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平稳,顺差多
美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基本历年都是世界第一,2013年服务贸易出口6620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加326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达10935.6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占美国出口额的30%,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7%,服务贸易出口额占美国贸易总出口额的30%,贸易顺差2306亿美元,抵消了33.46%的货物贸易赤字,对平衡国际收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来,美国服务业出口增长迅速,除2009年出现小幅下滑外,其余年份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服务业进口速度,1987-2012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8%. 2012年,服务业收入占美国GDP的69%,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8%。2014年服务业出口再创新高,达6874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长5%,比2009年增长34%。
(二)美国服务贸易伙伴多元化
从贸易伙伴的地理位置来看,美国的对外贸易伙伴趋向于多元化。2012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的市场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对非洲各国的贸易往来也逐渐频繁。自2009年起,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加121%,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增加40%,对欧盟国家增加18%。2012年,美国服务业出口前六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欧盟(1991亿美元)、加拿大(612亿美元)、日本(465亿美元)、中国(300亿美元)、墨西哥(274亿美元)、巴西(239亿美元)。美国服务业进口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加拿大、日本、百慕大群岛、德国、瑞士、印度、墨西哥、法国、中国。
(三)美国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合理
在众多服务贸易行业中,美国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旅游、特权使用费及许可证费、运输、通讯等,这些部门为美国创造了巨额的服务贸易顺差。以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为例,2012年,美国对欧盟出口增加2.3%,占美国出口总额的近1/3,从不同服务行业看,欧盟仍是美国最大出口市场。其中,特权使用权费和许可费在美国对欧盟服务出口中占比最大,为24%,其次是旅游业(16%)、金融业(14%)及运输业(13%)。分行业来看,2013年,旅游服务业成为美国服务业出口最大部门,占出口总额的25%,同时,旅游服务业也是美国服务业进口的最大部门。2012-2013年,金融服务业增长最为迅速,出口增长9.7%。2008-2012年间,通信服务业和教育业增长最为迅速。
(四)美国服务贸易常年保持总体顺差状态
从美国服务贸易各行业贸易顺差情况来看,版权及许可证费是美国贸易顺差最大的服务行业,且常年保持贸易顺差,2013年美国版权及许可证费贸易顺差达884.3亿美元;旅游服务业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另一大传统来源,仅次于版权及许可证费,2013年美国旅游贸易顺差766.63亿美元。此外,美国近些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贸易顺差额不断扩大,2000年,美国金融服务业贸易顺差额111.81亿美元,仅占美国整体服务业贸易顺差的14.45%,2013年,金融业贸易顺差额扩大至652.05亿美元,占服务业贸易顺差总额的28.29%,所占比例增长近一倍。相比而言,美国的保险业较欠发达,多年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是美国服务业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2013年美国保险业贸易逆差342.1亿美元。美国的运输业多年来也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13年,运输业逆差92.26亿美元。另外,由于进口的不断增加,美国的计算机服务业自2006年开始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不算扩大,2013年,美国计算机服务业贸易逆差额为126.8亿美元。
二、美国服务贸易优势形成的原因与经验
(一)政府大力支持,提供政治保证
美国政府为保障服务贸易出口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美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外谈判,提高各国对美国的市场准入程度,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正在商谈的《国际服务业协定(TISA)》及美国与其他国家商签的FTA协议,其中都把降低服务业准入条件、扩大本国服务企业海外市场作为重要目标;美国还在WTO等多边谈判中一直努力为本国信息服务业突破各种限制。此外,美国政府还积极向其他国家推销对网上交易免除税收和关税的政策,即“Internet税收之自由法”,在促使外国开放服务市场方面获得诸多成效。
(二) 服务业海外投资带动服务贸易发展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07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99万亿美元,到2013年达到了4.66万亿美元。其中,截至2013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61万亿美元。从服务业投资流量看,从2007年到2013年,美国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均保持在2000亿美元,约占海外直接投资的75%。服务业海外投资极大带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商业存在途径实现的服务贸易。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2012年,美国外向服务贸易FATS统计为12930亿美元,内向服务贸易FATS统计为8019亿美元,顺差高达近5000亿美元,这是美国在全球服务业国际分工优势的集中体现。
(三)美国跨国公司主导全球服务业跨国投资与经营
跨国公司是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也不例外。在金融、电信、航运、物流、互联网、建筑、专业服务等领域,往往是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形成了全球的相对垄断地位,自然也主导着全球相关领域的贸易和投资。例如,美国的专业服务业整体实力全球领先,如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前50强总部全部设在美国;美国的信息服务业引领全球产业发展,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主导全球市场,雅虎、谷歌、亚马逊等一批美国互联网企业引领整个互联网产业,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
(四)高度重视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相关的公共投资
为了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服务消费已经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私人消费的主要形式,2011年美国个人消费中服务消费占67%,接近商品消费的2 倍。保持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和软件领先优势,历届政府都重视基础设施和相关的科研投入,在应用信息技术等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方面的公共投资一直居于各国之首。世界上最先进的服务基础设施成为美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最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例如,由于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量投入,美国企业在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及服务贸易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五)人力资本丰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美国服务业
人力资本是美国服务贸易称雄世界的重要基础之一,美国教育投资占GDP 比重居各国前列,同时美国注重引进人才并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劳动力质量较高。丰富充足的人力资本保证服务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增强美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同时,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美国的服务产业, 大大增加了美国服务贸易的种类和范围,提升了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美国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而且使美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 并形成大规模的境内外服务输出。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业技术的领先,美国在国际服务业领域的“话语权”也比较强,成为国际服务贸易标准的制定者与控制者,进一步使美国经济保持了国际竞争力的优势。
(六) 服务贸易统计分析方法完善
19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调查法》。目前,美国已建成最科学、最完整和最有借鉴价值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与统计方法。美国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提供与GATS 服务贸易概念一致、连续的、系统的双向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国家。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美国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也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和分析报告不仅对政策制定、多双边谈判有重要意义,对服务业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和出口经营决策也有很大作用。
三、中国塑造服务贸易和投资优势的战略选择
(一)把服务贸易提升到与货物贸易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全球贸易发展整体形势看,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具有高度关联性,它们都是一个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不同的是,服务贸易由于自身特点,反映在国际收支统计上的贸易数据与货物贸易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尽管如此,服务贸易仍占世界总贸易的近1/5,若算是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贸易,则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至少各占半壁江山,甚至服务贸易占比更大。同时,从主要国家的数据看,一般制造业发达、货物贸易具有较强优势的国家,也是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的国家,发达国家总体上在服务贸易项下处于顺差地位,例如美国是第一大服务贸易顺差国。
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一个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因而切不可因统计数据上的差距,而忽略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对于我国而言,应当把服务贸易提升到与货物贸易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建设货物贸易的大国和强国,也要建设服务贸易的大国和强国。
(二)发展服务贸易要探索中国模式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在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方面可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美英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产业为基础,自内而外自发形成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优势;二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德、日、韩等国家,他们制造业发达,在与制造业有关的技术贸易、工程承包、运输等具有较大优势;三是以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软件和离岸服务外包为其特色,是典型的由外而内的发展模式,其国内服务产业基础并不强,但在特定领域拥有自身特色和优势。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经济规模、制造加工、人力资源等综合优势,与德日韩相似,有较强的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优势,同时与印度类似,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较强优势,有发展人力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基础和条件。为此,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不太可能选择英美模式,而宜采取德日韩模式以及印度模式,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贸易,以及在特定的人力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我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领域
要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和制造业、货物贸易优势,重点发展相关的服务贸易领域。
一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这类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建筑服务、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咨询服务、商务服务,以及离岸服务外包等。中国应充分利用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及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此类服务,在相关领域培育一批在世界知名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型跨国公司,如高铁、桥梁、电站等建筑服务品牌,以及软件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呼叫中心等服务产品。
二是推动将开放型经济大国优势转化为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如利用货物贸易优势,逐步发展运输服务和保险服务。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服务,包括转口服务贸易;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培育我国欧亚铁路运输服务优势。又如充分利用中华文化优势,积极推动输出中国版权和中国文化,在电影、电视剧、图书、音像、中医药等领域打造若干知名服务产品,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形象。
三是积极发展跨界服务,利用中国优势服务弥补中国服务短板。如充分利用我国中医药优势,积极发展健康旅游服务产业,吸收国际游客消费中国的中医药、保健和养生服务,带动我国入境游市场。又如,利用信息技术向传统服务业渗透的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跨界服务贸易。
(四)积极推动以商业存在为载体的服务业投资
全球经贸强国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强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也不例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无一例外是国际直接投资大国和强国。为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就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目前,我国双向投资规模虽然均超千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双向投资均超过制造业双向投资,但服务业投资质量有待提升,服务业双向投资优势还不够突出,应该进一步发挥我国双向投资大国优势,培育服务业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
一是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我国服务产业的外向化程度。要加大服务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把外资企业逐步打造成为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增强我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重点引进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资项目,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发展服务出口业务。
二是积极推动服务业“走出去”,不断增强我国服务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一方面,“中国服务”可以支撑我国能源资源、制造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可带动国内服务更加贴近国际市场。2013年,虽然我国对外投资中近70%都是服务业投资,但很多投在香港地区,而且集中在商贸批发、商务服务等领域。服务业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中国制造业、矿产资源等领域的海外投资需要大量的“中国服务”跟进,除了与投资直接有关的投资咨询调查、会计律师、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外,还有生活,如吃、住、游、娱等服务,都需要中国本土服务企业跟随“走出去”。
(五)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占比较小。根据前述分析,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一样,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更加活跃,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这为我国强化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此,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广泛发展运输、旅游、建筑等大宗服务贸易,要把服务贸易作为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以服务贸易引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每一方面都与服务贸易紧密相关。传统上,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中亚、西亚等国家的合作重点在于货物贸易和制造业领域。然而,服务贸易是更高层次的合作,是人心相通的关键,要在技术、建筑、运输、旅游、文化、商务咨询、品牌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提升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层次,扩大对沿线国家服务贸易规模,提升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
二是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积极配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有针对性加大对东盟各国开展服务业贸易投资合作的力度。重点加强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与运营、旅游、文化、医疗保健、技术和知识产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提高我国在东盟地区商务存在规模。
篇2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经工办是一个综合服务协调部门,做为一名经济口的干部,需要熟知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一年来,在学习上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决议,做到自学和辅导学习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和时间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认真研读了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六个《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二是按照机关工委的要求,定期收看党员电教片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特别是到我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后,对我的启发和感触很深,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事,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三是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指导经济工作能力。一年来,除了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外,我的业余时间就是通过各个方面和各种渠道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知识。首先是阅读单位征订的关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其次是定时收看新闻以及相关财经报道;第三是阅读报刊杂志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对工作有帮助的文章摘抄下来,分类成册,以备系统学习之用。通过采取以上学习方法,使我对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的一些理论有了系统地了解,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确定后,抓落实的关键就在于干部。年初,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后,我们经工办的工作重点也明确了。在单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起草了《塔城市关于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参与起草了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会议的相关交流材料;二是为了落实好年初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参与了市委组织的调研组,对九个乡镇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对乡镇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三是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6月中下旬,由王主任带队,市委办、政府办副主任和我组成调研组,对我市20家重点保护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企业涉及外贸、加工、服务行业等,详细了解掌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税收以及职工待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市上半年关于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调研中,王主任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方面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使我对全市的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受益匪浅。四是根据年初经工办的工作部署和王主任的安排,由我负责协调非公局和个体私营协会,对近两年来市委、政府命名的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回访,主要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现状和是否存在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与非公局和个体协会共同完成了《关于对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四是共编写了经工信息10期,领导参阅6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五是认真及时地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经常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从中吸取教训。坚持以自律为主,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强化自律意识,始终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努力把廉洁自律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把服务群众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从根源上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3
摘要: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务贸易急需更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
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国家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
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篇4
今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从人力资源转向人才资源,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为中国经济打造人才高地,教育与就业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教育与就业格局却出现了裂缝,一方面是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人尽其才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地区出现了技工荒、民工荒。怎么样让人才结构调整跟上经济结构转变的脚步?这不仅需要学生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三思而行,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跟踪研究,建立完备的高校专业预警和社会就业预警机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使教育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
需求门: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就业市场
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的起步与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影视、动漫、网络数字内容产业、文博会展、文化旅游、文化经纪、演出、设计、广告业等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迫切,政府的文化部门同样亟需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管理人才。多年来,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结构方面偏重于艺术理论、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以及服务于艺术本体的技术人才,对艺术产业、艺术市场经营和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文化产业的学科专业建设滞后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懂经济管理、理解现代技术、又深谙艺术内在规律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十分匮乏。
目前,文化产业人才主要的就业去向有:一是贴近市场,为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集团各相关行业提供服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二是适应新时期文化事业管理需求,从事文化事业管理和公益性文化产品策划营销的管理人才;三是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输送教学、科研人才。尤其是日益崛起的文化产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上升势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逐步开放,外资进入壁垒逐步消除,国际化的文化经营人才需求也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管理各层次的从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从业人员”反映的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和对就业的贡献。文化产业从业总人数不断增加,2008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82万人,比2004年增长18.6%,占全国从业人员(77480万人)的1.53%,占城镇从业人员(30210万人)的3.91%。
综合文化实力促进和影响综合经济实力,加快了城市的国际化步伐;反过来,城市的国际地位和综合经济实力又会作用于综合文化实力。美国就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渗透,与西方国家一起垄断了90%以上的世界新闻,控制了全球75%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来自美国;美国影片产量占全球影片总产量的6%─7%,但却占据了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文化产业为各国创造了更多的潜在社会经济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据统计,文化产业每年为加拿大提供大约60万个直接的工作岗位,为秘鲁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为墨西哥提供200 万个工作岗位以及更多的临时就业机会。在20世纪80-90年代,整个欧盟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口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所占比例上都呈强劲增长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与整个欧盟的就业形势相比,文化部门的就业仍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到2002年,欧盟文化产业的就业人口达416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5%。正如欧洲委员会在《文化、文化产业和就业》(1998年)中所指出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应被看做是纯粹的投资,文化领域的消费也不应被看做简单的消费,而应被看做一种中长期投资,这种投资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公共税收,而且有利于长期就业,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区域和地方的活力。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也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等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培养门:
想说爱你不容易――合适人才凤毛麟角
种种迹象表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引人瞩目的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规模和财富创造能力上也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实力,成为其不断扩张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
文化产业的行业和门类众多,产业链条长,进入门槛低,就业容量大,且就业形式灵活多样,不仅适合个体、自由职业者和掌握传统技艺者等各类不同群体就业,而且,作为知识经济和服务行业,特别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等知识阶层就业和创业。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北京多达数十万人的“北漂”中,有一半以上属于灵活就业的各类文化人和应届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但是文化产业专业的毕业生就真的吃香吗?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民,不仅自己带研究生和博士生,而且还是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跨越高校和企业的“两栖人物”,在谈起文化产业专业的毕业生时,却露出一脸困惑。“尽管我自己也带学生,但作为文化产业集团的董事长,在招人时,如果知道是文化产业专业毕业的,我一定会非常警惕,生怕这人高不成、低不就。”
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这是每一个相关系科的老师,被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任何一个学科发展,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研究对象、基本构架、逻辑起点等等。如果连这个东西是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去研究呢?”很多高校老师都十分疑惑。
正因为某些高校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所以其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可谓是“各唱各的调”。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调研显示,各地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参差不齐,学术支撑和学科设置不尽合理。
华东政法大学王建龙副教授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负责人。他坦言:“可能有人觉得我们已做得很好了,在进行本科项目评估时,也没有一个人说不好。但我并不开心。”
展开实地调研、举办文艺活动、搞社会实践,华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表面看起来干得热火朝天。“但我一直感觉很怪,这些东西就像一群中文系的学生做出来的。如果我们搞的东西,中文系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做出来,那需要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干什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211和985学校中,文化产业专业的所属院系五花八门,包括经济类的、文史类的、传媒类的,还有艺术类的。这无形中导致某些院校偏重经营管理,有些偏重媒体或人文领域,甚至还有高校将其归于文化遗产方向,不一而足。
对此,王建龙副教授表示,文化产业相关学科不能再依附于其他学科与学院,而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文化产业专业的负责人要清楚文化产业专业究竟是什么。“做研究的可以搞,从商的可以搞,法律专业的可以搞,但是学生要毕业、要吃饭,我很着急,我觉得对不起我的学生。”
“文化产业学科的发展,需要与产业紧密结合。但目前,我们的理论研究与产业融合度不高,教学与实践脱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范周教授表示。
“表面上看,文化产业管理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但与实际需求一接触,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虚热’。”广东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方东教授表示。据悉,去年广东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的毕业生,在文化产业领域内就业的比例仅为15.4%,而今年这一数字又下降到了14.6%。
一位来自山东某高校文学院的教师说,在确定文化产业专业的招生数量时,学校并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具体需求。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自从2006年设置文化产业专业以来,学生的招生数量连年上升,计划招收100人,实际却招了122人。去年,实际招收了130人,而今年则直接递增到150个以上。“市场有没有具体的需求?需求的数量是多少?在设置专业时,我们是否考虑到这些问题了呢?”
“在大学学习时,我和身边的同学都有些困惑。本科四年,我们学的东西很多,也很杂,但却并不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小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在沪上某媒体集团负责发行管理工作。她说:本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去媒体的,有去公关公司的,有从事行业咨询的,也有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之,就是一个字――杂。我们曾经觉得文化产业专业是‘万金油’,能从事的行当很多。但临毕业时,我和身边的同学发现,真正称得上对口的就业机会其实很少。”很多文化产业的毕业生都面临着这样相同的问题。
看来,要改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虚热”状态,教育界还需从学科定位和市场需求出发,合理布局,扎实办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具备真才实学的文化产业人才。
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是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国内众多大专院校都设有广告、设计、传播等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但多数大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或者是专业性欠缺,大量的文化创意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职位。从2007、2008年和2009年初的美术设计、创意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难,就可见一斑。
人才的教育和成长需要时间来磨炼,而产业的成熟,也同样需要时间。
以下数据来自于麦可思对2007届、2008届,以及最新完成的2009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该调查结果以就业蓝皮书的形式,已经于6月2日正式),继续推出国家振兴产业中的文化产业业所对应的重点专业供需分析,以帮助高校配合国家振兴产业发展,调整相关专业结构。
注:本分析报告基于2007届、2008届和2009届在文化产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数据。抽样调查从事文化产业本科毕业生有效问卷总数为9604份,高职毕业生2552份。调查覆盖了文化产业所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全部职业和专业。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全国调查。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事实上,世界各国对其并没有统一界定,美国多讲“版权产业”,日本则称“内容产业”,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在一个经济体越来越发展成熟时,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提升它的经济贡献率,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张艺谋的“印象”系列、2010年的上海世博,都是其中的优秀案例。高质素的创意推广人才有可能成为行业的宠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文化产业对应的专业都应当迅速扩展。以动画专业为例,虽然排在文化产业对应的主要本科专业第5位,但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其2008、2009两届毕业生皆比全国同届毕业生平均半年后就业率低出10个百分点以上,被2010年就业蓝皮书列入红牌预警专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则由于目前中国的动画产业发展不充分,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需求有限。二则高校培养过程中缺乏创意,难以匹配产业的需求;而就读该专业的学生,不少人选择这一专业许多是因对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而就读此类专业,需要的却是对动画本身的热情。
高校门: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学科建设的困惑
学科归属不明确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效果评估体系缺失等。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文化产业专业研究生的招生就直接受到限制,“我们的学生想攻读文化产业专业的研究生,却没有相应的硕士学位点。” 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包晓光介绍,目前大多数学校培养文化产业专业研究生的做法都是挂靠在其他学科之下,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硕士培养挂靠在艺术学院下面,授文学硕士学位。“因为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相关专业刊物也缺乏,我们的许多科研成果都没有地方发表。”包晓光说。
事实上,对于文化产业这样一个涵盖范围较广的专业,对它进行学科划分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学科能完全涵盖它,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同意把它划为管理类或者经济类学科,因为它毕竟是一个产业嘛。”包晓光说。
专业涵盖范围过广、学科归属不明的情况也给当前的本科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数学校表示,在教学、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出现过迷茫、困惑,“我们发现,全面教授文化产业相关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实用,很难和市场对接,因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具体的,各个门类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这样的培养方式实际没有解决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胜冰说。
中央财经大学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在文化与传媒学院,是最早被教育部批准设立这一专业的学校之一。其系主任何群说,由于学科界线不分明,培养目标不清晰,最初培养的人才和市场完全脱节,“不过,经过最近几年的摸索调整,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专长,现在逐渐明确了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方向,我们不可能培养出大而全的人才。”她说。
事实上,经过近四五年的发展,各高校都逐渐认识到,不可能培养出适合文化产业所有行业的人才,只有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专长,集中向某一方向培养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林振宇表示他们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影视项目管理,主要培养制片人,一是文化经纪方向,这两个方向都是结合传媒大学自身的优势设立的。尤其是影视项目管理方向培养出的人才很受欢迎,有的毕业生已经参与到当前一些热播影视剧的制作经营当中了。“我们认为这个专业不能跟整个产业对接,而应该跟业态对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市场所需要的。”不过他也表示,至今在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仍有困惑。比如说,是应该把文化产业概论等课程设为核心课程,还是把影视制作、演艺活动策划、媒介营销等设为核心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存在种种混乱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对整个专业体系的摸索有了进展,对文化产业学科的认识更为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