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护理总结

篇1

【关键词】 急诊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5-01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1次,加重1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1 卒中急性期护理

1.1 早期病情观察:卒中急性期往往因病灶部位不同而使病情迅速多变。特别是对出血性卒中和梗死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等,容易造成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因此卒中急性期应给予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

应用各种先进的监护仪,结合细致的观察,为实施合理的抢救措施提供了依据和时机。

对病灶位置、性质的观察与了解:要有全面的神经生理剖解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待病情变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意识的观察:因卒中时颅内病变本身可使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其次多数病人在发病初期很少进食或少数病人不能进食,外地患者经过传送途中颠簸和搬动均可造成病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从而增加了对原发病所致意识准确判断的困难。

对瞳孔的观察:卒中急性期对瞳孔的观察是对脑疝、脑室或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重要的窗口指征。值得重视的是,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一入院时就应该对病人的瞳孔有明确的数据基础概念,对保证掌握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十分重要,而避免用“不扩大,无异常”之类的模糊数据而影响对病人的瞳孔观察。

改进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①头位护理: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多数学者强调,翻身与头部侧位,仰位置协调,防止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头部固定一侧不能太久,应时时注意变换,以免影响排痰等的正确处理。②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压痛,骨突出部位要定时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近年来国内对预防褥疮的研究发展很快,如在技术革新方面,用泡沫塑料垫代替了传统的气圈。③小便护理:男女接尿器很方便病人,然而对瘫痪昏迷病人小便的处理仍是重要的护理研究课题。④防止肺部感染:除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外,同时保持气流通畅,给予氧疗及超声雾化吸入,目前对加强防治肺部感染和口腔感染在护理学方面均有进展。

2 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提倡从家属中了解病人发病情况,嘱家属不能在病人面前流露忧虑和恐惧情绪,同时要用信赖的语言来安慰病人,依据病人文化程度,向病人做适当的解释,使之感到有安全感和好转的希望,动员亲属给予病人更多的鼓励和耐心的照顾,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有礼貌,治疗操作动作要轻、准确,使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2.2 康复训练:近年来,国内对卒中后偏瘫的康复训练强调,康复训练最佳时间,认为在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梗死1周左右)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意识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是病人介入康复训练最佳时期,如患者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第2天就可以进行功能训练,对个别脑出血患者,若3周后生命体征还未稳定,也应在床上做轻微的被动运动,因患者在床上制动超过3周,就会造成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1]。

2.3 康复训练方法。按摩:①顺着神经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轻轻的抚摸。②摩擦:用指擦与掌擦,方向不定,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③揉捏:根据不同部分,用手指或手掌旋转进行,如痉挛性瘫痪按摩手法要轻,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被动运动:肌力仅有Ⅰ~Ⅱ级时,操作应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要操作在患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根据不同部位可取卧位、俯卧位或坐位各种动作[2]。

理疗:病情稳定者宜早日进行。如国内报道CZT-4型康复治疗仪[3]等,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康复训练是防止患肢强直性痉挛的最佳方法,为患者以后的坐起和站立乃至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3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社会医学

3.1 国内学者均提出将卒中病人的护理与社会医学相结合。首先要做好预防性护理,避免不良的心理因素,要有合理的生活计划,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其次,对于卒中后遗症护理提倡建立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对病人做出生物、心理、社会诊断和治疗。另外要消除卒中的高危险因素和高危反应等。目前对于卒中后偏瘫及失语等后遗症在护理方面已被高度重视,更有必要向患者家庭推广康复护理。

3.2 展望:要求对卒中病人的护理要从狭窄的传统护理逐步向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社会现代护理医学模式发展,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提高医学护理水平和素质。

4 总结

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探讨总结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宋严明,谢昭安,等.中国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2):120

[2] 赵作华.急诊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256

篇2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宜宾市 644000

【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护理在踝关节损伤所致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 例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各20 例。干预组患者除常规康复护理外辅以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则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McGuire 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比。结果:一个月的治疗时间后,两组McGuire 与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 比较A 组患者与B 组患者在疼痛、运动功能、日常活动方面评分均差异明显(p<0.05); 在McGuire 量表的稳定性评分上,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别不大,(P>0.05), 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干预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92.22% 与20%,.1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踝关节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的发生,减轻后遗症。

关键词 综合性康复护理;踝关节损伤;功能障碍

踝关节是下肢远端最大的关节,是支撑人体重量的重要关节。在日常生活中,踝关节的损伤是非常多见的,多数是由韧带的过度拉伸造成的。踝关节的损伤往往在跑步、轴向旋转或在不平的路上行走时,由于精力不集中而发生。轻者韧带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局部疼痛、肿胀,重者可引起韧带的断裂、关节脱位及骨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可使局部损伤的组织愈合不好,受伤的部位粘连、关节不稳等继发性病理变化,致使关节活动受限或留有残疾。所以,应及时正确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宜宾是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3 ~ 2014 年期间踝关节损伤的住院患者40 例,选取踝关节损伤后关节结构完整,将有严重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 例,编号为A 组(干预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外辅以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男12 例,女8 例:年龄20 ~ 59 岁,平均(30.57±10.02)岁,损伤部位:左侧14 例,右侧6 例:致伤原因:跑步10 例,滑倒8例,其他2 例。编号为B 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护理),男13 例,女7 例;年龄20 ~ 59 岁,平均(36.81±12.24)岁;损伤部位; 左侧11 例,右侧9 例;损伤原因:车祸伤6 例,跌倒摔伤12 例,其他两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贯穿整个康复过程,应使患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及时开导,并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

1.2.2 受伤患者恢复训练方案

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的不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制定不同的的相应训练方案,且按照方案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训练,各项训练均以患者不感到明显疼痛为宜,连续训练6 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一个疗程结束后对其进行评估。

1.2.3 康复护理指导训练

1.2.3.1 运动疗法

(1)采用手法进行康复按摩,对患者踝关节进行相应的揉捏、推拿以及理筋等促进受伤部位微循环的改善,加快对踝部渗出液的吸收。(2)采用针灸以及理疗等对患者受伤的经络进行刺激,扩张受伤踝关节毛细血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及受伤部位的恢复和再生。

1.2.3.2 踝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1)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 鼓励患者按照自身情况采取仰卧位用力向上伸直足背。(2)踝关节主动内外翻训练: 患者座位下用力将受伤的踝关节依次内翻和外翻,直至最大限度,每日三次,每次五分钟。

1.2.3.3 踝本体控制能力训练

踝本体控制能力训练采用平衡板进行训练,患者首先以伸直位站立于平衡板上,然后逐渐过度至屈曲30 度站立姿势,保证不会从平衡板上掉下。

1.2.3.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嘱定期复查。教给患者及家属自主训练的方法。

1.2.4 疗效评定

参照McGuire 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统计评定,总计100 分,其中疼痛50 分,关节功能45 分,关节活动度5 分。优:总分大于或等于80 分,良:总分70 ~ 79 分,一般:总分65 ~ 69 分; 差:总分小于65 分。

1.2.5 统计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两种康复治疗方法后的积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

3 讨论

踝关节损伤若由于患者忽视等因素耽误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易影响关节功能,日后反复出现扭伤情况,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踝关节也是本体感觉的综合反映,损伤后患者会存在本体感觉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踝关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结合患者主动运动功能段锻炼等,可显著降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减轻后遗症,提高修复及再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黎奇峰.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0 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1,03,(23):77-79.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手部深Ⅱ°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将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B组采用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手部深Ⅱ°烧伤 创面愈合康复护理 体会

Ⅱ ° hand deep burn wounds aft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of healing

ChenDongYing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ep Ⅱ ° burns hand of patients after coagulant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Methods in December 2006 to dec 2010 in our hospital clinic of deep Ⅱ ° burns hand with 86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A and B, each 43 cases. Group A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fo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group B to summarize ou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care. Compare two sets of the recovery of patient care e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group B patients recover effect was better than A group of patients, h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opponent Ⅱ ° burn patients deep wound healing after the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ts effect is satisfactory, can make the wound recovery speed greatly speed up, so that patients recover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eas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future,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t to use and promotion.

【 key words 】 deep burn wounds hand Ⅱ ° heal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烧伤是一种突发不可预测和预防的病症,可以致使机体出现一系列连锁的的应激反应现象[1],具体临床表现为[2]:对生理功能的损害、对患者心理的严重打击和机体外观的破坏性改变, 因此,对于一个烧伤病例的治疗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在于是否使创面达到愈合的效果和保住患者的性命这两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并且很好的改善被烧伤所破坏的部位的外观,使其最大程度上恢复到烧伤前的状态[3]。对于手部烧伤且存在残余的创面的病人来说, 其疤痕以下经常会聚集复杂菌株,这些菌株对很多抗生素类药物会产生抗药性, 很难对感染进行有效地控制, 使住院时间变长,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病人常常因为无法接受换药所带来痛苦感, 而导致其不愿意配合治疗或者恐惧治疗。因此对该类患者在其创面愈合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4]。为了对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的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为今后临床对该病进行更加到位的康复性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和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并对护理的相关体会进行总结。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25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43.8岁。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B组采用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并对护理的相关体会进行总结。

1.3相关护理:A组:对患者的手部的各关节的活动度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整个训练要按照从腕关节的掌屈、背屈,到掌指关节的屈伸,再到握拳、对指训练的顺序依次进行。并且每天涂疤痕霜两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半年到一年。

B组:在A组康复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适当离子喷雾并对疤痕进行特定手法按摩,力度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新愈合的创面在按压时一定要注意力度,新愈合的上皮较娇嫩,易碰破和起水疱,开始按摩时需用轻手法的按压、摩、揉等,随着疤痕组织的不断老化,不断加重按摩力度,可增加推、搬、提拿、捏、扣击等手法。按摩频率要慢,手法要柔和,施术要准确,开始按摩时勤换部位,切勿在一个部位长时间按摩,以免发生水泡和损伤新生的上皮,并于按摩前局部涂擦液状石蜡,以减少按摩系数,避免造成损伤,每次按摩时间都要保证在半小时以上,而后涂疤痕霜每日2次或用美皮护外贴,外戴压力手套,坚持半年到1年直至疤痕萎缩变白。

1.4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原有的疤痕已经完全平复,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已经消失,没有痛痒的感觉出现;显效:患者原有的疤痕已经明显平复,疤痕凸出在0.5至1.5mm之间,疤痕颜色为粉红色,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偶尔会出现痛痒的感觉;有效:患者原有的疤痕已经略有平复,疤痕凸出在1.5至2mm之间,疤痕颜色为红色,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略有减少,痛痒感觉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原有疤痕的平复效果不明显,颜色仍为红色,创面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迹象[5]。

1.5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在烧伤以后手部康复的护理过程应特别对以下几点采取注意[6]:①功能锻炼与早期喷雾加按摩二者要交替着进行,一般情况一天就做一项,能避免长时间按摩导致新生的组织遭到破坏,对继续有计划的治疗有不良影响。②在瘢痕组织相对稳定的过程中,二者能够一起进行,分别加大功能锻炼时间和按摩力度,进而对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治疗时间也会缩短,患者的痛苦也能减轻。③在按摩过程中出现的瘢痕反复起泡破溃、疼痛、功能恢复的不稳定等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按摩以后出现局部片状的出血点,这原来是生成条件和破坏瘢痕结构的外观反应,但会引起一部分患者对其误解以及产生一些顾虑,以为是瘢痕严重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消除其悲观的心理,都是康复护理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④康复护理主要在于坚持,对家属和患者双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好,使康复护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⑤对康复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提高。

综上所述,对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的创面愈合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其效果令人满意,可以使创面的恢复速度大大加快,使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志杰,刘春龙,王俊,等.持续被动活动结合康复治疗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32―433.

[2] 何智勇,牛宇植,尹剑,等.中草药制剂在烧伤创面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5):433―446.

[3] 刘文阁,李素娟主编.瘢痕预防治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2(13):45―52.

[4] 李清华,吕淑珍.踝关节创伤康复器在烧伤后功能恢复护理中的早期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80―81.

[5] 卢军玲,路琳.面部烧伤患者皮肤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查分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2―263.

[6] 李曾慧平,林国徽,刘颂文.烧伤康复及增生性瘢痕处理之科研发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89―91.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伤、交通事故、职业病等呈成倍上升趋势。如何提高上述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从事康复医学的我们更要使病伤残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保存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这不但阐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职责,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地位[1]。

康复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康复整体护理,是康复护理和整体护理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来满足病伤残患者在日常生活、心理、躯体、安全、卫生、预防、舒适、运动、学习等方面的需要。现将开展的这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的相关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转变观念,强化康复护理意识,明确康复护理目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康复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为了适应全院康复事业的发展,全院护理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加强康复医学理论的学习及康复护理技术的培训,更好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延续、完整的康复护理[3]。

另一方面做好康复护士角色的转换。康复护师(士)除具有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并协助、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康复训练,执行医嘱,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士)的工作,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康复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自我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护理观念,将一切为患者所做的“替代护理”变为指导患者利用残存的功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自我护理”。

为完成此项任务,明确康复护理目标。这些目标包括:①巩固和保持患者现有的功能;②预防进一步的损伤;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④促使患者发挥潜能,鼓励和教育患者进行自我护理;⑤采取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帮助;⑥帮助患者家庭正确对待目前的处境,并进行必要的帮助,自始自终注意基础护理。

为了达到以上康复护理目标,必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对康复护士进行康复医学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

以康复实践为主,采用讲座、技能培训、自学、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交流信息,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进展,提高本院康复护理技术和科研水平。以专业培训为重点,以功能康复为目的,以基础护理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方向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护士必读》基础护理部分、《急救程序》、《人体解剖学》中有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部分)、18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康复护理理论;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护士的各班职责、相关护理工作制度等。平时以抽查、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教育护士爱岗敬业,爱院如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加上好的康复护理技术以顺应医院康复事业的发展要求。

开展康复护理新技术,建立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

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必须有循证医学作为依据,每一种疾病均有一套完整的康复护理方案。在实践中,总结制订了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程序。

康复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并制定了康复患者住院流程及一套整体康复护理表格:包含入院评估表(一)、入院健康教育表(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三)、康复护理计划表(四)、出院健康教育表(五)。有条不紊地围绕患者的康复内容开展整体护理并贯穿于对患者护理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效应,充分体现我院专科护理的特色,为康复护理向整体性、科学性、创造性发展的迈进打好基础。

加强团队建设,发扬团队精神

团队的协作精神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康复医学处于发展阶段,更应该发扬与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改善科研基础机构,开展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共享资源;加强对康复医疗日常工作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完善统一量化的康复评价标准。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工作在各部门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还可以促进残疾患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因此,护理工作在发扬协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人员与康复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运动、作业、理疗、心理、言语、职业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掌握沟通的技巧

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其包括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和善于沟通的技巧。不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性特征差异如何,都应按照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4]。

掌握沟通的技巧是整体护理实施的重要环节。与患者交谈,应在合适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如:“哦,头痛,怎么个痛法,什么时候开始的”,交谈中,不随意插话或打断患者的谈话,集中注意力,及时反馈等。倾听是护理人员对于对方作为整体的人所发出的信息进行整体性接收、感受和理解的过程[5]。

讨 论

现代护理工作领域的扩大,内涵的深化,促使了康复护理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护理过程中逐步应用,护理人员与社会、伤、残患者间关系中的新变化,护理模式的新发展给康复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专科康复医院,应努力提高康复护理人才的素质,抓好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向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发展,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并将康复知识的考核与护理职务评定、考核结合起来;此外,呼吁专科学校应尽早将康复护理教学搬上讲台,规范康复护理的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扎实的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对病伤残患者进行残余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并站在专业的前沿及时吸纳国内、外康复护理发展水平的新技术、新知识,为伤残患者的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全面康复作出贡献。康复医学有美好的未来与广阔的前景,对每个康复工作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责任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甚至是全社会,共同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优良的康复环境,让躯体功能水平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于面对残疾,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使得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6]。康复护理人员应不断发展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康复医学的内涵建设,立足现实、团结奋斗,迎接康复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陈仲武,主编.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朱红,孙冰,主编.全科护士实用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蔡文智,刘玉梅.康复护士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1-542.

4 胡佩诚,主编.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篇6

复杂性手外伤往往对患者手部神经、骨骼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现障碍,即使接受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加强术后目标训练相关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实施整体化、个性化怒表训练康复护理,效果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年月~2013年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A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2.3±1.6)岁;绳索勒伤者9例,击打致伤者12例,重物砸伤者10例,车祸致伤者14例。B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2.4±1.7)岁;绳索勒伤者8例,击打致伤者13例,重物砸伤者9例,车祸致伤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术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B组患者治疗整体化、个性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对进行手术康复前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与健侧保持一致,完全恢复,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良: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中: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50% ~75%,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差: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通过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施科学、实效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有效保证手术外观恢复完好,同时还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最大的限度的得到恢复。

3.1 目标训练康复护理方法

我院对B组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实施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包括:

(1)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复杂性,且病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做相关准备,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患者面对严峻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失落等。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逐渐保持稳定情绪,并提高康复训练效果[3]。②多数患者在手术过后进行康复训练时期,往往出现对手部恢复情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此应先积极引导患者落实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将相关信息患者,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部实际情况。③目标康复训练内容的反复性以及实际训练效果的不理想等现象,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疲劳等心理,对此在实际训练过程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以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康复效果[4]。④对于患者康复训练来说,家属的支持与关怀的非常重要的,对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就实际情况,与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与护理,帮助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方法与心理学技巧,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进而提高康复信心,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篇7

关键词 病案教学法 康复护理 应用

AbstractTo acquaint effects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care teaching,190 evel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ere selected.Experimental group were 98 students,control group were 92 students.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dopted case teaching,whil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X2 inspection showed that the record teaching method had great effects in the recover nursing teaching.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nhancing interest in learning,improving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train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ies,and enhancing cooperation.

Key Wordscase teaching;rehabilitation care;application

病案教学法是指在授课中将与该节授课内容相关的一个临床典型病案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对病案进行分析,做出对疾病的诊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给出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1]。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研究伤病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论、知识和技能。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2]。近年来,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采用病案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抽取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190人,年龄18~24岁。病案教学法98人(实验组),传统教学法92人(对照组),两组课程进度相同,课时分配一致。

方法:实验组按照病案式教学法学习方法要求,采用制作课件、病案教学、理论教学、归纳总结等4个步骤进行。对照组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法。对两组在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百分制)进行量化评分;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的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在增强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能力、增进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调查。应用SPSS17.0软件包和Excel进行t检验、X2检验。

结 果

考试成绩比较:学期授课结束进行了期末考试,70%题目为教材中没有直接答案,需要学生自行总结分析才能得出答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成绩和知识应用题成绩等方面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病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增强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能力、增进团队合作意识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促进师生关系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研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成绩和知识应用题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使用病案教学法对提高康复护理学的教学具有显著作用。这与熊立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认为,以病例引导的教学法强调从问题着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考虑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3]。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案教学法在增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能力、增进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病案教学法通过模拟临床思维和处理病人的程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4]。病案教学法通过分析病例找到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锻炼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5]。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既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凡成,雷久士,张熙.医学病案讨论教学方法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82-183.

2 何建华,夏翠云.康复护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11-212.

3 熊立新,张莉娜.病案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5):724.

4 吴标良,王民登,潘兴寿,等.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8,36(6):758-759.

篇8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和临床病死率也在不断增加。在我国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治疗冠心病的医疗手段和药物也越来越多,然而主要是对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实施干预和补救,而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期,为其提供有效和科学的康复护理显得更加关键[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康复护理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全部8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5例、35例;患者年龄为61-84岁,平均年龄为(70.6±2.5)分;51例患者伴高血压,12例患者伴糖尿病,2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 康复护理方法

①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登记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治疗情况,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进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和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让康复护理计划更具针对性。

②康复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机体训练和体育锻炼的优点;同时应详细告知患者相关的疾病知识,如冠心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等,让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了解和掌握康复训练、体育锻炼的意义。

③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其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气功、有氧训练以及医疗体操等。护理人员应患者进行鼓励,让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运动,让患者掌握适量、科学进行运动的作用。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运动量、运动内容以及运动时间等进行确定,例如确定每天的康复训练次数为2次,运动时间应控制为每次20-30分钟,训练内容则包括慢跑、起坐以及慢走等方式相结合。

④膳食: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饮食应该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对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进行严格控制。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不能进食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严格戒烟,并对饮酒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患者肥胖,则应对患者进行帮助和指导,让其减肥,同时为其制定科学和合理的饮食计划,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避免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让患者通过康复训练来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让其抵抗力提高。

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通过交流沟通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而来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让患者的自信心得以有效提升,让患者能更好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1.3 康复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①加强监护:在患者运动锻炼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护其心率等,保证患者的安全。如果患者自行进行运动锻炼,没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监护,其运动强度则应该控制为最大心率的70%-75%;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学会数脉搏的正确方法,完成运动后麻醉数脉搏半分钟,并将所得数值乘以2即为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告知患者在喝咖啡、浓茶和大量进餐后,应休息1小时才能锻炼。运动之前不能吸烟和喝酒;在实际的锻炼中不能穿着太厚,进而对散热造成影响,让心率增加。锻炼不适合在炎热或者寒冷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暴露胸部和头部,则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进而导致心绞痛,多湿、高温状态下运动会让患者末梢血流和体温增加,多汗,减少循环血量,降低血压。除此之外还会增高代谢异常,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律,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果患者精神状态不理想,则应加强监护和心理安慰,避免出现意外。

②康复训练应严格遵循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开展康复训练时,应严格遵循患者的实际情绪,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康复训练方式时,应将患者的兴趣、爱好作为基础,而且应坚持。在康复训练中,不能出现负荷过重、运动量过大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急发病症或者发生外伤,则应马上停止康复训练,防止出现其他意外。

1.4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向其发放SAQ问卷调查表,调查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条目的意义,让其充分理解,然后由患者进行自评。该调查表的调查内容分为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满分为100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机体功能状态越理想[3]。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结果

康复护理前,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为(15.23±0.83)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为(6.04±0.22)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2.52±0.15)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14.79±0.31)、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为(20.46±1.17)分、总分为(59.81±1.36);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为(25.18±1.03)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为(9.17±0.24)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4.65±0.58)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19.33±0.37)、治疗满意程度u分为(30.26±1.41)分、总分为(82.32±1.96)。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康复护理前(P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老年人群则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不断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让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加重。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通过科学和合理的治疗方式虽然能让患者脱离危险,然而在患者康复期,一旦出现疏忽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有氧训练、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不但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能及时回归社会;除此之外通过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对疾病发展进行有效逆转和阻止,让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残疾程度有效减轻。对于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因为其客观支持高于健康老年人群,然而和健康老年人群相比较,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管支持和社会支持总量却更低,因此在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让其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康复护理前(P

总之,加强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血管功能进行显著改善,让其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明嫔,张琦,彭昌孝.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3):2075-2077.

篇9

由于各种意外事故导致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消失和括约肌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完全丧失临床上称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称不完全性截瘫。随着治疗的进展,病情稳定后需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现将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30例截瘫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59岁,病程40~150天。完全性截瘫8例,不完全截瘫22例。

1.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及时间安排:对陪护人员进行医护知识培训,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康复、功能训练、一般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时间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在出院前1周由责任护士给予出院指导,留下联系电话,通过电话回访,解答及指导出院患者存在的问题,了解出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有的放矢进行宣教。

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

2.1 心理康复:截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针对这些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解除心中郁闷,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康复护理目标:(1)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2)功能锻炼改善残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3)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C5损伤者可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椅的转移,使用手控电动椅;对C7~T12损伤者能自行或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从座位或轮椅上的减压,能做各种转移活动;能使用背阔肌训练器、人力训练器等;对T3~12损伤者,重点是借助支具站立和治疗性步行[1]。

2.3 康复护理措施:(1)意识训练:嘱患者在潜意识里做抬腿、抬脚、活动脚趾;抬臂、举手、抓东西每日3~5次,每次10分钟。(2)保持功能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如踝关节保持90度中立位,避免足下垂,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伸直外展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垫高肩关节,适当外展位,腕关节避免屈曲下垂。采用沙袋、夹板、支具来维持所需的功能位,要早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防止关节僵硬。(3)功能训练:高位截瘫患者要注意避免上肢发生固定畸形。如借用手支具和ADL箍套,在套中插入匙或叉的柄,利用肱二头肌屈肘力将食物送入口中;坐位或坐轮椅时,注意每30分钟左右用上肢撑起躯干使臀部离开椅面减压,避免坐骨结节形成压疮;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自行穿脱衣裤、鞋袜,刷牙、洗脸、进食、轮椅转移到厕所等。

2.4 康复训练的方法:训练时采取家属与患者“一对一”的形式,每次训练时间30~40分钟,每日 1次。

3 效果评估(见表1)

4 护理体会

家庭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截瘫患者经康复护理后改善残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恢复了肢体原有功能,因而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康复护理后能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的始终。总之,截瘫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工程,需要护理人员、家庭、社区、社会多方协作与支持,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为200万左右[2]。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复发率达40%[3]。其较高的致残率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参与社会工作和活动,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受到很大影响,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逐步改善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是减轻家庭社会压力的必要途径。由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身心各方面障碍的特殊性,在常规护理工作之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床单位护理、皮肤护理等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脑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碍情况,树立正确的康复目标,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在常规训练同时主动进行自我训练。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康复医学科在多年的康复护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于近期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乐都医院康复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病程≤3个月,生命体征平稳,认知情况可,配合治疗和查体,年龄20岁~80岁。

排除标准:原先有脑血管疾病且留下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原发性疾病的患者;文盲及严重听力视力障碍者;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及其他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2方法

1.2.1分组及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7岁。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9例。右侧偏瘫12例,左侧偏瘫18例。语言功能障碍10例。吞咽功能障碍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6岁。其中脑梗塞17例,脑出血13例。右侧偏瘫10例,左侧偏瘫20例。语言功能障碍9例,吞咽功能障碍2例。

1.2.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康复护理,在参与康复小组评定后制定相关方案,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床单位护理、皮肤护理、娱乐康复护理及肢体康复指导,并以入院首日、治疗4w为时限进行康复评定,了解患者功能变化情况。对照组相关心理疏导及床边活动指导由治疗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宣教。入院首日、治疗4w进行康复评定,了解患者功能情况。

2结果

2.1 评定标准 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表[5]。

2.2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ugl-Meyer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评分:t=0.37,P>0.05;MBI评分:t=0.2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MBI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提高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评分:t=3.04,P

3结论

康复护理的干预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4讨论

康复护理延伸了康复医学科日常护理工作的内涵。心理护理、床边的坐、卧、站位指导和病区内的转移和患者住院期间日常生活动作的现场指导均是对系统康复训练的强化和补充。在目前的康复机构中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专门的心理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与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紧密接触,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正面的肯定鼓励,对促使患者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复治疗完成后,对于不同障碍程度患者的患者,在病房中的休息和生活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如处于软瘫期且坐位平衡尚未有所改善的卧床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指导、定期的翻身和适当的抬高床头起坐训练,可以减少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对抗痉挛出现、保护肩关节等功能[6]。除了每天适当的康复训练,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病房中度过,因而针对患者卧床、坐位、转移及床边活动的护理指导是康复治疗之外的重要补充部分,因患者在脑卒中后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及情绪心理障碍,在缺少他人指导和鼓励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正确地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及康复练习,加之日常陪护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未进行过相关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培训,无法很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日常康复,因而在缺少康复护理的患者群体中,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不及康复护理组的患者。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脑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碍情况,树立正确的康复目标,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在常规训练同时主动进行自我训练。床边活动的指导对于预防并发症,纠正不良姿势,提高坐位站位平衡等都有良好的帮助。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4(3):236-239.

[2] Langhorne P, Stott DJ, Robertson L, et aI. Med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a multi central study[J].stroke,2000,31(6):1223-1229.

[3]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1.

[4]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