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阅读理解;词汇量;训练
在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下,英语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这个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锻炼学生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是很重要的。在新课标中改革下,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的阅读量加大,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考察点也越来越多。在本身阅读理解的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又加大问题的难度,这对初中生来讲是个双重挑战。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教师制定好完善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提升策略刻不容缓。为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要具体谈谈那些在新课标下提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
一、正确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是遇到的困难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算是一个比较难的组成部分,她对学生的词汇量,课外阅读量,语法,理解能力等多方面都进行了考察。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根本上的探究,找出问题所在,通过对问题透彻分析能使策略变得更加的完善,同时能让老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根据观察,我总结出目前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上有以下几个问题:1、词汇量的积累不够,造成阅读的速度慢。2、课外阅读量少,不能快速、充分的理解文章。3、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盲目阅读。4、在阅读理解中不断受挫下,学生对阅读理解有了“惧怕”的心理,还没开始做题,就想要放弃。
二、构建完整的阅读教学结构体系
得出一个完美的教学策略的前提必定是有个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生对英语阅读理解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开始阶段,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基本上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的。这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来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构建的方法有很多,传统方法是前做好预习,找好对学生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并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做好标记。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PPT和flas的形式向学生形象的展示整个阅读理解的解题过程,以及解题方法。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新课标下的英语学习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灵活的掌握学习方法,在轻松学习的状态下还能得到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也不例外。根据多年的经验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关于提升阅读理解的小技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效果。1、词汇量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单词的理解上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根据词根来猜测单词的意思,比如说“-en”这个词根有“使…能够”的意思,那么就可以知道“ensure”有“使确定”的意思,可以知道“enable”有“使能够”的意思。2、联想对比,根据同音词或者反义词来扩大记忆,比如说“turn up”意为“声音调大”可以猜测“turn down”意为“声音调小”。3、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对完全不认识的单词进行猜测词义。4、先略读文章,掌握大意,再精读,透彻理解文章。5、针对细节题,在文中找出关键句。
四、扩大阅读面,增加词汇量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有了坚实的基础英语学习这栋美丽的大厦才能稳固。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根本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课外阅读面不广。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以及深厚的课外阅读积累不但能提高学生在阅读速度还能让学生把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彻,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初中阶段大概要掌握1350个、扩充300个单词,这些单词不一定要全部拼写出来但是要做到看见单词就知道中文意思。单词的和语法的记忆期是有限度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这些单词和语法不断的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是个有效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是单词反复记忆,同时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加强阅读训练,提升阅读理解的水平
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的强化训练是关键,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提前接触不同的题型,不至于在遇到新题的情况下变得慌张。所谓的强化训练当然不光是题目的练习,它还有对学生阅读的练习,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课前做好阅读预习等都是学生训练的范围内。阅读训练对学生的好处非常多。首先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它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在猜词义这个环节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纵观历年来的中考试卷,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值。所以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应当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以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阅读 丰富语言知识 语感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一种能力。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一、课堂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现状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大多数人认为,不外乎如下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二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教学水平及条件所限,我们的学校教育多为大班授课模式,加之因授课时量所局限,造成了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又多以讲解词汇、分析句子结构为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必要的提高,但由于对文章的理解只注重于句子的结构分析,所以学生只学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学到阅读的各种方法,自然也无从谈培养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践证明:阅读理解是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教育专家认为:大量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认为,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只有从多做阅读理解题目做起,忽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探索,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革,教师不再以单纯的语法讲解为主,更注重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即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笔者认为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刚进入高中阶段时,还是以学习语法规则为主,过少涉及到阅读,待及到了高三,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仅课堂阅读教学被忽略了,课外阅读更是得不到保障。许多学校,包括重点中学都存在着这样的现状。通过笔者本人近几年来对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近3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确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平时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以背、记单词,课文,做大量的语法练习题及中译英为主,只是到了考试及综合训练时才有目的地增加适量的阅读理解的练习。由于缺乏对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所以到了高三,一谈到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就认为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目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其实,这种“阅读理解”题目只是一种量化标准和测试手段,由于受到题型因素的多重制约,同时由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阅读理解题目中,有些题目本身就不够科学和准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至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的思路受到题目狭小范围的限制,常有“做错题”的困扰,故而阅读活动索然无味,也就失去了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做好阅读理解的信心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澄清关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扫清学生老是“做错题”,理解“错误”的心理障碍;其次要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真体会,积极思考和亲自体验,培养一定的语感。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虽然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在英语学习也同样如此。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和背诵这一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晨读,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非凡要学生注重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意味和美感来。朗读和背诵的材料以教材为主,适当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英语故事、新闻报道、诗歌、谚语等让学生朗读和背诵,以提高朗诵爱好,促进语感形成。这样做到相辅相承,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在认清了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后,老师要及时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步骤。要想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虽然不在于只注重做大量的题目,但并不完全废除做必要的、适量的阅读练习。在做这类练习时,许多同学太急于求成,在还没有搞清文章说了些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结果可想而知。要时刻提醒自己防止这种倾向,扎扎实实地按一定的科学的答题步骤来做题。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答题习惯,就会避免许多问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程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首先,准备阶段―阅读理解短文。对语篇修辞特点和逻辑结构特点的整体把握是解题的前提。所以必须首先明确语篇的体裁特点,从而初步确定将要阅读的重点内容,一边读一边用笔标出相关内容,为下一步答题做好准备。这些特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如果是应用文、说明文及科普短文,应注意主题句、层次和逻辑关系等;议论文中体现作者观点和意图的部分,作为论据的具体事实和作者提出的论点;新闻报道的时空布局,叙事说明部分和评论,当事人的评论和观感、时间顺序,事件中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文章的要点,同时也是阅读理解题目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在答题之前通晓这些具体内容(已知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正确答题所必须的。
其次,在第一步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分析题干所涉及要点,是什么问题,涉及文中哪些内容。是否与自己在阅读中所设重点一致、合拍。
第三,答题阶段―排除干扰,主动解题。根据审题的情况,回忆文章有关部分,主动思考题干问题,联想推测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先急于对比四个选项的异同。最后,将自己对题干所涉及问题的答案与题目所给的选项比较,与自己推测一致的多为正确选项。当然,在得到选项的信息后,自己的推测有时需要修正,依据仍旧是短文内容。对于个别一时拿不定主意的题目,可回到文章中再一次重点阅读。应当注意,在有一定深度和讲究文体修辞的语段中,确认事实一般并不等同于确认语句内含,应该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选择,因为缺乏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极易受到错误选项的干扰。
总之,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要尽可能做到面广、实用、贴近时代。课外阅读可以只要求学生读懂内容,不作具体的练习要求,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词汇量,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论语感张建房济宁师专学报1999.4.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试题;解答
一、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哟魏投温洹T阡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通常阅读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二、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问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问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四、答问题
篇4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常常将泛读课上成精读课,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讲解生词、词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忽略了阅读材料所表达的信息,从而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拓展。
2.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他们在阅读时往往逐字逐句从前读到后,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这样往往是大大减缓了阅读速度,吃亏不讨好;也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图记住所有的内容,试图记住每个句子的意思,时间与精力过于集中于一些非考点的细节,而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观念和理念;猜测生词的能力差,不能根据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意思,过分依赖于生词表和词典等。
3.多数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单薄。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在阅读量方面提高了要求,仅限于课本和试题,难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有些同学阅读文章时,对文章提及的事实或现象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理解过程晦涩,有时甚至会产生理解错误。因此,有效利用如报刊、音像、网络等课程资源,拥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会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理解的状态,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
二、构建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
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要明白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即在阅读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阅读训练。通过课内阅读三部曲: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加强听、说、写综合技能的培养。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篇5
英语理解提高要点:
1、要扩大词汇量,促进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阅读理解的基石。有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词汇量达到6400,阅读正确率可达63%。因此,熟练掌握课本单词,适量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2、要严格训练阅读速度。
篇6
关键词:兴趣;词汇量;选材;指导;反馈;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57-1
一、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除教材以外,高中英语阅读量六级23万以上,八级应达到30万以上。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按照年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
二、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
1.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量实践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有效、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就会自己主动学习。随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明显提高,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可读性和真实性,同时要注意所选题材的广泛性、新颖性。
2.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经常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降低阅读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学生习惯了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英语文章后,在考试时遇到篇幅长,生词多的文章就不会畏惧了。根据这几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看,阅读理解材料篇幅长,信息量大,科普话题比较陌生,生词、长句、复杂句较多,学生普遍感觉阅读速度跟不上。因此,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能有助于学生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
3.课外阅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英语学习的最大难题其实是词汇,那么显然阅读理解的最大难点就是词汇量的缺乏,但是整天单纯背诵单词不一定可以提高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反言之,阅读是扩大和巩固词汇量的最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和语境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词汇,并鼓励学生把这些新单词积累到单词本子上,放在身边,利用零散时间再巩固记忆,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对于积累词汇效果最好。
4.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多领域知识。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来源是我们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制约因素。然而我们单纯的课本知识是无法满足这一点的。大量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能帮助学生接触到西方文化,了解风土人情,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好英语。
三、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1.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1)英语报纸报刊具有时事性强、内容新颖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要从中选读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如:《二十一世纪报》高中版、《英语周报》等。(2)英语杂志期刊内容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中学生英语》高中版、《英语学习》等。(3)英文小说或简写本能够吸引学生的浓厚兴趣。简写后的英文小说文字难度降低,且附有注释,阅读这些书以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并能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丰富其英语表达。如:《傲慢与偏见》、《双城记》、《简爱》、《雾都孤儿》等。
2.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笔者一般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快速获取信息能力。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知其大意。(2)准确地捕捉主题句能力。(3)巧妙猜测生词能力。要求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4)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5)归纳主旨大意的能力。要求学生要把握题目和文章的首位段落和各段落的主题句。课外阅读实际上是泛读,它的方法不同于精读。泛读的特点是广泛、大量、快速,故重点应放在快速地捕捉信息上。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生词后,笔者要求他们不要马上求助于词典,同时也不要养成坏习惯,在生词上逗留太久,以至于影响阅读速度。读完后,可以把这些生词摘录下来。阅读中学生也会遇到长句、难句,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分析长难句的方法,抓句子主干,然后再与同学讨论理解。读完后,学生需要摘抄优美的句子背诵,增强英语的语感。此外,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阅读叙述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阅读应用文、说明文及科普短文时,应注意找到文章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等;阅读议论文则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论据和论点等.
3.教师做好读后检查或反馈。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有计划的读后检查活动,以督促学生坚持这个习惯,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进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检查。(1)摘抄:摘抄精彩的词句、片段、格言等,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积累语言素材。(2)列提纲:列出文章的主题,框架或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3)写读书体会: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主旨大意、语言特点,写阅读感想或心得,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概括能力。
篇7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的问题;方法与对策
一、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就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这就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诵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
(一)三年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指不仅能顺利地读,还要能较充分地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以及理解字词句篇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又该具备哪些阅读理解能力呢?一般来说有: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抓关键字词理解文本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字词的能力;质疑解疑的能力等。
(二)目前三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哪些薄弱之处
1.从日常学习情况来看
(1)阅读速度慢,读不懂意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学生关于默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默读且读不懂意思。表现在:学生默读文章往往读一遍两遍就不想再读了,开始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并批划出答案,很多学生会画一些毫不相干的句子,或者找到其中一点就不再去读了,读书不够深入。
(2)阅读方法少,不会阅读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缺乏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也没有养成,如: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由于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所以从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反映出质疑解难的能力非常低下。
2.从测试情况来看
从调查卷的情况来看,小学三年级学生具有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掌握的阅读方法情况不太理想,学生阅读题得分不尽人意。
表一: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情况汇总
表二:三(4)班阅读《翠鸟》选段各题得分率统计表
从表一可看出三年级学生阅读题失分严重,得分率低,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整体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从表二统计的数据和卷面呈现的现象看,学生在答理解类的题显得吃力,得分不高。可见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能没有很好的掌握,如词句理解的方法,要点概括的方法,质疑解疑的方法,整体理解文章的方法,积累的方法等,在需要运用这些方法回答题目时就显得无能为力。
以上数据反映出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能力、要点概括的能力、质疑解疑能力、抓关键字词理解文本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一)关于学生自身原因
1.地域方言音影响学生阅读速度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东地区东莞本地生居多,学生面对文章要将文字由本地白话方言转化为普通话再读出来必将影响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低下,导致阅读所得低效。
2.刚从低年级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由以识字为重点的学习过渡到段的学习也需要一个适应和转化的过程,由于积累的词汇量少导致阅读面窄。
(二)关于教师教学原因
1.忽视阅读兴趣的引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内容上旧、窄、死、繁,没有与时俱进;指导上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牵”“引”求同多。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学生阅读没有兴趣,阅读能力提高也就成了老师的一厢情愿。
2.重书本知识轻方法指导
教师教学过程中方法僵化,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学途径、渠道封闭,把语文的本质掩盖起来,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这样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在对课本的学习范围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缺失学习语文的方法。
3.有方法意识无环节落实
部分教师有渗透阅读方法的意识,却苦于种种原因,环节落实不到位,如只在分析课文时渗透方法,没有后续的练习巩固;或者是当堂课上有方法指导,但是缺乏课后的用法练习……导致学生对于方法掌握不到位,无法灵活运用,即不能很好的用法阅读相关的其他文章,阅读仍处于萌芽状态,能力难以形成。
这三点原因都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难以形成。
三、采取措施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要有效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以及教会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入手。
(一)广泛阅读,为形成能力奠基
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
1.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出自《战国策》中的一个小故事,内容简单道理却深刻,学了这一课定能激发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战国策》中更多的故事。
2.组织课外阅读的交流比赛活动
首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谐振。再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大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3.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如:诗歌朗诵会、故事擂台赛、办手抄报、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坚持阅读,阅读的习惯才会养成,知识的积累才能更丰厚。
(二)课堂悟法,为形成能力扶植
预习 有的放矢
1.问题引路
三年级的学生,面对着生字多多、篇幅长长的课文,难免会有畏难情绪,如果通过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听讲效率。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预习的要求和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即“三读一思”,以便在真正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具体为:(1)初读课文两遍理解重点字词意思。(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初知文章大意。(3)圈点勾画重难点,在不懂难学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落实
三年级的孩子毕竟年龄还小,学习自觉性不强,在预习习惯没有养成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和提醒。通过家长初查、教师再查等家校合力共同督促中,日复一日,学生便养成了带着问题认真预习的习惯,他们的阅读速度加快了,思维敏捷了,能较快地发现问题和抓住问题的本质,看问题也深刻些。
堂上 步步夯实
1.读思结合重感悟
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是对信息的输入,“思”是对信息的吸收处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仅预习时需要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阅读理解中更需要带着问题去品读感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也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知识背景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多积累生活中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阅读中结合思维训练激活潜伏的图式系统,使学生对材料的感悟更加深刻。
2.讲练结合授方法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理解文意的的过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体现在捕捉信息的多少以及对材料内容的概括整理上,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不同的文本类型因材施教,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品读感悟中形成阅读理解能力。
(1)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训练
①紧扣“题眼”巧概括
课题是文章的标志,内容精髓,有的直取事件、有的直呼其名,有的揭示中心,有的汲取人物话语,有的表明行文线索等,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下手,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既能解题,又能了解课文思想内容,继而巧妙概括主要内容。如直取事件的课文名有《3、爬天都峰》《16、找骆驼》《30、一次成功的实验》等,我们可以用 “谁+课题名+感受/启示/道理”整理成句来概括文意。例:《16、找骆驼》课文写了老人帮助一位商人找骆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呼其名的课题有上册的《5、灰雀》《6、小摄影师》下册的《1、燕子》《5、翠鸟》等可以用“课题名+事件/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②抓住“文眼”活应用
“文眼”是文章灵魂的体现,中心内容的浓缩,阅读训练的窗口,有的课文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有些课文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有些课文中间部分为行为架桥引渡。语言凝练,意蕴丰厚,均有点睛之意。如《13、花钟》《14、蜜蜂》《15、玩出了名堂》《19、赵州桥》《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5、矛和盾的集合》《26、科里亚的木匣》等课文都有很明显的“文眼”即中心句,只要指导学生找出了中心句便可以稍加修改灵活的用于概括段意或者是全篇的大意。真可谓是一眼窥全篇,不仅能净化阅读路径,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快速理解课文的能力。
(2)理解关键字词的方法训练
文章的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关键词,理解关键词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领会词韵,还能让学生
熏陶情感,享受语言的优美,学会精读细研,进而形成阅读理解能力。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词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文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师:海水有什么特点?(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你从哪里知道?
生:因为海水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所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标红句子,这种方法就叫联系下文理解字词。
片段二:《30给予树》第3自然段……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亚沉默不语。……
此处要体会金吉亚的心理活动,理解这个 “沉默不语”是关键,而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第2自然段)以及下文(第3自然段下面的文字)加以理解,在品读上下文的过程中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②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
在《孔子拜师》第2自然段“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语境中理解“风雨兼程”一词。
(三)运用方法,为形成能力助力
1.当堂学当堂练
如学《秋天的雨》一课,学生有了寻找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意识了,我趁热打铁,在课堂上即刻出示类似结构的文段让学生用法练习,将用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得以巩固。
2.课后及时小练笔
在学了《风筝》一课后,我布置了围绕中心句写一小段话的练笔家庭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类似结构的文段了解更深,对巧用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迁移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的方法渗透很关键,及时的训练巩固也很重要,通过一些课堂练习,课后小练笔加以巩固,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能力,并将阅读理解能力迁移到阅读其他更多的文章,拓宽视野,品尝“语文味”,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去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朱作仁.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6月份期刊和7月份期刊.
篇8
一、努力探索教学方法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高科技时代,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还要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唯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推进阅读教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获得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全面掌握语言知识
1.掌握最基本的英语知识。(1)熟记常用英语词汇。英语包括大量的习语、短语和科普词汇,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就熟记其中的大部分是不现实的,但对于那些最常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常见的介词和连词结构,以及基本的构词法,教师则应要求学生掌握。此外,随着社会文化、民族习俗、语言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英语单词的词义也有相应的扩展或缩小,如pen最早指当笔用的羽毛,如今却仅指钢笔,因此,在学习词汇时,学生不仅要注意词汇的表面含义,还要注意其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2)熟悉语法规则及变化。除了必须学习并掌握语法的核心知识,即英文句式、词类用法、动词形式、句子时态和语态等以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平时阅读中随时留意英语语法的某些变化,特别是句子结构的变化,以帮助他们建立勇于吸收新知识,不被语法条框所束缚的创新意识。
2.综合运用精读、泛读策略。精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学生获得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学生就不会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所折射的特有文化现象,自然也就抓不住文章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抓好精读的前提下,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如故事、戏剧、小说、传记等,引导他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知识,领会文化深层意义,逐渐实现精读与泛读教学的协调发展。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遵循如下操作程序:
1.预测课文梗概。阅读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及相关的背景知识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他们推测、联想的能力。
2.限时粗读。教师可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带着问题跳读以下内容:(1)明确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2)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通过跳读段落的主题句和句子的关键词,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填补句子和段落间的信息差,构建出文章的大概内容。(3)检测结果。阅读结束后,教师可用投影仪呈现5至10个是非题,在限定时间内检测学生的粗读效果。
3.限时细读。教师可在限定时间内通过呈现理解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把握文章的实质和部分细节内容。此后,教师可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同时记录阅读文章的时间和正误题数,以方便他们课后做比较和分析。
4.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可激活学生长期储存于记忆中的背景图式,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做相关训练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差异,利用简笔画加关键词或图表等辅助手段让他们分别进行文章段落或整体复述。
5.开放性设问。根据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分析作者的观点,力求从文章内容中得到启发,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词汇量对于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影响。词汇量大,能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正确程度,相反,词汇量小,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正确程度就会随之降低。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笔者建议进行如下的教学实践:
1.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具体学习阶段和实际学习情况,有计划地指导他们在课外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在选择读物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那些短小精悍、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文章,而且文章中的生词比例不应超过2%。
2.帮助学生学会猜测词义。抓住词义是读懂和理解文章的基础,只有准确捕捉灵活变化的词义,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文章句子,有时甚至是全文的意思。因此,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如通过文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或上下文猜测并发现词义的能力,对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9
一、认真指导课内阅读,真正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教学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课内语文阅读的基础,就根本谈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
1.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教师将指导的形式由直接明示转为间接暗示,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点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富有个性的领悟和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其批判、质疑的精神。通过阅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各类作品的整体美和内在美,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学积累、文学鉴赏,提升文化素养,拓展思维能力,张扬个性品格。
2.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第一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阅读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它不是对词语、句子等做纯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造句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对语言的感受主要依靠语感能力,而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须经长期的阅读积累,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语感。第二要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第三要配合课文,有选择地指导精读,使精读与博览相互衔接,相得益彰。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谈到如何读书时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段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告诉了我们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的意义。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中心,精心选择和组织教材,采取精读与博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个以课本为主、阅读材料为辅,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体系。精读是对博览的典型示范,博览是对精读的融会贯通。这样既有精读的质的提高,也有博览的量的积累。
3.指导学生首先要求读懂,然后学会运用,并且能够创新。 所谓“读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明白“写了什么”(内容),二是明白“怎么写的”(形式),三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第二、三层次是阅读理解的深化,不仅可以强化作品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熏陶作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创新”通常以运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即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引申激发,亦即创造出新认识、新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阅读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最活跃、最有光彩、最能显示阅读效果的境界。
二、课堂内外衔接,提高阅读质量
课内阅读能力是以语言能力为核心,课外阅读能力则是以理解能力为核心的,因而课内阅读能力不过关的学生是难以具有课外阅读能力的;反之,由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内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二者若紧密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拓展文化视野,陶冶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并能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化、自动化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统一安排,使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首先,我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做好统一安排,不可顾此失彼或重此轻彼。课内阅读,主要是读好教材;课外阅读,则要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形成一个系列。其次,对每个学期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做好统一安排,订出周密计划。
2.内外融合,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让学生开展了背诵古诗文的活动,确定三月份为背诵月。四月份,上了一堂全年级都参加的别开生面的语文活动课――“古诗文背诵大赛”来检测背诵情况。这次活动不仅深切体现了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深刻展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而且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
3.学习课文后,根据难点、重点、兴趣点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结合。
篇10
【关键词】英语;中学;阅读;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协调与共同提高。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阅读,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技巧的指导,这导致学生只是盲目阅读,缺乏自觉性与目的性。
一、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众所周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初步从课堂的课文阅读开始。在课内阅读中,给学生提供示范,掌握阅读技巧。我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视课文的长短,让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进行默读,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的遍数多。为了保障这一教学环节的有效,学生阅读完后,教师提问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查看学生的阅读效果。然后教师设置一些比较深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每一段落的中心词和中心句。通过找中心词和中心句,学生能够说出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为了将阅读更快地转化为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关键短语,并结合课文的语境进行造句训练,最后,找学生将课文用英语做复述练习。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整篇课文就能了如指掌。这也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范例。
二、在阅读中增加词汇量的储备
相比而言,初中学生英语的词汇储备量还是比较少的。词汇的占有量直接决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阅读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新词汇的储备。针对学生不认识的单词,我鼓励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语言环境去猜测词汇的含义。此外,还可以根据词的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的构词法让学生猜测到词的含义,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这种通过语言环境猜测词的含义,并且扩大词汇量的方法,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储备,学生的词汇储备在阅读中滚雪球一样的不断递增。学生的词汇量增大了,为进一步的深层阅读又提供了保障。
三、掌握阅读技巧,快速领悟材料核心
近年来,英语考卷的阅读题目量在逐年增加。旨在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使教师的英语教学阅读教学转移到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一是要注重对学生“默读”技巧的指导,默读适应于阅读理解中比较浅显的题目,这种题目一般安排在阅读理解的第一个题目,特点是难度小。而默读正好适应于考场,考场不可能进行有声阅读。默读的特点是速度快,可以迅速完成对材料的阅读,阅读后一般可以直接对题目进行解答;二是对学生进行“跳读”的指导。这种方法,往往可以先看清楚材料后面要求做的题目,然后根据题目,在材料中快速找到能够体现问题答案的中心词,中心句,从而对题目的相应内容进行精读,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且可以准确的确定答案。三是“跨读”,即让句子尽可能多的进入自身能够接受的视野,从而对内容进行比跳读速度还要快的阅读方式。这种方法,往往用于对文章比较熟悉和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找到问题答案存在的材料范围,精准地找到答案。如果再从头阅读,势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并且会延长阅读时间,所以要指导学生用好这种“跨读”的方法,以提高做题效率与速度。
四、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仅凭在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一是教师提供或者推荐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这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注意检查与反馈,使学生做所的题目能够得到对错的确认,并且对于做错的题目,教师一定要求学生进行进一步阅读,找出错误问题的原因。二是教师推荐课外阅读英语网站,通过网站丰富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走向世界,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三是教师建立课外阅读QQ群,这尤其适应于假期的阅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指导,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 上一篇:历史建筑修缮技术标准
- 下一篇:土木工程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