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教育讲课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诚信的教育讲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诚信的教育讲课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农产品物流;新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65-04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逐步结束,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竞争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物流活动蓬勃发展,中国的物流产业更是高速增长,物流规模、物流形式、物流组织、物流设施不断增长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而新疆是一个农业资源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环境优势,农产品种类丰富且享誉国内外,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欠缺,因此现代物流已成为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革新思想,用现代物流配送理念来努力解决目前农产品供应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从新疆农产品物流的角度来探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建设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涉及到运输、装卸搬运、包装、储存等技术和经济学理论。目前学院开设的物流管理类课程只有《现代物流管理》一门,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现阶段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与创造潜能,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性、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

2.教学实践性不强。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与操作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学中一定要加大实验课、实训课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往往多数偏向理论, 尤其是缺乏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场所和校企对接机制等等,学生无法通过实训环节来加深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的局面。因此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迫在眉睫。

3.教学体系不完善。由于未能建立起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缺少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内容,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实践教育体系,致使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安排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验室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购买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软件,使物流管理课程更加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冲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4.课程针对性不强。新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新疆的农产品贸易要进一步发展,物流行业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此行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目前新疆物流企业员工中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整体素质偏低,影响物流企业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加上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场所和人员的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当着眼于本地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为当地产业发展服务。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效果欠佳,实操性弱,很难达到物流企业实践工作的要求,这也是制约本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对比

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将分别介绍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

1.现场教学法。专业课的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直观性强,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实践。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现场教学和参观法要求教师带学生到货代公司、物流公司上课和参观,例如我带领学生去北园春农产品批发市场参观业务流程,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请企业的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学生能够很直接地获得一些实际的技能。现场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显著增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大量的案例研究对本专业非常重要。由于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枯燥,学生会对周而复始的理论学习产生枯燥与反感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加适当的案例分析,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加强教学的互动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时尽可能地找一些丰富的案例资料,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结合教学上的讨论法来进行。以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内容为例,我在讲解物流中心选址应该考虑的因素及其内涵之后,提供一个有关物流中心的案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案例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流程。之后分组讨论和发言,再由教师来进一步总结。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第二种是在知识点讲述之前通过学生自学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比如讲到物流配送路线的选择时,先引出一个有关配送路线选择的案例,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之后进行方案选择,并说明理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思路,同时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3.直观教学法。考虑到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教学直观性原则,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如《现代物流管理》在介绍整个物流过程的章节中,涉及的信息点比较多,容纳了物流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和信息处理七个方面,理论性强,对于从未接触过该课程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这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尽量利用图片、图表及视频资料为学生讲解。例如配送与采购的基本流程,涉及手推车、托盘、堆垛车等物流设施和设备,教师就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与视频资料,包括UPS等大型企业的业务宣传资料等,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得到明显提高。

4.模拟情景。这是一种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它主要是根据教学中所触及到的某些现实问题,设定出典型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行为阐释自己的见解。教师作为一名特殊观众,适时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比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企业物流的运作过程,将学生分成几个生产企业,后按照每个企业再让学生分别扮演“仓储部门”、“配送部门”、“运输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等6个小组,完全模拟企业物流的运作过程。

5主题讲演与答辩。这是一种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好方法。它通过学生自我收集资料,以团队为中心,在探究和研究中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我们把它分为它包括七大步骤:布置活动安排——分组与选题——收集资料列提纲——教师修改提纲——论文撰写与讲演准备——讲演、答辩与评分——总分与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杜绝了当前学生存在的不劳而获的抄袭现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当学生完成了目标任务之后,自信心得到了大幅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6.热点探讨。热点评教法旨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具有争议的问题,针对这一特点,在每一单元的教学中,结合近期物流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说。学生自己捕捉有价值的物流新闻热点,通过深入地思考去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热点问题得到科学的评说,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增加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

虽然在课程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定的方法尝试和综合运用,但创新度仍然不够。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今后应当在紧密结合新疆农产品发展的特点,从针对性、操作性、系统性等几方面进行完成教学方法的创新。

1.授课形式的创新。现在的大学生喜欢新鲜事,但兴趣持续时间短,这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来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授课方式“以人为本”,将教与学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教授“配送中心”一章时,组织学生观看一个物流配送企业的视频,并让学生提前根据视频内容每人准备一道问题。用抽签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提问回答的环节,同时对答对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让学生拥有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不但了解到先进的物流配送技术,而且通过思考问题,将物流配送实际与课本的理论相结合,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这种边学边“玩”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此外,还应选择多样化的授课地点,将授课内容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等途径来进行授课。比如可结合新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等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调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达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问题紧密结合的目的。

2.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升级。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表达内容,达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通俗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其次,在学院经费支持下,可购买物流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利用物流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流企业的业务,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验室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更全面的技能掌握。如果教学资源达到了一定水平,还可以在未来进行《现代物流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料,同时将设立物流论坛,方便学生与老师对课程内容及学术前沿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3.校企实习平台的创新利用。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选择有一定规模的本地物流企业来作为学生实习的基地,开展新疆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实习项目,同时也可以为合作企业定期输送毕业生。建议首先可深入物流企业实景拍摄、制作录像资料来辅助教学。针对讲授内容到一些较大的物流公司实景拍摄,借助参观、学习的机会,拍摄、收集大量物流公司物流运作的实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加强对物流行业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网站等信息资源,将课程制作成集声、图、案例、参考资料为一体的课件。

四、《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为了更好的提高《现代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建议从课程体系建设、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学资源相匹配等多方面着手,构建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

1.整合资源,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因此案例的选取非常重要,一方面应以国内背景和现实经济环境相适应,选取那些具有理论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西方国家成熟的物流管理教学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们优秀的教学案例。由于每位教师所收集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应当建立适合本院教学特点的物流管理案例库,通过推广和运用案例库,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资源的共享率。

2.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十分强的应用型专业,必须通过实验课程教学和课程实习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建议引进相应的专业课程软件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相关流程的模拟,帮助学生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期时间以及学生的业余时间,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新疆物流业、特别是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面的角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再次,增加课程实习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数量,建议与重点物流企业及物流部门建立合作协议,如中铁快运、北园春农贸批发市场等大公司。根据教学需要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让学生从点的角度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特别是企业物流活动的实际运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院级模拟实验室。学习物流信息管理知识,掌握信息处理操作技能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关键。通过购置物流教学模拟软件,建立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使学生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的汇总、分析处理技能,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程序。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也要重视软件建设,通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4.努力开展特色教材建设。目前,有关物流类的教材出版很多,但是物流管理本科教学定位准、质量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教材并不多见。特别是新疆地处内陆省份,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条件和途径相对匮乏,加之物流实践的快速发展,自身的教材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因经验不足、经费有限造成课程教学基本上都是选用他人的教材,信息存在一定的时滞后现象、教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更难以形成自身的特色。好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工程,我们应充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着手进行材的编写;在借鉴选用推荐的规划教材和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符合新疆本地经济发展特点的物流管理教材,力争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塑造一个起点高、基础扎实、质量好的平台。同时,广泛利用互联网专业网站提供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弥补目前使用教材存在之不足。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本着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相统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寻求更加适合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新方法,以期培养出适应新疆农产品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静.加强物流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J].三江学院学报,2008,(12):50-53.

[2] 潘悦.行为导向在国际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0-63.

[3] 陈斯卫.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9,(8):78-80.

[4] 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

[5] 刘联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思考[J].物流技术,2005,(6):35-37.

[6] 黄立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9,(7):50-52.

[7] 李红,陈治国.新疆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24):60-65.

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为切实推进市场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中心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中心市场科),重点抓好上级食品安全管理宣传意见及各项法规规定的学习和宣传,并负责抓好食品安全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开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定可行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目标责任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市场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市场市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并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分工、保障措施,将市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于各市场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建立起自上而下运行有效的市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体系。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结合市场特点,采取各种宣传方式,运用各类有效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食品安全知识的覆盖面和知晓度,营造浓厚的市场食品安全氛围。

一是搞好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中心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集中学习、邀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强化对各科所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同时,以各科所为单位,对职工和市场食品经营业户开展教育培训,及时学习、了解、掌握食品安全法规、上级实时性动态等。

二是抓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运用市场宣传栏、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宣传单、横幅、中心网站、《市场》工作简报等载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专项宣传活动。

三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市场”活动。以“食品安全宣传周”(即每年6月份第三个周为“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日常及重大节假日时机,联合食安委、工商、商务等职能部门在所辖市场进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集中宣传,为消费者面对面讲授食品安全常识和辨别食品真假的技巧等,不断丰富和增进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

四是搞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及时公开中心所辖市场的食品安全检查专项情况,搞好工作动态及监督检查结果的公布,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公示“黑名单”,增加市场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发挥证正面典型模范带动作用。以“市场诚信经营户”争创活动为出台,教育引导食品经营业户诚信守法经营,真正树立市场食品经营业户正面典型,带动其他业户诚信经营,提升整个市场市场食品安全上新台阶。

篇3

关键词:工科;大学新生;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24-03

我国是培养工科生的大国,在全国众多高校在校生中,工科生的比例要多于文科生和理科生。作为未来工程师的工科大学生,需要注重培养广阔的思路、丰富的想象和开拓的意识。所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是以良好的学风建设为根基的。大学一年级是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尤其对于工科生而言,其意义更重大。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工科生想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学好大一学年的基础课程,这一年学习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甚至毕业后的就业出路。[1]因此,研究工科新生的特点,积极探索针对工科新生学风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提高人才质量和工科大学长远发展都非常重要。

一、工科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特点

工科大学新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之一,其学风和一般大学生既有相同的一面,同时,他们又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的独有特点。

1.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工科生大一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这些课程知识点多、难度高、课后作业任务重,所学的知识前后衔接紧凑,需要学生在平日学习上投入较多的精力,不仅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而且在课后还要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加以巩固。此外,除了有理论教学外,还有一定学时的实验课程。

2.学习科目复杂,学习任务繁重。除了专业基础课外,工科新生还有很多公共必修课程,比如《大学英语》、《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等。此外,很多高校规定工科生毕业前要完成一定学分的人文社科类公选课,而不少新生在大一阶段就开始选修了三四门公选课,这无疑又增加了学生的课程总量,加重了学习任务。

3.对新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专业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讲课速度普遍较快,一堂课90分钟的时间,老师课件翻的页数少则十几页,多则几十页,有的章节只讲几次课,有的课程甚至只花了几周就结束。由于课程内容较难,如果单凭课堂听讲很难掌握知识点,因此,为了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并在课后加以复习巩固。

4.学生普遍对人文社科类课程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专业学习帮助不大,于是对这类课程学习不够重视;也有同学认为自己擅长逻辑推理,偏重数理性和严谨性,不适应文科类课程的学习。

二、工科大学新生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思想淡薄。很多工科新生由于在高中阶段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到了大一阶段容易放松自己。同时,对所就读的专业认识浅,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填报的专业不了解,有的同学仅根据专业名字,然后凭自我感觉就填报了专业志愿,还有很多学生的专业志愿是由家长安排或亲戚朋友推荐选择的,因此他们进入了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仍是一片渺茫。[2]他们也不知道大学具体该学些什么,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发展前景一无所知。这就直接导致新生中出现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专业思想淡薄,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问题。

2.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学习较为吃力。工科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中学所学的数理化知识联系十分紧密。部分同学反映,由于他们的高中基础差,现在要学《高等数学》、《电路》、《大学物理》等理论性、原理性很强的课程,每天上课简直在“听天书”。[3]这些课程的期末考试难度大,很多新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普遍不高,甚至不少同学出现了“挂科”现象。除此之外,工科专业的女学生学习比文科生学习辛苦,虽然说工科女生大都学习刻苦,态度端正,但比起男生而言,她们的理科基础相对弱一点,缺乏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学起专业课程要更加吃力。

3.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高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工科大学生因环境、心理、个性等差异,更容易导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由于很多课程作业需要用到计算机,所以不少工科新生一入学就自己带了电脑并安装了网线。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每天有大量的作业或实验要完成,加上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不少学生每天的生活依然是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而工科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喜好新奇、崇尚冒险、追求刺激,当现实的生活无法满足其心理需要时,他们往往会转向网络,因为网络世界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需要。[4]工科生男生人数较多,班级同学大都住在同一层楼,一些热衷于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经常三五成群,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打网络游戏,甚至有些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出现旷课、熬夜等现象。

4.学习方法不科学,一开始很难适应大学学习模式。专业课程分支较细,理论性、抽象性、实践性强、难于理解消化,而老师讲课往往不拘泥于一本教材,授课时间少、讲课知识点多、讲课速度快,导致部分新生在课堂教学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工科专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这一模式的转变,很多新生一开始不能适应,无法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有的同学对所选老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很容易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因为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就放弃课程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专业基础课未学好,而影响到了非专业课的学习。

5.存在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基础等因素造成学习压力大或学习动力不足,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无视学校纪律而旷课。特别是一些人文社科课程,旷课现象严重。有不少学生,课堂学习心不在焉,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了事,抄袭作业、实验报告,甚至不交作业。工科课程的学习不能靠考前的死记硬背,很多理论计算问题很复杂,前后知识连贯性较大,需要平日的积累和训练。专业课程考试难度较大,学习不认真的话会很容易挂科,而一些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在考试时很难“凭空想象”,面对解题困境时,他们往往会投机取巧,妄想依赖作弊手段通过考试。

三、加强工科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以巩固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促学风。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很多工科专业新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专业思想不牢固。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要重视专业思想及优秀学生与新生分享专业学习经验,邀请职业指导师给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和实验实习基地等途径,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有大概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初步规划大学生涯,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目标,为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2.要积极开展专业竞赛活动,以学科竞赛促学风。鉴于很多工科新生高中时期有过参加课外竞赛的经历,可以继续完善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平台,组织动员新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竞赛过程中让学生喜欢专业,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专业知识。一是面向新生开展一些入门容易、难度适中、与高中知识和大学基础课程联系紧密的专业竞赛,如创意发明竞赛、电路设计竞赛、实验技能竞赛等,帮助新生做好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二是加强新生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如面向新生开设电子培训班、实验技能培训班等各种兴趣班,充分调动高年级优秀学生加入,指导新生有效地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三是拓展竞赛资源,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比如加强与专业实验室的合作,延长实验室开发时间,鼓励新生早日加入实验室,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加入教师的课题组里去,让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在较高的层次开展。

3.倡导优良班风建设,以班风促学风。班级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单元,班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石。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从班级的学风抓起,从日常工作入手抓起。[5]首先,建立学习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情况,与任课老师加强沟通,了解学生课堂和课后的表现情况。其次,针对新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年级层面组织开展早读、晚自习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号召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最后,要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创建勤奋向上、团结互助的优良班风。每学期末,根据各班在考试成绩、违纪违规、出勤率、获奖情况等方面,对各班学风建设进行监督考核,综合各方面表现评选出“优良学风示范班”,在年级层面给予表彰奖励。

4.“抓两头,促中间”,以管理教育促学风。首先要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干部做好学风建设的表率。同时,为了彰显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将新生的学习成绩与各类评奖评优、发展党员挂钩;其次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帮扶,做好困难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对学习不认真学生的教育引导,针对工科新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年级要出台相关管理措施,多管齐下引导新生文明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过组织新生签署《文明使用电脑协议》、加强宿舍巡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等方式,教育新生要把计算机应用在学习方面,营造文明的计算机网络氛围。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每学期评选出十佳学习之星或优秀学习标兵,并通过宣传栏、简报、微博、微信等途径,积极宣传先进事迹,让优秀新生的奋斗事迹感染周边同学。

5.倡导诚信学习,严肃考试纪律,以考风促学风。针对工科生中存在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辅导员要从新生入学后就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育新生要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组织新生学习《学生手册》,告诫新生学校关于考试作弊的相关处理措施,从思想上端正新生的学习动机。考风正了,学生不在考试时打一些歪门邪道的主意,平时努力学习,这自然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如组织新生签订《诚信学习、诚信考试承诺书》,针对此开展主题班会讨论,让学生明白不抄袭作业、遵守考纪、诚实考试,不仅是学习纪律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反映。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针对工科专业新生的学风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工科院校应结合工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以引导学生成才为切入点,以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基础,积极探寻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树立起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

参考文献:

[1]孙延斐.构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机制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7-19.

[2]刘伟,张建旭,邵毅明.工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与专业引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5):172-174.

[3]陶秋香,邓满兰.工科学生特点与管理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7,(6):95.

[4]李秋蓉.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与干预[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102-105.

篇4

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之严峻,已经摆在各级领导的工作日程。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给社会带来了压力,给家庭带来了压力,给学生本人带来了压力,也给学校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压力。为此,高职院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在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二、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数学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工具学科,除服务于专业以外,它还具有培养学生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功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数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对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反思,然后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还可迁移到解决工作中其他问题。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遵循的原则———将未知问题己知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空间问题平面化,在解决别的问题时一样会用得上。通过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相互沟通与团结协作、敬业爱岗、诚心与责任意识、受挫折等就业能力。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我们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毕业生由于专业技能不强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而有的则是非专业能力因素所致。

据我们走访多家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和毕业生反馈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求较多,其中:职业道德约70%、适应社会能力专业与课程41或心理承受能力约28%,管理能力约29%、团结协作约45%、人际沟通能力约26%。由此看出,要求最高的是以爱岗敬业、诚信、遵规守纪为主的职业道德。要求更多的是:团结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受挫折能力或心理承受能力等。而这些正是我们利用数学教学所能培养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一)注重数学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高职学生就业的必备能力之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数学语言对思维活动的影响,注重数学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1)教师要从规范书写与正确表达做起。如果老师对数学概念、术语理解不深刻,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或者书写格式不合逻辑,出错题或做错解,对学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要做到语言规范,言必有序,言必有理,言必有据。所有言语要合乎一般语法法则和逻辑要求,概念教学要准确到位,清晰明了,推理分析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2)坚持每次课安排两名学生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或解题过程;(3)鼓励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比如同位相商、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自由议论、自己对自己说、质疑问难等。

通过以上措施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正确对待学生作业,培养学生的正确书写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数学中解题步骤一般是:审题—弄清题意、准备—思考解题用到的知识、解题过程、复查解题过程。工作中完成领导交办的一项工作,一般步骤是:弄清工作任务和具体内容、思考怎样完成这项工作、完成工作、检查完成情况、向领导汇报。由此看出,解题过程和工作过程多么的相似。

做作业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因此,做为一名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次作业,包括前后因果关系,逻辑性的书写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全过程,除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书写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外,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和工作习惯。

(三)培养诚信和责任感

诚信和责任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最为看重的条件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时候,最为看重的是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感。诚实可靠、不说假话是一个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质,今后能被委以重任的人,首先都要过诚信关;责任感强,你才会把工作当回事儿,才会勤奋工作和学习,把自己未来的发展严肃地看待,这样你才会抓住机会。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目前的大学生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他们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考试作弊;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间不会相互合作等。

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诚信和责任感教育。首先,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做到言必有理,言必有据,做到师德和学术诚信。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教师要率先遵守《教师礼仪规范》,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备课、认真授课、认真辅导,与学生交往不失约不误时等小事和细节做起,做到诚实守信。其次,对于学生,要坚持强调和培养从上课不迟到、不旷课、认真听讲、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做到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对待老师和同学交办的事情按时完成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三,发现不负责任现象要及时指出。比如:教室里无人,灯还亮着;垃圾乱堆乱放;桌子排放不整;上课不擦黑板;工作互相推诿;对待老师交办的事情不认真对待等等。#p#分页标题#e#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相互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习惯于听老师讲课、独立完成习题、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往往拙于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更疏于与人合作,有的学生甚至有交流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表现出一种自我封闭的倾向,这类学生就业就更困难。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作用。充分利用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对一些学生感兴趣、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五)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高等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是综合性、系统性太强,一环套一环,前后知识联系广泛。这些特点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学不好高等数学的。

因此,我在高等数学的第一次课首先要向学生说明这一特点,强调只要我们从开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每部分内容,学好基础知识,数学课是一定能够学好的。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还要结合数学课的这一特点经常强调,干工作就像学习高等数学一样,也要从基本本领入手,从基础做起,扎实推进,要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的品质。也可以用反例说明:我校文秘专业一名毕业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多次考试不及格,勉强毕业。毕业后正赶上其父亲单位招人,本单位子女有优先的条件(多好的机会呀)。即使是这样,他因理论考试不合格而被淘汰,事后他和父母谈及此事,追悔莫及。

(六)培养学生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现在许多企业和公司培养人才,都是让应届大学生从企业的最底层做起,来考察毕业生的受挫折能力。经得起考验的,就会被重用,经不起考验的,就被公司无情的淘汰了。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此培养人的过程具有相似之处,数学学习中,有的同学遇到难学难懂的内容就有放弃的想法,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及时地鼓励和细致地思想工作,需要教师耐心地讲解和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过程,使学生安全度过“困难时期”。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曾经出现过在课堂上发出“我成功了”的感慨和喜悦声。克服了惧怕困难的思想,培养了受挫折能力。

微积分部分的内容用到数学知识太多太丰富,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学过的许多知识内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养成办事前先思考的良好习惯。我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做哪部分,后做哪部分,每一部分要用哪些材料,需要哪些人员帮忙,可能出现那些问题,等等,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实施。否则,工作起来边干边思考势必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篇5

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内涵广泛,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道德教育现状,对主要的内容要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基本道德素养教育

学做人,会做事的指导思想基本贯串于高职道德教育内容的始终。高职院校将教育学生学做人,会做事作为高职生道德教育培养的核心,以基本道德教育内容为主,以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这些基本道德素养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公民的基本准则。

(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串于道德教育的各个阶段。高职院校教材中也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道德教育目标上,以期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将学生培养成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在内容安排上通过爱国主义讲座,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方式向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优越性。

(三)职业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受现代企业欢迎的“企业人”,所以在高职道德教育中,与本科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包括就业指导、职业习惯等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还不够系统和完善,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对策,职业指导的内容也大多由高职院校自行选择与组织。

(四)伦理道德教育

结合高职生的特色及发展需要,在高职道德教育内容中包括婚姻、爱情、家庭方面的伦理道德内容。许多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实际不断开展有关婚姻观、爱情观方面的专题讲座。在教材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还开设专门的婚姻、爱情专题,这一内容虽然不是高职道德教育的重点,但是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五)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虽然道德教育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但各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实际,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开设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六)创新能力教育

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将其列入道德教育内容,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承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也有专门的专题阐述这一内容。在日常教育中,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存在的缺陷

高职院校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道德教育。但是由于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道德教育内容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道德教育内容脱离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

现有的高职道德教育内容大多沿用本科院校的体系,缺少高职特色,且在内容上陈旧落后,跟不上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这种陈旧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过于大众化、通俗化,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学生接受度不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新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高校教材实行全国统一,专本科统一的模式。

(二)德育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从高职生的成长历程看,其主要经历4个角色:家庭角色、学校角色、社会角色与职场角色。现有的道德教育内容缺乏贯穿高职生人生经历的系统性,内容零碎,系统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高职道德教育缺乏独立性,在照搬其他本科院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必须强制性的道德教育内容。这种系统性缺失必然影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效果。

(三)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

在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与辅导员承担着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针对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就业方向,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不断研究高职生的特点,创新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内容。但实际情况是现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缺乏对高职生特点与成长历程的研究,照搬本科道德教育内容,用本科的德育内容与方法来教育高职生,必然会出现针对性不强的情况,其道德教育达不到预期目的。

(四)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视不够

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业,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这也是高职道德教育的特色之处。但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高职院校也开设职业指导课,但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传授上。许多职业指导课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与管理模式,不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其讲课内容主要来自于书本和网络,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道德教育缺少实训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实施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训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更多地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师、学生都认为道德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不需要实训项目教学,更不需要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只讲不练的理论课程。

(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正式的道德教育范畴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高职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将心理健康内容列入道德教育的范畴,教材上缺乏关于心理健康内容,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学生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学教师的责任,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责任,高职院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其范畴,利于对高职生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功效。

三、重构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内容

重构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总体思路是围绕高职学生人生历程中的4个角色,即儿女角色、学生角色、公民角色、职员角色设定4个角色相对的道德教育内容。这4个角色的道德教育内容将贯串高职生的一生,其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在家是好儿女,在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单位是好职员。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道德教育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在家是好儿女”的素养

人生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为人子女,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好儿女”,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尽孝学优始终”。教师应教会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会计算自己的成长成本,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养成他们的感恩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校是好学生”的素养

大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人生经历,所以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显得非常重要。道德教育内容应围绕珍惜时光,遵守诚信,正确处理异性与同学的关系,正确对待网络等内容展开。教育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懂得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学会诚信做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面对人生环境。,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正确处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懂得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在对待网络诱惑方面,能正确使用网络,养成网络自律措施,遵守网络中的道德要求。

(三)培养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的素养

好公民的基本准则是“爱国、守则、诚信”。在大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教育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能理性的处理爱国问题,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在法制教育方面,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很好地执行权利和履行义务,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权益。在社会道德教育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培养学生知荣辱,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四)培养学生“在单位是好职员”的素养

培养学生做一个“好职员”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在道德教育中必须教会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习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掌握企业的核心文化与用人标准、管理模式,以“责任良知、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绩效理念”等企业核心文化来教育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责任良知、规则意识、绩效理念。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并成为企业的“好职员”。

篇6

什么是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首先,苦练基本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字,准确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自身素质;其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 ;再次,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 。当然,这些是任何一名老师都必须要加强的,但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要谈的专业成长远不止这些。

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历史教师不仅仅要精通历史知识,同时也要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知识多样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师唯有使自己的专业素养趋向厚实,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次我在讲到航海技术的提高这个知识点时,有的同学就问了我关于航海时遇到的百慕大魔鬼三角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个历史之谜,涉及到物理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我就给同学们讲了相关的事件并在课后详细地查了资料给同学们看,有的同学表现出极大地兴趣,期待着我的下次讲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跟着提高了。

其次,加强合作,要有广泛的合作意识,加强与学校领导、与同事、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合作共赢。以前都是任课老师自己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觉得学校领导与自己的教学工作不相干,试想假如领导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予支持,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失去了可靠的保障。教师对领导安排的教学任务不予接受,教学工作也无从谈起,只有二者密切合作,建立起一种“管理”与“服从”的合作关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与同事间的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中学各科任教师之间只有合作,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人,也只有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在班集体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同行而言,现在倡导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师生之间的合作则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会合作的理念。只有把合作的观念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使教学产生活力,具有凝聚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高大,学生矮小,应蹲下来与他们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多,需要教师具有一种谦虚合作态度。加强与人合作,才会更有利于培养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次,善于反思,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成功的教师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工作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表现成长的核心因素”。所以,作为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学的实践;教学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最后,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因而一定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讲课要体现出学者风范,智者风采,一举手一投足都应该是吸引人的;要具有高雅的气质,魅力的人格,对事业执着追求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学生全身心爱的情怀,对他人谦和诚信的品格,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童心,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培植自己良好的气质。“亲其师,信其道”,力争获取每一位学生的信赖,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树立光辉榜样。

新课改倡导师生的平等互动、共同发展,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说是助推器,帮助教师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起飞,作为教师要让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篇7

    姜英俊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课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是一个普遍的做法,如何做好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双语教学还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研究。文章通过了解中外合作办学中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提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双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外方资源,充分借鉴外方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使中外合作办学中双语教学的效果得到保障。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

    [作者简介]姜英俊(1961-),男,黑龙江肇源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双语教学。(江苏南京211100)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1004-3985(2010)36-0136-03

    中外合作办学不但可以直接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优秀师资,还可使我们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确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环节体现出独特的合作模式,即双语教学,主要指全部或部分采用外语(英语)进行非语言类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通常由中方和外方教师合作授课。另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双语教学涉及面广,涉及学生所学的大多数课程。因此,双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办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

    一、对外合作办学中的双语教学情况

    (一)课堂教学情况

    在对外合作办学中,很多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但在双语教学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师能力不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力量无疑构成了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实际情况是无论中方教师还是外方教师,均没能达到合作办学的目标要求。如果以中方教师为主,因多数不熟悉国外的教育方式,对国外办学思想与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不能很好地贯彻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中方教师对原版教材与相关资料的利用也只能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很难有好的表现。如果以使用外方师资为主,外方教师大多不会汉语,不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学生的情况,师生交流比较困难,其教学方式也很难被中国学生接受和习惯,教学效果往往也不好;二是我国多数高校学生外语水平达不到实际应用的程度,致使学生看不懂原版教材,很难听懂外教上课,造成了接受上的困难,并发展到逃课的程度,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外对合作办学中表现得更为严重。

    (二)教材使用情况

    在合作办学中外方课程基本都是选用外方原版教材,这可从一开始为学生奠定真实使用英语的好环境。原版教材中的新理念、新颖的体例、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有利于我们在学科建设中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更快地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使用原版教材教学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具有国际意识的学生。但是在使用原版教材教学时,学生有较大的语言障碍,不熟悉其体例,对课程所涉及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有些课程本身就很抽象,含有大量的专业词汇,使用原版教材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困难很大,结果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学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外方虽指定了教材,但在教学中并不拘泥于教材,他们不会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裁剪或增补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除提供教材外,还提供教学指导书和建议书、电子教学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等,外方特别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师资情况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任课教师一部分来自外方,英语水平很好,专业能力很强,但他们对中国国情和教育制度了解甚少,不了解中国的学生,因而与中国师生交流少,教学针对性较差。中方教师大多数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较少,多数教师能阅读和听懂英文,却不能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谈不上用英语授课。全英语授课的教师,需要精通英语,掌握全英语教育的原理和技能、技巧,具有用正确的英语口语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力,能得心应手地在各种场合为学生创设模拟的英语情境。有些教师的英语水平难以胜任全英文教学的重任,不能用英文清晰地阐述课程内容,又难以用英文与学生有效地沟通,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二、选准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双语教学的模式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7139.com)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有如下四种双语教学模式。

    (一)全英语教学模式(all English)

    该模式要求所用教材基本为英文原版教材,教学语言全部为英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环境之中。全英语教学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合格的双语师资(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语);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不仅能听懂学科内容,而且还要能表达自己学到的内容,比如回答教师的问题,做作业,考试等。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多数项目中,任课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外方教师,一部分是本校教师,他们中有的参加过出国培训或海外留学归来,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都较高,还有的大学专门为合作办学项目外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这就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全英语环境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全英语教学模式是试图要达到的理想模式,但受多种条件限制目前尚未达到。

    (二)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 I ingual educa-tion)

    这是中英语言混合使用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是:使用全英文(基本为原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中英文交替使用。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限制,过渡性双语教学是很普遍的教学模式。过渡期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但应提倡以英语为主的讲课,可以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但教师用汉语和英语讲课,使用外文板书或Plyl’演示。对有条件以全英语讲课者应予以支持,并作为双语教学的样本在校内进行宣传和推广。

    关于中英文在双语教学中的比例,许多学者倾向于50%,甚至更高。实际上统一要求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原因有四:首先,假设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都足够高,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会较大,统一要求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应适应尽可能多的学生。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中能灵活运用英语的不超过10%,高职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就更差,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的

    处理。在教师、学生各方面水平均较高的学校,使用英文的比例可以大一些,其他学校应当适当地降低一些。教学过程中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中英文比例;其次,由于我国许多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的来源和背景不同,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很难强求统一的中英文授课比例;第三,教师和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差别,所以教师必须同时针对中国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英文水平辅之以必要的、适时的中文讲解;第四,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外语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利用外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因此双语教学课不能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外语课。

    学生入学外语整体平均成绩越高越有利于双语教学。如果班级内外语水平差异过大,可以考虑依据外语成绩进行分级教学。另外,为了减弱学生外语差异对教学整体效果的影响,建议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招生中将外语成绩作为重要条件,同时也为学生选择双语授课的专业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三)半外语教学模式:外语教材,中文讲授

    实验表明,在采用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全中文讲解模式(模式A),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讲解模式(模式B),及中英文对照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式讲解模式(模式C中),以模式C进行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模式A和B。所以我们建议尽可能地抛弃用全中文讲授的方式。

    (四)中外结合模式

    由外方教师制订教学计划,选定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担任主讲;中方教师全程参与,协助外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遇到外方教师与学生沟通有困难时,则担任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的效果较好,可以保证外方教师全英语授课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这需要中外方教师课前要有一定的契合,而且要有外教长期待在中国,这势必增加了教学成本。

    三、充分利用外方资源,学习外方经验

    利用好合作办学的外方资源,包括外方的人员、教材、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共同搞好课程的双语教学。

    (一)认真借鉴外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外方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安排教学、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着眼于人的培养,塑造正直、高尚、诚信、讲道德的人。教学活动要优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心理特征等因素,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学生对所学内容要透彻理解,深入研究、质疑、批评和力争创新。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能动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50-03

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根据医学生成长的特点,在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突出教育特色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院士讲坛》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坚持了10余年,在研究生和八年制医学生中颇具影响,并辐射到其他医学院校的文化论坛。

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于1917年,在我国现代医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她培养了许多质量较高的医学人才,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长期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当前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有不少借鉴的地方。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直坚持实行高进、优教、严出的办学方针,强调三高(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以培养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级医学人才为办学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优良校风与学风。目前,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开办七年制和八年制的医学院校,都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办学理念作为其办学的重要依据。

1 《院士讲坛》的背景与目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建院90多年来,医学精英辈出,涌现了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等一代享誉世界的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学家,以及一大批勇于开拓,为推进我国医学事业顽强拼搏,为培养医学科技人才辛勤耕耘的杰出的医学专家,其中有着最高学术称号的两院院士就有20余人。院校的两院院士和其他单位的院士,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者,还是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他们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在于他们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他们的业绩和风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1997年适逢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80周年庆典,在学生们参观院校史展后感慨万千,他们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着,于是八年制学生会率先提出了应该定期邀请院校著名的医学家开办专题讲座的建议,并致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吴阶平院士和著名妇产科专家宋鸿钊院士。这个建议不仅得到医学家的支持,还得到了院校党委的赞许,于是党委宣传部与学生会一起启动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北京协和医学院《院士讲坛》。为此,院校党委宣传部于1997年11月27日发出《关于举办的通知(1997年党宣字第6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增强老一辈医学家与青年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使青年学生了解院士们在医学领域取得的瞩目的成就和无私奉献的艰苦历程,学习院士们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对科研工作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对后辈学子甘当人梯的博怀,更好地领略院士们不同的人生风采,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院校的振兴和21世纪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奋斗学习,立志成才,特开设《院士讲坛》。经过十余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院士讲坛》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素养培育的一个品牌项目。

2 《院士讲坛》的内容与效果

从1997年开始,北京协和医学院《院士讲坛》已举办27期,听众多达2万余人。每一期《院士讲坛》由一位院士主讲,辅以提问和对话,内容涵盖4个方面:①院士的治学心得、科研实践与人生感悟;②老协和的历史与优秀传统;③医学领域前沿的进展与动态;④院士对青年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院士讲坛》至今已经十余载,依托北京协和医学院强大的号召力和系统内丰富的院士资源,已有24位院士登上协和最大的学术报告厅,为学生们授道解惑。其中既有我校德高望重的校长巴德年院士、刘德培院士,又有在各专业执牛耳的科学家如程书钧、梁植权、吴、刘耕陶、宋鸿钊、史轶繁、王世贞、强伯勤、吴英恺、梁晓天等院士,也有其他领域的专家,如清华大学生物系饶子和院士,中国法医学唯一的院士刘耀院士等。每一期《院士讲坛》,仿佛成了协和的节日,科研教学楼八楼报告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会场上不断爆发出同学们、老师们热烈的掌声,气氛热烈。

每一期《院士讲坛》,专家们都把人格、道德的传承放在首位。虽然院士们各有专攻,但在价值观方面却是惊人的相似,有四个关键词是反复出现的:国家利益至上,诚信做人,团队精神和勇于追求。

关于国家利益至上:院士们特别强调,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国家的利益是最重的利益,爱国是第一位的。第23期的嘉宾,我国著名的肿瘤学家程书钧院士曾在海外留学多年,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回国不需要理由,只有不回国才需要找一些理由”,“中国人的发展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不要期望别人来发展中国”,铿锵的话语赢得了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关于诚信做人:院士们一再告戒同学们,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无论是行医看病,还是科学研究,只有诚实、诚信的人才会受益,才会成功;如果你骗科学,到头来总会有被揭穿的时候。

关于团队精神:无论是基因组计划,还是脑科学研究;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手术,院士们用自身的成长及成功经历告诉同学们,一个优秀的团队在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功上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勇于追求:协和基础医学院沈岩院士从实验室技术员一步一步走向科学研究的颠峰,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青年学子“人不仅要活在现实中,也要活在理想中”,“烧锅炉也不能失去信念”。

价值观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难度也是最大的,照本宣科往往得不到青年学生的认同,而院士朴实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感染了同学们的心灵。在著名神经外科王忠诚院士的报告后,一位同学在校内论坛发表感想说,“王院士的报告历时约2小时,将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精神、做科研的方法贯穿其中,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却不平白,内涵深刻而无说教,态度谦和而不乏幽默,行事稳妥又暗含机敏,听后极受启发”。院士们的事迹在校园里广为传颂。

历时十余载的《院士讲坛》得到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欢迎,尽管每期《院士讲坛》都安排在晚上举办,而且不签到,不记分,但是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走道里也挤满人”。前来听讲的除了医学生、研究生,还有不辞路远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的同学们。同学们的描述充分表达了《院士讲坛》的效果,有的同学说:“每一次讲座课堂里不时传来会心的笑声”(《院士讲坛》第一课),“每一个真知灼见都会博得许多同学的赞许和共鸣”(《院士讲坛》之二),“每一次演讲结束时,全体学生都会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院士讲坛》之六)、“每一场精彩的讲座,都会引起强烈反响,学生们热血沸腾立志要让协和精神发扬光大”(《院士讲坛》之四),“短短2小时的讲座,使大家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院士讲坛》之五),“大家听了讲座后,都表示受益匪浅”(《院士讲坛》之八)、“许多同学提前一个小时就赶到教室”(《院士讲坛》之七)、“大家都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举办下去,从更多的知名学者那里得到启迪”(《院士讲坛》之六)……为什么《院士讲坛》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中深受欢迎呢?

其一,密切结合了医学生需要成才的愿望,突出医学教育特色。讲座以治学、做人以及学科发展前沿为主要内容,在专业知识和做人治学中更侧重后者,因为协和人历来认为基础扎实的通才教育比具体知识更加重要,专业的学习是有章可循的,而品格、学风、信念却更是大师们独特而宝贵的财富,也是《院士讲坛》的题中之义。

其二,院士通过生动真实的成长和生活经历,为学生们授道解惑胜过书本宣教。其中既有我们身边的院校长,又有在医学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有其他与医学相关联学科的大家。他们有的来自小城镇,有的来自于普通家庭,但是他们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生哲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成为蜚声华夏的大家。

其三,《院士讲坛》主要由学生会在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的领导下筹办,每期的选题、院士的邀请均由学生会收集同学的意见后自主选择,这使得每期的《院士讲坛》与同学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吻合。学工部为《院士讲坛》的举办制订预算和场地,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所有被邀请到的院士都大力支持活动,他们尽力满足,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学校领导和许多专业教师也参加每期《院士讲坛》活动并作总结发言。

3 《院士讲坛》的启示与展望

3.1 《院士讲坛》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其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满足了青年学生渴求成才的需要

《院士讲坛》通过院士自述,比较全面地展现了院校两院院士的群体形象,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条献身科学、拼搏进取的成长之路,一条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成功之路。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医学领域,无论是协和生化系的创立、核医学事业的开拓、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启动,还是首例食管癌的切除、绒癌的根治、慢性肝炎的克星“联苯双酯”新药的研制、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众多学科的奠基和开拓,各项成果的研究和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医学科学的每一步崛起,都留下了院士们艰辛跋涉的足迹,都倾注着院士们的汗水和心血。

通过《院士讲坛》,同学们从梁植权、吴、刘耕陶、宋鸿钊、王世真、史轶繁、强伯勤、吴英恺、梁晓天、朱晓东、薛社普等多位院士成长、成功的艰难历程,感悟到院士成功的原因所在,那就是:他们从小怀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了振兴中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无论是在学习阶段还是科研实践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执着进取,不畏艰难困苦,无私地把自己献给祖国,献给科学事业。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在国外留学、讲学的科学家,一旦学有所成,都义无反顾地回国效力。

院士们的业绩和风范,无疑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成为激励他们树立为祖国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勇气。

3.2 《院士讲坛》拉近了院士和同学们的距离,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当面聆听院士教诲的宝贵机会,通过《院士讲坛》不仅使同学们懂得如何治学,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

众多的学生报考协和,往往是冲着学校有许多知名的教授而来的,可是由于各种因素,能直接为学生上课的知名教授、博导、院士十分有限。《院士讲坛》的举办,则把同学们仰慕已久的名医、名师请上讲台,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了解院士们的机会。每期《院士讲坛》,院士们将自己医学生涯中的重要思想、行为、心态、活动等娓娓道来,给同学们以启迪和感化,同学们不仅能领略院士的风采,了解有关学科的进展,而且还能在课后自由提问,与院士对话,就一些热点、难点求教于院士,比如:如何看待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问题,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等,院士们以讲座的形式,将学科知识、人生经验、治学方法融在一起,与同学们的平等探讨,使同学们进一步认清学习或今后工作的任务以及作为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通过讲座,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作风正派、意志坚强、身心健康、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拼搏的人,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有所贡献。由此不仅懂得如何学,更懂得如何做人。

3.3 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是办好《院士讲坛》的根本保证

《院士讲坛》作为学生德育的第二课堂,得到原任学校主要领导巴德年、刘晓程、钱昌年和现任领导刘德培、李立明、林长胜等的大力支持,中科院院士、副院校长强伯勤鼓励宣传部说:“这是件好事,要全力办好!”还千方百计地挤时间为同学讲课。为了办好《院士讲坛》,基础所、协和医药集团、教务处、学工部、研究生院等积极配合,宣传部和学工作的干部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历任医大学生会的主席、副主席和各部部长相互配合,无论是组织同学听课、接送院士、向同学们征求意见和反馈意见,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院士们不讲条件,认真准备,为同学们做了一期期精彩的演讲,更是为《院士讲坛》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为了保存《院士讲坛》的资料,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每次早早来到八楼报告厅,提前做好录像准备,由此编辑制作的《院士讲坛》音像资料,已被学生入学教育采用。王世真院士的报告还荣获北京市“灵山杯”优秀报告奖。

篇9

2004年马加爵事件,2007年云南大学女马加爵事件,还有令人扼腕的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事件,这一系列恶性事件中主人公都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惜和足够的理智。就复旦投毒事件新华视点评论为:即使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人也应有底线。有外在知识无内在约束,教育应反思。诚然,某些高校的教育现状之一是相对匮乏的人文精神教育。这就造成学生仅仅知晓课堂上学习的专业课程,掌握高职生必掌握的具体操作技能而已。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就曾明确指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我们看到,高校人才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未得到广泛认同和深刻理解,势必导致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如学生诚信的缺失,生活和就业方面诚信的缺失,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缺失。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发展有一定影响。网络环境也正在一点点侵蚀着大学生本该平静的读书心态。每每课堂上,至少一两次总会有学生的微信或者QQ消息声音提示响起。现代人感到的一天不带手机无所适从的心理也同样冲击着当代大学生人群。网络也盲目遵循短平快的经济利益驱动,在新闻播报方面力争“新、奇、特”,最大程度抓住人们的眼球,各种暴力图片和刺激性语言较为泛滥。近年来,一些网络的各色新闻标题也渐少人文关怀,一味片面追求点击率,不考虑媒体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大众舆论导向功能。而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十七八岁当代大学生们,如何在各种媒体大肆冲击的背景下,保持健康的思想,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及较高的人文修养就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育人精神所在。

二、提高人文素养的聚焦点

促进大学人文精神建设,受众不仅仅是囫囵一个整体,需要重点对象和关键问题两方面并重。大学校园中,贫困生是一个需要教育工作者倾注更多精力和爱心的群体。出身家境贫寒的学子,有的心理脆弱不堪一击,相对敏感,通常处理不好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有的则较为激进,斤斤计较,对钱的欲望和认知存在一定误区。比如:马加爵出身贫寒,张超上大学后父母下岗,家庭中断经济来源。学生面对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捉襟见肘,心理问题又得不到及时疏导,大学教育的人文关怀浓度和及时性就颇受考验。所以做为辅导员或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学生在一些价值取向方向的迷失应及时矫正并正确引导。大学教师应付出巨大耐心和爱心,具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像德国人一样把社会上每一个陌生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训导,才是教书育人的方向。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问题涉及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如友情、爱情等方面。笔者在2014年5月6日的专业课导入部分有这样一则图片新闻:Forumtrends:Nohouse,nomarriage?Isitnecessaryforamantohaveanapartmentasaprerequisiteformarriage?MostwomenwillsayyesinChina.(论坛热点:无房即不婚?对男人来说房子是不是结婚的前提条件?中国大多数女性回答是。)随机做个课堂测试,学生为二年级文秘专业同学,80%女生持肯定态度,并且对于追加问题“是否婚后与婆婆共同生活”,回答基本也是否定的。而现实的恋爱态度造成毕业即分手的大学情侣不占少数。还有一个话题即金钱和财富。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金钱,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把学习知识和技能仅仅当作眼下和未来攥钱的工具,忽视知识本身的价值层面。这个视野下,大学的部分学生也被异化,沦为物质眼中的工具。缺乏长远眼光,缺少自学和进取精神,极易造就急功近利思想,凡事也势必斤斤计较,胸无大志。人文精神的缺乏可以依靠素质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提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中小学基本“应试教育”,高等教育更应凸显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真正弘扬“大学精神”。

三、人文精神回归之道

(一)建议图书馆定期举行新书推介活动

在明显位置陈列经典图书,比如文学经典作品和读物。如有些高校定期在图书馆开展各专业经典图书推介活动,请每个专业的1到2名教授或副教授推荐一本本专业必读书,并且用简短文字写明推荐理由。这不失为一种很明智的做法。因为学生出入图书馆的同时,在看到书的实体摆在陈列玻璃窗里,而不是写在海报上的书名,这种熏陶和浸润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并且,读过自己身边教师对该书的简介和评价,也会增强学生在各个领域的求知欲,包括人文学科方面。

(二)校园环境、校园网站人文精神创设

比如在学生食堂,像北京师范大学那样,就餐的桌子上缩小广告版面,写有励志话语: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有饭吃,而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口饭吃。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鼓励真才实学的治学精神激励了一届届的学子。这也是值得借鉴的做法。另外,鉴于网络时代的异军突起,学生好多时候本校的校园网站登录机会比较多,可以适当在网站显眼位置编辑饱蘸人文精神的语言并配好图片,而且定期更新。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页的一部分是一幅意气风发的大学生照片,配有这样一句“Miraclessometimeoccurunlessonetriesveryhardforit.”(只有非凡的努力,奇迹才会有时发生。)和“Theimportantthinginlifeistohaveagreataim,andthedeterminationtoattainit.——J.W.Goethe”(人生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伟大的目标,并且拥有坚定的决心去实现它。)可见,校园网站的人文精神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组织师生摄影爱好者组摄影展活动

把提交的优秀作品展示在院校大厅中,学生从中也会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从而提高高校学生整体的艺术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人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正确对待上。其中第一个就是正确对待自然,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爱好自然,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圈。而这类摄影展活动,无疑可以无形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简便、可行方法。

(四)教师以小型报告模式分享旅游经历和感悟,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寒暑假对教师来讲是外出旅游、增长见识的好时机,而这种人人皆可在旅途中但每个人的旅行经历和感受确却是各不相同的。学院可每个学期开学头三周请教师做报告,比如对旅游地做背景资料总结,对旅游经历和照片制作成精美ppt图片。如海南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2009年日本旅游之后给外文系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日本印象及现状”的报告。报告从Environment(环境):绿色、环保、愉悦;Transport(交通):便利、快捷、安全;Culture(文化):时尚、悠闲、优雅;Colour(色彩):美丽、美好生活的象征;Hospitality(好客):文明、友好五个方面详实、生动介绍了当时日本国内状况和旅游感悟。同为中国人在感受和学习外国先进之处之余,必然升腾起强烈爱国情感,不失为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笔者今年曾课下和学生谈论过西安的兵马俑“有能力开发,没能力保护”的现状,而日本则有这项技术但是有附加条件的。出于中华民族尊严的考虑,秦始皇陵基本定于70年内不开挖。学生对此颇多感慨。因为旅游本身让人兴奋,教师的经历和感悟做成报告形式,学生一定比较乐于倾听。

(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建议

如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英语外报外刊选读,选用北大出版社端木义万的《大学英语外报外刊阅读教程》这一“能力型”教材。其中涉及题材覆盖面广、文章内容典型、语言质量上乘等特点。诸多单元中关于社会边缘群体的社会关怀问题,家庭婚姻涉及的婚姻观念问题、健康问题,心理观念关乎的工作学习倦怠与闷爆现象,及各种行为风尚如社会和个人审美及环保意识等。整个课程的考核制度也需改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批评性思维和自我批评和反思精神。课堂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者杨启亮曾讲“:试卷上的评价痕迹是‘对’与‘错’以及赫然如权威模样的分数,少有对思维移向,与众不同的判断力,批判精神的支持与鼓励。”势必大学考试评价机制也应更朝向素质培养方面倾斜。

篇10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区政法委和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和干警队伍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全体干警中迅速掀起了全面动员和学习教育的,并扎扎实实抓好每个阶段的工作。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全体干警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方向更加明确,执法能力和自觉性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市、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会议之后,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为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我们根据区政法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司法局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及活动计划,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党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党组成员每人联系2个以上局属单位、部门,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学习、考勤、交流、督查等制度,为每位干警配发了教材。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和发动,召开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各级动员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教育活动各项工作。在局动员的基础上,各部门进行了再动员,切实让每位干警明确活动的重大意义,领会精神实质,为全面开展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抓紧抓好

我们通过创新学习方法、更新学习观念、拓宽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等措施,坚持不懈地组织干警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识,增强干警的法治观念。一是坚持在保证学习重点,充实学习内容上下功夫。紧紧抓住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条主线,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指导工作和行动。精心组织和引导干警学书记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各级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文件和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同时,根据上级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延长至2007年上半年的指示精神,适时增加新的学习内容,局购买了《文选》,将《文选》、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纳入学习教育的内容,扩大学习效果。二是在持久学习上下功夫。局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学习,每月组织一次讨论交流,每名干警每天坚持一小时的个人自学。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时对干警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班子成员对联系点学习情况经常进行督查,保证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三是在丰富学习教育载体上下功夫。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读本与辅导材料相结合,领导干部讲课与座谈讨论交流心得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每名干警都按时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认真书写学习笔记,组织干警观看中央政法委录制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系列讲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评比,利用学习园地把书写较好的体会文章进行公示,供干警相互学习交流。其中,尚明海同志撰写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获“十五省市”法学论文评比二等奖。适时开展学习情况“回头看”,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确保学习的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教活动,每个专题组织一次考试,检验、巩固学习效果。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在市司法局局举办的演讲比赛中,我局荣获组织奖,有一名干警获第三名。有一名同志代表市司法局参加了市政法委举办的演讲比赛,并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四是在边学边改上下功夫。针对干警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坚持边学边改,组织干警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身在执法和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刻分析问题的原因,写出思想剖析材料。采取走访顾问单位和当事人、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自查出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地梳理归纳,对存在的6个方面问题逐项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结合年度工作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目前,整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注重结合,紧贴实际,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