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认知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的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的认知

篇1

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认知实习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专业兴趣、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设置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立足于培养综合素质高、有一定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本文借鉴兄弟院校建筑工程认知实习的已有经验,对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方向的认知实习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 创新

1 认知实习的目的

认知实习就是使本专业的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程提供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2 认知实习现状

2.1 联系实习单位有难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生产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很多单位在接收学生进行现场实习时存在很多的顾虑。由于现场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施工单位往往会拒绝学校学生的实践和实习。

2.2 学生对认知实习认识不到位

学生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是对认知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明确。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生产实习的重要地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要强化培养学生结合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实习指导书要认真编写,确保内容的完备性,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纪律、成绩的评定等方面的内容要明确提出,实习的主要内容、常见结构的实习内容、可供研究的小专题以及对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相关要求等要重点介绍。实习结束后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实习指导书中要详细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做到有的放矢。

在进行实习前,需要对学生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明确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以及相关的实习考核办法等,学习的全部内容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确,同时调动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2.3 认知实习中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也是高职院校进行认知实习的一大难点。综合考虑上述情况,我们制定了针对高职院校的一套认知实习方案。包含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实习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现有条件,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具体实习流程如下。

3 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来进行,一部分是校内实习,另一部分是校外实习。

3.1 校内实习

校内实习主要是利用校园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厂房等建筑,需要有专业性较强的老师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在课堂上讲解,主要就一栋房屋的三大模块即房屋建筑部分、房屋结构部分、施工部分进行讲解,比如,以同学们居住的宿舍楼为例,首先让同学们了解房屋建筑部分,简单了解建筑物的类型、功能、平面布置和空间组成特点;简单了解基础、墙、楼地面、屋面、楼梯、门窗等构件的构造和作用。简单了解室内外装饰的类型及其基本做法。其次让同学们了解房屋结构部分,简单了解房屋结构的类型、形式和组成;简单了解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的特征、配筋、构造要求等。再次,让同学们了解施工部分,了解各类施工机械等。了解施工放线的基本知识。如果有历史资料的话给同学们最好放一下(比如当时施工时的照片),让同学们从感性认识上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由来。

第二阶段是领着同学们到实地参观,把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建筑物中,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打下良好的铺垫。

3.2 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同学们对建筑物的名称可能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这些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情况他们可能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在参观之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建筑物的基本情况,让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注意观察哪些部位,注意做哪些笔记,为参观后写总结打下基础。

4 认知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4.1 师资保证

同课堂教学相比,认知实习存在很多的差异,在实习内容和实习方法上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全面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方面。在实习之前指导教师要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要善于启发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德、智、体诸方面在指导认知实习过程中,关心、爱护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要能够进行及时的解答。按照实习计划,实习完成后,指导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认知实习的总结工作。

另外,实习指导教师可以从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技术人员进行担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外聘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来说外聘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与技巧,理论水平等方面稍差。校内教师恰恰相反,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两者之间实现了优势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4.2 安全保证

实习学生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挥,进入实习工地一律戴安全帽。实习着装要整齐、简朴,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实习工地,要注意头上、脚下,要跟随实习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行动,注意安全。同学之间要相互照顾,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认知实习的教学环境相对于课堂教学形式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进行认知实习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对相关安全问题做充分估计并做好应对措施。学校从两方面做了相关措施。一是学院专门派出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做好全天跟班制度;二是发挥班级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辅助带队教师完成认识实习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管理作用对于完成认知实习教学任务起到重要的作用。

4.3 充分利用实训室,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遵循“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实训”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制作桩的过程中,在实验室根据制作桩的相关要求,学生可以结合钢筋混凝土的要求,按照搭接钢筋的要求,采用对焊形式对主筋进行处理,根据具体要求对水泥、砂、石等进行选择及操作。在砌筑砖墙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完成普通砖的砌筑等实际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激发学习的兴趣。

4.4 实现工学结合

工业与民用建筑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其专业特点与实施“工学结合”相一致,在人文艺术方面实现了内容与制作在形式上的统一,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制作形式恰恰是其全过程。每学期安排3~5次的施工现场的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保证每次至少5~7天。在实习过程中,第一天对工程图纸进行熟悉,第二天对施工进度和施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在以后的实习时间内,在师傅的指导下实际操作每个工种动作。“工学结合”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印证与运用其他课程。

4.5 全面把握,层层递进

教师要在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中对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全面把握,以模块为出发点、以构件为核心,以学生理解与掌握为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认知实习考核

要求学生逐日做实习日记,由全程指导的教师每天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包括出勤、纪律、提问等。实习中可安排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画出一个典型楼层的建筑平面草图,以加深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实习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并安排总结交流。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日记、草图、实习报告以及实习表现情况给出实习成绩。每一个构件的形成是一个知识点,柱、梁、墙、板的施工操作是形成建筑物的关键点。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是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三点链接在一起为一条主线,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条主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可以在这条主线中让各个构件链接在一起,形成设计者的艺术表达。

6 结语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在实习教学实践措施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组织方式、实习的过程管理及实习考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袁玉卿,李雪婵,杜文风,温森,李静.道桥专业本科生认识实习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

[2]张敏树,肖敏.认知实习的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6,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 素质 项目名称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2].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篇3

关键词:人工成孔灌注桩 监理控制 要点

人工挖孔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场地小,无泥浆派排出,对四周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近几年得到广泛运用,在有扩大头的桩基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施工更有其优越性,可以弥补机械施工的一些不足。笔者就此浅谈人工成孔灌注桩监理工作中应注意的控制要点。

施工前预备工作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以下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必要的地下水位资料;桩基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建筑场地地下管线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治资料;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桩基钢筋混凝土所用建材的质检告。监理单位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具有针对性的监理实施细则,并要求现场监理人员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施工过程的控制

人工挖孔的施工

开始挖孔前,要平整好场地,清除地表松软土层和一切杂物,布置好控制网,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复合过的桩基位置,采用十字交叉法订立每一孔桩的位置,并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根据设计桩径及护壁厚度在地面上放出开挖线,然后向下挖深1m,浇筑混凝土井圈第一节护壁。井圈应高出地面20cm,且应加厚10cm。而后将桩位纵横中心线测放到井圈上,并测出孔口控制高程,以利于下部掘进的高程控制,且要求第一井圈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cm。井圈高出地面还有利于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进入井内。

修筑钢筋混凝土井圈应保证护壁的配筋和混凝土浇筑强度。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宜养护24h后拆除。拆模后监理单位应与施工单位一起进行检查,如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止造成事故。

进行第二节井孔土方开挖时,先从井口用垂球吊线找出井孔中心点,并在井孔底部打一短木桩,将桩中心投影到木桩顶上,经监理复核后以此为据进行第二节护壁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该密切注重地质状况的变化。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挖土护壁的工作,直至桩底设计高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以每一节护壁为验收步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节的开挖施工。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有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和孔底的渣物,监理逐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混凝土的浇筑。

扩大头完成后,清渣、验收和浇筑混凝土要求工序紧凑,可减少土层坍塌的机率。在施工中监理单位还应要求施工单位安排专职技术人员监督开挖土层的地质状况,并备有人员应急上爬梯,遇见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成孔后及时施工。关于钢筋笼的加工、制作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桩头处理,等同于其它常规灌注桩的施工,在此不再赘述。只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坚持按配合比投料,坍落度损失大于5cm/h时,要调整配比。砼拌合料质量控制,每盘砼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秒,开始搅拌时必须做一次坍落度检测,调整好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灌注时作坍落度损失的观察,以指导砼配合比的调整,拌好的砼应立即使用,有离析现象严禁灌入桩孔。砼浇灌质量控制:混凝土导管离孔底距离不大于0.5m;砼坍落度不宜过大,以5-8cm为宜,每50cm左右为一层及时振捣,砼灌注要保持连续。监理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实行旁站,全员、全过程控制,严格把关。

人工挖孔桩施工时,一旦碰到不利的地质条件,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除制定单桩的施工措施外,还应该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对减少施工难度起到重要作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在可能的情况下,先施工较浅的桩,后施工深一些的桩,先施工的桩,后施工中部的桩。

成桩质量检验

监理单位要检查施工单位每根成桩的钢筋加工检验记录、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记录、混凝土试块资料及桩身完整性检测资料,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

篇4

【关键词】房地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建设

0.前言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而在投资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无疑是房地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程,并且未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将越来越注重于“可持续发展”。在这种经济大气候下,从事房屋建筑的施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行业规模越来越大,施工工期越来越长,存在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明显。[1]因此,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消除各种易发的质量通病,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当今造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

1.1工程设计上的问题

(1)设计人员方面: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内部承包制,单位内部设计人员之间很难做到专业互通,致使设计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设计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2]

(2)设计工作态度方面:设计单位内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设计人员道德行为不规范,如对工程地质资料掌握不详细,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掌握不全面等等;设计图纸计算不精确、粗糙、不详实,如一些大样图缺失、建筑和结构图有出入等等。

1.2建设单位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

(1)“最低价中标”是中国建筑业大发展的基本条件。笔者认为,“最低价中标”是带来中国建筑业大变革、大进步最重要的市场动力。但房屋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片面追求低造价,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

(2)建设单位分包工程,致使一个项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差异及现场缺乏统一管理,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1.3工程施工单位的素质方面

(1)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施工单位缺乏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无章可依,管理混乱;有的施工单位经营思想不正,利用自己的资质大量转包工程,导致施工单位人员流动大,队伍稳定性差。

(2)《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用工制度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3]但当今建筑市场上工人的技术素质整体较低,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大多都是属于无证上岗。

1.4建筑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1)许多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投资,尽可能的追求利润,甲供主材选用质量低劣的材料、设备,如住宅建设中常用的墙地砖、防水材料、上下水的管材、电线管材、电器设备等等,从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比比皆是。

(2)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压低成本,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施工。如用价格较低的石粉代替砂石;自拌砂浆及混凝土少用水泥等现象非常普遍。

1.5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当前的监理市场中普遍存在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监理费用过低的现象,由此出现项目总监不到位和项目监理机构临时拼凑的问题,并且一人多岗、无证上岗、冒名替岗。

(2)监理单位及相关人员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编制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空洞连篇,对实际工程没有针对性。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不坚持事前审核控制、事中平行跟踪检查、关键工序不能保证旁站,施工全过程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给建设单位和建设主管部门。

2.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2.1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监督与管理

(1)抓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务必应该从设计阶段开始,会同建委设计质量监督站强化对设计图纸的检查监督力度,促使工程的设计内容与技术规范、业主要求相一致,改变目前设计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尽量减少设计变更。

(2)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限制业余设计。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设计人员应与施工人员充分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2加强建设单位投资责任机制的管理与控制

(1)应对招标负责人实行对工程质量的长期负责制,这样就可以预防一些行政干预的因素,从源头上杜绝了工程腐败现象形成。同时“最低价中标”的前提应该是合理让利的条件下,这是一个原则,通俗的说就是“没有一个老板是愿意带钱来给人干活的”,房屋工程只有先有“经济基础”,才能谈到“上层建筑”,否则工程质量等都是空话。

(2)最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地区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上逐步推行“施工总承包制”,这是促进加快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在此前提下建设单位应尽量减少自主式的分包,以保证工程及工程管理的完整性。

(3)工程项目不应出现多次的转包,招标人应当在投标阶段对于转包行为给与严格规范和限制,应事先说明工程不应当随意转包给他人。

2.3加强工程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建设

(1)施工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拥有优质的团队和资源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进行高效的质量管理。

(2)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应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强化施工人员对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进而有效地培养其各种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4加强工程材料的选用质量

(1)建筑行业实行的是质量终身制,而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合格的建筑材料才能造出合格的房屋工程,检查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必须严格。

(2)建设、施工单位在尽量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各种材料必须选用质量过硬的品牌,严禁使用三无产品,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房屋是百年大计,建造房屋所用的材料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5加强监理单位在房屋质量管理上的作用

(1)监理公司是一个服务机构,建设单位应充分发挥它在房屋质量管理上的主导作用。必须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筑质量验收标准体系,编制详细的工程质量监理目标帮助建设单位进行控制与管理。

(2)监理单位在机构人员组成上应注意人员的技术基础和工程经验的结合、监理理论和现场技术操作的结合,项目施工中要保证项目总监始终坚持在岗位。

(3)房屋建筑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形成过程息息相关,通过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控制将工程质量由事后检查有效地转移为事前控制。对于重要的工序,必须有监理旁站,对于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结构或容易产生房屋质量通病的部位,监理必须现场跟踪检查。

2.6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应充分发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五大责任主体的作用,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等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最近各个地方陆续颁布的针对房屋质量通病提出的《导则》,使得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

3.结论

国家的振兴靠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而房地产的发展要以质量为本。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在围绕“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体改善经营管理,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看作是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质量的作用日益重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4]

【参考文献】

[1]罗明兰.浅谈主体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

[2]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所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法规的强制性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包括施工单位指导、控制相关机构协调并改进包括方针、目标的制定、质量的策划及质量的控制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当中,工程质量是该施工项目的建设核心,对于该工程建设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是建筑施工工程要完成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内容。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实施积极有效地监控,将可能或已对建筑工程质量构成的影响例如管理、技术及人力资源因素等置于领导的控制状态下,实现建设工程应有的效益,是当前建筑企业所应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1.1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时不按照相关法律文件执行。部分工程违反法律规定建设的相关程序,未办全相应法律文件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还层层转包,转包企业资质的审查也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有些工程的施工图纸未经审核就开始施工建设,一边施工一边设计,仅仅是为了追求施工进度,留下了较多的质量问题。验收作为该工程的最后一道关卡,最初是由政府的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该工程的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时并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1.2 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混乱。建筑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管理职责得不到落实,设备资源配置不合理。多数的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得不到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还仅仅停留在其所拿证件的验证上,忽视对其实际技术含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考察,预防与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1.3 工程质量的监督不到位。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经验和权威性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但部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相对落后以及自我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必然会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及深度,直接减弱了政府部门的监督有效性和权威性,有待改进和完善。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在以上列出存在的问题中,本人认为第二点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监管部门只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而建筑企业本身才是建设一个优秀工程的基础,只要严格按照设计和相关法律行事,这些监管部门就形同虚设,因此下面我将从企业管理方面来提出一些提高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施工人员的安全,要比工程的安全更重要。如果工地上发生了安全问题,不仅仅影响该工程的进度,同时也会在施工人员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严重影响了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做好对工地周围人员的保护。即便做好了这些保护措施,还应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周围定期巡查,及时排除隐患。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最终实现“零事故”。

2.2 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的管理。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项目工程的各种资料管理从施工开始就应该走向正规化,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进而使得该计划和实际之间即使发生偏差,也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另外,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得身上。同时还要做好材料的档案管理,对每种材料的产地、供应商、验收人员、存放地点及使用状况等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使得公司领导对每种工程材料的具体情况能够一清二楚。

2.3 强化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总体上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说,都是要求参与施工的人员应具有诸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其相应人员具有的“资质”。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相对比较低,实践有余,但是理论知识相对不足,不能很好地从更高层面上把握和指导施工质量的管理。当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过硬的工程项目。因此,建筑工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2.4 采取措施,加强施工技术方面的质量控制。施工方案的敲定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待方案审完后,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才能执行。同时还要对技术方面的进行准确控制,包括熟悉和审查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工程重难点部位施工技术、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在工程施工中要建立严明的交接班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相应标准对部分项目及单位工程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对于那些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工序检测手段或检测技术比较复杂的,一定要在交工前把好质量检验这一关。材料的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创造正常有序的施工条件,也是实现造价和进度控制的前提;要对供应商所提供材料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同时,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的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当该工程竣工以后后,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

2.5 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制,明确自己的责任。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个工程均要全面实施管理到位。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相应工程的特点,最终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该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施工质量,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质量较好的工程项日,企业应组织各个项目部进行观摩学习,包括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及工程创优运行情况进行交流;对创优工程验收时,应组织其它项目部相关人员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对照他人找出自己的差距。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电气系统的技术和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是随之而引发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在本人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现代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 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不符合规定; 导线接、连线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规定;配电箱的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开关、插座盒和面板方面的问题;灯具、吊扇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 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 电话、电视系统的敷线、面板接线不符合规定等等。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有设计图纸方面的原因,也有选购材料和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当然电气施工人员在安装各阶段中专业知识的缺少和责任心的欠缺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详细的分析这类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且找到可行的方案来处理这些问题,才能达到保证施工质量和保障用户用电安全的目的。

1 建筑供电系统的组成

在多年的建筑业发展中,大多建筑一般设置10KV/0.4 KV变电所,再采用电缆、母线槽供电形式,根据负荷等级、设备负荷容量,采用放射式、树枝式、链式供电,并根据建筑类型、负荷等级选用相应要求电缆、母线槽。其中,垂直干线宜采用电力电缆、分支电缆或母线槽配电,并应设置独立电气竖井,以保证其专用、独立、安全。而传统小型建筑一般采用总配电箱、电缆或导线穿管组合的配电系统,其系统简单,施工和维护难度低。

2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

2.1在施工准备环节的控制

图纸是施工阶段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每一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现场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正确性和质量可靠性。土建施工前, 电气安装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 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 电气工人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相适应。

2.2在基础施工环节的控制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留预埋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 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2.3在主体施工环节的控制

作为施工人员,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质量监控中, 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 明确关键,制订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后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除了设备材料的质量外,还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电管敷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做得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 电工应留人看守, 以免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2.4在装修施工环节的控制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 因为这是电气人员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的位置及确定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在抹灰之前, 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注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上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3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3.1严格按照图纸规范实施图纸是施工的前提和依据, 只有详细核对图纸,对工程中各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

3.2科学进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

①应根据用电设备位置,确定管线走向、标高及开关、插座的位置。② 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③ 暗线敷设必须配管。当管线长度超过15m或有两个直角弯时,应增设拉线盒。④ 同一回路电线应穿入同一根管内, 但管内总根数不应超过8根,电线总截面积(包括绝缘外皮)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⑤ 电源线与通讯线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内。⑥ 电源线及插座与电视线及插座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500mm。⑦ 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300mm,交叉距离不应小于1OOmm。⑧ 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应牢固,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⑨ 安装电源插座时, 面向插座的左侧应接零线(N),右侧应接相线(L), 中间上方应接保护地线(PE)。⑩ 当吊灯自重在3kg及以上时,应先在顶板上安装后置埋件,然后将灯具固定在后置埋件上。严禁安装在木楔木砖上。Bl1连接开关、螺口灯具导线时,相线应先接开关,开关引出的相线应接在灯中心的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于上。B12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问电阻必须大于0.5M 。B13同一室内的电源、电话、电视等插座面板应在同一水平标高上,高差应小于5mm。B14厨房、卫生间应安装防溅插座,开关宜安装在门外开启侧的墙体上。B15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300mm,平开关板底边距地宜为1400mm。

3.3注意时间和空间的协调配合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比较复杂的,它包括土建、给排水、采暖通风业等。在施工中,如某一专业或工种只考虑本身的工作,势必影响其他工种的施工,而且本专业或工种的工作也难以做好。即使在某个阶段, 某一个工种受其他工种的影响不大,而且完成了任务,但将给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巨大损失,这种损失不仅限于工期上,有时会造成经济或质量上的损失。所以,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需要提前做好全面准备工作,组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技术人员,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安装工作。要完成电气管道、供配电电缆、灯具、避雷设施的安装施工,这就要求在安装施工组织等方面要和电气安装专业施工员进行密切的配合方能处理好施工工作。

4结语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虽然技术性复杂、质量要求严格、但是只要施工单位在旖工前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质量还是可以得到保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及有关专业规范、标准。电气施工质量规范条文较多,控制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牢记规范条例。只有严禁伪劣产品用于工程,才能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人防造价控制

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成长期,一是国家与地方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在涉及人防工程建设中如何使人防工程设计合理控制人防工程造价,尤其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既成为建设方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设计、建设项目发包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和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而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当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专家分析,设计费虽然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对整个工程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各阶段造价控制的重中之重。

二、切实推行限额设计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切实推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指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之所以未能得以切实推行,一是领导经济意识有待提高,决策应有远见性。二是工程项目监管及审计监督力度不够,以至出现“三边”工程。三是现行设计收费偏低且计费基数为整个工程的投资额,这势必会造成为多收设计费而任意提高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从而造成工程的极大浪费现象发生。

限额设计属于事前控制,是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在推行限额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确定科学、合理的限额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以价值工程的观点来推行限额设计,从功能和成本2个角度综合评价,使功能和造价协调。

2、把人防专项设计与整个项目设计同步进行在结合民用建筑修建人防工程项目中,一些项目民用设计全过程已完成后才进行人防专项设计,使人防专项设计与民用设计无配合前提,是加大人防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之一。故将人防专项设计过程前置,在项目的方案、初设、施工图阶段中及时介入,与民用建筑同步实施,能对项目整体方案的确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能有效的控制人防工程建设成本。

3、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由于人防工程的工程量大,特别是隐蔽性工程量较多,同时对临战时平战功能转换措施要求很严格,因此我们在整个人防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把设计变更尤其是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

4、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工程设计阶段过程中,技术和经济分离现象普遍存在,以至无法实现限额设计。在具体设计项目中一些设计人缺乏经济观念和施工经验,重技术,轻经济,以致设计出现浪费现象;工程经济人员也只负责依图算帐,对建筑产品的工艺流程了解不全面,从而无法通过经济手段的约束能动地指导设计。所以工程设计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应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最终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中,在设计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又能尽量节约投资,保证限额设计的实现。

三、优化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由于许多建筑产品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在人防工程中应用优化设计,可提高结构性能,增大使用空间,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可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

1、注重方案设计的优化优化设计方案是设计阶段的重要步骤,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在方案设计阶段要注意以下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一是工程平面布局要因地制宜,节约资源。防空地下室的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与防护单元的关系应综合考虑并合理布置。二是工程结构形式和柱网的选择要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层高,减少工程的埋置深度。三是人防防护设备要选用工艺先进,能快速安装、快速拆除的设备。四是人防工程安装设备要尽量选取经久耐用、高效率、低能耗的国产设备。五是合理选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运用先进的工艺。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我们通过方案优化,可以获得满意的设计产品,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2、充分发挥设计招标的作用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公开、公平竞争,目的是通过招标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并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

3、加强人防工程的设计管理首先,人防设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人防工程设计,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其次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严格做好设计图纸审查工作,控制工程设计变更量。特别是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业主通常将防空地下室设计委托于人防专业设计单位设计,这时就需两个设计单位及时作好技术衔接,认真分析平战功能转换方案的可行性,保证人防工程具有完善的平战结合功能,减少设计差错,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以免不必要的工程返工造成投资的增加,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招投标打好基础。

四、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人防建筑工程定额》具有强制性、实用性、通用性、竞争性的特点,充分贯彻了我国关于工程造价改革的“政府宏观控制、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构编制全国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统一工程项目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清单编码,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量单位,使工程造价的形成更加趋于合理化。而我们现在仍沿用量价合一的定额模式。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的概预算定额、价格信息、取费标准等,使得建筑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属于计划价格。

二是概预算定额一般以正常施工条件下的社会平均消耗编制,往往注重定额消耗,忽视工程量计算规则,造成各地区、各部门编制的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差异较大,与国际通用规则不衔接。

三是概预算定额是按某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编制的,而定额的更新和往往滞后于市场,从而不能及时反映工程造价水平。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会出现投资额同市场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状况。为了改变现状,就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改变过去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人防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人防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我们不要忽视事前的控制,只有把握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控制,从而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大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 管理人员 人员素质 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作为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在增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多,大规模、高技术、复杂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出现呈加速趋势,使得建筑业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这个挑战首先是对建筑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挑战。这就首先要求建筑企业注重高素质、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补充。

1 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对建筑企业的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奠基人物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的作用;他通过“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的量化计算,进一步证明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他认为,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1]

1.1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已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的建筑市场基本是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业主对建筑企业要求多,佣金少,企业之间竞争极其激烈,甚至出现“中标靠低标,盈利靠索赔”的说法,这往往会在施工中或施工后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导致甲乙双方合作关系的破裂,最终建筑企业并不能顺利实现经济目标。而在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掌握的技术都是相近且市场价格高度透明的情况下,谁拥有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谁能做出良好的项目选择,投标决策,投标时有适时的报价策略,优良的施工组织设计,拿出最低的综合单价这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招投标中胜出,取得工程项目。

1.2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础条件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还要有高素质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三控两管一协调。完成初期制定的质量、进度、成本三大控制目标,同时还要进行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为合理合法的索赔取得契机和证据,保证经济利益。还要有善于组织、沟通的工程管理人员协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当代超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总包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等等的参与多达几百甚至上千方,这无疑对工程管理人员来说难度更大,但拥有这样人员的建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稳脚跟。

1.3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工程质量的内在保障

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建筑产品的质量,而通常认为影响质量的五种因素4M1E,即Manpower(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Method(方法), Environments(环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境,五大要素。这其中人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特别是作为现场管理的工程人员,又由他们来调控整个现场的一线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程序、方法,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由此可见,五大要素在工程中都直接或间接的是由工程管理人员决定。工程管理人员是否有同他人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布置任务,协调关系,是否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基础来指导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计划材料的进场批次和数量如何良好控制使之符合运筹学原理达到储存费用最低并且保证材料的品质,调整施工顺序,根据网络图技术优化工期检查指导操作工人的施工方法,同时还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人员的工作环境,尽量达到低噪音,无污染的绿色施工环境标准。

1.4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

现在的社会发展还要求建筑企业中的工程管理人员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如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除了要拥有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以外的多种知识,只有综合素质过硬才能驾驭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出工程质量良好,经济效益优良,工作环境和谐的建筑工程。

2 当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

建筑行业的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筑产品的质量好坏意义重大。从重庆綦江虹桥整体垮塌事件到楼脆脆,楼歪歪,到近期江苏南京市汉中门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擅自采用建筑胶对裂缝进行处理;上海市苏州河河南路桥结构空隙违规使用编织袋等杂物填充作为空腔内膜。这些工程在表面上看大多是符合建设法规的规定,手续齐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等级均符合要求,设计人员,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也都拥有职业资格。依然出现的这些建筑事故和质量问题,究其根源是各类工程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太低,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违反操作规程,无视职业道德,一味向钱看,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准,是绝不能在工程管理行列中存在的,否则将祸国殃民。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是衡量当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2.2 较高的建筑工程技术水平

工程管理工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工作,其效果不仅取决于工程队伍的总量能否满足业务的需要,而且取决于工程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如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他们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够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控制,提出指导性意见。[2]只有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才能使起使他们肩负起工程管理的巨大责任,否则就会在管理中力不从心,难以深入到管理的内核,难以抓住管理的要害。

2.3 系统的工程管理知识和经验

管理的目的是谋求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工程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对工程从构想设计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活动进行策划、协调、控制、统筹和规范,以保证工程的质和量符合预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工程管理者有系统的工程管理专业素质,掌控工程进展全过程。同时还要不断积累管理经验,以便对工程进展中的突发问题提出应急处置对策。

2.4 较强的经济核算和财务分析能力

建筑活动涉及的投资资金一般比较多,少则几十万,多则几千万上亿元,作为决策者,必须要有具有科学性的定量分析数据和结果作为判断,决策的依据。工程管理活动涉及建设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标书制作、采购、施工、结算、决算、试运行等方方面面,都要求管理者能熟练运用经济方法,科学严谨地控制经济指标和活动朝着预期目标运行。

篇9

叶志成,叶氏化工集团的创办人及主席。1971年,叶志成和妹妹叶凤娟一起在香港创立了销售化工产品的小店铺——恒昌行,即叶氏化工的前身。本着“勤可补拙、诚可取信”的理念。叶氏化工历经40余年发展,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产品制造商之一。2011年销售额达83亿港币,集团目前下设溶剂、涂料、油三大业务,销售网络遍及各地。2012年1月1日起,叶志成转任为集团非执行董事,致力于领导董事会与集团的长期事业规划与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性工作。

“作为资历最老的一名员工,我深深感受到,过去40年间,我们赖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首先是‘人和’二字”。2011年叶氏化工集团成立四十周年,回顾一路历程,从当初占地40尺的街边小店到如今在全国拥有15家工厂、5000余名员工的规模,身为叶氏化工的创始人,叶志成发自内心地感慨,“我何其有幸在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特别是我们的管理团队以及很多很多的同事共同携手,心无旁骛,一起打拼。因此,对外我们奉行谦厚及守信;对内,我们则视员工为公司命脉,真正尊重及关爱他们。”

5月2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在“叶氏化工流动眼科手术车捐赠计划”向捐赠全新流动眼科手术车仪式后,鲜少面对大陆媒体的叶志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引领叶氏化工走过多次石油危机、地产抑或金融狂潮而成为香港“老牌工业股”的长者,谦逊地与记者分享着他的人生历练,如今更多的心境是回报与感恩。“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只有与所有利益相关方达成‘和’的境界,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延续,而只有积极担负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各种责任,我们的前行也才更有动力”。

40年,与中国化工同行

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的金融贸易物流中心,工业并非主流。但叶氏化工却以对化工行业的“专注”,为香港、珠江三角洲及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0来年,我们只从事生产及销售溶剂、涂料及油的核心业务,将力量集中在我们最擅长和最熟悉的化工领域。经验也表明,因为我们专注于一项业务,所以一定会看长线,而长线的策略每每能平衡当下决策,从而带领我们跨过一个又一个经济难关”。

尽管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叶志成仍不时需要借助粤语或英语,但这家起步于香港的企业其发展始终与大陆息息相关。上世纪80年代初,集团开始在大陆地区采购生产用原料,如今叶氏化工95%的销售在中国,100%的生产在中国。

中国与化工行业相关的市场规模巨大,并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区域市场。与这一机遇并存的是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国家目前的行业整体发展策略是从低技术、低效益、低增值、高污染的加工型产业转变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型产业。而只有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的企业才能成为其中最有竞争性的市场参与者”。这是叶志成投身实业多年的总结,也来自为叶氏化工带来持续成功的实践。

举个例子,在苯溶性油墨占据食品软包装市场主导地位之时,叶氏化工集团旗下的洋紫荆油墨却已积极投入相关资源,在国内率先采用独立的无苯车间和管道化生产程序,首家推出成熟的高环保性全无苯无酮食品包装油墨系列。

2009年,《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后者明确规定苯为禁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包装。政策出台伊始,在国内油墨市场急于应对之时,早着先机的叶氏化工便凭借其对消费者更加健康安全的高性能环保产品很快获得市场的青睐,获得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洋紫荆油墨已在国际权威《Ink World》杂志的2011年全球油墨企业销售额排行榜中以1.64亿美元销售额、中国第一的身份跻身全球顶级油墨企业20强之列。而在本刊的“2011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上,叶氏化工也凭借这一责任竞争力案例荣获“金蜜蜂·永续发展奖”。

“其实化工行业已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样子了,作为其中一员,我们现在不是被动地应对外部监管或者国家的宏观要求,而是要主动提升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正面影响力。在做出每一项业务决策前,我们一定会优先考虑它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实现行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为指导”。叶志成说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获得长线的发展,也才能在市场机会来临时不错失良机。

多年来,对科研的持续投入及对品质的执着要求,已为叶氏化工在客户群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同时,在所有子集团的业务发展与生产管理中,叶氏化工亦严格执行环保、健康与安全标准,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2010年集团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兴建新的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对超前产品技术的开发,期待以自身努力促进行业发展不断迈向高科技、高品质与高产能”。

与员工,共享企业成长

“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成功要素——‘渴才’,即视人才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礼贤下士,量才而用,并努力为我们的员工提供公平、宽松和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空间,期待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之间获取最佳平衡与共赢效果”。在同行业内关注的人才类型大致趋同的环境下,于人才竞争激烈的香港及内地,叶氏化工更需要为员工创造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

在企业内部,叶氏化工倡导一种“小老板”制度和文化——通过实施奖评计划,对每位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核,鼓励员工成为企业的小老板,以主人翁的专注投入企业营运中,并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挂钩。叶志成强调,“我不是要以‘打赏’的方式去奖励他们,而是怀着感恩的心,乐于与他们‘分享’。员工做得越开心,企业的‘财’越兴旺。”

篇10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87-02

目前,建筑技术人才数量上质量上短缺是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必须适应建筑行业用人的需求,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培养出一批能从事城镇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资料整编等符合城镇化进程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2011)确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有8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主要岗位有6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通过社会调研、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目前区域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两类,如图1所示。

(一)初次就业岗位。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初次就业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二)迁移岗位。我国建设行业已建立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和建造师等八类执业资格制度,基本形成以教育评估、执业实践、资格考试、注册管理、继续教育和信用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高职教育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务实,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和社会需求调研,确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详见表1。

三、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2。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具体如下。一是立足北部湾经济区、面向华南地区,以城镇化建设为平台。二是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实施双证融通,培养企业满意的人才。三是“岗位驱动”。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为主线。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分析,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施工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相关职业岗位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职业岗位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调整,处动态状态,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这些职业岗位应具有的岗位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能力递进”。体现在贯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本专业培养过程既有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是单设的理论为主课程,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实践为主课程,而是有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实践理论一体化课程。手段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真正的“做中学”。“五阶段”培养中学生的能力是递进关系。第一阶段“通用能力培养阶段”,在第一学期进行。第二阶段“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实践课程建筑工程见习安排于第一学期,是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程,专业学习以专业实践知识为起点,而不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起点。第三阶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根据项目化课程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广西建工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进行技能培训,工学交替。第四阶段“专业能力强化提高培养阶段”,在第五学期进行。在岗位群的共性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生就业的不同岗位,开设相应的员级实务课程,进行专业能力强化训练。学生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选择2~3个职业岗位进行强化培养,呈动态状。如资料员的培养,就是根据对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了解到目前建筑行业非常紧缺工程资料整编的人才。学院培养学生达到“面广、技精、灵活多变”的程度,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第五阶段“能力应用培养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提高应用能力。在完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再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五是构建4大保障体系。通过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优质教学资源库”4大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围绕本行业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