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一般规定 强条变化 勘察内容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一、边坡勘察的变化――一般规定
(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边坡勘察一般规定包括五条(4.1.1~4.1.5条),主要介绍一级边坡、勘探报告内容、工程实际要求。
(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边坡勘察一般规定包括五条(4.1.1~4.1.10条),主要介绍专门性边坡包含内容、边坡破坏形式、边坡岩体类型划分、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判别标准。新规范内容增加了不少,像一本教科书,从原规范规则性条文转化为更易理解的内容;将原规范强制性条文取消了。
二、边坡勘察的变化――强条变化
(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边坡勘察4.1.1条为强制性条文,具体如下:
4.1.1 一级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工程尚应进行施工勘察。
4.1.1条文解释是这样的:该条给边坡治理提供充分的依据,以达到安全、合理的整抬边坡的目的,对边坡(特别是一些高边坡或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进行专门性的岩土工程勘察是十分必要的。当某边坡作为主体建筑的环境时要求进行专门性的边坡勘察,往往是不现实的,此时对于二、三级边坡也可结合对主体建筑场地勘察一并进行。岩土体的变异性一般都比较大,对于复杂的岩土边坡很难在一次勘察中就将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全部查明;而且对于一些大型边坡,设计往往也是分阶段进行的。分阶段勘察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字第308号文精神,并考虑与设计工作相适应和我国的长期习惯作法。
当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时,岩土差异性就表现得更加突出,往往即使进行了初勘、详勘还不能准确的查明某些重要的岩土工程问题,这时进行施工勘察就很重要了。
(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边坡勘察4.1.1条改为一般性条文,具体如下:
4.1.1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性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1、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
2、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有明显变形迹象的一级边坡工程;
3、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4.1.1条文解释是这样的:本条为新增条文。专门性边坡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边坡安全等级和勘察等级;
3、边坡概况(含边坡要素、边坡组成、边坡类型、边坡性质等);
4、勘察方法、工作量布置和质量评述;
5、自然地理概况;
6、地质环境;
7、边坡岩体类别划分和可能的破坏模式;
8、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9、地震效应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10、边坡稳定性评价(定性、定量评价一计算模式、计算工况、计算参数取值依据、稳定状态判定等)及支护建议;
11、结论与建议。
原规范对4.1.1条解释好像说明专门性边坡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性,并没有指明如何去做,对于初入岩土的人,犹如掉入雾中,而对于那些岩土行家来说,应该能理解其内涵。
新规范把岩土台阶降了一下,让感兴趣的学者、技术人员、工程师能够找到交流的方向。
三、边坡勘察的变化――勘察内容
(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边坡勘察4.1.3条将勘察内容作了描述,具体如下:
1 、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 、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4、 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 、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 、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篇2
Abstract: Fractur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consequent bedding rock slope, multiple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the consequent bedding rock slope fractures mechanics indexes are used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A brief discussion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he consequent bedding rock slope fractures mechanics indexes combining engineering examples.
关键词: 岩质顺层边坡;结构面;组合结构面;力学指标;平面滑动
Key words: the consequent bedding rock slope;fractures;combinatorial fractures;mechanics indexes;plane sliding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10-02
0 引言
确定岩质顺层边坡结构面的力学指标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目前确定方法很多,如规范法、试验法、极限平衡反演法等。单一采用以上任何一种确定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提供结构面力学参数。这就要求我们在勘察现场中必须查清边坡有关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结合边坡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对各种可能的多种滑动面组合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多种确定方法综合确定,以提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结构面力学参数。本文结合贵开路改造工程K5+085~K5+280段公路边坡工程,对该段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综合确定结构面的力学参数。
1 工程概况
贵开路公路等级为二级,路面宽度12m,其中K5+085~K5+280段位于乌当区水田镇三江村以北500m处山前斜坡地段,公路修建将进行边坡切方开挖,根据放坡坡度78°,公路开挖切方将形成7-28m高人工岩质顺向边坡,边坡岩体为三叠系大冶组(T1d)灰岩: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层面铁染呈红色,含方解石脉及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结构面主要以层面为主,岩层产状300°∠34°,结构面平均间距为0.3m,岩体体积结构面数为3-12条,间层结合一般,岩体结构类型为薄至中厚层状结构,结构面类型为硬性结构面。岩体内发育两组节理裂隙,裂隙发育间距一般0.3-1.0m不等,平均间距大于0.4m,可见延伸长度0.4-3m,多闭合——微张,张开度在1-3mm之间,裂面平直或稍呈波状,表面附有泥质薄膜,基本无充填。两组结构面的发育程度不同,第一组节理产状28°∠55°,结合程度为结合差,第二组节理产状275°∠80°,结合程度为结合一般。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A表A-2,边坡岩体为较完整,结构面以层面为主,结构面结合较差,按表A-1,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
2 稳定性分析
根据基岩赤平极投影图(图1)显示,边坡开挖后边坡坡向与第一组节理裂隙(产状28°∠55°)倾向大角度(84°)相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A表A-1注5,坡向与结构面的夹角大于30°,该组节理裂隙不构成外倾结构面;边坡坡向与第二组节理裂隙(产状275°∠80°)倾向小角度(29°)相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A表A-1注5,坡向与结构面的夹角小于30°,该组节理裂隙存在外倾结构面,但坡度角比节理倾角小,不会沿该组节理发生滑移现象。而两组节理形成的楔形体的组合倾向与边坡坡向构成逆向坡,稳定性较好。通过以分析,边坡的不利结构面为岩层层面,边坡主要沿结构面呈顺层平面滑移破坏。
3 结构面力学指标的确定方法
3.1 规范法结合地区经验 根据现场边坡体节理裂隙统计调查,边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张开度1-3mm,表面平直或稍呈波状,无胶结,结构面面结合差、边坡节理面为硬性结构面。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表4.5.1,节理面力学指标为C=50-90kPa,Φ=18°-27°。
3.2 试验法
3.2.1 结构面室内模拟试验法:在场地中取3组具有代表性试样进行结构面室内直剪试验,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E规定,对三组试验所测tgΦ、C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对室内直剪试验指标,由于软弱结构面粘结强度较低,取样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干扰而遭受破坏,或在样品加工过程中沿软弱结构破坏,故所作块样室内直剪试验样品均为结构面较好的块样,故室内试验的C、?准值偏大,考虑取样差异及各种因素影响,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4.5.4,采用折减系数0.75进行折减,得tgΦ=0.5,即Φ=26.6°,C=66.75kPa。
3.2.2现场大型剪切试验法:在场地中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试验点对岩体进行现场直剪试验,试验点的选择根据现场地形条件、破碎带的出露分布情况及便于试验操作等因素综合考虑,抗剪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
考虑到场地中不利因素,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4.5.4,折减系数取0.75,得Φ=19度,C=55.9KPa。
3.3 极限平衡反演分析法 反演分析法是在极限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假定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动力和抗滑力的平衡,计算得到滑动面的综合抗剪指标。对处在暂时稳定的边坡,稳定系数可取1.0-1.1。根据经验,给定C、?准中的一个值,反求另一个值。利用上述原理对场地中临空段边坡进行反演计算。
现有临空边坡条件见图2:边坡坡面长度A=10.4m,滑动面长度L=18.0m,滑动面与坡面夹角β=44°,岩层倾角α=34°,岩体容重γ=26.0KN/m3,目前边坡稳定,假定稳定系数为1.1,计算得滑体重量G=1/2×26×10.4×18×sin44°=1690.5KN/m,把以上数据代入平面滑动计算公式Ks=[(G×cosα×tgΦ+CL]/(G×sinα)中,得1401.1×tgΦ+18C=1039.5,假定tgΦ=0.35,得C=30.5kPa,即Φ=19.3度,C=30.5kPa。
综上分析,极限平衡反演分析法和现场直剪试验法结果差异不大,其极限平衡反演分析法所确定的抗剪指标C值略偏低的原因是所假定稳定系数为1.1与实际偏小,室内试验指标偏大的原因主要为所取试样与现场实际差异较大,将上述几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同时根据现场岩体实际情况与同类工程经验,并结合规范范围值C=50-90kPa,Φ=18°-27°综合考虑,确定边坡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C=50Kpa,Φ=19°。
该工程于2008年竣工,目前边坡稳定状态良好,设计参数分析全面,取值合理,在同类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①顺层岩质边坡力学指标的各种确定方法不宜单独采用,应相互关联,综合考虑。
②分析某一特定岩质顺层边坡时,应考虑岩体的结构面及节理裂隙发育组合情况,判定是否有条件发生破坏。
③分析边坡的破坏模式,对各种可能的滑动面或组合滑动面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最危险滑动面,并利用最危险滑面条件作极限平衡反演法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结构面的力学指标。
④对顺层岩质边坡,岩体结构面现场大型剪切试验试验指标并非与边坡实际相符,有时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整个边坡的岩体破碎情况、节理发育情况、结构面是否有充填及充填情况等实际情况了解清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现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反演法推导为基础,取综合方法的最小值,以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结构面力学参数。
参考文献:
[1]《贵开路改造工程K5+085~K5+280段边坡勘察报告》.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篇3
关键词:边坡工程;勘察
前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及城市间高速干道建设大规模开展环境下,边坡工程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更好做好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客观、可靠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的设计参数及经济、有效、实用的治理措施,撰写此文对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在边坡岩土工程勘察中,查明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即边坡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其边界条件等因素为工程勘察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及地表水储存条件、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以及各地层水理性质,即持水性、保水性、透水性、软化性等特征。在地区经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行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推荐各地层的岩土工程参数。最后根据边坡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特性及不良地质发育情况,评价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边坡治理措施建议。
实际工程勘察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对边坡认识不尽相同、涉及边坡类型差异大等因素,以至于技术报告种类繁多、 顾此失彼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工作中统一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1 边坡分类
为统一国内边坡勘察、设计与施工标准,2002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以下简称边坡规范。建筑工程开挖的边坡统称建筑边坡,根据边坡规范规定,其安全性等级与边坡地层类型、坡高及破坏后果挂钩,关系见下表:
由上表得,边坡类型按有岩质、土质两类,土岩混合型边坡须灵活综合两类边坡特征进行判定。岩质坡按三个量级划分坡高,土质坡按两个两级划分坡高。按边坡破坏对周边建构筑物、车辆、设备及人员危害程度划分为很严重、严重和不严重三个破坏等级并映射三个安全等级。另外,对同一长大边坡的不同地段,可分别评级。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存在危岩和滑坡地段或边坡破坏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边坡可化为一级边坡。勘察中按边坡勘察等级对应的间距原则布置边坡勘探线及勘探点,并根据勘察阶段及工程地质复杂情况,适当调整间距。
2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勘察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在边坡工程勘察中主要为岩土的空间分布,为边坡的稳定检算提供地层特性及边界条件,为设计专业提供地层依据,因此岩土分类是勘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岩土分类是工程勘察中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要求,在野外调绘、钻探及挖探等工作中,对下更新统及以上地层首先通过野外简易物理方法及原位测试进行鉴别,野外鉴别简易物理方法为目测、触摸或敲击、嗅感等。在野外初步定名基础上,并经过室内土工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校对,最终确认土的名称。对下更新统与全风化岩界线划分以及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规定。残积层、全风化和强风化之间的分界应用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的原则是:标准贯入击数小于30为残积层,30~50击为全风化岩,而大于50击划定的强风化岩。有标准贯入试验的钻孔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简易物理方法为辅,两者结合得出判定标准,对常规鉴别孔地层进行判断。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微风化岩及未风化的分界较易判定,可以通过简易物理方式鉴别(岩性可参考区域地质资料),也可通过岩矿分析、抗压试验、软化试验来鉴别分析岩石名称及风化程度。对岩质边坡,在地质调绘中还应调查其不连续结构面,评价其发育程度、结合程度及充填情况。应用野外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对地层进行判定的基础上,还可结合物理勘探(如浅层地震、电法等)对比完善钻孔见地层分布,甚至对上钻探困难小型边坡以物理勘探结合野外调绘资料作分层依据。
边坡工程勘察中进行工程岩土的分类后,通过工程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地层等高线反映岩土的空间分布,便使岩土的边界条件清晰明了。
3 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勘察
水文地质条件对边坡的稳定影响较大,边坡的稳定性计算中常规的两种计算工况为:一般工况和暴雨工况。在工程勘察中常要求查明边坡及其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赋存、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主要的工作方法有收集相关水文及气象资料、调绘、勘探、原位和室内水文地质试验、室内水质分析。收集水文气象资料一般可以提供地区降雨量、地层渗透系数参考值等,现场调查填绘地表水置图、估测地表水流量、标识地下水露头及流量等;量测勘探孔地下水初见及稳定水位,并进行长期水位观测;水文地质原位试验常用抽水、压水及注水试验等,目的是获取地层的渗透系数,以自作为设计依据;室内渗透试验可获取强风化及以上地层的渗透系数;天然孔隙比对计算给出土的容水度、给水度及持水度有较大作用;室内水质分析用作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腐蚀性。通过采集水文地质数据,综合分析边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合理建议工程水文治理措施。
4 岩土工程参数采集、分析与选取
在边坡工程稳定性计算中,地层容重、凝聚力、内摩擦角为最基本的参数,边坡勘察中通过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方法采集以上参数。其中,同一地层土试样数量不宜少于6个,岩石试样不宜少于9个。容重要求提供天然容重和饱和容重,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试验条件要求为天然快剪、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残余快剪、便携式十字板剪切或大面积原位剪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要求对地层指标进行统计得出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对统计中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做出合理解释,利于结合地区经验选取岩土工程参数。临界状态的边坡可用反分析法确定抗剪强度参数。岩质边坡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可根据调绘所取结构面发育程度、结合程度及填充情况查表取等效内摩擦角值。在边坡工程治理设计中,支挡结构持力层选取尤为重要,因此持力层参数如地基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地基反力系数等参数可经过原位载荷试验、室内试验结合查表,类比地区经验后综合得出。
5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边坡选取治理方案必须的前期工作。根据边坡的地层条件、破坏或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选择最不利组合进行稳定性验算,从而确定支护形式。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以圆弧形滑动破坏为主,少量折线滑动破坏。其稳定性计算常采用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圆弧法、条分法及传递系数法,也有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元法、流形元法等。岩质边坡破坏常沿着不利结构面崩塌、滑移,运用传递系数法和有限元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多些。在不同工况下,可选用国内外基于以上理论开发的软件如理正、SLOPE等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得出结论。在稳定性分析中始终遵循初步定性定量(半定量)定性原则,方使定量不偏离实际情况。
6 边坡治理工程措施建议
边坡工程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削方减载或堆载反压、抗滑支挡、锚固、加筋注浆、坡面防护与绿化、水工设计、监测。根据大量的边坡治理经验,边坡治理建议措施可遵循以下原则:未发生破坏的边坡首先用坡率法进行经验性判断,偏陡边坡首先应进行削方减载,再上支护措施。若无放坡条件,应设置强有力的支挡措施。已发生破坏的边坡,首先判断其破坏形式,据其力学特征确认减载还是加载合适,然后进行支挡。各边坡支挡结构主体工程完工后,疏理坡体及坡面排水体系,确保地下及地表排水畅通。坡面采用植被绿化,即美观也防雨水冲刷。埋设边坡及支挡构筑物变形检测点并定期收集及整理数据,便于后期边坡维护。此外,进行边坡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时应详细分析周边建构筑物有效边界,防止侵入现象。
7 结论
(1)从建筑边坡分类分级入手,本着边坡勘察与设计承接性,阐述边坡地层勘察方法、参数采集分析及选取,初步分类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列举边坡治理措施。为边坡勘察服务于设计各层次作较全面的定位诠释。
(2)本文有目的地分析边坡工程的勘察各工作环节,有助于初步接触边坡工程勘察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工作。
(3)在边坡工程勘察过程中,运用好现行规程规范,可使得勘察方案布置有理有据、岩土参数采集与分析合理、边坡稳定性分析透彻以及边坡工程治理措施建议可行、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重庆市建设委员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5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3]《边坡工程处治技术》赵明阶 何光春 王多垠[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7
篇4
【关键词】挡土墙;结构破坏;原因分析
1 工程概况
中山某房地产公司拟在105国道旁开发房地产,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商需要对红线范围内的局部地段进行填土。由于填土高度较大,需采用挡墙实行挡土。挡墙设计由某设计院完成,采用锚杆挡墙。工程施工自2007年8月开始,同年12月竣工。之后,由于坡顶建筑物采用管桩基础,自2008年1月开始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 2008年3月挡墙坍塌,造成重大损失。
2 锚杆挡墙工程设计概况
锚杆挡墙设计典型断面(如图1)
整个边坡以冲积、坡积、残积粘性土为主,设计采用锚杆挡墙护坡,锚杆采用B25、B28、B32钢筋,根据锚杆受力大小进行配制,300厚板墙结构见图2。
3 锚杆挡墙破坏过程
锚杆挡墙自2007年8月开工,同年12月竣工。在墙后填土完成之前发现300厚砼面板有两处水平贯通式裂缝,分别距坡底4m及6m。查看挡墙位移监测记录,发现墙顶位移超过30mm,而4~6m处位移更大。因开发商确定坡顶建筑物
采用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单位曾要求先加固挡墙后进行桩基施工,但设计单位认为采取先引孔至挡墙基底以下再施工预应力对挡墙影响不大。2008年1月,锤击预应力管桩开始施工,既未采取引孔措施,又未对挡墙进行加固,而管桩离挡墙最近处仅2.5m,在2008年3月管桩施工过程中,挡墙坍塌破坏。
4 锚杆挡墙坍塌破坏的原因分析
锚杆挡墙坍塌破坏后,经现场查看,并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进行审查,综合分析原因如下:
4.1 锚杆挡墙受力状态分析不合理。在进行边坡加固时,未考虑对填方与原状坡体交接处进行处理,使得此处成为最薄弱处,填方边坡易沿此软弱面发生破坏,因此应将侧向土压力大小与填方体沿软弱面下滑力进行比较,两者之大值作为设计依据。设计单位按库仑土压力计算出土压力为301.005KN(查看计算书)。而参考广东省滑坡滑动面的力学参数取C=6kPa, Ф=15°,当安全系数为1时,对14m填方边坡进行剩余下滑力计算,得到剩余下滑力464.8KN,大于此时的库仑土压力,因此设计应采取两者之大值作为设计依据,采用库仑土压力明显不合理。即使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当坡顶有建筑物时,且a<0.5H(H-边坡高度),应按静止土压力Eo计算侧土压力,因规划中已确定距边坡仅2.5m处即有建筑物,设计计算的土压力明显偏小,受力状态分析是本工程设计的基础,后续设计皆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受力状态分析不合理导致后续设计也大多不合理。
4.2 设计计算参数取值不合理。按设计单位提供的计算书,取墙后填土内聚力C=15 kpa内摩擦角 =25°,墙背与墙后填土之间摩擦角 =12.5°(Ф/2),其设计计算参数选取没有任何依据。墙后填土是就近取开山填土,而冲积层C=28.5 kpa, =15.5°, 值明显不合理,而 值对计算土压力的影响远大于C值的影响。而 取值 /2是错误的 ,按规范应取 = /3。
4.3 土压力分项安全系数取值不合理。在内力计算过程中,设计采用库仑土压力分项安全系数为1.1,设计采用的北京理正岩土5.11版挡土墙设计软件的编制规范依据主要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根据这个规范,当荷载增大对挡土墙结构起不利作用时,垂直恒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2,而恒载或动载的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应取1.3~1.4,原设计取值1.1偏小,不利于边坡安全。
4.4 锚杆设计中锚头部分设计不合理,锚杆截面偏小。从现场挡墙坍塌破坏后可以看出,钢筋锚杆基本上是进入砼面板弯头处拉断,由于此处既受弯曲应力,又受拉应力,钢筋截面偏小,钢筋易于此处拉断。锚杆设计中,矛头部分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使得锚杆和挡土墙不能连成整体,降低了加固效果,锚杆易从挡墙中脱出,导致加固失败。根据相关规范,锚杆头应设置锚垫板,锚杆钢筋应通过螺帽或弯折焊接在钢垫板上,并通过肋柱或格构梁使得多根锚杆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加固的整体性。而设计中未加设这一构造设计。
4.5 设计中未考虑采取措施防止填方土体造成锚杆附加拉应力过大。填方锚杆挡墙在施工中容易发生填方土体压实过程中造成锚杆附加拉应力过大,进一步弱化了锚杆的抗拔安全系数储备,而设计中未对这个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不符合规范要求。
4.6 肋柱设计不合理。根据规范要求,肋柱的宽度不宜小于30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而设计中其肋柱等同于挡土墙面板,截面高度为300mm,不符合规范要求。
4.7 未采取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按相关规范要求,明确规定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当施工实际条件及周围环境变化后应调整设计。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究出,一是场地高程发生变化,设计时边坡底高程为+7.1米,而施工时边坡底高程为+6.3米,相当于整个边坡高度增加了0.8米。二是建筑物基础发生变化,边坡上建筑物原设计为天然地基,后改为锤击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单位未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设计。三是边坡出现裂痕后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
4.8 坡顶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和往复振动荷载是挡墙坍塌破坏的直接原因。在原设计中仅考虑了静荷载对边坡的影响,而坡顶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和振动往复荷载大于设计中的静荷载对边坡的影响,边坡本来由于设计的部分不合理已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坡顶管桩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效应以及大量的振动往复荷载,直接影响了边坡稳定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边坡坡顶管桩施工过程产生的挤土效应和振动往复荷载是该锚杆挡墙坍塌破坏的直接原因,而该锚杆挡墙工程中设计存在不合理是破坏的主要原因。
5.2 边坡挡墙设计时应首先分析挡墙的受力状态,建立正确的土压力计算模式。计算参数的选取,应通过勘察试验取得或通过大量的当地经验数据取得。
5.3 施工中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对于设计中的不足应及时提出并要求相关单位修改。
5.4 边坡设计与施工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动态优化设计与施工。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2002)》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2004)》
篇5
【关键词】建筑基坑 ;基坑支护;安全性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and suppor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afety
luan yin-liang
(fushun co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ushun liaoning 113000)
【abstract】any building must have a good foundation for large high-rise, high-rise building is concerned, this poi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to prevent collapse accidents, building pit excavation must take support measures,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of a project, mainly on the pit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technologies and security controls.
【key words】building foundation;excavation;security
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者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本工程为某贵州省某职工住宅楼工程,建筑物建设面积约为34738.36m2,三层地下室,±0.00标高为1070.80m,开挖基底标高1056.30m,属于深基坑工程。
1. 对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安全问题的认识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高层建筑的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就越加凸显其重要性。基坑支护施工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施工。常见的基坑支护型式主要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水泥土挡墙;钢板桩支护;土钉墙(喷锚支护);逆作拱墙;放坡;基坑内支撑等等。深基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首先,施工时技术手段要先进可靠,确保基坑受力可靠以及支护的保护作用完全体现;其次,大型高层建筑通常都建在城市中心,周围建筑物繁多复杂,地下市政管线众多,所以施工必须充分保证不能影响周围相邻的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不能破坏周围的地下管线等。再次,基坑开挖期间,必须合理运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保证基础施工安全。最后,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取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工程最优化。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主要是由支护体所保障。所以深支护体系的设计、施工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工程整体的安全可靠。
图1
2. 深基坑开挖支护的安全技术实例
本工程场地周边现状地面标高与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基坑开挖后将形成高5.7m~15.48m的基坑边坡,基坑边坡形状多边形,周长约239m。场区位于贵阳城区岩溶盆地地貌内,因场地处于城区,基坑周边相邻建(构)筑物较多:东侧:紧邻两栋9层住宅,该住宅地坪标高为1063m,高出拟建物地下室底板标高6.7m;南侧:主要为居民住宅区,多为1~4层砖混结构住宅楼;西侧:紧邻小区道路的路肩墙,路肩墙高度2m~5.5m,小区道路西侧分别建有一栋2层和一栋6层的居民楼,分别距拟建筑物23.3m和14.4m;北侧: 紧邻某工会干部学校综合楼地下室。施工中采取如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方桩施工(先完成孔桩施工完毕方可土方开挖)基坑土石方开挖2 米深基坑壁支护基坑土方开挖2 米深基坑壁支护循环施工直至开挖至设计标高。
2.2 基坑边坡支护主要施工方法。
2.2.1 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为了确保开挖后的边坡不受雨水冲刷、减少雨水渗入土体,在坡顶用c15砼土封面,封面宽度 3 米向外起坡2%,为有效排泄边坡渗水及坑内积水,本工程视场地条件在距坡顶2米设一道 300×300 排水沟截断地表水,沟侧面和底面用 1:2 水泥砂浆抹面,排入市政雨水管。做法见图1。
2.2.2 抗滑方桩施工。
基坑土石方开挖前先进行抗滑排桩施工,由于方桩间距为3.5米,桩径为1.2*1.5米,方桩间净距离小于3米,因此方桩开
打挖采用跳挖方式进行,当已开挖的方桩砼浇后,再施工余下的方桩,待桩顶联梁施工完毕后,方能进行基坑土石方开挖。
2.2.3 桩身混凝土施工。
使用溜槽或串筒注灌注c30混凝土,溜槽或串筒底部至砼面的距离应保持在1.5 米。桩芯砼采用一次性浇筑的方法。浇筑前将孔底石渣、土杂物再次清理积水抽干。
2.2.4 冠(腰)梁施工。
当排桩砼施工完毕后,进行冠梁施工,剔除桩顶浮浆后按装绑扎冠梁钢筋,冠梁断面为1500*800,腰梁断面为500*500,主筋搭接方式采用焊接单面焊长度不小于250mm,箍筋ф8@200,钢筋工序完成后支冠梁侧模,钢筋、模板验收后进行砼浇筑(冠、腰梁砼强度等级为c25),按规范要求留设砼试件。 2.2.5 基坑土石开挖要求。
土石方开挖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分层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m,待开挖段支护施工完成,上部支护结构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向下开挖,且每次开挖长度不得超过20.0m。
2.2.6 锚喷支护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开挖深度不大于2m,开挖长度控制在25m以内,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制,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厚度3cm,根据施工图进行该标高段的锚杆或锚索成孔施工。
2.2.7 基坑边坡沉降、位移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不仅涉及到结构问题和岩土程问题,而且因为地下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水文资料,环境条件,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段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及早发现问题,特别注意监测基坑外的沉降隆起变形和临近建筑物的动态,及时采用相 应对策,消除事故隐患。
2.3 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2.3.1 基坑开挖 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前, 技术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资料以及地下构造物的位置、走向, 并掌握本项目施工可能影响临近建筑物基础的埋设深度。技术人员要根据核实后的资料,并对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确定正确的施工顺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要求如下:
(1)采取分段分层开挖, 开挖顺序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 不得随意开挖。
(2)在基坑的周围应设置排水沟, 防止雨水或洪水倒灌到基坑内。
(3)基坑四周设立安全防护栏,施工现场四处张挂好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宣传牌,警示、提醒每个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作业环境合理采用不同的色彩,尽量 减轻作业人员眼睛及全身的疲劳,降低事故频率。
(4)加强基坑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工作,当基坑边坡变形超过监测警戒值后,立即停止施工,起动应急预案。
(5)从地质勘探资料,本工程基坑土质良好且地下水位深,出现大面积边坡坍塌可能性小,为预防局部边坡现险情,现场准备10m×6m×6m方量沙袋用于当局边坡现险情时回填。
2.3.2 孔桩安全技术措施。
(1)孔口四周必须浇注砼护圈,并在护圈上设置钢网防护,网眼尺寸不大于10cm×10cm.孔内作业时,孔口必须有人监护,挖出的土方不得堆放距桩孔1m以内。井圈上不得放物或站人。利用吊桶运土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范措施,以防落物伤人,电动葫芦运土应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后方可启用。施工中应随时检查运输设备的完好情况和孔壁情况。
(2)桩孔开挖深度在5米以内时,井上照明代替井下照明,5米以外时,在井下用安全防护灯照明,且电压不得高于12伏。
(3)施工时,注意水泵是否有破皮、断头现象。孔中工人操作必须带工作手套,穿绝缘胶鞋。
(4)随时检查电缆电线等是否漏电,漏电水泵在修好之前一律不准使用。
(5)成孔过程中应一直保持井内通风,经常检查孔内有害气体是否超标,以便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加强对孔壁土层情况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成孔完毕尽快灌注桩砼。
(7)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下严禁站人,并经常检查钢丝绳、扒杆绞绳。
3.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措施总结
3.1 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深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
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3.2 加强对土方开挖的监控。
基坑土方一般采用机械挖法,开挖前,应根据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等制定开挖方案,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开挖时,应有技术人员在场,对开挖深度、坑壁坡度进行监控,防止超挖。对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一段土钉墙护壁未施工完毕前开挖下一段土方。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分层不宜超过1m。
3.3 加强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督。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是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验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对支护结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内容有:(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材料现场抽检;(3)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如土钉墙应对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对混凝土灌注应检测桩身完整性等。
3.4 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3.5 搞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
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来监测。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单位应定期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以上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对有效地提高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深基坑施工安全亦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为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无事故,各方责任主体高度重视深基坑支护安全技术工作,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 《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篇6
1.1现阶段公路工程技术在预应力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应用
在1978年,即我国实行改革开发后,预应力式的混凝土结构技术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有了很大的突破,并且得到了实践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这种技术的优点,不仅仅是体现在多种预应力式的复合混凝土结构,还体现在对于公路施工材料的创新及在施工中使用高强度的建筑钢材并运用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随着高强度的建筑钢材的使用及预应力式施工技术的创新,我国找到了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关于预应力式的施工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先张预应力式、后张预应力式、有粘结预应力式、无粘结预应力式和后张自锚预应力式等施工技术,随着预应力式公路施工技术的配套工具及设备的丰富多样,我们相信,这种技术一定会在日后的公路施工技术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1.2现阶段公路工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大吨位的压路设备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在公路的地基夯实施工技术上取得了比较大的一个突破,让公路路基的碾压效果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起到了很好的质量保障作用。但是,一旦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遇到较潮湿的路基压实作业,那么施工就会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进行公路施工技术编制的时候,就要实行相应的技术层面的处理;软土土质的路基处理方法比较多样,我们可以使用灰土挤压桩的办法进行处理,也可以使用轻质路堤的方法和土工混合材料的加固方法进行处理。目前,我国路基的防护措施在技术上发展很快,具备了多样的施工技术方法,例如路基的坡面防护措施,路基的冲刷防护措施及路基的支挡防护措施等。
1.3现阶段公路工程技术在公路路面施工的技术应用
路面施工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路面施工的材料的每一项质量指标是否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要求;(2)路面的施工中各种施工机械是否到位进行路面施工;(3)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工艺是否具有连续施工的能力。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用的材料是公路施工的物质保障,是技术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技术应用前景,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推荐使用具有干硬特性的混凝土材料,这样的建筑材料可以节约工程的用水量并且能够使公路的施工混凝土硬化加快。为了能够整体提高路面施工后的平整度,我们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精平提浆辊,这样就会使施工后的路面平整,洁净。在使用沥青作为浇筑路面混凝土时,我们一定要注重路面的施工材料质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路面质量,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进厂检验,这样来做的目的就是在根源上提升路面的施工质量。在沥青的选取上,通常都是选择标号AH-90或者AH-110,因为这两种标号的沥青更能适应我国的路面特质。同时,在路面施工中,我们还要注意搅拌机械的正确使用,只有正确的使用搅拌机械,才能保障施工沥青的品质,保证施工路面的质量;路面施工现场所选择的搅拌机械的能力应该不小于施工路面所需要的产量要求;在铺筑沥青路面的时候,通常采用的设备为摊铺机,它的施工效率比较高;在沥青铺筑施工中也可以使用压路机来摊铺路面,但是这里所用的压路机必须要配合轮胎式的压路机来共同使用,总而言之,一切的施工中所用到的技术,都是为了实现路面施工的质量保障来进行的。
1.4现阶段公路工程技术在公路改建过程中的新老路面的结合技术应用
在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公路的新老改建指的是针对原有的老化路面进行单面或是双面的增宽施工,在这种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施工技术有:旧路边坡改造技术、旧路基改造技术、旧路面改造技术。因为老化公路的路边坡在常年的使用中已经不可能进行重新改造,所以,在老旧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旧路边坡的水平及尺寸,重新进行路边坡的施工,使新施工完成的路边坡与老旧的路边坡无缝对接,不影响公路的使用,满足并且达到公路改造施工后的运行功能及承载功能。
2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这里具体介绍一下三种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1)在我国的现有城乡结合部公路工程施工中,为了方便当地的百姓的出行生活,我们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额外施工,但是这些额外的岔路原本在技术设计的时候是没有的,这样就会影响到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技术规划,影响到了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出行,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的技术更改问题。(2)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路面不平整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公路经历了很多年的运行,已经严重老化,发生沉降现象,使公路的路面平整性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公路的平整度没有过多的关注及要求,就使得公路的路面具有比较大的起伏,会给运行车辆的行车安全带来影响,这种情况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避免,严格控制公路的施工质量。(3)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巨大,导致了我国的公路的多样性,复杂性。现在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路施工标准来适用于我国的任何公路工程中,所以,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施工中,多积累施工经验。
3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篇7
关键词:边坡;支护加固;放坡;铁路;排桩;
中图分类号:U213.1+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22 (2012) xx-xxxx-x
Researching the method of support reinforcement slope of railway subgrade
Jiang Ping
(Sichuan Neijia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Neijiang 641000, China)
Abstract:Basing on actual engineering example,the method of support Reinforcement building slope near railway subgrade is analyzed. After considering the physical mechanics parameter of railway subgrade and the sequence of construction between slope supporting and foundation pit of basement emphatically, sloping and piling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slope. The practice has certificated that can get the good result in supporting the slope by making use of the appropriate porject and is reasonable in the economy.
Key words:slope; Support Reinforcement; sloping; railway; pile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边坡是人类工程活动最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环境。近年来,随着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市政、公路及山城房屋建设中,涉及到大量临近铁路的边坡防护工程[1-3]。在此,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因地制宜的考虑多种因素,对该边坡进行永久性支护,既能确保边坡稳定,又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1、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某市中区入城线双洞路段海川宾馆北东侧,原双洞路铁路桥旧址北西侧。场地北西侧和东侧因修建铁路路基而形成土质边坡,边坡顶标高约为322.7m左右,边坡底标高为317.7m(设计为消防通道),此外该边坡距拟建建筑物一单元和二单元10m左右,属于永久性建筑边坡,详见图1。由勘察资料可知,组成边坡的土层为素填土(铁路路基),其土层自稳能力较弱,必须采取有效的边坡支护措施以确保边坡顶的铁轨路基不发生沉降变形、边坡底的消防通道和拟建建筑物的安全。
图1 边坡现场踏勘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大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微地貌位于玉带溪河床及其岸坡地带,后由于修建铁路等工程经过大面积人工回填场地地面由原来稻田部位的311.20m左右抬升至目前的316.20~316.60m左右,经过回填后地表在北西侧、东侧形成土质边坡。
2.3地质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
2.4地层岩性
场地内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及卵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亚组泥岩夹砂岩组成,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成份为人工回填砂岩、泥岩块碎石,粉质粘土充填,骨架颗粒粒径2~20厘m,约占30~40%,松散~稍密状,稍湿。该层回填时间约在二十年以上。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上部为红褐色~黄褐色~灰绿色粉质粘土,可塑状~硬塑状,下部软塑状,广泛分布于场地原玉带溪河床及岸坡地带;粉质粘土之下为粉土、粉砂及卵石,粉土及粉砂及卵石分布不连续,局部缺失,主要分布在场地北西侧原玉带溪未改道前的河床及岸坡部位,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上亚组(J2s2):
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主要为巨厚层状泥岩夹砂岩,其中泥岩呈红棕色,局部地带中夹砂质团块及薄层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遇水易软化,失水干裂,强风化层岩石裂隙发育,岩质软;中风化层岩芯呈短~长柱状,岩芯较完整,岩质较软。
砂岩呈红棕色,局部夹灰绿色团块,细粒状,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在场地内该层主要呈夹层存在,仅在场地北东部14孔地带砂岩分布较厚。砂岩强风化层岩芯松软、潮湿,手捻易碎,中风化层岩芯呈短~长柱状,泥质胶结,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
2.5 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潜水,局部为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2.6 岩土工程指标及抗滑桩设计所需的参数
地勘报告对各土层的工程指标及抗滑桩设计所需的参数建议值摘录如下:
表1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3.方案选择和设计
该段边坡顶标高约为322.7m,边坡底标高约为317.2,边坡高度为5.5m。从地质情况可以看出,组成边坡的土层为素填土(铁路路基),其土层自稳能力较弱,土体受水浸泡后极易坍塌,且场地无较大的自然放坡空间,必须采取有效的边坡支护措施以确保边坡底的消防通道和拟建建筑物的安全。
3.1设计原则
(1)本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经济、可行",以满足稳定、强度、变形三方面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2)设计中遵循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监测的相关规范规程,由于边坡工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对比参照了多个规范;
(3)在保证边坡本身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包括不产生强度破坏和不妨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本项目的后续施工和不会对相邻单位产生不良影响;
(4)在认真研读工勘报告、并充分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设计计算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最大限度地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5)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信息化施工基坑监测和变形控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3.2设计方案
边坡支护的方案较多,如放坡、排桩支护、锚杆等等。各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选择合理的方案是保证岸坡加固工程质量的关键。本次设计在深入掌握和研究已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周边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参照成功的设计及施工经验,进行多种方案的分析、论证与优化,并着重考虑场地放坡条件、通行荷载及场边堆载,结合经济技术指标,本设计拟该边坡采用“排桩支护”的支护方案[4-6],具体如下:
该段边坡顶标高约为322.7m,边坡底标高约为317.2,支护高度为5.5m,设计采用的以“上部放坡+下部支护桩”为主要技术措施,结合桩间网喷支护措施等有效手段进行边坡支护。上部2.0m高度放坡,坡比1:2,护壁桩桩径为1.2m,冠梁为1200×650(宽×高)。详见下图3、图4。
图3 支护设计平面图
图4支护设计剖面图
需要注意的要点:
(1)该边坡应距后续施工的基坑边线5m以上。
(2)该边坡加固施工应在基坑及地下室施工完成并回填至室外地坪后进行。
(3)施工期间应对边坡支护按照相关规范对支护结构及边坡进行变形监测。
4.变形监测
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布设8个观测点进行了变形监测。目前,该边坡支护工程已完工1年,监测结果表明:边坡顶位移和沉降均位于规范允许变化范围内,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证明该支护方案可靠。
5.结束语
(1)对于临近铁路路基的边坡,虽然是填土,但由于10年以上的列车荷载作用,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等参数)已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进行支护设计时应对其进行充分考虑。
(2)在进行建筑边坡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边坡支护和建筑物地下室基坑的施工顺序。如笔者建议建设单位先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待基坑回填后再进行该边坡支护施工。这样将大大降低边坡支护高度,从而节省工程造价。
(3)施工中应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做到信息化施工,以便及时掌握、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手册编写组.岩土工程程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陈祖煜.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高江平,吴家惠.土压力计算方法新探[M].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5,15(2);7~11;
魏永幸.内昆铁路岩堆路基工程技术研究[J].铁道勘查,2004,(2);27~30.
交通部第二勘察设计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篇8
关键词:路基边坡;稳定分析;边坡设计
路基边坡包括填方路堤边坡和挖方路堑边坡,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路基边坡的综合防护技术一直是公路修筑中的一个常见但研究程度低的课题。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主要以低等级公路建设为主,深挖高填较少,公路建设投资不大,因而路基边坡稳定问题较少,坡面防护工程不作为道路建设的主体工程,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对边坡的防护常常被忽视。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大量修建高等级公路,遇到大量的高填深挖路基,边坡稳定问题日渐突出。90年代初期,边坡防护与加固仍主要沿用低等级公路的边坡工程技术或借鉴铁道部门的经验来实施局部处理,由于在边坡处治时缺乏综合考虑,为工程埋下隐患。例如早期建成通车的沈大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等。通车后路基边坡发生滑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90年代后期,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吸取前期公路建设的经验教训,高等级公路路基边坡的综合治理受到重视。各地结合当地工程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技术研究,路基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公路边坡现状及防治工程
1.公路边坡问题研究现状
研究分析阶段: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岩体结构对边坡稳定的控制作用。边坡稳定性的可视化建模和非线性理论评价阶段:大量基础资料的积累和边坡工程实例的增加,使得可视化 建模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中的应用将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光明的应用前景。
2.公路边坡工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2.1 边坡工程设计的特点
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边坡有不同的特点,同类边坡和灾害也会因形成条件、成因机制、稳定状态等的差异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对每个边坡的治理部位和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也是互不相同的。所以,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边坡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风险性设计:a.不稳定边坡都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b.治理工程承受来自边坡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c.边坡治理工程技术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
应急设计:边坡形成虽然都有一个较长的孕育过程,但其发生灾害却往往具有突发性。 为了防止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程度,在边坡灾害发生前后开展的防治工程设计,不少情况下具有应急设计的特点。此种情况下,通常是边勘察、边设计、边监测、边施工。
综合防治设计:单一的治理工程措施有时难以承受来自边坡体和外界的荷载,从而导致工程失效。因此,针对每个边坡的特点,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是非常 重要的。即使工程投资不能一次到位,也应在治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解,采取分期、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2.2 边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仍能保证灾害体的整体稳定性,不致造成危及人员生命等重大的地质灾害。在正常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应保证灾害体无明显的破坏,不会造成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地质灾害。应注意与公路、当地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和开发相结合,并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
2.3 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地形资料:地形图及平面、高程控制。气象水文资料:气温、降雨、冻结深度、暴雨;水文、流量、淹没、冲淤等。防治工程勘察资料:地质体的类型、年代、成因、产状、分布;岩土的工程性质及变异性;地质构造的性质、展布及对工程的影响;自然或人为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
二、 路基边坡工程设计理论
公路是沿地表建设的线状构造物,延伸长度非常长,对环境影响大,跨越的地质地貌单元多,所遇到的工程地质条件好坏不一、复杂多样。判断一处边坡是否安全,取决于对边坡所处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质环境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够把握住保持边坡安全的基本条件。工程边坡设计是否合理要综合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现行的路基边坡设计在整个公路设计过程中受重视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路线勘测设计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了解不够充分,设计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施工时边坡失稳,频繁变更设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反过来说,如果片面要求公路全线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同样也会由于路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好坏不一,增大很多投资,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对地质资料的掌握仍然不容易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有必要调整边坡的设计思路。公路路基边坡加固与防护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并行性。并行设计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内容,在综合集成制造系统(CMIS)领域中广为应用。由于边坡工程条件非常复杂,因此严格按照岩土工程要求将滑坡治理过程明确划分为勘察、设计和施工几个阶段是不现实的。但是并行设计必须建立在非常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国内典型滑坡治理工程中,长江三峡链子岩危岩治理过程是成功的并行设计范例,公路高边坡治理中,应用并行性思路进行设计的报道还未见。
2.反馈性。反馈设计又可称为动态设计或信息设计,它建立于监测基础上。90年代以来,以潘家铮院士为代表的学者在设计和加固水利工程边坡时提出了该方法。其基于施工期逐步明朗的地质条件及监测结果,对岩体工程进行动态设计,达到优化设计结果。反馈设计的前提是要根据现场施工监测资料对原设计进行正确的反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反馈设计,目前在深基坑支护,高边坡工程得到初步应用。
3.智能性。如前所述,智能科学应用于边坡工程领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目前正处于开创性阶段。对复杂边坡工程系统,通过智能科学方法进行规划、决策和设计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
4.绿色性。绿色设计已成为现代边坡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和公路环境建设的发展里程清楚地告诉我们:生物环境工程是公路环境治理工程的主体,必须在公路规划、设计的同时予以考虑,应用先进的绿化工程技术恢复与重建植被是公路生物环境工程的内涵。因此在路基边坡加固与防护设计时,应当结合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特征,正确设计边坡植被防护与加固工程。
三、结语
总之,搞好公路建设,确保路基边坡稳定、安全,搞好环境保护,要深入了解现场,针对不同的工程土质、水文、气候等特点设计灵活的防护形式,并加强施工管理,这样才能建设―条安全之路、生态之路、人文之路。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土层锚杆;设计;施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062-03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土地资源紧张,各类建筑向地上和地下空间拓展,地下水浮力产生的诸多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浮力作用对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影响较大,因此抗浮锚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统一的设计及施工标准,尤其土层抗浮锚杆的设计与施工。本文以保定市某地下车库工程抗浮锚杆为例,对土层抗浮锚杆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保定市某建设工程主楼,地上16~28层,裙楼地上4层。地下3层:地下车库3层,基础埋深15.0m。主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裙楼及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地基。建筑物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10.00m,(自然地面下4.00m)。
设计要求地下室底板下设置抗浮锚杆,抗浮力F抗≥40kN/m2。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10.80~11.50m,稳定水位埋深8.55~9.43m,锚杆施工时基坑开挖到位,基坑降水至基础底板下0.5m。根据勘察报告,地基持力层为8层细砂,基础下土层分布均匀,无软弱下卧层,基础下受力层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表中极限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勘察报告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1确定):
2抗浮锚杆设计
综合上述规范的有关锚杆的设计和结构要求,锚杆设计主要是: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锚杆钢筋截面积、锚筋与砂浆问的锚固长度、锚杆的布置和钢筋的锚固长度的计算。
本工程设计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的计算公式:
2.1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la≤KNak/πDfrbk°Na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锚杆所受轴向拉力,kN;D-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K-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la-锚杆有效锚固长度,m;frbk-岩土层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为计算方本工程采用厚度加权平均值。
(1)关于锚孔直径(D),规范(GB50007-2011)6.8.5岩石锚杆的构造:作支护用的岩石锚杆孔径不宜小于100mm;作防护用的锚杆孔径可小于100mm,但不应小于60mm。规范(GB50007-2011)8.6岩石锚杆基础中规定:锚杆孔直径宜取锚杆筋体直径的3倍、但不应小于1倍锚杆筋体直径加50mm。本文建议应根据土层锚杆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不同,锚孔直径取150mm~200mm为宜,本工程锚孔直径为150mm。
(2)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K),规范(GB50007-2011)采用的经验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8,临时性锚杆取1.0。规范(GB50330-2013)按照边坡安全等级、锚杆的使用时效规定了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永久性锚杆分别为一级、2.6,二级、2.4,三级、2.2。本文建议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K)取2.0。本工程Nak=10.9×3.14×0.15×59.0/2.0=151.5kN,取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Fa=135kN。
2.2锚杆钢筋截面积计算
As≥KbNak/Fy本工程As=2.0×135/0.36=750.0mm2,选用1φ32(Ⅲ级钢筋、A=804.2mm2≥750.0mm2,满足规范要求)As-锚杆钢筋截面积,mm2,Kb-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取2.0,Na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锚杆所受轴向拉力,kN,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fy=360N/mm2(Ⅲ级钢筋)。
2.3锚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计算
la≥KNak/nπdfb
la=2.0×135/(1×3.14×0.025*2100)=1.64m
2.4锚杆布置
(1)计算单根锚杆抗浮面积A≤Nak/F抗=135/40=3.38m2。
(2)根据基础总面积计算锚杆总根数:本工程地下车库基础面积1994m2,布置抗浮锚杆N≥1984/3.38=587.0根,实际布置594根,均匀布置、锚杆间距1.9*1.86m,满足设计要求。
2.5锚杆筋与基础底板的连接,建议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3.1条公式lab≥afyd/ft计算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当计算锚固长度大于底板厚度时建议锚杆筋设置锚定板,可增加锚固力、减少钢筋长度。
3抗浮锚杆施工
抗浮锚杆的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保定市地层结构一般为第四系全新统、晚更新统冲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本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3.1根据保定市地层结构确定锚杆施工流程
抗浮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3.2锚杆成孔
根据保定市地层结构,本文推荐土层锚杆施工方法:套管护壁成孔、螺旋钻孔中心注浆。
(1)选用SH-30勘察钻机:具有冲击、回转两种钻进方式,适应性较强,可用于耕土、粘性土、砂卵石、杂填土等第四世纪复盖层的成孔,运用干作业、泥浆护壁、套管护壁等多种作业方法施工。该设备用于土层锚杆施工主要缺点在于:钻机移位劳动强度大、对中缓慢,施工效率低;遇软塑粘性土层易缩颈、遇砂层易塌孔,套管护壁时要起拔套管;泥浆护壁时泥浆的排放和运输成本也较高;锚杆的吊放比较困难;人员、设备投入量较大;工程造价竞争力较低。
(2)所用设备由长螺旋钻机改进:包括液压步履桩架和钻进系统两部分。桩架采用液压步履式底盘,自动化程度高,可自行行走及360度回转,设有四条液压支腿及一条行走油缸以辅助行走及回转同时增加施工时的整机稳定性。钻进系统包括动力头与钻具,螺旋钻具为中空式,桩机采用长螺旋成孔,可通过钻杆中心管泵送水泥浆,即钻孔成桩一机一次完成。
该型设备具有操作简单、人员投入量小、效率高、工程造价低等优点。本工程注浆材料为水泥浆,采用螺旋钻孔中心注浆工艺,施工效率较高,10h成孔数量平均为40根。在确定锚杆孔位后螺旋钻进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不宜立即停钻,超钻0.1m并稳钻1~2min,防止孔底未达到设计的锚孔直径。但本工程基底砂层很易形成流砂,施工难度增加,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该情况,提钻后孔内下PVC套管,深度超过砂层,很好的消除了流砂的影响。
3.3水泥浆的制备与灌注
水灰比(W/C)就是水和水泥的质量之比,水灰比的大小决定了水泥浆的稀稠程度。是锚杆施工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同体积的水,水灰比太小,则水泥用量大、水泥浆稠度大、可灌性低;水灰比太大,水泥用量小,水泥浆结石体的强度降低,另外补浆次数增加、工效降低。规范(GB50330-2013)规定的浆体配制时水灰比宜为0.38~0.40。本工程通过现场试验,最终确定水灰比为0.55。水泥浆流动性较好、补浆次数一般为2~3次,锚孔即可充满,孔口浆体饱满无孔洞。本工程注浆设备为BW250/50泥浆泵,中心注浆、边灌注水泥浆边提升钻杆,灌浆压力0.5~1.0MPa,提钻速度与水泥浆泵送量应匹配,钻杆出浆口始终位于浆面下1.0m。充盈系数一般可达1.1~1.3,本工程土质情况较好,充盈系数约在1.1。
3.4锚杆制作与安装
(1)锚筋应根据设计形状和尺寸按规范焊接和弯折,每2.0m焊接叁个导向定位支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锚头锚固在基础底板中的的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2)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污和锈膜,基底上下各500mm长部位采用涂环氧树脂、沥青船底漆的方法进行防腐处理。
(3)锚杆筋安装前对杆体进行检查,确认杆体无损伤、弯折现象,组装后杆体满足设计要求。
(4)安装杆体时,应防扭曲、压弯,不要碰触孔壁,以免土层塌落人孔中影响锚杆质量。
(5)控制锚杆筋的标高并固定,避免造成入基础底板的钢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4锚杆试验
锚杆试验的目的一是确定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二是进行锚杆竣工验收。本文通过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在锚杆试验的最大试验荷载、间歇时间、检测数量等方面规定的比较,结合本工程实例对土层抗浮锚杆的验收试验进行探讨。
4.1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锚杆试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Y)规定:最大试验荷载应大于预估破坏荷载的1.2倍且不宜大于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即0.9Asfy;试验时间为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试验数量不应小于3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附录Y)规定:预计最大试验荷载应加至破坏或预估抗拔设计承载力的两倍,试验锚杆的配筋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的要求;试验时间在确定浆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砂类土不应小于10d粉土及粘性土不应小于15d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小于25d验数量不应小于3根。《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规定:最大试验荷载不应超过杆体标准值的0.85倍,普通钢筋不应超过其屈服值的0.9倍;试验时间为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试验数量不应小于3根。
4.2锚杆竣工验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Y)规定:最大试验荷载值按0.85Asfy确定;试验数量取锚杆总数的5%,且不应小于5根。《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规定:验收试验荷载对永久性锚杆为锚杆轴向拉力的1.5倍、对临时性锚杆为1.2倍;试验数量取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4.3抗拔试验的一般要求
抗拔试验应在锚杆锚固段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时进行,抗拔试验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验收荷载取设计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且不大于锚杆钢筋的屈服强度。通过验收检测试验,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测量;边坡测量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也较多,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就属于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目前的建筑施工当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只要是三层以上的建筑施工,就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具体要求,要设置相应的观测点,来进行相应的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测量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的具体特点和测量标准,采取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流程,来对其进行测量,由此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面沉降是其中的常见问题,造成沉降问题的原因都很多,其中包括建筑的自重、建筑的地基土质、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等,在出现沉降现象的时候,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相应的沉降测量,来进行沉降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整体特点和施工标准,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来对建筑物进行精确的测量,并且根据测量的结果来合理的控制建筑物的沉降范围,在最大程度上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一般情况下,对建筑工程进行沉降测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水准基点进行合理布设。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的高程控制点叫做水准点,这个水准点也可以被称为水准基点,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沉降测量的工程中,对水准基点进行选择和布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测量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布置情况,来对水准基点进行布设,在布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将观测点设置在沉降范围内,这样将会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需要保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其施工活动不会对水准基点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的整体效果,测量人员需要对水准基点的数量、之间相隔的距离和基点所埋设的深度进行控制,在一方面可以保证水准基点埋设的稳定性,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水准基点埋设完成之后,由于水准基点容易受到人为和环境的影响,测量人员需要根据这些施工现场的影响因素,来合理的增加水准基点所埋设的数量,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沉降测量的精确度。(2)对沉降观察点进行设置。在对水准基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埋设之后,接下来需要对沉降观察点进行相应的设置,在设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还需要保证沉降观察点所设置的范围能够对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测量人员根据建筑物的整体特性,来建筑工程的沉降范围进行控制,以此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一般情况下,测量人员会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沉降情况和沉降缝隙的大小,将沉降观察点设置到建筑工程的相应角落,以此来保证测量结果的全面性,另外,测量人员需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还需要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需要将具体的沉降结果数据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精度中,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3)对测量结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在对沉降观察点进行设置之后,测量人员就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环节,为了保证测量的整体质量,测量人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相关规范、测量方法和所选用的仪器,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具体沉降测量的过程中,需要以所埋设的水准基点作为建筑工程的起点进行观测,另外,要根据相关的流程和标准来进行观测,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沉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测量人员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沉降范围和实际的建筑荷载情况,在一年观测的基础上,对观测的频率和观测的环节进行相关的控制和把握,另外,对于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和操作性也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2建筑工程的边坡测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要求,建筑工程正逐渐向着高层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物正在不断的增多,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基坑开挖和边坡维护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边坡测量,以此来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1)首先是对工作基点进行相应的布设。和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相同,在进行边坡测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工作基点进行布设,进行这项工作主要是根据建筑变形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在对边坡控制基点进行布设的过程中,所控制的数量一般为4个,其中,需要观测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各个边坡控制基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相应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整体通透性;最后,测量人员需要对将这4个点的观测控制在两个测回,并且对其中的方向观测差进行相关的把握。(2)布设相应的边坡观测点。在进行边坡测量的过程中,观测人员可以根据边坡水平位移的具体情况,来标注所布设的4个边坡控制基点,然后根据相关的建筑工程位移测量规定,来对边坡测量点进行布设,一般情况下,各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该视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保持在15m到20m之间,然后,需要对这些观测点的数量进行相关的控制,另外,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利用相关的材料来对观测点进行固定,防止环境和人为因素,对观测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以此来保证观测点的整体稳定性;最后,为了保证水平位移测量的准确性,测量人员可以利用极坐标法和测边角的方法,来对边坡进行相应的测量。(3)对测量的结果质量进行控制。在对边坡的观测点进行确定之后,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观测过程,一般情况下,是对边坡的水平位移进行测量;另外,在进行测量的过程当中,测量人员需要对土方开挖和回填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对其中开挖的大小进行控制;同时,测量人员需要对测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控制和预防,特别是需要当地的气候情况进行观察,防止不稳定的气候情况对测量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对边坡水平位移的情况进行全面把握,测量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所测量的具体结果,来进行相应的图纸绘制,使测量的结果能够一目了然。
3结束语
在目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当中,由于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施工工艺的复杂性,都为建筑工程的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施工情况和相关规定标准,按照合理的流程对建筑工程进行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并且对其中的各个流程进行相应的控制,以此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吴良兵 单位:池州新达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毛饶俊.建筑工程中的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J].江西建材,2016(8):235.
- 上一篇:对表演艺术的理解与看法
- 下一篇: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