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薪酬报告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业薪酬报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业薪酬报告分析

篇1

快速消费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相对利润率丰厚、销售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一个行业。随着快消行业的强势增长,拉动了市场对人力资源、运作、销售、市场营销以及零售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快消行业的薪酬在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人才短缺和大量的职位空缺造成的。虽然整个快消业实现薪酬全面增长,但在行业内部,等级差距明显,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应当理性的看待市场薪酬状况,构建出一套具有外部竞争及内部公平的薪酬体系,从而达到吸引、保留、激励优秀员工的目的。我们将通过快消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详细解析该行业的薪酬现状。

 

参考薪酬报告构建合理薪酬体系

据任仕达(中国)华南区分公司高级经理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调查报告核心内容包括行业整体薪酬分析、部门薪酬分析和岗位薪酬分析,薪酬调查报告一般分为底薪、奖金、福利、员工保留计划、股权计划等等。企业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对企业的作用,比如从激励来说,企业看重的就是奖金和福利。薪酬水平会对员工吸引和保留产生相当大的作用,薪酬结构的合理也会对员工的流动率和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大的影响。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企业根据行业的薪酬报告进行必要的调薪,以达到与市场薪酬水平相平衡;

通过参考薪酬报告中的行业市场薪酬整体定位改善建立薪酬架构,做好职能匹配与市场定位;

为企业薪酬结构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运用更好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及保留员工;

了解行业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估算对手的劳动力成本等,对于企业发展也很重要。

快消行业薪酬水平分布明显

一般意义上来讲,快速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日化、烟草等等,有别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市场中相对利润率丰厚、销售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一个行业。为了更高的抢夺市场,吸引人才,快消行业的薪酬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人才的竞争很激烈,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保留人才至关重要,快消行业的薪酬也是人才争夺战的关键因素。从任仕达的2012快消行业薪酬报告显示,在快消行业里面,个人护理化妆品行业多为外资企业为主,他们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烟草行业属于高利润行业,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也很高;而增长最快的是酒类行业,高端白酒行业薪酬水平竞争优势大,啤酒和葡萄酒相对要比白酒行业低;饮料和食品行业薪酬水平相对于其他快消行业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快消行业的薪酬报告跟当前的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一些业绩比较好的企业,比如说奶粉企业薪酬就呈现上升趋势。快消行业薪酬水平的高低要看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结合。

 

因为快消行业存在很强的消费导向特点,所以销售以及与销售相干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至关重要,企业在此方面的人才竞争非常剧烈,在薪酬上面,销售人员的收入显著高于其他部门。快消行业对于销售人才的需求也大于其他岗位,李晓燕女士称,根据任仕达2011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在2012年内,中国大陆对销售人才的招聘活动会持续活跃,这种持续性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升温。尽管展望全球市场仍具有不稳定性,但中国大多数公司在经过强势的增长后,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并计划增加销售人员。随着销售工作机会不断增加,如何保留住出色员工成了许多公司担心的问题。除了薪资,许多公司会给员工提供激励方案,如旅游机会和更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来挽留住这些人才。

 

快消行业关键性职能序列对比分析

伴随着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与销售的日益成熟、完善,各大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和品牌部门需要大量营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其他行业对市场和品牌日益重视,快速消费品行业成了品牌和市场类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其他行业纷纷从快速消费品企业挖人才,大量快速消费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却并不多,进一步加大了营销市场类专业人才的缺口,因此市场销售部门的薪酬数据体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同样是市场、营销类人员,不同行业的消费品企业如食品、日化、服装等,因营销模式不同,需求有所侧重。目前三大职位是快消品企业重点需求对象。

 

某行业领先快消领域食品集团招聘:

职位一:全国大客户(KA)高级经理

岗位职责:

1.制定KA发展策略及目标;2.参与全国性市场策略、销售政策、销售计划、年度目标等指标的决策;3.根据集团年度战略目标制定区域KA年度分战略及销售目标;4.客户管理:制定KA客户销售目标,进行年度合同谈判,新品买入,价格维护,负责区域大客户;5.客户的信用制度的评估和管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规避资金风险;6.促销管理:协同各事业部市场部针对全国KA终端促销活动方案进行设计与谈判,对促销费用实施管控。7.市场信息管理:竞争品市场动态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行动方案;8.团队管理:提高区域组织的运转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和营运模式,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和KA客户专业运作能力。

 

任职资格:

1.本科学历以上,市场营销相关经验;2.八年以上销售经验,五年以上FMCG(快速消费品)销售管理经验;3.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国际KA营销技能训练,对KA销售系统的各阶段建设具有一定的经验;4.性格积极乐观向上,具备开拓精神,乐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压力下进取的精神;5.语言表达能力强,熟练操作电脑;具备较强的责任使命感,领导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谈判说服能力。

 

薪酬范围:

30~40万人民币(如经验出色者可面议)

职位二:销售总监

岗位职责:

1.全面制定,统筹并执行全省及区域/渠道,产品总体市场业务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业务发展目标;2.负责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对市场,客户状况进行客观,实际,深入的了解及分析;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研究和对新产品市场进行预测,为公司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市场分析及结论以及相关市场资料;3.负责全省销售团队领导及管理职能,制定营销、产品、促销、形象等线上,线下整合行销方案并执行,达到公司的业务策略及目标;4.就产品,区域,渠道进行细分,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业务拓展的业务行销策略,把握公司在行业中的发展方向,完成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定位,并及时提供市场反馈;5.建立,领导,管理各级销售及市场团队,替各个团队设立有效的KPI重要指标及目标,作为整个大团队的领导,领导整个大团队完成各项目标; 6.有效制定,管理及监控公司市场费用使用、控制工作,确保资源使用的效果及效率。

篇2

一、2012年我国不同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比较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数据,2012年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起点薪酬平均值为2708.06元,中位值2500元,毕业生起点薪酬整体呈正偏态分布,起点薪酬低于3000元的毕业生累积占78.6%。①分学历来看,初中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平均为2268元,高中毕业生平均起薪约为2280元,专科毕业生起薪均值为2322元,本科和研究生起点薪酬分别为2541元和4252元。

(一)分地区比较②

调查数据显示,按地区横向比较华北地区起点薪酬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华中地区起点薪酬水平最低,华东和华南地区毕业生起点薪酬接近,西南和西北地区毕业生起点薪酬水平接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起点薪酬水平仍具有显著优势。分地区各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情况参见表1。

(二)分行业比较

从行业起薪平均值来看,毕业生起薪较高的行业基本也是社会平均薪酬较高的行业。毕业生起薪的行业差距为2.01倍,小于2011年我国行业间平均工资差距(4.48倍)。分行业各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情况参见表2。

(三)分专业比较

总体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毕业生起点薪酬整体高于人文学科毕业生。分专业各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情况参见表3。

(四)分所有制比较

2012年起点薪酬最有吸引力的是外企,起薪平均值为3079元,其次是国有企业,起薪水平为2965元,起点薪酬最低的是党政机关。分雇主类型各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情况参见表4。

二、我国不同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毕业生起点薪酬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理论方面看,影响毕业生起点薪酬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点:

1.青年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毕业生起点薪酬宏观上看是青年劳动力市场工资定价的结果,其决定机制符合一般均衡理论,当毕业生供大于求时,起点薪酬走低,反之则提高。

2.劳动力市场结构因素。供求关系从宏观上决定了毕业生工资水平,从中观角度看,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地区、所有制等结构对毕业生起薪有更直接的影响。

3.雇主经营状况和薪酬策略。微观角度看,影响毕业生起薪最直接的是雇主的营业收入、利润水平、岗位设置以及薪酬策略等因素。

4.毕业生人力资本特征。虽然毕业生起薪是由劳动力市场、雇主及岗位等外部因素决定的,但雇主在选拔雇员时主要依据求职者的外貌、性别、学历、学习成绩、毕业学校知名度、实习经历、社会关系等人力资本特征。

5.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匹配过程。起薪还要取决于供求双方的搜寻行为,比如求职者的搜寻时间、搜寻强度、保留工资变化,用人单位的搜寻强度、搜寻策略、工资谈判等。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交易费用也影响了毕业生起点薪酬的水平。

(二)各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毕业生对起点薪酬影响因素的认识,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设计如下问题:“您认为影响起点薪酬的主要因素是(最多选三个)”,总体来看,“职业技能”、“专业符合社会需要”、“学校知名度”、“社会实习经历”以及“社会关系”是被调查者认为影响起点薪酬的五个主要因素(参见图1)。

[外貌

1.38%][性别

1.69%][其他

1.02%][学习成绩

3.61%][具有学生干部经历

2.65%][社会关系

12.73%][职业技能

23.32%][具有社会实习经历

14.29%][专业符合社会需要

22.00%][学校知名度

17.30%]

图1 影响毕业生起点薪酬因素的问卷分析

(三)各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本文依据课题组抽样调查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初高中毕业生中男性起薪高出女性4.4%,理科生起薪比文科生高6.4%,在东部就业的比中西部的高5.3%,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比三产就业的高9.2%,来自城市的起薪比来自农村的起薪低,所有制之间起酬关系不显著。

专科毕业生中,女性起薪高于男性,理科生起薪高于文科生,在私营单位就业和农村出身的毕业生起薪较高,而工作地点和所属行业之间的起薪关系不显著。

本科毕业生中,女性起薪高出男性3.9个百分点,自然科学毕业生起薪高出人文社科毕业生5.1%,重点高校毕业的起薪优势明显,行业、所有制类型和家庭所在地起薪差距不明显。

研究生中,男性和人文社会科学毕业生起薪较高,重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起薪较高,进入私营部门的研究生起薪较高,行业和家庭所在地对起薪影响不大。

三、关于建立全国毕业生起点薪酬调查监测体系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部门在提供毕业生起薪信息服务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有必要从全国层面统筹建立起点薪酬信息体系。考虑到单独设立薪酬监测体系的成本,课题组建议该体系在国家薪酬调查制度框架内运行,具体体系构建情况如下:

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相关司局。

调查监测对象:起薪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中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其中调查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新进毕业生为重点。

起薪调查监测的内容: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信息、新进职工基本信息等。

起点薪酬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由于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薪酬调查制度,各地也具备了工资指导价位统计的基础,因此毕业生起点薪酬数据可以在全国起点薪酬调查中获得。毕业生起点薪酬的分析方面需要组织专门力量撰写相关报告。

起点薪酬的: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完成毕业生起点薪酬报告的工作,在每年的第二季度部门新闻会中报告,或专门召开毕业生起点薪酬报告会,宣传起薪调查结果,形成年度、季度毕业生起薪定期机制。

同时可借鉴统计年鉴形式,将毕业生起点薪酬作为薪酬发展报告、人才报告或者劳动力市场报告的一部分,或单独形成报告出版发行。其中,对地区、学历和职业等公共信息可供社会网上免费查询,对涉及企业个性化的数据需求可提供收费定制报告。

起薪调查时间:起薪调查建议从企业财务年终结算前(如第四季度)开始,至次年4月回收调查表,主管部门在第二季度开始统计分析工作,并于年中(6月-7月)正式统计报告。

经费来源:建议将其纳入国家薪酬调查预算,或单独对其实行预算管理由国家财政部门予以经费保障。另外,可以通过调查结果的商业运用获取一部分非盈利收入,如提供专业定制服务和发行年度报告刊物等,以作为活动经费的补充,但该部分收入不作为利润分红,只服务于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本报告中除特别说明外,毕业生起点薪酬的单位均为:元/月。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披露;职工薪酬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在探索和实践职工的激励制度。薪酬是企业提高业绩的一种激励手段,较高的薪酬水平可以吸引优秀人才,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银行业的职工薪酬普遍较高是社会共识,商业银行的薪酬水平一直是社会各界每年分析讨论的热点话题。

从会计角度,职工薪酬是一种计量行为。以往对职工薪酬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盈余管理或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上,关注包括普通职工内的全部职工薪酬研究的文献比较少,单独针对商业银行职工薪酬的文献也不多。文章从会计角度研究商业银行的薪酬计量问题,丰富薪酬的会计研究,加深各界对商业银行职工薪酬会计的理解。

二、职工薪酬内容及会计科目设置

财政部在2014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在本年度1月27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后文称新会计准则)。企业职工薪酬在新会计准则中被定义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会计准则修订后的职工薪酬包括辞退福利、离职后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以及短期薪酬。会计准则中的职工,是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兼职和全职职工,还包括由企业正式任命但没有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另外,企业提供给已故员工遗属、受赡养人、职工子女、职工配偶、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新会计准则在沿用旧会计准则按工资、职工福利费、非货币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辞退福利等进行明细核算的基础上,增设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离职后福利以及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等作为二级明细科目。在社会保险费中仅保留属于短期薪酬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项目,将属于离职后福利的失业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转移到离职后福利核算;利润分享计划和带薪缺勤等个别二级明细科目可按短期和长期再下设三级明细科目。

三、商业银行职工薪酬报表披露分析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职工薪酬结构不仅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和辞退福利等,也包括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离职后福利以及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等。

商业银行年度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职工薪酬项目有所不同,下表是2014年13家上市银行年度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薪酬项目及相关数据。商业银行的职工薪酬项目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及企业补充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离职后福利中的设定提存计划等。除此之外,有些银行还设置了设定收益计划、内部退养福利、辞退福利、年金和其他长期福利薪酬形式。其中以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代表。

四、商业银行职工薪酬现状分析

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特别是银行业的是社会关注点,本文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收集2011年-2014年度全部行业和分行业的职工薪酬数据,得到金融业工资水平每年均居于首位;并在巨潮资讯官网年度报表中手工摘录商业银行相关职工薪酬数据和职工人数(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是:明显高于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商业银行职工工资还高于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2014年所有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为56360元,金融业职工平均工资是108273元,是所有行业平均工资水平的1.92倍,居于行业首位。然而,文章所收集的13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工资为255035元,是所有行业的4.5倍;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银行业工资水平会引起各行业关注的关键点。

五、商业银行职工薪酬分类分析

文章从巨潮资讯网官网中收集整理了13家上市银行从2011年到2014年年度报表中反映职工薪酬项目的数据,这些项目有: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前三名薪酬平均值和员工人数以及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应付职工薪酬等,并对获取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商业银行报表中能够反映职工薪酬的项目分别是:银行利润表附注“业务及管理费”中的“职工薪酬”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报表项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年提取的应付职工薪酬=年末应付职工薪酬+当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年初应付职工薪酬。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商业银行职工薪酬数据。

本文在对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核算时,为使得到的数据更具有可比较性,区分了除高管之外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同时又将13家上市银行分为两类: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国有控股银行。另分别计算了每家上市银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和前3名最高薪酬人员的平均薪酬。需要注明如下:

1.员工人数=(年初员工人数+年末员工人数)/2

2.普通职工薪酬水平指的是扣除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前三名薪酬后当年计提的人均职工薪酬。

3.本文所说的高管薪酬仅指以现金方式支付的薪酬,不包括股票期权的长期支付形式。

根据以上注意事项,统计整理结果如下:

通过观察这四年的数据,发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职工薪酬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方面,国有控股银行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平均薪酬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的,2011年至2014年期间,每年后者均是前者的2倍多。股份制银行的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平均薪酬主要集中在200万元-300万元之间,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相应薪酬在130万-140万之间。

二是普通员工薪酬方面,国有控股银行普通职工平均薪酬远低于股份制银行,有些股份制银行薪酬水平甚至是国有银行的1.7倍。

三是董事、监事及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方面,国有控股银行差距低于股份制银行的薪酬。国有控股银行两者之间的差距在110万-120万之间,股份制银行两者之间的差额则在240万-270万之间。

四是职工薪酬四年的变动趋势。通过图2可以看到股份制银行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平均工资水平是上升趋势,但国有控股银行呈现的几乎是一条水平直线,没有上升趋势。而从图3中可以观察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普通员工平均薪酬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5家国有控股银行和8家股份制银行的普通职工平均薪酬稳中有升,近两年增长较快,人均分别超过21万元和35万元。

六、商业银行人力成本状况

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两类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企业的生产力。随着人力资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已逐渐超越物质资本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主要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王晖,2007)。人力资本理论认为:(1)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2)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3)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较高的技术知识型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较低的简单劳动型人力带来的产出。

拥有人力资本的员工与企业契约关系的核心则主要是薪酬制度,因此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是企业薪酬计量的基础理论之一。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职工薪酬水平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力成本也高。银行业属于现代服务行业,计提的应付职工薪酬一般通过费用类科目进入利润表,都以“员工费用”的形式计入“利润表”下面的“业务及管理费”里面。不存在像工业企业那样有相当一部分应付职工薪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进入到存货、营业成本中去的情况。银行当年计提的应付职工薪酬全部计入银行利润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中的“员工费用”或“职工薪酬”,是营业总支出的构成项目。核算当年计提的应付职工薪酬占营业总支出的比例,有利于发现银行为取得人力资本而付出的代价,还可以看到人力成本对营业总支出的影响力。

根据表3数据统计整理的结果,可以观察到商业银行的人力成本占营业总支出的比重普遍较高,人力成本是银行营业总支出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例主要集中在至30%到40%之间。近四年来,国有银行人力成本占营业总支出的比重从2011年的40.1%降低到2014年的31%,而且是逐年降低;股份制银行的该比重从2011年的37.3%降低到2014年的30.1%,也是逐年降低的;商业银行该比重整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总的来看,5家国有银行的平均比重水平始终略高于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重水平。联系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商业银行人力成本占营业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与近年来网络金融服务业的兴起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七、总结

现在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设置工资、奖金、社会保险及企业补充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以及离职后福利中的设定提存计划等薪酬;有些银行还设置了设定收益计划、内部退养福利、其他长期福利、辞退福利和年金等薪酬形式。从所有行业来看,商业银行的薪酬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另外,不管是董事、监事及高管还是普通员工薪酬方面,国有控股银行普通职工平均薪酬都远低于股份制银行,同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普通员工平均薪酬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人力成本的角度来看,由于银行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人力资本在银行经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人力成本的比重较高,集中在30%到40%之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财会[2014]8号,2014-01-27.

[2]陈冬华,陈富生,沈永建,尤海峰.高管继任、职工薪酬与隐性契约[J].经济研究,2011.

[3]沈永建,梁上坤,陈冬华.职工薪酬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

[4]杨家新.商业银行薪酬会计探析--兼析《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J].金融会计,2014.

[5]孙玲玉.浦发银行职工薪酬--基于业绩的合理安排抑或盈余管理?[D].山东大学,2014.

[6]汪平,邹颖,黄丽凤.高管薪酬激励的核心重构:资本成本约束观[J].中国工业经济,2014(05).

[7]张栋,杨兴全.高管薪酬、内部差距与商业银行业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3).

[8]刘刚,曹志鹏,赵明旭.中国银行业员工收入差距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不同所有权性质视角[J].财会月刊,2015(05).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宁夏葡萄酒行业;机会与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改善

一、互联网+葡萄酒行业

1.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大的市场环境下也抓住了一些机遇,让葡萄酒产业更加蓬勃发展。目前我们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大的机遇。

(1)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葡萄酒产业在宁夏落户以来,依靠优良的自然环境有着好的发展,备受人们欢迎,加上近些年政府提出建贺兰山东麓产业链来推进葡萄酒在宁夏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借助东风将葡萄酒推向全国各地的,甚至于推向世界。

(2)政府的大力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以奖励促发展,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建设、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也规定了详细的奖励政策。我区还建立贷款担保、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三种机制,扶持葡萄产业提质增效

(3)潜力大的消费人群和人均消费水平。据调查目前我国将迎来90后消费大军,而且目前80后、70后、60后等都有了一定的收入,对生活消费有着很大的热情。虽然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机遇。

(4)良好的自然条件与基础。宁夏葡萄产业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地区。该地区处于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西有巍巍贺兰山天然生态屏障,东有滔滔黄河水自流灌溉,积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土壤通透、微量元素丰富,这里种植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无病虫害,无污染,品质优良的自然优势,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佳产区之一。

(5)人们消费及生活理念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将人们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更注重健康与养生,更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葡萄酒具有美容,缓解心脑血管等疾病,而葡萄酒正好迎合了这一消费特点,并且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更多人会关注明星的消费及生活习惯,这也为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2.挑战

(1)国际国内葡萄酒市场竞争压力大。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葡萄酒生产都对我区的葡萄酒生产有着大的冲击。尤其是国外,人们更喜欢法国、意大利、智利等老牌国家的酒,可以海购,另有山东等发展历史久的产区对我区葡萄酒业的冲击。

(2)产业技术低。相比于一些欧美国家大型机械化以及生物工程的科技化,我区正处于半手工状态,并没有技术上的改革突破,从葡萄采摘到葡萄酒装瓶都没有高的技术支持。

(3)品牌与文化成为竞争热点。在大经济环境下,人们追求的是产业品牌化,并且以文化为主要卖点。我区作为新发展的产区在品牌方面有着弱势,而且目前我区产区过多,品牌杂乱,没有一个系统的规范,品牌意识淡薄,回族自治区产品输出与宣传意识淡薄。

(4)专业人员缺失严重。我区目前葡萄种植面积59万亩,建成和在建的葡萄酒加工企业72家,但只有118名从事葡萄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严重不足。根据葡萄产业的发展,到2018年,我区葡萄产业需要各类高端人才300名以上,各市县需要1500名以上技术推广人员,需要葡萄酒加工和营销人员3000名以上。

二、互联网+宁夏葡萄酒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改进与完善

葡萄酒行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的发展,防止人才流失,对企业内部的监管进一步提高,葡萄酒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加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

1.互联网+招聘

怎样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成了难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们可以对传统的招聘做出以下改革。

(1)减少成本的投入:采用网上招聘,采用一整年无限制招聘模式。(2)减少盲目,增加针对性:网络招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应聘者,选出适岗人才。

(3)改善筛选功能,提高招聘效率:互联网下的招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筛选效率,减少人才流失,减少成本提高企业招聘效率。

(4)提高监管控制:网上招聘信息之后便于追踪,及时、高效把握人才。

2.互联网+培训

定制化的课程,才是我想要的;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习的多元化,还能表现自我……打破常规、打破传统,基于互联网发展与创新,引入互联网思维设计培训流程,打造培训新常态,做到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设计展现互联网+培训的特色。

3.互联网+考核的薪酬管理

利用网络的优势来跟踪员工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从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考核上我们可以更加人性化的计入员工的目标值实现率。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随时收集到员工工作中、个人生活中、员工与员工间、员工同组织间的互联互通数据,通过大数据组织可以对员工的情感及价值诉求有更清晰的掌握。根据不同员工的驱动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薪酬结构。基于大数据的薪酬设计及决策将成为可能。传统薪酬调研公司薪酬报告往往具有滞后性,目前某些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产品可以基于各公共平台的招聘信息,准确判断行业岗位需求状况,行业平均薪酬等数据,为薪酬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

三、总结

在经济大发展下,互联网+的时代向我们走来。在新的时代,虽然我们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并不完美,但我们有信心可以在互联网下使我们的行业能够更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葡萄酒企业展现出更加规范化,人性化,便捷化,智能化,更能体现互联网+下我们的消费销售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蒋玉梅.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及人力资源培养现状对比分析[J].开发研究,2016,(5):9-15.

篇5

【关键词】医药行业;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 15 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作为河北省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今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们仰仗原料药产能上的实力,技术上的优势,成本上的竞争力驰骋国内外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全国上下公认的医药大省。河北省引进和培养的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人才资源相对缺乏。而且各行业人才需求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深入分析医药产业的人才需求,对未来人才需求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对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现状

1、行业企业空间分布结构

我省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省会城石家庄市,其产值、收入、利润、利税均占全省的 70%左右。目前我省的医药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层次较低,与我省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对营销人才需求的质的短缺。

2、医药制造业人才分布情况

据一组数据显示,我省目前医药企业有四百余家,汇集了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机械制造业等等人才。其中,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企业数最大,人才聚集也最多,占据了58.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成药制造业,汇集了20.8%的人才,排在第三位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企业人才占据12.4%。人才最少的医药企业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企业和制药机械制造业,均不足1%。

3、医药产业人才数量情况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辖 11 个地级市,36 个市辖区、22 个县级市、108 个县、6 个自治县,总人口达 7037 万,2009 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 17026.6 亿元。全省共有卫生机构 14757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3086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5 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371 个。卫生技术人员 25.9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11.4万人,护师、护士 7.4 万人。卫生机构床位 23.3 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 21.4万张。乡镇卫生院 1962 个,床位 5.4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1 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 9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9.4 万人。

二、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何,可以从《薪酬报告》中窥探一二。在该报告中指出:在医药行业中薪酬最高的人员是销售和研发人员,与其他人员相比,他们的年度总现金收入要高于很多,尤其到了高层,这个差距就可以达到 40%,而生产、人力资源和财务人员的薪酬相对而言比较接近,行政人员的薪酬最低。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医药行业研发和销售人员是该行业赤手可热的人才,同时也是在该行业中流失率最高的人员。他们体现了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医药行业离职率一路走高,跟医药行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就河北省而言,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从量上看,总量不足;从质上看,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三 、河北省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企业开发进程不同,对生产、销售人员的需求也会有阶段性差异,一般开发初期企业大都需求生产人员,成熟的企业则多需求销售人员。尽管需求不同,但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应聘者的“创新性”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素质。在医药行业,仿制药大量充斥着市场,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产品竞争力下降。正如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所说:“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下,最重要的是开发出新的产品来。”因此,制药行业急需有创新性、能突破思维定势的人才,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调查和对我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我省医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高,结构呈多样化。

1、用人单位青睐复合型人才

从目前情况来看,医药企业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营销技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营销人员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开阔的思路,善于分析面临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需要有丰富的销售经验,踏实勤奋。同时具备以上要求,才是目前医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这种人才在目前的销售队伍中是十分稀缺的。在这种人才奇缺的情况下,行业内部的挖墙脚现象就会时有发生了。除了销售人员外,医药企业对于一些辅助部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2、企业需求的是高质量的营销人才

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医药产品的销售队伍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河北省是一个医药大省,医药企业数量很多,近年来,医药行业以超过 20%的速度持续增长,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从河北省来看,我省目前共有 3.2 万多人的医药营销队伍,从数量上来看,基本上能满足需要。在这些人员中,首先从毕业的专业来看,从医学、药学专业毕业的人数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是从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国内贸易专业和其他与医药没有多大联系的专业毕业的;其次,从学历水平来看,大学生仅占到 8%左右,专科生占到 32%,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占到了 37%左右。从专业上和数量上看都不尽人意。

进入 20 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医药制度改革和规范措施,使得以往那种单凭好的销售政策就能做好市场的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企业还必须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方便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作为营销的坚强后盾。基于这个基础,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开始转向同时具有药学理论知识和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研发人员上。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研发速度、生产速度、销售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销售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几年中,各医药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营销队伍。

3、研发人才未来需求数量巨大

在研发领域,由于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外资企业科研本土化的进行,使得医药企业对研发技术人员也有热捧趋势。一位从业人员介绍说,“原先医药行业中许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研发,仅依靠仿制来扩大自己的产品增量,销售终端获得利润。如此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回报率较高,却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如今市场的转变和一些列政策的出台,使得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近研发技术类人员的薪资较去年有迅猛增长,增幅达 26%,也从侧面反映了此类人才的脱销。随着河北省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很多生物医药企业不仅加工药剂、销售产品,还开始设立研发机构。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医药产业的研发人员需求数量巨大。

作者简介:

刘薇,(1982.5-),经济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翟少华,(1979.12-),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杨博,(1978.3-),讲师,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篇6

摘要:继2013年3月,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公告出的财务数据说明,无论是从财务舞弊所涉会计期间,还是从利润操纵额占报告金额的比例等角度看,万福生科均可谓是“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严厉的处罚方式和财务舞弊的背后同时引发我们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分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从而找出合理、准确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我国转型期间新兴资本市场的运行和稳健发展。

关键词:万福生科;财务造假;职业道德;建设

1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分析

万福生科已经成为典型的通过财务手段来掩盖经营亏损的案例。上市之后的财务造假数额巨大令人怀疑,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数据发现,万福生科从IPO时就已经存在诸多问题。在其2011年9月27日登陆创业板前的材料申报中就涉嫌虚构交易和虚增销售收入。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的的问题如下:

1、 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缺失问题,财务总监形同虚设。

2、 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形成一人掌权的局面

3、 公司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未尽职履行职责。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广泛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资本市场造假现象不断,是监管者的失职?是中介机构的怂恿和纵容?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完善及其对会计品质教育的不重视。不断涌现的上市公司造假行为不仅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俨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尚不完善,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审计工作、乃至政府的诚信,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件正呼吁着更多的立法者重塑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2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2.1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为财务造假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原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限制要求来防止企业的过度会计造假行为,但是由于各行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及准则制订者个人存在一定的利己行为,导致新的会计准则仍旧存在一定的可操纵空间被各大企业利用。例如:旧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存在过度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而新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在利润调节方面可调整和可利用范围大大减小,限制企业的舞弊动机,加大了舞弊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会计政策过于宽松,不利于会计信息保持真实性和可靠性。

2.2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负责,而会计人员的主观行为有时会与企业当期的财务目标相违背,处在会计环境不完备的市场体制下,难以保持自身独立性和主观性。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混乱、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实现时,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直接决定了财务信息最终的可信程度。同时,外部法律体制的不完善,也成为会计人员形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限制因素。

2.3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虽然我国的《会计法》、《财经法规》等多项法律法规均明确说明会计人员违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业人员也均获得了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并进行了每年的后续教育,然而与低的违法成本相比,众多的财会人员选择挺而走险,追求会计造假背后巨额利润带来的薪酬报酬和相应分成,会计造假行为已经有不可扼止的趋势。从业人员自身无法端正职业态度,使得职业道德逐渐丧失,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

2.4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的忽视

对会计人员而言,具备过硬的会计知识固然是职业必备的基础,而职业道德修养却是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灵魂,指导着会计工作的进行。现在,众多财经类高校的教育体制也限制了学生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多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只重会计理论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再者,我国继续教育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培训严重缺乏,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到根本。

3会计职业道德的思考及对策

3.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制度,让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会计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立法在实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立法中的各项法规、条例应该具体、明确,以保证执法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使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认知度和判断力,进而自觉地调节自我行为。

3.2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经济环境相结合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依附于社会环境的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局限于会计领域,更时刻处于市场经济变化的大环境下。因此,进一步完善与会计道德直接相关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并加强执行和监督体系,能确保会计人员执业的法律环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养成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自身责任感的制约,同时需要优质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依托。社会人员的有力监督,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的设立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形成压力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在稳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使会计人员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心。

3.3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机制

良好的会计环境为会计人员提供财务信息提供保障,会计人员的自律性支撑着最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财务报告的提供。

完善整体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会计人员个体道德是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主要目标。一定程度上,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的成立,有助于会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自律性和独立性,并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和诚信档案的管理。

3.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

教育是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根本性途径,只有把好教育、培训的关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所有会计从业者的努力,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途径大力颂扬优秀的会计执业人员,形成全民守法的大好局面,激励更多的会计人员遵法、守法,加强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公司和企业应该定期聘请外界培训机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加强外部教育。只有通过内外教育的机制,才能保证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孙艳阳.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背后[J].财务与会计,2013.(3):29

[2]鲁娜.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思考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9):317

篇7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薪酬管理制度科学合理与否,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竞争力紧密相连。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对于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企业薪酬的管理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薪酬在我国通常被称作工资,用以强调劳动力的价值。从工资制度的形式来看,我国目前的工资制度可以分为职务工资制、职能工资制和结构工资制三种。大多数企业采用结构工资制,其主要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技能工资、岗位工资及津贴、福利和奖金等项目组成。从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报酬形式上来看,我国企业薪酬又可以分为物质薪酬(外在薪酬)和精神薪酬(内在薪酬),物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提供,而精神薪酬是以非货币形式来表现,主要包括精神满足、奖励和各种机会。目前,这两方面的薪酬制度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等于跋着脚走路,不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企业文化建设。

现阶段,薪酬制度满意状况在各类企业中的表现也不一样。根据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资料显示,集体企业的满意度最高,员工对企业薪酬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为82.1%,高出总体水平9.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它们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8,9%,28.5%。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薪酬的满意度与其他性质企业差别不明显,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为73,9%,比总体水平仅高出1,3个百分点。对技术人员采取最多的薪酬形式是岗位工资(70%)、奖金(55.3%)、各种津贴(48%)和职务工资(44.7%),采取长期激励和佣金的比例较低,分别为8%和巧5%。可见,我国薪酬制度设计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期激励机制,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及企业与员工的融合度,制约了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薪酬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企业团队合作精神,使员工能够自主地、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奋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留住一支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研究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闯企业薪刻管理制度的缺陷介析

〔一)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

常见的关于人的需要满足与激励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人的诸多需求中,金钱只能满足某些需求而不是全部需求,成就、权利或者自我实现属于员工的精神需求,他们对激励人的行为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却不能通过物质刺激得到满足。对此,现代薪酬管中注意将培养雇员的忠诚和赋权作为重要手段之一,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拥有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关心企业的效益与发展。许多新的薪酬管理方式的出现,如间接薪酬和非货币工资份额增加、工资等级宽波段化、工资度量中突出技能和业绩贡献,以及让员工参与工作评估和定价过程,都是这种努力的结果。然而,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中,大多数企业忽略或未注意到内在薪酬的存在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内在薪酬是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可小忽视。大多数企业内在薪酬较低,主要表现在:①员工的工作大都不具有挑战性,公司中除了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的战略员工外,其他员工一般从事较为机械性的工作,往往很乏味;②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公司在人力资本上的投人(主要是培训等)很少,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③员工发展的渠道不畅,导致有些员工对前途信心不足;④公司在尊重员工、服务员工上做得不够,突出表现在企业对员工的日常生活、休假安排等方面考虑甚少。

由于上述原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性较差,缺乏责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很难避免员工流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

(二)对资本认识不足,未将薪酬管理提高到“人力资本运营”的战略高度。

21世纪,知识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因,作为知识主体的人力资源其地位和作用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但是,企业关注的主要对象往往是少数中高级管理者,而忽视了大多数员工。根据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一1500元之间,所占比例为70.8%,这些低收入者连维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难,如何让这些员工有心思关注企业发展?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与其自身利益关联度不大,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低级化阶段。

由于很多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没有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导致高素质员工为了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不间断地“跳槽”,从而制约了企业长远发展,人力资本补偿和激励不足已成为企业用人失败的普遍性问题。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应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自主性,来解决企业的激励机制问题。企业应将员工作为企业的参与者和共同投资者,将薪酬管理纳人人力资本运营的高度,问题将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就其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来说,其包含了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职权和晋升权等。员工如果享有剩余索取权,就能更有效地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警觉,使之尽可能地发现和创造企业的获利机会,也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监督成本,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可以通过年薪制和期权制两种人力资本定价机制来体现。

真正意义上的年薪制是提高人力资本开发与使用的经济效率有效的途径,它使人力资本具有参与分配的特权,它能满足人力资本的报酬要求,实行充分的激励,这种年薪制与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人力资本股份期权制的特点是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按约定价格购进未来一定时期内公司股份的权利。如此一来,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就会想方设法使企业增值,增值越大,赚得越多,股份期权恰恰迎合了人的本性,它的回报是“无限额”的。你想要多大的回报,就要付出多大努力。期权制度不仅把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而且把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人力资本定价和报酬制度,但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引人了这种管理制度。

(三)将企业薪酬视为纯支出,薪酬与企业绩效关联度不强。

我国企业在薪酬管理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认为增加厂房设备投资可以扩充企业实力,这些财富可以永久性的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有;而企业支付的薪酬是企业的纯支出,没有留在企业中,属于企业资源的流失,减少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总是千方百计地降低员工待遇条件,但对企业非人力资源的投资热情很高;企业员工的薪酬标准也未随着企业的业绩变化而得到改善。这种短期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断绝了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由于我国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薪酬管理制度的正确认识,制定员工薪酬时注重绝对数而忽视相对数,导致企业利润率不断提高,而员工薪酬增长率却相对下降,形成了员工与企业发展两分离现象。这样很容易形成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利益冲突和目标的不一致,企业很难进人良性发展轨道。当矛盾难以协调时,往往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职工队伍的不稳定。一方面加大了企业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新员工熟悉企业、掌握业务流程也需要一个磨合期,将对企业经营效益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并可能形成不良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对薪酬管理制度设计必须突出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四)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导人不足。

传统的企业薪酬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需要引人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然而,我国企业在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上的把握不足,对现金计划薪酬体系设计不完善,缺乏员工多通道生涯发展的薪酬规划。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管理权与剩余索取权不明晰,委托—链条过长,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多带有行政化色彩,使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人现代薪酬管理制度难度较大;私有企业的家族式经营模式绝对控制着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家族企业本应从家族以外引进高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使企业薪酬管理按照市场需求运作。国有企业难以割舍的与政府之间的“脐带”关系,家族企业天然的封闭特性,使他们本能地反对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结果是企业员工薪酬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员工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性,对企业发展意识淡漠,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企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三、企业薪刻管理制度优化的路径分析

(一)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

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企业以年为度量单位确定经营者的报酬,并以其经营成果发放风险收人的工资制度。年薪制具体执行方案有多种多样,一般的做法是将经营者的收入分为基本薪金和风险收入,基本薪金属于固定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没有直接关系;而风险收人属于非固定收入,可塑性较大,主要视企业经营业绩情况而定,对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较强。这一方案的设计关键在于基本薪金与风险收人的比例,固定的基本薪金收人不宜过高,否则,年薪制对企业经营者失去约束力与激励作用。风险收人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换算系数设计也是一个难题,系数过高,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影响了企业资金积累速度;系数过低,容易导致经营者通过其他非正当途径谋求收入。企业如果加强监督力度,一方面增加了监督成本,另一方面经营者从任何一个途径都得不到预期收人时,往往会另谋职业。无论哪种选择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风险收人系数的确定可以参照成功企业的做法,结合本企业发展战略及收益比率,合理而又科学地制定风险收人系数。风险收人部分除了与当年企业经营绩效挂钩,也可以设计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使企业经营者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和合伙人,关注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

企业推行年薪制,强化了对经营者业绩考核,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盈亏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贡献得到肯定,增强了成就感,这又进一步激励经营者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努力工作,使其薪酬报酬与企业经营绩效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股票期权是以合同方式授予持有人在预定时间内(有效期或行权期)按照约定的价格(行权价)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力。它的运作机制为:提供期权一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股价上扬一经理人员行权一从市价与行权价差价中获利。这样,经理人员的业绩能够通过股价充分反映出来,经理人员越努力,公司股价越高,经理人员能从股票期权中获得更多的报酬。股票期权并不是股票,它有如下特征:股票期权是一种权力而非义务,股票期权只有在行权价低于行权时本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时才有意义。一般认为,经营者股票期权具有激励、吸引和留住经营者三大功能。同时,推行企业员工持股计划,使企业员工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市场表现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员工被动、机械地工作变为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企业发展,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

我国企业推行经营者股票期权制,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激励经营者的努力程度与创造力。企业经营者只有不断努力进取,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经营绩效有良好表现,才能促使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对企业而言,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经营者不在为了短期利益采取损害企业长期发展做法,经营者只有在企业长期得到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因此,企业经营者关注的是企业长期利益的实现,使其个人利益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

(三)重视内在薪酬。

根据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具有层次性与差别性,物质需求在人们追求价值过程中处于较低层次。在基本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物质激励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当人们基本物质得到满足以后,物质薪酬(外在薪酬)的激励作用就会越来越小,而精神薪酬(内在薪酬)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逐渐成为薪酬体系中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社会由“温饱型社会”向“全面小康型社会”过渡之时,内在薪酬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科技型企业与服务行业,员工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实现个人价值欲望比较强烈,企业单纯依靠物质薪酬很难收到良好效果,需要采取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相结合的方式。

篇8

关键词:存货审计; 难点; 提高质量; 建议

对一般制造业或商品流通企业而言,存货在会计报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主要项目,也是现金流量表中影响营运资金的最大组成项目,同时存货计价的准确性还会对利润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审计实务中,因存货成本计算的复杂性、数量和质量鉴定的特殊性,而使审计人员对存货的审计大部分停留在成本价值处于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数量和质量方面直接采信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反映,不能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想对存货取得较满意的审计结果,对存货审计中的技术及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存货审计的现状和难点

(一)存货审计的现状存货的审核与其他的资产项目审核相比,较为复杂,其审计现状为:对存货方面的审计,因其存货成本计算的复杂性、数量和质量鉴定的特殊性,大部分停留在成本价值处于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数量和质量方面直接采信被审计单位账务反映的数量和质量。

(二)存货审计的难点

    1.存货计价方面,存货成本计算繁琐。审计人员需通过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数据进行验算,或经过非会计资料,如:生产部门、劳资部门提供的资料另行计算,而分析评价其价值是否准确可靠。

存货成本计算中,要涉及原材料的耗用、人工工资的计入、制造费用的分摊。如果同时生产几种不同的产品,还要在不同产品之间按产品产量比例法、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工时比例法等分配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采用计划价计价的企业,还要在存货成本中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2.存货数量方面,因存货存放于不同处所(包括工厂、销售机构及分支机构),控制及盘点困难。

3.存货质量方面,因种类、项目繁多,差异性大,观察与鉴定困难。可能因为呆滞、过时、陈旧及毁损而使其价值减损,审计人员因对被审计单位产销活动及业务认知不够,而难以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是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工艺,也未深入现场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而仍停留在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含糊其词,一笔带过,致使被审计单位将一些不相关原材料摊入成本而未发现,如领用材料制作专用设备,而将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另外,审计人员未进行会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的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单位产品成本的组成未进行相关分析,而简单地对账面数字进行计算后,即确认存货成本计算无误,但未警觉到被审计单位可能有更普遍的其他差错存在。如材料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调节当期利润。

二是审计人员预先告知被审计单位监盘存货的地点,使被审计单位得以预做准备,就未观察地点之存货做不实调整。存货监盘人员经验不足,审计人员允许被审计单位人员跟随在旁边并记录审计人员的抽点项目,使被审计单位在事后有机会对未抽点项目做假。

三是审计人员缺乏存货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审计组中也未配备专业人员。如期末存货计价中,因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的缺失,即使被审计单位期末存货发生减值,其是否应计提减值损失及正确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都不能使审计人员有很大的把握性,致使在存货质量方面只能取信于被审计单位的报告。

三、提高存货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存货成本计价方面1.审核材料计价方法、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分摊是否采用了一贯性原则。可抽取其中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材料出库单进行重新计算,以验证被审计单位在材料计价方面是否适当、公允。

2.生产成本审计中,要审核企业工艺流程、管理要求、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否适用、科学;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是否合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适当;还要检查生产通知单、产量和工时记录是否完整;与生产成本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是否一致等。审计人员可收集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构成、配比消耗情况的定额、企业同类品种前几期的材料消耗对比情况,行业内同种产品的消耗定额等资料,相互联系印证分析疑点及异常,还可收集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或经验耗费数据、生产产品车间及厂矿的生产统计报表或车间的考勤记录、车间产品的耗用及开工记录的日志或台班记录、车间核算员核算的相关资料、劳资部门的人员分布及工种、职位及薪酬报表的原始记录等资料。与财务归集分配的人工费用,用以相互印证及分析复核,以辨别是否存有人为调剂利润的情况。对于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其合理性与真实性。

3.在产品成本的审计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如难以期后抽盘;期末成本是否真实合理,主要取决于期末在产品计量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方法的科学性。由于这一特殊性常被少数审计人员忽视,他们往往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相符后,就给出一个“确认”的结论,这显然是草率的结论。要确保在产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审计人员应尽可能侧重其成本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和一贯性,并辅助一些分析性复核,如:通过产成品单位成本的变化,分析已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合理性,从而观察判断在产品成本的合理性,当然作上述分析时不可忽略材料及其他费用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

4.对于领用材料购制专用设备,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的现象,在加强盘点的审计程序,进行重点抽样或全面盘点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具体分析盘盈的原因,收集当年的产值及产量统计报表、生产产品材料的正常消耗定额、正常的经验消耗数据,企业前几期及近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资料,对两者作比较分析,看是否存有异常,同时根据机器设备的全年或某时段的工作记录推算其生产产品需耗用材料的数据,与企业的统计数据及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领用材料购制专用设备,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的现象。

此外,在生产成本审计中,还应审查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不仅要重视金额的配比,而且要关注成本结转数量是否配比;同时注意加强异常产成品项目的盘点和成本计算工作,收集相关的销售、生产、出入库等原始资料,与统计报表相互印证及分析以辨别异常的现象。可先作分析性复核(收入成本的配比分析、各月波动分析等),也可直接依据存货审计时产成品减少量与存货销售在销售收入账户中反映的销售数量结合起来,进行数量方面的配比测试,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存货数量控制方面对于存货数量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做好存货的监盘,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真实存在,还要获取相关证明文件,从而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存货拥有所有权,并且与账面记录相符,查明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

1.应由熟悉客户状况的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负责存货监盘。

2.审计人员应当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进行必要的抽查,并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执行盘点观察时:(1)抽点的重点应放在高价值的项目上。(2)如果不是每一个地点均列入监盘,不要事先或太早告知被审计单位前往的地点。同时,应分成不同的审计组同时进入监盘场所,以免被审计单位提前或根据不同的监盘时间进行安排、调整。对于审计人员并未亲自抽点的存货项目,审计人员应进行分析性复核,避免被审计单位将存货盘点数及汇总资料加以操纵或歪曲。(3)盘点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公司间及工厂间的存货调拨收发活动,否则,应确定是否已做好适当控制。

3.审计人员抽查存货数量时,应亲自计数,而不应听信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报数,以防止“空箱”和虚报或结果被修改,应将抽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审计人员还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4.根据存货不同的存放特点,对那些不易计量的、需通过测算的存货,应考虑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5.对于已经监盘确认过数量的存货,审计人员还要获取相关证明文件,从而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存货拥有所有权。

(三)存货质量控制方面1.资产负债表日,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中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审计人员应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及存货价值远远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很久未用的存货项目,或存放地点和保管方式不寻常,应保持机警以确定是否有受损、过时等情况。

2.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存货质量确定审计业务中有很多环节都将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例如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对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计提,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会计经验,还需要审计人员了解掌握各种材料、产品、工程、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审计人员只有具备会计、评估、市场等复合的知识结构,才会得出高水平的职业判断结果。所有这些对政策的把握、对企业风险的选择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3.利用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相应的专家服务。在组成审计组时,可将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相应的专家列入审计组中,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弥补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

[2]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人民出版社,2006(2)。

[3] 刘建军。审计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