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部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管理部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管理部规章制度

篇1

(一)缺乏学校层面上的统筹规划

当前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方面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该制定什么,不该制定什么;先制定什么,后制定什么,没有统一的安排。导致大学内部的规章缺乏体系性,显得零散杂乱,也容易出现规章之间管理范围的交叉、重叠;也容易出现无人管理、无规矩可循的“制度盲区”,“管理盲区”等问题。

(二)规章制定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多数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都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草拟。虽然草拟人员在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中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草拟规章制度同样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如果不了解其中的规范,制定的规章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制定的规章在程序上或内容上存在违法情形,最终导致规章无效或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等情况。

(三)规章制度制定过程论证不充分

当前很多部门的规章制度,受到部门领导主观影响比较大,受领导换届、轮岗影响大,不同领导对同一项工作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出台不同的的规章制度。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广泛的论证,往往只在部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对外征求意见流于形式,多数情况下得不到有针对性、负责任的修改意见。这使规章制度在制定之初就存在缺陷,从而导致规章制度自身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规章制度各项规范功能的实施效果。

(四)规章制度的内容结构不完整

当前学校职能部门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往往通过制定某项规章制度予以开展,但是多数规章制度中缺乏相关罚则的规定,即如果相关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受到什么处罚,这些内容规章制度本身没有涉及。这使得很多规章制度缺乏基本的强制力,对规范相关教职员工的行为上起不到实质性的管理作用。

二、完善大学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的对策

根据当前大学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将规章制度管理部门与制定部门相分离,在各职能部门设立规章制度建设专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规程等方式来完善。

(一)将规章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工作划归综合性部门

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来负责统筹管理。一是有利于在内部职责划分上,避免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权力边界上出现重叠、交叉。如果一项事务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那么这类规章制度就由一个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同一事项有多个文件管理,给实际工作带来不便;二是有利于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管理,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便于学校站在全局的、整体的高度去管理,去统筹规划;三是规章制度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有助于被管理者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学校内部所有规章制度,既便于规章制度的宣传推广,又便于被管理者的遵照执行。

(二)各部门应确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

大学内部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的管理内容、专业知识非常多,要想通过设立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校内各类规章制度的拟定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各部门业务知识熟练,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本领域工作的教职工确定为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专员。由他们负责本部门的制度建设工作。学校负责定期组织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建设专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相关人员规章制度建设的专业能力。

(三)学校层面对规章制度建设程序制定统一规范

篇2

本文作者:曲志强刘宇刘强工作单位: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规章制度的编写。规章制度编写应坚持以顶层设计,强化统一管理为原则。国家法律、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其所属单位编写规章制度的首要依据。规章制度的草案应对起草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职责分工、管理程序、管控环节、具体要求、责任追究、执行监督部门、解释部门和施行日期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如果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与其它现行规定不一致的,应在征求意见时说明理由,并在附则中注明废止现行规定有关条款。新的规章制度代替原有规章制度的,应在草案中写明自本规章制度生效后废止的原规章制度名称及文号。承办部门应提出规章制度征求意见稿,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意见;涉及下级单位的,可以征求下级单位意见;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应当公开征求职工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应在公司主页上公布规章制度征求意见稿。规章制度承办部门应当切实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各项管理要求应包含操作部门、操作条件、操作程序、期限等要素,避免使用“定期”“、及时”“、一般”“、原则上”等用词。规章制度格式按章、节、条、款、项、目结构编写,不允许采用其他格式,规章制度应当体例规范、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简明、标点符号正确。规章制度三要素。我们将职责分工、流程、奖惩称为“规章制度三要素”,即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三要素都应具备,否则制度的执行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职责分工指“由谁履行”,职责流程指“如何履行”,奖惩指“履行不好怎么办”。

规章制度的协调性。规章制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系统,其效能取决于它的协调性,制度之间相互冲突的规定,将严重影响制度的执行力。首先,公司业务职能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各职能部门围绕公司总体目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的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整和约束这些职能的规章制度也必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各职能部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公司规章制度建设以公司战略目标为依据,综合考虑职能部门以及职能部门内部各管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规章制度进行一体化设计,拟定一整套相互协调、整体优化的规章制度。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起草过程中,首先要检索草案与现行有效规章制度是否冲突,还要广泛征求其他部门、基层单位等各方的意见,必要时,可以同制度涉及部门召开协调会议,专题解决制度协调性问题;在制定部门履行审查会签程序时,各会签部门应将制度的协调性作为审查的重点,如发现有冲突的可能性,应指示制定部门送相关部门会签;公司在规章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时,应将协调性作为重要指标,在制度修订时,要重点考虑是否存在协调性的问题。1.5规章制度的生效和效力依据。规章制度是指依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总部规章制度等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制定,以公司和各单位文件形式的规范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文件。规章制度生效后会对所有员工产生约束力,约束力产生的基础有两方面基础。一是法定的效力基础,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在性质上属于企业的一项经营自,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都规定国有企业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二是约定的效力基础,企业同员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一般约定“员工应当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这里约定的规章制度不但包括现存的规定办法等,还包括后续制定的各类管理制度。在劳动者具有意思自由的前提下,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同意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愿放弃自主行动的权利,企业从而获得了管理的权利。

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且危害巨大的问题,由于制度并未得到真正落实,规范管理并没有有效实现,同时也客观上使企业形成了不讲实效、注重表面的工作作风。对此,我们提出采取以下解决措施:培养员工规范意识。员工规范意识是规章制度能够切实发挥功效的基础,只有员工形成令行禁止的工作习惯,只有将习惯上升为稳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规章制度才能切实落实。缺少员工规范意识的企业,上下级之间往往出现上下级的“相互博弈”,员工之间也容易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不良现象。因此,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学习和掌握法律和规章制度,开展树立规章意识的教育活动,尤其应重视对新进员工、晋升和转岗员工、高风险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培训。明确对员工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违规必究”。培养员工良好的规范意识,使员工从被动遵守转化成主动执行。宣传规范意识创造价值的理念,强化规范意识与公司效益的联系,规范意识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增加利润,但是在规范意识指导下的企业活动,能为企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总体工作效率并增强企业风险控制能力,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规章制度落实。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将执行职责的流程固化,强化和规范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公开性、强制性的特点。所有被授予权限的人员都可以查看到管理流程中各个节点的情况,违规情况易被发现;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强制承办人必须按照顺序,全部通过流程的各个节点,才能办结该项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这两个特点能有力推动规章制度落实。建立规章制度查询信息系统。建议以北大法宝为模版,创建面向公司所有员工的规章制度智能搜索信息系统,实现所有员工均可方便查询所有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的目标,智能查询包括双向超文本链接相关规章制度条文、法规条文和相关案例、裁判文书、法学文献等信息,以利于员工对规章制度及法律的学习和遵照使用严肃考核,强化奖惩。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是对制度执行过程的跟踪。企业建立了全面覆盖职责的规章制度,还要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实践证明,没有相应的考核体系或者考核力度不够,制度执行力将会衰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使员工即有压力又有动力,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

篇3

 

经济盈利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经济效益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除强化自身实力之外,还需要加强内部的行政单位管理,从而全方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系统担负着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推进并保障企业生产经济等日常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有效沟通,从宏观上控制着企业发展的全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效率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衡量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管理职能产生的效果,通常通过企业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活动体现出来。

 

企业执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则是建立在企业行政管理特点的基础上。企业执行行政管理,首先有助于提高企业目标的实效性。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企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以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其次有助于构建企业管理的层级性。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是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层。管理层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后由执行层实现。而在这两个层级之间,行政部门主要承担起两者间的协调作用,上传员工意见和工作成效的同时准确及时下达企业高层决策层的思路和意志,并予以监督和协调。因此,由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剂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僵化、监督力度不足等的问题,行政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层级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最后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时效性与灵活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和功能即协调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适当的衔接关系,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严格执行着执行—反馈—挑战—执行这样一套操作过程以尽量减少时间滞后,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延误和损失。同时,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强灵活性,它与时俱进,通过频繁的变通、变革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企业行政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提升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追求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担。因此,企业要顺利经营,需深刻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此目标制定工作的标准和准则,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除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技术水平高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状态的体现。

 

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正确认识,我国部分企业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机构庞大臃肿,部分不同机构间管理内容相同,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行政机构的庞大臃肿直接导致了单位内部办事效率低下,命令无法得到有效传递,下级部门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不必要机构的大量存在,导致机构、人员日渐增多,行政开支越来越大,将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大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规章制度方面尚存在问题:一是行政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味地复制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企业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较为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只是形式工程,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和落实,只用于应付上级偶尔的检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了较多的员工矛盾,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多偏低。由于多数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和环节偏多等原因,导致行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意识欠缺等现象,行政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将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行政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容易导致行政部门运转不灵,导致效率低下。

 

(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部分企业受传统家长制的影响较为严重并一直秉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民主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不讲实效的管理,偏离了原本服务的轨道,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一)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运营需要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决策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为此,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管理层应透彻了解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合理并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要严格遵从规范化要求。在坚持实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最后,要强化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的职能交由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强化其实际管理职能。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加强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提高,建立起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等,为行政部门的法治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若行政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则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实际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层应领头号召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严格遵从规章制度,维护其权威性,真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促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心理、择优决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等基本能力是现代企业对行政人员素质的要求。要组建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一方面是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支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领导层不能再单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要具备战略眼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行政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企业定期地对行政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四)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企业应对外引进科学合理的如绩效评估、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单纯地注重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增强企业行政人员责任感的同时还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衡量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的。而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其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工作,采取措施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的,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经营发展。

篇4

1.1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1.2规章制度落实

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血透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引发医疗纠纷。

1.3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护理队伍年轻化易出现安全隐患。血透室是高危科室,血液透析治疗的风险很大,而从业护士的低龄化,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

目前,多家医院进行大胆的人事制度改革,很多高学历低年资的护士走上了护士长的岗位,这些年轻的护理管理人员通常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对规章制度落实督导检查不严,客观上形成了最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3.3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1.3.4颈内静脉置管护理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1.3.5血液透析过程中会遇到停水、停电、机器故障、管路滑脱等突发事件,护士的专科技能及综合素质在此可充分显现,临床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实际工作体验,方能做到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2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血透室工作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懂法、守法,谨言慎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我防护。同时我们还配合医院护理部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分析,以实例对护士进行教育,使其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

2.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篇5

【摘要】 目的 了解患者对临床医师执行医疗规章制度的评价。方法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随机抽取1 000名出院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查房制度、手术标识制度、麻醉访视制度、手术谈话制度和告知知情同意制度落实不到位。结论强化对临床医师医疗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临床医师医疗行为的监管;提高临床医师落实医疗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等。

关键词 临床医师;规章制度;患者;评价

医疗规章制度是依法治院,保证医院医疗安全运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保障。为了解患者对临床医师执行医疗规章制度的评价,针对落实不到位易引发医患纠纷的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告知知情同意制度、术前谈话制度等相关制度,对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某大学3所三级甲等医院,其中2所为综合医院,1所为专科医院,随机抽取1 000名出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向2014年6月1日~ 10日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问卷在30天内通过邮寄回收。共发出问卷1 00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14.2%,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100%。

1.3资料处理

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患者对临床医师执行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价。

2 结果

本次被调查患者142人,其中女性占30 010,男性占70%;年龄0—45岁占15. 49%,46~60岁占35.21%,61~ 75岁占32. 39%,76岁以上占16. 90%;本地户籍占69. 01%,外省市户籍30. 99%;付费方式医保占62. 86%,公费医疗(含军免)占5. 71%,自费31. 43%;平均住院天数为10. 45天。

2.1 对查房制度的评价

调查问卷显示,住院医师每日查房1次的占15. 49%,每日查房2次及以上的占78. 87%,不清楚是否查房的占5. 63%;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的占38. 03%,每日查房2次及以上的占53.52%,不清楚是否查房的占8.45%;主诊医师每周查房1次的占12. 68%,每周查房2次及以上的占63. 38%,不清楚是否查房的占23. 94%。

2.2 对会诊制度的评价

住院期间涉及会诊的患者认为,经治医师邀请其他医师会诊非常及时的占76. 09%,比较及时的占15. 22%,一般的占8.70%,不太及时、不及时的没有。

2.3 对知情同意制度的评价

调查显示,临床医师在使用自费药品、器材、检查、治疗项目前能全都告知的占90%,部分告知的占6.67%,不告知的占3.330/0;医师将病情、诊疗方案、风险告知非常及时的占73. 91%,比较及时的占21. 74%,一般的占4.35%,不太及时、不及时的没有;医师在做手术、特殊检查和治疗前能全部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的占93. 55%,部分征求意见的占6. 45%,完全不征求意见的没有;医师跟患者或家属谈话非常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占77. 78%,比较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占19. 05%,不太详细易懂的占3. 17%。

2.4对术前谈话制度的评价

调查显示,手术前跟患者或家属进行有关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谈话为主刀医师的占43. 64%,主诊医师的占21. 82%,主治医师的占14. 55%,住院医师的占20%。

2.5 对手术标识制度的评价

涉及需要进行手术标识的患者认为,医师手术前在手术部位做标记的为83. 72%,没有做标记的为16. 28%。

2.6对麻醉访视制度的评价

调查显示,麻醉医师在手术前到病房访视、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术前准备情况的占82. 22%,没有访视的占17. 78%;手术后麻醉医师护送患者至病房或到病房看望患者的占75%,没有访视的占25%。

3讨论

医疗制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虽然本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仅14. 2%,但是通过患者对临床医师执行医疗规章制度评价的分析,可以了解临床医师诊疗行为的问题与不足,以提出改进意见与对策。

3.1 强化教育和培训

从患者对医师执行查房制度、手术标识制度、麻醉访视制度、手术谈话制度和知情告知同意制度等的评价可以看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上述制度落实尚不到位,医疗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医师对自己医疗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清楚、不重视。这是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的根源,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定期组织临床医师包括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等进行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指南的学习和教育,使之充分了解医疗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执行医疗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全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3.2 加强医疗行为监管

医疗行为包括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疗养指导等综合性行为。临床医师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工作经验、思维方式等都直接影响其医疗行为,医疗规章制度是规范医疗行为的重要保证。一是探索和建立临床医师医疗行为监督考评机制,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奖罚挂钩,与调职晋级挂钩;二是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临床医师医疗行为的监管手段,定期组织病历质量检查、医疗缺陷分析讲评,实施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推进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手术分级管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安全预警干预系统,对实施重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死亡、危重及存在医疗纠纷的重点患者,对其经治医师采取的医疗行为实施监控分析,及时发现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促进医患间的有效沟通,临床医师与患者沟通交流有助于增进医患互信,促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加强患者知情同意权和不良医疗行为认知的宣教,充分尊重患者应享有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定期组织患者对临床医师医疗进行行为满意度测评,从不同侧面评价临床医师落实医疗规章制度情况。

3.3提高落实医疗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医疗规章制度是临床医师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则。医疗质量能否得到保汪,关键在于医疗法规制度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因此,要充分发挥临床医师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三级医院病人多、周转快,日常医疗工作繁忙,有的临床医师只注重患者疾病诊疗结果,忽略了诊疗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存在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如术前谈话制度、告知知情同意制度落实不到位引发的医疗纠纷,手术核查制度不落实导致的医疗事故等,这样的教训并不少。因此,医院各级领导要始终把医疗安全工作当成日常管理的大事来抓,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由个人、科室、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组成监督控制网络,从基础质量管理到环节质量监控,依照医疗服务质量流程、规范、标准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与经常性监督检查。特别是要提高考核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发挥监督考核的正面导向作用,使临床医师从被动接受督导检查转变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常规,自觉规范自身医疗行为,主动规避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白桂花,由医疗纠纷反思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

[2] 刘牧,张海员,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22 - 24.

[3] 余昌会,黄光明.规范医疗行为减轻或避免医疗纠纷赔偿[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2005 -2009.

[4] 任丽明,郑普生,从患者需求视角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385 -387.

[5] 侯胜田,王海星,我国公立医院医患沟通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9):52 - 54.

通信作者:

鞠金涛: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临床管理处处长,副教授

E - mail:jujt0827@ sina. com

收稿日期:2015 - 02 - 09

篇6

关于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教学活动,只有在良好的秩序下才能顺利进行,而学校规章制度正是维护学校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校风,为我们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保障。 虽然我们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仍有同学没有能够自觉遵守。如: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自习上,不能严格地复习巩固功课,四处乱转;课间,不会适当放松,而是在教室大声吵闹,在校园内追逐打闹,领饭时,不能自觉排队,晚睡时,不能按时就寝,保持安静等等。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批评我们同学,而是希望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应当如何才能遵守好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首先,要提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把规章制度看成是规范我们意识的法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校园内没有规章制度,就不会有和谐安静的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那是怎么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呢?这样,既然有了规章制度,就应该人人去维护它,遵守它,我们必须人人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其次,要学会设定目标。比如:“认真听好一节课,保持不做小动作,就是我的目标,一天就会做好八节课,像这样,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达到一个目标,就有胜利感,激励向下一个目标奋进,那么一周,一年,……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

第三,要学会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时时观察我们周围的人,看看那些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发现了要提醒他,帮助他,使他不断地改正,这样不仅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能使人人都遵守规章制度。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牢记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刻遵守并维护它,人人争做遵无偏见守纪的好学生吧!

关于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

通过几个月对我处规章制度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个单位必须要有完善,严格,健全,独特的管理制度。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肤浅的体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集体或是团队都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责任。只有怀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地工作,单位才能完成既定目标,人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社会职业和工作岗位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岗位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都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一个单位的制度是各种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做为陕西地方电力的一员,我个人需要提升能力,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和地位,解决好做人与做事的问题,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办法,如果不能充分的运行到工作实践中,得不到真正的执行,也就等于没有制度,我们不学习新制度,新办法,怎么能知道什么事可以做,做事不可以做,什么行为是违规行为,什么是合规行为,那就只能一切凭经验办,凭感觉办,凭老办法办,自己违规也不知道。这次的学习,使陕西地方电力处的每一名员工都知道新管理制度的内容,个个明确新规定,做一个懂方法,明制度,并且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

通过本次《XX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度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认真学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进一步确立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识别能力,为履职尽责和工作的高标准打好基础。

关于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学校章程、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伤害事故报告制度,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使我认识到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增强了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认真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的内在本质和深刻内涵,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俗话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也明白了学校章程、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伤害事故报告制度的建立,真正目的在于为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不断深入学习规章制度后,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各项工作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执行力,让每个人有一个积极心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集体意识。

个人力量再强大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能熟悉掌握规章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就可能犯错误。

针对本人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

篇7

为了加强医院的科学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现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院、科两级奖惩制度。

一、总体要求

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做到层级管理清晰,责、权、利明确,医院管理有章,医疗活动有序,严格考核,奖罚分明,使医院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查问看和暗访、集中与分散、综合与单项等办法,并按各项工作的量化标准和主、客观指标进行考核评定。

1、医院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年终综合目标管理、等级医院复查考核,以及市卫生局对医院单项工作和指令性任务的考核。

2、医院组织有关人员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的综合情况考核一次,年未进行全年工作的总体考核;各职能处室按分管的工作不定期的对临床各科室的单项工作进行考核。

3、各科室每月对本科室的工作及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

三、考核内容

1、国家有关卫生政策落实情况,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

2、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各级各类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3、医护质量、服务流程方面情况。

4、医疗教学、医疗科研方面情况。

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6、财务与经济管理方面的情况

7、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情况。

8、医院环境和爱国卫生情况。

9、医院安全(包括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四、奖惩办法

1、院级领导在年度考核中,因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政策不力、指令性任务完成不好、综合目标管理项目没完成、管理不到位或不作为等情况,取消年终奖励和个人精神文明奖,停发三至六个月的管理津贴,并在院民主生活会上作自我检查。因管理不善,严重渎职,给医院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报上级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科室负责人在医院的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中,如果综合目标和单项任务没有按有关要求达标、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无故不参加医院各种会议或不按要求贯彻执行的、不严于管理或奖惩不兑现的、出现医疗事故的等情况,除按医院有关规定落实奖惩外,取消科室班子的年终奖励和申报精神文明科室资格,停发一至三个月管理津贴。因管理不善,严重渎职,出现医疗责任事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篇8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首席执行官,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良好班风的形成与班主任的管理是分不开的。班主任在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要有许多工作去做。班主任要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培养班干部、落实好日常工作(早操、卫生、学生的着装仪表、出勤等)、组织好主题班团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协调科任老师的工作等,班主任要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综合管理。在众多的内容中,我就谈其中一方面的工作,那就是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就是要告诉全班同学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要求做的就一定要做到,禁止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要去做,通过制订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班有班章。把班级制度制订的合适,是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的,也是非常有利于健康向上的班风形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班级制度呢?结合我校是一所高中这一具体实际,我提一下几点建议,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班级制度要宽严适度

太过严格或太过宽松的班级制度都不适合班级管理。太过严格,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这样的制度形同虚设,最后就只能束之高阁,起不到规范学生的作用;太过宽松,学生懒懒散散,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也就起不到约束学生的作用。

所以,班级制度的设立,要对学生量体裁衣,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学校和班级的制度,要有适合自己班级的规章制度,要形成自己班级的特色。

二、班级的规章制度不宜过多

制度太多,反而执行不力。制度多如牛毛,学生记都记不住,如何执行。制度太多,庞杂而臃肿,没有什么灵活性和创新性。而且制度太多,条条框框之间也可能自相矛盾,相互冲突,弊端更加凸显。班级制度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落实。哪怕只有那么几条,把其落实好执行好,那也是极好的。

三、制订班级规章制度要与全班同学协商,至少要与班干部商量

在制度出台之前一定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听取同学们的声音,即使有些声音不是那么令我们班主任满意,但是我建议还是要听完。可能在这样的声音中就有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切不可主观武断去行事。这样制订下来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同学们才愿意听从,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拥护。

四、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立不能朝令夕改

一项制度出台后,要运行一段时间才能看出它的优劣,可能还要在运行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切不可即令即止!制度刚运行一两天,还没等学生熟悉,就把制度扼杀在摇篮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制度运行一段时间,才能判断这一制度的优劣,如果朝令夕改,班内的管理容易陷入混乱之中,学生的行动没有了固定的标尺,学生思想没有了准确的方向,学生不知道班主任下一步又要干什么,这样学生就无所适从,班级会逐渐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班级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宽严相济,刚柔并用,不可一刀切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方法,甚至不同的标准。换言之,要因材施教,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有些学生违反了班级制度,也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辩护,也要给学生发言权。

六、维护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不迟到,班主任首先不能迟到;要求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班主任也要保证上课时间手机不响。有时候,我们无意中就把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不经意间把我们自己制订的制度践踏了。虽然学生对我们班主任违反制度是当面不敢说的,但学生是心知肚明的。这样,我们再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当然口服心不服,这样班级管理起来就会令而不行,禁而不止。

七、当班内一部分学生经常违反班级规章制度时,除了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外,班主任也应该分析一下班级的规章制度

班主任要分析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太合理,查看一下是不是班级的制度出了问题,甚至可以在全班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营造人人敢讨论、人人敢发言的良好氛围。

八、班主任一般情况下不要越级管理班级

篇9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二级院系;教学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逐渐向二级院系独立运行管理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二级院系必然会面临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方法,笔者在对上海电力学院各二级院系独立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现状的研究和总结之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1 我校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实验室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

除重点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以外,各二级院系都存在一些专业实验室,这部分实验室大都功能单一,从而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近年来随着新专业的迅速发展,出现很多交叉学科、交叉专业和交叉课程的现象,为了满足新课程、新专业的教学要求,二级院系重复建设的现象和可能性增加,在教学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对旧实验室进行改造就成为一种必然,从而可能造成重复建设中的浪费。

1.2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设备维护人员缺乏,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各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人员配置普遍不足,由于工作量大,他们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实验准备、设备管理和维护上,不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探索实验室管理方法的研究上来。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既教理论课又教实验课,专门的实验教师极少,有的院系甚至没有。另外,由于教学任务单一,实验室人员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设备维护人员的缺乏也是各二级院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学历水平和专业的限制,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设备维护能力不足,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之后一般都是联系厂家上门维修,由于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所以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部分管理人员的维护能力很强,但是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常常出现需要维修的设备大量堆积,大量设备不能及时维护,同样也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3 规章制度不能及时根据新出现的问题更新完善

纵观各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虽然实验室不同,但是制度的种类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针对上课教师的,要求上课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第二类是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如何正确地在实验室学习、爱护实验设备;第三类是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是工作职责。随着实验室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会已经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在规章制度上并没有进行完善和补充。

2 对新的管理模式的思考

2.1 加快对实验室的调整重组,建立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

原有的针对一两门课程建设实验室的思维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实验室使用率低下,也制约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应当立足整个学院总体的实验课程设置,并立足长远,将专业未来的发展对实验课程的要求考虑在内,实验室的建设应当超前,各种仪器设备的耦合度应当加强,缩减实验室数量,提升实验室的综合能力。对现有的单一型实验室应当加快调整重组步伐,把原来内容相对孤立、分散、缺乏联系的实验室进行科学设计、合理整合,逐步向综合性实验室转变,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2.1.1 按学科整合,提升教学服务功能

为了更大程度上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我们应当进一步以学科为中心进行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以教学实验室为主,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与建设需要,进行资源重组,将零散的实验室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充实实验室的教学服务功能,建立起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室体系。同时,根据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潜力,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出新的实验教学项目,给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科技创新平台。

2.1.2 跨院系协作,增强科研服务功能

现代学科彼此交叉、关系紧密,任何院系的实验室资源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相关学科门类。因此,必须打破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分割”状态,加强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相支撑,形成互补,增强科研服务功能。在学校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各院系实验室应当及时、准确实验室资源的实时状况,这样,各院系就可以全面、充分地了解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并根据师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需要合理调用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2 建设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面对现在实验室使用率低的问题,除了提升实验室综合能力以外,将实验室面向学生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无疑是最好的一条途径。开放实验室,就是在正常实验教学安排以外的时间向学生敞开实验室大门,学生可以自选实验课题,自取实验器材,开展实验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作用、促进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如何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2.1 建立健全开放性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各院系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一系列有关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应当从人员配置、实验课题申报、实验室开放过程管理、实验成果验收等角度逐步完善每一个细节。

2.2.2 开发开放性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验室管理问题,如实验的预约和查询,建立师生相互交流的管道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单靠手工操作肯定不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予以支持。设计开发基于Internet 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建立该系统的目标是使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学生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科学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该系统还可以配备其他功能模块,丰富网络资源,使学生在实验前就充分了解实验室的配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内容等信息,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目前各二级院系主要的实验室教学人员都是相应课程的理论课教师,一位老师基本上只负责自己的实验课程教学。未来的实验教学教师应当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设置适当数量的专业实验教师,专门负责实验室里所有实验课程的教学,这样老师的教学领域拓宽了、教学能力提升了,整个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应当从学院自身实验室的特点出发,总结适合学院本身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服务氛围。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二级学院应当不断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学历教育。鼓励他们选择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采取在职学习的形式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第二,参加科研工作。二级学院可以通过组织和鼓励他们参与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的各种科研工作,在研发活动中,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第三,短期的业务培训和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二级院系可以定期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前来给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或者学术讲座,及时将各领域最新的理念传授给大家。另外,各二级院系同行之间、兄弟院校同行之间也可以多加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先进的工作经验,提升业务水平。

2.4 强化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重点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4.1 实验室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之前,要对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调研,在确定其技术指标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之后,还要对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综合性、可扩展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将要购置的仪器设备一定要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后期服务良好等原则进行采购。

2.4.2 设备的管理

对所有的实验设备都应当建立保管和使用的规章制度,其中应当包含设备的操作规范、管理办法、维护规范、使用登记制度等。在实验室的环境布置当中,应当注重将规章制度、安全条款、仪器使用方法等张贴在醒目的位置。

2.4.3 实验室日常管理

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除了我们现有的总则一类的规章制度之外,我们要针对新出现的细节性的问题设置更加完善的制度细则,如对实验室学生遗落物品的管理、开放性实验室的使用、实验室物品损坏责任落实、实验室使用效能分析等问题,我们应当建立“实验室学生遗漏物品的招领制度”、“开放实验室使用系列规章制度”、“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效能分析指标体系”等相关配套的制度,以完善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制度缺口。

篇10

城市公安分局是直辖市或省辖市公安局的派出机关,是在城市人口相对集中、商贸繁华、治安问题相对复杂的区域内进行治安管理、基础防范、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一方平安的前沿阵地。城市公安分局的这种前沿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处于执法一线、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功能众多的特点。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一座大中城市治安状况的好坏。其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因其直接接触群众,在社会上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市公安分局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纪律、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对领导干部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选拔原则;在任用干部上要努力做到量才使用,合理搭配,用好干部;把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和教育培训、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年度述职制度以及队伍管理、执法工作一票否决制。

(二)狠抓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制度建设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只有制度健全了、规范了,各级领导善于运用规章制度管理队伍,民警自觉用各项纪律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队伍正规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才能取得实效。因此,要针对队伍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纪律制度,规定民警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错了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等内容,划出队伍建设的“雷区”。同时,内部执法监督和政工、警务督察和其他业务部门有机地结合,实行队伍建设情况互通、工作互助、相互策应,召开队伍建设联席例会、定期分析、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新内容,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狠抓教育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教育培训是提高队伍综合素质的关键。针对工作中查找出来的如统计不实、部分外勤民警业务不熟、特种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采取“以会代训”或办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对民警进行轮训。另外,分局还在刑警大队和辖区刑警队民警间进行“双向轮岗”锻炼,一方面加强对辖区刑侦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使基层刑警全面熟悉全局刑侦工作。针对部分民警办案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和搜集证据上存在的问题,分局经常组织民警到法院旁听法院庭审,学习如何收集有效证据的知识,到检察院观摩、学习、熟悉法律程序。请心理学专家到分局给民警讲课,提供心理辅导,解决部分基层领导和民警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工作与生活、家庭矛盾突出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警务督察和内部执法监督,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警务督察和内部执法监督营造重视办案质量的氛围。采取一般督察(监督)与重点督察(监督)相结合,将发现与解决问题和教育培训相结合;将督促民警遵守纪律、法律、规章制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并选调政治素质高,具有较好法律和业务素质的后备干部到警务督察工作,抽调两名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好,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担任专职执法监督员,每天坚持到办案单位开展内部执法监督工作。明确这两项工作直接受分局长、政委领导同时将警务督察和内部执法监督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晋升、末位调整、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