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设计的内容

篇1

关键词:城市 建筑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针对资源与环境,可以理解为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致于因其耗竭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首先,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从建筑本身的节能出发,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审计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力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减少企业建筑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其次,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人类社会进步相适应。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居住和生活,建筑设计理念自然应该以当代社会为依托,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与时俱进地提高生活质量。

二、当前在我国实现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建筑的可持续主要包括能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生态可持续,而其中能源可持续是最为突出的,它包括了能源节约,能源替代和能源回收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人均资源匮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筑业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在使用粘土砖、石材、混凝土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在生产加工、制作安装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废水,从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第二,大规模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对原有地理环境产生破坏它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水域等,区域原有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冲击,地貌地质条件产生变化,生存条件趋于恶化。

建筑耗能在我国社会耗能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早在2001 年我国建筑年消耗已达到 3.76 亿t标准煤,占总消耗的7.6%,现在建筑耗能已占到全社会耗能的 1/3(不包括生产建筑过程中的耗能)。当前严峻的现实让我们重新思索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认识到在规划和建筑领域实现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表达

1、尊重历史文化

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优秀的古建营造,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延续传统文化,回到起点寻找答案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好开端。如果今天的规划师和建筑师能考虑回到母体文化,向古人学习,吸收优秀的华夏文明,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那样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找到了发展的根基。中国现代的建设是建立在古人建设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历史环境、场地环境也决定了我们的操作要前尊重历史,后虑及子孙,我们需要担负起承前启后的任务,不尊重历史和文化我们将什么都不能留给后来人。

2、尊重地域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一个幅员广阔的大国,东西、南北均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地域文化也是我国历史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常讲的环境的一部分,适宜才能够和谐,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上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在的地域文化资源,将新的创造融合于既有环境中。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对生活习俗的尊重、对地方材料的使用、对当地地理气候的了解等等都将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3、尊重环境

与城市环境、地段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我们所要建设的城市或者建筑应该处于谦逊的状态,应该对环境表达出若谷的胸怀,如果我们所有的建筑都能够处于这样的状态,可持续发展也就获得了更舒适的空间,由于对环境的尊重,我们也将因此得到更多的尊重,这是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职业使命。尊重外部环境的同时,也要尊重区域的内部环境。在很多项目的场地中会有旧有资源存在,可能是历史悠久的古建,也可能是经年的老树,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尊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把这些资源看作未来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新的创造就有了真正深厚的底蕴,区域也因此将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4、建筑的科技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科技手段在节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太阳能、地能、风能等能源的使用将大大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现代变废为用技术也将有助于资源的节省,如建筑垃圾的再加工处理,中水技术等的使用;智能化技术有利于对能源使用的监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相关技术等。研发适合中国建设需要的本土化技术、低成本高性能技术,使用自主产权技术将更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做得还远远不够,不但需要更多的技术研制,也更需要技术的市场化应用。

5、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筑形式语言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建筑的形式语言是理性的语言,一切是围绕建构长期和谐环境,有利于城市发展展开的;第二,形式语言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是必须强调的;第三,形式与功能构成有机的建筑,脱离功能的形式与没有形式的功能都是单薄的建筑表现。前两年很多建设刮起的“欧陆风”,近两年屋顶的“飘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既浪费资源又缺乏对环境尊重的建筑,都是背离可持续发展的。

我国可持续建筑建设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更应该加快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可持续建筑。

参考文献:

[1]庄俊河.浅谈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04)

[2]邹志生.浅谈我国建筑设计如何考虑可持续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7)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气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特点,并注重节能的功效,才能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的各项需求。

一﹑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与高层建筑电气关联的用电设备品种繁多。室内、楼梯过道、安全照明等电器照明设备; 货梯、客梯等电梯设备; 生活水泵和消防泵等给排水设备; 冷却塔风机以及水机组等制冷设备;引风机和鼓风机等锅炉房设备;排风机、电冰箱等厨房设备;包括送风机、回风机、风机管盘在内的空调系统送电设备;包括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等在内的消防设备;另外,不同用处的高层建筑在用电量上也存在差别,不过总的来说耗电量比较大。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客梯电力、应急照明等还要有分别独立的电源。

二、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与特点

1、建筑电气设计应本着稳定、安全、经济的目标。虽然稳定、安全、经济三者达到最佳平衡存在矛盾,但是建筑电气设计应把稳定、安全放在首位,在保证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的因素。虽然三者同时达到最佳结合困难很大,但设计者在设计过程应尽量使设计稳定、安全的条件下尽量经济,这也是每一位优秀电气设计师的职责和目标。建筑电气设计应遵守以下的原则。

(1)经济性。建筑电气设计的经济性就是电气设备的初期投资与运行费用达到经济合理。

(2)可靠性。根据用电负荷的等级,保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力求可靠供电。

(3)灵活性。主结线力求简单、明显、没有多余的电气设备:投入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线路的操作方便。这样就可以避免误操作,又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处理事故也能简单迅速。灵活性还表现在具有适应发展的可能性。

(4)安全性。保证在进行一切操作切换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以及能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2、建筑电气设计严格依据国家规范和有关政策和法令。规范包括国家规范和地区规范,是国家或某地区为确保设计质量,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制定标准。建筑电气负荷计算前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这些调查工作包括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用电负荷是电气设备选择的依据。建筑电气设计与其他设计做好协调。建筑电气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设计过程中要与有关建筑、结构、给排水、嗳通、动力和工艺等工种密切协调配合。

3、与高层建筑电气关联的用电设备品种繁多。室内、楼梯过道、安全照明等属于电器照明设备;货梯、客梯等电梯设备;生活水泵和消防泵等给排水设备:冷却塔风机和水冷机组等制冷设备;引风机和鼓风机等锅炉房设备;排风机、电冰箱等厨房用电;包括送风机、回风机、风机管盘在内的空调系统送电设备 包括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等在内的消防设备 另外,不同用处的高层建筑在用电量上也存在差别,不过总的来说耗电量比较大。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客梯电力、应急照明等还要有分别独立的电源。

三、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供、变电的设计。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1 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都采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结线。电源进线几乎全部采用电缆进线。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

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每层楼竖井设配电小间。层间配电箱经插接自动空气开关从竖井母干线取得电源。当层数较多负荷数较大时一般按层数分区供电.或将变压器分散设在地下层、中间层或最顶层。

2、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3、电气照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灯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该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4、防雷与接地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做法简单可靠、经济合算。但必须保证各层楼面钢筋、金属管道与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形成等电位层。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

5、消防自动灭火与报警机制的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层建筑在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机制方面也逐渐统一,目前主要包括5个部分: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自动洒水灭火器和气体自动喷射,以保证报警灭火自动化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由探测器探测火灾信号,并自动转为电信号,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以及消防中心,转为声光报警信号。而整个消防指挥与监控由消防中心完成。由于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计跨多学科,规模、功能和控制范围都日趋复杂,因此设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建筑还会出现新的特点,现代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也由于智能化的需要而变得复杂。但是无论出现怎么的变化,电气设计者都应本着稳定、安全、经济的目标,认真按照设计和操作规范进行设计优化和施工,从而将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和安装上推至臻美。

参考文献:

[1]刘雅洲,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与设计中常见问题.建筑技术.2009.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重点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85-01

一、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重点内容

1、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合理选择,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等。从当前情况看,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来计算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

2、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1)高压配电系统:从现代高层建筑整体情况看,供电方式大多数都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而高压主要所采用的是单母线分段,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切换,互为备用。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保持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的一致性。

(2)计费方式,采用高供高计。但在低压侧,仍装设计费电度表,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有些地方供电部门又把空调设备的用电,全部划入照明计价系统,一般采取的做法都是居民采用每户装表,动力部分单独装计量表。

(3)为减少变压器台数,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照明和动力分开设变压器,当动力用电容量太小时,动力变压器可不分开装设,而在低压侧应对动力负荷分类计费。

(4)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每层楼竖井设层问配电小问。层配电箱经过电缆T接端子与主电缆连接。当层数较多负荷数较大时,一般按层数分区供电,或将变压器分散设在地下层、中间层或最顶层。

3、主要设备的选型

(1)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用于国外高层建筑共有三种类型的开关可以选用:高压空气断路器,SF6开关和真空断路器。由于高压空气断路器的技术陈旧,SF6开关尺寸数大,气体本身又带有毒性,所以,目前普遍应用10kV真空断路器。而按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一般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

(2)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一般主楼内是宜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有干式变压器、SFe变压器和硅油变压器等三种产品可供选用。国内沈阳第二变压器厂、北京变压器厂、广东顺德特种变压器厂等厂生产的干式变压器,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几乎都做成抽屉式,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则做成手车式。国内许多生产厂家的低压配电屏也有引进技术做成抽屉式结构的,其中有的(如多米诺组合式开关柜等)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低压配电屏多采用自动空气开关出线。当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为1200kVA时,低压母线上的短路容量已超过40kA,目前国内已能提供这样大容量的产品(如多米诺组合式开关柜和YDS型抽出式/混合式低压开关柜等)。

(4)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故障率低等优点。

应急备用发电机组必须是快速自起动的。按国外规定,应能在15s内恢复供电。从可靠性出发最好选用两台,自动并车。容量较小时也可选用一台。

4、防雷及接地

近几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所采用的不仅是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又相继出现了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尽管在工程方面,这两种防雷技术已经得到了不少的实际应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争议。如:有一些人普遍认为放射性避雷针维护比较复杂,同时价格又高,相对来说,采用传统的避雷方法简单又可靠,也更为经济合算。但是前提是必须能保证各层楼面钢筋、金属管道与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最后形成了等电位层。目前,高层建筑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其中,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是一项重要任务。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1欧。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5、电梯

按使用功能,可以将电梯分为高级客梯、普通客梯、服务梯、观景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而按照速度又可以将电梯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并不能决定电梯的配置和造型,还要与建筑工程总设计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从现代高层建筑的基本情况看,电梯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输送能力和缩短候梯时间,多是采用高速或超高速电梯,以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感。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1、高层建筑中,照明及空调负荷比较多,照明与动力基本上不共用干线。另外,电梯等运输设备多,给排水设备多,因此,需要的用电量很大,且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2、因高层建筑构件的预制装配化及干法施工,达到了缩短施工周期的目的,并且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吊顶来处理顶棚。正是因为高层建筑的高度高、体量大、设备多、人员又密集,所以对消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政策就是节省能源,而节约用电又是节省能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注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省能源设计,并根据先进技术、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来确定。通过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以及高效率变压器、电动机和照明光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设备监控电脑系统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能的损耗,起到节约用电的作用。

4、在消防用电配线方面,应该采用耐火电缆,至少在砼层内敷设耐火电缆绝缘线穿钢管或难燃管,为避免发生火灾后,配电线路管热损伤,造成停电的问题,其讯号和控制管线不宜与强电管线共用竖井,否则将会使设备控制、运转不灵,引起不应有的事故。因此,在消防用电设计中,必须要重视起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问题。在消防中心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及消防联动控制装置,且有反应被保护对象的模拟图,当火灾时,及时了解火情及其扑救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的节能存在很大的潜力,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精心考虑。另外,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方面,应该充分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后,再选定节能设备,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文平。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探讨[J],电气应用。2012年11期。

[2] 张宁。浅谈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管理方案[J],中华民居。2013年03期。

[3] 吴正平。超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浅析[J],电气应用。2010年11期。

篇4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室内设计;教学融合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实践性,能够运用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可以给学生配置丰富的慕课和微课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取得了实质性的提高。

一、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结合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室内设计理论

实现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高度融合,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室内设计理论。首先,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的直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观察设计细节,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形成了学生更先进的设计理解。其次,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模拟情境,有助于学生走进真正的设计室,在现实用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二)解决传统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不能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且存在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简单,无法培养实用型人才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教学环境,建立了互联网环境下的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还可以把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主动的开展相关的预习活动,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结合的原则

(一)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必须采用创新性的思维,充分的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室内设计教学的课堂结构着眼,在“互联网+”背景关照下,实现教学时间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课前引入、理论陈述、教学实践、讨论创新等环节的科学配置。其次,注重开展有人文价值的教学,着力引导学生领会室内设计背后的人文含义,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全面提高现代室内设计教学的直观性,并且把现实室内设计理论潜移默化的投入到室内设计领域当中。第三,明确室内设计教学的目标,合理恰当的安排教学内容,选用与教学任务贴切,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具体启发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二)注重使用模拟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就模拟出真实的设计工作场景,学生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把教学内容以实景化的场景呈现出来。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的设计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情境性,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结合实况操作。其次,教师可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给学生演示相关的数据分析,运用模拟设备对教材和现有的教学素材进行优化安排,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三,可以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室内设计教学的重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围绕具体的问题,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促进学生开展设计创新。

(三)进行室内设计教学反思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开展主动的反思,促进学生对建筑室内设计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首先,教师应当围绕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下积累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着案例或是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反思,不仅要引导学生反思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更要围绕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学活用,解决学生在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必要的点评,实现方向和细节方面的引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第三,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主动反思,找出课堂教学的得失,借助互联网资源,全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对更丰富的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精细的加工,制作出更加精美和吸引学生的课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和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设计室,帮助学生进行设计领域的创新。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极大的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结合丰富的典型设计案例,促进学生更生动的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进行课堂实践操作活动。第三,运用三维影像技术实现立体化的教学,全角度的展示设计作品实景,在课堂上提高室内设计教学直观性。

(二)使用更新颖的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建筑室内设计内容更丰富,同时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强度,教师可以运用更新颖的创新性教学形式,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设计理论。首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教学程度,节省教学时间,把反繁琐的教学程序变得简单化,借助数字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入的解读教材,把教学内容的细节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运用对比、实践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相关常识和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相关内容。

(三)增加课堂实训实练环节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任务主要在培养有应用能力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增强课堂实训环节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建工室内设计课堂的实训实练效果。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与实训室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形成室内设计必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其次,可以运用各种室内设计三维动画软件,例如Adobe After Effect、Autodesk3ds Max硖岣哐生的设计体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室内设计中实与虚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室内设计教学领域,有助于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补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习工具,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实现了室内设计课堂的互动目的,是符合现代改革趋势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旭红.网络环境下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主要内容

1 电气设计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电气工程是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高层建筑比作计算机,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而电气设计是电气工程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

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有关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负荷的分级计算、供电电源的选择、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弱电系统设计等。

2.1 负荷的分级及计算

用电负荷的等级作为电气设计的依据,应根据用户的重要性或其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将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划分。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都含有一级、二级和三级负荷,有时还会含有特别重要负荷。

负荷计算作为电气设计的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于电气设计过程中能否合理选择所需电气设备,选择的设备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的负荷计算,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估算,在施工图设计时,基本上采用需要系数法来进行计算。

2.2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短时间内(除疏散照明外,疏散照明要求不大于5s的应急电源供电转换时间)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

2.3 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2.3.1 高压配电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方式。电源进线几乎全部采用电缆进线。

2.3.2 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分段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开关。自投时应自动断开非保证负荷,并保证变压器可正常运行。

2.4 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由于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十分巨大,因此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应尽可能达到深入负荷中心效果。一般设置在底层或地下层。这对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2.5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组成。

高层建筑的消防供电极其重要,将会直接影响人生安全及经济损失,因此,应按高层建筑负荷等级的最高级别供电。

2.6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

现在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避雷针和避雷带以外,还应大范围地采用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用来提高避雷的效果。

2.7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安余技术防范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规模、性质、安防管理要求及建设标准、经济适用等进行设计。其主要对周界、通道、出入口、公共区域及重要区域等进行监控、探测及管理。

3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合格的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应满足七个质量特性规定的要求,即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信性、可实施性、适应性及时间性。电气设计单位本应将通过了设计评审的合格的设计文件多少会存在缺少或偏离质量特性要求的缺陷。

3.1 电气设计违背或偏离设计规范的规定

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设计问题又主要表现在安全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等)及可实施性的缺失或偏离。

如民用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线路截面选择问题。由于民用高层建筑用电负荷绝大多数为单相负荷,三相负荷不平衡必然导致中性线通过不平衡电流,随着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低电压网高次谐波污染日益加剧,3次整数倍及非三次整数倍奇次谐波均构成中性线电流、中性线过电流并由此引发电气火灾的现象也日渐增多。为此,相关设计规范已规定民用建筑配电系统的干线、支干线及支线的导线截面原则上均应选择N或PEN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然而当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名用高层建筑配电设计中扔沿用80年代前曾采用过的做法,选用的N或PEN线截面仍为相线的1/2甚至1/4-1/3,这也是最常见的电气设计安全问题之一。再如,关于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相关设计规范都明确提出应考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这是保证可用性及维修性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不少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设置在地下层的变、配电所及柴油发电机房的配置多违背了这个要求。另外电气设计也必须妥善考虑其运输及维修吊装通道问题。

3.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是设计文件可实施性方面的缺陷,将直接导致施工安装困难或错误,也往往造成设计文件本身出现原则错误而难于及时发现,将影响项目建成的使用功能。

例如,设计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参数尤为重要,这是业主或施工单位进行设备订货及采购的依据。然而近年来电气设计文件中普遍习惯于只在系统图的设备符号旁边标注该设备的型号或厂家产品编号,而国内外各种型号规格的产品琳琅满目,这就使设备订货无所适从,并往往造成错误。

4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层建筑由于照明及空调负荷多,电梯等运输设备多,给排水设备多所以用电量特别大,且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2)在高层建筑中,照明与动力负荷基本上不共用干线。负荷多采用放射式或母线槽配电方式。

(3)顶棚一般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吊顶。

(4)电气设备的管线应采取防火措施

(5)空调设备等主要用电设备分散,多数要求集中管理,即要求采用电脑管理和监控系统。

(6)采取防震措施。如配电屏、灯具等电气设备的防震,管线的层间贯通和建筑伸缩缝与沉降缝的耐震处理等。

(7)消防要求高。因为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人员密集、设备多、装饰豪华、建筑本身火灾隐患多,故对消防要求很高。

(8)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要把电能消耗指标作为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电的设计方案,应根据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

5 结 语

电气设计文件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最主要根据,设计是否认真执行国家规定、设计文件的深度及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问题等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前,应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资料,把有关的基本条件搞清楚,这是保证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问题

Abstract: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people, but the electrical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to ensure quality is a topic, more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waste of high-rise building is an imminent problem. Two aspects of this paper from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electrical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负荷的计算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作用。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2.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都采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

3.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1)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2)计费方式,采用高供高计。但在低压侧,仍装设计费电度表,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3)为减少变压器台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4)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等等。

4.主要设备的选型(1)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应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2)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3)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几乎都做成抽屉式,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则做成手车式。(4)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故障率低等优点。

5.变电所位置的确定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相当大,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这对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6.电气照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灯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该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7.防雷与接地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8.电梯电梯按使用功能分,有高级客梯、普通客梯、观景梯、服务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许多种;按速度又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确定电梯台数和决定电梯功能。电梯的配置和造型,不是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必须与总建筑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

9.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

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和消防中心,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消防中心负责整座大楼火灾的监控和消防指挥。关于高层建筑中消防用电的设计问题,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而且规模越大,功能越多,控制内容越广泛,设计内容也就越复杂。

10.经营管理电脑系统

现代高层旅游建筑的业务管理电脑,主要是数据处理和文字处理的应用。旅馆经营管理系统一般划分为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两大部分。前台管理主要是负责接待、登记、订房、预约、查询、定票及房间状态的显示;后台管理主要负责晚问经济核算,编制各种统计报表,进行成本分析,使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自动化。而经营管理电脑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解决电脑的选型,以及终端机的配置和管线布置问题。

11.设备自动化监控电脑系统

设备自动化监控电脑系统,能使所有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迅速发现故障,达到减少人力,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代化旅游旅馆的设备管理电脑,可以对整座大楼的空调、供热、供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闭路电视、通信、防盗、巡更等进行全面监控。

12.通信

国外现代高层建筑的通信设施,包括普通电话连络、业务对话、国内外长途自动拔号,和附加的服务功能,电传等,可以进行国际通信联络。

13.广播音响系统高层旅游建筑的广播音响设计包括公众广播、客房音响、高级宴会厅的独立音响、舞厅音响等。

公众音响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发生火灾时,则兼作事故广播之用。客房音响的设置目的,是向客人提供高级的音乐享受,建立舒适的休息环境。

高级宴会厅一般都是多功能的,必须设置专用的音响室,配备一套高级组合音响设备,以适应各种宴会、记者招待会、演唱会、国际会议、时装表演等不同的使用要求。

餐厅、多功能厅、酒吧间等,为满足有可能举办各种晚会的要求,可配备移动式音响设备。舞厅的音响是独立的系统。有的豪华饭店还设置有音乐喷泉。

14.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高层建筑一般都装有共用电视天线接收系统(简称CATV系统或安装卫星通信电视接收系统)。共用电视天线接收系统是一个有线分配网络,除收看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以外,还可以在它的前端配合一定的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调制器及其他附属设备等,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己可以随意制作电视节日。向大楼用户播放内部节目,所以又称之为“闭路电视系统”。现代旅游饭店都装设有闭路电视系统。每个客房都设有彩色电视机,电视机的电源开关装在床头控制柜的集控板上。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高层建筑由于照明及空调负荷多,电梯等运输设备多,给排水设备多,所以用电量特别大,且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2.在高层建筑中,照明与动力基本上不共用干线。动力负荷多采用放射式供电,照明负荷则多采用母线槽配电,与动力分开。

3.由于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大柱距,形成大空间,使墙面安装的设备增多,必然使地面管道增多。

4.由于建筑构件的预制装配化及干法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顶棚一般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吊顶。

5.电气设备的管线应采取防火措施。

6.空调设备等主要用电设备分散,多数要求集中管理,即要求采用电脑管理和监控系统。

7.采取防震措施。如配电屏、灯具等电气设备的防震;管线的层间贯通和建筑伸缩缝与沉降缝的耐震处理等。

8.消防要求高。因为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人员密集,设备多,装饰豪华,建筑本身火灾隐患多,故对消防要求很高。

9.节省能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政策,节约用电又是节省能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要把电能消耗指标作为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电的设计方案,应根据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采用高效率变压器、电动机和照明光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设备监控电脑系统等措施,减少电能损耗,节约用电。采用壁灯时需将容量提高一级或增加盏数。

三、结束语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也要着眼于未来,要能跟上时展的需要,还要与建筑寿命相配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重复建设。高层建筑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应首先考虑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确保可靠、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美观等方面的需要,切不可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舒适度

1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1.1室内设计

依据建筑设计提供的空间环境理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对建筑中的内部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通过对多种技术方法和艺术手段的应用,对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考虑,从而指导空间美学,最终打造出一个符合人们心理要求和生活需求的内部环境,使建筑内部环境变得更加舒适、艺术、合理。

1.2建筑设计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一方面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上的需求[1]。建筑设计是在原建筑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建筑实体组合、不同性质的内部空间。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外部的空间环境改变。此外,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要与建筑物相匹配,在建筑的实际功能中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基础上,满足人们在审美上的要求。

2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之处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建筑学内容,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分离。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并且无法分割[2]。一个良好的建筑由内空间设计、外空间设计两个部分共同组成。虽然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建筑设计是建筑需要做的全部工作,并且注重综合性。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的合理安排;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外部条件间的相互配合;建筑外部构造方式;建筑内部与外表的艺术效果等[3]。室内设计针对建筑室内具体空间环境的详细处理,通过对室内空间造型、色彩、照明、装饰等各项内容,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与空间设计两者之间关注的重点不同,同时在综合性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1)室内设计要在建筑设计的支持下完成,也可将室内设计看成建筑设计的深入与延续。两者可以用工作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将建筑构架是否完成作为界限,完成前为建筑设计,完成后则为室内设计。很多时候,建筑可以存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但是室内设计则不同,室内设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物的内涵以及审美意义都会发生巨大改变。(2)室内设计涵盖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延申。从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室内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室内装修设计、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等多项内容,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各项内容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确保设计的合理性,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

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存在的联系

3.1从设计过程入手,分析问题

由于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要同时进行,由于建筑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在具体施工中,经常需要对建筑进行补充或拆除,导致人力、物力的大量损失,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经济因素。经济会对建筑造成直接影响,充足的资金,是确保工程能够在工期内,保质量完成的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筑设计师在努力的设计也是徒劳,资金存在问题,施工方无法依照设计施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装修和装饰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在设计阶段要有较高的标准,否则无法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弥补,最终将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2)业主干涉。业主干涉是建筑工程中十分常见的一项内容,虽然业主干涉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4]。但是多数业主都的不具备专业能力,其对设计的理解不全面,无法从宏观方面理解建筑设计的整体功能,会给设计师提一些不好的建议,最终导致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无法全面落实,设计方案的连续性被打断,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将变得不完美。(3)设计师在认识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设计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致使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性格。但是如果建筑设计过程中,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表现的思想存在差异,将会使整个建筑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4)设计不匹配。建筑行业针对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在程序上是先开展建筑设计,待建筑的主体施工结束后,再进行室内设计。进行室内设计时,建筑设计已完成,无法更改。室内设计师无法通过与建筑设计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导致建筑室内外出貌合神离的情况。(5)空间功能的改变。建筑空间功能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前期设计思路出现了问题,建筑的实体建成后无法对其进行更改,只能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变,这也增加了建筑室内设计的难度,再完美的室内设计,也无法弥补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3.2从防范实施过程入手,提高设计质量

现代建筑施工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分析可知,建筑主体施工要先于室内装饰施工,两个施工阶段全部完成后,才能构成以一个完整的建筑,具体施工中会面临许多工序环节、工种,因此要对各项内容严格管理。例如,某大厦500多米高,在具体施工中,不能等建筑主体结束后再对建筑的内部进行装修,要在建筑下部主体的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便开展下一步施工,各个环节要紧密相连,如果一个部分发生问题,工程的整个工期都会受到影响,并且费工费料。由此可见,在方案实施阶段,要协调室内设计方案与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师在工作中受权责限制,无法对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因此要有效的执行方案,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业主要求。

4结束语

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对于建筑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要相互协调和统一,在创造设计作品中,要将两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建筑在色彩、风格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一致,提高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

作者:龚燕霞 单位:广州红川林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永昌,苏宏志.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室内设计过程[J].室内设计,2005,(1):2-9.

[2]徐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中的关系[D].河北大学,2007.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创新;必要性;对策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新的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技术层出不穷,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在内容上、模式上、方法上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偏低。当前培养创新、开拓、进取、求实的人才是建设计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对建筑设计教学进行恰当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当前建筑设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建筑设计思想和理念层出不穷,对现代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筑设计教育工作却显得相对滞后,亟待优化和创新。中国传统的建筑学教学实行的是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两个系统并行,设计教师与相关基础理论课教师之间极少配合,这就使得建筑设计教学形成独木难支的局面,难以对学生实现循序渐进、系统科学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明显滞后于当今建筑发展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和国内外建筑界交流的日趋频繁,我国建筑设计教育受国外思想和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从中吸纳先进经验并对我国建筑设计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成为当前推进我国建筑设计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对策

2.1 处理好建筑设计与辅助课程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建筑教学计划安排目前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授课的进行是依照自行设计的教学体系。对于建筑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确定,作出了较为周密的设置及安排。我们把建筑教学课程作为确定教学大纲的基础。力求建筑设计的技术与确定的课程的时间、内容、厚度与设计课程相协调,做到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由此努力使本专业学生的课堂知识与历史内容进行整合。在设计课程教学之初,就要请有关的历史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讲受相关的建筑历史知识,比如,构建色彩、建筑的空间形态等等,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老师所讲授的这些历史知识,对建筑设计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对建筑设计与民俗的关系产生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在建设设计过程中,应该请相关的建筑历史教师和技术教师结合建筑需要,在设计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初期、方案修改期、方案定型期,进行辅导授课,课时应该在时次左右。只有建筑设计教师对学生作学习辅导的方式已不再适应现实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了,学习的形式自由了,他们能够直接向专业的教师请教,并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升了学习的质量。

2.2 提升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合理性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在学习上缺少自主性,他们的设计都是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指导、修改及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为了得到好的学习成绩不得不迎合老师,做出毫无创新性的设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难以得到培养。也就无法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个性特点、已有知识等等诸多因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首先,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民主、平等、合作、引导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不要在设计教学中以主观的思想,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进度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思考,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注重学习的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创新,让学生在设计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其次,互动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需要有有效的互动,才能强化所学的知识,生生之间的互动对思维的扩展和灵感的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分享在设计中的经验、体会等。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学习气氛,通过自由答辩、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设计的观点等,让大家共同学习、讨论。由此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2.3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

建筑设计教学最终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对建筑设计有用的实用的人才,最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应与当地优秀设计院寻求合作,为学生创造参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并邀请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到学校举办讲座,将其多年实践经验所积累的新的体会传授给学生。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一些设计项目,使其了解建筑设计的总体流程,从中积累实战经验。

3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优化建筑设计相关专业课程,提升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相关院校应在认清建筑设计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革建筑设计教学工作,通过提升建筑设计与相关辅助课程的协调性,优化教学模式,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措施不断提升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实践和就业中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谭韵.浅议建筑设计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5):26-26,30.

[2] 史艳红.关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3):15-16.

[3] 李相杰.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112-113.

[4] 孙跃杰、刘长飞.建筑专业本科设计教学深度初探[J].中外建筑.2013(8):44-45.

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发展

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BIM技术的运用,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建筑产品。

1.BIM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BIM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层面的含义,建筑组织设计人员对BIM的概念理解不同,所以在BIM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求,部署合理、科学的建筑工作[1]。

我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方面可以对BIM技术进行评价,从实际应用的现状中总结发现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基于此,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生产效率、节约建筑投入成本,缩短建筑工期。近几年,经过我国建筑人员的不断研究,BIM技术逐步为我国建筑行业知晓,我国很多具有资质的建筑行业分别成立了BIM技术小组,以此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指导[2]。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的步骤主要是:建筑项目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维护等,每一个阶段的施工和设计都会应用到BIM技术。首先,建筑设计人员会利用BIM技术设计出建筑软件,用BIM核心建模软件对建筑设计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确定BIM技术层面,提供建筑管理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各种资讯服务,用来解决建筑设计难题,最后,确定BIM技术使用的用户类型,建筑设计人员要积极学习BIM技术,把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和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活动会应用到BIM技术内容[3]。

以上的分析可以充分体现出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要对现有的建筑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建筑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应用BIM技术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处理。当然,BIM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懂得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体现出BIM技术的优势。

2.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发展的障碍

2.1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

建筑设计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同一工种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筑师与工程师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如果设计者不能领悟到BIM技术的精髓就很难驾驭技术要点,同一工种之间的协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水平,建筑师与设计者对于BIM技术理念的了解不同,很容易扭转建筑设计的思路[4]。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严重影响了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基于长远发展目标,建筑设计者还是要认真学习BIM技术内容,明确BIM技术应用的特点。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但是要想BIM技术要想更好的应用在建筑产业中,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设计非常有难度,同时,BIM技术要想更好的与建筑工程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还需要在建筑管理的一定范围内,对BIM技术进行模拟。

2.2来自专业应用软件的障碍

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很多设计者会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可以达到先进设计标准,但是众多科学软件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技术冲突。BIM技术软件比较齐全和成熟,国内应用的BIM软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设计者并不能合理操作BIM技术,使软件的执行能力直线下降[5]。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内容,强化自己专业技术的操作能力,使BIM技术可以深入到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的结合,还需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和模拟,这样才能使BIM技术更加合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并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了突出建筑特点和建筑水平,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专业应用软件对建筑工程进行评价和验证。以此,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使BIM技术可以与现代化科学软件合理融合,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建筑设计的灵感,克服专业应用软件的难度和问题,是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基于BIM技术的实际内容,明确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难度,通过技术的融合,使其BIM技术可以达到最优的功能效果,并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设计的性能。

3.BIM技术与建筑设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3.1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国际综合经济市场对我国提出的考验也越来越多,我国要想稳定在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抗力,就必须懂得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传扬。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带动我国整体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回顾和总结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设计模式。融合思路可以深入到地域文化中,体现出城市建筑内在的文化理念与品质,开发商需要根据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内容对地产项目进行定位,确保其策划和经营的理念可以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师、规划师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位基础,设计出建筑的文化气息。BIM技术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形式,所以建筑设计者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力量,为未来建筑事业的进步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篇10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17-02

近年来,建筑学专业逐渐在各地方院校开办。虽然这些院校的建筑学教学起步晚,但教学质量水平提升迅速。建筑学作为一门建筑类学科在目前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建筑设计基础》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备受学校教师的重视,它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理念关系着学生建筑设计基本观念及思维的形成。本文就近=年来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对《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日常教学情况及发展进行了说明,以供参考。

一、关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说明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中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按照传统教学内容设置分为理论和实验部分,实验部分主要包含仿宋字练习、水彩渲染技法练习、线条练习、图纸抄绘等基础内容。该门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该门课程将有利于建筑学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更好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目前,《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我国地方建筑院校均有开设并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也是各地方建筑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可以说,该课程在这些年发展中已逐步形成各院校特有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将更加有效,对于培养综合实力强的建筑学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目前《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部分地方院校早期对《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缺乏系统认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被定义为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加以对待与培养。而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严格的技法训练为主,通过一系列工程案例逐步将学生引入建筑设计的思维模式中,过多地强调临摹练习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如江西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就对该门课程培养大纲过多强调了基本技法训练、模型制作等,未能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意识及创新能力放在其应有地位,使得该课程在日常教W中收效甚微。但目前,经过持续多年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筑学专业的教与学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地方院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重视这一细节,制定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该课程发展。

三、关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发展情况描述

前面提到,《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由于各地方院校对该课程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其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纵观该门课程的发展,这些年变化较大,如江西理工大学根据当前教学水平较高的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学实践,教师也在该课程讲授中逐步加深了认识程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由基础训练型向认知设计型过渡;同时,随着课程要求的不断提高与人们建筑观念的改变,该课程教学,目前逐步实现了向综合改良型过渡,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基础训练型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改变。《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如较早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将该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建筑概论理论课程学习及作业练习。理论课程的学习一般包括建筑基本属性、构成要素及中外建筑简介等,授课内容较多,教学要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建筑理念及建筑设计为主;同时,对于作业练习主要以绘制线条图、建筑视图等,着重培养学生绘制建筑工程图的基本功。地方院校早期对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采用模仿其他院校或根据教师本身所受专业教育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目标不清,教学效果也一般。但是在这些地方院校和教师的努力下,教学模式逐渐有了各自的特色和成果。因此,传统基础训练的模式逐渐被新的教学模式替代。随着国家及学校对建筑学科的重视,以及当前招生方式的改变趋势,各地方院校也逐渐采用适当的方式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与信心。此外,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课部分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课程中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针对这些现象,应该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比如在作业练习进行了改革,加入了结构设计的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效的融合[2]。不管教学改革的内容变化多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仍在于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建筑观念,使得学生透彻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

2.认知设计型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突破。随着国内各建筑院校对低年级《建筑基础课程》的重视,地方院校教学改革内容已较少从国内别的学校“拿来”,提出了地方特色教育理念,教学的重点也由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培养过渡,主要是从侧重于手工技能训练转向创造能力训练培养。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可以辅以计算机使用课程训练内容的完成,还可以用计算机和手机等获得较多新鲜的建筑资讯,更新和扩展知识面。教学改革后的认知设计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建筑学专业角色,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学其他课程知识,促使学生成才。认知设计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正是为提高建筑设计基本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当时国内外常采用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证明,该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这种模式在地方院校课程的改革中也弥补了不足,并有所突破。当前,地方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深造前未接触过建筑学相关知识培养与知识积累,单纯用这种认知设计方式来改变当时该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脱离了实际,因而不能得到长期发展。如江西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强调学生在入学后即开始对建筑设计知识的全面讲述,由于学生综合技能差,教师讲述及辅导存在很大难度,无法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全面学科基本知识讲解。

3.C合改良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模式。随着这些年地方院校的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主要是综合改良型教学模式。目前各地方院校基本上都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了优化,有的学校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基本每年都有改动,并且实验课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与当前的教育形势接轨。与此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教师综合技能的提高,每年会安排工程实训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建立学生对学科专业的认识与认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综合改良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也加强了建筑学设计基础技能训练,逐步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基本认识,为以后其他建筑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属于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必修的基础课程,学好该门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筑学理念的提升。本文就地方院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基本情况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对这些年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由基础训练型教学逐步向认知设计型型教学、综合改良型教学的教学改革历程,探讨了该门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及教学重心问题,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原伟,刘潇衍.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思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11-12.

[2]马震,蒋天洁,陈倩云,等.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2014,40(10):257-258.

[3]何宇珩.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改革探索[J].大科技,2014,(15):45-46.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rchitecture Design Basis" Course

XIAO P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