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程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变革的快速推进,其原有的蕴涵、机制与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深层的问题与矛盾也不断浮显,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也促发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谨慎思考与质性分析。
(一)办学体系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差异
自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迄今,我国高校远程教育的办学体系仍呈现为一种有限发展趋势。在经历数次拓展后,2012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范围增加到了68所,初步构建了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体系。然而,细分之下就可发现,这个体系存有两个硬伤。一是体系结构失衡。在我国现有1170余所高校中,只有68所重点高校获得教育部授权的现代远程教育改革的试点资格,其他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仍停滞在传统的函授教育或电视教育阶段上,尤其一些经济欠发达省区迄今尚未有一所高校获得现代远程教育改革试点资格。而实践表明,尽管68所高校和中央电大在全国设立了9000多个教学点,但教学站点布局失衡,在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等教育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教学点建设风生水起;而西部地区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学站点建设却很薄弱,覆盖区域十分有限,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大多数高校远程教育专业设置的比例不均衡,基本上集中在计算机类、经济类和法学类等专业领域,而忽视对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会造成人为的人才培养结构失调,甚至造成一些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局面,既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高校依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合理培养人才,更难以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网络学习需求。深而析之,这种差异产生的源头应是高校远程教育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差异。推进教育公平是当代社会发展大趋势,而目前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体系显然是一种另类的教育不公平。一是对不同高校远程教育发展的不公平。把高校远程教育发展的使命与责任长期固定在少数高校,而大多数高校却被搁置,不仅极大挫伤了广大高校发展远程教育的热情,更易产生不同类型高校发展竞争的不公平。二是对广大考生的不公平。针对同一人群的学历教育,由于政策不同,有的高校就必须考试入学,而有的高校则免试入学,所引发的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有悖于我国推进与构建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
(二)办学机制与高校教育创新相脱节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办学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只有经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年检合格的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包括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只能在试点高校的统一组织下配合开展招生工作,不允许自行开展招生及录取工作,严禁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招生。乍看起来,这种由政府职能部门统筹的办学机制似乎运行有序,管理规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极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导致办学特色虚化。由于绝大多数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主要由校外学习中心来行使相关职能,而几乎所有校外学习中心的主要职能只是招生和学生教务管理,导学功能很弱甚至不具备导学能力,教学工作保障难以得到落实,教学和导学工作只能完全由主办校承担,学习支持模式趋向单一化,极大消解了高校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二是导致办学品牌弱化。虽然参与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品牌,但各校在省市设立的学习中心或办学点则良莠不齐,功利意识严重,尽管政府职能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以试点高校名义违规招生,仍有一些办学点或与之有关的培训机构或个人,利用甚至冒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名义,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不用考试”、“一年取证”、“考试有答案”、“论文保通过”、“拿证零障碍”、“包毕业”、“包过”等虚假招生宣传,严重毁坏了试点高校远程教育的社会声誉。可以说,高校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创新相脱节是上述种种状况产生的主要因果。高校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办学特色与办学品牌,远程教育无疑是高校拓宽办学特色和树立社会品牌的重要方面。而一些高校的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在学校教育创新框架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仍受着传统惯性的制约,只是单纯的作为学校服务社会和市场的窗口,甚至有意无意间把自己作为一种创收或谋利的工具。这也就佐证了,如果脱离了发展的时代主流,任何办学机制都将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办学行为与文化建设要求相剥离
无须讳言,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办学行为还有诸多缺失。一是办学形式单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主要是提供社会化的高等学历教育服务,包括研究生课程进修、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和普通专科,而社会经济发展亟需的非学历培训则涉及甚少。二是所收学费高昂。现在通过高校远程教育攻读学位,学费至少需要1万元左右,尚有管理费、书本费、选课注册费等多项收费需要交纳,此外,学生个人还要承担大部分的上网费用,明显高于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其他成人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对于广大学生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学生而言,要想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接受名校高质量教育之梦,高额的学费成了主要障碍。三是竞争趋于激烈。目前我国高校远程教育领域正处在一个“诸侯割据”的“战国时期”,由于没有招生指标限制,为了招徕更多生源,“67+1”(高校网络学院)和“44+1”(电大系统)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不仅日趋激烈,甚至有演变为学校品牌恶性竞争的嫌疑。四是教学行为返祖。高校远程教育虽强调教学的网络化和远程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高校网络学院正在搞变相的全日制教育,变相的双轨制,消解了应有的办学特色。显然,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也许上述问题的产生有着历史的遗存或现实的因素,但办学行为与文化建设,尤其是与制度文化建设相差异当是根本原因之一。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高校远程教育建法立制明显是其中重要内容。而就我国高校远程教育而言,从根本上讲,目前还没有能真正形成一个利于远程教育发展的制度文化环境,无论是在办学定位、办学体系、办学机制,还是办学理念、办学资源、办学形式等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对高校远程教育的“漠视”现象,还没有形成一个经国家法律制度确认的正式制度层面,只是凭借着惯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以至高校远程教育依法办学、以法办学的法制依据缺失,办学行为的鱼龙混杂与短见薄识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我国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策应思路
当下,我国高校远程教育正呈现出社会化、专业化、终身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变迁趋势,要求人们在对我国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理性分析和政策导读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策应思路。
(一)以“大同一”应答高校远程教育体系转型
就社会学而言,“多元学习理念同一、多层学习目标同一、多类学习内容同一、多维学习类型同一、多样学习资源同一、多种学习手段同一”是高校远程教育体系转型的基本架构。当然,这种“大同一”并不是局限在“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并允许批准开办远程教育的高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自主制定计划、自主招生、自主出题进行入学考试,颁发何种毕业文凭也由高校自主决定,所有开办的专业均能授予学位。这些文凭和学位国家均正式承认”的范围之内,而是诉求在全国高校范畴内进行远程教育体系的重组与布局,实现函授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的“大同一”。推进“大同一”的路径有二。一是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自2007年我国高校停止招收脱产学生和停止自考助学活动以来,在普通高校领域内以函授教育为主体的传统远程教育,已逐渐演变为以课堂面授为主的业余教育,它与远程教育的区别仅表现为面授和自主学习份量的差异上,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成人高考录取成绩呈不断下滑趋势,明显呈现出宽进的特点,已失去了入学门槛意义。因此,国家可以根据这一趋势,在政策上重新启动高校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67+1”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高校的范围与层次,更加合理、更为平衡的对高校远程教育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二是促进高校的自我整合。近年来,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推进,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项目不断出台,一些试点高校对校内远程教育结构进行了重组,原有的远程教育在组织机构上有了新变化,出现了“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学院”或“远程教育与成人教育学院”等等新机构。显然,这种少数试点高校的整合行为是对未来高校远程教育趋势的准确把握,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我国高校探索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向。
(二)以“大网络”应对高校远程教育机制转体
从现代科技入眼,“大网络”是高校远程教育机制转体的基础所在。在以往的实践中,高校远程教育缺乏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尤其是在生源质量、教学资源、师生交互和评估考试方面软肋颇多。而“大网络”正是针对这些状况,突出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凸显了高校远程教育教学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战略地位。它根据高校远程教育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社会阶层、年龄层次、知识层次、学习层次的种种差异,一是重视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熟练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的能力,自我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自我新知识体系重构的能力等。二是注重网络教育技术的不断提升。着重在软、硬件技术的拓新上下气力。在硬件技术上,与国家电信部门联系,有效提高网络带宽与网速。在软件技术上,采取引入、合作、创新的模式,培育校本化的远程教育软件产业,以此不断完善高校远程教育教学服务各个环节,进而建立起长效的远程教学服务支持体系。
另一方面,强调了不断完善高校远程教育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的实践价值。它包括了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推动高校远程教育的社会化。诉求政府出台新的相关法规与制度,对高校远程教育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尤其是在学习年限、接受面授时间、学校资助网络教育学生的比例等方面有所新意,以达到扩大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机会和推进高校远程教育质量提升的目的。二是建立社会化的高校远程教育联盟。倡导和扶持有关高校与其他机构合作,采用“高校与社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机构”等等联盟形式,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高校远程教育社会同盟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高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互动,网络教育教学软件开发交流,达到促进高校远程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之目的。三是建立高校远程教育的评估体系。除了在国家层面外,还要求在各省区由政府牵头建立区域性高校远程教育评估委员会,对本区域内高校远程教育使用的所有教育教学软件进行研究与评估,并负责择优推广。主要目的是提升高校远程教育的社会信誉与社会品牌。
(三)以“大资源”应顺高校远程教育技术转换
必须承认,高校远程教育技术转换有先天不足之憾,尤其是在以函授教育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一般高校中,不要说拥有足够的开展现代网络教育的资源,就是对传统函授教育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改造的资源也极为缺乏。诚然,要解决这种资源匮乏,不仅要为数以千计的普通高校提供极为庞大的,包括设备、网络、技术等等现代远程教育“硬件资源”,更重要的是要以“大资源”的胸襟,通过“四个加强”,对高校远程教育的各类“软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一要加强国家高校远程教育法律政策资源的供给与规划。要在“建法立制是高校远程教育发展的核心资源”的理念下,诉求从国家层面上不断健全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继续教育法”、“远程教育法”、“终身学习法”等等国家大法要尽快制订,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成为高校远程教育改革的主导语境。
二要加强高校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互动与交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集合相关高校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要整合名校、名师、名课的资源优势,在国家层面和省区内构建高校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互动与交流平台,逐步推进省际和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和互认,让“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成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的主流情境。
三要加强高校远程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各类专业培训,不但要提高远程教育师资的硬件操作和信息收集的能力,还进一步强化教师从事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视音频素材采集方法、幻灯片简报制作软件Powerpoint和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are等等现代教育技能,还具有主持各地学生的在线讨论,对大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指导,批改大量的作业等等网络教学技术,使“多能多技”成为高校远程教育师资的鲜活特色。
篇2
(湖北省专利发展服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作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知识产权培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简单介绍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
关键词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05
收稿日期:2014-11-28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作为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其在知识产权推广、运用、保护方面成为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发展,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发展特点。
1 远程教育概述
1.1 远程教育的定义
远程教育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是教育组织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主要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网络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把直播或录像的音频、视频课程通过实时或非实时的网络技术传送到校园外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1.2 远程教育的发展
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远程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邮件传输的纸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阶段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上远程教育离我们已越来越近,不论是住在大城市还是住在小城镇的学员来说,它都在学员身边。
目前,远程教育主要有集体开班和个体学习两种学习方式。随着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的学员的逐步增加,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网校也迅速增长。学员按学习的目标不同大致可分为网上充电、学历学位、职业培训等三种类型。一些商业网站针对网上充电学员举办的一些职业技术培训;要想攻读本科、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则有经过国家教委认可的正规大学开办的课程的网校;还有针对高考辅导、职业培训的网校,这些网校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全国知名重点中学和职业院校倾力打造。
2 远程教育的特点
2.1 远程教育的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有效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不受学校限制、不受地区限制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网络传输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课程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不限,学习的形式也灵活多变。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比较,远程教育可以为更多的学员提供学习机会,可以扩增教学规模,可以改善教学质量,降低大大的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人都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意义重大和前景广阔。
2.2 远程教育对学习者的要求
远程教育的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
远程教育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者在远程学习时应以其自学为主。学员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室,更没有课堂的学习氛围,这使得很多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不自觉的分心,或会有些不习惯。因此远程学习要求学习者首先应具备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的能力。参加远程学习的学员分布广泛,其学习动机也就各式各样,有的想提高学历,有的想学习新技能,有的想在职充电、扩展职业范围等。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员如没有不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明确的学习目的,那在以后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的学习过程后能否实现学习目标的结果必令人堪忧。故能否坚持的学习,保持学习的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
3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概述
3.1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简介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是依托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的教育。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始建于2002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三大信息平台之一,是学习知识产权知识的公益性远程教育平台,所有课程均免费学习。现运行的平台是由学习平台和教学辅助平台两大系统组成,强化了智能交互学习及辅导功能,更加符合远程教育学习的特点。
3.2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发展
自2002年起,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开设了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远程教育。12年来,其教学课程由最开始的1门,到现在累计超过100多门,而且分别针对专业工作者、 创新者、 管理者、大中小学生、社会大众等不同的群体,开发了多层次、 多种类、多语言、多种教学方式的课程。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充分挖掘了远程教育的潜力,拓展了远程教育的空间,形成了高中低层次分明,基本覆盖知识产权所有领域的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学员不同的学习需要。截止到现在,通过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参加知识产权学习人数连年递增,平台选课学员累计超过75万余人次,实现了连续12年每年均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新的教学方式,还紧密联系全国各地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实现了分站建设跨越式发展。从2002年建立之初的首个北京中心站之后,到现在已建立85个分站遍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等6个省级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14个地区性分站。分站分布各高校、各企业、各行业,在教育传播力度和广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跃入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知识产权创新者、从业者和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学习者等等相关社会群体的认可,赢得了多个国家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同行的赞许,受到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肯定。
12年来,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效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迈进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世界前列。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积极适应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培育以及面向全社会普及知识产权文化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4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特点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改变传统知识产权教育的模式,突破了学习空间、时间的局限,有利于共享教育的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为人们消除了知识产权“高大上”的误解,为所有想学知识产权的学员提供了一个互动学习平台和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接受知识产权教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有,它使得知识产权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广泛的利用,为人们的知识产权长期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教育模式的优势日趋突显,它的这一优势也使得我们的学员有了更高的学习要求,需要学员更自主的学习,具有主动的学习精神。它的这一优势亦是劣势,陈旧、泛味的教学资源只会使得没有过多约束的学员失去学习积极性。这也要求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未来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工作应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以及推动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出发,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扩大远程教学规模,扎实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内涵,完善考核和评估机制,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5 结语
篇3
关键词 远程教育;微视频;信息技术;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15-03
1 引言
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通过远程教育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其主要基于网络视频进行教学,由教育者录制教学视频资源上传至网络,供学习者实时或根据自身需求随时获取。然而,远程网络视频课程的时间与传统课堂的时间相当,视频中所讲述的内容也许不全是学习者所需要的。微视频课程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对知识的分点讲解,缩短课程时间,有利于学习者的精准学习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通过微型学习及碎片化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灵活性地学习,较大幅度地满足学习者的自步调学习。
2 远程教育网络视频的发展
世界高等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众多的教育理念,随着高等教育资源公平化的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也逐渐得到发展。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关于“开放式课程项目”的概念,免费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影响和鼓励下,众多世界知名大学(如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及一些教育基金会开始加入建设网络公开课程的活动中,从而使得网络公开课成为推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主要力量。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革新化等实践进程中,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将开放教育作为首要的战略选择[1]。
2003年,为了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及教育影响力、响应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也在我国顺利启动[2]。
远程教育的发生和发展始终都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过去,远程教育承载印刷媒介、函授及广电等教育途径,承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各类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无围墙、无距离的虚拟课堂,成为远程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媒介。
3 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
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大众性、终身性的特点,拥有传统教育无法具有的优势,可以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或者人生的某一段。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应用,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使更多的人获得可持续教育的机会,增加受教育的人数,提高受教育人的质量,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水平,消除教育方面关于性别和年龄的歧视,降低学习者获得教育机会的条件,使教育得到普及,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远程教育有利于实现环保型教育。目前我国对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资源的浪M破坏严重,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远程教育可以成为在不影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可持续的教育模式。
3)促进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远程教育以最低的成本向社会的所有成员开放,同时教育资源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多彩,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接触到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技术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
4)合理优化师资队伍配置。通过远程教育模式,能够让教师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同时有利于教师资源的相互交流,最终合理配置及优化教师资源。
5)激励学习者,发挥主动性。远程教育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兴趣选择”,使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及上课时间和地点,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教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6)方法灵活多变,内容全面,理论鲜明。远程教育的信息量较大,涉及的内容面广,教育的形式也生动新颖,借助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设备,让学习者在学习时不仅可以看见文字及图像,还能听见声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4 新时展中远程教育的不足
远程教育的发展虽然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新时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之时,远程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移动性和灵活性。远程教学课程对知识也是进行大篇幅的详细讲解,不利于学习者利用琐碎的时间来进行微型化和碎片化的学习。
2)时间过长,很难让自主学习的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远程教育的课堂时间与传统教育的课堂时间相当,甚至要更长。长时间的远程课堂学习,很难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特别是在缺乏教师监管的情况下,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应用载体和应用情境单一。学生大部分通过电脑、电视进行学习,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在多种情境下学习。
4)知识资源范围大而杂,针对性不强。由于远程教育视频内容覆盖面广,内容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灵活选择要学习的知识点,针对性不强。
5)对自我控制能力要求高,学生无法适应。远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来满足远程教育中长时间、大范围的知识讲解。
5 微视频课程的发展与优点
微视频课程是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而形成的资源产物,能够满足学习者自身的各种学习方式,如入境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自订步调学习等。视频教学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教育影视、远程视频课程及微视频课程核心资源。
最早的视频教育应用产生于20世纪初的教育电影。1902年,Charles Urban在伦敦第一次展出了一系列主题的教育电影,如植物生长、蝴蝶蜕化、昆虫飞行、海底世界等。Thomas Edison作为制作教育电影资源的发起人之一,对教育电影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给予充分肯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教育影视资源的教学也得到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早期远程教育的重要模式[3]。比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县级以下学校的远程教学主要采用电视远程教学,电视教育资源是网络学习发展未成熟时的重要学习资源。
远程视频课程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资源中的课堂录像。随着开放式教育运动的发展与提倡,远程视频课程得到学习者的充分肯定。最初,我国的远程视频课程的发展主要依靠于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国于2003年开始提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截至2013年3月,仅以高校为主开发的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的本科课程就达到14 348门,其中高职课程达到5924门。远程视频课程主要是通过实拍和录播两种方式来制作[4],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智能学习终端的多样开发,远程视频课程的应用载体的发展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于远程网络视频课程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学习者更容易方便快捷地获取,其传播范围相比于教育影视资源更广一些。
当学习者逐渐倾向于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时,学习资源的内容开始面临重大挑战。这是由于传统大容量远程视频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对于微型化、移动化学习的追求,因此必须对学习资源进行改革创新。近年来,在线视频市场资源的快速增长大幅度促进了微视频课程资源的发展,学习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及教育资源云的架构,可以为微视频课程资源的传播与应用提供较好的环境支持。
在一项对学生关于采取移动学习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80%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并且有接近55%的学生认为采用微视频课程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效果要更好一些。基于资源微型化的学习需求、视频资源的优点及科学技术的发展[5],微视频课程资源已经越来越得到众多学习者的喜爱。
微视频课程作为远程视频课程资源的“升级版”,相对于远程视频课程,微视频课程克服了远程教育的不足,具有如下优点:
1)多元化的应用载体,广域化的学习受众,多样化的应用情境;
2)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微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3)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性地学习,充分满足了学习者自步调学习的需求;
4)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较少,对于自控能力不强的学习者来说,可以利用有限的自控时间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5)微视频课程的知识点精准到位,要点清晰,把大篇幅的远程视频进行拆解分割后,课程针对性强,有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选择性学习;
6)微视频课程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可用性和再生性的建设,实用性和重复学习性更高。
6 微视频课程的应用
微视频课程对继续教育、教师培训、教学辅助资源以及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在未来教育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促进投入性学习和泛在学习 由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较零碎且媒体技术发展较快,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微资源,具有视频内容简练深刻、重点突出、耗时短、适用终端载体多样等优点[6],有利于学习者在现实条件下进行投入性W习和泛在学习,并且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学习。
促进继续教育的移动学习 成年学习者由于自身情况的需要,往往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方式一般具有学习时间少、持续学习时间短、不易集中学习注意力等缺点。微视频课程具有微型化、碎片化的特点,从而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机会,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从而改进不同学习者针对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方式,能够真正满足成年学习者的自定步调学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习 近年来,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常常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培训资源的内容丰富性差、职业针对性不强和实用性差等缺点。微视频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可以为教师专业培训的改革创新注入新活力,增强其对于学习者的适应性,满足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让教师专业培训更灵活、人性化[7]。
促进优质微视频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 微视频课程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资源,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自身学习需求,为学习者获得方便快捷、实用效果好的学习资源,对学习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借鉴与支持。微视频课程资源由于其自身独有的结构特性,有助于面向泛在学习的微视频资源系统的开发建设,满足学习者对资源的适应性及易得性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智能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8]。
7 结论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和时空限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速,移动智能终端的开发越来越多元化,教育资源的云架构也越来越成熟,使得微视频课程成为远程教育资源的“升级版”。微视频课程满足了微型化和碎片化时代的学习文化,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可用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再生性,促进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学恩.网络公开课视频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探讨[D].江苏:扬州大学,2012:3-10.
[2]张伟.高校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2-8.
[3]Saettler P.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M].Charlotte: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1990:12-48.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6]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7]刘峰,苏继虎.远程培训的问题及本地管理策略研究: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校长专题培训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0(4):113-120.
篇4
终身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以电大为主体的远程教育体系,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我国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各地区电大独立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电大实际上在许多人眼中成为一个成人高校文凭授予机构。国家应整合现有的电大,进行系统改造。
关键词:
终身学习行社会;电子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
终身学习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理念,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基础与前提,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国家、组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1]。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推广普及,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发展。我国《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证实提出在未来重点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立是我国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一种创新尝试。各地依托于电大建设的远程教育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浅析。
一、电大远程教育子啊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一)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途径人类文明史自21世纪以来便处跃式的发展道路上,信息化社会中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财富,关系国家、组织、机构的兴衰存亡。社会的竞争最终归结于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知识的老化周期短,知识更新换代加速,任何一种一次性的教育方式所传授的知识都无法使接受者受用终生,而一个人通过自学途径获得的知识无法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知识经济社会要求人需要转变为终身学习的状态。电大远程教育是下的奶教育制度中重要的教育形式,其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学习手段多元化、学习自主程度高,极大提高学习者自由度、选择性。电大远程教育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可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信息传播,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3]。
(二)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电大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的便捷性,为人们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首先,电大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自由度高,有助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学习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安排自己学与不学、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对于任何有学习意愿的人,电大远程教育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其次,电大远程教育体系的成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多元化、层次化、专业化,可满足绝大多数社会单个或群体的需求。自自学考试开设以来,我国已建立了大多数的学科门类,且仍在不断丰富发展。再次,电大远程教育门槛低、费用低廉,是大多数有志于学习的个人可以承担的,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为因经济状况不佳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途径。
(三)电大远程教育推动了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构建、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标准,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符合人类发展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是保证社会成员平等获得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的必要条件,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地区间差异大、弱视群体和贫困学生矛盾极大,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电大远程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克服了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满足了资源不足地区人群对优质教育需求[3]。
二、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一)电大远程教育发展成果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便正式开办全国广播嗲时大学,后者称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流,至今已建成量44所省级电大、930所地市级电大、2021所县级电大工作站、2万多所基层电大教学班组成的远程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体系。20多年来,已成功培育260余万高等专科毕业生,培训人次3000余万,电大创造了巨大的效益,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中上游。近年来,基层教育投资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普及,电大远程教育体系建设也迈入了新的阶段,各电大教学设施、功能逐步完善,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工作重点由量向质转变。
(二)电大远程教育教育问题当前,网络技术得到普及,教育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教育迅速崛起,给电大远程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但受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电大远程教育在终身型社会构建中地位被削弱,基层电大教育资源流失严重、系统内各电大分化独立情况严重。同时,电大教学模式迟迟得不到改进,未能与网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办学模式仍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学质量差强人意[4-5]。电大实际上在许多人眼中成为一个成人高校文凭授予机构。
三、小结
我国电大远程教育面临网络教育、商业教育组织的竞争与挑战,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地位被削弱,政府、电大自身应积极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加大硬软件投入、完善教学系统、提高科学管理特别是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加强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整合电大远程教育体系,最终提升办学水平,提升社会公信力,以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体系在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长忠.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1(04):52-58.
[2]王琼,朱学军.浅析地方电大微课程建设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4(06):84-88.
[3]江红艳,孙配贞,余祖伟.电大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48-52.
[4]余善云,姚文建.中国电大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04):9-14.
篇5
远程教育是现在教育教学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远程教育的参与方是教师和学习者两个活动个体,通过多媒体的联系使教师完成对学习者的教学。运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就是结合多媒体的音频和视频技术把教学内容传递到学校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远程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了适应社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学校外的教育中,远程教育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同时还和师生之间面对面地进行学习相结合。
二、远程教育的特点
在进行远程教育时,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辅助,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在进行学习时,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的讨论,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习者通过E-mail或QQ聊天工具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者在网上提交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通过互联网对学习者进行评价,最终利用远程教育实现学习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其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自主灵活性特点。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有更多的选择权,通过自己的喜爱和兴趣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自主意愿的支持下,学习者会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学校和教师能更好地对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能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2.具有开放性特点。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刚接触学习内容时,学校和教师要对他们报宽松的态度,使处于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考虑到各个行业的不同,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使他们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上的工作中具备更高的能力。
3.社会资源共享性。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分享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自己对学习的感想和看法来与他人进行分享。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见解,能自由讨论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看法。
三、远程教育的优点
利用远程教育对学习者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可以使更多的人来接受知识,对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不高,同时,由于互联网具备实时和非实时的特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使自己能更有效地学习。
1.在远程教育中,由于学习者不是直接面对教师,他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感受到的是学习的乐趣,不存在对教师的压力。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者能更轻松地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摆脱了课堂教学方式中的死板和时间要求,学习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握,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远程教育和师生面对面的教育不同,它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能使学习者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3.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坚持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没有教师的催促,完全是学习者靠自己的意志品质进行坚持。
4.通过互联网把学习者和学习课程进行联系,使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他们在没有好坏对比的学习环境中接受知识,不存在对学习者的差别对待,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是平等的,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5.远程教育不仅对学习者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没有要求,对学习者的年龄也不做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使学习者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把学习当成终身的事业来进行。
四、我国远程教育中的问题
1.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远程教育还没有普遍运用,这就使一些人对这种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在远程教育中没有教师对学习者进行指导,会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比,一些人倾向于课堂教育方式。另外,应对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需要,终身学习的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政府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之一。然而,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如何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人们对现代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中的作用、地位以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2.缺少必要的法律和法规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至今为止的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都是以部门规章为主的。虽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中明确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但这只停留在号召和项目的层次上,并没有鼓励和规范人们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包括学历学位教育在内的、关于终身学习的更深层次的法律法规。而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教育资源不足、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等都要求法律给予现代远程教育相应的地位。
五、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1.现代远程教育还存在进一步理顺关系与准确定位问题。例如,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点的关系,试点高校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关系,试点高校与合作企业的关系,试点高校之间的关系等。另外,试点高校、合作企业、校外学习点、公共服务体系在举办现代远程教育时,应各自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学权是学校的,试点高校的任务是抓好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其他单位的任务则是围绕着办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部分进行适当投入,以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国家也应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接入网络进行投资建设,以有利于广大中低层收入的大众能够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2.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随着科学和经济的进步,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的应用,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能更好地接受和分享知识。通过国家为了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和远程教育相结合。
篇6
(贵州省威宁县秀水中学 553100)
【摘要】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异彩纷呈、形式多样,为学校提供了网络为主的教学、学习资源。近几年,我国远程教育的规模扩张迅速,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适应性却仍然十分突出,本文旨在对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条能够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科学合理发展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远程教育;创设情境;探索动力
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1、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专业设置基本齐全,许多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的远程职业教育体系,成功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以唐山市为例,截止到2008 年年底,全市远程教育当年累计招生5069 人,较07年增长了18%;全市专、本科毕业生累计19951 人,较07 年增长了39%,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2、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远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加大。技能性人才中,中初级技工比较多,高级技工缺乏,未来几年第二产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特别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人才严重不足,与国外制造业发达国家普遍达到30%-40% 的比例相距甚远。所以,大力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重点培育壮大精品钢材、先进制造业、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2)经费投入不足,远程教育实训设备缺乏
虽然近年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一些从事远程教育的学校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远程教育实训设备尤其缺乏,办学条件依旧较差,这已严重障碍了远程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部分学校的实训条件落后,学生根本无法学到实际的技能,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最基本的操作,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毕业生仅占少数。
(3)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的远程教育教师大多由传统高校的任课教师兼任,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教学工作的教师,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在开发网上课程时,教师与课程开发脱节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时教师会抱着应付差事的心态设计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质量始终难以提高。许多学校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关注招生数量上,对师资培训很少投入,远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总量严重不足。
(4)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师生缺乏双向交流
在目前的远程教育中,教师往往只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信息、课程内容、网络与信息化作业提交和考试等简单的学习支助服务。师生间缺乏人际交流与基于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很难培养与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较好地选择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没有完善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网络教育缺乏有效支撑,这也是远程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远程教育的质量依旧低下,还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表明,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而网络可以为学生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提供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具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打破了以前老师靠一本教学参考上课,学生凭一本教材听课的局面,为我们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是“教”的一种突破,也是“学”的一种突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既加大了每节课的课堂容量,又能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了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
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网络提供的平台上主动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要树立“抓远程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抓经济建设就必须抓远程职业教育”的思想,把远程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统筹基础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远程教育和基础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异彩纷呈、形式多样,为学校提供了网络为主的教学、学习资源。利用远程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这不仅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我国的远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地方院校 远程课程 策略
[作者简介]石(1976- ),男,河北阜城人,衡水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学论、广播电视学、教育技术学;许坦(1979- ),女,河北辛集人,衡水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及数字媒体技术;刘淑梅(1974- ),女,河北阜城人,衡水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河北 衡水 05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电子学档英语多元评价研究”(课题编号:13040618)和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信息化校园环境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30413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7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着研究、教学、服务等综合作用。网络多媒体教室、开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推动着数字化校园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信息化进程正从服务课堂教学和校内办公等事务向服务社区直至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地方高校校内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何面向社会传播推广。网络教学平台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校内发展起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被师生在校外任何能够联网的场所使用。当前各个地方高校都相继建设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但其使用效率低下、内容更新缓慢、受众群体狭窄、师生互动水平较低、效果不理想、知识只是封闭性地局限在师生中循环、缺乏知识创新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网络服务平台优势的充分发挥。
一、地方院校发展远程教育的途径
与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发展远程教育处于不利的地位,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由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地方院校的现状决定的。远程教育的理念是利用新技术普及推广最优质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在远程教育方面,重点院校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以及政府投入等诸多条件中占有绝对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地方院校在远程教育中争取一席之地成为可能。地方院校发展远程教育要有鲜明的特色定位,大力发展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办出有特色的远程教育。地方院校创办远程教育打破了重点院校对远程教育的垄断,为远程教育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为地方院校开办远程教育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二、网络平台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多数地方院校引入网络教学平台比重点大学晚,信息化水平较低,存在多平台共存、平台之间缺乏兼容性的状况。有的学校既有实践教学平台又有网络教学平台,还有独立的精品课程平台,这些平台互不兼容,而且学校还有另一套独立的教学管理系统,导致各种数据交换烦琐,处于各自独立维护的状态。这种不同时期建立的由不同部门管理的多种平台都进行培训,但都不能深入使用。师生在尚未熟悉一个平台的使用时,一个新平台培训又开始了。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平台之间互导资料。而且这些平台的重复功能较多,结果就是各种平台的特色功能在使用中并没有被体现出来。调查发现,使用最多的依然是最低层次的通知等管理信息和教学资料的共享等功能,更能体现平台特色的交互功能使用效率很低。
2.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率偏低。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也进行了相关培训,但真正使用的课程却寥寥无几。学校要求师生必须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往往前期使用较多,课程开展到中后期就被遗忘了,有明显应付差事的迹象。有的教师在培训后,使用热情高涨,上传很多资料,但其他的应用就被搁置了。
3.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培训存在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技术演示。这种培训缺乏互动性,教师仅凭对培训残留的最初印象来学习平台的使用,只是学到了皮毛,很多特色功能很少被使用到。
4.传统纸质作业与在线电子作业并存,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半电子化办公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形成其对平台使用的反感情绪。有的交互被作为任务强加给学生,结果造成被动式的“主动学习”。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教师为了方便批改,往往给学生留电子版作业和书面作业,学生不堪重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很多教学资料必须手写,但又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电子形式,结果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行政命令式的推广网络教学平台,造成了为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而使用的现象。
三、地方院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展远程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1.关于网络教学平台。要选择最适合学校的一个平台综合实现各种教学任务或者多平台之间建立能够实现信息互通的标准接口,能够将其他平台中已经录入的信息自动导入到平台。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一个平台的功能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精品课程、教学管理、多媒体教室资源管理和使用是最佳方案。多平台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标准化接口技术,允许教师将一个平台中的信息一键导入到另一个平台,实现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教师的低水平重复劳动。
2.关于平台使用培训。技术培训需要在平台上专门开设一个师生培训模块。平台中的培训能够降低实际培训的投入,随时解决教师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因此培训效率最高。但网络培训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在后台指导,当教师遇到不能解决的非常规问题或者对问题描述不清时,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介入。在培训中,要注重提升教师服务意识,提高教师课程管理能力。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展开放课程,转变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
3.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要充分考虑远程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需要,打造随时随地提供学习支持的网络教学。服务就是有效的管理,要通过网络虚拟平台课程的有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课程设计要考虑有效调动远程学生的参与,促进网络教学深层交互功能的使用。网络平台构建起来后学生的参与决定了网络平台的使用价值。网络课程与多媒体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能直接看到学生,也不能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网络课程尽量要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元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尽量把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图像、视频、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4.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设立奖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远程教育的积极性。教师是网络教育服务的主力,是课程维护服务学生的主导者,打造一批优秀专家教师是提高远程教育的必要措施。教师开发、管理和制作网络课程本身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在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花费更多时间关注网络课程,因此教师的工作需要得到必要的尊重,对于做得较好的课程要定期实施奖励,而对于使用得好的学生也要实施鼓励,增进其他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5.开发地方院校特色课程,办有自身特色的远程教育。要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资源,可以考虑聘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师。特色课程是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院校发展远程教育、推广地方理念的重要途径,地方特色课程是地方院校开放课程的核心。学校可以加大特色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组成教学研究团队,提升特色课程的质量。
6.将远程教育与校内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最优化。远程教育能够扩大教育的面积,并且具有学员多样性特征,能够从实用角度推动课程质量的提升;校内教育由师生共同构建系统化课程,是知识传播的基本方式,具有严格的评价方式。校内外教育的结合必将打造一种课程网络生态系统,使课程实现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最终打造出真正的精品课程。
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是系统化过程,需要地方高校考虑平台管理维护、教师培训、课程管理与运行、远程学生管理等诸多因素,而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学模式发展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网络远程教育 美国 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中远程教育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凭借着美国网络技术的雄厚基础,以及其信息化程度在全球领先地位的不断巩固与发展,美国已经成为能够成功地应用网络媒体进行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典范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研究, 力图全面介绍和分析美国网络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情况,并探寻其对我国本土的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
一、美国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的现状和办学特点
(一)办学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实现稳健式增长。
自2003年的第一份斯隆联盟(Sloan Consortium)网络教育年度报告以来,美国网络高等教育招生增长率一直高于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平均的招生增长率。2010年继续了这一趋势。调查发现,2010年秋季,美国有610万大学生正在接受至少一门的网络课程,比2009年增加了近100万人。2010年注册网络课程的大学生数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0.1%,远远高于同期美国大学总人数0.6%的增长速度。报告还指出,2010年,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人数占全美大学生总数的31.3%,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1]
由此可见,近年来美国远程教育持续稳健式增长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方面,网络教育招生的增长率要高于同期整个高等教育招生的平均增长率,说明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主要是由网络教育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拉动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网络高等教育已经构成了美国整个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引擎器。另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人们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也日趋谨慎。网络远程教育,尤其是远程学历教育以其学费便宜,性价比高,方便灵活等优势受到人们的日益青睐,甚至有取代传统全日制大学教育的趋势。[2]
(二)配备了一流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网络课件。
为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承担远程培训项目的教学机构一般会成立专门负责课件制作的部门,并在经费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就成立了专门的课件制作部,附属在其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的管理之下。成员有规划设计、教育教学人员以及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等三个部分组成,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实行远程教育模式。在具体分工上,三类人员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规划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及所授课程的实际情况来提出课件设计的整体规划和纲要;教育教学人员负责撰写课件的具体内容;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则负责多媒体技术等硬件上的技术支持。在硬件设备上,该校还配有专门的电视频道,通过GE—3卫星KU波段转发器,用以播放研究纪录片和视频课程,并且在华盛顿州多地建有分院,其视频远程教学覆盖了华盛顿州、俄勒冈州、蒙大拿州、科多拉多州、怀俄明州、爱荷华州、内达华州,以及加州北部的部分地区。各个分院与校本部通过网络和视频电话进行实时的教学和互动。华盛顿大学的授课可进行同步传输,也可以结束后通过学校的电视台再次播放。交互式授课可同时对几十个点开放。[3]这些分支机构有效地扩大了校本部的影响力,提升了授课效率,并扩大了收益人群,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
(三)由专门的部门实施管理,与母体大学存在一定的附属关系。
美国高校的网络课程几乎都是由现存的传统教育教学机构开设的,并且在资源、师资、管理、财务等方面依附于母体大学。专门实施远程教育的机构在美国则较为鲜见。网络学生的招生和管理一般是由专门的大学拓展部或者继续教育学院来负责,但是授课教师和辅导老师则一般由各相关的全日制院系负责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队伍中也不乏一批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名牌教授。雄厚的师资队伍,是网络教育学院吸引学生前来申请报考的重要砝码。
为了适应教育市场中受教育者的不同职业规划和参差不齐的学业基础,在一些学生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学校会同时有好几个学院或者部门开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网络远程教育。例如注册学生人数超过34000人,美国西部最大的旗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就拥有洛杉矶学院、大学拓展部、公司企业培训项目,以及合作教育中心等数家部门负责不同种类、不同背景的网络远程教育学生的招收和管理工作,但所有这些部门都通过“加州大学洛杉矶拓展部(UCLA Extension)”主页作为门户,统一向社会提供各种详尽的招生及课程信息。这些在线课程的注册、下载、评分、反馈等业务都由“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统一进行协调和管理。[4]
篇9
关键词:单一产品可竞争市场理论;函授教育;现代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68-02
可竞争市场理论(Contestable Market)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1年12月美国著名新福利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Baumol)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可竞争市场:产业结构理论的一次革命”的发言。1982年,鲍莫尔与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潘扎尔(Panza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威利格(Willig)一起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标志着系统化的可竞争性理论的形成。可竞争性理论在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见解。所谓“单一产品”,是指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这一点与传统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厂商是一致的。我们首先考察单一产品条件下,可竞争市场的均衡特征和福利含义。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产业结构是可维持(sustainable)的结构。可维持性概念所描述的是面临潜在进入者条件下的一种均衡。
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都是继续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学习组织方式,函授教育开始较早,现代远程教育则是跟随网络技术的普及才进入到继续教育领域的。它们提供的产品是相同,面对的市场也是相同的,经过多年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拥有一些成熟的操作管理经验的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今天不得不面临凭借高科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成人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虽然现代远程教育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因其教学与管理方式的灵活,在招生、教育资源等方面迅速抢占或者更大限度地拓展了原来传统成人函授教育的市场份额。 在这里,本文试图从用单一产品可竞争市场理论来分析二者的竞争与发展。
一、函授教育发展多年,现代远程教育刚刚起步,后来真的加入使得竞争开始,同时又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都是继续教育的一种组织方式,面对的教育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争取教育对象上,两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竞争。这种教育市场的争夺是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竞争的最直接的外部表现,它会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内部连锁反应,具体表现在内部管理、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上等等。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或网络教育为了保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在上述方面展开竞争。由于前者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内部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督以及一些规章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方式,在这些方面,现代远程教育显然不及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但现代远程教育却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迅速,并很快在全日制高等教育之外的教育市场中站稳脚跟且赢得一席之地,这显然与它使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分不开,同时,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比较起来,集体面授在其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模式,即教与学的过程不能分离,学生接受学习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束缚。“传统教育由于需要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师生比例往往受到限制,而远程教育则打破了这个阻碍,使教育计划可以较轻易地扩大”。而现代远程教育正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相连接的局限,使教与学实现了真正的分离(同时又可以同步),这种教与学的分离使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获得自由,教师只要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课件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即现代远程教育中通常所指的异步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虽然具有教学手段上的灵活性,但由于刚刚起步,在管理、运作规范、技术支持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在课件设计、教学资源的优化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管理规范、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这使得在短时间内现代远程教育虽然会对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有所冲击,但不能造成根本的威胁。同时面对挑战,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必然会从教学、教学质量等方面加强竞争力,这就使得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它们各有优劣,相互竞争,相互学习。
二、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均已步入正轨,各自特色明显,不断自我完善,竞争促使各自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能够共同存在,并且这种情形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由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目前中国继续教育客观发展情况所决定的。
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技术问题。它表现在:凭借网络手段虚拟世界人与人的交互能否达到真正模拟现实的程度:这个问题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现在的技术条件,教师、学生之间双向交互只能是有限的。在线课程的交互,通常使用电子邮件、投递箱、有主题思路的讨论,有时也用聊天室。但对大多数信息网站或教育网站,这些交互用得也很少”。技术目前难以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网络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粗浅的学习,因为网络阅读的便捷性,访问者只需要移动鼠标,轻轻点击就可以获到知识。“选择与点击的决定可以非常快就被做出,从而把对仔细阅读文本甚至理解图像的依赖降到最低的程度。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网站访问者依赖少量可以被快速浏览、阅读的信息,并且可以经常不加考虑地快速采取行动。 另外,人们可以再次访问网站上的知识,也鼓励了更加粗略的浏览行为”。显然浏览和学习在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层次上是有差别的。技术在这里一方面带来了便捷,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由此而生的、无法克服的、不良的学习习惯。
技术、网络课件质量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得人们对目前在中国发展迅速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性普遍持一种怀疑态度。来自于网络的学习和普通教育当然是不可比拟,即便是与传统成人函授教育相比,其学习质量效果是否更好。而对传统函授教育而言,由于普遍采用的是自学加面授的教育方式,作为技术上的缺陷几乎不存在。 同时这种方式保证了教师对学生有面对面的教授与指导的机会,对学生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起督导作用并保证学习的质量对教师而言,传统成人函授教育的课程基本上由教师面授,课程质量相对来说有保证。
从上述分析来看,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必然要共同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各自完善,固化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这段时间里,对前者来说,必须更加充分发挥原有的管理和教学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保持存在的合法性。而对后者而言,尽管其发展前景可观,但必须解决硬件(技术上解决虚拟现实的问题,完全实现无障碍交互)和软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网络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完善网络管理系统。
三、通过竞争,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单一产品市场形成共赢
现代的继续教育许多是既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又采用函授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模式的整合:将网络教育理解成所有的课程都必须搬到网上进行是不对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对有些课程来说,采取现代远程教育的方法可能更适合,但对另一些课程来说网络教育根本不合适,这时就要采取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模式。
2.学习途径的整合:学习途径在这里并不是说哪一种学习途径更能令人接受,学习习惯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实际上,一个从始到终通过网络学习或通过教师面授的学习者都会产生学习疲倦,对于同一门课程采取网络与面授交叉的教育方式未尝不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既可以有效地监督学生学习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过去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远程教育就是力图打破单一的面授形式。
3.教师资源的整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扩招,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这使原来有限的教师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成人教育的需求,近年来,高校教师在全日制与成人教育之间的教学冲突屡见不鲜。现行的成人教育一方面在教学质量上承受着社会的苛责;另一方面又承受着优秀教师资源紧缺的压力。这种供需上的矛盾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得到缓解。
4.管理方法的整合。对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在学生管理上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因为两者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多分布在各地。为提高管理效率,采取网络安排课程、传递信息是教育管理特别是成人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对于开课。考试通知基本采取网络形式通知给学生,而函授教育在某些方面也使用到网络。实际上,利用网络进行管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等,都可以实行网络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以上列举的整合只是部分方面,二者当然还有更多可以整合的方面,并且最终形成全面整合。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都是继续教育的教学组织方式,提供继续教育学历服务,二者面对着同一个市场,产品也是基本相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中国继续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纪望平.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 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篇10
关键词:青海;远程高等教育;教育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61-04
远程教育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弥补普通教育发展不足的重要方式。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发展远程高等教育可以加快青海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为构建全省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服务平台。当时代步入知识型社会,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函授阶段、视听教育阶段、进入到网络教育阶段。远程教育的手段、模式都在发展变化,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被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需要进行新的思考,提出应对策略。教育生态学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教育生态学以整体论与系统观对教育生态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联系的思考,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发展在宏观与微观上的各种问题;以教育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平衡的视角考察教育生态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调控青海远程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生态失衡,从而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学中的诸多原理和机制也为我们在解决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给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启示。
一、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模型
远程高等教育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从生态学角度划分,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由生态主体、生态环境构成。生态主体与环境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实现生态功能。
(一)生态主体
生态主体由组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学生是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子,也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在远程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的构成包括所有的成人在内。不论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经历、居住区的差异;远程教育机构的领导、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则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开发或购买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承担着生产者的职能;远程高等教育机构及行政人员制定相关的政策、实施教育经费分配和参与各项管理工作来保证远程教育井然有序开展,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二)生态环境
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社会生态环境是指与远程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予远程高等教育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都必须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下来。在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资金的投入使用、学习资源的开发应用、师生间及生生间的交流对话,能够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效交换,使系统发挥正常功能。
二、教育生态观下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生态失衡
生态平衡代表着生态系统的最佳状态。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在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办学机构的规模、设备配置差异大;系统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学习资源开发和信息传递等与人才输出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系统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处于失衡状态。
(一)生态环境失衡
从自然环境来说,青海省处于西部民族地区,是全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生存环境最艰苦的省份之一。这使得远程高等教育发展在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特别是信息获取方面表现出先天不足。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失衡主要体现在是社会环境。首先,远程高等教育主要是面向成人的学历教育,社会对其重视程度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对其定位主要放在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上。其次,青海省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落后水平。政府对远程高等教育的投入非常少。缺少资金的投入就无法创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另外,青海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青海就有4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以上。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是远程高等教育应该重点发展的地区。而少数民族的、习俗等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广大农牧区长期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没有就业、竞争的压力,人们安于现状,对于接受教育并没有迫切的需求。综上所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对远程学习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欠缺不能为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平衡稳定地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结构失衡
远程高等教育的生态结构主要表现在各办学机构的比例关系及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构成。目前,青海省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为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及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从1979年建校至今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远程高等教育体系。在全省建有各级教学点24个,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系统办学网络。2000年秋季,将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与中央电大及基层试点单位建立了“天地人网相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环境。而其余3所院校的远程高等教育,除了与其联合办学的共5所外地院校提供网络学习平台,本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函授教学形式,没有远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办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另外,《2010年度青海省人才需求目录》显示,青海省各类企事业单位需求的人才主要分布在六十余种学科三百余种专业中,大部分人才需求集中在金融工商贸易、医药卫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工民建、财务会计、机械机电、化工等行业领域。在4个院校开设的共约50个本专科专业中,主要集中在法学、汉语言文学、会计、金融和工商管理专业。贸易、工民建、机械机电、医药卫生、化工这些方向基本是空白。专业开设的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青海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机构发展的规模比例失衡以及专业设置的不足使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结构失衡。
(三)生态功能失衡
从功能上讲,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主要考察系统内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功能情况。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生态功能失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资金投入不足。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而教育经费的投入就是促使整个远程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能量保证。青海省经济发展落后,相应的教育投入也偏低。2011年,青海省教育投入约130亿元,但主要投向基础教育发展。从个人而言,2011年,青海省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5万元,参加远程高等学习,学费和杂费至少要开支三分之一,负担较重。在已入学的学员中拖欠学费的情况比较普遍。能量投入低,因此,整个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缺乏持续运转的动力与活力。
2 学习资源建设不力。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系统赖以平衡发展关键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只有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才能保证远程教育生态系统良性的发展。而目前青海省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学习资源生成能力弱。以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采取了三种资源建设方式:一是购买使用中央电大的资源,现有VCD音像教材257门;二是购买引进外省电大资源,共引进56门课程教学资源;三是自建资源。2002年至2012年,建设教学资源70余门。可以看到,引进资源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学习资源自主开发能力还比较薄弱。其次,学习资源适应性差。由于自建资源能力欠缺,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不能结合本省学员的学习特征。而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学生中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学生占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学习资源利用率势必降低,不能达到对学习资源充分地利用和消化;另外,学习资源更新不及时。目前,学习资源不能及时更新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依赖于已有的学习资源,对于课程内容等信息的更新相对缓慢。而优胜劣汰是生物圈的自然法则,不及时淘汰旧的资源,就无法让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模式融入学习资源体系中,也就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 信息传递不畅。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中的“自然法则”,任何形式的生命必须从变化着的环境中不断接收信息,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迁,才能生存下来而不被淘汰。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的特点使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显得更加重要。但就地理环境而言,青海省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相对内陆省市信息传递依然闭塞缓慢;就硬件环境而言,目前网络基础设施没有普及,偏远农牧区有些地方甚至用电都十分困难;就软件环境而言,除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其余三所院校的远程高等教育基本为函授教育,除了定期面授能够面对面交流,其余时间学校和学员之间无任何联系。虽然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网络教学服务平台,但学生浏览学习资源及发帖交流次数还不及总人数的一半。总的来说,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资源的传送,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欠缺,信息传递不畅。
资金投入不足、学习资源建设不力、信息传递不畅使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方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生态功能严重失衡。
三、教育生态观下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确定生态位,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1 在生态学看来,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周围的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明确远程高等教育在青海教育发展中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就物种个体而言,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就生态环境而言,指生态环境为生物个体所提供的资源谱以及生物个体对生物环境的生态适应度。确立远程教育的生态位首先要明确远程教育在青海省教育发展中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即“远程教育的定位”;同时为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投入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毋庸置疑,青海省地域广阔,农牧区人口分布分散,农牧区基础教育薄弱。远程高等教育则成为提升全民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牧区人口学历水平及素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政府必须明确这种重要的地位,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及资金投入方面,彰显出这种重要的地位。远程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观念也应全面更新,不能仅停留在函授教学阶段,更不能把“成人教育”只是作为经济创收的一个手段。而应该将学费收入更多地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各项建设上。
2 远程高等教育师生时空分离,学习资源的及时输送、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沟通都要依赖于现代媒体技术,它对媒体的依赖性远远超过普通教育。目前,远程教育发展到网络教育阶段,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在硬件环境方面,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软件环境方面,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外引进如卫星虚拟教室、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等软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对话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信息交流,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学习资源建设,促进物质循环
加强学习资源建设就是要设计和制作符合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这样才能被学生充分使用,从而实现系统内物质的最佳循环,提供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最终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提高学习资源开发的适应性。学习资源建设首先应遵循协同进化原理,符合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一是成人化,二是民族性。远程高等教育学生绝大部分为在职人员,他们的思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学习动力来源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实际应用的取向,实用性要求很高。因此,学习资源不能仅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无论是面授内容还是远程传播的学习资源内容,都应考虑到知识的实用性,多提供实践性知识和实际案例。另外,学习资源的开发要适应民族特点。目前,少数民族学生是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学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藏族是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很多人对汉语并不精通。因此,针对藏族学员占较大比重的学科或专业课程开发藏汉双语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提升民族地区人口素质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2 加强学习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强调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学习资源循环利用次数越多,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远程高等教学生态系统也越有效,学习资源能创造的社会效益越好。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建设具有更强的循环再生能力,可以将学习资源按照知识点建成微课件、微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灵活组装和利用。另外,及时淘汰利用率低的学习资源。对于利用率高的部分可以通过重组,补充新的内容,形成新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习资源的生态循环。
3 增进学习资源的共享。根据物质循环原理,学习资源在生态系统内的共享可以减少学习资源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建设的能量消耗,从而可以实现系统内能量利用的最大化。2012年,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所省内高校签订了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联合的协议。实现学习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这个措施如果能够深入、持久地继续下去,必定会实现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
(三)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消除限制性因子
限制性因子是指生态因素缺乏、低于甚至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远程高等教育师生时空分离性、教育对象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高度依赖性。学习支持服务指远程学习时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学或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由于人的服务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是非常有限的。它成为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限制性因子。消除限制性因子的影响,需要转变观念并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
1 观念的转变。青海省远程高等教育要想高质量地发展,必须重视学习支持服务,必须意识到人际交互和师生间的双向通信交流对于远程高等教育的重大意义。远程高等教育要确立“教育服务”的观念,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其适应生存、发展需要的学习需求为根据,提供尽可能周到、细致的教育服务,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
2 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形式。导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的方法指导、内容辅导、过程督导;在线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疑点、难点问题;公告板提供师生间、生生间交流的空间;学生的个人服务提供就业咨询、指导服务。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提高远程高等教育人才输出质量的有力保障。
(四)加强合作交流,突破“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也称为局部生境效应。在花盆内的个体、群体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一旦离开此小生态环境,个体、群体就会失去生存能力,经不起风吹雨打。在远程高等教育系统中,如果只依赖于“教”,而忽略实践应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最终会造成学习内容偏理论化,脱离实践应用;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不会思考,不善于提问,只求掌握现成的结论。这样最终结果是学生可能获取到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能力方面却没有发展。要突破“花盆效应”,首先要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扩充性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必须重视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远程高等教育学生中很多有工作经历的成人拥有丰富、多样、贴近实际职业需求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可以用来分享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另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过程首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人际交流能力、异地间的学生交流,提升了媒体素养、任务的最终完成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知识型社会是个人发展必备的技能。
- 上一篇:建筑工程重点
- 下一篇:小额贷款行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