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能力重要性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领军人才”一词最早出现在《上海市2004年度人才开发目录》里,“领军人才”的核心内涵是必须学有专才,术有专攻,是高层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是具有典范作用和领军功能的核心人才。我国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会计人才作为专业技术人才之一,因经济的发展而日显凸出,要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培养一大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端会计人才。因此,2007年财政部制定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2010年财政部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在认真总结会计人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会计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启动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选拔、科学培养会计领军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会计人才规划》对于进一步明确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青年会计人才投身到这项宏伟的工程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有的放矢地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必须先弄清楚会计领军人才需具备哪些能力以及这些能力的重要性,有必要构建一个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方法――AHP法

为了明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本研究拟采用AHP法。AHP法是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层次决策分析数学模型,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分析和决策。AHP法是一种层次分析法,通过整理和综合专家经验判断,将分散的咨询意见数理化与集中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将要识别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利用计算机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基层指标对总体目标或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假定评价目标为A,评价指标集B={b1,b2,b3……bn},构造判断矩阵P(A―B)为:

P=b1/b1b1/b2,……b1/bnb2/b1b2/b2,……b2/bn――――――――――――bn/b1bn/b2,……bn/bn

根据上述判断矩阵,由专家依据其相对重要性数值打分,利用和积法或幂法求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对这个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后即可。根据此方法,计算各项因子的权重。

具体计算权重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三、研究过程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有科学性、典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了综合反映会计领军人才能力等级的评价,本文参照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推出的全国人才测评体系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评价要素、评价因子选出本项目的评价指标。

(二)问卷调查

问卷题目的设计和测量主要是一个量化分析的过程,目的是通过数字反映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的顺序。笔者在2009年11月到2010年11期间,先后6次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财务总监培训班中发放问卷调查。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因而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问卷即时发放,学员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为98.25%。

(三)评价指标重要性确定

为了明确会计领军人才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本研究拟借用AHP模型的构建加以定量分析。

四、AHP模型构建

(一)层次确定

层次确定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内容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到计算的难易与结论,是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的基础和条件。其步骤为:首先确定目标层A。目标层是层次分析的最高层,表现解决问题的最高目标或理想的决策结果。本研究的目标层是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其次确定综合评价层。本研究的综合评价层有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B1为实体战略能力、B2为核心经营能力、B3为资源管理能力、B4职业道德能力。最后确定因子评价层。因子评价层是对上层的具体化和系统效能的度量,是实现问题的目标方案、途径和方法等。本研究的因子评价层有24个方面影响因子:C1战略规划能力、C2财务战略能力、C3公司治理能力、C4业绩管理能力、C5风险管理能力、C6购并重组能力、C7会计核算能力、C8成本管理能力、C9沟通协调能力、C10内部协调能力、C11预算分析能力、C12税收筹划能力、C13人才管理能力、C14信息管理能力、C15技术管理能力、C16资产管理能力、C17内部环境能力、C18外部环境能力、C19爱岗敬业能力、C20廉洁自律能力、C21诚实守信能力、C22坚持准则能力、C23提高技能能力、C24强化服务能力。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作为评价对象,需要将其所有能涉及到的问题、环境内外影响因子、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方法等评价体系看成一个系统,构建一个能发挥综合性评价效应的体系。由此可以列出会计领军人才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等级体系,如图1。

(二)权重计算

本文在确定评价因子的选择时邀请了20位专家(其中包括企业家5人、高级会计师10人、会计研究学者5人)利用特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打分,然后筛选、整理,确定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依次建立判断矩阵,最终得到本研究的会计人才能力等级评价体系。各层次因素的两两比较结果使用T.L.Saaty提出的9标度数值表。其含义如表2所示:

依据上述方法,本指标体系可建立以下矩阵并计算其各自的权重:

通过以上B层各指标相对于A层的各项指标的判断矩阵权重计算得出B层各指标相对于A层各指标总权重,同时将C层各指标相对于B层的各指标判断矩阵权重计算出来,最后得出各项目层、因子层总权重和排序,至此,本研究可得出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即为表4中各项指标的总权重值。

五、AHP法评价结果分析

(一)从综合评价层来看

从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价层(B层)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B1实体战略能力、B2核心经营能力、B3资源管理能力、B4职业道德能力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来看(表3),在4个评价指标中,实体战略能力的权重值最高为0.50808,其次是核心经营能力为0.24487,这两项指标的权重值远远大于其它指标,且两者之和几乎占到了综合评价层75.30%的权重,充分表明实体战略能力和核心经营能力在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评价体系四大类因子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B3资源管理能力、B4职业道德能力的权重较小,分别为0.15446、0.09259,表明两者在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评价中的重要程度相对一般,但也不容忽视。因此,在会计领军人才能力的开发和规划建设时,必须明确实体战略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开展会计领军人才建设和规划活动的核心因素,也是会计领军人才建设的基础,我国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际前沿,创新培养机制,严格科学管理,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国际发展战略要求的领军人才队伍”的指导思想。因此会计领军人才能力的培养应首先考虑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次要考虑会计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工程,顺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时机培养和造就他们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这些都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B3资源管理能力、B4职业道德能力虽然所占权重较小,但它们将关系到会计领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样应当予以关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在总体目标中也指出“会计领军人才应当具有恪守诚信、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道德品质”。

(二)从因子评价层来看

从因子评价层(C层)的24个因子权重值的综合排序结果来看(表3),战略规划能力排在第一位,权重为0.20195,说明会计领军人才能力中战略规划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委员也指出“领军人才深厚的专业造诣,体现在领军人才具备宽阔的视野和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洞察他所在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全国财务总监培训调查问卷也说明这一点,调查问卷中83.28%的被调查者认为战略规划能力是会计领军人才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财务战略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公司治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人才管理能力的权重依次位居第2至第6位,且分值较高。说明作为会计业的领军人才除了战略规划能力外,必须要精通会计业务,一个企业会计的领军人才如不能将会计业务处理好,又不善于企业财务管理则根本无法统领他的团队。在当前物价飞涨,企业的成本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会计领军人才将本企业的成本控制好,将自己的团队管理好,正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所说的“要成为领军人才,需要从基层做起,要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打好基础非常关键”。

从第7到15位排列的主要是业绩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爱岗敬业能力、内部协调能力、购并重组能力、廉洁自律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在这8个能力中业绩管理排在主要地位,作为一个企业它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需要会计领军人才以最大的努力管理好业绩,并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保持与各相关利益者通畅的沟通。作为会计领军人才参与的涉外业务活动较频繁,如筹集资金、国家政策的落实等,经常会和金融机构打交道,接受审计部门审计,与财政、税务部门发生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除沟通协调、政策理解、分析判断、风险管理、文字表达能力外,还应包括陈述和表达观点、开展辩论的表达能力,因此一个会计领军人才应具有广泛的交际能力和与他人协调、处理和解决冲突的调解经验,除此之外还要具备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及领导组织能力。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情形下,经济秩序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而会计秩序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秩序混乱,将会扰乱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助长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会计秩序稳定有序的发展,会计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巨大。因此会计领军人才的爱岗敬业能力,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等廉洁自律能力是做好会计并统领会计工作的重要保障。上海在选拔领军人才开出的基本条件就是“道德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发展潜力较大”。可想而知,道德素质在领军人才能力中的重要性。

第16至24依次是预算分析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诚实守信能力、税收筹划能力、内部环境能力、坚持准则能力、提高技能能力、外部环境能力、强化服务能力。这些能力虽然排列较后,分值较小,但也不能忽视,它是会计领军人才能力组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六、结语

本文以会计为实例构建的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评价体系涵盖了实体战略能力、核心经营能力、资源管理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四个方面,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能力评价的综合系统。通过对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各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体现了AHP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赋值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体系结果既从定性的层面上也从定量的层面上证明了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排列的合理性,也较好地反映了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的排列现状,明确了会计领军人才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为我国会计领军人才能力重要性综合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选拔、培训、跟踪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秀萍.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

[2] 郑洪涛.中国会计领军人才战略的模式和效应分析[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8).

[3] 李新,田静.构建企业会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设想[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

[4] 方法林,臧其猛.基于AHP法的旅游特色景观镇(村)评价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10(5).

[5] 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篇2

关键词:家族制管理机制;企业管理;管理机制

家族制管理在企业创业时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家庭制管理机制在企业发展中占有一定地位。但随着社会日趋发展,家庭制管理机制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家庭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是刻不容缓的,文章通过能够扩大企业的规模制度以及减少企业间交易的成本费用研究了家庭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重要性,为家族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家庭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重要性

1.能够扩大企业的规模制度

家庭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扩大企业的规模制度。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日渐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渐增加,因此我国部分家族制企业将融资的来源扩展出家庭范围以为,家庭制管理机制逐渐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不仅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投资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内部的集资风险,同时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制度,为企业获取的大量的外部利润。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地分离,减轻了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压力,有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1]。

2.减少企业间交易的成本费用

家庭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能够减少企业间交易的成本费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家庭制管理机制的区别在于,现代企业产权理念认为以公司制度为主的企业,是为了能够取代企业市场中的价格体系。无论是家庭制企业还是现代企业在进行企业间交易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以及承担一定的交易成本费用,而现代企业制因其产权理念在市场交易中可以有效地节约交易成本,利用现代企业内部中的产业结构,将定价的交易数量进行分散,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间交易的成本费用。

二、家族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

1.建立健全企业决策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决策机构,实现家族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变。通常情况下,家庭制管理机制的决策机构都是由家族企业内部人员构成,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利,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决策机构,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成立董事会,董事会成员要由有实力的家庭内部成员以及公司股东构成,通过探讨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促进企业的发挥建设。同时,企业应该在董事会下设立总经理职位,总经理的主要职责是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董事会各项事物。最后,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企业工会与监事会等部门,为企业实施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保障[2]。

2.充分认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家族制管理机制主要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企业创业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日趋增多,因此家族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已是必然趋势。为了确保家族制管理能够顺利的转型,必须要引导家族制管理企业的执行者正确认识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重要性,随着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家族制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家族制管理下的企业规模不大,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社会文化程度低,并且存在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日趋走向多元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能力,企业资金投入也日趋增多,因此家族制管理逐渐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是十分重要的[3]。

3.建立科学的员工管理机制

家族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员工管理机制是极其有必要的。家族企业在发展初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由于家族企业制度已日渐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在家族企业管理中建立科学的员工管理机制。首先,家族制企业要摒弃以往以亲属关系为主的用人制度,而是将选拔范围扩展到全社会,只有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才能够不断引进符合企业进步与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其次,对选拔进企业的综合性人才要公平的对待,给予每位员工绝对的信任与支持,以确保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经营建设中,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最后,企业还应该针对内部员工,建立科学民主的奖惩机制,对于认真努力工作,为企业获得效益利润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偷懒、消极对待工作的员工,给予其扣除奖金与减少假期的惩罚。建立科学的员工管理机制,能够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对于家族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研究,主要从能够扩大企业的规模制度与减少企业间交易的成本费用两方面对家庭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转变的重要性有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家族制管理机制向企业管理的转变。然后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决策机制、充分认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建立科学的员工管理机制对家族制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进行分析,并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峰.关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8):49.

[2]杨茜.文化视角下华人家族企业中亲属关系的理论综述[J].湖湘论坛,2015,9(2):138-144.

篇3

一、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的相干概述

电力是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各行各业是否能够正常运作。尤其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水平和电力行业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提。目前行业的运作主要是依靠电力维持运行,提高运行的效率,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十分重视本身的经营管理工作。

档案综合管理主要是指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资料的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等等。[1]

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包括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料、客户资料、内部人事资料、各种原材料及机器设备的引进记录等等方面,档案综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有序,因此是一项比较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电力企业为了实现管理现代化,就必须不断改革档案管理的模式,充分的了解档案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二、当前电力企业进行档案综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过程中有许多的纰漏,没有形成一种系统与规范的行为机制。企业的存档位置选址不合适,没有选择阳光比较充足,并且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这就导致许多纸质的档案容易受损。[2]又或者是选址的地方常年暴晒,这也不利于档案的储存与管理,使得电力企业的档案综合管理的质量和效用不高。不仅如此,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档案越来越多,而专门管理档案的人员没有增减,这就增加了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任务量,已经不能够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这种新形势下,管理人员不能够合理、及时的将档案进行整理与归档,造成档案流失。

2.电力企业内部缺乏比较专业的高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并且企业内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导致电力企业的经营没有与档案综合管理形成一体。因为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使得电力企业不能充分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没有将档案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3.电力企业不够重视档案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地位,在建设新型档案管理模式上关注度不高。电力企业以往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管理的方式,没有向电算化和信息化模式转变,这就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电力企业提高档案综合管理质量的重要性

1.电力企业进行档案综合管理是基于企业管理工作而言,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指导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才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因为电力企业的档案对其决策与经营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因此其在电力企业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2.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综合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立异与鼎新 。因此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企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速度和经营效益。

3.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决定了企业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电力企业内部经常出现人员资料、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资料以及企业发展的各项数据等丢失,这就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正确性。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着重加强档案综合管理的质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决策依据。档案中记录的数据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有利于企业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市场竞争,也有利于企业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3]

篇4

关键词:测绘工作;城市规划;城市测量

Abstract: Aspects of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throughout th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a strong overall, comprehensive and continuous work. Surveying and mapp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importance in city planning requirements are briefly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city planning; city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测绘工作与城市规划建设在现今社会发展中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就无法开展城市建设工作,并且城市规划需要多种数据的支撑,而这个时候测绘正好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了解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并探讨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显得非常必要。

1 城市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

1.1 城市工程测量

城市工程测量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阶段中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它包括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城市施工、竣工、变形、路线测量。

1.2 城市行政测量

城市行政测量是城市测绘管理部门为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用地、房地产等项目管理提供依据的测量。其主要内容为:规划定线测量、市政道路定线测量、建筑物红线定位测量、地籍测量、拔地测量、房产测量。

1.3 放线定位测量

放线定为测量是按规划图纸的要求对将要建设的工程定位,由于这项工作已逐步实行坐标化,为规划管理部门验线提供重要数据资料,放线定位测量人员在我省各地市规划部门都已被作为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实行严格要求,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1.4 工程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为城市地形图更新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料,比较完整的反映城市的变化,特别是当今利用竣工测量成果对GIS 进行图库维护,起

到相当重要作用。

2测绘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龙头,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建设就无从做起;没有城市规划,城市就会盲目地建设、盲目的发展,今天拆,明天建,觉得不合适就拆、再建。形成了恶性循环,如何才能防止出现恶性循环,那就是规划的同时重视由测绘工作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2.1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由于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而测绘在城市规划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规划的各方面都离不开测绘的工作,测绘工作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较为有效的数据资料,以此来确保城市规划工作顺利的开展。由此可见,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建设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严谨的测绘工作作为基础。

2.2测绘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表现在:

2.2.1测绘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基础。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图;按规划确定的用地发展规模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重点施测区域;布设和加密城市控制网,保证城市测量在统一的控制网下实施;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的规划管理及对各项建设工程是否纳人城市规划轨道进行监督提供技术手段和地理信息数据。

测绘最终是提交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的成果,因而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测绘资料的本质就是各等级控制点坐标和各种比例尺地图。

2.2.2对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所谓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以及当地现状,自然条件等因素来进行综合的部署,以此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使城市的经济得到有效的增长。测绘可以使城市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协调城市的布局,由于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关键,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划分土地,并且要按照总体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为参考,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城市的总体规划。

2.2.3对城市详细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的详细规划主要分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城市的建筑物、城市绿地和城市管线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的总平面图中,要在图上标清楚详细的坐标,标高和坡度等,通过测绘可以有效的做好城市详细规划,并且测绘的成果也是城市详细规划中最为关键的资料。

2.2.4对城市规划的落实与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城市规划设计的成果是突出在图纸上的,但是真正落实还是需要测绘作为最终的手段。其中放线测量就是城市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关系着规划的成果,并且落实到城市实际建设中。由此可见,测绘的成果会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的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的权限,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2.5测绘的成果体现——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学研究领域,是以各种测绘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各种技术为基础,综合各种城市测绘数据。目前,应用已初见成效。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测绘机构的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基础地理数据库正在发挥着“基础设施”的巨大支撑作用。 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测绘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据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越来越松。

3加强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中重要性要求

一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强对城市测绘意义的宣传工作,逐步提升人们对城市测绘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二是要根据城市规划与城市测绘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规范城市测绘市场的发展;三是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强化城市测绘行业的管理工作,为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提供最为科学专业的图文资料;四是要采取措施强化城市测绘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城市测绘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4结语

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性特性,而且有助于为城市规划的正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旦城市规划中缺少了城市测绘,城市建设就像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性。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加强对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应用重要性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宋春玉,周远东.测绘在城镇规划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8(27).

[2] 王天惠.论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3] 陆庆云.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1(18).

篇5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是指在金融市场承担关键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能并不是在金融体系中居于绝对重要地位,而是该类机构在特定的支付清算网络中处于核心和节点位置,它的缺失直接引发金融基础设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整个体系中的个体联络发生问题,并且造成金融体系无法正常运转。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通常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可以划分为行业和区域。如在行业上可以区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等,它们在各自行业的业务网络中处于节点位置。从区域看,由于监管的性质和机构的跨境分布,形成全球系统重要性和区域系统重要性。在完全开放市场,区域和全球概念差别不大,只是监管职能的执行方不同;在分割市场中,区域概念的重要性增加,如中国国内的系统重要性自成体系,与全球的连接并不十分密切,从而使我国一些在全球排名居前的金融机构没有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名单。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定

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包括银行规模、与其他银行关联度,以及在某类业务或市场中的可替代性。同时,评价的另一项重要标准,就是银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关系到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需要具备额外的抵御损失的能力。

具体而言,系统重要性银行将被分成4类,最高级别要求拥有超过巴塞尔Ⅲ下限(7%)2.5%的普通股一级资本缓冲。其他级别依次分别为超过7%下限2%、1.5%和1%。如果无法达到资本金要求,监管者有权暂停其股息派发,并施加限制措施。在特定条件下,对于满足最高的附加资本要求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必须额外满足1%的附加资本要求,这就使系统重要性银行可能面临最高3.5%的附加资本。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了《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人:建议评定方法》(《G-SII评定方法》),阐述了风险池、可保利益、现金赔付模式的概念,将规模、全球活动、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不可替代性作为评定指标。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要求总资产超过6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5%以上或总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在0%-5%之间的企业及财政担保保险人向监管当局上报相关的会计数据,并且与国际清算银行就机密信息的安全取得达成协议,对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人有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

对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监管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于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提升,部分大型中资综合性金融机构在国际银行和保险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参照相关国际机构对于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相关监管规定,强化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

首先,提高资本金要求,增加普通股占比形式增资。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控制银行和保险机构风险的核心指标,不仅可以防止其过度的市场参与,而且可以在出现问题时增强对潜在损失的吸收能力,从而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其次,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增加市场运作透明度。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应当参照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披露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信息,尤其要披露机构内部中的机构和机构依存关系、机构和总体金融体系依存关系、结构性和系统重要性数据。同时,作为危机恢复与处置计划的一部分,大型综合金融机构还应当具备短时间内(如24小时)提供基本信息的能力,如集团内部关联信息、支付清算和核心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内部运营数据、危机管理的角色和定位,以及机构运营的监管和法律框架等。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18-01

一、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一)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点:①综合性:工程的基本特性就是各相关工程技术之间的有机合成,而特定企业、特定产品、建筑工程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因此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对不同产业特点和不同施工技术之间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考虑,做到综合性管理。要想实现工程预期的目标,必须要高效利用各相关资源,协调好各工程环境与工程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工程管理综合性的重要体现[1]。②系统性:系统性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主要是人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条理进行集成,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施工项目,达到特定的目的;实施工程管理时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分工,有机统一各子系统,以便实现工程的施工目标。由此可见,系统理论在工程管理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重要性

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与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实施建筑工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竞争实力与管理水平,还能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许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工程的结构愈加复杂,通过工程管理的实施可以保证新材料、新设备环境下的工程质量及安全。相较于其他工程而言,建筑工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加上工程规模与类型有所不同,导致工程施工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继而产生施工工序衔接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而实施建筑工程管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工程的有序建设。

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的重要性。①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主要是对工程进行分析、控制、计划、核算、预算,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具体管理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业务划分来形成以成本控制为首、以经营运营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促进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2]。②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管理全过程,与工程的投资管理和进度管理相互影响,在工程管理中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是影响工程项目效益与质量的关键因素。③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控制管理工程施工中不安全的行为及状态,避免发生工程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可见安全管理的实施具有突出的意义。

二、 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提高重视程度

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度,不仅可以加强培养工程管理的人才,创新管理理念,还能完善工程管理的制度,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对自身发展的意义,树立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识。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和科学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或者是构建良好的工程管理氛围,使员工形成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在管理工作中能严肃、仔细的对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意识与管理责任,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

(二)加强安全教育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可以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来保证建筑材料的安全存放与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期完成工程进度,展现对生命的尊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效益,节约项目成本。由于建筑工程的人员组成结构相对复杂,施工时间长,施工设备种类和施工材料性质各异,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集中培训现场操作人员,对施工安全的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学习普及材料要使用的防爆、防火等危险品标识,或者是通过现场模拟演示等帮助人员提高安全意识[3]。此外,制定安全措施时应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意外种类进行综合考虑,加大对防意外、防电击、防火灾等安全保护设施的投入力度,配备专门的管理巡视人员进行定期巡视,及时发现与解决安全隐患。在管理建筑材料时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记录好材料的使用、储存、购买等信息,做好防水、防火、防偷等措施,以免材料丢失。值得注意的是,安全管理还要注重保护环境,尽可能避免建筑施工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如在安全管理范畴中纳入噪音、废水、粉尘等管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 完善管理机制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必须要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加大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工作力度,通过严格的监督来规范管理过程,依靠体系与制度的约束性和强制性,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和管理机构有条不紊的在自身岗位上发挥作用。现阶段,建筑企业在经济环境中进行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就是《建筑施工管理法》,这就需要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更为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依靠自身强大的执行力与监督来确保各项规范的有序落实。同时企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按照制度法规进行管理,或者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依据行业准入的基本原则进行管理,保证工程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 提高人员素质

人作为制度与机制的执行者和编制者,直接关系到制度作用的发挥,要想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必须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实际施工中,设备操作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确保培训的针对性,以此提高人员的专业性,使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满足工程需求,进一步增强管控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4]。专业知识是实施管理工作的基础,若缺乏专业的知识,则会影响管理的执行,因而要加强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使其树立诚信与道德的良好原t,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减少工程建设成本,还能实现建筑企业的最大化经济效益。因此建筑企业实施建筑工程管理时,必须要立足实际,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安全教育,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工程管理的作用,保证工程管理的正常进行,实现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浚宇.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6,11:161-162.

[2] 郭勤华.加强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与实施途径[J].江西建材,2016,16:263-264.

篇7

【关键词】医院财务;医疗改革;管理;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17-02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医疗体制,在改革的进程当中,其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科学合理使用政府资金以及医院内部存在不规范的财务操作行为这两种角度而言,决定了医疗改革需要依托于医院财务管理创造的良好改革氛围[1]。换句话说,医院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当中愈来愈重要。医疗改革的深化,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工作的内容已不再是处理简单的医院账务,而是还要综合医院的整个经营战略与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医疗改革的形势下,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要加强财务管理。这也反映了医院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性。

1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受到的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与保障制度是医疗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该制度的实施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改革后的医疗保险制度对医院的收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针对现有的已无法适应改革趋势的医院收费标准,医院就必须得加强财务管理,使其财务操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改革后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明确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规范要求,规定参保人员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综合考虑医院的规模大小、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与医疗费用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疗服务[2]。无形中就给医院带来更激烈化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使得医疗保险工作的负担增加了。针对这种形势,医院为增强竞争力与提高效益,就只有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并降低费用以保障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当医院的财务服务水平低下,则会减弱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普通医院还有可能难以在激烈化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实行医疗改革后,除了医院的物价部门不在收费监督的范围之外,医疗部门、参保人都受到收费监督部门的监督,这就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在此情况下,医院就会改进财务管理的工作,使收费更合理化。

2医院财务在医疗改革管理中的重要性

医院的经济命脉掌握在财务部门手中,而医院财务是否管理到位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转与发展[3]。医院的财务管理就是在遵循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以资金的运作规律与特点为根据,对医院的资金运作进行有效组织,并对财务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具体的财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筹集医院发展的资金以为医院经营与服务活动的正常运转及顺利开展提供资金基础;对收入进行合理组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与预测,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分析与总结医院的经营经验,以改进不足,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财务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并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动力。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实行医疗改革之后,医院的风险增加了,面对的市场竞争已愈来愈激烈,为增强经济效益,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医院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以保障医院能够顺利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与服务活动。医院财务在医疗改革管理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强化医院的资产管理与资金的使用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是医院资产的两种形式,在进行管理时,应向财务管理部门上报各科室或者各部门的计划编制,由领导对资产管理进行审批。在医院资金的使用上,必须经过预算,资金支出数额大的还需相关领导的审核,经批准后再采购相关的医疗设备、卫生器材与药物,只要强化资金管理,才能落实每笔资金的去向,减少不合理的支出,避免资源浪费,确保收支平衡,医院的经营与服务活动也才能够正常运作。

2.2慎重、合理投资,以同时实现质量与效益双丰收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丰收,要达到这个目标,医院在进行投资时,就必须了解并分析经济形势,如对市场环境、成本价格等进行调查。同时还需综合考虑相关的财务投资管理知识与计算机信息,另外,由于投资时具有一定风险的,且医院缺乏投资的专业人才,所以在投资时应慎重,需对利弊进行权衡,以保证做出的决断应不会影响医疗质量,同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

2.3强化成本核算,以降低成本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医院已经逐渐意识到在增强竞争力的作用上,加强成本核算与提高工作效率同等重要。传统的核算体系往往会产生实际成本与账目成本不一致的问题,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二级核算可以将相关的间接费用分配到各科室,有利于实现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吻合[4]。但是,医改后对医疗价格进行了限定,收费项目上的弹性缺乏,控制成本就成为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只有加强并细化成本核算,才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进而增强经济效益。

2.4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的制度能够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可以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与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尤其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医院财务管理很重要,其能够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科学、更有效,进而促进医疗改革的深入,并推动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总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十分重要,加强财务管理既是适应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的体现,又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医改的深入开展,医院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采取各种手段,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聪妫.医疗体制改革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13(04):51.

[2]林倩.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24(12):155-156.

篇8

【关键词】保险公司 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一、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保险公司通常所称的风险,广义上讲,“任何会妨碍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因素①”都归属于公司风险的范畴。风险有许多种分类方式,综合国内外对于风险的分类,结合保险行业的特点,本文按照风险的驱动因素,将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操作风险和战略风险五大类。其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权益类资产价格和不动产价格等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信用状况的不利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保险风险是指由于对死亡率、疾病率、赔付率、退保率等经验假设与实际情况发生偏离导致产品定价错误或者准备金提取不足,再保险安排不当,非预期重大理赔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错和信息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战略风险是指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与实际状况相脱节、行业政策环境变动从而导致公司发展方向或既定目标出现偏误等,而对公司的经营收益造成损失或对可持续型价值增长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上述分类主要依据保监会的分类方法并界定风险的内涵。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实施,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潜在风险,并管理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以内,从而为公司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为了进一步促进保险公司安全可靠地运营,以应对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包括有效的风险管理、合规、精算和内部审计制度。

保险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应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三道防线的管理框架。第一道防线由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组成。在业务前端识别、评估、应对、监控与报告风险。第二道防线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组成。综合协调制定各类风险政策、标准和限额,提出应对建议。第三道防线由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针对公司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各项风险的控制程序和活动进行监督(邹斌,2012)。

三、内部审计全流程以风险为导向的探索

(一)立项阶段

依据重点风险进行项目立项。审计指引和项目计划的编制是立项阶段的两项主要工作。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需要改变原来依据审计偏好、审计经验进行简单判断的现状。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之前,应结合组织风险管理目标进行年度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关键风险领域,风险高的领域作为年度审计计划优先安排的项目。

一是在编制年度审计指引时,应根据监管重点和管理层的要求,结合以往审计评估的风险分布状况与重要内控风险、非现场核实项目、需跟踪整改事项等对专业条线、审计区域的风险分布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以便于全面、完整地编制审计指引。专业条线审计指引的编写应围绕审计目标,综合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工作量、创新性,以“监管重点、公司管理重点、系统性风险、高风险领域、重点机构、审计创新、审计整改跟踪”七个要素为审计项目立项依据,明确审计项目属性以及重点机构的范围,编制审计项目计划。

二是在制定区域审计项目计划时,在进行区域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将条线风险分析和区域风险分析的交集作为各区域当期监督的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

三是在进行项目整体统筹时,应根据审计项目的风险等级等特征确定审计项目的分类和重点项目的数量占比,明确各类项目的成果目标;同时,应根据各区域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不同风险等级水平项目的人力资质和数量的配备要求,逐步实现由“资源导向”向“风险导向”确定审计项目的转变。

(二)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审计方案的编制,也是实施风险的预判。该阶段应以系统性风险、高风险机构及风险性问题作为审计选择目标,并把被审计机构的高风险领域和环节作为审计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使立项的依据更具说服力,避免立项的随意性、主观性。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要根据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真实有效性、经营行为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等特征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点和重点审计的程序,根据“系统性、重要性和高风险性”等风险特点来确定审计人力的分配,采取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突出对重大风险问题的预判。准备阶段的风险预判工作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心。

1.市场风险预判包括:(1)利率风险:是否具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资质;是否建立固定收益投资各项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投资的债券品种是否符合监管规定;债券内部信用评级基本流程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存款交易对手是否符合监管规定;协议存款投资是否符合公司资产配置计划及相关监管要求,等等。(2)权益资产价格风险:股票投资策略是否与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相匹配;股票投资是否建立股票池管理制度;单笔股票投资是否符合监管禁止规定;股票投资相关风险是否进行事前识别;股票投资风险是否得到监控,等等。(3)汇率风险: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大宗商品价格,等等。(4)不动产价格风险:不动产投资资质;投资范围、比例和方式是否符合监管规定/监管禁止规定;估值是否合理,等等。(5)其他金融资产价格风险:资产的收益与负债的成本是否匹配;资产的流动性与负债的流动性是否匹配;投资指引是否有效;投资组合是否符合投资管理要求,等等。

2.信用风险预判包括:(1)投资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资信状况;担保情况,等等。(2)应收保费风险:投保人或中介机构资信状况;应收保费的催收与跟踪措施是否有效,等等。(3)再保险公司资信风险:再保险接受人资信状况,等等。

3.保险风险预判包括:死亡率风险、发病率风险、退保率风险。以上三项的风险预判要点:保险产品分类是否正确;产品费率是否合规;保单现金价值确定是否规范;红利计息期间是否规范;条款费率适用是否合规;产品组合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规承诺;是否支付合同以外利益,等等。

4.操作风险预判包括:(1)外部事件风险:应急预案制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熟知度,演练是否有效,等等。(2)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否有效;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是否合理可行;信息系统开发申请及开发流程是否符合内控要求;信息系统运维是否有效,等等。(3)内部流程风险内控体系是否健全与合规;制度流程设计是否合规与合理;制度流程执行是否有效,等等。(4)人员风险: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奖惩机制是否持续和有效,等等。(5)合规风险:是否建立内控体系;是否对主要控制活动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关键风险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等等。

5.战略风险预判包括:(1)治理结构风险:公司章程的执行、修改、报批是否依法合规;股东及其出资是否合法;股东(大)会是否依法合规运作;董事、独立董事、监事是否尽职;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运作和关联交易管理、识别、披露等以及董、监、高任免薪酬管理是否规范,等等。(2)战略及决策风险:是否制定了发展战略的管理流程;发展战略实施、达成情况是否被恰当地监控和分析,等等。(3)政策风险: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等等。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关注内部风险下列因素:(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对于属于外部风险的,应当同时关注下列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乔奕,2009;冯宽,2012)。

(三)实施阶段

主要解决风险定性与定量判断。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下,风险评估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估应当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确保评估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因此,本文引入了“审计风险评级”的设计概念。审计风险评级的设计思路是以控制为基础,实现控制缺陷定位准确、评价内容完整、评价方法合理,为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提供指导。因此审计风险评级应包括:控制矩阵、评估矩阵、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审计风险评级实施方法和内部控制风险地图等五部分组成的审计风险评级框架。

1.按控制矩阵解决风险的定位问题。要根据各机构的业务特性对公司所有的控制进行了梳理,按照其操作模式划分出具体的控制活动,并将控制活动中的每一个控制节点细化至具体的控制措施,形成以控制为基础的控制矩阵,使公司的所有控制与控制矩阵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保证了风险的位置是唯一确定的。当公司业务发生变化时,围绕该业务所实施的控制必然随之产生变动,相应的风险也会随着控制的变动而转移。此时只需要将控制矩阵按照控制的变化进行调整,时刻保证控制矩阵与控制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能够保证风险的定位不会产生偏差。

2.按风险评估标准解决单项风险的计量问题。不同原因所产生的内控风险,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为此引入风险评估标准,全面评估风险的影响,并综合风险发生的原因对风险的等级进行评估,以解决风险评价完整性的问题。首先,将风险的影响分为财务影响和非财务影响两大类:财务影响中包含“已发生或潜在损失”和“财务数据失真”两项;非财务影响包含“声誉损失”、“监管风险”、“员工队伍/权利/生命/健康的伤害”、“信息泄露”、“对信息系统的破坏或威胁”和“对流程的影响范围”等六项,并根据影响的程度划分影响等级。其次,根据风险发生的动因,将风险的产生原因分为“制度设计”、“制度”、“制度执行”、“人员”和“控制固有频率”等五项,并根据严重程度划分风险发生原因等级。在评估风险等级时,先甄别所有的影响类别,按照每个影响因素的程度大小分别评价相应的影响程度等级,取所有影响程度中的最高级别作为该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的影响程度等级;再分析发生该风险的原因,按照其严重程度评价风险发生原因等级;分别得到影响程度和发生原因的等级后,综合评估得出该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的风险等级。

3.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解决风险汇总计量的问题。通过审计检查,可以得到具体风险的等级,但风险所处的位置、风险等级各不相同,如何将各个明细控制点的风险等级汇总转换成机构、专业条线的风险等级,也是内控审计评级的重要内容。

(1)以重要性水平解决风险评价适当的问题。不同业务规模的机构,其风险承受能力也有所差异。相同损失的风险对于业务规模较大机构的风险等级,较业务规模较小机构的风险等级也有所不同。为保证风险衡量的适当性,对不同机构设置了差异性的重要性水平,通过将风险的损失与重要性水平进行对比,得到适合该机构的风险等级。对于总部级别公司,按照其上一年度内涵价值的5%作为其最高级别重要性水平,分支机构的重要性水平按照其上一年度保费规模占到上级机构保费规模的比例进行分配,所有下级机构的重要性水平相加等于其上级机构重要性水平。按照总量控制、比例分摊的原则来确定具体机构的重要性水平,一方面考虑了不同机构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另一方面也考虑了机构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同的机构在不同年度中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差异较大。

(2)以统计抽样技术解决评估误差问题。采取统计抽样技术能够实现审计成本的经济性、总体推断的准确性和误差大小的可接受性:一是对于因审计资源的制约不能全面检查的内容,采取抽样审计的方式;二是在开展“以风险导向”的审计中,通过风险分层确定检查方式,对风险分层较低,没有必要全面调查的内容,采取统计抽样技术解决;三是通过统计抽样技术检验审计样本的准确性,修正审计样本的误差。利用检查阶段的抽样,对风险损失大小、风险水平等要素进行统计估计,从而对机构、专业条线、区域的整体指标状况的统计推算,实现对总体风险的把握和判断,同时分析抽样误差,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3)以汇总规则解决风险评价充分的问题。对于风险的计量,采用从小到大逐级汇总的方式来实现。首先,根据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的具体情况,按照内部控制风险等级评估标准,评估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的风险等级,并在内部控制评估矩阵中确定其所属的控制事项,进而评估该控制事项风险等级;其次,根据该控制事项的风险等级,评估控制事项所属控制活动的风险等级;最后,根据控制活动风险等级,评估业务条线的风险等级,将机构的所有业务条线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估,得到机构的风险等级。为了对多个控制事项的风险等级综合得出控制活动风险等级,以及多个控制活动的风险等级综合得出专业条线的风险等级等风险综合汇总问题,可通过设置如下规则实现风险的综合汇总:风险等级由其等级最高的风险决定;控制活动的风险等级要综合考虑各控制事项风险的等级和权重;专业条线的风险等级要综合考虑各控制活动风险的等级和权重;机构的风险等级要综合考虑其下属各专业条线风险等级和权重。

(四)报告阶段

揭示重大风险可以通过分析公司业务流程,绘制控制矩阵,根据评估需求将相关控制矩阵进行组合形成评估矩阵,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照风险评估标准进行风险评级,按照评估需求将风险逐级累计,并最终形成风险地图。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根据风险地图中风险的等级、分布等情况,有效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高风险机构、高风险领域以及风险频发机构、区域、专业条线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审计,以提高审计效能。我们可以通过风险地图,直观展示风险等级。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我们需要改变过去只注重表象,简单罗列问题的模式,强调对系统性、重要性和风险性等问题的梳理和归纳,找出其根源和趋势,并提出可操作的合理化建议,发挥审计咨询的功能。为此,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收集各类报告和信息(行业信息和其他条线信息),撰写业务条线和区域的综合分析报告,突出对系统性风险、重要性机构、高风险问题的分析;对新产品、新领域的新生风险、突发性合规风险、财务风险、声誉风险等,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报告,提高对重大风险的揭示率。

(作者周仲平为高级会计师;张凭为审计师、CPA)

参考文献

[1] 陈文辉.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05-01(第1版).

[2] IAIS. Insurance Core Principles Standards Guidance and Assessment Methodology[S].October,2011.

[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稽查审计指引:2012第2号,财务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第1版).

[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稽查审计指引:2012第3号,公司层面内部控制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第1版).

[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稽查审计指引:2012第4号,人身保险业务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第1版).

[6]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稽查审计指引:2012第5号,资金运用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第1版).

[7]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S].保监发〔2007〕23号,2007-04-06.

[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试行)[S].保监发〔2010〕89号,2007-04-09.

[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S].保监发〔2007〕26号,2010-10-24.

[10] 董玉玲.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J].北京: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

[11] 庄飞鹏.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运作流程研究[J].武汉:财会通讯,2012(1).

[12] 马建敏.浅谈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践模式[J].昆明:时代金融,2012(2).

[13] 邹斌.XHRS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框架优化[D].宁夏大学硕士论文,2012-11-30.

篇9

关键词 企业 档案管理 问题 建议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企业的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财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提供有力凭证,也为企业的在正常运转、规范化管理及健康发展提供十分重要的保障,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企业档案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以便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与不足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企I、领导与员工对于这一点的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业与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费力的事情,价值不大,从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保管工作,影响了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设备设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很多企业对于这一点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例如很多企业档案库房没有设置专门档案管理存放地点,导致档案的存放空间不足,同时,很多档案室缺乏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潮的“八防”安全措施。同时,很多企业档案管理相关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整体档案管理工作。

(三)档案内部管理工作不到位

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工作,他们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很多是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培训,对于各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工作不够熟悉。单位内部员工对于档案收集与移交工作主动性不高,对于档案管理人员配合上也不存在不足,造成档案收集不及时且档案质量不高。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投入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提升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要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并且能够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相一致,工作流程要清晰、明了,可以更好的发挥制度的指导作用及约束作用。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可行、完善的档案制度,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确保制度能够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体现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二)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档案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企业的领导及员工要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主动积极地开展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创新性,并保持良好的职业服务态度。

(三)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要加强整体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择具有良好责任心及职业素养的员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积极为档案工作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档案工作人员要按照岗位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加强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使自己成为既掌握业务知识,也懂得信息管理技术的符合人才。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提高,更好地掌握整体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

(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企业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选择合适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企业领导要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档案工作人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提高利用效率。

三、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企业领导与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大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选择高素质的人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更好地做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星.关于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几点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

篇10

【关键词】城市圈人口管理评价指标实证研究

在实际的人口管理一体化的工作评价程序中,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确定常常流于主观判断,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也正是基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尚未形成一套可推广的人口管理一体化评价体系。对此本文建立了城市圈一体化人口管理评价的AHP(层次分析法)模型,并举实例验证。

一、模型建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构造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矩阵中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实际的判断比较由专家完成。把专家们的比较评判结果,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使用萨蒂标度法,见表2―7。

(注:由于判断矩阵过多(12个),此处只将其判断矩阵的权数列出其中,D2的权重全部赋为1,D1的权重源自相对于D2的标度值。)

3、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某一准则下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得出权重向量。为了计算相对权重,本文采用特征根法、层次分析法在人口管理对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计算Mi的n次方根(i=1,2…n)。

对向量v规范化计算得出权重w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应大体上满足一致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矩阵的元素还应当满足:

平均随机指标RI(Random Index)是用从1―9及其倒数中随机抽取的数字构造的n阶正互反矩阵,算出相应的CI。

(2)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Consistency Ratio)。对n=1,…,9,Saaty给出了RI的值,表8给出了1―10阶正互反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把CI与RI之比定义为一致性比率CR。

RI的值是这样得到的,用随机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随机地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构造正互反矩阵,当CR

当CR≥0.1时,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直至符合检验条件。

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如表9―13所示:

上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我们最终要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设上一层次(A层)包含A1,…,Am,共m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a1,…,am。又设其后的下一层次(B层)包含n个因素B1,…,Bm,它们关于Aj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b1j,…,bnj(当Bi与Aj无关联时,bij=0)。现求B层中各因素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B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b1,…,bn,计算按下表所对层次总排序作一致性检验,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根据结果可知,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

设D层中与Cj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Cj的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j=1,…,m),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其中,CI(j)、RI(j)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D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

此处,CR=0

WDt=WCi?鄢WBj={0.7821 0.2179}

接受“武汉城市圈人口管理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性显著”的分析结果。

二、等级评定、结论分析

为取得较统一的认识,用五分制来衡量各项评价的优劣程度,每项评价的每个等级所代表的程度说明如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2、4、6、8分。本文对武汉城市圈人口管理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所得出的综合评价为6.2247,介于6和7之间,因此经过综合评价属于优良范围。

通过模型运算表明,综合指数得出的结果能客观地评价武汉城市圈人口管理的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对评价对象的行为有引导作用。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灵活性和推广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指标体系各种因素的权重、单因素评价矩阵的具体值可视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2] 宁越敏等:长江三角洲区――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