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智育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智育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智育教育案例

篇1

[关键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普通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

有特殊需要儿童是“那些身体素质或学习能力或高或低,其水平与常模之间的差异程度使得他们需要接受个别化的特殊教育计划的儿童”[1] 。2014年1月8日,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把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提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等一系列措施。”[2]学前融合教育是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0~6岁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和教育。学前融合教育日益成为全球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所关注的新思潮和新观念。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事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英美等发展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除上海、北京、江苏等发达城市和省份已经开始探索学前融合教育外,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轻度障碍幼儿未能得到社会和幼儿园的特别关注和有效帮助。

一、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的数量在增加,但总体比例较低、在园生存状况不佳

目前,国内上海和江苏等地学前融合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有学者对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的部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这些省市的大部分幼儿园招收一定数量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大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班级里遇到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李伟亚通过对浙江省10个不同地区的普通幼儿园调查发现,当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有发展缺陷的幼儿。其中,弱智幼儿比例较高,其次为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幼儿。另一类为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幼儿。包括认知能力缺陷幼儿、出现攻击性或破坏等情绪行为问题幼儿以及对周围的人和活动无兴趣的幼儿。[3] 王婷婷对江苏省70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特殊需要儿童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比例很低,目前大部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被拒绝在普通幼儿园门外。60.4%的普通幼儿园对于特殊需要幼儿是拒绝接纳的态度。[4]今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置在幼儿园的数量将会持续性上升。但是,已在普通幼儿园的特殊儿童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不大,为其提供的支持系统缺失,生存状态也不容乐观。

二、幼儿园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提供的支持系统缺失

1.行政、经费支持不足,园所领导重视不够

学前融合教育的落实需要经费的支持,由于学前教育资源有限,绝大部分幼儿园班额较大,如果接纳特殊儿童就要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班级教师在工资待遇上有所提高,而且相关的设施、课程、培训都要具有针对性,势必给园所带来额外的负担。由于学前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缺失,也没有提供相关的经费支持,受行政扶持力度、园领导融合观念以及家长等方面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幼儿园会拒绝接纳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2.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知识与技能缺乏

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需要教育工作者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应从小班幼儿就开始的。目前,全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中并没有开设特殊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致使我国缺乏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普通幼儿教师。[5]由于对学前融合教育了解不足,很多学前教育毕业生工作后对所在班中的特殊儿童无能为力,对学前特殊儿童采用的干预方法也不当,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采取忽视、忽略的态度。有些情绪行为的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一起经常影响教学秩序、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

3.资源与环境支持不足

一方面,社会支持支持不足以及幼儿家长在内的社会大众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关注和接纳态度影响。而大陆地区的支持性没有体系,不成组织。普通幼儿家长自身融合理念及获得优质教育服务的限制,会拒绝幼儿所在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而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长希望特殊儿童能够解除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又会担心幼儿园能否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平等教育资源、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幼儿园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的设备有限。由于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有关的器材、评估工具和教育教材紧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很难在普通幼儿园中接受普通教育,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

三、普通幼儿园安置特殊儿童的可行路径

1.提高政府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尽管国内相关政策法规,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提到通过普通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开展学前融合教育。[6] 2013年3月21日,《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园,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予以照顾”等规定内容。[7]但是具体的可操作和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提出。一方面,国家应该成立特殊教育咨询会,研制特殊教育法规、建立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网络,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措施等。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因此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除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下达外,主要受制于地方政府对当地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建设规划力度。当地政府应制定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

二是加大学前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较低,没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应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其中学前融合教育经费要占一定比重,而且要重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经费投入力度。

2.加强地方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培训

一是大力培养学前融合教育领域人才。当前师范类院校,尤其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加入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比如加入特殊教育导论、个别化教育、特殊沟通技能、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在职前就初步树立一定的融合教育理念和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方法。这将使学前融合教育更容易成为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想。例如,作者所在的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在2007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两个专业依托现有资源,在课程设置上凸显学前融合教育,利用师资和各专业课程优势: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师教授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儿童美术技巧等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也设置特殊儿童选修方向,开设特殊教育概论、随班就读教育、感觉统合教育、自闭症儿童心里与教育、行为矫正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既能够在特教机构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又能够在普通幼儿园中开展融合教育。

二是建立特教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做好职后培训。利用地方高校资源,根据所在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可以分批、分类、分级进行融合教育培训。绥化学院在2013年暑期开展了“黑龙江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特殊教育一线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开展了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实用方法、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技术等课程内容。还邀请台湾师范大学林宝贵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张宁生教授、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张文京教授开展系列特教专题讲座。今后,特教师资培训中心有赖于借助行政力量发挥地方引领作用,将培训对象扩大到幼教系统。

3.建立资源与支持系统

一是建立家、园、校、社会等机构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必须建立特殊儿童教育的支持系统,获得园外专业支持,实现普特结合、医教结合、家园(社区)结合,切实得到系统的、持续的支持与援助。[8] 首先,如果当地高校有特殊教育专业的话,可以聘请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到幼儿园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和干预。绥化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定期为机构教师义务授课。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义工活动,为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训练,效果显著。其次,普通幼儿园应采取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联合授课的团队教学模式。特殊教育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定期进入幼儿园,给予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切实的支持。幼儿园与特殊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实践活动,集体研讨本园学前特殊儿童具体问题。再次,幼儿园与医疗机构建立互动网络。[9]一是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将特殊儿童的基本信息共享;二是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二是建立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10]幼儿园建立资源教室后,首先邀请专家为幼儿园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进行诊断和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行为矫正方案。资源教室在幼儿园建立还需要专业团队及家长等相关人员的合作。

参考文献

[1]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2-43.

[2]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2014-1-22)[ 2014-3-15].

[3]李伟亚.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34-40.

[4]王婷婷,李宏伟.江苏省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现状与分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2,(2):8-11.

[5]吴淑美.学前融合班教学理念篇[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1号.《残疾人教育条例》[EB/OL].(1994-8-23)[2014-3-

[15].

[8]张丹丹,孙钠.成都市幼儿园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114-118.

篇2

周霞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研员,西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重庆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科研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重庆市优秀教研个人,重庆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北碚区名师,北碚区优秀教师。在核心期刊、省市级公开刊物上发表教科研文章38篇。副主编、参编幼教专著书5部。3次担任幼教国培项目首席专家,3次承担市级幼教培训项目实施。4次承担市级公开课,6次承担区级公开课。主持主研市区级课题10余项。

问题一

手工活动做灯笼,其他小朋友都做完挂起来了,而萌萌小朋友因为做得特别慢还在做,但她一点也不着急,很专心很认真地做着。可接下来大家都要去户外做体育游戏了,而保育员也会跟出去协助。这时,是叫萌萌停止正在进行的专心制作,跟集体去做体育游戏呢,还是让她在室内继续完成灯笼的制作?可留她一个人在活动室,我又不放心。

(该问题由重庆市渝中区景德幼儿园周琴老师提供)

情景跟进

其实,案例中的这种情景在幼儿园经常遇到。也就是当个别儿童的需要和集体活动发生了冲突,教师应当怎么处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呢?

一、倾听想法,肯定长处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我们应当尊重萌萌,肯定她做事认真、专注的品质。教师可以这样说:“萌萌,我看你一直都在非常认真地做灯笼,灯笼做完了吗?”“萌萌,老师想给你商量个事,其他的小朋友做灯笼都做完了,你愿意跟他们去玩好玩的体育游戏吗?灯笼可以放在美工区,等会再回来完成。”如果萌萌表现出愿意继续留下来做灯笼,那教师就接着引导萌萌。

二、同伴帮助,集体影响

面对萌萌想继续完成作品的想法,作为教师,从安全角度出发,不能把萌萌单独留在活动室,同时也要让她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整体的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先问问萌萌:“萌萌,虽然你想把灯笼做得更漂亮,但是我们不放心你一个人待在活动室里,你愿意大家帮你完成吗?”如果萌萌愿意接受同伴的帮助,教师则引导几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萌萌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也引导其他幼儿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耐心等待萌萌几分钟。如果萌萌坚持要自己独立完成,那教师就只能选择另外的办法。

三、带着材料,一起出发

由于接下来的环节是体育游戏,保育员必须出去协助教师。但看着萌萌这么高涨和坚持的兴致,班上又没有多余的人手可以照看。那教师就可以试试另外的办法,既兼顾了安全,也考虑到了萌萌的需要。教师可以告诉萌萌:“萌萌,要不这样吧,我来出个好主意,干脆把你的材料装在一个篮子里,由保育老师负责照看好你的材料,我们带着你的灯笼一同出发,等体育游戏结束后,再来制作,可以吗?”

四、积极评价,提出要求

萌萌最后如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把灯笼做好了。教师可以单独和萌萌聊天,肯定她为了做好自己的灯笼,坚持到底,认真制作。同时,还要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玩体育游戏时和做手工一样的能干和认真。但教师要给萌萌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下次做手工如果动作再快点的话,那就更能干啦!”

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每个孩子都是个性纷呈,精彩万分。作为教师,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又要做到尊重个别。像案例中萌萌的这种情况,我们既要保护她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又要顾及全班孩子的集体活动;既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又要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个体,倾听孩子的想法

尽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她)的言行,找寻他(她)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二、多些方法,少些武断与高压

借用同伴和集体的智慧让孩子意识到合作的力量,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与集体不能分割。

三、家园合作,鼓励孩子提高完成做事的速度

孩子之所以出现做事慢的这种情况,一则是因为孩子做事认真,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较高。二则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做事喜欢磨蹭。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配合,鼓励孩子提高做事的速度。

问题二

每学期幼儿园都会组织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为了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良好发展,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精心选材,认真组织各种活动。在这半日活动里,难免有集中的教学或谈话活动。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们不可能邀请到每个孩子发言。所以在开放日后征求意见环节,每次都有家长提出“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为此,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感困惑:短短的一个活动里确实无法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万一孩子没想好,把孩子叫起来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又不停地举手,教师也不可能一直都叫到他,担心其他家长说对孩子们不公平……每当这种时候,教师们都倍感困惑,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导!

(该问题由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龙艳老师提供)

情景跟进

家园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家长对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的了解,促进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像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他们这种心情是能理解的。但作为教师,如何解决半日活动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家长最大可能看到和发现孩子的长处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起,就怀揣着“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思想。由于家长们平时工作繁忙,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开放观看的机会,肯定会对班级教师、活动、孩子充满着期待。但毕竟班级是个集体,有限的时间,加上班级人数较多,仅凭这一个半日活动,就能全方位了解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活动主角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班级教师和家长加强平时的联系,改变家长的观念。一变:家长学会关注孩子过程性的发展。半日活动开放只是幼儿园扎实开展常规教学中一个普通的场景。孩子们的精彩,孩子们的能力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表现出来的,并非一个游戏、一个活动就能全部体现。二变:家长学会关注孩子的隐性发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家长比较看重孩子显性的东西,比如: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会唱几首歌,会讲几个故事,是否能大胆上台发言,而忽略了孩子隐性的一些品质,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坚持、专注、合作、分享、乐于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引导,发言只是幼儿行为表现的一种方式。三变:家长学会信任、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幼儿园倡导一日活动皆课程,即从早上入园到晚上离园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孩子们的精彩也无处不在。所以请家长充分信任、理解教师,一定会在每天的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每个孩子机会成长。

二、精心设计内容与方式

传统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教师们多会设计1~2个集中教学活动,让家长们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但由于高结构的集中教学存在弊端,注定每个活动中发言的幼儿数量有限,机会不可能覆盖到全体幼儿。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半日活动时,减少高结构的活动,注重半日活动设计的“低结构”“参与性”“互动性”。比如:可以把高结构集中教学变成分组教学同时进行;可以减少集中活动数量,组织低结构的区域活动;可以设计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互动性强活动。另外,在半日开放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还可利用等待的时间,巧妙利用,给予更多孩子表现的机会。让家长看到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活动的主体,每个孩子都在各个环节中得以发展。

三、注重孩子过程性的资料呈现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多元的。他的这种理论是对传统的重智育发展的一个挑战。中国也有“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看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用心去发掘每个幼儿杰出的能力,并给予他们展示这种能力的机会与平台。那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平时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资料收集与展示。比如: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幼儿的精妙语言,幼儿的活动视频等等。在开放日活动当天,不仅只是看当天的活动,还可请家长观看孩子们平时过程性的资料,了解自家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从而引导家长不只是单纯通过发言积极与否去评价自己的孩子。

解决策略

一、家园开放活动主体尽可能多元

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既是幼儿园保教常规中的一个平常的半日活动,也是践行科学保教,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把家长和孩子也当成课程的主体,一同设计、规划、讨论家长半日活动开放的内容与方式,并将最终定稿的计划提前公告给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园教育教学,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二、家园开放活动过程尽可能优化

家长们来到幼儿园观看半日保教活动,教师们应当以高效的保教质量呈现给家长。比如:活动组织方式的多样化,既有集中教学,也有小组教学。既有体育活动,也有区域活动。比如:活动环节的紧凑性,环节与环节之间,尽可能减少消极等待时间,或者组织丰富的过渡环节活动,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充满信心,对教师放心。

篇3

一、班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大班第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幼儿在身体、认知和社会性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身体方面:有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都有提高。认知方面:幼儿的主动研究和探索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身体发展方面幼儿的平衡感、集体队列方面的锻炼和能力还有所欠缺。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个别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初步会评价自己与同伴并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但集体观念较弱。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常规、责任感、自我意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学期的家长工作做得比较好,家长们对本班的工作都比较支持和满意。

二、具体工作目标与措施:

(一)生活方面

1.开学初,培养让幼儿,如:讲卫生,擦桌子子、摆板凳、黑板等,

2.定期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用品和玩具、教具,保护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将衣服叠放整齐;会耐心、独立地将衣裤穿戴整齐,保持服装整洁。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促进幼儿机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5.根据幼儿需要完善科学的生活常规,鼓励幼儿多吃蔬菜、细嚼慢咽。

6.培养幼儿“随手整理、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并能够主动的关心、参与班级中的环境及活动,学会正确的劳动技能。如分发餐具、整理班里玩具、在家能主动的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等。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结合主题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培养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活动中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初步确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教学上采用多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主体探究活动,做好观察分析孩子活动情况、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通过平时随机地向幼儿讲清常规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的执行情况.

4.环境教育将以主题为主要的形式。组织引导幼儿参与主题的设想与创设等各环节工作,“变废为宝”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想象、创新能力。例如:收集资料、绘画、装饰、布局等。使环境能够成为幼儿构建、展示的最佳途径。

5.围绕课题结合主题与领域的渗透,使区域能够成为幼儿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满足好奇心、促进彼此交往、展示特长的舞台。

6.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较大的提高。在练习中适当的增加同样技巧不同形式的巩固练习。以及不同内容的组合练习,以此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并提高幼儿的兴趣。

(三)、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定期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用品和玩教具,保护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2、严格把好晨检关,做好全日观察及的记录工作,加强检查、指导。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弱易病幼儿照顾。

5,根据幼儿需要完善科学的生活常规,鼓励幼儿多吃、细嚼慢咽。

6、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并学会主动增减衣物,照顾自己

7,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自己穿脱和整理衣服、叠放被子,整理玩具,保持玩具清洁。

(四)、安全工作:

在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中永远是安全第一。班级保教人员在思想上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工作到位,时刻注意孩子活动情况,不离开幼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认真做好晨间接待和检查工作,了解幼儿当天情绪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幼儿的异常情况防止“手足口”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染;杜绝幼儿穿拖鞋、带危险物品入园。加强向家长宣传晨检的重要性,鼓励幼儿愉快的接受晨检。

2、每天认真检查幼儿出勤情况,做好出勤登记,对缺席(请假)的幼儿及时了解原因。

3、做好户外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活动场地、器械的安全,提醒幼儿检查穿着,消除不安全隐患,让幼儿轻松参与活动。

4、入厕时,应保证卫生间的干爽,排除积水,防止幼儿滑倒。教师注意维持好幼儿入厕的良好秩序,防止幼儿碰撞及玩水。

5、教师应加强课间巡视,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形成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首先,让幼儿做到课间不追赶、不爬高、不作危险动作、不玩危险物品,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内。其次,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遇到不安全的情况知道及时向老师汇报。

6、午休时,组织幼儿安静入寝,提醒幼儿不蒙头、不俯卧、不吮吸手指头、不带玩具进寝室等。教师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7、严格执行接送制度。提醒家长准时接送幼儿,如临时跟换接送的人应及时跟老师联系。

8、对班级的设施设备做到经常检查,对幼儿的玩具、用具定期进行消毒,并登记。

(五)、家长工作:

1、通过家长会活动,使家长了解本学期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内容,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并记录分析改进工作,使家园教育更加协调。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档案”的作用,确保每月底向家长公布下月主题活动内容安排,让家长通过“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档案”了解孩子在园学习、生活、游戏的情况,使其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3.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4.向家长推荐正确的育儿理念,推广成功的教育案例。(可以通过电话、校讯通发放资料的方式)。

(六)班级管理

1.认真制订好周、日计划,动静交替、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

2.认真登记幼儿出勤和交接班记录表。

3.管理好班级财物,每天离园时提醒幼儿带好自己的物品,认真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水、电、不让班级财物丢失;平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建立团结、快乐的合作伙伴,提倡班级三位老师“思想放松、工作轻松、快乐上班”的工作氛围。

总之,在这个学期里,我要让每一个幼儿快乐成长,和本班教师一起把我的班级工作做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二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大五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与我相处了半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些孩子已经与我非常亲密了,她们总喜欢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在她们的眼里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她们的知心大姐姐,是她们的亲密伙伴,她们对我一点也不畏惧,下课总喜欢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玩。作为一个老师能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我真心喜爱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衷心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两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具备了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大方等各种文明行为,也有了相当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教育、培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加更加全面的发展,本学期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日常生活习惯方面:

1、学会清理个人卫生,并保持仪表整洁、大方。

2、学会根据天气的冷暖及时增减衣服。

3、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礼貌待人,不惹事生非。

4、遇到事情应多用脑子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5、进一步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育注意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别差异,不对任何一个孩子存在偏见。

今天的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祖国明天的希望。要使之成为有用之材,需要老师和家长精心、科学、合理而又有针对性的教育。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朵小花,使他们快乐地成长,但是对幼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否定。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哪怕是一句小小的夸奖也能让孩子兴奋上一整天。但是如果孩子犯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时,教师就应该视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来让幼儿明确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为他们的将来打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注意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绝不能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智育。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三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可爱的小朋友们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幼儿园中。由于都是原班幼儿,彼此都比较熟悉,因此大家的情绪都很稳定。新的学期新的知识,这个学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坚持保教并重,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了能够更有效更好地做好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班况分析:

新学期我班插了1名新生,现在共有幼儿z名,其中难孩有z名,女孩有z名。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加强纪律教育,努力做好班级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喜欢帮助他人,尊敬师长和同伴友爱相处的情感,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

1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的学习只剩下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教育,积极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2 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兴趣,制定好每月、每周、每日教学工作计划。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进行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的发展。

3 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关念。

4进一步加强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注重体现幼儿的可操作性和参与性。

5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形成初步的合作能力,大胆表现交往的能力,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保健工作

1、加大安全教育工作力度,把安全放在首位,用“心”去观察孩子,把“安全”落实到各自的具体环节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认真做好每日的卫生工作,做到班级内无死角。

3.重视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中,幼儿学会随着活动量的变化而增减衣服。并能及时收拾和整理区域。

继续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季节性流行病的预防。幼儿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加强。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4.定期在《家长园地》栏目上宣传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家园共同做好卫生保健。

四、家长工作

实现家园共育,教师和家长必须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对话则是建立这种关系最基本的精神。我们只有与家长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孩子们就会无所适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触,甚至起到反作用。

1、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出谋献策。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2、实践过程中,激发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充分体验、认识到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价值,拉近心理距离和感情,才能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五、安全工作

1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开展得不好,所有的活动开展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保持上学期的工作态度,认真搞好这项工作,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重点包括日常的清洁卫生、玩具餐具消毒、对孩子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家长做好床上用品的清洗和消毒、配合保健老师对孩子进行体检等等

篇4

挫折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孩子胜利后不骄傲,失败后不气馁,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挑战自我的能力。科学的说就是在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每个人的受挫承受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自我实践能力的增强,通过一定的磨练后才能获得的。

一、对娃娃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我园课题研究小组的老师和家委会代表开展了能否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研讨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活动沙龙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挫折教育。我们觉得对幼儿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克服00后的独生子女“骄、娇”二气的滋生,淡化幼儿独生子女的“小太阳”观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人们对情商培养的重视看:对幼儿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而情商的核心素质就是毅力,毅力恰恰是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法宝。

从幼儿受挫能力的现状看:由于现在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孩子的照顾过多过细,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例如:在一次美工粘贴活动时,嘟嘟小朋友选择了双面胶的粘贴工具,但他并未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技巧,于是他感到使用起来很是困惑,这时,老师帮助他了解了双面胶的使用方式,但并没有帮他完成粘帖任务,而是鼓励他继续自己尝试,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强化使用技能,让他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心态。避免了老师的帮助变成替代,培养了克服困难的意识,破除孩子在学习上的依赖性,让他在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困难。但是,具了解我们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存在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的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据某市教育研究会就“你遇到失败打击能顶得住吗?”的问题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31.2%的孩子回答:“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没有受过失败的打击和锻炼”,有5.5%的孩子说:“顶不住失败的打击”,“遇到失败我束手无策”这样的结果表明,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看: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幼儿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幼儿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我们让小班的幼儿进行穿衣扣纽扣比赛,考虑到要让每位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就要设置难度不等的情景,逐步经受磨练。在那次活动中,有的幼儿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感到无比自豪,我想这种自豪使他们从未有过的(因为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但也有部分幼儿在过程中,表现得很急躁,衣服也穿反了,不会扣纽扣的时候甚至去扯自己的纽扣。这时,我们既不能急急忙忙的代替,更不能去埋怨和奚落幼儿,避免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应该鼓励他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当他真的需要帮助时给予一些指导。经过那次的活动,幼儿在自理能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重要的是孩子们对于困难能正确地对待,愿意去通过自己的常试来解决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娃娃进行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或许我们会质疑,幼儿园的孩子是不是太小了,能否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呢?事实证明幼儿有一定的体力,有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具备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难。在组织小班的小朋友去秋游,去时很兴奋,可回来的路上,阿宝说:“老师我很累了,你背我一下。其他幼儿也附和着,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希望我也能帮他们一下,菲菲却说:“我才不要呢!我自己会走。”我马上想到这是一个挫折教育的好机会,就对阿宝说:“菲菲想当,最不怕苦了,我们要像一样,不怕困难,现在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最棒,能坚持到底。”阿宝被老师这样一说一下子来劲了,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同时也感染和带动了其他幼儿。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绝大数困难依靠幼儿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论讲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人对待挫折的态度,而幼儿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取决于成人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只要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可行的。

三、实施挫折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性

篇5

案例一: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案例二: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案例三: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案例四: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案例五:男生,四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四岁师学习钢琴,八岁学习书法,获奖无数,十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第二位是马加爵。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杀4名同学,2004年6月枪毙。第三位是韩寒。上海人,中国作家,职业赛车手。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国80后十大杰出人物,2009年亚洲周刊风云人物,新世纪周刊2009年度人物。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第五位是李天一。李双江、梦鸽之子,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毕业,后就读人大附中,再到美国沙特克圣玛丽学院留学。成就不小: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金奖,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2011年因斗殴拘留教养1年,2013年2月因罪判刑10年。

以上几个教育个案值得我们反思,目前人们最缺的是德,缺四个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生最缺的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

要成才,先成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时,是这样回答的,“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学校教育要把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32-02

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是偏重传承的“模仿性”的音乐教育,它强调幼儿对现成音乐的模仿与再现,把音乐教育的重点放在表演能力和表演技巧上,教师常常为儿童学得象而高兴,但儿童仅仅是眼里有教师的示范,耳边有音乐,心里却没有音乐,儿童一旦离开了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听着音乐就不知所措。而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是以"体验与创造"为特征的,不仅要求幼儿自由体验、大胆表达音乐,还鼓励幼儿大胆自由的创造,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奥而夫所说的: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1.创造性培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根据二十一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智育为中心转向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需要创造型的人才,国家竞争需要创造型的人才,个性生存需要创造型的适应能力,创造性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需求,都潜存着极大的创造性,幼儿期是创造性的萌芽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形成过程,有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对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从大脑功能分析来看,过去我们的教育偏重左半脑功能(逻辑、抽象的思维)的开发,而右半脑功能的开发则不充分。创造的第一步是想象,乃至幻想,因此,注意开发右半脑的功能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能够达到训练和开发右半脑功能的目的。儿童通过艺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2.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2.1创设愉快情绪,满足幼儿兴趣,是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有了浓厚而稳重的兴趣时,他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大胆地探索,从而发挥主动创造性。

2.1.1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在活动中,结合乐曲的目标,内容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如欣赏作品《摇篮曲》,教师就创设了星星闪烁,月高高挂,妈妈抱娃娃的音乐氛围中,边哼曲子哄孩子睡觉的浓浓亲情和母爱,使幼儿沉浸在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入,以情带动,从而激发了幼儿兴趣,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另外,教师还可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中。

2.2潜心构思,以趣引入

2.2.1教材趣味化。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进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最后节奏是|×ььь|,显得过于枯燥,经过改编,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

2.2.2教法趣味化。"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学创编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教师扮演乌鸦妈妈老态龙钟出现在孩子中间时,孩子们哈哈大笑,乐不可支,随着音乐情节的深入,幼儿自觉地进入了情境,进入角色创编出一只只可爱的小乌鸦,与妈妈相亲互依的情景。这首歌表演基本是幼儿自己创作而成的,而且理解得特别深,在活动中,由于引入头饰,场景,服装等构思,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2.3多感官、多通道参与。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始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深刻。在组织音乐活动时,教师要鼓励所有的孩子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调动各种感官:听觉、视觉、动觉等。例在小班的打击乐曲《大雨小雨》中,先引导幼儿对演唱的强弱处理,用不同力度演唱;其次鼓励幼儿自由随乐动作,边歌唱边用自由想象的形体动作表现;最后让幼儿选择打击乐器为大雨、小雨伴奏。这样通过多通道,多器官的参与,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去感受表现音乐。

3.在尝试活动中,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发挥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关键

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1鼓励尝试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潜力。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兴趣,教师在活动中,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得到新的经验,有利于幼儿自发潜力发展。在一次活动中幼儿对三拍子节奏获得初步感性认识以后,教师通过变换难度的方法,给幼儿创设新的尝试机会,教师给幼儿提供新的三拍子曲目,让他们自由选择相应的乐器,体验三拍子节奏强弱弱的性质,然后共同尝试不同乐器合奏的和谐效果,创编出最佳方案,这样,幼儿获得了成功体验。

3.2给幼儿自主,独立创造性发挥的机会。幼儿期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良好时期,除了必要的示范外,更要注重引导幼儿自主进行探索和思考,教师要以发展幼儿创造性为目标,使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与学习者,鼓励启发幼儿自己去创造和发现各种玩法。如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只要求他们改编个别名词、动词或象声词,并有新词代替原歌词中的相应词即可。如《小猫》一歌中,可引导幼儿将“叫我洗洗脸”改编成“叫我刷刷牙”“叫我拍拍球”等等。在中大班的要求就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他活动中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在创编歌曲《小动物的叫声》一课时中,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怎样叫的,能不能编进歌词中,孩子们便想出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甚至有"小苍蝇嗡嗡叫",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小乐器也会唱歌,他们是怎么唱的?"小朋友在尝试操作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探索活动中,又续编创作了乐器的叫声。这里,他们的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自信心也增强了。

3.3在既兴活动中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的即兴创作常常是不能重复的节奏、动作或旋律,但是即兴活动可以表达情感,促进审美感受,发展创造能力,可以调动幼儿积极尝试嗓音、语言、动作、节奏、律动等表现,培养幼儿的自觉、反应能力、想象力及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兴活动不是自由随意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启发幼儿,让每个孩子能有机会,而教育评价则注意孩子在创造性过程中的体验,不以结果为标准。以胡说歌为例,这首歌曲歌词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让人一听就觉得很好笑,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幼儿的思维是规范的,如袜子穿在脚上,手套带在手上…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将一些古怪想法取代原有歌词,而且创作者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的创作,沉浸在"自己的歌声"演唱中,表现出极大的满足。从近代儿童发展观的某些标准看出,这类活动顺应了幼儿自由探索周围环境的需要,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音乐意识上有一定的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的重大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身上存在着创造力,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以新的教育观潜移默化的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真正的让幼儿走进音乐,融入音乐,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资料:

[1]许卓娅.《幼儿园创造性歌唱教学》,《早期教育》

篇7

从“留守儿童”到“问题少年”,至最后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的经历令人扼腕叹息。

花样的孩子,草样的年华,他们枯荣由天,像一丛逢生而起又自生自灭的野草。

从“留守儿童”到“问题少年”,至最后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的经历令人扼腕叹息。

河南省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省郑州未管所)是该省唯一收押未成年犯的监狱。据该所统计,在押未成年犯中属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比例达14.85%,其中比例最高的一个监区押犯287人,其中属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61人,所占比率达21.25%。

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对于大墙外的农村留守儿童,或许是一记长鸣的警钟,因为,他们也曾经是农村留守儿童,曾经有相似的境遇、雷同的思想……

他们,也曾是留守儿童

史兵,小学文化程度,平顶山市郏县人,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12月20日送省郑州未管所服刑改造。

史兵的父亲曾因犯罪判刑入狱,2005年11月刑满释放,后与史兵的母亲一起外出务工。史兵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但实际上什么农活也不干,一人在家无所事事,日常生活由住在邻村的姑姑照顾。独自在家生活,因缺钱花,史兵先后把家里的水泵、铝合金窗户、铝锅、铜勺等卖给一位在本镇收废品的安徽籍老年妇女。后来,他想要回以前所卖的物品,被拒绝,遂产生杀人报复恶念。2008年3月3日,他在自己家东耳房内挖了一个坑。3月4日上午,他以卖废品为由,将安徽籍老人骗人家中,先用刀向老人头部、颈部、胸部乱砍、乱刺。后又用铁棍乱扪头部,致使老人当场死亡,随后,把尸体埋入耳房坑内。3月5日,他伙同其接到电话后从外地匆匆赶回的父亲,将尸体扔入院子里的水井内,用水泥板封住。后迫于压力投案自首,其父也因帮助毁灭证据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

郭远,初中文化程度,安阳市滑县人,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2008年9月1日送省郑州未管所服刑改造。

郭远自幼丧父,上初中一年级时其母到郑州打工,他和姐姐在家生活,初中毕业后到县体校散打班学习,半年后退学,在该县一摩托车维修部当学徒工。此后,姐姐也离家随母亲打工,平时有事情由叔父帮助解决。2008年3月,郭远与其他3个同乡(均为未成年人,分别为摩托车维修部学徒工、理发店学徒工、无业游民)预谋后,用摩托车将一个4岁男孩儿从幼儿园接走,先躲藏在县城的公园内,后又转移到本村一处无人居住的新房内,由两人看守,郭远和另外一个摩托车维修部学徒工赶回摩托车维修部佯装正常上班,其间郭远先后3次用IC卡电话恐吓被绑架儿童的家长,索要10万元。家长悄悄报案,接第一个电话时假装答应给钱,接第二个电话时说钱刚凑了2万,接第三个电话时说已经凑五六万了。3天后,当地公安机关将4人抓获(郭远是最后一个被抓捕归案的)。

周宇,初中肄业,湖北省襄樊市人,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09年3月8日送省郑州未管所服刑改造。

周宇上小学时,其父母就开始离家外出,先后远赴广东、内蒙古打工。周宇开始时随祖父母生活,小学毕业后到住在市区的外婆家读初中,祖孙二人生活,二年级辍学后无业。周宇平时经常到网吧上网,染上了网瘾,并在网吧结交了数名不良青少年,整天在外鬼混,有时连续几天不回家。为了筹到上网费用,他曾经把舅舅的一块进口手表偷偷拿走,卖了60元钱。2008年,他伙同在网吧认识的两个青年(一个21岁,一个22岁),在胡同口等偏僻处,主要以中老年妇女为目标,先后5次抢夺金耳环5只。每次抢夺成功后,将金耳环以300至500元的价钱卖掉,赃款用来上网、买香烟、上饭店吃饭,短时间内挥霍一空,然后再继续下一次罪恶……

警钟长鸣

如何有效减少和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省青少年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团成员、省郑州未管所所长李恒先认为,应构建“四位一体”防控机制。监狱所能做的,一是对狱内的此类少年进行文化和法制补课,以情感化挽救,提高改造质量,努力减少重新犯罪;二是开发资源优势,挖掘、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犯罪个体,通过请进来(把学生领进监狱)和走出去(组织未成年犯走出大墙、走进校园)的方式,对大墙外的留守儿童进行警示教育,警钟长鸣。

构建“四位一体”防控机制的另外三个方面为:

家庭是关键。一是父母必须尽力给予孩子双重的养分。物质的供给和心灵的温暖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双翼,而且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二是留守儿童的祖辈、叔辈要尽心尽力,从学习到生活悉心照顾,确实起到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对得起孩子的成长,对得起孩子父母的信任。

学校是重点。农村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要更新观念,重智育,更重德育,尤其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法制教育、社会交往技能教育等;重优等生,更重差等生,尤其重视对有厌学、早恋、网瘾倾向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重课堂教育,更重课外生活,尤其重视对家庭困难较大、濒临辍学、将要流浪社会的孩子给予持续的体贴关爱。

篇8

教育事业中外教育思维异同由于人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各个不同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些差异也广泛地反映在教育中。教育观念虽然作为一种无形的形态,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能左右教育者的行为,并且制约教育的活动方向。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成就最高的在《论语》中体现。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对学生有着深入的了解,故而能做到因材施教。当他的学生向他“问仁”“问政”“问孝”时,他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恰当的回答,因此控制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原则。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教育事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显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个中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历史传统、教育观念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教育的落后牵扯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作为当代中国,教育应该站在统观世界教育的制高点上,审视和反思我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思维的异同,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进行创新研究。

一、中外教育思维都强调以学生为本

目前的中外教育都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在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其自我价值,学生不但是教育的主体,还是教育的对象。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从教育本身去考察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及特点,发挥学生的价值及潜能,发掘学生的个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在《假如我当教师》一文中明确申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他说,教师不应仅仅将自身的职业定位为教书,教师应当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而学生到学校来也不应仅仅是为了“读书”。法国一位成人教育专家曾经明确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教育应当借助于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永恒要求”。英国教育家尼布列特认为,重视知识的考试和偏重智育的教育,都是不正常的;学校不能成为制造某种人格类型的工厂,培养同一种类型的人。马斯洛则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教育要在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化的过程是完全统一的。由于人的经验和个人体验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有个别差异的,因此,人本主义教育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

我国新课程改革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一局面,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的等相关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健康的身体及心灵的培养,使学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责任感,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质,科学和人文素养,培养其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使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重点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行为,让学生不过分依赖父母,鼓励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让教育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应教育;教育是单一的教会学生一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强调他们的表现力、主动性、创造性、好问态度、向权威挑战,以及各种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等。学会对于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和发现,学会合作,所以在美国学校有开设了不少选修课,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操作课、活动课、调查研究课等选修课,以供学生更好的自己学习。

西方有名的学府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早在15世纪就开始实施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照顾及关心。这些高等学府信奉学生的头脑并非仅仅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种,而导师就能起到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苗这一重要作用。

由于个体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心中的“火种”也不尽相同,教育过程中,只有集思广益,依靠各个方面的力量将不同的火种点燃,才能有效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这也说明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一直是不可动摇的。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二、中外教育思维的差异

1.中国教育注重的是教学的单一性,外国教育注重的是教学的多样性。中国教育存在单一性特点,学生入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不断的考试,考入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而国外并不是像中国一样把考试看成重点,美国初中升高中不用考,直接就升上去。高中升大学不像中国的高考,难上加难,即使成绩再好的学生,高考都不会有人考了满分,而美国比较简单,就是申请式的。中国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单一的特点,是中国人习惯于集体作业,从而造就了中国人的群体文化心理。在群体文化中,群体的整体利益是个体利益的唯一参照物,是个体利益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群体文化中把群体的整体利益当成是个体利益的唯一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成了个体利益的出发点和归宿。与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不同,中国人更关心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及看法,因此,常常会用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来获得群体的认同,达到统一性。这种求同的群体文化意识必然会投射在教育思想上,教师在评价一堂课怎样才叫上得好时,他们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准:教师在内容的讲解上,能做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板书规范整齐,便可视为标准化得教学,而学生只要能做到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谦虚恭敬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包括坐、立、举手的姿势都有统一要求规范,做好这些便能被视为好学生的标准。

学生在平时训练时也表现出单一性,采取“纸笔训练”,曾经就有这样一名考官在读题时,提示学生,让他们注意听题的时候,而学生们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拿起笔来在纸上做记录,一字不落的记录,这一动作给考官印象深刻,他感叹的是学生集中精力去倾听题目,然后他们就在纸上书写答案,整理出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条目,不是用脑子独立加工信息。这些几乎是统一性的行为,归根结底是在平时的训练中造就的,小学到中学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参加各种笔试,做大量的家庭作业,根本就没有“无纸化的大脑直接反应性训练”。大学里的案例教学以参观为主,很少参与其中实际操作。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只是懂得理论知识,怎么用这个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不能熟练掌握,以至于在工作时,对于领导的口头问题,很难解答。单一性的教育在实践中表现非常明显。

外国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多样性”教学,美国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其教育理念也强调个性化的差异及特征,因此美国人很小就开始接受独立的个体化的教育,其教育鼓励学生拥有自身的个性及独特的风格,提倡新颖的观念及做法,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自己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他们所接受的理念中观念也不一样,就是不要把自己当作联系紧密、相互依存的群体中的一员,就好比是家庭、宗教群体、部落、民族或其他组织中的成员一样。所以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及特点,自由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方式及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无压力地学习,备感轻松自由,其内在的活力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以充分激发出来,达到了“多样性”教学目的。

2.教育上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孟子》卷五《孟子・滕文公上》孟子称:“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伦理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等级观念也充分体现在中国的教育思想上。教师作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被塑造成学生顶礼膜拜、不可平视的对象,人人都有其适当的角色和位置。这样的等级、权威观念使得教育具有不平等性。学生没有置疑的可能性,对于不理解、不赞成的结论和观点在教师的教育下必须接受,使得学生的批判性和独特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逐渐被销蚀,没有了开拓和创新意识。

而外国文化则不同,他们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追求“平等、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外国人坚信,每个人都是天生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友好的伙伴,必要时刻教师给学生充当向导,学生从来不会屈就教师的权威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也没有受到不平等观念的制约,所以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向权威发起勇敢的挑战。

3.中国强调的是应试教育,外国强调的是实践操作教育。我国在教育改革下,一直以来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是改革这么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本质始终没有得到改善。杨振宁教授指出:美国学生的成绩远不如中国留学生,然而数年后,其科研成果却比中国留学生多了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学生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注重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造精神的发展。

分数在中国成为老师的命根子,是家长的晴雨表。教师考核的标准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而孩子的成绩也成为家长考核孩子的标准。他们始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而中国的升学标准也是以应试教育的标准而定的,所以家长的思想就有“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不能上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幼儿园就让孩子学“藕、酱、凳、舞”这样复杂的字,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综合性成长就被这些考试所埋没了,他们只是在考试上成绩优秀,对于现实的实用性,创新性,探索性等方面是少之又少,这样的人才已经严重与社会脱节了。

而外国在教育的思想上,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为注重,加拿大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基础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对社会,并能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加拿大学校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便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教师在组织实用性课程教学时,对教材内容并不全部讲解。对某些章节,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实践。而基础教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常常从学生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做起。例如,加拿大进行基础教育的学校都将家政课作为必修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上,学生学校缝纫、烹饪、使用家电并学习对其进行简单地维护,学习喂养孩子,等等,其学习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学生加强了自我参与意识,其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也得以有效地锻炼,与此同时,学生因此更加热爱生活,提高了其贡献社会的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