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研究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研究计划书

篇1

关键词:中国古代技术文化;四大奇器;复制;文化自信

1“奇器”成为传说的论证

江晓原先生及其对武王伐纣历日的推算,是引领历史学出身的笔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兴趣的“第一功臣”。他新近出版了大作《中国古代技术文化》,笔者读后获益匪浅,但是也有不敢苟同之处,最典型的就是江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指南车、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和司南这“四大奇器”基本都是传说这一议题。江先生书中的观点是,要真正复制这些古代仪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复制品要达到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功能;(2)复制品不能使用古代记载中不存在的技术手段。据此,司南不符合第二条;候风地动仪至少不符合第一条(近些年地震频发却未能预报);水运仪象台复制者众多,而且往往缩小了比例,但至今没有一座能够真正依靠水力运行。江先生遂将“四大奇器”的情况归纳如下,见表1。于是,江晓原先生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一书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只有指南车复制成功,可以相信古代确有其物;而司南、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三器,迄今为止只能认为是古代的传说,即使确曾有过,其功能也只是传说。除非今后司南得以出土或真正复制成功,结论才有可能改变。

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笔者有幸聆听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所长《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科技史》讲座。张所长在讲座上首先讲解了“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和“中国古代有多少发明和创造”两大问题,并且结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挂图,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如水稻、丝织、瓷器、造船、机械等发明创造,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的命题。在张所长看来,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不仅有“历算”这门学问,还有记载“历算”及其发展的“律历志、天文志”,这些内容都是科学,只不过有别于近代实验科学而已。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江先生的这一议题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近现代西方的实验科学存在的差异。这个条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时代因素(古代和近现代)与科技发明的基础(经验与实验)。在某种意义上,按照近现代西方的实验科学为依据,中国古代许多发明创造只能属于技术,甚至是传说。此外,笔者从治史角度出发,还考虑到三条重要的因素,也可能使江先生得出“四大奇器”(特别是候风地动仪)大多属于传说的结论。其一,张衡是否将候风地动仪的内部结构交给了当时的统治者和史官;其二,就算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内部结构被官方存档,但是这在中国古代属于“奇技巧”,因此也未必会记录到文献中;其三,近代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改造甚至是破坏,也许是导致候风地动仪“失灵”的间接因素。

3文化自信要讲究理性

笔者的观点与张岂之先生在几个月前的演讲异曲同工。张老认为,当今有些人只承认西方近代的科学精神,否认中华有自身独特的科学精神。而在某种意义上,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论证为“传说”,本质上是缺乏文化自信。这种做法如今应当加以澄清。紧接着,张老以屠呦呦得奖与《黄帝内经》作为例证,以战国时期的儒、墨、道、阴阳学说为佐证,论证了自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来的“天人之学”就囊括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天文历算、中医药学、古地理学、古化学、古建筑学,这些学问都取得了卓越成果。有鉴于此,张老强调:中华文明中独特的科学精神必须加以肯定。当然,在重拾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从缺失文化自信这一端走向另一端,即把西方近代以来的科技成就强行附会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概念、术语上,以显示中国科技文化的先进。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因此不能只承认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西方古代的科技发明也是耀眼夺目的。我们要记得历史的教训:乾隆盛世的“天朝上国”大梦是闭目塞听的结果,而这一美梦在坚船利炮面前终究是不堪一击的,如今的“中国梦”不能重蹈覆辙!笔者治史出身,学识有限,又是为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而发此议论,浅显之处期待行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

[2]杨永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刍论[J].创新科技,2016(4):46-48.

篇2

【关键词】高凝油 热化学 解堵

在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由于地温低常常使得井筒周围地层结蜡,造成地层渗透率降低,开采难度增大。现场结合实际,曾采用注蒸汽、热洗、电加热等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些方法相比化学热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常用的化学生热体系为亚硝酸盐与氯化铵生热体系,该体系,在酸催化条件下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在现场应用较多。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在实际生产施工中,使用盐酸、草酸等作为催化剂。这些催化剂按一定重量比与反应体系混合后,一般很快引起反应,虽然能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却会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反应情况,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 静35块简况

沈阳油田为全国最大高凝油生产基地,原油凝固点最高为67℃,最低为37℃,在常温下即成固态。静35块油层埋藏深度较浅,平均埋深1200米,地层温度43度;该区原油凝固点37℃,析蜡温度42℃。由于地温仅高于析蜡温度1度,造成地层特别时近井地带蜡堵严重,新井投产后原油递减快,没有稳产区。当采用侧钻等措施,解除井筒周围3~5米蜡堵,原油产量便得以恢复。但是由于其他措施一般施工成本较高,所以针对静35块的地质特性开展了热化学浅层高凝油增产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图2 室温下不同搅拌速度-反应时间曲线

该配方使用有机无机两相界面反应来控制体系的引发时间,所以,两相的分散程度对体系引发时间影响很大。从图二可以看出,当溶液静止时,大约11小时可以反应,逐渐提高搅拌速度至800转/分,引发时间会迅速缩短1小时左右。当进一步提高搅拌速度,引发时间变化较小。

我们采取变化最大的200转/分作为以下实验的基本搅拌速度。

2.2.2 碳酸氢钠浓度的影响

改变碳酸氢钠的浓度,引发时间如图三。从下图可以看出,当碳酸氢钠浓度为0时,只需几分钟,反应就会发生,和加普通酸催化效果一样;当浓度达到2.5%以上时,反应时间受浓度影响基本不变。我们采取2.1%的浓度为施工浓度。

图3 碳酸氢钠浓度-反应时间曲线图

2.2.3 其他因素影响

(1)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溶液分子间运动加剧,该反应也会加剧,整个体系的引发时间会缩短,但是由于该体系采用两相溶液,所以温度影响较小。

(2)PH值的影响:氯化铵-亚硝酸钠溶液受酸碱度影响较大,但是地层水PH值在6~8之间变化,从实验可知,当PH>5时,对体系引发时间不会有影响,所以,地层水的PH不会有影响。

图4 时间-温度曲线图

我们使用催化剂浓度2.1%,室温下200转/分搅拌速度时,测得以下曲线,如图四。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前175分钟时,温度上升非常缓慢,仅从25℃升高至30℃;从175至180分钟时,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加快,5分钟时间从30℃升高到60℃,并伴随气体产生;当温度达到60℃时,停止搅拌,反应迅速剧烈,伴随大量气体生成,在敞开容器中温度迅速升高至105℃以上,持续剧烈反应约5分钟后,反应放缓,温度逐渐降低。

结合第一口井施工经验,我们取催化剂B7%含量。

做施工前100kg试验,药液在第72分钟开始反应。

2011年8月对静35块33-31井进行油管注药剂热化学解堵施工,施工井段1608.1~1677.0米,共16.3米/4层,该井原油含胶质沥青质28.5%,含蜡量36.3%,地温47度。

施工时水泥车压力与时间曲线如图6:

结合施工情况分析:前10分钟为正替时压力5MPa,然后开始开始挤注,压力从12MPa逐步上升至103分钟的18.5MPa。在顶替水时,压力迅速上升至顶替完的23MPa,应为药液在地层开始反应。

施工后5小时开始放压,放压80分钟。作业下杆投产。3.3 产量对比

静35-30-32井,施工前日产液2.2吨,日产液1.0吨,施工后初期(两周)平均日产液2.9吨,日产油1.5吨。目前(截至2011年9月18日)平均日产液3.4吨,平均日产油2.1吨。增油率达110%。

静35-33-31井,施工前日产液2.2吨,日产油1.4吨,施工后(截至2011-9-18)平均日产液4.7吨,平均日产油3吨。增油率达114%。

图8 静35-33-31井施工时间压力曲线图

4 结果及讨论

(1)该配方解决了热化学施工无法控制引发时间的问题。

(2)理论计算,该配方每方溶液产生热量1.2×107千焦,产生气体80方。在试验室敞开容器中,原配方敞开容器中,反应最高温度可达107℃。新配方反应最高温度可达117℃。

(3)该配方只对蜡堵或同类有机质地层堵塞起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晓明.气井热化学解堵技术,断块油气田,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11(2):84~85

[2] 杨建华.热化学油层戒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新疆石油科技,2003年3月,2(13):22~24[3] 马英建.油井热化学解堵技术的应用,油田节能,2000年,3:48,60~61

篇3

关键词:长顺绿壳蛋鸡;禽白血病;原种场;净化

引言

禽白血病是一类由禽白血病病毒ALV(avianleukosisviru-ses)相关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鸡不同组织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总称。蛋鸡在散养条件下,种鸡群除了表现出死淘率高、产蛋下降、肉眼可见肿瘤等临床问题之外,其后代因种蛋垂直传播的感染往往导致免疫抑制[1]。文章结合品种选育技术,通过禽白血病检测-淘汰-检测的净化方法,降低种群阳性率,探索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禽白血病疫病净化效果。

1材料

1.1待检血清与蛋清

血清样本采自原种鸡场种鸡;蛋清样本采自原种鸡场种蛋。

1.2检测试剂

ALV-A/B、ALV-J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IDEXX公司;ALV-P27抗原检测试剂盒,购自IDEXX公司。

1.3仪器设备

酶标仪(Biotek200XL)。

2方法

2.1实验设计

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选取100组原种鸡作为本底样本,在生长期56d、85d和115d按照品种特征、毛色、精神状况等条件选育种鸡基础群,继代前全群采集血清检测ALV-A/B、ALV-J抗体,淘汰阳性鸡;选育后下世代采集全群种鸡血清检测ALV-A/B、ALV-J抗体,采集种蛋蛋清检测ALV-P27抗原,并淘汰阳性个体,选育净化4世代。

2.2ALV-A/B亚型和ALV-J亚型抗体检测

用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ALV-A/B、ALV-J亚型抗体检测。

2.3ALV-P27抗原检测

用ELISA方法对蛋清样本进行ALV-P27抗原检测。

3结果

3.1ALV-A/B亚型抗体检测

对4个世代种鸡群采集血清进行ALV-A/B亚型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3.2ALV-J亚型抗体检测

对4个世代种鸡群采集血清进行ALV-J亚型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

3.3ALV-P27抗原检测

对3个世代种蛋蛋清进行ALV-P27抗原检测,结果见表3。

篇4

投身科研 携手团队

蔡国平,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生化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85年6月起,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3年派往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任职至今。曾任生命学部主任、深圳市健康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市超级水稻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主任、深圳市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北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干细胞研究联合实验室常任理事。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命学部努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与院外科技力量的合作,发挥官产学研结合的优势,聘任姚新生、袁隆平、孔祥复、辛世文等院士为双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美国若干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发挥双方的优势,在健康科学与技术领域,辛勤耕耘,努力创新,积极推动科学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建立若干联合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团队技术、人才实力,中国生命健康研究领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广泛研究 成果丰硕

蔡国平主要涉及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健康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主要从事了:①代谢性疾病的细胞分子学研究,研究糖尿病、高血脂症和血管硬化及血栓等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溶血栓系统活化的相关多肽因子;②自身抗体与抗磷脂综合症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③若干纤维化疾病相关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研究;④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与基因调控及其与相关疾病的研究;⑤针对上述疾病的创新药物(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纳米医学技术以及保健品的研究开发,⑥海洋生物学与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等。

篇5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学校中作为一门小学科,学校和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强。特别是许多农村中小学,往往把信息技术简单等同于计算机教育,甚至不知道从何抓起,出现了照本宣科满堂灌或“放羊”现象。有的甚至变成了学生的游戏课等,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等等。归结以上这些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没有规范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评价等引起的。另外,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普遍比较年轻,知识结构相对较新,但教学经验明显不足,非常迫切地需要有一套基本的学科操作要求来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以引导并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养。本文接下来就根据浙江省教研室最近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如何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从而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学科教师的教学行为工作更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化概念界定

教学规范是搞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最基本途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化定义为:积极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从规范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准备与教学设计开始,以规范课堂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为重点,通过规范的教学测试与评价手段,从而实施规范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之目标。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措施与着手点

1.积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要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顺利地进行下去,首要的是教育理念要进行更新,使师生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实验与实施的主力军、主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败,所以我们要用新的课程理念来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主要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素质教育观,调整好教师角色和转变教学行为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合理的评价等各方面。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具有了适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开展规范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化从教师的课堂准备与教学设计开始

更新后的教育理念只有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所以规范教师的课前准备与教学设计就是规范化信息课堂教学的开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深入理解和钻研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熟悉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三维目标”进行考虑,要符合学情;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根据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环节之间要注意衔接。备课中要合理选择与组合“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游戏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备课时学生的作业设计也应充分考虑。

(2)教师每学期应制订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学情和环境分析、主要措施、活动安排和教学进度表等内容。

(3)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检查计算机、网络等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在上课前将教学中要用的相关资料复制到学生机,并做好调试工作。

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化以课堂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为重点

信息技术课具有课时少、内容多、操作训练机会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这一环节,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此,我们要努力规范地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课堂教学引入时的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延续性等特点。情境创设可以采用“问题提出”“现实情景”“场景模拟”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规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调中集思广益,达成教学目标。

(3)规范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

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实时将教师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进行广播教学。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应随意中断他们的操作练习而进行讲解,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邀请操作熟练的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进行演示,做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可以说规范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有助于减轻老师的课堂负担,做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4)规范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采取让学生机安装还原卡、通过屏蔽和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机的管理、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玩游戏(前提是先完成学习任务)一些措施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从而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5)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选择合适的讲授方式和时机,控制讲授和演示时间。同时,演示操作要规范、细致、熟练。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

(6)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板书设计

规范“板书”设计应着重体现四点:①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②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③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④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以规范的教学测试与评价手段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化

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并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要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开展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学生实际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教师评价时还应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从作品的主题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教师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或测试手段、方式最后都要及时统计、分析和反馈。规范化的教学评测将促进规范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5.其他促进教师规范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的有效方式

(1)利用行政化管理。根据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地方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规范,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并利用一定的监督机构和激励机制使之有效地执行,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规范的教学行为。

(2)利用校内的学术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可以通过年级组、教研组等基层组织来进行教学规范的指导。如通过教研组内的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带动组内教师;通过组内的共同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形式,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规范。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向规范化的轨道,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也可使广大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有经验可循,确保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低层次重复性的教学和人才、网络资源的浪费。让信息技术课程真正做到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实施课程,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丽萍博客.初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

[2]李日舟.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03.5.

[3]刘元宗.课堂教学规范与评价探析[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篇6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新课标将数学文化教育放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地位,指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其应用价值、美学价值,提高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正与文化产生共鸣,被数学文化所感染,从而成为真正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一代希望。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并研究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文化内容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是数学最为突出的特点,学习数学要将概念、方法的表述做到简明、准确,从而养成逻辑清晰、有条有理、理论缜密的思维方式。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渗透数学文化内容,首先要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与数学精神价值的融合,提炼和感悟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与审美因素,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科学内涵及意义,要求懂得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其刻苦钻研、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扩展思维,自己开拓创新。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文化渗透

1.加强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发展历史,例如形象生动的插图、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以及多彩的数学史料等内容。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提出的优越法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当中;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运算作出了杰出成果3.1415926

2.数学美育教学

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包含着线条美、色彩美等许多美的因素。在教学对“圆”的初步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在两千多年以前,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他造过一种指南车,无论车子向何处转弯,车上的铜人始终指向南方,祖冲之通过对数学的艰苦探究,成为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以此让学生对圆的内涵及发展背景更加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结合圆的定义,适时启发学生,做出适当的比喻,如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圆,每个人就像圆上的一点,班级的形象和荣誉需要每个人去争取,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就会被集体所抛弃,从而有效体现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3.数学文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处处充满着矛盾与对立及辩证法观点。老师应该多给予学生启发,有效加深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认识,通过讲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的运用,来渗透“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实践是一切认识的目的。”又如,在对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讲解中,要适时启发学生,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围绕数学概念及应用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中了解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道理,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下基础。

4.感受数学文化的乐趣

当前新课改提出应关注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从而让学生可以从各科联系中吸收到丰富的知识,从而为学习数学创设广阔的文化背景,让数学更能散发出魅力。例如,在对《七的乘法口诀》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数学和语文相结合来创建一堂别具特色的数学课堂。以传统的“七言古诗”作为数学背景,如让学生回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共有多少字,让学生在口诀运用中品味数学与其他文化课的交融,从而包装出趣味、新颖的数学知识内容,形成数学文化的自然增值。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文化最大的价值是引发学生改变思考方式和视角,对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培养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不仅是小学新课标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内在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数学文化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文化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知识点,提高课堂的品位,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欣赏、理解和创造数学的美,享受智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送领,田田.论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增设数学文化内容的意义[J].知识经济,2014(20):168.

篇7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在现代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来看,具有巨大的隐患和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师所教授的小学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小学数学的运用普遍不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处处离不开数学的计算和规划,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中,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相应的教学任务,还应当努力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也显得越发重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行业教育的进步,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个人教学理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一个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具有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所学的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和最终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使小学数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容易理解和运用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点当做教学的切入点,很容易就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心中希望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注意力得到空前提高,还能让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也就增强了小学数学在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疑难问题的能力。

2.加速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与人的交互中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来完成相应的计算任务。如,常见的买东西付钱、上学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回家的路程远近和选择的路线。这种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加深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认知,才能不断加速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现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正常积极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的策略

1.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元素代替

虽然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对较为简单,但对于小学的同龄学生来说仍旧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如何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变得更加简单易学是教师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和素材,让小学数学中较难的数学模式问题转化为相关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这种方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自身的专注,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于这类数学问题更加容易理解,并学习到其中的内涵。将较难的小学数学知识转化成简单的生活元素,从教学上来说能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缓解和下降。

2.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和小学数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常常是紧密相连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灌注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和大量做题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自然课堂学习效率和最终学习质量也相对较低。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注意将生活中的常识和小学数学中的知识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元素,并且将这些问题收集和汇总,最后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统一的提炼和解答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该如何运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彻底变成一项有效的生活质量提升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身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合理地运用起来。

3.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提倡的综合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从学生本身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并设置好相应的教学步骤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想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就要充分领会现代小学生心中所想,从小学生本身的思维状况和学习情况出发,针对性地制订相关学习计划。在一种和谐进取的学习环境中,让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推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不仅对于小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影响,还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相关数学知识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对小学生教授小学数学知识时,不仅要注意到将小学数学中复杂的知识用生活中的各类简单元素来代替讲解,还需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思考探索精神,将教学活动和平时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向生活化靠近,从而达到让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目的,并且让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培养。

篇8

现代美术教学日新月异,手段和理念都再不断的更新,加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运用,课堂教学更吸引学生,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得很多的教师几乎将课堂上的演示抛于脑后,认为这是落后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教学方法。笔者则认为不然,多媒体和课件的运用对教学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画传统的教学,历来提倡“画从谱出”,凡学画的人,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对谱中或者老师传授的每一法、每一式都反反复复地精益求精。现在我们对小学生的绘画教育与培养专业画家的目标虽不一样,但对“画谱”在教学中的显著作用绝对不能忽视,绝对不能一味的厌旧求新而轻易抛弃。在技法类的教学中,范画比之其他的教学方法更有优势,更能让学生学习直观的学习,更喜闻乐见。“范画教学”更合乎我国民族特点。

根据现代美术课堂的特点,范画主要分为五类:

1欣赏范画

美术教育不全是技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所以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但课本中供学生欣赏用的古今中外名画和当代学生的优秀作品,因为版面有限的原因,他们都缩得非常小,很多地方无法辨认学生常常是一看而过,无法品味,教师即使在上课时将课本高高举起,但由于画面太小,也很难将学生的目光吸引,欣赏无法实施。要是事先把它们(主要作品)绘制放大成范画(无法仿绘的也该收集大副印刷品)悬挂于课堂之上,效果就截然不同,学生会对挂图目不转睛而较快的心领神会,产生较强的感受与共鸣,这也省去了教师许多不必要的唠叨。

2步骤范画

凡作画总的有个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的步骤,由于课本中“步骤图”印得太小,不连绵,有的根本就没有(如人教版第十册“绘画——人物以类聚比例动态“第十一册”工艺——会徽设计“第九册”中国画——写意花卉等)学生不可能从这几课又简单的范画中“反”得很多,对他的忽视就是造成学生乱涂乱画的严重祸根,要指导,又不能光靠一枝粉笔,而且时间也容不得教师在课堂上那么“慢条斯理”。这就要求教师按作画一,二,三……的顺序,课前早有“预制品“到用时依次挂出,边挂边讲,既直观,又简练。

3对比范画

在讲评分析学生作业时,只是一味的讲述如何如何,一味的指出不应这样那样,往往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影象,学生在“好”、“差”之间始终趋于含糊朦胧的状态。如果两幅范画并列对照,如色彩的饱和与灰暗效果,景物的大小疏密,很快就一目了然,让学生欣然翻悟在分秒之间,在比较中使学生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差有一个比较肯定的明确的鉴别,成为学生从“所以然”的感性认识飞跃到“之所以然”的理性认识的催化剂。

4启示范画

有不少教师以为“范画”总是用来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用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是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才智的有效方式,学生创作水平跟知识、技法的增长应同步上升,然而不少学生却是相反,他们对“创作”随着年岁增大反而越来越怕,他完全应归结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失误,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调度好“导”与“创”的关系所致,如果教师在每次创作作画教育中,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同时,能按班级实际水平,事先组织几幅范画,用各种不同的构思。同时,范画中使用的技法又都是已学过和分散零星的集成,这就是用范例来启示学生如何“学用结合”,很大程度地培养学生把积累的技法,经常应用与自己笔端的习惯。

5当堂范画

尽管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范画,但还是很难一应俱全,如间色、复色和浓墨、淡墨的调和,油画棒、水彩颜料的混合使用等等,都必须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特别是对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才有许多更需要教师当场挥笔演示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5-0012-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进入课堂教学,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实现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加速了教学的现代化,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有着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与理论性,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实践与研究,提几点看法。

1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差,还没有把学习当做一种自觉的行为来进行,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科的态度。数学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容易造成学生的疲惫学习状态,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基于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用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刺激,优美的图片、动听的背景音乐及动态的画面,这些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在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学习与思维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课前搜寻大量的图片,既有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如商标、玻璃瓶、北京故宫等,又有一些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梯形、圆形、椭圆等,还有一些可爱的动植物,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讲授时,笔者先让学生来欣赏一组优美的图片,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鲜艳的色彩,这些具有强烈视听感的事物给了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很快由课下玩耍时注意力分散的状态进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样的导入首先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枯燥的教学氛围的消极抵触情绪,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美的享受,同时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究竟是在上数学课吗?这与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什么联系?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自然会对后面的教学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来引入新知的讲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开辟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师的教

2.1 课程内容具体化

初中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抽象,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是空穴来风,从思维上无法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基于信息化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的PPT技术具体化,如果加之一定的动画演示,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新课引入时,通过动画的截图方式就可以很好地引入相似的定义。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Flas,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动画操作,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2.2 教学方式多元性

初中生的个性特点是好奇与自尊心强,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的信息平台可以很好地迎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通过有效的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图表形式,可以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兴趣。这点对于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的开展非常的关键,其使得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探究或混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不仅营造了学习的氛围,而且基于多元性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2.3 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教材的4个一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中要进行大量的板书与讲解,一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但付出与回报却不成正比。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解题过程、所要绘制的图形提前做成课件,这样课上只需操作就可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加强辅导。如几何的教学中往往要绘制大量的图形,板书其推理与解题过程,而采用多媒体避免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以及绘图与板书不清而造成学生误解的情况。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代之以多彩的屏幕、清晰的文字、优美的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教师的教更生动、更形象、更高效。

2.4 教学过程多变化

初中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定义、定理的学习为主。也就是说,基于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在课程的引入时,采用探究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当学生对于定义或定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后,教师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对于学生的知识作进一步的巩固性的练习教学。这种劳逸结合的多变式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缓解教学过程的压力。尤其是对于疲惫状态下的教学,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而且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

3 基于信息化技术转变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学生的学更为关注,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强调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教师教学的优化,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要侧重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优化。

1)化抽象为形象,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知识体系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丰富的生活搬向课堂,用生活架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生活的联系,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得到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使学生在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上总结规律。

2)化静态为动态,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多媒体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以图文声像来生动立体地再现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有着强大的优势性,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以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托,以初中生的实际学习为出发点,围绕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马云飞.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J].数理化学习,2010(8):10-11.

[2]陈军信.多媒体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96.

[3]孙丽玫.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169.

篇10

数控技术 岗位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模块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技术专业最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的操作,掌握FANUC、SIMENS、HNC、GSK等4种系统的编程,使教学的目的性更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课程设计的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题组正是沿着这一思路着手进行课程的设计。紧紧围绕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探索将课程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将课堂教学现场化,强化职业技术能力,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数控技术专业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行“1+2”模式,即将课程设计为1个职业能力学习模块,再加上2个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职业能力学习模块主要学习数控编程及操作的理论知识,2个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分别为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和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实习。前一个能力拓展模块侧重于装备各类数控系统各种机床的操作,后一个能力拓展模块侧重于各种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列进行的教学模式,使数控加工操作实践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融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以实际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为导向,现场教学、课堂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模式并举的教学方式。

1.对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素质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理论内容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内容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增加与现场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可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以保证课程内容始终与数控技术的发展水平、市场对人才能力要求相适应。

2.构建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针对理论内容的项目训练、强化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达到11以上。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实验和实训教学环节,进行“真枪实弹”训练,把实习教学由单纯消耗转变为实习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做到生产和实习两不误。这种作法也为工厂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消耗,创造了效益,真正实现了实习教学和生产的有机结合。

3.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常规的教学训练过程

将与课程相关的数控类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融入平时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实现专业教学和职业鉴定的“直通车”。如数控铣工、数控车工的职业鉴定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数控编程加工实习实训中,既节省专业的教学资源、降低学生的鉴定成本,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理论教学、项目实训教学到强化实训,要求做到“六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讲解与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三、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1)构建了典型零件库和零件加工工艺性文件库,并通过网络让学生随时调用典型零件的加工程序,拓宽学生的编程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将课程的诸多信息放置在网上,便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四、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每一学习情境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每一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下面通过实例介绍学习情境教学设计过程。

实例:在数控车床上完成凹圆练习件的车削加工

1.工作任务描述设计

加工零件任务名称:凹圆件练习件的车削加工。

2.零件类型描述

该零件属于较简单的阶梯轴类零件,是使用数控车床加工的基本外轮廓形状。是数控车削加工中难度较低的基本零件之一。

3.学习情境教学(行动)过程总体设计

根据每一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来开发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学习过程,即下任务、定方案、誊卡片、加工、检测五个行动过程。

参考文献:

[1]陶维利.《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基于教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李永进.《数控机床与操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科技博览,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