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设置兴趣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
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灵活机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三、掌握学生实际,力求深浅适宜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加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
例如: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钢笔:18元文具盒:27元水彩笔:9元蛋糕:3元巧克力:6元
①兰兰买水彩笔,芳芳买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②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3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2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③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3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68-02
启发式教学方式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它建立起民主和谐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并在一旁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尽管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意原则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只有在一定的原则下,才可以提高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效率。总体来讲,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性原则。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采用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进行,往往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严重影响着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比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第二,独立思考的原则。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转变为自己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利用生物教材中的丰富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独立思考能力。第三,举一反三原则。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实际的生物启发式教学当中,应该努力对生物学科进行拓展,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同日常生活实践或实验课堂相互结合起来。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唯有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此,教师要想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第一,进行直观教学。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具有抽象性的巨大特征,这种抽象性也是造成学生生物学习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此,加强直观性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二,注重生物情感教育。学生的内心感情世界往往比较丰富,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呵护,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表扬以及情感教育是必要的。第三,开展第二课堂。主要目的是对这些学生进行课下辅导以及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水平。
2.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生物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主要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迹象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从一定程度上讲,生物课程是一种实验性学科。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的重要性,发挥生物实验的功能,使得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提升自身对生物的认知,提高学生生物实验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从而提出研究结论,让学生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及认识。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启发学生生物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3.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是高中生物的关键以及重点,教师的生物语言使用强度以及技巧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显得沉闷单板,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即使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处理,加强对于课堂气氛的营造,激发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例如,我们在讲解反馈调节这个生物概念时,教师可以对这个概念进行比喻,将反馈调节比喻成工厂,从而做好反馈调节生物概念的讲解。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早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之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提高生物教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也同样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现已经被我国广大的高中生物教师所接受。生物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出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科学的思维活动。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现状,创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友育.运用启发教学,提高质疑思维[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
[2]何锋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改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启发,这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吸收,进而增进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同样要善于灵活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要有效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化解知识教学中的难点,并且透过积极的教学启发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吸收与掌握。这才是启发式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提升课程教学综合实效的方法所在。
一、通过教学实践给予学生引导启发
启发式教学可以渗透到课堂上的每一个阶段,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以及具体的情况来合理的进行教学选择。首先,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来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与启发,要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往往会很有帮助。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过程都可以给予学生有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也十分多样。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具体的植物时将实物带到课堂上来给学生们参照,让他们对于植物的构造、各个相关的植物体器官有更好的获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参与到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相应的课堂小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些课堂学习任务。过程中往往会带给学生很多启发,这同样是启发式教学渗透的一种模式所在。
比如,教师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浇清水,一株浇浓盐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两组天竺葵植物生长的异同中,启发学生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有了这个直观的对比以及实物的呈现后,学生对于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于课本中的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这便是启发式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功效,这也是有效的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效用所在。
二、借助多媒体展开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点的呈现都需要用到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开启发式教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不少生物课本中的知识点如果只是借助教学的口头讲授,学生的理解会十分浅显。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们适当的呈现一些图片或者是视频片段,很多理论的知识会立刻生动起来,那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直观。教师可以以这种方式来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并且可以结合图片或者视频的呈现来进行必要的讲解与分析。这会极大的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会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大部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需要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及相关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则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再逐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就能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辅助工具,要尽可能的让知识理解起来更加清晰直观,这才是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所在,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本质所在。
三、在实验课程中渗透启发式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这也是考察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灵活的渗透启发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这会让学生有很多积极的收获。教师要多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并且要多设计探究式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来展开自主实践。这首先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引导启发,更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将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效用的一种体现。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例如,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讲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完成教学,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玻片并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插图确定观察到的相关植物细胞名称。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还能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意识。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提升。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想要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教师要对于教学环节有合理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来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与启发,要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往往会很有帮助。很多知识点的呈现都需要用到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开启发式教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灵活的渗透启发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这会让学生有很多积极的收获。
篇4
启发式教学中以高中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舒适、和谐及民主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培养各方面学习能力。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已经累计大量教学经验,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中讨论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
1.生物学科特点及现状
高中生物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在揭示生命本质,解释生活中一些问题及发生规律,可以说学好生物学科知识有助于生活开展。古往今来,生物学生都是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入手开始研究,长期研究归纳发现生物学的奥秘,长久积累形成生物学系统。所以在高中生物学习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现象,将其与知识点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知识相对抽象、理解难度较大,不但涉及到数字运算,还要分析题目中各数据之间的规律与相互组成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知识点。这意味着生物涉及更高的知识层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后期学习夯实基础。这些问题都迫切要求生物教师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启发式教学原则分析
2.1独立思考原则。传统教学中独立思考一直是学生的弱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部分学生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并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生物作为定性理科学科,具有较强的理科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坚持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2自主学习原则。学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法提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学习,只有独立自主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真正爱上生物课。教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通过问题将学习内容引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交流,达成教学目标。
2.3情感互动原则。生物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交流活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情绪,提高知识掌握熟练度与教学质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关系,培养学习主动积极性,让学生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看法与观点,拓宽学生思维与能力,实现师生情感互动。
3.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笔者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3.1结合实践启发学生思维。高中生物需要借助大量实验去证明,说明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程度,对于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将之分解,分成若干个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进行铺垫性提问,再解答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中的知识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一个高个子、智商低的男人和一个矮个子、智商高的女人结婚了,那么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你们所说的结果呢?”通过层层设问、步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最终熟练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一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完成与教师的互动,塑造良好课堂氛围。
3.2结合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倘若高中生物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事实上,启发式教学与实验的相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立体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有利用启发式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 A1ml,摇匀之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四滴,摇匀之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3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好奇转为学习欲望,形成一种推动学习质量的内在动机。如“光合作用”讲解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植物照片,做好相关铺垫。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底片,并将其固定在绿色植物叶子上,将植物放在充满阳光照射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覆盖叶子的底片取下,同时剪下叶子,将其放入到煮沸的酒精溶液中,直到?~子完全褪色后将其从酒精溶液中取出;最后将碘液滴加在褪色的叶子上,叶子上就会出现照片影像。通过植物照片制作,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植物光线照射受到照片底片黑白颜色影像,造成不同部位产生淀粉出现差异,淀粉遇到碘变成蓝色,这就是植物照片产生的基本原理。
篇5
关键词:问题启发式教学;问题情景;角色;多媒体信息技术
当前,围绕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方式和手段正在巨变。在此背景下,针对当代中职生的特点,根据新世纪的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启发式或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众多出色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并且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比如文献[1]详细阐述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的问题设置技巧、注意事项、教学要求等内容,文献[2-3]重点剖析了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的步骤、实施评价办法等内容;此外,众多教学工作者还探索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结合方法[4]。本文在传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学的实践和中职师生的特点,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套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概述
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授课者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也常常被称之为问题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与学等。根据目前学界对该教学方法的定义,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内涵的诠释主要包括下面三种观点[5-6]:
1.强调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性,教师使用问题作为“引子”善诱学习者积极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其开展网络搜索、提问、咨询等学习活动。
2.重视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置疑问,积极引导学习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持与引导作用,这种观点在学界认同度较高。
3.强调问题的中心地位,教学者精心安排问题,并同学习者一同参与到问题的背景分析、解决办法的思考、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中,从而使学习者构建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
二、教学方法改进分析
在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系中或教学者在运用此方法实施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时,未能充分考虑问题的动态性,问题的情景服务性不够,学生没有参与问题设置过程。(2)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转换角色(“亦师亦生”的角色转换)。(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落后,缺乏视觉、听觉等立体性的刺激效果。
鉴于上述提到的不足,结合中职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本文在传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下面给出新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教学措施及评价量规。
1.问题设置原则
问题设置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问题设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时,需要遵循如下几大原则:(1)导入问题情景,在明确学习项目和问题后,导入与一个问题相吻合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逐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问题”与“情景”关系模型。(2)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兴趣、智力等因素,问题设置难度适中,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避免把学生推入沮丧境地;问题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有趣味,用质疑刺激学习。(3)问题具有一定的跨度和较强的探索性,有较大的发展余地,供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从一个问题中能够引申出新的问题;此外,问题还须与实际紧密相联。(4)突出问题解决的共同协作性,能促使学生在团体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5)依据学习共同体教学方法,从学生个体特征分析入手,寻求与教师直接对话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参与到教师的问题设置过程,有些问题甚至可以让学生自行设置。
2.教师适时转换角色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种教学态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隔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通道,学生难以与教师保持学与教的和谐统一,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中,务必要适时转换角色,要亦师亦友,转换为学生角色一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与学生同呼吸,共思考,教师的融入会给予学生无穷的激情和动力。甚至教师还需转换为用人单位、第三方等角色,以不同角色用户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总之,教师适时的角色转换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助力剂。
3.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其有形象生动、直观逼真、互动性好等诸多优势,因此,PPT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问题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和分析的教学活动,仅凭教师本人的口述和肢体难以完成,如果采用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重要的教学活动中,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听、视觉上的冲击,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高质量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制作,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大胆让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其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4.教学评价量规
教学质量好与坏,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量规体系来评估它,而完善的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结构化指标所组成,各指标被赋予相应的分值;根据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和当代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一套与新教学方法相匹配评价指标集,部分指标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设计问题,并在课堂中向学生抛出问题及相关解释说明;(2)引导和参与分析、解决问题;(3)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4)教学后的总结与反思;(5)教学评价与改进。
教学实施步骤及各步骤之间的关系直观表述如图1所示。
三、教学实例分析
下面以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为例,简述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企业在银行存款的财务清查。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银行存款清查内容,掌握清查步骤,能够对财务样本数据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方法及工具:问题启发式教学法,PPT教学幻灯片。
针对上述教学任务和说明,给出改进后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此教学实例上的应用说明。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问题
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这个环节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总结出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情景、原因和目的。然后,与部分学生代表一起讨论应该设置哪些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了“假如你是某企业的老板,是不是一定很关心存款?”、“那么该如何核对银行存款呢?”、“如果出现核对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问题。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又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2.精心准备教学辅助工具
制作多张集有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对象的幻灯片,通过一个个现实中的财务事例,使学生明白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让他们意识到本节课很重要,也很有意义。力求承载声音、图文等多媒体对象的PPT幻灯片具有多维立体感观冲击效果,互动性好。
3.教学实施
首先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然后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财务事例幻灯片,借此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逐步采用提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方法、清查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也应适时转换角色,尤其是进行到讨论的环节时,教师应加入到各小组中,同学生共同协作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进行财务样本数据实际操作时,教师置身于各小组中,用实际行动引导小组各成员注重团队分工合作。
4.总结与反思
在总结与反思教学阶段,仍然可以使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继续寻找问题,督促学生反思在实际操作过程存在的不足,教师可顺势使用“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呢?”再次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5.教学评价与改进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评价主体进行了严格的甄选,确定参与评价的对象有教学专家、学生、校级主管领导、教研室组长、教师。2013年,对《出纳》专业课程应用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分值为78.23,教学效果良好。最后,根据得分值较低的指标项,对应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把握好问题设置的“梯度”,要分阶段、分步骤训练,最后再把各个问题连贯起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结构,巧设疑难,恰当引导。
(2)不能盲目地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只有具有相当提问价值的问题才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不能过多,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3)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心中的答案标准要求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否则可能会陷入教师牢牢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境况,影响学生的主观发挥。
四、结 语
通过改进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法部分教学理念、教学措施等内容,形成了一套面向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新型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出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例,进一步诠释了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实践结果表明运用新方法的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4).
[2] 李文莉.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影响因素分析[J].职
业教育研究,2012,30(1).
[3] 曾敏.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的实施评价[J].无线互联科
技,2012,8(6).
[4] 阮群生,李豫颖,杨慧玲.项目体感式教学法在计算机
课程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11).
[5] 许璐,闫子鹏,等.对“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
篇6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宝库。此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不仅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内容日趋丰富,体系日臻完善,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此,本人拟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问题,谈点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同仁方家。
本人从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例如,在讲《助人为乐》一课时,配合挂图,讲雷锋冒雨送老大娘的故事,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大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心里如何想?”“当雷锋送老大娘到家,与老大娘告别时,老大娘心里又如何想?”“雷锋衣服淋湿了,为何还笑得那么甜?他心里想什么?”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语)。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教师提问:“本课中为何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全意爱着的中国’?”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又可适时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比较一下,若这个句子只出现一次,其效果又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当然,教师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浅过度,更不能无针对性,否则游离教学本旨,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岸花明。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在讲“奴隶社会中,奴隶受剥削的根源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力”这一问题时,学生似懂非懂。用反问手法:“如果是奴隶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者,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则学生茅塞顿开。由此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系列问题。这样层层反问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奴隶、农民、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激疑,多从反面提出问题,“制造矛盾”,以此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学佳境。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运用一定教具,如实物、实验、电教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传授新知时,有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间共性、异性及其本质联系,这就是采用对比启发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此手法,引导学生对人物、事物乃至时空、场景等进行对比,从而领会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道德认识。例如,在《人生观》一课教学时,通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大汉奸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可启发学生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文天祥起兵抗元、誓死不屈,作《过零丁洋》诗,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流芳百世,受世人景仰。而不顾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与日本侵略者“同舟共济”,也作《过零丁洋》一诗,其最后两句为:“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甘作奴才,成了一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受历史的唾弃,而遗臭万年。通过对比,使学生知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如教《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对照同学,赞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从而使学生明辩是非、真伪,懂得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教师运用了大量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启发学生对比,同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启发式的运用是为了纠正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注入式的弊病,也就是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作容器,一味地进行灌注,把书本知识“灌”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正确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运用启发式就要把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逐渐改变传统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畸形教育现象。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等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下面我就浅谈自己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这是有道理的。
高深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
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首先,要把握好疑点,不要老提出那些只让学生作简单的判断式回答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应不应该”等。切忌无痛的什么都议一议,要议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用议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转贴于 其次,提问要把握好度,范围不要太宽,难度不要太大,原则上“只要学生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问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解决疑难,避免多而杂,以影响教学目的实现。
再次,设疑的内容要巧,方法要巧,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不李拘泥于让学生只会从书本上找出答案照读,避免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
设疑要做到以上这几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学,工作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我在讲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这一内容时,针对同学们对宗教迷信的模糊认识,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迷信是怎么产生的,它是从来就有的吗?二是宗教认为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万能的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呢?那么通过一问题的思考解答,就剥去了宗教迷信神秘外衣,这是人类愚昧无千的产物和表现,第二问题的设置是很巧妙的,是一个二难命题,不论对它作出肯定的回答,都要导致否定上帝的“万能”,上帝是人造的,这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认识,澄清了一些模糊的看法,那么我们设疑启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在教学中列举实例启发
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抽象思维较多,这就需要教师
在教学中善于列举实例,化抽象为具体,使同学们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得到启示,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列举的事例要力球恰切、有趣、有新意,并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启发他们学习思维。
恰切是指例子要中肯,所举的例子要和说明的观点、问题一致,不要牵强、硬套,比如在讲爱国并不能因祖国的暂时落后、贫穷为条件时,我列举了我国的许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学者象李四光、丁洁琼、华罗庚、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享受,高薪聘请等待遇,毅然冲破国餐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从而有力地说明了爱国并不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要等到祖国富了才热爱。
新鲜有趣就是指所举的例子内容要新,时间要近,时代感要强,要生动、耐人寻味,更多地反映当代世界的人和事,反映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新成就。比如在海湾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的观注,同学们都相当关心,褒贬不一,抓住同学们这种学习热情和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阐明了海湾危机的起因、本质、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所在及我国对海湾局势的基本立场、态度,从而说明当维持世界和平的必要性及我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让同学们真正地认识到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真正意图。
举例还要有针对性,针对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特别是重、难点知识,针对当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尤其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际和学生实际,作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切实地感受,真正地爱到启发,避免空洞地说教,从而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第三、启发式教学要伏、做到“启”而有“发”,收到效果,就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
“启”和“发”是相辅相成的因果 关系,没有教师的“启”,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启”是前提条件,“发”是必然结果,一般来说,通过教师的“启”学生跃跃欲试,心里明白就是成功的,反之,教师虽“启”了,学生依然如故,没有反映,变是失败的,所谓“留;有余地”,就是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比如,在讲到《热心助人》这一课时,我谈到了不少助为乐的道理和许多热心助人的感人故事,比如象张华舍身救老农的事迹,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可惜我当时不在场,否则我……那么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你在现场……”,让大家讨论两分钟后回答,一下子大家的兴趣都高涨起来,互相讨论,踊跃发言,有人说去报告,有人说自己没力救人,也有人说跳下去救人等等,通过了讲座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热心助人是不讲条件的,要付出牺牲和代价的,据此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使我不在现场……”让大家课后思考,谈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认识就更深刻了,也真正从讨论中提高认识。
总之,要做到“启”而有“发”就要打破者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读、议、讲、练相结合,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这是一条比较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利用音像直观启发
所谓直观启发就是让学生直接观看具体形象工东西,来加深课文理论的理解,其实是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内容需要,把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化教育手段带进课堂,把教师单一口授变为多种方法、手段的交叉使用,互相配合,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人们对常发现,学生看电影或电视时注意力很集中,记忆效果也很好,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电影艺术形、声并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电视机、录音机进入课堂,经实践证明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由于条件限制我只初步尝试把录音机带进了课堂,效果是比较良好的,比如在讲“爱戴父母”这一内容时,上课始我就先播放了几首歌,象《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等,让学生听后简单地谈自己的感受。那优美、觉悟的曲调中,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大家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也受到了深深感染和启迪,在这样的气氛、情景中,很容易引入了课文的内容,也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此外,利用影视这一声形并俱的艺术进行感性到理性的直观启发,效果也是显著的,比如学校组织观看《焦裕禄》这部电影,荧幕上焦书记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使大家在这具体、生动的形象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发,我讲到“人民勤务员”这一内容时,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借助荧幕生动形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又能避免简单的政治说教,加强可信度和真实性,克服学生思想中的“逆反心理”。这一点在现在的思想教育中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运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启发学生活跃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恪守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内容等,选择最佳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上我仅谈自己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求抛砖引玉之效,希望各位教师指教。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改革
每个学习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当今的中学体育教学,怎样让学校体育更好为终身体育服务。我认为只有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能力,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一、体育的功能
1、增强体质,强国强种。这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在人类社会中长盛不衰的和持续不断存在的原因通过体育手段来实现增强人累的体质的目的,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体育的独特之处,也是体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作用的根本点,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人的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生的基础。
2、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人么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特别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克服许多由体育运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身体感受。它对一个人的内在意志品质既有特殊的培养和陶冶作用。体育的这些运功能对青少年的一直品质培养作用尤为重要。
3、培养人们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体育有利于人的“社会化”。竞赛是体育运动的最显著的特征。体育竞赛能有效的培养人么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没有强烈地取胜欲望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竞赛中不可能取得胜利。现实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场所,需要团结协作精神。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既要有顽强的斗志,又要懂得与同伴队友的团结协作,才能达到目的。
4、丰富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强键体魄还可以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各种不同的竞赛,以其独有的方式为学生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提高人么的生活质量。
二、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过程
1.体育的教学内容要尽量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对运动感兴趣兴趣的课题。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体育活动能激发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对运动比较感兴趣,加上在运动方面有特长,所以就会勤奋苦练。有人问他们苦不苦,他们还真的不觉得苦,他们说看到自己的成绩不断进步,在比赛中不断战胜对手,内心深处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功感。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最苦再累也能想办法去克服。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大多数男生喜欢球类运动的人最多,女生喜欢羽毛球的比较多,还有的喜欢乒乓球。我们可以按兴趣分组教学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2.采取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原来由于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化比较少,学生在体育课上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就目前如果学校的按兴趣分组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按兴趣分组教学,一是在原有的班级基础上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按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原有的班级变化不大,易于管理,不利的因素在于教师在各小组的指导时间相对较短,参与每组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也正是由于各班在一节课上被分成了若干兴趣小组,教师在每个项目上不可能都精通,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两个方面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另一做法是在同年级按项目重新分班,每个教师进行一项擅长的项目教学。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女生,选健美操的比较多,也能很好地进行练习,效果比较明显,不利的因素是不利于管理,学校行政领导持反对意见的比较多。
3.要善于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程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教学中不要过多地讲,而忽视中学生的练。教师在授课时, 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中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把这堂课设计成《西游记》这一幕戏,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有培养了他们合作创新意识。其中,在第四场景――勇渡通天河时,让学生手中的金箍棒搭成陷阱,让他们通过合作保护师傅渡过通天河,有的小组是相互拉着通过,有的小组是两人抬着师傅通过,最后,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圆满成功。学生在这节课上练得很认真,玩得也很开心,从而达到了练习跨越障碍的教学目的。
三、 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意义。
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西方体育教学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兴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则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和教法。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总之,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新新的叫教学式代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自主能动性发挥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学生的自身感受,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约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找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总之,体育教学改革只有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才能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陆潇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6,(1):159.
篇8
关键词后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 宏观策略框架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1 外语教学方法的沿革――后方法理论的产生
一直以来,外语教学界的学者们都在找寻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历史上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语言中心法、学生中心法和学习中心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原则以及课堂实践程序。每次一个方法的出现,大家都希望已经找到了语言教育的灵丹妙药。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外语教学研究开始抛弃“方法观念”,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从80年代开始,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内容教学法等陆续出现。针对这些多重演变的外语教学方法,Rivers指出,有些所谓的“新的教学方法不过是一些现有方法的变体,是用新的术语改头换面来掩饰本质的雷同。”①Kelly也在研究了2500年的语言教学史后,感叹:“本世纪很多标榜为具有革命性的教学理念不过是先前教学思想和程序的重新思考和命名”。②但还是有不少人盲目相信着有待发现的最佳方法,对此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最早提出后方法思想的学者是加拿大语言教育专家Stern,他指出研究方法论,只会“效果越来越差,并且产生误导”。③受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 Kumaravadivelu在他的“后方法教学法”首次提出了后方法的概念。他所提出的“宏观策略框架”指出:后方法教学要求我们认真思索教学的一整套基本要素。他认为作为一个系统,后方法教学是由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组成,并称为三大重要教学参数。
特殊性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它强调外语教学所面对的制度、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实用性则重新定位了教师的角色。Kumaravadivelu认为以往教学方法理念中的两分法,即“理论家设计方法,教师实践方法”④的这种分工将教学一线的教师边缘化了。可能性考虑的是教师能否走进教学场景,并与教学场景中的“经验”相适应。Kumaravadivelu⑤认识到,西语二语教学界设计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应很多国家,产生真正好的效果的理论必须要适应具体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并要关注学习者本身。
2 湖南省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调查
2.1调查目的与对象
这次调查是想弄清湖南省现在的外语教学实践到底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者违背了“后方法”框架中的策略,为重新定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新构建湖南省对英语教学和教师的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笔者选取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学院三所高校分别为湖南省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的调查标本。定量调查的主要形式是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两种。定性调查的形式是深入课堂具体观察和对老师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7份。教师卷发放20份,收回有效卷20份。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2.2定量调查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围绕Kumaravadivelu的宏观策略框架的十条策略设计而成,共有21个中文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定量调查结果。
(1)教学互动:调查显示,42.86%学生所上英语课的课堂人数为40-80人,57.01%的学生所上英语课的课堂人数为80-120人。77.55%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占主导地位,采用问答方式与学生互动”。课堂提问类型调查显示,61.20%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英语课上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而当问道“你在课堂上提出与所学内容无关的话题和问题时,老师是否会组织讨论或详细解答”时,有74.53%的学生选择“会,很认真的组织讨论或解答”,18.31%的人选择“不情愿地回答,马马虎虎一带而过,只有7.12%的学生选择“不会认真或组织讨论”。教师和学生理解的偏差也会影响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了老师是否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与学生进行协商,21.20%的学生回答“告知并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调整”,34.34%的学生反映“偶尔告知再做调整”,而44.46%的学生选择“很少或从不告知”。显示的情况不容乐观。
(2)教学方式:调查显示,在课堂遇到生词,78.98%的学生说老师会根据具体的语篇进行讲解,21.02%的学生反映老师只会单纯讲解单词。在课堂上学生反映老师教授语法的比重在26%-50%之间,且老师教授语法时,68.92%的学生选择老师会先让学生接触课文语篇再点拨语法,只有31.08%的学生反映老师会孤立的讲解语法并做练习巩固。
(3)教学目标:当问及老师是否会介绍方法策略时,有51.23%的学生选择“经常”,38.11%的学生选择“有时”,10.32%的学生选择“很少”,只有0.34%的学生选择“从不”。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布置作业”占71.98%。
(4)教学内容:当问及课堂上是否会提及文化和社会问题时,有35.89%的学生选择“经常”,31.23%的学生选择“有时”,16.01%的学生选择“很少”,16.87%的学生选择“从不”。调查说明,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将文化引入了课堂教学,使教师输入了目标语文化,可后续调查显示,学生还没能培养成文化信息的输出者。课堂讨论还缺乏深度。
2.3定性调查分析
笔者在湖南省三所大学随机进行了课堂观察,以及和六位教师(三所学校访谈两位已参加过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以下一些情况:
(1)主观上:教师课堂教学不够灵活。根据课堂反馈,教师没有及时对正在进行的教学计划加以调整,而将固有的教学大纲和课本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在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这时老师并没有增加可增强学生成就感的任务,以降低学生的焦虑,仅仅有少数老师会偶尔说句正面鼓励的话就不再深入。
师生理念错位,师生间有一定的偏差。且一旦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后,教师很少知道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教师不能认识这种错位并及时介入,就使课堂教学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英语课上,老师的互动教学形式仅限于课文知识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比较陈旧,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很不严谨,还有教师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此现象在三类本科中比较明显,这种母语系统干扰了新语言的传授和理解。课堂上教师大量使用中文教学,扩大了母语教学的负面效应。
课堂上老师对文化导入的单一化,陈旧化。部分老师会针对讲解的课文被动的导入文化教学,与当今西方正在流行的文化相比,现在大学英语的课本文章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滞后。文化背景的不理解就造成了语言认知上的偏差。
在英语考核上,一直实行终结性考试,不关注学生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阶段性成果。所以,学生很多时候都不关注平时的课堂学习,学习自主性不够,没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2)客观上:大学英语班级规模过大,英语学习环境单一。除了从大二年级开始的英语口语教学是小班(40人以内)教学外,其他都是大班教学(40人以上)。大班教学让教师没法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接受水平。上课只能以分析课文为主,互动难以开展。英语课一般都在教室里完成,语言学习的环境不利于语言习得的开展。
英语学习硬件单一,硬件利用率低。除了两周一次英语课(部分学校是三周两次)在语音室教学外,其他时间都在普通的大教室,语言学习的设备简单。然而,即使在语音室上课,也只是单纯的做课本上的听力练习,偶尔老师会播放一些英语的碟片,但并没有进行师生、人机、生生之间的互动。
3 启示
3.1对于学习者
几年前,一位香港学者讲学时就提到现在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同样适用于后方法时代的学习者们。学习者要培养自主学习的理念,确定学习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监控整个学习过程并评估学习结果。在二语学习中,要在输入目标语时,也要学会思考目标语的文化,分析语言中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接轨,将语言更好地应用到对生活的理解和服务中来。
3.2对于教授者
不应再去寻觅一劳永逸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二语教学,盲目地将西方的教学理念不加批判的应用到我国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要认清和把握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本质规律,通过个性化、多样化、情景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领者、辅助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语境下发展外语能力。教材的开发、设计与课堂实施也都要适合学生的需要,使教材真正成为“学材”。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4 结语
此次调查只是随机选用了湖南众多高校中的三所,仍然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出湖南所有高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此次调查反映了湖南省大学英语教学与“后方法”框架中的策略有很大的背离。在湖南的英语教学中,“后方法”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后方法教学的普及任重而道远。这亟需反思现有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技巧,优化评估手段。
注释
①Rivers,W.M.The psychologist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M].Illino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②Kelly,L.G.25 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M].Rowley:Newbury House,1969.
③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④Kumaravadivelu,B.2006.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Mahwah,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⑤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35,538,2001.
参考文献
[1] Kumaravadivelu,B.Beyond method:Macrostrati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CT:Yale Univerity Press,2003a.
篇9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从1990年9月始,我在初中搞语文教改实验,使用江苏特级教师洪宗礼主编的教材,目前已进入第二轮第三年。五年多的教学成绩是显著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明显高于对比班,在第一轮实验结束后参加中考,实验班与对比班比较,差异非常明显。五年多来,实验班学生在全国、省、市、县、校各级各类语文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奖达63人次,有27人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或在竞赛中获奖作文达92篇,其中有25人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作文达36篇。
自教改始,我就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个性与发展的规律出发,设计出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目的的主体参与型的可以控制的比较稳定的课型模式,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求得最优或比较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课型结构的构建
课堂教学有诸多因素,是一种多方位的教育心理过程系统。要想优化教学模式,实验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对象去构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这种流程的构建应遵从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的原则、最佳动机的原则和阶段序进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认识活动——感知、思考、理解——这种内在的隐性结构。我在教学中,把初中语文课型分为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总结课,每一课型都从上述三个原则出发,围绕“引读”作了动态构建。
1.预习课。洪氏教材的讲读课文前都设计了预习题,我利用这些预习题,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在预习课的模式中,要求学生首先阅读预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逐题检查效果。有的预习题是交代背景的,可借此理解文章的主旨;有的预习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作者思路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文路,划分段落;有的预习题为字词练习,学生在阅读中可通过查字典、词典,结合语境来理解。通过第三步逐题检查效果,学生力求解决大部分问题。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第四步小组讨论中解决。这种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功感。
2.教读课。教读课是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型模式。教读的宗旨和目的,是通过教读课文的“教”,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读”相关的文章,从而实现“自能读书”的要求。教读课力求体现三个要素,即旧知识现实化、新知识点训练的操作性和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实际应用性。
在教读课中,确定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因为整个教学活动都受教学目标的控制;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读课文,根据读中提示,有意向地引导学生辨疑,给学生创设一种思维情境,激疑启思;对于重点问题,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落实目标,方法是以点拨为主;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概括出来;复读课文在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训练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检查效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为矫正和调控提供信息。教读课体现出可控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
3.自读课。这种课型主要用于对课本中“自读课文”的学习上。课本中的自读课文有两种,一种侧重“扶读”,扶读是由教读到自读的“桥梁”,教师要给方法,指路子;一种完全由学生自读。教师引导自读,重在“反三”。
通过“读、做、改、比、评”等环节的指导,因文授法,强化读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4.总结课。结课为单元总结,注意体现出四性:巩固性、深化性、多样性、效益性。
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和总结课的关系。预习课中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是为教读课作准备的。教读课重在教以规律,授以方法,举一反三。自读课是引导学生自奋其力,主动探索;通过自读,形成阅读技能的迁移。总结课则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概括、综合、创造的能力。四种课型虽各有其结构特点,但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的动态过程,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可以操作的、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二、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篇10
王万青
(徐州市睢宁县庆安中学,江苏 徐州 221200)
摘 要:教学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谁又能忽视方法的作用。新时期,对于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我们教师应通过积极创新和应用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一、新颖教学方法的出现
最近,许多数学教师比较注重交流式教学方法。所谓交流式教学方法就是改变过往“呆板”“一言堂”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以及课堂的存在感,和教师一起互动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实,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舞台,师生应在此对数学思想进行交流,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教学内容上,引发学生的思考,这种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单向性的知识传递和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提高了师生平等学习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案例,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场景完美结合,这样能够更自然地引入数学知识,也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要想实现交流式教学方法,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上面,将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融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适当提出问题,以方便学生进行思考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式教学还需要学生进行表达思想。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应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探讨氛围,要从正面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对于学生表达的不成熟或不正确的想法,要通过互动式交流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问题的所在,自主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应搜集学生的观点并对此进行点拨。学生进行交流后,教师应进行开放式和动态式地搜集学生的观点,将学生的新观点和新想法进行仔细的研究探讨,比较各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用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课堂训练,将新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二、基本教育方法也要延续下去
传统的教学,不管是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还是英语学科都有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延续到今天。我相信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过往,我们重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就是先学后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不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因此做些标记,等老师的讲授课时候,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对于初中数学概念学习,既要掌握其定义的来历和方式、概念间的关系及其分类,还要抓关键,揭本质,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学习数学慨念时弄清其本质属性就是关键,新与旧,辨异同。学习新概念,要密切联系与它有关的旧概念,理清新旧概念的来龙去脉和结构关系,对于易混淆概念要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课后复习。课后记疑问、记解题。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学生每天需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要求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课后要及时地巩固与复习,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见课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只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优秀的教学方法一直延续,并没有别历史的长河吞没,这就说明其有自身的优势,适应当前的发展,作为教师,我对这种优秀方法深信不疑,也一直在推崇基本教育方法,并没有只顾新颖教学方法而抛弃基本教学方法。
三、切勿忽略新技术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许多新科技已经进入普通的课堂。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多媒体教学如同给常规教学插上翅膀,使课堂教学不再仅限于某时,能够随时将遥远的地方的事物拉到眼前,将古代的场景搬到课堂。只要是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随意组合各种画面和场景,不管是古今中外,还是春夏秋冬。例如,教师在讲授某一定理之前,通常要将这一定理的创始人一并提起,随着这名数学家图像的展示,包括这个名人的生平和成就,定理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这些点滴的数据输入,学生牢固地认识了很多的定理,如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数学发展的历史。这些历史人物的勤勉探索的人格也激起每一名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多媒体教学使数学不再只是书本上静止的文字,它让这些文字恢复了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学生眼中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活动起来。渐渐地,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开始变得强大.只要是教师提起某一图形或者定理定义,学生脑海里就会浮想联翩,举出大量的事例,这无疑是多媒体带来的成效。学生的数学想象力的培养也带来他们数学思维的活跃,他们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于是,每当他们编辑一个富有创意性的数学题的时候,我便热情洋溢地鼓励他们,这些小创作便会更加精力充沛地去发现新的问题。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