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启蒙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启蒙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篮球启蒙教学

篇1

通常我们会把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其中包括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成就动机、情感需求、兴趣爱好等等。我们也把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归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根据其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程度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指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笔者把这种对孩子的学习活动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以及持久的影响力的划分为第一层次,即最高层次水平。第二层次,指孩子们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笔者把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的这些个性心理因素划分为第二层次,即中间层次。最后把对学习产生具体影响的因素划分为第三层次,即孩子们的成就动机、意志品质、自制能力以及荣誉感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因素对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十分明显,我们如若能重视与加大对孩子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定能为将来孩子的成才打下夯实基础。篮球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丰富生活,如今的篮球运动在国际大赛舞台上的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功能。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青少年宫的篮球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摸索与反思,培养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应当作为青少年篮球启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2非智力因素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黄埔区青少年宫篮球启蒙一班的学生。研究方法是文献法与观察法。为了给研究本题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于篮球启蒙教学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学习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与本题有关的背景材料。通过对笔者执教的篮球启蒙一班的学生与区体校业余篮球队训练队员的观察进行观察记录与总结。

3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内容

3.1激发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篮球启蒙教育中的关键是激发兴趣。激发孩子对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让孩子们自觉投入学习是首要任务。第一,用游戏和抢答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孩子们天玩好动、求知欲强,老师们应该紧紧抓住孩子们强烈的求知心理,趁势利导,激发孩子们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之情。篮球游戏是兴趣最好的催化剂。把篮球基本功的练习揉进篮球游戏之中,孩子们能够在简单有趣的篮球游戏中,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与成功。教学过程中多发问多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和问题抢答中磨练自己的篮球技术,同时还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第二,为了使兴趣得以延续,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孩子们零基础的阶段,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新鲜的,但是孩子们的兴趣会随着课次的增加而慢慢减弱,怎么样才能使孩子喜爱篮球的情感得以延续呢?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得以延续,我们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创新、创优、做精等都是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基石。

3.2在篮球启蒙教学中注重激发学孩子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篮球教学中能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出,参与管理与决策,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把孩子的需求考虑进去,平时课下多与学生谈心,多收集学生的建议,从学生需求出发并结合实际,如此一来,教与学两者皆舒心。第一,利用教学评价制度,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是笔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原则。评价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地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给予赞许及肯定,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表现差的孩子,不要急于否定,应该找他身上某一处闪光点,以激发其努力向上的动机。孩子们的个性各不相同,绝对不能用一种方式对待百种孩子,应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第二,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多与学生谈心。所有的孩子都是有情感需求的,他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尊重、赞许、关爱、帮助等等情感因素。课中与课后多与学生谈心,能更近距离地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加入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利于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向老师们敞开心扉,老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3.3培养孩子们的抗挫能力与意志品质

通过篮球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耐挫抗压能力,同时也能激励孩子顽强拼搏的精神,提升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比如在笔者执教的班级当中,有个别孩子做游戏输掉以后经常乱发脾气,比赛输掉就沮丧地说:明天不来上课了。这些输不起的孩子,从某些方面来讲说明他们争强好胜,但体育运动的大忌就是一次失败就垂头丧气,失去自信和斗志。教师应借机及时进行抗挫能力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输赢,学会找出在比赛中失利的关键,这样他们就能及时摆脱比赛失利的阴影,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以及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4结论

篇2

关键词:幼儿 篮球资源 自然生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46-01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终级追求,以自然生长观努力改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幼儿的自然生长是天赋的本能;是生长发展的过程;是个性化的发展;自然生长要适应发展的规律;自然生长要能够充分不断的成长。篮球活动是泗港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所以我们要以丰富多样的篮球游戏资源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探索篮球游戏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模式,篮球游戏资源主要运用于晨间体锻、日常教学、四大品牌活动。

1 晨间体锻启蒙个性发展

晨间体锻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手段,《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我园结合篮球活动开展特色晨间体锻。经过一段时间的拍球基础练习,小班幼儿似乎失去了刚开始对篮球的兴趣,有的抱着球跑;有的坐在球上东张西望;有的趴在球上。这可怎么办?孩子们动不起来,又有锻炼作用呢?这时,一个篮球滚到脚边,笔者就顺手抱起球开始了花样拍球,并且边拍边说:“左手嘿嘿,右手嘿嘿……”不一会儿孩子们围了上来,笔者不失时机地说道:“我的篮球真听话,跟着我的儿歌在做游戏。”“左手嘿嘿,右手嘿嘿……”“快快跳呀,快快跳。慢慢跳呀,慢慢跳……”孩子们羡慕极了,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试一试。“拍一拍,说一说,看看你的球儿听你的话吗?”于是笔者把正确的动作要领融合进了教学口令中:小脚分开,身体弯弯,五指张开,球儿跳跳。这方法还真管用,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拍起球,并不时地喊道:“老师,你看我的球听不听话?”果不其然,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正确的拍球方法。

然而,平时我们像赶鸭子似的对孩子说:“你去做吧!”“快点做呀!”……这些命令式的语气会让孩子心生厌倦,而且收效不大。如果教师能抓住契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亲身去体验,去思考问题,从适合幼儿个性的方向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性格各不相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设计富有个性的游戏口令节奏,营造自由宽松的运动环境养成小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让幼儿自然地探索与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

2 日常教学引发合作动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在一次中班的教学活动《穿越烽火线》中,笔者采用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运球穿越各种障碍物。笔者先将班级幼儿进行临时分组,共分成4组,每组5人,各组商量队名。在面对过障碍物的时候,每组幼儿都表现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火箭队”和“坦克队”的两位幼儿在运球时,篮球滚到了界线外,旁边的队友顺势就把自己的球给了他们,然后自己再去捡旁边的篮球。结束后,笔者与孩子们分享了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情况,他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和赞扬,笔者也不失时机的奖励两个队为“最佳团队奖”。

中班的孩子正处于对知识和技能渴望学习的阶段,他们对学习成功的渴望,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新颖教学方式的期盼。所以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的师幼和幼幼互动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参与等方面评价,以奖励为主线折射出师幼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真挚感情,养成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团体合作意识,使孩子们与篮球真正成为了好伙伴。

3 四大品牌促成自然生长

我园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主体、以快乐为主线、以自然生长”为宗旨,每年开展“爱在春天亲子营”“乐在夏天梦想秀”“动在秋天嘉年华”“润在冬天文学游”四大品牌活动。我们将篮球游戏融入其中,激发幼儿热爱篮球的热情,为幼儿争取更多自然生长的机会。随着篮球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每当拍起篮球来个个都精神焕发,篮球落地的声音就像是一段激昂的锣鼓声。四大品牌中的亲子户外篮球游戏、T台篮球秀、篮球小制作等,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引导每位幼儿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活动中,使幼儿享受到做主人的快乐。

孩子在四大品牌活动中体会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到了集体和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篮球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积极性,使其在篮球游戏资源的运用中获得与自身爱好和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体验,促进了幼儿自然生长。

篮球世界丰富多彩,篮球游戏资源也是形式多样。我们应以丰富的篮球游戏资源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与勇于创新的激情,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情操。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理论,他认为生长就是天赋本能的继续发展,生长有着它自己的规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和充分地生长,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生长的手段和方法的过程。所以,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运用途径,因地制宜的为每位幼儿营造自然生长的多种可能,促进每位幼儿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篇3

关键词:小学篮球;篮球教育;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841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目前北京市小学的篮球发展氛围高涨,多数小学都会设置篮球课程,在全社会都积极推广篮球运动的同时,人数也逐渐增多,却没有欧美国家一样的篮球水平,这个问题就要归于教育的因素,所以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加快推进小学篮球教育教学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小学篮球训练的加强不仅会保证篮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给我国篮球的振兴提供前提条件。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小学篮球基础教育给与准确的分析,在一些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意见与建议,其价值在于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小学篮球基础教育进行透彻的分析,提高学校对学生的篮球基础教育,完善教育系统,为中国学校体育中篮球的教学提供帮助,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2.小学篮球教学过程要素现状分析

篮球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篮球教学的决定性因素。相互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能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现阶段的小学学生的整体身体形态与素质与90年代相比有比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身体素质上体现的越加明显。北京市的部分学校会在体育课上教授篮球的基础知识、正确的姿势与规则。但是课后会去练习与娱乐活动的基本都是男孩子。女孩子参与篮球运动的人数不多。受控于孩子们的生长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篮球水平只仅限于基础的运球与篮下的投篮。整体的篮球水平可以说是启蒙阶段,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打好基础。

篮球教学也是根据体育教学的原则与一般规律,结合篮球运动所体现的规律特点,为完成篮球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而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由于集体性、对抗性和综合性是篮球运动的基础特点,所以技术与战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3.小学篮球基础教育的总体策略

3.1教学中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对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去参加体育运动中来,体育运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个因素,但是在起步阶段枯燥的基础训练反而让学生的兴趣逐步减弱,如何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可以组建篮球队来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目前北京市的篮球比赛机会非常的多,这更加促进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通过篮球比赛这个平台可以让队员积攒更多的篮球比赛经验,也可以让队员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助于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

3.2小学篮球基础教育中对篮球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

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小学篮球的基础知识教学还是很薄弱的,每个学期学校可能都不会在室内让学生学习篮球知识,必要的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会对篮球技术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也会增加学生对篮球的兴趣。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篮球的规则、篮球的技术动作解析等。让学生在学习篮球前了解篮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凭感觉练习等弯路。小学篮球基础知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篮球,了解世界的篮球,了解中国的篮球,给学生一个宽广的视野,也会带给学生一个学习篮球的目标,一种信仰。

3.3小学篮球基础教育中对篮球团队意识的教学策略

在篮球教学中团队的意识的教学尤其重要,良好的团队意识不仅会给队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挥与提高的平台,更会增加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增加学生对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在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以及团队效能感的提升,为了研究以上7个维度对学生团队意识影响的重要性。

4.总结

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小学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较高,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过少。体育教师的配置相对不够完善,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整体执教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北京市各小学在教学环境方面的条件上是非常优越的。学校能够完成教育部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技术教育而忽视认知教育。教学方法比较系统,能够符合学生这一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少部分学校考虑到男女生的生理特点采取了性别分开方式教学,有助于不同生理特点的人群的提高。大多数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与知识认知的评价。

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启蒙教育;理性管理;个性教育

一、学校是学生的家外之家

小学是一个神圣且充满欢乐的地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将学校看成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学生学习和成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实际是待在学校的时间多于待在家里的时间。在这里老师教书和育人,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要负责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育人才是老师的职责,老师负责学生的启蒙教学,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放心和安心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老师、家长、孩子们应该将学校看成是“充满感情的家外之家”。首先学校要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要和家长积极沟通,学校日常的管理重视个人的感受,不应该强硬,同时要更加人性化,管理要更加理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情感、家的温暖,使得学校第二之家与每个学生的小家去相互补充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管理注重理性

现代的学校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教书学堂,各种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校应该注重理性教育,不应该盲目自大,认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已经完善,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难以预料,比如现在的学校提倡体育课时,老师将男女学生分开来教学,男生踢足球、打篮球。女生则玩游戏,如跳皮筋、踢毽子。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女同学,但是就因此主观断定女生不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男生就不能踢毽子。学校的管理制度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地图在人们的思维里往往是一只雄鸡,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就是一只山羊站在一片草地上,老师教课时问学生,我们的地图像什么,学生的答案是羊,在大人的认知里答案就是错的,可是这真的错了吗?老师又该怎样教学,是一味地坚持到底,纠正学生的答案,还是告诉学生答对了呢?不要再止步不前,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遵守新的教育制度。不应该仅仅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而是以教育成绩为重,现在的小学教育制度在改革,人们提倡减负为了减少学业压力,同时提倡育人,重视学生的启蒙,身心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压力没有减少而是增多,因为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想要把一个人培养起来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会更多。而且不单单是育人,更是社会,教育是中国的百年大计,是一个国家的“根”,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养分”,而学校就是进行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地方。

三、注重个性发展

学校的教育教学不应是笼统的和刻板的,应该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培养,具有针对性。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学校不应该仅仅只会一套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被硬套上一种管理制度,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时代的总体变化,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使得教育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人性化指的是老师和学校多建立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每个家庭的特征,根据个性进行教学管理,不要一味地打压学生个性,人们总是认为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是不完善的,但是忽视了隐藏在这一认知背后的观点,就是他们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也就是价值观即使不完善,但是已经开始确立。但是标准的教育教学并不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也不会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去改变,因为学校的教育是成人规定和设计的,往往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小学生的个性,例如一个班级的管理注重团体意识,这是正确的,因为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但是有时不可能完全理解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想法。学校的教育的培养是在确定好了教育目标以后进行的,忽视个性结构的复杂,单单是根据一套标准的教育理论教育和按照一定目标去发展,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会很刻板,往往使得规定的标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互相矛盾,又因为平时的管理注重集体,往往会使得学生的个性常常会被打压。

总之,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第二个家,还是学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一个神圣的地方,学校要理性地去设定教育教学计划,教育理念要根据实际状况去确定,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放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显露,仅仅重视个人成绩,往往忽视教育的整体,所以不要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艳霞.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对策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李清涛.小学教学管理人本思想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1(30).

篇5

关键词:场地器材;匮乏;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14-03

答疑专家:毛振明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培专家

问:现在许多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极其有限,运动器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搞好体育教学?

答: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是体育课的基本条件,没有场地,没有器材,上体育课就是“无米之炊”。直到今天,还听说有很多学校因场地器材条件太差连体育课都上不好,真的是令人痛心,只能说这些地方的教育还是极为初级原始的形态,还不是现代的教育,在这些地方素质教育的思想也还没有真正形成。首先我想说,这样的状态是不正常的,今后必须通过时代的进步、依法治教局面的形成以及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普及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也不能束手无策、毫无作为地等待,我们体育人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在现在这种不良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体育教育搞得更好一些。我想讲几个故事供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是我们小时候的体育:我当年上的小学是一个村小的分校,学校没有场地,就是北京体育大学两个家属楼和一排平房中间夹着的一块空地,有500平米左右吧,那是一个烂泥地,干的时候坑坑洼洼的,下了雨就是泥塘,还有一个砖头垒的乒乓球台子;说到器材就更可怜了,有一个破旧的跳箱,一个没气的皮球,10来根跳绳,还有几个体操垫。但是,我们那时候的体育可谓丰富多彩,同学们把没气的皮球踢的叮当响;乒乓球就利用率极高,擂台赛一分定胜负,赢了接着打,输了重新排队,破台子边上全是人,那叫一个热闹;跳绳也是,都跳出花样来了,我就是那时学会的双摇跳;那个破跳箱更是我们的挑战,分腿腾跃、蹲腾跃和前滚翻腾跃都跳过去了。不用多大场地、没有器材的游戏更多,什么长江黄河、闯关、骑驴,那攻城玩得可谓惊心动魄、乐此不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校没有好的场地器材是不对,但不等于没有好的场地器材就完全不能上体育课,更不等于没有体育活动。简陋的场地和简单的器材也能有丰富的体育,徒手的、用不了多大地方的体育活动很多,如徒手体操、武术、防身技巧、跳舞、角力、各种跳跃、支撑、搬运等等;用点简易器材的运动就更多了,如跳绳、跳皮筋、抖空竹、抽陀螺等;如果教师会街舞、排舞、踢踏舞,那也不需要什么场地器材;如果教师会组织定向运动,那么整个学校就都是你的场地了。因此,没有足够的场地也可以有体育,甚至有好的体育,但也不是说“就不用准备正规的场地和足够的运动器材了”,我们必须有足够正规安全的场地器材,那样我们就会有更好的体育,但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为国分忧,动脑筋想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把体育课上起来,上得好一些。

第二个故事是四川岳池的农村学校体育,下面这两个图片就是四川省岳池县的两个学校(图1、图2)。

图1

图2

先看图1的水竹林村小,巴掌大的一块地,还有个水塘,跑道那也是五六十米,有一个小篮球场,还有一个自然的小山包,本来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的山包,但是被教师建设成为了快乐山和健身山,这个山可以说是“上山无路”:山包前面有几个大石条砌在那里的“路”,要想上山去,你就得用力撑上去,爬上去;还有一条像绝壁似的“路”, 要想上山去,你就得攀着竹竿,拉着绳索爬上去;后面还有一条水泥滑梯的“路”,两个水泥做的滑梯,为的是让低年级的小同学可以抓着滑梯的两个边爬上去。这个快乐山上山无路,下山也无路。那山上有什么呢?有曲形的双杠,同学们可以在上面支撑前行比赛。有高低不同,方向不一的独木桥群,同学们可以进行走独木桥的比赛,锻炼平衡能力;有梅花桩群,同学们可以进行踩梅花桩的练习,锻炼灵活性;山上面还有爬网,搞一个像单杠一样的铁的或木头的框架,上面覆盖着麻绳编的网子,结结实实的往地上一钉,拉紧,同学们在上面爬上去爬下了(还可以做成连续的爬网,爬过去一个还有一个);山上有棵大榕树,榕树上挂有许多爬绳,爬杆和软梯供同学进行攀爬练习;山上还有许多用轮胎做器具,可以让同学们进行钻越、爬越和跳跃等练习,总之,满山包都是锻炼的器材,小山包就是个快乐山和锻炼山。

再看看图2的三官庙村小。这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可谓可怜至极,不大的地方还分了三阶,像个梯田。但是经过老师的巧妙安排,这个学校的体育条件就相当好了。我们看,这第一阶上有许多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子,还有用旧轮胎做的土跑步器,还有用旧轮胎做的土山羊;再看第二层,一侧有爬网和云梯,有个可以钻越也可以爬越的器具,都是用废旧的器材自制的;第三层算是学校最大的一块场地,也是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下面有跑道,有篮球场,有跳远的沙坑,周围则有许多单杠和双杠、云梯、梅花桩、土山羊、爬杆等,最有创意的是那面墙,墙上画着好多个篮球架,篮球架有高有低,焊个篮圈钉在墙里,墙上还有可以用于投掷的靶子。

大家可能会问,在农村的学校建成这么多的器材得用多少钱?可以告诉大家用不了什么钱。在1996年时只用2000块钱,在我们今天也贵不了太多。如果是个有心的体育教师,你就可以找个干汽车修理的学生家长帮你收集废旧轮胎,用不了多久你可能就能收集到100个或200个废旧轮胎。你再找几个开乡镇企业的家长,让他们帮你找点铁棍、木桩、三角铁、绳索等,一个老板花不了什么钱,而你的场地器材的材料却有了。然后,你找一些干过木工和铁匠的家长或教师,把这些废材料装成安全好玩的体育器材,你再找点或买点油漆,带领着同学们一起把这些器材刷成五颜六色的。这时,你的体育场地,简直就是漂亮的游乐场啊!学生们和家长们多高兴啊,校长多高兴啊,教育局长多高兴啊!

在浙江有个溪华小学,也是农村地区的一个村小,也是不太大的一块地方,几乎所有的平整的水泥地上都画着五子棋、军棋、象棋,还有民间的棋类的棋盘,棋盘挺大,棋子更大,都是几十厘米直径和高度的木墩,光溜溜的,搬起来挺费力。课间同学们搬着木墩的棋子下棋,而且是下快棋,下完棋一身大汗。这就是我们在浙江溪华小学亲眼看到的情景,我认为那里的体育教师真棒,真聪明,真有事业心和爱心啊!所以,我说,没有体育场地器材,只要我们有事业心和爱心,我们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让我们的学校有器材、有场地,而且很漂亮很好玩。

在这方面,日本的学校做得很好,他们的学校里几乎没有空地,只要有空地就会被体育教师们“占领”,设计成为学生可以锻炼身体的体育场地。这里仅举两个日本学校的场地器材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图3、图4)。

问:农村小学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很让人为难,学校体育场地只有200米,到处都是碎石和小坑,体育器材种类少之又少,而且缺乏体育专业教师,运动会开得就像小孩玩过家家的游戏一般。在这样的场地条件下把运动会开好,如何把体育教学搞好?

答: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基本是一样的。我想说,中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必定还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场地到处都是碎石和土坑,那里的体育教师也必定还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在到处是尘土、空空如也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这个状况也许还会延续十年、十五年或者二十年,但是我想和那里的体育教师们说句知心的话:只是抱怨、只是诉苦、只是等待、只是悔恨自己命苦,我们可以理解,但没有多大的用处。农村教育的落后专家知道,教育部长知道,我想主席、总理也一定知道,但是这是一个教育大国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我想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这样的阶段,可能由于他们国家小,比我们的阶段短一点,困难解决得快一些。在这个回避不了的阶段里,我们消极的发牢骚抱怨,这是负能量,是心理的不健康趋势,倒不如去积极地想想解决的方法。我前面说过了这样的方法有很多,也有很多的体育老师在做,据我所知,湛江的体育教师在做,辽宁宽甸的体育教师在做,河南扶沟的体育教师在做,安徽凤阳的体育教师在做,江苏江宁的体育教师在做,四川岳池的体育教师在做,四川南部的体育教师在做………那些好的工作,先进的经验,那些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的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模仿、去赶超。

篇6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很多体育教学素材,一般说来比较枯燥。教师首先要千方百计使枯燥的教学素材变得生动、活泼,像朋友一样满腔热情地启发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锻炼非智力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是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一年级“单、双脚跳”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双脚跳的一般方法(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进行大量储备),再创设一个动物乐园的情景(通过各种动物头饰)让学生根据个体实际,自己选择动物头饰进行想象模仿练习,同时也可以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练习的难度和练习的同伴,最后进行创造性表演。

在三年级“五禽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直接导入激趣法向学生设问:“老虎扑食的动作形态、猿猴摘果的动作、白鹤飞翔的神态、鹿儿奔跑的姿势、黑熊走路的神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个体自由组合练习同伴、方法、手段,充分发挥个体与小群体的推理、想象、质疑、分析等能力,寻找答案,使学生个体的创造思维得以发展。

在五年级的“原地运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功动作示范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练习,找出原地运球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储备学习,最后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运球?”让学生去自由发挥想象、发明、创新等。通过启发、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个体参与活动时的精神状态好,注意力更集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更民主、和谐,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广度更高,参与活动时自己活动操作时间更长,所选择活动方式更多,出现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学习,集体讨论的现象。学生的思想品质有明显提高,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倾听他人见解、建议,理解他人的发言,同时大胆提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超越现有的知识范畴去发现新问题,发明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方面做到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身的创造心理得以培养、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二、采用启发性问题提问,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小学体育教材中的许多素材都潜在着共性,并有机地联系,挖掘和沟通其间的各种因素,指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展开丰富联想,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变换审题的角度,使问题得以顺利、更简便的解决,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悉心组织和精心创造。

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判断性、叙述性和述理性问题进行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等,由于这种提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应多采用启发性问题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再分析矛盾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实际起作用的活动状态。例如:我在教“前滚翻”的专门性练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整个胸露出来,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我意识到这是由于翻滚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而产生的。于是,我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篮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长方形木块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让其作实地示范。通过结合示范练习与改进,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率达85%以。在上其他内容时,还可以相应地提出:“当掷界外球时,同伴有没有越位?”“你能用什么方法钻过小圈”“你能用几种一条脚走路的方法?”“刚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等等。总之,精心设问,引导思考,在课堂上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的作用。

三、让学生自编自导,是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篇7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妙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情境教学不只是挂在嘴上的言语,老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置于情境,并在这个情境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依次推进,学生不但能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妙用,而且通过如此轻松的学习氛围,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也有了兴趣。如,学习“比例尺”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地图上体验了一次环球之旅,让他们先知道有比例尺这个知识点,并知道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灵活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等等。所以,上课前我让学生看了一张世界地图,结合地图告诉学生,我国不仅地域广阔,而且历史悠久。通过一张地图我带领学生了解了中国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学生在了解这些风景名胜的同时,也了解了比例尺这个知识点的神奇功用。

在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情境设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或技巧。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适合小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精心设计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无限的妙用之处,从而爱上数学这门课。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中态度也很重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散漫的,没有目标的,缺乏积极性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看着例题照猫画虎,也不能只在老师的思维后面转圈圈。我们通过游戏、设置疑问、巧设练习、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来,动手动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通过这样有趣地记忆儿歌,大月、小月学生一定会牢记于心的,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不但不会感到疲劳、无趣,还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问题频出的课堂,不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吗?没有问题的课堂,会让学生陷入听讲的疲乏状态,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甚至不听或者听不懂也不无所谓。学生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怕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摒弃的。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学习,我们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进来,对老师抛出的“?”加以理解、思考。如,有一个老师在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他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但是这里有了新的问题,这20人里不是说个个都仅喜欢篮球或者足球,他们有的既喜欢足球,也喜欢篮球,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分出第三类不同的学生,那就是除了喜欢篮球的,喜欢足球的,还有一类既喜欢篮球也喜欢足球。这样的学习,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认识度

篇8

一、培养“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而语言类学科的特点就是要大胆张嘴去说,如果仅仅是老师自己在讲台上念课文,台下学生们会感觉到很无聊很枯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需要老师们灵活地运用现有教材,让学生们自主去说,而不是被动地听,让学生们两人或多人互相对话,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还收获了乐趣,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很多。其次,老师们可以由一个单词加前缀或者后缀进行引深,这样学生们掌握了中心词汇后通过增加前后缀也就掌握了别的单词,这样学生们不用死记硬背太多单词了,通过理解就学到很多。第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仿英国人说话的发音、语气、表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知道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境下使用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听这句话的人又是一种什么状态,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子,能够加深印象,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形成趣味课堂。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中老师可以带一个篮球到课堂上,告诉学生们篮球的英文是basketball,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便于记忆,让学生们记忆更加深刻。

二、如何做到活用教材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老师讲解会有不同的效果,若想起到好的效果,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要提高自己讲课的渲染力,将学生们带入到自己构建的情景中。英文电影、英文歌曲是学习英文的不错方法,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给学生们播放英文电影,出现本节课新学的单词或句子时可以暂停下来给学生们讲解,这样学生们能够在看电影的同时学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课堂效果也会很好。同样,老师可以教学生们一些英文歌曲,这样,学生们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唱出来,记忆力更加深刻。老师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单词的特点编写一些口诀或者顺口溜教给学生们,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的记忆。同时,可以要求同学们在英语课堂上全部用英语交流,让大家大胆说,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的口语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难易程度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讲课顺序应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倘若一开始就有学生掉队,那很难再培养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了。通过这些方法灵活地运用教材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中Unit 8 《Happy New Year》中可以将中文版的《新年好》这首歌翻译成英文版《Happy New Year》,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歌声中学习到新年好的英文表达,在过年时就可以用英文相互拜年,增加很多学习乐趣。

三、将教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考试成绩也很好,但一到现实中就不会运用了。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习成果,英语的学习目的是交流,倘若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那么学习英语有何用处呢?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们多将学到的东西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英语角或英语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发挥,生活中也可以多和同学,父母都用英语沟通,当沟通时出现问题时及时翻阅教材或向老师提问,这样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上来了。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毕竟有限,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沟通,老师们可以提倡学生们用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只要双方可以明白互相的意思即可,这样他们就会感觉用英语交流并不困难,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也会越来越多。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中Unit 4 《My family》中提到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家庭常用词语,那么学生们在家中就可以以英文称呼父母和兄弟姐妹,既巩固知识又能增加生活趣味。

四、认真总结教材中的规律,创新使用

小学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教学理念,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表面内容的传授,更应认真总结教材中的规律,一个知识点重复出现必然是因为它的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次数较多,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把这些多次出现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加以重点讲解,并拓展这个知识点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教材上出现的这些地方,由一点引出多点,并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9

1 体育教育奠定了体育人口的基础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一周锻炼三次、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运动强度中等的人群。根据这一定义,学生无疑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部分的体育人口的启蒙教育都是学校体育,人从三岁上幼儿园开始就接触简单的体育运动,虽然这部分人口不能被称为体育人口,但是学校的启蒙教育引导了其日后成为体育人口。只要学校的体育教育能够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体育消费需求,从而为体育产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

2 体育教育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2.1 体育教育使学生产生体育消费需求

体育教育使学生产生体育消费的需求,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被要求穿运动鞋,着运动装。而这一要求拉动了体育产品的需求,而大部分学生在穿过运动鞋之后,发现其舒适性,再加上学校不允许穿皮鞋,学生会产生平时也穿着运动鞋的想法。且少部分体育授课老师会在体育课上教授一些简单、运动场地较小的体育球类运动,例如:羽毛球和乒乓球。而学生从一开始借用学校器材室的运动器具后,对该运动产生兴趣,会进行下一步购买体育相关产品。后期会对该项目产生兴趣,才会产生校外体育教育培训产业和促进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

2.2 体育教育使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提高

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指经济能力,而是一种认知和辨识的能力。一般的消费能力是通过社会交际和家庭教育来学习,它不需要专门的教育去培养,而体育消费能力则不一样。体育消费能力的形成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从而更愿意进行体育方面的消费,使体育消费需求增加。[1]例如:学生在学习网球时,在接球时觉得准度不够,指导老师会告诉他应该购买减震带及其相?P品牌材质等。而这种专业的东西是家庭及社会所不能给的。只有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意识提高,迈过从无到有的门槛,才能从一到十、再到百。学生才能意识到,打网球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网球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加入到体育消费人群中去。

2.3 体育教育使学生体育消费能力增强

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而消费意识的形成会推动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体育消费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会促使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形成。[2]初高中学生的体育用品的购买者虽然是其家长,但是长期不从事锻炼会诱导很多青少年疾病,例如青少年肥胖病和青少年高血压等。这使很多家长的思想正在转变,他们支持学生的适度运动而非竞技体育锻炼。从日后发展来说,学生一旦对体育感兴趣,必然会对体育赛事感兴趣,而这一举措同时可以影响其家庭成员。目前来说,人类对体育比赛关注度远远超过任一领域的关注,例如:奥运会开幕式的转播权的经济远远大于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转播权。

3 体育教育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高校体育师资严重匮乏,体育教师负担较重,一个体育教师承担多项体育课程教学的状况比比皆是,多数体育教师有力不从心之感。[3]同时,不少学生都经历过体育课被强行占课的情况,导致体育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地位低于其他课程老师,长此以往,会对体育产生歧视心理。因此,各高校在招收体育教师时应尽量选择会一两种不同体育运动的体育老师,以此丰富自己学校的体育老师队伍,这样在设置课程时可以根据年级不同,教授一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田径项目,而让学生产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定期举办小型的年级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让学生能够运动起来,而不是让游泳、网球等这类课程变成课外培训的代名词。这样才能促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日渐强大起来,才能让学生受益于体育运动。

3.2 增加体育课时和内容

学生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课上老师的教育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消费兴趣。在信息缺乏的年代,大多数学生开始学习一门体育项目大都是因为学校体育课上的接触,这也是为什么乒乓球和羽毛球为什么在我国开展前景较好且竞技水平高,因为乒乓球和羽毛球需要的活动场地小且体育用品便宜。而近几年游泳和网球成为了火热的培训项目,就是因为互联网传播的效果。目前多数学校一般是每周两个课时,且避开毕业年级。如果学生平时课余时间不参与运动的话,是不满足体育人口每周运动三次的条件的,而学生却是体育人口的主要人群。如果体育课时长不够会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没有连续,自然不会形成体育习惯,也就没有体育产业贡献了。且现在大多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单调,多数只有跑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在增加课时的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在学校的每个学年中均开设体育课,除了篮球、排球、足球、体操、跑步等基本运动项目,还要增设游泳、拳击、击剑、网球等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更大的体育运动兴趣,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除了各体育高校的校运会的比赛项目丰富一些,一些普通高校的运动会现在还停留在运动会只开展田赛和径赛。一些高校甚至没有游泳池,或者大部分在建设中,建设好的游泳池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开放,形成摆设,使有运动需求的人却没有运动场地。若能在体育课上教授游泳,必能提高游泳池的利用率。

3.3 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

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主要取决于体育场馆和体育入门门槛两个因素。现在游泳培训班的火爆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能提供游泳教学这一项服务。所以学校若能建设游泳场馆,并能将之好好利用起来,定能带动当地体育水平的提高。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学习里约奥运会,对现有场馆进行扩建和改建,适当开发有偿的体育活动场馆和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4]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和优惠政策,降低学生进入体育场馆的门槛。现在,大部分的学校只有一个田径场,然后在田径场旁边有简易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等,这也是为什么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大众化的原因,因为这些运动项目有运动场地。同时应该多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据了解,现在不少企业愿意出钱捐助学校建设体育场馆,在广州等沿海一带已成规模。

3.4 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比赛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高中学校一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只有田赛和径赛的全校运动会,稍微开展体育事业好一点的学校会组织篮球比赛。体育是一个社会群体项目,篮球与足球讲究与他人的合作性。而跑步跳远等竞技类项目也需要同别人比赛共同进步。学生从事体育的源泉其中一部分就是赛场上的胜利。学校应该配合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开展像网球、游泳等除田赛和径赛外的项目开展一些比赛,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塑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关于体育游戏的认识和理解问题

“原文三”第一段写到“把体育课演变为‘游戏课’后,就难以达成体育教学的目的,难以突出体育教学的专业性特点”。由于原文没有交代具体教学对象和内容,写的比较笼统,在此不作具体回应,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体育教学形式有多种,游戏教学只是其中之一,游戏教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趣味性都较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发展,运动技能专项教学在技术学习效率上更突出,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进行科学健身,两种教学形式相辅相成,各有特点,具体运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合理选择。另外,想请教两位老师对“游戏”一词的理解。《体育游戏》书中的解释是: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从竞技运动的发展史来看,可以考证的竞技运动绝大多数项目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如田径的接力项目、所有球类项目等等。[1]由此可以这样认为,一场“篮球比赛”也可以说是一场“游戏”,其中包含的技战术你能说它没有“专业性”吗?广而言之,具有一定规则限制的体育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游戏”,如果没有游戏的娱乐因素在里面,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将失去它原本的魅力而黯然失色。其实在英语语系里,体育比赛和游戏没有本质区别,统称为“Game”。

二、关于体育教材内容生活化的认识问题

“原文三”第二段,“不和谐音符二:把生活、劳动等情景搬入体育课堂。‘消防演练’……”原文认为“所有这些均不属于体育教学的范畴,这些类型的课应当不属于体育课教学之列”,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最为人们接受的体育起源“劳动说”,认为体育起源于劳动,是在劳动与物质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2]如果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教学都“不属于体育教学的范畴”,那么还有哪些属于体育的范畴呢?我们进行体育活动难道不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吗?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体育运动都来源于生活,例如篮球,虽然当今篮球运动发展迅速,以NBA为代表的篮球文化更是风靡全球,并且逐渐形成一种产业,但是探寻篮球起源则不难发现,它仍然来源于生活。有文献记载,“现代篮球运动自1891年起源于美国……青年基督教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苦于美国东部地区入冬较早,天气又较为寒冷,为了设计如何适宜冬季学生能在室内从事体育活动,得示于当地民间儿童无意从树上摘桃子扔入筐内,而启蒙了一种互相向桃筐内投射皮球的游戏,进而设计发明的”。[3]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这种被称为“不和谐音符”的生活、劳动等情景的体育课中,还有可能会发明出新体育项目。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生活化处理,笔者认为,一些基本身体素质练习可以运用,专业技能技术学习则不适宜。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创造型的体育教师,而不只是作“动作技术”的“复印机”,如果一味地强调原有技术动作、一味地依赖于现有教材和教法,那么新的技术动作就不会被发现,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被搁浅。

三、关于体育课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

“原文三”第三段,“不和谐音符三:有效教学没‘有效’。”文中举一案例,“A老师对水平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前滚翻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法得当,学生乐于参与各项,课堂气氛热烈。”从字面上看,本来就是一节好课,但原文作者对这节课评价是加了引号的“好课”,并对该课教学由有效性提出质疑。原文:“(1)教师第一次讲解示范后,学生练习——学生有翻过去的,有翻不过去的;有些学生动作做的很完美,有些学生做的不太理想。(2)学生按教师预设的步骤进行各种方式的练习,最后完成前滚翻的练习。(3)笔者观察,最后仍有小部分学生没能完全掌握前滚翻的动作。”(原文(2)(3)在说同一层意思,不再一一探讨回应),原文接着写到“反思一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部分不会做或勉强能‘前滚翻’的学生是否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了呢?”笔者想请教两位老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教师第一次讲解示范后”,就能够达到“有些学生动作做的很完美,有些学生做的不太理想”,这样还叫“没有效”,那么要怎样才叫“有效”呢?笔者甚至怀疑,该课程内容是否提前上过,学生已经练习过多次,因为,对于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前滚翻,能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敢于去做翻滚动作就已经达到教学效果了,我们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前滚翻”还需要若干个课时呢,没想到二年级学生仅通过一节课学习,就能达到“原文三”描述的效果,真是很了不起!再言之,就算是同一年龄段学生,也会存在学习接受能力差异,在评价方面不可太单一,不能“一刀切”(原文只从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去评判教学“有效性”便有此嫌疑)。依据体育新课标理念,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去肯定学生进步的地方,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和运动的快乐,而不是只把目光盯在学生的薄弱之处。

四、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价值观问题

“原文三”最后一段“对策:“体育教师应牢牢把握体育学科的性质,把运动技能当作体育课堂教学的‘魂’,不断练好自己的‘内功’,平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这句话说的很对,体育教师一定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但是很显然,两位老师是把“运动技能传授”当作体育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了。那么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有明确指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可以肯定的是,“运动技能”和“健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因为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魂”就抛开其他的“血”和“肉”,显然有悖于体育新课标的理念。另一方面,正因为我们认真钻研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所以才不能用成人的专业标准去评价、去要求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单一地用技能学习去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就二年级学生学习前滚翻而言,我们首先要清楚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教学目的要以学生学习目的为导向。学生学习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所以我们教学的目的并不完全在技术层面上,没必要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动作做的多么专业和完美。那么挖掘学生学习目的就很重要,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人的实际需要越强烈,行动的动机也就越强烈,目标就越能够达成。19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对历史的深入考察,使我们深信,人们的行为都决定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他们的利益,他们的性格和才能,因此,只有这些需要、、利益才是这幕剧的动机,只有它们才起着主要的作用。”[4]我们教学生前滚翻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学生的“团身意识”和基本团身技巧,教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冲撞跌倒等意外时,要有意识地“把身体团起来”“滚动避险”做自我保护,从而避免意外造成“骨折”等严重伤害,这才是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实际需要,这个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才更有学习动力,才会有真正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两位老师笔下的体育教师更像是职业体校的专业教练,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只是把教会技术动作视为教学唯一目的,把技能学习效果作为课堂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我们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面对的是广大中小学生,他们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将来要到社会各种岗位去服务,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只有“魂”,还要“有血有肉”,既要发展学生体质,还要突出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在此,笔者希望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勤学习、多交流,树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体育课程理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向前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邓平.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5重印):3-4.

[2]百度文库.体育起源

[3]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4]周西宽.体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