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管理制度;酒店管理;基本方法;创新思路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管理都是一项永恒的主题内容,而谈及管理具体的范畴,则是非常庞杂的,会涉及到生产、供销、人力资源、财产等多方面的领域。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寻找到满足本企业基本特征,并且满足本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当中对于管理方式的需求的有效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酒店所具备的特殊性令其需要对管理方式
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整体上来看,酒店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人”,其所提供的产品也基本都是无形的,加上服务链条相对比较长,涉及到的工作环节也比较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灵活性,结合客人的需求随时进行工作内容上的调整,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不是非常稳定,不能要求服务的完全统一性,需要具备较为显著的应变性。所以,酒店管理工作对于管理阶层以及服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都比较高,管理方式上的需求也存在显著不同。另外,酒店行业的内外环境都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有的时候这种变化还会变得非常剧烈。针对外部环境来看,酒店行业目前属于一项朝阳产业,酒店的数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例如大部分大型、中型城市当中的年增长速度就在5%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环境的飞速变化,酒店客户的构成和影响客户心理需求的因素不断变化而且非常复杂,呈现出显著的求新求异特征;针对内部环境来看,员工的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按照旅游局的统计结果来看,在2010年前后,在酒店行业当中员工的平均流失率超过20%。另外,酒店的设施设备的老化速度也比较快,3年到5年之间不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就会直接造成酒店的市场竞争力迅速下滑。正是因为酒店行业所具备的以上特征,导致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随时探究满足本行业的主要特征的管理方式,同时不断地对其展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酒店行业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更好地发展。
(一)将标准化同个性化综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
因为酒店行业对于服务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酒店行业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最终的质量水平,尤其注重针对满足本行业的相关管理形式进行研究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措施来防止管理失控。不过因为酒店所提供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个性化的服务也非常重要。作为酒店行业,需要在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加以施行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所谓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指的是一个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更加规范、统一的管理,对于工作条件和重点工作要求展开的统一标准的设置,并且通过这一标准来进行企业日常管理的考核以及奖惩。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产品质量以及管理体系之间的高度统一性。这一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了快餐行业身上,比方说,连锁企业“肯德基”,它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万计的餐厅,不过不管在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肯德基当中,汉堡薯条等有代表性的产品都是完全一样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该企业所采用的基本形式;反之,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也在较大程度上令肯德基公司实现了快速扩张,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有非常好的推进效果。不过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却只能在某种范围内使用,比方说床上用品的铺设、室内清洁的程序、摆放物品、卫生要求等,在其他方面并不适用,需要采取标准化以及个性化综合管理的形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一所企业所制定的、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是一项保证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措施。它将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之后,能够协助企业针对产品的最终质量予以全方位、有效控制。针对酒店行业来说,产品生产链条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工作的环节也相对比较多,假如一名客人入住酒店之后,需要经过包括门童、行李搬运人员、登记、各个楼层之间的服务、迎宾、餐饮、结账、保安人员、电话、娱乐等,任何一个环节所提供的服务水平都可能会对客人感受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对于任何一个酒店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观念进行统一,令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对整个酒店质量要求有比较统一且明确的认知。同时,专业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法当中进行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后对员工予以全面、反复性的培训以及训练,展开严格考核以及系统督导,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酒店全面质量管理的完整实施程度。
(三)情境管理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早是美国的组织行为学专家赫塞所提出的,他认为,一所企业当中的员工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上,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处理不同工作任务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状态。而员工的工作状态对管理阶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他们对员工展开有效的管理。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工作状态通常是因其自身能力(基础知识、工作经验、相关技能等)以及工作意愿(对于工作是否能够完成的自信心、对该工作完成是否进行过承诺等)所决定的。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因为其所提供出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客户也是借助感受员工行为实现消费全过程,员工是否能够具备积极的工作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酒店来说,需要进行适当的情境管理,对于员工工作的状态(能力和意愿)予以适当的管理以及引导,才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酒店服务的质量水平。关于情境管理,主要是将员工的状态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其一,没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二,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三,有能力;意愿下滑;其四,有能力,有意愿。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可以在下述三方面进行情境管理:其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情境管理模式:(1)开业阶段:此时管理团队刚成型不久,对于工作的任务拥有较高的热情,不过工作经验稍显不足,而且工作能力也比较有限,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保持沟通和细致培训,加以适当的鼓励,避免严厉指责;(2)经营上升阶段:此时管理模式初步完善,员工的能力也得以提升,不过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下滑,此时可以进行“教练”,完善管理的相关制度,监督员工行为等;(3)成熟阶段:该阶段中,酒店平稳运行,且经营情况比较好,员工有能力,也有意愿,可以使用“授权”的形式,管理人员进行深入战略分析;(4)衰退阶段:此时酒店的经营发生滑坡,在市场中竞争力也有一定的下滑,这一阶段员工拥有能力,意愿会因酒店的竞争力而受挫,此时可以采取“参与”的形式,共同参与讨论,找到经营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困难。其二,针对酒店当中工作任务的差异,使用不同的管理形式。常规工作可以多采取“参与”以及“授权”的形式,调动积极性;新业务采取“教练”和“引导”,令员工能够充分地掌握工作内容。其三,对员工(或不同状态)避免使用相同管理形式。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使用“授权”或“参与”;新员工采取“引导”或“教练”。另外,员工的不同状态还需要在管理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授权管理的方式
酒店所提供的的服务为面对面服务,因此酒店管理当中授权是比较重要的。令基层的服务人员能够拥有更多变通和流程修改的权限,甚至于权责范围内的折扣权限,能够令服务人员在一线工作中及时提供客户所需求的服务内容,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三、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的思路分析
(一)“生命体”管理措施
酒店是内在外在环境都经常发生变化的行业,因此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的力度。首先,可以指引员工将酒店作为完整生命体来看待,任何一个部门都是这个生命体当中的器官,脱离了生命体都是无法生存的。这种管理的方式强调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同时也重视员工情绪上的变化,这两点对于一个酒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客户到酒店消费的过程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会涉及很多工作岗位以及部门,使用“生命体”管理的方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以及客户的满意程度。
(二)危机管理措施
酒店人员密集、功能综合性强且复杂,因此经常会面对一些程度不同的危机。
1.危机类型分析
从整体上看,酒店发生危机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涝、雷雹、流行性疾病、突发性地震等,例如2003年中旬肆虐的非典,就曾经对各地酒店行业造成打击)、突发性社会治安事件(例如聚众赌博、凶杀案、抢劫案等,任何酒店都可能会发生)、火灾、水电煤气等突然中断、大面积食物中毒、设备设施伤人(例如墙砖脱落砸伤或划伤、意外滑倒导致摔伤等)、公关危机事件(主要是客人的投诉)、客人自身原因导致危机事件(例如饮酒过量或急病发作,严重的还有死亡情况)。
2.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首先,需要结合危机事件类型制定出处理方案,同时明确规定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各级工作人员的分工情况,保证程序合理、处理及时;其次,提升员工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培养力度;第三,对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由于工作疏忽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第四,在危机发生之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方案,及时补救;第五,认真进行反思,寻找漏洞,总结经验。
(三)管理员工潜能
其一,调动工作人员内在工作热情,作为酒店,需要尽量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舒畅的心情,采取一定的政策来稳定员工,继而将积极心态转变成生产力;其二,对于还没有显现的工作能力予以适当的激发,可以适当地采用竞争制度,同时加以有效培训以及考核,提升激励力度,调动员工的工作潜力;其三,协助员工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寻找时间陷阱,制定出工作目标,将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其具体管理方式和其他行业之间有较大差异。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满足本行业要求的管理方式,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保持时效性,令管理充满灵性,不受危机事件的影响,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佟安娜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艳.浅谈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及酒店管理创新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
[2]李怿辰.浅谈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酒店管理创新思路[J].卷宗,2015,(3).
[3]李妍.浅谈酒店管理方法的创新[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8).
[4]谢乃风.浅谈酒店管理的有效方法与创新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3,(3).
篇2
办学特色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特色是高职的生命。走一条有别于学科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办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有特色的学生,是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这一理念,要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更加具体化和特色化,要面对酒店、餐饮业人才需求变化,牢牢把握“变”的精髓,紧紧盯住市场的需求并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质量等方面得以具体体现。
1.1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突出应用性,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缺乏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学生就无法在工作岗位上立足。
1.2强调由服务层向管理层的联结、渗透能力。从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来看,不仅要掌握餐饮、客房各项服务的基本特点、基本服务程序,而且要具备价格管理、设备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知识;从技能要求上来看,不仅仅停留于一般的服务技艺与技能的掌握,而是在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公关能力、组织能力、成本核算能力、酒店产品推销能力、服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能力等。最终的落脚点要放在服务层面与管理层面的联结点上。
1.3在掌握初级服务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技能训练的层次。高职人才处于社会人才中的较高层次,而他们活动的领域更贴近实践,又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因而教育类型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服务技能按照有关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应定位于中、高级服务员的技能水平。特别是随着酒店管理越来越多的使用现代化手段,酒店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手段已广泛运用于酒店服务和管理的各项业务中,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专业技能必须加以强化。
1.4强调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仅是一般的“侍应者”,而是兼策划、培训、营销、管理等多种职能。他们既要掌握一般酒店服务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宗教、建筑、卫生、营养、餐饮业发展的历史、各地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要进行充分的见习和演习,以便形成实际的业务能力,并对酒店业务和服务的深刻理解。
1.5适当注重理论知识层次的深入性。高职教育毕竟是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不能将其定位于一般的中等教育层次。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酒店业的发展趋势、中西方酒店管理比较、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酒店管理经济学、酒店财务与收入控制、酒店星级质量标准等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要求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专业水平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目的无非是使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便使学生能在今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2.1以管理为主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经营管理的能力,尤其注重酒店管理能力培养。酒店管理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但又区别于普通管理类专业。因此,开设现代酒店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餐饮管理、酒店会计等课程,使专业管理与管理学科有机地结合,熟悉酒店各部门、各环节管理方法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2以技能为本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教育目标中要求学生既要拥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注重管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突出高职自身特色。按照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新的课程体系完全是动态的。这里说的动态是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针对人才市场变化的要求,课程体系结构中相关的部分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其二,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可以被“解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按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三个模块:(1)基础模块。除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外,主要包括经济法与酒店管理法规、酒店心理学、酒店概论、酒店文化学等;(2)扩展模块。主要包括餐饮管理、客房管理、酒店管理、酒店服务技能等;(3)专题模块。主要包括菜点与酒水、食品营养与卫生等。
3、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3.1在方案的实施中产生的第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版本虽然不少,但是缺实用性教材。这就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智能点为基准,来选取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发和编写出反映现代科技成就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是先决条件。
3.2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物教学、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多媒体教学、开列课外阅读书目、社会调查等方式,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从而彻底摆脱“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应变能力。
篇3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 课程衔接 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形势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教育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转型之下的教育发展形式以及新时代下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要进行 改革和创新,为了形成我国特色现代化教育而做出贡献与努力。职业教育在以往教育发展前提下,需要逐步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基于此,能够有效完成日常工作目标,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在中高职教育课程中实现无缝衔接需要立足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围绕课程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等,从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际出发,定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1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出现的基本问题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衔接方面是全面的,不仅仅要在教育教学目标上面保持高度一致,还需要在学制上和招生方面保持高度一致。从教育教学的视野角度来看,中高职课程之间的衔接重点应该全面落实在课程的合理衔接方面。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中职与高职教育阶段的相互联系不是很紧密,课程衔接工作也做的不够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80%左右的学校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多多开设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管理学概论》和《企业管理学》等课程,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基本与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类似,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学校的特色;
(2)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够精确。目前来看,在中高职酒店管理教育体系中,中高职教育更为注重学历方面的递进,而没有将教育教学重点和能力的提高重视起来。从实际情况来看, 上述教育教学方式不能够在岗位设置方面和人才需求方面有效协同起来,因此存在职业教育中教育力度不足问题,让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不管是在社会存在中还是社会意识中都无法形成更好的观念。酒店管理专业却更为要求实践操作能力而不是学历层次,将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设置有效衔接上述特点能够让课程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有趣,但是实际上,中高职酒店管理没有定位精确,对于人才的培养出现偏颇。在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中出现实践管理空白之处,因此很难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从上述培养目标不难看出,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能力教学课程衔接问题充分显示出现阶段职业教育整体中存在的偏差,因此无法承担骨架职业教育的相关发展要求;
(3)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导致衔接不够顺利。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中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应该有效衔接,但是实际情况中,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脱离了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也就是说,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衔接不够顺利,没有因地制宜地教育学生,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践操作。在象牙塔里学习让学生逐渐失去了独立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中高职课程设置需要注重上述几点,继而满足酒店管理的具体岗位需求。
2基本策略
(1)规范学分制,增强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的衔接性。 学分制立足于学分之上,规定学生必须修满多少分以后才能够毕业之一教育教学水准相对而言过于呆板。按照统一学分制的标准在中高职教育节点中设置好不同的学分标准,一方面可以满足各个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另外一方面又可以提高中高职教育教学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中高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不同阶段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均能够达到学分标准。利用上述方式来提高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衔接水平可以将学分制落实好,建立合理的中高职酒店管理学分制管理体系有助于确定不同学校之间的生源差异,继而因材教学;
(2)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健全中高职课程衔接。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教学应该保持高度一致,均需要以满足社会基本需求为核心,最终落实到各自教育教学目标上来,在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类型的教育内容方面确定教学任务。总而言之,在中高职的课程设置确定上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上,需要全面体现中高职教育差异性,在考虑酒店管理人才能力方面充分提高职业教育的差异性;
(3)统筹安排课程基本内容,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水平。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在不同的阶段中以及不同教育教学重点中,确定好科学的教育课程内容,从而形成重点教学。定位好酒店管理职业教育在中职与高职之间的人才培养特点。如,中职酒店人才培养应该注重技能操作方面,高职酒店人才培养既要注重技能操作方面,又要注重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1] 易红燕,卢瑞.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21(1):63-67.
篇4
【关键词】低碳旅游 酒店管理
低碳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暖提出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低碳经济的概念在行业内越来越受到关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向低碳的旅游与旅游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未来的旅游业将朝着环保、低碳的方向快速发展。酒店的软件水平和硬件设施对于酒店星级标准的评定非常重要,酒店的服务水平、管理模式和体制在星级标准的评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要求和涵义
酒店管理是非常特殊的企业管理模式。酒店是服务产业,其主要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与入住人员或景区旅游人员打交道。传统酒店秉承的原则是“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是常规酒店的服务模式。
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一、关注酒店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在酒店内部营造环保、绿色、清洁、安全的环境,协调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旅游酒店”之间的关系;三、完善生产设计、原材料的应用、设备管理等环节,对能源和自然资源做到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强调生态保护,使人与环境的危害最小化。
通过对传统酒店模式的改变,提出了低碳旅游下酒店管理的基本概念,低碳旅游下酒店管理的涵义是指坚持传统酒店的基本服务宗旨,在此基础上为顾客提高低能耗、低碳和低污染的绿色服务,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酒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服务设施要加强,服务水平有待改进。虽然现在大部分酒店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了国际同样档次的酒店的标准,但酒店在高科技的服务设施应用方面明显不足。比如人们对酒店内部的温度会特别敏感,酒店内部温度不是依靠一台中央空调所能解决的。酒店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不仅要满足客户的需要,而且应从环保、科技的角度来完善。本质上来说,酒店提供的服务水平决定了其能不能有更好地发展,能不能做大做强。国内多数酒店的服务设施、服务水平远远低于其星级标准。
酒店的专业人员短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酒店的管理和服务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下,酒店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撑。我国酒店开始发展到现在,大部分人没有把酒店作为正常的行业对待,在人员就业方面,酒店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国内酒店的员工大都是中年人,这些人的学历和素质相对比较低,对先进设施和先进科技的掌握能力不足,这会大大降低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国内的很多景区位于中西部地区,由于这些地方交通闭塞、经济水平落后、居住环境恶劣,这样酒店就更没有吸引力。国内没有酒店管理专业,专业性的大学生供应非常不足。
酒店文化建设落后,不符合低碳旅游。酒店发展的关键是酒店文化的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酒店文化是酒店应结合实际和自身的特色,为实现某一目标树立的一种价值取向。一方面,酒店高层对酒店文化建设力度不足,认为价值观和文化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另一方面,酒店虽然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但酒店文化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对酒店文化的认可度并不高。很多酒店的价值观取向指考虑了经济效益,并没有体现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的理念,这对低碳旅游在酒店中的推广是很大的阻力。
三、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解决对策
结合低碳旅游的相关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随着低碳旅游的提出,很多关于低碳的标准必将实施,酒店的服务管理必须制定出明确的质量标准,并且和低碳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酒店服务质量标准不是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必须满足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和酒店的服务能力、服务设施以及服务队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根据低碳相关标准,确定内部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三、分析酒店的服务,确定服务质量管理范围,并作为业务绩效和人员考查的根据;四、对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确立组织保障,确定酒店内部管理部门相互制约的组织制度;五、在学习先进模式时,制定管理的方法、内容和评价指标,实现酒店质量管理的客观化、标准化。
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指酒店向宾客提供的服务在使用价值之上的适合满足宾客需要的程度,其关系着酒店的影响力。酒店作为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必须提高到一定的标准,这就要求提高员工的整体服务意识,为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当今各行各业争夺的焦点,对于酒店也不例外,酒店的人才急需程度和迫切性也非常明显。根据调查显示,近50%的人跳槽的原因是薪资待遇不满。酒店为了留住人才,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其次要使人才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使其保持朝气蓬勃的动力,同时结合每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工作,使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能力。酒店应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休息环境,设置一些休闲场所,同时可以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增近同事之间的感情,培养和谐和默契的整体氛围。
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培养酒店价值观念。酒店文化是酒店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群体意识,酒店文化首先影响酒店的组织结构、领导风格及其关系,也使酒店能否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关键。考虑到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和推广,酒店非常有必要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现和反映低碳、环保概念,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两手抓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海霞.正明锦江大酒店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5
但直到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和随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之后,管理理论才得到系统的研究,不断产生一些管理理论家和形成多种管理理论学派,并在全球经济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中国酒店企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以服务、价格竞争为重心的企业竞争模式正在悄悄地向致力于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竞争模式转变。中国酒店管理化已经初见成效。
1中国酒店管理的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加人WTO,酒店业对外进一步开放,以及酒店业市场竞争激烈等环境下,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酒店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在竞争中日趋成熟,无论在国内面对外来跨国酒店集团还是预备走出去参加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都差距最大,这成为中国酒店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瓶颈。
1.1对其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总体上,中国酒店的经营竞争多数停留在价格和服务竞争层次,尤其把压价竞争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由于体制和资金实力等原因,无论国有还是民营的酒店均急功近利,不谋求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对这种具有战略性不能使经营效益立竿见影的东西兴趣不大。
(1)过分自信于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不注重与顾客的深度沟通和酒店的创建和推广;
(2)认为酒店经营靠广告宣传,而忽视了服务质量,结果广告效应好景不长;
(3)对酒店基本概念一知半解,总局限于店标、店徽和CIS、CS等名词范围。没有品牌资产、品牌核心价值、品牌识别、品牌推广、品牌价值评估、品牌结构等新概念。
1.2集团化进展的缓慢,制约了酒店的发展
管理是集团化的发展维度,管理化依赖于集团化,但同时管理化又能加强集团化。单体酒店可以创好管理,但由于酒店服务范围的地域性,决定了单体酒店的局限性,即只能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产生影响,充其量也就是地方品牌。中国缺少强势酒店管理部分原因在于集团化进展缓慢,由于体制、酒店产权交易和民营资本参与等原因,中国酒店企业存在分散化现象。
1.3酒店战略性管理和规划的相对缺乏
时下关于酒店管理的文献和文件多见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等名词。管理营销味浓,未从战略高度将管理作为酒店服务对象进行管理,更谈不上制定一个管理战略规划。所谓管理战略规划就是制定以管理核心价值为中心的管理识别系统,然后以管理识别系统统率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同时优选管理化战略和管理结构,不断推进管理资产的增值并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管理资产。
1.4以管理打天下为主,管理结构不清
中国酒店管理管理目前仍然是一个管理打天下且企业管理和联号管理不分的单一管理策略,应该深化延伸管理策略。由于酒店联号管理和企业管理形势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选择管理延伸策略,如何协调新旧管理关系,如何协调企业总管理和酒店总管理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的难题。
1.5对管理价值的跟踪评估
国内目前还没有权威的酒店管理评价机构,也没有酒店管理价值排行榜,甚至以酒店数和房间数为指标的排行榜都没有。这样一方面造成酒店企业对自身管理创值能力不清;另一方面随着酒店集团和管理的并购交易的进行,作为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无法建立衡量标准。
2中国酒店管理的未来发展对策
2.1酒店管理的创新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顾客需求也在变,一切都在变化中。作为一个企业,它同样需要变化创新,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讲,企业的标准、流程和制度应该保持稳定,但那只是在特定的某段时间内相对固定,正如哲学里讲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对于酒店来讲,进行动态管理是必需的,创新是一个酒店生存发展的不二之选。组织机构创新是管理创新,要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管理创新能够做到位,它所产生的价值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后续能产生源源不断的价值,最终的价值可能会更大。而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是多式多样的。
(1)要善于否定自己,要自以为非,不要自以为是。现有的东西也要善于否定,并且要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反复否定。
(2)要反复地收集信息,信息一定要足,千万不能闭门造车,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要查阅一些资料,通过信息来启发自己,使自己有灵感。特别是酒店这个行业,区域性比较强,别的地方有好的东西,我们得到了信息,找到了来源,就要从源头上下功夫,信息量一定要大。
(3)要注意借鉴。美国某企业有句话“:综合就是创新”。他的创新,大部分就是借鉴别人,是综合,他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稍微一变,就是新东西。比如说,当时做的录像带长度45分钟,一个企业发现长度2.3小时为好,就改成了2.3小时,结果销路大增,这就叫综合创新。我们以后创新,一定要注意借鉴。有些事,不一定非得自己去做,要学习借力,这个力在创新上效率非常高。我们走出去,多参观,多学习;我们请进来,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然后结合我们的实际来进行改良,这就是综合创新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借鉴别人的东西。
(4)要集思广益。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探讨,各述己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点子都说出来。有人可能说的不对路,但别人听了可能会产生灵感。创新产品,要善于利用几个人的长处,特别是烹调这一块,有的在灶上功夫比较好,有的在墩上功夫比较好,有的在糊浆上功夫比较好,有的在调味方面掌握得比较好,有人在美观上掌握得比较好,几个人综合起来,不就完美了。那么为什么非得一个人去创新一个菜呢?为什么不能把大家的优势集中在一块呢?
(5)创造发明。创造发明即是人无我有,这是创新中最难的。几年前,北京某酒店有个饮料叫鲜榨玉米汁,味道非常好,带有非常浓郁的玉米香,而当时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它的玉米汁价格198元一扎,外加20%的服务费。而最后我们发现其成本是3块7,还包括劳务费。这就是发明创造,他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6)研发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我们的研发工作,一定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脱离实际一切都毫无意义。
2.2树立管理的资产观和战略观
2.2.1酒店管理的资产观
对管理资产的完全理解,存在三个层次。
(1)管理资产是由消费者确定的资产的理解。酒店管理资产具体定义为与管理名称和符号相联系的附加在产品或者服务上的管理价值,由“四度”构成,即知名度、美誉度、联想度和忠诚度。本质上,酒店管理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管理资产是由消费者确定的。在管理概念的认识上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即把管理看成是企业自己的东西,一种商标权,一种与竞争者相区别的标识,而轻视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忽视消费者在其中的地位。酒店管理创建的任务就是如何将管理牢牢地占据消费者的心理空间,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牢固的地位。
(2)管理资产实质是“关系”。它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个体企业与同行企业、酒店企业与消费者等方面的关系。
(3)管理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是一项战略资产。管理资产是战略性的问题,无形资产的基础是建立竞争优势和未来赢利“,创值能力”才是管理的真正价值。实现低成本风险扩张可以通过短期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方式,长期在资本市场上与资本运作结合获得信贷、融资和股票价格或在企业并购中实现溢价。其中管理资产评估是创值能力的量化。
2.2.2战略性
酒店管理是一项战略资产,酒店管理就必须由企业高层亲自作出对管理的战略性决策,这也是中国酒店管理管现状的迫切要求。在理论领域,21世纪新兴的管理模式是管理战略管理,用战略性管理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管理是它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在设计维护管理形象的同时更聚焦于管理资产。酒店管理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酒店企业一切管理应以管理资产最大化为指导思想。以管理资产为核心统帅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
2.2.3服务质量是塑造管理的基础
服务质量是酒店企业的生命,酒店的管理归根究底要以服务质量和信誉为保证,服务质量始终贯穿于管理的过程。
强化服务质量是管理的基础和永恒的主题。树立酒店管理已经逐步成为酒店业界的共识,许多酒店企业都认识到服务质量在字酒店管理经营中的重要性。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服务质量管理、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等。
具有创新精神的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顾客心中树立优良形象并保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地位,优质、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服务是赢得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要因子,是酒店管理成功的基础。
例如万豪酒店集团制定的长达200页的《万豪管理维护计划》,把酒店每一个服务点的标准要求都详细规定,组织培训,并建立检查和评估体系。
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全真实训“一体化”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49-02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必须建立适应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本文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为例进行探讨。
一、建立全真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建立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且根据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管理类人才既要求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又要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各管理部门的管理知识,掌握各项酒店业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队伍和技能人才,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较好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够用、技能突出,我们应建立一个或多个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全真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本文所指的全真实训基地是相对于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特定称呼),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真实的工作环境效果进行实训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因此,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在建立了区内外等8所校外星级酒店为实训基地的同时,在校内已有一个客房实训基地、一个餐饮实训中心以及一个导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设立了一座校内三星级宾馆——景阳楼宾馆。宾馆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35套,餐饮包厢、茶餐厅、咖啡厅及大小会议室等。在实现其生产性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实现“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课堂学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学训相间,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全真实训室在实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块是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来设置的,包括有餐厅服务岗位群以及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等岗位群,开设有“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开发了“前厅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以及现代饭店客房业务”等实践课时,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情景式教学的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实训基地能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提供进行实训教学的设备和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总结证明,全真实训基地相对于仿真实训基地而言,在实际的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利与弊:
(一)具备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无法完全兼顾实训教学的需要。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基本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星级酒店管理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施设备、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方面基本和职业环境一致。并且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与学校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特色相融合,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训导。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作业答疑、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合理安排,构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按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而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
景阳楼宾馆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实施全方位开放运行,以确保满足学生实训为主要构建目的,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即学生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安排和需要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训步骤,处理和分析实训过程。这样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独自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本身为3A级旅游景区,这就决定了其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同时,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的另一主要功能之一是供餐饮与住宿、休闲与旅游服务,即其本身承担了生产与社会服务、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社会功能,因此,当其社会功能需要最大化的时候就有可能与实训教学需要相冲突,不能完全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环境管理;课程体系
酒店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起步最早、发展速度最快、自由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召开,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宾馆酒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10年全国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3.4%,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酒店业的行业规模、营收状况以及经济作用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多数酒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酒店的环境管理,随着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和酒店业竞争的加强,酒店环境管理水平也是酒店软实力的象征和体现。环境管理类课程作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多数院校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中普遍缺失。因此,在酒店管理内部需求和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情况下,构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环境管理类课程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酒店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酒店一直被认为是住宿、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酒店业在人们心目中一度是无烟产业,似乎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事实上,酒店每天要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碳、生活污水、废热和垃圾,酒店业普遍存在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问题,如废水废油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顾客和周边居民的卫生环境质量。
2.资源浪费严重。酒店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耗,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酒店的日常消耗主要是纸张、布草、食品、印刷品、餐具、用具和各项设施设备等,客房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是比较典型的物资消耗。消耗品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这些垃圾中很多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又成为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加剧城市环境恶化,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合国内外酒店餐饮业环境管理的思路和经验,根据酒店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流程逻辑,酒店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具体内容包括:①酒店资源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的用能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水资源的节约与回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管理等。②酒店产品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产品的平衡设计、酒店业服务的能耗管理、包装的生态管理以及酒店业环境的生态要求等。③酒店生产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生产污染及其控制、酒店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酒店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等。④酒店消费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业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和酒店绿色消费的发展策略等。⑤酒店环境管理的体系与政策:包括酒店环境管理的推进机理、酒店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以及酒店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等。
三、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构成。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和三种能力。两种意识是职业认同意识和服务意识,三种能力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业导论、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等骨干课程和酒店认知实习、酒店企业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其后续的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岗位实践、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真实职场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是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知识和能力,主要学习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酒店服务管理、酒水饮料管理、酒店实用英语等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2.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和内容构成。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和酒店管理的现实需求,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整合学科课程体系,构建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酒店环境管理的内容分别体现在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管理和酒店工程与设备管理等课程中,具体内容构成如表1所示。酒店环境管理课程体系涵盖了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包含了酒店经营管理能力、酒店运行服务能力和酒店安全管理能力三个能力单元,涉及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和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三大模块。酒店环境管理类课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体现在体系的各课程中,主要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能力更多地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和酒店顶岗实习来体现。
表1酒店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内容构成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酒店业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归纳了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以期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胡春林.酒店餐饮业生态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酒店管理 职业能力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109-02
酒店管理本科生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实习中学生表现出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折射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尤其是近十年高校扩招促使就业市场日趋饱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透过学生实习发现其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实现优化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目的;[1]如何结合酒店人才需求和学生自身素质,合理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成为酒店管理本科办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以江苏师范大学2008级、2009级酒店管理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实习点包括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无锡希尔顿逸林酒店、南京水游城假日酒店、上海香格里拉酒店等80位实习生,运用参与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实习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缺失的职业能力,探讨酒店管理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实习生对酒店工作岗位的适应问题
(一)岗位专业技能滞后,对行业缺乏指导性
90%的学生认为高校传授的酒店知识与酒店实际需要技能存在脱节问题,教材上传授的知识部分陈旧,不能满足现代酒店发展的需要。根源在于酒店管理教材的滞后性和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的不足,同时学生技能训练匮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反映出长期以来,在“大学本位”影响下的高等教育与酒店行业实际人才需求严重脱节,对酒店行业发展缺乏指导性。通过对酒店一线员工的调研结果也验证上述观点,例如酒店前台使用的是英文OPERA系统,而教学中仅介绍中文的操作系统,界面也相对简单。
(二)缺乏必备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调节技能
在酒店各实习岗位上,实习生与顾客、同事以及领导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难以掌握主动性。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对领导不满,遇到客人态度差甚至无理取闹,或是新老员工不平等待遇等问题,实习生经常会感到一些疲惫和厌倦。酒店实习中发现“顾客是上帝、团队合作意识”等服务理念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让初入酒店行业的实习生感到非常不适应。同时,也反映出实习生角色转换还不够彻底。
(三)技能实习过多,管理实习不足
鉴于酒店实践的门槛较低,且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习生在岗位上普遍上手较快,能够胜任技能型的工作岗位。但是,酒店实习中严重缺乏管理和决策实践的土壤。被调查的80位实习生普遍认为酒店是以技能性实习为主,本科生与高职生,甚至与中专生的实习内容基本一致,体现不出本科学生的优势所在。酒店实习学生主要分布在酒店的西餐厅、大堂吧、宴会厅等部门,仅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在行政楼层、前台、客房、健身房等部门任职。调查显示,学生仅需要一个月时间的学习即能够熟练掌握上述岗位的专业技能,并可以独立操作。前台是学习技能最多的岗位,三至四个月也可熟练掌握。90%的同学表示技能实习偏多,而针对酒店管理的实习严重缺乏。
(四)理论知识、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不足
在学校期间,学习饭店管理、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接受全方位的专业理论训练,掌握酒店的服务流程、部门、品牌等知识,酒店管理本科学生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与酒店管理大专、中专学生相比,本科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酒店管理专科同学更注重实践,实训技能较强。在酒店实训方面,客房实训仅限于“做床”,餐饮仅限于“摆台”,导致在开始实习时本科学生在技能方面不如专科实习生,压力较大,产生苦恼与退却心理。酒店管理本科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尽快上岗,避免重复性体力劳动,争取较多时间用于酒店管理的实习。
二、实习生对酒店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
(一)实习生对酒店作息时间、轮休制度的不适应
参加酒店实习的同学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高校的作息时间比较宽松,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安排在白天,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调休放假,高年级课程也相对比较少,自由安排时间比较充足。酒店假期和工作时间与学校完全不同,法定节假日为酒店最繁忙的旺季,周末比平时要忙碌;作息时间也没有学校这么规律,正常吃饭时间要服务消费者,员工就餐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酒店要安排不同的班次,酒店员工一般会安排值夜班,实习生也不例外。实习生不适应酒店的作息时间,需要调整生物钟;就餐、作息时间基本被打乱。
(二)实习生不适应酒店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
酒店是典型的企业,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学校不同,更多的是成人话题和调侃。实习生在工作和生活上对同事的调侃不知如何应对,对同事的话语比较在意,没有把自己和同事放在同一位置上,甚至把同事当做大人、把自己还当做小孩,认为同事和他们谈论少儿不宜的话题和调侃是种罪过。在酒店发生失窃事件时不能独善其身,尤其作为客房服务员的实习生面对客人丢失行李时,不知道该如何主动配合酒店、客人妥善处理。在工作中如翻台、擦拭玻璃杯子受到伤害时,如果酒店不予以妥善解决,实习生也不知如何维权。
三、酒店管理实习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加强在校期间的职业教育,促进酒店服务管理的职业化
酒店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本质上说酒店管理就是一种实践教育。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基本采取校内实训、校外见习、酒店实习三者相结合的模式,由于课程设置、实训设施设备缺乏等原因,前厅、客房、餐饮等实践课程基本流于形式。为此,从一年级开始需要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机会进行酒店服务实践,主要包括课程见习、校内实训、短期实习等,每学期结合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安排实践、实习活动。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步延长实习实践的时间,以促进学生在理论学习、实习、实践、就业等环节上有一个平稳的衔接,实现实践教学系统化。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敏锐的科研嗅觉,从理论与实践上奠定学生的职业准备。
(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化水平
酒店管理具有“双专业”的性质,一是学科专业,二是管理专业。学科专业需要熟练的技能和操作层面的知识作为支撑,管理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具有全球化的开阔视野,进行管理决策。胜任高级管理的知识结构应具备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知识(管理决策知识)和文化知识。[3]调查结果显示,后两类知识的不足或缺失恰恰是导致实习生难以驾驭服务岗位的根本原因。实习生学科知识比较扎实,已经得到酒店的认可,关键在于条件知识和文化知识。条件知识是职业发展潜力的基础,是高层管理者必备的条件;文化知识是沟通协调理解的基础,是管理者组织、领导、控制的基础。[4]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邀请酒店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高级主管,参与修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学院选拔一批青年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进行访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创建境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境外实习机会,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水平。
(三)加强伦理道德和职业生涯教育,培养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
酒店员工职业化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具有进入高级管理岗位的职业理想。作为职业酒店人,感情纽带、社会关怀、道德、情感等比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加重要。[5]例如如何与上级、下级、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学生如果对酒店服务和管理没有工作热情,对酒店职业没有深刻理性认识,即使迫于生计选择从事酒店职业,也很难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取得较大发展。此外,培养学生对酒店职业终身发展负责任的理念至关重要,首先,要探索酒店管理的真谛,而不流于形式,不将其作为获得权利的手段;其次,要有真诚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因此,要培养酒店管理学生的服务意识、管理理念,把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和崇高的理想去追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潘少兵,周葆华,刘峰.高校师范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以安庆师范学院实习支教为案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09,(6).
[2] 金高军,杨保建.我国酒店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2).
[3] 余继宏.浅析我国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策略[J].科技信息,2012,(11).
篇9
关键词:酒店管理;创新思路;管理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95-01
1酒店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的管理要不断的创新
酒店属于服务业,它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人,而且提供的服务是无形的服务,服务的环节不仅多,服务的内容也较多,服务需要的灵活性要求也比较高,酒店业服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首要目的就是满足顾客的要求,所以酒店业的服务是随着顾客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着,服务的时间和服务的模式是无法进行统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服务人员和管理的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方法的需求也就存在着差异,这也就是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在无形中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另一方面,酒店行业的变化性非常的强,无论是酒店内部还是酒店外部,随时随刻都发生着变化,站在酒店外部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现在这个社会中,酒店行业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行业,酒店数量的增长速度非常的快,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酒店的逐渐增多,人们对酒店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酒店不仅仅要完善酒店自身的服务,采取新的措施来吸引顾客,还要猜测顾客的心理需求。站在酒店内部的角度进行分析,酒店工作人员的失业率非常的高。酒店的设备以及设置更换的速度也较快,为了酒店的更好发展,酒店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进行一次大规模性装修,不然酒店在市场中的地位会逐渐的下降。
2适合酒店行业的管理方法
2.1标准化、个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因为酒店行业的特殊性,所以不管在服务的灵活性上还是在服务的质量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对服务的质量进行控制,酒店业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标准化管理方法就是将酒店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的重点进行规范与统一,并按照这个标准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考核,酒店使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能对酒店服务进行规范,还能提高服务的质量。标准化管理方法不仅仅对酒店有效,在快餐方面标准化管理方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肯德基,肯德基餐厅在管理方法上,最基本的管理方法就是标准化管理方法。根据资料显示,现在全球已拥有了32500家肯德基,在这些分店中,无论是饮料还是汉堡包、薯条都是一样的。肯德基能在较短时间内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非常不容易的,标准化管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对于酒店行业来说,标准化方式也只能适合在某些范围内。如:清洁的程序、卫生标准以及检查的要求上都要进行标准和统一,在其他的方面,需要标准化方式和个性化服务模式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酒店的发展。
2.2全面质量管理法
全面质量管理法就是对服务质量的管理,服务质量是酒店的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管理之前,应该对员工进行观念的统一,让酒店的工作人员明确的了解到服务质量的标准,在定期内对酒店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在一段时间后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这样就能对服务的质量给予一定的保障。
3酒店管理的创新型思路
3.1“泛美术”管理
在对酒店进行管理时,不仅仅要提高服务的质量还要考虑到消费者消费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头脑占30%,艺术占70%,酒店的管理也是如此,所以在管理酒店时,在消费者享受的环境上也要进行管理,从酒店的外观到酒店里的精美装修,都要带给顾客一种享受的感觉,给顾客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泛美术”管理方法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美学将顾客的思维进行改变。通过酒店里表现出来的高雅、温馨、文明对顾客产生影响。
3.2生命体管理法
在对酒店进行管理时,员工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固定的时间内对酒店的员工进行培训,并引导员工把酒店作为生命体,酒店的所有部门以及所有的员工都是这个生命的一部分,让酒店的员工与酒店的发展完全的融为一体。生命体管理法最重视的就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员工情绪的变化。客人来酒店消费都要经过众多的流程,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而生命体管理法恰恰可以满足酒店发展的这个要求,既能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还能将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3.3对变化的管理
在酒店的经营中,常常发生着很多的变化,酒店的管理人员不仅仅要面对变幻莫测的环境、角色、客户,还要面对不停变换的员工,这给管理的过程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在研究酒店的变化管理时,应着重的研究在变化的情况下酒店的管理方法,这样就能增加管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10
(一)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从现有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是照搬照抄国外或国内其他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少从旅游企业、学生的条件和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等综合因素的需求角度考虑,有的理论学时太多而实践学时太少,有的根据本校的现有教师情况安排课程,因人设课而不是因需设课。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强调理论教学,脱离了酒店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客观实际,缺少专业实用性、实践性。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非常不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陷入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也很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更多的是在校内模拟的酒店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室内操作练习,未到酒店企业的前厅或客房等工作岗位,难以从酒店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缺乏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职业”还表现在缺乏较为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很多专业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我国目前已经出版和使用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还不明显,相当一部分专业教材基本上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的复制,教材观点非常陈旧,并且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训练,没有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例如,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述酒店的产生与发展,酒店的部门组成与工作职责,餐饮及前厅与客房管理的理论和原则,而真正讲述和探讨酒店具体部门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案例很少,很多学生到酒店实习或工作后发现课本的知识用处不大。此外,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前后关系递进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并且很多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
(三)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这些专业素养和经验技能的具备必须依托校内的酒店实训室和校外的稳定的星级酒店企业实习基地来共同完成。而我国现有的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和办学场地狭小等原因,现有的校内酒店实训室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摆台、甩单等模拟练习,而不能进行大的宴会设计、客人住宿安排等实战操作。因此,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训练很难达到酒店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由于多方面的条件所限,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还很不到位,还停留在形式上,诸如聘请酒店的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让学生到酒店参观等,学生只能从中获得较为肤浅的专业认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我国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办学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学校缺乏专门的与企业联系的部门,并且与酒店企业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同时,学校在办学体制及运行方式等方面还不能与酒店企业的要求相对接,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表面上,合作基础比较薄弱,校企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校办学的市场调研,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转变办学观念,加大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的力度,坚持培养面向酒店企业一线的生产、服务与管理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学校教学与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与社会对人才需要对接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其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真正培养出来酒店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二)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提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改变现有的办学观念,牢牢抓住“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的“知识中心”教学模式,在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真正打造与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以“素质与能力”为培养目的相一致的办学方式。在充分了解酒店企业各具体工作岗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要求的前提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求了解和掌握即可,加大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设置工作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考试环节,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先专业认识实习,后校内实训教学,再校外专业实习,最后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强化行业证书导向,要求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以外,还应拿到诸如酒店经理资格证、餐饮服务资格证等行业资格证书。
(三)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彻底转变学生原来中学式的“课前看书预习、上课埋头记笔记”的上课方式,充分借助校内和校外的教学条件,多渠道、全方位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借助已有的酒店企业经营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酒店企业的成功做法与失败教训,从中总结经验和启发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该专业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在讲述了基本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条件下,结合国内及国外著名品牌酒店的经营案例,让学生们查阅资料和综合运用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以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与酒店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可以较为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学习《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就以上课程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就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知识和教学资料,在认真分析问题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书面的发言稿。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让每一小组推选一到两位发言人,将小组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用专业语言表达出来,使全班学生彼此分享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见解。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
3.现场情景教学法: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岗位较为明确,因此该专业的很多课程可将课堂教学改到酒店企业现场。如在《酒店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带到学校的酒店实训基地,让部分学生分布于酒店的前台,酒店的中餐厅或西餐厅,酒店的客房,酒店的商务中心等部门,再让部分学生扮演酒店的客人在酒店入住或就餐等,让学生在掌握酒店用语的基础上现场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在这种酒店现场情景的教学环境下,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联系的目的。
(四)增强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学会做”为教学目标和要求。在课堂讲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环节,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联系,让理论向应用转化,并让应用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校内的实训场地要强调真实性,酒店前台及客房等场地的开设、酒店的设施配备、学生的职业打扮、实际的工作环节等方面要与酒店企业的真实情况相一致,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酒店的环境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在校内,除了利用实训室进行常规的实训教学外,还可以在日常学生活动中举办酒店餐饮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学生成立“旅游酒店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社团为组织联系酒店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多渠道、全方位的拓展校外酒店实习基地,让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的时间到酒店的实际工作岗位中顶岗实习。认真对待和组织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工作,结合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并且可行的实习计划,提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和要求,并在实习结束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