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管理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管理信息化

篇1

 

随着人类迈向信息化时代的脚步逐渐加快,使得信息元素无处不在,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育管理作为整个教育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文中主要涉及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对策。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1.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影响教育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标准,导致各级教育部门在建设信息系统的时候,忽略了使用性,各级系统不能够有效衔接,既影响了办公效率,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只有完善了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才能够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主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化的整体程度不高。虽然在许多管理工作中都实现了电子化,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没能够实现智能化。

 

在许多工作中,还需要大量的人工,例如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都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管理人员仍然要从事大量的机械性的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

 

3.教育管理数据不够科学

 

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管理数据并不仅仅是采集数据,而是要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决策,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当前,许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数据库建设都不够完善,对于管理数据也主要以采集为主,缺少专业的统计和分析,没有重视数据中包含的重要知识。

 

这样就不能够帮助教育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另外,教育管理数据还存有数学信息分享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信息闭塞,无法实现共享,会影响育系统的建立。

 

不同教育系统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就无法建立权威性强的教育决策。要研究教学策略,需要浏览多个结构不同的数据,进入不同的教育系统,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二、有效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加强数据管理,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实现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在教育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个学校都积累了较多的学生信息数据。

 

教育技术的列新,使智能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信息数据去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管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管理学生,并且得到更多数据,做好数据管理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或者云计算技术,加强各类数据的整合。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教育规范,并将其应用到教育决策的制定中去。做好数据管理工作,明确数据信息的重点,发现信息数据中的潜在关联,给教育决策者提供教育规划制定的依据。只有做好信息数据管理,才能让教育决策者打破经验主义的束缚,更好地规划教育发展的未来。

 

2.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迈进。在过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者利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计划与管理学生的信息,而今天,则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数据管理软件收集与整理数据。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类教育数据会在计算机软件中得到自动处理,从而有效保证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提高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能够有效节约管理的成本。同时还能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管理漏洞,使人能够从机械性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其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创造作用,有效保证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

 

3.加强对教育的监控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对于教育的监控管理,能够保证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保障其运行通畅。这就需要建立包含各级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体系,检测教育基础设施的准备情况,检测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还能够有效保证教育危机的出现,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热点问题,实现高效的教育管理。加强对教育的监控管理,可以把教育设备与网络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的帮助,对于各种教学管理活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效率最大化的目标,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各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帮助作用,使科学技术能够有效结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会逐渐提高,为教育教学更好地保驾护航。

篇2

[关键词] 中小学 信息化 教育管理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和发展,它对于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2.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互联网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部分学生对此类信息识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注意把网络与德育结合起来,开发研制德育课件,尽快使德育占领网上阵地。3.加快校园网建设,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增加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学校管理之中,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便于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107-03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工程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逐渐走向完善,但与我国高等院校以及中学的教育信息化程度相比,小学的教育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观念落后,创新能力较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教育水平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缓慢,教师对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足,重视力度不够。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仍然采取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全新的素质教育体制下,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从而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处于低层次状态。

2. 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复合型教师

我国大部分小学没有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学校所制定的发展规划,仅仅是技术层面出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定位。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对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不清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校园信息化建设落后、水平较低的现状。另外,学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缺少教学经验丰富和信息素养高的复合型教师。学校注重对小学教师硬件知识的培训,而忽视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等软件知识的培训,以致无法实现现代教育和高新科技的对接。

3. 缺乏教育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软件环境建设滞后,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硬件和件设施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设施仅仅局限于上网,缺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资源信息库,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对硬件设施投资比例过大,轻视软件设施的建设,硬软件发展不平衡,造成先进科学技术无法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得先进的网络设施,变成上级领导参观和考核的对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现代化的摆设。

4. 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善,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较多,工作关系不协调,应有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工作得不到科学的监督和合理的指导,职责范围不明确,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工作绩效得不到科学的量化。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挫伤了工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另外,随着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网络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这给小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由于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导致小学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另一方面,我国小学教育网络缺少安全防范措施,极易遭受病毒感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新课改为契机,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逐渐走向信息化时代,高新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在当前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应该贴近社会实际,走进时代前沿,运用好现代高新科技,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有效地进行各种交流和信息处理,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 努力规范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我国各地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创造条件。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规范教育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注重培育学生信息素养。

2. 加强课程整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高新教育技术与学科建设之间的整合力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合作活动,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制定出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人们获取资源的途径增多,信息量增大,小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投入教育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信息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特有的个性。

3. 继续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教育培训逐渐走向网络化、信息化。以前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索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代的网络使得学习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需求出发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求知识,最终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决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充分地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管理化水平

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立足实际,解决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高新教育技术也使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嗜方行定位

在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转变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管理化水平,对教师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培训,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侧重。学校教师也应该正确认识学校信息化水平,适当地进行定位,提高自己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能力,使自己从“基层教师”向“教育信息化规划师”转化,不断提升自身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层次。

2. 协调各项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

学校在推进教育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各项潜能,多渠道调动各项教育信息化资源,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投入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大对软件设施的投入,实现均衡发展。同时,学校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份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应立足实际,获取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

3.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我国小学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教师能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关系到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应一进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健全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保证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1)加强科研能力,大力整合信息化资源。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关系到我国国家信息化的进程,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学校应格外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我国小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学校的各级科研机构应该大力加强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创造出全新的教育成果,建立完整的一套教育信息化体系,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寻求政策支持,积极转换角色。要使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需要政府部门从制度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不断健全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增加配套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不断满足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小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好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准确定位,不断对课程进行开发和创新;转变角色,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国提升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3)拓宽教育资源渠道,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优化教育管理方式和培养方法,这对广大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一项新的能力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尝试把信息化课程与探究性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传统固有课程设置,拓宽教育资源渠道,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烦人教学信息化模式。小学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应该要树立创新的观念,完善教育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小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层次。

四、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构建教育管理新模式

小学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一环,是面向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特点是: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主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各项教育信息技术,给传统的教育方式灌输变革的强大动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整合,迈向教育现代化。伴随着高新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课题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为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要进一步地完善教育信息化配套制度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推动我们新课改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1.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评价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估量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成果。因此,应该根据小学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教育信息化评价体制,规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从而有效地推动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法律法规可以为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立足实践,不断完善相应的教育信息管理政策和法规,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为我国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提高学生鉴别能力

伴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校园网初步建成,我国小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学校资源库建设相对滞后。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开发教育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园校网络资源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信息,小学生的识别能力不强,抵制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因此,学校应建立网络“防火墙”,并且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增强事物的鉴别能力。

3.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校园网络建设

伴随着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要科学定位管理机构的职责,转变传统观念和教育方式,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体制,使其成为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推动者和实施者,确保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共同向前发展。我国很多小学的信息化设施薄弱,特别是西部贫困山区,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阻碍了素质教育和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应加大校园网络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化水平。

五、结束语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漫长,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小学管理者应该从全局出发,立足当下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方案,指导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教育者,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准确定位,大力整合信息化资源,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网络资源,丰富校园网络资源库。小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自觉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做到健康绿色上网。总之,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我们应该立足长远,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以及务实的行动,参与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上来,切实将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终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雍潜,李龙.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 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5-28.

[3] 黄荣怀.关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及应用的策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0,(11).

[4] 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06,(9):4-8.

[5] 管志毅.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6] 张敬涛.中国教育技术调查报告[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

[7] 曾祥翊,等.我国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4,(11).

[8] 张玲,等.西部回族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9] 吕.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以淄博市北门里小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10] 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3,(21).

[11]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12,(1):9-13.

[12] 易凌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上):55-57.

[13] 余胜泉.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技术通讯,2012,(6).

[14]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5] 黄荣怀,等.教育软件的发展[J].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2012-2013年度),2013,(4).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各大院校信息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业务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在不同程度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已进入大数据发展时期,此时,软硬件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有效发挥上述海量数据的隐藏价值,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大数据为研究视角,重点阐述大数据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开展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教育活动更大的灵活性

大数据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其具有规模性、多样性的特征,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于通过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构建师生合作、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尽可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新时期各类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提升教育活动灵活性等方面无法获得较好的成效。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受教育者可依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学习内容,如此就能有效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基于传统教育活动下,日常出现下列情况:老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但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由此表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这种教学课堂无法获取良好的效果。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后,学生答题、复习等信息可以及时被有关设备监测并记录,老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学生反馈其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改善师生的关系。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学校师生几乎处于“透明”的生存状态,每个人在数据空间内均会留下痕迹,展示师生的需求意愿等情况。管理人员只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便能真实掌握现实师生的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实际需求,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三)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达到较好水平,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脑展开学习。因每个受教育者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每个人偏向的课程有所差异。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可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那些处在偏远地区的受教育者可享受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老师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达到按需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

二、大数据时代如何开展教育管理改革

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无法预料,其覆盖面、处理能力等方面均无法准确掌握,但始终追求更加卓越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紧跟时展进程,在明确教育建设目标基础上,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保驾护航。众所周知,高校管理工作设计部门比较复杂,信息传递准确性、时效性不佳,此时,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力推行信息化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此时,每位教育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善于开展数据分析,以此制定最佳的管理,促使教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者的经验和高校办学理念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原因,利用数据辅助教学,以期提升高校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构建相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满足大众对数据的需求。众所周知,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大数据技术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数据管理体系,方可充分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有效信息,提高各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使用大数据技术重点在于教会人们如何应对数据问题,即:追根溯源,找到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恰当的解决对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数据存在完整性不足、连贯性不佳等问题,导致决策者制定的决策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使用大数据技术后,有利于及时克服以上弊端,更加民主地解决上述问题。教育管理信息需要教育者在管理手段上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教育管理软件对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选课、排课、教务等环节实施高效、准确的管理,以此适应院系和学院之间的管理要求。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概括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加强业务学习和管理,使自己真正成为解惑者。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学习者还应具有改革意识,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重点强化自身解答问题、查找资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等能力,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各信息设备的运行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提升数据的检索、存储等熟练程度。必须注意,为尽可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必须设置科学的激励机制,事实证实该措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信息化管理各环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师生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等环节中存在诸多隐患,如:病毒入侵、传播不良信息等。此时,做好高校网络安全的建设和防护工作,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及时督促商家更新软件,确保数据的安全。大数据发展阶段,数字化管理主要展现在数据的采集工作。强化高校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采集,方可储备一定的的数据信息,以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同时,利用已采集的数据信息,在合理的方式下获取真实的数据,实时掌握各项数据,以此提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管理等信息进行整合,如:教师的信息、学生隐私等,整合数据信息有利于维护师生的隐私,有效保护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通过对学校的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多方采集的信息资源(包括楼宇门禁、校园局域网、供电管理、音视频资源)、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多维度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挖掘,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在以下领域得到深度发展:(1)学生管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多维度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为学生辅导员多方面了解学生提供新渠道,为授课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度提供可信依据,还能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等工作提供指导;(2)教学管理:结合教师在课程平台中的问题答疑及作业布置情况、上课学生出勤情况、登录无线局域网(Wifi)情况、学生考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规范组织教学、示范教学;(3)院校管理: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可以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在数据空间的信息痕迹,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借以洞悉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4)后勤管理:通过学生的餐饮数据可以调整食堂的布局和用餐的品种以及用餐时间的保障,通过课表信息、学生进出教学楼的信息对教室电源控制管理起到节能效果等。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规模数据使碎片化的数据转化为容易整合的主体,借助集成和分析操作,让更多人了解大数据的本质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展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大数据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

作者:程晓光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亚翠.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迎来大数据时代[J].大学教育,2015,11(3):181-182.

[2]曲遥.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4):253.

[3]潘安,徐玮.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东方教育,2015,15(2):226-226.

[4]倪雄师.基于大数据时代校园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1(10):8-9.

篇5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信息化

现代社会中,成人教育作为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与各地合作办学的教学站点的增多,教学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多媒体等科学技术手段设计与实施贴近时代要求与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益,是当前教学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何谓教学管理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使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式发生革新。

1.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相比,教学管理信息化有以下3个特点:

(1)教学信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联通

传统教学管理中,各种信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和保管,信息之间互相间隔,使教学管理中出现了一座座信息孤岛。教学管理信息化使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成为学校内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共享的公用信息,并且信息之间保持一致性与唯一性,大大地提高信息的通用性与准确性。

(2)教学信息实现数字化与海量存储

传统教学管理系统由于方法与手段落后,以纸质方式为主,保存不方便,利用率不高。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可以对历年大量的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以获得系统存储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而且,通过对这些海量存储的数据进行跨年度的统计分析和深层的数据挖掘,可以使教学管理层的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更加科学。

(3)教学管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向流动

传统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信息多是通过自上而上的方式进行传递,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而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学管理信息的流动实现多渠道、多方向,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实时互动,最大程度地改善信息的不对称。

2.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1)数据共享原则

教学管理系统应实现不同系统功能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其它管理系统预留接口。

(2)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

参考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在系统内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即仅在一处进行定义,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引用。

(3)开放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管理系统也能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方便实现二次开发和应用。

二、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

国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长期以来,其各类院校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和流程。有关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研究范围涉及了教学管理的基本业务各个环节,从系统模式上主要通过客户/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进行,即数据集中存储,分布操作。它将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了统筹考虑,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目的,强调各子系统这间的数据共享,面向流程,强调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统筹考虑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由于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国外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己处于比较完善的稳定运行阶段。

由于国外高校的管理体制与我国有较大差异,相关机构管理职能不同,教学管理办法不同,所以还不能简单地引用,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构建开发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系统。再加上我们国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处于改革时期,在一定时间内还要不断变化和发展,为了系统实时反映这种变化,必须构建开发出自己的教务系统,并不断维护和完善。

在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管理方面,国内基本上有两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是面向单个职能部门的事务处理方式,仅仅停留在使用微机代替日常教务工作中一些单调的、机械的事务处理性工作。借助于微软公司FoxPro的微机版本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建立起一些简单的、功能单一的数据存储查询系统。在这些学校中,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能力很弱。这种情况决定他们的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分散、操作分散,系统数据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而且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系统感染病毒等问题。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还处于这种模式下。

第二种是面向多个职能部门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数据库服务器,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批面向多个职能部门的教务管理系统。这种类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存储分散、操作相对集中。

根据信息化的目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大体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计算机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为目的,依托计算机技术将教学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这一阶段的技术实现较为简单,实现时间短,系统存在信息集成度低,信息共享程度差,系统功能相互独立、计算机硬件性能较为低下等问题。

第二阶段以信息共享、信息集成为目的。由于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组织单元从行政班正在转为教学班,学生是以个体的形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系统的用户群从原来的教学管理人员扩大到学生和教师,系统更加强调的是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同时,随着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加快,迫切要求实现教学信息的共享,各高校开始致力于研制能覆盖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解决重点在于面向学生和教师、包容学年学分制和学分制模式及信息共享3个方面。

从技术的发展趋势上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完善为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供了硬件设施;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软件、网络化操作系统的推广、汉字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都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在现有基础上迅速普及和提高。主要体现在从单机管理向网络化管理发展、从辅助管理向辅助决策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

我国学者朱平华认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的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成人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广西师范大学成教学院黄永炎认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总体规划,导致数据无法共享,系统集成困难;重硬轻软,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实施;信息系统缺乏管理制度配套、机构及人员的配备支持。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但各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因此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无广泛的适用性。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要么冗余信息多,要么所需的功能不具备,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不太适合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现有的管理模式。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和全日制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考虑到时间、开发成本等等问题,不少学校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直接采用了以前和全日制学生管理相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全日制的管理系统只能部分适合成人高等教育,不少功能弃置不用,而另外一些功能不存在,不得不继续使用原有的管理方式。

我国各高校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如大连医科大学和吉林大学分别根据自身成人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使用ASP技术结合ODBC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网上管理信息系统。它们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上,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主要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和信息检索等功能。具有跨越不同平台,界面风格统一,维护升级简单等优点,但是功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需求,系统的安全性、运行性能也不高。

综上所述,专门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学分制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比较少的。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管理软件在系统安全性、灵活性、通用性、功能完备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研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其它组织尤其是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经验,加强对成人教育信息系统的作用、特性及其规划、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开发一套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灵活、维护升级方便、符合自身实际管理情况的信息系统,仍然是许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2).

[2]王慧青.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关联的设计[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3]朱平华.试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J].职教时空,2009,(3).

[4]黄永炎.试论信息化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

[5]钟旭红.嘉应学院成人教育教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4.

[6]饶子正.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2.

[7]何舒,朱罡,赵刚.基于WEB的成人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情报科学,2003,(5).

[8]方立.基于B/S模式结构的成人教育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2).

篇6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卫生专业人员继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一种教育形式,可有效补充卫生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获取最新的理念,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卫生专业人员更方便获取相关知识,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过程。

1信息化技术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优势

1.1实用性

要想实现有效监督管理及检查,相应的数据信息必不可少。而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中,数据信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让相关数据信息汇集到一起,同时运用这些数据信息,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有关项目管理工作,这样上级管理部门在实际开展继续医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获取相关工作的具体实行状况。

1.2灵活性

现实工作中,大部分医务从业人员十分繁忙,工作时间较为分散,很难抽出时间去学习相关医学知识,而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继续医学教育恰好可以使这种情况得到良好解决。因为其具有不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等方面约束的优势,并且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医务人员能够合理安排自身时间,完成学习过程。例如可以利用MBOX医学宝实现线上学习、集体学习或是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另外,基于信息化的继续医学教育中,如远程教育形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行学习,也能够利用电子邮件以及微信交流等形式得到教师的针对性指导,空间与时间不再成为教师和学院之间的障碍。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员的具体需要灵活调节学习方法和教学计划,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过程。除此之外,学员的学习空间也较为独立,能够充分将自身闲散时间利用起来,在不同时间完成学习过程,同时选取的课程不再受限于自身专业,可以覆盖更广的学科范围,获取相应的学分,并且费用较低,有效规避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2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利用数据库技术规范管理资源

结合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特征,可以建立相应的卫生信息平台,依据远程教育的相关规范,并根据卫生行业的具体特征,对相关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创建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库。同时可以研发基于B/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并规范管理相关教育资源,从而给卫生专业人员的学习提供一定方便。

2.2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多样式教学过程

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范围更加宽广。当前被普遍应用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重点包含如下几种:第一,利用互联网自行学习。卫生专业人员可以利用相关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到自身所需知识,开始学习过程。第二,利用远程教育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麦克风、摄像机等设备进行现场授课的录制,学员利用网络,运用相应平台的课程功能即可同步听讲教师的授课过程。第三,通过实际案例教学。继续医学教育学校可以开发相应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在其中加入实际案例,这样学员可以借助于平台看到患者的真实影像资料,并与在线授课教师讨论相关医学问题。第四,利用微信实现教学。继续医学教育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将相关的医学知识到公众号中,这样也给学员的学习提供了一定便利。

2.3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具体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充分运用图像、通信以及视频技术,将一些新型医疗设施的操作过程、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录制成影像资料,使其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让学员对相关医学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篇7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各大院校信息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业务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在不同程度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已进入大数据发展时期,此时,软硬件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有效发挥上述海量数据的隐藏价值,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大数据为研究视角,重点阐述大数据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开展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教育活动更大的灵活性

大数据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其具有规模性、多样性的特征,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于通过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构建师生合作、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尽可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新时期各类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提升教育活动灵活性等方面无法获得较好的成效。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受教育者可依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学习内容,如此就能有效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基于传统教育活动下,日常出现下列情况:老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但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由此表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这种教学课堂无法获取良好的效果。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后,学生答题、复习等信息可以及时被有关设备监测并记录,老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学生反馈其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改善师生的关系。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学校师生几乎处于“透明”的生存状态,每个人在数据空间内均会留下痕迹,展示师生的需求意愿等情况。管理人员只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便能真实掌握现实师生的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实际需求,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三)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达到较好水平,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脑展开学习。因每个受教育者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每个人偏向的课程有所差异。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可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那些处在偏远地区的受教育者可享受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老师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达到按需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

二、大数据时代如何开展教育管理改革

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无法预料,其覆盖面、处理能力等方面均无法准确掌握,但始终追求更加卓越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紧跟时展进程,在明确教育建设目标基础上,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保驾护航。众所周知,高校管理工作设计部门比较复杂,信息传递准确性、时效性不佳,此时,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力推行信息化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此时,每位教育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善于开展数据分析,以此制定最佳的管理,促使教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者的经验和高校办学理念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原因,利用数据辅助教学,以期提升高校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构建相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满足大众对数据的需求。众所周知,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大数据技术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数据管理体系,方可充分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有效信息,提高各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使用大数据技术重点在于教会人们如何应对数据问题,即:追根溯源,找到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恰当的解决对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数据存在完整性不足、连贯性不佳等问题,导致决策者制定的决策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使用大数据技术后,有利于及时克服以上弊端,更加民主地解决上述问题。教育管理信息需要教育者在管理手段上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教育管理软件对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选课、排课、教务等环节实施高效、准确的管理,以此适应院系和学院之间的管理要求。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概括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加强业务学习和管理,使自己真正成为解惑者。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学习者还应具有改革意识,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重点强化自身解答问题、查找资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等能力,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各信息设备的运行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提升数据的检索、存储等熟练程度。必须注意,为尽可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必须设置科学的激励机制,事实证实该措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信息化管理各环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师生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等环节中存在诸多隐患,如:病毒入侵、传播不良信息等。此时,做好高校网络安全的建设和防护工作,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及时督促商家更新软件,确保数据的安全。大数据发展阶段,数字化管理主要展现在数据的采集工作。强化高校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采集,方可储备一定的的数据信息,以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同时,利用已采集的数据信息,在合理的方式下获取真实的数据,实时掌握各项数据,以此提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管理等信息进行整合,如:教师的信息、学生隐私等,整合数据信息有利于维护师生的隐私,有效保护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通过对学校的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多方采集的信息资源(包括楼宇门禁、校园局域网、供电管理、音视频资源)、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多维度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挖掘,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在以下领域得到深度发展:(1)学生管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多维度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为学生辅导员多方面了解学生提供新渠道,为授课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度提供可信依据,还能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等工作提供指导;(2)教学管理:结合教师在课程平台中的问题答疑及作业布置情况、上课学生出勤情况、登录无线局域网(Wifi)情况、学生考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规范组织教学、示范教学;(3)院校管理: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可以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在数据空间的信息痕迹,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借以洞悉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4)后勤管理:通过学生的餐饮数据可以调整食堂的布局和用餐的品种以及用餐时间的保障,通过课表信息、学生进出教学楼的信息对教室电源控制管理起到节能效果等。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规模数据使碎片化的数据转化为容易整合的主体,借助集成和分析操作,让更多人了解大数据的本质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展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大数据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亚翠.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迎来大数据时代[J].大学教育,2015,11(3):181-182.

[2]曲遥.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4):253.

[3]潘安,徐玮.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东方教育,2015,15(2):226-226.

[4]倪雄师.基于大数据时代校园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1(10):8-9.

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4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工作、交流、学习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促进人类知识发展和传承传统知识平台的教育领域,显然也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影响。从过去的教师手抄式的板书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行业。随着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教育信息化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也逐步加强。但是,成人高等教育在面对教育信息化这个大背景的冲击时,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上,问题更加突出,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必然性

成人高等教育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现良好的发展,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其理由有四个方面: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结构,使得管理更加有秩序;其次,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再次,信息化管理可以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资源配置;最后,信息化管理可以给予教师或者学校学科的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决策。从这四点理由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教育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传统管理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及问题的主要方式,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 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信息化建设,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院校无论在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的规模和类型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局面,并为构建一个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贡献,提升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其在信息化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2.1 教育规划不统一,投入不平衡形成浪费局面

要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管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严密的规划和投入,慢慢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然而,现在许多成人高等院校在教育规划上搞激进主义,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了长远的利益。譬如,许多高校痴迷于投资建设学校的硬件措施,认为硬件措施能够看得见、用得着,而对于一些实质性的教育资源,如软件和教学信息等资源却无暇顾及,使得学校教育形成一个空头支票的局面,光有表面的光鲜,而没有实质性的内涵。学校的校园网成为教师和学校职工聊天和玩游戏的工具,根本没有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上。由于学校长期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导致学校资源和信息无法及时实现共享,使得信息被搁置在限定的孤岛中,无法再实现资源的高层次利用。

2.2 信息技术引进来,却没真正用出去

现在许多成人高等院校都引进了信息技术,但是这些信息技术却没能够真正的运用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中去,或者用的层次和范围非常小,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这是与信息技术在高校应用的初衷相违背的,也是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相背离的。

2.3 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我国成人高等院校实行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办学模式,因此,在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学校管理上,由于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譬如一些传媒类院校,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大学等学校,由于其本身与信息联系紧密,因此,在教育管理上,其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比例更高,而对于一些自身办学条件较差,且教育主线与信息不太相关的学校来说,运用信息化管理的比例就很小了,总体来说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2.4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

从现在各大成人高校的办学上看,有些高校由于经济比较紧张,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化设施建设,对于信息化管理来说,他们是有心无力的。而对于那些经济实力雄厚,且掌握了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学校来说,他们在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上则相对比较完善,这两者之间形成了极大的不平衡状态。

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措施分析

3.1 立足学校实际,统一规划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巨额的投资,还需要学校有效的规划,因此,成人高等院校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时,应当对每一个步骤进行充分的考虑,制定统一的规划后,再一步步实施计划,避免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对于资金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采取向银行贷款、向企业募集资金、寻求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我们应当遵循两者兼顾的原则,合理的分配投资额,不能偏废其一。对于硬件设施,我们应该注重设施的前卫性,购买的设施应该是超前的,因为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太快,如果我们购买的设备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的话,那么过不了多久,这些设备就可能被淘汰了。而对于软件设备来说,我们应该要购买具有强集成性的软件,且要购买共享性强、操作简便的集成软件,在学校各个系统实行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制定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以实现资源的安全、有效、全面共享,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3.2 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提高信息化管理认识

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还需转变学校教职工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共同为学校实现信息化教育管理而努力。首先,不论学校的教师还是领导层,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管理并不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引进学校,而是将这些技术真正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去,使得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实现整体性的变革,这样才能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教职工在改变自身教育管理理念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实现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其次,必须实现整个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共用的和谐校园氛围,形成全校信息化管理的良好局面。

3.3 促进教师信息化运用水平考核机制建设,促进管理创新

成人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自身教育机制,全面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对于教师日常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强考核,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以此监督和检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对于教育管理,也应该积极构建起一套信息化网络集群管理平台,为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机制的实现提供基础。

3.4 适时开展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

针对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笔者认为,各校应当加强教职工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的培训工作,全面加强教职工的信息素养、管理素养和创新能力素养,每个月对教师进行一次集中化培训,讲授信息化教育管理类知识,以形成一支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为实现成人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教育管理而努力。

4 结束语

成人高等院校信息化教育管理改革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慢慢实现其全方位的信息化教育管理体系。本文就现今成人高等院校信息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对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周春儿.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理想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2(4).

[2]余善云,谢小东.试论成人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J].云南电大学报,2005(3).

[3]何青,刘志红.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篇9

(一)领导不够重视,资金投入少

普通高等学校,都是把有限的学校资源,主要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中去,对成人教育不够重视,虽说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在日益的扩大,有些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生和普通教育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办学效益也颇有成效,但绝大多数的高校领导却把成人教育的办学视为创收的有利渠道,投入少,产出多的错误办学思想层出不穷,资金在成人教育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方面投入过少,成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二)管理者思想落后,缺乏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成人教育信息化必须覆盖教学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者过于依赖传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理念和方法没有更新。目前的成人教育管理狭隘,缺乏整体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而在管理软件上却投入不足;对专业人才培训方面,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不重视;教师教学的信息也没有通过网络备案,信息数据没有更新,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学的动态。以上种种,就导致教学管理信息不健全,信息化发展停滞不前。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含量和程度有待加强

现在很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效率低。对排课、考试等进行单机系统的编制,系统灵活的整理信息资料,使得数据信息得不到完全的共享互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有个别函授站没有计算机和健全的网络系统,根本无法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怎样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一)加强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管理观点的转变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对教育过程的系统分析、统计还有决策,都有很大的帮助。要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推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在教育管理上不断创新。加强建设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要做出良好的保证,也要均衡组织管理的发展。

(二)领导对教学能管理信息化的要加以重视

领导是学校运作的核心,只有加大领导对成教管理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成教部门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领导在宏观掌控上以现代教育理念出发,彻底根除“投入少产出多”的诟病,对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投入力度,以行政手段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增强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能力,管理层次、部门各环节还有人员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认真分析成人教育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应用,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在教学管理上不断创新,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健康的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学信息化管理的队伍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团队,需要管理硬件、软件、还有教学方面,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熟练的操作技巧。教育管理工作者更要争取学校的支持,加大对成人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在硬件方面要加以建设,更要在人员的培训上多加重视,培养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硬件软件方面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都要加强,创造良好团队,优化教育管理人员的配置,明确个人职责,灵活的管理教育机构,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

三、结语

篇10

一、对信息化的认知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随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社会广泛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我国在1997年召开的首届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信息化作出的定义是这样的:“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被称为信息。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接收者称为信宿,信源与信宿交换信息的途径与设备称为通道,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的物理符号或信号,在信息处理中称为数据。故而我们常说,数据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内容。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信息,自然界也充满着信息的运动。信息具有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可加工性、共享性和时滞性[1]。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都离不开对各类资源的使用。这里所说的资源既包括第一资源,例如养殖或野生的动植物等等之类的可再生物质资源;也包括第二资源,也就是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而另外还包含的第三种资源,那就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包涵信息及其载体两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涵盖了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能力以及发展潜力。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认知自然、改造自然的逐渐积累。通过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信息化就是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信息化是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促使人们的智能潜力、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掘,个人的行为、组织的决策和社会运行更趋合理化的理想状态。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的超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文化教育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使得科技信息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一股新生的、重要的力量。置身于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已成为其具备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二、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联系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这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信息技术驱动教育改革,高度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间空间障碍,更加灵活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通过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与交流,不仅可提高效率,而且还能给求学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

作者从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信息化教育包涵的内容广泛而且深刻,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加强教师对信息化的理解。首先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信息化”,学校和教师本人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进行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其次是教师教学技术的“信息化”,就是通过提高各种软件、硬件的技术含量和信息质量而达到满足教学技术信息化的要求;再者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教师要注重构建适应信息时展的新型教学模式,要着力从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等环节的科学组配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最后则是针对教授课程教材的“信息化”,教师要不断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改革;努力提升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渗透“信息化”理念的建议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概念:“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而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达到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俗地讲,信息技术教育不是简单的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教授,而是使学生掌握通过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创新能力,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素养理论对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信息素养理论引进国内之前,一直以计算机工具论占据主要的地位,信息素养强调的信息处理的意识与能力,使得信息技术学习有了方向,操作为信息处理服务,从而促使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调整了技能化倾向。

四、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的第十九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其中包括: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国家之所以在纲要中以独立篇章来撰写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正是着眼于信息化快速发展下的现代社会中,急需要培养大量的具备优秀信息素养人才而考虑的,人才的培养才是所有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根本策略。

在欧洲,从2007年开始英国98%的中学和100%的小学就拥有互动电子白板,2011年,爱尔兰的圣凯文中学成为首家尝试用平板电脑取代传统课本的中学,这一措施在该校初一学生中推广;在美国,2009年加利福尼亚州就开始普及中小学使用电子课本,2010年苹果公司将平板电脑iPad成功推广,引发了美国电子课本普及狂潮,目前美国加州四个学区将正式展开试点,400名学生的八年级代数教科书将被苹果iPad平板电脑替代;在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将用iPad代替纸质教科书,给部分学生免费提供iPad进行学科学习;在亚洲,我们的近邻韩国近日也宣布将于2015年在全国的中小学全面淘汰纸质课本,以平板电脑为主要形式的电子课本阅读器和个人学习终端将成为未来韩国中小学生的制式装备;在我国,2011年6月,上海正式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在国内率先尝试使用电子课本。

作者设想未来的教室会是利用云技术而设置的云端教室,包括电子课本、电子课桌和电子白板;学习资源由简单的模拟媒体到丰富的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最终都呈现在教育云上,内容将得到极大的丰富,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每个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未来的学生必须具备锐意创新的意识、研究与获取信息、沟通与协作、批判性思维、科技理论与应用、信息化公民素养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未来的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则包括准确引发学生学习与创意、培育设计开发信息时代的学习经验、推广和塑造信息时代的工作与学习模式、提升和塑造信息化公民的责任感几个方面。在信息化环境下最终培育形成未来的教育生态模式,使信息化教育教学不再仅仅是试点、示范。

展望未来教育教学将不再以教师为圆心,教师从简单的“传道者”逐步演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学生可以从身边的社区、网络资源等学习,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将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常态,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终身学习体系,学生将成为具有独立的探究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有效参与和善于反思的智慧型学习者,最终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