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基坑支护技术的特点
基坑支护工程是整个建筑的一个基础,能够保证大型以及高层建筑深基础顺利施工,是地下施工中的一个传统课题。 基坑支护技术是程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它不仅仅涉及土力学中的强度与变形问题,同时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
基坑支护工程一般被使用在人口分布较密集的城区,会受周围坏境的影响,如一些排水管道,周围建筑,这些都会给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多的难题。
1.2深基坑支护的机构体
a 悬臂式支护结构:设有支撑和锚杆的支护体系。
b 拉锚式支护结构:由支护杆或者是墙与锚杆组成的支护体系。
c 内支撑支护结构:由支护杆或者是墙与内内支撑组成的支护体系。
d 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利用挡土墙自身的重量,来抵抗土体所产生的土压力,达到
支护效果
e 土钉墙支护:由加固的土体、密置的土钉和喷射于坡面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体
系。
f 水泥土桩墙支护:利用水泥作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底深处让水泥和软土
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凝结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从而形成的支护体
系。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技术
2.1混凝土技术的作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确保建筑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混凝土的应用与特性
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可以影响GDP、安全、国家稳定。而混凝土技术可以更有效的使建筑达到最好的效果。典型的应用于堤坝、隧道、水塔和水库。混凝土的优良特性:抗压强度大、耐久性高、密度大、防火隔音效果好等。
2.3 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a 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模板和支架进行充分的检查。
b 在使用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清理模板里面的杂物,并在使用前对模板进行浇水,保证模板在吸收水分之后会出现膨胀现象,但要严格防止模板多吸收水泥浆带来的混泥土保护层出现疏松的现象。
c 要对钢筋的种类、数量、规格等进行认真的检测,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
2.4 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a 混凝土施工首先必须保证建筑群体之间的安全,先进行浅基础的施工,然后在进行深基础的施工,施工顺序由浅至深。
b 浇筑混凝土工程由一边向另一边逐步进行,由远及近,一个坡度一次性浇筑,薄层覆盖,循序渐进,逐步到顶的方法来进行布料安排。
2.5 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a 在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来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在混凝土的取样、运输、施工记忆养护等具体方面做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b 混凝土在运送工程中,要把握好运送时间,确保混凝土到达运送点后不影响施工质量。
c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注意冷缝问题,一般常用振捣方式解决冷缝问题,使用振捣方式解决冷缝时,一定要注意振捣的时间,以施工具体要求为准。
三、 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技术
3.1 桩基技术的发展
桩基工程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建筑施工基础设施,主要用于支撑地面的建筑物,它是建筑物的基础,桩基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程度。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桩基技术也得到了很好发展。
3.2桩基技术的方式及施工技术
桩基技术的方式:
(1)CFG复合地技术: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
土、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且在同等条件下有效降低了成本。
(2)混凝土罐注桩:适用任何土层、承载力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有效的降低
施工成本。
3.3 桩基检测技术
随着建筑单位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桩基检测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有效的对桩基各项系数进行统计,从而使桩基达到最好的效果,减少建筑群在的隐蔽安全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灌注桩施工分为成孔和成桩两部分,所以检测可以分为成孔质量检测与成桩质量检测两部分:
(1) 成孔质量检测
成孔的质量是否合格,是会直接影响桩的质量,对桩的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成孔质量检测对提高桩的质量有很大的意义。
(2) 成桩质量检测
成桩检测一般分为桩的承载力的检测与桩的完整性检测。
3.4 桩基施工的技术要点
对于其技术要点,概括起来可以说是施工顺序要合理,合理的施工顺序可以减小施工的难度,必须统筹安排,依据现场情况给出合理的施工计划,在可能的条件下由浅入深。
四、 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
4.1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定义
技术管理算是建筑施工的企业对于工程中一系列的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于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技术活动,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此进行决策、指挥、调节和控制。
4.2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常见的问题与措施
a 钢筋工程:一些单位会使用再生钢材,钢筋强度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制作也不符
合规范,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对于这样的问题,建筑单位必须严
格校验合格证,取样检测,对于不合格的钢筋一律不采用,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工艺必须
达到对应的标准。
b 基础工程:一些单位为了减少自身的工作量,私自将支护措施去除,导致基坑支
护得不到良好的处理,对于这样的现象,就需要现场督察单位对基坑进行土质检查,勘测。
对基坑中的水及时排放,复查各个项目的指标,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当在必要的时候,要
做好手续,各方签证。具备技术标准才允许施工。
c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可以说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而有一些施工的单位
完全凭借个人的操作经验,不按照应有的要求来,导致很多问题的 出现,混凝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出现孔洞,混 凝土柱烂脚等现象。对于该问题,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计量数据操作,搅拌均匀。运送过程必须算好运送距离及运送时间,使混凝土到达指定地时质量达标。灌注混凝土前,必须把钢筋的位置核实准确,如果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一定要及时整改,做好安全防护的措施。
五、结论
现代社会的进步,同样使建筑技术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更多的群体。近年来,我国在建筑方面飞速发展,在某些领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现如今的时代下,科技技术不断的进步,各建筑行业应不断的利用科学技术,补充建筑结构的分析,吸引新知识,总结经验。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走向另一片天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巧玲.基桩检测静载试验的质量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7.(09);
篇2
关键词:施工挂篮;施工顺序;合拢段施工;线型控制;改进措施
1.引言
随着连续梁桥向大跨、多跨发展,悬臂浇筑法以其预应力混凝土承受负弯矩大,跨越能力强的特点以及在施工期间不影响桥下通航或行车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接下来,笔者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就悬臂浇筑施工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索。
2.施工挂篮
2.1 挂篮是悬臂施工的关键设备,其锚固悬挂在已施工的梁段上,是一个能沿梁顶滑动承重结构。在挂篮上可进行梁段的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的安设、混凝土灌注、预应力张拉和灌浆等作业。完成一个阶段的循环后,挂篮解除后锚,移向下一梁段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悬臂灌注完成。所以挂篮既是空间的施工设备,又是预应力筋未张拉前梁段的承重结构。
挂篮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简单、自重轻、变形小、行走安全、装拆方便及投资省等因素,加工制作后要在工厂试拼。施工前对其进行荷载试验,以确定主桁架的共同受力情况以及荷载时主桁的连接强度和变形值,消除残余变形和准确设置预拱度。
2.2 以菱形挂篮为例:其挂篮由菱形桁架、悬吊系统、锚固系统、走行系统及模板系统组成:
①菱形桁架:是挂篮悬臂承重结构,是主要受力构件,由左右两侧各一片菱形桁架通过横向联结系联结而成。
②悬吊系统:其作用是将内外模板,张拉工作平台的自重及其上面的荷载传递到承重结构上,包括底模平台前、后横梁吊挂,内、外模导梁前、后吊挂,每套吊挂包括横梁、纵梁、吊带、千斤顶等设备。
③锚固系统:其作用是在挂篮悬浇混凝土过程中,将桁架尾部锚固提供一向下的压力,以平衡挂篮前吊点力。后锚固系统包括锚固垫梁,分配梁、锚固筋等。
④行走系统:包括走道梁、走行勾板、内外导梁、导梁走行吊环及移动收紧设备组成。走道梁通过箱梁腹板竖向预埋筋锚固于混凝土主梁作为挂篮滑移的轨道。走行勾板在走行中为主桁提供向下的拉力,以防止其倾覆。导梁走行吊环作用是在导梁走行时为移动导梁提供后部支承。
⑤模板系统:挂篮外模为钢模、内模为木模,外模与外模支架是整体式的,内模与外模间设对拉筋。挂篮限位纵梁在混凝土灌注时为外模提供侧向水平支撑,另一方面脱模后限制外模及支撑的转动,并便于在挂篮走行时底模平台与外模支架临时联结。
3.悬臂浇筑施工顺序
3.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程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T构一单悬臂一连续施工;T构一双悬臂一连续施工;逐跨连续悬臂施工。
T构一单悬臂一连续施工,多用于施工奇数跨的连续梁中,其步骤如下:
①首先从B、C号墩开始进行悬臂施工;
②边跨段合拢,释放B、C号墩临时固结,形成单悬臂梁;
③B、C跨中段合拢,形成3跨连续梁结构。
该法采用四套挂篮设备,B、C墩同时悬臂浇筑施工再两岸跨边段合拢,释放B、C墩临时固结,最后中间合拢,成3跨连续梁,以加速施工进度,达到缩短工期目的。多跨连续施工时可以采取几个合拢段同时施工,以加速施工进度,也可以逐个进行。该法在3-5跨连续梁施工中是常用的施工方法。
T构一双悬臂一连续施工:该方法是先进行B、C跨中合拢,后进行边跨合拢。当结构呈双悬臂梁状态时,结构稳性较差,所以一般遇大跨径或多跨连续梁时不宜采用上述方法。
逐跨连续悬臂法施工:是从一端向另一端逐跨进行,逐跨经历了悬臂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体系转换。逐跨连续悬臂法施工可以利用已建成的桥面上进行机具设备、材料、混凝土运输、方便了施工。该法每完成一个新的悬臂并在跨中合拢后,结构稳定性,刚度不断加强,所以逐跨连续悬臂法常在多跨连续梁及大跨长桥上采用。
上述连续梁采用的三种悬臂施工方法是悬臂施工的基本方法,遇到具体桥梁施工时,可选择合适的一种方法,也可综合各种方法优点选用合适的施工程序。
3.2 O号块的施工
在悬臂法施工中,0号块一般均在墩顶托架上立模现场浇筑,在悬臂施工前将桥墩和0号块临时固结,以承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弯矩。如结构为T型刚构,因墩身与梁本身采用刚性连接,所以不存在墩梁临时固结问题。悬臂梁桥及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施工法,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稳定可靠,必须采取0号块梁段与桥墩间临时固结或支承措施。
3.3 梁段混凝土的浇筑
梁段混凝土的悬臂浇筑一般用泵送,并应随温度变化及运输和浇注速度作适当调整。其注意事项如下:
①箱梁各阶段混凝土在灌注前,必须严格检查挂篮中线挂篮底模标高:纵、横、竖三向预应力束管道;钢筋、锚头、人行道及其它预埋件的位置,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箱梁各阶段立模标高=设计标高+预拱度+挂篮满载后自身变形。后灌注的梁段应在已施工梁段有关实测结果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逐渐消除误差,保证结构线性匀顺;
②若能全断面一次灌注最好,否则应按以下顺序灌注:二次灌注:第一次由底板至腹板下承托,第二次为剩余部分。三次灌注:第一次由底板至腹板下承托;第二次是腹板下承托至腹板上承托预应力管道密集处以上,第三次由腹板上承托至顶板;
③混凝土的灌注宜先从挂篮前端开始,以使挂篮的微小变形大部分实现从而避免新、旧混凝土间产生裂缝;
3.4 箱梁梁段分次浇筑混凝土时,为了不使后浇混凝土的重力引起挂篮变形,导致先浇混凝土开裂,要有消除后浇混凝土引起挂篮变形的措施。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
①水箱法: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水箱中注入相当于混凝土重量的水,在混凝土浇筑中逐渐放水,使挂篮负荷和挠度基本不变。
②浇筑混凝土时根据混凝土重量变化,随时调整吊带高度.
③将底模梁支承在千斤顶上,浇筑混凝土时,随混凝土重量的变化,随时调整底模梁下的千斤顶,抵消挠度变形。
4.合拢段施工
箱梁的合拢是控制主桥受力状况和线形的关键工序,因此箱梁的合拢顺序,温度和工艺都必须严格控制:一般合拢段的施工按先边跨,再中跨的顺序进行。合拢段施工通常是中跨合拢采用吊架法,边跨采用吊架法或支架法施工。
4.1 主跨合拢段施工
主跨“T构”一经合拢便成为超静定结构,其刚构跨度大、温度应力较高,设计对合拢温度有严格要求。对主跨温度的监测是监控的重要内容,施工时在设计要求的梁段根部全断面埋设测温计,测定水化热温升和梁体各部温度,以确定合拢时机。合拢要求:①合拢温度指梁体锁定时温度,要求在18~20℃之间。②梁体锁定通过安装合拢段刚性连接件,并预拉部分应力束。③安装平衡重,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步撤除。④混凝土浇筑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时进行。
4.2 次边跨合拢段施工
边跨和次边跨合拢同样要对温度变化严格控制。受边跨、主跨合拢张拉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对悬臂端位移的影响,次边跨合拢及主跨最后1个块段施工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设好调整量,减少合拢偏差,最后通过梁端压重调整偏差。
4.3 如采用多跨一次合拢的施工方案,也应先在边跨合拢,同时需经大量计算,进行工艺设计和设备系统的优化组合。
5.线型控制
为了使悬臂浇筑状态尽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逐段进行跟踪监控和调整。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以提高控制速度和精度。
5.1 为了精确确定待浇筑块段挂篮立模标高,必须计算出以下几组数据:a、块段设计标高;b、施工段及以后浇筑的各块段对该点的挠度影响值,该计算值应在实测后进行修正;c、施工段顶板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对该点施工段的影响值,该计算值应在实测后进行修正;d、挂篮的弹性变形对该施工段的影响值,此值可通过加载试压得出;e、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恒载及活载、结构体系转换等产生的挠度计算值。
5.2 为了精确掌握每块段的各自计算值的修正值,在悬臂施工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工作:a、计算出箱梁块段各截面的预留拱度值;b、加强现场测量及量测。在箱梁顶板布设测点,并分别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应力张拉前,预应力张拉后观测各截面处标高变化;c、根据梁段实际发生的挠度,并对照理论计算值,对各挠度影响计算值进行修正;d、为了尽量减少温度变化对箱梁施工的影响,挠度观测安排在一天中温度相对变化小的时间段进行。
6.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1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①连续梁桥存在体系转换多的问题;
②其最大跨径受支座最大吨位的限制,支座与桥梁使用寿命不匹配,支座养护更换困难;
③箱梁截面局部温差,混凝土收缩、徐变及预加应力均会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内力,增加了设计计算的复杂性。
6.2 解决方案
6.2.1 连续刚构综合了连续梁桥和T型刚构的受力特点,它除了保持了连续梁的各个优点外,墩梁固结节省了大型支座的昂贵费用,减少了墩及基础的工程量,减少了体系转换,并改善了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即各柔性墩按刚度比分配水平力。
6.2.2 可以在腹板处采用波形钢板代替普通的预应力腹板,波形钢板即折叠的钢板具有较高的剪切屈曲强度,用它作为混凝土箱梁的腹板,不但充分满足了腹板的力学性能要求,而且大幅度减轻了主梁自重,省去了施工时在腹板中布置钢筋、设置模板等繁杂的工作。
波形钢板纵向伸缩自由的特点,能更有效地对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提高了预应力效率。这种组合结构能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6.2.3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特别适合于中、大跨径的连续梁桥。随着国内对这种结构的研究分析工作的开展,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将会在我国的桥梁建设中得到应用,并将成为以后连续梁桥的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计算机辅助技术;信息化建模
[Abstract] English information modeling architecture referred to as BIM, the computer aided design of new application extremel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dress construction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pursuit of efficient economic background,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BIM as a new computer aided technolog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word] BIM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computer aide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odeling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和复杂建筑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不断涌现。这种建筑不但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设计困难,而且施工工期长。BIM技术的出现为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深圳证券大厦、天津西站新站房、盘锦体育场结构[1]。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对BIM技术做了简单的概述,然后讲述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和主要特点,最后具体叙述了一般常用的工程施工BIM应用的整体实施方案,具有一定实际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建筑建模技术,主要通过对各个项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起三维模型。BIM技术并不是只限于建立建筑模型,而是存在于整个建筑施工周期,将传统的粗放型施工转变成先进的集约型施工方式。BIM技术主要在施工控制和可视化模拟方面下功夫,实现可视化效果的设计,检验模型效果图,实现4D效果模型设计,同时实现监控的功能。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实例如下图所示。
图1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实例
BIM技术核心在于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三维虚拟技术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实现数据的动态变化和建筑施工状态的同步。BIM技术可以准确无误的条用数据库中的系统参数,加快决策尽速,实现项目高质量的目的,有效降低成本和资金投入。最终实现建筑施工的全程控制,控制施工进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十二五计划”中将BIM作为一项公关项目。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现状
BIM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少企业通过使用BIM技术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BIM技术不仅能够进行建筑施工的建模,而且能够实现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从造价和单价等微观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2]。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文件,如《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将BIM技术列入到终点计划项目,促使BIM建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5%,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城市尽一份“微薄之力”。
在我国,BIM技术应经在某些大型的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奥运“水立方”场馆的设计施工就使用到了Revit,Naviswork等三维软件,最大限度的解决了项目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的难题。同时,通过信息化网络进行了数据共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总体来讲,我国BIM技术已经深入到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但是还应该继续完善和健全,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钢建筑更是应该有效的利用BIM技术,将整个设计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保证信息准确完整。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特点
BIM技术贯穿建筑施工整个施工周期,保证施工质量,可以实现三维效果展示,创建6D 关联数据库,大幅度提升计算轻度,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虚拟施工和现实施工的有效协同。BIM技术给人以可视化的效果,通过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信息实现可视化效果,在项目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提高整体竞争力。BIM能够可视化的阐述施工策略,增加可信度[3]。
BIM设计阶段可以超前于建筑施工实现现实情况的模拟,例如节能模拟和光照模拟。在招投标或者施工接管,可以分步骤的将4D模拟进行展示,通过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实世界和模拟情况的对比,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有效的避免施工漏洞,提高施工质量。BIM技术的协调性和优化性,可以在施工前就将施工中的漏洞和问题进行协调和控制,比如灯光设置,净空要求,防火墙的设置,取暖管道的设置。BIM技术能够减少人员投入,优化项目控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5.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实施步骤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涉及到方案设计、施工准备、工程预算和设备管理等方面,整个施工过程要进行三维碰撞检验、三维虚拟施工和4D模拟施工。BIM工程施工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2BIM工程施工框图
5.1 数据采集,构建BIM技术框架
通过实地考察勘测或者谷歌地图等方式,采集建筑施工具体数据,构建BIM技术框架,实现数据接口和数据的交互,IFC文件导入和导出,开发多童虎访问系统,采用AutoCAD,CATIA,3DSMAX等相关软件创建BIM模型。随后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建立平台层,其中数据平台层又包数据集成的管理平台和可视化的4D平台,完成数据读取、保存、集成和验证功能,构件子信息模型,例如施工进度模型、施工安全模型、施工资源模型或者施工设备管理模型。根据不同的子模型信息,向模型层和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在BIM技术框架中应用层作为最后一层结构,主要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和冲突分析,提供网络进度和资源优化,实现建模过程。
5.2调整系统结构,实现主要功能
BIM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是:软件工程管理系统和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其中软件管理系统采用C/S构架,项目综合管理系统采用B/S构架,两者之间通过数据管理和模型参数实现无缝的双相连接。建筑施工BIM系统中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建立3D集合模型,同时完成IFC文件结构定义,建立项目组织浏览表。另外,系统施工还应该创建、编辑、扩展按键技术资料,实现查询编辑和属性扩展功能。通过引入IFC格式和3D模型快速建立管理系统和运行维护管理。
5.3建立4D动态管理系统
采用编辑器和工序模板建立工程进度管理系统,完成对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的分析对比,使得计划进度能够为实际进度提供助力,用动态3D图形展现工程进度。系统资源动态管理可以自动计算节点或者工程量,完成人力财力和机械设备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分析,自动实现工程量动态管理。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将施工方和监理单位的工程质检进行安全数据存储,并且将数据安全统计信息显示打印。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实现自定义4D属性设置,对现设施信息进行统计,完成动态现场管理。
5.4建立工程4D安全和冲突分析系统
施工过程要进行过程模拟,实现单位周期内的正序或者逆序施工模拟,并且具备三维漫游和真实模型现实功能。基于建筑功能安全和冲突分析,实现结构变革,转化机制体系,施工工期间,如果改变结构和体系,应该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并且进行安全性能评估。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进度资源冲突,应该按照计划industry进行对比,实现进度偏差报警功能。当场地出现碰撞冲突时,可以通过碰撞检验分析算法,实现构件、设施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检验。
4.5系统应用流程,交付设计成果
为了实现计算机模拟,应该讲数据进行离散化分析,实现施工进度和资源场地优化系统。通过各种工序和参数的模拟计算,将施工工序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多个方案的分析对比。在4D施工模拟过程中,实现工程数据集成和过程可视化模拟。BIM系统应用流程应该将系统构架和功能结构的结合,应用主体方提供技术资料,协调软硬件系统,设置必要权限,完成日常管理和深化设计。应用参照方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等信息。也可以进行辅助施工管理。
6.结语
BIM技术在我国还是处在使用的初级阶段,相关企业和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技术支持。在建筑施工中使用BIM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资源,减少资金投入,而且能够提高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曹铭.基于IFC标准和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J].工程力学,2010(S1):220-227.
[2] 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5):4-5.
篇4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策略
BIM信息建模技术的另一个缩写就是BIM技术。这是传统的建设项目中在费用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创新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方式,还解决了许多问题。BIM技术在建筑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它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确保建筑成本在可控范围内的依据,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此项技术,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改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1]。
1BIM技术的概述
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产品和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充分反映了BIM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BIM技术有三个基本特点:优化、视觉化和模拟。第一,优化。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项目的优化,不断对特殊项目进行规划。优化方案实现了有效管理项目成本的目标。第二,可视化。可视化是可以看见的。通过可视化技术人员能更清楚地理解图纸,保证工程费用的合理性。BIM技术具有视觉特性,技术能改变三维图像,提高建设设施费用管理的效率性。第三,模拟。BIM技术可以用来建模和设计建筑,并从建筑模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确保项目成本的合理性。BIM技术在管理建筑项目成本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高计算的精确度。在某种程度上,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计算的最终结果更准确,确保最终工程成本的有效性。第二,资源规划和管理水平可以进一步改进,基本规划和调度计划可以更精确地制定,可以更完善地管理建筑项目的成本。第三,它促进了对项目成本的科学管理,并改善了过去建设性变革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2BIM技术在造价工程中的优势
2.1加快理念的变革
在传统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收集过程中的某些障碍,在后期预算编制方面缺乏高精度,这对相关工作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我们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以便高技能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建筑成本的具体情况,并制定适当的预算内容。有效的三维连接可以精确地总结相应的工程总体量。与此同时应用相对应的软件可以改善传统合同的结算问题,大大提高项目成本的效率和准确性[2]。
2.2提高造价精准度
在管理项目成本时,使用BIM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计算精度,减少计算时间,有效地帮助评估成本和工程招标项目。BIM技术的相关软件是根据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规则适当开发的。3D布尔运算逻辑工作模式用来确保计算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它也可以有效地改变计算结果。在电子文件中,还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让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化。
3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的合理应用
3.1设计阶段的BIM技术的应用
建设工程,主要分为三期:前期设计,施工阶段和建设。BIM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BIM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实现信息交换,提高数据传输的流畅性,把建设费用与建设图纸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有助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总体质量。BIM技术的使用不仅允许共享信息,而且还能有效地结合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方面。例如,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建筑建设和设备安装。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完善图纸内容,数据的准确性随之也得到了提高,整体建筑的质量问题得到了保障,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确保了后期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3]。
3.2施工阶段的应用
建设阶段也是控制项目成本的关键时期。主要原因是,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影响因素,因此在这个阶段正确地使用BIM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数据来管理和控制项目的建设。项目成本可以根据当地条件在任何时候控制,这为未来的项目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使用BIM技术时,项目建设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项目的消费和输出也可以全面分析,以便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例如,在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的东北地区,需要为建筑项目设计隔热材料。在此期间,可以及时使用BIM进行规划,确保后续项目顺利发展,并确保项目建设成本和质量。在施工阶段,有许多方面,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设备的使用以及人员和技术的工作,这是建设项目所面临的困难。
3.3运筹管理
建设项目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确保建筑安全。建筑单位需要加强各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密切联系,这是实现共同管理效果的唯一途径。这要求建筑部门改进管理系统,不断标准化员工的行为,加强建筑管理。根据之前的建筑管理经验,影响一般管理的因素包括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缺乏适当的协作等,以此导致严重的工程缺陷。但是BIM技术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用BIM技术让不同部门必须共同协同工作设计完美的模型。因此,BIM技术不仅在建筑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而且有助于共同管理。
3.4成本管理优化
建筑成本包括多种类型:物质成本、设备成本、工资成本以及在组织和管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BIM技术可以科学地预测建筑成本,规划和控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成本,并管理项目整体的成本。依照建设数据库管理人力资源和设备,实现成本列表提取材料成本、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分析费用预算中不合理的内容,不断对其进行调整,提供识别工程项目数量和每月加计程的支持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土木和电力设备可以使用模型,根据项目的全部内容提取材料目录,并正式制定采购计划和进入计划。材料负责人可以现场构建二维码数据库,以便与BIM模型通信。材料输入和输出信息,现场材料信息管理都可以依此进行输送。
3.5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项目的质量受到五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人、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通过BIM技术,通过动态地管理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因此建筑项目的质量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电气和其他施工专业人员可以查看模型并输入信息,要求通过移动设备查询相关规格和技术标准,并使用分布式云平台技术完善和修改模型。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接收请求来更新模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工头、质量员和安全人员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在现场收集证据,当他们在现场检查时发现问题,可以不回到设计部直接去拍摄照片、音频和文本记录质量和安全问题。通过手机,将它们与模型连接起来并进行修改,雇佣相应的分包商来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
3.6工程项目结算阶段
在工程项目的结算阶段,要整合建筑费用的实际数据,并将相关文件整合到工程资产中。BIM技术具有参数特性,每一个组成要素都有空间关系,材料数据、地理环境信息等相关的每一个参数,都具有物理特性和几何学特性,通过BIM技术的专项特征可以完善工程结算的准确性。
4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工作中,这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综合起来的工作。因此,使用BIM技术来控制建筑项目的成本,加强信息管理、设计、建设和竣工项目的实践,同时提高总体质量和工作能力。项目预算人员及时分析项目成本与预算之间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成本的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和整体的管理水平,并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滔.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探析[J].四川水泥,2020(7):335-336.
[2]史立梅.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24):171.
篇5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发展现状
引言:
BIM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行业综合设计施工技术,基于建筑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才在我国建筑行业有所应用。最引起业内人士关注的是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工程,双层幕墙结构的上海中心每一层140多块各有编号的玻璃幕墙无一相同。按传统施工法,就算现场有再多的人,也无法完成如此高精度的安装。可如今因为采用了世界领先的BIM技术,一层楼16个工人就能搞定。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看,BIM技术应用肯定是大势所趋,这项技术将会是大型工程项目竞标的重要一项。但是现在全国建筑行业能运用BIM进行工程设计及实践的人寥寥无几。这需要建筑行业及有关部门共同推进BIM建筑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中国,一些项目率先应用上了BIM,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南水北调工程以及香港地铁项目等。不过相对于中国的建设大潮,BIM的应用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BIM系统并未在我国推广,主要原因为:一是国内普及的设计软件没有BIM概念,与国际上的软件不接轨;二是国外形成的BIM标准在国内并不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形成一套自己的BIM系统。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3年7月一直酝酿中的中国BIM系列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对促进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现存问题
1、建筑理念严重落后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国家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展开,同时关系到公司管理转型晋级的成败。但是,实际作业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及作业人员对BIM技术的使用观念落后,认知不清,影响企业发展。
2、建设资金投入缺少
BIM技术的使用需求软件开发的支撑以及硬件的投入,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前期阶段也需投入很多资金才能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完善,然后真实发挥功效。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由于产量利润率较低,无法对信息化建设领域投入更多资金。
3、专业人才缺少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真实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较少,具有计算机技能和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少。
4、政策支撑力度缺少
目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作业,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等政策扶持较少,资金投入悉数由企业承担,致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BIM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也没有推出具体规则。
二、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阶段
BIM技术的应用在设计阶段实现三维设计,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文档,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文档将自动更新。
2、施工阶段
2.1现场施工管理
2.1.1三维烘托宣扬展示。三维烘托动画,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能够作为二次烘托开发的模型基础,提高了三维烘托效果的精度与功率,给业主直观的宣扬介绍,提高中标几率。
2.1.2虚拟施工有用协同。三维可视化功用加上时刻维度,能够进行虚拟施工。直观疾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践发展进行比照,进行有用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甲方及非专业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状况一目了然。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模仿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降低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的几率。
2.1.3碰撞检查减少返工。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能存在的错误返工,而且优化净空和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和模拟,提高施工质量,也提高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2成本管理
2.21多算比照,有用管控。项目办理的基础是工程基础数据的办理,精确地获取有关工程数据是中心竞争力。BIM数据库能够完成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疾速获取,经过合同、计划与实践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等数据的多算比照,能够有用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疑问,完成对项目成本危险的有用管控。
2.2.2精确计划,减少浪费。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技术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的人材机计划提供了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2.2.3数据调用,决议计划支持。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能够在各办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能够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剖析等,确保工程基础数据及时、精确地供给,为决议计划者制定工程造价项目群办理等方面的决议计划供给根据。
2.2.4疾速算量,精度提高。BIM数据库的创立,树立6D相关数据库,能够疾速计算工程量,提高施工核算的精度与功率。因为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到达构件级,能够疾速供给支持项目各条线办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提高施工办理功率。BIM技能能主动计算工程什物量,这个归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使用案例非常多。
四、BIM技术与建筑设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1、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形式
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建筑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使建筑设计者更加重视文化的重要性,并把建筑思想与文化传统联系起来,提高建设设计的水平。目前,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建筑设计者既可以展现出当地设计风格,又可以与国际设计思路接轨,使建筑设计作品可以传递出业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进一步推介中外建筑文化的最新资讯。BIM技术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建筑设计者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从实践工作中找到我国建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用科学的思想和手段逐步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
2、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国际市场对我国提出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要想稳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抗力,就必须懂得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传扬。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带动我国整体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回顾和总结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设计模式。融合思路可以深入到地域文化中,体现出城市建筑内在的文化理念与品质,开发商需要根据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内容对地产项目进行定位,确保其策划和经营的理念可以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师、规划师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位基础,设计出建筑的文化气息。
结束语
BIM技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未来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入研究BIM技术,主动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施工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房屋建筑企业为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现代化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施工中的创新技术和传统施工技术有所区别,表现在创新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更强,有利于全面开展工程造价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等,可显著提高建筑的美观性、高效性和合理性。
一、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1.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房屋建筑中的“豆腐渣”现象增多,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令人们担忧,安全事故开始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有如下四点:首先,多数事故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其次,在一线的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他们的专业技能较差;再次,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不报建的现象时常发生;最后,一些施工单位选择非常低劣的建筑材料和应用设备,使事故频繁发生。
2.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的大幅度操作,引起的噪音污染,以及泥浆污染,固体灰尘污染。这些由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了附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3.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方法不正确 如果要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有明确的管理方案,不能只顾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同时,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从全方面考虑、分析,保证安全设施无漏洞。
4.针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对所需要的施工设施和建筑材料严格把关,不可压低工程造价,不可以偷工减料,监督单位要有责任心,多任用真正懂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并且能够给予施工人员技术指导。因此,管理者的态度决定建筑施工的整体方向。施工单位还要明确房屋建筑施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合理应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从而使建筑行业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得到快速发展。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现状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对房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及防水材料等内容。建筑施工中主要是总结和分析传统施工技术体系,对房屋建筑材料和构件等要素组合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创新,以期改善建筑的使用性能、存在形式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但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存在诸多问题。如:1)企业领导对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低,员工创新积极性低。由于房屋建筑企业的某些领导思路僵硬,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低,往往忽视了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施工人员受到不完善市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经营管理重视度高,对技术重视度低,特别当技术人员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时,更无法提起技术创新的热情;2)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粗放,起步晚,发展缓慢,投入低,项目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系统和组织资产等问题;3)创新体系不完善,包括激励机制、人才培训机制等,尽管国家一再呼吁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以完善其创新体系,但由于房屋建筑施工行业自身特性,仍有很多企业基本维持旧的体制,产业升级相应滞缓;4)施工技术创新存在滞后性,先有市场后有创新,技术创新不能跟上市场发展需求。如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招标工作时,其招标文件就已将施工技术难题和技术创新要求摆上了台面,投标方的施工方案必须能够解决技术难题、满足项目建成的需要,才可能中标,中标后的施工过程即是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生产实践和运用、并保障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过程;5)技术创新与市场脱节,如很多技术创新成果局限于政策压力和其他因素,无法投入实际生产,无法回收,造成浪费;6)设计和施工的脱节制约了施工技术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由于设计单位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设计思路来进行设计,其技术更新速度滞后,对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了解不深,容易制约了施工技术的创新。
三、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趋势
3.1 施工技术环保性。房屋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中一般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房屋建筑施工对环保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保护生态环境,并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2 科学监理技术创新。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科学监理技术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发,可保证保证创新技术的落实,可实现对房屋建筑施工的科学管理,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前提。
3.3 低碳建筑技术创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零碳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完善的资源评估与技术评价体系基础,开发低碳主导型的建筑电力消耗结构,如将太阳能等新能源和采光遮阳、通风等建筑技术进行融合,利用核电、水电等清洁电力能源来降低建筑设备和技术的耗能成本,扩大市场应用规模。
3.4 结构材料创新,薄膜、扭曲面、网壳、充气等新的结构形式被引入房屋建筑中,施工中对钛金属、高强纤维、聚合物、玻璃纤维等材料的技术开发运用越来越广泛。
3.5 非建筑的高新技术被引入房屋建筑施工,如动态喷雾技术、热变色涂料、智能窗户、形态记忆合金、电子发光织物、导电高分子、电子照明技术及光变色玻璃智能控制环境等,这些非建筑行业的科技从热、音、光等环境因素出发,强化了建筑和人的关系,为建筑施工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四、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水平
4.1 建立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和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行业的工业增长速度成正比,与和新技术相关联的投资回收期是成反比,技术扩散的调整成本随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发生变化。房屋建筑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创新扩散机制,指导和规范施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4.2 创造良好的创新平台。企业应先建立创新平台,为技术人员提供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对关键技术进行立项研究,进行长期的跟进和创新研究,施工技术人员才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成果。
4.3 提高成果的经济效果。建筑企业推广创新成果的首要目的是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故创新项目应优化推广成本,制定项目经费预算模型,使其为企业可接受的范围,控制费用。
4.4 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培育。人是技术创新推广的重要因素,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经验的积累和科技知识的运用,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基于客观因素如企业效益的需要,决定是否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推广,是创新成果推广的推手。
4.5 完善激励机制予以创新支持。企业应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注重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完善独特的薪资福利体系,可采取认同激励、参与激励、关心激励等方式,来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激励职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5 结论
房屋建筑施工中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加以推广运用,有助于更新与完善了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应以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实现现代先进技术创新,满足现代建筑行业需求,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本海.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4):136-137.
[2]于福友,孙彦庆.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101.
[3]刘治亮.创新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41.
篇7
【关键字】建筑施工 施工技术 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提高,尤其是建筑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大量建筑施工企业,但是对于当前的建筑行业来说,虽然具备一些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但关于建筑质量要求还处于偏低的水平,因此不同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这一现象直接形成了建筑质量不合格,大量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大量建筑企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高施工技术,只有做到严格管理施工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施工建设效率,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同时合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因此一定要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简介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定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指建筑相关企业对建筑施工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统称。在建筑施工中,相关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施工管理措施来满足能规范要求的施工质量。其主要的要求如下:为保障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同时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与标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应贯穿整个工程,直至建筑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有关部门验收。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
1)按规范对建筑设计文件进行细致审核:要求技术人员在拿到图纸后要对图纸进行审查,在浏览图纸后应当掌握建筑工程总体概况。在发现图纸中设计不合理处应当记下,并与设计人员交汇,改正不合理之处再进行相关施工。
2)了解施工环境:在审核完图纸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对施工场地进行察施,大致了解施工场地的条件和特点为后期施工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3)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按照技术规范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测量,掌握相关数据。
4)制定施工计划:在对施工场地进行测量后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要求制定施工计划,以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
5)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技术管理与控制:根据国家建筑领域相应规范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管理与控制,主要是对工程施工方面进行监管来满足施工标准与施工期限的要求。
6)将建筑设计施工中涉及资料妥善保存:按照国家要求,相关设计施工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后对该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妥善保存,以便在出现建筑事故时能够调用。另一方面也能为建筑工程结算时提供必要的数据作为依据。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作用
1)在建筑施工中合理的进行技术管理与控制,能够保证施工过程顺利地进行,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2)能够在建筑施工中提高技术人员的施工能力,为建筑企业培养相应人才。同时也确防止施工中不合理的行为发生,让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
3)合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能在保证规范要求的质量下将施工成本降低,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领域的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工作与先进的发达国家还无法相比。如何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与控制制度将是施工管理中一大难题。这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及工程量的积累,通过技术人员的反馈来完善该制度。另一方面导致我国施工技术管理难以顺利提升的是施工队伍的不固定性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中分包队伍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这就必然会出现施工队伍缺少相应的技术培训。而且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造成施工队伍具有不固定性的突出特点。这将导致施工队伍很难高效的管理,必将耗费人力物力在管理不固定的施工队伍中。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1)满足施工及工期要求:采用规范的建筑施工管理能够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提高施工质量,从而避免因为施工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实际施工中应当重视施工工期问题,做好工程技术管理与控制工作来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竣工。
2)提高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中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能避免因不正确的施工方式所造成的设备故障、技术故障,排除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3)节省施工成本:建筑领域竞争激烈,能降低施工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建筑领域往往鱼目混杂,许多建筑企业为挤压盈利空间,以牺牲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来换取盈利。但是好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在不降低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对此建筑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望能正确的认识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在施工中开展技术管理与控制可以预防一些施工问题,从而减少在验收与返工中的成本。
4)提高建筑企业竞争能力:如今的建筑领域竞争激烈,做好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工作将有力与建筑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我国建筑企业往往具有较多的技术人才,但是总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施工水平的下降,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完善技术管理与控制制度以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建筑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
三、落实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在施工中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建筑施工中往往会需要或者产生管理性资料,这些资料是施工控制的措施。同时它们也记录着工程施工中相关说明和数据,为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对这部分的资料的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以备需要时可供查阅。在建筑施工技术相关资料的管理中可以采用分项管理模式,将工程技术逐步细化管理。
2 )将技术管理与控制职责落实:为保障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顺利落实,可以将技术管理职责落实到相关施工人员身上。提倡技术管理人员能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深入学习规范,了解施工中各个部分的技术要求。在技术人员系统培训并通过职业考核后,将技术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来提技术高管理效率。
3)完善施工中的责任制度:建筑施工中应当注重施工安全问题,应当根据安全原则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在建筑施工中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用制度形式将项目施工与安全负责人、技术人员联系起来,以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
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在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尚未完善。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将能促进施工技术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春雨.浅议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
[2]黄明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浅析[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1(7)
篇8
关键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监控
1 工程概况
南川特大桥是路线跨越市区南川段的重要工点,采用80m跨径连续梁跨越西塔高速公路,跨径组合为:50+80+50悬浇箱梁。本项目为悬浇变截面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顶板宽16.65m,底板宽8.65米,翼缘悬臂长4.0m。
上部结构采用对称悬臂浇筑法施工,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梁段划分为:0号梁段长3.0m,1号梁段长3.0m,0、1号梁段在支架上浇筑,悬臂浇筑2~11号梁段,长度分别为(5×3.0+3.5+4×4.0)m,边跨现浇段为13号梁段,长度为8.84m,边、中跨合拢段为12号梁段,长度为2.0m。
2 施工监控的重要性
桥梁施工监测与控制是桥梁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设计成桥状态为实现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和环境状况,获得桥梁结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误差),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误差进行识别、调整、预测,使桥梁施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理想状态,保证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最终达到桥梁结构成桥状态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3 施工监控的内容
3.1 变形和应力计算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挂篮施工每个节段的施工,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变形分析,应用迈达斯桥梁软件进行计算。本工程通过迈达斯计算,计算针对最大悬臂状态、成桥状态、成桥十年后、车辆荷载单独作用下,边跨底板束合拢束张拉前后,中跨底板束合拢束张拉前后八种状态分别进行了计算,得到各节段前端挠度值。针对施工过程中每个悬臂施工状态、最大单悬臂状态、成桥状态及成桥十年后四种状态分别进行了计算,得到各主要控制截面上、下缘应力。
通过对变形和应力计算可得到相关结论:1.从应力计算结果来看,在施工过程中,压应力不大于10Mpa,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安全的;2.节段悬臂浇筑时,施工预拱度值采用成桥后的计算挠度值,并且根据挂篮荷载――变形曲线进行修正;3.结构计算时,无论挠度还是应力都是建立在设计有效预应力基础上的,因此施工时要确保结构有效预应力的建立,同时应严格控制截面尺寸,不仅要防止截面尺寸减小,而且也要严格控制超方,使结构的一期恒载控制在施工规范和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3.2 线形监控
3.2.1 预拱度的确定
连续梁桥在悬臂浇筑主梁的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成桥后主梁线形是否平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使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相符合,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取预拱度这一有效措施,施工线形中包括两种预拱度:施工预拱度与成桥预拱度。设置施工预拱度主要是为消除施工过程中各种荷载对线形的影响;成桥预拱度主要是为消除后期运营过程中的收缩徐变、后期预应力的损失、活载变形等而设置。
悬臂浇筑法是用挂篮分段现浇,挂蓝移动到位,并调整到相应立模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并加以养护,然后张拉预应力钢束,再将挂篮前移,以浇筑下一节段之用。悬臂浇筑的每一段将要承受随后浇筑段的结构自重以及施工机具人员等荷载,并要保持悬臂对称和平衡以及安全稳定。然而在分节段浇筑每一块时,待浇节段的立模标高并不是该节段的设计标高加上该节段的预拱度值。还需要考虑浇筑该节段时的挂篮变形值以及后续浇筑节段对本节段的挠度影响。因此桥梁悬臂施工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施工挠度的计算与控制。科学合理确定悬臂每一待浇梁段或悬拼段的预拱度是至关重要。我们对桥梁设置预拱度的目的是为了使桥梁建成并运营一定时间后桥梁梁段标高达到设计标高,而不是使桥梁在竣工时的梁段标高即为梁段设计标高。一般来讲,桥梁竣工时的梁段标高和设计标高之间是有一定差值的,而这个差值就是由于后期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损失而设置的成桥预拱度。悬臂浇筑每一节段的立模标高和桥梁竣工时梁段标高之间的差值为施工预拱度加上各个悬臂浇筑节段的挂篮变形值之和;而桥梁竣工时梁段标高和梁段设计标高之间的差值为成桥预拱度值。
3.2. 立模标高的确定方法
立模标高的确定是标高控制的关键。连续梁的标高控制与斜拉桥及悬索桥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后期挠度无法调整。斜拉桥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成桥后通过适当调整斜拉索索力来调整主梁的内力和桥面的标高。悬索桥可以在加劲梁固接前通过调整吊杆的长度来调节桥面线型,成桥后也可以通过调整吊杆的长度来调节主梁内力和桥面线型。而连续梁桥虽然理论上也可通过调整预应力束来调整己成桥的标高,但这会显著影响其受力状况,并且其调整幅度极其有限。因此连续梁桥的标高控制必须在施工中进行,要求每一节段的标高控制到位,变形预期准确,不产生偏差累计,这样就不致出现大的偏差。根据同类桥梁施工控制的经验,南川特大桥主桥施工控制中各施工梁段的立模高程按下式确定:
式中:施工预拱度指本施工阶段及后续浇注梁段自重、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体系转换、二期恒载等产生的总挠度;成桥预拱度指成桥后,考虑收缩徐变、温度变化、预应力损失及汽车活载对挠度的影响;挂篮变形指本施工阶段挂篮在新浇注混凝土重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
3.3 应力监测
在悬浇过程中,悬臂长度不断增加,悬臂根部受到的弯矩不断加大,使悬臂根部的受力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及时监测箱梁关键断面的应力变化,掌握结构的受力状态,为评估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提供依据。因此,主跨结构应力监测是施工控制的另一项重要监测内容,且该项观测在每一施工阶段都要进行,并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在箱梁的根部截面、L/4和L/2截面布置应力及温度测点,主梁共设9个应力及温度监测断面,每个应力及温度监测断面布置6个应力及温度测点,顶板和底板各设置3个应力及温度监测点,每个应力及温度监测点距顶板顶面和底板底面约为10cm。应力及温度监测选用钢弦应力计(包含测温元件)和配套的频率接收仪,钢弦应力计温度误差小、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长期观测。
4 结论
南川特大桥已经顺利合拢,从监控的结果来看,两悬臂端部的高差均在容许范围内,且成桥线形良好。实测应变值扣除收缩徐变的影响,实测应力值在规范限值范围内,使得施工安全得到了保障。通过南川特大桥工程实践,证明了本监控是成功的,监控的理论与方法及其组织管理系统是正确的,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君兰.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2] 蒋英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 向木生,刘志雄,张开银,等.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监测监控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4):52-57.
篇9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要点;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03-01
一、施工技术要点
(一)桩机的整平、就位
桩机对位前要求场地平整,桩机就位后要求调整水平,钻头尖、转盘、护筒中心(桩位)三点一线,这样才能保证桩位的偏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对位完成后用水平尺及测锤测量。同时要求桩机下垫实、垫稳,否则桩机开钻后容易发生晃动、倾斜,势必造成斜孔。
(二)泥浆的调配
泥浆是水钻孔桩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控制。泥浆一般由水、粘土(或加入一定外加剂)等配置而成,泥浆的比重、粘度等是最重要的指标。泥浆比重过大,护壁泥皮增厚,影响钻进的速度;泥浆比重过小则容易产生塌孔。同时应配备专人负责清理泥浆池内的沉淀物,防止泥浆池淤满。
(三)钻孔控制
钻孔速度一般要求是快,但该慢的地方还要慢,如淤泥质土层不能过快,防止形成螺旋形孔。钻进过程中泥浆循环量应根据地层和钻进速度加以调整,若进尺速度快而泵量小,泥浆会粘稠且泥块沉渣多,影响成孔质量;在松软易坍地层中钻进时若泵量和压力太大,会造成扩径甚至坍孔。
(四)清孔
清孔分为第一次清孔和第二次清孔。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后,将钻头提高距孔底20cm左右,开机慢速使其空钻不进尺,将孔底沉渣磨细,同时注入稀泥浆。第二次清孔在钢筋笼下放后,利用导管将孔底沉渣清至设计规定厚度之内。
(五)钢筋笼下放
吊放钢筋笼时就垂直于桩孔,不得碰撞孔壁,防止变形。主筋搭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下放速度要快。
(六)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要保证首灌量充足,确保首灌能够将导管埋入混凝土内大于1.5m;2、灌注时应不时测量砼标高,导管进入既不应过深,也不能过浅,一般在2―4m为宜。过浅易出现夹泥甚至断桩,过深容易发生堵管断桩,因此在灌注过程中应不时测量砼面高度,及时提管拆管;3、混凝土灌注过程应连续不断,如中断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断桩。
二、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一)孔壁倾斜,钢筋笼无法下放
原因:1、是由于桩机对位时不水平,或虽对位时水平但地地土软弱,钻进时造成倾斜角度;2、钻进时遇到不均匀土层、地下障碍或坚硬石块。防治措施:1、地底土应当夯实平整后桩机才可就位,并采用厚实枕木垫实;2、钻进遇到不均匀土层时应使用慢速档慢慢钻进,上下反复扫钻;3、对于倾斜孔可填入粘土至偏位处1米以上,重新钻进。
(二)孔壁坍塌
泥浆粘稠度及比重控制不当,护壁不好是主要原因;护筒未填实或护筒内水位不够高,钻孔的速度过快、等待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等也是造成孔壁坍塌的原因。防治措施:1、护筒埋实,用粘土密封护筒四周;2、根据土层特点正确调配泥浆,这是保证孔壁不产生坍塌的重要措施;3、加强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尽可能提高成孔速度,安放钢筋笼速度及混凝土灌注速度。
(三)孔底沉渣过多
主要原因:1、泥浆浓度不适当,比重过小,无法将沉渣浮起;2、清孔时间太短,未将沉渣清理干净。防治措施:1、控制泥浆比重和浓度;2、重视第一次清孔。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认为,清孔是否干净的关键应在于一清。因为一清利用钻杆,吸力大、清孔能力强,可以将绝大部分沉渣吸走,这样二清起来速度又快质量又好。如果忽视一清,把重点放在利用导管清孔的二清上,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因为导管清孔的吸力较钻杆小)。每次清孔时间保持30分钟左右,清孔时应来回升降钻杆或导管,增加清孔效果。3、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应距离孔底50cm左右,这样可以利用混凝土强大的冲击力将沉渣翻到桩顶。
(四)断桩
主要原因:1、混凝土和易性差,粗骨料粒径过大造成堵管;2、导管不密封,漏水。3、灌注时未控制好导管埋深,导管未埋入混凝土中。防治措施:1、采用和易好的混凝土。根据规范要求,一般桩体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应小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净距1/4。2、导管之间连接应采用密封垫,保持导管密封不漏水。3、混凝土灌注时应保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2―5m,拆管时应计算好导管埋深,不可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同时也不宜埋深过大,否则也可能会造成堵管形成断桩。
篇10
1.1施工质量不达标,原材料质量差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团队,只关注经济效益,完全不在乎建造后的建筑物质量,这使得建筑市场目前处于畸形状态。这无形带给建筑物很多负面的影响。目前很多建筑施工队为了减少经费,选择低劣的建筑材料,其建筑材料根本不达标,无法达到防水、耐火和耐压得效果,还容易出现温度敏感低的情况。虽然有些建筑施工团队不惜成本,渴望使用高质量的材料进行施工,但是在建筑原材料市场中,各种材料混杂在一起,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高质量的商品根本无法被发现。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施工人员为图方便,减少施工步骤,甚至偷工减料,原本需要做两次的工作,只做一次,这样也会严重影响屋面的寿命。
1.2施工人员专业知识不够,职业素养低
在当今时代很多施工团队组成人员,专业素养根本不够,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正规的上岗执照,甚至有些人是直接才不同领域召集来的临时工。这些人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根本看不懂设计图纸,不知晓施工的流程和规划,这就造成施工过程中,错误的连接或者屋面厚度不够等情况。另一方面问题则出在施工人员态度上,他们无法端正态度,职业素养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愿意给自己添加工作量,最终导致细节处理草率,使屋面质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3施工时不按照相关的程序工作
施工程序操作不当也可能成为建筑屋面施工中一大安全隐患。一些施工团队只为缩短施工的周期加快施工速度,往往不根据规定的施工程序施工,造成现实与曾经拟好的施工程序间存在很大的出入,施工过程不但缺乏科学性,还缺乏合理程度。好比在施工中,不等混凝土硬度达标就进行下一道工序,或者不等彻底风干就开始铺法防水层,最终导致建筑物抗震指数不达标,硬度不够,屋面表面脱皮,腐烂,漏水等质量问题。
1.4勘查力度不够
建筑屋面施工工程是一项要求高、细节多的工程,某一方面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着结果。如果不在施工过程中牢牢把关,严格监督每一个细节处理的过程,或许极小的细节都会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在我国建筑施工方面,建筑施工的检查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2减少安全隐患的措施
2.1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施工安全
对于施工来讲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它是建筑质量达标的基本保障。要想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一定要仔细谨慎,一个优秀的的施工队伍会给建筑企业带来利益,施工队伍的选择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好的施工队伍会给建筑施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施工成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想解决施工质量的问题,不光要注重施工队伍的选择,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选择,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素质。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对于陈旧和问题严重的设备要及时更新,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完工。要想确保工程质量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建筑防水材料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建筑材料的采购者一定要对建筑防水材料的质检进行严格控制,因为它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成败。一定要对建筑原材料进行仔细挑选,多家比较,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要选经过国家质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最大化利益。
2.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优化施工时间
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来自乡村,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施工人员掌握的施工技术各不相同,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培训对于施工建设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对突发事件应对自如。施工人员作为施工建设的实际操作者,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进行施工安全知识大赛,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又丰富了施工人员的业余生活。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应聘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缩短施工时间。还可以挑选技术能力强的人员与同类施工工地进行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注重施工实践。对施工人员的培养能够提高建筑效率,减少成本支出,优化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安全。
2.3各级制定施工程序,按要求依次实施
要想保证施工的正常和质量的优良,在进行施工时,必须依照程序依次进行施工。在施工前,要做好建筑屋面施工准备,例如充分的考虑施工环境和施工场地,制作施工图纸,组织引导相关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进行讨论交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方案,并制定好工程预算,再进行施工。完成施工制定后,要依次分配各工作人员的的工作任务,要求他们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任务,当然,要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增加监督人员,全面的控制施工质量,避免任何工序出现问题。在建筑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只有仪器越精准,施工精准度才能越高。在施工时,不可越步骤进行,不可跳步骤施工。只有从多方面控制施工质量,按顺序合理的进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质量,提高施工队的声誉,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提高检查力度
正如上文所述,要增加监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实现监管和检查。还要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样调查,去除不合格的,并做好检查笔记,严格执行,不能懈怠。时刻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注意施工人员是否偷工减料,是否越步骤。在最后验收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全方面、多监督的检验,不放过任何一个方面。
3结束语
- 上一篇:西汉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 下一篇:文化传媒公司计划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