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所使用的机械化设备更加的复杂,在对机械化设备进行使用时,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使得机械设备难以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因此,需要对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正常的发挥其功能,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要求,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对施工单位、投资单位等多方的参与者都有重要的影响。对目前机械化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机械化设备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备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建筑工程机械化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思考
1.1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对机械化设备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周期长、参与的人员众多、设备使用和调动率高等,并且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缺乏充分的重视,为了节约成本,施工单位往往通过裁员或者压缩人员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工作,使得施工单位缺乏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管理人才。目前,建筑工程单位的机械化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并且缺乏专人来进行管理工作,兼职人员对管理工作缺乏经验,使得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异常的混乱,毫无头绪;现有的管理人员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使得管理工作难以正常的进行下去;建筑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的机械化设备管理机制和管理人员,使得机械化设备管理工作一片空白,无人对设备的采购、使用、调转、维修等工作进行管理,造成了工作的混乱;企业单位对自身的机械化设备数量模糊,并且缺乏专人来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1.2缺乏符合自身长期发展的机械化设备管理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紧紧跟随时展的脚步。因此,在进行施工时,会将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融入进去,对现有的机械化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替,采用最前沿的技术和最新的设备最大限度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有效的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发展。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制定出对策,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其对建筑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1]。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的要求来选择机械化设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和资源。
1.3机械设备一般的使用与机械的维护保养内容严重脱节
建筑施工单位大多实行一人一机的机械化设备管理制度,主要的目的是确保机械化设备的正常使用,并且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但是,在进行具体的实施时,一般使用固定的机械化设备管理机制,有效的将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结合,大大提高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机械化设备在进行维修和保养时,都是依靠专业的维修厂来进行,但是,由于设备的过度使用,使得机械化设备无法及时的进行维修和保养,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没有安排专业的机械管理人员来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无法对机械化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使得设备过早的报废。
1.4机械化设备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逐渐增高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建筑行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逐渐凸显出来,并且近些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主要的原因是人员疏忽所导致的。操作机械化设备的人员没有获取相应的资格证,并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能按照规定的行为准则进行工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展。此外,施工单位对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机械化设备管理的策略
2.1编制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
在进行项目施工之前,需要制定好施工方案,各部门准备就绪才能进行工作。施工方案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机械设备的布置和调配。施工方案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施工平面图、施工设备使用计划表等。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安排需要由多个部门进行讨论之后才能确定,这样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2建立机械操作岗位责任制
施工单位成立专业的机械化设备管理部门,建立完整的机械操作岗位责任制,确保机械化设备的正常使用、维修和保养。机械化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和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对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从而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2.3完善机械设备使用档案
建筑工程由于工程量浩大、施工周期长、使用的机械化设备种类及数量较多,为了确保能够对机械化设备进行清晰的管理,需要对每台机械化设备建立专属的档案,不同的设备具有对应的说明,便于查找和使用[2]。机械化设备的档案包含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保养等各种信息;当机械化设备发生故障后,可以根据档案来进行分析和调查;机械化设备的档案对每台设备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为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落实安全制度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准们的管理机构,推动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施工单位应该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机械化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3];使用完设备之后,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保养。
2.5明确奖罚制度
施工单位应该将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和施工人员的薪酬联系起来,按照规定来进行工作,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无不良操作和设备损坏的人员,施工单位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对不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和长期无法操作的人员,施工单位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和批评;多次进行处罚并且教育无果的人员应该进行辞退。
2.6培训高素质机械人才
任何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人员因素,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所以,施工单位应该积极的开展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机械化设备的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企业单位应该定期的举办知识讲座,让施工人员互相学习和互相讨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机械化设备管理工作的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的发展离不开施工管理工作,而施工管理工作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对施工机械化设备的管理,企业单位需要对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机械化设备的管理水平与设备的使用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对施工的安全、质量等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积极的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对我国现有的机械化设备管理工作的空白进行填补,对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王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1):131-133.
[2]刘士伟.新时期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3):119-120.
篇2
关键词: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建设;发展策略
一、学报基本情况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批准,教育部主管的学术期刊,2005年由《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更名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开始由长安大学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共同主办。办刊宗旨是秉承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主要报道建筑结构、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桥梁工程、建筑材料、建筑学、市政工程、力学等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设“专家论坛”和“院士讲座”。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对《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的编辑出版高度重视,在办公条件、人员配备、出版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目前有3名专职编辑,并计划在今后几年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增强编辑力量。
二、期刊发展策略分析
1.注重编校质量
自2005年更改刊名以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狠抓期刊的编校质量和学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期刊在连续几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优”中均获得编辑出版优秀奖。
2.提高学术质量
面对新时期学术期刊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通过调整工作重心,加大约稿力度,树立了“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组稿意识,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优秀稿件,以期全方位提高学报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期刊的投稿量不断增加,学术水平及影响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从2005年到2011年共出版28期,刊发学术论文520篇,其中: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22篇,占4%;教授、副教授论文260篇,占50%。与同行业其他学术期刊相比,作者群体学术层次较高。发表的论文中,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在90%以上,国家级基金项目的论文数量达到了322篇,接近年发稿量的62%,其中不乏“十五”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863”等国家重点项目的论文。
3.扩大影响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积极与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数据联系,争取被更多的数据库收录,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目前,《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十余种重要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12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标志着《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数据,《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从2007年起,影响因子排序一直居行业前列,2012年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314。
4.加强特色期刊建设
编辑部一直把打造特色期刊作为期刊发展的宗旨,并一直努力创办特色栏目。编辑部不断向行业内的名家、大家进行约稿,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并以此为突破口力争将《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建设成为建筑行业内的名牌特色期刊。在2006年9月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组织开展的“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中,《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8年、2011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两次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
5.建设数字化平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依托长安大学杂志社自主开发了稿件查询系统及审稿专家库,已稳定使用多年,现有审稿专家1700余名,且审稿专家库动态更新,保证了审稿质量。同时,长安大学杂志社已购买了期刊采编系统,编辑部正在调试系统,争取实现作者在线投稿、编辑在线办公、专家在线审稿、编辑部内部办公及文档管理统计网络一体化,为期刊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数字化平台。
篇3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发展现状
引言:
BIM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行业综合设计施工技术,基于建筑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才在我国建筑行业有所应用。最引起业内人士关注的是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工程,双层幕墙结构的上海中心每一层140多块各有编号的玻璃幕墙无一相同。按传统施工法,就算现场有再多的人,也无法完成如此高精度的安装。可如今因为采用了世界领先的BIM技术,一层楼16个工人就能搞定。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看,BIM技术应用肯定是大势所趋,这项技术将会是大型工程项目竞标的重要一项。但是现在全国建筑行业能运用BIM进行工程设计及实践的人寥寥无几。这需要建筑行业及有关部门共同推进BIM建筑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中国,一些项目率先应用上了BIM,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南水北调工程以及香港地铁项目等。不过相对于中国的建设大潮,BIM的应用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BIM系统并未在我国推广,主要原因为:一是国内普及的设计软件没有BIM概念,与国际上的软件不接轨;二是国外形成的BIM标准在国内并不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形成一套自己的BIM系统。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3年7月一直酝酿中的中国BIM系列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对促进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现存问题
1、建筑理念严重落后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国家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展开,同时关系到公司管理转型晋级的成败。但是,实际作业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及作业人员对BIM技术的使用观念落后,认知不清,影响企业发展。
2、建设资金投入缺少
BIM技术的使用需求软件开发的支撑以及硬件的投入,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前期阶段也需投入很多资金才能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完善,然后真实发挥功效。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由于产量利润率较低,无法对信息化建设领域投入更多资金。
3、专业人才缺少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真实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较少,具有计算机技能和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少。
4、政策支撑力度缺少
目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作业,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等政策扶持较少,资金投入悉数由企业承担,致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BIM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也没有推出具体规则。
二、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阶段
BIM技术的应用在设计阶段实现三维设计,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文档,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文档将自动更新。
2、施工阶段
2.1现场施工管理
2.1.1三维烘托宣扬展示。三维烘托动画,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能够作为二次烘托开发的模型基础,提高了三维烘托效果的精度与功率,给业主直观的宣扬介绍,提高中标几率。
2.1.2虚拟施工有用协同。三维可视化功用加上时刻维度,能够进行虚拟施工。直观疾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践发展进行比照,进行有用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甲方及非专业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状况一目了然。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模仿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降低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的几率。
2.1.3碰撞检查减少返工。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能存在的错误返工,而且优化净空和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和模拟,提高施工质量,也提高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2成本管理
2.21多算比照,有用管控。项目办理的基础是工程基础数据的办理,精确地获取有关工程数据是中心竞争力。BIM数据库能够完成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疾速获取,经过合同、计划与实践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等数据的多算比照,能够有用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疑问,完成对项目成本危险的有用管控。
2.2.2精确计划,减少浪费。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技术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的人材机计划提供了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2.2.3数据调用,决议计划支持。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能够在各办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能够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剖析等,确保工程基础数据及时、精确地供给,为决议计划者制定工程造价项目群办理等方面的决议计划供给根据。
2.2.4疾速算量,精度提高。BIM数据库的创立,树立6D相关数据库,能够疾速计算工程量,提高施工核算的精度与功率。因为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到达构件级,能够疾速供给支持项目各条线办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提高施工办理功率。BIM技能能主动计算工程什物量,这个归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使用案例非常多。
四、BIM技术与建筑设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1、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形式
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建筑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使建筑设计者更加重视文化的重要性,并把建筑思想与文化传统联系起来,提高建设设计的水平。目前,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建筑设计者既可以展现出当地设计风格,又可以与国际设计思路接轨,使建筑设计作品可以传递出业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进一步推介中外建筑文化的最新资讯。BIM技术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建筑设计者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从实践工作中找到我国建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用科学的思想和手段逐步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
2、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国际市场对我国提出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要想稳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抗力,就必须懂得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传扬。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带动我国整体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回顾和总结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设计模式。融合思路可以深入到地域文化中,体现出城市建筑内在的文化理念与品质,开发商需要根据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内容对地产项目进行定位,确保其策划和经营的理念可以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师、规划师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位基础,设计出建筑的文化气息。
结束语
BIM技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未来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入研究BIM技术,主动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施工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1.引言
近些年我国土木建设空前繁荣、各大高校建筑学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整个建设行业虽然生机勃勃,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总体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事实的背后是建筑师方案构思的创新能力、思想理论的研究能力、建筑技术的科研能力以及多学科、多专业协作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目前建筑学学生的状况和毕业生就业之后的反馈信心来看,我们的建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学观念上的落后,没能妥善处理好艺术和技术的两者的关系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脱离。毕业设计是建筑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整体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毕业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今社会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及强化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进方法
2.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除了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西方前卫的设计思想和建筑师也不断的涌入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相比西方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以及工作方法,我国的建筑师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以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建筑的使用功能的推敲,对一些实际的问题往往采取忽略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满足社会对一个合格建筑师的要求。
2.2开展研究式教学新模式
目前的建筑学教育无论是本科日常的课程教学还是毕业设计的教学都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改图”等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教学的评价也往往集中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之上,并没有关心到学生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以及这些探索和研究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哪些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激发出来,只是在一味的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当在实际设计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也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自主创造和活跃的思维了,以至于这种学习习惯会持续的影响其实际的设计能力。所谓研究式是是指把学生引向单纯的专业理论研究,而是指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针对问题注重探索研究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研究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在自己的设计课题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领悟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研究式学习中的互动也可以激发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激情,师生在指导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探讨,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问题的深入探索。
2.3.加强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工程的联系
建筑学的毕业生最终走进设计工作一线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毕业设计中有效的加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不但可以吸收建筑设计单位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建筑界最前沿的设计思想,也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实际设计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1)毕业设计与设计院实习相结合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可以结合大五设计院实习的机会到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请设计院的一线建筑师充当其指导教师,学校的指导教师只是针对设计题目所需要达到的设计深度制定各方面要求。根据设计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让学生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大学四年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一些知识和设计经验,为其日后走上实际设计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通常自己编制假的建筑设计任务书,伪题的任务书往往脱离了经济条件、地域地形条件、技术条件等,这种设计题目过于理想化,也没有适当的限制条件。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引入实际工程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针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大学五年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详尽的梳理。
2.4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建筑节能设计
目前,建筑节能已经被整个社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学校的教育原本应该走在行业前面。毕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因此,要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从学校起就开始接触市场,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解决一个建筑设计问题。建筑学专业虽然在建课堂上学习过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相关知识里都涉及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但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缺乏建筑设计中怎样有效地运用建筑物理知识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科目,在过程中都要运用建筑节能知识,分析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这种在实践运用中的教育效果要比某门课程上老师灌输好得多,也会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建筑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语
总之,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的过程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成为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提供一个实习场所。同时,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方案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不断地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参考文献
[1]董玉香,赵守国.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3期1999年9月
[2]庞弘,刘峰.建筑·观念·新技术——从建筑学毕业设计中得到启发.建筑创作与设计.
[3]肖大威,黄翼,许吉航.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华中建筑,2006,(05).
[4]汪永平.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改革尝试[J].高等建筑教育,1999,(01)
篇5
【关键词】建筑结构;BIM技术;设计;应用
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BIM技术的运用,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建筑产品。
1.BIM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BIM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层面的含义,建筑组织设计人员对BIM的概念理解不同,所以在BIM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求,部署合理、科学的建筑工作。
我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方面可以对BIM技术进行评价,从实际应用的现状中总结发现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基于此,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生产效率、节约建筑投入成本,缩短建筑工期。近几年,经过我国建筑人员的不断研究,BIM技术逐步为我国建筑行业知晓,我国很多具有资质的建筑行业分别成立了BIM技术小组,以此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指导。
以上的分析可以充分体现出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目前BIM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懂得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体现出BIM技术的优势。
2.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发展的障碍
2.1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
建筑设计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同一工种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筑师与工程师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如果设计者不能领悟到BIM技术的精髓就很难驾驭技术要点,同一工种之间的协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水平,建筑师与设计者对于BIM技术理念的了解不同,很容易扭转建筑设计的思路。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严重影响了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基于长远发展目标,建筑设计者还是要认真学习BIM技术内容,明确BIM技术应用的特点。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但是要想BIM技术要想更好的应用在建筑产业中,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设计非常有难度,同时,BIM技术要想更好的与建筑工程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还需要在建筑管理的一定范围内,对BIM技术进行模拟。
2.2来自专业应用软件的障碍
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很多设计者会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可以达到先进设计标准,但是众多科学软件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技术冲突。BIM技术软件比较齐全和成熟,国内应用的BIM软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设计者并不能合理操作BIM技术,使软件的执行能力直线下降。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内容,强化自己专业技术的操作能力,使BIM技术可以深入到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的结合,还需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和模拟,这样才能使BIM技术更加合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并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了突出建筑特点和建筑水平,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专业应用软件对建筑工程进行评价和验证。以此,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使BIM技术可以与现代化科学软件合理融合,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建筑设计的灵感,克服专业应用软件的难度和问题,是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基于BIM技术的实际内容,明确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难度,通过技术的融合,使其BIM技术可以达到最优的功能效果,并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设计的性能。
3.BIM技术与建筑设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3.1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形式
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建筑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使建筑设计者更加重视文化的重要性,并把建筑思想与文化传统联系起来,提高建设设计的水平。目前,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建筑设计者既可以展现出当地设计风格,又可以与国际设计思路接轨,展示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规划设计作品,使建筑设计作品可以传递出业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并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推介中外建筑文化的最新资讯。BIM技术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建筑设计者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从实践工作中找到我国建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用科学的思想和手段逐步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
3.2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国际综合经济市场对我国提出的考验也越来越多,我国要想稳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抗力,就必须懂得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传扬。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带动我国整体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回顾和总结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设计模式。融合思路可以深入到地域文化中,体现出城市建筑内在的文化理念与品质,开发商需要根据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内容对地产项目进行定位,确保其策划和经营的理念可以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师、规划师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位基础,设计出建筑的文化气息。BIM技术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形式,所以建筑设计者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力量,为未来建筑事业的进步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明确意识到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建筑设计与文化的结合也是体现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建筑设计者要充分体现出设计优先性,合理应用BIM技术,使其可以指导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行为。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其先进的技术理念依然可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建筑设计者要找到自身技术应用的不足,强化技术操作能力。基于此,BIM技术一定可以长期发展的目标,逐渐普及到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众多的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建筑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工程建筑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为社会建造出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工程管理是施工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步骤,对施工工程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对开发商的收益有着直接联系,增强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针对建筑制订业留存的项目品质常见问题进行很好的管制。工程管理的宗旨是保证建筑制订物根据策划机构的需求保证品质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包含下面几个部分:品质管理、进展管理、费用管理、安全管理。建筑制订物种类品种很多、范畴不一、对建筑产生作用的要素很多,如,建筑顺序搭配、各种建筑相交建筑、很多措施全面运用、天气作用等。这些要素就需要在建筑程序中增强工程管理,加强每一步骤的品质,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期望的品质需求[1]。
二、我国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因为建筑质量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加强监督管理,我国政府部门也建立了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各建筑施工单位建立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建筑管理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往往只是被动的应付上级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一套文件规定,可执行性较差,有些小单位甚至照抄其他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更是起不到监督管理职责,体系建立十分不健全。
2、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
3、施工管理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显示,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以施工人员的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问题为主。其中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既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又没有过硬的施工操作技术能力;机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现场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主要以人力为主,导致施工效率过低,对于现有机械设备又没有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因此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同时高科技机械设备更是很少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中缺乏规范性,擅自更改图纸以便减少施工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也时常出现在施工过程中[2]。
4、安全管理不到位
很多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或者是没有将安全施工管理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因此,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盲目施工、随意施工以及违章施工的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要采取安全防控措施,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应对,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2、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要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3、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
俗话说“百年工程,安全第一”,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培训,帮助所有的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并通过展开安全施工知识讲座以及一些安全示范,帮助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更好的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按照防护措施,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穿戴安全绳等,然后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保证所有施工环节的安全,进而更好的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实现工程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
5、创新施工的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硬性保障,任何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特别是对于建筑施工这一行业,施工建设技术的创新程度、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主动引入全新的施工技术、生产方式等,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全面提升施工建设水平,增加项目施工的技术含量,提高其附加值、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要确保执掌核心技术,引领市场的发展与进步,走在施工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积极支持创新型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施工建设质量和进度。
6、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筑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作用
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而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质量,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行业就更为重要。政府部门对于建筑行业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深入到施工单位中,避免浮夸于建筑工程施工表面,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管理作用和震慑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进行提高,就要在管理水平方面提高,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管理,同时要提高人员的素质,这样能够在质量管理水平方面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枭雄.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376.
[2]许崇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与实践[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146.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培训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支柱产业,其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产品形式多样,施工现场安伞动态变化大,工种多,施工技术复杂,露天和高处作业多,高处低处相瓦交叉,机械化程度低,人与施工机械频繁接触等特点。据统计,在我国职业伤害事故中。建筑业事故伤害仅次于矿山,各类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所谓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在事故发生如此高频的建筑业领域内,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施工企业及各级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安全问题十分重视,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符合国情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在事故发生总量或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方面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项目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最前沿阵地,项目安全管理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应对日益突出的安全事故,强化安全管理,是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之所以发生很多安全事故,主要源头是建筑施工中没有在安全管理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施工中,他们往往追求进度,只顾眼前利益,在施工中缺乏安全意识,盲目施工操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相关的管理层也没有在安全管理方面进行反复强调,安全教育不足,没有定期的开展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给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二)监督工作没有深入开展
建筑行业存在的诸多质量问题和相关的监管工作没有到位也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大多数施工单位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施工的进度和效率,不耽误工期,按时交付,从而忽视了安全监管工作,所以,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内部的安全监督机制,还有如果政府监督不到位,法律法规没有健全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施工安全隐患。
(三)行业秩序混乱,没法保障施工安全
建筑行业的秩序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导致建筑单位之间经常发生违约的情况,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下,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财政支持,施工安全工作也得不到保障。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有些企业只做表面工作,并非真正的实行安全管理制度。由于对自身的特点没有认真的了解与分析,所以直接造成安全管理的执行难度。由于对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流程以及奖罚考核制度划分模糊,从而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彼此间相互推委及脱离安全工作等现象。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的观念
在管理工作中,应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将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
(二)完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现代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施工企业人员安全与设备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中,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特点、项目管理架构以及采用的设备、材料等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此外,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常出现照搬照抄安全管理制度、多项工程使用同一安全管理制度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使得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管理架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影响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水平、管理架构出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此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减少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落实安全责任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安全责任。首先,建筑工程施工部门,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分片、分区、分岗位的负责安全施工管理,签订安全施工责任书,随时进行跟踪检查,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再者,建筑工程监管部门,对所辖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大监管力度,在监管时发现的问题要落实到责任人头上,对此决不姑息。对安全施工管理较差的单位要进行专门培训,让其认识到错误,主动落实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对
安全施工落实的比较好的企业,适时鼓励,但是提醒他们不能骄傲更不能麻痹思想。
(四)规范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监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充分的发挥出监理的监督职责,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检查施工的中操作的规范性及是否依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不安全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好施工现场的各项防护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做到文明施工。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问题,要责令施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没进行整改的要立即停工进行整顿。
(五)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
安全一直是施工企业长期不变的宗旨,在施工现场,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及时引进及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对存在着较大缺陷及安全隐患的工艺和设备要进行淘汰,从而保证生产的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制度的完善,以严格的安全制度再加之先进的科技,势必会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建筑项目大量增多,对劳动力大量缺乏,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和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知识的教育,安排专职人员把好监督关,严格监管,以防那些没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和资格证明的人员上岗。对于有从业资格证的工作人员,应该对他们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并严格按照安全考核制度,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七)创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良好的施工环境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容易形成疲劳作业。所以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一个轻松的施工氛围。在施工现场,应该合理的使用色彩,减少施工人员的疲劳度。减少噪声以及粉尘的污染,防止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结语
综上,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而对于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时刻的注意建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保证施工的质量,最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伟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4.
[2]孙福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管理[J].价值工程,2010.5.
篇8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策略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gree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ig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en building industry must face problems, now wan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y must go in the forefront of energy saving, it is th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green construction.
Keywords: green; Energy saving; Architectur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从而带动了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已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然而,建筑领域的能耗相当大,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 28% ;每年城乡新建住房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高耗能建筑占 80% 以上;既有建筑近 400 亿平方米,高能耗建筑占95% 以上。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沉重的能源负担,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瓶颈 因此,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资源节约社会建设,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化系统,如室外绿化、室内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可以对建筑周围的气温形成很大的影响。硬质的铺地表面会吸收和蓄积太阳的能量,导致建筑四周的温度居高不下。而绿化系统却能够吸收热量,带给人丝丝凉意。它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在白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清除如甲醛、细菌等有害的气体与物质,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舒适感和良好的视觉效果,大大有利于人的健康。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 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二、绿色节能建筑策略
在绿色建筑中的建筑热量平衡,指的就是通过各种措施的使用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中的能量损失,并使得建筑中的能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从而使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建筑热量平衡在北方主要需要考虑的就是采暖,南方需要考虑的是隔热。
1、对保温材料的选择
绿色建筑想要做好隔热,就需要对保温隔热材料进行选择。绿色建筑应该要根据建筑的具体使用要求、结构、所在地的气候等各种因素对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进行充分的考虑。但是,通常情况下,保温材料都需要具有以下的特性:吸水率低、表观密度与热导率小、具有一定的强度。绿色建筑应该采用矿物棉、玻璃棉及泡沫塑料等具有优良性能的保温材料。这些材料因为其优良的性能,具有较广的用途,可以用于墙体、屋顶以及地面等处,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围护结构中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在确定保温材料后,影响建筑保温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就
只有保温层的厚度。通常情况下,建筑围护结构的绝热性能会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得到提高。这样虽然能够减少采暖成本,但是却会增加围护结构的建造费。因此,绿色建筑必须要根据建筑气候分区、建筑体形系数来确定出最小传热系数,从而对保温层厚度进行合理的确定,达到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保温效果的目的。
2、建筑节能构造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影响绿色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通过对建筑护结构的设计来有效的解决建筑的保温与隔热问题进行解决,是在建筑构造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外墙构造
现在,外墙节能主要是采用复合墙的构造。这里的复合墙指的是在墙体的不同位置来设置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隔热层。通常采用的做法有外墙内保温、外墙夹心保温以及外墙外保温这三种。
外墙内保温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内侧,这种方法的施工比较容易,对保温材料的防水、耐候性指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却容易出现饰面层开裂的现象。采用这种方法,会占用一定的室内使用面积,将不利于用户的二次装修与饰物吊挂。同时使用这种方法,主墙体越薄,其保温层就会越厚,而相应的热桥的问题就会越严重。
外墙夹心保温指的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中部,而内外侧墙都可以采用传统的砖、砼砌块等。这种方法因为使用了传统的材料,而这些传统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耐候性能,对内侧墙和保温材料能够形成良好的保护。这一类的墙体较厚,因为保温材料置于中部,从而将结构墙体分为了内外两层,两层墙体之间就必须要采取可靠有效的拉结措施,这就加大了施工难度,而且其施工质量也很难控制,因此应用较少。外墙外保温则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外侧,这种方法适用于有采暖和空调要求的建筑。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明显的优点例如可以避免热桥的产生,有利于使建筑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延长主体墙体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与良好的综合效益。
(2)门窗节能
门窗具有采光、通风等作用,同时在建筑造型艺术的处理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门窗却是造成能量大量损失的重要部位。因此,门窗的低传热性与高密封性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特别是在绿色建筑的节能方面。在进行设计时就必须要对门窗的比例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到门窗的气密性,良好的气密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冷风渗透和传热损失这两种因素引起的能量损失。对于外门可以设置门斗,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因人流出入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在窗扇之间可以采用双道密封条来进行密封处理,同时还必须对窗框与墙体之间存在的缝隙进行处理。
(3)屋面节能
屋面是建筑的主要围护构件,屋面所能够起到的保温与隔热的作用要比其他的界面更有效。一般的做法是建筑屋面时,进行双层保温、双层防水措施的处理。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选用聚氨脂PU硬泡喷涂工艺,在屋面上直接喷涂聚氨脂硬泡,在找坡层上设置苯板保温层。通过这种双保温的屋面构造可以有效的提高屋面的保温能力。
(4)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建筑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浅层地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目前,广西常用的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
(a)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绿色建筑强调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技术。例如,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屋面、阳台、外墙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复投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3~4年即可收回投资,非常适用于宾馆、医院、学生公寓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安装使用,即使是高层住宅也有多种技术系统可供选择。
(b)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即地下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供暖(冷)系统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热泵空调供暖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学校、医院等建筑物。
统计信息表明,对公共建筑而言,在50%的节能率中,空调等设备系统占据20%~30%,建筑围护结构约为12%~16%,照明大概为6%~8%;住宅的能耗构成中,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比例达到80%。可见,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建筑供冷、供热、供热水,不仅节能效率显著,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重要要素之一,绿色建筑一定是节能建筑,但是,节能建筑不一定是绿色建筑。做好绿色建筑的节能,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所采用的建筑节能技术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和要义。希望在广大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绿色建筑出现在我们的城市大地上,不断改变和提升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和生活品质。
篇9
“工程建设监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八十年代末期,它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行业性,比如,建筑工程监理、水电工程监理、道路工程监理、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网络工程监理等。不管哪个行业的监理工作,都应该具备它独特的专业性,也要有涉及面广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的能力。就建筑行业而言,九十年代初,监理工作形成行业性的时间还很短,整个建筑行业对监理方的涉入还不太认可。大约在九十年代后期,国家为了让监理行业健康发展,发挥它真正的职能作用,强制性的纳入了工程建设之中。监理工作才名正言顺的有了它独立性的地位。而监理企业属于人力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面对21世纪最激烈的人才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对监理企业来说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监理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起初,从事监理工作的大多数人专业都比较单一,使监理工作的力度大打折扣,监理只起了完善工作程序的作用,并未在真正管理中发挥监督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监理企业也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大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打造“高精专”人才队伍,进而真正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1 人才培养观念与体系
1.1 培养人才的观念
一方面,监理企业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培养人才,开发智能,是企业经营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没有人才的培养,也就是没有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资质、能力得到企业高级技能人员恰当的指导时,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提高和进步。
培养企业内部人才的目的,首先为了造就优秀的行业技能人员。企业之所以这样做,在某种意义上是担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通过企业内部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以及创造能力、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其次可以促使企业内部人员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企业人员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更好的适应高水平的经营技术创新。
监理企业的人才培养由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自我研修三方
面组成。
1.2 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教育培养对象的不同,监理企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2.1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经营管理人才主要指总监、总监代表,对他们培训的目的是增强总监们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同时为促使年轻一代迅速进入经营管理第一线,培养他们开拓事业和勇于承担的精神。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通常采取自学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此企业为员工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并鼓励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给予奖励。
1.2.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指监理员、监理工程师,对他们的培训目的一是了解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需要的基础知识;二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监理企业通常采取“N对N”结对子的形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该培养方式在人员选定,方式的选择上都将进行精心筹划。如,在人员选定方面,人力资源部根据工作业务对人员需求状况,以及现有人员技能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出6名一线骨干人员为培养对象,确保培养对象的“高起点”;然后再根据培养对象的需要,从企业的双高人才库中依需进行甄选,确定出6名指导老师,确保老师的“高水平”。 在方式的选择上,按照岗位技能、工作区域的不同,培养采用“1对1”结对子模式, 并以年度作为一周期对培养计划进行修改完善。
1.2.3高校学生实习专业化培训。此类人员主要指将要走出校园的大学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对他们的培训目的一是了解社会、了解岗位,给予入司前的相互适应与选择;二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要求每位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2 人才培养的特点
2.1监理企业的经营战略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其人才的培养也将是为适应这些变化的要求而开展的。
回顾监理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监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渐拓展业务范围,不断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历程。监理最初从房建监理起步,后来依次逐渐增加到市政、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电力、港口航道等不同领域,稳定了监理事业。监理企业人才培养的规划也是随着经营战略的变换而逐步丰富和完善的。比如,近年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监理的经营也向这方面倾斜。在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但专业知识面在拓宽,还增加了办公软件、CAD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另外,近年来,依法治企的呼声日益高涨,企业要依法经营的认识趋于统一。所以监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增加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宣传。
2.2监理企业的人才培养在企业内部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的基础上,主要与监理协会等培训机构协作,形成了监理企业一套别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企业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3监理企业在经营中非常重视员工潜能的开发,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自始至终地贯彻了这一经营思想,专业技术人员的智能
开发和能力培养备受重视。
监理企业内部组建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主要对工程项目上的文件编制进行研究撰写,以及专业课题进行研究讨论。另外,当工程项目上出现疑难问题时,这支专业队伍都将进行座谈讨论。另外,监理企业尽量给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最大才能的平台,只要你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将会结合工作实际给予一定的机会,让个人不断地成长和提高。
监理企业通过研究,了解到“人有了目标,就有了精神支柱”。所以,在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强调让他们了解企业经营目标,有大局观念和前瞻性,努力做到自我素质提升。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中,强调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各种制度,认识到个人的责任,自我提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同时,对专业研究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成绩及时给予评价。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受到重视,监理企业形成了“战线统一”的专业技术人员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监理企业的一种企业精神。
3 人才培养体会
3.1建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才的价值是可以通过挖掘、培训和教育,使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价值的,而这种升值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和效益。因此人力资源战略应根据企业远景制定,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并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
3.2不断强化激励机制。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增加其满意度。
3.3建立动态选拔和分类评价机制。
积极完善人才选拔和评价体系,适当实施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按专业进行分类选拔和管理。对于有发展前途的创新人才,建立人才库,不断储备高端创新人才,避免出现人才断层。同时还要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获得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和思想。
3.4建立人才战略规划
3.4.1在人才总量上,加大培养中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力度,增加高学历、高技能人员数量。
篇10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工程作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重要技术之一,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建设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得到重视。
1、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内容
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是指在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所有应用技术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技术文件、土建工程技术变更、土建工程技术交底、土建工程测量、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编制,以及设计土建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等各方面的资料与信息。此外,在国内一些专家将涉及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性文件、规范和法规也看作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一部分。
2、提高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方法
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的促使下,各企业都纷纷发展自己的土建施工技术。
2.1、大力投入科学技术。在现今这个信息化、科学化的时代,谁在信息和科技上取得了进步,谁就走在了时代的前边。所以,企业要将科技与土建施工技术相结合起来,利用科技为自己赢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科技时,不仅要应用于国内,还要着眼于世界,采用各国的先进技术,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自己的土建施工技术。
2.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土建工程中,要提高施工技术,那么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要及时经常组织员工培训,接受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以提高施工技术。
2.3、加强管理。企业在施工时,需要有完善的施工工作制度,以加强管理,约束工作人员。这也可以使得每位工作人员肩负重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工作。认真施工,提高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2.4、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土建施工中,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因为,施工中类似于混凝土的强度这样的细节都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判断分析,这对工程的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3、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分析
3.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当今建筑工程中经常被采用的是混凝土施工。这就导致出现一个问题加果一旦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话,必然会导致整体的工程建筑施工出现质量的下滑和偏差极易出现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在日常报纸、杂志上我们不难看到诸多相关的报道。所以,我们已经认清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经过不算的总结规在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技术链条。在准备期间我们一般事先准备诸多材料。包括浇筑设备、混凝土运输工具等等。此外还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工艺加以保证。
3.2、地基基础方面的施工技术
我国土木工程主要所采用的传统的施工方法是桩基基础施工。采用桩基基础施工时,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规范。一般情况下,桩基主要被划分为端承型以及摩擦型。端承型的桩基中,源自于桩顶竖向的荷载主要由桩侧的阻力来承受。在进行土木施工时,施工人员以当地的施工条件为基础综合考虑可能存在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最大程度上避免桩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摩擦型的桩基其承载能力若处于极限状态情况时,源自于桩顶竖向的荷载则主要由桩侧的摩阻来承受,此时的端阻力不再着重考虑。
3.3、钢筋工程技术
如今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安全事故的报道。这说明,我们现阶段的建筑安全理念以及措施还不够完善。合理。而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最为基本的原因,则是由于钢筋工程技术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钢筋焊接质量的不过关,或者达不到相关的质量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合理安全的工作理念,以及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建筑态度。最为主要的则是要不断地加强和提高钢筋工程技术才能有效地保证事故的减少。
3.4、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前面说到经常见诸报端的安全事故不仅仅都是由于钢筋工程技术的不足引起的这只是我国在土木建筑领域不足的一个方面。相当多的是由于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不足引起的。我们知道在土木建设工程当中为了防止漏水等质量问题,一般都会进行专门的防水工程施工作。但是还是由于技术不过关,以及在质量、监督方面出现的诸多漏洞,才直接导致问题的发生。由此,我们才痛定思痛在防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和科学的防水工程流程从此行之有效的避免漏水等问题的发生。
3.5、砖砌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
在砖砌筑之前一天,需要进行浇水湿润,严格控制含水率,使其达到10%左右;常温施工不得干砖上墙,在雨季施工,砖砌墙不能够有着较高的含水率。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搅拌过程中,将砂浆搅拌机给应用过来,控制搅拌时间,保证在1.5min以上。在砌砖之前,需要进行盘角,控制每次盘角在5层以内,要及时吊靠新盘的大角,如果有偏差出现,需要及时采取修整措施。在盘角的过程中,需要对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进行严格控制,对灰缝大小进行严格控制,有着均匀一致的水平灰缝。盘好大角之后,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检查,保证足够的平整和垂直。将双面挂线应用到砖墙砌筑中,如果几个人对一根通线进行使用,需要将几个支线点设置于中间,拉紧小线,要穿线看平每一层砖,这样才可以有均匀一致的水平缝。在组砌方面,采用上下错缝,这样才可以均匀传送荷载,砖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才可以得到保证。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的措施
4.1将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做好。一个建筑工程中的项目十分繁多,施工材料丰富,施工工艺繁琐,施工工种较多。这就需要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将技术准备工作做好。先要熟悉施工图纸,面对合同需求,最大程度的优化所有分项的工程,并且还要考量本身的施工团队、资质等。有效的落实施工组织规划,确保所有单项工程都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然后,在施工工艺方面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尤其是要通过高新技术实施工艺,提前做好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4.2、通过科学的方式做好施工方案。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体进行生产活动、引导现场施工、掌握施工进度、合理分配劳动与设备、确保质量完成施工的基本条件。通过施工现场的实际面积,将平面图设计出来,并摆放在醒目处。施工现场生产必须实现最大化,施工企业要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依赖于合理分配施工资源。材料的储存量要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状况定夺。
4.3、提高施工材料管理力度。应当从所有分项工程、单项工程的使用量进行材料控制。特别针对木材、钢材以及砂石料等,更加应当严格依照规定进行发放。对于入库不计量、材料浪费、超额使用材料以及废品过多的状况要采取早发现、早处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材料在报废后,一定要上报为何报废,并以此作为奖惩的根据。
4.4、严抓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最主要的就是质量方面,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所以,一定要对质量进行强化管理。要及时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大施工人员对质量方面的责任感,并且每个阶段都要签署质量保证,确认质量责任人,并将质量落实到所有人身上。建立奖惩制度,并将其同所有人员的经济利益相结合。针对工程质量要给予定期检查,严格依照质量验收标准,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5、土建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土建施工技术在工程的最大应用就是用于屋面的防水。这就使得外墙得以防水来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其应用原理是在外墙铺设雨水立管,此时要落实立管截面所占用的外装饰空间和包管的装饰做法。热力系统的一次热水进户供、回水干管,煤气专业的干路、支路。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要随时随地的保持管内的清洁干净,及时清除管内存留的垃圾,管内畅通后,再连接出室外的水平管。这可以见得土建施工技术在安装工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总工程的质量,因此,不能轻视,要大力发展,不断提高。
结束语
当前土建工程现场应用施工技术还存在诸多不足和不到位的问题,这会造成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的隐患和问题积累,不但不能发挥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功能,也难于展开对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的全面控制职能。应该从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的实际出发,使土建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得以确保,使土建工程现场施工安全得到保障,进而发挥出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景会.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08:3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