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1

(1)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创设问题的情境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假设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环环相扣成功,该过程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绘画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绘画、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通过游戏合作让同学体验成功,增加同学自信心,培养同学创造的兴趣。为学生和谐发展提供契机。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四­――装饰画.创造与表现,这一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定位重点是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的表现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堂课教学的关键。这一课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和游戏来了解材料是作为艺术造型的基本要素,以及它对于体现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上力求适应学生现有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打消学生表现不了或是畏惧创造的心理,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作好铺垫。

(2)基于网络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获取知识量、信息量最简洁的学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①再现功能、②集成功能、③交互功能、④虚拟功能。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开放性,教学应用时有具有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创新人才。其指导思想是美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在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和开放式的情景中引入学习主题的研究。其辅助美术教学的前提是计算机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前通过这些设备查询与学科相关的各种资料,与他人进行交流,使课堂教学大大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变的更加开阔。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所有这些,有效地弥补了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种种局限,从而更为有效地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实现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另外,通过对网络美术资源的检索、查找、发现、探索,还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辅助学生建构起较全面的人文性知识体系。

在开放式研究性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情境;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播放将学生引入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然后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解决问题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与体验,最后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更好的运用于美术表现之中,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使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研究成果向现实的转换。

例如在学习欣赏与评述一单元时,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画家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播放,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教学课件。本课的内容是造型和表现,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来欣赏和分析教学内容。力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的进行欣赏、评价。将美术常识与技能结合并内化。这一单元教学构思是在条件具备的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一堂生动有趣的自主性学习教学课。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同教师一同浏览和赏析作品。欣赏名家名作体会画家是怎样通过绘画中的色彩、明暗关系来表答感情,抒感。利用电脑使用相应的软件处理方法对一幅图片进行改变。从明暗、色彩,造型的变化来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3)“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这一教学方法中主要突出的是一个“先”字。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思考,积累感知体验,之后教师导学,用切合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训练,使同学大胆尝试和创作。在进行具体操作实践时,依旧是先来让学生动手画,之后教师通过随机的鼓励式评价和适时的诱导、讲解使学生顺利掌握学习内容。

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通过尝试、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实施方法与步骤:导学: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反馈,展开教学尝试、创新随机评价体验成功。美术教学中若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构思巧妙独到,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就能成就个性化的成功的美术课。长此以往必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来。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由于小学生自主能力不强,依赖心理较强。在美术课上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包括教师准备工作不足、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班级里,必然存在着学生美术能力强弱不同的情况,能力强的学生需要更深的指导,而能力弱的学生则需要基础指导。但是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无力顾及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分层教学,而翻转课堂却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一、美术教学设计原则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能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仅要独立完成作业,而且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促进作用。

2.有效交流。

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对课堂互动交流应该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理解,不能只着眼于交流的数量,应当重视课堂交流的质量,并根据学生的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3.输出结果。

教学设计中应强调“作品展示”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课堂作业的展示机会,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美术教学流程设计

(一)美术教学流程阶段划分

美术教学流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师而言,三个阶段的任务分别是:课程开发、知识传授和评价反思。对学生而言,三个阶段的任务分别是:任务、交流和评价。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三个阶段任务是一一对应的,且三个阶段完成之后又进入下一循环。

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的任务核心是“作业”。此“作业”是课前教师安排的自主学习内容,之后会在课堂用来开展活动,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内化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设置精心准备作业,然后再围绕作业制作相应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教师应在课前将作业和导学视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相应要求。学生则应按教师的要求观看视频并完成作业,同时根据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总结出经验和困难,以便上课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2.课中阶段。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深度的问题,以便尽可能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1)通过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并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成果展示。通过成果展示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生相互评价,进而实现课程开发的反馈、修改和提升。同时促使学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课后如果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次观看视频,也可以向教师或是同学请教。

三、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适用于美术教学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能实现个性化教学,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能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2012(4):46-51.

篇3

[关键词]: 激发 灵感 激情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美术的爱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把美术课设计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又耐人寻味。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其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缩短课堂准备即开始部分的时间及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因此,教师就应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那么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又如何进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采用直观创设

如中国画山水或是水彩风景的教学中,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运用祖国(如长江三峡、九寨沟风景等)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录相欣赏,画家(包括教师)的国画山水或是水彩风景作品的欣赏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引入入胜、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引时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就较为容易,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又如在六年级写意《画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刘继卣的《闹天宫》录相让学生观察连环画的待征,给学生设计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再如在六年级工艺设计课每堂课前我都要用不同的材料准备一件制作精细、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让学生欣赏,学生羡慕不已,这样激发其好奇心,继而进行制作方法的讲述与示范,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很快就学会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是采用示范创设

示范创设就是在美术课教学中运用熟练、准确、生动的作品制作给学生示范,创设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对美术教师一蹴而就的作品示范产生仰慕之情而跃跃欲试,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与增强教师语言讲述力的目的。美术课教学的示范有两种:一是课堂准备五一节的具有即兴表演性的作品示范,以教师的精湛技艺与作品生动的艺术效果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二是讲解技法理论过程中的示范其可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增强讲述力与课堂活力。

如在写意花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用较短的时间作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鸟画,以胸有成竹的精彩的具有即兴表演性的作品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情境,尔后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与技法示范,这样无疑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

又如在水彩画教学中,讲“干画法 ”和“湿画法”的技法时,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就必须一边讲一边示范,可以画一个苹果示范“湿画法”、画一本字典示范“干画法”,这样学生就不觉理论的枯燥也较容易掌握。

三、是采用故事创设

故事创设就是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运用教材中作品内容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或作者的短小故事来增添美术作品欣赏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如在欣赏我国五代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时,可运用当时南唐后主李煜既想重用韩熙载又怕他另有图谋,故派宫廷画家顾宏中暗中窥探的历史背景及其目识心记回去后所绘作吕中的五个场面的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

又如在欣赏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写意作品时可以简要介绍其在十分贫困的境况中坚持学画,成名之后创办中央美术学院,还把卖画所得捐于支援抗战的感人经历,来激发学生对画家的崇敬之情,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如在欣赏意在利“文艺复兴三杰 ”之一达.芬奇的作品时,可以运用其“画鸡蛋”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教师讲述作品的艺术特色而感到枯燥和苍白。

四、是采用音乐创设

美术与音乐虽有视觉与听觉之别,但其在节奏、韵律、意境方面都有相通之处,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运用音乐名曲创设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其情操,激发其灵感与激情,使学生在优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写生、创作 ……

篇4

一、美术教学导入设计的几项原则

1.时间不宜过长原则:初中美术课一节课时长45分钟,根据课型特征,一般来讲主要用时应该分配在学生练习和实践操作阶段,用在导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时间太长影响后面的教学用时,也有喧宾夺主之嫌。

2.适合性原则: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当针对某一课有很多好的导入设计时,我们应该选取最方便、最容易表达的方案。

3.趣味性原则:导入应别致、生动有趣、吸引人,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语言生动、情感丰富,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4.启发性原则: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应该尽量以具体的情景为基础,引入新的知识。

5.关联性原则: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不能牵强附会,要求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举隅

(一)结合生活,从学生的经历出发

[案例]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重复的魔力》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播放无锡灵山大佛景区梵宫多彩穹顶视频,请学生欣赏。提出问题:欣赏的视频中图案有怎样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揭示本课的学习主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

教学前两周我刚好带领学生到无锡灵山大佛景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当进入梵宫之后,大家发现梵宫的穹顶是用莲花花瓣状的带有雕塑感的图案来装饰的,从底座到穹顶依次缩小构成了完美的渐变重复,再加上声光电的效果,显得美轮美奂。当时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撼,我用手机摄像记录了下来,觉得很美,回来后当设计《重复的魔力》这节课时,我立刻想到了这个素材。学生对此亲自体验过,记忆犹新,所以用它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非常合适。让学生知道这就是重复构成,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这么广泛,装饰后的视觉效果是这么完美。

(二)结合时事,从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或事物导入

[案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7课《张贴的画》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课件出示巴西世界杯宣传招贴画(构成:由巴西传统图案和巴西风情图案构成的两条踢球的腿和足球巧妙围成的巴西版图,中间是主题,左下为时间要素、右下为大力神杯形的巴西世界杯标志),同时出示问题:从这张宣传画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招贴画的概念,强调宣传作用,并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时间为5月中旬,巴西世界杯即将召开之际,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此比较感兴趣,在很多媒体上都见过这张宣传画。再加上这张宣传画设计相当有创意,画面布局富有动感、主题鲜明、图案丰满、色彩和谐、基本信息完备,用它来进行导入最适合不过了。用这张宣传画导入,我想到的是它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针对性,而且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这就显得比较自然。学生在接触正式教学内容之前,通过这一张招贴实际上就已经对招贴画的样式、构成、作用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这有助于后期的教学开展,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创意设计和绘制上面。

(三)实践操作,激趣导入

[案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师:老师现在要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一幅兰花图,现场创作,而且会送给今天上课学习最认真的同学,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老师创作大作。(完成后)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工笔画,知道画一幅工笔画的时间会比较长,今天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画了一幅国画,请问老师今天用的这种绘画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顺此展开写意花鸟画的教学。

[设计说明]

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学

【分类号】G633.955

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生物,个性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还能够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塑造学生个性和提高其相应的学习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性化教学简述

作为新阶段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指的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等为依据而开展的教学方法[1]。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学识和阅历。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现状,还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设计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一)明确个性化教学目标

按照学习层次分,个性化教学目标有低级、中极和高级之分[2]。其中,低级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对不同美术的审美认识;中极目标注重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高级目标意在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文化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促使个性化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学生要在课前进行相应知识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其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通过明确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明确个性化教学目标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对《板报设计》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要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心理需求等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在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其完成的速度和时间等适当调整其个性化的学习目标。通过自我分析与思考,学生就可以设计出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包括“感受美术字体”和“评价美术作品”等学习目标,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若要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其在各种生活情境中能够对其相应的情感体验有真正的领悟,必须加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此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兴趣,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和辅助工作,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等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对美术的学习与探究。目前,在多数实践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师都是以提出问题为主要的引导方式,来进行相关的美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并且能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这美术作品时,可以安排13名学生进行一场话剧表演,并让他们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生动地演绎,从而突出犹大丑恶、卑劣的本质,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分析达・芬奇作画的技巧,还能够感悟到画家对善恶、美丑等的深层意境,进一步提高学生个人情感与审美的统一。

(三)因材施教,彰显个性

这里所说的“材”,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具体的美术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为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使其能够对美术进行自我表现和展示。此外,由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基础不同,为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采用线描、素描和色彩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在讲授《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这一课时时,为保证学生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国画、卡通画、简笔画、水彩画或者彩铅画等方法来展现与体育活动有关的画面。当然,也可以采用摄影的方式来展现体育活动的各种艺术情景,并能够将其精彩画面进行定格。与此同时,为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在美术课堂进行讲授时,还要注重强调作品的意境。另外,在对学生的美术进行考核设计时,教师以学生最基础的美术知识为前提,以学生所擅长的素描、国画、卡通画或水彩画等绘画手法为基础,来设计相关的美术考核,并将与之有关的考核测评作为学生的美术成绩。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使W生创作出更优秀的美术作品,还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3]。换句话说,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其个性充分发挥的空间。目前,学生在自我个性发挥的同时出现了诸如暴露自身弱点和自我组织失控等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在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美术评价的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当中,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宽容与爱。比如,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通过对“父亲”耳朵上的圆珠笔、面部表情、双手和破瓷碗等的观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父亲”展开丰富的想象,加强学生对父亲的尊重与爱。

三、结语

总之,为使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教师要以学生的自身特点为立足点,以初中美术课程的特点和目标为依据,制定一套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此外,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莉丽. 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32.

[2]吴莉辉. 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68.

篇6

关键词:媒体设计力小学数学课堂生命力

叶澜教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共同的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媒体设计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恰当设计传统的教具学具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为该节课教学目标服务进而绽放课堂生命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媒体设计力究竟怎样,如何提高教师媒体设计力呢?对此,我们对区域进行了现状调研。

一、区域小学数学教师媒体设计能力现状调研

调研发现,无论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认为恰当设计媒体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这项能力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设计、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常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计的理念不够清晰。教师课堂教学使用媒体时因专业性不够导致“未用”或“滥用”媒体,使用媒体与组织学生学习方式不够清晰。

2.对教具、学具作用认识不足,使用意识较差,喜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媒体)而厌旧(传统的教具、学具),对教具学具利用不够恰当。制作学具耗时,不易保管,导致学具被忽视。

3.教师因为年龄、信息技术水平、工作精力等因素影响,缺少主创性,很多时候只能使用成品课件,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4.个别教师还习惯传统媒介教学过程,对现代化教学媒介不太熟悉,不够了解,不太接受多种多媒体教学,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实际使用的功能非常局限。大部分教学设计中,媒体的运用仅限于演示课题、例题、习题或者提供一个情境。

5.随着使用频率增加,个别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容易老化,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教师正常使用多媒体,导致教师设计愿望减少。

怎样做到能够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设计出有效的数学认知环境,“把隐藏的数学关系显性化”“让学生在比较高的层次进行数学思考与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数学本质的机会”做到让学生通过媒体的使用能真正变革学习方式,变革探索数学知识的方式,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还是一大挑战。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媒体设计力的策略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课题研究组搜集了一些理论书籍,挑选了婺源县“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具、学具的设计和使用”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仙居县实验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和讨论。课题组明确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合适的媒体,对学生数学学习有如下作用:

1.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夸美纽斯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力地放在感官跟前。”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课堂上,不仅避免用语言表达的困难,也可节省教学时间,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真正把学习推到主体地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所以,通过教具、学具进行直观、动态和形象化的操作与演示,会使学生饶有兴致地观察、思考。华罗庚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教材“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能帮助学生积累探究活动的经验。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与改造”,数学课标也强调基本的活动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现科教育,不是让学生去“读”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所以,要精心选择合适的媒体,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合理地获得结果,积累活动经验。

3.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思维。教师精心追问,留给学生想象、总结和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明白自己怎样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在此过程中用了哪些思考方法,获得感悟。这一过程还能培养学生静心、踏实地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与思考的反思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大家还形成以下共识:

一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延续至今,也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二是现代教育思想统率媒体设计使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我们在设计和运用媒体时,现代教育思想更重要,既要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精心设计并使用好媒体,更重要的是目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使教学媒体手段能为学生更加生动学习、多样化学习提供帮助!

(二)观摩案例深度思考,体会媒体设计智慧

我们组织教师观摩典型课堂案例,体会教者设计及使用媒体时的智慧。每次观摩,先将听课教师分成多媒体课件设计和教具、学具使用设计两个组,交代听课思考问题和交流任务。我们观摩了一些全国、重庆市赛课,《三角形边的关系》《角的度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度单位的认识》等,教师感受到了媒体设计富于智慧,能使数学课堂彰显生命力。

设计智慧一:取材自然,科学。如吴冬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切物成形导入新课这一片段: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你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原来的面是不平的,现在是平平的、滑滑的。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平面。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多了一个平面和一条边。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是切了两刀相交而成的。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电脑出示:棱)

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又多了一个平面,两条棱,还多了一个角。

师:你认为的这个角在哪里?(指出: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________(电脑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我们看这个环节,取的材料是土豆,材料好找,辅之以课件演示切的方法,省去了教师繁琐的操作交代,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利于学生自己快速进行操作。通过一个简单但却是学生感兴趣的“切土豆”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自然地认识了平滑的“面”、两个面相交形成的“棱”、三条棱相交形成的“顶点”。学生在“切”的过程中,三个概念逐步“呈现”在面前,在做中学,概念的建立是深刻、有效的。操作活动还让学生体验到面、棱、顶点不是三个孤零零的元素,而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说到棱,就不仅仅是一条边,而是两个面相交后出现的;说到顶点,就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三条棱相交而成的。

设计智慧二:大胆创新,凸显本质,扫清障碍。以前,教师讲《三角形边的关系》时,用的教具大都是几根定长的小棒,小棒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在研究两边之和等于或略小于第三边时,会产生认知的争议。而孙老师使用的学具是画在透明胶片上的有厘米刻度的定长的一条线段。画的线段细,可以较好地控制因粗度造成的争议,能更好地抓住认知本质。细究之,从学具的误差控制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孙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再如,“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传统教材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编排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是先简单介绍一下量角的单位“度”,组织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对点、对边、读刻度”的量角方法和步骤,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虽然花时多,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对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量角的基本单位一度的角太小,在量角器上难以完整反映,量角器上一度的分割线去掉了大部分,只在圆周上留下一些刻度。因此,学生很难理解“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而强震球在《角的度量》中的设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对课进行了创新设计。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角来度量角的大小,由单位小角的使用不便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合并为半圆工具,由这种半圆工具度量不准确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一些,由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要加刻度,进而引出两圈刻度。至此,学生在探索和创造中完成了对量角工具的探索,较好地把握了量角器的原理。

设计智慧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突破难点。《三角形边的关系》中,在学生讨论被剪成的线段的长度是3cm、5cm、8cm时,这样的三条线段到底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时,学生的学具已经很难说明了,这时,课件的出现,两条短边慢慢下移,下移,看似围成了,教师追问:是不是围成了?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这时,放大镜的出现,使学生看到,两条短边还没有真正连接到一起,老师引导:有时眼睛也会欺骗人的,要用数据说话,短边继续下移的话,就会和8cm这条边重合在一起。加之教师的体态语言,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两条短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设计智慧四:开放的媒体材料引起学生开放的学习。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能够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便于展现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法。差异就是教学中的一种良好资源。如孙贵合老师在《三角形边的关系》中,直接给一条16厘米长线段的胶片,让孩子剪3条正厘米长的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多大气的设计啊!有能围成的,也有不能围成的。能围成的三角形中有等边的,有等腰的,有一般的。

(三)实践操作掌握技能,提高教师操作能力

根据教师媒体设计存在的困惑,课题组安排了同伴引领互帮互学培训。一是专门针对数学教师用软件调用放大的米尺、画长方形、画圆等几何图形进行互帮互助的学习。二是专门教授老师如何下载有用的教学PPT资源,删掉、修改部分内容为自己所用的方法。三是专门培训教师使用七巧板、魔方、华容道、九连环等传统材料的方法。这些培训让老教师能很自然地融入了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师操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实践反思,提高教师设计和反思能力

学习的目的还是在于学以致用,课题组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实践运用有关方法。课题研究教师每月集体交流一次,交流自己这一月中设计使用媒体教学效果好印象深的一节课例。这种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媒体和反思能力。

如有老师交流《厘米的认识》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量1厘米宽的双面胶、橡皮、透明胶、1厘米宽的小盒,活动体验好,而且电子白板中的直尺,更加清楚明白。《认识圆》一课中,老师认为多媒体动画演示4种轮胎的自行车运行表演,生动有趣的行驶动画一播放,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无不在仔细观察,动脑筋想问题,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去。从演示过程中可以清晰的理解车轮做成圆形的理由,学生由看、观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得到精彩的解答。

通过交流活动,老师们梳理出了教学中有效设计使用媒体的注意事项:(1)突出目标,凸显数学本质。教师要科学准确操作教具,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练。在使用教具中,必须让学生有自己发挥主体思考的余地,引导小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知识。(2)注意契机。因为过早展现学具会分散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打乱教学计划,降低教学效果,得不偿失。如果过晚展示,又会让理论和实践脱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具和传统教具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知识特点,灵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传统教具的各自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媒体,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合理地获得结果,积累活动经验。在精心设计媒体资源时,还需精心设计问题,留给学生想象、总结和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明白自己怎样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在此过程中必将彰显更好的课堂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2006.

[2]李光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育人功能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篇7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因为技术原因,而忽视了美育教育。或者是在演示文稿的设计或者word文稿的排版教学中,强调一下美观大方,认为这样就是美育教育了。岂不知美育除了外在的形式方面,还有另一方向的存在。即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一、创设情境,感受程序之美

创设情境,也可称情境引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可以是一段师生对话、一幅画、一段影片等。比如:在《logo万花筒》这一课时,我这样设定情境:

师:大家都玩过万花筒吗?

生:玩过!

师:那里面的图案美吗?

生:美!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万花筒,谁能告诉我看后的感受?

生:很美,是对称的。

师:在logo程序中也很容易做出这种万花筒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学会?

生:“当然想!”

教师趁机演示几幅logo中程序对称图形的画面。在学生唏嘘感叹中引出课题:logo万花筒。

在上述情境的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审美心理,从他们已知的事物中,提炼出美的信息。去感受事物的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创造作品之美

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而这种潜能有时需要一定的“催化剂”,我们可以把“催化剂”设置成一个个的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如logo万花筒一课时,先演示几个精美的logo程序,简单分析其特点、图形的组成和旋转,技术的体现等,然后设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设计出有个性的作品。

令我吃惊的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照我绘制的形状进行了绘制,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学生,却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我当即表扬这些有创意的同学,并在全班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从而激发了其他学生创造力。

三、教学评价,提高审视之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的可塑性强,但是年龄尚轻,社会经验不足,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说明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既重要又难把握,每一节课,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都可能不一样,有时还要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如采用学生间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学生认真完成的作品,一旦互相公开,就会有赞扬声、也会有批评声,这既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又锻炼了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的总评在尊重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作品中美的因素,同时,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logo的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优秀的logo作品,优秀的作品展示的图形特点、程序代码的简洁等方面都让人赏心悦目,引导学生观察美的东西,并如何去欣赏美的物体。观察线条构划即能反映图形的特点,观察色彩组合反映物体生动性。观察动画的设置反映运动的效果,这些美的引导都在程序设计的美育中起到了绝定性的作用。

四、课后总结,体验过程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只追求结局而不讲究过程的。就像在学习上,有些同学只看重成绩,而根本不去体味在取得好成绩所付出的汗水的过程,或是希望不劳而获,或是一味沉浸在快乐之中,结果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所以,结局并不是最美的,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篇8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笔者对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如下认识: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而很少进行过课堂外授课的形式。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美术现象进行了解。但实际上,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室外的教学,学生一般没有课外作业,偶尔会有时,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质量极其不好。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既然在课外完成作业质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为其他科目让步。

2、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进行口述和文字的学习检测。但实际上平均每学期学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课堂作业。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有:(1)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不能完成随堂作业;(2)学生进行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如工具准备不全、学生对课堂内容不理解等;(3)部分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或不重视等。

3、美术课堂教学设备状况

目前,从美术课堂的教学使用设备看,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的教学设施较完善。尽管如此,能够到专门的美术教室去上美术课的学校极少。有的老师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生不能完成像“国画”类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计算机室也就不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电子资料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觉得,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学的用处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练、麻烦等原因也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方式和评价环节;(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3)学生作品中形象摹仿过于严重,缺乏创造和想象;(4)学生作品中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5)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缺少对美术学习的回应;(6)美术课堂教学中无法在传统遇到创新的变革中处理好教学矛盾。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创作、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思考和感性认知的升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2、欣赏与评述领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欣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设定欣赏课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没有目标就不能按照欣赏课的内容、环节以及意图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过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一个角度,使学生参与时过于被动,没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更无感受。第二,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这样就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能让学生的视、知觉同时活跃起来。第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四,在欣赏教学中与生活和时代联系较少,忽略对美术现象的欣赏。第五,缺乏学生对实物的欣赏和在一定艺术氛围中的欣赏。除此之外,教学太过模式化,没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参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在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学习领域的教学不理解甚至采取放弃的做法。

三、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1、认清美术基本知识、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美术的基本知识来实现,离开了艺术知识也就不是美术课堂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媒介,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载体。艺术知识和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2、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

小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教师基本知识结构的培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融合美术课程设计理念,并结合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教学,关注教学的变化,注重教学的设计等。

3、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模式化,这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环节,从最基本的对教材的研究开始。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首先着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资源――教材;再次,从教材出发,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

4、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

美术课堂丰富的创作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丰富的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材质等视觉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一体验的审美需求等。

因此,在关注学生快乐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学生从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艺术的体验过程,发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得到快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篇9

关键词:美术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恰当的学习氛围,在短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率。高效课堂体现的是通过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欣赏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一、小学美术要在玩中学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针对他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从趣味出发,让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开展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美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开始。针对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感受这种高于教材内容静态美的境界。美术作品的创造是一种艺术创作,既要有形态美,又要有色彩美,还要有意境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实现这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美。而且这种动态的画面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应该在玩中进行,让学生在愉快的玩中获得美术知识和美术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有趣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延长,从而获得高效的美术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高效美术课堂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针对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只有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才可以获得高效的教学。新颖、有趣、富有成效的教学设计,就可以保证教学成功一半。学习是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体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师教学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做好准备,比如,更新教学理念、创设学习情境、做好教学设计等工作,多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高效的美术教学。

篇10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情感 智慧 人文 节奏 美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更好地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作为战斗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应积极投身美术教学改革的浪潮,并从中挖掘和开发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的“美”,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美。在平时美术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折射“情感美”

美术新教材提供给了美术教师广大的、自由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因此,选择好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使“教学内容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才能激起学生学画的兴致,激起他们美的联想和共鸣。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唾手可得,而这些都可以成为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美术教师具备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就能引流出孩子们心灵深处美的源泉。如美术教材《校园里的花》、《我设计的桥》、《地球的新生》等课中,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看录像、图片欣赏、亲身体会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将生活中美的感受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今日的菜单》,一身厨师打扮的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单”的录像和图片,面对色彩缤纷、形状奇特、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单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肴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肴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淅沥的小雨》时,恰巧外面下起了小雨。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由于教师能根据活动目标和学生需求,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了天气资源,在真实鲜活的活动情景中,学生与雨点们零距离亲密接触、真诚“对话”,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真实、丰富、细腻。

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首要条件,枯燥的教学内容往往令人乏味,更别说能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了,教学内容只有引人注目,才能让学生一见倾心,才能感染他们,激起他们深层次的情感波澜。美术教学的高明之招是运用生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去唤醒孩子们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美术教师要充分开发生活资源、课程资源,并使其贴近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美术教学活动才能快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教学设计散发“智慧美”

理想的课堂就是能让师生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要成为现实,就必然要求教师能够拿出一份优秀的教学预设,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体现着教师对教育思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感觉肌理》教学时,学生们对“肌理”两字不甚理解,而且此教学内容看上去单一枯燥。我在教学设计时把肌理变得形象生动,如神奇的线、有趣的点,并及时引导:“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不同的线、不同的点?”顿时,学生们展开联想并踊跃上台表现,激情肆意。这时,我及时出示带有一些肌理的花纹,让他们猜一猜它是什么物体上的花纹。这样把原本淡而无味的教学内容在经过我改头换面精心设计之后,一下子就变得富有生命和活力起来,学生在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发现和认识中明白并描画出了一幅幅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肌理”作品。

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创造性地进行美术教学的设计,使美术教学后期的活动趋于更理想化,预期化的目标,使其更容易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时的积极性、燃起教师的教学热情,真正达到师生互动、情景交融的效果。在教学完成后,使课堂参与者能真切地体会到这份美术教学设计散发着教师无限的智慧美。

三、教学活动洋溢“人文美”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重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它更要求我们教师去关注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独特感受、体验和需求。美术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美育”。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去发现、发掘、发扬人文美的精神,使美术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美术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学生才能在美术活动时充分体验到“美”无处不在。如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我尽量运用声色影像来引导学生说出对画的感受、想法,从不批评和否定他们幼稚可笑的感想,而是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消除其种种顾虑,为他们时时都能获得创造的安全感、安慰感,成功感。学生在教师的微笑声中、信任的目光下,久而久之,他们一定会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质疑、讨论、争辩中,获得美术教学活动所带来的美的体验和熏陶。在教学《我也是艺术大师》时,我可以先用课件显示米罗的画,引导鼓励学生从“画面感受”、“画面联想”、“画面手法”等方面说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微笑着不作正面评点,而是让学生互相提问、猜想、应答,激发学生对画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创作灵感。

美术教学活动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它需要在自主、自由、平等、开放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中得到体现和升华。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条件,创设充满人文美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充满“节奏美”

古语说:“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教学活动是个流动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程序中,应充满收放自如,动、静结合的节奏美感。尤其是美术教学。更应体现其学科艺术性的教学特点。如我在实施美术教学时,常常可以引导学生用“唱一唱、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念一念”等表现形式动静结合地进行教学。使整个美术教学的程序不至于单一乏味,而是能使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尽情地玩、深情地想、动情地画,来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绘画作品讲究形式美感,美术教学程序也应讲究形式美感。在美术教师耐心的、热心的、充满自信的关注下,学生的身心应享受到那种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愉悦感。整个的美术课堂活动程序也应给人一种张驰有致的节奏美感。这样的美术教学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

实践证明,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和革新,重在美术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敢于追求美,善于挖掘美,勇于创造美,不断探索、完善教学的方方面面,构建美的课堂。这样,新课程实施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多美的气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