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施工方案大全

篇1

一是聚焦责任落实抓推进。****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列入全委党建工作要点和中心工作中,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增强开展行业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组织领导、工作重点、方法步骤、推进落实做出了明确的安排部署。同时,按照“市县抓落实”体制机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组织各县(市)区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工作责任体系,细化分解任务,逐项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进一步强化了工作组织领导,并组织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情况大排查、大整改,着力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强支撑。先后制定了《****等文件,涵盖贫困户认定、改造程序、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档案管理、质量要求等各方面内容,尤其是今年年初,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危房鉴定的技术标准,为各县(市)区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三是加强基层培训促服务。举办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培训班,邀请省住建厅、市测绘院的专家,对各县市区住建局及其所属乡镇街道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授课,讲解农村危房改造的基本政策、具体要求;组织市城建档案馆人员,对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的内容组成、填写和装订、存档标准进行规范和统一,并深入到各县(市)区进行了现场培训,培训各级档案管理人员****余人次;指导属地开展农村工匠培训,****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工匠****余人次。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现场监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very fast, public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Cast-in-situ concrete in building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how to ensure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 component quality of the project, is the urgent need to resolve problem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crete structure; Architecture design; Construction quality; Site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工程建设领域中,混凝土结构仍是工程上采用得最广泛的主要结构形式,如何抓好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根据相关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结合目前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所反映出的现浇混凝土板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确保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

1、设计控制方面

1.1.楼面荷载设计取值考虑二次装修实际所增加的最不利荷载因素,宜适当提高客厅、餐厅、阳台、入户花园等部位的荷载取值。悬挑阳台承担施工悬挑脚手架、钢梁荷载时应增加荷载取值。

1.2.根据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所处的实际使用环境类别,选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在设计文件中分别标注清楚;同时考虑冰冻影响,屋面混凝土板和冬季施工的混凝土楼面板采用二b类环境,其它楼面混凝土板宜按厨房、卫生间等使用环境采用二a类环境。

1.3.施工缝、后浇带的留置及其支架系统的设置应经设计验算确定,宜采用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

1.4.地下室混凝土壁迎水面宜采取增设钢丝网片或掺纤维等防裂措施。

1.5.现浇楼板中管线应布置在底层钢筋之上,尽量避免交叉布线,预埋管线集中部位宜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除灯光接线盒外,其它接线盒不宜在现浇楼板内布置。[1]

2、预拌混凝土控制方面

2.1.预拌混凝土单位要切实执行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砂、石、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等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上述材料取样应不少于30%送至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严禁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加水。

2.2.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向用户供应每批预拌混凝土时,应当提供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出厂合格证、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水泥及其他主要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2.3.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由供方、需方及监理(建设)单位共同组织交货验收,确认预拌混凝土的品种、数量及坍落度等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2.4.用于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试件应当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取样,试块制作、养护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2.5.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见证取样和送检过程中发现预拌混凝土有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2]

3、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方面

3.1.模板及支撑系统应通过设计计算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搭设后经一步架验收及支撑系统验收后才能使用。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控制在1-3‰内。严禁超幅起拱,或因起拱削减梁、板跨中混凝土截面尺寸。

3.2.悬臂结构和框架梁等现浇构件,不得先砌墙作为底模使用。外脚手架搭设时,其竖向荷载不得未经设计验算或加固处理随意传至悬挑结构上。

3.3.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切实防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导致构件设计使用寿命降低。当使用定型保护层塑卡时,应卡在主筋上,不得卡于分布筋或箍筋上,严禁采用短钢筋替代垫块。

3.4.浇筑混凝土梁、板前,其上部柱、墙等竖向钢筋上应绑扎不少于三道定位箍筋或纵筋及拉筋,确保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上部柱、墙等竖向钢筋位置不偏移。

3.5.对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应设置专门支架,布料管停歇布料时,应放置在专门支架上,专门支架不得随意置于模板系统或钢筋上,应支承在模板系统的承重支架上。

3.6.严禁在泵送、浇筑过程中加水。

3.7.现浇楼板浇捣完成后应在终凝之前进行二次压光,避免沉陷与干缩裂缝。压光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3.8.混凝土浇捣后24小时内,且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面踩踏或进行支模、堆料等作业。

4、现浇混凝土结构检验方面

建设单位应在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前及时委托具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结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现浇混凝土构件未经结构实体检验或经实体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组织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

4.1.检验检测的主要项目应包括:现浇混凝土构件强度、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内部质量缺陷,构件中钢筋的数量、位置、混凝土梁板墙受力筋的保护层厚度等。

4.2.现浇构件混凝土强度依据《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标准,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可采用其它方法。

4.3.现浇混凝土构件检测的抽样数量和检测批次按下列要求确定:

低层工程抽查不少于1个楼层,多层工程抽查不少于2个楼层,7层以上工程抽查不少于3个楼层,在7层基础上每增加5层其抽查数不少于1个楼层,每个抽查楼层随机抽取不少于1个检验批进行检测。每个抽检检验批,随机选择不少于3块楼板进行检测,每块板随机选择不少于5个测点,其中四角和中部各不少于1个测点。[4]

、5、现场监理控制方面

5.1.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管理。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方可实行。

5.2.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在每层楼面混凝土浇捣前核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并签署意见,同时并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延伸监理。

5.3.监理单位应及时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抽查,每个楼层至少抽查3次。

5.4.监理单位应对混凝土构件强度、现浇板厚度和现浇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进行旁站见证。

6、工程质量监督方面

各建设工程监督机构要加强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管,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对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进行监管,督促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相关的建筑规范、强制性标准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保障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篇3

关键词: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大面积使用,住宅工程现浇楼板普遍出现微裂缝。施工中发现的混凝土板面裂缝都是肉眼可见的,一般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虽然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从施工操作来剖析裂缝的成因,并对具体施工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混凝土裂缝分析

(一)、裂缝的种类

1、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主要集中于屋面板和建筑物上部楼层楼板表面。

2、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材料自身收缩形成裂缝。

3、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之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极易产生一些结构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板面拉裂缝等[1]。

4、构造裂缝

现浇楼板厚度一般为80~100mm,住宅设计中将PVC电线管均敷设于楼板内部,致使有PVC电线管的部位混凝土保护层变薄,易出现构造裂缝。

(二)、裂缝的形式

1、斜裂缝

斜裂缝常出现于墙体的角落部位,尤其是建筑物端部最后一间,呈45°方向。

2、纵、横向裂缝

沿楼板纵、横向出现,常于跨中、支座、PVC电线管暗埋处等部位,呈直线或折线状。

3、不规则裂缝

裂缝出现部位、形状不规则,成散状或龟裂状。

4、贯穿或不贯穿裂缝

绝大多数裂缝出现在楼板表面,为不贯穿裂缝。极个别裂缝从板面裂到板底,成贯穿状。

(三)、裂缝出现时间

收缩裂缝属早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1个月以内出现;构造裂缝属中期裂缝,混凝土浇筑6个月之后出现;温差裂缝和结构裂缝属后期裂缝,混凝土浇筑1~2年后出现[2]。

二、施工原因分析

(一)、模板工程

1、模板刚度不够

模板支撑未经计算或水平、竖向连系杆设置不合理,造成支撑刚度不够,当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楼面荷载的影响,模板变形加大,使混凝土楼板中间下沉,楼板产生超值挠曲,引起裂缝。

2、非预期的提前拆模

由于工期短,加之模板配备数量不足,出现非预期的提前拆模,拆模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导致挠曲增大,引起裂缝。

3、模板支撑下沉

模板支撑支承在回填土上部,回填土既未夯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混凝土浇捣后回填土发生沉陷,模板支撑随之下沉,使混凝土楼板产生超值挠曲,引起裂缝。

(二)、钢筋工程

1、楼板底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变化

钢筋在混凝土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之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 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将无法得到保障。

2、楼板上层钢筋网变形

楼板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管理中的困难环节。其原因为:上层钢筋直径较小,受到人员踩踏后弯曲、变形、下坠;钢筋距离楼层模板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上层钢筋网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施工中发生钢筋移位,混凝土浇捣后保护层变大,板计算厚度变小,楼板受力后极易出现裂缝。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

过度抹平压光使混凝土细骨料过多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较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楼板表面龟裂。

2、后浇带施工不慎

为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部分施工后浇带未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未留企口缝,后浇带未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将引起板面裂缝。

3、混凝土浇捣后养护不当

混凝土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的概率。施工过程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楼面混凝土缺乏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受到风吹日晒以后,混凝土楼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用水,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不能抵抗此应力导致开裂。尤其夏、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养护不当极易产生温差裂缝。

施工控制措施

(一)、模板工程

1、保证模板的刚度

模板支撑的选用须经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同时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杆(Φ48mm的钢管)间距不大于900mm[3]。

2、加固模板支撑

座在回填土上的模板支撑,填土应夯实,支撑下加设垫板,并应有较好的排水措施。

3、按期拆模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的拆模时间拆模。

(二)、钢筋工程

1、双层双向钢筋设置钢筋小撑马

根据大量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 mm。对于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间距控制在600mm以内 [3]。

2、合理安排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3、搭设临时通道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4、加教育和管理强

加强对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弯矩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沿钢筋小撑马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的钢筋。

5、及时整修

安排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等裂缝多发部位,要重点整修。

6、铺设临时活动跳板

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三)、混凝土工程

1、规范表面刮抹操作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2、制定后浇带施工方案

楼板后浇带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设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3、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楼板浇筑后,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虽然大多数裂缝并不影响结构承载能力,但作为评价住宅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加以特别重视。只要加强混凝土楼板的施工工艺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必将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可能性,使裂缝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韩素芳.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3]冯乃谦.实用混凝土大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赵志缙.新型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徐荣年,徐欣磊.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应用实例集2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管理;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the method of science, to promote technology work development. Practice has prov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ay attention to technolog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nd or fall or not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Do not take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consequences, enough to explain technology management exis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place.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现代建筑施工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活动。一项工程不仅要投入众多的人力、机械设备、材料和构配件,还要安排好施工现场的临时供水、供电、供热及各种临时建筑物等,这些都需要工程的组织者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在每一项工程开始施工之前,有关单位必须按照施工组织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工程各自特点和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从投资进度、技术质量、组织管理、安全文明等各方面建立起系统的控制体系,以指导工程施工,实现投资与建设的目标。

1 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在国家相关规范、政策的指引下,依据先进管理技术,高效率的组织工程施工,形成优良的施工秩序,保证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实现,切实提升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确保建筑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确保工程施工技术满足国家规范要求,施工工序不出现颠倒。

1.2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有针对性的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消除工程施工质量隐患,确保建筑工程高质量完工。

1.3加强技术管理有助于机械设备、材料和施工人员潜力的发挥,合力攻关施工技术难题,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助于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更新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切实提升工程施工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2.1 了解工程概况,有备而战,要想做好每项工作,必须在工作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①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了解清楚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了解清楚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③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2.2 实行目标组织,面面俱到,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关键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尤其重要的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协调,严格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在一个施工班组中,人员技能有所差异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施工技术员合理分配。

施工管理当然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也要“理”顺施工的程序,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

另外,如遇设计修改或施工条件变化,应组织有关人员修改补充原有施工方案,并随时进行补充交底,同时办理工程增量或减量记录,并办理相应手续。并且要在图纸上标识修改的内容,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但要做好以上工作,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并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2.3 安全管理,预防为主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名誉和管理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最大的隐患,是最大的危险,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的命脉。

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2.4 强化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管理建筑工地时,要确保工程能够安全,按质、按量地完成,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而且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凝聚力,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施工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强,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为了使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设计要求,就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团结协助。如何得到班组人员的信任,同时可以很好地管理他们的工作,服从自己的安排和要求,要依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

一名施工员不但自己要有高质量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能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开展工作过程上依靠集体的力量,双方达成共识,哪怕工程再大、楼宇再高、要求再严,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应关心施工人员的生活,从各方面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自尊心。

2.5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按有关规定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建立与形成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的资料。主要包括:工程管理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工程验收资料等,它是施工过程管理过程的实施反映。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3.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3.4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3.5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3.6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4.结束语:技术管理工作事关建筑工程质量大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突出了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项目经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开展经常性质量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关键词

屋面;渗漏;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中,渗漏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而屋面的防水工程一旦出现渗漏现象,其维护起来难度非常大,维护费用也很高。本文着重论述屋面的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要想做好屋面工程的防水,杜绝渗漏水,就必须抓好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四个环节。即要有合理的防水设计方案,也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防水材料;即要按规范施工,也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措施。以杜绝渗漏现象的发生。

一、产生渗漏的原因分析

1、设计方面原因:

(1)设计人员不了解当地情况选用不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防水做法、材料,加速防水层的老化破坏,导致屋面渗漏。(2)有的设计人员不了解规范对建筑物防水设防要求,防水层厚度选用错误,造成短时间内防水层破坏渗漏。(3)有的屋面的设计坡度偏小,在大雨和暴雨天气时,屋面排水不畅而引起渗漏。(4)有的设计仅考虑建筑物的造型和美观,排水口的设置不合理,造成排水不畅或排水线路过长,使屋面积水,导致渗漏。(5)檐沟深度较浅导致雨水倒灌入防水层下而引起渗漏。(6)有的设计人员选用的屋面节点构造内容陈旧不能与新材料、新工艺相匹配,有的图纸对节点不清,甚至不标注,造成节点处理不当如电梯机房钢梯基础处、楼梯间上人屋面处等。(7)未考虑设置排气屋面,保温层及找坡层内水汽无法导出,导致防水层空鼓、破裂。

2、材料方面原因:

目前,防水材料市场假冒伪劣产品足以以假乱真,仅2012年查处假冒防水材料就有100余个品牌 ,材料质量良莠不齐。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贪图便宜,在利益的驱使下选用伪劣产品。更有甚者实验室送样的样品为合格产品而现场使用的为不合格产品。防水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标准,就会失去防水功能,导致渗漏发生。

3、施工方面原因:

(1)防水工程由非专业人员施工,不能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 (2) 施工时屋面板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漏振,产生蜂窝狗洞等现象,混凝土水灰比过大,导致混凝土屋面板开裂,养护不及时,屋面板内管线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造成板面产生裂缝而引起渗漏。(3)防水层下的隔离层铺设到位,起不到隔离层作用。(4)施工现场交叉作业较多,容易造成其它工种对已做好的防水的破坏。(5)施工交底不清,施工方法错误,如卷材防水施工时,粘贴方向、搭接长度、封口方式错误;涂膜防水施工时,涂刷方向、搭接宽度、涂膜厚度等错误往往导致渗漏的发生。(6)找平层分格缝设置位置不合理,分块面积过大导致找平层连带防水层变形开裂,起砂、空鼓,导致渗漏。(7)屋面工程节点部位未采取加强层引起渗漏。

4、管理方面原因:

施工中缺少一套完整的成品保护管理方法是造成屋面渗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后期移交物业后,没有专人对屋面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导致防水层遭到破坏或老化而产生渗漏,如楼顶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的安装对防水层造成的破坏导致渗漏的比比皆是。

二、防治屋面渗漏的方法

1、设计方面的防治措施

(1)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应遵循“合理设防、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详细了解当地气候、水文等情况,选用设和本地气候条件的防水材料及做法。(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水层厚度及层数,如住宅一般防水等级为二级,最少两道设防。(3)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4)结合设计图纸精确计算汇水面积、雨水路径,合理布置雨水口。(5)合理设置檐沟深度及结构形式。(6)积极学习新材料、新工艺,设计图中各细部节点予以详细标注。(7)因现在大多数工程工期较紧,往往防水层下部各层未完全干透便施工防水层,据此情况按规范设置排气道和排气管。

2、材料方面的防治措施

防水材料的质量是防水工程的重中之重,必须认真予以对待。选用知名大企业生产的产品。防水材料进入现场应由厂家提供生产日期、产品合格证、厂家资质等相关证明材料,由项目的试验员依据规范的规定对材料进行分批、分规格现场取样试验,对不符合规范、环保、物理性能要求的材料一律退场。未经复试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同时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防止防水材料未使用先破坏。

3、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1)防水工程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企业承担。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快专业化防水队伍建设。(2)施工混凝土屋面板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屋面混凝土进行加强振捣,杜绝漏振,面层进行多次抹面压光。混凝土浇筑前后派专人看护管线,防止其上浮。混凝土浇筑后覆盖洒水养护不少于14天。防止产生收缩裂缝。(3)隔离层按规范要求进行搭接、铺设,杜绝漏铺等现象。(4)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严禁随意上人操作。(5)防水施工前做好详细交底,施工中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水层的施工,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施工时,应控制基层的干燥程度,卷材铺贴方向,涂层的涂刷方向,控制搭接长度,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施工。(6)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找平层分格缝,找平层的施工,应将找平层作为一道防水措施来考虑。不论是采用水泥砂浆或是细石混凝土作为找平层时,只要在施工时掺入一定量的防水材料(如微膨胀剂),并且表面用铁抹子压光,就可使找平层具备一定的自防水功能。平面与立面结构的连接处均应做成圆角,上端有滴水结构;复杂及薄弱部位应预先处理,加设附加层。(7)对于屋面各细部节点进行详细处理,如雨水口、女儿墙根部、各种管道根部等部位,应提前进行加强处理。

4、管理方面的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加强人员的质量意识。对各工序施工严格进行监控。屋面工程施工前,编制详细的防水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应建立 “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应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检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对屋面工程已完成的部分采取保护措施,加强成品保护。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蓄水、淋水试验。

房屋投入使用后,物业公司必须派专人负责屋面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清理,发现局部缺陷及时处理。严禁在已施工好的防水层上凿眼打孔,不得任意在屋面上堆放杂物。定期进行检查清扫,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

屋面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施工和管理维护方面加强完善后,渗漏现象才能得到遏制,同时确保屋面防水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设计对防水施工进行精心设计,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采用优质的防水材料,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屋面渗漏现象一定能够解决。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平屋面》05J5-1山西省建筑工程设计公司 吴振洲

2、《坡屋面》05J5-2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管理

引言

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建筑装饰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组成分部,表现的是足以影响整个单体工程最终效果的重要一环,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直接反映,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形象、实力的体现,也影响到工程的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在越来越多的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分析装饰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质量安全特征,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管理体系,采取保证装饰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1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装修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但对企业信誉和工程质量评优影响很大,对使用及居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装饰装修工程的整改和修复,也会给使用单位及业主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在施工监督管理中,如何确保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显得特别重要。

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工作必须采取主动控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

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未经会审,坚决不允许施工,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图纸上存在的错、漏、碰、缺,实行图纸质量连带责任制。

对装饰装修工程关键工序施工,制订专项的监督实施细则,并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

严格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要求的内容,对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问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从制度上规范运作,做到先样板后铺开作业。

做好装饰装修工程材料的控制工作,装修工程一般所涉及的材料品种较多,所确定的材料的规格、品种、制作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满足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达到绿色环保标准的材料。对主要的原材料的进行监理的控制手段可在如下四个阶段过程中进行控制:一是定货前的控制;二是进货后的控制;三是现场配制材料的控制;四是现场使用材料的控制。

明确装修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严格按合同要求质量目标要求,从每个工序的质量控制入手,组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来组织开展工程质量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控制和监督,确保质量目标的全面实现

2 安全管理是装饰装饰工程的重要一环

重视安全,防患未然。在教育培训上,教育管理和操作人员牢记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要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持证上岗;在组织上,要从组织建设到监督检查形成一套制度。首先组织建设上,从公司、分公司设立专职安全员,到项目部和班组建立安全员,形成安全网络,层层有人抓,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有人管,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在监督工作上,企业做好每月安全工作随机检查。分公司每周检查,班组天天检查,针对各项目工程特点具体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确保各项安全工作和措施到位;在安全投入上,舍得投资,有舍就有得,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物品。

3 建筑装饰工程管理三个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2)科学合理原则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4 建筑装饰工程管理的内容

(1)加强质量意识:思想上领先,行动上才能落实,特别是项目领导班子成员的质量意识,要认识到“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树立对业主、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2)建立全面、合理的质量体系:全面、合理的质量体系是保证工期质量的前提。它使参与施工的单位、部门、个人的质量职责明确,管理实现程序化,以优异的管理质量实现工程的实际质量。

①设计控制;

②施工班组选择;

③物资控制;

④检验状态控制;

⑤强化奖罚力度,使工程质量与经济密切挂钩;

⑥认真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规范、标准,强化教育,促进各项制度的认真贯彻;

⑦做好工程协调工作。

(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①健全组织

②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③培训指导

④监督检查

⑤落实制度

5 建筑装饰工程管理措施

施工过程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实现过程精品方能创造装饰精品。

充分、全面地理解设计文件和有关工程资料,编制各类工程管理文件、方案、计划,严格执行有关报批程序。

完成质量安全的各类交底工作,将业主意图、施工要求等信息全面、准确地下达至项目部和班组,保证工程实现既定要求和目标。

实行样板制,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根据情况完成施工样板,待通过有关方验收后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实行检验制,保证每个工序、每项分项工程的质量优良。

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验收程序,对关键工序特别是隐蔽分项和专项施工的分项加大检查力度,提出质量和安全验收标准,确保分项工程及整体工程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制定全面细致的成品保护措施,并严格按照程序对施工过程中已完成的装饰产品进行妥善保护,避免污染和破损。都认真做好各类资料、标识、记录、台帐及凭证。保证突发问题的可追溯性,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可依据问题的工程部位、施工日期、使用材料,按物资台帐、领料凭证及进货单据对物资进行追溯;也可因为发现物资使用问题时施工过程进行追塑。

6 建筑装饰工程管理的控制

工程管理以合同为依据,项目为中心,实行目标管理,按目标法管理施工,强调“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一个工程的总质量是分项工程的总和,所以抓质量要从分项抓起,注重每个环节的质量意识,要把标准意识贯穿质量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以工程质量为中心环节,在工期、成本、质量管理三者矛盾时,首先必须保证质量,绝不能为了减少开支侥幸过关。

在安全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变要你安全为我要安全。

7 建筑装饰工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7.1 对设计的质量进行抽查与评定,审批设计和更改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图纸设计抽查,对已竣工的图纸设计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业主、现场或设计需要的设计变更,汇总不同的变更原因,找出设计问题,提高设计质量。

对安全制度的执行重在落实,对奖罚情况重在落实,对监督检在整改到位,决不能停留在嘴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上。

7.2 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其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的要求很高,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含量和工期要求,以及不同的地区、季节等因素,都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的依据。稍有疏漏将会出现失误,从而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已成为企业招投标与施工准备的重要运作环节。因此,其编制的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能够指导施工是得到审批的必备条件。

7.3 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下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与质量安全控制监督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全力以赴精心计划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以高效管理完好履约,维护建设方与施工方的最大利益,实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安朋.刘纪海.简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

[2]周觐.贺海斌.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工程中的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篇7

关键词:墙体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3+.1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尤其是粘土砖房屋居多。房屋受损时,首先以墙体开裂的形式出现。砌体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设计不合理。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二)地基沉降。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三)温差。

1、温差是造成顶层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

2、混凝土与砖砌体性能差异。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0×10,砖砌体线膨胀系数为5×10),其数值大小相差一倍。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屋盖产生热胀冷缩变形比较大,而砖砌体变形则小得多,两者之间因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薄弱环节(部位)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

(四)结构裂缝。

1、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

2、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力。

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4、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

(五)施工质量标准不合格。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4、 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二、防治建筑墙体裂缝的措施

(一)搞好工程设计。

1、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 。

2、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

3、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

4、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5、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

6、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2.2 打牢地基

(二)合理设置沉降缝。

1、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采取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2、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在窗洞下增设厚40mm钢筋混凝土带,使山墙两侧1-2房间与山墙形成U字形钢筋混凝土带,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4、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采用“暗芯柱”作法,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机械振捣,芯柱质量难以保证。为克服这一弊端,改用明构造柱240mmx240mm或240mmx190mm代替“暗芯柱”,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以提高抗震能力,质量也便于检查。

(三)考虑温差。

1、减少屋面伸缩缝间距,缩短混凝土构件直线段的长度;将屋面挑檐平面布置成凹凸曲折形状,缩短挑檐直线长度。

2、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将现浇挑檐改成预制。

3、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增设空气隔热层,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4、应根据屋面板基层的情况及时做好保温层;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住宅,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膨胀,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5、墙强顶层砌体抗裂能力。

6、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确保砌体施工质量。。

(三)预防结构裂缝。

1、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设计资料要经过层层把关核算。

2、卸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承担上部荷载。

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影响主体立面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

(四)规范施工。

1、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

2、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

3、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4、批荡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

5、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

6、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

7、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来加强。

8、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网来抗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网处于批荡层的中间位置,以利钢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

9、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结束语:由上述可知,砌体结构楼房,由于在建造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受外部环境、材料本身特性以以及工艺砌造水平的影响大,因此,才给这些非受力墙体裂缝的存在和发展留下了可乘之机。对此,只有当我们仔细地去分析每一种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并在施工过程中加以克服、引起注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去防范裂缝,从而达到控制和处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混合结构房屋屋顶墙体裂缝原因分析》肖四喜《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赵从会,等.常见的墙体裂缝原因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4(3).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建设 机械管理

公路工程行业无论是在施工质量、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由于施工机械的直接或间接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然而,工程机械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工程机械的效益最大化。

1.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有相当―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近年来,原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的公路产业格局,随着公路行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国有、股份、外商、外企并存的产业新格局。老的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3.由于目前公路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地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隐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公路施工人员队伍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带来了难度。

1.4.当前公路施工人员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散兵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执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2.加强工程机械设备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新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大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道路施工点多、面广、路段长、工作面相对分散,整个工程项目涉及设计、施工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因流动作业而进行频繁的移位,所拥有的机械设备经常互相调配,不利于管理与核算。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谋求持续发展,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市场规律,针对各类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加强设备管理。参照设备管理目标,制定设备经营指标评价体系,以最大限度扩充利润空间为目的,构建设备管理新体制。

2.2.促进机械设备集中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对设备型号、性能等各项要求,结合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机械部将机械设备集中管理,根据工程量和进度计划合理调配人员和机械设备,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先做短工期的,后做长工期的;先做近的,后做远的,统一调配机械。计算调遣费用和租赁费用,比选机械施工方案。保证配件的质量,取得价格上的优惠,实行机械设备、零件统一采购制度,保证库内有合理的常用配件贮备。施工阶段,应定期指派专人维修和养护机械设备,冬休阶段将设备统一安置在制定位置,并派专人看管,并统一存放,确保来年开工时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推行“三定管理制”,根据设备台班数量完善人员配备,将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落实到人,并配套制定奖惩条例,确保台台有人管,人人有责任。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督促设备管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单机核算,确保设备随时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将人、机固定下来,操作者熟悉本机特点,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全程监督设备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后能够快速锁定故障点及时处理。此外,定人定机有助于发挥机械使用效率;确保机械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使机械原始资料正确、完整、连续统计。

2.3.加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

工地的停车场和车辆通行便道必须平坦,且排水便利,平时也要洒水除尘;施工时,合理调配现场的机具设备,并在其附近设立安全生产标语,做好防护措施。工地机械设备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且型号众多,若工程人员不清楚机具特点,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就容易发生设备误操作或违规操作的现象,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甚至伤及现场人员。鉴于此,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正常的施工秩序,施工单位必须推行人本管理,将人员安全作为重点管理项目来抓。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所有参建人员熟悉施工规范和设备管理流程,以免在施工中因设备操作不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中操作者必须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避免违章作业、机械带病操作和野蛮施工,严格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和机械使用制度,以免因误操作损毁设备;以使用环境为必要条件,不影响机械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确保人员安全。

2.4.强化对机械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其技术含量以及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机械操作人员要积极更新操作思想,掌握高新的操作技术,科学配置、维修、管理相关的机械设备。为此,公路建设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对机械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着力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另外,公路建设企业也应该在工程施工之余积极组织相关的交流大会,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进而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的实际技能以及理论知识水平。

2.5.建立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制度

现场施工所有机械设备一律建档管理,一机一档,主要记录机械设备的维修、交接、维护保养等内容。档案分类编号,机械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按照随机的形式统一调配现场设备。为便于维修保养人员快速诊断故障类型,并定位故障部位,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完整,掌握驾驭机械的主动权。总结机械在使用、管理、保养、修理和配件供应等各环节的经验,认真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实现设备档案信息管理,做好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存档,不断提高机械使用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公路施工的标准和要求也愈发的高,为此,公路建设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公路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施工机械作为公路建设的生产要素之一,只有进行有效管理,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生产性能,进而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降低施工机械的成本费用,提高公路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建中,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浅议,建筑机械化,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