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哲学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分析哲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卫?罗伊的文章《过程思想与心理治疗间对话的价值》[1]巧妙地阐释了过程思想与心理治疗在诸多方面的对话,并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对话互有裨益。本文试图通过怀特海关于现实本质的哲学洞见来确证沙利文的心理治疗的人际理论的某些关键特征,从而对过程思想与心理治疗的对话有所贡献。在阐述其对动能的理解时,沙利文写道:“在所有的哲学家之中,怀特海将宇宙视作一个机体,很显然,我们可以将活的机体视为特定的动能。”之后,他引用《过程与实在》中的内容详细说明了其观点[2]102。虽然怀特海并未特别关注心理学这一学科,但是我们发现,在怀特海的作品中有很多深刻的见解在很大程度上与沙利文的临床观察结果一致[3]。正如沙利文自己曾指出的那样,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可以为当代精神治疗提供一个协调一致的理论基础[4]。
一、关于理论的起源
哲学家时常会迷失在假设性观点的迷宫中,与此不同,心理治疗师必须接触具体的个体。为了治疗病人,心理治疗师必须依靠关于自我和人格的可操作模型。这一理论框架需要关注健康正常的个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和理论母体,同时也要有判断和评估良好人际关系模型的标准。例如,指引弗洛伊德的开创性工作的模型就深受牛顿物理学,特别是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研究的影响。这一倾向使得弗洛伊德能够类比地将人类视作蒸汽机,这样其中的有限能量无疑在这封闭的系统中得到了诠释。弗洛伊德理论中常见词汇如“阻抗”、“压抑”、“置换”等,清楚地显示了其理论基础。
遵照经典力学原理,弗洛伊德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强调直接接触对于解释人类行为的必要性。随后,克拉克?麦克斯威尔的场理论彻底变革了物理学的机械观念,该理论指出,即使物体相互间没有直接接触,作用与反作用在一个既定的电能场中也会发生。与此类似,参照麦克斯威尔的发现,沙利文通过重点强调关系和相互依靠的概念彻底挑战了弗洛伊德本能驱力理论的基础。
沙利文不主张将个体人格视为如独立的、离散的实体那样的研究客体,而是认为人格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显现自身。这些他人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或者现实人的人格化象征,如一个小孩的梦境或其想象中的角色。然而,认为个体人格可以在“真空”中讨论可能导致怀特海界定的“误置的精确之谬误”。对于怀特海和沙利文而言,人格只能是一个关系性的词汇。用沙利文的话来说,“人格是在重复发生的人际情境中的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2]110。对于这些可观察模式(即人格)的研究构成了心理治疗职业的本质。
如果人格是一个关系,那么我们还应该精确研究什么与此相关。对此话题的讨论将揭示沙利文的基本假设在多大程度上与弗洛伊德的假设相冲突。为了更加充分地解释人类行为,沙利文认为有必要将他称之为弗洛伊德的“机械主义”概念换成他的“动能”的概念。对此,他界定为“相对持久的能量转换模式,这一模式在机体作为生活的机体的过程中体现其特点”[2]103。根据他的模型,人格被视为一个动态的活的有机体,它由很多相互作用的动能和次动能组成,这些动能在身份的重复性模式中得以显示。人类机体不是一个有着长期自我认同的、固定的、静止的物体,而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动态关系,它是一个由处于连续的流动或变化状态之中的一些成分动能所组成的。因为在长时间的模式中会有相似性,所以个人身份的意识是被保存的, 尽管总是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保存。
所有对于个体的全面认识都必须包含其动能和次动能的范畴,这些构成了个体的生活模式。沙利文写道:“对任何生命个体的考察都必须包含三个终极因素:它与必需的环境媒介的共同存在;它的组织;以及它的功能性活动。”[2]98通过强调这种三层次的方法,即坚持心理治疗应该借鉴来自社会心理学和心理生物学的洞见,沙利文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弗洛伊德。很明显,当有人扩展了人格所存在的母体时,对于临床实践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延伸意义。咨询师不仅需要将个体病人视为操作性的生物组织,同时必须要理解此人的环境媒介,这包括作为功能性活动的发生对象的其他人,以及特定文化(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于世界的感知模式)。最后,在心理治疗中,咨询师与病人一起,必须尝试在以上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全部关系上达成共识[5]19-25。
熟悉怀特海形而上学的人可能会对于沙利文的观点感觉很熟悉。通过自己的研究,沙利文同样认识到了怀特海所宣称的关于实体本质的基本观点,并将其构建成一个适用于心理咨询的切实可行的人格理论。沙利文的理论可以用怀特海的概念性术语(比如合生、现实实有、社群以及联接等)来阐述表达。本质上而言,在对人类个体的概念化方面,沙利文和怀特海一样,拒绝基于一个“物质形态论”的人格模型,并且坚持强调过程的动态性特征。另外,通过强调人格是其构成关系的综合,并且在一个既定的能量场中,人格受人际间力量的影响,沙利文是在用心理学术语来表达在怀特海关于“外延性连续体”讨论中的观点。
读到沙利文关于人类个体的三个维度的理解时,怀特海主义者也许会立即想到《生成中的宗教》中一个类似的论述。怀特海指出,当个体有意识地意识到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的合流时,宗教性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这三个概念指:关于个体对自己的价值的概念;关于世界上不同个体彼此间价值的概念;关于主观世界的价值的概念,其中主观世界是从其构成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衍生出来的共同体,且该共同体对于每一构成个体的存在都是必要的[6]。
这一思想和表达模式上的相似性不仅反映了怀特海和沙利文在思想上的相似性,同时也在更深的层次上表明了他们共有的对于人类的相似认识。在谈到身体时,沙利文使用动能和次动能的相互作用来阐释;而怀特海则表述为“身体是由各种经验中心所构成,这些经验中心在表达自身时相互影响”[7]32。
同时也要指出沙利文关于自我系统和选择性忽略的观念与怀特海的另外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它们都是基于这样的预设:当前瞬间包含着其所有的过去。对于怀特海和沙利文而言,当下总是寻求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这些价值可以从这一现实世界的可获得数据中得到。
对怀特海“现实世界”的意义更全面地理解,有助于我们将母体置于机体形成安全操作的背景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母体。受其主观目标的控制,自然地遵循历史性路径,这些路径指向先前的满足并且避免价值实现的最小化或琐碎化。沙利文对于怀特海模型的赞同可以从他在阐释机体如何对其过去数据进行反应时常会在“摄入”这一词汇[2]28,76-77,141中体现出来。另外,沙利文关于无意识或者选择性忽略的概念,表现出他对于怀特海消极摄入这一概念的创造性临床应用。
沙利文和怀特海都对经验采取一种动态的观点,不同的是,怀特海选择关注微观世界的水平这一领域,这引发了他的机体哲学;而沙利文致力于研究人类经验这一特定领域,这催生了其精神治疗的人际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将沙利文的理论解读为怀特海存在论的子集,或与此相反,将其视为怀特海理论中内隐表达内容的具体化。
二、关于人格发展
沙利文与弗洛伊德在理论上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对于人格发展的看法。同时,在沙利文思想与怀特海机体哲学中所表现的感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一部分将简要描述沙利文的人格发展阶段观点,同时探讨从其作品中搜集出的与怀特海机体哲学相关的观点。两位思想家都明确否定存在能够在持续的转变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质自我”这一观点。为了呈现他们的发展性洞察,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真正表现他们观点的动态性特点的语言与风格。
缘于其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沙利文不仅逐渐摈弃了弗洛伊德将性能量作为人格发展的唯一动因的强调,也摒弃了弗氏对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观点。在沙利文看来,对于个体人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人际关系而不是性能量的流动,并且进一步超越了弗洛伊德所预见的有局限性的时间框架。沙利文将个体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命名为幼儿期,它从出生开始持续到清晰表达能力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考虑到这是自我系统的开端,因此婴儿与母亲的关系非常重要。接下来的阶段是儿童期,这一时期持续到儿童表现出超越最直接的父母和子女关系而去寻找其他儿童作为玩伴的需要。少年期阶段的特点是需要在同龄群体中寻求更广泛的关系,这一阶段接着支配着人格发展,其持续时间是个体在学校的最初几年直到(并包括)个体出现对于自身性别一致性的最初意识这段时间。第四个阶段是青春期,分为前青春期、青春期早期以及青春期后期三个次级范畴。
与其动态性观点一致,沙利文相信,人格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而且会受到与新的人际环境相关的改变的影响。他认为,以上列出的四个阶段中确立的模式对于人格动能如何与环境相连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加工数据有显著的影响。有时我们无法协调这些阶段,或者不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经历每一阶段所界定的特定人际维度,这是由于精神病学调查材料所限。
在个体发展阶段的跨度方面,怀特海与沙利文也存在着一致。沙利文认为正常人际发展的基本过程一直持续到20岁末甚至30岁初。同样的,怀特海在1916年向英国数学委员会所作的会长演说上提到了这样两种观察:“我们要记住,自我发展是有价值的智力增长,并且自我发展大多发生于16岁到30岁之间,”并且“重点不是个体18岁时是怎样的,而是个体在那之后成长成什么样的最重要”[8]1。
尽管大多数哲学家通常都熟悉怀特海教育哲学所拥护的浪漫、精确以及概括阶段理论,但很少有人认为怀氏是一个发展论者。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发现了怀特海与沙利文在理论起源上的相似点,怀特海关于人格发展的图式也与沙利文相似,这在怀特海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证据。
与沙利文一样,怀特海强调人际关系在人的整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其本体论的关注点相一致,怀特海对于将所有的环境因素都整合到一起的需要非常敏感。从文本上看,其发展的具体阶段(怀特海可能倾向于称之为“节律性周期”)遵循以下的结构:幼儿期、青春期、青年期、特定的自我超越、平和。这些结构与沙利文的发展阶段在特征上很相似。根据怀特海的观点,在这些周期内都伴随有浪漫、精确以及概括三个阶段。
最后的两个周期称为“特定的自我超越”以及“平和”,这反映了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构成它的全部关系。怀特海指出,青年人“特别容易受到那种关于‘平和’的幻象的影响,那是灵魂诸活动的和谐,自有着超越任何个人满足的理想目标”[9]371。尽管青年也许“易受幻象影响”,获取它则要花费些时间,这就是为何怀特海看上去强调中间阶段。对于特定人或物的爱使青年超越了当下的自我关注,同时反映了其自我超越过程的开端,怀特海说“个人之爱的这一方面就是为了自私的幸福而执意坚持一种条件,这没有超越人格”[9]373。
对于怀特海而言,个体能够争取的终极完满状态反映了沙利文为成熟的适应良好的成人所预想的理想和目标。从这一角度,怀特海定义了“平和”并且指出:
“它造成意识兴趣更加宽广的范围,扩大注意的领域。因此平和是最大程度地自我控制――这种程度过大以至于‘自我’消失,兴趣转化为比个性更为广泛的协调行为……这是防止狭隘的屏障”[9]368。
通过这些过渡周期发展出的人格并不是一个物质性“自我”,而是一个动态的“联结”或“样式”,它不断地合并经验,同时逐渐地扩展其对于构成它的关系性因素的意识觉察和反应。对于这一扩展有贡献的不仅有身体机体的生理成长和个体的人际关系的成长,而且还包括自我系统的动能。沙利文认为这一动能受到安全需要的驱动,而怀特海通过强调在既定联结中美学价值的实现而对此动能进行了讨论。
到目前为止,关于人格发展的讨论几乎全部聚焦于理想状态,此状态假定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健康成熟的成人并能够实现平和的愿景。为了提供一个更为平衡的有关人的真实发展方式的描述,有必要对前述内容进行拓展。而达到此目的的一种做法就是去检验语言在沙利文和怀特海思想中的作用,而这一做法这也将有助于理解被阻滞的发展的这一话题。
三、关于语言的作用
除了列出其理论中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沙利文同样提到了人类感知和评估他们的经验的三种“思维”模式。沙利文给出了这三种模式的希腊文中对应名称的词形变化,这有助于理解这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分别是:原型态,字面而言是处于第一位的意思;偶合态,表示一种并排的顺序或安排;综合模式,表示按顺序放在一起。
原型模式描述的是婴儿首次遇到随机的模糊刺激,它不连贯而且没有逻辑或者理智。婴儿以一系列互不相连的瞬时状态的方式摄入世界,在这些状态中没有自我与他人或者自我与世界的直接区别。
偶合模式使得儿童能够构造一些联结,但是这些联结通常是无序的并且缺少任何的逻辑基础。“在此之后所以因此之故”的推理代表着一种偶合态推理模式,同样,游戏“躲猫猫”背后的滑稽元素,就是利用了在这个阶段儿童缺少那种皮亚杰称为“客体永久性的概念”这一特点。
综合模式使儿童能够开始对世界以及构成世界的关系形成现实的理解。尽管每个对应模式都倾向于支配儿童发展的顺序性阶段,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讲他们之间并不相互排斥。在后继的发展阶段中,思维的两个原始模式可能会再次出现,并且影响个体在压力、疲乏、精神疾病或者梦境时期的推理过程。
沙利文认为,语言对于理解这三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工作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作品中,“语言”这一词汇用来表达社会化过程所必需的一系列的符号生成活动。沙利文指出,对于语言的掌握使得儿童可以对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内的各种相互冲突的人格化身进行融合[2]172-189。
除了具有交流的作用,语言也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随着儿童不受约束的好奇心开始接触世界,焦虑的来源威胁着要对这种好奇心进行缩减。根据沙利文的观点,语言通过隐瞒和扭曲对于现实的感知而将焦虑尽可能地最小化,由此保护了自我系统。儿童能够迅速习得何时和怎样使用这一防御姿态。
在描述一个在经验的综合模式中运转的过程时,沙利文对于这种人际现象作了讨论。被他称为“一致性确认”的这个过程,使个体能够通过别人的一致看法而证实其观点,进而支持他们的感觉、感知或者关系。在相对无焦虑的人际背景中,“健康”个体能够用一种与事物的模式相一致的方式表达自己。而在焦虑水平较高的环境中(这种焦虑可能来自当前环境也可能来自这种环境所唤起的痛苦记忆),一些人发现很有必要进入沙利文称为“偶合态扭曲”的状态中,在此状态中,自我系统对现实进行某种程度的扭曲从而抵消焦虑。临床现象“移情”代表了偶合态扭曲的一个情形,以至于病人倾向于将治疗师视为他们记忆中的人。
个体对于综合模式的正当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其沟通的有效性并能提升人际关系,而偶合态扭曲导致个体误解经验的真正本质,并能妨碍健康的生活。因此在沙利文看来,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找出并清除这种偶合态扭曲。
同样,对于怀特海而言,语言对于理解人类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将语言视为“表达的系统化”,并宣称“毫无疑问,在所有表达思想的方式中语言是最重要的”[7]48。尽管他没有具体地谈到经验的原型、偶合以及综合模式,但在其关于智力过程的第一周期的叙述中反映出了相同的顺序模式,这一周期包括了“从获得知觉能力到习得语言,从习得语言到分类思想以及敏锐的知觉”[8]31。
怀特海对于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的探索,开始于他的《思维方式》中名为《创造性灵感》的讲演的核心内容以及构成其作品《符号主义》的几篇讲稿。与其存在论关注点相一致,怀特海在前面的讲稿中将语言的功能描述为个体过去和现在的联结。语言对经验之流的片段进行组织并使其能够被理解。怀特海将对语言的掌握视为自我身份和理解的关键元素,他写道:“《圣经》第六日的记录应该这样写:上帝给人以语言,他们便成了灵魂。”[7]57
因为语言在调节人际表达形式时具有社交功能,所以对于沙利文和怀特海而言,语言所扮演的角色是精确的。从心理学的视角而言,个体越充分地表达和理解塑造人际话语的操作性因素,个体越有可能意识到构成人格母体的因果维度。正如对于事物的命名代表着儿童的首次归类行为和在社会习俗下的分享能力一样,对于塑造个体经验的因素的命名是迈向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体思想和行为的第一步。通过阐释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语言的重要性,沙利文和怀特海不仅表明了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抓住了这一重要心理治疗学洞见,同时也阐释了他们如何将这一见解融入他们关于人的动态性观点中。
四、关于治疗实践
在《精神治疗访谈》[5]19-25中,沙利文列出了他认为的精神治疗的四个阶段:开端、勘察、详细询问以及干预(或终止)。在这四个人际阶段中,治疗师通过尽可能地了解来访者的过去以及来访者与他人的联系模式从而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基于在咨询中获得的语言或者非语言信息,咨询师必须不断地测试各种各样的关于访客症状的真正本质,才能帮助病人更好地适应他或她的世界。
在怀特海的术语中,精神治疗访谈代表的是治疗师的控制性尝试,治疗师通过尽可能地理解来访者的现实世界从而帮助来访者。从这一角度,治疗师可以与来访者分享一个替代性主观目标,或者帮助来访者意识到消极摄入可能是针对病人经验的拒绝性因素。尽管将沙利文和怀特海的观点完全地对等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说:因为咨询师的视野很少被阻碍了病人观察世界能力的偶合态扭曲所阻碍,所以怀特海的哲学和沙利文的心理学为对抗和治疗来访者焦虑的源头提供了相同的临床方法。
篇2
【关键词】 高血压急症; 神经内分泌; 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 R3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7-0056-02
doi:10.14033/ki.cfmr.2015.17.030
临床上,高血压急症属于较为常见的内科重症急症,该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凶险,致残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与预后[1]。神经内分泌因子、免疫指标在高血压急症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为进一步探究高血压急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变化,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与高血压防治指南临床标准相吻合[3]。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5.9±10.5)岁。高血压脑病8例,颅内出血11例,缺血性脑卒中15例,心肌梗塞5例,急性左心衰6例,急性肾衰竭5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鼻出血3例。选择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参照1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3~75岁,平均(60.5±8.7)岁。选择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参照2组,其中,男19例,女21例,受试人群年龄48~68岁,平均(55.6±3.2)岁,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三组受试人群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上述三组患者5 ml静脉血,在12 h内进行离心处理,300 r/min。离心10 min后,静置,选择上层清液,置于-20 ℃冰箱中保存。通过同位素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3(C3)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受试人员Ang-Ⅱ水平比较
高血压急症组患者的Ang-Ⅱ水平(45.6±36.5)pg/ml显著低于参照1组的(91.1±77.9)pg/ml、参照2组的(133.5±111.2)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69、5.6922,P
2.2 三组受试人员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
高血压急症组患者的IL-6水平、C3水平、Ig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1组、参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高血压急症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体液因子激活现象。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这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在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4]。西方研究人员指出,Ang-Ⅱ能有效提高心肌收缩力,缩小动脉平滑肌,进而兴奋中枢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冲动上升[5]。Ang-Ⅱ水平及肾素水平显著上升,这会导致有机体血压水平进一步加重。相关研究证实,Ang-Ⅱ导致血管损伤,其在高血压急症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6]。高血压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与体液免疫指标均存在异常现象。有机体处于高血压状态,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上升,合成增加。与此同时,IL-6水平会进一步诱导VSMC水平上升,导致患者血压水平进一步上升。高血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水平显著上升,在机体血压上升的状态下,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与血管损伤症状,这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疾病发展。B淋巴细胞在高血压患者身上呈现异常活化状态,该细胞能生成免疫球蛋白复合物,进一步损害血管屏障功能与血管完整性。释放的神经内分泌物质、细胞因子,会导致机体内皮细胞增生或血管收缩。Ang-Ⅱ的快速激活,会进一步导致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上升。Ang-Ⅱ与IL-6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血压上升。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免疫指标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简言之,免疫系统紊乱、神经内分泌紊乱共同促进了高血压急症的形成与发展。神经内分泌因子、免疫指标在高血压急症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急症患者自身神经内分泌因子、免疫指标均处于紊乱、激活状态,两者互相调节、共同作用,促进了高血压向高血压急症的病理发展,这将成为高血压急症预防与治疗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全,魏宗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9):519-521.
[2]王文清,李玲,徐丽梅,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心脏杂志,2007,19(3):320-322.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4]黄巧娟,黄於娟,朱继金.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浆BNP与AngⅡ浓度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9,31(3):353-354.
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
在神经内科,脑出血疾病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急重症,且具有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出血疾病的死亡率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但患者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疾病。其中,男52例,女34例;患者年龄为41—76岁,平均年龄为(58.54±1.03)岁;患者出血量为5—62ml,平均出血量为(33.52±1.04)ml;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3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量等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纳入标准
患者均没有昏迷、认知能力障碍及感觉性失语,重要器官没有出现严重疾病,且血压较为稳定。
1.3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1患者脑出血1—2周内,普遍出现意识障碍,且其偏瘫肢于迟缓期,主治医生应指引患者做被动训练:(1)在患者维持平卧位时,指引患者瘫痪上肢选取轻度的外展,让患者手指展开、掌心向上、肘部微屈,保障前臂外旋后位;(2)指引患者肩关节开做内收外展训练、手指掌做对指对掌训练、肘关节做屈伸训练、膝关节及踝关节做屈伸训练等。
1.3.2患者脑出血2—4周内,其病情基本控制、意识清醒。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内容及意义,指引患者及其家属持续进行主动的康复训练。控制患者躯干和四肢,指引其独立完成卧位、坐位的转变,确保患者立坐处于平衡状态。一般情况下,每日患者进行2次康复训练,每次时间为30分钟,1个月为1个疗程。
1.4疗效判定
恶化:治疗后,患者出现死亡现象;无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低于17%;进步: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为18—45%;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90%;痊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大于91%[2]。治疗总有效率=进步率+显著进步率+痊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37/43),其中,24例为痊愈,占55.81%,3例为显著进步,占6.98%,10例为进步,占23.26%,4例为无效,占9.30%,2例为恶化,占4.6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31/43),其中,12例为痊愈,占27.91%,10例为显著进步,占23.26%,9例为进步,占20.92%,7例为无效,占16.28%,5例为恶化,占11.6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为(38.15±8.72)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26.74±7.42)分,神经功能评分为(26.31±6.61)分,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为(53.31±6.4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53.53±9.25)分,神经功能评分为(11.11±4.1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为(39.31±8.54)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25.37±5.92)分,神经功能评分为(25.91±5.51)分,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为(42.93±6.0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38.68±8.93)分,神经功能评分为(15.21±3.21)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出血疾病中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时开展,且其主要与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同时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脑神经、促进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等,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得到重组能力。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神经功能得到重组,该种治疗方法以多种形式刺激患者神经元,确保神经兴奋性,使其可以正确输出。主治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及其具体功能障碍特点,为其实施相应的早期康复治疗,通过语言及规范运动模式为患者实施分阶段训练,从而有效促进患者中枢神经感觉信息输入,活化休眠突触和潜伏通过,尽可能发挥中枢神经代偿作用,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住院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采用常规临床措施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因此,早期康复治疗值得在神经内科住院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全胜.脑出血患者临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07(20):55--56.
篇4
关键词作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036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7年共受理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刑事案例421例,其中在归案后曾有过否认作案的共39例。39例中男32例,女7例;平均年龄30.5±10.0岁;文化程度中学19例,小学15例,文盲5例;已婚20例,未婚16例,离丧3例;农民21例,工人及无业者各5例,经商4例,学生、教师、士兵及干部各1例。
方法:根据案卷资料及鉴定检查所见,统计入组者的犯罪类型,否认案件的时间,鉴定的医学诊断,以及责任能力评定,并分析其否作案的可能原因。
结果
犯罪类型:凶杀14例,伤害6例,抢劫、盗窃、诈骗、受贿8例,、容留或强迫妇女7例,贩毒、妨害公务各2例。
否认案件的时间:归案时承认,司法鉴定检查时否认26例;归案时否认,司法鉴定检查时承认1例;归案时否认,司法鉴定检查时也否认12例。
医学诊断:依据CCMD-3标准,诊断精神分裂症17例,精神发育迟滞3例,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癫痫所致人格改变、人格障碍2例,品行障碍1例,拘禁性精神障碍2例,无精神病9例,诈精神病1例。
责任能力评定: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者17例,限定责任能力者12例,无责任能力者9例。因被鉴定人为疑犯而未评定责任能力者1例。
否认案件的可能原因:属自我保护性质,对案件采取否认,或避重就轻,或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及受害者有22例,主要见于无精神病者及各类人格障碍和人格改变者。司法鉴定检查时处于精神病发病期,精神状态明显紊乱而否认作案13例,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司法鉴定检查时处于患病期,因受妄想等症状影响而否认作案2例,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因出现拘禁性精神障碍而否认作案2例。
讨论
本资料表明,对作案行为采取否认态度的被鉴定人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①否认作案的时间:本组有2/3的被鉴定人在归案时都承认作案事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复审或鉴定检查时才原来的口供。事实上,不管被鉴定人处于何种精神状态,通常在归案后不久,其所交代的作案过程是比较可信的。②否认作案者的医学诊断:由于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以诊断精神分裂症为最多见,故否认作案者也以精神分裂症者为多,本组共占43.6%。但本组案例中无精神病及诈病者高达25.6%,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院同期所有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中无精神病仅占6.7%。③否认作案的原因分析:除非否认作案的违法者自己最终坦白交代,否则肯定地分析其否认作案的确切原因有时是困难的,但通过分析案情特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医学诊断,以及被鉴定人的犯罪心理等方面资料,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推测出其可能的原因的。本组资料表明,否认作案者大多数(56.4%)是属于自我保护手段,他们或采取断然否认的方式,或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或将责任推卸给别人,或将自己由主犯推卸为从犯及不知情而上当受骗者,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对作案行为记忆清楚,且多数为无精神病者或诈病者。其次是各种人格障碍和人格改变者,只有少数(本组中有5例)是精神病患者,但这少数具有自我保护能力而确实有病的作案者病情常较轻。否认作案行为者的第二位(33.3%)原因是被鉴定人处于疾病的发病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由于处于精神紊乱之中,对检查不配合,其否认的原因既可能是心理防御机制,也可能是纯粹的精神错乱,与正常人的有意否认作案存在明显区别。仅有2例因存在明显的妄想,将作案的性质进行病理性的解释,从而将作案的责任推卸给对方,自己则变成受害者。
掌握上述特点,有利于及时识破否认作案行为的被鉴定人的实质,作出正确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为司法机关办案提供准确的证据。
篇5
【关键词】 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分析
宫颈癌手术是一类常见的妇科手术, 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身麻醉术的普遍应用, 宫颈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趋势不断加强[1]。所以, 正确及时的护理和治疗则显得至关重要。本院就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这个课题展开研究探讨,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56.0±3.3)岁, 体质量46~70 kg, 平均体质量65 kg。对照组患者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57.0±2.9)岁, 体质量45~69 kg, 平均体质量66 kg。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生活护理, 包括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处理口腔卫生、饮食结构调整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中西药结合干预:在手术进行的当天应用川芎嗪:5%GS 500 ml+160 mg川芎嗪静脉滴注, 1次/d。低分子肝素:速碧林, 体质量为60 kg的患者使用0.6 ml, 腹壁皮下脂肪层注射, 每12小时1次, 连续使用3 d[2]。②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后将腿抬高大约20~30°, 多做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可以考虑在术后第2天帮助患者下床活动。对于年老的患者, 由于是患有高血脂和静脉曲张的患者, 身体免疫机制下降, 可以采用弹力袜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 大约使用1~2周。③防止血液高凝状态:及时补充血容量, 手术后禁食期间每天的补液量不得少于2500 ml, 要尽量避免下肢输液, 不能在下肢同一部位反复的穿刺, 尽量不输库存内的血液。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占2.22%, 对照组8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占17.7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n, %)
组别 例数 发生血栓 发生率
研究组 45 1 2.22
对照组 45 8 17.78
P
注:两组比较, P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处凝结, 阻塞管腔, 使得静脉回流受到阻碍, 进而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和肺栓塞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会造成患者肢体局部甚至是全部功能丧失从而导致残疾,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活[3]。本院在这项研究中发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性增高以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有关。本院9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血栓, 其中有7例血小板高于正常水平, 有8例患者长期使用止血药, 导致凝血机制异常, 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本院对此进行护理干预措施, 使用低分子肝素的优势在于抑制血小板的功能比较弱,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不明显, 而且出血的副作用小, 半衰期时间较长。川芎嗪是一类中药, 功效在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改善血管舒缩功能, 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改善血液的流变学特性[4]。
综上所述, 在基础护理之上, 加上川芎嗪和低分子肝素中西药结合等护理措施, 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提高了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季红薇, 王向云, 徐庆娜.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分析. 中国医师杂志, 2009, 11(11):1489-1490.
[2] 陈志龙, 邓强, 张彦军.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甘肃中医, 2009, 22(12):28-30.
[3] 张国凤, 陈月芳, 戴亚萍.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护理体会.中国乡村医药, 2007, 14(4):71-72.
篇6
关键词: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血糖;血脂
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手段中主要的还是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实施抗精神药物治疗是以化学药物为手段,对紊乱的大脑神经化学过程进行调整,达到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改善和矫正患者的思维、心境和行为,预防复发,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最高目的。目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主流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与此同时其对糖脂代谢的明显副作用引起了广大同仁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糖酯代谢均有明显影响[1],长期应用有可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和血脂的影响,以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天津市安宁医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住院部治疗并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首发和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60岁,排除重大躯体疾病者,排除严重肥胖、进食障碍者,排除酒精和其他物质依赖者,无其他精神疾病,近4w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共96例。分成齐拉西酮组(48例)和阿立哌唑组(48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两组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2实施方法 两组患者按照精神分裂症规范化治疗的方式使用药物,小剂量起始,2w内达到治疗量。阿立哌唑组用药10~30mg/d,每日顿服。齐拉西酮组用药120mg~140mg/d,2次/d与餐同服。观察8w,期间住院治疗,食用住院普通饮食,不服用其他影响血脂和血糖的药物。分别对治疗前、治疗4w末、治疗8w末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进行观察分析。
1.3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两组患者都完成了为时8w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TG、T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精神科临床上,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一直受到广大医生的重视,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由第一展至第二代,关注的重点也由锥体外系副反应过渡到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副反应反面来。抗精神病药物影响代谢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丘脑多巴胺机制相关,如与5-HT1A、5-HT2C、H1 受体和毒蕈碱受体的亲和力等有关[2]。这些代谢方面的副反应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可能使患者的身材变胖[3]。由于这些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良的依从性,增加复发的风险,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在选抗精神病药物时,尤其是在肥胖、糖尿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用药上更应当多考虑因这个因素。齐拉西酮对5-HT1A、5-HT2C、H1 受体和毒蕈碱受体亲和力弱。而阿立哌唑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对多巴胺D2 受体、5-HT1A受体具有潜在的部分激动活性,对5-HT2A 受体具有拮抗活性;可能是他们的这些特性致使他们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对患者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没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对这两种药物的作用下患者血脂和血糖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得出他们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不明显的结论对临床用药可能具有一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洁,姚贵忠,刘丽娟,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3):210-216.
篇7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008-04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不仅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等精神疾病相关,同时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等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4]。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常同时合并这些躯体疾病,因此伴有HHcy的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可能存在复杂的相关疾病诊断,目前国内外对此研究极少。本文通过调查老年期重性精神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探讨HHcy的临床意义,即可能与HHcy相关的疾病诊断,为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老年精神科就诊的老年期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参照上述已知的HHcy相关性疾病,我们将调查5种常见精神病:Sch、AD、VD、MDD和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被调查的躯体疾病扩展为5种: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和高脂血症。入组标准:(1)年龄≥60岁,性别不限;(2)被诊断为上述任何精神疾病者,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相关病种的诊断标准,未治疗或入组前已停服抗精神病药物3个月以上;(3)能配合完成所需调查资料收集。排除标准:①可能影响Hcy代谢的躯体合并症: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功能异常等;②过去两周内使用能影响Hcy代谢的物质史,如:高蛋氨酸饮食者、烟酒、咖啡、利尿剂、抗癫痫药、氨甲蝶呤、左旋多巴、雌激素和青霉胺等;过去3个月内使用维生素补充制剂史。
所有研究对象都确认祖籍是福州地区的常住汉族居民,对调查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制定统一标准的调查问卷 患者资料由家属或从住院病历获取,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和目前的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诊断、烟酒咖啡嗜好、维生素补充制剂、左旋多巴、利尿剂、抗癫痫药物等应用、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对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病史或心电图有ST-T异常者,进一步查心脏彩超或外院行冠脉影像学检查。
1.2.2 躯体疾病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非同日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Pa),或已确诊、服药治疗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或典型症状+冠状动脉CT或造影狭窄程度>50%;或心电图示ST-T动态演变;或超声心动图见缺血区室壁运动异常。缺血性卒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脑CT或MRI证实。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6.22 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6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4.14 mmol/L。2型糖尿病:糖尿病症状加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需重复一次;或已确诊、服药治疗中。
1.2.3 实验室检查 抽取早上空腹外周静脉血,除血常规样本外,2 h内以35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用于检测生化全套(OLYMPUS_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血清Hcy、叶酸和VitB12浓度由ROCHE HITACHI Cobas 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所用试剂和质控品由ROCHE HITACHI公司提供,并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正常参考值:Hcy:(5~15) μmol/L,叶酸≥10.40 nmol/L,VitB12≥156.00 pmol/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作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其四分位数M(Q1,Q3)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或构成比表示,Logistic回归分别在单因素和多因素(Enter法)条件下检验影响HHcy的因素,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统计检验水准采用α=0.05,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共入组合格病例583例,男235例(40.3%),年龄60~91岁、中位数69(64,75)岁,血清Hcy浓度(3.63~50.00) μmol/L、中位数15.50(12.01,20.76)μmol/L,诊断HHcy 322例(55.2%)。其中:诊断Sch、VD、MDD、BPD和AD分别为301、179、47、28和57例,包括Sch合并AD 4例、Sch合并VD 8例、混合型痴呆17例(见图1);平均年龄分别为(66.7±5.8)岁、(67.5±6.1)岁、(65.5±4.9)岁、(65.1±4.7)岁和(67.7±6.5)岁;病程中位数分别为31(18,38)年、0.3(1,4.5)年、28(3,39)年、7(1.5,4)年和3(2.5,6)年。5种躯体合并症分析:75例无躯体合并症,1个、2个、3个、4个和5个躯体合并症者分别有123例、191例、143例、30例和10例。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血清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HHcy组(Hcy≥15μmol/L)和非HHcy组(Hcy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以HHcy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意义的9个因素为协变量引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Enter法,赋值见表1)。结果:修正了性别、年龄、血清低叶酸和低维生素B12因素间交互作用后,与HHcy显著相关的疾病诊断只有冠心病(OR=1.645,P=0.014),见表2。
3 讨论
血清Hcy是一种含硫的4碳α-氨基酸,是体内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之一, 其水平与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种族、饮食、药物、特殊躯体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病年龄、病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它无明显影响[5,6]。本研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些干扰因素并加以调整或排除。
HHcy是Sch、MDD、AD和VD等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因为Hcy参与机体蛋白质、脂肪、DNA代谢及胺类神经递质合成等重要物质的甲基化反应[7]。HHcy不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平衡紊乱,而且高水平Hcy所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可能干扰神经系统网络的调控,从而影响大脑正常功能[8]。与HHcy相关的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属于血管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在于Hcy的血管毒性作用,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脂质代谢、影响凝血机制、促进平滑肌细胞迁徙和增殖,以及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生物学效应,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9,10]。还有一些研究认为,HHcy与这些疾病的关联性可能在于他们共享了某些易感性基因[11,12]。
Nilsson等[13]曾调查老年期AD、VD或MDD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共1060例,并与144例健康老人作对照研究后认为,Hcy水平升高与血管性躯体病有关,而与精神疾病诊断无关。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血清叶酸、VitB12影响后,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CHD与HHcy有显著关联性,这支持Nilsson等的观点。HHcy与本研究的10种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有显著性意义的5种疾病中,血管性相关疾病占了4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同样是AD的危险因子 [14]),这是否反映出HHcy的血管损伤作用可能强于神经毒性作用有待深入研究。但排除了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提示只有CHD与之有显著关联性,所以,在伴有HHcy的老年精神病人群中,CHD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合并症。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龄、血清低叶酸、VitB12均与HHcy明显相关,也进一步支持HHcy与年龄、性别、血清叶酸、VitB12的关联性[15]。女性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可能因为雌激素能促进Hcy代谢并降低其水平[16]。叶酸和VitB12是影响Hcy代谢活性的重要物质,老年精神病患者营养摄入不足且不均衡,血清低叶酸(24.2%)和VitB12(7.2%)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加强该人群饮食管理,必要时可补充口服维生素制剂。
老年期精神病人群常合并复杂的躯体疾病,但缺少对自身疾病的关注。所以,本研究临床意义在于提醒老年精神科医师重视对HHcy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筛查和防治,促进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Lippi G,Plebani M.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health and disease: where we are now,and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J]. Clin Chem Lab Med,2012,50(12):2075-2080.
[2] Herrmann W,Obeid R. Homocysteine:A biomarker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J]. Clin Chem Lab Med,2011,49(3):435-441.
[3] 石义永,余宏,林传鸿.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3):464-466.
[4] Lim U,Cassano PA. Homocysteine and blood pressure in the 3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88-1994[J]. Am J Epidemiol,2002,156(12):1105-1113.
[5] Ma YY,Shek CC,Wong MC,et al. Homocysteine level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J]. Aust N Z J Psychiatry,2009,43(8):760-765.
[6] Kim TH,Moon SW. Serum homocysteine and folate levels in korean schizophrenic patients[J]. Psychiatry Investig,2011,8(2):134-140.
[7] Scott JM,Weir DG. Folic acid,homocysteine,and one-carbon metabolism:A review of the essential biochemistry[J]. J Cardiovasc Risk,1998,5(4):223-227.
[8] 张文跃,祁小飞.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85-187.
[9] 郑永强,鲍玉华,席刚明,等. 脑血管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12(2):180-181.
[10] 欧阳强,韦英海,陈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33-434.
[11] Peerbooms OL,van Os J,Drukker M,et al. Meta-analysis of MTHFR gene variants in schizophrenia,bipolar disorder and unipolar depressive disorder: Evidence for a common genetic vulnerability?[J]. Brain Behav Immun,2011,25(8):1530-1543.
[12] Bazzaz JT,Shojapoor M,Nazem H,et al.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 in diabetes and obesity[J]. Mol Biol Rep,2010,37(1):105-109.
[13] Nilsson K,Gustafson L,Hultberg B.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J]. Clin Chem Lab Med,2008,46(11):1556-1561.
[14] Kovacic JC,Fuster V.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and Alzheimer disease[J]. Mt Sinai J Med,2012,79(6):664-673.
[15] Ganji V,Kafai MR. Demographic,Lifestyle,and Health Characteristics and Serum B Vitamin Status Are Determinants of Plasma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Post-Folic Acid Fortification Period,1999-2004[J]. J Nutr,2009,139(2):345-352.
篇8
【关键词】 ICU ;急性肾衰竭;血液净化;临床疗效
血液透析(IH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目前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血液净化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竭合并心血管功能不全、脑水肿、高分解代谢状态、严重的全身水肿等。而且, 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危重患者。在ICU发生的复杂性急性肾衰竭的患者, 其病情较危重, 单独使用IHD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较多文献报道CRRT更符合ICU的急性肾衰和并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治疗。但CRRT和血液透析具有相似的病死率、存活率、临床疗效, 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本文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39例各种原因导致急性肾衰竭患者分别采取 IHD与 CRRT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住ICU患者ARF病例39例, 其中男性25例, 女性14例, 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63.4±16.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ARF标准。其中接受IHD治疗者13例, 接受 CRRT治疗者 26例。IHD组中病因为严重感染休克4例, 重症胰腺炎2例, 严重创伤3例, 大手术2例, 挤压伤综合征 2 例。CRRT组中病因为严重感染休克10例, 重症胰腺炎4例, 严重创伤4例, 大手术3例, 挤压伤综合症征3 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全部患者中 29例伴2个及以上脏器衰竭。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患者血管通路为股静脉留置双腔血透导管24例,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15例。IHD组血流量为200~250 ml/ min。无出血倾向者给予普通全身性肝素化抗凝;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减少者均采取行无肝素治疗, 用0.9% NaCl 溶液冲洗。采用 FRESENIUS 4008 B血液透析机于ICU进行透析, 使用F6透析器, 膜面积为1.3 m2, 以碳酸氢盐进行透析, 透析治疗4 h/次, 首次透析诱导2h, 隔天治疗1次。如发现高钾血症则临时增加透析, 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CRRT组血流量为100-250 ml/min 。采取低分子肝素间隙式给予法抗凝, 肝素用量与间隙时间依据凝血指标、体外循环情况包括跨膜压、血液外观以及静脉压等进行调整。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减少者应减少肝素的用量, 采取前稀释法补充置换液。必要时可采取0.9%NaCl溶液冲洗管路。使用 FRESENIUS ADM08/ABM 床边血液净化系统, 于 ICU内进行透析。采取 AV600S或者AN69膜 M60血滤器, 依PORT配方于使用时配制置换液, 视患者凝血情况给予前稀释 或后稀释来补充置换液, 置换液流量为1000~3000 ml/h。严重氮质血症患者加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CVVHD) , 使用 FRESENIUS 4008S专用超纯净透析液。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透析治疗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同时统计两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采取t检验, 并发症发生率采取χ2检验,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
2 结果
IHD组能比较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改善氮质血症, 透析前后变化显著。但透析间期的波动较大, 非透析日时患者病情反复明显, 治疗过程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较差。本组13例患者经IHD治疗, 死亡7例, 死亡率为53.8%, 并发症发生率为55.0%。CRRT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相对较稳定, 虽然各项血生化指标改善速度较慢, 但由于其治疗时间长, 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治疗空间和清除炎症介子等优势。本组26例患者经CRRT治疗, 死亡13例, 死亡率分别为50.0%,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见表1。
3 讨论
急性肾衰竭(ARF)是严重威胁危重病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ICU中急性肾衰竭的患病率高达31%[3],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普通病房相比, 病因及病情更为复杂, 全身状况较为严重, 常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以及合并有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所以当内科治疗无效而被迫采取肾替代治疗时, 其病死率超过50%[4]。本组研究表明, IHD可以快速的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的紊乱, 有效改善氮质血症, 透析后效果显著, 但透析间期的波动较大, 非透析日时患者病情反复明显。CRRT治疗各项血生化指标改善速度较慢, 但由于其治疗时间长, 患者病情可持续改善, 血流动力学稳定, 能清除中分子物质和炎症介子。所以CRRT更多使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不能耐受血液透析治疗的MODSD等危重患者, 而血液透析对于有出血倾向和CRRT过程中容易出现血管通路栓塞的患者更有优势。然而许多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 CRRT和血液透析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和病死率[5]。
伴随机械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血液净化技术也逐渐拓展, 大大的提高了急性肾衰竭的生存率, 但对于ICU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率仍很高。患者死亡原因与原发病和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有很大关系。CRRT在ARF治疗中取得较好的肾替代作用。但要提高重症ARF的生存率还需要对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邵咏红,黄英伟,孔耀中,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4(12):1388-1390.
[2] 戴元元.血液净化技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探讨.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148-149.
[3] 赵华,徐文达.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治疗危重病中的体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698.
篇9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肝胆外科手术技能的高速发展,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日渐降低。但是人们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知道这是一种可能危及性命的严重并发症[1,2]。本文就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由于进行肝胆外科手术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48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578例,男346例,女232例,年龄为24~68岁。然后根据患者是否在术后并发DVT分成两组,血栓组48例,非血栓组530例。血栓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肢体不同程度的肿胀以及腓肠肌压缩,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确诊必须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
12研究方法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感染、术后卧床时间、手术类型、相关内科病史及生活习性等。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的样本进行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的比较则采用χ2检验,并将单个银色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比较:经过t检验及χ2检验对两组患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尽享比较分析,发现冠心病、年龄、高血压、谢综合征、合并感染、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休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患者在进行肝胆外科手术之后经常合并存在很多种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大致分成两类[35]:①患者在进入医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之前就已经出现机体状况或者一些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龄、长期卧床等。②患者入院进行手术的原因,比如:感染中毒症、创伤、休克性病变等。而且,手术也可以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从而诱发血栓的形成。此外,手术后使用的止血药业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年龄时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而休克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4倍,术后感染可使其增加3倍。对这些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预防以及药物预防,极力防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Cook D, Attaia J, Weaver B, et al. Venous throm boembolic diseas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medical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e patients J Crit Care,2000,15:127132.
[2]Dorfel T, Wruck T, Ruckert R, et al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acute pancreatitia assessed by color druplex ultrasonigraphy Pancreas,2000,21(2):126133.
[3]Gold Laber SZ, Elliott CGAcute pulnlonary embolism: Part II:risk stratific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Circulation,2003,108(23):28342838.
篇10
关键词:ICU;深静脉血栓;调查;护理
随着ICU临床护理质量的改进,发生并发症机率逐年下降,不过,ICU危重症患者发生深脉血栓机率居高不下。这是由于ICU危重症患者有多种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也是造成ICU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为探讨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ICU发生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调查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从而提高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ICU发生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9.5±3.8)岁;3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均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其中13例累及右下肢,12例累及左下肢,5例累及双下肢。
1.2方法 我院ICU发生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经过问卷调查对单因素做统计分析,提出相关护理对策,对30例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静脉采血次数、卧床时间及心功能等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年龄与深静脉血栓的关联 本次研究中对30例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组,其中≤30岁2例,31~65岁13例,66~80岁15例;对比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年龄,>65岁老年人发生深静脉血栓机率更高,这是由于老年人群血管已经发生老化,而且血管弹性开展衰弱,再加上血液黏稠度过高,都会使静脉血液的流速迟缓。
2.2卧床时间和深静脉血栓的关联 分析30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患者卧床长,肌肉张力开始衰退,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使下肢血管失去原有能力,患者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根据以上研究发现,影响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卧床时间、静脉采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心功能情况等,都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因素。
3 讨论
经过对以上危险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加强对患者和肢体活动的护理、机械预防护理及出血预防护理等,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具体护理对策如下:①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保持ICU病房整洁舒适的环境,可以利于患者静脉的回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发生血管痉挛。指导ICU长期卧床患者要保持通畅排便,避免排便过力增加腹压,使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必要时可以给予大黄、硫酸镁等通便。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皮温及浅静脉充盈的情况[2]。②和肢体活动护理:ICU患者卧床时间过长,容易形成血栓,所以,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被动的肢体运动,促进静脉血流的速度,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避免形成血栓。观察患者肢体肿胀情况、疼痛情况及过多端皮肤情况等,适当抬高患肢,帮助静脉回流,注意避免发生肺栓塞,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时要及时上报医生处理[3]。③静脉穿刺护理:ICU患者应用多种高渗溶液与刺激性药物,穿刺管长期的留置,都易使患者静脉内膜受到损伤,从而形成血栓。研究发现,股静脉置管与锁骨静脉置管相比,股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机率更大,所以,ICU患者大多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要加强静脉导管的临床护理,应用正压封管的方式也能有效避免发生血液反流,应用肝封管和注意输液顺序、输液速度等也能有效避免形成血栓[4]。④预防出血护理:护理人员定时检查患者的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避免抗凝剂量不足,也要避免发生抗凝过度,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是否发生意识改变或呕吐、颅内出血等症状,如果发现相应症状要及时上报医生处理。⑤机械预防护理:机械预防可以利于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通过刺激患者的踝关节与腓肠肌,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等机械设备,改善患者静脉血流速度与血流量,以此增强患者血管壁的剪切力,使患者血流淤滞情况得以改善,配合加减压的作用,由远端肢体深静脉系统,起到增强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作用,以此避免凝血因子发生聚焦,防止患者血管内膜黏附,从而起到避免形成血栓的护理作用[5]。
综上,ICU患者主要是危重症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机率较大,引起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多,所以,只有护理人员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预防,才能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玉,张川,曾薇.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708-1714.
[2]罗秀侠.下肢深静脉血栓重症监护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2):42-43.
[3]童玛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1,13(12):63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