明具有公益理念及追求的学生群体是发展我国公益旅游的潜在动力群体。大学生渴望通过公益旅游来扩展知识,增长见识,提升、锻炼自己。
这类公益旅游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在于。想实施公益活动的主体,如广大富有热情的大学生主体对支教地区缺乏必要的信息,或者说缺乏一个奉献的平台,西部地区需要支教类帮助的学校有很多.但是可以提供支教帮助的学生主体所在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的机会却很少,部分学校出于开展本学校系列活动的局限性,往往无心无力为本校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教信息平台,虽然有学生可以自己联系支教、参与支教活动,但毕竟受众面不足。
高校大学生往往热爱旅游,也怀有一份公益之心,但如若单纯做公益,参加公益活动的话,部分学生缺乏动力,通过对周围小范围内的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对公益旅游这种既可满足自己出去走走,又可做做公益的“公益+旅游”方式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兴趣点也较高,因而建议,加大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推进高校本身对这类活动的重视,以高校为平台,扩大影响范围,提高高校学生的参与度。
(2)媒体参与为我国公益旅游推波助澜。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依托网络技术,网络论坛、公益网站当仁不让成为公益旅游宣传推介、沟通交流和组织服务的平台。我国公益旅游兴起和流行也首先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目前的组织者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站、论坛,一些知名度高的网站如华声论坛、豆瓣网等网站都设有专题的公益旅游项目,可以说互联网是推广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加速器。更有意义的是,很多公益旅游活动都得到社会各媒体的大力支持,很多成功的项目也是在媒体跟踪报道下完成的,不仅扩大了其社会影响,更吸引了新人参与其中。目前活跃在各地的志愿者团队中,很多人都是公益旅游的爱好者和参与者。
(3)企业介入推进我国公益旅游由自发行为向有组织发展。在公益旅游起步阶段。它是指旅行者自发组织.带有一定公益性内容的旅行。比如早期的活动多是由热心的“驴”友自发组织并不断发展起来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其中,一些旅行社和机构也纷纷利用此契机,发展自己的公益旅游事业,还有一些企业利用自己的产品将营销手段融入公益旅游活动中,如汽车俱乐部组织的“植树自驾游”、“进山助学游”等公益旅游线路就得到众多有车族参与。有的旅游企业开展与品牌公益旅游组织的合作,如上航假期旅行社以其航空旅游资源加入到“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行列,成为其特约合作伙伴,此举有助于推动我国公益旅游的规模发展。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企业对公益旅游的推进起到了部分作用,但应该看到,这类企业还不是很多,由于企业的盈利性特点,在没有找到可以对本企业“有利点”的情况下,我们不敢奢望企业力量的重大突破性贡献,正如我们现在一直在倡导加强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倡导企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等所遇到的困难一样,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宣传、推进的活动。我们必须开拓更多的方式及吸引点吸纳更多的企业力量加入。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宣传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性、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加强企业职工间融洽度等方面增强企业投身公益旅游活动的兴趣,如针对企业为加强职工关系而开展的各种外出旅游活动,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宣传全体员工参加有意-义的公益旅游活动,既满足了企业自身对员工的福利待遇,也提升了企业自身对社会的责任,而且通过旅行过程中的公益实践活动,更可加深职工之间的互动及了解度,这相比于单纯的游玩有意义的多。
(4)差异性形成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的互动。公益旅游在我国应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城市向乡村之间的流动过程。但近年我国公益旅游也出现新的动向。即发达地区的城市旅游机构有意引导旅游要素从乡村向城市、欠发达向发达区域的流动,这也是公益旅游的一种形式。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率先在学校假期中开展类似“暑期爱心”、“亲子游戏”、“手拉手”等助学性质的项目。更强调双向的互动。让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同龄孩子通过活动增加彼此了解,一方面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开眼界和旅游,另一方面让城市里条件优越的孩子学会关爱。通过双方的互助和互动,帮助孩子树立平等、和谐的思想,增进公益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公益旅游内涵得到的扩展和延伸,形成一种城市与乡村、发达与欠发达区域间的互助互帮和互动。
除了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互动的这种形式之外,笔者认为,我们也应有计划性、前瞻性的开拓国内与国外此类活动的互动形式,毕竟,我们现在缺乏一条真正具有国际意义的公益旅游线路,这方面的市场空白度很高,前景很好。
三、影响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发展机制的探讨
1.公民奉献意识的增强
相较于国外悠久的志愿者公益意识,我国公民对于公益活动的意识只能说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实践活动更是有待发展。但是2008年的奥运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志愿元年.随后的世博会以及各种大型赛事对志愿者的需求,直接性的增大了志愿者公益活动的影响力。我国公民对志愿者这一角色已经有了较深层次的体会,对公益活动也赋予原来越多的高评价,从小学生到退休人员,面对着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志愿者”们,无不表示出敬意。
但是应该认识到,这种大型赛事并非一直持续,社会呼唤更多的是对公益活动的一种持久性、连续性参与。由于每个人自身追求的不同,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时时刻刻的奉献于公益活动,这是不现实的,但是这部分人往往又对公益活动充满着憧憬。由此,开展公益旅游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择方式。
2.需求因素的影响
虽然公益旅游中要求的显著点是具有公益行为,但是人们真正投身公益活动所依靠的往往是自身的内隐动机,大部分投身于公益旅游活动的人士学生、青年白领,他们希望在短暂的闲暇时间游山玩水,获得身心的放松。他们本身处于人生的转折与调整期,需要在旅游中开阔眼界、思考人生价值、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因此,简单的旅游活动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需要一种有意义的体验式旅游活动帮助他们既可放松自己,也可结实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可共同对社会公益做出些许贡献。这部分公益旅游者往往会通过网络事先做好采点工作,设计出适合的公益旅游项目,发动志同道合的成员参与。
3.政府因素:公益旅游的催化动力
政府因素往往制约着公益旅游的发展政策。政府提倡人、社会、生态三者和谐的经济发展观表现在旅游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上。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从过度消耗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转为对旅游文化、生态资源的合理有限的开发,从仅仅追求旅游经济效益和规模转为旅游体验质量提高和旅游活动对旅游社区、生态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的辐射作用。公益旅游在旅游方式上坚持“简单”风格的结队徒步旅行,在旅游体验构成方面注重将非热点的边缘地区的人文自然风光探索、自助徒步游与公益活动相结合。政府对公益旅游活动应该给予认可,在政策上鼓励公民采用“平衡”、“平等”“和谐”的生活态度进行休闲活动,对公益旅游组织给予相关的税收优惠和合法承认,规范公益旅游市场运行准则,同时利用高校教育机构宣传和组织公益旅游活动,以培育学生的旅游实践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公益意识。这些政府规制行为将积极促进公益旅游市场发展、旅游NGO的独立完善和公民的旅游素质培育。
4.公益旅游项目方式的可选择性与开发性
目前看来.我国可供选择的公益旅游活动方式主要集中于旅行社推出:慈善机构、旅行社和媒体共同组织:旅游者自发组织等。
篇6
对于刚到国外的我来说,这种体验听起来新鲜好玩,同时又能认识很多人,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立刻报名注册成为了他们的一员。
此次分到的任务很简单,首先组成10人一组的小分队,领取垃圾桶和垃圾袋,用来分放不同种类的垃圾,除此之外还有胶皮手套、垃圾拾取器等可能会用到的辅助清理工具。整装待发之后,头顶着加州激情火辣的海滩阳光,我们一行人便开始了此次垃圾大搜捕行动。
因为所有队员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印有Volunteer字样的超大蓝色T恤衫),与沙滩上玩的很High的比基尼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到之处都会引得其他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还好是跟队伍一起行动,要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话,肯定没走两步就想退缩了。
整个行动下来,我们小组收获了满满2大袋的垃圾,有饮料瓶子、各种纸屑和残留食物等。更让我们有成就感的,是这一路走来获得的声声谢语和鼓励,我们每个人都倍感自豪和骄傲。对于第一次参与这样活动的我而言,更是对公益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公益,做公益的前提是什么。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公益两个字离我很遥远,似乎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够实现的一种行为,比如慈善、捐助等等。现在,我对公益有了更通俗的理解,公益就是一种自动自发做好事的行为,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捐100万建一座希望小学是公益,为街头流浪的老人做一顿免费的午餐也是公益。
其实我们没必要太纠结公益的含义和范围,也没必要太过考虑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公益。不管是怎样的表现形式,只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帮助别人,这就够了。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在参与公益,有的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读报聊天;有的捐钱捐物给贫困地区的儿童们;有的甚至建起一对一的长期对接资助……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让自己更加具有责任感,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去一点点影响他人,让这个社会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努力而日臻完善,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公益的内涵吧。
其次,我学会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公益,面对不理解的目光时如何应对。在捡垃圾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分配的时间刚好是海滩人最多、各种娱乐活动进行到最的时候。干活的时候,跟纯粹玩乐享受时整个人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一开始,我感觉自己十分放不开,甚至感觉到别人好像在笑话我:好傻的人,放着这么好的阳光、大海、沙滩不好好享受,捡什么垃圾啊!我会很不好意思地去问正在晒太阳的人是不是有垃圾需要丢,或者旁边的矿泉水瓶是不是可以不要了之类的问题,生怕打扰到人家的休息和娱乐。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遇到的所有人都很热情,很多时候我一句谨慎细微的询问,换来的则是一大帮人回头去找自己旁边的瓶子、纸袋和需要丢掉的东西,当把这些垃圾统统收入袋子中的时候,我的内心也会涌上一股感激之情,和他们互相道谢,说上一句辛苦了,然后再向下一个地点转移。当我回头再次向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群充满肯定的笑脸,于是,我立刻就不觉得脚下的沙子有多么烫热难耐了。
篇7
很荣幸站在这里,代表广大志愿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虽然我从事志愿服务才2年时间,却从一次次志愿活动中,被感动着,激励着,坚守一份崇高的精神境界。
志愿服务,是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和社会提供非赢利的、无偿的、非职业化的援助行为,提倡责任心,促进互信和谐,增进社会凝聚力。
孤儿们单纯可爱无助的眼神,孤寡老人无奈的言语,残障孩子们先天缺陷的不幸,时刻印在志愿者们的脑海中。社会上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和老人,需要社会的救济和爱心的援助。每当看到他们因我们微不足道的帮助,而换来幸福的笑容,拉近距离、情如亲人的目光,就不自觉的被感动而肃然泪下,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那是一份为社会责任尽力的充实和无私奉献的光荣,和身为“中国志愿者”的高尚。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但同时又感到有限的力量,不能给与他们更好和更充实,有限的闲暇,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真的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
志愿者服务了别人,陶冶了自己。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志愿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关爱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里,我们还应该做到“乐吾乐以及人之乐“,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进行服务,把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大爱无疆的价值观传递给服务的对象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志愿者也是普通的人,志愿团队的业余生活也同样应该丰富多彩。今年八月份绿色家园合唱团参加了“亿龙杯”爱国歌曲大家唱,一举被宣传部选中,走进东京艺术中心参加国庆节目,一展风采。目前合唱团正在扩充队伍,以有乐的活动提升志愿者良好精神状态,更积极的投入到志愿活动中,传递快乐。
对于社会和网络上误解、歧视志愿服务和活动的言论应该包容和谅解,提倡人性之美,唤起更多民众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正确认识志愿者,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爱心公益活动中来,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
篇8
每年超过1.2万名申请者,只有83人能成为幸运儿,录取率还不到0.7%。这个相当于“牛津全奖”的罗德奖学金,被誉为“本科生的诺贝尔奖”,2015年12月被复旦大学的学生巩辰卓摘得。
罗德奖学金已有112年历史,是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国际性奖学金。如此高难度的奖学金,是如何被巩辰卓收入囊中的?难道巩辰卓成绩出类拔萃让考官炫目?非也!就在一年前,他还曾为无法按时毕业而犯愁。
巩辰卓高中学习成绩优异,不过考入学霸扎堆的复旦大学,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大二时,他从自然科学专业转到国际关系专业。那天专业课考试刚结束,他在学校宣传栏看到一则消息:学校团委即将启动一项支教计划,目的地是海南博学村。他没有犹豫,立刻拨通联系人的手机。室友笑他:“暑期的时间很宝贵,应该去实习或兼职,既能积累社会经验,也能赚到一点生活费,减轻父母的负担。去穷乡僻壤支教,不仅没有任何收入,也不能积淀多少经验,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但他没有纠结,做公益,本身就是他的愿望。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他要帮助弱势群体。他不愿意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考虑自身利益,对别人冷漠。
他来到祖国的最南方,走进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小山村。那里的孩子有着清澈见底的眼神,有着纯真无邪的笑脸,更有着对知识的无尽渴望。只是这里太缺教师,即使当地有年轻人考上大学,也不愿意再回到家乡任教。他的心隐隐作痛,恨不得把自己学道的东西都教给孩子。短短两个月的支教期很快结束,孩子们眼中充满不舍,他也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舍不得离开。伴着火车缓缓移动,他仿佛看到孩子们手拿课本刻苦学习,听到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
尽管人走了,但他的心留在了海南博学村。此后每个暑假,他都留给博学村的孩子们。有一年,还去了四川绵竹地震灾区支教。这些经历,让他更深切体会“被需要”的感受,也萌生了从事更多公益活动的想法。他并没有把公益的脚步停留在国内。2013年9月,他参加“华盛顿中心保德信全球公民项目”,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参加“海峡寻新”论坛;2015年2月,前往巴西接受系统的定量培训,成为国际政治研究协会圣保罗大学定量培训首位中国学员,也是该项目课堂上唯一一名本科生。参加这些交流项目,并不是为自己扬名、为未来的简历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笔,国外公益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他希望汲取其中的精华,对自己未来从事公益有所裨益。
然而大量参加公益活动,不可避免地挤占了学习时间。大三下半学期,他还曾经一度担心无法如期毕业。转专业后,他需要补修专业基础课。因为做公益,他有整整两个学期不在校内上课,功课落下一大截。难道放弃公益事业?这简直不能想象,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背。他找到辅导员,商量怎么选课,以最大效率补上学分。大四这年,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经历一番恶补,他的平均绩点定格在3.82,总算避免了一场危机。
篇9
其实,我选择社区,是看重它对各种活动都有动活方案和计划,安排学生走进社区深入了解社区的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以角色体验为主;开展可以“寻找美的足迹”、“ 我为社区穿新衣”等体验活动;中高年级以参与社区劳动服务为主,开展“清除路边垃圾,创造美的环境”、“与不文明行为挥手,争创合格小公民”等主题活动;使队员从小懂得美好家园是靠双手劳动得来的,培养队员对社区的热爱和关心。
另外服务更完善,则是我的切身体会。还采取了一系列有趣的联谊和诱人的各种有奖活动,竟吸引着我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这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朋友,如果你还没参与,就赶快行动吧,肯定也有这种神奇的快乐感吧,我坚信!
篇10
在品牌中注入情感因素,是品牌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而这打动人的情感,往往又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闪光之处所引起的。
5月20日,佳能上海博览会举行之际,我参加了本刊与佳能、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合办的“博览佳能 责任同行――中电标协责任行/金蜜蜂采蜜行佳能站”活动。佳能与环境共生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探索太空的32亿像素空间望远镜、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美摄影……这一切,让到访的嘉宾震撼不已,就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东宁所说:“我的内心深受感动。这种感动虽然不是泪流满面的,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断让我浮现今天的体验,我也会把它描述给我的孩子、朋友、学生听”。
正如佳能的口号“感动常在”,佳能在社会责任领域也一直在努力地感动着自己的各个利益相关方。情感令品牌的责任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也令品牌的责任形象变得有血有肉。
之后的第三天,同样是在上海,我参加了一场由苹果公司和公益组织“做你的眼睛”组织的公益活动。“做你的眼睛”创始人李纪元介绍了她创立这个公益组织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助视障者体会到跑步的快乐。之后,李纪元邀请视障者小祝来分享如何通过高科技力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小祝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苹果的“VioceOver”功能正常工作生活,这是一项显示屏阅读功能,可以让人不用看手机,只听朗读就能操作手机设备。经过在旁边公园的试跑、培训活动,热心的志愿者们和视障者一起由衷地喊出了“谢谢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