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学科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美术学科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术教育理念美术课堂教学角色职能
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封闭和狭隘,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再加上陈旧的课程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忽视学生经验和发展需求。如何推进美术素质教育?美术老师要努力适应新时代要求,更新思想,与时俱进,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塑造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职能。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传统美术课教学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为主宰整个课堂,往往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总怕学生理解不透或是自己讲解不清,讲起课来滔滔不绝,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其结果是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了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美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成为美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要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存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重视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学习会更积极主动。教师要不断的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把更好的教育理念带到课堂中来。有了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就不难提高了。
2教师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传统美术课教学方法单一,常以学科知识的技能技巧为中心,学生缺少兴趣,课堂死板不生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传输与训练,学习内容难、繁、偏、旧,过于专业。虽然美术教师大都具有本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美术学科知识常规教学胜任自如,但有时候学生对某些专业知识没有兴趣接受。教师课堂上机械的灌输式教学,即使学生被动接受,也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美术丧失了自信。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角色,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出更具特色和个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的美术天性得到展现。
美术课程标准,应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主张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张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适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使美术课程更具吸引力。在组织教学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因材施教,不能再把学生当“机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自居。要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无拘束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发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另外,在美术课堂上实行综合性学习,突破学科的界限,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转换为一种有机结合,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好方法。
3教师应由学科的“裁判者”,变成学习发展的“欣赏者”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以技能评价为唯一标准,多重视结果评价,不重视过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学生没有发言权,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要改变这种不良的评价观,美术教师必须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发展的“欣赏者”。毕竟,评价只是手段,促进美术学习才是目的。
在教学评价中要开放评价标准,改变传统的“一个标准”去生搬硬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做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语言要幽默,让学生把点评听到心里去。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教学时,要注重美术教育的艺术性,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和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去。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的去欣赏学生的作品。根据学生的潜力与个性,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即使学生作业水平不高,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特别注意不要以另类的眼光看待学生作品,否则学生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失去创造的自由意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作用,使学生读懂美术作品的内涵。应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引导他们用基本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总之,美术课堂教育还要依靠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美术真正成为他们抒感、表现个性的真正载体。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艺术的见解及修养,进行创造和实践,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课堂魅力 环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44-01
数学课堂游走于数字、公式、图形之间,被公认是枯燥乏味的。如何增强数学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每位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应该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粗浅谈一下提高数学课堂魅力的几点认识。
一、巧设导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聚拢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展示学习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设计好课堂导入对增强数学课堂魅力十分必要。
譬如我在教学《位似图形》这节课时,从标题引入,向学生这样讲解:“位”,就是“位置”,“似”就是“相似”。这节课,研究的图形是相似的,而位置怎样呢?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然后告诉学生们本节重点是观察两个相似图形在位置怎样的情况下称为位似图形,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们抓住教学重点。再譬如《函数》这节概念课,因为很多学生即便学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后仍对这个概念很困惑,我就从如何使抽象的学习内容成为通俗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学习内容入手,精心准备了教学导入:首先,我向学生们说“函数是一个名字,像有人叫张三、李四一样,是数学家给它起的一个名字”。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那么,哪一类情况才叫函数呢?”接着,我举例“如老大爷卖西瓜,一斤一元,两斤两元,所付的钱会随买西瓜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就符合函数关系;有50个烧饼,若每人吃1个,够50人吃,若每人吃2个,够25人吃,吃烧饼的人数随每人吃的个数的变化而变化,它也符合函数关系。”通过引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内容,使学生对函数有了感性理解,感觉函数不那么抽象,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好数学课堂上所提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快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数学教学工作者,立足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能举一反三,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数学教学中,我把设计好课堂所提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力争通过设计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中认识、消化、运用好新知识。
例如在《圆》这部分的小结课中,为了让学生更熟练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圆的定理。这部分我们都学习了那些重要定理?(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
2.引导学生用几何知识解决“破镜重圆”问题。如: 一位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形的玻璃镜掉在地上,打成了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老奶奶很着急,你能想办法帮助她把碎块重新拼成圆形的镜子吗?(有的同学说粘好,有的同学说拼好后量量……,经老师引导,同学们认为要通过找圆心,定半径,再确定圆)
3.引导学生找圆心。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找到圆心,都有哪些方法。(用垂径定理,用圆周角定理,用轴对称的方法)
4.引导学生解决所提问题。问学生们就这个题来说,用什么方法最好呢?(用垂径定理)
5.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验证。让学生用纸片进行尝试。 ( 在这个碎片的弧上作两条不互相平行的弦,再作出它们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它们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圆心。找到圆心,也就可以知道半径了。)
6.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让学生们思考用其他方法确定圆心,并实际操作一下。(大家讨论并动手做)
通过深入的提问,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并实现了灵活运用。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误区;教学影响
一、陈旧观念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艺术教育带来了契机。但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认识和理解,或者说,还无法走出传统教育的阴影,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支持。相反,这种不认可心态已成为一种“惯性”,对素质教育造成了种种困扰。
美术教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今天美术教育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很容易接受一些新名词、新事物,却在看待美术教育问题上,却墨守陈规,止步不前。美术教育的发展令人忧心忡忡。
二、实际教学现状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我们农村有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没有更好的发挥美术的作用,对美术这门学科的认识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将美术课被历史课、语文课、政治课或其他课所占用。或者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只是一味地突出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其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主要功能,即新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所阐述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功能只是美术教育的一小部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再现它的辅助功能,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原有的学科特点,美术教学迷失了方向。《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一堂美术课失去了对学生进行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去了美术教学的意义,就会使美术课流于形式,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例如: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过多地介绍历史背景,以及内容或者是作者私生活花絮。这样把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一堂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这都忽视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原有的特征。
三、价值观取向的误区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美术,是一种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理解,让同学们在简单的课堂上去感受和领悟美的东西,并运用到现实中去,所以艺术品是圣洁的,它是艺术家的精神写照。艺术品是不能用钱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也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不能与金钱划等号。然而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艺术品的“价值”,总是举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比如:某某人的作品现在的市场价是多少等等,从而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艺术本身。常言道:“艺术无价”,它艺术价值的高低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行为。
四、单一的教学结果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美术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该很清醒的要认识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像数、理、化等学科只有唯一答案。然而美术学科却很难有标准答案。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与教学。如: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欣赏美术作品,同样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的每一次发现与见解,都应该给予以肯定。从他们认识的方向中去认识这一个问题,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在此同时,教师也应该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但是教师如果总是一言堂,而且一惯地固执己见,把自己想法当做为唯一标准,那是很可怕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探索的方向。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这不仅不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而且不利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陈旧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美术教师都是大、中专毕业的专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技巧并不适应中小学学生。如画素描、先临摹后写生,临摹还可以,可写生就差远了,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图形画不准,明暗关系搞不清,实际上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要求过高,试想一下,作为美术教师,从学画到走上讲台,尚且需要二到三年的基础功底,画好素描,专业训练也得几个月,但要求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学生,通过每周一至两节美术课成为“画家”,难于上青天。美术教师单纯的以主观意识来要求学生,不能贴近教材,领会教材的新理念、新概念、新内容,以训练专业人员的要求训练学生,使美术教学成绩不尽如人意,效果不佳。
六、现行初中美术教材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篇4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兴趣培养
兴趣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对某门课毫无兴趣,而强迫其学习的话,最后不但教学效果很差,而且会使学生更加厌烦这门课。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当代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远不如小学生,尤其是接受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他们对待美术课并不是很热情,这也是许多学校搞不好美术教育的重要原因。
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所以具有直观性,这比起数理化、语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学科更容易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并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美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建筑,美术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对美术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呢?我们又该怎样去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我们应该找出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的原因,在这里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
1.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对美术及其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最近几年,尽管美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学美术教育在广大地区仍然处于一种副科之副科的地位,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并未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美术应该是一种全民都应具备的素质,而不应只属于少数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美术教育的这种副科地位得不到改变的话,就永远无法受到真正的重视,从而实现全民性的美术教育普及。尽管美术教育有时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出现,但是这与普通美术教育的全民性是不相符的,只能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受到美术教育。
美术作为非中考、高考科目,给非美术专业的中学生造成了“美术不重要”的思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他们又怎么会对美术这一副科提起兴趣呢?
这种社会原因是受经济影响的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同样反应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上。美术同样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美国每年为了棉布艺术性的设计花掉大量的美金,日本仅动漫艺术的市场就达到4万亿日元。可见美术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投资在美术教育上是绝对能够实现其价值的。而现实是作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美术学科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学校的原因
学校往往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个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主要是校方和教师。
对于校方来说,通常以“升学率”为重,美术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退居二线了,所以美术课在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等方面远不如其他学科。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搞好,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高质量美术教育。就算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又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授课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有些教师的授课方式或内容极为枯燥,连成年人都无法忍受,更不用说青少年了,这无疑使本来就对美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更加厌烦,从而致使一节美术课变成学生“放松和娱乐”的时间,而不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时间。
3.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是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他们往往是那些被称为在美术方面毫无“天赋”的学生。这也是由于多年来我国美术教育中注重技法培养所造成的后果。他们的努力总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被承认,收获很小,所以就形成了挫败心理,自然就不会有太大兴趣。其实,普通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美术专家。
另外,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从少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进入了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加上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停留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再加上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并不明确,所以学习热情就不那么高,而学习困难则相应比较大,这些困难反过来又会降低学习兴趣,挫败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困难而放弃或忽略对青少年美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美术是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应当及早地,至少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加以培养,而不是当作一种可以随意处置的游戏一般的东西来对待。所以对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将美术教育重视起来,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位。
1.课时安排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是美术课在普通中学的地位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美术课程在中学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一节,这已经很少了,而有些学校的美术课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只作为其他科目的补习课出现。这就要求课时量的增加,而不应作为可有可无的科目给其他课让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美术,这也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兴趣的培养。
2.教学设施及工具
除了课程安排,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应提高,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摆脱枯燥的学习环境。学校应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室,教室里的布置应活泼自由,符合美术课的学习特点。
教具的运用也是必要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是无法使美术的特点得以发挥的。应适当引入高科技,美术主要靠视觉传达给人,所以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美术欣赏课,可运用幻灯片或放映美术记录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忘记精彩的讲解。
3.室外美术课
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认识和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这在一些比较落后的乡村学校更为适用,这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工具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学校,所以应更充分地运用校外的美术资源。比如,在当地自然风光较优美的地方进行户外写生,或者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民间美术等等。
在欣赏课上,如果有条件应带学生去博物馆或参观艺术展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和美术作品时,不要将我们固有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讨论,避免积极性地压制,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4.教师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主要靠教师的授课来学习美术,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笔者关于教师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建议:
首先,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自由度较广的学科,它没有过于严格的评判标准和范围准则,这也给了美术教师个人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放宽评价的标准,从各个方面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技法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运用美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还可以促进其发展,这可以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得以体现。还有就是通过美术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偏爱和弱点。美术是强调个性化原则的,它不像科学那样追求绝对性和一元性。对于进行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应尊重和提倡他们在美术课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不能强迫他们学习美术的某一种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允许他们的兴趣转移,广泛地涉猎各美术领域。
最后,美术作为一门用途非常广泛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地有一定联系,并且美术自身的弹性很强,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从多个面学习美术,使美术变得更立体,使学生真正摆脱“美术无用”的错误思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其他学科只是起辅助作用,要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不要喧宾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
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对策
1.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术知识技能和审美观越来越重视。如何使学生在学校里受到良好的美育及艺术熏陶,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等问题,成了每一个美术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美术教育迎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误区。笔者在如下进行了分析。
2. 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2.1学校与家长对美术学科的不够重视
虽然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学校的教师以及家长对初中生进行美术教育持有无所谓的态度。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画画,不仅浪费时间,又费金钱。认为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美术学科上,这样的认识偏见造成学生对学习美术失去热情。有的家长虽然是持有支持的态度,但目的却只是为了孩子将来可以考取美院。而学校方面,由于当前适合初中生学习的美术读物甚少,有的只是枯燥乏味的美术课本,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学校也只是为了应付素质教育的开展,并没有为美术教学添设美术教具,不重视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2.2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缺失
近些年来,初中美术教师大多数存在“重技轻教”的错误做法。这也是由于他们在之前的院校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许多美术老师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高,他们注重绘画技能,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不结合教材教科,知识凭自身的绘画强项进行施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2.3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够
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美术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在初中的美术课中,又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故而,对美术绘画只是以玩的心态去对待。再加上美术读物的缺乏以及很少有机会能够去参加画展之类的美术活动,虽然教材上会有一些精美的图画,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是对美术没有兴趣。
3.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对策
3.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兴趣对于事物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其是事物发展的潜在动力,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而言,最注重的是学生在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灵感和美感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则关系到灵感和美感的形成及培养。因而,在美术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则要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术,如,可以教导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以画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再结合美术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展示介绍,教师则用鼓励的语言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这对调动课堂气氛以及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都很有利,也可以很快的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2 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一幅美术作品,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美术知识,还与语文、历史、音乐以及地理等学科的知识紧密联系。因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挖掘美术课同其它学科的内在联系,进而进行有效的艺术升华,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在教学上应用形象思维对作品进行鉴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的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审美能力。
3.3 重视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美术课上,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把握好应用多媒体的时机以及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百度搜索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知识以及音像等,对它们进行整理筛选,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成一个小短片或者课件,进而应用于课堂教学上。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 多开办画展之类的艺术活动
美术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理论与技能的教学,还应该多层面的、多方位的进行一些美术欣赏。如,可以开展全校性的绘画比赛,或是开办画展之类的,可以是学生作品,也可以是名家的作品。邀请画家进校,开展美术专题知识讲座,多带领学生去参加外界举办的画展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美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总结
笔者在上述中,在顺应当前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希望广大美术教育者,能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尽快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的去寻求解决对策,共同为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努力,争取把每一堂美术课都上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林.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科研,2009,(18)
[2]彭潦彬.灵活开展初中美术教学之我见[J].南方论刊,2010,(2)
[3]余 洋. 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审视与应对策略[J]. 六安师专学报,2000,(1)
篇6
关键字: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美术作为一门中学生必修的课程,是我国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美术看做是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是映照人类社会的一种方式。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学修养。然而对比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在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时,城乡两地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本文将从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入手,从教学硬件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对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展开对比,最后进行相应的反思。
一、教学硬件环境的对比
目前中学美术教材编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这些配套资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只有具备了相配套的各种教学硬件设施,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保证在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都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较好的实现。
然而在教学硬件环境上,城乡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城市地区,学校整体硬件设施齐备,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美术专用教室,各种教学设备齐全,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则与城市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很多农村中学学生多,基础设施又跟不上。配备美术教学专用教室的乡村中学很少,很多学校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都很难配备齐全。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就使得很多教材内容,如:陶艺、电脑绘画等根本无法进行,导致新课改的精神在农村地区很难得到充分的落实。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由于本身的硬件设施十分薄弱。即使在完全领会新课改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下,也很难像城市地区那样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二、师资力量的对比
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教学实践后,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已经成为中学美术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美术课教材内容的编写也呈现出更加宽泛和不确定的表述形式,美术课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内容已经超过了中学美术教师所能掌握的范畴。” 这就对中美美术教育中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着不断提高的师资力量要求,城市地区通过引进新的专业美术教师勉强能够满足要求。与城市地区相比,广大农村地区就显得有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在乡村中学中,本身专业的美术教师就少,甚至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程是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这就使得在农村地区美术教学的综合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新课改在美术学科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比
学校作为教育提供的主体,其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美术教育的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美术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影响着学校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度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看法。
在城乡两地间,由于城区中学所处的环境使得这些学校相对于乡村中学在升学压力上更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这就导致了城区中学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度更高投入更大。而乡村中学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升学率上,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程被认为是“鸡肋”。与之相应,城区的学生也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在农村学生由于本身知识面封闭,缺乏城区学生所具有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他们更多的是习惯了被动的学习,这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不把美术课程当一门专业的课程,也就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也是一样。在城市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要高于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城市地区的学生家长更容易认识到美术的学科价值。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更多是抱有功利的态度,对美术的学科价值很难有正确的看法与认识。
四、讨论与反思
想要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在中学美术教育上的差异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滞后的现实。在借鉴城市地区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地区更加靠近大自然,天更蓝、水更绿; 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具有实践经验,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更多这些潜在的优势。努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专:浅议如何创新当前农村中学美术课教法[J],群文天地,2011,(16)。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教育
古今中外,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审美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一般来说,在审美教育的相关学科中,都要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一般来说,审美教育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掌握审美知识与技能,体验审美感情,形成审美能力,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美术学科作为实施审美教育最集中的艺术性学科,我们需要将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
一、审美技能的教育
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审美技能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在美术教学中,这是最基本的技能,包括两个方面,审美知识与审美实践。在审美的知识部分,要让学生明确美、美感的内涵,了解审美、审美意识、审美活动的基本原理。在审美的实践部分,要对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心理、审美欲望、想象力、情感、审美价值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初步领悟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要让学生从基本的欣赏美逐渐提升到鉴赏美的层次,从欣赏到鉴赏是质的飞跃的过程,是递进的。欣赏美是对美感受c品位的过程,欣赏美的过程是学生的感性需要,是带有自身主观情绪与感情的。在欣赏美的层次上,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鉴赏美属于学生的理性情感,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刻,产生逻辑性、深刻性的理解。
欣赏美主要是欣赏形状、色彩、光线、空间等等,是对美的直观感受。作为大学生,不仅仅要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具有鉴赏 美的能力。鉴赏是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培养的,肩上的过程是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知识的沉淀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是学习者主体自身构建美育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审美技能,在学生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学会鉴赏。
二、审美情感教育
在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技能的基础上,需要深化学生的技能,将学生的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美育的领悟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所谓的审美情感,就是学习主体对美术知识、美术课题的情感、态度与内心体验,让学生的欣赏感知上升到欢喜娱乐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直接转化为学生的感受。美育教育具有具体、形象、生动丰富等特点,美术中的美术教育全面展现了大千世界的丰富色彩,学生感受美,才可以快速的选择素材、敏锐的处理画面,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受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审美情感下,在画家的眼里,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这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审美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审美教育有利于提升审美的价值感,可以让学生内心形成积极的色彩与情感,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审美创造教育
美具有规律性,审美教育具有目的性,审美关系到学生的真、善、美的统一,在美术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感受的自由活动。美术教育中感受的是艺术美,艺术美具有创造性、集中性、纯粹性、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们的思想是更加自由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创造教育。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具有审美的观念与心态,为学生创设审美的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自由的创造。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让学生在大量日常基础上,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四、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审美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对审美教育的认识程度也逐渐加深。意识到审美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也需要意识到,审美教育还存在几点误区与思考。一般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审美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附属。有的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关键点是进行美的教育,但是有的教师将善与美结合在一起,有的教师偏重对善的行为的判断,将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混淆在一起。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得不偿失。美育及偶遇净化情感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教育都得不到发展。第二,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混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思想,让学生的美育得到发展,智力教育注重与理性感受、体系性的知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将这两个方面弄混,不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导学案 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的方式在中小学各学科已被广泛使用,不同学科的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案是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课前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拿到学案预习到练习的全过程。针对美术学科特点,在学案设置上要求教师根据美术学科四个领域的不同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学案。我校美术学科导学案是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编写出来的:从初步拟定学案、课堂教学实施、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修改完善,学案之路经过了艰难的历程。针对美术课四种课型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欣赏·评述:引导练习效果好,活动检测形式需思考。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针对这个领域的内容,在学案的设置上除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外,更要通过有效的学案环节设置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从课堂观察来看,欣赏·评述课运用导学案上课的成效有:1.“高效利用课堂”:学生能根据学案提示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课前预习时做到有的放矢。2.学生对美术课关注度更高,导学案中带有一定检测性的小练习让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3.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美术常识,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打下基础。4.课堂反馈“有据可依”,在导学案最后我设计了学生个人的“课堂反思”。通过课堂的书面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在接下来的讲课时给予一定补充。在学案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性描述教多,注重美术知识点的整理和类似于文化课的理性化设计,没有很好地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学生学习效果,将美术欣赏与评价活动设置得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造型·表现:教学方法与学案评价巧妙结合。
“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在《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导学案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在本节课学案中对本课重难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及印刷注意事项,学案中有清晰说明。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学案制作步骤指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尝试制作,之后针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表,供版画作品评价环节中学生互评:6人一小组,组员互评(作品内容表达、造型、色彩搭配布局、制版印刷技法)。通过学案中评价表,这种学生自评的方式,学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从艺术角度评价版画作品,较好地实现了生生互评的有效性,节省了课堂时间。
三、设计·应用:学、练结合效果好,作业形式分层次
“设计·应用”课型重在对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案中作业形式和学案设计可以融为一体。如《居室的色彩搭配》这节课,作为“色彩搭配”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否把“学”与“练”在学案中一起体现呢?根据教材及学情,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学生自学预习和练习结合的特点。在导学案“展示提升”中:1.为居室线稿进行色彩设计;2.设计你理想的居室并进行色彩设计。这里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次教学,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根据线稿提示或自己独立设计居室进行练习,练习部分占据导学案的半页纸。这种学案的设计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接受,学练结合突出了美术学科导学案的特点。
四、综合·探索:有一定主体倾向性的设计,体现美术学科的综合特点。
综合·探索是四种课型中综合性最强的美术活动,体现了美术与生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现实教学中,综合·探索课往往被教师“忽略”,原因就在于其复杂性,难以给它一个确切的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很难呈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感觉延伸的面很广无从下手。那我们何不从课程本身入手,把学案设置成具有一定内容倾向性和学科性的表达呢?如《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吉祥物的设计》这些课程,在学案的设置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侧重于设计性的课程,学案中做相应的环节设计;如《策划一次出游》、《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则偏向于学生活动策划类的学习,学案中学生对一个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的体现就多一些。在综合·探索课学案设计中,通过何种形式把“复杂”到“某一领域类型”或“学科”内容的转换是值得思考和不断探索的地方。
五、回归本质,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案从学生中来,最终到学生中去,对学案最客观直接的评价就是学生。在学案实施中期,我校对美术学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的整体配合度很高,能够根据上学期对美术课学案的应用形成客观评价,针对学案怎样改进,很多学生给予了一些建设性意见:1.有学生认为学案“图文结合”的形式很好,希望在形式上更多样。2.有学生建议在学案中加入一些名画赏析或者知名画家的介绍,可以增加美术常识。3.关于导学案中根据课题内容设定的线稿、图例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很好。这次问卷调查很有必要而且很及时,我们及时做了学案修订。新学期的学案设计逐渐呈现知识内容简化、清晰;形式丰富化、图文并茂;文字性叙述较少,深入浅出的表达更亲生;作业设计分层设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不少美术老师在思考美术课是否适合运用学案,我们“费尽心思”设计出的学案学生是否“领情”。我认为美术课并不是不适合用学案,其重点是美术不同领域学案设计侧重点的把握。如何通过学案引导使学生对美术课乐学、爱学、会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学科特色。真正实现学案与课堂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课堂的继续实践和学生的观察逐渐完善和发现。不管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聆听学生的声音,使学案真正服务学生,服务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篇9
“美?g”一词来源于17世纪的欧洲。美术,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学生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美感等的养成。但从现阶段来看,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仍然存在着对美术教学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应围绕“美”来探索提升美术教学效率的方法,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以下就是对提升美术教学效率难点问题的详细阐述。
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尚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美术教学认识存在偏差。因美术课程不是中考必考科目,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表现出不认真、不重视、“无所谓”的态度,使得美术教学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且限制了学生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图像识读等核心素养的养成,无法准确表现美术中的风格、技巧、构图等等。第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很多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始终贯彻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且仅依靠课本和教学大纲备课。如此,禁锢了美术思想的宣传,很难调动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热情,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美感的教育。即美术课程教学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消除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创造高效率美术课堂教学环境。
三、打造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力。美术是一门常见艺术,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审美及其他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学生的理解力和对美的鉴赏力。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方面的理解力,也是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原因。对此,美术教师就要根据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来创建相应的课堂情景,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从本质上提高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所以,由此可见只有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改善师生关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的教学内容日益复杂。且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的状态。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改善师生的关系。学校要让教师清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要服务于学生,要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以放松的状态去学习美术。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改善师生之间关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构造和谐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地位要自由且平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放下心里戒备,主动且积极的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三)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及改善教学的方式。大部分教师都是依照老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方式根本起不到作用,反而让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美术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改变。比如:教师可以将固定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小组协作模式,又或者教师可以引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教师要丰富教学的内容,不要依照教育大纲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这样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四)创建和谐氛围。创建和谐氛围也是提升美术教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街?一,以七年级上册“你,我,他”一课教学为例,可与学生展开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乐过吗?
生:有过。
师:那有谁愿意上台表现一下这几种表情?
生:我愿意。
在某一位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开始认真观察这名学生哭、笑、乐等表情。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用笔画形式把这名同学刚才的表情画下来嘛?
学生开始进入人物表情的创作。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强调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有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认真描绘每个表情中眉毛、眼睛、嘴巴等的变化,掌握人体结构绘画技巧。但在和谐氛围创建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不再受到限制,?e极、主动地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达到高效性的学习效果,并通过与教师的及时互动,了解自身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问题进行改正。(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并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它在很多方面都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初中知识学习中有一些问题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这时就需要应用到美术知识,这样也就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展现,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如在美术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些语文课本上的人物,或者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风景的描述,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画下来,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所画内容千差万别,但每个画作都各有各的特色,这样教师便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绘画能力,也可以了解哪些学生比较有绘画天赋,哪些学生想象能力较好。随着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实际学习中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的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美育的教育,在很多学生的眼中都有着明显的“主科”“副科”的分别。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升学考试中,美术没有被列入考核的行列,因而很少有学生注重美术成绩,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美术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对此,美术的系统教学就很难在农村学校中开展,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2.农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缺乏,不利于提高美术教学
在农村地区中,多年来美术都没受到多大的欢迎,从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积累也很少。他们对于基本的明暗调、色彩都没用过等等,这些知识的缺乏都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解决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那么,对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以下就来浅谈几个对策、建议。
1.让家长转变观念,配合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不能顺利地开展,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不配合,所以想要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还要从家长这里入手,让家长认清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占有的分量,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这样,家长支持美术教学,才会为学生备足学习美术的学具,才更利于美术教学的展开。
2.使学生了解美术学习的要求
想要学好美术,光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学生要注重日常的美术训练,这才是学好美术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授课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结合本土,因地制宜地进行美术教学
身在农村,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这样结合本土、因地制宜的教育形式更能体现美术的教学特色。
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日常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其中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
- 上一篇: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报告
- 下一篇:儿童画画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