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医院评审制度;分级管理;评审标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04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188- 02
0 前 言
医院评审是指判断一个医疗机构管理和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一种行为,通常会从不同医疗机构中抽取相应专家形成一个专门的评审机构来进行。医院评审可以督导医疗机构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整体实力,主动改善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对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保障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有重大的意义。而医疗评审制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总结出来的。
1 我国医院评审制度概况
1.1 我国医院评审制度的建立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医药卫生行业还是以公益性为主实行平均主义,没有等级评审的意识。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等级评审制度传到国内,各派学者纷纷拥护。1989年11月,卫生部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向全社会公布了《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两个试行草案,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工作的正式启动。1994年2月,国务院再次颁发《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我国医疗机构开始实行等级评审制度,称为我国评审制度法制化的标志。1995年7月卫生部颁发了《医疗机构评审办法》,详细规定了我国评审制度的各项指标。1998年,旧的评审制度的合理性一度遭到公众质疑,评审工作也被暂停。2009年,国家再次颁布《医院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2010年,评审工作重启。目我国执行的是2012年版本的评审标准。
1.2 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基本标准包括:①医院规模,其中包括病床数、病房设施要求、建筑面积、病床数与职工人数之比、卫生技术人员占比;②医院的功能定位,其中包括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卫生行政管理等;③医院管理,包括制度的制定、信息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总务管理、建筑管理等;④质量管理,包括全院质量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⑤医德医风建设;⑥医院安全;⑦医院的环境。
1.2.1 分级标准
一级医院:属于初级医疗机构,主要面向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服务中心 。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二级医院:是地区性的医院,多可跨越几个社区,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有能力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 主要包括个别市医院、区医院和县医院,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
三级医院:是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
1.2.2 分等标准
医院的规模,包括床位设置、建筑、人员配备、科室设置等四方面的要求和指标;医院的技术水平,即与医院级别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标准中按科室提出要求与指标;医疗设备;医院的管理水平,包括院长的素质、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现代管理技术、医院感染控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七方面的要求与指标;医院质量,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工作质量、综合质量等等几方面的要求与指标。
2 对我国医院评审制度的思考
2.1 考核标准内容有待完善
国外评价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良好的服务。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患者安全问题、注重患者满意度等成为当前国外评价的主要方向。参照国外医院评审制度内容,我国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主要是以硬件、软件的配备情况及规模为衡量尺度,而缺乏对人文关怀的要求。
2.2 制定的标准有待商榷
现行制度中对医院的规模及设备配置做出要求,以一级医院为例,要求床位数在20张至99张,具备无菌手术室,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但事实上,城市中一级医院主要是社区医院,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社区医院的外科医生主要处理的是止血、缝合、拆线、外伤清创、包扎、骨折固定等社区常见病。由于城市中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密集,很少有居民选择在社区医院进行上腹部手术。因此按照评审制度要求配备的无菌室、手术室利用率极低。绝大多数社区医院中设置的手术室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一年中甚至不能开展一例阑尾手术,极大造成了物资的浪费,也因为设备投入巨大而产生诱导需求。
2.3 缺乏第三方评价
我国的等级评审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机构,只是在评审时从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大医院抽取相应的工作人T组成一个临时的评审委员会,既是管理者,又是评审者和被评审者。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其科学性、公平性和客观性都有待怀疑。我国的医院评价即使有第三方评价机构介入,但在政府权威的影响下,也容易出现丧失独立性的情况。
2.4 两极分化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巩固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为居民提供便利、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但现在呈现出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患者与医院之间信息的不对等,患者对医院的选择存在盲目性。将医院按照规模、高端设备的拥有情况制定等级,容易诱导患者到等级较高的医院就诊,致使三级医院“一床难求”而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倒金字塔的现象。
篇2
10年后的2008年,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院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随着2011年等级评审的重启,各地医院掀起争当“三甲”的“”热潮。调查显示,2011年1月1日~2012年6月,我国共有240多家二级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其中多数是直接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有的地区甚至策划每10万人口就设立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遏制争级上等
“像这样大范围争创三级医院,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2012年8月16日,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的医院等级评审分论坛上,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很好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其所做的医院等级评审便没有依据,就跟现实国情、老百姓的需求脱节。”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也在论坛上表示:“如果一家三甲医院脱离医疗服务系统,没有纵向的辐射,没有人才培养、科研等,就达不到新标准的评审要求。”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卫生部在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三级医院“推倒重来”,重新评审。只有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二级医院,卫生部才认可其升为三级医院。
而重新进行的审评,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据张宗久介绍:“新标准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新标准采用现场跟踪检查、书面评价、数据分析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评审思路方面强调PDCA循环与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新标准已经在部分省市区得到应用。”
评审标准面目一新
刘勇表示,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很多做法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都是站在患者视角上看待整个医疗护理的全过程;第二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理念,放弃了原来扣分的方式,改用国际通用的ABCD四项打分法;第三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医院自评在评审中的作用,医院要经过半年的自评期之后,才能正式参加评审。医院在自评过程中,对照国家相关标准,自己查找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设置了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用于三级综合医院的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使用。其中核心条款共48条。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和追踪评价。核心条款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最基本、最常用、易做到而且是必须作好的标准条款。评审打分采用累进制,例如想要达到A级,必须满足C、B级全部要求,有任一项不满足则不能晋级。
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在第六章第5节中给予了详细说明。作为医院管理相关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则从信息化建设组织、制度保障、技术支撑作用、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信息安全、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要求则遍布于实施细则的全部章节中,据北医三院信息中心对评审内容的分析,明确涉及信息化的条款总共有72款,其中核心条款10款,分别占比为11.32%和20.83%。这说明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临床、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医院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用手段之一。
除了明确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新一轮评审的多数评审工作都将建立在信息化、专业化基础之上,更大程度减少评审专家在医院现场停留的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调取医院在评审周期之内所有医疗服务的数据材料。在未来,医院等级评审将过渡到信息化的评审。
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对医院进行的是要素评审,即把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当中的每个要点拆分成存在逻辑关联的若干要素。医院等级评审员按照这些要素能够更加详细、更加客观掌握整个评审流程。要素评审的三个基本方式包括综合评判、定点检查和跟踪案例。
新标准不同于以往基于硬件配置的评审,医院单凭“堆叠”高新设备仪器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疗的要求。加快内涵建设成为参加评审医院的准备重点。
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主任何梦乔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上阐述了医院评审促进医院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据何梦乔介绍,至目前为止,上海先后制定和颁布了10项医院评审标准,包括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等。2012年,上海实施了12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审和2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审。他表示,上海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指导了医院的建设,促进了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工作,何梦乔对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建议:等级医院评审要体现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体现不同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不仅仅是管理、服务跟质量,这样才能制止跟防止众多医院一哄而上争创三级医院。评审全过程必须注重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但又要注意防止过多的资料记录,既要强调全国的统一性,又要适应各地的差异性,尊重地方的创造性。评审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数据库建立的完善,逐步减少医院现场评审的内容。等级医院评审不是评优,要正确理解分值的高低与差异,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评审标准、评审方法、管理办法和组织实施。
2011年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另一特色就是增加了日常统计学评价,包括基本监测、住院监测、单病种质控、ICU监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控制等相关指标。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简单的报表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分析、关键点过程控制、建模、预测分析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评审促进信息化集成
目前,各医院已经意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并努力按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不断完善。但是实际工作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在网络、服务器、存储等基础架构逐步更新换代的同时,以HIS系统为首,逐步建立起门诊/住院医生站、医保、LIS、PACS/RIS、手术麻醉、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的医院临床、管理信息系统。
新评审的追踪方法调查注重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但由于多数医院缺乏整体规划且子系统由不同软件厂商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技术实现,接口多采用点对点方式,实现的技术也包括中间表、视图、存储过程等多种方式,造成集成的接口呈复杂的网状分布,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复用设计。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为例,在线运营了33个应用系统,涉及18家软件厂商,系统间的接口数量高达380多个,其中有效接口数量达271个。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系统互联的开发工作量巨大、维护管理接口困难,无法对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统一的管理和监控的问题。
篇3
一、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准备。
(一)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准备。积极落实《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准备;成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工作协调指导组。积极抓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单项试点工作;完善加强基本医疗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意见,加强基本医疗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二)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加强对组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市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和评估改进体系,为在全市推广积累经验。
(三)深入实施“光明·微笑”工程。认真总结工程实施情况。做好患者筛查和手术,完善工程信息资料,核报工程补助经费,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今年5月1日前实现为全市所有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的目标,探索建立稳定的经费保证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医院数字化建设试点。稳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探索医院电子病历试点,开展数字化医院试点工作。
(五)探索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鼓励高年资医师到基层服务。
(六)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对本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覆盖率达到15%管理合格率达到90%
二、全面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应急救治能力。加强污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和采供血机构建设,完善市中心血站、市污染病院和10家县(市)污染病区的建设。
(二)强化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三)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加强以“三基三严”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全市病历质量评比活动和技能大比武活动。启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
(四)积极参与创建全国“百家优质医院”活动。从今年起。年底,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300所“省级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指导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县以上医院积极投身全国“百家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力争我市有更多的医院在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
(五)启动“诚信民营医院”创建活动。用两年时间。依照省厅即将制定下发的诚信民营医院评价规范》和实施方案。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获得“诚信医院”荣誉称号的单位在行业内予以优先支持,对失信民营医院或诊疗科目实行执业限制。
三、加强机构、人员、技术等的准入管理。
(一)完善医疗机构准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文书和档案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组织实施《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开展对全市健康体检机构和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大检查。
(二)完善科室设置准入。指导医院加强重症医学科、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麻醉科、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等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和部门建设,积极落实上级卫生部门颁布的各类科室设置规范,开展科室准入管理,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三)完善医务人员准入。探索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加强医师、护士注册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并完善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工作。配合省厅开展第二批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认定工作。
(四)完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开展对卫生部首批第三类及我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的申报及准入管理,重点加强对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等技术的准入管理。
四、加强医疗质量监管。
(一)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重点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的平安管理。强化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对每个县市区至少检查1家医院,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继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平安。统筹安排医院评审、创建全国“百家优质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大型医院巡查等工作,防止重复检查。
(二)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以临床路径为切入点。
(三)加强临床药事管理。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处方评价措施和公示方式。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逐步推行临床药师制度,严格品和管理。
(四)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根据《省手术分级管理方法》规范我市手术分级管理。
(五)加强急救中心(站)科学管理。制定我市急救中心(站)管理方法和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范、质量监督控制考核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适时开展院前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六)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进一步规范临床检验。适时开展临床检验技能大比武活动。
(七)完善医疗广告和药械等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广告管理。尤其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广告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医疗器械、耗材、奶制品、婴儿用品等进行的推销监督管理和打击工作。
五、加强医疗机构平安管理。
(一)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完善相关的预警制度、监管制度、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相关的诊疗平安管理规范,加大医院管理培训力度,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重点是医院的三项准入管理、诊疗规范管理、医疗平安管理、医疗纠纷处置等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全市医院管理职业化进程。
(二)突出平安管理重点。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血透室、产房、新生儿室、内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管理,加强对产科、骨科、儿科、心脏介入治疗等高危专业开展检查,同步开展高值植(介)入医用耗材专项督查。
(三)积极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对照《医院投诉管理方法(试行)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人员、添置各种设施设备、规范投诉处置流程等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深入落实司法部、卫生部、保监会《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医疗平安统保试点,完善医疗执业风险社会承担机制。积极开展医疗纠纷处置调配,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更新、细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评规范,组织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六、加强血液管理工作。
(一)强化血液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二个办法、三个规范”和《省血液及原料血浆工作管理方法》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执业检查。
(二)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严格采供血管理、规范体检、采血(浆)检验、质控、贮存、运送等采供血工作,实行采供全过程监管。
(三)积极强化无偿献血工作。加强无偿献血组织、宣传和发动。强化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举办全市无偿献血惩办奖励活动。
(四)开展血液检测新技术试点。适时开展采供血机构核酸检测试点工作。
(五)开展血液管理知识培训。尤其是要开展临床科学用血知识培训。
(六)强化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切实完善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制订。提高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水平,保证医院临床用血平安。
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和《市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方法》各项措施。
(二)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全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组织开展“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创建工作,树立一批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三)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病房临床护理服务。
(四)开展护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五)全市护理工作者中开展评先选优工作。
(六)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和卫生部6项医院感染行业规范。适时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八、统筹其它各项医政工作。
(一)加强康复医学管理。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学科建设。提高我市康复医学发展水平。积极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救治、防聋治聋等公益性项目工作。
(二)加强戒毒医疗机构管理。认真做好《戒毒法》和《戒毒医疗服务管理暂行方法》等规范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
(三)组织开展征兵体检工作。健全医院协会分支机构。
四)加强重大污染病医疗救治。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和艾滋病等重大污染病医疗救治工作、认真组织重大事件医疗保证工作。
篇4
提起抗生素,几乎是妇孺皆知。感冒、发烧来一粒头孢或是先锋,嗓子红肿、各种炎症打几天消炎针似乎已成惯例。由于抗生素疗效显著,大大缩短了病程,它们几乎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万能药”,被广泛应用在人身体上的各个“领域”。
科学地使用抗生素的确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但如果盲目或过量使用,便会适得其反。不但对身体有害,还会使病菌产生越来越强的耐药性,如果再不采取紧急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人类极有可能会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
史上最严“限抗令”重拳出击
对于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我国卫生部门十分重视,在打压抗菌药滥用上更是连出重拳,步步升级。2011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使国内打压抗生素滥用工作初见成效。今年5月,被视为史上最严的“限抗令”终以卫生部第84号部长令的方式,并在201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限抗令”备受关注的内容有三点:一是对抗生素进行了分级管理;二是规定了各级医院的使用总数上限;三是明确了医生的使用权限。
“限抗令”明确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例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属于非限制级,所有医生都可以开具。而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等则属于特殊使用级,不得在门诊使用,只有专家才能开具。
按照“限抗令”规定,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限抗令”还确定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60%以下,门诊患者使用率在20%以下的目标
同时,“限抗令”规定,医生不能随便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血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用抗菌药物。举例来说,就是对感冒并伴有高烧且持续几天不退、胃口差、身体内水分大量消耗、促使白血球增高等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才可使用抗生素。
我国“滥用抗生素”为世界之最
“中国的抗菌药滥用现象实在太泛滥了,这样的管理办法出台很有必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说,“不少医生随手一划,就是十种八种抗菌药开出去了,病人本来可以不用药、少用药的,结果却对越来越多的药物产生耐药性”。
一直以来,抗生素滥用问题在我国表现突出。2011年,卫生部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21万吨,国内使用18万吨,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人的10倍。数据还显示,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世卫组织”因此多次警告中国:如果再不遏制抗生素滥用,将不仅是中国的灾难,还可能引发全人类的灾难。抗生素的滥用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而细菌是不分国界的,长此以往当人类面临传染病的时候,可能出现无药可用的危险状况。
抗生素滥用也已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卫组织”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细菌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目前,澳大利亚、爱尔兰、印度和我国香港地区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分级方式,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专家级或特殊使用级3个级别。美国、欧盟虽然并未在全国或者地区层面统一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但其大多数医疗机构均采用了“世卫组织”推荐的分级方式。
“超级细菌”——滥用抗生素的苦果
事实上,人类已经尝到了滥用抗生素的苦果。2010年,日本、巴西、欧洲多个国家都报告发现“超级细菌”病例,我国宁夏的两名患儿也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超级细菌”已威胁到人类,“无药可用”在实际临床中已经出现。2011年5月,西班牙产的有机黄瓜变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在德国造成至少10人死亡、1000多人感染,瑞典、英国、法国等也陆续出现感染患者,目前的抗生素无法治愈这种疾病。
对于超级细菌的威胁,大多数人很不以为然,认为旧药失效后,总会有更新、更好、作用更强的药物取代它们。就如同我们所看到的,头孢已经从一展到了四代。然而,有关专家表示,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研制一种抗生素需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只需2年。药品的研发非常昂贵,一种新药的研发费用高达8亿到17亿美元。同时,由于生产抗生素的利润很低,许多制药企业并不愿意研发新的抗生素。目前全球大型制药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650亿美元中,只有不到5%用于研发抗生素。也就是说,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赶不上这些具有超强生命力的细菌变异的脚步。
滥用抗生素,婆婆鼻腔长真菌
手术室外,家属看着医生从张婆婆鼻子里拿出来的像泥巴样的东西面面相觑,鼻子里怎么会长“泥巴”?医生告诉家属,这些“泥巴”是真菌。张婆婆得的是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在自然界很常见,只要环境潮湿和温度合适就会生长和繁殖。鼻腔虽然温暖又潮湿,但是鼻腔的纤毛运输系统,会及时清除进入鼻腔的真菌。只有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或鼻腔的纤毛运输系统遭到破坏时,真菌才有可能在这些部位繁殖,甚至发病。一般来说,长期使用抗生素、患有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才容易得真菌性鼻窦炎。病人常伴有鼻塞、脓涕、涕血、头痛、眼胀、面部不适等症状。但近年来发现,许多患者身体一向健康,只是有感冒病史,症状也越来越不典型,医生分析这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关。而张婆婆正是前不久感冒过,还自作主张吃了很多消炎药。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老人因为关节炎打了两年抗生素,结果产生副作用,引发肺纤维化。所以,老年人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儿童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同时,儿童也往往会成为抗生素滥用的受害人群。虽然大部分医生在儿童抗生素的使用上会相对谨慎,但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看到孩子生病心疼、着急,为了好得快,只要一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要求医生打抗生素,而且要打贵的、高档的,把抗生素当成了治病的“灵丹妙药”。而有些医生为了避免治疗不当的责任或出现医疗纠纷,直接就为患者使用了高档、广谱抗菌的药物,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新的伤害,同时还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中药抗菌制剂或将“蓬勃”
然而,在“限抗令”打响抗生素滥用战争,给整个抗生素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中国医药界普遍认为,中药抗生素已经迎来发展契机。
为何“限抗令”对中药手下留情?对此,专家分析认为,西药抗菌药都为单方,容易产生完全耐药,所以要严加管理,而中药抗菌药则多为复方,由不同中药成分构成,耐药“威胁”相对较小,所以可以“单列”,不必参照西药抗菌药标准进行限制管理。不过,“限抗令”中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篇5
大到开刀手术小到针剂微整形,如今的赴韩整形项目是五花八门。去年年底,靳魏坤、宓圆圆、陈怡丽3人赴韩整容失败事件闯入人们的视线,面容姣好的她们本欲求美,然而换来的却是术后严重感染、鼻歪脸斜、术后缺损永久无法修复等问题,3人走上了艰辛的异国维权道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韩联社报道,在1月27日,一位50多岁中国女子在韩国一家整形医院做手术时,疑因麻醉剂注射而引起了副作用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陷入脑死亡状态,后被移送至韩国三星医院抢救。截止到发稿日期,该女子仍然没有醒过来。这一件件赴韩整容导致意外的事件,再一次给各位爱美人士敲醒了警钟。
赴韩整容,别被中介“整”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继美国和巴西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三整容大国。”而据韩联社2014年10月报道,2013年来韩寻访整形外科的外国人有24075名,其中中国人最多,达16282名,占比高达67.6%。韩国政府抓住这个机会,迎接源源不断的、无处不在的中国出境游新贵,将韩国打造成一个可以购物、享用美食及停留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整整容。然而,许多赴韩整容的人士却没有看到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在韩整容失败甚至会出现维权无门的困境。
韩国整形医生协会主席车尚勉就曾透露,需求的增加催生了大量没有许可证的医院、经纪人,以及不具备资质的医生。他说:“如果说有10名整形外科医生,那就还有另外100名没有资质的医生。”跨国整容,基本是靠中介介绍,一些不良中介为了赚钱,会伙同一些根本就没有资质的外国医院开展此类手术。选择跨国整形的人们由于存在语言交流的障碍,根本无法去查证这些医院的资质,这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隐患。靳魏坤、宓圆圆、陈怡丽就是眼下活生生的例子,她们都是因为一些不良的中介机构以及虚假电视节目骗去进行手术,在手术失败后甚至遭到韩国院方的暴力恐吓。
看清美丽背后的风险
本刊医学顾问团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吴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整形美容不是你想整就能整,也不是想整成什么样就能整成什么样。大家应该对整形美容有一个风险的、理性的或者说客观的认识。整形美容对面貌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年轻人不能抱有太多的幻想。”他指出,整形美容既有“风险”又有“局限”,没有零风险的整形美容。
记者从各个渠道了解到,截至去年,仅山西太原优质整形医院已有11家,更不要说其他小型整形医院。由此看来,大大小小的整形美容机构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吴念说:“从现在我国整形美容整个行业来看,整体的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受市场需求和利润的驱动,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整形大夫也进入了这个行业,这就给一些追求美丽的人群带来了一定的伤害。”据了解,当下的整形美容行业尽管发展快,但市场并不成熟。医疗美容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30年,但直到2002年5月1日,规定这一行业相关准则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才正式出台,而且《办法》相对粗略,许多重要领域没有涉及。对于美容外科手术是否都能够实施、如何真正保证手术的安全等相关的规定至今没有出台。
另外,不少民间机构利用一些消费者对“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概念不清这一弱点,进行超越自身资格的违规操作。为了招揽生意有些机构甚至虚假广告,这些广告都是靠制造新名词、淡化手术痛苦、夸大手术效果以及低廉的价格来诱导求美者。吴念指出:“虚假广告的层出不穷,也使得许多爱美人士忽略了整容可能带来的风险。”
用安全的方式追求美丽
选择美丽并没有错,但是在选择美丽的同时不要忘记选择安全。吴念强调,确有整形美容需求的人应该遵从医生的建议。如果爱美人士特别想通过整容变美,那么就如何选择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吴教授给出了3点建议:
第一点,要选择有卫生部门批准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不要去非医疗机构进行有创伤性的微整形美容。
第二点,要看清机构证照上注明的诊疗科目,如果开展的项目不在其诊疗科目范围内,即使是医疗机构也不能选。
篇6
1、医院计量管理工作的范畴
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可以定量确定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医疗或检测计量器具的管理。从计量器具选型采购、入库检定到使用中的分级分类管理(是强检还是一般性的周期检定还是一次性检定?周检周期是半年还是一年、二年…),在用医疗或检测计量器具流转调用的管理,直至停用或报废的全过程监管,都有台账、有记录,都有微机参与查询和管理。医院计量管理工作最终目标是保证在用医疗检测计量器具的全过程受控,保证设备完好率以及周期送检率。根据“计量法”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四种类型的计量器具必须执行强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电子仪器、智能仪器已经能够在治疗未病方面大显身手,通过定期捕捉、检测人体内微弱的电、磁、红外生理信号,正确分析形态变化,从而推断出有无未病及其发展趋势,这也对传统的常规检查和临床诊断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挑战。电脑图像技术的发展,使人体各个器官的活动不仅能在图像上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还能进行精确的定量定性描述特别是定量分析,因此医疗仪器的计量管理涉及多学科。以我们医院为为例,全部强检计量器具按照不同的检定规程,每年要进行声学计量、电子计量、电离辐射计量等,都会由苏州计量测试所来进行检测。如:放射科的DR、CT;超声科的彩超机及心电图机;检验科的生化分析仪。病房则有为患者治疗的一些辅助设备,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医疗仪器资产价值不菲,一台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人民币甚至美元不等,因此医院计量管理意义重大。
2、医院计量管理与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者为之奋斗的目标。医学科学早已从单纯的经验诊治而上升为经验判断与定量数据分析相结合的诊治,参照图像显示和检测数据来诊治疾病,这是现代医学科学进步的标志。随着科学不断地前进,这种定量定性,以数据来诊治患者,只会加强不会消弱。因此现代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的途径,一是医生的医德医风医术,二是要有准确而先进的计量器具。而准确的计量器具要依靠科学的计量管理来保证,也就等于说医疗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计量管理的保证,而医院的计量管理保证不了医疗质量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谈不上进步、发展。医疗质量与计量管理息息相关,关键在于计量工作的核心得准确。准确的定义本身就是具有科学、合理的含义,可以说“准确性”是计量科学的命脉。没有法定计量标准,就没有可比性,以最常规的血压计做例子:如果血压计失准,高血压病人因血压计测量不准,给测成正常值,那么时间长了,病人的不适就会越拖越长,病情在起初也许是可以通过少量的药物慢慢稳定,但就由于血压计的不准而延误看病的最佳时机,使得病人处于危险之中,得服很多的药物,让病人自身饱受病情带来的痛苦,那就要一件小事就谈不上医疗质量了。准确性是医疗质量的体现,同时也是计量工作的关键。
3、医院计量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是直接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所服务的,它直接涉及到医疗质量的提高和科研的成败,是医疗质量保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对强检计量器具,若万一失准,都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医院的计量管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强化,要统一并提高全员对计量管理的认识,尤其是争取院领导的关注、重视和支持。要建立医院的计量管理委员会(我院建立的设备委员会),研究制定计量管理相关制度、规章。计量管理落实到人——各临床科室、部门要设兼职或专职计量设备管理员,医疗计量器具要落实到账(各临床科室、部门都拿得出台账)。要坚持医疗计量器具从入库入院到领用、在用一直到报废或停用全过程每个流程都有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计量设备的单位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度,才能保证医疗计量器具或设备的完好率。
4、总结
篇7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并结核并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盛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舰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主权,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并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盛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篇8
关键词: 护理管理学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信息管理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的科学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一门专业领域的管理学,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组织资源,在护理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组织功效。加强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已经展开,其注重的是患者能够得到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所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1.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服务质量达标、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1]。
1.1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国外某些医院有设有专门的质量评价组织,比如护理质量保证委员会。委员会由行政管理人员、护理监督指导人员、护士长、护理教育工作者、护士代表等组成,致力于长年定期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审[2]。我国综合性三级医院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网络,并通过自查、抽查、普查进行前馈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交叉控制、终末全面控制,取得较好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3]。
1.2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患者是护理服务的主体,是医院生存的基础,所以护理管理质量的控制应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全员参与原则:各级护理人员和全体的医务一线工作者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着服务的质量;护理质量标准化原则: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使护理人员,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持续改进原则:开拓创新,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
1.3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
我国正式颁布的护理质量国家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由卫生部于1989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及在2005年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在标准中强调护理质量与安全,对有效评价护理服务质量起重要作用。另外地方医疗组织也建立一些护理评价的标准,有利于根据地方特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例如。受北京市卫生局委托,中华医学会为其制定了《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5],该标准对其他地区制定质量评价指标有指导意义[6]。
1.4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由美国科学家Edwards Deming提出的PDCA循环是护理质量管理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PDCA是英文Plan,Do,Check,Action的缩写,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在PDCA循环中得到体现。
PDCA循环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各项工作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循环中,每一次的循环都是一次质量的上升,也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原则。通过实施PDCA循环,护理工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寻找并解决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服务效果。
1.5护理质量缺陷管理。
各种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和结果都属于护理质量缺陷,护理质量缺陷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在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服务质量监管之外,做好风险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护理人员和患者或家属缺乏沟通也是导致纠纷的重要原因。报道显示,由于护患沟通缺乏,医患关系紧张所导致的纠纷占总量的三分之二[7]。也可通过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制作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制备健全的应急预案等方式预防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
1.6护理质量评价。
护理质量评价由要素质量评价、环节质量评价和终末质量评价组成。我国的护理质量评价内容主要是常见具体的护理指标,对基础护理质量和终末质量的评价更加偏重。常用的指标有患者所处环境是否合格、消毒隔离管理合格率、护理表格书写情况、器械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患者的管理水平、护理报告和记录情况、基础护理合格率等。
2.护理信息管理
现代化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大大简化医院患者管理的程序,减少了大量收账、记账等工作,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住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医院药房、病案室、收费处、统计室等部门共享系统信息,有利于患者的动态管理,节约管理时间和成本,提高护理效率;住院患者医嘱处理系统:系统由医生终端录入医嘱,由护士站终端显示,还具有药费自动划价,住院费自动收取等功能。其他还有住院患者药物管理、住院患者费用管理、手术患者信息管理、护理排班信息等系统应用于护理信息管理中。
3.结语
当前,我国的护理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现有体制建设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纠纷也时常发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信任度降低。首先,现有的护理质量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未得到系统、有效的统一,部分指标欠科学,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临床护理工作,缺少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的护理等指标。其次,评价指标多数是具体的技术指标,缺乏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关心,使护理质量评价强调细节,忽视内涵,强调具体技术规范操作,忽视患者身心护理,这有悖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此外,现代化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医院管理人员实现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宜刚,于有江等.护理管理学[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2]Hussein A T.A ten—step process to develop case management plans[J].Nurs Case Manag,1996,1(3):112—121.
[3]朱新青,陈照坤,梁雁芳.临床护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1—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EB/OL].[2010—05—12].http:///zcfg/yzzl/2005—04—01/0201000001.shtml.
[5]成翼娟,冯先琼,宋锦平,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26—28.
篇9
一、年医政工作简要回顾
(一)医院管理年活动不断深入。我市各医疗机构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在落实制度规范、医疗质量控制监管、病历和处方质量管理、“三基三严”训练、改善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批先进医务工作者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
(二)医疗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全市二级综合医院病历书写质量有所提高。市人民医院强化医护人员基本功训练,在全省急救技能大赛上取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依法执业意识不断强化。多数被督查医院能够做到依法执业、依法治院,违规执业现象逐年减少,医疗广告整治取得阶段成效。
(四)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初见成效。试点医院单病种限价减收患者费用30.16万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控制在47.29%。
(五)无偿献血获得国家级表彰。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六)出色完成多项医政工作任务。2659人的医师资格1次面试2次笔试,2012例“彭年光明行动”筛查及手术任务,征兵体检任务,组建5个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等。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医政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政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较弱,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较差;二是医院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区域医疗中心尚未形成;三是个别医院对医院管理年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度不足;四是部分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较多,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等。
二、年医政工作的思路
年,医政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卫生工作任务目标,以加强医院管理、强化内涵建设、保障医疗安全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努力做到医疗设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寻医就诊方便、看病费用下降,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开展医院综合评价,争创“等级医院”。
医疗机构集中卫生系统80%以上的资源,也集中卫生系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地位举足轻重,行动关乎大局。在医改方案即将出台的大背景下,在“补需方”还是“补供方”争论不休酣战胶着之际,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良苦用心应该深刻体会和着重把握。
一要把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延伸到医院评价和等级医院创建上来。依据卫生部年印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省厅年制定了《安徽省三级(二级)医院基本标准评审细则(试行)》,分为医院管理、临床、护理、感染、医技5部分,共1000分。我们将根据卫生部和省厅部署,组织开展医院评价工作。市人民医院要带头做好三级医院申报准备工作,蒙城一院、二院要启动二级医院创建活动。把管理年成果通过达标上等体现出来,建立健全医院的外部评价体系。
二要把医院管理年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经验,转化为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医院管理质控体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卫生部医政司正在对修订的《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征求意见,新增编的工作制度59项,新增人员岗位职责64项,各级医疗机构可以结合实际参用。通过制度化来探索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医院内部的管理制度体系。
三要总结医院管理年连续三年开展的工作经验,发掘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加大宣传力度,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把医院管理年的最新成果介绍出去,以优质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恢复、重树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外部评价体系、内部管理体系、树立医院形象,做到这三条,我认为基本达到了医院管理年的初衷和目的。
(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开展“三基”训练年活动,打造“放心医院”。
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医疗安全将是一句空话。前几年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情况看,医疗安全隐患不容小视。我们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从基层抓起,从基本抓起,从基础抓起,提高质量,降低风险隐患,切实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权益。
一是抓基础。两层:基本、基层。开展“三基”训练年活动,各医疗机构要把“三基三严”的训练作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制订计划,创新方式,注重实效,从严考核。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全员参与,强化基础,注重实效”的要求,以“三基三严”为重点,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大力掀起强基础、练技术、抓服务的岗位练兵热潮,切实增强全市医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年市医学会受理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病例中,41.2%发生在乡镇卫生院。各县、区卫生局对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质量管理作为工作重点。
二是抓网络。两层:院内、院外。院内健全三级质控网络,做到全员参与,层层有人抓、有人管;院外要发挥市级质控中心的作用,在加强病历、院感、护理质控中心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质量管理需要,逐步建立其他重点专业部门的质控中心。
三是抓规范。两层:机构、科室。省厅提出今后五年建设县级标准化、乡镇规范化、村级合格化的基本医疗体系,也就是对机构的规范化目标要求。我市从年开始开展规范化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今年要结合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年开始我局安排开展了规范化产科、规范化消毒供应室建设,对于关系医疗质量的关键科室,今后都要逐步开展规范化建设。
四是抓督查。两层:内部、外部。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要经常化、动真格的,提倡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市、县区卫生局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要求,年内也要组织专家进行1次以上综合质量督查,3-4次以上专项督查。逐步做到督查结果与医院评价、校验挂钩。
(三)严格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准入和执业管理,建设“法治医院”。
医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机构、医师、护士、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的准入控制和执业管理。个别县、区卫生局在机构准入方面随意性较大,不按规定上报市局备案。有的医疗机构随意聘用人员,不变更注册,不报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一是机构准入管理方面。各县区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严格按照设置规划、严格按照基本标准,严格按照先设置、后登记、再备案的程序审批医疗机构。健全准入项目及评审标准,规范行政审批管理,完善准入信息数据管理,强化准入信息社会公示,促进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既要规范审批,更要从严管理,不能只批不管。贯彻卫生部将出台的《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推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和检验动态考评制度,对周期内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超过规定分值的医疗机构,给予暂缓校验,直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下半年组织开展全市医疗依法执业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医疗机构审批许可程序和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状况。
二是人员准入管理方面,在做好医师资格考试的同时,抓两个重点:医师定期考核、贯彻《护士条例》。
按照省厅和市局安排,我市首次医师定期考核已经确定了考核机构,制定了考核方案,正在陆续展开。医师执业机构必须及时通知医师按时参加考核,同时提交相关材料;考核机构要责任到人,精心安排,保证考核按计划顺利进行;各县区卫生局要对考核过程实施监督,确保考核工作客观、公平、公正、公开。
《护士条例》将于年5月12日起施行,要结合护士节活动大力宣传贯彻《条例》,要通过贯彻条例,充分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我市年调查,106所医疗机构实际使用病床3531张,编制护士仅1190名,医护比例为1:0.79,床位与编制护士比1:0.21。
三是执业行为管理方面。有两项重点:
重点加强医疗广告监督管理,加大监测查处力度,各县区要每季度上报监测情况。严厉打击未经审批擅自医疗广告的违法违规行为。医疗广告是展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一扇窗口,可以说,非法医疗广告背后往往连着非法执业行为。要善于做合法医疗广告,不如把几十万的广告费用,让利群众,换取“口碑”。
重点加强药事管理,贯彻落实新《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和临床抗生素合理用药评价。做好品、精神类药品管理使用和培训考核工作,完成品使用单位校验换证工作。
(四)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平安医院”。
近年来医疗纠纷引发扰乱医疗秩序、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年全市发生医疗秩序58件,到年,此类事件增加到103件,5年共发生医疗纠纷386起,医院支付赔偿费用达869万元。严重影响医患之间应有的信任和理解,医务人员缺乏安全感。高强说“医患关系核心是经济问题”。在医疗保障未根本解决情况下,我们要从主观上要作出努力。在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中,要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足加强自身管理,不发生、少发生纠纷。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医护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秩序、环境等的综合满意率。
篇10
一是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力争到2013年底,在全省率先完成“卫生强基”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证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切实抓好中央和省重点支持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运行机制,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工作。四是抓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规范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率达到50%,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60%。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60%。
农村卫生以开展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一是强化农村卫生与医政工作的衔接,规范乡镇卫生院临床诊疗和执业管理,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抓好基层人员培训和提高。二是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纵向联系,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继续抓好承办工作。三是落实乡医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逐步解决乡村医生执业资格问题,稳定乡医队伍。四是做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收尾工作,保证全部达标。五是巩固发展新农合作制度。2013年,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不低于120元,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建立健全各级新农合管理和经办体系,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探索总额预付和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支出。开展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试点工作。建立新农合基金内部稽核制度,严格监管,规范使用。
二、着力实施“公卫优先”工程,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新突破
一是扎实推进“6+9”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细化实施意见和推进方案,加强考核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格项目管理,规范服务内容,保证服务质量。二是开展医疗机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专项治理,健全规范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保健等生育健康服务,确保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10万和6‰以下,落实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三是深入开展“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年“活动。健全卫生应急与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与医政、疾控、卫生监督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决策指挥机制、监测预警机制、预案体系、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储备等工作。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四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强化传染病监测和疫情管理,推进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措施,重视抓好农民工传染病防治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儿童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抓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全力推进“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实施,巩固消除麻疹成果。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七是巩固发展地方病、寄生虫病、麻风病防治成果。做好迎接国家和省消除碘缺乏病考评准备。八是积极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普及”的建设健康城市规划,2010年完成建设健康城市的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健康学校等试点工作。九是加强爱国卫生长效机制管理,继续巩固与发展迎十一运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开展好第2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全民卫生综合水平。十是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巩固全国灭鼠灭蝇灭蟑螂先进城市成果。不断加强全市消杀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整体化建设。发挥单位积极性、群众的主动性,做好除四害工作,继续巩固除害达标成果。尽快修订完善我市除四害管理办法。十一是以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搞好农村爱国卫生专项治理。按照《十一五农村改厕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年内完成12000座国家农村改厕任务,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2个百分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加强平阴、商河77个村、24个饮用水监测点的管理,保证农民饮用水安全。
三、着力建立基本药物供保机制,实现医患权益和谐平衡新突破
一是切实做好83个社区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和章丘市20个乡镇卫生院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试点工作。二是加强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管理。继续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将配送机制逐步扩大到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供保工作中。三是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四是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比率使用基本药物。五是探索基本药物供保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和落实相关政策,维护公立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并取消药品加成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保护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六是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确保顺利有序开展。
四、着力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新突破
开展“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年活动”,探索建立全市集中消毒供应中心。七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制定护士长三年培训计划,推广整体护理、无陪护病房的经验做法,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八是规范医院投诉管理,创新医患纠纷调解机制。九是加强急救网络和能力建设,做好在我市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急救知识与技能大赛筹备工作。十是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建设、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十一是统筹做好全市80万中小学生查体工作。
五、着力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实现卫生监督管理能力新突破
一是继续推进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制定落实城乡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的保障政策。二是深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重点抓好开展消毒产品违法宣传疗效和添加药物的专项整治。三是积极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四是推进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和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涉水产品监督管理工作。五是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扩大职业卫生服务覆盖面。六是健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卫生监督。七是进一步密切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加大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严格稽查制度,防止出现有案不查、有法不依、以罚代刑的现象。八是进一步理顺体制,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监管各项职能的衔接,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信息公布、检验资质认定和检验规范制定,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食品安全。
六、着力中医药继承融入工作,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认真落实《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尤其要加强市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二是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加大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集中优势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实施好省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临床疗效。三是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和完善融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四是强化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开展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中医医院特色评价工作,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促进中医医院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组织实施《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五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控、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医药对保障人民健康的贡献率。六是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中医药科学普及和中医药文化建设。
七、着力健全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卫生人才培养新突破
一是继续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泉城卫生学者”培养期管理,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二是不断提升卫生科技创新水平。组织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三是巩固和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规范管理和创新团队建设,提高重点专业的科研整体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四是积极推动适宜卫生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五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有效预防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六是切实抓好全科医学培训、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的实施。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创新培训形式,采取网络培训、函授培训、业余培训等多种形式。七是加强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规范管理。抓好培训基地的申报认定,探索考核工作和激励的新机制。八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九是筹备召开全市卫生科技教育工作会议。
八、着力创新医药卫生信息化工作,实现卫生信息化建设新突破
一是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依托市卫生信息平台,加大投入,积极探索传染病报告、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新农合、妇幼卫生、社区卫生、采供血等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实用共享的目标。二是加强社区卫生和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行电子病历。三是抓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公示。四是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疾病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五是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改善监管绩效中的作用,增强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
九、着力强化卫生文化建设年活动,实现卫生文化建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