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达到了50万次,其中中国的地震次数占全世界地震次数的1/6。地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给全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抗震技术的设计,对于地震所带来的危害要有预防措施,有效的减少地震给建筑带来的危害,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地震的发生会使建筑物遭到严重的破坏,地震中的地质运动会直接使建筑结构发生破坏,而且地质条件也是建筑物破坏的一个原因。所以在抗震的预防中,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场地做好认真的选择。

1) 应选择对抗震比较有利的地理条件,比如地势开阔、地质坚硬的土地,这样在地震的过程中,地基土的沉陷程度就会小一些,就会有效的阻止建筑物的坍塌现象。

2) 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比如地质较软、容易液化、河岸和山坡边缘以及状态明显不均匀等地段。如果建筑物建设在上述地段,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物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是倒塌。当然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也要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3) 不应该在危险的地段建造房屋建筑物,危险地段就是指在地震中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并发的地段,那样就会加大地震对房屋的破坏程度。另外,建筑场地土的刚度大小和土的覆盖层的厚度也是影响建筑物受震害的主要原因。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土质越坚硬,被盖层越薄,建筑物受震害的程度就会越小,反之则会越重。

2 地基和基础设计

1) 为了全面的加强房屋建筑整体的刚性,增强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同一个建筑单元不能够建设在不同性质的地基上,也不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天然地基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桩基方式,不能一半采用天然地基,一半采用桩基。

2) 房屋建筑物的基础的埋置要有一定的深度,埋置过浅就会使建筑物的嵌固作用减小,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幅增大,极易发生震害。所以,在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埋置时,要尽可能的增加埋置的深度,同时做好基槽的回填和夯实工作,使回填土与基础的侧面发生紧密的接触,更好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基础和上部建筑构成了房屋建筑的整体,为了加强两部分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基础在室外的地坪下不宜做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同时为了使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就要把上部结构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到基础的圈梁中。当地基的土质刚度不强时,还应该在基底的底部布置圈梁。

3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1) 房屋的高度和宽度。

影响房屋抗震程度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度或者是宽度,而是房屋的高宽比。房屋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在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物所受到的震害也就越大,侧移以及倾斜程度就会越严重,而且高层房屋建筑的破坏性会随着层数的增多而增加。所以为了满足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要对结构采取限高、限层的制度,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房屋建筑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满足房屋抗震要求的高宽比,对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做出合适的调整。

2) 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

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要尽量的使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的均匀,而且使建筑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呈现规则的感觉。如果平面设计的过于复杂,就会使质量和刚度分布的不均匀,在发生地震时,就会使建筑物发生严重的扭转现象,加重地震对房屋的破坏。另一个影响抗震效果的因素就是结构的整体布置,不规则的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扭转,而且如果采用的是错落的立面,也会由于高度过高而产生“鞭稍效应”。

3) 防震缝的合理处理。

对于结构不规则的房屋建筑,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防震缝。在布置防震缝时,要把房屋建筑分隔成规则并且相互独立的单元结构,而且防震缝两边要有足够的宽度,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该完全的分开,防震缝要沿着房屋的高度设置并且两侧都应该布置墙体。

4) 纵横墙的分布。

在房屋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就是墙体,墙体在地震中很容易产生裂缝甚至是倒塌,所以要对纵横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要使横墙和纵墙分布均匀,共同承担房屋的重量。房屋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墙体的数量决定的,如果承重的墙体少,墙体之间的间隔就会比较大,这时房屋的刚度就会比较弱,抗震能力也就比较差。所以要对横纵墙进行合理的布置,提高房屋建设抗震的整体水平。

4 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的质量越轻,其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也就越小,结构的稳定性也就越强,房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所以为了减轻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就要把结构的各部分做得轻一些。房屋建筑的上部建筑主要是墙体和屋盖。

1) 要使房屋建筑结构的围护结构变轻,就要使房屋的墙体变轻。如果墙体的重量过大,其抗震性能就会变得很弱,发生地震时,就会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应该控制墙体重量材料的特性。

2) 在屋盖的设计中,屋盖要尽可能用材质比较轻的材料,并且尽量不要在屋顶增加沉重的附属物,那样不仅增加了屋盖的重量,还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加大了房屋建筑的高宽比,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必须建造的,也要尽量做得矮些、牢固些,或者是用重量较轻的材料。

5 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

圈梁对于减轻震害有着极大的作用,无论是地基中的圈梁还是墙体中的圈梁。圈梁能够使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的增强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固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墙体裂缝的产生,同时还能够阻止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使结构遭到破坏。构造柱的设置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有很大的作用,构造柱的设置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同时能够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使结构在较小外力的作用下只是发生变形,而不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在房屋建筑的特性保持不变的同时,构造柱的数量要根据《抗震规范》来进行设置,但是在墙体交叉的地方,都要设置构造柱,这样就会使墙体的材料从脆性向着延性发展。

6 结语

由于近几年地震次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日本海啸地震之后,人们也加大了对房屋抗震设计的关注,房屋建筑的抗震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中最主要的技术。首先要加强对建筑的选址,尽量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地段进行房屋的建造,加强地基的施工质量,如果地基土质比较软的情况下,还应在基底布置圈梁,同时严格的控制房屋的高宽比和房屋的整体结构,减少房屋由于地震作用发生扭转的现象,最后要有效的减轻房屋的重量,使房屋建筑达到抗震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建 倪彩琴 浅议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的分析 建筑设计管理 2010(5)

篇2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要点;问题;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据是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经常存在一些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除了管理上的不足之外,大多数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都与结构设计有关。必须严格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和监督,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结构概述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根据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建筑结构,有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类型。近年兴起的建筑设计概念是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运用整体的概念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完成对建筑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从而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将建筑设计概念充分的贯穿到整个动态过程中,为实现整体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提高,将新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同时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和谐性。

建筑结构的常见的结构类型主要有:混合结构:砖混或砖木机构混合,块材砌筑墙体或用大型预制墙材安装、木制、预制或现浇混凝土的楼板;框架结构:梁柱钢接而成的受力体系,(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材)预制柱、梁、板装配;现浇混凝土柱、梁,预制板;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墙,现浇混凝土柱、梁,现浇板;剪力墙结构:全装配大板;内浇外挂;全现浇(大模板、滑模);配筋砌块墙体,现浇构造柱、芯柱和圈梁;框筒结构:全现浇(大模板、滑模);筒中筒结构:内外各做成筒,一般内筒为全现浇。运用建筑结构设计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协调性。

设计人员利用整体设计概念对建筑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用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人员会充分考虑工程施工中的各方面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进行真正的建筑结构设计,从而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节约了建筑成本。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建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积极的促进和刺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技术和规范问题

1、对结构设计缺乏重视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往往对概念设计不够重视,在进行设计前缺乏对建筑结构深入全面的分析,就无法体现结构设计对建筑设计的促进作用,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结构设计对后期工程进度的重要影响,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结构设计的理念,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2、设计准备工作不充分

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之前,应当深入的了解建筑的周边环境情况,搜集整理当地的建筑资料,包括当地的地质状况、气候条件、降水情况等等,与目标建筑进行比对,找出房屋存在的问题,借鉴成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等,对房屋进行改进,以期达到建筑工程的要求。设计人员的准备工作如果做的不够充分的话,就可能出现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3、对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不够重视

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一般是根据主轴的方向来分别进行计算,并且抗震作用应当由各个构件的抗侧力来承担,以确保分散地震作用力,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但是,一些结构设计者并没有将框架结构中的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当前的设计过程中,其只重视对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对纵向框架的设计,对纵向框架的设计仅按照普通要求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梁的跨中箍筋和纵筋配置不合理,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重大的不利的影响。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使建筑结构出现稳定性差的问题,也起不到真正的抗震效果,同时就更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及满足人们的要求。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有效技术措施

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设计人员应当充分的考虑建筑结构各部件之间的关系、结构设计的稳定性等主要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应当创新对其有利的因素,以加强各构件之间的协调性,修正和改进对其不利的因素,以确保其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正面促进作用。

2、加强和深入研究地基设计

在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应当首先加强和深入对地基设计的研究。应当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充分搜集参考当地其它建筑工程的设计资料,以从中找出对建筑设计有影响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对有利因素加以创新,根据不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3、严格楼板设计规范

设计人员要充分保证楼板结构受力的可靠性,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使其能够承受相应荷载力。设计人员要对于主次梁刚度相差较大的楼板的整体受力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免造成配筋浪费,以保证建筑结构使用的安全性。楼板平面内的刚度、整体性和承载力也很重要,因为楼板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并将它传给框架外,还将水平力传到各个柱上。作为建筑基本要求,住宅楼板还应当隔音。一般情况下楼板和地面应有一定的蓄热性,即应有舒适的感觉。防火要求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如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耐火极限为1.0h,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为0.5 h。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为1~2 h。

四、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技术发展以及结构设计规范在没有得到重视的情况下,使得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设计单位应当充分重视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各项因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促进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建勇.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探析[J].民营科技,2011,(11).

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影响建筑物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其必须选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按照规定的安全系数指标,并充分考虑其所存在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符合其安全性要求。

一、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概念和要求

(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概念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通常指的是在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物来进行相关设计后,由建筑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施工,使其能够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坚固性和防倒塌能力。在工程结构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与施工水平是影响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工程的建筑标准与相关法律的设置应用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项目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对其经济适应性做出一定要求。

(二)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对于建筑结构的强度要求普遍升高,尤其在某种承载荷载的规定下,工程建筑所必须具备的强度值也进一步提高。然而,在对建筑结构的强度性进行相关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对其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做到进一步的重视。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危害甚大,特别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量不足及混凝土开裂过大现象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耐久性不足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觑。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建筑结构的强度,更要对工程建筑的耐久性进行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时间,来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建筑质量。

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建设工程的技术标准过低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仍旧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其本身所存在的各种缺陷导致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标准过低,使其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设计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工程建筑与其所在的相关环境之间存在的冲突,降低了建筑物自身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导致其对外部环境的抵抗能力大幅度下降,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要求不高,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施工材料标准不达标等问题,导致建筑物达不到现代施工建筑的基本要求,造成其结构的安全性不稳定,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1]。

(二)建筑工程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进步,但是受到我国历史的长期约束与影响,勘察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经常利用法律的漏洞而不严格参与项目的建设,往往导致项目的安全质量下降。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不仅影响到我国的工程建筑结构的水平,而且对于工程的建筑质量与标准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不够完善

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是指导设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图纸内容的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的图纸绘制过程中,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过程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其中,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对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设计交底。然而,在设计人员进行结构设计的图纸设计时,因为所运用的图集资料不达标,图纸内容不规范,对建筑的结构类型等信息没有进行相应的区分与展示,由于时间紧迫,考虑不充分,图纸校对及审核把关不严格,造成图纸内容与实际施工现场不相符的现象,对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活动产生巨大的阻碍[2]。

三、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一)强化对施工技术操作水平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要求建筑单位不断强化对施工技术操作水平的要求,将信息科学技术运用到工程的建设中来,总结过去传统的建筑技术与建筑经验,并将其与新科技与新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整理出一套更加适合目前建筑行业的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结构的精密性,来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检测力度

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种误差,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对其进行施工前后的严格检测,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供相应的保障。工作人员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安全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建筑项目中所存在的不足,并能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正与弥补工作,对工程中所隐藏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避免,从而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进一步保证其施工质量以及工程建筑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实施。

(三)强化对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现阶段,在进行工程的建筑活动中,工程的设计工作具有及其重要作用。工程的设计环节具有明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使其工作的内容具备了充分科学性。这就进一步要求在进行工程建筑时,其工作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工程建筑知识,拥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在进行工程建筑工作时能够对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不断地优化创新,从而实现建筑项目的高质量与高标准。为了能够使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其项目质量,就要求我们在工程建设中充分提高对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使其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其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问题的重视,进而为工程的建设活动贡献更多力量。

(四)进行正确的建筑结构设计

依照对建筑结构的合理理解与总体把握,在相应的环境与建筑影响条件下,根据基本的工程建筑经验与防灾措施来进行相应的安全设计,对工程结构中的总体和部分进行准确掌控,并利用力学特征和概念近似性的计算手段,对结构的总体与部分进行快速且有效的分析比较,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总体规划与细节布置,选择出合适的结构体系,进一步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的计算模型,进行正确的结构设计,来进一步保证后期的施工过程能够顺利完成[3]。

结语:

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活跃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重视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积极配合建筑工作的需要,并不断地进行反思与工作总结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从而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对工程的建筑活动进行有效的结构设计,来实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达到进一步提高工程建筑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瑞.试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安全性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7):795.

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安全性、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影响建筑安全性的各类因素中,建筑结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对此,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良好把握来获得更好的工程质量。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1 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部分建筑工程中,由于从业人员在设计经验以及专业水平方面的缺失,使设计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在对建筑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延误了工程建设进度。如部分设计师在建筑物中由于对安全楼梯、井道以及电梯等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现象,因此使防火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有部分建筑在构造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使建筑物非常容易在温度、风雨变化下出现变形等。可以说,这部分情况的存在,对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2.2 安全意识

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没有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充分的认识,在安全意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正是这部分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使其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时没有将建筑结构安全问题全面的融入到工作中,并因此使建筑存在着结构安全隐患,无论是对于工程质量还是人们的财产安全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3 抗震性能较差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建筑物整体安全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地震多发区,在实际设计时更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引起充分的重视。从目前情况看,很多设计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单纯的追求满足计算要求,忽视了建筑物的抗震构造要求和延性要求,因此使建筑物不能满足“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3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解决对策

3.1 重视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说是结构设计人员实际开展工作时必须重视的问题,但由于受到地域性影响,地震灾害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即使是长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灾害的地区,设计师也不能够忽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为抗震设计不是对于地震灾害的发生而设计的,而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设计的。对此,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从以下方面做好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首先,结构设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重视结构概念设计,使建筑结构满足抗震设防三水准的要求;其次,要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步骤以及钢结构的吊装步骤,必须在对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缜密的分析,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地震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影响。

3.2 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灵魂,如果没有带着良好的安全意识实施,那么无论建筑外观多么出色也会因为安全隐患的存在而不能够满足建筑使用需求。如果想要较好的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那么就需对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提升:首先,设计人员自身需要重视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因为该工作是一项严谨、专业、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必须要求设计人员能够以严谨、认真以及细心的方式对待建筑结构设计;其次,要加强设计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讲座的方式提升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开展工作时能够从细节抓起,保证建筑结构细节层面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设计师进行警醒,使其时刻能够在高度责任心下开展结构设计工作。

3.3 提升设计师技术水平

在以往的结构设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不便施工、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这部分情况的出现,与设计人员自身水平间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此,就需要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以保证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首先,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需要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引起充分的重视,不能够闭门造车,需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学习,多和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沟通;其次,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自然环境以及施工技术的了解,因为这部分工作内容同安全性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需要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时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考虑,以此更好的提升设计质量。

3.4 保证材料质量

目前,我国对建筑物的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其对于居民的生活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的优劣对建筑物整体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此,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就需要能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确定,通过选择高品质材料达到提升建筑安全性的效果。高品质的材料不仅能够延长未来维护的期限,而且对于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长远看来,其对于维护、应用成本不仅不是浪费,而是一种资金上的有效节约。

3.5 应用新型技术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同创新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也逐渐同电子技术进行了结合,建筑结构设计的难度以及内容越来越复杂。从建筑结构设计角度来看,我国建筑结构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从基本知识的掌握发展到多元化知识的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发展形势需求。对此,我们需要积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结构设计人员同计算机技术人员两者的积极合作开发出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以此在更为精确、高效的环境下帮助我们完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4 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直接关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败,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我们以自身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情况,以针对性方式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更好的设计质量,把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到位,以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勇,张建平,王鹏翊,张旭磊.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模型自动转化方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04):53-58.

[2]吕戏洋,马玉刚,沈伟良.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知识经济.2009(04):55-56.

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环境,建筑结构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只有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才能让居民更加安心的居住。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完善施工技术,有效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给居民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1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重要性

首先,有效延长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持建筑功能的完整性。地基沉降、超载以及火灾等状况,会对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建筑结构加固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避免造成对建筑结构的损害。其次,结构加固技术有效提高了房屋使用的耐久性。房屋建筑的使用,需要一个坚固稳定的结构予以支撑。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对房屋在使用当中所产生的损耗进行维护。而对于新建建筑而言,结构加固技术则能有效避免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结构损耗,增加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第三,增强房屋建筑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地震是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结构的自然灾害,破坏性极大。

2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应用现状

2.1施工管理落后

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施工管理对于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受到传统建筑施工体制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的限制,施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进度缓慢。房屋建筑工程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技术体系不完善。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施工管理的侧重点主要落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收益方面,不重视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不能在建筑当中得到应用,就无法充分体现其对于房屋建筑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在施工管理中得不到认可,依然受到忽视。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推广应用,就要打破落后的传统施工管理的局限,加强体制创新,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在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效率的同时,有效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2.2施工技术落后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在管理、技术等层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才能良好的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但实际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施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滞后,缺乏创新。对于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来讲,同样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进行创新和完善。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缺乏创新的理念和思路,而是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对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缺乏考虑,加固技术得不到创新,其功能性被极大的限制。由此可见,加固施工技术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对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固施工的要点以及技术应用

3.1加固施工的要点

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当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严格按照加固施工的要点进行。首先,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之前,要对于建筑进行严格的调查和检测。施工部门要予以相应的支持,有效掌握建筑加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对影响因素要加以考虑,以此为参考依据,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严格进行审查,降低风险,为加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在加固施工当中,要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钢筋加固施工,适用于旧建筑的改造当中。对建筑结构要进行相关的测试,根据相关数据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对房屋建筑结构及承载能力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选择最佳的加固施工方案,保证房屋建筑更加稳定的结构。第三,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要严格按照现行的加固设计标准和规程进行,应用植筋和锚栓的加固连接技术。对相关构件的规格要满足植筋锚栓技术的实际应用,保持正确的边距和距离,在施工当中,要避免造成对构件的损坏。

3.2粘贴钢板加固

粘贴钢板加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粘贴钢板进行加固,其过程不需要进行加湿处理,需要保证建筑结构胶的质量,以确保材料粘合的效果,达到加固的效果。粘贴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粘合效果,决定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粘贴钢板加固能够有效弥补钢筋混凝土构件部位薄弱的缺陷,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3增补受拉钢筋加固

在房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当中,受力分布不均匀,集中受力的区域容易发生损耗,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降低。增补受拉钢筋技术的应用,通过增加受拉钢筋,提高结构受力集中地区的承载能力,采用焊接的方式对钢筋和梁体结构进行连接。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包型钢进行选择,以获得最佳的加固效果。

3.4加固施工辅助技术

外包型钢加固同样也是有效的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为了提升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需要采用外包型钢加固技术,将角钢外包在结构的四角进行缀板连接。根据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干式和湿式两种加固技术。干式方法不需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与型钢进行粘结,使其能够单独受力,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增加承载力。多应用于屋架、梁柱、间墙等结构当中,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湿式方法则是利用乳胶水泥对构件和型钢进行粘结,以保证构件和型钢整体的工作。

4结束语

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需要更加先进和稳定的房屋建筑技术,对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建筑的维修与改造,强化现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利用加固施工技术,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以有效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结合结构加固施工的要点,合理应用相关施工技术,实现有效的加固设计,以保障房屋建筑的结构安全。对建筑业的平稳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牛鸣非,张颖.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3):48.

[2]金江锋.浅析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5.

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要点规范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结构的类型可按建筑材料分为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建筑物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御外部作用的构件的组成方式。在建筑结构中,抵抗外部作用的基本单元是梁、板、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墙)、实腹筒、框筒及支撑。这些单元可以组织排架结构、板柱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支撑结构等体系。建筑结构设计就是依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合理选择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采用合理的力学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估,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和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在现实建筑实践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对结构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和规范研究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而结构设计又是建筑设计施工中的重点和关键点。

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1、整体部分的设计

结构设计的整体设计主要是包括选择结构体系、布置柱网、对梁进行布置、分布剪力墙、选择基础型号。整体结构的设计,一般是分为主体部分和基础部分。设计人员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的程度、高度、风力以及抗震要求要进行选择。在结构体系选定之后,要对梁、墙和柱的具体分布以及尺寸大小作出决定。在计算过主体结构的内力之后,基础的选型以及计算要以结构底截面的内力为主要的依据。

2、部件部分的设计

在完成整体的设计之后,就要开始进行部件的设计。部件的设计主要包括五个主要部件的内力以及配筋的计算。这五个主要的部件包括板、柱、梁、墙以及块体。梁与柱的设计,一般可以当细长的杆件来看待,它们的内力实际情况与计算体系中的结果一般是符合的。单向板可以当做将梁的宽度单位简化之后来进行计算,双向板的理论设计也是比较成熟的,由于异型版的计算比较复杂,应尽量避免。单片剪力墙,一般是把它当做薄柱来进行近似的计算的,有的时候也要将翼缘的作用考虑在内,但是,如果剪力墙处在筒体结构中,要用空间力学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块体的计算与其他的部件不同,它在高度,宽度以及长度三个方面的尺寸都较大,不能按照一般的简单体系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如果是单独的基础,深梁以及桩的承台都可以当做块体来看待。他们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很难精确的进行分析,所以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往往会将安全系数加大,来保证安全。

结构设计的步骤、与标准

1、结构的设计过程

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效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再次,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

2、结构设计的标准

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在遵循经济美观、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等前提下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建筑的各种性能。

(1)合理计算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结构的构件必须能够经受极限承载计算和正常极限的验算,这对建筑安全性,建筑质量尤为重要。

(2)在多结构混合的建筑当中,必须对结构进行合理分析,找出多结构混合的衔接点,分析出各结构之间的组合是否合理,并且找出合理组合对多结构组合进行优化,提高建筑质量。

(3)建筑结构设计要结合当地地域结构现状,并且具有与之相应的抗震标准,使建筑在安全和质量上得到保障。

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和规范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一直保持在传统建筑结构设计的阶段,所以导致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其他对安全有影响的问题。有些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不去考虑内在需求,只重视建筑的外观,而不顾及建筑的质量;有的设计人员明明知道企业所要求的建筑结构设计形式不能够保证安全性,但是为了自己的工作和金钱而不提出异议,最终导致出现各种安全隐患甚至悲剧的发生。虽然以上所述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行业中是少数的,但是这种人的存在也需要重视。

2、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设计之前,应当对建筑的周边情况进行深入细化的考察,包括当地的地质状况、气候条件、降水情况等等,同时可以搜集整理当地的建筑资料,与自己将要进行设计的建筑进行比对,发现房屋存在的问题,借鉴良好的设计思路和方式技术等,将其进行改进,使其符合本建筑工程的要求。当设计人员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影响建筑结构的不利因素,进而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3、建筑结构中抗震能力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中还存在抗震能力很差的情况,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是有的企业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为了节约开支,缩小成本,减少对资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而过度的减少对钢材等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就使得建筑物中的钢材还有其它的建筑材料的性能变弱,使建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中,针对建筑物的钢筋等材料有很严格的赔率规定。不同的建筑物的位置不同,所以对建筑结构的具体要求也存在差异,所以建筑企业要对建筑物的材料配比起到足够的重视,要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工作,和对建设工作进行跟踪调查。此外,现在很多中小建筑企业为了节省建筑的开支,缩小成本,就是用冷轧变形钢筋,这种材料还在发展阶段,它的钢筋程度比较高,韧性却很差,没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但是它的费用很低,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这些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不顾建筑的抗震效果和安全性,采用这样的钢材,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造成很大的隐患。

4、楼板设计问题

楼板在房屋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楼板房屋建筑就无从谈起,楼板是建筑中主要的承重构件,通过将楼板桥接在承重墙之间,楼板就可以将建筑压力通过板面传送给承重墙、柱,增加房屋的坚固程度和建筑强度,所以不合理的楼板设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必须重视。楼板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楼板需要桥接在不同的承重墙之间,但是现实施工中往往将普通墙壁当作承重墙使用,搭载楼板。楼板能承受的压力是一定的,承载楼板的墙壁承重能力也是有限的,承重墙是专门为搭载楼板设计的,而普通墙壁只是设计美观、方便用的,承重能力很差,如果将其和承重墙混用,均布载荷进行配筋设计,很容易使普通墙壁处开裂,墙壁上方的楼板断裂。设计时根据经验对楼板承重进行判断,并且为计算方便,将双向板当作单向板进行设计,这种假设的楼板承重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因为单向板和双向板没有混用的可能,造成楼板一段承重很大,另外一段很小,很可能造成楼板断裂。

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措施手段

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建筑结构各部件之间的关系、结构设计的稳定性等,对于这些因素,设计人员应当充分的考虑,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其中的有利因素应当进行创新,以加强各构件之间的协调性,对于其中的不利因素,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以保证其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促进作用。

2、注重对地基的设计研究

地基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地基条件会对建筑结构设计造成重大的影响,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情况等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予以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对地基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挖掘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从中找出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防范。

3、加强楼板设计规范

楼板作为承受荷载力的主体,设计人员要充分保证其结构受力的可靠性,以保证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于主次梁刚度相差较大的楼板,设计人员要对楼板的整体受力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免造成配筋浪费,以保证建筑结构使用的安全性。楼板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并将它传给框架外,还将水平力传到各个柱上,因此楼板平面内的刚度、整体性和承载力也很重要。作为建筑要求,住宅楼板还应能隔音。一般楼板和地面应有一定的蓄热性,即地面应有舒适的感觉。防火要求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耐火极限为1.0h,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为0.5 h。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为1~2 h。

总结

在建筑当中,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与规范是多么的重要,它是对实际建筑施工的理论指导,也是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行事准则,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严格地按照设计要点与规范,本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致力于设计出更高质量、高标准的结构设计,将我们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思想更充分的在建筑设计中表达出来,以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的高质量需求,并且繁荣、美化我们伟大的祖国。

参考文献

[1]徐慧。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规划与设计,2013(6).

[2]余文忠。关于建筑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向导,2012(9).

篇7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评估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结构的检测评估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需要对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估时,或当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需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需求产生怀疑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结构的某部分或某些构件进行检测。当评估被检测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时,就应该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或者拆除。本文详细介绍了建筑结构检测评估的一些问题。

一、建筑结构检测评估的原因

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应满足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当建筑结构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需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需求产生怀疑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对结构的某部份或某些构件进行检测。所以检测的目的是了解结构的适应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需求,对建筑结构做出正确的评估,之后进行维修或加固,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设计不适合或有误,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尾部和地基情况了解不全,地基承载力估计过高,漏算或少算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设计人员受力分析概念不清,结构内力计算错误;施工质量低劣,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有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砌筑方法不当,造成通缝,空心砌块不按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芯柱;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或焊缝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用及改造不当,如未经核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或对其进行改造,造成原有建筑结构承载力不足,在使用过程中改变用途加大荷载;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墙上开洞等,这些都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评估。

二、建筑结构检测评估的内容

1、常规的外观检测。如平整度、倾斜度、尺寸偏差等。此项检测是最传统的、最古老的检测方法。但也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如有的建筑物破坏程度比较严重,所以其倾斜度比较大,直观的就可以观察出来。

2、强度检测。如材料强度、构件承载力、钢筋配置情况等。此项检测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此项检测重点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缺陷、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位置、混凝土构件几何尺寸、楼板厚度等进行检测。对混凝土构件强度的检测,可使用回弹法、超声一回弹综合法等检测的方法。一般工程会优先采用回弹法,对大型工程采用回弹法检测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对回弹法检测有怀疑时,就要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检测。

3、结构内部缺陷的检测。如混凝土内部的孔洞、裂缝钢结构的裂缝、焊接缺陷等。

4、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如混凝土的集料分析、钢材化学成份分析等。检测的重点大多在容易出现破坏的节点,检测框架柱、梁、墙是否完好。检测承重墙体,是否有可见裂缝和明显的位移,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松动,脱闪现象。有的检测时发现建筑结构已建时间长,管理不善,经常没有完整的技术档案,甚至没有技术资料,有时还会遇到虚假资料的干扰,这时尤要慎重对待。对有些建筑结构强度检测常常要采用非破损或少破损的方法进行,尤其是对非倒塌事故一般不允许破坏原构件,或者从原构件上取样时只能允许有微破损,稍加加固后即不影响结构强度。

三、建筑结构检测评估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建筑结构检测评估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送样和质量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建筑结构检测评估通常为事后检测,在浇注好混凝土后,应测定钢筋的配置情况。因此其工作难度较大,技术含量高,检测评估技术一般是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这样更加科学、方便、快捷,无疑是现有检测评估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发展新的检测方法,使检测评估技术更加先进、可靠,则是检测评估技术发展的内容。

1、现有的建筑结构检测评估规范互相分离。对既有结构的检测评估不同于拟建结构的设计,检测评估的整个过程都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检测评估个体,评估是建立在对既有结构进行现场检测基础上的分析。通常对于一个检测项目会有不止一种的检测方法,而每种检测方法又可能对应不同的检测精度和数据处理方法,比如只用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强度和用超声一回弹综合法并经混凝土芯样修正得到的混凝土强度,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检测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检测方法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2、检测仪器设备的落后。检测仪器在结构检测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仪器设备就无法进行检测评估,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评估工作的保障。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检测仪器设备存在着明显的落后差距,尤其在数字化检测仪器设备方面。

3、在我国建筑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验算仍然沿用设计规范。如我国民用建筑可靠性评估标准规定,当验算被评估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时,结构上作用的组合、作用的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执行。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作用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是以拟建结构为研究对象确定的,对既有建筑结构并不适合。既有建筑结构的继续使用期不同于设计时采用的基准期,在假设可变荷载为平稳二项随机过程的前提下,可变荷载的统计参数会有所不同。而对于既有建筑结构的抗力,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原因,还应该按照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来考虑,这时,对既有建筑结构抗力模型和统计参数的选取与设计阶段相比,显然会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既有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准则应该考虑既有结构的特点,重新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

4、在现有的检测评估中既有建筑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既有建筑结构的寿命评估会涉及到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一般认为,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是考虑时间因素的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结构工程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建筑结构在使用若干年后,在限定的使用条件和正常维护条件下,没必要采取补强、加固等措施,结构还能继续保持其预定功能的时间。这也是建筑结构检测评估规范的问题之一。

5、建筑结构的检测评估,其方法的选择、试样的抽取、设备的采用、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等都必须符合相应检测评估规范规程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在拟定检测方案时要尽量选用可对比的配套检测方法。同样,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施工也必须要符合相应规范规程的规定和要求。提倡尽量采用结构加固新技术迸行结构加固。但在选用新技术加固时,应该采用经过正式评估的技术。施工技术的选用,还应该便于实施,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中在构件加固的同时要考虑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性能和安全,要处理好单个构件的加固和节点加固与结构整体性能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时要处理好新、老材料,新老构件,新老结构的特性关系和受力关系。加固施工要考虑进行必要的现场施工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满足检测评估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检测评估是以相应的现行规范为根据、以实验为技术手段,反映结构或构件实际工作性能的有关参数为判断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储备提供重要依据。建筑结构检测评估不仅对新建工程安全性能的评定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危旧房屋的更新改造、古建筑和受损结构的加固修复等提供直接的技术参数。

参考文献

[1] 杨海林.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J] ,城市建设,2010,18.

[2]徐小军,刘慧萍.建筑结构检测评估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3]JGJ/T23- 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8

加强建筑结构工程的系统化设计,实现建筑结构工程的统筹管理,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工程的现代化水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文章依次针对系统化设计是建筑结构工程现代化的要求、建筑结构工程系统化设计的路径、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给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现代化;系统化设计;路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工程现代化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建筑结构工程的系统化设计,实现建筑结构工程的统筹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工程的现代化水平,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 系统化设计是建筑结构工程现代化的要求

1.1 系统化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结构工程安全高效运转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工程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它的规模不但越来越大,而且功能越来越多。在整个建筑结构工程中,除了主体建筑工程,常常配套建设许多相配套的建筑工程,例如配电间、办公室、休息室、配电室、电梯间等建筑工程;这些建筑工程又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如中央空调系统、交通系统、强弱电系统、逃生系统等子系统,正是这些子系统构成了庞大的系统性建筑结构工程。

从整个建筑结构工程来讲,要想确保各个子系统能够安全高效运转,必须确保整个建筑结构工程协调运转。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即使各个子系统的设计水平相当高,如果无法融入到整个建筑结构工程当中,这样的建筑结构工程只能是各子系统的简单拼凑,根本无法实现系统的协调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现整个建筑结构工程的优化,才能真正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转,才能达到系统化设计的目的。

1.2 系统化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结构工程安全顺利施工

现代建筑结构工程是综合性的复杂的现代化工程,其功能已不单纯是普通的居住,而是趋向于更加复杂的多种功能,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工程设计时必须面向使用功能。但是,在面向使用功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不同,其建设材料的规格、设备的品种也就不同,并且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安装技术也各不相同。各种线路、管道的铺设,设备的安装,材料及施工机械的使用必须进行统筹设计。否则,就会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施工次序混乱,建设作业困难的现象,这样就会给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系统化设计是建筑结构工程全寿命设计的要求

全寿命设计是现代建筑结构工程的基本要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进行传统的设计,而且还要进行市场预测设计、设计评价、工程施工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设计、试运行、使用、维修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保建筑结构工程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2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化设计的路径

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工程系统化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完整体现出系统化设计的特征,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完美和谐,必须参照以下路径进行优化设计。

2.1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分析

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之初,必须针对整个建筑结构工程进行立项,并展开科学性论证,在确实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确定设计的方针与方法,然后进行系统分析,对结果进行讨论和修正,确定最优系统,同时确定设计参数和变量,完成设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2.2 建筑结构工程各子系统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确认各子系统在功能与设计方法上是不是能够和整个系统相协调,确定最优子系统。然后确定子系统的设计参数和变量,完成设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并完成子系统的设计。子系统的设计完成后,还要针对子系统的技术设计进行经济评价,以确定该子系统是不是最优设计。

2.3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

当完成各子系统的最优设计之后,才可以进行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是在各子系统互相协调的原则基础上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协调统一,无论是在结构上,功能上,还是在建筑材料上,都必须保持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统一。在完成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后,还要对整个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进行经济评价,以确定该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的最优性。

当确定了最优的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后,还要对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设计的实现方法进行设计和评价,恰当选择最优的实现方法后,对系统做出系统的综合性评价。

3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化设计的方法

3.1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标准化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标准化设计是在整个工程统一协调的前提下进行的,它主要包括简化法、系列化法、通用化法、组合化法以及综合标准化法等多种方法。

⑴简化法

简化法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建筑结构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安装的设备、施工设备的类型数目,使材料、安装的设备、施工设备尽可能满足建筑结构工程建设过程的需要。

⑵系列化法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某一类材料、安装的设备、施工设备常常需要一系列的类型才能够满足建筑机构工程设计的要求。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在结构预制构件的设计过程中。

⑶通用化法

简单来讲,通用化法就是各子系统通用的标准化设计。由于各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确定在功能或者尺寸上具有互换性的功能单元作为设计的通用单元。

⑷组合化法

组合化法是建立在通用化法的基础之上的,是将许多种通用性比较强各个单元,按照设计用途或者需要进行拼接组合,从而形成功能不同的单元。

⑸综合标准化法

所谓综合标准化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求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内部或者各子系统之间,或者各个系统的相互衔接的部位在功能设计上保持协调一致。

3.2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智能化设计方法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工程的智能化设计成为了现实,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但将标准化方法融入其中,而且还可以进行完成设计的智能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的抽象模型,并在这个模型中进行子系统的设计、运作,在满足各个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打造出符合建筑系统化设计的现代化工程。

4 小结

总之,在建筑结构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运用系统标准化设计,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而且还可以缩短建筑施工时间,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目的原因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给房屋建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房屋建筑施工加固技术在最近几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房屋的质量安全控制中,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加固技术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屋建筑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质量的好坏影响到使用的安全性,因此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就变得越来越为重要。为了提升建筑物的结构稳固性,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必须对房屋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及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二.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1、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主要目的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不到位、设计达不到规范标准、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过程不规范、使用不合理等主观原因或因地震、台风等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房屋建筑倾斜、结构不稳定、墙体构件开裂,无法满足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严重影响正常使用。为了消除这类房屋建筑中的安全隐患,提高长期使用质量,在确信有加固价值的前提下,就应该对存在隐患的房屋建筑进行加固,其目的是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构件的坚固程度,让其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构件的稳定程度,使其满足有关规范要件;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刚韧程度,使其满足相关规范所允许的变形程度和裂开缝隙宽度的要求;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以便改善使用功能。

2、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在很多情况之下,我们都要对房屋的建筑结构予以加固,建筑结构的加固具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特点,但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房屋建筑的用途发生了改变;第二,房屋建筑出现了一些不合理设计;第三,房屋建筑的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逐渐的提高;第四,因为自然灾害的破坏,致使房屋建筑不得不将房屋的建筑结构予以加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建筑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多,致使我国城市用地面积逐渐的减少,为了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我们就要加大对人们要求的满足,把一些旧的建筑物重新进行评估,并将有利用价值的建筑物进行回收利用,可以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将我国房屋建筑的原貌和房屋建筑的功用进行改变。

3.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有以下六大基本原则:

(1)合理考虑房屋建筑的材料性能。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根据房屋实际结构来选取建筑材料。像对混泥土进行加固时,就应当在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基础上再提高一级来处理。通常在房屋结构缺少原材料时,按照实测材料的强度等级来取值,以使方案的初选材料和原结构设计相吻合。

(2)尽量利用力学体系的实体效应。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虽然只是针对于一些危险构件,但是考虑其结构对房屋整体结构效应是必要的。

(3)先检测再加固原则。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需要加固的房屋建筑结构或构件进行检查,对其进行可靠性的鉴定分析;全方位地了解现有结构材料的性能、结构与构造、结构体系、结构存在的缺陷、结构及构件受损程度、结构受力状况及持力水平等相关信息,为确定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案奠定前期基础性准备工作。

(4)尽量使用原材料与构件。虽然原有房屋建筑结构遭受了一定的破损,但在原有的基础上还是有一定的承受力。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房屋原有建筑结构的损坏,减轻对房屋原有建筑结构或构件因为拆除造成的二次损伤或破坏。

(5)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达到抗震效能,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的频发率也高。特别在不能准确预算出地震发生的时间情况下,加固房屋建筑结构来达到防震的效能,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能造福于人民。

(6)综合性考虑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因素、条件。房屋建筑结构要进行加固,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和方法。而是应当综合考虑到其进行加固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经济上能够承担的物质能力。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施工水平上,合理加固房屋建筑的结构才是明智且实用之举。

三. 不同类型加固工程与加固方案的解析

一般来说,加固工程常采用的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工程加固的方法,如,化学灌浆法、粘钢锚固法、碳纤维加固法应运而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固工程中。具体哪个方案最能体现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点,应根据需要加固的构件情况,综合确定加固方案。

1、以框架梁的加固为例。较为合理、经济、技术先进的加固方案当属粘钢锚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前者以造价低,施工简单,占用空间小,加固效果好,明显优于加大截面法和预应力加固法,后果除材料费用高外,则各种优势尽显其中,重要表现在自重轻,材料自身几乎不增加重量;强度高,固化后的碳纤维强度比钢材高达十几倍;劳动强度小,一个作业面只需一至两人操作即可;施工工期短,熟练工人每人每天能完成近200㎡左右。但是,应用其在负弯矩部位进行加固效果不如钢板性能好。

2、以框架柱的加固为例。较为常见的加固方法有外包钢加同法,即在混凝土柱四周外包型钢进行加固,这样既不增大混凝土截面尺寸,又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具体方法又分干式作业法与湿式作业法两种形式;干式加固法是将型钢(一般是角钢)直接外包于需要加固的混凝土柱四周,型钢与混凝土之间无连接,由于与混凝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所以不能确保结合面传递剪力。湿式加固法一是用浮胶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材料,将角钢粘贴在混凝土柱上,二是角钢与混凝土之间留一定间距,中间浇筑混凝土,达到外包钢材与混凝土相结合。两种作业方法相比较,干式作业法施工更为简单,价格低,施工时间短,但其承载力提高不如湿式作业法好。在方案选择时,应根据加固要求和原构件情况,合理挑选适当的方案进行加固。

四.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应用

房屋建筑是一项具有一定严谨性的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建筑行业得到多年的持续发展以及创新的更迭,其本身具有着独特的建筑魅力。随着我国技术科学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建筑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即是一种具有多方位与多元化的综合发展。在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存在着许多过去传统的工艺方法与手段,这些传下来的方法都是经过前人的长年研究得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传统的工艺方法以及手段进行持续的学习以及不断的创新,并且在对待此工艺技术发展必须秉着严谨的态度。然而,新型的材料、设备以及工艺的产生也相应的促进了新型方法的产生,将新方法与旧方法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为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篇10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隐患;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用地日益紧张,造成了建筑物开始向高层发展建设。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自身安全以及财产损失,建筑总体的质量包括了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两个方面,加强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另外,除了这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外,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占到结构设计的重要作用,加强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对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不仅要保证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还要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1.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1 计算简图要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

房屋建筑物的结构计算式是通过计算简图实现的,计算简图的选择影响着结构的安全,计算简图选择不当,则会经常出现结构安全事故,因此,选择恰当的计算简图,对于保障结构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建筑物结构的计算简图,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保证,以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计算简图在设计范围内的误差。

1.2 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基础方案

房屋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要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的种类、载荷的分布情况、建筑物施工的技术条件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不同的因素来实现全面的分析,进而选择出比较经济、科学、合理的基础结构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最大的程度充分发挥出地基的潜力,根据需要,对地基的变形进行适当的验算。另外,基础结构设计时,要有详细准确的地质勘察报告,着重针对没有或者缺少地质报告的建筑物进行现场考察。一般情况下,同一个房屋的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不适合采用两种不相同的类型。

1.3 合理的选择建筑结构方案

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离不开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也就是说,在结构的形式和体系上要做到联系实际,切实可行。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不仅要有明确的受力,而且还要传力简捷。在同一个结构单元中,要选择一种结构体系,不适宜混用多种结构体系。在地震区域中,应严格遵守平面和竖向的原则。因此,在确定结构方案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全面的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以及原材质量等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在建筑、水电、供暖等方面经过充分的协商后,择优选用。

1.4 对计算的结构进行准确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普遍的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软件种类多种多样,软件不相同,计算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针对此现象,结构设计人员应该针对各个不同的计算软件使用的范围和条件,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在结构计算时,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另外,还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在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过程中,要经过认真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因为可能出现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与软件程序不符合、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以及软件自身存在的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

1.5 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要牢牢掌握设计的原则,并且加强建筑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建筑物构件的延性性能,还要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特别是钢筋在执行阶段的锚固长度。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力。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建筑结构中抗震度不够

最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地震灾害,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证明了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结构设计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抗性性,没有达到我国所规定的建筑标准。所以,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是对人员保护和财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的认识不够,从而忽略了建筑设计中抗震性的原则,使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2 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人员其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还只是保持在传统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在很多时候并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些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观念不够强烈,只简单的重视表面问题,而忽略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在问题,只看重建筑的外观设计,而忽略了建筑的安全设计。一些企业的设计人员明明知道企业所要求的建筑结构设计形式并不能够满足建筑的安全性,但是设计人员为了企业和个人的自身利益而并不做出改变,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建筑结构的质量问题。

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

3.1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设计工作,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自身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要保证对每一项的构件设计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能够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转变自身的传统思想,正确对待建筑结构中抗震的重要性,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能够有效的体现出结构设计者的基本意志。

3.2 严格按照我国规定的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益飞速发展,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也相应的出台了一些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法律法规,用来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统一和协调。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的对传统与现代的设计观念相结合,努力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降低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隐患。

3.3 创新设计软件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与电子技术得到了有效的结合,建筑结构的内容相对也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就要保证设计人员能够充分的掌握对知识有效性的拓展,并能够充分的运用计算机,从而设计出一套密集的设计软件,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服务,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得到有效的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结构设计的质量并不乐观。我国的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离不开设计人员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创新灵活的思维以及仔细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提高设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合理准确的制定好结构方案,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驰,蒋正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鉴定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56—58

[2]宋磊,姜燚.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几种理论及提高意见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0(03):63—65

[3]宋剑锋,满玉秋.关于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意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7):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