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本常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基本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基本常识

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项目经济;成本控制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现状

(一)观念陈旧尽管建筑行业于市场经济背景下占据关键地位,但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观念非常落后与传统,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文章,在建筑进行的每个环节无法控制各项风险,通常是在出现问题后才处理,该种被动性应激现象会提高企业费用,管理缺少主动性,建筑单位管理人员缺少突出的管理思想,无法保证防患于未然,无法更好防止施工环节的风险。针对风险规避,管理人员更重视施工进度以及成本,仅仅关注局部问题,无法从大局着手,对建设质量缺少关注度,导致质量不合格而存在“豆腐渣”项目,如果这种情况产生必然会提高企业费用,还会对单位整体形象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因此转变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观念,科学全面控制成本方可避免风险,积极迎合市场经济局势。

(二)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当前,建筑行业不但成本控制观念较为滞后,并且项目经济成本控制制度也不完善。建筑单位通常均无独立的项目经济成本控制部门,也为分配专业的员工来管控成本,大都是交给其他部门来代办,如此会造成职权分工模糊,以及成本控制效果不高,而且还会在施工阶段产生腐败情况。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会导致奖惩机制不能实行,无法精细化控制施工成本,当项目产生问题时,不能对主要责任人及时问责处理,项目经济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加大了单位成本控制难度,提高了单位成本支出。

(三)成本管理者缺少专业知识伴随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逐步推进,建筑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如此就使得企业完善成本控制的每个环节,而减少成本是所有企业的必然途径。因为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者缺少专业知识,将会对在建项目所要物资产生预算错误,对所要工作人员总数产生误判,采购过程不标准,因为建筑项目所要的项目物资通常价值很高,若产生失误,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耗费。因为建筑单位对项目经济成本控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较低,会产生怠工等情况,这些问题的产生将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

二、建筑经济成本控制对策

(一)投标过程对项目展开准确判定及全盘筹划投标过程是建筑单位展开成本管理的第一个过程,掌握标前成本管理,是开展投标决策的关键依据,还是展开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首步。市场经济背景下展开标前成本测算,既要精准测算直接成本,也要对付款模式展开资金筹划;基于营改增展开税务筹划;对建筑建设环节现金流加以预估并全面考虑资金费用;掌握合同形式,事先预计风险点;对招标项目量实施标前核算,科学大胆应用投标对策;对需要融进联合体企业的应全面评定联合体企业的整体实力,特别是技术水平与资金实力;对原来业务成熟区域与新开拓不成熟区域需科学区分投标对策等。提高标前成本预测的真实性,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有效融合成本控制观念及市场环境,让建筑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统筹性与动态化。投标过程,即全面预测问题产生的可能性,需要做好准备任务,且建立一套处理方案及防御策略。

(二)施工环节成本精细化控制成本精细化控制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成本控制的必然手段,建筑单位若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克服粗放式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首先,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应由大局至细处进行。从大局进行统筹资金,集中集采,统选队伍,合理使用总部优势;由细部强化工序管理,避免物料耗费。材料成本控制要制定健全且细化的采购和管理体系,涉及统一采购体系、限额领料机制、月末季末盘库机制等,对于材料价差浮动展开价格研究。在人工、设备费的管理上,要制定一套健全的选用制度,在具体施工阶段,严格管理计日工的总量,能量化时不能计工时。其次,建筑单位要有策路的展开二次运营与税务筹划,积极应用变更索赔,融合投标对策,扩展项目盈利范围;对于税务筹划,需在项目开启时展开通盘考虑,分包方式的挑选与税务筹划质量息息相关,规范化的税务筹划,可以为反正节约很多费用。税务风险控制组织的建立要根据建筑单位生存运营特征,由此全面监测与管理税务风险,支持针对性组织员工培训及考核,及其建筑单位各部门自我检测和税务风险控制组织监督,就能有效削弱各种风险。

(三)严格管理材料购置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的立足点是管理材料采购费用,因为建筑原材料对整个建筑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其成本开支在总成本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直接影响成本控制。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理材料采购费,经过制定科学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机制来减少建筑单位项目经济成本。建筑单位要确保材料采购、使用和施工场地的消耗状况、项目进度相同,全面考量市场供需变化趋势、生产场地用料状况、原料库存现况等因素,建立科学规范的采购方案,以保障在最适宜的时间用最好采购模式获取数量、质量都好的材料,进而达到减少资本使用得目的。

(四)加强项目完工结算过程的成本控制完工结算过程要全面精准的核算建筑整个过程成本,而且保障建筑结算信息的齐全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签证与变更,并确保及早优化结算,缩减验收时间,降低经费占用,及早回款。另外,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思想,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增加项目收益,增加职工待遇,最后提升建筑单位活力。

(五)贯彻执行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监督任务在建筑项目管理阶段会涉及许多内容,而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其关键内容制宜,在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上起到了显著作用。建筑施工阶段,会面临返工、修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更好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相关工作人员在早期准备过程必须严格把关建设质量。由此,建筑施工单位也可以节省一些返工与修补成本,最后更有助于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的有效完善。另外,为推动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活动的进步,企业应当定时检查施工各个环节,并加大自检力度,由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提高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质量。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一、我国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理念较为落后

管理思想理念方面较为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效率,还会影响到建筑经济本身所获去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能够采取行动,对于已经造成的后果却无法挽回。其次,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却缺乏贯穿全程的动态化管理模式,因此,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往往知识体现在建筑施工的阶段,全程的控制管理理念较为薄弱,控制手段较为简单,缺少全面性。最后,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在精细化与协调性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建筑项目的经济成本效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企业从事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利润与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能否获利,获利多少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重点问题。而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则难以得到有效的重视。事实证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极有可能导致企业施工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而导致企业所获经济效益下降。

(三)缺少一支优秀的建筑施工企业队伍

从过往的案例上来看,建筑企业项目经济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队伍的素质较低所导致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既懂成本管理又懂得建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少,专业人才也不多,多数员工都属于兼职人员或者是转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满足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导致了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水平严重不足。

二、加强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相关项目管理人的责任意识

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各司其职,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的科学化管理。因此,必须要增强相关项目管理人的责任意识及整体素质,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挖掘其内在的潜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其管理的责任心。此外,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开展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典型的案例及宝贵的管理经验,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与实际情况,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渐摸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

(二)增强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若要提高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水平,必先增强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缺乏管理意识,是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科学性的企业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科学发展意识。因此,在建筑企业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建筑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并制定相应的鼓励与激励措施,通过奖励来提高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建筑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局面。

(三)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构架与体系

在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构架与体系,在明确管理人员各自分工与职责的同时,可以专门设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部门。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核算方法,对建筑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及有效的监管,进一步明确监督的主体与方式,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质量,还能有效的建立企业的成本管理构架,对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对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结构体系下,解释提高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企业成本开销,增加建筑企业所获的经济利益,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丹.试论建筑经济管理中关于成本控制的创新思考[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篇3

关键词:建筑业陈本 、问题 、目标成本规划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建筑业的繁荣,现阶段国家实施了控制房价的各项政策,同时在缩减信贷规模的背景下,无疑使得建筑业的融资成本增加,进而形成连带效应,使得建筑产业链条中的企业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

一、建筑企业存在的问题

1、价格与价值背离

施工企业承接工程任务大多是:找米下锅,由于当前建筑工程任务不足, 而施工企业却越来越多,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国有、集体、个体企业凭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 自愿让利、压价,因而工程造价随之下浮,合法利润没有保障,只要能养活职工就去干,因此建筑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施工企业不能正常发展。

2、成本管理混乱, 效益逐年下降

部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特别是以材料为主的成本管理,没有一套内部监控制度,因材料占工程成本的70 % 以上,材料管理不好,特别是采购价格,产品质量,定额领用,物化过程等没有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 致使工程材料成本不断扩大;对价差、量差核实不实,成本中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种种支出全部进入成本, 无法分析经营成果的好坏。

3、资金使用不当, 运用效果不好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依靠资金的循环运动, 一旦资金紧张, 整个企业将陷入僵局,无法开展业务,无奈之下靠贷款、集资等维持运行, 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资金成本包袱。再加上现在工程款拖欠日益增多,死账、呆账、坏账给企业也造成一定的损失,还有的企业盲目带资、垫资承接工程,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 如此资金周转不畅,企业生产活动举步维艰,资金的时间价值与取得的成果得而复失,根本谈不上企业的发展再生产。

4、机械设备陈旧, 生产设备失调

近年来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紧张, 生产设备难于再投入, 机械设备老化陈旧, 有的设备因资金问题不能及时维修保养, 带病操作, 耗能大、成本高、利用率低, 存在安全隐患, 因资金问题, 固定资产难以更新, 生产性固定资产严重失调,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投资包袱。

二、相关对策

1、目标成本策划

目标成本策划(或称成本企画,英译Target C osting)诞生于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对包括丰田在内的日本汽车行业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标成本策划是指在产品的策划、开发过程中,根据用户需要设定相应的目标,希冀同时达成这些目标的综合性利润管理活动。

业主一般都事先规定了建筑产品所要达到的功能要求和投资额范围,亦即对建筑产品设定了目标价格。总承包企业在承揽到工程后,在设计、施工中按目标成本进行控制,以保证在达到用户最大满意度的同时获得预期利润。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下,将勘查、设计和施工置于同一个主体之下,有利于目标成本的实现。

为了保证目标策划在建筑业中的顺利实施,首先根据建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和目标策划理论的要求,在工程总承包公司中建立起目标成本策划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将目标成本指标层层分解,使每个员工都承担一定的成本指标,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在个体系中,成本规划贯穿整个建筑产品策划、设计、施工等过程,关系到策划、设计、供应、施工以及经营等各个部门。

建筑业目标成本策划法,使建筑业由过去偏重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转到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把成本控制重点转到设计阶段,找到了建筑业成本控制的源头,是建筑业成本控制新思路。此外,同时利用成本策划法,使建筑业成本控制深入到了物资供应环节,有利于建筑产品成本控制的进一步挖潜。

2、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强成本控制意识

提高员工素质,应从管理层和基层员工抓起。管理层应接收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加强成本控制意识,放弃建筑行业利润丰厚的意识,重视开发新项目而忽视现有项目成本控制的观念。同时,要支撑全员成本控制的理念,实施成本控制的企业文化,鼓励全体成员,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项目建设的某个施工人员,都积极主动的节俭开支,形成创造企业利润为己任的企业文化,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在编制成本预算的决策环节,应选聘合理的编制人员或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达到权责利的结合,还要听取各个下级部门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各项开支和突况,并做出合理的预测。此外,在施工环节应按照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及施工难度来确定人员安排,选择有实践经验和过硬技术的施工队,这样有利于整个流程质量的控制,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环节员工对于新工艺和技术的培训,使其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劳动定额并到达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及人工的投入的目的。

3、完善全过程成本控制制度

篇4

1.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内部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工作当中,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使得管理意识落后而导致成本观念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首先,企业缺乏对风险的防御意识和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往往是在问题出现时才进行解决与处理,而不是具有前瞻性质的预防。滞后性使得企业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问题的发生,陷入了成本管理的被动局面。此外,在进行经济成本的管理过程当中,企业管理者缺乏动态性变化性的管理意识,只是对建筑施工的具体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而对于全程性的成本管理却缺乏应当具有的意识,没有在建筑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进行成本管理理念的贯彻。同时,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工作中,往往只是局限于目前的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缺乏对工程进度以及全局动态性变化因素的考虑,进而使得成本管理控制与工程发展状态不相适应。此外,建筑企业往往还会由于缺乏全面客观的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而导致问题的出现,有些建筑企业对表面上的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足够的意识,例如人员以及材料成本管理,而隐性存在的建筑成本问题却得不到有效的关注,例如设计的变更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等。忽略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却仅仅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会导致企业由于缺乏全面规划而导致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将限制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不完善

首先,部分企业存在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组织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其并不进行专门成本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建设,往往由财务部门进行兼职。而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工作部门过多,导致分工不明以及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出现,职能交叉与工作重叠都会使得其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互相推诿,不能够进行责任的有效追究和落实。其次,部分建筑施工部门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缺乏对奖励和处罚制度的重视和落实,不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及激励,使其在工作时缺乏热情和动力,无法增强其责任心,进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经济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善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例如核算方法错误、核算结果缺乏审查的问题。企业还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执行者,现有的监督机制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不能够有超前性的对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开展。

1.3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有待加强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包括建筑管理人员,还包括具体的施工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项目建设和成本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企业进行关注和对其的素质建设培养。首先,素质不足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会导致对建筑的管理不到位。在建筑管理工作人员中,企业往往会缺乏既掌握建筑管理知识、又熟知成本管理内容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专业的建筑管理人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有可能对建筑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不能与市场经济下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存在着具体施工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的现状和问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经济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时,企业往往将这一项重要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进行,没有将其与具体的施工人员利益进行有效的联系,使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此外,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等重大问题,使企业的成本管理遭受巨大的挑战,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及时更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起具有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意识到建筑企业加强经济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尽早地进行问题的预防,并且对于成本的预算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作为依据。同时,还要树立起动态化全程化的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关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从项目的投资与决策、设计一直到工程竣工以及复核审查,使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的细节当中。建立动态化的成本管理意识需要企业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查,进而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此外,企业不仅要关注存在于表面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项目,对于隐性的经济问题内容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综合进行长远经济利益发展的策略制定,在树立统筹兼顾的管理意识同时,加强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使成本管理能够科学有效,责任清楚明确。

2.2完善健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

企业首先要确保经济成本管理部门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障,设置和建设专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职能部门,合理地进行责任的明确与具体工作的分工,避免出现工作重叠的现象,使各个工作部门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调,完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其次,建筑企业务必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奖惩制度建设,激发和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与工作水平。此外还要进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采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避免误差和问题的出现,强化经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3强化工作人员素质与队伍建设

企业务必要进行专业性人才的引进,采取招聘以及高校引进等方式不断的吸纳专业性建筑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建筑经济管理水平,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确保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技能的培训,综合多种专业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技能,确保培训能够为企业的人才建设提供动力。建筑企业还应当以进行成本管理为主要任务进行人才的择优选拔,提高有能力者的待遇,促进其工作技能的发挥,推动建筑企业的建设和经济成本的管理。

3结论

篇5

一、资本市场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市场到多层次市场,在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1.市场主体规模与结构

2010年我国有证券公司106家,基金公司62家,A股期末账户150798830户(2010年11月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97万亿元,净资产为5663.59亿元、净资本为4319.28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1866.29亿元。我国有基金公司62家,基金资产净值2.48万亿元。A股账户中个人账户150223774户,占99.62%,机构账户474854户,占0.31%。

2.市场规模和结构

我国资本市场是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股票市场又有A股市场和B股市场,A股市场又分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等市场。从资本市场工具来看,我国主要的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这些金融产品。

(1)股票市场

从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场价值来看,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2000家,到2010年12月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2063家,上市股票2149只,其中上市A股2041只。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从市场交易规模来看,A股交易额从1990年的0.01017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542512.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3%。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市值和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二,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个位置是比较稳定的。

股市结构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包括A股市场和B股市场,不论是从市场公司家数、上市股票数量、股票市值还是交易额等方面看,A股都占据绝对优势。A股市场已经包括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

(2)债券市场

20年间债券市场获得了巨大发展,交易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包括下面这些: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央票、短融、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和可分离转债存债。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从发行量看,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从1990年的347.3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93484.85亿元,20年间增长了169倍,复合增长率为32.3%。从交易量看,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从1993年的21.6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636310.7亿元,17年间增长了29478.6倍,复合增长率为83.2%。

从债券市场结构来看,按照发行量来看,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繁性,债券市场中央票发行量最大,占据了发行额的45%。按照交易量来看,金融债的流动性较好,金融债交易量占全部债券交易量的35%。从交易场所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自1998年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后,银行间市场迅速超越交易所市场,目前,银行间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基金

1998年到2010年,我国基金资产从103.6亿元增加到了248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9%。

基金结构构成上,从基金形式来看,逐渐由封闭式基金为主变成以开放式基金为主。从投资对象来看,我国股票型基金一直占绝对优势,接近全部基金的一半。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一共有730只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6%,23%,13%,6%和12%。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2.4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9%,30%,5%,6%和10%。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意义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市场化过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整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还通过促进市场微观主体培育、价格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和市场的对外开放等途径促进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出了重大的制度贡献。

1.在微观主体培育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加强了企业的市场意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20年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具有相当规模。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加起来突破了2000家,2010年上市公司达到了2063家,上市公司数量约占股份制公司的六分之一。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2010年年10月创业板启动,2010年全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17家。从市场公司的市场价值来看,其增长更为迅速,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我国股票市值占GDP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这一比例为77%,最高时达到了151%(2007年)。

资本市场发展从压力和动力两方面促进我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是硬约束,促使上市公司增强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则、提升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又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各种制度安排和运作平台,有助于企业自主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微观主体建设的促进作用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公司要上市,就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还要符合上市的各种信息披露的要求,这使得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第二,上市后,上市公司处在风尖浪口,要直接面对市场的监督和检验,需要面对停牌、退市等压力。在这些无时不在的优胜劣汰的压力下,企业养成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市场中锻炼出了竞争能力。第三,资本市场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创新的、高效的股权交易场所和交易工具,有利于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做大做强。如2010年平安银行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这一涉及到交易额近300亿元并购,其中90%是以股权来进行对价交易。第四,资本市场在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70%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但是它们很难从银行中筹集到大量资金,于是就需要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为对这些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实际中资本市场也在努力承担这一重任。2010年创业板启动,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和资本运作平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的许多高新科技公司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平台融资,培育了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从很多方面看它们都是我国经济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能量的部分,为国家、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市场微观主体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

2.价格体系完善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了价格体系的完善和定价机制的改进

价格机制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定价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价格是一个体系,包括商品价格、要素价格等各种价格,这些价格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价格体系中有些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由政府高度管制的,有些价格是市场化的,那么,市场行为主体就很难进行市场化定价,就会出现价格扭曲。

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的商品定价已基本市场化了,但要素定价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资产定价、资金定价,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资产定价和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资产定价

资本市场上,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市盈率、市净率等办法,参照市场行情对股票(资产)进行估值,也就是说资产的定价越来越市场化了。不论是一级市场上的新股发行还是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转让和买卖,投资者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前景、经营风险、盈利潜力各种因素对企业加以估值。当然,由于上市审批制导致了股票资源和新股资源的稀缺性,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出现股价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的现象,如2011年1月中多只新股的高溢价发行,导致大面积破发。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的失灵其根源在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不够,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包括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在内的市场化改革。

虽然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其对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的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重要阶段,将出现大规模资产重组。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机制的改进将有利于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2)资金定价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和财务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2010年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一百万亿。其中,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的资产合计就达到了105亿元,突破百万亿元的关口:银行业总资产为95.23万亿元(2010年11月数),保险业总资产为2.4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1.97万亿元,基金业资产净值为5.00万亿元。在金融四大行业中,银行业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总资产占四大金融行业总资产的91%,证券公司占比1.9%,基金业资产占比2.4%,证券和基金二者合计的资本市场的比重大约是4%。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社会融资提供了股票、票据、债券等各种直接融资融资工具,使得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虽然,从金融体系资产结构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还显得单薄,但从融资结构来看,资本市场已经对资金的配置、资金的定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话语权正逐步增加。2010年资本市场的筹资突破1万亿,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10393.1亿元,扣除各种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10117.5亿元。股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13%。2010年各类企业(公司)在债券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融资31252.95亿元,是1992年5亿元的6251倍,1992年-2010年期间债券融资资金的年增长率达到了62.5%。2010年债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39%。股市债市筹集的资金相对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了。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大约占到了融资总量的三分之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资金定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资金价格确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上资金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于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推动了我国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上,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等工具的交易已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只是在债券发行中,我国规定企业债发债时债券利息不能高于同期限储蓄利率的40%。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特别是优质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融资,企业融资的成本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在不断下降,资金价格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是作为替代性金融工具出现的,证券市场发展了,资金融通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就降低了,为银行这一直接融资体系的资金定价改革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同时也对银行体系利率市场化形成压力,从而推进直接融资体系的利率市场化。

3.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进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目标和基本特征的。只有采用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手段、宏观经济传导途径,才能有效传导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而且不对微观行为主体行为造成大的干扰、甚至隔段和冲击,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微观主体行为之间的无缝连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与市场微观主体利益的统一协调。

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类市场的发展,在我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调控)体系逐步从行政管制的直接调控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的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标志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1998年1月1日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控制,1998年5月26日我国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恢复交易。此后,依托稳步快速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到2010年间,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增加了20.6倍,年增长率为35.9%,大大超过了同时期我国M2的18.5%增速。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应量调整的力度在增加,影响程度在加强。

篇6

首先,要把抓好“六个机制”和“一岗双责”的贯彻落实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前提条件。作为县级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要按照省委提出的反腐倡廉“六个机制”的要求,坚决落实好“一岗双责”,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新和敢于突破的关系,增强责任意识、健全制度、管住班子、带好队伍,形成以“六个机制”为主体,各相关制度为配套的制度体系。

其次,要把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因此,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部门内部管理、国库集中收支、招投标采购、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的制度化建设,以更规范、更严肃、更有效的制度,形成权力运行中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责任明确的工作流程,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实现反腐败与防腐败的有机结合。

第三,要把建立健全公正、公平、公开的选人用人制度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关键环节。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干部考察预告、民主推荐和领导干部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把干部选拔任用和工作实绩、群众公认程度紧密挂钩,做到以实绩论英雄、以才干定取舍。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篇7

关键词:短路 熔珠 痕迹 火灾调查

1、事故主要情况

2010年7月21日凌晨2时12分许,福建某民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80m2,受灾6户,造成3人死亡,无人员受伤,直接财产损失人民币396108元,消防官兵成功营救6名被困人员。火灾发生后,消防火灾调查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火灾调查工作,笔者也参与了火灾调查的全过程,经过充分的调查、勘验、检测、分析,认定该起火灾起火原因为民宅一层的王某理发店小隔间内直接安装在木板隔断上的电表短路引起。

2、起火建筑基本情况

起火建筑位于国道路边,系四层混合结构民房(一、二层为框架结构,三、四层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76m2。该建筑于2004年3月兴建,2005年12月投入使用,有土地证和产权证。建筑座北朝南,东侧毗邻黄某在建民宅,西侧毗邻林某民宅,北邻空地,南邻国道。建筑一层分隔成4间店面,由东至西分别为农资店(店主:谢某)、五金店(店主:余某)、理发店(店主:王某)、种子店(店主:邓某),建筑二至四层为住宅,起火建筑唯一的疏散楼梯(敞开式)位于王某理发店北侧。

3、火灾原因调查分析

3.1 起火时间的认定

调查访问了解到:火灾第一发现人余某火灾当时在其五金店内睡觉,发现火灾时,看到火在隔壁理发店小隔间西南角,随即大声呼叫;林某听到后,赶到五金店看到火从理发店与五金店之间的木隔墙后半间上部向五金店方向蔓延;住在火灾现场对面的苏某听到余某呼叫后,发现理发店与五金店之间的木隔墙大约三分之二处的1m以上部位在着火,随后火势迅速蔓延;住在火灾现场北侧的黄某听到外面大声喊叫后起床,发现起火后随即用家里固定电话于2时23分第一个报警,报警时发现,余某店铺已被大火吞噬。

经调查访问和现场勘验,结合火灾发生发展规律,认定起火时间为2010年7月21日2时12分许。

3.2 起火部位的认定

(1)火灾第一发现人余某,发现火灾时,看到火在隔壁理发店小隔间西南角;

(2)叶某民宅二层及二层以上烧损情况较一层明显轻,叶某民宅一层各店内物品均不同程度过火烧毁,其中农药店物品烧毁西重东轻,物品向西倒塌,种子店物品烧毁东重西轻,物品向东倒塌,五金店物品烧毁西重东轻,物品向西倒塌,理发店物品烧毁较完全;

(3)理发店顶棚抹灰层脱落严重,其它店面顶棚抹灰层部分脱落。王某理发店内柱子抹灰层脱落和钢筋较其它店面内柱子明显严重。

(4)理发店与种子店之间顶棚的梁,靠理发店侧抹灰层脱落、钢筋程度重;理发店与五金店之间顶棚的梁,靠理发店侧抹灰层脱落、钢筋程度重;

(5)理发店与种子店之间地面有一整排烧残的农药玻璃瓶及货物,玻璃瓶均上端破裂,呈斜茬痕,迎火面为理发店侧;理发店与五金店之间中部地面,发现13根烧残的金属日光灯架由五金店倒落至理发店。

经综合分析认定,起火部位位于王某理发店内。

3.3 起火点的认定

(1)理发店内由南向北依次为工作间、小隔间、敞开式楼梯间,

(2)理发店内工作间东侧紧靠五金店有一张烧残洗头床,洗头床炭化程度由南向北依次加重。

(3)理发店小隔间与五金店西侧隔墙形成的楼梯入口走道处有一烧残木架,木架上短下长,且上部炭化严重,下部较轻;该处底部有一木梁,该木梁距理发店内中间柱1.5m处,炭化程度由北向南依次加重,该木梁1.5m以北基本保持木质原色;

(4)理发店内工作间西侧由南至北有三把金属椅残骸,金属椅面均朝西,椅背朝东,三把金属椅北立面金属支架均呈青色金属变色痕,且金属表面层脱落,南立面金属支架金属表面层无脱落;

(5)理发店工作间西北角地面上有一烧残的木质电视柜,南、北立面各形成一斜茬痕,斜面均朝东,电视柜东、南、北立面炭化严重,西立面基本完好;

(6)理发店内北墙紧靠着一部楼梯上二楼,楼梯左侧设有金属扶手,楼梯入口处球型金属扶手东面呈灰色金属变色痕,西面呈土黄色金属变色痕;

(7)理发店小隔间距该建筑北墙4.15m、理发店与种子店之间隔墙东侧0.33m处有一金属容器该金属容器东面、南面表面呈橙红色金属变色痕,西面、北面表面呈青灰色金属变色痕;

(8)理发店小隔间南隔墙紧靠地面残留一根长2.4m的木梁,该木梁表面炭化严重,呈大波纹龟裂状,木梁东段炭化较西段重,木梁距理发店与种子店之间隔墙1.4m至1.6m处形成凹形炭化痕迹,该凹痕处北侧紧靠一电表金属外壳残骸。逐层勘查该木梁北侧地面残留物,残留物中发现大量烧断的铝质和铜质电线残骸,残留物表面为深0.04m的炭层,炭层下为水泥抹灰脱落层,脱落层深0.02m,脱落层下仍为碳层,用毛刷清除该碳层,发现一菜橱残骸,菜橱距理发店与种子店之间隔墙东侧0.5m,紧贴理发店小隔间南隔墙北侧,菜橱长0.8m,宽0.45m;菜橱北侧地面紧贴菜橱发现2扇菜橱纱窗,纱窗较完好,无烧损,2扇纱窗之间发现有一灯头、一灯座及一片四周锋利表面无烟熏痕的灯泡碎片;菜橱残留物表面为木质薄板,薄板被严重烧毁炭化,逐层勘查薄板下面的残留物,菜橱东侧烧毁0.2m处为一堆深褐色草药,清理该堆草药时,距离理发店与种子店之间隔墙东侧1.25m、理发店小隔间南隔墙北侧0.2m处发现一团状电表线圈残骸。菜橱最底层为保存较完好的白蓝相间花纹薄板,该薄板东北角烧毁,薄板东侧铝合金框脱落并烧损,其他三面铝合金框保存较完好;白蓝相间花纹薄板东侧有炭化痕迹。

经综合分析认定,起火点位于王某理发店小隔间内菜橱东北角为中心,直径1m的范围内。

3.4 火灾原因的认定

3.4.1 物证送检

将现场起火点处提取的团状电表电流线圈、残线及起火点范围内的电线残线送相关火灾物证司法鉴定中心检测,鉴定送检的样品是否存在短路熔痕(珠)或其他故障熔痕。

(1)送检材料。电表电流线圈及熔珠、残线等。

(2)宏观鉴定。送检的样品包括两份,分两个样袋装。1号样袋中样品包括一个电表电流线圈及两截铜导线残线,电表的电流线圈表面粘结有碳灰,在线圈及残线上有电弧凹坑痕迹(见图1中红笔标示)。2号样袋包括两截铝残线及两粒铝熔珠,熔珠呈圆珠形及滴溅状,表面呈灰黑色,较为光滑(见图2)。

(3)金相样品制备与观察。将上述2号样袋中铝熔珠制备成金相样品,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如下:

熔珠的金相磨面有少量空洞分割,空洞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内表面较为光滑,呈深灰色,没有金属光泽;显微组织以细小的胞状晶及细柱状晶为主,晶粒大小约5~15μm。(其典型照片见图3中照片3、4、5、6)。

(4)结果分析。结合GB16840.4-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和第4部分:金相法,上述检测结果说明:送检的电表电流线圈上有电弧打火痕迹;送检的铝熔珠具有一次短路熔珠的特征。

3.4.2 认定火灾原因

经综合分析,认定火灾原因为叶某民宅一层的王某理发店小隔间内直接安装在木板隔断上的电表短路引起。

4、对火灾事故的几点思考

(1)火灾调查人员应重视鉴定、检测结论的运用,本起火灾调查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火灾现场的电表电流线圈及起火点范围内的电线残线等物证送检,最后得到的鉴定结论成为查清火灾事实,认定火灾原因的重要依据。

(2)鉴定结论虽然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但其仍然属于间接证据范畴,在这起火灾事故的调查过程中,通过对起火部位和起火点附近现场的认真勘查,找出了大量的痕迹物证,这些痕迹物证和鉴定结论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体系,证明了火灾原因。说明我们不能完全依靠鉴定结论,仍然必须踏踏实实地进行现场勘查,找出一切可能的痕迹物证,这才是一名火调人员应有的良好习惯。

(3)一只小小的电表造成了三人死亡,反射出我们大部分城乡村居民基本安全常识的匮乏,电气线路不应布设在木板等可燃材料上,这是基本常识,但这种情况在许多地方却比比皆是,这起火灾告诉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任重道远。

(4)居民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报警和自救,如:最早发现起火的余某只顾抢救自己店内的财物,而不懂得及时报警,延误战机;遇难的三人自我保护意识弱,发生火灾时胡乱逃生,这也是造成这起火灾死亡三人的主要原因。

(5)村民自建房店连宅,店与店之间采用木板分隔,火灾荷载大,建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不足且为敞开式,无有效的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蔓延速度加快,高温烟气迅速向楼梯涌入,形成烟囱效应,死亡三人均是在楼梯间区域,这起火灾再次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建筑的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形式对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6)近年来,城市和农村小店面和小作坊火灾多发,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多者达6、7人以上,虽然每起火灾都不会引起全国轰动,但由其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却十分惊人,应当引起我们基层政府和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郭铁男主编.中国消防手册第八卷.火灾调查.消防刑事案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gree more and more high, a good engineering design is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To design a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building (the function requirement). Beautiful modelling, and will mak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economy, reasonable of the building is every architect and architects must pay much attention. S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closely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s key.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概念区别

1.1建筑设计的概念界定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设计仟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使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建筑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几个工作阶段:搜集资料、踏勘现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循序进行,这就是基本的设计程序。

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深入,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专业、结构专业以及给水、排水,采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但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建筑师除了精通建筑学专业,做好本专业工作之外,还要善于综合各种有关专业提出的要求,正确地解决建筑设计与各个技术工种之间的矛盾。

1.2结构设计的概念界定

结构设计,即:建构筑物的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及步骤:(1)根据建筑设计来确定结构体系、确定结构主要材料:(2)结构平面布置:(3)初步选用材料类型、强度等级等,根据经验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4)结构荷载计算及各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5)荷载效应组合:(6)构件的截面设计。此外还包括某些必要构造措施.需要依据结构专业相关规范、图集等。

基础设计:(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部结构类型及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供应情况确定基础的形式,材料强度等级,一般有浅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和深基础(如:桩基);(2)基础底面积的确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3)基础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4)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结构设计的成果体现在绘制的结构施工图上,该图纸是结构工程师的语言,是直接面对施工现场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绘制。

2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分析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汁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少数建筑师总是把结构放在从属地位,并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一切以建筑公司为先导,这一观念分割了科学的完整性,忽略了基本的力学规律,片面地追求建筑与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这样往往给某些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质量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在现实工程实践中:(1)许多建筑设计师,强调创作的美观、新颖、标新立异,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然而这样的建筑设计将会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作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载和活载、水平风力、地震力、扭矩力等。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构思时,不依据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和有关结构的受力特征,不征询结构设计师的意见,往往会使结构工程师不能有效地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设计导致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比如将建筑物截面设计成为三角形,其抗弯矩力和抗侧能力比圆形截面、矩形、多边形截面要小得多。(2)还有一些建筑师缺乏对结构力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力学的基本规律.

3.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的对策与建议

3.1系统全面规划和科学设计、计算

通过上文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特点。对于一个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设计就是设计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内部功能.外在形象.细部构造等的设计。满足人们修养生息、活动和审美需求的愿望而创造的一个空间环境。设计的成果主要有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还有必要辅助的效果图等。结构是能够承受荷载并且维持几何不变的构件体系,那么结构设计就是设计能够承受建筑荷载的结构。主要设计房屋建筑的承重构件的布置,构件形状,大小,材料,构造等,其设计成果主要有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结构平面图和钢筋混凝上构件详图,节点钢筋构造详图等。在构思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系统、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工程数据、信息,科学地进行建筑设计,同时进行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结构设计。考虑外观造型对材料、承载力、剪力、延性、刚度、抗压、平衡、抗震等的实现难度,整体构思结构总体方案,明确结构总体系与水平分体系、竖向分体系间的关系和设计要求。有必要通过概念性的近似计算进行探索优化,确定结构分体系及其结构分体系及其构件的基本尺寸,确认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确保建筑空间形式与结构受力特征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2同步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控施工过程

在具体的建筑项目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两者的设计都事关建筑安全性、稳定性,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一个集概念、经验、计算、表现等多方面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创造。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同时,应该提前预测性地考虑施工开始后的质量控制和监控跟踪问题。

建筑设计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这五个方面各有所重,又互为矛盾,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往往设计人员注意到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而忽略了便于施工的实现与质量监控的难易。应该在建筑设计的同时就考虑结构设计的成本,以及考虑到以后施工中可以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跟踪。

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园林绿化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它是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一、园林工程含义:

是集建筑、掇山、理水、铺地、绿化、供电、排水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观工程。

现代园林景观工程是一项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施工协作关系较多、而与之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更是不能忽视的工作。

二、园林工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的艺术性、技术性、综合性、时空性、安全性、后续性、体验性。“安全第一,景观第二”是园林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景石假山、水景驳岸、供电防火、设备安装、大树移植、建筑结构、索道滑道等须倍加注意。P3

1、园林绿化建设的程序包括 计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2、园林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特点

(1)、准备工作的全局性

(2)、准备工作的细致性

?、工程项目施工是个综合的过程,要求协同作业工序多,各个环节链接关系密切。

?、园林施工现场条件一般比较复杂,许多景点、设施等都是建于起伏多变的地形之上,加大了施工难度。除此,施工材料的多样性及施工要素的专业性,要求更高的施工技术,否则诸如古建筑、喷泉瀑布、假山石洞、大树定植等工程就很难做好。

(3)、准备工作的搭接性

园林工程涉及的施工要素多:?、施工材料多 ?、施工的复杂性

(4)、准备工作的前瞻性

(5)、准备工作的目的性

三、施工放样常用的基本方法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网格法

四、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1、自然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就是土壤的自然倾斜角,即安息角α。土壤的含水量是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

土壤的相对密度是用以表示土壤在填筑后的密实程度的。人工夯实在87%左右,机械夯实在95%左右。

土壤可松性是指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的密度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而使体积增加的性质。V新挖土/V原土>1

土壤按坚硬程度可分为 松土、半坚土、坚土 3类。

2、土方的施工顺序一般为挖方运输回填碾压

开挖顺序的确定: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

注意:开挖大面积土方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有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点。

开挖两侧土,当土质良好时,抛于两侧的土方或材料应距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

3、人工挖方应注意的问题

①、施工人员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以免相互碰撞,发生危险。一般平均每人应有4~6M2的作业面积,两人同时作业间距应大于2.5m。

②、开挖土附近不得有重物和易坍落物体

③、随时注意观察土质情况,符合挖方边坡要求

④、土壁下不得向里挖土,以防坍塌

⑤、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基坑或开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严禁踩踏支撑上下,坑的四周要设置明显的安全栏

⑥、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

⑦、软土地区桩基挖土防止桩基位移

⑧、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应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⑨、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

基坑或管沟边坡不平不直,基底不平: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认真验收 。

4、填土

填方材料:碎石类土、砂土及爆破石渣(粒径小于每层铺厚的2/3)可用于表层下的填料。

斜坡上填方且填方边坡较大时,为防止新填土方滑落,应先将土坡挖成台阶状,然后再填土有利于新旧土方的结合使土方稳定。

冬季、雨季填方施工要点: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防雨防水措施,如填土应连续进行,加快挖土、运土、平土和碾压过程。

压实土方,可采用人工夯实或机械夯实。人工夯实:地坪打夯应从周边开始,逐渐向中间夯进;基槽夯实时要从相对的两侧同时回填夯压;填土要求至管顶50cm以上。

机械夯实:可用碾压机、震动碾或用拖拉机带动的铁碾,小型夯压机械有内燃夯、蛙式夯等,夯实时应注意轨迹重叠,压实方法为 碾压、夯实、振动夯实 3种。

5、橡皮土

当地基为黏性土且含水量很大、趋于饱和时,夯打后,地基土踩上去有一种颤动感觉的土,称为橡皮土。

橡皮土的处理措施:

①、暂停施工一段时间,避免再直接拍打,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或将土层翻起进行晾晒

②、如地基已成橡皮土,可在上面铺一层碎石或碎砖后进行夯实,将表土层挤紧

③、橡皮土较严重的,可将土层翻起并搅拌均匀,掺加石灰吸收水分,同时改变原土结构成为灰土,使之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

④、采取换土,挖去橡皮土,重新填好土或级配沙石夯实。

五、园林给排水施工技术

1、管道养护期满即可进行水压试验,9.8m为一个大气压。

管道连接:材质不同,连接方法不同。目前,喷灌系统普遍采用PVC管,胶粘。

2、沟槽开挖:沟槽宽度一般可按管道外径加0.4m确定;沟槽深度应满足地埋式喷头安装高度及管网泄水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绿地中管顶埋深0.5m,普通道路下为1.2m(不足1m时,需在管道外加钢套管或采取其他措施)。

3、喷头安装

喷头安装前,应彻底冲洗管道系统,以免管道的杂物堵塞喷头

有饮用水要求得赢进行消毒

应进行试压

4、工程验收:中间验收,金属管道的防腐、防渗处理和附属构筑物的防水处理。

5、盲沟(布置形式P105)

盲沟的埋深:1.2~1.7m

盲沟的间距:支管间距一般为8~24m

盲沟纵坡:盲沟沟底纵坡不小于0.5%

6、污水管道和黏性土的地方必须做闭水试验。

六、水景工程施工技术

1、湖池施工顺序:定点放线挖土方压实湖池底施工湖池岸线施工养护试水验收

2、最能反映驳岸造型要求和景观特点的是驳岸工程的墙身主材料和压顶材料。

3、驳岸施工工艺

放线挖槽夯实地基浇筑基础砌筑岸墙砌筑压顶

4、护坡和驳岸工程都是为了防治滑坡、雨水径流冲刷和风浪的拍打,保护岸坡的稳定。其区别在于护坡没有驳岸那样近乎垂直的岸墙。

5、水池要设溢水口,泄水口应设于池底最低处。

喷泉所有的管线都要具有不小于2%的坡度,便于停用时将水排空;所有管道均要进行防腐处理;管道接头要严密,安装必须牢固。

6、制作喷头的材料应当耐磨、不易腐蚀、不易变形。

七、假山工程施工技术

1、根据假山的功能和用途将假山材料分为:峰石,叠石,腹石,基石

2、根据假山石料的产地和质地将假山材料分为:湖石类、青石、石笋、斧劈石、其他石品。

3、拉底:假山施工中的拉底就是在假山基础上叠置最底的自然假山石,选用大块的山石拉底,具有坚实耐压、永久不坏的作用。

4、中层:即底石以上,顶层一下的部分,是占体量最大、触目最多的部分。用材广泛,单元组合和结构变化多端。

5、叠石的技术措施:压“靠压不靠拓”是叠山的基本常识。

6、收顶:即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收顶一般分 峰、峦和平顶3种类型。峰顶根据造型特征分为:剑立式、斧立式、斜劈式、流云式、悬崖式。

7、做脚:就是用山石堆叠山脚。做脚方法:点脚法、连脚法、快面脚法。

八、园路施工技术

1、煤渣石灰土:也称二渣土,是以煤渣、石灰(或电石渣、石灰下脚)、土3种材料组成的。

二灰土:是以石灰、煤粉与土按一定比例配成。

2、基层施工顺序:摊铺碎石稳压铺填充料压实铺摊嵌缝料碾压

碾压应该先轻后重,先静后振。

3、不良园路的施工方法(主要指橡皮土和膨胀土两类)

预防措施:

①、夯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②、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黏土、粉质黏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③、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至基底0.5m以下。

④、回填暂停一段时间,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

治理方法:

①、用干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 。

②、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