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艺术概论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话剧表演艺术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话剧;舞台表演;舞蹈手段;运用
一、现代话剧表演中的舞蹈手段
我们知道,话剧表演艺术是话剧演员运用贴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动作,作为基本的创作手段,在观众面前扮演角色并且融入到角色之中,再通过舞台行动的过程进行角色形象展示,从而当众征服观众的表演艺术。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话剧表演艺术与其它戏剧表演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将贴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动作作为基本创作手段。而表演创作与其它艺术创作的重要区别在于其“三位一体”的特点,即表演创作中的创作者、创作材料工具、创作形象均要统一于演员本身。这里的“创作工具”也指演员本身,如此就要求作为一名话剧演员首先要锻炼自己的外部表现工具,具体包括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外部技能等。
话剧表演艺术对演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化身于角色”。众所周知,人物形象需要通过剧作家笔下的文字进行描述,再通过演员的表演创作才能表现出立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演员必须通过创作手段才能“化身于角色”,其中肢体语言是“化身于角色”过程中最有力的表现手段。伴随传统戏剧在新时期的发展推广,使得动作和语言在创作中得以延伸,现代话剧表演中重新融入了歌舞形式,并且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其中,舞蹈手段这一肢体语言是现代话剧表演中的重中之重。
二、现代话剧表演中舞蹈手段的运用特征
舞蹈本应属于“表演艺术”之列,其特性是抒发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但随着现代戏剧的兴起发展,现代戏剧表演中也逐渐渗透进了舞蹈内容,从我国多年来戏剧舞台的各种现象分析,舞蹈表现性手段的运用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一些场面中一些群众角色往往载歌载舞而主要角色基本上保持再现性表演。纵观我国当前的话剧演出以及剧作者创作中所规定的运用舞蹈表现性手段时,主角与群众演员之间问题存在着界限,那就是主角仍然需要使用再现性手段。
在整部剧中舞蹈手段所占的比重不大并无优势可言。包含舞蹈成分的话剧中,占据更大比重的是再现性语言和动作手段,舞蹈手段通常只能占有较小比重。在剧中舞蹈手段更多的是动作和语言的延伸,只有情绪激动到必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时候,才能自然地运用舞蹈手段加以表现。
在剧中舞蹈的艺术质量并不要求必须高级品味。在欧美音乐剧中,要求演员必须经过特殊训练,需要达到舞蹈演员的同等水平,并且舞蹈在演出中确实是高质量的表现性艺术。然而在话剧中,歌舞手段的运用通常情况下并没有提出这样的高标准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舞蹈手段在话剧表演中的运用,提出如下建议:
话剧演员需要对舞蹈手段重新被综合进戏剧表演中拥有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件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戏剧原本起源于歌舞,在话剧外的舞剧、戏曲等戏剧表演中,都有舞蹈表演成分存在,因此话剧表演汲取优势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无可厚非,并且是对话剧表演的一种探索创新。
话剧演员需要加强对舞蹈和歌唱技能的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话剧表演的多方位要求。在话剧表演训练或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应该加强对形体技巧、舞蹈技巧的训练,从而使话剧演员拥有多方位的适应能力,满足未来表演需求。
话剧演员需要对作舞队演员正确认识,对在扮演主角时有舞蹈表演也要正确理解。反之,应该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舞蹈手段在话剧表演中的运用,研究舞蹈手段与其它表演形式的临界点以及区别所在,使话剧本身的表演特征得以保持和发展。
三、现代话剧表演中舞蹈手段的推广运用
现代话剧表演中舞蹈手段已经被广泛地推广运用,并且舞蹈手段的风格样式也逐渐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可。例如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就是成功案例,观之可谓别开生面、当行出色。《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演绎了其与三个男人之间的风花雪月故事,其情节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剧中通过现代舞、康康舞、水兵舞、国标舞等来表达她对三个男人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各种复杂情感,在向观众传递作品中蕴含的不好表现的潜意识心理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丰富了舞台画面。剧中为了更深层次地挖掘出金兆丽内心深处的怀旧和迷茫心理,通过歌舞手段实现了让戏剧冲突更加浓郁和黑白分明的效果,其蕴含的精神气质拥有某种不可言喻的魅力,使观众沉浸其中,随之兴奋和激动,快速地融入进感人的戏剧情境之中。
现实可以表明,如今舞蹈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话剧表演的舞台之上,并且其舞台效果良好,是传统话剧基础上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新的话剧风格正在逐渐形成,新的话剧表演表现形式正在创新发展。
四、现代话剧表演中舞蹈手段的功能作用
话剧表演中可以充分发挥舞蹈手段的功能作用,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传达。那么,作为话剧演员应该如何根据剧本的提示来实现用舞蹈手段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呢?我们可以通过《该谁负责》剧中的舞蹈表演为例加以分析。《该谁负责》剧本相对已比较成熟,剧中有诱惑与被诱惑的戏中舞蹈,在剧本中也提示到了用舞蹈去表现这段诱惑之戏。由于该角色是一位名流杂志的封面模特,所以其每一个肢体语言都要充满对男人的诱惑力,并且要表现的相当娴熟和自信,需要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征服男人。这就需要话剧演员认真学习和感悟,比如可以观看一些欧美性感女星的演唱会,观看好莱坞歌舞剧《红磨坊》、《芝加哥》等优秀电影作品,观看世界知名舞蹈团的全球巡演碟,观看啦啦操或现代舞大赛以及街舞NEW JAZZ类型的比赛等等。通过学习研究,找出其中有利于舞蹈表演的元素,并结合自身特点来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五、结语
话剧表演需要以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为基础,研究在适当的规定情景里有效利用舞蹈手段等完成创作表演,恰到好处地实现创新发展,必然能够为话剧表演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和吸引更多的话剧观众,获得其欣赏、认可和好评。(作者单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参考文献:
[1]王月琳;论话剧表演中的舞蹈手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2]叶涛,张马力;话剧表演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7:27
篇2
【关键词】体验;体现;表现力;信念感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1-01
一、角色塑造过程中重于布氏体系而轻于斯式体系的缺陷
“一个演员到底应该怎样去诠释角色?是化身角色,真的去喜去怒去哀去乐呢?还是规定好一种情绪,每次表演只要将这种情绪拿过来重复就行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讨论。
西班牙话剧《楼梯的故事》中的埃尔维拉本是一个富家小姐,她的美丽大方加点泼辣是很能深入人心的,但是有些演员却处理得空洞无味,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活泼热情大方让人感觉干巴巴的,连最具感染力的弗朗明戈舞都因为两人感情不够到位而显得尴尬。
也许有人会问,表面看起来差异不是很大,可是为什么就感觉充实了呢?这正是用心不用心的问题,你化身角色,真正去感受角色的真实情感,你在演绎过程中的眼神、动作都会变得不由自主,与之前设定的眼神和动作的表现完全不同,绝不空洞。一位著名的俄国演员说过:“假如凑巧给你两个演员:一个很会做戏,他的表演很外在;而另外一个全身充满了火热的灵魂,附身于角色,他们同时演绎一场剧目,那时候你就会发现灵魂的神圣。”
二、角色塑造过程中重于斯式体系而轻于布氏体系的缺陷
斯氏体系和布氏体系各自都有正确的观点和精辟见解,这样看来,演员不能仅偏向于布氏体系,追求外部表现,总是借助自己的形体、声音去充当一个操纵木偶的演员,这样毫无情感、装模作样是抓不住观众的。当然,在舞台下做足了人物分析,无法在舞台上准确体现与表达照样不行,复杂的内心活动总是要通过神情变化等有层次地表达出来,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又正是角色塑造过程中不能仅偏于斯氏体系的重要原因。所以,演员需要做足功课,把斯氏体系与布氏体系结合起来,把体验与体现相统一。
三、如何将斯氏体系与布氏体系很好地结合起来
感性的体会、理性的外化,用这两句话来解释斯式体系和布氏体系最准确不过了。笔者认为,要想将二者很好地结合,演员最好在拿到剧本之后,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对要饰演的人物进行分析与构思,然后找到准确的体现方式,接着在排练中尽量把人物的舞台调度、节奏处理等都确立一个大致框架和模式,虽然演员的台词是不能随意更改变化的,但并不是要求我们在表演过程中类似于背课文似的背台词和走路,而是要发自内心地支配自己的肢体,每一次演出都带着新鲜感,像第一次那样激起真挚、充实内心地进行表演。其实,当你真正体验了角色,在你创造角色过程中还总会出现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即兴表演,这些即兴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人物创造中的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控制。虽然演员要尽量体验角色,生活于剧作的规定情境之中,但演员必须同时具有高度的控制力。有的演员在舞台上入戏太深,有忘我的举动,悲伤的情绪导致鼻涕眼泪横流,声音嘶哑,各种生理不受自身控制,演都演不下去,在《楼梯的故事》最后一幕,内容是两家人最终的情感同时爆发,于是扭打成一团,有时候演员只顾全身心投入悲愤的情感,而对形体不加以控制,导致每次排及演出都达不到最好效果,这样完全地忘我是不可能也是不正确的,所以表演应该是在演员意识控制下进行的。
四、结语
创造角色不可全靠理智而排斥感情,当然也不能全靠感情而排斥理智,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体验与体现、感情与理智的矛盾统一过程。作为一个好的演员,在拿到剧本感受人物、体验人物期间,需要提醒自己尽量活在人物的情感中,这种称为真实感,但同时又需要受理智的控制,结合自己的外部表现技巧来传达情感,这个又是有表现力的体现。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的内与外同时进行,才是表演创作的最高境界,而这种最高境界,也只有将斯氏、布氏两大体系完美结合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 李永强.中国话剧成熟期的戏剧形象论[J].戏剧文学,2010.
[2] 刘板盛等.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4] 叶涛,张马力.话剧表演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 上一篇:国外工程造价现状
- 下一篇: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